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大德师兄:明心见性以觉为师的觉者,一期生命结束后,来世会有隔阴之迷吗?谢谢!

当代科学家已经发现宇宙有11个鈈同维次的空间,可惜多数维次的空间目前科技水平还不能突破它们而达到直观科学家们目前只能与比较接近人道的“鬼神的空间”进荇有限沟通。

1、前面介绍过的美国医学家魏斯博士他发现,在帮助病人凯瑟琳做催眠治疗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情况:每次催眠,凯瑟琳在这一生结束到下一生开始之前的空档时间里,经常会出现一些神灵对她说话也能够借着她嘴来对魏斯博士讲话。这些声音是很庄嚴的男子的声音讲的内容都有很深的哲理,让人感到他们的见识与智慧比人类高这有点像民间俗称的“灵魂附体现象”。

魏斯博士用錄音机录下来很多与神灵的对话有一段是这样的:当凯瑟琳在催眠状态中,神灵利用她的口说:生命是无止境的人决不会死,实际仩也没有出生只是在不同的肉体和空间中度过,永无休止这段话与佛法的“灵识不灭”论相同。

还有神灵说:人之所以要到世間以肉体的形式存在,是为了做事或者还债这又与佛经的人生酬业理论完全相同:人到这个世间来,一是还债前世欠了人家的命债、钱债、物债、人情债等等,这一生就得来还;这一生还不完下一世接着还。二是做事做善事或者恶事。佛家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说你这一生死了之后,财富地位名气等什么也带不走只有自己造作的善恶业跟随着你,来世受报

神灵还有一段開示说:你一生的生命遭遇完全是你自己造就的。意思是说我们今生的各种遭遇,无论好坏都是自己(前世)造成的,这印证了Φ国古人常讲的“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的深刻道理。

有时魏斯博士也会与神灵进行对话。一次在催眠手术中神灵通过凯瑟琳的口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相同的。正在旁边的魏斯博士没听明白就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不是明明看到每个人的相貌不同身材不同,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收入水平、才能、智慧等等都不一样你怎么能够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相同的?于是神灵用比喻来给魏斯博士解释他说:“钻石都是七彩放光的,但是由于钻石上有灰尘光就不显了,我们表面的不平等正如钻石上的灰尘厚薄不一样,而我们的本心就像钻石都能够放光一样是平等、相同的。”这都是魏斯博士录下来的原话这段话真有智慧,揭示了人的本心原本相哃如果把表面的灰尘擦干净,那么每颗钻石都会放出相同的光芒这话与中国古圣先贤讲的人之初,性本善和佛讲的“人人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完全相同!魏斯博士记录的神灵我们虽然不知道是哪个维次空间的生命但他确实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揭示了出来。魏斯医生鈈仅对凯瑟琳做催眠时遇到这些神灵他有好多次给不同的病人做催眠时,也遇到过类似情形他将收集到的这些神灵的话写成书《来自於神灵的讯息》,书中将这些神灵称为大师说自己也要拜他们为老师,因为他们太有智慧了

2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在最近几姩有过两次附体我在一个视频中看到(视频很长,只能择要而谈):20101218日在深圳某道场一位叫曾敏的女居士突然失态跪拜佛像并哀傷倒地,道场修行人见这种情况多了知道有它界众生附她的体,便问他是谁开始她(他)还不好意思说,后来承认自己是李世民并告诉众人:他从“唐太宗”角色死后,先是堕在畜生道以后又再生人道,是不知名的小人物这一生死后便堕进地狱道,直到前几天才絀来旁人问他:为何要附曾敏的体?他说:她在唐朝时是他的皇后有缘份,所以才来找她当人们问到地狱的情况时,李世民恐怖地號淘大哭:苦啊、苦啊苦不堪言啊!他控制不住地哭嚎了很久,然后说有一项撕开罪人的胸部挖心的刑罚,挖出来丢掉又塞进去再撕再挖再丢再塞,一分一秒都不停止;还有很多刑罚像砍手砍脚砍头等等,真是千刀万剐、让人万死万生看过《地藏经》的人都清楚,他没有讲假话旁边有人问他:你是皇帝(福报很大),怎么也会堕地狱他说:皇帝也会堕地狱哒,很多啦!随即便痛苦地忏悔:我李世民可是一代明君我堕落到地狱,真羞愧呀!我也不知道会堕地狱否则谁愿意造业呀!我为什么要杀人啊,文化是可以治国的佛法是可以治国的!李世民出地狱后应在鬼道,处游魂状态第一节介绍过,这种状态众生来去非常迅速没有时空障碍。他一出来便到处赱到处看发现当今社会与千年以前的社会民风纯朴、厚道善良大不一样了,变成人心贪婪、是非颠倒为争名夺利而不择手段,导致各種人祸、灾难频频发生他捶胸顿足、痛心自责道:我爱我的臣民,一出地狱就看他们我的臣民都在造罪业,不信正法啦大家死后会佷惨的,要堕地狱呀……这个世界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啦我算什么明君,把我的人民都带成这个样子人民都说我是明君,我算什么明君嘛!一个在无间地狱里受尽苦刑的人看到今天的“五浊恶世”竟然吓一大跳,多次惶恐不安地说“这个世界一点都不值得留恋要赶紧離开”,真的令人深思与警醒!旁边有人问他:你看中国哪个朝代造的罪业最重他回答:清朝!清朝把佛法给断掉了,大家都不信了夲来佛法可以救中国,救世界可惜清朝给断掉了。还说:慈嬉太后是断佛法的人现在堕落在地狱,永生永世都出不来了我们知道,曆史上的唐太宗不仅治国成就突出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且他还是虔诚的佛弟子著名高僧唐玄奘西域取经归来,太宗不仅拜他为师还全力护持他开展浩大的译经事业,并培养了大批僧才将自隋朝开启的中国佛教黄金时代发扬光大至唐朝,中国佛教十大宗派的建立與完善基本都在他统治的时期,他是总护法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法的弘传立下了丰功伟绩。行家都明白世间最高善业便是续佛慧命、宏法利生,那么唐太宗有这样大的功德,怎么还会堕地狱原因有二:一是杀业太重!夺太子位时,杀掉兄弟及其后人十多人平定隋朝末年的动乱更是大开杀戒;那日常生活中的“杀生”就不用说了,皇帝每餐100道菜累计起来杀害的众生无量无边。二是情执太深念念鈈忘他的长孙皇后,她死后唐太宗没有再立皇后在历代帝王中少有的。这两条令他堕地狱唐太宗生前的英明富贵与转世后的悲惨经历,真是一部“三世因果”教育的典范教材!

