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本科毕业,学的是人文社科类专业业,想转行计算机。请问应该怎么样开始?学一些什么样的东西?

原标题:科普②丨自招认可哪些獎项学科竞赛最受青睐!高一高二提前看

自主招生,简单来说就是各高校为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的一种招生手段,无论形式、过程多么复杂终极目的只有一个 —— 抢夺优秀学生资源。

怎样筛选学生很简单,一是设置报名门槛先筛掉一部分学生;二是通过高校考核,根据成绩再过滤掉一部分学生最终择优给予降分录取优惠。

也就是说首先你得证明自己是个优秀的学生,然后財能进入真正的赛场

怎么证明呢?有四种方式即自主招生报名的条件 ——

1、课内成绩优秀,年级排名前1%;

2、获得五大学科竞赛(数、粅、生、化、信)省级及以上奖项;

3、获得教育部或高校认可的比赛奖项;

4、具有专利发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或者是出版过文学莋品专著等

学科竞赛,一般指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等五大学科竞赛是几乎所有高校自主招生都认可,且含金量最高的赛事如果拿到五大学科竞赛省一等奖及以上奖项,即使没有其他类别的奖项也可以妥妥地参加多数高校的自主招生

五大学科競赛的分量是不同的,最好用的是数学和物理两门学科竞赛不仅认可学校数量多,且含金量更高

地区级别的学科竞赛一般没有参考意義,但上海市举办的五大学科竞赛对华东理工大学自主招生有帮助

此外,丘成桐中学数学/物理奖往年虽受到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高度认鈳但2018年这两所大学招生简章中未提及。

文史类竞赛主要包括全国作文、辩论、演讲及综合类比赛一般适用于申请高校的文科类专业。

泹是2018年各校招生简章没有明确说明认可哪些文科竞赛,例如南京大学招生条件要求:“高中阶段在全国性人文社科竞赛决赛中获得二等及以上奖项”。

由此可见文史类竞赛在自招的认可度越来越低根据往年高校招生情况,新概念作文大赛、创新作文大赛认可度较高攵科类竞赛最好取得全国总决赛的国家级奖励认可,以提高通过自招的几率

与文史类命运相同,2018年各校自主招生简章中并未具体指出接受哪些英语赛事含金量较高的是创新英语大赛和英语能力竞赛。值得注意的是考托福、雅思的成绩也可以成为考生英语特长证明材料,进行报名2018年中国矿业大学自主招生简章中就有明确提及。

那边文科类竞赛受“冷落”这边科技创新类成“新宠”。

学生的创新力是高校自主招生主要考察方向之一所以科技创新类的竞赛相对比较受广大院校认可,尤其是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明天小小科学家活動认可度达到60%,其次是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对科技创新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考虑这几个竞赛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下2017年自主招生中认可的科技创新类竞赛,2018年各校招简未提及: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把过多精力放在较冷门的竞赛上,如机器人竞賽、飞行器比赛等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约有39高校认可发明专利、论文出版等特长潜质的学生但对比往年,高校对发明专利、论文出版等嘚要求更为严格苛刻建议低年级家长和考生如准备走自主招生路线,提前做好规划和安排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丅发《关于严格高校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严格自主招生资格审查和考核工作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专利、论文买卖和造假等行为。一经查实存在材料弄虚作假的考生自主招生资格将被取消,并且生源所在地省级相关招生考试机构将依照相關规定取消其高考相应资格

教育部的的通知并非空穴来风,有相关报道指出2018年自招中多所著名高中学生论文涉嫌造假抄袭行为严重。茬此提醒大家做论文一定要严谨用自己的实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要受外界其他因素的诱惑坚持原则。

?课内成绩是基础自主招生僅增加了高考的砝码,如果课内成绩达不到本一批次水平即使拿到高校降分录取优惠,最终也无法进入理想院校所以一定要注重课内荿绩!(重要的事情读三遍~);

? 数学、物理学科竞赛是最佳资本就自主招生的情况看最有用的奖项应该是五大学科竞赛类,尤其是數学和物理除两所外国语大学外,其他88所自招高校都认可这两科竞赛;

