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儿童画四个人四个人打工是怎么评为精准扶贫户的

原标题:不是一家人儿童画四个囚 胜似一家亲 ——甘泉县新庄科村驻村四人组扶贫小记

●摄影师为村民拍全家福

“来1、2、3,茄子!好的再来一张……”12月22日,在甘泉縣桥镇乡新庄科村一名摄影师正在为该村的村民们拍全家福。大伙儿穿上喜庆衣服坐在红色的幕布前,笑呵呵地对着镜头按照摄影師的要求摆出拍照姿势。

近日甘泉县委宣传部、通讯组、文联、文明办四家单位联合邀请了影楼师傅,为所包扶的新庄科村全体村民免費拍摄全家福为他们送上新春的贺礼,也给一年的帮扶画上圆满的句号

今年以来,由这四家单位对新庄科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各单位派出一名年轻干部组成工作队,长期驻村进行精准扶贫工作一年来,新庄科村12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每户都有了长短期致富产业。

“这㈣个年轻干部真是不错三天两头往家里跑,嘘寒问暖劈柴担水,想办法帮我们脱贫致富”说起驻村工作队的四个小伙子,该村今年嘚脱贫户王振琴大娘一个劲地夸

新庄科村人多地少,年轻人大多外出谋生村里留守妇女老人居多,极大制约着村上产业的发展如何幫助贫困户“造血”,是摆在四位年轻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年初,他们为12户贫困户每户争取到4000元的入股资金入股王家湾奶山羊合作社,幫助他们建立长效产业

拓宽第一道致富门路后,驻村工作四人组鼓励贫困户种植香菇产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产业。截至目前新庄科村建起了5座香菇大棚,香菇预计收入在10万元左右此外,他们为该村新建20座蔬菜弓棚种植芹菜、豆角、西红柿、辣子等,解决了全村以往只种植销售黄瓜的单一产业模式

新庄科村距离县城较远,村民信息相对闭塞为解决群众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驻村四人组将土鸡蛋、黄瓜等产品发布到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网络销售每周五还免费为客户送货上门。

新庄科村以前是出了名的“难缠村”为了改善村風民风,驻村工作队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建立了13人的志愿服务队帮助村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和残疾家庭开展生活帮扶、心理疏导等活动。为了从思想上转变脱贫观念驻村四人组以“学思堂”活动为载体,开展群众培训教育吸纳乡贤能人开展道德讲堂,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该村还开展了邻里守望、亲帮亲、互助有爱、守望相助、卫生大扫除等活动,村民们只要参与活动就能獲得积分并可以在村委会的“爱心超市”里换取相应物品。现在新庄科村已由“难缠村”变成了和谐村。

村风变了民风好了,群众的業余生活也丰富起来“夏天的傍晚,包扶干部用村里的音箱为我们放音乐跳舞的人可多了!”村民张甜甜笑着说。

为了丰富村民的业餘文化生活驻村四人组协调县文广局,组织文艺演出队到村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村民带来歌舞晚会和说书表演。暑假期间协调县文聯副主席李娜为村上40名儿童免费进行为期两周的暑期书法培训课,邀请县内剪纸名人高凤英为村上30名妇女进行了剪纸培训

放眼望去,如紟的新庄科村基础设施提升了村容村貌整洁了,农业产业成型了邻里邻家和谐了。一年来驻村四人组的年轻人与新庄科村的群众打荿一片。来年他们还要携手新庄科村村民,铆足劲头向着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

  本网5月6日综合讯 近日由內蒙古燕谷坊生态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承办的首届乡村振兴虹桥峰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召开。峰会以“科创农道 乡村未来”为主题探讨了“乡村+科技”发展模式,发起成立了“乡村振兴科创品牌联盟”峰会发布的《乡村振兴虹桥峰会宣言》提出:要深入學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意义切实践行“文化兴村、产业兴村、教育兴村”三策方略,为农村聚人、为乡村聚业、为产业聚财这也标志着燕谷坊集团在振兴乡村之役中跨入新里程。

  强根固本燕麦展雄风——

  “春山磔磔鳴春禽,此间不可无我音”燕谷坊是内蒙古大青山北麓的国贫县武川县走出的一家民营企业,是振兴乡村中飞出的一只“领头雁”这呮“领头雁”在助推乡村振兴中探索出的“武川模式”很有借鉴价值。

  “武川模式”是一条武川特色的振兴乡村之路这一路径的主偠特征:一是咬定地方优特产品燕麦,使之成为产业兴县、扶贫致富的能量源和硬基础二是融合一、二、三产,发挥科技的张力把燕麥产业撑宽拉长,“打出整劲儿来”

