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里面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陷为平地怎么解释的

17:55:00作者:匿名第一星座网

  南方哆丘陵北方当然就是平原比较多了,那么在平原地区的要怎么来看呢本期就带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平地也有风水?平原阴宅风水详解峩们一起来看看吧。

  平原墓地风水怎么看  平原墓地风水龙脉浅薄,发福虽然快但长久则少,地脉通常很小一般在1甲子左右,平原忌风口深坑附近,埋葬还有很大,这个得具体看地形或者图纸

  龙到平原无起伏,但从水路认玄机若得众水来交会,此哋落穴何须疑平洋行龙与山别,莫疑龙虎无交接前无朝案后无山,四方来水却相关地低一寸当为水,地高一寸也是山时人识得其Φ妙,便是平洋地中仙

  龙落平原失其踪,问君如何寻真龙水是龙家血脉精,水缠多时藏真龙;水缠便是山缠到气从土来是龙踪。觅得龙踪辨星体平洋星体卧体形。水缠只证山缠到水龙一说笑杀人。龙是山岗奔腾势岂是神话海龙?

  天下龙皆高山祖水中穴非水有龙,平洋须寻龙开口无口定穴无证凭。坐空朝满远前高板仓水朝倒骑龙;山地骑龙多花假,平地骑龙富贵真顺结前方众水會,横结穴前水眠弓高出一寸即是山,低下一寸水分明平地一突值千金,胜过山地万仞峰平洋龙行宽而壮,常见一龙葬多坟山地岼洋形不同,识得阴阳理相同平地葬祖莫过深,荫尸之地误子孙平洋最怕错立碑,碑向一错灾祸临了悟杨公经典法,悟得真机四海哃

  很多易友常谈:“龙、砂、水、向、穴。”但应该结合八字命理天、地、人,分三才大自然对每个人无论是生前,还是安葬後影响的吉凶是不同的,为什么同样条件下的两个或更多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吉凶不一样呢?

  这就是墓地风水与祖坟内的仙人命理有关因为命理不同,在同一个条件下反应出的结果也不同所以有吉有凶(当然离不开择吉)。
  世界上万物离不开金、木、水、火、土五行他们之间的相生、相克直接跟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中的仙人命理发生吉凶反应。
  所以墓地风水也得结合祖坟仙人命理才算是一个完整的风水宝地。
  墓地风水精华无非以上六点虽得形理结合,也得在以上六点的基础上谈理气空有理气无巒头,只能收效一半或更少可见,六点在墓地风水中的重要性

  平原墓地风水十不葬  一不葬粗顽怪石

}

原标题:中国民间为什么现在要紦坟墓平了形制的演变

丧葬民俗的物质载体或器物形态是人们一整套有关灵魂或祖先的观念文化体系之静态的凝聚体,也是我们观察中國地域丧葬民俗之“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窗口以“藏风聚气”为理论核心的传统风水观念形态如何在区域的丧葬“器物”层面上有效哋表达,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民俗文化问题在中国南部及琉球群岛,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样式或结构与一般性风水知识、观念的“因土成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笔者尝试结合族谱资料、地方风水书籍、实地调查,细部描述一下闽粤地区及琉球群岛赋有代表性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之特征及其复杂的风水象征内涵囿于调查范围,这些事例只能代表特定地区的葬俗及坟制而本文之實例验证研究,亦是尝试从“历时性”和“共时性”两重视角对中外既有研究成果进行补充论证和部分修正。

一、堪舆书所见为什么现茬要把坟墓平了形制与风水信仰之关系

关于中国北方与南方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的差异问题中外学者已经进行了不少跨区域的仳较研究,并试图探讨这些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样式与地形地貌及传统风水观念的关联程度大多数学者认为,北方地区为什么现在偠把坟墓平了样式相对单一以“土馒头”形为主,这与北方平原地形有很大关系而其坟形受风水观念的影响程度相对较浅。至于南方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则较为复杂多样这些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样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共生共存关系,但其细部特征有些差異因而学者相应的称谓用语亦不一,有龟壳墓、类龟壳墓、马蹄形墓、土馒头墓、半月形墓、Ω(欧米茄)形墓、风形墓、钟形墓、椅子坟、交椅墓、“后圆前方”型墓、“后圆前圆”型墓等等说法。这些各式各样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或样式除与南方复杂的地形地貌相关外,更与风水观念密切相关是当地人“做风水”和“养风水”(提髙或改善墓地风水效能)的重要手段。

不过中外学者在討论南部中国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类型及墓身内外结构的象征内涵时,大多停留于田野调查和口头访谈结论而忽视了南部中国民间風水书籍的相关记载及其可能影响地方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营造的程度,这种情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讨论南方为什么现在要紦坟墓平了形制与风水民俗关系的历史深度也是造成有关南方墓形制定义不一的主要根源。其实许多风水书籍对于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内外部的构造问题皆有相当深入的论述,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的营造样式具有承气接脉、制泄煞气、收迎水等功用被视为直接关涉风水吉凶和人事祸福。特别是墓丘和墓碑的营造样式向无定式堪称阴阳五行生克观念在丧葬“器物”层面上的生动展现。我们试舉数例略资左证。1、明朝崇祯元年(1628)福建建阳人余应虬、余应科之刻本《刻仰止子参定正传地理统一全书》强调坟丘样式直接关涉箌穴场的风水效应(早发或迟发,吉或凶)坟丘堆式所属五行应该与来龙坐山星体所属五行相生比和(一般是前者“生”后者)。如该書卷十一〈垒堆作法〉曰:“古者墓而不坟至汉始有之,皆取五行相生之义如金山宜作台形,而忌火堆也;水山宜作覆磬形、偃月形而忌土堆也;木山宜作层塔形,而忌金堆也;火山宜作蚕茧形而忌水堆也;土山宜作马鬣形,而忌木堆也其阔狭居茔之半高,亦不過三尺许不论高山平地,或土堆或砖砌其形要相生,如金作土堆则发更速;如金作火堆,则发必迟余皆仿此。”此外该书对于“开茔作法”和“穿圹作法”亦有细致规定,限于篇幅在此不拟详论。2、笔者调查所得的清代客家民间风水书籍抄本有所谓“十二掩汢法”,主张根据穴场四周的山势及地形特征,对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结构如墓丘、坟圈、干池等进行相应的营造以培育或改善穴场嘚风水效能:长鬛掩,风踰掩妙掩,高掩抵掩,楼台掩墙照掩,伏龟掩伏钟掩,含砂掩拱月掩,半月掩以上十二掩土作法,鼡砂水高压四方风吹,前逼岐增刼曜冲射,前山走窜倾泻直流,穴下空陷堂前飘泻,来龙雄猛带杀天空地漏,左窜右乘凶顽破碎,凹风暗杀是以用此作法。又有十二掩土作法外有不能掩者何以当以开沟掩之,或开播龙沟以掩之或开云沟以掩之,或造云墩鉯掩之或作方土以掩之,或用沟以泄杀气补土可以制杀,最宜详要看上下左右前后,前则当开池掩后则当堆掩,左右杀风则用土坪掩上则用五星堆土掩。此是剪风消杀避强炊压之大作用。此理岂凡骨之流所能知廿四山俱可作用,要看龙穴真假杀风方向,属哬字位立其此相,避其此相者矣看坟宅用五行体式诀。凡作坟宅尖为火体,圆为金体方为土体,曲为水体直为木体,以五行到頭入首点穴一节相生比和为吉,相冲相克为凶水星入首式宜曲吉,余凶;金星入首宜圆吉余凶;木星入首宜直,余凶;火星入首宜尖余凶;土星入首宜方,余凶3、明清之际,曾住锡于江苏茅山及浙江普陀山的淮右禅师“遍阅名师”,“自浮帆到赣州携黄公偈記语,历验诸记地”后又来泉州居住多月,历览五县(安溪、永春、惠安、南安、同安)山水并浮游至澎湖、台湾等地。他曾经为清玳理学家李光地家族(安溪)点过一块“大则圣贤小者王侯”的名地,故声名尝闻于泉郡和台湾淮右禅师以图谶结合的形式(穴证),详尽地记录了泉郡及周边县阴宅穴地的美恶、来龙、支脉、朝案、方位、水法以及葬之深浮尺寸、堆式、沟式、干池、碑石等具体用法淮右禅师所代表的葬法理论,充满着发散性的辩证思维主张“葬法”应因地制宜,根据山情变化来营造坟式“以补化工为要”、“承气接脉”,或迎水或收水二、南部中国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界说之我见尽管南方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在细部特征戓外部景观上呈现出多样化的样式,但仍有一些共同的「器物」特征和民俗文化内涵从而构成区别于北方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类型の地域民俗共性。因此不少民俗学者尝试根据民间或乡俗社会人们的「民俗用语」,提供了一些比较具有包容力的界说例如,何彬用浙江民间的民俗用语——“椅子坟”或“交椅坟”来界定广泛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的一种为什么现茬要把坟墓平了样式:地面椁室(或者坟堆)加上后部的圈式围墙(坟圈),围墙自后朝前作缓坡式降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椅子的形状這种椅子坟或与之相近的墓形总的形制特点是前低后高、前方后圆。但是它们在形制样式的细节上因地因时而异地存在着许多近似的变體。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日本学者则根据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的墓丘形态,使用另一个“民俗用语”——“龟壳墓”或“龟甲墓”來称谓南部中国如浙江、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以及琉球等地外形细部有些差异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周星倾向于使用“龟殼墓”或“类龟壳墓”二辞并将之视为从一般的“椅子坟”发展而来的一种更为地方化的特型。

据何彬研究椅子坟的历史可能可以上溯至北宋。而周星强调狭义的龟壳墓最迟在明代成型并可能已经普及广泛用于椅子坟和龟壳墓的三合土和糖灰水黏合剂技术在宋代就出現了。例如明代宏治甲子(1504)六月吉邵州二十二世孙尚书俊所书《林氏重修先墓记》,莆田尊贤里福平山林氏九牧公墓“九坵一行并丙向”,重修后“九龟平峙广一十六丈而奇,莆仅有也”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秋,工部侍郞温陵何乔远所撰《福平山志》亦提到“予尝至其处,见九坟齐列作龟体,莆人谓之九龟”这是关于福建龟壳墓的较早记载。不过龟壳墓在福建的成形有可能更早。各地尚保存不少使用三合土技术的宋元时期家族祖墓虽然这些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屡次经过族裔的整修,但仍然还能看出一些痕迹来洳据漳州市新华东路“教子桥”处所保存的宋代“萧状元墓”(图略)亦属三合土铸造的椅子坟、龟壳墓。在讨论南部中国现存为什么现茬要把坟墓平了样式的民俗意义时有关“椅子坟”或“龟壳墓”或“类龟壳墓”的民俗用语,相较于其它有关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樣式的定义仍然有其相当程度的包容力,因为这些用语堪称是从“在地人的观点”(from deion)尝试比较准确地契合了当地人所赋予为什么现茬要把坟墓平了样式的“关键象征”。比如“椅子坟”或“交椅坟”的用法注意到“交椅”或“太师椅”在汉语和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具囿官职奉禄及身分显贵的标志或者象征;“龟壳(甲)墓”或“类龟壳墓”的用法,则意识到墓丘(俗称为“龟背”或“墓龟”)造型与區域民俗文化中的崇龟现象相关以及龟所象征的“长寿”、“吉祥”、“永恒”和“灵异”等属性。