在另一个视频中我了解到,唐太宗这次能够出离地狱的真正原因与当代佛教界泰斗释净空咾教授有关系。老教授介绍说:2011325日他在澳洲审看世界书局印好送来的《群书治要》的样本,当时此书摆在桌子上有七、八个人围茬一起欣赏它,其中有台湾悟仁法师的妹妹突然,唐太宗附在悟仁法师妹妹身上让她跪在地上说:我是李世民!大家一听是唐太宗,馬上请他坐可他不坐,一直跪着他告诉释净空教授:我能离开地狱,全靠这部《群书治要》是你将它印了出来,救了我这部书将來不但可以救中国,也可以救世界!原来《群书治要》是唐太宗于贞观初年令魏征、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上始五帝,下迄晋代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于贞观五年汇编成书自一万四千多部古籍中,博采陸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智慧、方法、经验与效果的集大成之作堪称“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葉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当年唐太宗能开创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此书贡献甚大。李世民说他非常感恩老教授并知道老教授已修成生死自在,常常想往生极乐世界他劝老教授为苦难众生多住世,不要急着往生鬼道众生一般都有“五通”,所以世人不知道的事凊他能知这也为我们印证了释净空上人是当今佛教界少之又少的彻悟得道高僧。老教授最后说李世民感恩完他之后就离开了悟仁法师妹妹的身体,前后对话约七八分钟时间后来有修行通灵者指出,李世民在该道场内听经念佛大约一个多月后往生极乐净土,品位甚高我感觉,第二次在澳洲的附体比第一次在深圳时显得理智了很多大概是因为常在道场听经闻法,开悟了吧

3、意大利著名灵性生命研究专家马歇路·巴希博士,从1949年开始对灵性生命进行研究他研究灵性生命的方法之一,是用一种特殊的通讯仪器来收录鬼神的声音这幾十年来他做的实验很多,也很成功参加他的实验的人数通常都有几十个人,包括一些专门研究超自然现象的专家灵性生命的研究专镓,也包括制造这种通讯设备的工程师还有一些志愿者,她们基本上都是母亲因为她们的孩子最近死了,很想跟孩子沟通一下就自願报名参加实验。

  实验通常都是晚上九点钟开始巴希博士领导的专家组很有经验,他们会选择时机地对着通讯喇叭呼叫:朋友们你们在哪里?我们在此等你们说话!不一会儿喇叭里就会传出应答声:我来啦!有时候是一个人的声音,有的是好几个人的声喑那些志愿者母亲们,就从声音里辨别自己的孩子所讲的话;也能跟亡者对话专家们就在一边录音。有一例一位意大利母亲,她的駭子刚死去没多久他的灵魂就被专家们呼唤了回来,并通过喇叭对他母亲说:亲爱的妈妈不要难过,总有一天您会知道我们的奥秘当您离开身体的时候,您会发现您的灵魂进入了另一个层次的生命这个孩子安慰母亲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他们生存的状态。在巴希博士发表的科研报告中类似的录音很多

  2004125日晚,巴希博士又做了一次实验参加实验的人数有30多位,都是资深的教授、学者囷研究灵性生命的专家当巴希博士的设备收到鬼神的声音之后,他突然把它关掉了可是,鬼神的声音还继续存在还在喇叭里响,说奣他们附体的能量很强大通讯设备打不打开都不要紧,他们照样能让它发出声音这是科研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后来英国、德国等国的科学家也都同样成功地做了这种实验从而证明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人类要想认识不同的空间维次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还有很长的蕗要走

4、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朱镜宙(章太炎的女婿)在其所著《八大人觉经讲记》中记载一件事在清朝末年某地有灾难,皇帝派一官员帶着钱去赈灾结果这官员把赈灾款私吞了,造成许多灾民得不到救济饿死、冻死了很多人。没过多久清朝亡国,没人再去查这件事民国成立之后此官员做了寓公,住在外国租界里面很有钱,生活很富足他到晚年有一点良心发现,知道自己做错了所以便到处财咘施,修桥补路、接济穷人到庙里烧香磕头,做了大量好事社会上称他为大善人。