作文类及英语类竞赛未被明确提及2018年各校自招简章几乎都未明確提及作文类及英语类竞赛,可见作文类、英语类竞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用最好作为自招的辅助加分项。此外未被明确说明的竞赛種类及奖项,建议直接联系招生办电话详细询问自己手里的奖项是否符合条件;

? 切记贪多。学有余力的情况下要选择自己感兴趣且含金量高的竞赛,做到竞赛与课内成绩两手抓;

?专利、发明、论文类一定要注重原创不要抱有侥幸心理抄袭;

?最后悄悄告诉你,以仩提到的所有竞赛必须是高中阶段获得初中阶段获得的奖项无效。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想要拿下自招的学生,一定要尽早学习学科竞赛这条“捷径”比其他任何路都更具价值。

今天的科普有木有解决大家关于竞赛奖项的困惑呢有的话就为小编点个赞吧

2018年高校对五项学科竞赛要求汇总
在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变现突出的学生
省二且外语或文史类竞赛国二 省二且外语或文史类竞赛国二 省二且外语或文史类竞賽国二
}

来自: (行きたいよ、きみの蕎麦に) 22:21:06

大一,男985经济学学生,文科生想转专业读社会学或者人类学,于此询问意见人类学小组,冷清转而来社会学小组,希望感受到熱情

高考时随大流报了经济学,当初根本不知道经济学是什么只是从高中政治课本必修一中略懂皮毛,只知道经济学火死了就业好,然后就报了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发现作为文科生的我简直对经济学一点感觉都没有其实成绩并不太差,加权平均分83就是觉得经济學并不是一个我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东西。

我接触到学经济学的同学主要为两个目的:一是就业前景,二是做学问

我个人性格沉静,鈈太喜欢和人打交道不喜欢有人约束我,喜欢安安静静简简单单但却对未来很有幻想。反正性格很奇怪(高中时同学的评价就是故意讓自己远离人群孤立自己),所以金融行业这种东西很不适合我高中时就决定要走学术道路。但是现在经济学学术的潮流是数据,數据!需要用好多数学工具我理科思维没开发,高数天天做题才勉强上八十我觉得经济学的学术之路是不适合我了。

高中时看过《忧鬱的热带》发现自己对人类学很有兴趣,曾经考虑报社会学专业或者人类学但是家庭剧烈反对!父母认为:什么是社会学啊,毕业后夨业啊当社工义工啊,赚不了钱啊!人类学不是挖化石和野人住在一起吗?

记得那时我数学老师也跟我说:“世界上有很多事过程快樂结果痛苦就像偷食禁果意外怀孕一样。记得不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东西,选择不会让你日后后悔的东西因为十来岁其实不知道自巳真正喜欢什么,而且兴趣可以培养”我就是抱着这样试一试的心态学了经济学。

后来去年看了《月亮和六便士》,精神受到了摇撼现在就很想像高更一样为兴趣出走,但我自己又很担心后果毕竟我也只是粗看了几本书,比如《金枝》、《西太平洋上的航海者》、費孝通作品其实对这个学科了解不多。而且听说人类学就业就真的只能当教授无论在国内国外都就业疲弱,文革之后人类学更是在中國消失了一般

Anyway,看我啰嗦了一大把可以看出我内心世界是多么乱七八杂。其实我就是在纠结本科转不转专业我研究生会去读人类学戓者社会学的。

一是:转专业!我所在的大学人类学终于脱离了社会学成为了一级学科而且哲社学院有扶持这个专业的举措,教授们60%外敎都是哈佛,哥大LSE(my dream school)毕业的,全英语教学由此我看出人类学就业是有多差,我的学校又不是清北复交人大南大都请得起这么多名校毕业的教授这个的好处是:现在就开始打好人类学基础,而且有教授资源那么我去LSE读研的机会大大增加啊。坏处是:学科刚升级佷多教学方面可能不成熟。未来计划有变的话拿了个人类学学位去就业我真的TAT

二是:修双学位,或者自学、蹭课现在哲社学院有无双學位修读还是未知数。走这条路我一定会死了都要把我经济学学好,不然怎么上LSE读研大学就自学,跑去人家教室蹭课好处是:有了經济学学位,未来起码保障度提高了而且看了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后发现其实经济学与社会学文化人类学联系很紧密。问题是:读研轉专业去人类学有可能么像LSE这种顶尖学校会不会不接受啊?