民俗学者已敏锐地注意到椅子坟囷龟壳墓的各部分结构明显含有风水方面的含义。不过他们对于墓丘、墓庭、干池等为何有不尽相同的类型构造解释仍然语焉不详。笔鍺上述提到的风水书及图片数据应该说较清楚地揭示了相关的答案。造型不同的“墓龟”或“龟背”往往是为顺应山龙所属五行关系洏采纳之不同的掩土作法或堆式。周星尝谨慎地说:“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还是倾向于将那些墓顶明显呈龟壳状,或特意在为什么现在偠把坟墓平了顶部勾勒出明确的龟背纹样的椅子坟才称作龟壳墓。”这种类型的龟壳墓墓丘非常接近于风水掩土作法中的“伏龟掩”、“拱月掩”、“半月掩”或“金体”堆式。当然我们还应注意一个普遍现象,即许多墓丘被营造成伏龟形状或龟甲纹样大多是遵照哋方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造型传统,相互仿效的结果因此,我们也不能夸大附加于这类墓丘形态之上的风水象征而应综合考虑哆重地域的民俗文化元素的混合作用。尽管“龟背”或“墓龟”是闽台民间针对墓丘的习惯用语但鉴于民间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墓丘形态的多样性及多变性,将其它墓丘非伏龟状或龟甲纹样之典型特征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称作“类龟壳墓”或称作“龟壳墓”的简化形态,是否也可能欠缺一些解释的包容性比如,针对那些做成马蹄状、蚕茧状、覆钟状、风形、土馒头状、长方形、草鞋形嘚墓丘我们很难直接将它们的象征内涵同地域文化中的崇龟现象联系在一起。不过由于东南地区的地形地貌以丘陵或河谷小平原为主,考虑到防水护坟的物理功能椅子坟和龟壳墓的墓丘造型虽然各异,但其墓后墩或坟圈基本上采用接近“上半圆”的形式或单重或多偅,并呈缓坡式降低这是民俗学者早就注意到的事实之一。清人陈盛韶所著《问俗录》形象地将这种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结构形態的特征归结为”形若半月,后仰前俯”由于受到藏风、聚气、压煞、消煞等风水观念的影响,在物理上起到防水护坟功能的坟圈构造各异墓地空间较大及坡度较缓的地方,或开沟、或造云墩或做围墙,以便于与墓丘区隔开来墓地空间较窄或坡度较陡的地方,许多椅子坟和龟壳墓的坟圈和墓丘的区分已经不太明显往往连成一体。既然东南地区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与风水信仰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是否还可能运用其它的「民俗用语」,借以凸显这类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的风水象征内涵呢这或许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这种民俗事象的特征及文化意义的理解。在闽南及粤东地区椅子坟和龟壳墓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岼了样式,还有另一个民俗用语可代之——“金水墓”这一民俗用语亦较直观地反映了南方地区主流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的結构形态及其蕴涵的风水观念系统,亦是一个赋有包容力的界说“金水墓”之用语,主要是根据墓圈及墓碑、墓耳、坟手等的结构形态忣相应的风水象征内涵来界定的其典型特征乃陈盛韶所称的“形若半月,后仰前俯”在民间风水专家看来,墓圈(有时也包括墓丘或墓碑石)采用接近于偃月(上半圆)形状,有收来龙之气藏风生气,牵制煞气等作用五行之中,圆形及其变体代表“金”;镶嵌墓碑的墓埕(墓耳)和墓两边的墓手相连则起到消砂纳水的功能。墓碑、墓耳和三重墓手合抱成凸字状呈“外八字”或喇叭形伸张,高低错落有致形近波浪起伏状,代表“水”五行中金生水,水消金表示穴场既能藏风、又能收水,正符合风水术“入处为风出处为沝”说法,故俗称“金水墓”“金水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水墓自然包括民俗学者所界定的椅子坟、龟壳墓和类龟壳墓等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样式,也包括那些墓丘类型各异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样式龟壳墓只是金水墓一种独特的亚型。狭义的金沝墓乃区别于一类具有典型的伏龟状或龟甲纹样墓丘的龟壳墓之用语,而专指墓丘倾斜度较大没有明显的伏龟状或龟甲纹样的为什么現在要把坟墓平了样式。相对来说金水墓常见于坡度较大或墓室空间较难伸展的地方;龟壳墓通常见于坡度较缓,或墓室空间较开阔的哋方两者大多具有墓圈、墓丘、墓碑、墓埕、祭台、墓手、墓庭、坍池、后土座等构造,并构成交椅座的形状两者的护围或墓圈,形菦Ω(欧米加)状、马蹄状、椭圆状、半月状不等。两者的墓丘中间皆呈凸状,不过金水墓墓丘大多呈45°左右倾斜,龟壳墓墓丘则较为平缓(不是绝对)。两者的墓手大多是凸字型的三重,通常根据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堂局的大小进行相应的调整墓手的规模往往决定了墓庭的大小。至于墓庭内的坍池则形态各异,有方型、喇叭型、五角型、半月型不等墓壳坡度较大的金水墓,坍池造成半月型或多角形的居多;墓壳坡度较平缓的龟壳墓坍池造成方型、喇叭型的居多,亦非绝对化出于风水方面的考虑,有些金水墓和龟壳墓根本不设墓碑和坍池笔者认为,在讨论东南地区“形若半月后仰前俯”的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这一民俗文化事象时,“金水墓”与“椅子坟”、“龟壳墓”等民俗用语皆可交互使用不过,从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形制与风水信仰的内在关联角度看我倾向于将“龟殼墓”称作“类金水墓”,而非将“金水墓”视为“类龟壳墓”这些外延相近的民俗用语,从不同侧面凸显了南方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岼了样式的多重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不同的人文风俗现在南方为什么现在要把坟墓平了的形制也同时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仍然基本上可以看出“类金水墓”的痕迹这不也正是的人文文化载体的另一种体现么?

2019年2月郭济怀整理于潮阳增吉堂风水择日舘

}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1章 天尊哋卑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2章 设卦观象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3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4章 易与天地准
《易经系传别講》 上传 第05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6章 夫易广矣大矣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7章 易其至矣乎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8章 聖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9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10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11嶂 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12章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01章 八卦成列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02章 包羲氏之王天下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03章 易者象也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04章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05章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06章 乾坤其易之门邪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07章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08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遠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09章 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10章 广大悉备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11章 易之兴也
《易经系传别讲》 下传 第12章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1章 天尊地卑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鉯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经》的主要内容分三个方媔就是理,象数,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真正说到易的境界在象与数__卦象卦数,数还包括了阴阳五行.如果真来研究,先后天八卦及八八六十四卦必须要背得.大家没有背得,象数的基本原则又不懂将来研究起来会困难重重,等于没用.你们各位都是同仁也鈈便考你们,要我真正上课我是很严的.每人都要当面考试,当场来背这是我们老规矩的教授方法.这个方式,不好意思对大家来用但我还是要把传统的教育方法告诉各位希望大家注意.

什么叫卦?何谓爻如果弄不清楚,听易经是白听的.希望大家不要象看热闹聽歌星唱歌一样,那就没有意思了.我今天很严肃地告诉大家你们有人对象,数卦,爻的基本法则阴阳的原理原则还不清楚的,请先把过去我们讲的再复习一下这对大家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多方便.

我们要研究《易经》,先要了解孔子的《系传》,这是很重要的.《易经》的象数,就我们一般观念中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乃至算命看相,未卜先知那一套东西.要会那一套东西也是不容易的,必须要把象数真弄通了,还偠懂得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等等,才有点希望.差不多要几十年的读书,思考,研究.《易经》不是光凭记忆的,有些必须要靠自己的聪明去思考,去探讨.《易经》也不是一个呆板的方式,运用到哪一方面都可以的.但是如果要精通《易经》,便一定要从呆板的方法开始,而且《易经》象数的多种法則都要了解才行.

有关象数与易理,以后我们会更一步给大家讲,今天我们初步的研究,先把《系辞》上下传研究通了,你自己研究象数的钥匙就可鉯拿到了,这是第一点.第二点,通了《系辞》之后,对中国文化的根本,才真正有个认识.第三点,孔子的哲学思想,以及他一切理论及学说的来源,也都搞清楚了.

今天我们来研究《易经》的《系辞》上传,还是用传统的方法;象教中国哲学那样的教法,来同大家研究.说到这里,想到昨天有位同学,拿叻一本<周易通论>给我看.这本书是大陆学者用很奇特的观点来 讲《易经》的,认为《易经》是一部情报来学.他们主要的观点是说,《易经》的作鍺当时被敌人俘虏了,为了向外面求救,巴拉圭外面通讯所用的方法.这套说法差不多已经有七八十年了. 这种说法很可怕,把中国文化打得稀烂.

我們今天还是从中国文化本位的立场来研究,姑且认为《易经》的《系辞》上下传,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同古人对所谓的十翼(这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十种心得报告)的看法一样.这十翼对中国文化关系很大,大家懂了这一方面,对四书五经的原理,可以说大概已经贯通了.

基本上来说,《系传》的文字也很浅显,很容易懂.大家要研究古文,想把文章写好,便要先研究孔子的文章.如果我们讲文学史,我认为《系传》昰第一流的文学.像老子呀,庄子呀,乃至屈原的<离骚>,都是南方文化的系统.上古时候,我们的文化还没有统一,各个地方不同.所谓齐鲁文化,就是孔孟攵化系统,他们也是古代的文学大家.大家若要知道孔孟的文章,仅仅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有够的,还要看《易经》的《系辞》上下传,它的文字非常高明,一般人多忽略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這一段就文字上来看,大家很容易懂,很浅显.但是,是不是真懂了呢>在我的观念里,恐怕还差十万八千里,也可以说完全不懂.十几年前一倍同学说:我們研究中国的《易经》,怎么看都看不懂,现在我看了一本外国人翻译的《易经》,一看就懂了.我说很好啊!你是中国人,我也是中国人,我们研究自巳文化的《易经》,搞了几十年不搞不懂,去学了几年英文,再看外国人翻译的英文《易经》,便真懂了《易经》,那些研究《易经》几十年还不懂嘚中国人,可是真笨呀!看来说这些话的人真聪明,外国人也真聪明,如果这样便真懂了《易经》,那就不叫《易经》了,不知该叫什么东西才对.

这个意思大家知道吗?与我们不同文化系统的人,研究我们另外一种文化系统,而能达到极高度的认识与境界,很轻松就弄通了,这是不可能的.

我们中国囚很少读中国书,读了一辈子书,连中国的文章还是写不通.这是老实话.所以我们自己本身学自己的文化,想把自己的文字写得好,都还做不到,一个學英文出身的外国人,把《易经》一下子就学懂学通了,恐怕没有那么简单.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文字非常简单,这就是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

我們学《易经》,大家要知道,现在我们称《易经》为《周易》,《周易》是周文王整理的;另外还有两种《易经》,就是<连山易>与<归藏易>.这三本《易經》统称为"三易".连山,归藏据说已经没有了失传了,但是我们还可以从象数里边看到一些.大家要研究<连山易><归藏易>,有一本书叫<易纬>简单明了.还有一本书叫<关朗易传>,或者也可以约略地看到一点影子.不过话虽这么讲真正研究起来,却鈈简单并不容易都能懂得.

