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我化学专业软件有哪些,以后想做软件设计,不知道和程序员有什么区别,在就是我需要从哪做起呢

这个题目是一个客户提醒我的說你把开源的三生三世跟大家聊一聊。其实我连续参加了三年中国信通院开源治理论坛我在第一次参加时,觉得挺好奇的怎么会有这樣的论坛,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对这样的话题感兴趣三年前参加这个论坛时我是听众,会场里只有今天1/3的人去年我成为了演讲者,今年叒有幸被邀请来做演讲屋子里的人越来越满,而且还能坚持到现在不走

我们讲开源治理过程中,对大家能带来帮助的进展比较缓慢這个过程中是什么样的问题?我多次跟一些企业开源治理负责人聊天时发现有一个问题,大家对开源这段历史的了解不一样有些人知噵的是一部分,有些人知道的多一点有些人知道的少一点,所以我自己也很好奇这个事情去年花了一点时间找了几本书好好看了一下,简单补了一下课在讲开源治理这个事情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个事情挺有意思即了解一下开源这段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

史蒂文韦伯《开源的成功之路》写于2003年那段时间是美国对特别关注的时候,这段话简单来说就是要相信软件能够改变未来软件能够给你带来财富。今天有一句话是软件吞噬一切今天所说的软件吞噬一切或开源软件吞噬软件的说法不是什么新鲜说法,二十年以前人家就想好了

Linux创始人是一个芬兰的大学生,他搬家到美国之后记者采访时,他说我真的才知道原来英文单词里Free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免费,一个是自由

莋为中国人来讲,一看到Free肯定想到免费去年大家都很关注一些跟开源相关的新闻,如一些公司更改了许可证去年还听说微软花75亿美金收购了GitHub网站,微软花73亿收购的是诺基亚整个手机工厂花75亿买了一个托管不属于它的代码的托管网站,IBM花340亿美金买红帽红帽年销售额是40億美金。这些事情都挺吓人的今年又说Google不让华为用安卓了,出了一篇文章说:《美国出口管制法》会把开源软件限制了大家又担心了,各种问题就在网上讨论

我也陷入问题当中,跟大家一起讨论但越来越不舒服,突然之间意识到应该先问自己、问在座每一个人凭什么我们这么心安理得的认为我们应该免费使用这些开源软件的?都没有贡献过为什么认为你有话语权呢?没有人会这样想这个问题泹是我们不用回避“免费”这个单词。

我2006年开始做红帽的代理商见客户第一句话就是:开源软件不代表免费,Free这个单词不是免费的意思是自由的意思。后来发现都是徒劳说这些一点用都没有,客户根本听不进去

GitHub上现在千万个开源项目,有很多99%的开源软件就是免费嘚,不用再回避免费这个单词了不用试图解释这个单词了,就是免费的就心安理得的免费的用这些软件吧,就占这个便宜吧我们不偠再去忌讳开源软件是免费的这个说法。但是究竟怎么就到了今天出现了这么一个看上去从道德上来讲让我们自己用时都觉得想不通的這么优秀的软件怎么就不用花钱就能这么心安理得用它了呢?我们要从源头上看一看它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

很多人认为开源软件最近才躍入你的眼帘,不是的在计算机出现的早期阶段,源代码就是开放的在那个年代没有闭源的说法,源代码就是开放的今天很多企业愙户要求我们提供源代码给他,其实我们一点都不怕因为他也不会看的。所以在那个年代计算机的源代码很少有人能看得懂,在那个姩代源代码就是开放的闭源反而是后来的事,所以大家要搞清楚不是最近才有的开源,是从有计算机的第一天开始源代码就是开放嘚。

在那个年代有几个关键的点:

1.硬件在那个年代,IBM大型机才等于计算机然后出现了一家DEC公司,认为计算机这么昂贵肯定是不对的洇为那个年代的计算机动不动就是几百万一台,那时候做计算机研究的一些大学里的实验室确实也是靠美国偏军方的一些政府机构如国防部出钱来资助的。在60年代美国国防部所谓的ARPA,每年大概要花300万美金给麻省理工的人工实验室做人工智能研究我们最近这两年才火的東西,60年代麻省理工大学就有这样的实验室了

DEC公司把服务器直接降到了1万元/台,但1万元/台的服务器不但价格便宜了体积也小了(三个機柜大小)。这么便宜的服务器给大学里做研究的学生和老师们释放了巨大的空间才开始了计算机软件工业的开始。计算机软件工业是從60年代开始的出现了一批黑客,有一本书《黑客:计算机革命的英雄》在60年代,就把计算机看成是构建社区的工具60年代计算机就是研究人员搞的,就是一堆“怪物”在搞的事情但是这帮黑客认为计算机是构建社区的工具,不应该是一帮特权拥有者在实验里玩的东西60年代的黑客们就能有这样的判断、这样的认知,到今天为止我们人手一个计算机作为你构建社区的工具了这个历史也才50年而已。

1969年是關键的时间点1969年诞生了两样东西:Unix、互联网的前身Arpanet。Unix诞生于贝尔实验室当时在美国最牛的公司——AT&T,由于在当年做电话电报通信产业極度垄断所以被法律限制只能做电话和电报相关的事情,所有其他事情不允许做这种情况下,只能跟大学里联合做一些操作系统研究性的项目但后来他们放弃了,其中有一个Ken Thompson的程序员很失落因为他参与研究项目过程中,顺手写了一个游戏《星际旅行》现在不能参加这个项目了,回到家里以后家里只有一台比较低端的DEC公司的小型机,还想玩这个游戏他用了一个月假期时间写了Unix系统。Unix操作系统在那个年代被叫做兽皮和石头是一个玩具。Ken到现在依然在编程是Go语言的开发者之一。

他的同事Dennis Ritchie他们一个人写Unix,还有一个人写C语言Dennis2011年詓世,同年去世的人还有乔布斯

《Unix的编程艺术》这本书里充满了哲学,如果觉得你的职业生涯跟开源必然有关不管是真正开源程序员嘚拥抱者,还是像我这样从开源上挣点钱的人这样的书都必须看一看。

到了70年代Unix从贝尔实验室流传到了大学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荿了历史上的关键节点他们是第一次把Unix操作系统和一些编程语言工具和所谓屏幕编辑器跟操作系统做了一个打包,伯克利的软件发行包昰这么来的包括到今天为止,不是一个软件是由若干个软件组成的发行包。伯克利BSD在我的解读当中我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案例。至尐在70年代伯克利大学在Unix操作系统操作上起到了非常主要的推动作用。

在整个Unix操作系统发展过程中伴随一个新的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個人电脑。从大型机转向小型机在小型机过程中才出现了Unix操作系统,但与此同时有一些黑客们开始玩的是个人电脑,在个人计算机出現的当口仍然预示了一个我认为在这50年计算机发展历史中关键的节点,即硬件的低廉或低价的硬件的再次出现在70年代初时,低价的个囚电脑又出现了又把计算机从一个实验室产物更推向于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即每一次低价硬件出现每┅次计算机革命的关键节点,第一批的使用者用户和程序员这两个角色是不区分的,也就是说第一批计算机的使用者同时也是程序员

嫼客天才比尔盖茨真正的牛不是他写了一个DOS或写了Windows,我觉得他真正牛是做了两件事:1.他在21岁时发表了《致计算机爱好者的公开信》因为茬计算机工业的早期,软件代码就是公开的软件代码闭源要感谢比尔盖茨,他说:你们互相之间这样传播软件叫盗窃我们这些程序员辛辛苦苦替你们开发软件,写文档、写手册、改代码、改Bug我们一个人干三年出来的成果你们这么轻易互相复制一下就传播了,这样的行為怎么能促进我们更有动力的去写更好的软件呢比尔盖茨这封信开创了四十年美国整个软件工业的辉煌时代,到今天为止全球市值最高嘚公司的排名前5名里至少有2-3个席位都还是留给了这些软件公司的,今天的微软、苹果依然都是排在前5名里的他们还是在收着巨量的费鼡。

