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事件MH370事件"终极报告"说了什么?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新加坡《海峡时报》20日报道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20日表示,马来西亚政府将在7月30日就马航事件MH370失联事件发布最终调查报告

陆兆福说:“调查囚员记录下的每一个字都会被收录在这份报告中。 我们会确保报告的透明度它将被完整地提交,不经任何编辑没有添加或删除。”

报噵称该报告将被放到互联网上,还将分发给失踪客机乘客家属和经过认证的媒体同时,报告7月31日将提交马来西亚两院审议

2014年3月8日凌晨,载有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的马航事件MH370从雷达屏幕上消失该航班原定从吉隆坡飞往北京。此前外界曾推测飞机在印度洋南部失事,泹至今未能确定飞机坠毁地点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寻找MH370客机残骸的官方行动于2017年1月中旬暂停2018年1月,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委托美国私人勘探公司“海洋无限”继续寻找失事客机残骸5月29日,“海洋无限”停止搜寻工作

}

在MH370航班失事4年后7月30日,马来西亞政府公布MH370终极调查报告

四年了,虽然800多页的报告依然说不清事发原因但马航事件得以翻过这一页悲剧,按照计划它将在明年第一季度重新上市。

2014年3月8日马航事件MH370航班载着239名乘客,从吉隆坡飞往北京中途失去联系。此后多国救援队伍投入其中机上乘客至今下落鈈明。

事故发生后1937年即开始运营的马航事件,也遭遇了生死考验

飞机事故数据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由于MH370和MH17两起重大安全事故马航倳件位列2014年度世界十大最危险航空公司首位。

对于本就在重压之下运营的马航事件空难无异于雪上加霜,口碑滑坡股价下跌。事故发苼后五个月马航事件宣布从吉隆坡交易所退市,收归国有在国家资本的帮助下,引入德国救火军

2014年马航事件定下了2019年第一季度重新仩市的目标。向家属交付终极报告之后马航事件距离原定时间,仅有8个月

2014年,两场空难相继发生在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航班上一场昰3月8日从吉隆坡飞往北京的MH370, 载有239名乘客;另一场是MH17,在7月17日行驶至乌克兰上空时坠毁机上298名乘客丧生。

单单一场已让马航事件吃不消洇为品牌形象受损,季度促销收入减少中国航线销售大降,2014年一季报显示马航事件亏损约4.42亿林吉特(约合人民币7.34亿元),同比增加了菦六成而且在此之前,马航事件已经连续亏损了三年

7月17日MH17事件发生后,二级市场对马航事件的信任跌到谷底马航事件18日的股票一度夶跌15%,股价从每股0.23林吉特跌至每股0.2林吉特左右

不到一个月之后,2014年8月8日马来西亚股票交易所突然宣布,马航事件股票暂停交易随后馬航事件宣布,最大股东国库控股公司(Khazanah National)提出以每股0.27林吉特合计花费14亿林吉特(约合23.51亿元人民币)将马航事件私有化。国库控股公司昰马来西亚政府的战略投资基金原本持有马航事件69.37%的股份,私有化后将成为唯一股东这一举措意味着马航事件被收归国有,由政府出媔收拾烂摊子

这未尝不是件好事。马航事件已度日如年平均每天500万林吉特的开支,到2013年年底有现金31亿林吉特假设不扩大亏损,撑不箌两年

在2014年之前,从2011至2013年马航事件已连续三年亏损,亏损总额高达40亿林吉特约合80亿人民币。如果没有两场意外马航事件原计划2014年能盈利。

按照2012年提出的策略马航事件降低20%的营业成本,提高飞机使用率、增加载客量以及降低维修成本等比如,把马航事件飞机网络利用率从9个小时提高到11个小时

马航事件还启动了三项总值90亿林吉特的融资计划,其中包括发售25亿林吉特的无期回教债券以应对购买飞機的开销和营运成本。

2013年虽然因为燃油涨价和货币贬值,马航事件亏损又加大到11.7亿林吉特但多项指标向好:客运量为1720万人,比上年增長28.5%;销售额151.2亿林吉特同比增长1002%。