现在先跟各位讲一个故事:清朝初年有个才子,就是非常有名的袁枚--袁子才.他是乾隆时代的人他的詩词是性灵派,等于现代人主张随口说出来不另修饰,有思想有灵性,有感情不要那么古板,我也非常赞成.他当时遭人反对但怹的确是当代的才子,所以他考取进士做了两任县官,四十风岁就辞官不做了.他把<红楼梦>在南京的大观园买下来改名随园,自巳享了一辈子清福真正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他在随园门口挂了一副对子,颇为自豪: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斯人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当时另一位名士叫赵翼的,是清代有名的历史学家,也是很有名的诗人,也是才子之一.他很不服气,故意要来挖苦他.有一天赵翼到了南京,用红帖子写了自己的名字(唐宋时的名帖叫刺),亲自拿着来访袁枚.刚好袁枚不在,家人很客气地招待赵翼:“请问赵先生来访有什么事吗”他说峩没有事,只是想来借两部书家人问他借什么书,他说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借去看看。袁子才回来知道他是来找麻烦的便把门口的对聯拿掉了。

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不要说现代人不知道连我们当时的袁先生也弄不清楚。三坟是什么三就是三易:连山,归藏周易。五典呢就是五经,或者说是《尚书》洪范五福。八索就是八卦九丘就是九畴,就是《河图》《洛书》的理数。老实说这些东西袁子才也都读过,但真要谈研究《易经》实在说,他并不很内乱行所以赵翼故意来整他一下,出他的洋相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说明读中国古书之难不是那么容易的。

我们讲《系传》一开始就讲到乾坤两卦,这两卦过去我们都讲过的连山易是以艮卦开始,艮卦代表山象山之出云,所以叫《连山易》那是神农时代的易。《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以坤卦为第一卦。我们手里的《易经》——《周易》则是以乾坤两卦开始。

大家要知道所有的卦都是一个代号,借用现在最新的科学名词来说就是符号逻辑。可是你要知道啊千万不能说我们中国文化的《易经》“就是”符号逻辑,“就是”两个字就用错了符号逻辑是最近新兴的人文科学,是从苏联開始的现在美国也很流行。如果提到西方符号逻辑的科学精神可以说我们中国几千年以前都已有了。例如我们《易经》的卦就是一种苻号逻辑但是如果说我们《易经》就是符号逻辑,那就错了这就是不懂中国文化,把他打三个耳光还算客气的在古代应该拉下来打彡百大板,因为他的书根本就没有读通为什么呢?我们老祖宗这个《易经》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有了,而符号逻辑是近几年还不到┅百才新兴起的一种东西。硬要把我们几千年以前的老祖宗拿来跟人家外来的文化孙子比:“哎呀!你的东西真好呀,我们中国的〈易經〉讲的跟你们一样呀!”这岂不是笑话!这是不通的所以大家要注意。

现在我们回转过来说乾坤也好,八八六十四卦也好借用西方人文科学新兴的观念来讲,它是个符号说它是符号逻辑也好,逻辑符号也好如果一定要说它是什么东西,无法下一个定义

譬如乾坤两卦,乾代表天坤代表地。拿人来讲乾又代表男的,坤又代表女的拿我们本身来讲,乾又代表头坤代表肚子。拿中国历史来讲乾代表后面,坤代表前面所以说它是不定的,放到哪一面都可以假设现在我们拿乾坤两卦来说,乾代表我们的头部坤代表肚子,呮是拿它来做代号是一个标记。如果你非要确定地说乾坤两卦是什么那你就根本不宜学〈易经〉。所以说学〈易经〉一定认为乾卦代表什么坤卦代表什么,你就把它看得死板了你学〈易经〉便不会通了, 永远不会通了因为它适用于任何方面,物理也好化学也好,这个道理要搞清楚但是孔子的报告,是一个总纲的报告乾坤两卦代表了大自然的物理世界,它是代表了物理世界这个大自然的符号乾代表了天,坤代表了地我们现在这个宇宙,乾坤这两个符号作了代表

就中国文字来看,如果认为天高高在上是尊贵的地在下,便很卑贱很下贱,这种看法又是胡说该打三百大板。天尊是尊贵尊远。我们仰头一看这个太空天在上面;到了太空,我们的头顶仩还有太空永远的虚空,无量无边的虚空在我们上面永远很高远,很尊贵的这就叫做天。

地很卑近卑者近也。尤其是我们人类的攵化就是大土地的文化。人离不开土地这个地球,土地对我们很卑近换句话说,卑就是很浅近很浅,很近所以说:天,那么高遠无量无边的空间,永无止境;地我们这个地球,同我们人文文化关系那么密切非常切近。懂了这个原理有了这个观念,再来研究《易经》就方便多了因为我们对这个天的研究,太空的研究内容太多了。就是地球物理的研究也太广泛了没有办法记述。因此古囚便归纳为两个简单的符号所以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何以叫做定呢?定是确定的法则不能变动的。譬如我们站在地面上一看头仩就是天,到了飞机上向高空上面一看外面虚空上还是天,到了太空外也还是天凡是我们脚跟踩的那个,那就是地譬如太空人,在呔空里头没有办法落地永远在转。踏得到的那个东西脚踏实地的,那个便叫地这个法则是不能变动的,所以说乾坤定矣

好了,现茬我们了解了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两句话有那么多的意思。如果我们不加研究一看文字,我也懂呀!跟白话一样嘛!可是进一步来探討呢!实在没有懂现在同时告诉大家,我们所讲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个文化,由来很久远了过去我们看到某家少爷跟某家小姐定婚,来个红帖子吃了人家的喜饼,大家不约而同地会说:“很好很好!乾坤定矣”婚约定了,便是乾坤定矣古人在婚书上写着“上昭天地神明祖先,两人永结同心”的字样不像现在的结婚证书是为将来离婚,准备打官司时用的还要有介绍人,公证人准备将来上法庭当证人,这是从西方文化传来的风俗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这两句话八个字,就说明了《周易》是以乾坤两卦做开头换句话说,宇宙物理的法则到达了人文物理,到达了地球物理下面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这两句话解释天为什么那样尊地为什么叫做卑,卑高是翻转过来的运用

我们看到中国文字,就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的读书人没有学多少西方文字,便批评中国文字不合逻辑象这里,有人會认为应该是高卑以陈才对因为高是天,卑是地上面说天尊地卑,跟着下来的解释又翻过来说卑高以陈这是倒转的用法,要说中国攵字不合逻辑是自己没有弄清楚,就随便批评因为中国文字与西方不同,它是一种独立的方块字一个字代表了好几个观念,好几个意思现在从白话教育入手,很多人反而不认识中国文字了要好几个中国的方块字凑拢了,才能表达一个观念真要研究中国文化中国攵字的人,认得了中国字懂了中国字,懂了这个字便已懂了很多的观念,很多的思想了这一种文字学问现在变成专门啦,到了大学研究所才开始中国文字的研究,我们当年七八岁就开始了

现在叫文字学,当年叫小学所以我们中国的古礼,六岁入小学就是学这個——天字为什么这样写法?地字为什么这样写法它是属于哪一部的?哪个范围的文字加上释义就叫训诂;一个方块字包括了六书的意义,发挥起来就多啦!诸如字型的演变与字义的由来它的反切,音韵等等本身就构成了一门学问。它的文字逻辑不是西方白话文那個逻辑因此它可以随便运用自如。中国文字的每一个字不仅具有独立的一个观念,也往往会连带了很多的观念不管你怎么摆,怎么配合它转了一个圈,回来还是那个意义因此把第二句话解释为卑高以陈,并不影响卑与高个别的含义天是那么高远,无量无边;地哃我们的关系那么切近那么卑近,那么有关联以陈这个自然界现象,停留在那里我们的生活天天可以接触它,随时随地每一秒钟,每一个空间都接近天地一个高远的天,一个切近的地卑高以陈,它自然陈列摆在那里。

贵贱位矣因此形成人类心理观念上的贵與贱,这个位置确定了为什么呢?人类有个很大的毛病拿不到的东西,永远是高贵的;得到了就不珍贵就看不起,就卑贱了没有發财的人,看到钱做梦都在想;但有了钱,钱多了的不知道钱该怎么用,会讨厌那个钱听到钱字便烦厌了——当然烦归烦,喜爱还昰喜爱的

贵贱问题是由于人情的重远,轻近来的人类的心理毛病,喜欢远的事情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不易得到的事情所以重难而輕易。越是困难越是拿不到的越是感到名贵得很,外来和沿会念经因为他难得请。所以说人情重难而轻易轻视容易的东西。“重难洏轻易”是古文我给它加上“重远而轻近”,重视远大高远摸不到的东西轻视眼前容易得到的东西。

还有我再给它加上“重死而轻苼”,死了的人古人都是好的,活着的人都差不多没有什么了不起。有些同学们常说老师真了不起。我也跟他们开玩笑说:我现在沒有什么了不起死后我有三千年大运,还有人给我修庙子你们最好再投胎来做我庙子的管理人,可以借我的招牌发财了!人活着没有什么稀奇的死了就是好的。这个道理你懂了你就知道了卑高以陈,贵贱位矣的道理

所以“卦”没有哪个叫做好的,没有哪个叫做不恏的天底下的事也是一样,希望而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大家看李商隐的诗,人到老了还有那个境界:“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如果两个人结婚了说不定到六十几还打离婚官司呢!就没有“此情可待成追忆”了。所以人类心理上贵贱的道理你懂了像算命卜卦便没有什么可算,可卜的了“善易者不卜”,《易经》道理懂了以后不要自命,也不要卜卦一切事情就都懂了。

有些做生意嘚同学来找我说请老师为我卜个卦。我说问什么他说做生意。我说我已经给你卜好了不是赚钱,就是赔本中有赚赔两条路,没有Φ间路线你说生意做了三年,没赚钱也没赔本我说那你就已经赔本了,你的时间精神就已经赔下去了。你问吃药对不对不是死就昰活,没有中间的善易者不卜的道理,也是这样你懂了这个道理,再读古书再读孔子的文章,那你便更加佩服更加赞叹了:“哎吖!孔老二的文章,这位老夫子实在有一套”不过他的文字很简化,如果现在的人每两句话都可以做一篇博士论文。你发挥引伸起来非常之多现代博士论文容易写,引经据典、古今中外的参考书拿个几百部尤其找那些评审都没有看过的参考书,这可真把他们吓一跳;然后写完了一篇论文拿出来,学位也拿到了不过读完了这篇洋洋数十万言的论文,所有的意见都是别人书上的问你老兄的意见究竟是什么,我什么意见都没有可是古人不同,他很简单的几个字包含的内容那么多。所以我说文字好懂内容难懂。现在我们晓得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连接到上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八个字,介绍了天地宇宙的道理

接着,他讲这个宇宙自然的法则:

动静有常刚柔斷矣。学《易经》这个地方要特别注意阴阳有时候代表固定的东西,有时候又代表不固定的刚与柔、动与静都是抽象的名词,也可以說是实体的名词实体也好,抽象也好都是人为的假定。人们把摇摆的叫做动态;安定的、死板的叫做静态假如我们老祖宗最初把那搖摆的叫做静态,把死板的叫做动态那我们现在的观念里,对“动”、“静”的看法便完全两样了所以,“动静”、“阴阳”老师人為假定的东西

不过,既然老祖宗们这样假定了天地间的形象既然也有动有静,再把两种形象用卦来表示:表态拿坤卦来代表是属于陰的;动态的东西拿乾卦作代表,是属于阳的这个要注意啊!你们打坐修道的更要注意!动起来是属于阳的,静下来是属于阴的阳的苻号代表动态的是乾卦,阴的符号代表静态的是坤卦

宇宙间的地球、太阳、月亮、星星,随时都在转动以中国文化——《易经》的法則来看,这个宇宙是动态的宇宙不是表态的宇宙,很多人讲中国文化都讲错了像过去胡适之就大错而特错,认为中国文化是静态的後来朋友们告诉我,我说反正他几十年来都是这样没有什么好驳的。他们一定要我提出些意见我说中国文化哪里是讲表态的,从《易經》开始就晓得宇宙生命永远在动是个恒动的。宇宙生命如果不动如果有分秒的静止,便乾坤息矣这个太阳系统便整个都要毁灭了。所以说这个道理你们要知道你们打坐入定了,你们以为自己在入定其实入定是个大动。动得太厉害时反而觉得是一种表态,大家鈈懂这个原理就搞不清楚真正所谓所谓的动与静了。

动静是讲什么呢是讲物理世界的现象。物理世界——这个太阳、月亮、地球的转動动静有常,有一个固定的法则是有常规的,不能改变的;自然的法则是规律的

在一次我被他们拉去讲工业设计的科学与哲学。我說对不起我对这个是外行。他们给我找了好几本外文的、中文的工业设计绘图的书籍他们说这就是工业设计,故意做成这个样子是┅种新的设计。我拗不过他们只好答应去讲。后来为他们讲艺术的境界美

什么叫做美?东方的艺术境界美是自然的美就是不规则的;西方的美是非常规则的美。有规律、规则的美是违反自然的,是人为的;不规则的美是天然的所以中国绘画就很不规则,中国的山林艺术也很不规则大家看盆子里本来好好的一棵树,偏偏要有铁丝把它弯起来使它长成弯弯的形状,认为这样才美西方的不同,西方是把它剪得圆圆的像个笔筒一样才算美。

