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苏联工业像美国和德国进攻苏联那样的精湛和精致而且通过当时最先进的流水线生产的话会怎样?

  在苏德战争开始的时候德國进攻苏联具有一切有利条件在武器装备上压倒对手。德国进攻苏联本来就是一个工业高度发达的强国二战爆发以后还占领和控制了几乎整个欧洲大陆。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直接统治区就产煤4亿吨,钢3180万吨而苏联的产量仅为1亿5千万吨煤、1790万吨钢。德国进攻苏联拥有126万台金屬切割机床苏联仅有58.4万台,至于机器制造工人德国进攻苏联超过苏联1倍。德国进攻苏联还有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造出了当时世界仩最精良的武器。德国进攻苏联的MP43突击步枪MG42通用机枪,虎式坦克88毫米高炮,都是同类武器中最优秀的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德国進攻苏联法西斯军队是一支武装到牙齿的军队但事实上,德军在二战中虽然拥有一些世界上最好的武器数量却严重不足,在大多数时候德国进攻苏联国防军都是普遍缺乏技术装备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的。德军与苏联开战的时候德国进攻苏联及其盟国在边境的主要装备數量就低于苏军,坦克和突击炮是4171辆对15687辆飞机是4389架对11537架,火炮和迫击炮是42601门对59787门当时苏联的武器大多陈旧,但是T-34坦克和122毫米A-19加农炮都昰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主战装备德军进攻部队只有19个装甲师和14个摩托化步兵师,其余112个师都是步兵师靠着士兵的双脚或者马车进行机动。

  1941年冬天德军从莫斯科城下败退,损失了大量重装备从此就再也没有恢复过来。第二年春天德国进攻苏联南方集团军群因为要進行主力方向的作战,装备达到了编制标准的85%算是情况最好的,这还是从其他两个集团军群中抽西墙补东墙才拼凑起来的总体来看,德军经历了一个 “去现代化”的过程在苏德战场上,开战时期德军拥有3600辆坦克到战争中期的1943年夏天只有上述数量的三分之二。德军┅个装甲师在二战初期装备328辆坦克到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的时候,平均拥有坦克73辆到1945年,更缩减到54辆非战之罪也,在战争中德军主要裝备的交换比都优于苏军,坦克经常是一辆换苏联的三四辆甚至更高但是,德国进攻苏联的坦克经常是损失一辆少一辆苏联却总是能夠造出更多的坦克,直到把德军彻底淹没这就不能不从军备生产上找原因了。

  苏联在军备上的胜利首先是武器哲学的胜利。苏联武器在国际上一直简单、可靠、耐用着称而这正是大规模、长期性战争所要求的。在这样的战争中兵员伤亡比率很高,武器的耗损也佷快因此,武器没有必要造得太精密、太复杂因为根本没有时间让士兵接受长时间的训练。一个叛逃到西方的苏联军官问得好:“假洳明天必须动员中年的后备役人员或戏剧学校的学生去保卫国家时又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同样武器的使用寿命也没有必要太长,因為在达到寿命前很早就已经被摧毁了

  所以,苏联武器非常简单型号简单,使用简单维修也简单。例如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生產了34.8万门迫击炮占二战所有参战国生产量的一半,德国进攻苏联只生产了6.8万门红军特别喜欢迫击炮,主要原因是结构极为简单只花幾分钟就会教会士兵使用它。可靠性高几乎不需要维护。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立即准备好随即向敌人发射炮弹。虽然射击精度较差但昰它好歹是门炮,有还是没有是大不一样的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只有两种主要的坦克即中型的T34和重型的KV,总共只有五种主要战斗机相比之下,德军的武器则是五花八门军队经常随心所欲地提出生产新式武器或者改进现有武器的要求,为了弥补生产能力的不足德國进攻苏联还搜罗了占领的欧洲各国各式各样的装备。德国进攻苏联一度同时生产着425种飞机或改进型中央集团军群在战争中期装备了151型鈈同的卡车,150型不同的摩托车要储备一百万种配件。一个装甲师投入作战的时候有96种人员输送车,111种卡车37种摩托车。这是生产企业嘚噩梦也是后勤部门的噩梦。德国进攻苏联的武器发展计划同样杂乱无章仅以飞机为例,就研制过喷气式战斗机、喷气式轰炸机、四引擎远程轰炸机、载重22吨的巨型运输机、无尾翼的隐形轰炸机等有的远远超越了时代。德国进攻苏联军备部长施佩尔曾经感叹:“我们確实吃了发展计划过多的苦头假如我们集中发展少数几项,肯定早就完成了”

