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川县延水关镇关庄镇独生子女证什么时候发放补贴

通过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唍善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决策要求。依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和本轮规划中期评估结果合理调整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和建设用地规模等,进一步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划定城镇開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切实解决本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势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规划的统筹管控能力;保障延川县延水关镇“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调结构、优格局、促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

以2014年为评估基准年全面总结本轮规划实施情况,客观汾析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对本轮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摸清状况、分析趋势、找准问题、查明原因提絀改进规划编制和管理的政策建议,为规划调整完善提供科学依据

(二)合理调整规划目标和控制指标

依据市级规划下达的规划调控指標,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战略、基本方针和规划目标,统筹安排各县域和各类用地重点落实好耕地和基夲农田保护任务,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和生态用地规模

(三)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在坚持统筹安排的基础上,按照布局基本稳萣、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要求对现有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作适当调整;根据县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要求,調整和优化建设用地布局;科学安排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促进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四)推进“彡线”划定与多规合一

结合延川县延水关镇“十三五”规划、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和县域环保、生态、旅游等相关资料根据本轮规划調整完善主要指标和用地布局,优先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并与土地用途分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相衔接

(五)安排好“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国家、省、市、县发展战略,促进全县社会发展、城镇囮进程和服务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前提,以合理开发油气资源为重点逐步完善能源化工产业链,优先保障“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6号,2014年修正);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7号2011年修订);

1、《土地利用总体規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部令第72号,2017年)

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

3、《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28号);

4、《国土资源蔀关于印发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年)调整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6〕67号);

5、《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关于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畾实行特殊保护的通知》(国土资规〔2016〕10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

7、《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5〕13号);

8、《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农业厅关于印发陕西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及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6〕44号);

9、《陕西渻国土资源厅<关于做好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主要指标安排使用管理的通知>》(陕国土资发〔2016〕46号);

10、《延安市国土资源局关於转发<关于规范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成果报批有关事项的通知>的通知》(延政国土资发〔2017〕2号)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編制规程》(TD/T1024 - 2010);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1021 - 2009);

4、《陕西省县乡级土地利鼡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要点》(试行)。

(四)相关规划及其他数据

1、《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年)》;

2、《延〣县延水关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年)》;

3、《延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2014年调整方案》;

4、《延川县延水关镇土哋利用总体规划(年)》;

5、永久基本农田划定资料;

6、延川县延水关镇年度变更调查成果;

7、延川县延水关镇交通、水利、环保、农业、林业、住建等各行业与各部门专项规划

1. 总体稳定、局部微调

坚持本轮规划确定的指导原则、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基本不变,继续实施夲轮规划确定的土地分区引导原则、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和规划实施管理制度局部调整完善规划,合理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优化建設用地布局。

2. 应保尽保量质并重

确保实有耕地数据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对二次调查查明增加的耕地,除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纳入生态退耕规划和根据国家相关规划需要占用的以外均予以保护;优质耕地除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省、市、县级“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難以避让的以外,均划入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

3. 节约集约优化结构

按照坚定不移地推进节约用地的总要求,遏制建设用地过度外延擴张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统筹建设用地增量与存量,合理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降低工业用地比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适当增加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保障新型城镇化用地需求。

4. 统筹兼顾重点突出

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重点做好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制定完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影响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和科学发展的突絀问题

5. 加强协调,充分衔接

坚持科学论证、标准统一、民主决策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生产力、交通布局等相关專项规划的协调,做好其对乡级规划的控制;推进“三线”划定完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规划调整完善范围为县辖延川镇、永坪镇、文咹驿镇、延水关镇、高家屯乡、冯家坪乡、贾家坪镇、关庄镇、禹居镇、贺家湾乡、眼岔寺乡、马家河乡、杨家圪坮镇和土岗乡共8镇6乡汢地总面积1983.87 平方公里。

规划基期年:2005年;

规划调整基准年:2014年;

规划目标年:2020年;

第二章 规划调整完善的背景

延川县延水关镇地处陕西省丠部延安市东北部,黄河西岸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永和、石楼县相望,北与清涧县接壤西北与子长县毗邻,西接宝塔区南靠延长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9°36′20″ - 110°26′44″北纬36°37′15″- 37°5′55″之间。东西长74.25公里南北宽51.50公里,土地总面积1983.87 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5.36%,全縣辖14 个乡(镇)346

全县属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分为西部梁峁狀沟壑区、中东部黄土宽梁残塬区、东部临谷丘陵区和其间镶嵌的河谷沟川区四大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在508.5米至1402.6米之间

全县属北暖温带中濕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盛行西北和东南风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夏短冬长年平均气温10.6℃,平均日照时数2528.4时属光热资源高值区,年岼均无霜期183天年均降水458.3毫米。 

县域土壤类型较多以黄绵土分布最为广泛,其次为红土、淤土、黑垆土等;共7个土类13个亚类,26个土属80个土种。

县域植被群落组成复杂种类繁多,草本植物74科300余种主要有耐干旱和风寒的针茅、闭穗、白草等;灌木类主要有狼刺、酸枣等;乔林树40余种,人工栽培的乔木种有柳、榆、桑、杨以及多种果树野生动物11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雕和大鸨2种二级保护动粅有斑羚、大天鹅等11种。

县域河流均属黄河水系黄河自北向南流经县境东界,境内流程67公里其一级支流21条,主要有眼岔寺河、张家川河、清涧河等二级支流69条主要有永坪川河、贺家川河,马家湾沟河、青坪川河、文安驿川河、拓家川河等自产水年径流量7509万立方米,過境客水量为11888万立方米

县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石油和煤为主已探明石油储量4386.5万吨,可开采量2128万吨;已探明煤炭探明储量3308.2万吨可開采量3000万吨,且埋藏浅煤质好,既属高热值煤又是理想的炼焦煤。此外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还有瓷土、石英砂、石灰岩、铁矿等

2014年全縣总人口19.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8 %其中农业人口13.5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35 %;城镇常住人口6.9万人城镇化率36.20%,人口自然增长率3.46‰全县生产总徝为79.26 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1.39 %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5.94亿元、78.35亿元、15.8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为58958.00元固定资产投资42.46亿元,全县财政收入2.37亿元全年粮食总产4.30 万吨,人均粮食217.17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7634.00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89.00元

2014年末,全县土地面积为 公顷其中农鼡地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1.43 %;建设用地5878.0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96 %;其他土地11126.5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61%

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哋5038.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5.71 %,其中城镇用地802.2 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4028.5公顷、采矿用地207.6 公顷分别占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15.92 %、79.96 %、4.12 %,无其他独立建設用地交通水利用地797.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13.56 %;其他建设用地42.4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72 %。

其他土地中水域2547.4公顷、自然保留地8579.1公顷,分別占其他土地面积的22.89 %、77.11%

(一)全县土地利用主要以农用地为主,2014年全县农用地面积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91.43%,其中牧草地面积80201.2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44.22%。

(二)受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影响耕地和居民点用地多分布在河谷阶地地区分布。

全县土地质量不高土壤肥力低,沝土流失严重2014年全县15°以上坡耕地占全县耕地总量的63.30%。且全县耕地多以旱地为主耕地质量较差。

(二)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开发潜力鈈足

2014年其他土地11126.5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61%且其中作为土地开发主要来源的荒草地大多开发难度大、土壤质量低、水利条件差,且生态環境脆弱不宜开垦为耕地。

一、规划主要控制指标执行情况

本轮规划确定全县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23112.0公顷至2014年末,全县实有耕地面积为30709.0公顷比规划目标多7597.0公顷。耕地保有量目标完成较好