很多人去美国看尼亚加拉瀑布认为好美。大家没有见过中国深山中的瀑布好瀑布是不规律的,但是非常美自然的法则,在不规律里面有它非常严整的规律非常美的规则。这是自然也就是动静有常的道理。

动静有常讲粅理世界一切的活动,不规律里边有它自然的规律而且不能违反。像太阳如果不是从东方上来如果倒回来一转,我们就受不了啦地浗马上就要毁灭。动静有常动就是代表物理世界的常态。

刚柔断矣“刚”、“柔”也是两个代号,代表宇宙的进化已经到了物质的卋界,但是物理世界还没有成形譬如太阳、地球、月亮,这个是物质物质世界在《易经》不叫做阴阳,而是刚柔刚柔断矣,不是折斷了是确定的意思。物质世界有刚有柔譬如土地、岩石是刚强的,水是柔的一刚一柔确定了的,这就是断矣所以“动静”是讲物悝世界,动静有常是讲物理世界的法则;“刚柔”是讲物质世界的法则原理都差不多,因此你学了《易经》便了解了物理世界与物质卋界的法则。

大约二十多年前在一个朋友家里吃饭。他客厅里挂了副对子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大家看了都说这个字写得好呀!我说字写得是好大家不好意思问什么叫刚日,什么叫柔日刚就是阳,阳日谓之刚;阴日谓之柔譬如我们今年甲子年,甲是木子昰水,那么我们今年是刚年呀还是柔年是阳年还是阴年?简单地说是阳年我们拿天干地支来研究,本来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为什么说是阳年呢因为今年是子年,子为鼠老鼠有五个爪子,五代表(单数代表阳)所以说甲子年还是阳年,阳年就是刚年碰到日孓是子,是单数的便是刚日,所以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中国文化啊!文学里边有哲学,今天我们这个思想看箌什么事情,社会呀政治呀,各方面很不满意我们感到很不平的时候,赶快读读书读读《易经》呀!四书五经呀!心气就和平起来叻。柔日读史当心情很无聊,很沉闷很想睡觉的时候,就可以看看历史启发我们奋斗的勇气。所以说“刚日读经柔日读史”,这昰关于刚柔的道理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人类文化最大的哲学问题出现了关于这个方字,我们都晓得四四方方是方方也鈳以代表空间的方位。但就文字学来说讲中国字要知道它的来源,方是怎么来的呢方是个象形字,像个猴子这是简单的象形。就像峩们人随便这么一画(),就像人了所以方字就代表了猴子,或者是长的人这就是本字的由来。后来简用了就给它改做四方的方;方方正正的方,是借用来的

我年轻时候看到一本《易经》的注解,也是受了近一百多年西方文化进来的影响解释这一段方以类聚,說方是代表细菌人是细菌生物变的,就是克尔文的思想并以为人是由微生物慢慢变成猴子,猴子变成人类所以猴子是我们的老祖宗。当时有位同学非常赞同这种说法我说你们的祖宗是猴子变的,我的祖宗不是猴子变的大家还拿了很多证据,辩论得一塌糊涂

实际仩,这句话是非常明白的方以类聚包括了些什么呢?譬如拿政治来讲就包括了地缘政治、地理环境等待的关系。像我们这个地球乃臸任何一个地方,东南西北方位不同那个地方生长的物类,以及人的形态个性也都不相同平常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一看便知道他是丠方人、南方人或者广东人大概判断得八九不离十。不像你们在宝岛温室中长大的人没有这种经验。

由于每一个地方的不同生长的植物、动物都有差异。新竹以北的壁虎不会叫新竹以南的壁虎会叫,这就是所谓的方以类聚类就是所谓的归类。彰化人、嘉义人都不哃有些植物也是一样。像阿里山种的香蕉我只要拿不一看,就知道是阿里山的尤其吃到嘴里,一下就分别出来了日本的苹果与韩國的完全不同,这就是方以类聚所以西方人是西方人,东方人是东方人由于地区不同,所生长的人物乃至万物都不相同。

物以群分嘚这个物指的是笼统的物,不定的物一层一层的分类,一种一种的分类这是自然的现象。虽然说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是一种自然嘚现象意识但这里边就有好有坏了。中国人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已经闹了几千年。清入关有满汉之争;后来革命后,又有南北之争鈳以说从一九二四年以来,都是南北之争再后来革命党内部又有广东人与外省人之争.......一路的到底,反正是方以类聚物鉯群分!人类只要有空间、有时间,人类只要存在、只要有社会就有纷争

大家注意社会这两个字,我们当年一般称社会学不叫社会学洏叫群学。当时有一本很有名的著作是严复翻译的,叫《群学肄言》就是社会学。到现在《群学肄言》的价值还很高他用中国的文芓,比较接近新旧之间的文学技巧来翻译现在重新拿出来看看,它的社会思想价值还是很高、还是存在的而且,比现在人白话翻译的還要好

物以群分,就是说形成社会物类的不同于是吉凶生矣,有人类就有意见就有问题。因不同意见而相争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读了《易经》以后来看天下事看天下的治乱纷争,就知道那是人力很难挽救的事实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这里从阴阳剛柔、天地宇宙讲到物理世界,讲到物质世界;讲到物理世界与物质世界空间关系;然后讲到方以类聚这个地球、人群物理的关系;因为囚类有物以群分就有意见,有意见便要争争就有吉有凶。所以吉与凶就是类聚群分群体社会出现后的必然结果。

这一小节的结论是茬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易经》的道理,是根据天文的观察而来根据地球物理的观察而来,根据生物的观察而来根据人类活动而来,根据中国古代的医理而来以及人类生命的变化中观察而来。所以在天就成象在地就成形,太阳、月亮、星星、山川、河流、圣人要像其物宜天就以乾卦作代表,太阳就以离卦作代表地就以坤卦作代表,月亮就以坎卦作代表震卦代表了雷电,艮卦代表了高山巽卦代表了气流、空气,兑卦代表了海洋、江河一共八个现象,所以叫做八卦

卦是自然界随处可以看到的现象,不需要科学 仪器的研究只要你不是瞎子,天体的八个现象人人都不得可以看得到。所以在天成象象就是现象,在天体上挂着的现象

可是在地球仩的生物呢?同天体都有关系在地成形,有形质的关系换句话说,地球上万物的变化乃至人、物的生长,都与自然天体的关系非常密切所谓变化见矣,这中间就看出它的变化来了

《易经》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道理?是一个变的原则大家千万记住,宇宙间没有不变嘚事没有不变的人,没有不变的东西而且天天在变,随时在变随地在变,无一而不变也不可能不变。所以我经常告诉年轻人讲戀爱谈爱情,爱情是会变的呀!天地间很少有真的爱情爱情是人文自然的产物,也随人为的意识而变化为什么呢?因为天地万物都在變化没有不变的,所以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学了《易经》,就知道变化的道理以及变化的必然性。大体上说我们普通囚是随变化而走的,一点都作不了主圣人呢?懂了这个法则能领导变化,那了就是超人了天地间的变化他了如指掌,下一步要怎么變他都知道了。

譬如一盘食品端出来是请大家吃的,你不吃它过会儿主人就收拾走了。你懂得去吃它那就是你的智慧。吃与不吃伱的本事了所以我常常说,第一等人领导变化;第二等人呢把握变化;末等人呢?只有跟着变化走了该变死,就跟着死该活,就哏着活吧;这是普通人所以,懂得《易经》就应该知道领导变其次变是应变,最末等的人不必谈啦跟着变化而走,与万物同化而已我们知道天地宇宙万物随时都在变化之中,但是这一切的变化也都有它的法则——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人与万物都是变化来的道体變为有形天体时,就有风云雷雨日月星辰等现象;在地球上就有山川动植等等万象的形状

因此我们研究了《易经》,再看西方的宗教《圣经》上说,上帝根据他的形象创造了万物这话没有讲错,是宗教徒们解释错了这个上帝,这个天不是天地的天,是形而上的一個法则万物的情形,是形而下的一个形象;这个形象是由形而上的不可知、不可说的那个东西变来的它具有固定的形态。就是这么一個作用被宗教家套上宗教的外衣,拿来卖钱混饭吃乱讲起来了。把那个上帝——形而上的那个不可知讲得有形有象,以讹传讹又鈳怕,又讨厌说穿了,那都是自然的法则

譬如我们小时候看章回小说,都晓得凡是了不起的人物都是天上星宿下凡来的,什么星宿丅来变成什么人这是什么道理呢?是从中国文化来的譬如算命,什么叫算命是星相学,是性命之学真正算命算得好的人,必须要慬得中国的天文那就会算命了。看相算命叫做星相之学他的根据是科学的,是根据天文的变化来的我们现在算命所用的甲子乙丑四柱,它是代表天体某一星座在某一年、在某一天、某一个时候所放射的功能,这个功能影响了地球新生人类的生命

那么,地球人类在哃一秒钟内有多少出生中国人、外国人同一秒的时间中出生的人,八字都是一样命运也应该一样吗?不一定!那又是怎么算法呢算命除了根据星相八字,中间还加了地区、地形等因素;一个孩子生在同一房间早一秒钟后一秒钟,或者妈妈立着来生、躺着来生都会囿变化,这就很难算了所以说,谁能算得准大概只有两个人:一个已经死了,一个还没有生算命有没有百分之百准确的?没有!最高最高的准确度也不过百分之九十九因为那一份形而上的不可知、无法计算,这个道理要懂得这就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嘚道理。这是孔子的报告

孔子这一篇先把纲要提出来报告,我们明白了这个纲要之后还要了解先后卦位,对下面这一段才能更透彻地叻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刚柔相摩八卦相荡,这里大家要注意两个字一个“摩”字,一个“荡”字这是古文。大家知道我们的文字一个方块字就代表了很多的意思,很多的观念很多的思想。现在的白话文僦不同了要凑了好几个方块字才能表达出来一个意思或思想。这就是新旧的不同这一代从白话文入手的人来读古书,统统没有办法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没有经过文字的训练其实大家不要害怕,我常常鼓励大家文字的训练很简单,差不多两个礼拜就行了

记得我当姩在私塾里,老师为我讲训诂学我盯着老师问了一个礼拜,后来课我都不要听了那时候是读私塾,把最有名的老师请到家里来教的後来老师问我,我说我全懂了下面不要讲了。老师大骂我一顿我说不信我讲给老师听,但是请老师不要告诉我父亲老师说好。我讲叻以后老师说我这孩子真懂了,好啦不教啦另外教别的东西吧!所以依我的经验,你们最好买一本《说文解字》来看;再把《康熙字典》开关多看几遍看每一个字下面是怎么解释的。不过要买古本的《康熙字典》上面还有篆字的,以后连篆字怎么写法你也知道了這样一研究下来,你就全懂了能够把部首研究清楚就已经差不多了。这是一条捷径不过捷径也是很难走的啊!因为大家都没有根啊!

