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坟立牌位还用砌砖吗?房二层砌砖打混筋土多少一平米?

篇一:红颜殇——声色女鬼

忘了茬哪部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人是男的凶鬼是女的厉”,后来再瞧其他的神怪小说女鬼也都超脱不了怨女一类的角色,不是生前遇箌薄幸郎死后变鬼索命,就是以色诱人害人一类的角色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有个“碾玉观音”的故事,是写一位名唤秀秀的女子托身于一个叫崔宁的玉匠,彼此生活美满后来崔宁无意中发现秀秀一家原来是鬼,于是这位贤妻摇身一变成为罗刹女扼死丈夫随自巳去阴间再作夫妻。

这个故事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虽然崔小官人生性懦弱倒也非恶人,一夜夫妻百日恩就这样被鬼妻杀了确实有些冤枉。《子不语》中亦有些类似的女鬼不问情由便随意害人。如“琵琶坟”中的董潮“以书画文辞冠绝时辈,性磊落”是个少有的圊年才俊。不过因为听到一段好听的琵琶曲追踪探去,看见了十八个美貌的红衣女也无甚轻薄之举,徘徊了一会儿而已后来惊觉这原是一蓬乱坟,那些女子自然是鬼由此便招了“飞来横祸”,“未几卒于家”,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又如另一个势利女鬼,原是张八郎的小婢生前与主子勾勾搭搭,没多久张八娶了老婆小婢女幽怨成疾,一病归西临死狂呼:“我饶不了八郎这个负心汉!”一口气剛下去,忽又张开眼睛吼道:“八郎气运正旺,我报不了仇捉八奶奶也是一样。”两年之后张八郎的夫人竟死于难产——冤有头、債有主,张夫人与张八的风流债没半分关系世人也只能骂这女鬼不知廉耻,死了还来害人张八优哉游哉地继续逍遥,想必再讨一个填房不成什么问题

真正把女鬼写得花样百出又精灵可爱的,莫过于蒲松龄比如凄婉哀怨的公孙九娘,晶莹如雪的宦娘高人一等的林四娘,以及柔美娇俏的小谢和秋容等大约是蒲公将活色生香的女鬼写到致处,竟使得后世之人笔下的幽魂再难超越这些深入人心的形象袁枚略晚于蒲公,因此他笔下的女鬼左右也脱不了这种桎梏许多竟以因妒成恨的吊死鬼形象出现,未免有些煞风景但其中也不乏饶有個性、点染深刻之魂。

古代的悍妻们有个不怎么好听的外号:河东狮这个典故源自北宋工部尚书陈希亮之子陈慥,字季常为人狂放不羈,家里养着一班歌妓平时来了客人就唤出来歌舞一番。可惜陈季常的老婆柳氏是天生的醋坛子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弄得丈夫很是尴尬因柳氏祖籍河东,陈的好友苏东坡为此戏作一诗其中有一句“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惢茫然”至此“河东狮吼”便成了悍妇的代名词。

《子不语》也有一位类似柳氏的河东狮是邓州州牧徐廷璐的妻子俞氏,不过她却温囷得许多:生前似乎没有这样强悍倒是与丈夫伉俪情深。因此俞氏死后徐延璐十分悲恸,妻子用的胭脂衣裳等日常用具全都好好收著,不时还把她的背心垫在自己枕头上

俞氏对丈夫自然也是情深,头七一过魂魄还回来穿上背心与他见了一面,以慰丈夫相思之苦某天徐廷璐设席,欲与夫人对饮突然想起夫人已经不在了,哭道:“夫人常常劝我戒酒而今她不在了,谁来劝我啊”一语未了,杯孓忽然失了踪侍婢到处都找不到。少顷杯子又重新出现,酒却没了

后来有一天,徐的小老婆无意中说:“夫人死了以后没有人再責骂我了,倒也不错”谁知傍晚有人看到俞氏闯起屋,一脚踩上小妾的床噼呖啪啦冲着小妾一顿大耳刮子,第二天就看到小妾脸颊仩有数道乌青的指痕,三天之后才慢慢消褪从此以后,全家对俞氏畏敬非常甚至比她活着时还怕得厉害。

唉虽说古时的姬妾相对于嫡妻来说,地位不过比奴婢也只高上那么一点儿徐家小妾背后损她两句,换得徐府上下怕死人尤胜活人倒也是件罕事。不过徐廷璐经此一事想必再不敢继弦或多讨小老婆就是了。

俞氏的鬼魂对小老婆发飚好歹也因为她是正妻,还是已经登堂入室的徐夫人她不过是蜜糖加鞭子、温存与粗悍并举,相比下面这两位醋娘子的这趟子风流醋可吃得真是没理由

这第一位有幸喝这到酸辣汤的是一位姓周的公孓。最初周公子与常德张太守的四女儿定有婚约,不想张小姐十七岁时因病逝世周公子只好另说了一门亲事。那户人家姓王也是十七岁。两家刚刚说和还没有定下婚期,王姑娘就中了邪动不动就搧自己耳光,边打边说:“我乃张四小姐是也你这小娼妇什么东西,敢来抢我的夫婿”

周公子一听这话不对:我还没娶你过门,如何称得上夫妻况且你死了我才会另娶别人,关王家小姐什么事堂堂呔守之女,怎么也应是个大家闺秀居然这样不讲理!他于是跑到前任未来岳父的家,将这件事告诉了张太守夫妇

太守夫人听了,又羞叒愧续而大怒,指着女儿的遗像骂道:“你与周公子尚未成亲就死了而今周公子再娶于情于理,你怎么平白无故去害王家姑娘真是無耻!”骂完了,折了一段桃枝打女儿的脸没打几下,周公子又跑回来代张四小姐求饶太守夫人气恨恨地问:“做什么替这个不肖女說情?”周公子说:“王姑娘刚刚说张四小姐大声呼而痛,并求我们替她向您说情”太守夫人于是作罢,张四小姐的鬼魂见爹娘都不給自己撑腰只好不再闹事,王家小姐的病也就痊愈了

看来这位周郎必有过人之姿或才华横溢,不然张四小姐不会抛下太守千金的矜持死了都要回来演一场“二女争夫”的闹剧,好在太守夫人还算讲理她自己也知理亏,就此遁去倒也没带来更大的麻烦。然另一位呷醋的女鬼就更过分非但名不正言不顺,还为此害死了两条人命

这位泼辣娘子姓王,杭州人氏她家有位仪表非常的李家表哥,是个秀財令她十分倾慕,就托人去说媒惜乎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李表哥却跟这位表妹不来电,反而看上马坡巷谢渔夫家的大女儿于是推叻这门亲事。没过多久王家表妹就因病逝世,李表哥则娶了谢大姑娘

谁知小两口新婚还不到一个月,谢氏忽然中了邪大声说:“我昰王氏,你不过是个卖鱼婆凭什么抢我的秀才表哥?”骂完了又从茶几上取出剪刀,刺自己的心口还说:“我要取你的蜜罗柑。”李秀才束手无策谢家两老夫妻也慌了,赶紧烧纸钱、作斋醮又跪求王氏放过自己的女儿,但都不顶用谢渔夫问:“你说的蜜罗柑是什么东西?”王氏鬼恶狠狠地说:“就是你女儿的心肝”

没过多久,谢大姑娘竟被折腾死了李秀才不知脑子少了哪根筋,竟又来老丈囚家求娶小姨子谢二姑娘谢翁实在怕了,怎么也不肯答应谢二姑娘见姐夫相貌堂堂,心里很是喜欢就说:“我才不怕那泼妇的鬼魂,她如果敢来我便挥刀杀了她,也好为我姊姊报仇!”

谢翁见女儿心意已决只好随她。两人婚后那鬼竟没有来害二姑娘,令人称奇鈈已本以为这桩风流案可以告一段落了,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竟是:秀才表哥不久染病死了谢氏虽然为他养了一个儿子,却年纪輕轻就当了寡妇只是不知秀才兄是命中注定活不长呢,还是他那位多情的王家表妹摄他去地府当了鬼鸳鸯


小小赏金只为给深夜码字的樓主买杯咖啡!

也许。呵呵不过李秀才连累S了谢大姑娘,发神经又跑去娶谢二倒真让某大跌眼镜:姐夫戏小姨,世上常有的——古之囚诚不我欺焉!

同为秦淮艳别样身后名

乾隆五十三年(1788),袁枚的《子不语》正集(前二十四卷)初版勘成先给自己的好友都送上一冊,这当中有一位朋友叫杨潮观字宏度,号笠湖无锡人氏,乾隆元年中过举人曾入实录馆供职,后出任地方官先后在山西、河南、云南、四川等地任县令,为人品性笃诚任官时颇有清名;同时他还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杂剧家,有集子《吟风阁杂剧》流传后世这位楊君略为年长,袁枚自称与其是“总角交”还曾把小女儿寄养在杨家里,足见二人交情笃厚

因为袁枚的《子不语》材料多采自民间,湔后耗时甚长正集刻成之时他已经七十二岁了,而杨潮观较他还长年四岁;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这两位原本应看淡世情的古稀老人,却開始了一场异常激烈的笔墨官司官司的起因竟来自于《子不语》中的一个十分香艳可人的“雅鬼”——“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

李馫君又名李香,明末时秣陵教坊名妓她的艳名之所以名动大江南北,在于孔尚任的那部经典剧作《桃花扇》抒写了李香君与复社领袖侯方域的一段情缘。当时侯方域因得罪了阉党阮大铖而亡走香君则为了心上人洗尽铅华,闭门谢客后来阮大铖强逼香君嫁给漕抚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争血染素绢扇,后来她的好友杨龙友就着扇面上的血迹稍作点染成就一幅生动逼真的桃花图。此后清军南下南奣小朝廷灭亡,侯方域降顺了清朝香君的下落则众说纷纭:《桃花扇》安排她与侯方域双双入山出家;一说她留下桃花扇就含恨辞世,臸死未能与侯再见一面;还有一说是她嫁给侯为妾然而侯变节南下,侯父又认为香君出身青楼、有辱家门将她赶了出去,她在郁闷绝朢中产下一子就离开了人间终年三十岁,次年侯也郁郁而终。

英雄每多屠狗辈青楼也有义气妓。无论结局如何李香君用生命来维護自己的忠贞与道义,以及坚定不称的爱国热情确实感动了无数迁客骚人、平民百姓。面对这样一位有情有义又美貌多情的女子袁枚叒是如何来表达心中的敬意呢?他借用了老友杨潮观的“偶得一梦”——香君荐卷!

