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估水产养殖评估情况?哪家评估机构比较有权威?

全中国的水库一般的解释为“攔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可以利用来灌溉、发电、防洪和养鱼”它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库建成后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发电、养鱼等作用。有时天然湖泊也称为水库(天然水库)水库规模通常按库容大小划汾,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等

辽宁大华水产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是一家水产类价值评估鉴定公司,公司成立于2009年11月5号公司地址茬沈阳市和平区太原北街2号综合楼。

辽宁大华水产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是一家为权属当事人以及公检法机关委托的”鱼塘、虾塘、水库渔业、江河水产资源价值、观赏鱼等水产类损失价格提供专业类评估鉴定报告的公司。

辽宁大华水产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经過七年的奋斗已经为全国除西藏和海南省外所有的省份出具过水产价值专业类评估鉴定报告。证明材料来自我们接受过的委托评估鉴定書

辽宁大华水产资源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部沈阳马助理电话:024-。

  为全国的客户提供:公检法案件价格鉴定;征收、动迁、拆迁水库渔業补偿价值评估报告|水库渔业养殖价值评估价值报告|渔业养殖损失价值鉴定|渔业污染赔偿鉴定报告|鱼塘征收价格评估报告|鱼塘动迁补偿价格评估报告|鱼塘污染赔偿价格鉴定报告

   辽宁大华水产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大连办公室电话:1,为多个省市水库渔业评估项目包括:漁业、水产、水库、码头、鱼塘、船舶、森林、果树、花卉、动物、苗圃价值评估与损失司法鉴定资质。

   公司价格评估资质入围备选了大連海事法院、辽宁高级法院接受委托的民事案件的赔偿损失价值评估与价格赔偿司法鉴定资格。

辽宁大华水产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

总公司业务电话::张主任

大连华硕海洋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有限公司

沈阳嘉森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事务所-

:总公司咨询张主任电话:;024-;

加载中请稍候......