現在我们回到本文,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大家请注意“摩”与“荡”这两个字我们现在看报纸,常常会看到“摩荡”某某人等意见囿“摩擦”,两个字凑拢来是一个观念但是,实际上摩是摩荡是荡,两个字的含义应有差别是故用白话说就是所以。所以啦我们咾祖宗画的八卦是刚柔相摩,刚与柔是相互摩擦这样才能够产生动能。摩就象用手这么搓也好象是用手摸摸它,这是物理世界自然的法则到了物质世界,阴阳刚柔必须相摩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自然发生这种现象,所以说刚柔相摩

卦呢?是相荡荡来荡去,象小駭子们打秋干那就是荡。小孩子打秋千不叫做打秋千规规矩矩地来说,那个叫荡是坐在秋千上,甩得高高的荡过来,荡过去是個动态的。所以八卦是互相在荡互相在碰。因为宇宙物理、天地、太阳踉星球一样万物都在放射。太阳的能永远不停地放射出来每個星球都受它的干扰;我们地球的能,也不停地放射出去太阳、月亮也受影响。这就是八卦相荡的道理

好了,我们懂得了这个文字的噵理就可以知道这个名词的意义了。假如说你们以后学《易经》,看风水算命有时候碰到一个“荡卦”,如果不了解这些完啦!什么叫荡?然后听那江湖人胡扯把荡卦讲得玄之又玄,说是他师门不传之秘当年我们听得云里雾里,后来一弄清楚才知道江湖人物唍全胡扯,他自己《易经》都没有学通

如何叫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呢大家看文王后天八卦:什么叫相荡呢?象坎跟离这么一甩离卦原来在上面,象打秋千一样甩到坎卦的下面。碰拢啦叫水火既济;离卦代表火,水火就既济或坎卦荡到离卦的下面,产生另外一个噺的卦火火就未济,这就是相荡如果离卦荡到艮卦的上面,就叫火山旅卦荡到艮卦的下面,便是山火贲卦这样一卦一荡就荡成了仈个卦;一个卦荡成八个卦,八八就是六十四卦

天地间的事情也是一样。譬如我们教室门一开进来一个人,你们大家就回头看看他吔就影响了大家,这就是八卦扫荡的道理一切的变化,都是这样产生的所以说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我现在是讲原理,大家不能只听峩讲你们脑子里要有八卦图象,只要一荡马上就会出现什么情形,不经思索都要知道。所以八八六十四卦你们非背不可,不会背陸十四卦的话这个《易经》是百听的;什么叫相摩?什么叫相荡你要能不假思索地把它画出来——在你脑子里清清楚楚地画出来,才囿用处

孔子以上讲的这个法则,也就是宇宙的法则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这不是自然的法则吗?同时夶家看看古人的文字一个字也不能随便用。为什么要鼓之以雷霆这不象打鼓一样,鼓就是膨胀在医院里看到一个病人肚子大大的,Φ医叫它水鼓胀其实是肝的毛病,肝发炎肚子就会大(其它肠胃有毛病肚子也会大),旧的病名是水鼓胀就是这个鼓。这个字在这裏是形容雷电的动能变化鼓之以雷霆,物理世界生命的一切鼓就是代表那个生命的动能;那个冲动的能,膨胀、生长鼓之以雷霆,昰雷电的作用震卦的作用,这个雷电膨胀了以后气流——阴阳一摩擦,“碰”!就打雷打了雷以后没有事了,这个雷电已经消散了消散以后变成什么?又变成气流气流的一摩擦又发电,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气流一摩擦就发电;发电以后,僦打雷;雷电过了以后它又变成气流。所以八卦中震为雷,巽为风;风就代表大气大气层跟雷电一样相摩相荡,于是这个自然物理卋界——鼓之以雷霆充沛膨胀。这其间电能最重要象原子呀!核能呀!现在的专家都在研究它,不过我们古人用一个代号就包括了那么多的意义。

在这个物理世界中如果没有雷电或气流,生物便不能生存有了雷电还不够;所以下面润之以风雨。讲到这里使我对我們当前的教育有着很多的感慨。记得我们当年的老师是坐着教学生站在旁边听;现在是老师站着教,学生坐着听将来恐怕是学生躺著听,老师跪着教这个世界大概已经快到这一步了,是不是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我们当年的老师,教到这里特别要用红笔把這个润字圈一下,要大家注意雷霆是电流产生的变化风雨是什么呢?风雨就是刮风下雨你说气流又是什么东西呢?气流是没有什么东覀的我们感觉到风来是气流,那错了!风不是气流气流是碰到物体,接触了才感觉到的我们晚上听到嘘嘘的声音,那不是风声啊!雖然文字上描写说风声飒飒其实飒飒不是风声,风是没有声音的;飒飒是它碰到物体而发出来的声音反击出来的声音。我们说听到风嘚声音那是风碰到我们的脸、碰到我们耳朵,我们才感觉到有声音

所以风雨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上面那句话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那是宇宙的能所变化的一种现象而已。所以光是鼓之以雷电润之以风雨还不行,重点还在下面

我们谈地球物理,就是地球文化它始終离不开地球。那么地球靠什么呢靠太阳系统的法则: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太阳月亮的运行,随时会使地球发生变化因为太阳川亮昰反转,地球是正转所谓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是两个不同方向的转动,才维系了太阳系统的和谐假如地球跟太阳、月亮都是循一个軌道同时在那里转,说不定它们早就碰撞起来早已碰得粉身碎骨了。这样连我们老祖宗也都没有了哪还有我们的存在呢?

为什么它们鈈碰撞呢因为它们各有规则——一个正转,一个反转永远在那里转。因为它是相反的转太阳、月亮中间各有一种引力,影响到地球吔是一反一正地球上热天冷天是怎么来的?我们现在固然很明白它是由于太阳照射的角度,影响到我们地球而形成寒暑的现象可是古人呢?他们没有像现在一般的科学知识地球物理也没有这么发达,但他们却很明白地告诉了我们用很简单的文字表达方法,说明了忝气的变化是由于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像这些话我们孩童时期,在《幼学琼林》中就读过了这两句话包括了所有科学的道理;但是話说回来,如果没有西方的科学冲击来与我们东方文化相摩相荡的话,如果没有中国古人的地球物理的这些记载便没有我们今天的科學文明。

孔子在这里讲的刚柔相摩八卦相荡,是宇宙中极自然的道理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这是构成地球囚类万物生存的原理与生命的根源。

还有一点大家要知道的,我们过去学古文要学韵文,尤其是写文章每一个字都要琢磨,气韵不對要换一个字像这里的句子,它的平仄音韵都对称得那么美,是很自然的文字组合以上讲的是八卦相荡与物理世界、地球物理的关系。下面讲到人道的问题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在人文世界里,乾坤代表男女乾坤是个代号,乾代表男坤代表女。过去的算命先生看到人家的八字,一定要先问是乾命还是坤命;换句话说就是问是男的还是女的。乾道成男大家千万不要以為男人就是阳,女人就是阴那你就不懂《易经》了。 因为阳里边有阴阴里边有阳;人文世界乾代表男人,坤代表女人乾坤只是一个玳号而已。下面讲到乾坤的逻辑思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卦代表了形而上。大家不要以为这里所谓的“形而上”是西方人的学说實际上“形而上”这个名词最早是孔子提出来的。在《系传》里就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

乾知大始就是形而上嘚道宇宙万物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先有蛋呀先有鸡先有男的先有女的?人是从哪里来的是猴子变的,猴子又是从哪里来的如说是仩帝造的,又是谁创造了上帝你说上帝是天生的,没有这回事;上帝是他妈妈生的那他妈妈又是谁生的呢?他的外婆又是谁生的呢

仩帝造人是宗教家的说法,不能用科学来解释如果你用科学方法去了解研究,对不起!宗教这里是谢绝参观的我们自己的宗教呢?中國文化开始在《易经》的系统里早已完全摆脱了宗教的外衣,绝不迷信就这么伟大!

乾知大始,宇宙万物生命是怎么来的有一个来曆,你说它是上帝也好菩萨也好,阿拉也好随便怎么叫,孔子的《易经》把它叫做“乾”“乾”是什么?就是这个“东西”——宇宙万物从哪里来的那个东西乾知大始,由这里来他那个生命也就是现在科学上所说的“生命的能”。“能”是假定的名同.“能”是什么东西“能”是没有个什么东西的。“能”要发动了以后它就构成了物质,物质的代号就叫做“坤”就是坤作成物,构成了物理卋界

所以天地也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菩萨造的乾坤就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坤作成物构成这个天地万物的代号就是坤。如果你問形而上的乾坤到底象个什么东西怎么生的?怎么变的那么请问菩萨是什么样子?上帝又是什么样子西方人看上帝是蓝眼睛、高鼻孓。东方人看他就不同了庙里释迦牟尼的像就是那个样子吗?圆圆胖胖白白的脸象个女人,那是我们东方人看的是不是原来释迦牟胒的样子?谁晓得呢!上帝也是一样东方人看的是东方人的样子,西方人看的是西方人的样子中东人看的是中东人的样子,反正都不┅样这些都是宗教的文化。

但是在我们《易经》的文化里宗教的外衣早已经不存在了。就是这个符号━━━━━━━━━乾、━━━━━━坤宇宙万物的动能,也就是创造宇宙万物的能我们孔子在《系传》里就已讲出来了:

你要了解宇宙万物的功能,它怎么能够发苼万物、创造万物的这个“易”,就是《易经》的“易”;它包括了宇宙的一切大家研究了《易经》,懂得了《易经》的“易”就鈳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道这个宇宙是怎么来的。

坤呢坤代表物理世界的功能。这个功能非常简单我们由孔子这两句话可以得到┅个结论。世界上最高深的学问就是最平凡的;最平凡的才是最高深的。

大家学佛修道信上帝“高深敬慎”这四个字永远不会懂。我們一提到上帝一提到道,一提到佛便以为如何高远,如何高深所以我常常跟信佛的人说,你们信佛修道你们心目中的佛和上帝,昰自己想象的上帝和佛思想上加入那种神秘高深,这些都不是原来的佛和上帝了所以孔子说: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從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经》的道理,过去有所谓三易就是交易、变易、简易。后来有人加上“不易”宇宙万物有一个不变的理,就是不噫实际上,《易经》的道理是“交易”、“变易”一切的变化都是从交互中来的,变化之中有交互交互之中有变化,从变化交互中看到万物的复杂性到了二十世纪的今天,宇宙中有很多的变化我们现在还摸不清楚;还有人类的历史文化,无论是东方、西方都已經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究竟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到现在还没有办法知道科学家、哲学家搞了几千年,谁也弄不清楚

《易经》对這些问题的看法,就是“变易”变易的道理你懂了以后,就知道“交易”才是万物发生的来源非常简单;等于中国的禅宗,一悟便什麼都懂了所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是因为《易经》最高深的地方非常简单,非常简单大家才容易了解才能够实行。所以古人就那么簡单地画了八个卦万事万物便都在其中了,用不着思想逻辑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因为易知,大家才喜欢象吃饭,大家都知道因为容易嘛!大家才有兴趣,有了兴趣去做便会有成就。

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の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可久就是永久的历史价值。大家读历史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大家所知道的名字有几个最多不过十五个。那么哆的名将大家能叫出几个名字?那么多贤相大家能叫出几个人?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功业不能垂之永久。但是如果我们一提孙悟空,谁都知道;一提关公大家也知道;现在一贯道很流行,济公活佛也是没有人不知道的。为什么这就是孔子说的,有亲则可久可夶可久,才能获得万世的尊崇你有功名地位,两三年以后这个人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了因为他没有可久可大的功业,没有这个可久則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的贡献,所以很快就被遗忘了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经》的学问一点吔不高深因为它平凡,天地间万物万有的道理便都包藏在里边了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个法则,把所有一切应用物理的法則一切人类的规则,统统都包括在内了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2章 设卦观象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洏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是故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聖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

大家研究《易经》,我再三爻强调的就是八八六十四卦的顺序一定要背得来。如果要想运用的話还必须把天干,地支阴阳,五行都弄清楚了才可以。

“圣人”是泛指我们的老祖宗有智慧的,有道德有成就的人。圣人设卦昰说八卦是以往古圣们假设的说到这里,我们对《易经》这部书不要看的太神秘,太去迷信它;但不要轻视它看的太轻易太单纯了。不过《易经》的神秘色彩在我们中国是由来已久的。记得我们小时候晚上睡觉针头下放一本《易经》,就不怕鬼了所以我们小孩孓们,个个都读《易经》就是因为怕鬼。(^ _^ )

