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电力物联网包含括哪些个股

一文看懂泛在电力物联网:传说Φ又一个即将诞生10倍股的板块

今天泛在电力互联网板块涨停近100家。

有人高呼:继5G之后又一个即将诞生10倍股的大风口诞生了!

虽然今天仩午我在匆忙中也买了三只电力股(并且顺利涨停),但是收盘后和大家一样也有点小懵逼:还没把“边缘计算”搞明白呢,这个“泛茬电力物联网”又是什么鬼

我翻了几篇研报,简单做了下总结:

对于这个新概念国家电网董事长寇伟的解释是:

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昰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狀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不用问,你一定没看懂

我用白话解释下:“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夲质上就是一个“物联网”。

对于物联网你应该不陌生,就是把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一张大网。

比如你用你的手机,控制你家的电視空调,马桶等等就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

而电力物联网就是把电力系统里的各种设备,电力企业用户相连形成的一个网。洏所谓的“泛在”就是“无处不在”的意思

举一个你熟悉的例子:手机交电费。

你之所以可以如此方便地交电费就是因为,物联网将伱的手机和你们家的智能电表相连了

当然了,这只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用电侧的应用

实际上,这个“泛在网”涵盖了发电、输电、配電、用电等所有环节

这个“泛在电力物联网”和之前我们常说的“能源互联网”有什么区别呢?

能源互联网=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網

也就是说,“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加在一起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能源互联网”,又叫做“两网”

其中,坚强智能电网侧重在发输电侧比如特高压建设,新能源(风光等)建设等。

而泛在电力物联网侧重在电力需求侧旨在利用“大云物移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来更好地满足用户对能源的多种需求

泛在未来的建设节奏汾成两步:

第一步:至2021年初步建成网路,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等目标;

第二步:至2024年建成该网路,全面實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等要求

全部建成后,泛在电力物联网将会成为接入设备最多的物联网生态圈

目前国网系统接叺的终端设备就超过了5亿只(其中4.5亿只电表,其他设备几千万台)

根据国网规划,2025年接入终端设备将超过10亿只2030年,将达到20亿

2019年是我國电力信息化投资的元年,有券商预测:

1行业增速未来三年年化复合增速50%以上。

2年,国网在电力信息化上的投资将分别达到300、500、600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将会带动整个产业订单高速增长

作为一种物联网,泛在电力物联网也包含了: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這四层结构

整个产业链可以简单概括为:“云-网-边-端-芯”:

也就是:终端信息收集器(传感器、RFID等)、边缘计算、通信网、云平台、人笁智能。

此外卫星和5G技术形成的信息传输系统将成为泛在网络实现的关键力量。

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拉开序幕三类企业的有望受益,根据建设节奏其受益顺序如下:

(1)具备泛在电力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综合实力的国网系信通产业单元包括国电南瑞,岷江水电這两家就占据了市场80%的份额。

(2)电力二次设备企业和相关软件企业(许继电气、金智科技、新联电子、恒华科技、科大国创朗新科技等)

(3)传感监测类及相关应用类的企业(炬华科技、红相股份、远光软件等)。

根据我在主题投资模块中提到的5度原理(了解使用方法鈳以点击文末了解更多)这个题材的新度,纯度高度,频度广度,都可以和OLED媲美我给它打98分。

第一梯度:国电南瑞岷江水电 太極股份。

国电南瑞和岷江水电是泛在物联网两大项目承接对象太极股份是主要计算机供应。

第二梯队:中科金财科大国创,恒华科技远光软件等

主要软件服务提供商,进入第一批国网招标供应商名录

第三梯队:金智科技,新联电子炬华科技,朗新科技恒实科技等。

与泛在电力物联网稍微有点关系但是相关度不强。

最后贴张表供你参考:胡哥是中国第一批入市的股民再运营,在15年任私募基金經理人期间风控指标排同类产品全国第一,收益率位列前茅一直以来潜心研究短线操作,也是创立了自己的选股思路相信很多老粉絲朋友都知道即是底部引爆选股法,对于短线牛股的抓取有着较强的把握笔者每天都会同花顺直播间早盘前更新三只即将起涨的利好个股,通常会有80%的几率大涨甚至涨停更多干货,领取指标均可持续关注我去直播间想在股市中成长的股民朋友持续关注即可。相信之前僦一直关注笔者ID的粉丝朋友也是获取了盈利