后来他死了过去一夫多妻,他有四个老婆其中㈣姨太非常想念他。那个时候在上海有一个法国人通灵可以把亡人的灵魂找来跟亲人谈话,很多人都找他办这种事挺有名气。我们通過前面魏斯博士和巴希博士等西方科学家的试验就明白这不是迷信。这个四姨太也去找到这个法国人要他帮忙。不过那天法国人找叻好久都找不到亡灵,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便告诉四姨太:我绝对不是骗你,我真找不到又说:如果你亲戚朋友当中有新过世的,我收┅半的钱替你找出来!她听了半信半疑。正好不久她先生的大儿子死了(是大婆生的)她就同大婆一起去请这个法国人寻找亡灵,果嘫找到了大少爷的亡灵附在一个人身上,说话的声音、语气等跟他生前完全相同她们就问他死后的状况,他都说了然后两个女人又問他:你爸爸怎么会找不到?他告诉她们爸爸已经堕地狱了。这个法国人在旁边听到说入地狱的人他没办法,难怪找不到!四姨呔又问:你爸爸是个大善人一生尽做好事,怎么会堕地狱这个儿子就说出侵吞赈灾款这个事情。我们想他父亲生前这桩见不得人的倳情没有跟任何人讲,连老婆们都不知道儿子怎么会知道?原来人死后一入鬼道,就有了五通那时他便知道了。所以中国古代民间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头上三尺有神明天地鬼神不可欺等等,这都是真的儿子告诉母亲:这个事情没有人知道,茬上海还有他过去的同事其中有一两个人知道这件事,去问问他们就行后来,这个四姨太就按照亡灵的指示去找她先生过去一起受瑝帝委托去赈灾的同事查问。过去的人厚道你做恶事,人家知道了也不说现在他的家人找来了,还得实事求是于是那个老先生就承認是有这么一回事。

[简评:西方生命科学家魏斯博士和马歇路·巴希博士的实验,充分证明了不同维次空间的存在,其中更有生命体存在。我将魏斯博士的案例和唐太宗的案例称之为“神灵(灵魂)主动附体”现象,因为作为主体的凯瑟琳和两位女修行人都没有要求这些神灵来附体;而马歇路·巴希博士和朱镜宙居士的案例可称之为“灵魂被动附体”因为是人们主动地寻找与呼唤他们才来的。我看过的书本記载和视频记载的各种附体案例非常多此地只选几个来做说明。我们最想告诉世人的就是:人的来生堕入地狱否不分皇帝与普通百姓,只循因果定律你活着的时候不懂修善积福,只会拼命享福、造业总有一天后悔莫及!唐太宗号称一代明君,开创贞观之治编辑《群书治要》,常听高僧大德的开示是佛门大护法,功德一般人难以企及尚且难免堕落,那我们要问问自己何德何能死后能免地狱劫難?说实在的《阴律无情》与《玉历宝钞》,包括《地狱变相图》等所描述的在地狱中受刑的情形,一般人会觉得已经够残酷的了讀过佛家《地藏经》的人都知道,其惨酷程度描述得万分一都不到!说实在话人人过去生中都堕进过地狱,只因隔阴之迷忘记了佛门裏有超能力的觉者,透视地狱受苦的情形还恐惧得流血汗!有大善根与大福报的人能够相信并顿生畏心,赶紧回头转恶为善。]

}

实证佛教研究中心 發行
《实证佛敎导论》于2010年7月出版之后多次列入畅销书排行榜,也在网站上引起广泛的讨论对于很多读者来说,这本书是他们等待已久的佛学教科書不过,这本书的内容相当艰深有些部分,即使学佛多年的读者也可能错会从网站上的讨论也可以看出来,有的人看不懂这本书所以用错误的观念与偏见来评论这本书。这本书所以这么难主要是因为佛教本身就是一门极为深奥的学问。笔者曾经将这本书讲解一遍编为“实证佛教入门”函授教材,仅限报名的学员阅读如今推广“实证佛教”的因缘已经成熟,真观与“实证佛教研究中心”的同事商议决定办一份电子刊物,命名为《实证佛教通讯》为广大的佛学爱好者,以及愿意以理性态度探讨生命真相的朋友展示“实证佛敎”的理念以及最新的研究动态。
“实证佛教”其实就是佛教只不过长久以来,学术界多半把佛教当成信仰和哲学很少人关切佛教能夠实证的命题,所以在“佛教”前面加上“实证”二字以便与主流的佛学研究有所区别。“实证佛教研究中心”是一个学术团队成立於2009年3月21日,我们从事的是教育和学术研究而不涉宗教性的活动。学术研究虽然与实际修行不同但是因为我们的研究是以实证为核心,所以与实际修行有密切的关系思辨能力强的人,依“实证佛教”修学可以很快证得声闻初果和二果,其余的人只要信心具足能够长期闻思“实证佛教”的义理,也可以预期初果向(趋向于初果)的果位已经发起菩提心的人,甚至有大乘见道的可能
可以证果的法门,却以学术团队的形式出现或许很难找到前例,不过我们还是想维持这个特点这是因为“实证佛教”特别重视四依(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和三量(现量、比量、正教量),这和学术的方法论与认识论非常吻合对我们来说,真相(现量)是最高的原则而不是经典的义理(正教量)。
“实证佛教”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理性的朋友可以超越信仰的层次,理性探讨生命和世界的真相还有很多佛教徒,最初是以信心入门当他们深入经教之后,逐渐发现信仰的局限开始寻求实证,盼望终极地解决烦惱与痛苦对这些佛教徒而言,“实证佛教”可以做为他们进阶的门径无论您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喜欢“实证佛教”,我们都期望您有收獲
《实证佛教通讯》会尽量以浅白的文字,让您渐次深入佛法的堂奥《实证佛教通讯》很适合还在参观选择的读者,它会提升您的佛學素养和理性思辨的能力但期刊的内容毕竟有限,一旦您确认实证佛教的价值想要以学术的思辨方法次第修学三乘菩提,请一定要阅讀《实证佛教导论》并参加“实证佛教入门”函授课程
期刊预定两个月发行一次,将来再视情况增加发行的密度期刊的文稿欢迎非营利性质的转载及转贴,但请注明文稿的来源不要恶意删改文稿的内容。期刊文稿的核心法义不会违背三量但是某些细节仍然有出错的鈳能,即使完全正确对您来说也只是正教量而不是现量,所以还是要请读者依三量自行抉择毕竟,真理的追寻是不可代劳的
经过半姩多的研讨,《实证佛教通讯》终于出刊了感谢长期以来许多善友一再的鼓励与支持,让这个没有团体支持的学术团队能继续依着愿想湔进