孔子研究《易经》的心得报告说:“圣人设卦”这个卦的是个逻辑符号,是假设的《易經》的八卦跟八八六十四卦,究竟在讲什么大家千万不要作成固定的看法,这样就不能学《易经》了假定我们的艺术家学了《易经》,也可以另外画一种抽象画那何尝不是《易经》呢?所以《易经》包括了一切学文孔子这个报告,重点在设卦设是假设之辞,卦是苻号古人解释卦者挂也。卦是卦在天体上我们看的见的一种自然现象等于我们墙壁上挂的画一样。所以说卦者挂也,自然界的一切嘟摆在那里拿我们的话讲,卦者摆也摆在那里给我们大家看的,也就是太阳呀月亮呀,风呀雨呀,所有看的见的自然现象所有聖人设卦,就是把一切自然现象假设了一个代号,作什么呢让我们观现象,观察这个自然现象

透过了这个符号的含义,观察自然界嘚现象——一切的山川河流风物气候的自然现象这些现象观察清楚以后,“系辞焉而明吉凶!”《系辞》是卦下面的文辞文句凡是卦丅面写的文句就是系辞。例如乾元,亨利,贞就是所系的辞,辞就是文辞是加以文字的解释。由这个自然的现象加以人文思想的解释而使我们明白了吉凶。

“吉凶”两字大家要注意天地间的事不是吉,便是凶;不是好就是坏;没有不好不坏的。不好就是坏鈈坏就是好。做生意如果没有赚钱也没有赔本,在你认为没赚没赔没赚没赔就是赔了,赔了精神赔了时间……所以没有不赚不赔的倳。由此可知天地间的现象只有两种:不是吉,便是凶所以说“系辞焉而明吉凶”,吉凶的道理就是如此

系辞的汇总叫做《系传》,为孔子所作(卦爻下面的辞为文王,周公所作)一般人写文章,说这个人的文辞如何如何就是指的这个“辞”不是诗词歌赋的“詞”,这是不通的不过大家都这样用了,你便也见怪不怪跟人家讲下去,也就是了如果说“词章”如何,那就爻用诗词的词了孔孓写的《系传》,有上下两篇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论文或心得报告孔子那是叫《系辞》。因此他说“系辞焉而明吉凶”

“刚柔相嶊而生变化。”

吉凶是哪里来的?拿物理现象来讲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我们知道就是阴阳.物理世界中抽象的就叫阴阳,实質的就叫刚柔刚就是阳,柔就是阴像矛盾,事实上也是互相推荡的一种现象在中国的文化思想中,矛盾也不过是一种现象就是《噫经》所谓的象。它表示了这种变化的关系说明了矛与盾的原理。

像太极拳的推手一样你推过来,我推过去两种力量.互相推荡,”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洋人们讲逻辑什么的,讲到矛盾呀统一呀,肯定呀否定呀……大家认为高明得很,以为这就是学问我们当姩也拼命地读,但我读完以后就丢了那不过是变化的现象,没有什么了不起等干现在讲心理学,举出很多的个案.证明这个心理反应昰如何如何这样做法很辛苦,个案看完了.有没有用这些心理状况也许是社会上普遍发生的现象,也许是整个的社会心理发生的变化.总之变化的过程太多了。譬如说我们用的电灯开了电门我们只感觉它亮,小知它随时都在变化;刚开始那一秒的电已经消耗了它隨时在消耗,随时在成长随时在生灭。可是大家看不到这个变化只看到电灯在亮着。而《易经》已经看到这个变化.知道这个过程所以它指出物理世界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这两大原则大家要记住

观察自然的现象,《系辞》告诉我们自然现象的涵义拿佛学来說.自然现象中山河大地是无情的东西;一切众生,像我们这些有生命的人是有情的东西。所以佛学称众生为“有情”是有灵性,有思想的;物质世界则是无情的东西是没有思想的,“圣人设卦”让我们观察到无情世界的现象,“系辞焉而明吉凶”众生是哪里来嘚,也是宇宙物质世界的一种现象“刚柔相推”,是两种正反质能相互推动.因而产生了有情世界的一切众生

假使这两大原则把握住叻,知道丁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理你想卜卦算命的话就可以百算百准了,不过这个中间也有它的变化是看时、空的大小来决定的。像醫生看病说今天病好一点没有?病人说没有还是很痛。但你昨天还痛得躺在床上今天已经可以下床活动了,已经不错了可是人总鈈满足,因为他不晓得“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的道理.大家懂了这个原则以后就可以进一步学《易经》了。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这三个道理,就是最高的人生哲学也就是政治哲学。我们知道.宇宙间只有两个现象:┅个吉一个凶。那么吉凶又是怎么来的好与坏是怎么来的?是人为假定的人类心理自己反应得失的一种现象,就成为“失得者吉兇之象”了。譬如我想赚钱钱到了我手,就是大吉大利;钱不到我手或失掉了这就是凶。所以吉凶是人类心理相对的一种反应天地間没有所谓绝对的吉凶,也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这是指形而上者而言

所以形而上者“没有”,形而下者“有”有是哪里来的?是由人类心理来的吉凶是怎么产生的?也是从人类心理的判别而产生的譬如说青年人谈恋爱,谈到最热烈的时候很得意泹你不能就认为是吉。表向上看来很得意事实上,说不定失意已暗伏在里边了现在觉得很好,到时候分开也很痛苦啊!我常常说一个囚求生不易但求死也很难。想死还真不容易呢跳水太冷。上吊很闷气……没有一样好受的这些是非好坏都是从心理现象来的。

同样嘚.吉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失得的心理现象我常说你学了《易经》以后就不要卜卦了,因为八八六十四卦没有一卦是大吉大利的也没有一卦是大凶的,充其量告诉我们“吉、凶、悔、吝”四个现象人生也只有四个现象,这就是《易经》阴阳的四象所谓“太极苼两仪,两仪生四象”

太极以西洋人的说法,就叫做本体、叫上帝佛家叫如来。我们中国文化不来这一套不给它加一个宗教的外衣,也不赋予它一个假定的名词——本体;这个万有的生命我们叫它太极。太极就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永远代表两个相对的力量两儀就生四象。两仪生了四象就是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人文世界的一切现象也只有四种 “吉、凶、悔、吝”怎么叫悔昵?就文字看知道就是后悔,人生对任何事情每一刻都在后悔中刚刚吃饭的时候,菜很好吃拼命地吃吃饱了,肚子难过了.后悔了“刚才少吃一口多好”。这就是悔悔字以我的解释,它真正的意义只有一个名词可借用来说明,才最恰当就是佛经上讲的“烦恼”,这就是悔佛经讲的烦恼不是痛苦,是开始时心里感到很烦过久了感到不舒服,也不是痛可是随时随地就是很不爽朗,很烦、很苦恼也就昰不高兴。一般人说的烦恼就是《易经》的悔。“烦恼”两字是印度的宗教文化后来传人中国的。

吝是什么吝就是困难、是悭吝。整个《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只有吉、凶、悔、吝四个变化。四个之中只有一个吉是好的其余三个成分都是坏的。悔吝是小凶不是大兇,不好也不是太坏。宇宙间的刀事万物不动则已一动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分是好的.四分之二都是坏的。这个以后还要再讲现只先說一下。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忧就是忧愁、烦恼虞就是思虑,脑子不停地想;用脑筋叫做虑用脑也佷痛苫,一个人要不痛苫什么都不要想才好。不用脑筋只睡觉,睡醒了走来走去最舒服但是那很难做到,绝大多数人都要用脑筋;呮要用脑筋就有忧愁就有烦恼。所以说“悔吝者忧虞之象也”;由此可知宇宙间一切事情,一切人的心理都离不开“吉凶悔吝”四個字。所以人生只要有思想就有烦恼,心理上就有得失得到了高兴.失掉了痛苦、烦忧。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有进有退,这就昰变化“进退之象”,就是各种的变化如果反过来讲,什么是进退呢就是“变化之象也”。同样地“失得者吉凶之象也.忧虞者悔吝之象也,进退者变化之象也”也是很好的文字,其理论是一样的不过前者是把结论先拿出来讲,后者足把主题放在结论里头来讲

这是古文的写作方法,它变动不居又是音韵铿锵的,不但可以朗诵出来而且还可以谱在乐器上而演奏或歌唱的,一个字也不能差咜的音韵要清楚,像吉凶者失得之象也等都是很好的文字,也是很好的音乐

我们学了《易经》后,如何来判断一个问题呢现在根据《易经·系传》孔子思想的原理,来告诉大家怎么样才叫吉凶.那就是“失得之象也”.或者说“失得”两个字也可以。假设我们问什么叫莋悔吝?答案是“忧虞之象也”什么叫做变化?答案是“进退之象也”这是《易经》讲的,不要自作聪明.随便乱加乱减.那是不行嘚孔子把答案都告诉了我们。你只懂了这些就可以了下面孔子进一步再来发挥。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茬物质世界里.孔子《系辞上传》第一章中,提到“刚柔”这两个字刚就是阳,柔就是阴;白天就是阳属于刚;夜间就是阴,属于柔所以说刚柔者,昼夜之象也换一句话说.这个物理世界是一阴一阴,我们夜里看到的是黑暗、是阴但黑夜并没有什么可怕。譬如我們的手翻过来足这面,翻过去是另一面一阴一阳是它的变化,白天夜里也只是变化的现象而已所以懂了《易经》之后,就不会怕黑夜更不会怕鬼,阴阳只是现象.与鬼没有关系

我们年轻时怕鬼,现在我却想看到鬼因为鬼比人友善得多了。假若我们跟鬼交交朋友不是也满好吗?可是鬼还看不到呢!我尤其喜欢夜里因为夜里比白天舒服得多了,夜深人静时那份安闲、那份静谧真是好白天却嘈雜得不知道搞些什么才好。所以这就是观念问题

其实太极并没有昼夜,昼夜是物质世界的一个变化假设我们利用现在的科学,去太空在太空也不分昼夜了。昼夜是地球转动而产生的现象这种现象,并不完全是由地球自身形成而是由于太阳、月亮、地球转动的结果。一个球被挡住了就变成夜里.太阳照到那个球时就叫白天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了不起所以说,“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因此產生了一个哲学:人有了白天的忙忙碌碌夜里总要休息一下;同样地,上台忙了一阵子后总要下台来歇歇;下台久了以后,说不定还偠再上上台这一上一下,也就是“昼夜之象”也没有什么,而是很自然的现象

下面讲到卦,圣人设卦.卦有六爻“六爻之动,三极の道也”。先天图是画三画的如乾为天 ━━━━━━━━━ ,坤为地 ━━━━━━ 等等都是三画。后天八宫卦是用六画的如乾为天━━━━━━━━━━━━━━━━━━,天风姤━━━━━━━━━━━━━━━━━每一卦必须有六爻。爻就是交的意思.彼此交互的关系

《易经》的卦为什么有六爻?六爻是由三个步骤来的什么叫三极呢?就是天、地、人这足中国文化的特点:上曰天,下曰哋中间是人。天地有没有缺陷呢以《易经》看起来,天地是有缺陷的天地并不圆满。譬如西方人说天地是上帝造的。实在说起来也算是粗制滥造。如果把这个世界全部造成白天.连电都不用浪费了还要发明电灯做什么?它永远下雨嘛,也好呀!我们就可以变成鱼啦!也用不到盖房子、造汽车啦!很多的现象都是一半一半使人忙死了!又晴天,又雨天有时还刮台风。我常说笑话人的眼睛长得鈈好。如果前边长一只后边长一只,不是前后都看得见吗?鼻子也长得不好吃饭还用牙齿咬。有人说眉毛长得也不好如果长到手指上.连牙刷也可以省了。这个笑话是说明了天地有缺陷于是中国文化中提到人文文化的价值,也是孔子曾经讲的一句名言——人生的价值茬“参赞天地之化育”

说到这里,我讲一段亲身经历的故事这已经是四五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在四川大学教书还很年轻。他们請我专题演讲讲题是《人生的目的》。我说这个题目不好讲因为问题本身就是答案,用不到我讲这个题目已经告诉了大家,人生是鉯人生为目的其他的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如西方人认为人生是以享乐为目的啦!还有孙中山先生以为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啦!其实亨受也恏、服务也好都是后人为它加上去的。

什么叫目的呢像我今天来上课,上课是我的目的;大家从家里走来听课听课是大家的目的。囚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没有一个人会在妈妈肚子里问:我为什么要生出来?我生出来的目的是什幺没有一个人是问明自了才生出来的。到底人生以什么为目的我告诉你.大声地告诉你,人生是以人生为目的这个题目本身就是答案,还有什么好讲的!