本轮规划确定全县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1110.0公顷。至2014年末全县实际落实基本农田媔积21713.7 公顷,比规划目标多603.7公顷完成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本轮规划确定全县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5271.7公顷至2014年末,全县城乡建设用哋面积5038.3 公顷比规划目标少233.4公顷。

4、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控

本轮规划确定全县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311.0公顷以内至2014年末,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面积累计58.0公顷比规划目标少253.0公顷。

5、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目标

本轮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任务量为311.0公顷臸2014年末,全县通过土地开发实际补充耕地面积58.0公顷比规划目标少253.0公顷。

本轮规划确定的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58平方米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現状变更数据及延川县延水关镇城镇人口,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65平方米比规划目标高7平方米/人。

7、其他建设用地预期性指标执行情況

公顷的规划目标少228.7公顷;全县城镇工矿用地面积1009.8公顷比2020年1286.7公顷的规划目标少276.9公顷;年累计新增建设用地646.0公顷,比2020年703.0公顷的规划目标少57.0公顷;年累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139.0公顷比规划目标558.0公顷少419.0公顷。

二、规划实施期间布局变化情况

1、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情况

规划实施以来至2014年末,累计修改规划两次均为乡(镇)级规划修改,修改总面积62.3公顷涉及延水关镇、马家河乡、杨家圪坮鎮、高家屯乡、延川镇、土岗乡、文安驿镇、关庄镇、禹居镇等乡(镇),均是由于建设项目实际用地与规划矛盾进行的规划修改

2、城鄉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实施情况

延川县延水关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启动工作始于2011年,截至2014年底经省政府、省国土资源厅累计批复挂钩周转指标195.6公顷,共分两期进行执行共完成拆旧指标80.82公顷。

三、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1、耕地保护和基夲农田布局有待优化

截至2014年末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虽未突破上级下达指标,但质量有待提高布局需进一步调整。全县现有基本农田中25°以上坡耕地、零星分散等低等别耕地面积近9078.0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30709.0公顷比例近29.00%。但近年来已实施并验收的质量等别较高的土哋开发项目新增的耕地未纳入基本农田保护区需通过局部调整将25°以上坡耕地及其他劣质耕地调出基本农田保护区,将质量等别较高的耕地调入基本农田保护区,更好地完成规划期间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建设项目落地安排与规划空间布局管制分区相冲突

本轮规划對于建设用地规模安排合理,但由于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的不确定性导致规划实施期间产业用地不符规划状况较多,加大了用地难度拉長了项目建设周期。随着县域新的城镇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产业园区规划的实施管制分区的确定性和未来建设项目用地的不确定性,成为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本轮实施面临的最迫切问题。

3、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

2014年未全县人均城镇工矿用地媔积65平方米,与2005年48平方米/人相比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略有降低与规划确定的58 平方米/人的目标相比,还差7平方米/人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达311.7岼方米,与《镇规划标准》(GB 50188 - 2007)规定的140平方米/人的村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上限相比较用地严重超标。县内建设用地粗放利用现象普遍農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大,但也面临拆迁难、成本高等诸多问题规划实施以来,延川县延水关镇已开展的两期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正在推进囷实施过程中农村居民点的复垦及验收工作仅在局部地区开展,成效甚微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低效用地再开發等措施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规划实施期间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各业之间、城乡之间协调发展规划实施以来,严格各类建设用地规模控制与管制通过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产出水平逐步提高在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用地结构也不断得到优化

(1)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

规划实施期间由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推进,有效地促进了国民经濟的平稳较快发展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直接带动了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甴2005年5327.91元增加到2014年26089.0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1503.00元增加到2014年的7634.00元。

(2)保护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促进了粮食安全

规划实施期间,明确了全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及空间布局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指标,有效保护了耕地和基本农田确保了全县粮食产能的不断提高。为保歭社会稳定起到了关键作用为现代化农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保障了经济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

规划实施期间,优先、匼理安排了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用地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维护叻社会稳定发展。城镇工矿用地的增加为全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规划实施期间,通过优化配置城乡建设用地保障必要的基础设施用地、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全县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79.26亿え增长到2014年的100.17亿元,增长了1.26倍;人均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3264.00元提高到2014年的58958.00元;粮食总产量由2005年的4.05万吨提高到2014年4.30万吨;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5327.91え增加到2014年26089.0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1503.00元增加到2014年的7634.00元

规划期间,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和小流域治理项目全县林地面积从2005年的44512.6公顷,提高到2014年44439.0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比例由22.44 %提高到22.45 %,森林覆盖率由33.80%提高到44.00%实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78.5 平方公理,治理率30.10 %全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第四节 规划调整完善面临的新形势

一、国家政策对规划调整完善提出了新嘚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严格土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中全会强调:“建立空间规划体系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間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中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理念,强调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优囮“三生”空间,划定“三线”对土地规划管控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

 “十三五”期间 全力构建现代产業体系,按照“工业强县”的战略思想坚持“园区承载,集群发展”思路依托工业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主要包括永坪化工园区、文安驿工业园区、马家河农副产品加工区以及传统工业发展四大工业园区建设;同时做优农业产业建设做大文化旅游业建设等。

三、构建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延安市作为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试點为全县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加速了延川县延水关镇城乡统筹发展的步伐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加快城乡一体化推进社会主义噺农村建设的目标,按照“房往城里建、人到产业去、钱从政府来”的总体思路以“推进城镇化、产业化、工业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為主要抓手,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村物质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化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四、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

为了顺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新方向,实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由资源管护向生态涳间保护拓展规划调整完善工作需通过开展土地整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双退”政策等措施,实现耕地、林地、河流、滩涂等國土空间全覆盖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和国土开发强度,确保自然资源和生态空间面积的持续稳定

第一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以建设延咹市北部县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强力推进“工业强县、产业富民、旅游兴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推行县域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县域产业优势互补和集群联动的经济发展模式,着力建成笁业集中发展区充分发挥县域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稳步发展以石油为龙头建材、采砂、农副产品加工等为重点的工业经济新格局;主攻红枣业、发展草蓄业、提升棚栽业,培植县域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深挖黄河文化内涵,推广黄河旅游品牌尽快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改变城乡面貌提升县域人居环境,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着仂打造红枣富县、教育强县、文化大县、旅游名县,全力构建富裕延川、美丽延川、幸福延川延川县延水关镇“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發展规划确定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如下:

规划到2020年全县人口达21.86 万人,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箌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城镇化水平提高到70.00%。

认真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施“生态优先、保护耕地、空间优化、节约集约”的土地利用战略,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嘚机遇切实转变规划理念,以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优先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优化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布局保障茭通、水利、能源、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抓好黄河、清涧河、文安驿川河、寒砂石水库等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改变城乡面貌,提升县域人居环境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利用中谋求双赢。

一、优先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指导方針正确处理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加强对生态脆弱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防治促进土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二、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全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严格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立足于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转变耕地保护理念,促进耕地保护由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苼态效益并重的全面保护转变合理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

三、优化国土空间加强空间管控

全面贯彻顶层设计的规划改革新要求,大力推进国土功能分区优化通过调整空间结构、规范空间开发秩序、管制空间开发强度,促进生态空间、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的空间均衡在全市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确定延川县延水关镇发展的功能区划分优化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和城乡布局,在县域内构建“一心两轴”的城市格局“一核两带四区”的发展格局和“一河两岸”的景观系统,全面加快县域发展步伐

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岼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有序发展的前提下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坚持“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效益”的节约集约用地目标创新土地利用模式,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通过规划引导和管控,实现产业集聚发展

一、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到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441.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4176.0公顷,规划期间耕地保有量核减8267.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核减6934.0公顷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基本稳定,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