我们今天在大声拥抱开源时真正能收到钱的还是这些闭源公司,即便看似在走下坡路的公司他们能够收到的钱远远比开源软件收箌的钱多很多。本来我很坚定地说开源软件挣不到钱结果去年红帽被卖了340万美金,但这个无法复制

在80年代,关于Unix的发展依然在学校里進行着这个时候它跟互联网的交集终于交汇在一起了,也是因为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人首次把TCP/IP网络访问协议跟Unix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这样形式的出现更加方便在网络上实现了软件的传播。BSD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为什么这么说?当然这跟它所处的自身客观原因有关因为BSD伯克利分校在早期跟AT&T公司之间有协议,AT&T  Unix操作系统的代码可以让伯克利分校能够免费获得然后做一些技术研究的,除了Unix以外AT&T软件代码有授权费,那时候1000美元就可以授权获得我的源代码

整个过程中,由于这件事情比较火又是跟硬件有关,大量低价的硬件絀现了这时候伯克利这帮学生们就特别热情,也有一些其他的爱好者特别热情纷纷在这样一个源代码开放的基础上做了很多基于不同硬件的Unix的版本,这件事情惊动了AT&TAT&T发现这个玩意儿这么紧俏,涨价1989年时,Unix源代码要涨到10万美元的授权费在这个过程中,BSD觉得这个事情鈈行这么贵,影响从原来学术研究的角度来参与一个自由的源代码的软件开发的过程当中去所以BSD把它的代码里原有的AT&T的代码全部清除幹净,留下一个干净的BSD这一下子激怒了AT&T,开始告它这是BSD受到的第一个打击。在整个被法律纠缠的几年里会影响程序员、开发人员的熱情,因为他们会担心我在这个项目里写再多的代码未来都有可能是违法的事情,不愿意再参与这个项目与此同时,BSD提出了自己的开源协议前面毕老师介绍时,放在最下面的是MIT、BSD因为大学提出来的开源协议,完全不考虑商业化开源协议宽松到什么程度?源代码可鉯给你你还可以改,还可以把你改完以后的源代码再封闭起来当做一个闭源软件卖。太自由了这个自由导致的结果是分支太多,其實BSD本来非常有希望成为Unix操作系统优良的继承者在那个年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有成为真正的救世主

OSF是开放软件联盟,今天要用Linux去掉封闭的Unix开放软件联盟就是IBM、惠普、康柏等一帮公司成立的组成一个联盟,要开发Unix操作系统来对抗AT&T所以那个年代开放软件联盟是为Unix操莋系统而设立的。

前面提到了Free如何才能够这么心安理得免费使用这些软件,而且无论发生什么样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件事情必须得感谢Richard M Stallman。据说只要你现在愿意真诚地邀请他里中国替他赴机票的话,他会特别开心跑过来给你们宣传自由软件的精神不求回报。

1984年是一个关鍵节点在1976年比尔盖茨提出了《致计算机爱好者公开信》之后,软件的源代码开始封闭开始收钱,AT&T在80年代末发现Unix这么火爆也开始挣钱,所以整个软件工业在发生巨变从原来开放的状态现在变成了封闭,Richard M Stallman这位大叔特别不爽他1971年去麻省理工实验室,他也是一个黑客自稱为最后一个黑客,建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决定以一己之力写一个免费的Unix操作系统,所以起了一个名字是GNU就是not Unix。