如果勉强来说人生鉯什么为目的古今中外的说法都是空谈。拿孔子的话来说.人生的目的我们不能说都是人生的目的,应该说是价值才对

人生的价值昰什么?足在“参赞天地之化育”参赞就是弥补的意思,弥补天地的化育之不足如天要刮风下雨,人类发明房屋把风雨挡住可知人苼的功能是参赞天地之化育,也就是帮助万物因此中国文化把天、地、人并称为三才——宇宙间的三才。提到人的价值在中国文化中紦人提得非常高。现在我们听到外国人讲一声人道主义便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走,我看了真有无限的感慨这些人真是可怜.忘记了自己嘚文化。放眼世界今天讲人道主义的除了我们中国以外,都是乱吹的都是后生晚辈。大家回头看看我们的《易经》那才真是人道主義的义化。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这个天、地、人的三极一动就是六爻;六爻又动.就生相对的力量,就有了阴阳也就是说,囿了向心力就有离心力所以读了《易经》以后,我感到很可怕古人说懂了《易经》便可以为将相,我今天还在跟一位同学讲用人之道:这个人对我们忠心耿耿的我们对人家也绝对地忠诚,但是到了利害关头要命的时候忠心不忠心便不知道了。囚为有向心力便有离惢力。我常常说.世界上谁又是最可靠的人连自己都不可靠,还能够相信别人吗因为人是会变的,人文思想的产生是希望人在动乱偠命的时候,能够不变那就是圣人,有道之人三极之道就是这些。这个“道”在这个地方讲的是原理,都是形而上原理《易经》所以有六爻的答案就在这里——所谓“三极之道”也。因为变动是互相对立的因此三极就产生了六个变化。我们老祖宗老早就发现了洎然科学进步到现在。也没有超过这六个范围这就是“三极之道”也。上面讲的都是以物理世界的自然现象说明它发生过程中的道理。

孔子的思想观念不同他是以人文为中心。我们看看下面孔子所说的他又把大自然的法则一一拿人文的观念来讲,也就是物理科学的原理.用到人生的哲学里边来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洏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这是说我们要懂得自然科学的原理,用之于人生哲学君子是受过高深教育的知识分子,应该叻解这个道理居,就是平常后世的古文叫平易.意思是说一个人平平常常,所居就能够平安心安理得。心安理得这四个字最初是茬《易经》里边提到的,心安后那个道理——真理就自然产生出来了

“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居而安者”,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哬以这样排列它有它的原理,你懂了这个原理.就懂得人生了所谓“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乐而玩者爻之辭也。”这里孔子已经告诉我们《易经》是要我们玩的,你要背会了《易经》就好玩了就像买一副麻将牌来玩,自然会玩出道理来尛时候大人告诉我们,夜间不可读《易经》因为晚上读了《易经》,鬼都会吓哭的现在懂了其中的道理,就知道夜里确实不可以读《噫经》不是怕鬼哭,是怕自己吃不消因为夜里一研究《易经》,虽然时间已经很晚了但还有一点点没弄清楚,再研究一下再睡继續研究下来,再通了忽然又发现了一个道理,又进入了另一种境况.这样精神又来了又不要睡了……就这样一下到了天亮还不知道。古人说“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那是真的.一点也不假坐下来读《易经》,不知不觉一个春天就过去了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孔子告诉我们学《易经》的重点,《易经》的每爻下面所系——吊在那里的一句话,就是爻辞这里边包括了大自嘫的物理哲学、人生哲学、政治哲学等等,够我们学一辈子的这两句话是孔子告诉我们学《易经》的好处:学了《易经》,懂得了《易經》我们便心里很安详,少烦恼、少痛苦就是“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的道理第二个问题就是告诉我们,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孔子说“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就是说学《易经》不要部么严肃,要我们很轻松地去研究爻辞就这么简单。

下而告诉我们一个重點:

“是故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大家注意!这里告诉我们大家学了《易经》,是偠我们“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不是要我们来卜卦算命的。“观其象”.我们人生人与人接触,每天一起床自己当天的运气自己知噵,一看自己的现象就知道了

“观其象而玩其辞”,我们观看现象之后要再看看爻下面的辞句,几千年经验累积下来其中含义,有個原理你自己要能找出来“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我们人随时在动,你要做生意,念头动了,或者你当公务员,上级给你一个命令去辦一件事情,这也是动……一动另一个现象就来了.你观察这个变化就懂了《易经》,“而玩其占”占就是占卜,可以未卜先知晓嘚这件事情如果照这样办,结果是什么样子;如果照那样办结果又是什么样子,自己都已经知道了也就是说懂得了人生,自然会达到未卜先知“而玩其占”,不要卜卦就已经知道了

下面一个重点告诉大家,就是“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我们信宗教请神帮忙,统統没有用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他力能够帮助你的。学生求老师.请老师帮个忙我说办不到。我是你老师也帮不了你。有时候请妈妈幫帮忙也做不到。肿子痛求蚂妈帮我痛一下,可能吗?不要说妈妈上帝也一样做不到。

人要怎样才能做到靠自己,自助则天助自巳保佑自己,上帝才能保佑你一切来自自力。中国特有的经验唯有自己先站起来,自己帮助自己才能“白天佑之,吉无不利”自佑,自己保佑自己唯有这样,才能得到他力“自天佑之”这个天,就代表他力给你的感应来自他力的一切,就叫感应;有感就有应所以自己能够自力站起来,“自天佑之”.那么上天才能感应你自己如果站不起来,你躺在地上我扶你一把会走路啦!如果我放了掱,你又躺下去下一次我再也不干了!只好让你永远躺在地上。所以人要能自助才能天助能够自立自强的人,才能大吉大利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易经》告诉我们:人生命运都掌握在自已手里任何一种外力都是靠不住的。

有关《易经》的着述这几千年来太多太多叻!《四库全书》收藏之富,也是群经之冠其中对《系辞》的解释,真是众说纷纭不看还好,越看越糊涂:《四库全书》中的这些注解.大部分的要点我都看过发现古人们的解释,跟我们现代人一样各有各的主观,而且重点多着重于文字的诠释尤以汉儒为然。

外国囚常把研究中国的学问叫做“汉学”这是很错误的一个观念。“汉学”是我们中国史化上的一个专用名词是谈汉朝学术问题的。汉朝嘚知分子处于中国文化空前的大浩劫——秦始皇焚书之后很多古书都被烧毁。那时候的书.是由当时人背出来的为了怕有错误,所以當时的知识分子把每一个宇、每一个句子,都加以考据往往因为一个字的考据,可以写一篇博士论文要一百多万言,看了叫人头大为了一个字,古人吃饱了饭没有事干走火入魔钻到牛角尖里去.拼个死去活来.写了一大篇,那是不能看的也不是不能看,而是越看越叫你不懂讲句不客气的话,有时候我认为真应该把它烧掉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再想想,有用的地方也许还有所以今天我们要想讀得懂自己文化的古文,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经解经别人的很多注解先不要看它。因为先看了别人的注解有些观念就会先入为主。如果伱的主观先被人拉住了以后便很难变化。所以我主张以经解经.有时你读它的本文前边不懂的地方,等你读了后边那前边的也就懂叻。即使错了.也错得很少不会离谱。假使看古人的注解有时候错下去,一错就是几十年回都回不来,临死后悔也来不及了再说┅家有一家的注解,各家的注解太多了多得让你没有辨识的能力。所以说以经解经才是读经最好的方法

《易经系传别讲》 上传 第03章 彖鍺言乎象者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鍺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彖鍺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这里有四个东西大家要注意:


卦辞——我们前面已经讲过,一个卦下面文字的解释就是卦辞。

彖辞——彖含tao,也人念tuan彖就是断语,对一件事情下的判断与结論彖是古代一种动物。在《易经》里很多地方都以动物作代表如龙啦、象啦、彖啦等等。据说古代有一种动物可以咬铁,铁到它嘴裏牙齿一咬就断啦!这种动物就叫做彖。因此《易经》就错这种动物的功能与现象作决定性判断的结论代号。彖辞是对卦象的断语具有不易的绝对性和肯定性的结论,所以就叫彖辞

爻辞——每一卦有六爻,爻就是交就是从交通的交变来的。换句话说爻就是两个┿字架,这个十字架代表地球磁场、太阳、月亮的经纬度地球的磁场有一点点偏,像地球一样西北偏东南。所以这个十字架不是正的是斜的。因为我们中国个体字造字的时候本身就是个图案,爻字就是根据这种实质的现象而来的表示了两个十字架彼此交互的关系。所以说爻者,交也爻下面的文字就是爻辞。

象辞——象在古代是种身体和力气都极为庞大的动物在东南亚一带如缅甸、泰国等地佷多很多。由于象的体积太大很远很远就看得到,乃至老花眼的人也看得到所以《易经》便根据这种动物的现象——一种庞大的现象,对一卦作一个示意的说明象就是现象;象下面的文字,就是象辞

现在我们继续研究《易经·系辞》的本身。

彖辞是判断什么呢?“訁乎象者也”一个现象出来了,就加以判断譬如说有人生病了,要用医药他患的什么病,医生们根据医学的观念就他病情的现象,来会诊、判断他的病情再来用药。所以“彖者言乎象者也”,一切的现象一出来有智慧的人就加以判断,这就是彖辞的意义

“爻者,言乎变者也”爻辞是作什么用呢?卦里边的爻一爻一爻,都互相关联宇宙间的事物彼此也都有关联,不停地在交互变化所鉯,“爻者方乎变者也”是讲宇宙多种事物交互变化的关系。这就是爻辞

以上这些,大家要记清楚以后研究《易经》就方便了。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什么叫凶什么叫吉?失去了就叫做凶得到了就做吉。为什么得到了、占有了就叫做吉失去了、没有了就叫做凶?这就是我们人文文化的观念其实推动与得到都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中国春秋时候有个有名的楚人失弓的故事,也代表了中國文化的另一方面

在楚庄王的时候,庄王有一张宝弓不见了。当时的宰相、大臣们惊慌得不得了甚至全国人都非常震惊。国君丢了這张宝弓那还得了!为了找这张弓,弄得全国鸡犬不宁这事被楚庄王知道了,便告诉部下说:“不要找了我丢了一张弓,他得到了┅张弓不是不得不失吗?我用跟他们用有什么不同呢”楚人失弓,楚人得之“都是我们自己人呀,这没有什么不好呀!部下听到了佷高兴都以为楚庄王度量大,是一位非常伟大的国君我昨天丢了钱,被人捡起来拿去用了那也很好,钱反正是要用的我用他用都┅样!从我们中华文化这一种哲学思想看来,便没有什么得失之分当然也无所谓吉凶了。但这只是少数的圣人们才会有这种开阔的思想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所以说”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得到了以为吉失去了以为凶,便成了社会一般人的常则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悔吝吉凶,我们刚刚提到过了“悔吝”这两个字,在《易经》卜卦上常常碰到什么是悔吝?就是小毛病也叫烦恼。但昰《易经》除了“吉凶悔吝”四个现象以外,还有一种现象叫“无咎”。我们后人卜卦遇到了“无咎”这两个字,便以为“无咎”佷好这是不懂《易经》道理的缘故。

“无咎者善补过也。”天下事情没有绝对好也没有绝对坏,你认为好就出毛病啦!人生就是悔,悔就是很困难的没有真正的无咎。要真正达到没有毛病的话你要“善于补过”,自己随时反省自己随时随地要能检查出来自己烸一方面的错误,随时随地检查自己的毛病这样才能无咎。不是卜卦卜到无咎便认为没有问题是好卦,那便错了!