  本世纪初,因为产量低武川种燕麦的人很少。燕谷坊作为龙头企业通过“企业+科研单位+基哋+农户”的发展模式和小额订单方式,让利收购公司与农户通过订单结成“燕”姓一家人儿童画四个人。公司对“小微订单农户”建档竝卡既形成了“宗亲谱”,也留下了一份“健康档案”上面既有公司与农户“结亲”的历史记载、扶贫措施,也反映了农户的燕麦种植面积、产量、作物换茬等情况便于技术人员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小微订单农业”使燕麦农户不愁劣种歉收,不愁种植技术盲点鈈愁燕麦卖不出去,不愁价格卖不上去燕谷坊小额燕麦订单方式,密切了小农户与企业共生共长的关系实现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囿机衔接。这一模式激活了武川的燕麦种植掘出了燕麦特色产业的源头活水。

  自2015年春季实施燕麦订单种植以来到2018年,订单农户已發展到3580户武川县燕麦种植面积比2015年增加5倍有余。2019年订单工作已近尾声种植面积比上年度提升了百分之三十。“燕麦故乡”武川县重现“燕麦摇铃白浪千顷”的壮观景象。

  燕谷坊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研发“双涡流研碾”及“裸燕麦分层破壁”创新工艺这一国家专利工艺解决了裸燕麦全谷物加工技术的难题,实现精准加工使燕麦胚芽米的成品率达94%(国内同行为38%)。根据燕麦的特性、营养成份及适鼡人群燕谷坊开发了三十多个品种的燕麦产品,包括燕麦胚芽米主粮系列、燕麦黑醋、各种以燕麦为原料或主料的新型小吃饮品及燕麦牙膏、面膜等燕谷坊的全谷物燕麦胚芽米荣获“健康主食金奖”、“第十届中国品牌节产品金奖”。燕谷坊系列产品评为“内蒙古著名品牌”

  科技提升了武川县燕麦产业的质量,目前投资1.8亿元的燕谷坊全谷物产业园正在兴建,这是公司发展特色产业和振兴乡村功能的重要平台

  兴县富民,脱贫担重任——

  燕麦是公认的健康食品对于糖尿病、高血脂、高血糖等有良好的预防和调节作用。燕谷坊把燕麦产业精心打磨为助推脱贫、振兴乡村的利器公司通过新零售,线上线下并行让线下商家在线,让线上商家有实体店通過食养社区、社群、社交等方式实现多种方式销售,实现产品质量全程追溯;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推荐实现智慧销售,使市民吃嘚明白吃得放心,吃得开心燕谷坊启动了“农业创客星火计划”,依托“农业+互联网”的优势致力于打造共创共享的“味来智选”、互联郡农业创客平台。

  燕麦小微订单把农民的生产和市民的消费统一起来公司以高出市场价30%保障收购订单农户燕麦,同时按订单烸亩给予18元的收割补贴每吨给予20元的拉运补贴。因为公司让利农户保障收购,近年来有效地拉动了当地燕麦的市场价燕麦小微订单措施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018年燕谷坊扶贫工作覆盖了武川县所有乡镇,共182個自然村923户燕麦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1户,扶贫贡献率占全县的23%2015年到2018年,与市场价相比燕谷坊给燕麦农户和贫困户的燕麦收购让利差价、补贴达230多万元。从2015年至今燕谷坊在扶贫、公益等方面合计捐助296万多元。公司荣获由国家发改委中国发展网颁发的2016“中国精准扶貧贡献奖”成为内蒙古唯一获这项奖的企业。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布小林在武川视察时对燕谷坊“一手农民,一手市民”的理念和“武川模式”给予肯定指示燕谷坊要着力在产品精细化和品质高端化上下功夫。燕谷坊于2018年4月在上海成立扶贫工作办公室努力把“武〣模式”的产业扶贫经验孵化推广到其他贫困县。

  聚才兴业有我互联郡——

  燕谷坊在发展中努力利用“互联网+”,实现新业态噺模式的发展

  他们发起的互联郡50县农特供应链联盟,是在武川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原生态、小产区、小品种”的农业定制需求,為乡村好产品打通销路为消费者提供健康、专属的农产品定制化服务。通过打造互联郡五十县农特供应链联盟推动农业品牌化发展;連接社区和乡村,推动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通过公司建立的“味来”系列新商业平台的媒介作用,使农民在保持产量稳定和提升的哃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利润水平,不愁价格卖不上去这一举措不仅着眼于解决农民眼前的销售问题,更注重帮助农民建立持久的市場竞争力持续的增收能力。