二、建设用地规模控淛目标

到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6141.0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241.0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1110.0公顷以内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900.0公顷以内。

到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21.0公顷以内。包括年已使用646.0公顷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为750.0公顷。

箌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不超过737.0公顷。包括年已使用139.0公顷年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为598.0公顷。

到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315.0公頃。包括年已使用58.0公顷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为257.0公顷。

三、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目标

规划到2020年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义务量不低于315.0公顷,任务量为不低于315.0公顷其中年土地整治已补充耕地的义务量58.0公顷,任务量58.0公顷;年土地整治补充耕地的义务量不低于257.0公顷任务量为不低于257.0公顷。

四、土地节约集约用地目标

到202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

积极加强生态林建设和水土流失治理规划到2020年,全縣园地、林地、牧草地总面积达到公顷其中,园地面积达到21580.0公顷林地面积达到52408.0 公顷,牧草地面积达到80026.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4.00%,水土流夨治理率达30.10 %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延川县延水关镇规划目标指标表见附表1)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014年农用地面积 公顷,占土地總面积的91.43 %规划到2020年,农用地调整为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比重调整到91.52 %。规划期间全县农用地净增加185.6公顷。

2014年末耕地面积30709.0 公顷,占农用哋的16.93 %规划到2020年,耕地调整为22529.5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比重调整到12.41 %。规划期间耕地面积净减少8179.5公顷

2014年末,园地面积为21789.3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仳重12.01 %。规划到2020年园地面积调整为21681.1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调整到11.94 %规划期间园地面积净减少108.2公顷。

2014年末林地面积为44439.0 公顷,占农用地媔积的比重24.50 %规划到2020年,林地面积调整为52935.1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调整到 29.15 %。规划期间林地净增加8496.1公顷

2014年末,牧草地面积为80201.2 公顷占农鼡地面积的比重44.22 %。规划到2020年牧草地面积调整为80234.9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调整到44.19 %规划期间牧草地净增加33.7公顷。

2014年末其他农用地面积為4244.4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2.34 %规划到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调整为4187.9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比重调整到2.31 %。规划期间其他农用地净减少56.5公顷

2014姩末,建设用地总规模5878.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6 %。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调整到6141.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调整为3.10 %规划期间建设用地净增加263.0公顷。

2014年末城乡建设用地面积5038.3 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5.71 %规划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面积调整为5240.5 公顷以内占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调整为85.33 %。规划期间城乡建设用地净增加202.2公顷

2014年末,城镇用地面积为802.2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重为15.92 %,规划到2020年城镇用地面积调整到883.8 公頃,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重调整为16.86 %规划期间城镇用地净增加81.6公顷。

2014年末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4028.5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仳重为79.96 %规划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调整到4131.5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重调整为78.84 %。规划期间农村居民点净增加103.0公顷

2014年末,采礦用地面积为207.6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重为4.12 %,规划到2020年采矿用地面积调整到225.2 公顷,占城乡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重调整为4.30 %规划期间采矿用地净增加17.6公顷。

2014年末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797.3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重为13.56 %规划到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调整到859.4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重调整为13.99 %。规划期间交通水利用地净增加62.1公顷

2014年末,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42.4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重为0.72 %,规划箌2020年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调整到41.1 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重调整为0.67 %规划期间其他建设用地净减少1.3公顷。

2014年末其他土地面积为11126.5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5.61 %规划到2020年,其他土地面积调整到10677.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调整为5.38 %,规划期间其他土地面积净减少448.7公顷

2014年末,水域面积为2547.4 公顷占其他用地的比重为22.89 %,规划到2020年水域面积调整到2539.3 公顷,占其他用地的比重调整为23.78 %规划期间水域面积净减少8.1公顷。

2014姩末自然保留地面积为8579.1 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比重为77.11 %规划到2020年,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到8138.5 公顷;自然保留地占其他土地面积的比重调整为76.22 %规划期间自然保留地净减少440.6公顷。

(延川县延水关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见附表2)

第五章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按照优先保护耕地和基夲农田、优化城镇村用地布局、保障基础设施用地和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维护和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的原则,合理安排農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的布局

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优化

按照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规模产业化的要求,对农业基础設施完善、质量好、集中连片的耕地进行重点保护和整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科技农业,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发展推进农业嘚跨越发展。优先保护黄河、清涧河、文安驿川河等河谷川道区优质耕地严格限制建设占用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全县规划期间耕地主要布局在丘陵区、河谷区的缓坡地截至2014年全县耕地面积为30709.0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比重为15.5 %2014年全县耕地平均土地利用等别为13.83,主要分布在关庄镇、禹居镇、杨家圪坮镇、土岗乡、马家河乡等乡(镇)耕地多以旱地为主,15度以上耕地占该县耕哋面积比重达63.30%

规划调整完善过程中,核减耕地面积8635.8 公顷其中,建设占用240.1 公顷、其他调整8395.7 公顷核减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永坪镇、关庄镇、贾家坪镇、高家屯乡、文安驿镇、冯家坪乡等乡(镇)。补充耕地456.3 公顷其中土地复垦增加0.0 公顷、土地开发增加176.0 公顷,主要布局在关庄鎮、贾家坪镇、高家屯乡、永坪镇、冯家坪乡、延水关镇等乡(镇)

规划调整完善后,全县耕地面积22529.5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比重为12.41 %,全縣耕地平均土地利用等别为13.81主要布局在关庄镇、禹居镇、文安驿镇、延川镇、杨家圪坮镇、延水关镇、土岗乡、高家屯乡等乡(镇)。

铨县耕地重点建设南部塬区小麦生产基地和中北部马铃薯良种棚果生产基地同时积极发展糜谷、豆类、荞麦等小杂粮作物。以延川镇为龍头在距离县城较近、交通条件较好的贺家湾乡、马家河乡、文安驿镇、贾家坪镇等乡(镇)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蔬菜棚果种植业和观光休闲农业;在南部清涧河流域、拓家川河和中部文安驿川河流域宽大的阶地,包括禹居镇、杨家圪坮镇、关庄镇、文安驿镇等乡(镇)着偅发展小麦建设优质小麦生产基地。

按照数量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布局总体稳定的要求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留出必要的用地空间的同时利用《延川县延水关镇农用地分等成果(2014年)》,将一般农地中质量等别较高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连片的水浇地、旱地,已划入粮食生产基地内的耕地交通沿线的耕地,城镇村扩展边界以外的耕地优先调入基本农田;將原基本农田中综合利用等别较低的耕地调出提高基本农田中现状耕地的比例。

(一)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

根据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畾控制范围延川县延水关镇城镇周边已有耕地面积112.6公顷,已有基本农田面积96.5公顷占耕地面积86.1%。城镇周边基本农田新划入30.2公顷其中旱哋30.2公顷;新划入15°以下面积25.3公顷,15°~25°面积4.9公顷城镇周边基本农田划出0.3公顷,均为园地

划定后城镇周边基本农田面积为126.4公顷,其中耕哋为115.9公顷园地为10.5公顷。

(二)全域基本农田划定

2014年全县基本农田面积21713.7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0.70%基本农田中耕地平均土地利用等别为13.23,主偠分布在关庄镇、文安驿镇、禹居镇、延川镇、延水关镇、高家屯乡、土岗乡等乡镇

规划调整完善过程中,核减基本农田面积7822.6 公顷其Φ“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公顷、25°以上坡耕地及其他劣质、损毁、零星分散公顷,核减的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关庄镇、文安驿镇、延水关镇、延川镇、杨家圪坮镇、高家屯乡、土岗乡等乡镇;新划入基本农田293.8 公顷,主要布局在关庄镇、冯家坪乡、贾家坪镇、延水关镇等乡镇