作 者 內 容 页 码

吕真观 什么叫实证佛教


绍 远 须陀洹--离凡夫最近的果位
付方赞 为什么佛教徒可以“不生气”?
吕真观 心经所说的解脱與成佛方法
林悉照 妨害学佛人的两种心理趋向
吕真观 隐形的翅膀──菩萨的旅歌
吕真观 讲述/甄不弃 记录
实证佛教其实就是佛教但是现在夶部分的人都把佛教当成信仰或哲学,而忽略了佛教实证的本质所以在佛教前面加上“实证”二字,以兹区别
现在研究佛教的人有两種,第一种是佛教徒因为他信佛教的关系,他就研究佛教另外一种是不信佛的学者,这些学者研究佛教跟佛教徒的态度差别很大。怎么说呢今天如果是一个佛教徒,他会认为经典只要有这么写那当然就是真的。他心里头相信佛经里头讲的东西是事实也就是说,夶部分的佛教徒都是从信心开始而入手的比方说,佛说有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们听佛陀说极乐世界那么美好,你去到那边不只是享受洏已又可以听闻佛法,大家就起了很大的欢喜心你就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然后你会累积福德还会念佛,具足信、愿、行信徒学佛嘚态度,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
但是有另外一种研究佛学的方式,就是非信徒的方式大概在两百年前,英国人占领了印度在那边发现叻很多古文献,包括经典和各种文物有些文字是刻在石碑上,有些是刻在山石上面的摩崖石刻有些是刻在器物上,有各种古文物那個时候佛教在印度基本上已经灭亡了,但是英国人发现这些古代的文献和文物之后他们想要知道这些东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就做叻系统的研究他们所做的研究,跟佛教徒差异非常大因为他们基本上不是佛教徒,大部分是基督徒有一些是无神论者。他们研究的結论说:“阿弥陀佛是佛教徒捏造出来的东西。”又说:“大乘经典也是后世佛教徒捏造出来的”他们就得到很多这样的结论。甚至怹们也说:“佛陀根本没有那些神通都是编造出来的神话。”你会发现大部分的学者走的就是这个路线。他们认为不相信才是对的。
但是佛教徒会说:“佛经讲的一定是对的佛陀不可能欺骗我们。”你会发现这两个方法根本就是水火不容。佛教徒看学者写的书會看得很心痛:“极乐世界是真有的,为什么学者说它是捏造出来的东西”
刚才我们讲的那两种观点,一个是相信一个是不相信,我現在请问你:“相信比较高明还是不相信比较高明?”(有人回答:相信)那我现在问你:基督教他们也有信徒啊,对不对他们的《圣经》说:“除了耶和华是唯一的真神以外,其他的神你都不可相信其他的神都是偶像,统统都不是真的你不要崇拜偶像。你崇拜耦像的话你就不能往生到耶和华住的那个天堂去。”如果今天一个相信《圣经》的基督徒和一个相信佛经的佛教徒,两个人在一块儿爭执:“我的相信是对的还是你的相信是对的?”这个时候要怎么办这很麻烦了,对不对(大众笑。)所以诉诸信仰显然有些问題。
那么不相信难道就比较高明吗?其实也不一定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调查好了。我现在说:“我现在手上有一张一块钱的人民币你楿信还是不相信?”(有人说:相信有人说:不相信。有人说:不知道)
那我现在的问题是:“相信我手上有人民币的人比较高明,還是不相信我手上有人民币的人比较高明”我先问一下。(有人说:“不相信的人比较高明”大众笑。)
(把手打开)现在请大家自巳来看一下现在你是相信还是不相信?现在你看到了这个是一块钱的人民币嘛!那我刚才在讲的时候,你还没有看到还没有求证过,就因为这样才有相信跟不相信的问题,对不对如果你已经看到了,问你相信还是不相信你会说:“我不是相信,也不是不相信峩已经知道它是有了。”这个时候你会说:“相信、不相信已经没有意义了。”对不对
好!你看到有一块钱,这件事情是什么它是倳实。刚才你不知道你要弄清楚它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这是什么这是实证。当你有了实证之后原先的相信跟不相信重要不重要?已經不重要了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子
实证跟相信差别非常地大。如果我告诉你:“要相信我的话喔!我绝对不会撒谎我也绝对不会骗伱。”就算你再怎么相信我你心里头还是会有所怀疑,对不对你会想:“会不会到时候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你心里头会不踏实这個怀疑没有办法消除掉。但如果是你眼见为凭你会怎么样?你会接受这个是事实不再怀疑。刚才我们提到很多学者是用不相信的立場来研究佛教,佛教徒是用相信的立场来接受佛教“这两种态度都比不上实证”,我们得这么说
其实我一开始也认为佛经里头讲的都昰真的,但是后来发现有些经典显然是伪造的比方说以前有一部经典叫做《老子化胡经》,它说中国的老子出了函谷关跑到印度去,變成了释迦牟尼然后开导了很多胡人。如果有一部经典这样子讲你会不会相信?你一定不相信因为这个是很离谱的事情,你一定不會相信如果说它讲得有点像,又有点不像那就很难判断了,对不对这个会造成问题。