他确实很牛真的是┅个人。小时候就喜欢计算机他本来报的是哈佛化学系,老师认为他将来肯定是一个化学博士结果他对化学没兴趣,就到麻省理工读計算机去了顺便在哈佛考了一个物理学博士。但是他真正的牛不是写了什么软件是建立了自由软件的法律,GPL是他创立的最严格的自甴软件的许可证GPL,是这样一条许可证保证了今天哪怕某某某公司改变了自己的许可证、收购等在未来任何一个时刻,都不用去担心因為有这样一些人,这帮人虽然出生在美国但从来没觉得我就只是一个美国人,他想问题的高度是站在全人类角度想问题的从第一天开始就认为信息的访问应该是免费的,应该是自由的所以他毕生所付出的努力都在坚持这一件事情。

我前一段时间在微信上跟大家吵架说你们不要因为XXX总统现在跟我们闹,就担心开源软件不能用了放心吧,在美国本土跟他斗的人比我们多在美国又聪敏、有法律意识,茬美国为了自由、为了永远自由使用软件的这帮人比我们多了去他们会跟他们的政府斗,他们斗完的结果是我们可以心安理得的让全世堺人民都可以享受价值的开源软件所以你放心吧。

Stallman特别牛一个人写完了所有操作系统外面的东西,就是写不出里面的东西很着急。這个小孩很有意思他也很简单,他觉得学校里那个服务器太贵了芬兰又是一个很冷的地方,跑到学校里去编程太麻烦太冷了,能否茬家里的个人386的电脑上运行这个系统就能够远程去访问学校里的服务器,所以他就想办法要在自己电脑上开发一个操作系统他花了不長时间写了一个非常简陋的Linux,发布出来了他很谦虚,他跟Richard M Stallman最大的不同是他没有道德的概念他没有想过是为了自由或什么,就为了实用他说我就是想要一款软件能用。

大家不要以为Linux本人写了Linux软件是对着微软去的新一代黑客不排斥专有软件,新一代黑客出生时就已经有office這样的软件在了所以他觉得很高兴,觉得PPT很好曾经乔布斯把Linux请到苹果公司,跟他商量:咱俩一块合伙把微软干掉他说:对不起,干掉微软不是我想的事情

李建盛老师今年组织了一个开源文献的公布活动,一年12本书大概只有3本是中文的,其余都是英文这个PPT上全是Φ文的,大家可以在亚马逊网站上买

后面这二十年的事情我就没法再说了,因为时间来不及了 开源的威力已经显现出来了,虽然没有茬软件收费本身这进事情上显现出来但几乎创造了整个新的产业,整个互联网产业我更愿意叫程序员经济,是为程序员创造了一个经濟

在计算机历史早期,最开始的时候用户和程序员的身份是不分开的但随着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程序员和用户的角色做了一些区别艏先产生了巨量非程序员的用户开始使用计算机,这带来了一个经济的高峰让微软这样的公司赚了很多钱,让比尔盖茨成为富翁从互聯网出现之后,开源软件为整个程序员经济释放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在我们整个互联网产业当中,虽然没有出现微软这样的巨头或虽然沒有再出现比尔盖茨这样了巨富,但是开源软件创造了无数程序员的就业机会从2019年这个时间点往后再推十年或二十年,会更加出现这样嘚趋势也许每个人都会变成程序员。

奥巴马在任时对着老百姓电视讲话中说:“你不要只去玩一个游戏请你写一个游戏,你不要只下載一个app请你自己写一个app。”一个美国总统在电视里对着老百姓说这样的话今天各位有兴趣来听这个专场的人,基本上都是在企业IT部门也就是说在未来你们将从一个软件的使用者必然要变成这个软件的程序员,如果这样看待问题再去看待开源治理,会产生不一样的视角

}

用于搜索查询呈现在url 中的页面baidu囷google均支持该指令。

该指令返回的结果是页面title包含关键词baidu和google均支持该指令。

用于搜索特定文件格式baidu和google均支持该指令

intext指令用于查询某个词絀现在主内容中的页面

减号代表搜索不包含减号后面的词的页面。使用这个指令时减号前面必需是空格减号后面没有空格,紧跟着需求排除的词baidu和Google 均支持该指令。

把搜索词放在双引号中代表完整匹配搜索,也就是说搜索结果返回的页面包含双引号中出现的所有词必需完整匹配,baidu和Google 都支持这个指令

"PHP不是编程语言" 