真的很想去LSE读人类学!!!!!!

各位神牛可否给点意见这篇语句不通、思维紊乱的草稿伤了视力,我表示对不起啊~


}

原标题:读不读大学的差距,悄然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曾有一篇文章是清华大学教授李宏斌的演讲稿。文中提到了中国的大学回报率指出中国教育的真实回报率被高估了。所以目前人们在受完所有教育后获得的经济回报、职业地位中,只有1/3真正来自校内校外的教育而2/3是由家庭背景和先天能力带来的。

洇此李宏斌教授说,在剔除掉学生的先天能力、家庭背景因素以后 中国大学教育的平均回报率是10%,而高中教育回报率几乎是0

看到这個结论,可能有的人会很吃惊都说读大学是帮助一部分人实现地位提升、社会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之一,可如果连大学回报率都要依靠镓庭背景那么背景不强的孩子,是不是就真的没得选择了

别急,等读完我们的文章你就会知道,除了家庭背景还有一些因素会影響大学回报率。如果背景不强还有其他方面可以努力。废话不多说带你了解大学回报率及其影响因素,还有读大学与不读大学在收入、事业前景上的区别

1、什么是教育回报率?

毫无疑问教育是一场长期、高额的投资。投资就要期待回报因此所谓 “教育回报”(return on investment of education),就是一个人多受一年的教育在工作以后能收回多少回报。

这个回报可以是经济收入这样的 显性收益,也可以是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嘚提高带来的 精神满足以及社会地位晋升、人脉资源增加等 隐性收益。如果算上上学时遇到未来的人生伴侣那么这个回报可能还包括“婚姻回报”,和为下一代改善基因的“基因回报”

因为这些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都是通过一个人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后才得以体现所以在探讨“教育回报率”时,我们会着重于“大学回报率”

资源、人脉、社会地位提升等隐性收益,很难将其量化比较而金钱收叺是最直观的衡量标准。所以经济回报仍是学生和家长在做决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同时经济学家也会以收入水平来衡量“大学回报率”。

2、大学回报率平均有多少

历年来有很多研究算出,中国城市教育回报率大多在6-10%意思是多一年教育,收入就增加6-10%而农村的教育囙报率则在4%左右。这就意味着高中毕业后有没有再读至少四年的大学,将会造成两种学历的巨大收入差异

美国联邦储蓄银行经济学家們,将人们读大学的成本与大学毕业后直到65岁退休的收入进行了核算,得出 本科学历的平均回报率在14-15%比一般银行储蓄率的6%还要高出一倍多。

相信有过投资经验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何种水平的回报率。

3、大学回报率受什么因素影响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想:大学回报率看起来并不赖但为什么有人读了大学从此海阔凭鱼跃,而有人即使拿了毕业证也只能蜗居地下室呢

研究人员也发现,即使平均的大学回報率很高但并非意味着每一个人享受相同的回报率。有人能得到51-91%的回报可以说是通过大学获得地位飞跃;而有人却收获-32%的负回报,生活质量还不如高中毕业

为什么会有如此悬殊的差异呢?

这就要看每个人受教育的回报率,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

在中国,高校扩招导致的普通大学教学质量下降广为诟病从中导致的学生能力不足、浑水摸鱼拿文凭,更是屡见不鲜这就导致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从大学宿舍直接搬入蜗居床位

他们花了四年时间和数万元学费、生活费,最后得到什么

在一项关于“职业技能”的权威研究中,学鍺发现有五项能力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这五项能力就是“情绪稳定、性格外向、乐于尝试、为人亲和、做事尽责”,其Φ 情绪稳定、性格外向和做事尽责是最重要的三项。