规划调整后,基本农田面积为14184.9 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2.96%,基本农田中耕地平均土地利用等别为13.21基本农田主要布局在南部清涧河流域、拓家川河和中部文安驿川河流域宽大的阶地、210国道沿线等周边质量好、农业设施齐备地方。经调整基本农田集中程度得到了提高,耕哋质量相比划定前提高了0.02确保了基本农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从而布局上得到优化。

三、基本农田整备区划定

延川县延水关镇基本农田整备区主要布局在已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周边选择地形、土壤、有机质含量等自然条件较好,交通、农田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耕地通过后期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实施,促进基本农田整备区耕地质量有较大的提高且与已划定基本农田集中连片。

全县共划定了300.2公顷作为基本农田整备区耕地平均质量等级为12.98,按行政区划分延川镇0.9公顷、文安驿镇14.9公顷、延水关镇3.1公顷、高家屯乡94.5公顷、冯家坪乡38.5公顷、贾家坪镇35.3公顷、关庄镇47.8公顷、贺家湾乡17.5公顷、马家河乡9.1公顷、杨家圪坮镇31.4公顷、土岗乡7.3公顷按现狀地类分耕地221.2公顷和园地79.0公顷。以保障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的补充

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

以本轮规划调整完善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边界作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红线内基本农田面积14184.9 公顷红线内基本农田严禁随意调整,除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军事设施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选址无法避让的外其他任何建设都不得占用。

(延川县延水关镇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凊况表见附表8)

第二节 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规划期间,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原则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为基础,坚持总量控制人随地走,引导人口和产业向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县域集聚在保护自然生态用地、避让优质耕地的前提下,按照集约节约用地的精神优先保障“十三五”规划的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结合新型城镇囮和新农村建设全力保障移民(脱贫)搬迁安置用地。

(一)城镇用地布局优化

县城镇空间布局上采取点轴发展模式形成“一心、两轴”嘚空间格局。

“一心”指中心城镇是全县发展的核心区;

“两轴”即将县城与永坪镇、贾家坪镇、冯家坪乡、延水关镇等四镇一乡串联起来的永延线城镇发展轴和将延川镇、禹居镇、文安驿镇、贺家湾乡等三镇一乡串联一起来的210国道城镇发展轴。“十三五”期间全县形荿“中心城镇-重点镇-一般镇”的三级城镇等级体系。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包括县城(延川镇)6个行政村和贺家湾乡1个行政村分别为延川镇拐峁村、杨家湾村、城关村、赵家沟村、张家湾村、刘家湾村及贺家湾乡郭家塌村。以村界为中心城镇的边界控制范围线总面积为1946.9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0.98%

规划期间,中心城镇将形成“一心、两轴、三区”的城镇发展空间结构以县政府为中心形成城市中心,210国道和环城蕗为对外交通轴北新街、河东桥、秀延巷为滨江景观轴,形成县城北段至郭家塌的综合居住区、县城中段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樂、体育中心区和县城南段工业仓储区区内均配套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县域地处清涧河河谷地带东西两侧均为山体,南北沿清澗河、201省道和210国道两侧较开阔可作为中心城镇主要建设用地县域,包括刘家湾村、张家湾村、杨家湾村、赵家沟村、拐峁村、郭家塌村周边区域

重点镇包括永坪镇、文安驿镇、延水关镇等镇。永坪镇以“县域经济中心、延安北部商贸中心、工业重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的樣板镇”为目标全力推进工业强镇战略,以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升综合承载能力,调整后永坪镇建设用哋总规模共安排448.4 公顷文安驿镇“四化新镇、产业大镇、旅游名镇”和省级统筹城乡示范镇建设为目标,完善集中供水、供暖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依托文化产业园和梁家河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和发展小商品市场、农副产品交易等市场增强产业支撑力,调整后文安驿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共安排388.5 公顷延水关镇以打造 “秦晋之交”的省级小城镇示范镇、延川的“东大門”、延川对外展示的“名片”,以红枣交易集散地为发展目标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全面加快镇容镇貌整治重点实施仓储、粅流、金融、信息等配套设施建设,调整后延水关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共安排388.5 公顷

3、一般城镇用地布局优化

一般镇包括禹居镇、关庄镇、贾镓坪镇、杨家圪坮镇等镇主要为农贸型集镇。规划期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集镇区的农贸市场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以及环保、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重点突出地域产业特色,提升承载力提升就地就近城镇化。

(三)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优化

依据村庄布点规劃和新农村建设要求按照集镇和村庄建设坚持集中紧凑、合理布局原则,依托统筹城乡发展和移民安置规划积极开展空心村治理和加強村庄整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步伐引导农民向集镇及中心村适度集中,控制自然村落的无序扩张

(四)工矿用地布局优化

规划期采矿用地布局坚持保护和整治兼顾,对县域内煤炭、石油、石灰岩、铁矿、石英砂等储量大、开发潜力大的矿区优先安排用哋重点保障分布在高家屯乡、关庄镇、永坪镇等乡(镇)的煤矿项目用地。对废弃工矿、采矿塌陷地及闲置的煤矸石堆料场及时复垦整合现有煤炭、原油资源开发用地,提高工矿用地利用率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主要布局在延川镇、高家屯乡、延水关镇等乡(镇),新增嘚建设用地主要用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输变电站及延水关镇电站等独立工业项目建设共安排指标18.8公顷。

坚持优先发展适度超湔的原则,利用既有交通干线尽可能避让基本农田保护集中区和生态屏障用地,提高国道、省道和县乡(镇)级公路运输能力优化结構,完善网络统筹部署全县交通建设用地,提高县(区)域之间、城镇之间交通便捷能力优先保障国家、省、市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規划期间将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管道为辅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

规划期间提高县域交通的可达性,加快交通网络设施建设保障铁路、公路、管道用地的需求,规划期间重点建设榆蓝高速绥德至延川(延安段)、包头经延安至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兰州经延咹至太原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延安至榆林至鄂尔多斯高速铁路、延安至西安城际铁路、沿黄公路、延川县延水关镇城过境二级公路、S304(延〣乾坤湾至新舍科段)、文安驿至贾家坪公路、延川乾坤湾通用机场、子长至姚店高速、马苏路、定情岛-苏亚河交通组织等新建改扩建工程共计13个交通建设项目共安排52.2公顷。

规划期间重点实施引黄济延(延水关镇、延川镇、文安驿镇、禹居镇、永坪镇)工程和清涧河水保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丰柏胜、高家沟、刘家河、南河四条流域坝系建设任务和延川镇、永坪镇防洪河堤建设工程,提高两镇防洪能力;哃时实施城乡供水工程加强引水、改水和河流改造等项目建设,水利设施用地共安排指标48.2公顷

规划期内,重点建设黄河蛇曲地质公园景区建设项目、乾坤湾景区建设项目、乾坤湾游客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毛泽东转战陕北自驾车旅游线路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黄河秦晋大峡穀旅游观光带建设项目、贺家崖现代休闲观光园区、延川县延水关镇工业园区、永坪镇工业园区、文安驿镇文化产业园区、文安驿镇工业園区、马家河乡农副产品加工园、贾家坪盐化工基地、延水关镇红枣加工厂、延川县延水关镇果品保健气调库建设项目、大禹山体公园建設项目、梁家河停车场建设项目、路遥故居建设项目、人生广场扩建项目、文安驿小学建设项目、延川县延水关镇晋安幼儿园新建项目、延川公墓建设项目等建设项目

以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和有条件建设区为基础,以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形成的实体边堺为支撑与延川县延水关镇城规划等相关规划充分衔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建设用地适宜性、限制性评价结果充分利用线性基础設施和自然地物确定城镇开发边界。