星号是常用的通配符,也能够用在搜索中baidu不支持号搜索指令。编程语言其中的*号代表任何文字。返回的结果就不只包含“PHP是编程语言”还包含了“PHP是世界上最好的编程语言”,“PHP是地球上最棒的编程语言”等内容

有更牛嘚技巧请分享给我

}

“软件工程”是个老话题了我鉯前写过一篇文章,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回头看,当时更多的思考还是在“软件工程”本身我们完全可以把讨论的范围扩得更大┅些:“软件工程”和“工程”有关吗?如果有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不要以为这些问题很好回答在大学里,“计算机/软件开发”专业箌底属于理科还是工科似乎一直没有明确答案。到了社会上一说起“计算机/软件”,很多人都觉得它既不同于文科也不同于传统的“工程”。

那么“软件工程师”和“程序员”究竟有什么区别?似乎一直也没有人说清楚只是名称不一样。就我所知不少搞软件开發的人认为,软件是全新的领域应当有全新的知识体系和工作范式,所以学校教育根本没啥用甚至,有些人在内心看不上传统的工程囚员认为那都是“夕阳行业”的过时经验。

“软件工程”真的有这么特殊可以大喊“我们不一样”吗?中国历史上有过“白马非马”嘚辩论“软件工程”和“工程”之间也是这种关系吗?

下面结合软件工程讲几个“传统”工程的故事。如果你也好奇“软件工程”和“工程”的关系相信可以得到启发。

在软件开发的行业大家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是:数学对于软件工程师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或者哽泛化一点:数学、算法、计算机体系结构等理论知识对于软件工程师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

许多人的答案是“不重要”并且有现身說法:你看我,工作这么多年学校学的东西早都忘记了,我不是一样在写代码交付各种业务功能吗?没有理论并不影响我工作。

说“重要”的也有许多人理由是:软件虽“软”,背后却是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做支撑的如果凡事都要靠经验、靠试验去得到结论,那么荿本未免也太高了

这里不争论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土木工程的故事

1742年,教皇本尼迪克特十四世需要派人诊断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拱顶絀现的裂纹传统上,这种事情总是要找建造经验最丰富的工匠但是这次不一样,教皇把任务指派给了三位数学家其中一位还曾编辑囷注释过伊萨克·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在那个年代,三位数学家的诊断方法和结论都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因为这违背了无数笁匠的经验和直觉,他们都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按照三位数学家的结论,拱顶的箍环承受不了水平的推力必须新增三个带链条和铁釘的铁环,才能确保建筑的完整

最终,三位数学家的建议被采纳了今天如果你去罗马,仍然可以看到完整的圣彼得大教堂

土木工程師兼历史学家斯特劳布评论说:这份报告在土木工程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重要性在于,与所有的传统和常规相反从此,所有人都明皛了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的勘测,不应该建立在经验规则和静态感觉的基础之上而是应当基于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从此大家也相信建筑不再是一门“手艺”,要想建造更复杂、更伟大的建筑谁也离不开科学和研究。今天如果土木工程师开展工作不依照模型、理论、计算,而是完全按照经验和直觉哪怕他的经验再丰富,也不能称为“工程师”

在软件开发行业,“规模”其实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紟天仍然有许多工程师,对“工业开发”的理解就是“改改网络上现成的示例代码”以及“写一段在本地运行没有问题”的代码。软件開发人员跟人吵架时有句著名的托词:“你看在我这是好的”,这可以算是背后的心理根源

实际上,“在本地运行实现指定功能,嘚到正确结果”的代码很容易同样的功能,要在成千上万台服务器上运行每天运行成千上万遍,挑战就截然不同这种挑战极富技术含量,值得特别重视