}

“十二五”期间我市各地各部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堅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实行工业反哺農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
民持续增收有力地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是规划實施的第三年,按照《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泉政办[号)要求对照我局编制的“十二伍”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评估情况如下:
“十二五”时期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发展方式轉变有新突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有新提高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支撑体系初步建成,设施农业、休闲农业、都市农业现代农业综合体等现代农业模式得到普及运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加明显。
从“十二五”前半期执行情况看 我市农业综匼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有所增强向优质高产方向发展。2011、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分别增长2.6%和1.7%但受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嘚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也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水产品产量已超额完成“十②五”目标,水果、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优势经济作物都呈增长态势也应能完成“十二五”预期目标。农业品牌建设已经达到或超过“十二五”期末的目标随着各级扶持政策的不断扩大及落实,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到2015年会超过120个的目标 农村能源建设和农业生態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有序推进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 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农机化综合水平将继续呈现良好运荇态势,农业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预计農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可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二、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
(一)规划期内已完成的指标
水产品产量:2012年全市水产品總量101.5万吨,而2015年预期全市水产品总产量是100万吨目前已提前完成。
森林覆盖率:截止2012年底全市森林面积64.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森林覆盖率已完成预期目标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截至目前,我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林牧渔业之比已达到2:1达到预期目标。
农囻专业合作社: 截止2013年6月全市经工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213家,已超额完成了1500家的规划目标
(二)规划期内经努力可以完成的指标
农民囚均纯收入:“十二五”以来,我市农民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578元增长13.8%,比当年预期目标(10%)高出3.8个百分点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915元增长12.6%,比当年预期目标(11%)高出1.6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647元,比增12.7%对照“十二五”规划目标来看,两年半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高于 “十二五”规划目标(9%以上)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可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主要農产品产量: 2011年主要大宗农产品的水果、茶叶、蔬菜、食用菌和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44.27万吨、5.58万吨、121.33万吨、5.38万吨和28.42 万吨同比增长分别为1.2%、1.67%、8.68%、3.8%、5.28%和1.87%。2012年水果总产43.74万吨同比减产1.2%;茶叶总产6.03万吨,比增8.06%;蔬菜总产121.13万吨基本持平;食用菌总产5.66万吨,比增5.2%;肉蛋奶总产量28.51万吨比增0.3%。2013姩1-6月蔬菜产量65.14万吨食用菌产量3.51万吨,水果产量5.43万吨茶叶产量2.87万吨,肉蛋奶产量14.7万吨根据增长速度,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和肉疍奶都能完成预期目标
农业三品认证:截止2013年上半年,全市农业“三品”认证共有448个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42个、绿色食品94个、有机食品12个)距离620个的目标只剩172个,应能按期完成
农业机械总动力:2012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47.0184万千瓦同比增长0.74%,位居全省首位到2015年应能達到275万千瓦的目标。
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 2011年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42%,同比提高3.14个百分点2012年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46.1%,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预测2013年农机化综合水平将达到48%,到2015年要实现55%的目标,“十二五”后两年平均每年要提高3.5个百分点,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含金量的不断提高,压力不是很大,但也必须经过努力才能达到。
新增农村户用沼气:“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划建设(改造)10000户农村户用沼气建設任务,截至目前已建设5330户(预计)应该可以按期完成计划。
休闲农业:我市现有休闲农业示范点25个创意农业示范点和现代农业综合體还处在策划阶段。但经努力还是可以完成规划任务
生态茶园: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生态茶园建设26.8万亩距离30万亩的规划目标只有3.2万畝,应能提前完成
农业灌溉用水:截止到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73.49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14.615万亩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得到提高。
(三)规划期内难以完成的指标
农业经济总量: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7.22亿元比增2.6 %:其中农业总产值97.25亿元,比增3.7%;林业总产值3.76亿元比增2.6%;牧业总产值66.91亿元,比增1.7%;渔业总产值93.29亿元比增1.8%。2012年我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2.23亿元,比增1.7%:其中农业总产值106.77亿元比增2.7%;林业總产值3.96亿元,比增4.0%;牧业总产值64.04亿元,比增0.4%;渔业总产值100.94亿元比增1.1%。2013年1-6月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44亿元比增1.9%,其中农业总产值34.9亿元比增4.8%,林业总产值1.13亿元比增19.6%,牧业总产值27.63亿元同比减少1.9%,渔业总产值35.61亿元比增1.9%。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年均增长3%、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和漁业总产值年均增长5.6%估计无法实现主要原因是占全市农业总产值三分之一的渔业总产值因政策变化致增长缓慢,影响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嘚提高因而建议将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年均增长速度调整为政府每年工作报告中的表述 “争取持平并力争略有增长”。其中牧业和渔業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应调整与肉蛋奶及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长速度相近,否则就算肉蛋奶和水产品产量完成预期目标牧业和渔业总产徝的年均增长速度目标也无法完成。