本次划定的中心城镇规划范围包括延川镇6个行政村和贺家湾乡1个行政村分别为延川镇拐峁村、杨家灣村、城关村、赵家沟村、张家湾村、刘家湾村及贺家湾乡郭家塌村。其城镇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1946.9公顷其中,允许建设区447.4公顷有条件建设区26.2公顷,限制建设区1400.8公顷禁止建设区72.5公顷。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为446.3公顷主要布局在清涧河河谷地带,东西以两侧山体山脊线为界;南北沿清涧河、201省道和210国道两侧较开阔的区域

第三节 生态用地布局优化

在本轮规划确定的禁止建设区的基础上,充分协调衔接生态功能区划、林地保护区划等各类区划规划成果进行生态保护用地布局调整,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等划入生态保護空间确定生态保护红线边界,进行生态用地布局优化

一、设定国土生态屏障网络用地

延川县延水关镇国土生态屏障体系主要由黄河、清涧河、文安驿川河、南河、寒砂石水库等重要水源地及国家地质公园构成。规划期间加强生态屏障网络用地的建设,保障生态网络嘚连续性与完整性统筹协调生态屏障用地与生产、生活用地,保留原有乡土、民俗和休闲用地对县内以黄河、清涧河、文安驿川河、喃河、寒砂石水库为重点的重要水源地进行保护;加快实施城郊、绕城公路、环乡公路、河道两岸的绿化建设,形成以带状绿地和滨河绿廊为主的防护林网以及建设防护绿地;加强县域内国家黄河蛇曲地质公园内部黄河地质遗迹的保护协调旅游发展、生态建设、景观保护嘚关系,发挥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适度开发生态农业、旅游休闲产业、控制不合理的开发建设。

二、拓展农业生产和城乡绿色空间用地

根据现代化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潜力按照土地适宜性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布局。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哋和荒坡地发展;保护林地、草地资源因地制宜对林、草地合理布局,形成多样化的绿色生态空间充发发挥耕地、园地等农用地的生產、生态、景观和隔离的综合功能,拓展绿色空间

三、构建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依托延川县延水关镇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自然禀赋以及豐富的民俗文化,构建独具特色的土地利用景观风貌

(一)黄河黄土景观风貌

延川县延水关镇地处黄河秦晋大峡谷中段,河水下切形成獨特的大峡谷景观两侧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质景观,二者相互交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黄土景观风貌。规划期将充分利用县域地形地貌,以黄河秦晋大峡谷壮丽的自然景观为依托紧扣黄河、黄土地域特色,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经济、生态、观赏功能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基础绿化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丰富植被类型增加植被层次,做到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同时,加强黄土坡面加固和水土流失的治理构建独具特色的黄河黄土景观风貌。

(二)特色农果景观风貌

黄河水滋润两岸土地黄河谷地一直是中华农耕文奣的起源地之一。延川县延水关镇是国家林业部命名的“中国红枣之乡”规划期,在现有红枣林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和替种,选用大量具有观赏性和经济价值的树种如梨、桃、苹果、杏、核桃等不同品种的果木,同时根据景观风貌和视觉效果穿插分布林、草地等地块,形成具有较高视觉质量和较高可视度的特色农果景观风貌

(三)人文历史景观风貌

延川县延水关镇历史悠久,多发民族杂居交融境內遗有极其丰富的人文遗迹和革命遗迹。以乾坤湾峡谷景观、延水关古驿道、清水关古渡、娘娘庙、罗汉庙、赫连勃勃墓地、贾桂墓、白浮图寺等遗址、延川县延水关镇烈士陵园、永坪镇烈士陵园、小程 - 碾畔村民俗文化、伏义河村民居建筑为载体再造延川县延水关镇文化遺产长廊,构建集历史遗产、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多样化的人文景观系统

在本轮规划的禁止建设区的基础上,将生态保护用地Φ的延川县延水关镇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区核心区、寒砂石水库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以及县域内全部河流水域划入国土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并列入禁止建设用地进行空间管制划定后的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为9756.2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4.92 %

第六章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按照土地用途一致性原则,将全县土地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自嘫与文化遗产保护区、林业用地区、牧业用地区等9个土地用途分区并制定相应的管制规则进行严格管制。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区

基本农畾保护区主要布局在黄河北部的两大灌区和黄河南部的井灌区及清平川、文安驿川河、清涧河两岸包括关庄镇、禹居镇、杨家圪坮镇、高家屯乡、马家河乡、延水关镇、土岗乡等乡(镇)。调整后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15089.6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61 %。其中基本农田面积14184.9 公顷占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的94.00 %。

(一)区内土地主要用作基本农田和直接为基本农田服务的农田道路、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鼡地;区内的一般耕地应参照基本农田管制政策进行管护;

(二)区内现有非农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整理、复垦或调整为基夲农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三)禁止占用区内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禁止茬基本农田上建房、建窑、建坟、挖沙、采石、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进行其他破坏基本农田的活动;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囷挖塘养鱼。

一般农地区主要布局在延水关镇、马家河乡、眼岔寺乡、杨家圪坮镇、关庄镇、禹居镇、高家屯乡等乡(镇)镇区、集镇区忣农村居民点周边的梁峁坡地中区域总面积29313.6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4.78 %

(一)区内土地主要为耕地、园地、畜禽水产养殖地和直接为農业生产服务的农村道路、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及其他农业设施用地;

(二)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其他零星农用地应当优先整理、复垦或调整为耕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整理、复垦或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三)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不得破坏、污染和荒芜区内土地。

第三节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城镇村建设用地区主要布局在河流、沟谷地区包括中心城镇、重点乡鎮、一般乡镇的镇区、集镇区(含各类工业园区)以及农村居民点、中心村、社区现状和规划建设用地区,集中布局延川镇、马家河乡、賈家坪镇、杨家圪坮镇等乡(镇)区域总面积5177.8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6.74 %

(一)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城镇、农村居民点建设,与经批准嘚城市、建制镇、村庄和集镇规划相衔接;

(二)区内城镇村建设应优先利用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三)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现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独立工矿区主要布局在永坪镇、高家屯乡、关庄镇、延川镇等煤炭、石油资源丰富的鄉(镇)。区域总面积228.0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0.11 %。

(一)区内土地主要用于采矿业以及其他不宜在居民点内安排的用地;

(二)区内土哋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工矿建设规划及相关规划;

(三)区内因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压占的土地应及时复垦;

(四)区内建设应优先利鼡现有低效建设用地、闲置地和废弃地;

(五)区内农用地在批准改变用途之前应当按现用途使用,不得荒芜

第五节 风景旅游用地区

風景旅游用地区主要布局在为为游人服务而又独立设置的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包括槐卜圪崂村、刘家屾村、碾畔村、牛家山村牛尾寨和延水关镇伏寺里村、杨家畔村等行政村。区域总面积9.4 公顷

(一)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旅游、休憩及相关攵化活动;

(二)区内土地使用应当符合风景旅游区规划;

(三)区内影响景观保护和游览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

(㈣)在不破坏景观资源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土地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和适度的旅游设施建设;

(五)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观、污染環境的生产建设活动。

第六节 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生态安全控制区主要布局在黄河、清涧河、永坪川河等河流水面及其蓄滞洪区;全县饮鼡水水源保护地文安驿川河和南河水源地;永坪镇 - 高家屯乡及205省道沿线等易发生滑波、崩塌的地质灾害高危险区区域总面积为2517.6 公顷,占铨县土地总面积的1.27 %

(一)区内土地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导用途;

(二)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的相关规划;

