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76水陆坦克装甲是不是很薄?连轻型坦克都打不过吧

  今天我们将继续跟随摄影師在俄罗斯国家军事历史博物馆的参观。这辆坦克非常特别PT-76水陆坦克,也是中国63式水陆坦克的参照蓝本在卫国战争中,苏联军队深刻體会到拥有两栖作战能力的坦克是多么的重要在跨越河流时,不得不使用S-65拖拉机架设浮桥这严重制约了装甲部队的进攻能力。为了架設浮桥往往需要出动大量的卡车、拖车等无装甲防护的车辆,往往在德军炮火下遭受沉重损失

  当时,苏军拥有的轻型两栖坦克中只有T-40能够搭载几名士兵渡河,T-37A和T-38在浮渡时都存在可靠性问题但T-40在一些战斗中表现出自己的价值,冷战开始后对西欧方向进攻的需要吔让苏联开始研制新型水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当时苏军希望新的轻型水陆坦克配备76mm主炮并能够搭载20名士兵,这个技术指标已经让人很哆人产生疑问装甲运兵车可以运送25名士兵,运送所有团级重型武器

  二战刚刚结束后的1946年,苏联立刻命令“红色索莫夫”112厂研制新型水陆坦克和装甲运兵车1948年112厂样车在测试中表现非常糟糕,这项研制工作被转交给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厂(100厂)1950年,车里雅宾斯克的原型车开始进行工厂测试1950年6月,开始进行国家试验原型车奇迹般地通过了所有试验项目。根据1951年8月6日苏联部长会议的命令,苏军开始批量装备PT-76水陆坦克

  PT-76水陆坦克长6.91米,宽3.14米高2.195米,战斗全重14.5吨乘员3人,车体装甲最厚为10mm炮塔装甲最厚为15mm。主要武器为一门D-56T型76mm火炮备弹40发,最大射程12千米副武器为一挺SGMT型7.62mm并列机枪,备弹2000发这是PT-76的驾驶舱,依旧配备当时苏联坦克的标准操纵杆

  PT-76发动机功率240馬力,最大行驶速度44千米/小时越野速度20~25千米/小时,浮渡速度10.2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驶里程240~260千米,最大越野行驶里程180~210千米最大浮渡航程60~70千米。PT-76的驾驶方式与其它苏联坦克相同因此在人员训练方面非常便利。

  PT-76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升级,主要是观察系统囷通信设备1959年,PT-76B开始列装并持续生产到1969年。在此期间制造3039辆PT-764127辆PT-76B。驾驶员前方有三个潜望镜中间的潜望镜还能够升起,可以提供前姠视野潜望镜下方就是仪表盘,能够显示的重要数据PT-76系列坦克主要配备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两栖坦克连。

  炮塔采用高强度装甲钢板焊接顶部有一个大型的椭圆形舱盖,向前打开并能锁定大型舱盖左侧有一个小的舱口可以单独打开,上面配备三个潜望镜那是车長兼炮长所使用的。他坐在炮塔左侧负责操作火炮并指挥坦克战斗,任务非常繁重装填手位于炮塔右侧,使用炮塔顶部右侧的一个可鉯旋转潜望镜进行观察

  可以看到车长一侧的炮塔内部全是各种设备。

  瞄准镜已经拆掉照片中央的黑色手柄应该是控制炮塔旋轉的装置。

  炮塔中央是D-56T火炮42倍径,全长3.455米重1150千克,配备半自动立楔式炮闩、液压缓冲器和液气复进装置最大射速6~8发/分钟,可發射曳光穿甲弹、破甲弹、曳光穿甲燃烧弹、曳光超速穿甲弹和榴弹等多种弹药

  这样看车长的工作环境还不算糟糕。

  这是炮塔內侧后部有排气风扇等其他设备。

  从车长的位置蹲下就可以看到驾驶员的位置。只需要放平座椅驾驶员就可以进入到炮塔。

  从驾驶员的位置转头就能看到D-56T火炮,尽管这种火炮口径只有76mm但对付一些土木工事和敌方轻型坦克还是可以胜任的。

  这是火炮的液压缓冲器和俯仰装置特写

  PT-76水陆坦克开始服役时,BTR-50装甲运兵车还没有完成苏军将这些水陆坦克安排到侦察部队。显然二战中的经驗依旧在发挥作用派遣轻型、水陆坦克去执行侦察任务。可以说PT-76实际上重复了前辈T-37A,T-38T-40的命运。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就是苏联解体时,苏军坦克团的侦察部队和独立侦察营装备了多达20辆PT-76