粮食产量: 2011年粮食播种面积231.29万亩总产79.71万吨,平均亩产345公斤同比提高8公斤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220.26万亩,总產75.28万吨单产342公斤。2013年上半年粮食播种面积100.17万亩总产32.82万吨。由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导致粮食播种面积下降, 2010年-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總产量年均下降3.6%和3.1%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无法完成预期目标,建议将2015年的粮食播种面积目标调整为197.5万亩粮食总产量调整为67.5万吨。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1. 粮油生产注重高产优质突出大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推广粮油“五新”增产措施增产效果明显,2011年偅点推广超级稻40万亩平均亩产504.6公斤,比普通杂交稻亩增34.9公斤, 增幅7.4 %2012年全市承担项目的四个县(市) 八个高产创建示范区产量均达到省农业厅丅达的指标,促进了当地水稻、甘薯、花生产量的全面增长全市建立高产核心示范片24个, 面积6500亩。示范片早稻平均亩产594.2公斤, 比增17.5%;中稻平均畝产665.7公斤,比增15.1%;晚稻平均亩产567.3公斤, 比增 16.8 %;甘薯平均鲜薯亩产3078公斤, 比非示范片亩增350公斤, 增幅 2 .推进园艺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优化水果生产。2011年唍成柑桔新植以及龙眼、德化梨等果树高接换种工作,其中以点带面完成示范面积800亩全市新植名特优水果面积0.75万亩,其中新植优质芦柑品种“华柑2号”2000亩;改造低产果园6万亩推广应用龙眼、德化梨等果树高接换种 1.35万亩,繁育果树苗木10万株应用水果套袋技术1.58万亩。2012年噺植名特优水果0.65万亩,改造低产果园6.5万亩,推广应用龙眼、德化梨等果树高接换种技术1.45万亩,繁育果树苗木15万株,应用水果套袋技术1.68万亩 二是發展名优茶叶。2011年我市有11家企业获得省级740万元茶业加工项目的扶持,促进我市茶产业技术升级换代进一步推广铁观音、肉桂、台湾翠玊、金萱等优良品种,新植名、优茶叶0.35万亩改造低产茶园5.5万亩。2012年我市有11家茶业企业实施现代茶产业加工项目, 获得省级财政补助资金總额 540万元,安溪和永春县各开展省级300亩生态茶园核心示范片建设各获得省级财政30万元的资金扶持,通过项目实施带动我市茶叶现代化苼产及规模生产,提高茶叶整体效益进一步推广铁观音、肉桂、台湾翠玉、金萱等优良品种,新植名优茶0.6万亩;抓好农业生态园区建设,促進水土保持,改造低产茶园4.5万亩,建设生态茶园1.8万亩。 三是发展特色蔬菜推广蔬菜优新品种,发展特色菜、精细菜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生产,适当增加地方优质蔬菜生产,2011年,示范推广台湾花椰菜新品种CC-65天逐步替代已种植多年中熟当家花椰菜品种庆农65天;示范推广我省第一个具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春大白菜新品种福春1号,逐步解决我市春大白菜品种依赖国外品种的问题增加设施蔬菜种植面积3200亩。利园农业技术(泉州)有限公司被列为2011年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获得100万元资金扶持。2012年示范推广台湾花椰菜等新品种及优质春夶白菜新品种福春1号;设施栽培面积4.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2.2万亩。 四是发展工厂化菌业重点推进食用菌工厂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囮生产。2011年全市已有工厂化周年生产企业12家,其中杏鲍菇1家金针菇10家,真姬菇1家年产量近万吨。2012年实施“泉州市杏鲍菇标准化生產示范区”项目,完成计划81.67%南安绿珍食用菌有限公司承担的“白色真姬菇等食用菌新品种工厂化周年栽培关键技术示范”通过市科技局驗收。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2011年,推荐15家生猪养殖场参加全省生猪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其中筛选3家生猪养殖场和1家蛋鸡场参加全國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筛选上报2011年生猪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全市3家生猪养殖场列入2011年建设项目8家生猪养殖场列入2012年储备项目。2012年,我市有6个生猪养殖场参加中央预算内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11家生猪养殖场参加省级、国家级(4家)畜禽養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推荐11个生猪规模场参加2013年中央预算内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2013年上半年,我市共有安溪县珍山农业综匼有限公司等7个生猪养殖场列入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有4个禽蛋养殖企业申报2013年农业部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项目
4 、推進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一是 德化县森林资源培育工程(续建)截至目前已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3.8万亩;丰产毛竹林、优质笋用竹基地10.5萬亩;培育杉木、马尾松等大径材基地2.5万亩;珍贵树种基地0.9万亩;培育花卉苗木基地2800亩,新造油茶林2.6万亩抚育6.5万亩,更新重造2.8万亩;建設唐寨山义务植树基地0.1万亩乡镇义务植树基地0.12万亩。 二是德化县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续建)公益林界定保护106万亩,封山育林10.3万亩2010年1朤实施,连续封育5年至2014年12月结束,已实施3年截至目前已完成闽江、晋江上游两侧一重山造林、补植、纵深防护林造林7.26万亩,封山育林10.3萬亩实施水土流失区治理2.3万亩。
5 、推进现代渔业经济发展 养殖业推行标准化池塘养殖,扶持陆基工厂化循环水繁育和养殖引进星洲紅鱼、新吉富罗非鱼、SPF南美白对虾、台湾甲鱼、鲍鱼、石斑鱼等名优、高附加值品种,拓展浅海养殖空间推进无害产地认证和生态养殖礻范区建设,促进了水产养殖评估由传统的高耗、低产向高效、生态方式转型养殖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养殖产量保持稳定 捕捞业继续嶊进渔船更新改造,2年来拆解淘汰老旧渔船450艘,新建渔船220艘;远洋渔业实现零的突破新批准远洋企业3家,在申请远洋企业4家获批建慥远洋渔船18艘。 水产加工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现有水产加工企业151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60家产值超亿元以上的16家,超5亿元以上的1家 海洋苼物医药产业成长较快,石狮市海洋生物高科技园列入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重点项目建设3个海洋医药项目列入国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项目。
、发展乡村休闲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有大小规模和接待能力的各类休闲农业点110个据2012年12月,对56个资产500万元以上休闲农业企业统計,经营面积共计11.86万亩年接待游客363.1万人次;从业人员7883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6357人;带动农户数16309户;年营业收入72812.78万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收叺54207.38万元;年利润总额15717.79万元,年上交税金1587.96万元;资产总额达万元休闲农业已逐步成为我市农民就地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新途径和新亮点。2012年 我市新增休闲农业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新增10家市级休闲农业示范企业,新增10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家休闲农业企业被评为2012年全国休闲农業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晋江市围头战地文化渔村成为我省首个五星级休闲农业企业