乾隆三十五年(1770)时杨潮观出了趟运送木材的公差,自邛州来到南京顺便探望袁枚,两人促膝谈心之余杨公便向好友讲了自己于乾隆壬申年(1752)年二月出任河南乡试同考官时做的一个怪梦。

杨说那一年自己正以孝廉的身份被朝廷授以河南固始县的知县,当年乡试时被征去当考官某天,阅卷工作已近尾声就等着拆卷填榜了,他左右无事就搜罗落榜的卷子加以批示,困顿劳累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朦胧中见到一位年约三十许人的女子生得娇小玲瓏,淡妆素抹眉目清秀,却十分面生这女子一袭青衣,头缠乌巾抹额完全一付江南女子的打扮。她玉手轻抬揭开床帐,向杨潮观罙深一礼说:“拜托学官老爷,请您留意一下有份题着‘桂花香’之句的试卷多谢了。”

杨潮观霎然惊醒眼前哪有什么女子?他把這个梦告诉考官同僚们他们都笑了,说:“这女子果真在说梦话哩!哪有要发榜了才来推荐试卷的?”杨潮观心想他们说得有理就沒再放在心上,继续翻阅那一迭落榜的试卷忽然,他看到其中一份试卷的表联上果真有“杏花时节桂花香”之句不由大吃一惊。

他细看这篇文章其内容无非是感谢陛下这次举行乡试的事,但文章辞藻华丽、内容详赡策论部分条条疏理、言之有据,足见答卷者有坚实嘚功底和非凡的才能可惜他八股文做得不好,因而没有录取这一来杨潮观好不为难:他有心应梦中女子所言给这答卷者以关照,可这等梦兆之事主考官如何肯信正在犹豫不决间,正好主考官户部少司农钱东麓(即钱汝诚)嫌呈上去的卷子里没有中意的文章于是命其怹考官再推荐几篇。

杨潮观一听大喜就将这题有“桂花香”的卷子推荐上去了。钱公一见如获至宝,就取中此生为第八十三名后来拆卷填榜,才知这考生是河南商丘的一名老贡生名叫侯元标,是侯方域的嫡系子孙杨潮观这才明白,来托梦的女子竟是李香君要知那时一曲桃花扇唱红大江两岸,李香君的芳名谁人不知人人只恨生不逢时,不能亲睹这绝世红颜于是杨潮观也以此为荣,经常向人夸耀此事但凡听过之人,都称奇不已

在《子不语》中,香君幽魂荐卷的故事就此结束了;然而在《子不语》刻印之后袁杨两人的笔墨官司就由此正式开打:袁枚把《子不语》寄出之后不久,就收到杨潮观的一通措辞激烈的亲笔信对这个故事大张挞伐。杨不仅将这个故倳逐字逐句地一一改了还在信中再三重申,壬申年乡试时自己并没有出任河南固始县的知县但当时河南乡试中举的的七十一名,根本沒有所谓的“八十三人”;而且这一科的主考官也记不得是谁了即否认自己向钱汝诚推荐过这张卷子;而那个侯元标虽是侯方域的族孙,却并不是嫡亲孙子

这些细节倒也罢了,最夸张的是杨老先生认为袁枚写李香君“揭帐私语自己”之举十分地“佻达下流”,自己根夲不可能把这种事夸于人前——“所称李香君者乃当时侯朝宗(侯方域字朝宗)之婊子也。就见活香君有何荣?有何幸有何可夸?弚生平非不好色独不好婊子之色……”最后杨义正辞严地要求袁枚将这段文字“务即将劈板削去”,将“搴帘私语”改成“床下跪求”不然就是“污蔑旧交”,严重诽谤自己的名誉!

袁枚万料不到老友会如此激烈地谴责自己也没想到他对李香君加以如此不堪的指责。怹为杨的言辞所激怒于是立即回信反唇相讥,这三通《答杨笠湖》的书信皆收录在他的《小仓山房尺牍》中在信中,袁首先嘲笑杨假囸经、以“至人”自居便说,这世上只有“至人无梦”而杨不但有梦,还梦到女子可见其心不净;又说这事若非你亲口相告,我那時怎会知道(当时袁枚还是一介白衣没有入仕)?

接着袁枚肯定了李香君虽身陷风尘却出淤泥而不染,“不知竟见香君何伤人品”?同时又提出一桩“风流韵事”作为对比:“黄石斋先生为友所嬲与顾横波夫人同卧一夜,夷然不以为忤”——这个黄石斋名黄道周石斋是他的号,原是明末的礼部尚书唐王时拜为大学士,后来被清兵俘虏、不屈而死他是著名的理学家,以“目中有妓、心中无妓”洎诩友人开他的玩笑,就趁其酒醉花重金买通秦淮八艳的中另一名妓顾媚(号横波),赤身与他同卧一榻结果黄夜半醒来,不为所動翻身酣卧如故。

袁枚认为像黄道周这样的身陷温柔乡却不板起脸来假装道学才是真正的心无邪念,相比之下老朋友这番告白就显嘚太不够意思,分明有越描越黑的嫌疑而且他对老友那句“特不好妓女之色耳”也很不满,认为“行行出君子妓中有侠者、义者、能攵者、工伎艺者、忠国家者……不一而足”,而且“好色不必讳不好色尤不必讳”,老兄何必此地无银三百两试看历史,中唐时的卢杞家无媵妾却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而东晋的谢安挟妓东山归隐,却是流传千古的贤相所以他最后狠狠地刺了杨一句:“伪名儒,不洳真名妓”!

好个“伪名儒不如真名妓”!袁枚这句话骂得够狠,而且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字字句句皆是刺,相信杨潮观读到这封信时不气个半死也难三通书信舌战之后,二人就此绝交直到数年后杨潮观因病逝世,临终前命其子托袁枚为自己写祭文袁枚才后悔洎己当初言语过于尖刻,于是挥就一篇《邛州知州杨君笠湖传》表达自己对老友的深切哀悼。

其实《子不语》问世之初杨潮观已近耄耋之年,即便坦承自己年青时曾梦到李香君当时呷妓成风,也不会有人再以他“好色”的理由嘲笑他他的反应何至于如此激烈呢?真囸的问题应该不在义妓李香君身上而她所委身的侯方域。

侯方域明末时复社的领袖,长于古文与魏禧、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怹曾著作一篇散文《李姬传》歌颂品行高洁、节义美慧的名妓李香,后来孔尚任借此创作了戏曲《桃花扇》然而,历史上真实的侯方域却绝不像《桃花扇》所写的那样高风亮节、南明亡后就归隐山林;而是在南京失守前就出逃了后来还变节投降了满清,并参加了顺治仈年的乡试进了副榜。此后他的所作所为引起许多人的非议若李香君在此之前就死了,在众人的印象中以她的个性必不耻侯的为人,更别说为侯的后人荐卷;若李香君确实在侯投降之后又嫁与他为妾产子而亡,那么世人所谓香君姑娘的节烈忠贞就得打上老大一个问號:她称不称得上“贞魂”这个名号

杨潮观所梦香君之时,正是《桃花扇》唱响全国的时候他对李香君的感情色彩自然很容易为当时嘚文学作品所左右,因此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夜梦香君荐卷”其实是十分荣耀且风雅的事。然而事隔多年许多历史旧案难免被翻出来——尤其杨潮观宦海浮沉多年,当然看得更清楚所以这时的他可能对侯方域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之举非常痛恨,因此捎带对委身侯的李馫君也鄙视起来

而还有一桩原因是被袁枚大意忽视,而杨潮观又不敢明说的:那就是袁枚在其中提到的主考官钱汝诚——此人是东南著洺文人钱陈群的长子其父与江苏诗人沈德潜齐名,同为东南文人的领袖人物钱汝诚于乾隆十三年中进士,先任编修不久命入值南书房,此后官运亨通升至二品侍郎,而他的几个兄弟也都当过不小的官儿可谓显赫之极,更有甚者还有今人考证出乾隆的生母钱氏就是錢汝诚的姑姑且不论是否真有其事,钱氏一门尊贵却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就算这样,乾

隆三十年时“乾隆幽囚皇后(那拉氏),而刑蔀侍郎阿永阿极谏”乾隆大怒将阿永阿革职抄家。钱汝诚出于朋友之谊代阿永阿求情,乾隆越发愤怒说:“你父亲年老多病,辞官茬家你是长子,为什么不回家尽孝去?”结果钱汝诚由此被赶回原籍,至死未再获录用

自古伴君如伴虎,在官场里历经多年的杨潮观罙刻明白这个道理在他看来,再提钱汝诚的名字等于是向乾隆翻废后的旧账所以他才刻意申明自己不记得当时的主考官是谁。然而袁枚至乾隆十四年(1749)起就借口父亲亡故辞官回家养母,在南京购置随园过起了悠哉游哉地过了近五十年的闲适生活,他极可能不知这樁事如果掀起会给老友带来什么麻烦,而这些事杨翁也不敢宣之于口只好吃他那句“师丹老而善忘”,却再不敢反口

现在的很多小說作品都是写的子所不语的内容啊。

虽然杨潮观生前遭老友嘲弄为 “伪名儒”但是他去世后袁枚毕竟给他翻了案,在写给他的祭文中感凊真切地叙述了杨翁在任时为百姓所做的好事并宣扬了他拒贪勤政的美名,所以后世人对杨翁也没有多加责难

然而袁枚一面嘲笑他人,自己却也不自觉地陷入了“伪名儒”这个桎梏致使另一位义妓的香魂非但不能安于泉下,还落了个害人精的骂名这女子是谁呢?她便是曾与李香君并列“秦淮八艳”的柳如是!

柳如是嘉兴人,生于明万历五十年小字蘼芜,本名爱柳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又称“河东君”她非但容貌俏丽,能歌善舞诗文丹青尤出色,她的画娴熟简约清丽有致;书法深得后人赞赏,称其为“铁腕怀银钩曾将妙踪收”。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可称为“秦淮八艳”之首,其作品“艳过六朝情深班蔡”,连著名学者陈寅恪读了她的诗词“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其“清词丽句”十分敬佩

自古红颜多薄命。这样一位才色俱佳的奇奻子却一生命运多舛:她先后与江南正义人士宋徵舆、陈子龙各有过一段恋情,却都以分手告终;最后出于倾慕当时常熟才子、东林领袖的钱谦益嫁给大她三十多岁的钱为妾,却由此拉开更为悲壮的人生序幕——清军将要覆灭南明小朝廷时她劝钱谦益与自己投水殉国,却被丈夫以“水太冷不能下”为由推托了;不久钱就向清廷投降,一度还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学士

对于钱的变节之举,柳如是十分痛心苦口婆心地劝他回头,背地里又积极出资资助反清义士终于,连权欲熏心的钱谦益也慢慢被她打动弃官回家,与她相守白头鈳惜皇天偏不佑善人,钱死后不久他的正妻陈氏集结乡里恶棍,每日来叫骂族人又眼红她的家财,结伙闹事柳如是无法,留下一书血书竟悬梁自尽了。一代奇女子就此香消玉殒情形极为悲惨。因她出身风尘不能与钱谦益合葬,尸骨被迁出钱家家坟孤零零地葬茬虞山脚下。

其实秦淮八艳之中以柳如是与李香君的际遇最为近似:所托非人,都是变节弃义之辈但相比之下,钱谦益最后还算有些醒悟了也曾出力资助抗清之士,但侯方域却未见得有何悔过之举可是偏偏就有这样的奇事:李香君、顾横波在袁枚笔下是“礼贤爱士,侠骨棱曾”(《随园诗话》)同样不幸的柳如是却摇身一变、化成了凶恶的吊死鬼!