  为了对付苏联的T-34坦克,德国进攻苏联研究开发了虎式和豹式坦克但是,生产一辆T-34仅仅需要8千个工时而同级别的豹式坦克则需要15万个工时,重型的虎式坦克则需要25万个工时战争期间,德国进攻苏联共生产了1350辆虎式坦克4814辆豹式坦克。苏联却生产了10.2万辆坦克其中T-34超过5万辆。苏联红军坦克维修部门还抢修了43万辆次坦克、装甲车辆相当于苏联战时年产量的15倍。

  与简单的武器设计相结合的是军备生产的全力以赴。苏联本来实行的就是计划经济唍成这个转变并不困难。苏德战争爆发后两小时最高苏维埃就发布了“关于战争状态”的命令,规定了公民劳动义务、征用运输工具、苼活必需品定量供应等措施战争爆发的第四天,苏联就通过了《战时职工工作时间规定》12月又规定了《追究军工企业职工旷工责任》,工作消极或者迟到的可以被判刑。建筑、弹药、铁路等行业先后实行军管。1942年苏联军工行业的工人工作时间被定为14个小时,有的長达16个小时大量妇女和少年加入了劳动大军。1939年工业部门职工中18岁以下的占6%,而1942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1943年,苏联工业劳动力的一半鉯上是妇女在集体农庄,女工的比例几乎为四分之三

  在生产的组织上,苏联进行了充分的合理化开展了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蘇联人对于美国的泰罗制并不陌生列宁就说过,泰罗制“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學成就……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应当在俄国研究和傳播泰罗制,有系统的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下来。”苏联着名的管理学家叶尔曼斯基就是泰罗制的卓越研究者对于如何在社会主义企业中推行合理化生产,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过极为深入的研究。苏联的斯达汉诺夫运动除了激发工人的劳动热情,还是与劳動分工和配置、工作场地的组织、消灭非生产性时间和劳动浪费、设备的利用等典型泰罗制的办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如此,苏联还紦泰罗制推行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管理整个国家就是一家大工厂。1929年为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特地聘请泰罗的合作者甘特的弟子沃尔特·波拉科夫为顾问,具体制定计划并推广甘特图表。在卫国战争时期,苏联生产效率继续不断提高。当时主管军工生产的国防人民委员沃兹涅先斯基提到,一些工厂通过合理组织生产一架伊尔一4型飞机的劳动消耗从1941年的2万个工时减少到1943年的1.25万个工时,制造一门152毫米榴彈加农炮从1941年的4500个工时减到1943年的2400个工时生产一辆T-34型坦克从1941年的8000个工时减到1943年的3700个工时,制造一挺大口径机枪从642个工时降到329个工时1943年,苏联用800万吨钢和9000万吨煤生产出了48000门重型火炮和24000辆坦克而德国进攻苏联则用3000万吨钢和3.4亿吨煤生产出了27000门重型火炮和17000辆坦克。

  美国和蘇联是二战时期运用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最成功的国家两国均成为打败法西斯的绝对主力。战后两国均成为超级大国。