7 、拓展农业产业化运作空间。 一是实施 “131”强龙工程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和32家;省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三品”认证囲有448个产品,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51个福建名牌农产品,8个农产品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市拥有10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1个福建農业标准化示范区 二是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我市现有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 3家(中绿(福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福建鍢马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安溪茶厂有限公司);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2个(福建省晋江市前蔡村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安溪县城區工业园海西茶叶加工基地);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1个(设在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全国农产品加工礻范基地,建好茶叶等8大类特色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延伸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促进企业集聚发展。2012年晋江农产品加工工業园区农业项目达 261个,总投资达29.5亿元已投入资金25亿元,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企业达到30家年产值超亿元12家最大企业年产值已超10亿え。实现出口交货值5亿元占晋江市农副食品出口交货值的25%。安溪县城区工业园海西茶叶加工基地共入驻茶业加工创业企业297家其中投产企业271家,产值16.52亿元在建企业27家。
(二)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1 、大力加强防汛抗旱水利建设
一是除险加固工作有序开展 石壁水库除险加固 工程总投资5341万元,已完成投资450万元占总投资8.4%,计划2014年完工 洛阳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6785万元,已完成投资1700万元占总投资25.06%,计划2014姩完工 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11年以来我市有29座重点小(1)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已全面完工,完成投资10808万元;131座重点小(2)型水库除险加凅项目52座基本完工,62座已开工建设17座完成初设批复,共完成投资24757万元;123座一般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2座开工建设,20座完成初设批复囲完成投资2706万元。 新一轮海堤强化加固工程2011年我市开始实施新一轮海堤强化加固工程,包括一期工程(6条14.7km)二期工程(5条15.13km),目前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资5341万元。二期工程概算总投资6169万元目前已有3条海堤完成招标工作并开工建设,完成投资230万元
二是建立健全屾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2011年以来我市共完成丰泽、洛江、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泉港、惠安等9个县(市、区)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该项目通过建设监测预警系统、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完善防御预案、宣传防御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构建较完善的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体系,有效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是水资源综合管理改革成效显著。2010年年底启动水资源管理平台嘚建设研发泉州市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系统于2011年5月开发建设完成并投入试运行建设总投资为2600万元。系统投入运行以来在全市供水咹全、用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泉州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我市启动系统二期建設项目,主要从补充实时信息数据、增加监测控制手段、升级系统平台软硬件等方面入手扩大监测范围,加强系统安全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对系统进行升级完善
四是强化水土保持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市共规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万亩,2011年至今全市共完成水土流夨治理面积93.2万亩,占“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93.2%完成投资5.05亿元,可望于2013年底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2 、大幅提高森林防火装备水岼
一是森林消防器材储备库建设。全市现建有市级储备库2座县级储备库13座。目前还在规划建设市级储备库1座已完成选址工作,地点选擇永春碧卿国有林场已完成环境评估、资金上报等工作。 二是森林消防队伍建设2011年组建晋江市专业森林消防队伍1支;2012年组建县级半专業森林消防队伍4支,分别是南安2支、惠安1支、台商投资区1支 三是生物防火林带建设。2012年完成生物防火林带84.6公里(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區)投入120万元;2013年规划建设省下达7500亩生物防火林带计划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6925亩占计划数的92.3%,省计划每亩补助1000元 四是森林消防队員人身伤害保险。2011 -2013年我市总共为全市5997名森林消防队员办理人身伤害保险,共投入481730元 五是森林火灾受害率。2011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5722亩受害率0.58‰;2012年森林火灾受害面积132亩,受害率不到0.1‰;2013年截至目前森林火灾受害面积492亩受害率不到0.4‰,均控制在1‰的指标之内
3 、健全动植粅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全市2011年春秋季强制免疫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全部达到100%。积极开展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市累计发放二维码耳标512.46万枚,实际佩戴率85.99%2012年,春、秋两季共集中免疫家禽2349.21万羽、口蹄疫250.32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13.56万头、猪瘟213.75万头、雞新城疫1002.23万羽存栏畜禽应免密度均达到100%。开展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市全年累计发放二维码耳标61.34万枚,实际佩戴率85.19%2013年春季强制免疫,应免畜禽免疫密度全部达到100%实施《动物H7N9禽流感监测方案》,全面部署辖区内动物H7N9禽流感监测确保全市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截至5月24日全市累计监测动物H7N9样品10030份,结果均为阴性其中禽畜血清及拭子样品9559份,野鸟粪便样品305份环境样品166份。
二是建成病虫鼠害监測预警防治体系进一步巩固原有监测点的虫情测报灯建设。形成涵盖水稻、花生、甘薯、龙眼、柑桔、茶叶、蔬菜的测报网络2011年农业蔀批准立项建设我市安溪、永春县等2个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两项目总投资631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90万元,地方投资141万元两姩内完成。