譬如你做生意三點半钟要钱,你卜到无咎就认为没有问题那靠不住。你要去找才行钱不会自己进来的,不然你会一垮到底要善补过才行,这就是无咎的道理不是说无咎就是很好,就是没有毛病那便错了。下面他下了结论说: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大小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大家注意!他讲到“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夶小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这里有三个重点,一个是位一个是卦,一个是辞所以有人认为学《易经》懂了卜卦的法则,就可鉯懂了人生什么叫贵,什么叫贱什么叫运气好,什么叫运气不好重点就在那一个“位”上,当位就好

譬如玻璃工厂做烟灰缸,一佽做了一千个一千个烟灰缸统统一样。这中间有一个被太监买去给皇帝用而且皇帝还很喜欢它,摆到皇帝的御书桌上大家看皇帝很囍欢,谁也不敢去碰认为价钱一定很贵。另外一个烟灰缸被人买去摆到公共而所里边用,连小偷也不会去多看一眼它的用处完全一樣,它的位置完全不同因此就分出了贵贱。所以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的贵、绝对的贱。贵贱就由于它存在的位置不同当位不當位而已。当位就对不当位就不对。所以有一句通俗的话说“福至心灵”这个人福气好,他到了那个位子自己就聪明了。

同样一个東西如果位置不对,你认为最贵的也最不对劲所以算卦的道理也是这样,八八六十四卦哪一卦是好卦哪一卦是坏卦,就看你当位不當位当位了就是好卦,不当位就是坏卦你的命好,运气不对没有用譬如等公共汽车,好不容易来了一部车子很空你满以为可以上車找个位子坐了,偏偏这时候有个老朋友跑来跟你打招呼只有眼看着这部空车开走了。后面的车子都是满满的你还是没有位子坐,永遠挤不上去这是命好运不好。所以说“列贵贱者存乎位”位不对便什么都不要讲了。你说很多事情你看不惯看不惯也要看,没得办法!

“齐小大者存乎卦”每个卦你要记清楚,什么叫大卦什么叫小卦,也是不定的也要看它的位在哪里。位对了就是大卦位不对僦是小卦。位对了小卦也叫大卦,位不对大卦也变成了小卦。譬如乾坤两卦最大但是如果乾坤不当位的时候,一点用处都没有还昰小卦。

“辨吉凶者存乎辞”因此《易经》的卜卦、算命等等,对人生的作用以及所说的吉凶的道理,是好还是不好呢《系传》说“辨吉凶者存乎辞”辞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观念。你的观念对了便一切都对了。孔子说“辞也者各指其所之”。所以文辞语言是人類思想的代表。由于这种思想是在我们一念之间生灭我们心里认为对了,不好的地方便也好了不对了,我们心里感到很忧烦那好的哋方也不对了,也不好了我们随时可以从文学的境界中体会出这些。如唐朝有名的白话诗: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婦同罗帐几个飘流在外头。

月儿弯弯每个月月初或下旬,月亮都是弯弯的同样一个弯弯的月亮,可是大家看到后感受却不一样有囚看到弯弯的月亮,心里是那么高兴那么惬意;有些人看到弯弯的月亮,心里却非常伤感非常凄凉。其实人个的喜乐同月亮有什么楿干呢?这所谓的“触景生情”事实上还是自己心里先有了一个观念意识的存在,再由当时的景物引发出来而已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個飘流在外头这是唐代的白话诗,同样是一个月亮但人们心里的思想感触却不相同,就是这个道理

“辨吉凶者存乎辞。”吉凶表现於文字思想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平时我们用《易经》卜卦的时候卦的下面往往会有一个忧或者是悔、吝的释语。假设我们做生意卜卦碰到了忧,一定会很痛苦;碰到了悔吝一定会有烦恼或阻碍。这些悔、吝绝对无可避免吗不然。如果你研究《易经》久了你便会知道,遇到忧、悔、吝的时候是可以解决的。怎么解决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要能行得正行得直,心里没有歪念头、坏主意纵使遇到烦忧、悔、吝,心里坦荡荡以平常心处之,那一切也就平安了

《易经》“其介如石”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高高的山顶上有块石头巍巍然的站在那里这种顶天立地的精神,就叫“其介如石”孔子说“忧悔吝者存乎介”,介就是一个人顶天立地的站在那里行得正、坐得稳、一切作正念、最好的存心,当你遇到最痛苦、最麻烦的事时自然也会逢凶化吉了。

“震无咎者存乎悔”假如卜卦卜到了无咎,不要以为没有问题要存乎“悔”,一切要小心自己要多反省自己,这样才会“无咎”孔子又告诉我们,读《易经》要懂得“卦囿大小辞有险易。”《易经》下面的卦辞有险有易。有险看起来非常可怕,但不一定可怕;有易这个易的含义有两个:一个便易嘚易,一是可以变化的易有易,也不要高兴以为尽是便易,它会变的我们人类的价值,就是有头脑有智慧用自己的智慧把危险变荿平易,坏的把它矫正过来变成好的但是,自己也可以把好的破坏了变成坏的。所以说“辞有险易”

《易经》每一卦、每一爻下面嘚文辞,都是讲些什么“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大家注意这个“之”字,在我们读古文的概念中都知道这个“之”字是虚字,所谓“之乎者也”但有时候它却是个实体的字,不是虚字之者至也,是指到达了那里

譬如我们用手去架上拿毛巾,摸到了毛巾的时候僦是手之所之,之就是到明白了这些,这个“之”字所产生的《易经》的学问要特别注意。大家以后自己看《易经》遇到一个名词叫“卦之”的,就说明了这个卦包含的意义“所以”是到达了某一个境界。

我曾经审查过一篇写《易经》哲学的论文文中提到“卦之”这个名词,他说这句话错了哪里有这种说法!“之”字一定是“交”的讹字,所以他把“卦之”改成“卦交”我看了以后,感到啼笑皆非没有办法,只好用红笔批他个五十九分这不是笑话而是事实。“辞也者各指其所之”,这是第三章第三章在孔子《系传》裏是一组,是一个中心思想下面一章开始就不同了。开始讲《易经》的哲学了非常非常要紧。现在请大家看原文

《易经系传别讲》 仩传 第04章 易与天地准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鍺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着也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易经》这部书,在我们中国文化的地位有几句名言可以形容,就是“经典中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最高最高的思想,四书五经一切中华文化思想都来自《易经》。至于孔子研究的心得报告有几个要点:

第一,《周易》这一部书的学部法则是宇宙万事万物一切学问的标准,“易与天地准”不论人事、物理,一切的一切都以此为法则。换句话说化学的也好,物理的也好数学的也好,无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也鈈管军事、政治、社会、文学、艺术等等,都离不开这个法则

天地之准是宇宙间最高的标准,最高的逻辑简单地说,如果人家要问我們你们中国的《易经》是怎么样的一门学问?答案是“弥纶天地之道”的学问宇宙间万事万物的一切法则,都在它的范围之中了

第②,我们的祖先画八卦创造《易经》的哲学,它是幻想来的吗不是的,它是科学的是经过科学实验的程序的,是“仰以观于于文俯以察于地理”而研究发明的。我们老祖宗观察这个天文不晓得经过几千万年,才累积起来成为这个心得经验

我国的天文内容很多,譬如我们小时候看过一部叫《白猿占经》书的表面花花绿绿的,很奇特这是一本早晨看太阳,晚上看月亮观察开象面知道刮风下雨嘚书。哪 个地方有灾变、有刀兵晚上一看天文就知道了。这本书的来历据说是上古时候有个猴子修道,活了一万年它观察天文,记錄下来累积得到的经验成了这一部《白猿占经》。当时我们听说了这本书兴致很高,千方百计设法购得视为珙璧,藏之密箧轻易鈈让别人看。等到自己年龄大了知道了个中乾坤,也就一笑置之过去一些同学们感到很新奇,我说你们谁想当诸葛亮、刘伯温你们拿去好了。同学们当然很宝贵但当他们弄清楚了个中道理,也没有什么稀罕了

我们老祖宗了解到天地的法则,是科学地观察得来的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这个地理并不是你们中学读的地理。在中国古代看风水也叫地理,这个地理是地球粅理的另一种学问所以古人又把看风水称为堪舆学。舆图之舆过去就叫地理,是依据一般的地理图形--包括山脉河流的走向等等堪就是察看,察看地球所能负担的能力舆是车,也是载有地厚载物之意。所以堪舆就是地理一般称它为风水。这里我们所谈的地球粅理是新兴的一种学问,可是我们老祖宗早就研究了地球物理我常常告诉外国的朋友,关于地球物理这产科学我们中国几千年前就巳经开始研究了。我们中国有一本书不但外国人不懂,连中国人也看不懂这本书就是无字天书,只有图案没有文字,在《道藏》里邊以我看来,这本书就是地球物理学全书都是图案,画了很多圈圈都是洞洞,白洞黑洞究竟哪一个指什么?谁也不晓得这本书僦是《五岳真形图》。

在我们中国古时认为地下面都是通的,地球是个活的生命我们古人之所以反地球视为一个活的生命体,就是认為地球里面有人现在美国人的研究,也认为地球里面也有另一个世界这话是否可靠,地球里面到底有没有人很难说!刻我们年轻时念过一首求仙得道的诗:“王子去求仙,丹成上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

那个时候我们认为是真的,绝对不假洞中方七日,卋上已千年小时候这种故事读得多了。现在西方也有这类科幻故事譬如天上的飞碟是从哪时石料的?这有很多说法:一种认为是来自外太空一种认为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人类,因为我们搞原子弹、核子弹扰乱了地球内部人的生活,所以他们派出来侦察看是怎么一回倳。据说美国曾经有位叫维物上校的军人就被他们抓走带到地下去审问了。不过我想如果能被他们抓到另一个世界去玩玩我倒满希望嘚。据说到了地下便可以长生不死了。我们中国人过去都说地下人的生命比我们长,像王子去求仙说的“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那多好呀!这是不是神话呢也很难说。到现在不但地球里边是个迹就是连地球的北极是什么样子,也还没有人下过定论科学家们、航空专家,都没有办法因为飞机到了北极上空,一切仪器便都失灵了分不出东西南北,只有在那里打转如果被地心吸力吸进去,飛机便飞往地下了也就什么都完了。进去之后变神仙不变神仙我们不知道,但这些情形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在人们还弄不清楚。倒是幻想的科学家的这种想法几千年前我们老祖宗便知道了。这些在《道藏》里边都有但很可异没有人看得懂。如果我们能懂了知道哪裏是门户,一开门我们便可以进去了那该多好。我曾经想关起门来研究它十年八年总要弄出个眉目。如果能进去洞中方七日,世上巳千年也满好玩的。但总下不了这个决心因为到底没有这么长的时间,让我下这个功夫去研究

我们老祖宗的《易经》是“仰以观于忝文,俯以察于地理”由于它科学积累的经验,“是故知幽明之故”幽是看不见的一面,像宗教家讲上帝、讲天堂、讲地狱究竟有沒有?没有人能看得见这就是幽。明呢就是我们摆在地面上的看得见的,就是明换句话说,世界上的神秘学、宗教学都是属于幽的你如果懂了《易经》的道理,关于明的你固然看得见幽的──鬼神的世界,你也都知道它的根源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懂了《噫经》的道理,像我们学佛、学禅宗的所说的生死在中国文化看来都是笑话,那是小问题一个人怎么死、怎么活、怎么来投生等等,茬中国文化中那不是问题

譬如上古时候距离现在几千年前,大禹王就说过“生者寄也死者归也”的话。生是来观光旅游的死就是回詓,回去休息休息再来《易经》也是这样说法:“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人从哪里来,还回到哪里去年轻时很调皮,读到这里便报告老师说我懂了!老师很毫异问我懂了些什么,我说:生是莫名其妙的来死也是因到莫名其妙那里去。老师哈哈大笑这虽然是笑话,但懂了《易经》就懂了生死生煞费苦心本来是两头的现象,像早上太阳上来了晚上太阳下去了。生死也等于佛所说的是分段苼死,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坟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