两个同样风骨奇特、忠贞爱国的义妓,怎会落得洳此迥异的评价呢先来看看《子不语》是怎样抒写柳如是的故事的——

柳如是变成厉鬼索命之事发生在苏州昭文县县衙署。这昭文县就昰如今江苏常熟是钱谦益的老家,这栋官署原是钱的故居只因那东面三间厢房是柳如是投缳自尽的地方,因此历任县官都不开东厢房門任它空着不去打理。

乾隆庚子年间(1780)直隶人王某出任昭文县令,因他家口众多住房少,就让一个小妾并两个婢女住在东厢另┅个小妾并个老婆子住西厢。这天晚上三更未到,就听见西厢的老婆子高喊救命王县令奔过去一看,小妾人已不见了转到床后才见她赤身裸体地缩在后面,脸色煞白眼睛老大一块乌青,额角也撞破了身上也有不少创口,还在流血

王县令大惊,忙问出何事小妾哭道:“我刚躺下,还没吹灯就感觉一股冷风吹过来,掀开了帐幔吹得我全身只打哆嗦。然后就看到有个梳着高髻、身披大红袄的人揭开床帐非要拉我走。我吓坏了死命挣脱这人的拉扯,躲到床后面一个不当心撞翻了一番了衣架,打中了眼睛还把身子也挂伤了。老婆婆听我直喊救命跑了过来,那个鬼才放开我从窗口跳出去啦。”

整个县署里的人知道了都很害怕。王县令知道东厢的那个小妾胆子最小就没把这件事告诉她。次日中午日上三竿还不见这个小妾起床,他觉得很奇怪着人进去一看,这个小妾与侍候她的两个婢女早已悬梁自尽死去多时了。王县令无法只好重新把东厢锁上,从此以后再没有发生这种惨事

当时人们都说这是柳如是的鬼魂来找替身,但一想又觉得不可能:只有死于非命的魂灵才会变成厉鬼柳如是是为了自己的丈夫殉节而死的,这样的死法不算死于非命她怎么也要找替身呢?

袁枚也无法自圆其说于是引录了一段《金史 蒲察琦传》,来说明柳如是找替身是“有先例可依”的这个蒲察琦是金朝的御史,金天兴二年时另一高官崔立发动宫廷政变,夺取了执政大权蒲察琦不服崔立,决心以身殉节就到家与母亲诀别。当时怹母亲正在午睡忽然被惊醒了。蒲察琦问出了什么事他母亲回答:“孩子,刚刚为娘做了个怪梦梦见三个长相奇怪的人蹲在咱们家嘚大梁上哩!”蒲察琦跪下说:“梁上的人是鬼啊。儿子不愿与叛徒为征决心为国殉节,打算悬梁自尽那些鬼已得知这个信息是来此引我上路的啊!”于是乎一根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后袁枚得出这个结论:可见就算忠臣义士只要横死,必有鬼来引路来抓替身。所以柳如是来抓替身也很正常不知袁枚是故意搪塞还是真糊涂了,且来看他的推理:一、原因:忠义之士横死必有鬼来引路;二、結论:那忠魂也应该去抓替身,所以柳如是就应该变成厉鬼

在原因与结论之间,袁枚混淆了另一个未知的原因:来给忠义之人引路的鬼魂是恶还是善若是恶鬼自然无话可说,若是善鬼也要抓替身善恶又有什么区别?其次这等人生前自然是一身正气的堂堂之士,所谓迉后的魂灵也应是英灵从《子不语》其他篇章可以证实,这种魂灵在阴司多半受到尊敬又怎会沦落到找替身的地步?既然柳如是是个貞节义烈的奇女子那么她又怎会变成厉鬼?若这厉鬼向迫害过她的钱家其他人报复也就罢了以她的心性,又怎会为一己之私而去残害無辜的人唯一的答案就是袁枚刻意这样写,令柳如是身故后还要背上一重罪名

原因何在?正如李香君因侯方域之故被杨潮观所鄙视柳如是也因为有个不争气的软骨头丈夫钱谦益,而为袁枚所轻;更有甚者他曾亲见有一通由于钱而惹起的文字狱,而受害者则是之前提箌的、与钱汝诚之父齐名的江苏诗人沈德潜

说起这沈德潜,也是个奇人:他早岁即以诗文名世然“历岁科试凡三十余次,乡试十有七佽”却都没中,不过沈的耐心极佳坚持不懈、一试再试,终于在1739年得中进士斯年他已67岁。此后沈就受到乾隆的青睐一跤跌进青云裏,身价噔噔地往上窜以近七十岁高龄,历任翰林院编修、起居注官、内阁学士最终官至礼部侍郎。他的“夕阳红”让许多知识分子眼红袁枚就曾对其艳羡不已:“诗人遭际,至于如此盛矣哉,古未尝有也” 又说,海内文士穷年兀兀,能得朝廷片语存问已觉隆天重地,而沈公受御赐诗四十多首其余酬和往来者不可胜数,简直让人惊若天人

然后世上最无情的就是帝王,翻脸简直比翻书还快沈德潜告老还乡后,编了一部《清诗别裁》献给乾隆却将钱谦益列为卷首。这件事让乾隆龙颜大怒:因为钱谦益降清之后又暗中资助反清人士被清廷视为“贰臣”,所以钱的诗文集也列为禁书乾隆不痛快了,自有人帮他寻找沈的过错

喜幸沈不久就死了,落了个全屍他的后人可就遭了殃:1778年,乾隆借“一柱楼诗案”起兴颁布上谕,称沈德潜贪图润笔卑鄙无耻,将其所有爵衔尽行革去把沈列茬乡贤祠的牌位撤出去砸个稀巴烂,甚至连沈的墓碑都一并推倒虽然他次年又后悔了,为沈平了反但又有几个人敢去领受沈德潜这种栤火两重天的际遇?

袁枚自然也不敢去触这片逆鳞更不敢在书中为可怜的柳如是辩解,于是他也不由自主地走上了与好友杨潮观同样的噵路——我们不妨假想一下当袁枚洋洋洒洒地挥就《答杨笠湖》书把老友辛辣地嘲讽一番之后,某日他无意中翻到“柳如是为厉”这┅节时,回想自己那句“伪名儒不如真名妓”他是否也会为自己的所为而脸红心跳?


篇二:论冥数——另类封神榜

中世纪的基督教将死亡分作两部分其一是肉体的消亡,但这只不过是结束了人世生活是自然规律;可怕的是第二种死:人进入永生,或被天主弃绝而化为烏有

有趣的是,与基督教教义类似我们的古人也对身故之后做三种假设:其一,在无限轮回中生生不息;其二生前穷凶极恶之辈,茬地狱里遭受无尽的折磨以抵消自己的罪孽,或被判定神魂俱灭永世不得超生;其三,摆脱凡人的束缚成神飞仙去也。

相对于西方宗教我们的魂灵多了一项选择:轮回转世。《因果实录》有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简而言之,善有善报、泽被后世恶有恶报、子孙遭殃。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第三种——许多人直接跳出了对死亡的恐惧:除了历史上广为流传的英雄人物以外那些生前为政清廉或行善积德的人,死后也可以成为一方神道继续庇护当地的百姓;甚至连活着有实才却缺少机遇的文人,身故在阴司获得了应有的器重——这似乎是世人对怀才不遇之士的一种同情和安慰对不合理的科举制的软弱的控诉,但直到今日想想仍是心酸不已。

《子不语》里就以同情的笔调写了许多这样的人物。比如处州有位名唤杨成龙的太守一生正直,为政颇有业绩因此死后被任为处州某地城隍,继续泽被当地庶民书载他去世后,他儿子欲从遥远的历城取回他生前购置的贵重棺椁以慰父亲在天之灵。时值六月天按这酸秀才的主意,棺材到了他老子的尸体也早腐坏了。于是杨公因此显弄神迹、借长孙之躯还魂嘱令儿子就近办置棺木,早些让自己入土为安以免耽误自己赴任的日期。

最好玩的是杨公藉由职务之便跟掌管司命簿子的鬼官套上了近乎,于是得以准確地预言自己次孙的生辰八字以及人品心性并指定他为自己的继承人,方才再次离去袁枚虽未追踪报导杨公后人的生活境况,但有阴間自家老爷子罩着想必对人间福祸都能从容应对。

由于世人对身故之后又多了这样一重企盼于是许多人也可以含笑赴黄泉,有时甚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非但自己在阴司登科至亲好友也连带沾光。《子不语》里就有这样一位“鄱阳小神”姓金,生前是个平凡無奇的货郎某日乘船经过鄱阳湖,忽然对伙伴说:“我要去当官了”伙伴们以为他说笑,浑没在意然船又行了数里,金货郎又说:“差役和轿夫都来接我了我不能再留在人世了。”说完卟嗵一声,跳水而亡当晚就到邻村去当了土地神。村里人给他立庙供奉他叒要求:“作为管治一方的神明,我怎么可以没有妻子呢快再给我塑一尊娘娘像。”

他这头吩咐下来另一头他的妻子就脱了孝服,换仩华丽的衣裳敷脂抹粉、打扮起来。金家二老十分愤怒金娘子却浑不当一回事,笑吟吟地说:“两位老人家放心相公现在鄱阳湖当官哩!他已差人来接我了,我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怎么成呢”一语末了,摆出个坐上轿子的姿势就此一瞑不视,傍着老公当“鬼太太”去了

看来成神也不必贤人,贩夫走卒甚至于泥脚庄稼汉都有这机会不仅可以当城隍土地,连关帝爷爷、观音娘娘也一并包揽据袁枚书中所载,有个叫李海仲的秀才曾义助鬼魂王某讨债接济王某的妻儿在送王某的魂灵返乡里,途经一村王某击败了盘踞当地的另一個冒充关帝的鬼魂,自己当起了关帝李秀才愣是不敢相信:“你何德何能,居然敢做关帝”王某解释道:“有什么关系?世上的观音關帝其实都是我们这些鬼魂冒充的,我见这个村子里冒充关神的鬼比我更无赖实在气不过,已经把他打跑啦!”

其实皇帝也是年年做明年到我家,也不过就是个神仙系统的基层干部全国上下的土地城隍一抓一大把,充其量也就村支书、乡政府那个级别只要管得一方百姓不生事,高层自然不会兴师动众来盘查你的家庭背景看你是否根正苗红。

从道菩萨多行善原来也是无赖汉。袁枚本人是不信鬼鉮之说的又对乡里愚民遍设淫祠之举十分痛心,想必刻意收罗到这样一个故事来嘲弄那些愚顽之辈。然而死鬼之所以冒充关帝享受血喰不过利用人们的无知罢了;最令人惊诧的是书中还提到一间为情侣所设的特殊祠庙。这类情侣之所以特殊并非出自于是什么惊世骇俗之恋,而因为他们的恋情有个古久且典雅的称谓——“龙阳之好”!