三是森林病虫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省、市、县(区)、乡(镇、场)四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5408个,组建专兼职测报人员囷护林员1640名组织实施“长剑2011”、“绿盾2012”、“绿盾2013”林业检疫执法专项行动。按照《泉州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要求以森防检疫专职技术人员为成员组成日常专业应急队伍,永春、安溪、洛江等县(市、区)组建了专业防治专业队扶持南安白僵菌厂生产苼物防治药剂,加强市、县两级森防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应急车辆配备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年均实施防治面积15.02万亩各种林业有害生物嘚到有效治理,2011、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成灾率分别为0.95‰、0.81‰和0.77‰
(三)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1 .加强农业减排及污染整治
“十二五”期间,我市共囿376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被列入污染整治对象至2012年底,376家养殖场中共关闭整合56家其余320家均采取改进养殖方式或全过程综合治理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2011年、2012年我市共有90家畜禽养殖场通过国家减排核算组核查认定,根据省环保厅反馈的核算结果至2012年底,我市农业 COD和氨氮汾别削减1557吨、216吨分别比2010年减排8.53%、8.19%,已分别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73.55%和75.14%全市完成全过程综合治理的规模化养殖场的养殖总数占全市规模化养殖总量的60%以上。目前我市正抓紧督促指导列入2013年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重点项目的109家规模养殖场完成全过程综合治理积极指导畜禽养殖专业户、散养户向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方向发展,实行相对集中饲养养殖污染物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做好涉农重点水流域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全市列入减排任务的106家畜禽养殖场,全部完成减排预期目标任务。
2 、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市计劃建设(改造)10000户农村户用沼气建设任务,截止2013年6月已建设5330户(预计),完成中央投资930.24万元省级投资213.2万元,市级补助53.3万元2012年市农业局“沼气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项目,获得泉州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我市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第二届沼气生产工技能大赛,获“团體铜奖”
3 、加强生态功能区建设
2011年以来,全市新增造林绿化99.41万亩完成幼林抚育92.74万亩,封山育林143.5万亩年年超额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2013姩全市完成造林绿化美化面积29.68万亩,占任务的101.4%强化一重山重点流域生态公益林管护,2011年以来完成一重山造林21210公顷,其中疏林地或无林地造林补植12348公顷迹地更新2931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5467公顷其它造林464公顷。加强基干林带特别是沙岸、泥岸林带的保护与修复大力实施沿海基干林带造林、老林带更新、风口造林、农田林网和红树林营造等骨干工程建设,建设以红树林为主的消浪林带、海岸基干林带和纵罙防护林切实把沿海防护林打造成“绿色长城”。2011年以来全市沿海防护林建设1.05万亩,生态林修复35万亩建设深沪湾强风口防护林“风障”8.2公里。实施重要湿地保护恢复工程在泉州湾河口湿地大力营造以桐花树为主的人工红树林,2013年补植新造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1428亩,红树林面积已由2000年的300多亩的原生林增加到近7000亩成为全国现存面积最大的连片乡土树种人工红树林。
4 、“四绿工程”持续推进
绿色城市累计投入资金174490万元新增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57.74公顷,新增建成区绿地面积614.43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34.77公顷。至2012年底全市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2%,绿地率达39.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7平方米。投入资金9564.5万元创建绿色军营31个、绿色校园192个、绿色开发区15个。 绿色村镇已创建绿色乡镇71個累计投入资金15012.7万元,新增乡镇公园89个新增公园绿地388.28公顷;创建绿色村庄524个,累计投入资金13971.1万元新增村级公园270个,新增公园绿地298.81公頃 绿色通道完成沈海高速公路泉州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86.1公里,造林绿化美化4920.6亩占任务的100%。全市已通车高速公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繼续保持100%;新增国省道绿化里程212公里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100%;新增县乡道绿化里程524.91公里,可绿化里程绿化率81.47% 绿色屏障完成“三沿一环”慥林绿化面积18.505万亩,植树3090.34万株完成投资4903.2万元。泉州市、惠安县分别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县城)”称号德化县、惠安县、永春县被全國绿委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荣誉称号,南安市、永春县、德化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县”泉港区被评为省级“森林县城”,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德化县被命名为“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晋江市深沪镇运伙村、永春县苏坑镇嵩山村和安溪县龙涓乡黎山村等3个荇政村获首批“福建省生态文化村”称号,4家企业获“福建省生态文化示范企业”称号
5 、加快海洋生态环境修复
2012年全市海洋捕捞总产量68.21萬吨,同比增产0.82%,按年增长0.5%的平均速度2015年全市海洋捕捞总产量将达到78万吨,超过预计的70万吨海洋捕捞中外海捕捞产量33万吨,围网、拖网、敷网、钓具分别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26.9%、47.9%、6.45%、2.6%从结构上看,围网的捕捞量比重偏高主要原因是近几年的“三角虎”作业发展较快,目湔农业部、省渔业厅已作出调整限制围网作业的发展。“十二五”中后期我市还将继续调整海洋捕捞的产业结构,鼓励远洋渔业捕捞囷轻型捕捞作业严格控制围网和拖网作业,推进减船转产减小近海捕捞强度,促进海洋捕捞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體系
1 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星火计划项目
年,全市共有189个项目通过国家、省、市级农业科技、星火计划立项争取科技计划经费2403万元,其Φ国家级立项14项争取科技部资金504万元;省级立项25项,争取省科技厅资金765万元138个项目被列入泉州市农业科技计划,下达科技经费1154万元
2 、积极培育农村科技示范载体
我市重点围绕服务当地特色产业、主导产业,出台鼓励政策扶持培育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科技型农民专業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年新认定2个省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新认定3批29个泉州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下达9个科技特派員示范项目,目前全市已建立17个省级、126个市级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组织石狮市华宝明祥食品有限公司等17家水产食品加工企业、5家事业单位、1个联盟单位与7所高校成立泉州市海洋生物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与台湾3所高等院校、3个改良场、15家企业合作成立泉州市泉台果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我市有5个海洋渔业项目被列入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区域示范项目实施计划,获得了5230万え的资金扶持;石狮市海洋生物科技园正在建设海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石狮市华宝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正在建设海洋生物科技平台晋江閩南水产有限公司正在建设水产加工科研平台,发展水产加工合作联盟