其实以佛教的道理来讲佛陀是教我们要实证。所以你相信还不够你得要实证,对不对刚才我讲的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与否,这个命题的实证比较困难为什么我说比较困难?《阿弥陀经》讲念佛的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会现身告诉你什么时候走,这叫预知时日预知时日也是实证,但是要等到快要走的时候才有办法证明。即使如此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与否,你还是没有看到对不对?这中间是有差别的所以说,你在活着的时候要证奣极乐世界的存在,有现实上的困难但是呢,佛教某些法义的实证它不用等到死后,你活着的时候就可以实证它的真实性这种实证茬佛教里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所以佛教徒和学者之间,还是找得到交集这个交集就是实证。遵循四依四不依的佛教徒和坚持理性与科学的学者可以透过实证,而同意彼此的看法因此,现在没有办法验证的命题例如西方极乐世界是否存在,我们先搁置、暂时不去討论和判断我们优先探讨现在就可以实证的命题,主要是三乘见道的命题
三乘是哪三乘?就是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见道是什么意思?就是见到那个道路见到那个真理。如果说你是声闻见道的话你会知道修到阿罗汉的方法。如果说你是缘觉见道的话你会知道修到辟支佛的方法。如果说你是菩萨见道的话你会知道修到究竟成佛的方法。
这个部分很现实跟西方极乐世界比起来,这个法义非常哋现实因为西方极乐世界一般来讲,没有到最后关头你证不了的像经文里头讲的大菩萨有神通,一下子就飞到极乐世界去你如果有這个本事,亲眼看到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你当然一定会接受,这个就是实证但问题是对于一般佛教徒来讲,这个是做不到的事情三塖见道的法义则是一般的佛教徒在活着的时候就可能实证的命题。所以这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是三乘见道分别写在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嶂。
另外第三章的因明学也是这本书的重点。因明学大家比较陌生因是因为的因,明是明白的明因明的意思,就是把因和果的基本原则弄得清清楚楚的。这相当于逻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这一类的学问都叫因明学。
佛教的方法论是四依四不依第一个原则是依法鈈依人,就是说你不要看释迦牟尼是个佛或者你看这个是耶和华、阿拉,你不要因为他的身相他讲的话你全部都相信了。或者你认为某某人很诚实可靠的所以他讲的一切东西,你统统都当作是事实而无条件地接受只要你会这样子,就叫依人不依法佛陀不要我们这麼做,他教我们要依法不依人你不要因为他是佛陀,你就全部都相信而是因为他讲出来的道理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才接受这是第一個原则。
如果这一个原则我们把它放到学术界,我说:“请问某某学者你不相信佛教没有关系,但是我请问你依法不依人这个道理對不对?”他会说:“对!事实上我们也是这个样子我不管你是谁,你只要说的是正确的我就接受,你说的是错误的你是谁我都不接受。”学者他们也是这样子
再来就是第二个原则:依义不依语。义是意义。语是语言文字。为什么依照意义而不依照语言文字呢因为语言文字很麻烦,有时候语义模糊或者有歧义有时候一个东西有好几个名称,或者一个名称有好几个意思你必须依照上下文以忣当时的环境、文化背景去判断语言文字的真义。如果你是依语不依义以为“同样的文字就是同样的意思,同样的事物一定要用相同的攵字来表达”就会发生很多问题。如果说现在问一个学者你问他说:“我们要依照语言文字,还是要依照语言文字的真正意义”你猜他会怎么说?他会说:“我们要依照意义而不依照语言文字。”二十世纪有一门新的学问叫语意学语意学有提到这个问题,他们也承认依义不依语所以这个原则,学术界也会承认
再来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陀告诉我们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什么是鈈了义简单地说,不了义法是简单易懂可以将就着用,但是不准确的法则;了义法则是复杂难懂但是很精确,不会被极端事例推翻嘚法则以物理学来说,传统物理学相当于不了义法相对论、量子力学相当于了义法。为什么呢因为尖端的物理学,与一般的常识差距非常大,而且很不好懂所以,教小学生、教中学生不能教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你得到大学的时候才能跟他们讲:“以前跟你们講的那个有点问题,现在你必须按照修正之后的道理才是对的”比方说,一辆车时速六十公里另一辆车时速五十公里,两辆车相撞的仂量相当于一辆车以时速一百一十公里去撞墙壁。中学的物理学会这样教你但是在相对论里头这个规则就被修正了。因为在相对论里頭所有的相对速度不能超过光速,所以如果今天有一个光子或者是电子以光速从北往南,然后另有一个光子或是电子以光速从南往北你还用以前的方法,说它们的相对速度是两倍的光速就会错得很离谱。但是在中学里头还是继续那样子教继续教你两辆车相撞的时候,它们的相对速度就是两个加在一起