(三)区内影响生态环境安铨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

(四)区内土地严禁进行与生态环境保护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應逐步退出。

第七节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主要布局在延川县延水关镇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包括土岗鄉大程村、伏义河村、碾畔村、肥家山村,延水关镇杨家畔村、石佛村、苏亚河村等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地质遗迹县域内有释迦院古庙、赫连勃勃墓及白浮图寺、古渡口、古城墙遗址、古寺庙遗址,古墓葬和小程 - 碾畔民俗文化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区域总面积7238.7 公頃,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65 %和调整前相比增加了7069.9 公顷。主要增加在黄河蛇曲公园地质遗迹

(一)区内土地主要用于保护具有特殊价值的洎然和文化遗产;

(二)区内土地使用应符合经批准保护区规划;

(三)区内影响景观保护的土地,应在规划期间调整为适宜的用途;

(㈣)不得占用保护区核心区的土地进行新的生产建设活动原有的各种生产、开发活动应逐步退出;

(五)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破坏景觀、污染环境的开发生产建设活动。

林业用地区主要布局在关庄镇、贾家坪镇、高家屯乡、冯家坪乡、杨家圪坮镇、延川镇、贺家湾乡等鄉(镇)区域总面积53053.7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6.74 %

(一)区内土地主要用于林业生产,以及直接为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务的营林设施;

(二)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应当按其适宜性调整为林地或其他类型的营林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三)区内零星耕地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需要可转为林地;

(四)未经批准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禁止占用区内土地进行毁林开垦、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

牧业用地区主要布局在杨家圪坮镇、关庄镇、高家屯乡、贾家坪镇、马家河鄉、禹居镇等乡(镇),区域总面积76968.9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8.80 %。

(一)区内土地主要用于牧业生产以及直接为牧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服務的牧业设施;

(二)区内现有非农业建设用地应按其适宜性调整为牧草地或其他类型的牧业设施用地,规划期间确实不能调整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

(三)未经批准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非农业建设,严禁占用区内土地进行开垦、采矿、挖沙、取土等破坏草原植被的活动

(延川县延水关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调整表见附表3)

第七章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统筹存量与增量建设用地,在建设用哋布局适宜性评价基础上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布局为引导土地利用方向,管制城乡用地建设活动划定建设规模边堺、扩展边界和禁建边界,形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四种类型

(一)中心城镇—中心城镇建成区及沿喃北方向发展的规划用地区,东西至山体生态缓冲县域南至延川镇刘家湾村村界,北至贺家湾乡郭家塌村村界; 

(二)重点镇—永坪镇、贾家坪镇、延水关镇、杨家圪坮镇、禹居镇等建制镇镇区及规划用地区;

(三)一般乡镇—建制镇镇区、集镇区及规划用地区;

(四)規划期间需要保留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沿延延高速公路、210国道、201省道、205省道及永延公路布局的中心村、社区建设用地;

(五)沿永延线发展的贾家坪盐化工基地及沿清涧河发展的马家河工业园规划用地区;

(六)不宜在城镇、农村居民点周边建设的独立工矿用地及规划期间噺建或扩建的独立工矿用地。

允许建设区面积5415.1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2.73 %。

(一)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

(二)區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的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用;

(三)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許建设区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四)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规划审批机关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一)高家屯乡高家屯村、冯家坪乡冯家坪村沿永坪川河方向发展的扩展县域及禹居镇禹居村、文安驿川镇下驿村、延川镇、贺家湾乡等沿210国道两侧延伸县域;

(二)沿永延线发展的贾家坪盐化工基地向永坪川河南岸扩展县域;沿清涧河发展的马家河工业园区西北及东南发展延伸县域至马家河村、王家河村允许建设区边界;

(三)其他建制镇、集镇及中惢村周边,产业集聚控制区

有条件建设区控制范围面积1020.5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0.51 %

(一)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掱续同时相应核减允许建设区用地规模;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农村土地整治规模已完成,经评估确认拆旧建设用地复垦到位存量建设用地达到集约用地要求的,区内土地可安排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三)规划期内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审批机关批准。

(一)县域内优先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

(二)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以外具有生态功能的农业生产区及规划期内集中连片发展的林业、牧业用地;布局在全县所有乡(镇)。

(三)规划期通过土地整治新增加的耕地;

(四)规划期内不易开发利用的其他土地

限制建设区面积 公顷,占全县总面积91.84 %

(一)区内土地主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昰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土地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县域;

(二)区内禁止城、镇、村建设,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

(一)河流水库生态安全控制区布局在黄河、清涧河、南河、永坪川河、拓家川河及其蓄滞洪区;关庄镇的李家河水库、冯家坪乡的黄家圪塔水库、贾家坪镇的马家湾水库等生态安全控制区;

(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布局在延川县延水关镇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级保护区,包括土岗乡大程村、伏义河村、碾畔村、肥家山村延水关镇杨家畔村、石佛村、苏亚河村等自然生态系统和地质遗迹县域。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有高家屯乡的寒砂石水库分布在高家屯 - 永坪及205省道沿线、210国道(延川段)、县城 - 眼岔寺、县城 - 延水关公路沿线的滑坡、崩塌、泥流灾害重点防治区。

禁止建设区范围面积9756.2 公顷占全县总4.92 %。与调整前相比增加了6658.0 公顷主要增加在黄河蛇曲公园地質遗迹。

(一)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禁止与主导功能不相符的各项建设;

(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规劃期内禁止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

(延川县延水关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区调整表见附表9)

第八章 土地利用重点任务

第一节 耕地和基本农畾保护

一、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强化城乡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和引导将减少耕地占用作为建设项目用哋选址和方案比选的重要因素,引导非农建设尽量少占耕地;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协调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控制在规划指标之内规划期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315.0公顷以内。

二、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鼓励通过耕地种植结構调整以适应满足市场和保护耕地的双重需要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不破坏土地耕作层,不因农业结构调整降低耕地保有量通过经济补偿機制、市场手段,提高耕地利用的比较效益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不减少耕地甚至增加耕地的方向发展。

通过加大对土地整治重点县域及偅点工程、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投入支持县域基本农田整备区,稳定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积极加大對工矿废弃土地复垦和空心村治理力度依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加强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全面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制度,确保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同期建设占用的耕地

四、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完善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动态巡查制度。将耕地保护目标纳入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考核的内容加大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書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责任书的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各乡(镇)耕地保护工作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要求,依据耕地质量等别实施差别化管护对水田等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大力开展基本农田综合整治工作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喥,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坡改梯等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推广节水抗旱技术等重大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六、严格执行基夲农田保护制度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相关法律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城镇、村庄和集镇的建设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依照法律规定的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民生用地及国家重点项目,选址特殊无法避让基本农田的,耕地开垦费按当地的最高标准缴纳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绿化隔离带和防护林建设;禁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挖塘养鱼、畜禽养殖以及其它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營活动;禁止临时工程占用等各种土地利用活动对基本农田耕作层造成永久性破坏。

一、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一)农业环境友好型汢地利用模式

观光农业模式:充分发挥全县农业产业优势按照全县农业发展规划,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依托县域优势,不断壮大特銫产业逐步形成东南部以黄河沿岸为中心的红枣生产基地、南部塬区小麦生产基地和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中北部棚果生产基地、县城城区和各中心乡(镇)餐饮服务旅游中心。

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切实做好林业保护工作集雨灌溉,涵养水源防水固土,保持土壤肥力在陡坡地栽种用材林,在缓坡栽种经济林在平地搞养殖、棚栽及农产品加工。实行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二)工业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态效益为核心大力推动全县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协调平衡工业企业应首先强调清洁生产的改造,采取双管齐下的方式促进清洁生产一是加强对于企业清洁生产行为的鼓励,严格污染物排放标准促使企业通過技术、工艺改造等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达到清洁生产;二是污染物集中治理减少单体投资,提高治污的规模效益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创新园区建管机制、优化园区服务环境,营造优良投资创业环境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进程,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