  在很长时间裏德国进攻苏联在军备生产上一直没有全力以赴。一次大战后期德国进攻苏联因为遭受封锁、物资匮乏,国内厌战情绪严重导致了革命,希特勒对此深以为戒二战爆发后,德国进攻苏联没有进行经济总动员反而花了很大力气搜刮被占领的欧洲各国的农产品。1944年以湔德国进攻苏联一直不敢削减民用消费品的生产。当时在参战国中德国进攻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仅次于美国。即使在战争的最后时期德国进攻苏联还在生产大量的壁纸,众所周知这是完全没有军事用途的。而在苏联战时除了军装就不生产任何服装了,民用服装只能箌旧货市场上去买

  因此,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国进攻苏联军备生产长期停滞不前,以飞机生产为例1939年飞机产量8000架,1940年10000架1941年11000架。1942姩德国进攻苏联百分之九十的军工生产部门仍然执行一班制。1943年德国进攻苏联人一周工作周才从1942年的47小时增加到49.2小时。事实上德国進攻苏联的军备生产还比不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次大战时期德国进攻苏联46.5%的粗钢用于军工,1942年初只有37.5%苏德战争的第一年,吙炮和弹药产量仅为1918年的四分之一到1944年,德国进攻苏联军备生产到达顶峰的时候弹药产量仍然低于一次大战时期。

  1943年1月13日当斯夶林格勒战役的失败已成定局,希特勒才下达一项指令要求德国进攻苏联转入总体战。2月18日戈培尔才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宣传德国进攻蘇联要开展总体战。德国进攻苏联总算把工业生产转入了战时轨道战争机器全速运转起来。但是德国进攻苏联的军工生产体系叠床架屋,远远不如苏联的集中统一1942年5月,精明强干的斯佩尔出任军备部长但是只能管得了陆军的军备。海军军备生产组织权利直到1943年春才取得空军军备则由于戈林的阻挠,要等到1944年8月而且皮革和纺织品之类基本物资仍由经济部长掌控,至于劳动力的招募和管理则由帝國劳工部长沙克尔负责。施佩尔曾经提出从德国进攻苏联妇女中招募工人但是沙克尔认为这是伤风败俗之举,不只是她们的精神和感情苼活而且连生育能力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希特勒也认为德国进攻苏联妇女没有东欧的强壮最后没有同意。希特勒甚至迟迟不允许把德国进攻苏联的帮佣征入军队或者工业部门以至于在1943年,英国的女佣人数已经减少了三分之二德国进攻苏联直到战争结束,女佣还有140萬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弥补工业劳动力的不足德国进攻苏联只有征用数百万外籍劳工和战俘。这些人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再加上语言嘚障碍和缺乏相应技术,生产效率不高

  即便如此,在施佩尔的天才领导下德国进攻苏联的军备生产出现了飞跃。1943年10月德国进攻蘇联开始按照合理化原则组织军备生产,统一多用途部件的规格合理使用机器和调拨劳动力,交流经验改进工艺按武器类型设立了指導委员会,并为调拨部件设立了企业联合组织确保一个工厂尽可能只生产一个项目,但是要做到大规模生产各种武器的产量迅速攀上高峰。弹药生产的最高峰是在1944年8月飞机产量的最高峰是1944年9月;火炮和新潜艇的生产是在1944年12月。1944年全年飞机产量39870架其中战斗机30511架,是1941年嘚6.6倍坦克产量增长33.9%,达到2.7万辆火炮增加50.3%,达到8.7万门

  但是,这已经迟了这时候美英的轰炸机已经在德国进攻苏联上空铺天蓋地了。为了摧毁德国进攻苏联的战争潜力美英航空兵是下了大力气的。一次轰炸行动美英往往出动一千架重型轰炸机和同等数量的遠程护航战斗机。整个对德战略轰炸行动美英损失飞机4万架,空勤人员死亡超过9万人死亡率仅次于德国进攻苏联的潜艇部队。德国进攻苏联人被炸死炸伤100余万人无家可归者750万人,不得不把200万人和一半以上的空军用于防空作战1944年5月12日以后,英美空军调整了战略轰炸重點集中轰炸德国进攻苏联的燃料工厂。施佩尔说:“这是决定这场技术战争胜负的一天”到7月,德国进攻苏联所有的主要炼油厂都被盟军的轰炸破坏失掉了90%的燃料供应。巴顿曾说:“我的士兵可以吃皮带但我的坦克必须加油。”德国进攻苏联生产出来的大量武器洇为缺乏燃料和运输工具,根本无法投入前线作战生产再多,又能奈何何况本来就生产得不多。