马航事件没有想到盈利步伐遭受意外阻力。2014年12月在MH370失踪9个月后,马航事件从吉隆坡交易所正式退市

次年1月,CEO克里斯托·穆勒(Christoph Mueller)履新这是马航事件历史上第一位非马来西亚籍的CEO。他的任务是与国库控股一起开始重组大业目标在3年內让公司重新盈利,5年内再次上市

52岁的德国人穆勒职业生涯战功赫赫,堪称“急诊大夫”:九十年代以来操办过戴姆勒-奔驰宇旗下五镓子公司的重组,并使其扭亏为盈;从比利时航空破产后的废墟里收拾出一家新公司;就任DHL CFO第一年,公司从巨额亏损变为净赚300万美元;帶领爱尔兰航空在市场不佳环境下转亏为盈。

新官上任三把火穆勒一口气裁掉了2万员工中的6000名,削减员工薪酬砍掉30%的运力。

“如果鈈快刀斩乱麻而是逐步进行裁员,就像是感冒绵延数周不愈长痛不如短痛,一开始就把主要措施都实施下去这样后面雇员就不用再擔心还会有坏消息宣布。”穆勒对外媒表示

彼时,马航事件的航线网络设计已有15年历史很大程度上由来自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客流驱动。马航事件砍掉了除飞往伦敦外的、所有到欧洲的非经停航班因为其长期亏损;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等新兴中短途目的地提到重點位置。

就机型而言马航事件放弃了大型飞机,为两架空客A380巨无霸飞机寻找买家

2016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显示重组初见成效:营业额为54億林吉特,利润为14亿林吉特

穆勒坚持开源节流,2016年5月11日马航事件与餐食供应商签订了更便宜的合同,预计节省20%-25%的餐食成本而且此前類似合同都是25年制,新签订的只有5年合格可以续约。

不过第一位洋掌柜并没有按计划待满三年,还没看到盈利的曙光2016年4月,穆勒便鉯私人原因递交了辞呈辞职前两周,他在采访中把马航事件称作“多处漏水的大船”

两次悲剧,极大削弱了中国游客赴马的兴趣但這是一块全球绝无仅有的肥肉,马航事件不能错过

据马来西亚方面统计,2014年赴马中国游客骤减22%仅有171万次,而2013年中国游客则达到219万人次马来西亚当局采取多项措施吸引中国游客回流,包括免除中国游客签证费、有条件免签等2016年逐步回暖,当年马来西亚接待212万中国游客比2015年增加27%。

2016年11月马航事件新任CEO彼得·贝柳(Peter Bellew)宣布,将着力开拓中国市场在2017年初新增8个目的地、11条线路、35个中马航事件班,南京、武汉、福州等二线城市飞往马来西亚的潜力均被重视

马航事件的目标是,五年内中国业务能够翻三倍

这个数字不是没可能。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41亿人次,较2016年增长了7.1%;根据国内的统计对应的数字分别为5.5亿,13%增速远高于全球沝平。据国际航协预估到2022年中国航空客运市场(包括飞抵、飞离中国及中国国内客运量)将位居全球之首,到2036年中国航空客运总量将達到15亿人次。

之所以对中国寄予厚望很大原因也在于马航事件在马来西亚国内受到的激烈竞争。同样生于本土的亚洲航空公司成立于2001年如今已成为包括6家航空公司在内的低成本航空集团。除了核心业务在马来西亚开展外亚航集团在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和茚度均设有海外合资企业及分支机构。

2017年第一季度马航事件客流量达到357万,同比增长13%客机利用率从上年同期的 68.9%增长到79.4%。比较之下亚航同期承载680万,升高6%利用率为90%。

中国人奔赴马来西亚的愿望似乎也不如往昔热切2017年前十个月马来西亚迎来189.64万中国游客,同比仅增长8.1%按照官方预测,全年有300万这也只有泰国同期的不到三分之一。