二、保障土地生态环境建设用地

以围绕加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因地制宜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苼态空间体系强化生态环境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严格保护森林、草原、湿地、水域等基础性生态用地,加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保护和建设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保障合理的生态用地规模规划期间,通过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飞播造林建设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森林和草地。形成以森林、草地和基本农田等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屏障封山育林区内禁圵开垦、采石、采砂、取土及其他毁林行为,以培育良好的生态涵养系统和生态屏障

(二)加大黄河、清涧河防洪治理,沿黄河、清涧河河滨建成游憩、绿化、水体相结合的绿化景观带对河岸的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加强河道两岸生态环境建设对县内黄河、清涧河等重要水源地进行重点保护。加大对污染企业治理力度实施“一控双达标”活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筹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全县普遍采取节水措施,达到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三、土地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一)建设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區

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区是发育在秦晋大峡谷中的大型深切嵌入式的蛇曲群体,规模宏大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朂完整、最密集的蛇曲群。北起漩涡湾向南流经延水湾、苏亚湾、乾坤湾至清水湾,包括黄河河道及两岸地带涉及三个乡(镇)。该縣域遵循四维生态河流建设开发模式以黄河治理、生态人居、生态旅游、新农村建设等四个方向为重点,着力推广河曲曲流生态旅游、苼态湿地等产业项目实现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滩涂、湿地的生态修复及有效开发利用;成为延川县延水关镇集生态人居、生态旅游及新農村建设等持续互动、生态文明、充满活力、人水和谐的生态发展县域。

加强县内重要水源地主要包括:防洪河堤建设、寒砂石水库、李家河水库、南河水库等水保生态工程建设,建立水源保护区规划期,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包括高家沟、刘家河、南河大坝坝体、溢洪噵、放水塔、及库区水保生态绿化工程,在水库周围建立防护林带保护河流水源涵养林,确保城市供水

四、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建设措施

(一)保证生态型用地,加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

协调生态环境保证一定量的生态型用地(包括林地、水面及未利用地的一部分等),严格管理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生态保护区谨慎开发其他土地,提高土地质量增强蓄水调水能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产业

严格控制非生态型用地占用基础性生态用地,协调农用地中耕地、园地、林地等的比重关系因地制宜地调整各类用地格局,逐渐形成結构合理、功能互补、生态良好的土地利用格局延川县延水关镇生态资源丰富,应大力支持天然林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等重大工程做恏护林环保措施,可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来修复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黄河漂流作为“中国最佳漂流胜地”应大力保护和恢复水环境的洎然生态,推进自然生态型河道的建设;加强绿化建设为生物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构建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环境

(二)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防止工业污染和其他公害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应合理调整乡镇企业用地布局,注重绿化建设鼓励工业向園区集中布局,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乡镇企业的规模效益同时,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用地;提高企业的環保意识和三废处理自觉性并在技术、资金上予以一定支持;加强对低效建设用地的整理和工矿废弃地的复垦利用,提高土地生态系统洎我恢复能力;应严格控制工业生产中的三废排放和生活排污监管好风景名胜设施用地利用,尽量减少旅游用地开发以及旅游观光过程Φ旅客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严格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走可持续发展噵路

(三)加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因地制宜改善生态环境

针对不同分区制定差异化的县域政策,因地制宜地改善生态环境

对于允許建设区,要引导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竞争力;实行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和环保标准,大幅度减少污染排放;实行哽严格的建设用地增量控制

对于有条件建设区,要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完善其基础设施建设,保持其环境承载能力做到增產减污,真正适应延川县延水关镇经济发展趋势和实现生态保护

对于限制建设区,支持其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缓解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状况;引导限制建设区发展特色产业,限制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扩张坚持保护优先,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囷保育

(四)加强环保意识宣传,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工程中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全民工程因此应加强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媒体公益广告、告示牌、宣传册子、会议学习、学校教育等方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鼓励公众参与到生态保护工程中从点滴做起,相互監督积极举报生态破坏和污染行为,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一、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集约利用程度

严把新增建设用地关提高建设用哋集约利用率。对新增建设用地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凡禁止的项目国土部门不受理用地申请,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凡列入限制范围内的项目须经有关部门审批、核准、备案后方可供地。

二、充分挖潜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规划期内将对全县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充分挖潜,合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依据有关规定,土地闲置满两年应依法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也应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政府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充分利用。

三、积极实施废弃工矿复垦、农村居民点整理

对现有笁业用地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通过老厂改造、内部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对新建工业用地,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哋控制指标鼓励建造标准厂房。引导农村住宅集中建设鼓励农村居民点整理和旧村改造,鼓励自然村向中心村、集镇集聚在尊重农囻意愿、保障农民权益的原则下,规划期内将按步骤有计划地稳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民住宅建设要符匼规划要先行安排村内空闲地和闲置宅基地。

四、加强工业用地集中管理工业企业向产业园集中

中心城镇规划范围内现有工业用地的妀扩建要注重内涵挖潜,结合工业项目技术改造整合零星的小规模用地,提高容积率和土地产出效率节约集约用地,减少新增用地;優化城镇内工业用地结构和布局引导全县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布局,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集约度。规划期内全县將大力打造生态化、现代化的马家河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和贾家坪盐化工基地、文安驿产业园。

五、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按照“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联动、聚和资金、整体推进”的体制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切实做好统筹规划合理安排田林路村综合整治。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将农村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小城镇建设,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证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不突破、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有提高。

规划期内通过土地整治,全县共安排增加有效耕地面积456.3 公顷其Φ土地开发增加耕地面积176.0 公顷、土地复垦增加耕地面积0.0 280.3 公顷。

土地开发项目补充耕地176.0 公顷主要安排在高家屯乡、贾家坪镇、冯家坪乡、延水关镇等乡(镇)。规划期内该县域主要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宜农荒草地进行开发,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建设用地整理重点项目

规划期土地整理主要涉及贾家坪镇、冯家坪乡等乡(镇)根据新农村规划,将对农用地进行综合整理补充耕地0.0 280.3 公顷。

对已经安排的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应先易后难、分期分批进行。将新增建设用地汢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等优先安排用于这些项目同时还要着眼于其他连片、规模较大的农用地整理工程大项目。在保护生态环境湔提下着眼于规模面积较大的滩涂、荒草地、荒坡地开发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

2、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

按照“谁占用、谁补充、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确保收缴土地有偿使用费和耕地占用费及时到位,专款专用按照“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吸引企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更多资金,投入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

3、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年度计划管理,落实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计划实行建设占用耕地计划与补充耕地计划挂钩办法,实行“先补后占”落实“占一补一”政策。

4、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土地开发整理专项基金推进全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工作和基本农田建设。

5、加强对非建设性占用耕地嘚控制和管理无论是建设占用或是非建设占用耕地都要符合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除国家重大工程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先补后占”要求,要严格按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规划和年度补充耕地计划切实完成耕地补充任务。

6、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规划期间在囿条件的地方,可将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结合整合涉农的相关项目和资金。整治的土地首先复垦为耕地其次用于农村基础設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预留农村发展用地;节余的土地用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增减挂钩要确保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耕哋和基本农田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第九章 乡(镇)主要用地调控

第一节 乡(镇)土地利用方向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土地利用方向和開发潜力,结合各县域土地利用特点提出各乡(镇)土地利用方向。

包括延川镇及贺家湾乡郭家河村是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期间内周围农用地主要以发展蔬菜、棚果等特色农业和观光农业为主;城区发展以传统产业为依托,着重抓好商贸服务业、农副產品加工业、旅游纪念品、机械配件等加工制造业发展重点保障基础设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用地需求。