有的人读了四年名校甚至再加上2-3年研究生,都不一定学到了这些至关重要的能力因此更容易在职场上频频受挫、加薪无力,让人产生“白读书”的感觉而有的人只读三流大学,甚至没有大学文凭却因为能力出众洏走得更高更远,成为“读书无用论”者广为推崇的传奇典范

其中的差距,就在于职业能力而非学历高低。而这些能力其实要看你究竟怎样利用时间和学校资源,充分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学历出众、能力超群,就可能全面向好、所向披靡;学历了了能力一般,则呮能接受命运的调戏

所以,如果你没有进入一所很好的大学或者一流的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通过针对性地训练以上几方面能力帮助自己弥补学历不高的遗憾。

一般说来名校学生的大学回报率,会高于普通大学的回报率

李宏斌教授测算出,毕业于名牌大学、211大学比普通高校的回报高28%,而985大学的回报率是211大学的1倍,所以在中国读好大学是有回报的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要挤破头进入好大学的原因。

这一点也无可置疑名校不仅教学质量高、硬件条件佳、社会声誉高,而且校友资源广也会在精神境界、人脉广度、社会软资源等方媔上,给予学生很多的支持帮助他们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机会、走得更远。

总的来说 工程类、计算机类和数学专业,将会比攵科类专业的回报率更高

在美国,即便同在一所名校计算机、工程科、数学专业,也要高于商科专业而商科又高于人文人文社科类專业业。

从下图可以看出斯坦福大学、哥伦毕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MIT以及哈佛大学,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高居回报率榜艏而同样是名校的大牛专业,斯坦福的经济学专业的经济回报率就要稍逊于计算机科学专业。

如果孩子实在对文科类专业感兴趣那麼名校的文科专业回报率,一定要比普通大学文科专业回报率高

还有一项调查显示,在本科各专业中数学和计算机的大学回报率高达18%,高于平均水平的10%接下来是工商管理(17%)、社会科学(15%)和其他文科类专业(12%)。另外教育学专业的回报率最低,是9%

在中国,各专業的回报率排名也基本相似

根据2016年教育咨询机构麦可思的数据,中国大学十大本科专业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如下依然显示出理工科>商科>文科类的趋势:

中国十大本科专业毕业三年后的月收入如下:

除了“理工科类的大学回报率较高”这个事实,相比于文科类毕业生理笁类毕业生还比较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美国的Pew研究机构专门对不同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做了调查,其中有60%的理工科学生表示他们找到了与大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而只有43%文科类学生的职业与专业对口。

在中国2015届大学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最高是医学(95%),其次昰工学和教育学(均为71%)

因为满意度不高一般都会离职转行,而文学和农学半年内离职率是各专业中最高(31%),医学专业半年内离职率则只有12%依旧说明,理工科类最容易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对自己工作满意度较高,也较少在短期内做出转行决定

如果毕业后所从事嘚职业与专业有较大差异,这就意味着工作中有很多知识需要重新学习、很多的思维定式需要打破,这势必会给毕业生较大的工作压力也会付出更高的时间、金钱等转换成本。

所以现在我们知道了,如果你想最大化自己的大学回报率而且想减少转行几率、避免不必偠的时间、人力、金钱损失,不妨选择数学、工程类、计算机类的理工科专业

而如果实在喜欢文科和商科专业,就最好努力一把考入名校在校期间保持好成绩、训练职业技能,就会获得较高的大学回报率

不是有一句话说,“我们这一代读金融和理科就是为了下一代囿能力读艺术和哲学,还不用为前途和生活发愁”

上一代读了回报率更高的专业,爬到人生更高的层次自然也能为保证下一代生活无虞,让孩子得以依照爱好选择看起来回报率不高的专业。

根据文章开头李宏斌教授的结论家庭背景对一个人未来的决定力量,包括大學毕业后的工资收入与发展前景比如,出生于城市、富裕家庭父母是公务员,第一份工作的工资更高

而家庭背景对未来成就的决定莋用,在一项研究社会阶层流动性的英国研究中亦有所体现。

这项研究发现那些出身于富裕家庭的孩子,即使能力不佳也会因为家庭背景优越,而不至于掉下已有阶层其中原因在于,家境优越的中产父母为了防止自己孩子阶层下滑,利用金钱优势、社会资源、人脈关系为孩子有效创造了一个 “玻璃屏障”(glass floor)。

这个“玻璃屏障”就是由足够金钱、知识和资源拓展开来的丰富的学习机会,让经濟优越的孩子学到足够的社交能力、情绪控制能力以及自律、沟通、坚持、坚毅等非认知能力。

这就导致哪怕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成績差,也比来自贫困家庭的优等生进入好大学、成为高收入者的可能性,要高出35%

那么,贫困家庭的优等生读了大学会不会就可以和富裕家庭的差等生抗衡呢?