按照既定步伐2017年盈亏平衡,2018年盈利2019年上市,距离检验的截止日期不远叻

}

8月3日马航事件失联乘客家属代表将与马航事件公司及事故调查组在北京会面。据悉家属代表们希望调查组能够在当天下午的发布会上公布事故调查报告的中文版本。當天马航事件失联乘客家属姜先生在上午与马航事件公司的见面会开始前接受了来自大陆及港台多家媒体的采访。对于马航事件事故调查组7月30日公布的报告姜先生称,有些细节还没有看到

此外,姜先生还表示马航事件370事件四年多来,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办法跟马政府沟通“它(马政府相关工作组)撤离北京后,只来过一次我们觉得信息和沟通渠道都很缺乏。”

他说除了调查报告以外,我们更希朢今天的会能够建立一个沟通的渠道,“因为这个事情绝对不会今天就结束后面还有很长的路。”

马航事件MH370终极报告结论不明 诉讼索賠前路多艰

一份备受关注的马航事件MH370“终极报告”最终并没有给出确切结论这让很多失联乘客的家属非常失望,也让正在进行的诉讼“難上加难”

7月30日,马来西亚政府公布了一则全长800多页的调查报告MH370航班失踪后,马来西亚等国已组织了多轮搜寻行动但由于飞行记录儀数据、客机主要残骸等证据缺失,飞机失踪的原因仍不得而知事故的责任主体也未能确认。

尽管有无明确的法律责任并不影响索赔根据《蒙特利尔公约》,无论航空公司有无过错赔偿本身没有争议,但赔偿多少却是纠纷的焦点在不少还在进行诉讼索赔的家属及律師看来,这份试图“撇清”关系的报告并无实际价值“令人失望”。

目前无论是在中国、美国还是马来西亚提起上诉的案件,进展都鈈是特别顺利审理进程缓慢,甚至被驳回著名航空律师、北京航空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张起淮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在今后的诉讼Φ该报告可能会被相关被告人作为举证依据,以开脱责任但根本上来说,责任是无法排除的

“调查组无法断定MH370航班消失的真正原因。”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囊括了调查组人员的详细记录但却未能回答马航事件失联乘客家属和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30日举行的发布会上MH370调查负责人郭师传(Kok Soo Chon)公布了报告所能确定的几个关键信息。“可以断定MH370返航了,返航不是因为机械系统异常不是自动驾驶系统,洏是手动控制”

也就是说,折返行为是人为操作但具体是何人尚不清楚。郭师传表示不排除第三方非法干预的可能性,但没有证据顯示飞机被远程操控报告显示,波音尽管申请了远程遥控技术的专利但并未在飞机上安装。

7月31日晚张起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份报告性质不明且没有指出责任人和事故原因,更像是一份各方推卸责任的“声明”总体而言“比较令人失望”。

张起淮目前在国内共代理了35名乘客的诉讼案件并与合作律所一起推动在美国的诉讼。去年11月20日他代理的MH370部分乘客家属起诉案件正式启动,在北京铁路运输法院进行了庭前会议

张起淮表示,调查报告无法指出“应答信号消失的原因”“不能确定飞机是否被飞行员以外的囚支配”,包括偏离预定航线原因在内的诸多情况均未查明不符合相关准则要求的“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规定。

在原因未能查明的情況下报告作出的诸如机长和副机长状况良好、飞机未安装远程遥控设施的结论,被解读为“企图排除责任方的责任”不少涉事乘客家屬都对此不甚满意。来自山东济南的文先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说来说去还是在推卸责任。”

对于调查报告中的疑点他举出几個例子,一是从飞机偏离航线到最后失踪中间的时间段为何没有第一时间追踪,二是发现的飞机残骸也没有证据表明就是失联飞机上的“残骸怎么来的,有照片吗”他追问道。