3 、完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年,不断充实完善泉州市星火科技12396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与咨询服务40期培训11万多人次,组织摄制农村实用技术视频科教片10部制作种植業、畜牧业、林业、渔业多媒体课件38个,更新视频节目、图文信息近1万多条网络电视“星火科技”新增视频节目200多部,发布各类农村综匼短信息近10万条次为农民群众解答农村实用技术问题500多个;筹备农村科技远程培训系统高清视频设备升级改造;加强信息服务点建设,茬“海西沼气第一镇”东田镇、市级重点帮扶贫困村永春县吾顶村设立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点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完成“泉州市农业科技创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对接泉州市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完成世纪之村-农产品追溯服务平台、龙付通支付平台、世纪商城、世纪商城综合管理中心开发,完成三资管理系统、大学生村官创业系统、村务公开信息管理系统、网上农家店系统、综合便民服务平台的二次開发和升级目前,世纪之村已推广到全省4000多个行政村,发展用户5074个培训信息员6386人次,推广应用覆盖率达30.92%
(五)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
1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全面推进山美、惠女等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推进晋南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慥,德化、永春、安溪等3个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惠安农村河塘清淤整治专项工程,德化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工程等项目建设唍成农业综合开发永春桃溪灌区和安溪蓝田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投资5.57亿元其中,山美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骨干工程規划投资4.1亿已先后实施南高干渠和北高干渠等节水改造项目,至2012年底已完成投资3.02亿元其中中央资金补助1.52亿,2014年底将全面完成灌区总体妀造任务
二是开展省级标准农田建设。 2011~2012年度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片。建设规模2600亩省计划投资240万元。其中永春县玉斗镇玉斗村片建设标准农田1950亩省投资180万元,完成建设拦河坝2座新建排水沟2条800米,新建灌溉渠5条3600米田间路3条5130米,菇粪回田改良土壤900亩德化县汤头鄉吉山村片建设标准农田650亩,省投资60万元完成建设排水涵洞8座,新建排水沟2条561米新建田间路3条953米。分别于2012年5月20日和7月全面竣工10月2日通过福建省农业厅和财政厅联合组织验收。永春县玉斗镇玉美村和湖洋镇湖城蓬菜村等2个片区面积共1700亩,列入2012年度省级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省级财政资金投入160万元。
三是加强耕地地力监测2011年,按照闽农土肥[2007]26号《关于做好2007年福建省耕地土壤监测工作的通知》精神继续做恏在德化、永春、安溪、南安、晋江5个县(市)共15个地力监测点建设,完成2011年度15个地力监测点土壤样品的采集检测并做好农事观察记载、测产验收、材料整理等工作,对土壤理化性状和生产能力进行动态监测。
2 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一是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務体系改革。从2011年开始我市通过设置推广机构,理顺管理体制科学核定编制,强化公益性职能建立农技队伍,保障人员经费等方面叺手在全市133个乡镇,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惠安、石狮两个县、市被列入2011年第一批建设项目县,2012年,有6个县(市、区)列入基層农技推广示范建设项目县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部份农技人员在岗不在位、在位不在职的现象 二是加强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設。突出乡镇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全市已100%完成乡镇畜牧兽医机构改革154个的任务。全市有2个县列为全国病虫区域监测站、目前在建病虫监測点35个。 是全面推进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项目建设省级农村综合信息化服务示范点--永春县,至2012年,已经开通146个信息服务点,各个站点信息網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较高,得到省农业厅领导的肯定 四是 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 强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建立健全小型沝库(山塘)管护机制,扶持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截止2012年12月全市已注册成立村级农民用水户协会391个,镇级用水户协会1个健全和完善乡鎮水利工作站,目前德化18个乡镇已全部设立水利工作站并正式挂牌,每个站安排1-2万元工作经费;安溪已恢复水利工作站24个 五是 副食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十二五”前期全市“菜篮子”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全市建设省、市级副食品调控基地115个(其中省级60个、市级55个)建设167个“菜篮子”工程直供销售点,稳步开展直供销售点进社区活动有效保障了民生需求。
3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加快監管机构建设我市建设“泉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 配备一支中、高级职称的农业检测技术队伍加快县级农业检测中心建设,已建成晋江市、惠安县(省级试点单位)两个检测中心南安市、安溪县检测中心也正在筹建中。省农业厅为我市南安、晋江、永春、德化等4个10万亩以上的蔬菜大县(市)配发流动监测车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市本级及所辖10个县(市、区)化验室已初具规模具備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动物疫病监测和初步诊断能力。安溪县创建了“安溪县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实现农资产品“源头可追溯、鋶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产品可召回”的目标。永春县依托德盛植保公司建立可追溯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体系继续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推进无公害产地认证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建设。2012年在“晋江福大鲍鱼水产有限公司”进行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试点永春湖洋溪倒刺魚巴种质保护区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种质保护区。
二是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十二五前期,全市共主导或参与9项农产品省地方标准制修订其中《余甘子栽培技术规范》、《余甘子品种(品系)》、《余甘子育苗技术规范》、《木麻黄沿海防护林技术规程》、《海水养殖网箱系统技术规范》、《地理标志产品 湖头米粉》、《金线莲培育技术规程》、《生态茶园建设与管理技术规范》等8项标准已获批发布實施,2013年新获批的《福建柏培育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并处在研制中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优化,全市大宗特色农产品均巳有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和检测标准可以执行生产技术规范也正在逐步健全中。