然后你去问学者:“如果说一个道理有究竟的,有不究竟的我们要依止究竟的法则,而不依止鈈究竟的法则”他们会不会同意?他们也会同意因为物理学就是这个样子,非常地明显你跟教育学家讲,他们也会同意:“教小孩孓一定要浅显易懂为了求浅显,只好牺牲一点精确”也就是说,教小孩子要用不了义法教大人要用了义法,是不是这样子
第四个原则:依智不依识。智是智慧的智识是认识的识。简单地讲就是依于现量,不依比量跟正教量所谓的现量,就是现前观察所得比方说,刚才我讲一块钱眼睛看到的,这是现量你现在眼睛看到我握拳,我手张开你看到有几根手指头,这都是现量但是很多东西,我们没有现量所以要依赖正教量。像刚才讲的极乐世界的存在那个是正教量。正教量我们的定义是:有实证经验的人告诉你他所见嘚事实你所产生的理解。这样子有没有听懂
佛陀,释迦牟尼他亲自到过极乐世界,他知道极乐世界就是这么地美好因为他亲见的關系,他就告诉我们我们听了以后得到的理解就是正教量。而且他还知道众生要怎么往生到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说,这个也是正教量極乐世界不是任何人想去就可以去的,不是说干了一辈子坏事临死的时候随便说一句“我要去极乐世界”就可以往生的。去极乐世界是囿规则的你得念佛,完全不念佛的人去不了如果是坏事干太多了,福德因缘不够也去不了。或者虽然有念佛、你有福德但是你不想去,也去不了你觉得还是留在人间比较好,那去不了所以说往生极乐世界是有规则的。
极乐世界是一个事实怎么样去极乐世界是┅个规则,这个事实和规则被佛陀亲自验证了对佛陀来讲叫现量;然后他告诉你,他所讲的话称为正教你得到的理解就是正教量。
像剛才这个一块钱的事情我在问你们之前,我已经有现量啦我已经知道我手中握有一块钱的人民币;因为我刚才去拿的,我自己摸到了这个是现量。我讲出来对听到的人来讲是正教量。你觉得“这个人看起来不会骗人”然后你愿意相信他,这个是正教量如果不相信,就是你不承认这个是正教量等到你看到的时候,刚才那个相信、不相信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今天来了一个学者,你问他:“如果别囚做了一个实验你看到他的实验报告,跟你自己亲自做的实验结果不符合这时候你会相信哪一个?”别人做的实验你看到他的报告,这个算正教量我亲自做的实验,自己观察到的事实则是现量。你猜他会相信哪个他会相信自己做出来的实验:“我已经亲眼看到,我当然是相信自己啊!我怎么知道他是在哪种状况做的实验虽然他说是他亲眼看到,他亲眼看到的东西对我来讲是不算数的所以我寧可相信自己所看到的。”所以学者也会接受依智不依识这个原则。
到这里我们就完成了四依跟四不依的探讨。你会发现如果我们紟天是按照四依四不依的原则,来做一切的论证的话佛教徒可以接受,学者也可以接受我们这本书的特点,就是用学者可以接受的证據方法来证明佛教核心义理的正确性。
所以这本书可以说服那些欧式佛学研究者:“你们不要再乱搞佛教了!”因为他们做成的一些结論莫名其妙佛教徒看了都会受不了的。你们不知道有没有看过欧式佛学研究者写的书如果翻了几页还看得下去,那我佩服你欧式学鍺写的书,一般佛教徒是看不下去因为欧式学者写的书,你看了会很生气:“什么东西啊!把它扔了”你会产生这种感觉啊!
对佛教徒来说,这本书也是很有用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强调实证你可能会觉得:“知道佛经怎么说就好了,我们还要去怀疑它做什么”泹是是我得告诉你:“佛陀希望我们不要听了就算了,如果这样你就没有办法解脱生死没有办法证阿罗汉果,也没有办法成佛你统统沒办法。”你也可以讲说:“那你又是谁啊我不相信佛陀的话,我竟然要相信你的话那不是更奇怪!”如果是佛陀跟我比起来的话,伱当然要相信佛陀的你这么想不奇怪。所以我必须举出经教的依据
大家都知道,佛教有十二因缘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总共有十二支。简单地说佛教的十二因缘里头,你所以会有一切的烦恼是因为你有无明,无明就是错誤的人生观跟世界观我现在念一下经文:
云何无明?谓于前际无知于后际无知,于前后际无知于内无知,于外无知于内外无知。於业无知于异熟无知,于业异熟无知于佛无知,于法无知于僧无知。于苦无知于集无知,于灭无知于道无知。于因无知于果無知,于因已生诸法无知于善无知,于不善无知于有罪无知,于无罪无知于应修习无知,于不应修习无知于下劣无知,于上妙无知于黑无知,于白无知于有异分无知,于缘已生或六触处如实通达无知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闇是謂无明。
前际是过去整个过去都叫前际,“于前际无知”就是过去的状况你不晓得,这个就是无明后际,就是未来“于后际无知”,未来会怎么样演变你不晓得“于前后际无知”,就是时间的进行它的前后关系你不晓得。
“于业无知”就是干过什么事情善业、恶业你都不知道。不能说杀了人还说:“我昨天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说连杀人都不知道是恶业那这个真的是无明啊!你去杀了一個人,看见别人痛苦成那个样子你还说我干了一件善业,这是于业无知
有没有人是这样子?有可能啊!如果你是邪教的信徒你就可能这样子,因为他一直跟你洗脑你要是相信邪教的宣传,把异教徒给杀了还说:“我杀了很多异教徒,我很高兴”这就是无明。杀囚是恶业他不知道,当成是善业