二、沮丧的事实:家庭背景的力量难以撼动

中外学者的研究通过已有的大量数据得到结论:

大学教育的确可鉯增加收入,但依然无法抹平贫富差距

也就是说,家庭条件不佳的大学生即使拿到大学文凭,其刚毕业时的收入以及收入增长速度囷幅度、职场收入和职业天花板高度方面,也很难敌得过家庭条件富裕的大学生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孩子,就连大学刚毕业时的收入都可能比富裕家庭的同学低,这在中美两国都是通用的法则

美国的数据来自最大的收入数据网站Payscale,结果从下图就可以一目了然家庭財富越多,刚毕业时收入就越高

根据2009年的一项研究,城镇大学毕业生的父母年收入增加1万元相应学生的初次就业收入就会增加33%,而农村生源中父母年收入的影响则不明显,这被认为是因为农村父母给不了孩子太多帮助

并且,对于父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孩子来说其父母平均教育年限在9年以上,则这个孩子大学毕业时的初次收入则明显高于父母在非政府部门工作的毕业生。这也许是因为政府工作囚员的职位与受教育程度正相关,而职位高的政府人员可利用的资源更多,投入给子女的就更多

国外Heckman和James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父母学历烸提高一年就能使子女收入增长3-5%。

总的来说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父母学历越高孩子在大学刚毕业时收入就越高。

Payscale还发现美国只有18%低收入家庭的大学毕业生,会在职业生涯中期时进入收入前25%收入梯级也就是说,只有18%的人会通过大学教育,完成底层到上层的逆袭

洏家庭收入本来就在全国前25%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当中就有39%的人会在职业生涯中期时,凭个人资产进入前25%的收入梯级而毕业10年后,有1/3家庭收入在全国最低25%的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仍在最低25%,也就是说1/3依旧留在底层。

可以这样理解哪怕毕业十年,也依然有近33%来自底层阶級的大学生仍旧摆脱不了底层的命运,无法获得社会阶层的流动

就整体来看,无论出身贫困还是富裕大学教育都会增加一个人的收叺水平。但是增加幅度依然有很大差异(如下图)。

来自最富裕家庭的孩子到了职业生涯中期时,其收入增幅最多

研究还发现,随著时间推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与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两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是逐渐拉大的。

大学刚毕业时低收入背景学生的工资,是高收入背景学生的2/3但到了职业生涯的中期,也就是刚进入他们的中年时期这个数据是1/2。从2/3到1/2可以看得出他们的收叺差距是越来越大的。

也有中国学者得出父母的教育水平,能解释收入差异的5.58%又由于在中国,户籍制度也是一个影响职业和收入的重偠因素因此户籍类型也能解释收入差异的7.08%。

如果再算上性别、健康水平和父母职业地位在中国,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这一项就能解释囚与人收入差异的13.78%,这是一个不小的数据

富者越富、穷者愈穷,或者干脆原地踏步马太效应持续生效。

一个人除了毕业初期的收入其整个职业生涯的收入,也是会受家庭背景影响的家庭后备资源越多、财富水平越高,一个人在事业中就越有后劲获得的资源和支持吔就越多,所以收入上升速度和幅度越大

除了收入,家庭收入水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一个大学生在职业阶梯上能爬多高、走多遠。

家庭收入在全国前25%的大学毕业生有18%的人成为了高级管理者,而家庭收入在最后25%的大学生则有33%止步于中低层管理者,成为高级管理鍺的人更少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以这样理解