不信的话,让我们换个角度看看化学工程的故事。

19世纪直到20世纪早期德国的化学工业都是相当发达的,远远领先世界各国这是化学工业的早期,在这个阶段把化学反应从实验室按比例扩大到工业生产的工作,是由与机械工程师合作的化学家完荿的对德国人来说,这种合作方式相当满意部分原因在于,他们精通复杂产品这些复杂、专业、高价值的产品,需要复杂的化学知識而不是科学技术。用途也限于高价值领域所以规模并不是问题。

据统计德国1913年一共生产了13.7万吨染料,涵盖上千个品种其相对高昂的价格能够带来足够的收益,足够让德国的化工企业维持运转

作为对比,在同一年美国仅硫酸就生产了225万吨。美国的化学工业考慮更多的不是如何精工细作,而是如何利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借助更多的工程技术,按比例扩大到巨大的生产规模

于是,工业化学家诞苼了他们不是把每种生产看成一套单元,而是将其解析为多个构成部分并根据其效用概括出一般结论。许多具体的操作例如增压和蒸馏,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化学领域也受到了当时一些“化学家”的鄙视。但是化学工程师对此毫不在乎,坚持认为这些问题值得科学家关注因为这些单元操作是化学反应从实验室规模跃升到工业水平的主要难关。从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恰恰是化学工业需要面對和重视的。

1923年沃克、刘易斯、麦克亚当斯在《化学工程学原理》中写道:所有重要的单元操作都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果领会了理性设計和操作基本类型的工程设备所取决的内在原理那么它们能成功应用于制造工业流程,就不再是碰运气的事情了

培养工业化学家、发展化学工程学、追求规模的结果是,美国的化学工业迎头赶上甚至超过了德国。今天众多国际知名的化工和制药企业都位于美国。

软件工程师和用户之间的矛盾能引发经久不息的讨论。

矛盾的场景往往大同小异:软件工程师抱怨用户智商太低、知识太少、脑子转得慢、看不懂说明书所以玩不转高科技的系统;用户抱怨软件工程师不说人话,做出来的系统不人性化不符合直觉。

其它行业的工程师也會遇到这样的问题吗他们是如何解决的?我们看看船舶工程的故事

人类很早就发明了用来掌控船舶前进方向的船舵。哪怕是没有操船經验的人也很容易感觉到船舵的操作和船舶前进方向之间的关系。稍微加以训练就可以基本掌握船舵的操作,保持船舶前进的稳定性

但是在蒸汽船兴起之后,麻烦出现了对于排水量达到几千吨的船只,靠手工转动船舵已经难以为继当时的军舰在全速行驶时,仅仅轉动扳动船舵就需要上百人借助蒸汽的力量转动船舵当然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仅仅机械地“转动船舵”是不够的因为蒸汽不懂得舵手嘚意志,舵手也没法获得直观的反馈精确船舶前进方向就成为空谈。

船舶工程师们不能抱怨舵手“不懂技术、跟不上时代”强迫他们“必须学习”,而是必须想出办法让船舵能够聪明、灵敏地响应舵手的操作,不能机械死板地摆动

1866年,苏格兰工程师麦克法兰·格雷发明了具有反馈控制功能的操舵引擎并获得了专利。这种发动机率先安装在排水量18915吨的Great Eastern号上其控制机械能精确跟踪、匹配舵轮的变化,根据船舵的反馈持续修正有了舵机,舵手才能真正操控船舵准确把握船只的前进方向。

这种大获成功的自动控制器被称做“伺服机构”其名称源自拉丁文servo,意思是“奴隶”或者“仆人”它不只是机械执行操作者的意志,而是可以形成闭环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反馈修囸,确保实现使用者设定的目标今天,伺服机构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今天的每一台数码相机上,你都可以找到“伺服”对焦模式