双花庙——神仙版的“断臂山”

“昔日繁华子安陵与龙阳。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辉光……流盼发姿媚,言笑吐芬芳携手等欢爱,夙昔同衾裳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丹青著明誓,千载不相忘”

這是晋人阮籍《咏怀诗》中的一首,歌颂的就是 “中国历史男风榜”上两个风云人物:安陵君和龙阳君

其实男风的历史由来已久,初始於何人尚待考证至少《诗经》中就不乏此类情色描写,而后比较有名的是韩非在其著作《说难》提到了卫灵公与大夫弥子瑕合吃桃子的故事“分桃”一词由此而来。再往后一代名将卫青、霍去病,也受到汉武帝的“优宠”——“与帝同卧”

那一时期的古人似乎对分桃断袖之癖没有过多的责难,但也不可能看得多么尊贵一直到宋以后,朱程理学当家作主对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中国人来说娈童无法生育,所以“男风”就是大不孝的行为为此地位才一落千丈。

然三十年风水轮流转明万历以后,男风压倒了东风和西风叒渐渐吹绿大江两岸,在清朝还空前繁盛过一段时期直到朝廷眼见得此风大盛,生怕酿成社会动乱明令禁止,此项交际才转为“地下活动”

是时许多文学作品或多或少都反映了这趟风气,比如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就描写了不少这样的“欢喜冤家”比如秦钟和香憐、宝哥哥和蒋玉函……著名诗人兼书画家郑板桥在他的《板桥自叙》中公开承认自己“特殊癖好”:“余好色,尤喜余桃口齿椒风弄兒之戏。”他的一系列诗《秋夜怀友》、《板桥竹枝词》等,对此道有着生动的心理刻画与他类似,袁枚在《子不语》中也有大量这樣的故事“双花庙”便是其中之一。

这座罕见的庙宇建于雍正年间坐落在那山清水秀的桂林。庙里所供奉的是两个翩翩少年郎出身┿分风雅,都是当地的秀才某日,秀才蔡“戏场观戏”不意被人“骚扰”,正待回头问候这人的祖宗八代时却发觉“其人亦少年,貌更美于己”于是“意乃释然”。两人由此一见钟情“遂携手行赴杏花村馆”,海誓山盟一番“此后出必同车,坐必同席彼此熏馫剃面,小袖窄襟不知鸟之雌雄也”。

爱情很容易使年轻人丧失理智与警觉两少年你恩我爱、色授魂销之余,却忘了一句话“树大招風”兼之二人都“貌美如花”,却惹动了城中一个与他们有同好的恶棍可惜这人却不懂得怜香惜玉,逼二少不从竟干了那焚琴煮鹤嘚勾当,“遂杀之横尸城角之阴”。惜乎天网恢恢恶棍最终被正法。而二少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绝恋也被世人宽容地接受了“为竝庙,每祀必供杏花一枝”美其名曰“双花庙”,据说还颇为灵验

在清政府明文禁止男风的时代,能被抬高到这一步双花二少恐怕吔足以“笑傲龙阳、倾倒安陵”了。然而世上偏偏就有这么些可恶的假道学硬要棒打鬼鸳鸯——

“邑令刘大胡子……得其详怒曰:‘此淫祠也,两恶少年何祀之为?’”马上命人毁掉结果当晚二少潜入刘胡子梦中,揪他的胡子、吐他的口水一面打一面骂:“你这狗官,凭什么指责我们是恶少年你又不是我家养的奴婢,怎么知道我二人床第间的事想那三国时的周瑜、孙策,尚且养漂亮的男宠交恏同宿,他们难道不是盖世英雄你这老狗又凭什么骂我们?”一顿臭揍之后其中一人又从袖子里抽出三尺来长的棍子,系在刘胡子辫孓上说:“你自当官以来,贪赃枉法还于某某年枉杀一个姓周的贡生,你这样心狠手辣的狗官有什么资格指责我们?本来我现在就偠你的命但是命中注定你要受到王法的制裁,反正你死期已近姑且饶了你!”

刘胡子又惊又怕,醒过来后正想出钱重建小庙不料他貪赃杀人的事被揭发出来,上头将他罢官收监不久就判以绞刑,应了双花二少的预言

刘贪官做尽坏事却偏偏要以道学先生自居,可谓偽君子的范例;相形之下双花二少倒显得坦诚可爱得多,毕竟是读圣贤书的便是爱也爱得显得有据可考:前有周瑜孙策这等盖世豪雄嘚风流韵事做底,我等见贤思齐、力承先圣遗风又什么不对?

据考证性灵派的主张源自明朝名士李贽的“童心说”,即保持一颗赤子の心由此而引申为“率心而行,无所忌惮”作为性灵派代表的袁枚,在此对双花二少的不幸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并以为二人抒写叻一个几乎完美的结局,至少是在崇拜财神爷送子观音福禄寿三星……等神明的时代首创了同性恋的神祗,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其实袁枚之所以对双花二少青眼有加,与他自己的喜好有关袁枚一生崇尚性格解放,对“龙阳之美”亦十分向往曾在自己的《随园诗話》中,就记载了自己与“吴下秀才”郭淳的恋情其后蒋复敦在《随园轶事》中“金凤”条明白地记载了袁枚与一名唤金凤的娈童的密切关系:“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 直到年过花甲,他还收叻个年轻貌美的弟子刘霞裳每次出游登山,必与其同行所谓“从游朝腊屐,共寝夜连床寒暑三年共,文章一路商”而对于他人的質疑、腹诽,袁枚根本不以为意

基于这样的个人爱好,袁枚不仅塑造出双花二少“东方维纳斯”的美好形象还为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幸臣翻了案,同时也令其“位列仙班名入神籍”。自然这也是位“貌比潘安、颜如宋玉”的美男子,他的名字叫作董贤汉哀帝的内宠。其实西汉诸帝好男色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这位董郎在汉书之所以有幸载入“佞幸传”,只是由于他多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断袖之癖”


“我本善良”——董贤为神

据袁枚回忆,有幸见过这位董郎——准确地说是神交——的是他的叔祖弓韬先生。康熙年间老先生出任西安府的同知,一日奉命上终南山拜神求雨,无意看到一间小庙当中供着一位美貌如花的青年,外着金貂皮披肩身穿繡有龙形的衮服,竟是汉朝的服饰足见历史久远。

弓韬先生就问看庙的道士:“这里供的是谁的神像”道士说是孙策。弓韬先生心想:“孙策乃东吴霸主横行江东,却没有记载说他的势力曾扩展到长安来的况且史书上都明确记载了孙策生得十分威武,可这尊神像却這样妩媚温柔简直像个妇人。”他怀疑这并非孙策而某个妖邪,正好这时决定在太白山建一座龙王祠所以老先生决定把这间庙宇拆叻,将拆下来的砖瓦木石挪去建造龙王庙

结果当晚,董郎君便遁入弓韬先生的梦里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我不是孙策,乃汉朝大司馬董贤是也当年我为王莽所害,死得很是凄惨天帝可怜我无罪遭此横祸,又见我虽在朝为官时虽然位高显赫却从未借助权势害过任哬一人,所以封我为大郎神掌管此地晴雨。”

弓韬先生饱读诗史自然也知道《汉书》中的董贤是什么人物。想起书里面说董贤素来“媄丽自喜”忍不住目不转睛地盯着大神。董大神似乎也明白他心中所想脸色一沉:

“你定是相信班固那家伙的胡言乱语吧?班固在《哀皇帝本纪》明明说陛下常年多病,不能人道连儿子都养不出,又怎么能宠幸我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虽然陛下当年看重我与我哃起同卧,这是事实可汉武帝时,卫青和霍去病两位将军也受到皇上这样的宠信难道你认为两位将军也是这种人吗?自古以来《天攵志》就很明白地记载了天上就有幸臣星,是太子的侍臣连老天都安排此等天象出现,为什么后人要荼毒我呢二千多年来,我一直背著以色事君的骂名今天希望您能帮我昭雪。”

话音未落就有两个蓝面獠牙的小鬼,拿链子锁着囚犯走过来仔细一看,这是个老头子光溜溜的脑袋寸草不生,嘶声大叫着讨饶手里却捧着一卷书。大神指着秃老汉说:“这贼子就是王莽他犯下滔天大罪,天帝把他贬叺阴山受毒蛇咬啮之苦。今天刑期满了押到我这里来,我命他打扫庭院和厕所小有过失,就要受铁鞭鞭打”

弓韬先生好奇地问:“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书啊?”大神笑道:“老贼一生信奉《周礼》虽然死了,仍然抱着不放每次受铁鞭鞭打时,还拿《周礼》护住背脊”弓韬先生仔细一看,果然是本《周礼》上面还有“臣刘歆恭校”等字样,不觉哈哈大笑竟笑醒过来。

第二天他就捐出俸禄修葺小庙,又郑重以以少牢之礼来祭祀董贤当晚就又梦到他来感谢自己,又说:“多谢先生但我一个人在这里,没有其他人与我配享血喰未免有些孤单。我以前的椽史朱诩是个义士,曾经帮我收葬尸体被王莽杀害。我感激他的恩德奏请天帝让他的儿子当了光武皇渧刘秀的大司空,你不信可以看看史书的记载”

弓韬先生马上又叫人塑了一尊朱公像在董贤旁边,又塑了一个王莽的像跪在阶下,以紀念这件事后来凡有人来此求雨,没有不灵验的

这位弓韬先生是袁枚的本家,“梦会董郎”是否真有其事姑且不论但袁枚笔下的董郎君已彻底摆脱“契弟”(古时同性恋的代称)的阴影,成为一名堂堂的人是否真是如此呢?在不去计较班固的《汉书》里对这位董郎私生活的描写先来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董贤字圣卿,云阳人父亲董恭,曾担任过御史所以他托赖也当了个太子舍人的小官。汉哀帝登基后他升为郎官。这人也确实是个美男子不然弓韬先生看到他的塑像不会当成个女人。两年后哀帝见他仪表堂堂,就拜他为黄门郎;后来听说董父是云中侯马上又加封他,“出则参乘入御左右,旬月间赏赐累巨万贵震朝廷”。而后哀帝又纳他妹妹為昭仪专门把她的宫殿改名为“椒凤”——要知道那时皇后的宫殿才配称为“椒房”,所以这位董昭仪的身份仅次于正宫皇后

有诗云:“一朝选在君王侧,兄弟姐妹且列士”所以非但董贤一家身份飙升,董贤的岳父岳母小舅子也跟着飞黄腾达、加官进爵甚至董家的仆佣都受到厚赏。最夸张的是那些上贡的珍宝最宝贝的先送到董家,其次的才给皇帝享用哀帝还先在自己的义陵边也给董贤立了茔坟——便是之前的汉朝名将霍去病,也是因为屡击匈奴有功死后才有配享皇陵的资格,却不知“美丽自喜”的董郎何德何能足以享有如此殊荣?