富裕家庭的父母,会不遗余力地在家庭资源、社会关系方面对孩子的事业的给予支歭。他们正如《欢乐颂》中的曲筱绡在职业生涯早期,不需太费力就可以在各种资源的加持下迅速成长所以称为高级管理者的几率更夶。

而家庭资源并不强大的大学生其家庭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就好比邱莹莹、樊胜美一样需要全凭自己的个人力量,从职场小白開始打拼即使最后也能与家庭禀赋雄厚的同辈平起平坐,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时间

三、为什么一张大学文凭,依旧敌不过家庭出身

看到这些事实,也许你会开始产生疑问:家庭财富水平和父母教育程度会影响孩子从小受到教育的质量,这一点很好理解但是为什么,即使贫困的孩子上了大学他们依然无法在收入上匹敌家庭富有的同辈人呢?难道出身就是一生的宿命摆脱不掉了吗?

对于这个問题因为每个人从小的成长环境、父母教育理念,以及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并不相同即使同样的家庭背景,其价值观、事业观和财富观吔会不同孩子的走向自然也会有差异。所以我们只能跟随经济学家做出猜想。

研究此课题的经济学家认为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童年时期的家庭资源

我们曾有多篇文章都提到家庭经济水平高的父母,会在孩子教育中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經济资本)主动快速地给予孩子帮助,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职业感觉”、社交能力和其他软实力

他们所采取的“协同培养“策略會使孩子在进入职场前,就获得足够多的能力、气质和毅力持有更高的理想抱负(文化资本),从而更容易好的发展在孩子进入职场嘚时候,背景强的家长还能够通过广泛的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帮助孩子更好地实现求职和晋升

如此一来,家庭背景就通过 经济资夲、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途径产生对下一代的影响。

而家庭比较贫困的父母会过于依赖学校和公共机构,在教育中通常所采取的“放养散养”、“快乐教育”策略虽然保护了孩子的天性但也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机会,从而无法获得有利于职场发展的足够技能

這些孩子进入职场后,很多职业技能和素养都需要靠自己的试错和碰壁去习得,所以其职业发展之路会比从小就获得职业感觉的同龄囚要更缓慢、更坎坷。

2、贫困学生所读的大学质量

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顶尖大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中产或以上阶层在中国如此,在美国这个阶层分化明显、大学学费昂贵的国家更是如此。

其中原因有贫困家庭孩子的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较落后,从而导致嘚“被动考不上”也有优秀的贫困孩子因自卑造成的“主动不敢考”。

美国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0%的贫困学生数学成绩拔尖,洏家庭收入高的学生占据数学高分成绩的48%。

在这样的成绩差距之下两种家庭的孩子,在高中后所去的大学自然也会完全不同。

越是精英大学越是集中了家庭背景好的学生。

在哈佛、耶鲁法学院这样的精英大学有60%的学生来自家庭年收入前10%的家庭,而只有5%的学生来自镓庭年收入后50%的家庭而且,基于同时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进入精英大学的几率要比贫困家庭孩子高4倍

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清華大学的学生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经济学家也发现,很多成绩鈈错的贫困家庭孩子都不敢报考精英大学。尽管这些学校有很好的补助政策也可能提供非常有用的学业、职业能力培训支持,但这些駭子在高考之前就低估自己的能力

并且,有的贫困孩子即使进入精英大学也会因为“绝对的少数派”而被校方忽略。在一本专门描述洺校贫困学生的书《Paying for the party》中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贫困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很多孩子感到迷失、沮丧 或产生心理问题,或承受不了壓力选择退学

我们已经知道,大学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收入水平多数贫困家庭的学生只能去普通大学、专科学校,这也就造成他們很难在毕业后找到收入丰厚的工作

3、贫穷带来的稀缺感,束缚了努力的脚步

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贫穷会成为心智的负担,即使沒有人提醒你稀缺的存在贫穷状态也会削弱智力和自控力。

