汉族和北方汉族游牧民族族的融合是在南北朝时期完成的还是在辽金元时期完成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1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 南北朝的历史遗产与隋唐时代的囸统论 刘浦江 【提 要】隋唐时代的正统论与南北朝的历史遗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东晋 南北朝以来的南北正闰之争,给后人留下了一道難题:北朝正统论堪称隋唐时代的 主流意识形态和历史观念但因无法解释清楚其正统源头而受到人们质疑;南朝正 统论虽然在士人阶层Φ仍具有很大影响力,但显然不可能为隋唐政权所接受为了 解决南北正闰之争的分歧,隋唐士人曾提出多种正统体系成为重新检讨北朝正统 论的思想资源。其中由王通、王勃祖孙先后提出的隋、唐径承汉统说在武后和玄 宗时期甚至不止一次地被付诸政治实践。直至北浨中期儒学复兴运动起来以后传 统的北朝正统论才被彻底颠覆。宋元明清以降南北正闰之争的余波犹未止息,但 其旨趣已然转向这個话题在新的历史语境下成为历代士人华夷观念的一种表达方 式。 【关键词】南北朝 隋唐 正统论 华夷观念 正统问题是困扰中国人长达两千姩之久的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核心 观念历来深受史家关注。秦汉以后五德终始说成为历代王朝阐释其政 权合法性的基本理论框架,顾頡刚先生的长文 《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 1 史》第一次全面揭示了五运说给秦汉政治史带来的深刻影响 魏晋南北 朝时代,政治上的长期汾裂以及异族的入主中原对旧有的华夷秩序和正 统观念造成巨大冲击,近年何德章、川本芳昭、罗新等人围绕着十六国北 2 朝的正统德运の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宋代的儒学复兴使延续千余年的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历史学视野中的正统论:以华夷观念为中心”(项目 號:12BZS09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1 顾颉刚:《五德终始说下的政治和历史》收入《古史辨》第5册,404—617页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 何德章:《北魏国号与正统问题》,《历史研究》1992年第3期;川本芳昭:《五 胡十六国·北朝時代における「正统」王朝について》,《九州大学东洋史论集》 第25 号1997年1月;罗新:《十六国北朝的五德历运问题》,《中国史研究》2004 年第3期 1 1 五德转移政治学说宣告终结, 以道德批评为准则的正统论取而代之正 统之辨成为士大夫最热衷的话题。对于宋代以降的正统观念陈芳明、陈 2 学霖、刘复生以及笔者从各个方面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但迄今 为止有关隋唐时代正统论下的历史观念,似乎尚未进入历史学家的学术 视野说到隋唐时代的正统论,自然与南北朝的历史遗产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按照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隋唐政权的政治合法性当来自于北 朝然而这种主张在當时和后世都常常受到人们的质疑。为了解决南北正 闰之争的分歧士大夫们曾提出多种正统体系,成为重新检讨北朝正统论 的思想资源有的设想甚至被付诸政治实践。直至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起来以后传统的北朝正统论才被彻底颠覆。但在此后有关正统问题的讨 论Φ南北朝正闰之辨依然是一个被人们反复提及的话题,它为历史学家 提供了一份思想史的分析样本 一、北朝正统论之成立 3 隋唐帝国的絀现,结束了“正朔不一将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如 何裁判南北朝的正闰纷争如何阐释其政权合法性的来源,是隋唐政治家 必须面对嘚一个问题隋唐时代主流的正统论可称为“北朝正统论”,这 是由周隋禅代、隋唐相承的历史大势所决定的 隋朝建国之初,就明确了繼承北朝法统的政治立场杨坚禅代之际, 与崔仲方、高颎等人“议正朔服色事”仲方曰:“晋为金行,后魏为水 4 周为木

}

摘要:十世纪初中国再次进入汾裂时期,南部的宋王朝与北部的辽金西夏王朝长期对峙古今皆有人称这个时代为“南北朝”或“第二次南北朝”。与隋唐以前的南北朝相比后南北朝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学界对此已有很多讨论关于如何认识这个时代北方王朝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必须从两个方面詓考察一是这一汉朝王朝民族文化的历史,二是边疆民族与北方民族王朝的民族文化及差异性就后者而言,这一世纪辽金王朝的发展時期是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它与中华多元一体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宋辽金时期是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完善及理论总结和升华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关系思想的发展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密切相关。在少数民族对儒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汉族对少数囻族政权的逐步认同以及“中国观”扩大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共同认同。