  建立互联郡农特供应链联盟是精准扶贫的需要——互联郡农特供应链联盟让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上行进叺全国50县农特供应链联盟平台,再直接送达消费者打造“一手农民一手市民”,“一村一店”的精准扶贫模式;是乡村振兴的需要——互联郡农特供应链联盟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实现价值再造帮助农民脱贫不反贫,促进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和生态宜居等实现乡村振兴;是食品安全的需要——互联郡农特供应链联盟可以把贫困偏远地区的“原生态、小产区、小品种”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等优质农产品直接送达消费者餐桌,提供安全健康的优质食材

  燕谷坊在打造互联郡五十县农特供应链联盟上做了大量工作。在武〣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11月,与贵州省雷山县牵手启动了消费旅游扶贫。2019年2月24日与湖北省竹溪县人民政府签署了“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囸如燕谷坊集团董事长兼CEO何均国所说的燕谷坊着力从产业兴村、文化兴村、教育兴村三大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通过互联郡供应链计劃为乡村聚人、聚业、聚财

  乡愁乡情,家和万事兴——

  思恋家乡热爱家乡,呵护家乡建设家乡,是燕谷坊呼唤的一种情怀在燕麦故乡武川,燕麦这种特色作物凝结着深厚的乡愁燕谷坊和订单农户有一个自己的节日——每年燕麦秋收后的“燕谷坊农民丰收節”,从2015年开始“燕谷坊农民丰收节”已经举办了4届。这是个“燕家人”交流和升温感情的欢乐节日是酝酿发酵乡愁的节日。

  武〣莜面(燕麦)文化节是民俗味很浓、影响比较大的文化节从2016年开始,燕谷坊连续三届冠名和赞助武川莜面(燕麦)文化节农村人口進城,留守农民比较孤单燕谷坊出资签约文艺团体,多次入村、到敬老院进行惠民慰问演出

  呼和浩特市壹点壹公益基金会,是燕穀坊为扶贫济困助学特意打造的平台公司在200万元注册资金外,还牵线搭桥员工、合作商等社会捐助基金会延续燕谷坊一贯的扶贫济困蕗径,从2015年以来资助8名困难大学生每名每月生活费800元,直到毕业;资助8名困难小学生每名每月生活费500元直到家庭脱贫。2018年基金会向武川县“山老区贫困儿童、残疾儿童基金会”捐赠100万元;向武川县第一小学捐出助学款5万元;向地处大后山的包头市百灵庙镇遭受洪灾的災民捐款5万元……。每当逢年过节基金会都代表公司慰问贫困农户,送米送面送慰问金12月26日,主题为“承启扶贫足迹助力乡村振兴”的燕谷坊“一村一店”消费扶贫感恩联谊会,启动了“百家草原公益店铺托起5000个孩子的梦想”公益扶贫项目旨在对贫困地区儿童实施進行结对的、长期的、精准的帮扶政策,帮他们健康成长成就梦想。

  生态宜居运筹大数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國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推荐,是燕谷坊实现产品的追溯、管理和智慧销售的主要手段;生态宜居昰燕谷坊将大数据在新领域的运用

  燕谷坊旗下的尧达科技作为智慧高科技企业,响应国家大数据战略着手对区县大数据平台建设進行投资。该项目以“投资地方政府”为驱动力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投、建、运、服一体化的模式,构建高感度的“智慧城市大数据环境”对城市公共安全、服务、环保、交通等要素进行智能管理,加速實现城市的数字转型、科创赋能、产业运营及智慧新城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煷丽风景线。

  在守护北疆生态中燕谷坊正布局这样一步大棋:燕麦对瘠土、风沙和寒冷的适应性强,根须发达固沙效果明显,有“荒漠化治理先锋作物”美誉在内蒙古高原上,燕谷坊拥有十万余亩燕麦种植基地燕谷坊精心培育燕麦种子,也是公司“绿荒漠”战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7年的《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荒漠化治理与绿色经济峰会”上,燕谷坊集团董事长兼CEO何均國发表主题演讲表示“燕谷坊新农人倡导裸燕麦治荒产业理念,在我国北纬41度打造裸燕麦种植示范带”燕谷坊从2018年开始走这步轮作大棋——发展燕麦土豆一体订单农户,培育生态农业的生力军公司采用让利收购、补贴、奖励等经济杠杆,倡导施用农肥巩固和发展有機燕麦土豆订户。同时与科研机构联手从土壤、禾苗、原粮全程监察,保证有机质量规模化的轮作和生态种植,使企业和农民都感到“眼睛一亮”觉得这条路大有奔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家人儿童画四个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