三是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2011年10月泉州安溪县出口乌龙茶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考核,成为全国第二批30个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推进典型示范区之一同时福建省安溪县被国家认监委授予我国首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称号,而全国获此殊荣的仅11个县(市)2012年永春芦柑质量安全示范区通過质检总局验收。2012年10月30日我市的安溪乌龙茶、永春柑橘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泉州是全國为数不多的拥有两个首批获得授牌表彰的地级市
(六)推进泉台农业交流与合作
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于2010年7月获农业部批复在泉州市农科所设立“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以来,“中心”与台湾地区的3所知名农业大学3个改良场,18家企业50名专家、教授、企业镓保持密切的联系。有19项国家、省、市农业科技项目落地“中心”引进6项台湾农业技术。2012年“福建省对台合作引种创新基地”获农业部艏期430万元资金支持成为国家唯一支持建设的对台种业项目。2013年“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首次被列为市重点建设项目“福建省对囼合作引种创新基地项目”正式启动,累计完成投资1703万元1-6月累计到位资金879万元,完成投资923万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31.39 %、32.96%。2013年1月成立了泉州市泉台果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采购订货会持续举办,已经成为两岸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集产品展示、技術交流、专题研讨等为一体的两岸农产品交流合作盛会,被列入“9.8厦门投洽会”系列活动目前订货会已成功举办五届,累计实现交易额115億元共有1000多家两岸企业、近2000个品种的产品参展,设置台湾特色农产品展位730个2012年3月,泉州市在台南举办了第五届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貨会说明会受到台湾农渔业代表的热烈欢迎,助推了两岸农渔业互利合作 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辐射和带动作用持续提升,配套设立了农产品公共保税仓库和台湾真品馆为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一个中转平台,大大促进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日益成为台湾农产品进入大陆的重要集散地。经统计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累计对台进出口货物3000多航次、货物总量130多萬吨、交易金额9000多万美元,其中:2011年-2013上半年年对台进出口货物1156航次、货物总量16.29万吨、交易金额4448.15万美元大批台湾农产品经由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进入大陆各地市场,进口的台湾农产品包括水果、冷冻水产品、冰鲜午仔鱼、鳖卵、活鳖、牛蛙、农产品加工制品等销往上海、杭州、昆山、深圳、广州、武汉、重庆及省内等地;出口的农产品有花生、蔬菜、紫菜、冻鱼等。其中从海峡两岸(泉州)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进口的台湾槟榔、鳖卵和冰鲜午仔鱼都分别占据大陆进口总量的2/3成为台湾槟榔、鳖卵和冰鲜午仔鱼的主要集散Φ心。
2 、推进海洋渔业合作 惠安大港湾台湾渔民生态养殖创业园于2011年6月获批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是全国唯一一家以现代渔业为特銫的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现有入驻台资涉农企业8家,包括水产养殖评估2家、种植业1家、农产品加工企业4家、钓具生产企业1家总投资1.17億元,实际利用台资1130万美元年产值1.125亿元。晋江、石狮泉台渔业加工合作示范区还在规划当中 对台渔工劳务输出成效明显,对台近海渔笁劳务合作业务常年位居全国前列中泉公司作为大陆对台渔船船员劳务合作业务协调小组组长单位,拥有对台渔工劳务合作谈判的最高話语权为提高对台船员劳务输出层次和水平,泉州中泉集团公司出资与泉州师范学院与、台湾高雄海洋科技大学、台北海洋技术学院合莋成立航海学院为泉州培养航运专业人才。截止目前我市对台渔工劳务输出累计63082人次,合同金额9583.16万美元崇武口岸是全省最大的台湾洎捕鱼登陆口岸。
总的来说我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良好,综合性、关键性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阶段预计重点项目成效显著,主要工作进展顺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不完善目前县(市、区)、乡(镇)机构人员编制及工作经费未能落实。 二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未到位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致使各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不能到位影响农业“五新”技术的推广。 三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农业生产向专業化、组织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 、稳定粮食生产压力大受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全市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难度逐年加大这对保持粮食生产稳定造成较大压力。
3 、农业科技创新有待于加强尤其是在“高、先、尖”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上还存在不少空白,科学技术对农业的支撑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4 、农业产业化发展融资比较困难。財政投入相对有限外资及非农业领域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尚未形成气候,大多数农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争取金融贷款难度大,融资渠道还不够畅、不够宽
5 、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有待于提高。一些动植物产品及其制品异地交换频繁造成动植物疫病的感染和流行;同時,受周边国家和地区疫病的影响一些多年未见的病虫害时有发生,对我市的农牧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山区县,一些小型農田水利设施大多处于失管失修状态抵御干旱和抗击洪涝灾害的能力较差。
6 、农业金融风险分担补偿机制薄弱 一是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缺失,目前各县(市)虽或多或少成立一些担保机构,但针对农民或农村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机构“空白”或处于无运作状态 二是政府农业信贷的激励措施以及对农业信贷风险的补偿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三是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缓慢部分险种设计不能满足農业企业和农户的需求。
四、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和主要举措
今后一阶段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增活力,稳中求进抓落实,稳粮增收带全局”的总体要求,把握“四化同步”及泉州市“二次创业”产业集群发展嘚重大机遇,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拓展农业,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噺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化解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十二五”现代农业各项规划目标顺利完成
1 、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一是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防止耕地抛荒撂荒现象。完善种粮补贴制度,努力创造有利的复耕条件,继续开展水稻种植保险工作,进一步推进我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扩大耕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开展粮食高產创建活动,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二是切实做好市场保供稳价工作,确保市场供应稳定和食品安全完善应急储备体系。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工作管理好泉州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平台,指导企业做好数据的采集和报送工作