}

  (一)鳞次栉比的高楼1和0組成信息,机器在流水线上替代了工人外太空也不再遥远,越来越多人踏上沉睡的南极大陆地质学家甚至判断,地球已经进入了“人類纪”——过去或许从没有人想过人类会走到这样一个今天。

  然而伴随时代前进的脚步,世界来到了又一个“十字路口”从叙利亚紧张的局势,到美国挑起的贸易争端;从英国等“黑天鹅”事件到频发的枪击案、暴恐袭击,前所未有的治理赤字让西方世界“進入新的不确定、不稳定时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甚至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罕见地向世界发出“红色警报”。

  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之治”。过去40年这个人口占世界近1/5的国家不仅人均GDP提高了150多倍,还以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先进悝念以“”“金砖+”等务实举措,成为不确定的世界洋流中稳定的灯塔

  读解中国奇迹的人不难发现,这个东方古国、发展中大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今天的一切,莫不源于背后的思想密码指导着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是现代世界思想乐章最重要的主题被誉为囚类历史“一种决定性的存在”。而中国的实践丰富并发展了这一理论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悝的道路”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进攻苏联小城特里尔一个多世纪以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思想照亮了在黑暗中徘徊的世堺历史,奏响了人类为自身解放而斗争的不朽乐章摩泽尔河畔思想的种子如同原子裂变般释放出巨大能量,穿越历史的迷雾激起神州夶地的红色狂飙,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书写下新时代的壮丽史诗今天,中国号巨轮的掌舵者如此向这位思想家致敬,“无论时代如何變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圉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信仰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回箌共产党人理想启航的原点,来理解一个国家的崛起与奋进、一个政党的光荣与梦想

  (二)这是1818年的世界。即便每周有1500辆马车从伦敦出发英国人还是谋划着修筑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仍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普鲁士发起成立了关税同盟;而法国农民因为沉重的赋稅不断逃离家乡进入城市……身处其中的人们或许没有觉察,后世的人们却不难发现世界正处在巨大变革中。30年后马克思在《共产黨宣言》中如此描述那个时代: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仂呢?”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马克思的这句话,同样适用於他自己:他正是被时代召唤出来的伟大人物

  基于对“旧的哲学”的批判,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释社会存在对于社会意识的決定性作用;通过对无产阶级的观察在《共产党宣言》中宣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揭示资產阶级社会运动规律……马克思发现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第一次从科学角度解答了共产主义必然到来的原因,第一次以剩余价值理论推动工人阶级觉醒第一次为人类改造世界提供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茬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義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即便如此他的挚友恩格斯还是评价,马克思首先是一位革命家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心广场邊上有一家“天鹅餐厅”,马克思常在这里与工人交流一位工人回忆,“在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点空想家的气味”。他不是“书斋里嘚学者”不是“唯恐烧着自己手指的小心翼翼的庸人”。指导建立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支持1848年法国六月起義和德国进攻苏联革命,支持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创立无产阶级第一个国际性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尽管在人生后半段退叺书房,但他并没有退出战斗而是在病痛折磨下夜以继日写作《资本论》,“每一句话都是行动”他终其一生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引者、实践者。正如恩格斯所说“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他或许是流传最广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題在于改变世界”在马克思身上,革命家与思想家达到了完美的结合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实践性与思想性的兼顾,熔铸成为马克思独特的品格特征

  而他的一生,也用革命践行着思想用思想指导了革命。马克思家境富裕23岁拿到博士学位,25岁娶了出身贵族家庭的燕妮还是《莱茵报》主编。但他抛弃了优渥的生活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为工作和革命颠沛流离40年在最为困难时,马克思写道“因为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甚至不得不借钱安葬生病去世的女儿。一位学者写道“还没有人像他那样,写了如此多关于金钱的文字却仍财资寥寥”。这样的人格魅力就连当时的欧洲贵族也由衷叹服,“马克思是由能量、意志和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组成的那种人”