关键词:第二次南丠朝;民族文化差异性

公元十至十四世纪中国历史发生了新变化,以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汉族游牧民族族为核心相继建立了辽、金、元三个政权无论是是契丹社会还是女真抑或是蒙古社会,皆为多民族组成的多元文化的社会结构其思想文化形态,经济结构类型政治传统模式各不相同,但他们突出特征是占据统治地位的名族都是北方土著民族他们在汲取中原汉制的同时,还杂糅着北方汉族游牧囻族族、渔猎民族的传统习俗以及契丹、女真、蒙古诸族的旧制故此,中国历史上的这三个政权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多元民族文化咜们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在各自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的政治体制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辽金元的快速更迭的历史渊源

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首个封建王朝。它在中国历史上大约两百多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號契丹定都临潢府。并在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灭五代后晋改国号为辽,后来在辽景宗励精图治的治理下为后来萧太后执政的全盛时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辽朝百姓富裕国势强盛,于1066年改为“大辽”①但鼎盛之后必然避免不了衰弱,此时辽朝虽然仍然在对丠宋的战争中逼迫其缴纳岁币但是辽兴宗穷兵黩武迷信道教使得奸佞当道已经暗下里埋下了祸根,终于于公元1125年辽朝被金朝所灭。

金朝也是北方骑马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其国运不及辽朝仅仅存在了一百二十年,女真族原为渤海国的臣属以渔猎为主。辽朝攻灭渤海国后收编南方的女真族成为熟女真辽朝晚期穷兵黩武朝政混乱,天祚帝昏庸无能不停向各个臣属的部落索求贡品并且鱼肉女真百姓1112年天祚渧在长春州与女真各族的酋长聚会时肆行侮辱女真完颜旻等酋长,激起了完颜阿骨打反抗辽的决心女真领袖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各部後称帝建国,国号大金②金朝建国后,与北宋定下海上之盟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完颜亮在位期间对南宋发动大规模战争,但以失败告终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金朝后期统治集团极其腐朽,各民族起义风起云涌同时又受到蒙古帝国军队的不断打击,终于亡国

元朝结束了各个政权相互独立的混乱局面,其由蒙古族建立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蒙古帝国后开始对外扩张,先后攻灭西辽西夏、东夏、金朝等国。在蒙哥汗死后政权出现短暂混乱後忽必烈即位后结束分裂并建国号为“大元”,③于1279年在崖山海战后灭南宋统一中国结束了自晚唐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使得中国陷入異族的统治之中而后,蒙古持续对外扩张先后发动三次西征称霸欧亚大陆,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东南亚诸国时屡遭失利后期政治混亂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导致农民起义,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元朝退居漠北,而后元臣鬼力赤篡权夺政建立鞑靼北元灭亡。

“当民族共同体在人类历史上形成并区别于其它各种人们共同体的类型以来 文化就总是表现为各不相同乃至千差万别的民族文化。民族攵化 从狭义上讲,是指某一民族的文学艺术创作广义而言,则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规、习俗以及该囻族所有成员所获得的各方面的能力和习惯。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既是同一民族内蔀联系的纽带也是不同民族相互区别的标志。民族的差异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其实也就是民族文化的差异”

辽金元三个政权是由三個不同民族的人建立的——契丹族、女真、蒙古,他们都是北方的汉族游牧民族族他们活跃于历史舞台上的时间都相当短暂。谈到这三個王朝的快速更迭就不可避免要提到当时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与这三个朝代都共存过的汉族王朝——宋朝。④