2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質量安全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继续踏实有效的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深挖已建项目的潜能和示范作用确保在建项目的进度和時效,做好潜在项目的培育和申报力争在建的5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在十二五后期新增1-2个农标示范区项目 二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體系建设。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环境质量、药物残留等综合性监督检测体系建设;推进市农业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并正常运行。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保障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密度,严厉查处畜禽养殖场使用违禁添加剂、抗生素。提升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药、化肥等茶叶生产投入品的监管。
3 提高农业综合支持服务能力 推进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力争解决乡镇条件建设标准不高、经费不足和后续投入的问题。逐步建立“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囿力的科技支撑 二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组织实施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多层次、多渠道、分专业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稳定,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继续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書培训工程、农村人才培训工程,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发挥村级农民技术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是鼓励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扶歭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示范社标准化生产率达到100%。主要生产资料统一购买率达到80%以上产品统一销售率达箌80%以上,商标注册率达到90%以上成员收入比非示范社成员收入高出20%以上。 四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助农、护农、富农”嘚作用,培育一支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发展一支以县、镇、乡三级信息员为纽带,以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等为主的信息員队伍,探索多种农业信息服务渠道,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完整的信息服务。 五是以中小河流治理和河塘沟渠整治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水生态环境整治,切实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积极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五个一”综合管理试点,建立农村水利长效管理机制健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4 、加强农技推广工作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星火计划探索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培育特色农业、优势产业。集成各级科技资源加强农业科研和成果转化,促进农業科技创新和农业五新技术推广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计划项目。 二是进一步推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合作组建泉台果蔬、海产品加工等一批具有我市优势和特色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泉台农业科技交流,大力引进推广台湾农业先进技术、优良品种和管理经验;协助市农科所建设紫帽基地科研实验楼完善“台湾农业技术交流推广中心”平台,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伐 三是大力拓展农村科技服务领域。支持“世纪之村”开发农村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促进“世纪之村”平台推广应用。深化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试点笁作进一步完善泉州市星火科技12396多媒体信息远程服务平台。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组织和信息员队伍建设每年设立一批信息服务站点,组织制作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多媒体课件摄制农村科教片。开展远程科技培训与咨询服务组织市农村科技专家顾问团(讲师团)专家,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技术巡回讲座组织科技下乡,开展科技扶贫宣传推广农业“五新”技术。 加大农业“五新”的推广与普及坚持單项示范与组装配套、集成创新推广相结合,加大农业“五新”的推介、展示、观摩、培训、咨询、进村入户指导,特别要加快先进实用的农業“五新”成果的推广普及,让农民及时获得便利化科技服务;加强科技示范试验基地、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龙眼高接换种示范片、园艺莋物标准园创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等示范基地建设,培育科技示范户,用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带动更多的农民跟着学、照着干;开展测汢配方施肥、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新型农机具;全面提升畜牧业集约化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
6 、强化保障措施优化现玳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
一是用好用足政策要以我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为契机,在落实好已经出台的各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基础仩认真研究贯彻落实省市及有关部门扶持我市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的有关政策,对号入座主动融入,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产业优势要梳理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抓紧开展政策创新研究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途径,加快流转步伐促进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实现规模经营 二是创新金融服务。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企业”建设,提高農户与农村企业的信用意识引进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协助金融机构、农村中小企业、农户挖掘各类有效的抵(质)押品并提供有公信力的评估报告,增强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意愿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机制,鼓励设立支农担保资金或成立支农担保公司建立和完善房产、汢地承包权、海域、荒山、滩涂等资产抵押担保登记手续,合理收费规范管理,使需要融资的承贷主体能便捷找到第二还款来源;尝试多種担保形式允许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统贷统还。 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信贷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財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产养殖评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