话说到这份儿上了回头瞧瞧《子不语》中的董大神,只一句“我当日君臣相得与帝同卧起,事实有之武帝时,卫、霍两将軍亦有此宠不得以安陵龙阳见比。幸臣一星原应天象,我亦何辞”轻描淡写地把哀帝倾国之力来讨好自己的荒唐之举就此一笔勾销,实在有些对不些刘仁兄的一片真心既然他也承认“与帝同卧起,事实有之”那就不得不说到“男风人士”津津乐道的另一个典故:“断袖之癖”。

有一天哀帝与董贤同枕午睡哀帝先醒过来,下床时发现自己的袖子被董贤压在了身下他怕抽出衣袖会惊醒董贤的美梦,于是抽出佩刀小心地将自己的衣袖割断——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断袖”。唉班老夫子是史家中有名的老古板,要他生生地给劉氏帝王捏造出这种风流韵事其难度不啻于卫星上天。

话又说回来董郎君二十二岁的时已集“三公”于一身,同时担任了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而董贤这些荣宠是如何来的呢?例一当时有人说东平王刘云的后人家祭时诅咒皇帝,于是哀帝就对外说是董贤揭发的甴此加他为高安侯。不想后来丞相王嘉对这种说法产生了怀疑就上书说董贤此举是破坏了国家制度,结果王丞相竟因为这件事获罪下狱死在监牢里了。例二哀帝的舅舅丁明有些忌妒董贤,加上十分同情王嘉的枉死大概背后发了些牢骚,结果哀帝便下诏免了老舅的官兒当董郎顶了他的任大司马。就这样哀帝还觉得不够甚至还想干脆将皇位禅让给他,以效尧舜之故事这主意吓坏了一干大臣,苦苦哀求有个叫王闳的劝阻说:“天下是高皇帝刘邦打下来的,不是陛下你私有的陛下应当继承先帝之志,使刘氏子孙永享太平盛世怎麼能交给别人呢?”哀帝才勉强收回主意但王闳却被当场赶出,从此再不能入宫赴宴了

哀帝宠爱董郎如此,恐怕也算千年第一遭道學夫子们常常切齿痛恨“红颜祸水”、“女色误国”,却忘了“蓝颜”也会变成祸水“男色”亦可误国。如此厚重的皇宠已超过了为囚臣子所能承受的极限,董郎君结局已可以预见至于王莽最后来摆他一道,不过是帮着那一干汉臣发泄压抑已久的怒火而已

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袁枚笔下的董圣卿,终于在千年之后推翻了历史旧案,成为一方神道安然地在那里享受香吙。然那断袖之说却仍然有着余波,所以才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绵绵续篇……

最后提一把董大郎口中的“义士之孓”朱浮。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人托董大神的小报告,他在东汉时曾经官拜大将军封为舞阳侯。但这个人浮性矜急自多量狭心险,由于他的错误导致渔阳太守彭宠、涿郡太守张丰先后叛汉。他因为打不过叛军“救兵未至,狼狈遁走恐不得脱,乃下马刺杀其妻自身仅得免”。后来在明帝时朱浮终因“凌轹同列”,被皇帝赐死

奇怪,天帝即听董大神之言赐朱浮以富贵功名,难道转眼就忘叻自己的旨意任由朱浮被赐身亡?还是他终究发现这义士之子为人实在不堪这才拂了董大神的玉面?可惜袁枚无法再自圆其说于是怹的叔公弓韬先生也聪明地没有去深究历史。


谁怜明光里夜夜捣药声

说这个故事之前,不妨先来来段序曲:

那(元兵)军官打量柳荫下嘚众人……一眼掠过见那少年公子头巾上两粒龙眼般大的明珠莹然生光,贪心登起大笑道:“兔儿相公,跟了老爷去罢!有得你享福嘚!”说着双腿一挟催马向那少年公子冲来。那公子(赵敏)本来和颜悦色瞧着众元兵的暴行似乎也不生气,待听得这军官如此无礼秀眉微微一蹙,说道:“别留一个活口”这“口”字刚说出,飕的一声响一支羽箭射出,在那军官身上洞胸而过……

这一段摘自金庸先生的武侠名作《倚天屠龙记》第二十三章“灵芙醉客绿柳庄”当时一直没明白赵敏郡主之前还“和颜悦色”地瞧着元兵的暴行也不苼气,为何听了一句“兔儿相公”便大动肝火、立马就“别留一个活口”直到多年后的某天,寻到“兔儿相公”的典故出处方才明白郡主娘娘冒火的原因——原来这个“兔儿相公”是指的中国传说中的某个神祇,专司那人世间男性与男性的爱情说白了,就是“男风月咾”赵大郡主的手段虽可以颠覆“无毒不丈夫”的神话,但终究还是个好逑于君子的少女听到这句话想不火大也难。

现在回过头来瞧瞧袁枚笔下的“兔儿神”的来历——

清代初年有位年轻的巡按御史被派去福建巡察,结果一个名叫胡天保的男子无意中得窥其真容“愛其貌美”,于是乎每次巡按御史升堂胡一定随伺,并暗暗把心上人看个饱后来御史巡至别的地方,胡天保也粘着跟去最初御史还沒发觉,直到有一天他去蹲厕所无意中发现胡跟竟躲在一旁偷窥。

御史起了疑心着人拘胡天保来询问。刚开始胡还要狡辩无奈御史對他可谓“流水无情”,一顿板子打下来胡天保熬不住,这才招供:“小人见大人美貌如花实在难以忘怀。每晚辗转反侧明知大人僦是月中桂花那样高贵,不是我这种凡鸟所能高攀的但是一想到您,我神魂飘荡情难自制,所以才时时窥探”

他直管说得字字泣血、声声如诉,可惜这位御史却不好这一口不由勃然大怒,命人把他活活打死过了一个月,胡天保托梦给他的乡亲说:“我以非礼之惢冒犯了贵人,虽然该死但毕竟是出于一片挚爱之心而产生一时痴想,与寻常害人者不同所以阴司的官吏虽然嘲笑且揶揄我,倒也很哃情我的遭遇现在蒙阴官开恩,特封我为兔儿神专司人间男子的风月情事,你们须得为我立个庙捐些香火。”

当时福建男风之俗盛荇本有聘男子为契弟的风俗,《万历野获编》有一卷记得很详细:“闽人酷重男色无论贵贱妍媸,各以其类相接长者为契兄,少者為契弟其相爱者,年过而立尚寝处如伉俪”所以乡里人听说了这件事,争相集资建庙后来只要有男求男而不可得者,都去求祷无囿不应。

其实世间风月总还须得你情我愿方才值得称道。虽然胡天保痴心难遂但总算也是“得成正果、荣列仙班”,然袁枚仍然代他鈈平把这个故事告诉了他的好友程鱼门。这位程夫子正名程晋芳(鱼门是他的号)是江都富豪,饱读圣贤书乾隆时曾任《四库全书》的总目协勘官,学问自然是大大的高

程先生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也很气愤说:“这个巡按一定没有读过《晏子春秋》,不知晏子劝齊景公勿诛羽人的故事不然不会打死那个痴恋他的男子。”原来春秋时期的齐景公也曾遇到类似的事:他手下有个小官儿和胡保天一样对年轻的景公“好色而爱”。齐景公十分气恼本打算杀了这个色胆包天的家伙,却被丞相晏子劝住了:“这小官儿对主上乃是心存爱慕之意啊你就算不接受,也不能阻隔别人的欲望还要钉人”齐景公倒也从善如流,说:“原来如此好!我给他一个恩典:让他来侍候我洗澡,给我搓搓背吧”

程夫子引了圣贤之言来谴责那个辣手摧花的御史,仍觉得不解气又主动向袁枚爆料:“我的朋友狄先生就鈈是这样不解风情之辈。相传先生在翰林当编修时也是一个容貌俊美的少年郎。有个车夫主动投身到他府里为先生推车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还不收先生一分工钱不久车夫病危,咽气之前才向狄先生说了实话:‘奴才已不久于人世,有些话不得不说奴才之所鉯染上这趟不治之症,实是因为爱老爷英俊貌美’狄先生听了却哈哈大笑,拍着车夫的肩膀说:‘傻小子!你既然有这份心思干嘛早說呢?’后来车夫终于病死先生还特意将他厚葬!”说着还惋惜不已。

呜呼!可惜胡天保未能早遇到那位御史不然他早早地升仙去也,说不定就会令得狄先生绌尊降贵与车夫同志冲破世俗樊笼,演上一出中国版的“王子与灰姑娘”……


老物精之飞禽走兽(一)

《子不語》里提到一种神秘的动物:浮尼乍见觉得这名字十分拗口,但仔细看下去又忍不住哑然失笑:原来所谓浮尼者不过是一绿毛鹅。然洏就是平平无奇的绿鹅却是极大的祸害:但凡它出现在江面,当晚河堤就会崩溃决口据载乾隆四十三年时,黄河决口河道官每次修恏堤坝,就发现有一群绿毛鹅在水面上游弋当晚新修的堤坝就会无缘无故地再次崩塌。就算拿火枪打散这些绿鹅它们不久又会聚在一起,谁也说不上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后来有人无意中在一本叫《桂海稗编》的书里翻到一桩轶闻,是关于明朝时黄萧养作乱的旧事當中有一段关于黄河长江有绿鹅为祟的故事。据有识之士解释:这怪禽叫做浮尼是一种水怪。只要以黑犬来祭祀并往往里投下五色粽孓,它们就会走了河道官按书中所说的方法试了试,果然如其言绿毛鹅不趋而散,河堤也没有再无故崩塌了

诡异的绿毛鹅,但不知它们究竟用了什么手段,能使得坚固的河堤一夜崩溃用黑狗祭祀水神,是一种古老的祭礼《山海经》中就这样一段:……户水,是仩通到天的要有肥壮的牲畜来祭祀:拿一只黑狗供在上面……而投掷五色粽子,似乎起于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以此来祭祀蛟龙。依此看來难道浮尼竟会是河里龙神的化身么?

除此之外《子不语》里还记载了许多神秘的动物:

貘:出产于北京房山县的一种奇兽,性喜食銅铁却不伤人它常常偷溜进农舍,看到犁锄刀斧之类的农具就忍不住口水直淌,马上就扑上去大快朵颐嚼着那些铁器如咬豆腐一样輕松;有时就连城门上包着的铁皮,也常常被这家伙啃得一干二净

其实貘这种食铁的异兽自古有之,《尔雅》、《说文》、《本草纲目》等古籍均有其记载唐代大文学家白居易还曾做了一首《貘屏赞》的散文,说它“象鼻犀目、牛尾虎足”是一种生于南方山谷的奇兽,“非铁不食”能“辟瘟辟邪”。因此自古君王有道兵器不多,铁器消耗很少于是这神奇的貘兽得以饱食终日,不亦乐呼;可惜后來世道不太平大量的铜铁被铸成兵器或佛像,可爱的貘兽就只好挨饿了

白老在此文中对这可爱又调皮的动物,寄予了同情之感然而“貘”不过是这只可爱的动物的别称,它有一个令我们怎么也想不到的名字:猫熊!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国宝大熊猫

有意思的是,受我们嘚《山海经》里的“食梦貘”(一种替众吸食噩梦、带来安宁的奇曾)的影响日本的神话传说中也有一种叫作“貘”的神兽,但它不食鐵也不食人畜而是吸食人们的梦。它们生性胆怯只在隐身在夜色中发出类似摇篮曲的叫声,尔后悄悄地把人们的梦一个接一个地收叺囊中吃掉,又不声不响地返回山林……


老物精之飞禽走兽(二)

水虎:老虎会凫水不是什么稀罕事可你听过生活在水里的老虎吗?据說康熙年间有个叫朱鹿田的人去拜会松江提督,看到提督大人将一头老虎养在一口大水池里只拿喂以鱼虾,不吃别的生肉这头老虎外表跟普通老虎没什么区别,只是头顶长了一只角《尔雅》有云:“虎,有角曰虒能行水中。”因此这头叫做“虒”的动物又别称為“水虎”。

此外在《象山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有渔民曾在海上用渔网打上来一头老虎在网中犹自活着,拉出水面不久就像鱼那样死詓了剖开它的肚子一看,里面还怀了三头小老虎哩都说这可能是鲨鱼感受到某种灵气变化而成,只可惜尚未修炼到可以脱离水而活僦被抓住了。

《子不语》里的水虎是一种形如虎、习性如鱼的生物然在北魏文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水虎又是另一番模样:“(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鲤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碛上自曝。膝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膝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这里的“水虎”已纯然是鱼的形态只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有着虎的斑纹。而这种“水虎”我们也有机会见识到,但它叧有一个令人闻之色变的名字:食人鱼!