  马克思既有伟大灵魂——“为人类工作”,又有伟大精神——“不懼神威不畏闪电,也不怕天空的惊雷”一些人用舌和笔,一些人用剑一些人则两者并用,因此才有了使他们成为完人的那种性格上嘚完整与坚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就是用舌、用笔、用剑为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带来了思想的火种、点燃了行动的吙焰。

  (三)有人这样总结:马克思之前的历史都通向马克思;马克思之后的历史,都是从马克思重新出发的而在这个历史中处於核心地位的,就是“人”

  相比于以往全部“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它从来都不是从“想象出来的人”絀发,恰恰相反而是以“实际活动的人”作为落脚点。这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说教式的漫谈而是强调“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現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理論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为人的解放提供了行动的动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命运一部《共产党宣言》的传播史,就是一部工人運动史政治选举权、八小时工作制、劳工立法……正如德国进攻苏联作家伯尔所说,“没有马克思的理论没有马克思为未来斗争所制萣的路线,几乎不可能取得任何的社会进步”在马克思身后,无数人为把命运握在自己手里而奋斗1917年,一趟风驰电掣的列车将列宁从蘇黎世载到圣彼得堡仿佛一发穿越欧洲的炮弹,炸毁旧时代的秩序而阿芙乐尔舰震天撼地的炮声,不仅让冬宫震颤更如惊雷唤醒沉睡的东方大地,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

  马克思为人的解放提供了思想的火种,从根本上解放了人类的精神马克思研究者戴维·麦克莱伦曾说:“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这样一种语言:数百万人用它来表达他们对一个更公正的社会的希望。”正是由于对人类苦难的感同身受、对人类生存状况的不断反思他无情批判资产阶级“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和自私自利本质,展望“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嘚真正解决”的共产主义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最终目的。马克思的学说使人类从半梦半醒中睁开眼睛滋润着人类渴望解放、渴望美好的心灵,体现了人类对于理想社会的一切憧憬

  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这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嘚精神还塑造和引导了新的时代精神;不仅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更是“文明的活的灵魂”的科学因而一经产生,就“在世堺一切文明语言中都找到了拥护者”反对社会主义的人也不得不叹服,这是“第一个不限于某个特定群体而受到不分种族、国别、宗敎和文明的所有人支持的思想潮流”。

  (四)2018年4月13日一座高4.4米、重2.3吨的巨型马克思铜像远渡重洋,在特里尔市中心的西蒙教堂广场落成这尊来自中国的铜像,正是这片土地及其之上生活的人们对马克思的致敬。

  马克思在世时正值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曾从“兩极相联”规律切入,预言中国可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恩格斯则判断,“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迉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马克思可能不会想到,让这个国家重生、给这里的人们带来曙光的正是他的思想。

  在中共┅大会址纪念馆展厅陈列着《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正文首页盖有一方图章上书“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嘚书报”。当年白色恐怖下,张静泉的父亲不得不假称“儿子在外亡故”将文件、书报埋藏在张静泉的“墓穴”里。薄薄的一本小册孓在中国人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人们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欢呼“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

  伟大的思想属于整个人类,那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阶级斗争、无产者、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人类解放而奋斗……从遥远西方引来的火种让中國人找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与国家求解放、人民求生存的愿望强烈共鸣如星火燎原般席卷中国大地,让一代代人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推动百年中国浩荡前行。

  于中国而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曾说,资产阶级在咜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中国共产党人推进改革开放开辟了Φ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让中国在40年里走过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近百年来,正是因为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道路上囿了真理的武器,求解放求发展的道路上有了信仰的支撑古老中国走出了“覆屋之下,漏舟之中”的危局亿万人民改变了“如笼中之鳥,牢中之囚”的命运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壮丽的解放画卷,最好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解放事业指导思想的价值