而且长期的 稀缺感会在大脑中留下记忆,使人即使拥有了足够的钱也会無法彻底摆脱紧张感。

比如挨过饿的人,会长期过于关注食物买菜做饭时也很容易准备过量,或饱受暴食症的困扰;小时候被严格限淛零用钱的孩子等自己有能力赚钱以后,依然会由于内心挥之不去的匮乏感要么不敢花钱、永远感觉缺钱,要么挥霍无度缺乏必要嘚理财理念。

这都是稀缺感造成的内心感官失调

另外,神经科学家发现长期处于贫穷状态下的孩子,其智商发展会存在一定的滞缓這也是稀缺感对智力限制的证据。

稀缺会导致“管窥”也就是说,内心的稀缺感一旦占了上风人就会忽略了诗和远方,而只看到眼前嘚苟且同一个人,哪怕他本来就拥有高智商也会在稀缺状态下表现出比自身更低的智商。

如果一名学生整天为钱的事发愁那么他对金钱的稀缺感,就会让他过度专注于缺钱这件事自然无法专心学习和发展能力。

在大学的时候他们容易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对能力发展贡献极小的兼职中从而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真正有用的事,更舍不得投资自己

哪怕工作以后,也会因为家庭负担、未来生计而对金錢关注过多忽视了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相比于家庭富足无需为生计发愁,从而可以专注于自身能力发展的同龄人这些低收入背景嘚人,就可能更缺乏进步和提升的后劲

由此看来,彼此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也是情理之中。

四、回报率低就不读大学了吗?

上一部汾中呈现的悲观事实也许会让很多家庭背景不占优的人开始沮丧:既然大学文凭都无力与家庭背景匹敌,那么读大学还有什么用呢

也許你听过几个“仅凭初中学历就跻身百万富翁行列、大学辍学却成为亿万富豪”的故事,很多中国底层少年更是将“读书无用论”奉为聖经,期待自己也能不读书就赚到大钱

然而,这样的传奇故事只是少数中的极品这些人成功的关键,也绝对不是“辍学”这一项

正洳无数被修枝剪叶、添油加醋的成功学案例,太多“没文凭的逆袭故事”去掉了不符合逻辑的细节,成为忽悠底层大众的障眼法

也许,的确有些人凭借绝佳运气或超人能力成为了佼佼者但更多的人,则会在盲目跟风和冲动效仿后重重跌倒、成为炮灰,继续苟延残喘於底层被社会所忘记。

你只知道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从大学辍学后创办了传奇企业,而你不知道的是他们早已就有了专注的领域,辍學以后也针对性的专业持续学习并没有扔掉知识和书本睡大觉。更不要提比尔盖茨的父母给了他最初的资金促成了第一笔生意,以及從小就有的知识、技能的熏陶

如果你还认为,没有学历也一样可以成为资本大鳄那就让数据告诉你:

大学文凭也许并非阶层流动的通荇证,但根据李宏斌教授的说法在中国,如果没有剔除先天能力和家庭背景中国大学回报率有16.3%,高中回报率非常低只有4.5%。而且多讀一年大学能增加16%的收入,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相比收入要高出64%。

而在美国依然如此没有这一纸文凭,会让你整个职业生涯少赚100萬美元

1、大学与高中文凭的收入差距

Pew研究中心发现,尽管从2001年到2013年美国经济危机导致本科学历工资下降10%,高中学历者工资下降8%但大學学历仍比高中学历多赚75%。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拿到大学文凭的人,会比只有高中学历的人多赚100万美元而且不同专业最高薪资及最低薪資差距或将达340万。

例如一名石油工程本科学位的毕业生一生收入约480万美元,而一名幼儿教育本科学位毕业生收入仅140万美元建筑学和工程学专业平均年收入为83000美元,而教育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是60000美元

也许你会发现,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其实并不高甚至可能还不洳已工作几年的高中毕业生。但Pew的数据是“整个职业生涯”说明高中学历者收入增长的幅度和速度,是越来越慢的

而拥有大学学历的囚,即使起步收入不高但他们在大学中积累的知识、能力、资源、人脉,会在整个职业生涯中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使收入的增长速度越來越快,从而拉开与高中毕业生的差距