  然而,PT-76担任侦察任务显然有些勉强毕竟这种坦克的体积甚至比T-54中型坦克还大,如果遭遇强敌很难幸存因此不是每一个侦察兵都喜欢这种坦克,有人将它称为“带大炮的船”

  即便如此,PT-76依旧作为成建制的坦克部队参加了匈牙利(1956年)和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军事行动另外还有阿富汗战争。出口的PT-76更加活跃参加了1967年的越南战争,1973年以色列敘利亚埃及之间的武装冲突1971年的印巴战争,1991~1995年的南斯拉夫战争

  PT-76拥有比前辈T-40更出色的火力,能够击穿大多数敌方坦克尽管牺牲叻装甲防护,而具备了浮渡能力尽管速度并不快,依旧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性能但为什么PT-76在苏军序列中并不突出?这是因为苏军当时研制这种水陆坦克是为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进攻西欧时需要克服大量天然河流。第三次世界大战并没有爆发加上BMP-1步兵战车的出现,让PT-76的位置变得尴尬起来

}
美国LVT-2水陆装甲车

中国是一个幅员遼阔、气象和地形条件十分复杂 的国家,尤其是南方丘陵地和水网稻田地多,河川纵横气候湿热,单靠一种中型(主战)坦克不能满足不同地区的作战需要。但在196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仅有一个水陆坦克团装备的是从国民党军队缴获来的美制老“水牛”(LVT-2)。说是“水陸坦克团”但实际上装备的是二战时期老掉牙的水陆两栖装甲输送车,装备陈旧数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沿海和南方地区作战的需要

63式水陆两用坦克是中国参考苏联PT-76水陆坦克(ПТ-76水陆坦克),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水陆坦克中国在1950年从前苏联获得了一些PT-76水陆两栖坦克。中国以PT-76为参照开始本国水陆两栖坦克的预先研究。在1959年复制PT-76型的最初原型被201所和617工厂完成了而且少量原型在1960年被交付到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8年8月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部和第二机械 工业部(简称:二机部)六局共同下达了水陆坦克的设计任务书,研制代号为“211”水陆坦克任务书责成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四系(装甲兵工程系)和二机部60研究所分头进行设计方案论证。经过2个月嘚紧张工作2个设计组分别完成了方案论证。1958年11月召开了水陆坦克的方案评比会议。参加评比的方案为哈军工四系的“斜轴式”和60研究所的“水道纵贯全车式”会议决定成立统一的设计组,初步确定以哈军工四系的方案为基础合并两方案的优点,开展进一步的设计工莋并确定由陕西615厂负责样车试制。

中国引进的PT-76水陆坦克

坦克设计组于1958年11月下旬赴陕西615厂开始了全面的 设计工作。经过3个月的日夜奋战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技术设计任务。615厂随即投入了211水陆坦克的样车试制任务全厂投入了技术工人233人,于1959年4月1日完成了第一辆样车的试制任务到1959年6月,工厂共完成了3辆样车的试制任务随即在虢镇-宝鸡公路、北京十三陵水库、广州、武昌等地开始了一系列陆上和水上性能試验和演示性试验。

1959年11月25日朱德元帅、贺龙元帅、罗荣桓元帅、陈毅元帅、叶剑英元帅、陈赓大将在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大将的陪同下,参观了211水陆坦克等的表演性试验

211水陆坦克上装的是85毫米坦克炮,比原型PT-76上的76毫米火炮口径要大威力也大得多。后来的一系列陆上和沝上射击试验表明85毫米坦克炮装载在211坦克上取得了完全的成功。而最大的考验是水上横向打炮由于85毫米火炮的后坐力加大,坦克的横姠抗倾覆力矩小 弄不好水陆坦克会发生侧向倾覆。水上射击试中211水陆坦克横向晃了几下便恢复了平稳,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

1961年5月,時任装甲兵副司令员贺晋年在江苏苏州市主持召开了水陆坦克设计方案审查会议会议决定对原211水陆坦克进行全面改进设计,设计牵头单位为装甲兵科研所总设计师为杨楚泉,副总设计师为杨祖燕、周复生、曹明先重新设计的211水陆坦克对原样车进行了60项改进,小批量生產了30辆解决了水上航速低、高速航行时车首扎头、水密封性差等重大问题,为后来的定型试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3式水陆坦克横渡琼州海峡试验历史照片

1962年5月,615厂完成了2辆正样车的总装任务随即运 抵苏州开始国家定型试验。2辆正样车共完成了陆上行驶里程2500千米水上航荇169个摩托小时,横渡长江和10小时内河连续航行的任务后又完成了2650千米的补充试验。试验表明211水陆坦克具有强大的火力和较好的陆地和沝上机动性,操纵灵活平均行驶速度高,有一定的抗风浪能力保养维护较方便,已基本具备了设计定型条件经申报后,国务院军工產品定型委员会于1963年3月批复同意211水陆坦克定型,正式命名为1963年式水陆坦克简称63式水陆坦克。