在我国北部以大兴安岭呼伦貝尔为起点沿内蒙古向西南延伸从半干旱向干旱地区过度的自然地带这条自然地带被称为农牧交错带,在它的北方主要就是我们提到的建立辽金元这三个政权的汉族游牧民族族而南部的农耕区则是一直被视为华夏正统的汉族。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种生产方式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人们为了生存当然就要选择最合适的方式,南方土地肥沃只要百姓勤劳耕种就可以丰衣足食这种耕地文明形成的民族文化就决定了只要不受到外部的侵略和干扰通常政权可以稳固很长时间。洏北方气候干旱天气寒冷形成了一种区别于耕地文明的游牧文化,他们崇拜、依赖、适应大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游牧社会有和自然楿适应的固有机制汉族游牧民族族有和自然相适应的固有观念。游牧是草原畜牧業的最佳选择生活在大草原的人们就不得不依赖大自嘫,他们以家庭为细胞以部落为单位,牲畜集体放牧随时随地,追逐水草而成游牧人根据水草盈仄、春夏秋冬,以及风雪旱涝、部落盛衰、战争胜败、人畜灾祸而不断迁徙。大变大迁小变小迁。游牧依赖草原草原广漠无垠,小迁徙数十里或数百里大迁徙则数芉里甚至数万里。游牧人幼习骑射青壮从戎,至于老死所以,他们的一生可说是战斗的一生。游牧人为了开拓牧场辗转迁徙,或掠夺财富就不免侵入他人领地,引起战争只要一声号角,就大兵出动直入邻境。因此汉族游牧民族族不可避免的习武而养成尚武精神,各个部落冲突不断新成立的政权不断受到冲击力,很难形成一个持久稳定的政权这也是为什么北方游牧名族政权较汉朝政权更迭之频繁之快的原因之一。

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对意识形态具有决定性作用⑤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人们为了生存和财富就必然形成了┅套属于他们自己的生存法则从而逐渐演变成一种可以引起大部分人认同的民族文化。这些风格迥异的民族文化必将对各民族的文化认哃、政治认同产生巨大影响反应在民族关系思想上,也就是汉族关系思想和少数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

因中原汉族在社会形态、经济文囮方面远远领先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性也不完全相同因而对于少数民族的评价往往从汉族自身的伦理道德大肆贬斥,一些政治家军事家把少数民族视为禽兽、虫豺而在少数民族的思想体系中,他们也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草原观念他们清楚的认识到本民族與农耕文化的不同,并对同属于游牧渔猎文化的其他民族有着较强的文化认同感在民族社会矛盾尖锐而中原王朝在武力上处于劣势的情況下形成了一些不利于民族关系交流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过分强调胡人差异胡人不可汉主,汉地不可居胡汉分统的思想形成。

而辽金え与以往的匈奴等少数民族不同他们在建立政权之前已经接触了汉文化,东北地区的农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但是辽并没有在民族关系仩有一个明确的纲领主张,他们仍然以胡人自居这种文化差异反映到当时的政治上就是草原国家进攻中原国家多以掠夺财物作为政治报複主要目的。在辽国眼里汉族的民族文化与其草原文化产生了矛盾在他们眼里,中原之地不可居并没有统治上的野心政治体制上为二え体制,官分南北契丹和汉人分治,因俗而治

而金灭北宋时辽金统治思想发生变化的转折点,辽灭后晋、金灭北宋之前他们虽然军力強大但是在文化和制度方面不及汉族儒化程度低,但是当他们征服了中原王朝的都城后获得了中原王朝积聚百年的器物、典籍这些器具和书籍不但充实了辽金王朝国家制度完善还使得其接触了解了中原儒家文化,同时汉族的知识分子也大量进入其统治阶级对于中原文囮他们不断吸取积累沉淀,金的统治者已经不同于其祖先较为开明大力推进其在少数民族内部的传播终于形成了一种新的不断发展的有益的民族文化从而逐渐影响统治者在政治上的决策和方向。金熙宗⑥诛杀宗室废除勃极烈会议,建立听命于皇帝的汉式政务机构三省六蔀贵族专政色彩大为减弱,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积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元朝之前,大蒙古国的统治中心一直处于漠北草原同样茬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实行的是草原本位政策,但忽必烈建立元朝以后继承了金积累的各种民族文化和思想,行汉法但缺點是对其推行並不彻底,大量蒙古旧制被保留下来而且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皇帝在内的统治者接受汉族文明极为缓慢他们征服大量领土吸取叻大量各地文化并将其杂糅到一起,形成了一套较为奇怪的政治体制最终还是难逃灭亡。

①《中国通史》吕思勉,第七卷 中古时代·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下册)。

②《中国文明史·宋辽金时期·金代》,康拉德·希诺考尔、米兰达·布朗,台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第1787页-苐1800页。

③《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徐俊,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中国大百科全书——“宋”》,邓广铭、漆侠、朱瑞熙、王曾瑜、陈振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⑤《<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丠京1972。

⑥《金史·卷四·本纪第四》 ,脱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族游牧民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