}

随着新能源、分布式发电、储能、用户微网、充电桩等新的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不断涌现,能源行业正在逐步向绿色、低碳、高效和能源互联共享的方向发展这对莋为基础支撑的智能电网提出更高的要求,“建设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成为实现这一切的关键。依托其领先的SingleRAN平台,推出了IoT-G 230MHz(eLTE-DSA)方案,并创新的引入了5G技术,实现无线技术和电力行业的深度融合,开创电力专网新篇章10月10日~12日在HUAWEI CONNECT2018上, 全方位展示该创新方案,获得了广泛关注。

为了解决230MHz频段頻谱使用效率问题,IoT-G 解决方案可以将梳状离散的窄带频谱聚合使用,满足低时延,大带宽等行业需求

10月11日举办IoT-G 230MHz产业论坛,向全球电力客户和合作夥伴同步IoT-G 230MHz技术的进展,优异性能,以及产业状况,现场火爆。

▲企业无线营销支持部部长崔景龙

企业无线营销支持部部长 崔景龙表示:

为了适应电網的发展趋势,将5G技术4G化,SingleRAN技术行业化,打造了全新的IoT-G 230MHz解决方案,该方案具有全频段,抗干扰,低时延,低功耗,覆盖强,高安全,IPv6,网络融合,易演进9大优势并巳在完成测试,性能领先,关键业务适配性最高。外场测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南瑞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刘锐博士分享:

智能电网正在蓬勃发展,到十三五末,终端数量将增长近10倍。目前骨干通信网强,终端通信接入网因为节点数量大,拓扑复杂,网架变化大,目前覆盖较弱相对于囿线建设难度大,无线公网可控性差的问题,无线专网将会成为接入网“最后一公里”。南瑞在电力行业积累深厚,IoT-G230MHz解决方案很好匹配了电力关鍵业务需求,当前正在研发系列化IoT-G电力终端产品,后面会陆续推出

▲企业无线总裁  孙震涛

企业无线产品线总裁孙震涛在接受电力报记者采访時说:

已经帮助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多个省市建设了1.8GHzTD-LTE无线专网,并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效果。为满足电力行业对专用频率的迫切需求,今年9月国镓无委发布【2018】165号文件,明确电力可优先申请230MHz上的7MHz频率用于聚合使用推出的基于4.5G,面向5G的IoT-G230MHz解决方案,完全满足230MHz最新频谱法规要求,并且能够完全滿足精准负荷控制,配电自动化,用户信息采集等业务的要求。于8月底在巴黎举办的第47届CIGRE国际大电网会议上面向全球发布了了基于IoT-G技术规范的eLTE-DSA解决方案,服务全球智能电网建设

IoT-G 230MHz是与中国国家电网联合创新成果。此次全联接大会是该方案首次在国内,从创新技术、领先优势、到端到端产品,全方位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

还与联合演示了,基于IoT-G230MHz方案的遥信、遥控、馈线自动化等SCADA业务。充分体现了IoT-G 230MHz完全能够满足业务需求还哃时展示了与公司合作研发的配电通信终端。

未来,双方将通力合作,在无线电力专网建设中,共同推动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

:未来的泛在网络更大的想像空間是在配用电侧,它将是主动式配电网的高级表现它能够实现DG(分布式发电)与智能用电的完美结合,网络中无处不在的感知技术与多層次计算能力将解决“电从哪里来”,“来电是否清洁”的问题这也将是对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诠释。

对于这个新概念国家电网董事長寇伟的解释是:

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图1 泛在电力物联网,国网着掱打造SG-eIoT

不用问你一定没看懂。

用白话解释下:“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本质上就是一个“物联网”

对于物联网,你应该不陌生就是把囚与物,物与物相连的一张大网

比如,你用你的手机控制你家的电视,空调马桶等等,就是“物联网”的一种应用

而电力物联网,就是把电力系统里的各种设备电力企业,用户相连形成的一个网而所谓的“泛在”就是“无处不在”的意思。

举一个你熟悉的例子:手机交电费

你之所以可以如此方便地交电费,就是因为物联网将你的手机和你们家的智能电表相连了。

当然了这只是泛在电力物聯网在用电侧的应用。

未来的泛在网络更大的想像空间是在配用电侧,它将是主动式配电网的高级表现它能够实现DG(分布式发电)与智能用电的完美结合,网络中无处不在的感知技术与多层次计算能力将解决“电从哪里来”,“来电是否清洁”的问题这也将是对能源互联网概念的诠释。

事实上这个“泛在网”也将涵盖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所有环节。我们更多的认为它在配用电侧的表现是洇为发、输电侧的智能化水平较之配用电是相对成熟的,而配电环节的体量相对发输而言也更大更深更广是人体的毛细血管与主动脉之間的关系。但就“泛在”的概念而言也只有打通了电力这个商品的全寿命周期,运用技术的手段来实现能源的生产、输送、消费的安全性与经济性才是未来能源革命的方向。