这些问题目前没有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而种种迹象显示,这很可能是马方出示的最后┅份详细报告尽管郭师传在发言时强调,因为还没有找到受害者和大量残骸这并不是“最终报告”,但他同时坦言报告发布之后,調查小组将再无工作进行

张起淮也在专门写就的一篇文章中分析,这篇安全报告不像是按要求定期公布的“中期报告”也绕开了“最終报告”这个概念,但仍有不少与“最终报告”一致的特征例如完全参照了“最后报告”的格式,并在相关章节载明“已按照‘最后報告’的要求,其初稿已送交事件相关的7个国家的民航部门”

由于没有分析出具体原因,这份报告也未能给正在进行诉讼的马航事件乘愙家属带来实质性的好消息

“如果能知道是谁的原因,在诉讼过程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举证但这份报告出来之后,更加不能确认谁是責任主体我们也不能再等了,因此所有可能承担责任的关联方都将被起诉”张起淮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在宣布失事后马航事件为家属提供了5000美元的慰问金。此外马航事件还提出了和解方案。当时超过40位乘客家属与马航事件签署了和解协议。

但是有无责任嘚赔偿标准不同,仍有不少家属选择了诉讼:按照国际法律的规定如果马航事件无法证明自己在事故中没有过错,就应当承担更多赔偿

据了解,未与马航事件达成和解的家属在美国、中国、马来西亚等各地均有诉讼案件由于权责不明,被告也涉及航空公司、波音、保險公司等多方甚至有家属将马来西亚民航局及政府告上了法庭,不过已被驳回

张起淮代理的国内案件中,失联乘客家属主要提出了书媔告知失联飞机现状、查明并公布事件原因和责任、对家属赔偿等要求被告包括新老马航事件、波音公司、罗罗公司、德国安联保险集團,新马航事件是老马航事件连续历经MH370和MH17空难后重组而成的新公司

国内涉及马航事件的案件统一由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受理。官方数据显礻截至2016年3月8日,即案发后的两年该法院已立案受理相关民事索赔诉讼36件(其中和解撤诉1件)。8月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法院,但未能获取最新案件数量

去年11月20日、21日,张起淮代理的诉讼在上述法院召开了庭前会议供各方交换证据,尽管法院将“马航事件案”列為当年度的重点工作之一但该案迟迟未开庭。法院宣传处人士对记者表示“案件还在审理之中。”

一位曾被委托马航事件案件的律师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该案的一个难点在于,按照中国法律很难找到相关条文来支持这么高的赔偿金额(1000万以上),达不到这个金額家属又不会满意所以法院的位置比较“尴尬”,最好的方式是让双方在庭外和解

“但和解的问题是,国内公司可能会听从法院建议進行和解但马航事件不是中国的公司,这方面没什么可担心的也谈不上什么额外赔偿,这时候双方就僵持不下了”他推测。考虑到馬航事件案件的诉讼难度及可能的赔偿金额他最终没有代理。

事实上很多家属在美国、马来西亚等地也同时提起了诉讼,甚至在美国訴讼成为一部分家属的首选原因在于美国的法律制度更为健全,赔偿标准更高

知名律师郝俊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中国死亡赔償金大体按照受诉法院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按二十年计算,年纪太大的还要再减;而美国的赔偿标准则是按照余生可能赚取的收入衡量此外还有精神损害赔偿,这样算出的赔偿金额会远远高于国内水准

但是在美国起诉势必会面临更复杂的流程,而且美国法院佷可能会以管辖异议驳回诉讼郝俊波表示,除非在中国、马来西亚审理存在明显有失公平的因素否则法院可能以“不方便管辖”原则駁回案件。去年9月马航事件案件在美国华盛顿法院进行了管辖权异议的听证会,但至今未作出裁定

尽管路途艰难,但在不少家属看来这也是“倒逼”真相呈现的一种有力途径。“我关心的是报告有什么问题它违反了哪些法条、隐瞒了什么信息,为什么四年多了调查仍毫无进展这些只有通过法律手段才能‘薅’出来。”文先生表示(据环球时快、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航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