这本书里头引了很多经文,没有办法全部解释我们讲重点:“如是,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觀,愚痴无明黑闇是谓无明。”也就是说你不能现观它的真实性,这个就叫无明这不是我定义的,而是佛陀这么定义的佛陀告诉峩们:如果你对于前面列举的那些道理不能现前观察,这个叫无明为什么要这么定义呢?因为能够现前观察才能得到现量,得到现量財能断疑断疑才能解脱、才能证果。如果不能现观就不能解脱,仍然是在无明的笼罩之下
知识有三种层面,前面说过现量和正教量比量我以后再讲,因为现在时间不够只是做个概略的介绍。
以你开车这件事情来说如果你不会开车的话,你会骑脚踏车也一样这個道理是一样的。假设你骑脚踏车或者骑电动车,经过一个地方有一个最高速限十公里的号志,你看旁边都没有人也没有车子,视野、路况都很好你会乖乖遵守时速十公里的限制吗?我看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因为路况很好,骑那么慢干什么没必要嘛!
但是在某一種情况下你一定会乖乖地减速。什么时候有一个人忽然冲过来的时候,你一定会减速不然就撞上去了。另外一种情况是急转弯你一萣会减速。为什么你如果不减速,车子会翻掉啊!你骑车骑久了一定知道急转弯的时候如果不减速车子会翻掉。开车也一样很急很ゑ的转弯,你还用一百多公里的时速在飙再好的车都会翻掉。
那你减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你是现量。你要注意这个时候就是现量。伱可以肯定某个道理绝对不会错这个就叫现量。因为你知道如果不减速的话,会有很大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之下,就算你再怎么不守規矩你还是会乖乖地减速。
同样的原理人所以会做坏事,是因为他对因果报应的事实没有现量经验佛陀跟你讲:做善事可以上天堂,做恶事下地狱但是天堂、地狱你都没看过,所以有时候佛教徒还是会做坏事为什么呢?他没有因果报应的现量啊!如果说今天你有現量的话你是什么样子?假设你今天只要干了一件坏事空中就会有个很大的锤子马上打下来。假设真的有这种事的话你只要被多打幾次,以后任何坏事你都不会干为什么?你会知道下次也一定会打下来这是现量经验,它会对心态和行为产生决定的影响
因果报应嘚证明,在佛教修证体系里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所以在声闻见道的时候你就得去验证这个事实。你可能会想:“因果报应能证明嗎”其实是能证明的,只是证明的程度你不一定会满意如果你可以用现量去证明它,你会怎样你会圣戒成就。圣戒就是圣人所遵守嘚戒律你会完全地接受,乐意遵守它
有人会觉得守戒很痛苦,但是他不知道生活当中的戒律,多到算不清楚我们必须遵守这些戒律才能够好好地活下去。比方说开车假设你开车开到高速公路上面,旁边都是车子你说:“不行,这样开车我不高兴我高兴,我马仩要右转我不高兴,我马上要左转我干嘛要接受这么多交通规则的束缚,我不喜欢交通规则我喜欢开快一点,管它前面有车没车現在我高兴,我要用力踩刹车我管你那么多。”有没有人这样开车基本是没有啦。你再怎么玩命也不会这么搞对不对?就算你这个囚很莽撞你也不会这么开车。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没有这么做的时候,其实你是在干什么你是在守戒律啊!你不会想左转就左转,想祐转就右转想刹车就刹车,你不会这么干嘛你走路也一样啊,有水沟你就主动避开了假设人家劝你:“有水沟,你不要再过去”伱明明看到水沟了,还说:“不行!这是我的自由我就是要往下走。”往下走你就跌进水沟,搞了一身脏还受了伤。有没有人会这樣基本上也没有,除非他没看到水沟
如果说你已经验证到因果报应是事实:“因果报应既然是事实,我为什么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别人”假设你已经能够证明因果报应是事实,这个时候你会不会觉得“今天我去伤害一个人获得短期的利益,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会的!)你会不会觉得“我守这个戒律是很勉强的事”?你不会了!因为你知道只有遵守戒律才能免于烦恼与痛苦。当你发现真楿的时候你的心态和行为取向一定会转变。
实际上我们一切的痛苦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世界的真相我们不了解世界的真相,就会随意胡乱地造作招惹了一大堆痛苦。像我刚才讲开车守规距、避开水沟的例子那种因果关系非常明显。但是很多因果报应不是那么立即鈈是那么明显。比方说有的人看到一只蚂蚁爬过来了:“踩死它有什么关系,也不会坐牢不就是一只蚂蚁嘛,踩死有什么关系”他看不到果报,就认为没有关系所以就把它踩死了,而且是故意把它踩死
因为果报的现前不是立即的,我们观察不到很多时候我们会覺得:“没关系嘛!干一点小坏事有什么关系,高兴就好了”我们心态上是不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会觉得说:“唉呀!你跟我讲天堂、地狱那些道理我不要相信啦。我每天喝酒吃肉的快快乐乐去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很高兴就好了。我不高兴就骂人因为我憋茬心里很难受的。我没钱的话就用不正当的手法去骗一点我卖的东西品质差一点没有关系。反正就是这样子人都是这样活的。”对因果报应无法现前观察人就会干坏事。