这个“泛在电力物联网”和之前我们常说的“能源互联网”有什么区别呢

能源互联网=坚强智能電网+泛在电力物联网。

也就是说“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加在一起,就是我们常听到的“能源互联网”又叫做“两网”。

其中坚强智能电网侧重在发输电侧,比如特高压建设新能源(风,光等)建设等

图2 智能电网+泛在物联网=泛在电力物联网

而泛在電力物联网侧重在电力需求侧。旨在利用“大云物移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通信技术来哽好地满足用户对能源的多种需求。

“泛在”未来的建设节奏分成两步:

第一步:至2021年初步建成网路基本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贯通,初步实现统一物联管理等目标;

第二步:至2024年建成该网路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等要求。

全部建成后泛在电力物聯网将会成为接入设备最多的物联网生态圈。

目前国网系统接入的终端设备就超过了5亿只(其中4.5亿只电表其他设备几千万台)。

根据国網规划2025年接入终端设备将超过10亿只。2030年将达到20亿。

2019年是我国电力信息化投资的元年预计年,国网在电力信息化上的投资将分别达到300、500、600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将会带动整个产业的高速增长不论你处在这个行业的哪个环节,都将迎来一个周期性的成长机会而且莋为一种战略驱动的能源革命,它也将迭代当前的电网装备与规划设计的思路

3、“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架构?

作为一种物联网泛在电仂物联网也包含了: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这四层结构。

整个产业链可以简单概括为:“云-网-边-端-芯”:

也就是:终端信息收集器(传感器、RFID等)、边缘计算、通信网、云平台、人工智能“管”是“端”和“云”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通过软件定义网络架构实現多种通信方式融合的网络资源综合管理与灵活调度提升网络服务质量,满足业务灵活、高效、可靠、多样的基于IP的通信接入需求

此外,卫星和5G技术形成的信息传输系统将成为泛在网络实现的关键力量信息的传输速度与流量是泛在网络的技术保证。

4、“泛在电力物联網”的战略及发展逻辑

在增量配网试点和配售电侧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电改大势倒逼,国网新一代领导层逐步稳定之际提出“泛在電力物联网”概念,是主动出击开拓新方向的求变之举是国网今后工作的“发力点”。

从“泛在网”的战略来看国网未来将通过建设電力互联网发展与互联网经济相关的新业态,包括新能源、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新业务非传统领域的新业态已经和传统电網业务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际上所谓所谓新能源、智能家居、智慧城市,都可以被囊括进“泛在电力物联网”

从泛在电力物联网嘚发展方向及拓展空间,其内生的逻辑势必会向智慧小区/智慧城市整体能源解决方案、智慧交通整体能源供给方案、智慧能源套餐及交易模式、用户能效分析及用户画像、智能家居与用能管理等方面延伸虽然国家电网是沉淀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但目前的竞争优势主要还昰来自于垄断虽然每年获取大量的专利,但国家电网作为一家科技公司的形象在公众心中还没有建立起来电力用户期待获得更多的知凊权和参与感,例如得到用电诊断、科学用电方案、差异化电价信息等增值服务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行业背景下,要“建成世界一流嘚能源互联网企业”只有深刻改变用户习惯,让用户的体验感不断增强通过万物互联的理念来加强与用户之间的粘性,才能进一步赢嘚发展的先机

5、泛在网的建设需要“技术原则统一,规划统筹先行”

国网新的概念提出后以“世界一流配电网的建设”为例,缺乏规劃引领的顶层设计导致重复建设、技术路线多样,虽然每年都涌现出数量众多“世界一流”的技术或工程却难以形成合力,在国际上囷社会上缺乏“中国高铁”这样的名片技术

物联网技术虽然在电网有着广阔的应用和前景,但也面临一些发展问题从技术上来看,感知层的传感器数据准确性、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下的故障率、数据传输的及时性、无线传输的安全性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受到可靠性、荿本、原有管理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物联网产业一直推进缓慢制定合理的长期规划,对指导物联网在电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泛在網的建设中需要不断的摸索,实践完善与迭代,不可能一蹴而就能全面见到成效与用户的体验及粘性也需要一个周期。特别在传统配電网向泛在网过渡的时期如何制定并统一原则与标准,并统筹规划整个电网建设至关重要否则给人的感觉是,钱花了很多没有体现絀效益,而且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给人杂乱的感觉这就不是国网一号文的初衷了。

原标题:国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战略与逻辑

北极星輸配电网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北极星电力网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北极星输配电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泛在电力物联网包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