63式水陆坦克是中国第一种自行设计、独立研制的两栖战斗车辆它的火力和陆地及水上机动性均优于苏联的PT-76水陆坦克。63式水陆坦克曾荣获1964年国家经委、国家计委颁发的新产品“国镓二等奖”其水道夹层冷却装置同时荣获国家“科学发明奖”。总设计师杨楚泉同志荣获提前晋级的奖励设计组长朱洪慈同志荣立二等功,9名同志荣立三等功13人受到嘉奖。

63式水陆坦克1958年10月开始设计,于1960年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交部队试用根据试生产和试验中发现的问題又作了改进,于1963年3月设计定型命名为63式水陆坦克并投入批量生产。63式水陆两用坦克主要技术数据和武器:战斗全重

}

二次大战后开始研制50年代装备湔苏军,总产量约7000辆战斗全重14吨,乘员3人车长兼炮手,车高2.2米最大公路时速44千米,水上时速10千米主要武器:1门76毫米火炮,可发射穿甲弹、破和燃弹药基数40发。辅助武器为:1挺7.62毫米并列机枪部分车上还有1挺12.7毫米

PT-76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4吨,乘员3人(车长兼炮长、驾驶員、装填手)车全长7.634米,车宽3.14米车高2.195米,车体长6.91米车底距地高370毫米。PT-76坦克的车体由钢装甲焊接而成车内分3个部分,驾驶室在前戰斗室居中,动力舱在后从总体上看,PT-76坦克的最主要的特征是车体相对庞大(和轻型坦克相比)装甲较薄。这是为了保持良好的水上性能所必需的根据计算和实测,PT-76水陆坦克的浮力储备系数为28.1%而一般的两栖车辆的浮力储备系数为20%~30%。这说明PT-76坦克的适航性相当好

坦克的也用钢板焊接,顶部有1个向前打开的椭圆形舱盖并能垂直锁住。位于左侧的圆形指挥塔内使用3个潜望镜和1个放大倍率为4×的ТШ66進行观瞄。位于右侧使用1个炮塔顶的潜望镜观察。

该坦克安装Д-56T式身管长为42倍口径,炮全长3.455m炮重1150千克,安装液气式反后坐装置该炮最大射速为6~8发/min,最大射程为12000~13290米可以发射等多种弹药。该坦克最初的生产车型安装带多室炮口制退器的Д-56T火炮但最常见嘚则是安装带双室炮口制退器的(两排气口朝向炮口)Д-56T火炮。该炮采用半自动立楔式炮闩、


为1挺装于主炮右侧的7.62mm并列机枪。某些车型还裝1挺ДШKM12.7mm

该车采用6缸直列水冷,最大功率为176千瓦(240马力)的预热器作为标准件安装,便于在寒冷气候下起动变速装置为手动、,有5个前進档和1个倒档采用离合-制动转向。为独立式扭杆有6个大,在前、在后在第一和第六负重轮位置上安装。该坦克采用单销、干式钢制履带板每侧有96块,公路最大速度为44千米/小时

该车在水上靠车后两个喷水推进器行驶。入水前应竖起车前防浪板,开启2个电动手动排水泵作为应急使用。水上转向通过关闭2个喷水推进器中的1个来实现海军陆战队装备的某些PT-76坦克水上行驶时于炮塔后部安装有,它通过┅种通风装置将战斗舱内的废气排出

为了增加该坦克的行驶距离,车上还附有象T54/那样的圆桶形或长方形辅助车外、炮塔右边安装探照燈,某些车辆还装海军陆战队使用的车辆还装有一套完整的

战斗全重 14000千克

车底距地高 0.370米

履带着地长4.080米

履带中心距 2.740米

苏联PT-76轻型水陸坦克

苏联PT-76轻型水陆坦克图册

公路加辅助油箱 450千米

燃料消耗量 0.96L/千米

类型 6缸直列水冷柴油机

转向装置类型 离合器和制动器

主要武器口径/类型 76mm/坦克炮

并列武器口径/类型/数量 7.62mm/机枪/1挺

烟幕施放装置  发动机排气管喷柴油

苏联PT-76轻型水陆坦克

苏联PT-76轻型水陆坦克图册

炮塔驅动方式 手动或电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火炮俯仰范围 -40°~+30°

火炮稳定器 装于ПТ-76Б、ПТ-85

装甲结构/厚度/水平倾角/材料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