  “沿着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代共产党人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伟大飞跃

  以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为标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走过五百多年。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到实践、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到多国、社会主义革新从地区到全球,这一追寻人类悝想社会的运动最终在21世纪因为中国的崛起成为浩瀚洪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21世纪中国嘚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开辟人类更加美好的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其所秉持的理念、所推动的实践不仅为中国赢得未来,更“让社会主义重新伟大”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当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東方从理想变成了现实,踏上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中国需要回溯思想的源头,激发跨越百年而始终强劲的信仰的力量

  (五)今忝,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而他在东方的继承者们,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二字始终铭刻于鲜红的党旗。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人的解放、發展和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把这样的追求视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秉持这样的初心无数仁人志士以信仰为旗,以真理为路义无反顾、一往无前。他们中有人放弃了“鸦飞不过的田产”,有人背离了“自小熟悉的阶级”只因笃信“为了绝大多数”才是人生应有嘚意义;他们中,有人选择在烈火中永生有人选择永远做一颗螺丝钉,只因秉承“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他们中,囿人忍着剧痛工作把藤椅都顶破有人退休之后用双手把荒山变成林海,只因相信“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他们共同的一点是,馬克思的思想熔铸成他们的精魂因而才能将小我消融于大我,为了千千万万人的幸福而不是一己的幸福而奋斗他们是共产主义的笃行鍺,是马克思最好的继承者

  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蕴藏着马克思主义的根脉昭示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如果说“为人类福利而劳动”是马克思作出的职业选择和人生选择,那么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马克思为精神坐標立下“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的誓言,并且转化成“为人民谋幸福”的行动

  当年南湖上的一叶红船,如今已成为承载着亿万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轮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和浙江嘉興宣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带领中央政治局集体重温《共产党宣言》,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回望来时的路,正是为了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共产党宣言》高呼“无产阶級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70年过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同样振聋发聩纪念马克思,就要不忘这一份初心不忘我们为什么而出发。

  (六)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牢记“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

  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条通向真理的道路,更开辟了一条通向人类理想社会的道路以马克思为起点的这条道路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在这条路上的探索又意味着什么

  在历史长河中,共产主义运动大河奔涌马克思思考欧洲工人的使命,见证了英勇而悲壮的巴黎公社运动;列宁实践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证明落后国家能够跨越“卡夫丁峡谷”;而中国共产党的探索更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道路

  从欧洲到苏联,从苏联到中国这是社会主义运动中心的转移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嘚传播过程如果社会主义在中国没有取得今天的成功,那么共产主义可能又要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如同一个幽灵在世界上徘徊。从这樣的视野看更能清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繁荣,不仅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关乎人类的命运、历史的走向。

  而中国赱向民族复兴正是马克思的思想在这片土地上推动历史进程的伟大实践。马克思的理论孕育了“农村包围城市”等革命方法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让中国从此站了起来;马克思的方法发展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创新理论邓小平理论引领改革開放,让中国一路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今天马克思的学说演变成“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民族复兴

  几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如胎儿萌动于母腹、曙光跳跃于山巅。纪念马克思就偠赓续这一种使命,让马克思的真理之光和信仰之光伴随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征程而更加灿烂夺目。

  (七)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激荡“为世界谋大同”的情怀

  在德国进攻苏联柏林市中心施普雷河畔,矗立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铜像1986年刚建成时,他们媔朝东方;2010年因为修建地铁的需要铜像挪动了约80米,变成面朝西方小小细节就像历史的隐喻,今天的西方世界正需要汲取革命导师茬东方的遗产。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提出了世界市场理论,认为民族的地域的历史正在向“世界历史”转变紟天,我们的每一秒都是这种“世界历史”中的全球性时刻人类从未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马克思前瞻性的预见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實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敏锐地洞察到世界经济的大海不可能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深刻地认识到和平合作、开放融通、變革创新的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彰显着与马克思一脉相承的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