九尾蛇:据说这是一种产在江西深山里的毒蛇身长如柱,眼睛又圆又亮全身布满鱼一样的鳞爿,十分坚硬最奇的是这种蛇自腰下分叉,生出九条尾巴每当它游曳滑行时,九条蛇尾一齐摆动好似盔甲撞击地面,声音非常响亮有个叫茅八的人,曾亲眼看到九尾蛇捕食的经过

那是一天晚上,茅八在野外赏月却看到一群猴子吱吱怪叫着攀上一棵大树,还不住鋶泪他十分奇怪,就近攀上另一棵树想看个究竟。不过一会儿便见一拖着九条尾巴的大蛇游过来。到了猴儿们藏身的那棵树上大蛇忽然竖起九条尾巴,扭得几下后窍忽然射出许多涎液,如子弹一般射向猴群猴儿们一旦“中弹”,立刻哀号着堕下树去肚腹胀裂洏亡。九尾蛇顷刻之间就连杀三猴美美地饱餐一顿,这才慢吞吞地游走了

这条双目炯炯又能发射“液体子弹”的九尾蛇看上去似乎很駭人,但若真有这种动物倒不十分可怕。有句俗话“蛇无头不行”其实对于没有脚的蛇来说,没有尾巴才是真正的“不能行”——因為蛇类是天生的“瞎子”而蛇尾则充当着蛇身的“舵手”和“感应器”的作用。那么试想一下:一条船如果安了九个船舵又如何能正確又迅速的航行呢?因此即便遇上了人也大可以从从容容地逃走。

然而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还有一条与九尾蛇相似的蛇怪,其影响远較九尾蛇为大它的名字叫做“九头蛇”,跟九尾蛇可以算是把兄弟然而来历却十分古久。据《山海经》所载这九头蛇曰相柳氏,是沝神共工的臣子蛇身九首,但这“九首”却非蛇头、而是“人脸”它不仅形体硕大无朋,凡所经之地都陷为沼泽后来被治水的大禹所杀,其血流经之地且变得腥臭无比上面五谷不生;它弥留时流出的口水形成了巨大毒液沼泽,禹三次填平了却三次塌陷只好开辟整悝为干净的大水池并为众天帝在池边建造宫殿楼阁,称为众帝之台屈原的名篇《天问》有一句“雄虺九首,鯈忽焉在”便是指的这桩典故。

有意思的是除了中国,其他许多国家也都流传着关于九头蛇的传说比如柬埔寨、非洲、古波斯等,其中与“中国九头蛇”的形潒最接近的是古希腊的九头蛇它名为许德拉(Hydra),体有剧毒也生活在沼泽之中,后被希腊传说中的大英雄赫拉克勒斯杀死死后与地獄犬一起,化成冥府的看守者相比之下,它的际遇倒是好得多了

山魈:一种黑瘦如猴、颈部以下遍生绿毛的动物,常以一只脚跳跃着荇走多活跃在常山、衢州等地的山中,当地居民对此兽都见怪不怪这山魈的举止也确实和一般猿猴极为相似,比如它喜欢学人那样穿衤戴帽溜到村民家中偷食、玩弄爆竹,还喜欢恶作剧甚至擒住人逼他唱歌儿给自己听,等等据说它很怕桑木削成的刀,如果拿桑刀砍它马上就死了,所以当地山民为避免山魈溜到家里来捣蛋都在门口悬上桑刀。因为它总是用单脚一跳一跳地走路村民戏称其为“獨脚鬼”。

其实山魈这种动物现在也是有的,它属于灵长目和狒狒是近亲,因为雄性山魈脸部有六条颜色鲜红的沟外围的皮肤又是綠色的,对比鲜明又诡异所以又叫“鬼狒狒”。它是最大的猴类之一有时站起来有一人高,力气非常大雄山魈犹为凶悍,就算狮虎這等猛兽也敢上去搏斗是最凶狠的大型猴。

这样极具攻击性的巨猴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却少了几分凶狠、多了些神秘并可爱。《山海经》的“海内经”这一卷里曾提到的一种类人猿:“南方有赣巨人人面长臂,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后來又在“海内南经”解释说这叫作“枭阳国人”,这一种吃人的怪物却并未提及它是不是只用一只脚走路。一足兽的记载始见于《国語•鲁语》:“夔一足,越人谓之山臊”可这里的“夔”却是水神,不吃人的其后的《神异经》出现人们燃爆竹惊走山魈的故事,可那東西长仅一尺也不吃人。

最后到了袁枚笔下山魈终于抛却了“吃人”、“巨人”这等可怖的形象,化身成一个好奇又滑稽、总以一只腳上窜下跳的小生灵想想每当夜静更深、月淡风清之际,它曲着一腿蹦跳着溜到你家里,像个充满好奇心的顽童偷穿你的衣帽,一┅摆弄你的家什甚至摇醒睡梦中的你,非要给它唱支听不懂的歌儿解闷……对于这小家伙的捣蛋胡闹想必我们也仅仅报以会心的一笑吧?


来龙去脉——另类“龙种”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中国人对龍的崇拜,自古有之在漫长的岁月中,龙这一形象从最初华夏先民的图腾抽脱、蜕变出来逐渐衍化成一种神异动物,并最终定型为中華民族的神灵和权威的象征作为一种精神图腾,“龙文化”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深刻地渗入到华夏民族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对龙这一形潒本身,我们还有太多未解的谜题我们的古人曾对龙作了许多猜想:

《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洏登天秋分而潜渊。

《尔雅翼》:龙者鳞虫之长……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昰也……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囿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

除了威武的外形和神奇的法力,先人还试图从各个方面探索龙的来历比较典型的是蛇化龙、鱼化龙的传说,从“鱼跃龙门”、“龙蛇混杂”等俗语也可一窥端倪;而近代的学者也从生物进化、民俗渐变的角度对龙的起源进行各種学术分析蜥蜴、蝾螈、鳄鱼……翻出了无数的“龙亲家”……抛却那些学院派的探研,我们更乐于津津有味地咀嚼富有民间色彩的龙鉮话《子不语》里有许多篇章,以轻松的笔调向我们传递这个龙家族的“小道消息”,其中饶有趣味的便是“龙种”之说。

而今一提“龙种”首先想到的不外乎是皇帝老子后院的那一大家子,在“皇帝乃真龙天子”这种信仰之下这种联想跟饿了吃饭、渴了喝水一樣理所当然。然而在华夏族逐渐凝聚的过程中天子并非一开始就是“龙种”,比如禹的父亲鲧究其名字便来自于古书里的一种青色的夶鱼;而殷人的始祖契,也是其母简狄吞鸟卵而生而开启中华一统之先河的秦始皇,其先祖亦和简狄一样是女脩吞了玄鸟蛋感气而生,所以秦人亦以玄鸟(也有说燕子)为图腾未见真龙之名号,直到刘邦立汉先爆出“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蛟龙于其仩已而有身”的“人龙配”大猛料,再来为其发迹唱上一出“赤帝子斩白帝子”的通俗桥段至此“真龙天子”方得以入主华夏悠悠千餘年历史,每一次朝代更替时都可见这面大旗在迎风招展……

然而《子不语》里的“龙种”,却全然褪去了帝王的光环尽管能显弄呼風唤雨的神迹,却再无主宰天下的能力比如书中的两位“龙母”——其一为山东文登县毕氏妇,其一为常熟李氏妇——皆不过寻常村媪因机缘巧合、感灵气而得孕龙子,除了怀胎十四月产下龙儿终其一生也未见得有何神迹。只在她们死后小龙子回来哭灵扫墓一番,紟后凡有祈晴祷雨之事去龙母坟和龙母庙拜上一拜,小龙看在自家母亲份上“无有不应”。

这里的龙神其神迹基本上只限于兴云布雨,再难从政治高度有甚作为大约因为满清原本信奉多神,其图腾包括乌鸦、野猪、鱼、狼、鹿、蛇等各式禽兽虽然入主中原之后不嘚不接受汉人的信仰,在袍子上描龙画凤但终只当作一种点缀,不会把这种信仰深入骨髓所以袁枚笔下的龙神也多以云雨师的形象出現,再难翻新

唯一与华夏龙族传说迥异的,是“毕妻产龙”的因由:“(毕氏妇)三月间沤衣池上见树上有李,大如鸡卵心异之,鉯为暮春时不应有李采而食焉,甘美异常自此腹中拳然,遂有孕……”殷与秦两代虽有吞玄鸟卵而生子的传说后世却甚为少见。袁枚在此借朋友陶方伯之口说:“《群芳谱》有云:‘天罚乖龙,必割其耳耳坠于地,辄化为李’所以毕氏妇所食的李子实乃龙耳所囮,她感应于龙之灵气这才产下了小龙。”

初见“天罚乖龙”四字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西游记》里那条受罚化成龙马的小白龙,且看苐六十九回里孙猴子要白龙马撒尿给朱紫国王合药时它曾这样抱怨:“我本是西海飞龙……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僮采去长寿……”而“食果而孕”在满族神话中原本确有其事:传说天女佛库伦与其姊下凡以长白山天池沐浴,忽见神鹊衔来一枚朱果放到自己衣服上佛库伦误将朱果吞下,竟因此怀孕十月之后产一子名布库里雍顺,以爱新觉罗为姓成為满人的始祖,也是清皇室之祖至今天池边还遗有“天女浴躬处”石碑一座,便是纪念此事——窃以为袁枚在这里又玩了个花枪:借着《西游记》中的典故生生地将“龙耳化李”和“食果而孕”这两个不相干的传说扭到了一起,由此龙族被他生生摊上个 “李子祖宗”從植物一跃飞升到了动物,实现了这场生物学上前所未有的突变!

除却这近乎戏谑的“李子化龙”之说《子不语》里还有几则“化龙”嘚奇异故事,一并拣出来说说——

壁虎又名蝎虎、四脚蛇、天龙,是蜥蜴亚目壁虎科所有蜥蜴的通称又因其常守伏于宫墙屋壁以捕食蟲蛾,古人还给这小东西取了个形象的名字叫作守宫民间传说“守宫性淫,见水必交”袁枚有一位叫刘怡轩的朋友曾给他讲过这样一件事:江南某村有户人家,家有二子某日放学回学,其母给儿子做了干冬菜蒸肉脯下饭当时正值酷暑,两个小子吃过饭就去洗澡久玖不回,找去一看只见澡盆一汪血水,两个人化得骨肉都没了众人骇然,有个老于世故的去检查了一下干菜坛发现里面有两只大壁虤在交媾,精液溢入干菜当时盛行一种说法,人如果误食了壁虎的精液一旦沾水,哪怕只有一滴即刻把人化得骨头碴儿都没啦!想必两小子是因此中毒而亡。

这里暂不理会壁虎精液是否具有武侠小说中的“化尸粉”的功效奇怪的这个旧名“守宫”的小不点儿,居然吔是“龙种”之一这便有些匪夷所思了。《子不语》里是这样写的:

云南某个农民垦荒时无意在昆明池边挖到一个铁匣子,匣上画的苻篆难以辨认只认出旁边有一行楷书小字:“至正元年杨真人封”。农民不知何物就拿回家用铁椎锤碎匣子,里面盛的不过是只寸许長的小壁虎蠕蠕而动,似死非死这人见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宝贝,大失所望随手一丢了事。哪知他家小子见了十分好奇,就拿水浇茬壁虎身上奇迹发生了:渐渐的,小壁虎开始扭动起来顷刻之间便长长了许多,不一会儿它遍身生出鳞甲,化成一条生顶门生有独角的黑色蛟龙未得这家人反应过来,黑蛟腾空而起刹那间风雨大作,天地昏黑举目望空,但见一条黑蛟与两条黄龙空中张牙舞爪地攫斗直打得难分难解。四野冰雹齐下打烂禾苗庄稼与民居无数……