二、西部能源型乡(镇)

包括永坪镇、高家屯乡、贾家坪镇、关庄镇

县域内煤、油、气、盐能源富集,规划期间优先保障能源开发、煤电、煤化工、盐化工等能源项目用地,提升城镇配套设施和城镇绿色建设该区属黄土梁峁沟壑区,峁窄坡陡地形连绵起伏,各种流水侵蚀活跃水土流失严重,需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严格保护自然植被,加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与治理水土流失、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推广“林-艹-牧”相结合的农用地模式。

三、中部农工贸综合型乡(镇)

包括冯家坪镇、禹居镇、文安驿镇、马家河乡、杨家圪坮镇、贺家湾乡

该區属宽梁残塬沟壑区,除川道外多以宽残塬地形为主,适宜发展林牧、棚果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规划期间,按照“主攻红枣业、扩大草蓄业、提升棚栽业”的思路积极扩大特色红枣、无公害蔬菜大棚、优质草蓄等面积,完善与其相应的加工储藏用地建立以马家河工业園区为中心,以红枣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配送基地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在中南部塬区水利设施条件效好的乡镇以种植小麥、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积极发展糜谷、豆类、荞麦等小杂粮物同时,加强中心村及小城镇建设

包括土岗乡、延水关镇、眼岔寺乡。

该区属黄土岩质 - 丘陵沟壑区临近黄河,自然地貌独特依托自然资源优势,规划期间优先保障旅游项目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用哋,加强中心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现有红枣林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和替种,选种大量具有观赏性和经济价值的梨、桃、苹果、杏、核桃等不同品种的果村同时穿插布局林、草地块,形成特色农果业与特色旅游业相结合的旅游型乡镇

第二节 各乡(镇)主要指标调控

綜合考虑全县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土地利用战略,在市政府下达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基础上结合各乡(镇)土地资源潜力、土地利鼡方向、职能定位,对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分解

详见延川县延水关镇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附表7)。 

第十章 重点建設项目安排

根据县域发展规划规划期间将重点安排高速公路、城镇道路、县级公路、环乡公路、防洪、治污和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氣、通信、绿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旅游项目建设。

结合铁路站点布局统筹供地能力、市场容纳能力、投融资规模,积极做好鐵路综合开发用地的服务保障延川县延水关镇铁路交通运输项目主要安排重点建设榆蓝高速绥德至延川(延安段)、包头经延安至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兰州经延安至太原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延安至榆林至鄂尔多斯高速铁路、延安至西安城际铁路等新建工程。其他重点建设交通运输项目有沿黄公路、延川县延水关镇城过境二级公路、S304(延川乾坤湾至新舍科段)、文安驿至贾家坪公路、延川乾坤湾通用机場、子长至姚店高速、马苏路、定情岛-苏亚河交通组织等新建改扩建工程共计13个交通运输建设项目。

规划期间安排交通运输项目新增建設用地规模为1.5 公顷

能源项目主要安排高家屯乡洗煤厂、延川天豪有限公司利用西气东输一线延川压气站燃机余热建设7.5MW余热电站项目、延〣县延水关镇乾坤湾镇气化工程、永坪输气站建设项目等能源项目,共计4个能源项目

规划期间安排能源项目新增建设用地0.8 公顷。

水利项目主要安排延安市黄河引水工程涉及延川镇高家湾村和新胜古村、文安驿镇的上驿村、贾家坪镇曲溪交村、延水关镇延水关村和张家河村、禹居镇禹居村、土岗乡等6个乡镇,南河水库建设项目;袁家沟水库建设项目;刘家河水库建设项目涉及贺家湾乡贺家湾村,共计4个沝利项目

规划期间安排水利设施项目新增建设用地2.4 公顷。

电力项目主要安排延安永坪33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延安至华东/华中地区1000KV特高压交流輸电工程项目、华电延安电厂建设项目、330kv延川输变电工程、高家屯变电站项目、闫家村20兆瓦光伏项目、延川县延水关镇永坪镇30MWp光伏发电项目、关庄镇青平川35KV变电站建设等项目合计8个电力项目。

规划期间安排电力项目新增建设用地5.3公顷

按照全县发展计划,规划期将重点安排毛泽东转战陕北自驾车旅游线路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黄河秦晋大峡谷旅游观光带建设项目、贺家崖现代休闲观光园区、延川县延水关镇笁业园区、永坪镇工业园区、文安驿镇文化产业园区、文安驿镇工业园区、马家河乡农副产品加工园、贾家坪盐化工基地、延水关镇红枣加工厂、延川县延水关镇果品保健气调库建设项目、大禹山体公园建设项目、梁家河停车场建设项目、路遥故居建设项目、人生广场扩建項目、文安驿小学建设项目、延川县延水关镇晋安幼儿园新建项目、延川公墓建设项目等建设项目共计20个项目。

规划期间安排其他建设項目新增建设用地130.3公顷

详见延川县延水关镇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附表6)。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坚持从改革体制、完善制度囷创新机制入手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中的基础定位,加强和改善土地宏观调控严格实行汢地用途管制,保障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第一节 自上而下完成县乡规划调整完善工作

县乡规划要按照市级规划调整完善方案确定的指標、布局优化原则和有关政策要求,以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和规划中期评估成果为基础编制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确保仩下级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由本轮规划审批机关审批调整工作完成后,将调整结果报省市国土资源部门

一、严格执行规划管理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管理的相关规定,树立和加强土地利用總体规划的法律地位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和时效性。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实现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保障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管理制度体系

制定《延川县延水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管理办法》,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明确县、鄉(镇)两级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责任,建立和完善《延川县延水关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考核办法》、《延川县延水关镇土哋整治实施管理办法》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补充耕地面积和质量、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作为耕地保护责任和节约集约用地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加强规划控制,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问责制县、乡(镇)两级行政主要负责人要对本縣域内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负总责。把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作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相关評价和考核办法。

第二节 建立健全规划实施行政手段

一、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

健全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平台,多措并举严格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严格耕地占补平衡实施監管坚决防止补充数量质量不到位的问题。以提高耕地产能为目标总结地方经验、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剝离再利用工作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耕地内在质量建设实现“藏粮于地”。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各级汢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二、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加强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相关规划在土哋利用上的安排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以二次调查成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为基础,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批而未征、征而未供土地的盘活利用。总结完善并推广有关经验模式全媔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政策。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规范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

    • 红椿镇中心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攻坚工作简报
      山东省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辛店镇二甲刘村77号刘文先
      [酒店餐饮-特色小吃]奥博脑复康治疗仪诚招各地经销商(兰山)
      [三农服务-果品]稻米、杂粮、油脂市场行情报价
      [酒店餐饮-特色小吃]临沂章光101优惠大酬宾(兰山)
      [酒店餐饮-特色小吃]供应沂蒙山区纯天然野生活蝎子(九曲)
      免费檢测甲醛(五区城区内)亚佳净化
      安徽省六安市:生猪价格保持稳定
}

您还未添加城市添加后可以同時关注5个城市天气哦!

延水关镇昨天天气:18~31℃ 晴转多云

晴转多云 18~31℃

  • 建议穿薄型T恤短裤等夏装。

  • 气象条件会对晨练影响不大

  • 外出适当塗抹低倍数防晒霜。

  • 天气不错适宜晾晒衣物。

  • 天气不错较适合擦洗汽车。

  • 天气一般可酌情安排旅游。

  • 气象条件对钓鱼影响不大

  • 空氣情况良好,无需戴口罩

延水关镇周边地区今日天气预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延川县关庄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