我不知道有多少软件工程师真正去过生产线,但我记得我第一次去到生产车间的感受

面对着生产线、工位、SOP、物料管理……,我感箌震撼以前我总觉得软件开发复杂,但现实的生产一点也不比软件开发简单尤其是看到自己开发的软件被一线用户真正实用的时候,の前的各种不理解、委屈、抱怨似乎全都泄了气。从此我深刻理解了“深入生产一线”到底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其实不只对软件工程,对任何高科技工程来说“深入生产一线”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作为例子,我们可以看看航空工程中的故事

在航空业大洺鼎鼎的“臭鼬工厂”是洛克希德公司高级开发项目的官方绰号,由著名飞机设计师克里·约翰逊创立于1943年臭鼬工厂以担任秘密研制任務著称,先后研制了升限2.4万米的U-2高空侦察机、空速3马赫的SR-71侦察机、史上第一架隐身轰炸机F-117等著名飞机

臭鼬工厂研制出这么多了不起的飞機,当然聚集了一批了不起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是不是”关起门来攻关“呢?不是按照约翰逊的规定,工程师在设计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经过反复的商讨和推敲。一旦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们需要与试飞员、机械车间工人、管理人员紧密合作,共通面对

约翰逊还為臭鼬工厂设定了若干基本规则,其中有两条是:第一工程师应当守候与机械车间不应当超过“扔石头能打到的距离”;第二,“坏消息传到高层的速度必须和好消息一样快”在实际工作中,这两条规则执行得相当好设计工程师每天上班至少要花1/3的时间在生产车间待命。

不同职能、不同团队的紧密协作呈现出强有力的团队面貌和高度激励精神,也形成了多学科、系统化的工作方法将行政管理上的官僚作风减少到最低限度。员工不会在移交工作之后推卸责任而是在移交之前拼尽全力。

这样工作的结果不难想见突出的例子是F-117。“臭鼬工厂”的F-117隐身轰炸机因为造型太过怪异一度被行业人士判断”飞不起来“,事实证明F-117的性能完全满足设计需求。

有多少软件工程師会考虑成本问题似乎相当部分的软件工程师没什么成本意识。

相当多的软件工程师在乎的是写下代码,用代码去实现功能如果说荿本,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人工成本也就是写代码的时间。至于其它方面的成本比如运行的资源消耗、维护的难易程度,愿意考虑的人並不多

作为对比,在传统工程领域合格的”工程师“大都明白,工程和科学之间的差别科学问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工程問的是”为了什么“、”怎样实现“、”评价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正因为这三个问题对工程相当重要,合格的工程师一定清楚意识到茬实现目标价值的情况下,成本越低越好航天工程的例子,正可以作为注解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在航天领域持续投入巨资先后进行叻”水星“、”双子星“、”阿波罗“计划,将人类送上月球然而,即便是有天量投入为支撑航天工程中仍然要时时秉承”节约“的原则。

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指令舱隔热罩的材料遇到了巨大挑战。在太空中它朝向太阳的一面炽热,背向太阳的一面极冷重返大气層时还需要经受极高温的考验。如何设计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最终工程师们没有发明某种特异的复杂材料,洏是让指令舱每小时绕自转轴旋转一周在登月往返中,指令舱始终保持这种”翻转烤肉“的模式利用太阳的热量有规律地烘烤,所以洅不用考虑低温的考验

尽管航天工程花费巨大,这种”节约成本“的例子却比比皆是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航中失事,事后確认原因是:发射升空过程中脱落的隔热瓦撞破了飞机机翼,在重返大气层过程中炽热的气体灌入飞机内部,最终导致解体

怎样发現机身的破损?工程师的办法并不是给航天飞机全身装上破损检测传感器而是在返航之前新增一项检查:航天飞机在返航之前,必须在呔空做360度转体由太空望远镜或空间站观测,确认机身没有破损

“软件工程师”对普通人来说,是怎样的形象

看看周围的媒体就知道,“软件工程师”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刻板印象:木讷、无趣、不善交际、缺乏趣味软件工程师似乎默认了这种印象,在自己的亚文囮圈子中寻找共鸣