2、学历差距的时代特色:高中学历越来越不值钱

正在读文章的你,或许会认为过去年代的高中攵凭就很值钱,与大学文凭的差距也并不是很大但Pew的研究会告诉你,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学历的含金量将会越来越低,高中文凭也将樾来越不值钱

Pew发现,1979年高中学历者收入,是大学学历者的77%而如今这一代,也就是2013年正处于25-32岁的年轻人中这个百分比成了62%。两种学曆之间的收入差正在越拉越大。

再看学历与贫困的关系在今天这一代的年轻人中,就有22%只有高中文凭的人处于贫困中而1979年时的年轻囚中,只有7%的高中学历者处于贫困

可以看出,如今只有高中学历日子将会越来越不好过。

现如今如果仅仅止步于高中文凭,就很难茬社会中维持生活倘若不去读大学,那么一场大学教育可能带给你的各种“软资源”就会与你失之交臂,更不要说获得事业和人生的荿功

社会习惯于将”没读书的大老板“和”高学历的小职员“相比较,以论证”读书无用论“的有道理却忽略了时代的变迁和成功要素的变化。

不需要科技含量的小五金创业时代即将成为过去“没有读书”的人要想再创业成功,已近痴人说梦

没读过书的农民企业家,因为缺乏发展企业必须的技术已经很难与科技含量高的企业相抗衡。低技术行业已经形成了垄断在这些领域很难有零起点、无技术嘚创业成功者。

也就是说中国以后的发展,很难再出现”没读书的大老板“而更多的将是”读过书的大老板“,而且他们将出现在科技含量更高的行业

因此, 从收入水平、事业空间和工作满意度来说读了大学的人,都完胜没读大学的人

今天的文章中,科学研究很哆、数据不少也许阅读过程并不会那么美好。但我们通过大量的证据就是想帮助大家看清:

要算清教育回报,并非一个简单的话题洳果你想弄清楚“读大学究竟会如何影响人一生的收入,以及贫困家庭的孩子要不要读大学”诸如此类的问题势必需要坚实的论据和数據。如果仅凭一味的说教和个人案例是很难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的。

在这些证据中有比较残酷的现实,比如“家庭背景的确会影响初佽就业收入和毕生的收入水平”,但依然有鼓舞人心的信息就像“高中学历将越来越贬值,大学学历总能比高中学历多赚75%”

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家长来说,让孩子读大学是一件不需要犹疑的事

他们考虑的更多是“能不能读名校”,以及“读什么专业”这篇文章中“悝工科大学回报率高于文科类专业“,以及“名校文科类专业其大学回报率高于普通大学”,这些信息可能会对他们更有用

而对于条件不是很好,且掏出孩子学费都要费很大力气的家庭来说尽管让孩子读大学未必能在这一代实现阶层的晋升,也或许无法与家庭禀赋优厚的孩子相匹敌但如果与相似家庭背景、但没有读大学的同龄人相比,他们会获得的经济收入和隐性资源将是高中学历者远远比不上嘚。

拼能力、拼学历或者拼家庭,你总得有一样拿得出手

也许家庭是你无法改变的宿命,但能力可以加强学历可以提升,担心普通夶学回报低就去考名校。

或许总是有人劝告家贫学子不要费力费钱读大学但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选择都会有风险而如果這一代的贫困学生读了大学,那么他的下一代就很可能无需再被贫困束缚住了手脚也不必为上不上得起大学而纠结。

贫困也许无法在┅代中消除,但至少可以通过教育而逐渐淡化在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摆脱贫困。

一代人的微小努力都会在下一代身上产生不小收益。

媄国已经有研究证明在了解过大学回报率,以及大学学历与高中学历的差距以后学生会更倾向于追求更高的学历。所以我们也认为對于那些曾对大学价值有过怀疑和犹豫的人,今天的数据和背后的理论是值得一读的。

世界有诸多残酷的事实我们希望把它们摆在你媔前,帮你看清各种选择的利弊总比永远在不自知中颓废落后强。

作者子非鱼原载于家长进化论(ID:parentsup),这是一个高冷、严肃、名校控 宇宙最酷的教育研究社区,与你一起成长自己,成就孩子

格上财富: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咣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科类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