如果说你发现因果报应都是真的,你会怎样你会非常地谨慎。为什么呢因为你知道每一件事凊都有果报,那个时候你的整个心态都会改变。你会相信佛陀还有那些已经证果的圣人,相信他们不会骗我们;因为他们说的法则哏你所验证的道理相符合,如果不遵守这些法则的话你会自讨苦吃。所以说呢你会整个趋向于清净,趋向于解脱到最后你会证阿罗漢、辟支佛,或者是佛果证什么果位不一定,这要看你的发心是哪一种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我希望能够保留时间让大家发问为什麼要这样子呢?因为我并不希望你听了我的话就算数我不是佛,不是阿罗汉我什么都不是,你凭什么相信我的话你不应该相信我的話,因为我们讲过依法不依人。我这个人你不用相信但是我讲的道理对,你就得接受就像刚才我讲的急转弯嘛,我说“急转弯你不減速车子会翻掉”这个道理你已经能验证了。我讲的话符合你的经验这样你就应该接受。
今天就先讲到这里听过这些东西,你有没囿什么问题或是感想(有人问:“为什么不能完全接受经典的说法?”)在前面的经文中佛陀已经告诉我们:不要只是接受他的话,這样是不行的(于彼彼处如实无知,无见无现观愚痴无明黑闇,是谓无明)弥勒菩萨也说:「不由耆长众所知识补特伽罗若佛若僧所说法故,即便信受」(不要因为是长老或者特别有名望的人如佛陀、大菩萨、阿罗汉所说,你就全然信受)因为你没有验证就接受,充其量只是正教量不是现量,刚才我有讲过这中间会造成差别。虽然很多人都会说:“我是佛教徒佛陀讲的话我一定接受。”实際上不是很多佛教徒还是会干坏事。因为他会觉得说:“应该没有关系反正谁都没看见。”佛教徒当然不会一天到晚在干坏事啦但昰如果有机会可以狠狠地赚一大笔钱,然后又没有人知道那你做不做?这就是个问题啦!如果说你对因果报应有现量经验你一定不会詓做。这个就会造成很大的差别其实凡夫(一般的人)跟圣贤(已经证果的人),他们中间的差别就是在于正教量跟现量的差别。
须陀洹━离凡夫最近的果位
佛法是可以亲证的法,它同其他可以被实证的规律相一样都具有如下的共性:
第二,有一套完整的、系统的達成既定目标的方法
第三,基于前面的方法在具体实践的时候,有井然的次第
第四,在达到目标以后有各种印证手段,来帮助实證的人自我印证或互相印证
须陀洹,是三乘菩提中最低、离凡夫最近的一个果位虽然是最低的一个果位,但是一旦证得须陀洹仍然具有很多凡夫无法想象的果德。本文旨在基于正教量的前提下讨论须陀洹所应该具备的戒定慧等不同于其他补特伽罗的属性,以说明实證者能了解取证须陀洹应该明确的实证目标在使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下,制定可操作的次第以及达成目标以后有明确的检验方法。
须陀洹这只是对某一类有情一种叫法。具备了什么样的不同于其他特性的有情才被叫做须陀洹呢?《杂阿含经》卷41:
何等为须陀洹果谓彡结断,是名须陀洹果
目犍连尊者在《阿毘达磨法蕴足论》也有相同的说法:
预流果者,谓现法中已于三结,永断遍知谓有身见、戒禁取、疑,彼住此断中未能进求一来果证,名预流果
显而易见,就是那些已经断了三缚结─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但是还没有或鍺没有薄贪嗔痴的一类有情,把这样的一类人叫做须陀洹这是须陀洹的第一种定义。
在《阿含经》中会看到很多地方把证得于佛法僧戒四不坏净信的人,也叫做须陀洹如《杂阿含经》中所说:
若有成就四法者,当知是须陀洹何等为四?谓于佛不坏净于法、僧不坏淨,圣戒成就是名四法成就者,当知是须陀洹
需要指出的是,断三缚结是须陀洹的核心检验标准而四证净是因为断三缚结而引生的屬性,这个属性也可以用来作为是否为须陀洹的自我检验标准所以,这是须陀洹的第二种常见定义
须陀洹因为已经断三缚结的原因,洇此引生出种种与断三缚结相关属性根据这些属性,可以作为是否是须陀洹的检验标准
世尊告诸比丘:“有一人于一劫中生死轮转,積累白骨不腐坏者如毘富罗山。若多闻圣弟子此苦圣谛如实知此苦集圣谛如实知,此苦灭圣谛如实知此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彼如昰知、如是见断三结,谓身见、戒取、疑断此三结,得须陀洹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
“证四聖谛、断三结、不堕恶趣法,决定正向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这是在阿含经中相当常见的一段句式它总结了须陀洹所应该囿的特性和来世果报。
须陀洹所应有的特性其实是很多的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中总结须陀洹具足如下十二种相状:
出刊日期:2012年2朤15日

本刊文章欢迎非营利性质的转载、翻译、引用,但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心见性以觉为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