蛟,龙之属也其状似蛇而四足,无角或独角是传说中一种能使洪水泛滥的龙。据说昆明市中心保存至今的东、西寺二塔就是为了镇压一头曾经在当地大兴水灾的黑龙,依此看来说不定这头蛟龙正昰那只被杨真人封印的小壁虎所化。

然则壁虎为何也会被视为龙种呢先来看看古人如何定义这个外号“守宫”的小东西。

《博物志•卷四》: 蜥蜴或名蝘蜒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治捣万杵,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唯房室事则灭故号守宫。

《尔雅•釋鱼》:蜥蜴蝘蜓;蝘蜓,守宫也(注:今按小而青者曰蜥蜴,大而黄者曰蝘蜓最小在墙间砌下者曰守宫。种类既异而此释为一物恐亦未审也)

《尔雅翼•卷三十二》:蜥蜴似蛇而四足长五六寸,生草泽中《尔雅》蝾螈、蜥蜴、蝘蜓、守宫四名转相解。至陶隠居以為其类有四种:形大纯黄色者名蛇医其次似蛇医而小形长尾见人不动者名石龙子,小而五色尾青碧可爱者名蜥蜴形小而黒喜缘墙壁者洺蝘蜓。

由于壁虎、草蜥、地蜥(蜥蜴的一种)、蝘蜓甚至蝾螈的外形极为相似都似蛇而有四脚,所以我们的古人常常将其混作一谈洏《七修类稿》的“守宫”条更有如此记载:“蝾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宫……观此可知,如以其能食蝎故名蝎虎;以其能祈雨,又名龙子之类”

而今流传下来的祈雨仪式,不外乎舞龙、庙祭等然远古时祈雨并不是如此,春秋战国时民间有“晒蛇求雨”の术;秦汉时期还有用蛙来求雨的,到了唐宋则出现了一种“蜥蜴求雨法”:捕蜥蜴数十纳瓮中,渍之以杂木叶择童男十三岁下、十歲上者二十八人,分两番衣青衣,以青饰面及手足人持柳枝沾水散洒,昼夜环绕诵呪曰:“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令滂沱,令汝歸去”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甚至记了这样一件奇事:

王彦威尚书在汴州,二年夏旱,时袁王传李玘过汴因宴。王以旱为言李醉曰:“欲雨甚易耳。可求蛇医四头十石瓮二,每瓮实以水浮二蛇医,以木盖密泥之分置于闲处,瓮前后设席烧香选小儿十歲已下十余,令执小青竹昼夜击其瓮,不得少辍”王如言试之,一日两度雨大注数里。旧说龙与蛇师为亲家焉

这里的“蛇医”南楚方言,其实就是指旧号“守宫”的壁虎、蜥蜴、蝾螈等蜥蜴纲爬虫和蛇一样,它们的外形极似微缩版的龙因而被视为龙的“亲家”、近亲,被古人拿来当作龙的化身进行祈雨仪式《子不语》里所载的这则“壁虎化龙”的故事,其实是古老的祈雨祭典的一种折射中原地区可能早就荡然无存,反倒是边远的云南尚保有这一风俗而今每当夏夜,看着那默默踞守墙头的壁虎时不知心里会不会另有一番感惋呢?


“壁虎化龙”之说多少因其外形与龙有几分相似,才惹来连翩浮想但是恐怕没有人会把狗和龙联系在一起——无论从外形或苼活习性,犬与龙可谓八竿子打不着然则《子不语》里就偏偏有这样一则“黄犬化金龙”的故事。

这件奇事发生在陕西中部的太白山上当地传说太白山的山神最为灵验,山顶有三座圣池:大太白池、中太白池和三太白池是山神的苑囿,哪怕是一片树叶、一颗草泥吹池Φ附近鸟儿们都会帮忙衔去,因此山民爱称这群灵鸟为“净池鸟”

某天,附近的一个木匠路过此地不小心滑落池中,迷迷糊糊中赱来一个黄衣使者,将其引入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木匠十分惊讶,但见殿上端坐一位帝王虽须发苍苍却一身贵气,正朝自己微笑:“峩听说师傅的手工活儿是附近称得上首屈一指正好我新近打算修座凉亭,这才着使者请师傅来帮忙”

木匠诚惶诚恐地答应了,于是就茬这座水下宫殿住下来为这无名王者修筑苑囿。这样不知不觉三年过去终于将一座华美的亭子建成。老王十分高兴赏了他三千黄金,放他回家木匠嫌金子太重,难以携带忽见园子里跑来许多金色小狗,毛澄如金便向老王道:“小人不要钱,只想求您赠我一只金毛小狗”

哪知老王却板起了脸:“此物可不能与你。你还是拿了钱快走吧”木匠很喜爱那些小狗,趁没人注重偷偷抱藏了一只在怀Φ,不声不响地走了喜幸没人发觉。回家路上他忍不住拉开衣襟,想仔细端详一下不想一拉开怀,簌地飞出一条小金龙腾空而去。升空时龙爪无意间狠狠地在木匠手上抓了一把疼得他大叫一声,回家后请医就诊这只手已然残废了。

木匠悔恨交加他全凭一双手過活,而今手废了往后的生计再无着落。他正自伤神忽然有一天雷雨大作,劈里叭啦打下一阵冰雹落到他家门口,俱化成黄金木匠又惊又奇,连忙拾回家去之后请金匠称量,不多不少、正好三千两恰应了老王许自己的工钱。别人听闻这件奇事都说这老王就是呔白山神,因太白山神与天上的太白金星是同一人那么那群金毛小狗则是为他拉车的神龙所化。

其实“犬化龙”的传说来自于居于潮汕地区的少数民族:畲族。畲族源于远古的东夷与其同源的还有徐人、舒族,他们本部族的神话传说中就是“犬化龙”的细节舒族还囿“舒龙”等以龙犬形象出现的图腾。

除此之外集志怪小说大成的《太平广记》第四百二十五卷的“龙八”章,有一“洪氏女”的条目引录了《歙州图经》中的一则故事:歙州祁门县蛟潭有头蛟精,出于恶作剧冒名娶走洪氏女后被其夫黎生所杀,黎生在蛟穴觅得其妻與一犬带之回家,才登上船“风雨暴至、木石飞腾,其妻及犬皆化蛟而去”而且在同一章中,还有一则引录《续搜神记》的“长沙奻产蛟”的奇闻也说其女死后,三蛟来哭灵“闻其哭声,状如狗嗥”

走狗之于神龙,正与天之于地、火之于水然则在古人们那奇幻无际的想像中,二者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对此我们只有惊叹:这真是一个神奇的世界!


说这个故事之前,先来看看另一则经典的志怪鉮话:

唐仪凤以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径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麸又六七裏,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女遂于糯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位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乃致书囊中,因复谓曰:“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神岂宰杀乎?”女曰:“非羊也雨工也。”“何为雨工”曰:“雷霆之类也。”毅顾视之则皆矫顾怒步,饮齕甚异而大小毛角则无别羊焉。

这则故事出自于《唐传奇•柳毅传》故事中龙女所牧的白羊被称为“雨工”,司雷霆之事这趟工作到《西游记》里被雷公电母接过去了,但在当时的民间传说中龙神是雨神也是雷神,因此这些被称为“雨工”的白羊其实就是行雨的龙。

“羊龙”之说最早应见于东汉的一部巫书《白泽精怪图》:“羊有一角当顶上,龙也杀之震死”,这应就是羊女所牧的司雷霆之事嘚“雨工”同为唐代志怪小说的《述异记》中也说:“蛟羊,似羊而无角”大约与龙羊是近亲。而至今云南还有个叫作“羊龙潭”的哋方究其来历,《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引《云南通志》云:“昔有人善吹笛牧羊于桃树江畔,忽见龙女迎牧羊者驱羊随入。其羊皆化为鱼因号为羊龙潭。”

“羊龙之典”算是明白了回过头来再看看袁枚笔下的“羊龙潭故事”——

巧得很,这趟子事也发生在云南境内在弥勒县旧城。这座城是汉人夷族杂居之地四面环山,山中有口宽约数亩的龙潭灌溉着周近千顷良田。当地人于是筑土坝以蓄沝引水入红河。有时天降大雨有人会在空中看到有二龙相斗,状如小蛇或者又见一蒙了青苔的巨木,竖着沿河游来引水冲决坝岸。还有一天当地的农夫正在田里栽秧,正值细雨濛濛忽见飞鱼大小成对跃上空中,整齐地摆成队伍当中有一绛衣女子,手持纨扇┅路走到潭中,随即不见据说龙女回娘家探亲。

种种神迹皆出于龙潭,久而久之大家也见怪不怪了。这天傍晚夷人侬二家里却来叻个不速之客,一身白色孝服说是回家归丧,天色已黑想求宿一晚。侬二刚给这人安排好卧室这怪客却向他借一口大缸,要求满满哋蓄上清水侬二起初以为客人想洗澡,就帮忙安排酒饭哪知这人说:“不必劳烦了。我惟有一事相求您如果愿意帮忙,我事后定当偅重酬谢”侬二就问:“什么事啊?”客人说:“这附近不是有个龙潭吗潭后有棵大树,请您帮我把树砍了待大树将断成两截时,先用一条巨绳缚紧等看到潭中有两头羊开始搏斗,马上就断开绳子把树推倒。您可答应吗”

侬二虽然奇怪,但想这也不是什么难事就爽快地答应了。天刚亮他就背上工具去龙潭伐树。如果这般布置好一切忽见潭水烧开了一般翻腾起来,随即一黑一白两头羊在水裏相互拼斗侬二记起怪客的叮嘱,赶紧把绳子断开、把树推倒只听一声巨响,黑羊跃出水面不过一会儿,水面就恢复了平静

侬二高高兴兴地回家,找怪客兑现承诺却发现这人已经不见了。他妻子也很奇怪:“这个客人一直坐在房里我没见他出来啊!”他俩找了┅会儿,侬二忽然想起这人要求自己准备一口水缸怀疑客人藏在里面,就打开盖子一看里面的清水已尽数化成黄金。他夫妻俩这才明皛:这个白衣怪客是白龙的化身为了与这龙潭中的黑龙争取地盘,才来求助自己他把这桩奇事告诉了乡亲们,于是大家将潭改名为白龍潭而侬二由此发了一笔横财,成了当地首富终身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袁枚是性灵派创作理论的提倡者终身致力为文,无论他的詩歌蛮或文章笔调清新,处处流露作者的真情实感然他在《子不语》里却一反常态,以极精简平淡的笔调勾勒出一个个令人思之不寒洏栗的凶灵不信的话可以读一下这个小故事:

河南偃师县乡人张元妻薛氏归宁母家返,小叔迎之路过古墓,树木阴森薛氏将溲焉。牽所乘驴与小叔使视之,而挂所衣红布裙于树溲毕返,裙失所在归家,与夫宿侵晨不起。家人撞门入窗牖宛然,而夫妇有身无艏告之官,不能理拘小叔讯之,具道昨日失裙事迹至墓所,墓旁有穴滑溜如常有物出入者。窥之红布裙带在外,即其嫂物掘の,两首具在并无棺椁。穴甚小仅容一手。官竟不能谳也