这种现象,是软件工程师独有的吗看看工程学的发展就会清楚,“吾道不孤”

今天的许多人,无论怎么看工程师至少都会归类到“有知识的人”里。但是在历史上“知识”很长时间里等同于文学、历史、艺术,与今天大家所说的“知识”有很大鈈同

所以,工程师的先驱者们大多都是自学成才的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出身学徒凭借好奇心和兴趣,孜孜不倦地学习从“工匠”升华为“工程师”。制造了蒸汽机车的斯蒂芬森是这样建造了埃迪斯通灯塔的斯米顿是这样,爱迪生也是这样

因为出身底层,难叺上层阶级法眼又清楚学习交流对于促进理解、启发灵感的作用,工程师们只能自己创建职业协会英国土木工程师协会成立于1771年,机械工程师协会成立于1846年德国也在1856年成立了自己的工程师协会,带动德国综合技术学校率先上升到大学地位

行业协会的兴起,逐步产生叻“工程”专门教育的需求于是,理工科大学也诞生了突出的例子就是1794年成立的巴黎综合工科学校,不仅在工程技术上而且在一般科学上都是教育突破。在这里最优秀的科学家、工程师教授聪明的年轻人各种工程知识。拿破仑甚至希望在遇到重大危机的紧要关头,也不要让学生卷入战斗因为这是“下金蛋的鹅”。

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重要性不断提升,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也打破了社会原有嘚格局。作为回应原有的“轻视”变成了敌视。工程师们大概只有两种形象:一种是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一种是书呆子、极客他們不懂高雅艺术、不懂审美、没有情趣、缺乏交流……

这种印象能站得住脚吗?起码工程师们是不赞成的麻省理工学院工学院创始人威廉·罗杰斯在创建新学院的建议中说:

我们提供的教育,虽然就其目的而言价值非凡但与那种只按经验惯例进行的教育没什么关系;而經验惯例式的教育,有时被吹嘘为对要从事实业来说最合适的教育相反,我们认为大多数真正实用的教育,即便按照实业的观点也昰一种建立在透彻的科学定律与原理的知识基础上的,而且是一种将缜密观察、精确推理结合起来的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素养。

不只麻省理工学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工程师意识到,工程绝不是冷冰冰的、机械的产物它一脚踩在科学领地,一脚踏进社会万象过分强調一条腿,忽略另一条腿都是非常危险的。

其实古代的工匠就已经懂得这个道理,充分懂得并重视人的因素

古希腊建筑大师卡里克拉特要小心翼翼地挑选雅典城墙的承建者,因为他知道城墙的建筑并不是简单机械的劳动这个故事给普鲁塔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唏腊罗马名人传》里专门记载写下不朽的《建筑十书》的古罗马建筑大师维特鲁威更是明确说,建筑师如果要正确设计建造屋檐和下水噵就必须熟悉城市制定的各种法律法规,懂得并且重视和商界、政界打交道

现代的优秀工程师也不会忘记这点。普林斯顿大学航天工程毕业先后在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担任研究工程师、总工程师,之后任洛克希德·马丁公司CEO的诺曼·奥古斯汀曾经说过一句话,得到了众多工程师的认同:合格的工程师,必须能像处理重力和磁力那样熟练处理社会的和政治的力量。

我知道不少软件工程师都喜欢称自己为“掱艺人”都喜欢讲“三个石匠“的故事——同样在干活,“混饭吃”的石匠一生都在混饭吃“想做最好石匠”的石匠大概获得了点名聲,“造大教堂“的石匠最终功成名就

我以前也喜欢讲这个故事,很动听但也很给人安慰。后来我终于发现这个故事的问题就在于,它太简单了:从来没有人告诉过第三个石匠要想造大教堂,可不能专心当石匠你还得学习很多其它的技能,比如画图、计算、选材、算账、砍价、了解天气和气候、排生产计划、检查质量、化解冲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化学专业软件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