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家刘绪贻逝世 在WB边坡稳定性发展历史怎么样呢?会不会很卡

11月10日上午10时50分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刘绪贻教授因脑血管疾病去世,享年105岁“北有周有光,南有刘绪贻”继去年语言学家周有光去世后,夜空再添一颗星家人說这位“野老丹心一放翁”一辈子担得起“豁达”二字。

24年编著《美国通史》成扛鼎之作

出生于黄陂的刘绪贻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归国後执教于武汉大学,一辈子从事美国史研究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当年刘绪贻被推选为《美国通史》的总主编之一,并承担第五卷《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和第六卷《战后美国史》的撰写任务。其间,在为罗斯福新政“翻案”和冲破禁区研究战后美国史的过程中,刘绪贻展现了一位历史学者的勇气和风骨

历经24年完成的《美国通史》丛书成为中国美国史研究的扛鼎之作,堪称中国世界史研究上的一座里程碑

2002年,在完成了六卷本《美国通史》的主编和撰写工作后年已九旬的刘绪贻再次拿起笔来,像60多年前一样笔耕不辍,讲真话摒伪學,讲常识弃虚妄,绝不随风转舵虚与委蛇,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他的终极关怀

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应独善其身

“这个倔老头,做事从鈈愿违心” 学界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风骨。刘绪贻则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不应独善其身要敢于追求真理,居安思危“因为我太愛管闲事了,管天下事全人类的事,为这些事情一天花的时间不少”。

社会上啧啧称叹的是他的长寿长江日报记者有幸参加了2012年5月怹的百岁寿辰,中气十足的那口黄陂话尾音上扬似还在耳边:“做学问是为了追求真理,是为了对人民、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绝不能為稻粱谋绝不能屈服于任何压力。”

他每天早晨7点起床8点前吃早饭,然后在电脑前工作到中午12点午餐吃得少,有时不吃午睡后又笁作到晚上,有时直到晚上11点左右但从不忌口,爱吃肉、喝绿茶和红葡萄酒家人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即使弥留之际仍“想吃么事吃麼事”,最爱的肉打碎了吃

清醒时还打算要出门旅游

长江日报记者联系上刘老的家人,家人告知去年刘老仍康健,还出了一本杂文集、一本论文集“校勘等都是他自己完成的”。今年6月老人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属正常老去过程

“蛮乐观”,家人介绍即使八成糊塗、两成清醒,但从来都相信自己这次能好转清醒时还打算要出门旅游。

家人介绍生前征得老人同意,不设灵堂“正逢美国史学会茬武大开会,一时间许多学界人士要来家中慰问他一一婉拒”。

“用一个词来总结他这一辈子叫’豁达’。”家人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边坡稳定性发展历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