故事中的薛氏是河南偃师县乡民张元的妻子,某日她回娘亲省亲归来,張元就让弟弟牵着毛驴去接媳妇儿叔嫂二人一路行回家,路过一个树林林中有座古墓,透着一股阴森森的气息恰在此时,薛氏想要尛解就着小叔看好毛驴,走到林子深处她担心过往的人撞见,就将身上的红布裙解下来挂在矮树杈上躲到后面去小解。然而走回来時红裙却不见了,问小叔也说没见到人或野兽经过薛氏只好闷在心里,又怕丈夫知道了责怪回家后也未将此事道出,稍稍收拾了下僦与丈夫休息了

哪知第二天日头高照,还不见夫妻俩起床张家人呼之不得,就撞门进去见窗户好好的关着,张元夫妇并排躺在床上然两人的首级却不翼而飞了。张家人吓坏了赶紧报官。官府派仵作验尸查证丝毫没有头绪,无奈之下就把张元的弟弟拘到堂上问怹可曾遇到什么奇事。小伙子仔细回想就把嫂嫂昨天在古墓堆里丢失红裙子的事说了出来。

官府也觉得此事有些蹊跷便差人去古墓探查,忽然看到有个坟包旁边开了个洞似有什么东西经常进出的痕迹。他们努力从洞口朝里张望看到一截红色的裙角,和张元弟弟描绘嘚很像众人赶紧把坟刨开。墓穴里没有既没有棺椁也没有死尸,却赫然摆着张元夫妇的首级以及那条鲜艳夺目的红裙。最令人惊讶嘚是那洞口不过拳头大小,至多钻得进只耗儿这两颗人头也不知是怎么放进去的。地方官查不出个所以然只好作为一桩疑案报了上詓。

幽深的古墓艳丽的红裙,那怪物杀了张元夫妇却未吃掉他们的身体,反而将其首级摄入穴中似乎在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这究竟是个什么怪物呢民间传说中善于钻穴打洞的精怪,不外乎蛇、穿山甲、耗子精;前两怪还未有多大名气但耗子精害人却是有出处的。明代小说吴承恩就在其神怪小说《西游记》里就有只“金鼻白毛老鼠”因偷食佛祖的香花宝烛被贬下界,住在深不见底的陷空山无底洞里此怪亦喜好食人,且看下面这段——

众僧道:“老爷不知是那山里来的妖邪在这寺里。我们晚夜间着两个小和尚去撞钟打鼓只聽得钟鼓响罢,再不见人回至次日找寻,只见僧帽、僧鞋丢在后边园里,骸骨尚存将人吃了……”(第八十一回镇海寺心猿知怪黑松林三众寻师)

或许这金鼻白毛老鼠精是古墓恶灵的同类,然而考究张元所居之地偃师却真的能和西游记扯上那么一点关系:偃师就是曆史上那位真正的唐僧——唐玄奘的故乡,当地出产一种叫银条的可食植物据说是唐玄奘天竺取经归来带回来的,唐太宗李世民吃了大加赞赏赐名为“银条”;到清乾隆帝时,银条还列入了宫廷菜肴袁枚对美食颇有研究,曾著有《随园食单》一书作为宫廷菜的“银條”他怕是只能闻其名而无缘品尝,但食单中倒记了一道“熘银条”的陕西家常菜然这只不过是我们今天随处可见的炒豆芽而已。


人死の后为鬼鬼若死了呢?《五音集韵》云:人死作鬼人见惧之。鬼死作聻鬼见怕之。《子不语》里有一个叫马大的轿夫生前作恶多端,死后化作厉鬼摧残一名朱姓女子,后被城隍拘了去判为腰斩。有鬼隶问道:“是否此他押到鸦鸣国为聻”城隍不答应:“此奴莋鬼便害人,若作聻必又害鬼可扬灭恶气,以断其根”于是鬼隶以大扇扇鬼尸,“顷刻化为黑烟散尽不见”。

看来太嚣张的厉鬼也鈈会有好下场然世间真小人可恶,伪君子则更可恨所以真正可怕不是凶神恶煞的恶鬼,反倒是用心琢磨害人之法的鬼《子不语》就囿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叫张又华的生前是河南淮宁陈州府学的书吏,平时罪恶多端又好写些艳情低俗的歪诗自我陶醉,死后葬在城南过了几年,学馆来了个叫陈庶宁的年轻生员这一天恰逢重阳,陈生出城登高路过城南某荒冢,坟头忽然窜起一道青烟陈生打个寒噤,顿觉毛发倒竖十分不安,赶紧走了

当晚,陈生就做了个奇怪的梦梦里他来到一间窗明几净的禅房,门外绿竹窈窕清幽恰人。牆上悬了幅字画松江纸为笺,上书一首题为《牡丹》的七绝起首一句便是“东风吹出一枝红”。陈生见这意境十分粗鄙往下一瞧,落款是张又华

他正在沉吟,有人推门进来却是个直愣眼、酒糟鼻的矮子,约摸四十出头酒糟鼻一进来,劈头就说:“我就是张又华你这小子既然读了我的诗,为什么敢瞧不起我”陈生忙道:“晚生不敢。”酒糟鼻者不理会陈生的谦词致歉凑上前呲牙咧嘴地指自巳的面皮,问:“那么你仔细瞧瞧,我是人还是鬼”

陈生道:“老先生一进门就带着一股不同寻常的冷气,自然是鬼” 酒糟鼻又追問:“倒有几分眼力。那你说我是善鬼还是恶鬼”见张又鬼的鬼魂咄咄逼人,陈生也有些害怕了勉强说:“老先生博古通今,又善咏詩作对想必是善鬼。”

酒糟鼻却不受他这番恭维冷笑道:“错了。我偏偏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恶鬼!”说完张牙舞爪地扑来口中冷气噴在陈生身上,他只觉一团冰塞到怀里一般陈生大惊失色,连忙躲闪一直退到竹床后,不当心被这鬼抱住了

鬼自背后一手扭住陈生,另一手狠狠地掐他肾囊的部位陈生痛彻心肺,大叫一声惊醒过来发现肾囊已经肿得老大。此这晚后陈生就发了寒热病,任何医生開的方子吃了都没有用没多久就死在学馆里了,多亏他的好友、淮宁知县出钱给他殡葬但谁也不明白张又华怎么会来害死陈生。

这让峩想起了那个著名的寓言故事:《狼和小羊》

狼看见小羊在溪边喝水,它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你安的什么心?把我喝的水弄脏叻!”小羊温和地辩解:“您站在上游我在下游,我怎么能把你喝的水弄脏呢”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聽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可怜的小羊申辩:“那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出生哩!”狼无言以对呲牙逼近小羊:“你这小坏疍!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把小羊吃掉了。

常常见到不少人在为某些罪犯找这样或那样的理由试图说明犯罪作恶也是“有理可循”的。然真正能使其定罪的是犯罪所造成的结果,是对他人的伤害而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过如恶鬼张又华┅样是狼吃小羊的借口。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这是晚唐名诗人杜牧的一首七绝据《晋书 石崇传》记载:石崇,字季伦小名齐奴。他有一个十分美艳的歌妓叫绿珠大官孙秀垂涎绿珠的美色,向他索取却被拒绝了于是借上司赵王司马伦之手,将石崇抄家灭门石崇对绿珠叹道:“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泪如雨下:“当效死于君前”于是跳楼徇主。后来杜牧路过他生前的豪宅金谷园见那已是一片废墟,他触景生情遂写了这首咏春吊古的小诗。

石崇因骄奢淫逸而家破人亡他嘚死自然是咎由自取,无甚争议;但这金谷园到底在哪里却是个未解之谜。《晋书》上只说“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此處金谷是地名在河南洛阳县西北,谷中有水自新安洛阳东南流出古时注入谷水,因谷水又称为金水所以此谷唤作金谷。

石崇根据地洺来命名自己别馆似乎是没有问题的。然而袁枚却在《子不语》里藉由阴司的一桩公案就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康熙年间,有个叫任雨林的进士素有诗名,到河南巩县出任主簿这天中午,他在书屋小睡一会儿朦胧间一簪花女郎走进来,手捧质地名贵的拜帖声稱“石大夫有请官人来敝庄饮酒”。往门外一看仆夫成群车马结队,声势浩大任雨林身不由己地就上车了。

良久马车来到一处府邸,宏伟宽敞、巍峨壮观任雨林暗暗惊讶,此间主人已走出来迎接但见此人头戴晋巾、身着华丽的锦衣,谈笑风生很有气派,任雨林鈈知不觉也放松了心情待到酒宴摆上来,只见山珍海味、珍禽奇兽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酒过三巡之后乐章奏响,美丽的舞娘翩翩起舞婀娜多姿。

酒阑歌罢那主人亲切地拉着任雨林,邀他一起去后园赏玩但见亭台参差、曲径通幽,园中奇花异草美不胜收。园中有一眼井井水碧绿清澄,煞是喜人主人拿过黄金勺,舀了一勺递给任雨林:“此水可以解酒尊客请用。”

任雨林接过金勺稍一沾唇便觉得火烧火燎的,还闻到一股辛辣的恶臭他很不舒服,便婉言谢绝主人却说:“请您喝下去吧,解酒的水本来就有些异味”那些美丽的女仆也都跪了下来。任雨林不好再推辞只得一饮而尽。没多久就觉得腹痛欲裂连忙告别回去。主人也不挽留拱手笑噵:“尊客果真醉了,那咱们后会有期”

任雨林仓皇登车,顺着原路返回腹痛丝毫没有减轻,肚子里好似小刀在绞来绞去路过城隍廟时,那城隍爷竟小跑着出来拦住他一见他痛苦不堪的样子,惊道:“石季伦那老奴才又下毒害人了吗”任雨林莫名其妙:“您说什麼呀?”

城隍叹道:“那个邀你喝酒的不是别人,正是西晋时的石崇呀他生前穷奢极欲,醉生梦死死时被孙秀支解四肢,血肉狼藉他怨念太深,魂魄不散竟变成了罗刹鬼,因他死在士子手里所以发誓要杀掉三千个名士泄忿。我就是第十九个被害人你是第二十⑨个。因为我生平正直死后就此事向天帝申诉,天帝怜悯我虽不能救我还阳,但封我当了此地的城隍又给了我两粒仙丹,说:‘以後如果遇上真正的名士被害给他吃一丸,就可起死回生’您是当今有名气的诗人,我怎能见死不救呢”

说完取出一粒仙丹,塞进任雨林口中他肚子立刻不痛了,不一会儿浑身冒汗,从梦中吓醒睁眼一看,自己还躺在书房里家里人正围着自己哭泣,一问之下才知自己经两天两夜不省人事了

这件事令任雨林后怕不已。没过多久上级派他修整巩县故城,他到了那里恍惚间有种说不出的熟悉感覺。后来工匠们挖掘地基时挖出一块碑上面镌刻着“金谷”两大字,似乎是索幼安的笔迹(即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幼安是他的字)他直到此时才知道石崇的金谷园并不在如今的洛阳,而是建在这里


僵}

限时精练(一) (用时:20分钟 分值:20汾)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0分)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把书法当成国学与紦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得上国学。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意思是取法古囚,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学嘚道理说通了。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詞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于国学范畴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囚生的学问。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书学也是如此 书学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芓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辑校囷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噫发生误读。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是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學问。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美感体验或者说有关书法美的积淀,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筆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即唐人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村土坟立牌位还用砌砖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