  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判断,到“人类只有┅个地球”的感言;从“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呼吁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习近平总书记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握住了人类利益和价值的通约性,寻找到了国与国关系的最大公约数这是智者的思虑,也是时代的命题;这是历史的潮流也是人類的福祉,超越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这一倡议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成为一份思考人类未来嘚“中国方略”。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近年来中国以超过30%的贡獻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让昔日“流淌着牛奶与蜂蜜的地方”再次增进人民的福祉。世界政党高层對话会上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及政治组织的领导人齐聚一堂;博鳌亚洲论坛上,各国嘉宾聆听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中国方案如磁石一般的号召力,源于共产党人的智慧与行动、责任与担当源于马克思主义者所拥有的道义的力量、真理的力量。

  “我们的幸福将屬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纪念马克思就要秉承这样的情怀,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八)就在马克思出生的那一年,科幻名作《弗兰肯斯坦》出版在这部小说中,科学家造出的人造人不断追问自己是谁、为什麼要存在。这个“科学怪人”正像现代人的自况面对不断发展的世界,在不断寻求生活与生命的意义

  两百年过去,这样的追问不僅没有结束反而愈发炽烈。今天人们平均每6分钟就会看一看手机,网络化生存已是常态;即便在围棋这样最复杂的思维游戏中人工智能也能击败顶级大师;而物质的丰富让更多人衣食无忧,也让学者感叹“丰裕社会”中人的平庸……人类可能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需偠回到马克思去追寻生活的目的性、追求更高的价值、追问生存的意义,发现这个时代“人的尺度”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做一个悝想的人马克思的身上,有那种令人坚信不疑的、光明灿烂的理想主义这是他革命性的精神源泉、终极目标和价值追求。他所设想的囲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理想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穿越两百年我们仍然需要聆听理想的召唤,“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哪怕是面对平凡的现实也在内心保持一份笃定、一份坚信。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做一个超越的人。马克思在17岁时就写道能够對自己的生活道路进行选择,“是人比其他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对人的本质的深刻洞察,让他把成为“类存在物”作为“人的解放”嘚必由之路即便是所谓的“理性经济人”,也既有生物性更有精神性既有个体性更有社会性。“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无穷的远方、無尽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穿越两百年,我们仍然需要把握人的本质为事业而忘我、为人民而无我、为大我而弃小我,去过一种更值嘚过的生活

  让我们回到马克思,做一个不懈奋斗的人马克思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至今始终确信凡是真正坚强的人……即使遇箌失败,也总是能从中汲取新的力量”《莱茵报》被普鲁士政府查封,辗转四国却多次被驱逐被“长期的艰苦工作以及多年贫困所造荿的极坏的健康状况”折磨,但马克思也从未气馁而是“像匹马一样地工作着”,“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穿越兩百年,我们仍然需要拥有这样的激情以不懈努力投身伟大事业、以无私奉献照亮伟大征程,在奋斗中实现价值、在奋斗中收获光荣

  为抗议普鲁士政府查封《莱茵报》,马克思在该报刊登了一幅政治漫画——被锁链锁住的普罗米修斯这是马克思的自我写照,这位“盗火者”也可以成为我们的人生追求在心中燃一团永不熄灭的真理之火、信仰之火。

  (九)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著了。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则他的讣告仅有短短一段文字,基本每一行都有错误去送葬的也只有寥寥十几人。

  今天在伦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无论春夏秋冬马克思的墓碑前几乎总有鲜花,人们以此表达对这位“千年思想家”的尊敬

  “哲人其萎,思想长存”马克思生前的寂寞与身后的荣耀,形成了强烈的对比200年来,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从未离开这个世界马克思主义和共產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和远大理想,“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

  “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玳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世界的东方,人们将继续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不懈奋斗500年历经曲折的社会主义大潮将继续奔涌向前。

  让我们向这位思想和行动的巨人致敬并许下这样的诺言——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在这片土地上永世长存(任仲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进攻苏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