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利:影响白银价格因素和哪些因素有关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不少山东人感到很担忧。

在2017年全国各省常住人口统计中山东人口净流出达到每年40万,在全国所有省份中排名第一

在全国城市抢人夶战如火如荼的今天,这样的数据对山东来说无疑是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21世纪中国最缺的是什么?

想明白这个问题的答案看看全国各地哋方政府都在抢什么就知道了。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各地都在抢粮食指标90年代全国每个县长都在到处抢投资。

而今天全国除北京上海還在主动控制人口之外几乎所有的二三线城市都投入到了空前激烈的抢人大战当中。

据不完全统计最近一段时间集中出台优惠政策鼓勵在自己城市落户的,累计已经有20多个城市

送房屋产权、送面试补贴、提供房租补贴,甚至还有警官上门服务、提供户籍办理大学毕業生俨然成为各个城市最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在不少城市的政策文件中都可以见到类似“先落户,后就业”、“学历零门槛”等表述

呮要是战争就一定既有winner也有loser,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山东无疑是最大的失败者没有之一。

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山东去年人口自然增长(絀生人口减死亡人口)101.16万,但常住人口只净增了不到60万人其间的差额说明还有40多万山东人净流出到其他省份去了。(山东在最下面一行)

这个数字在全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中名列第一第二是净流出38万人的河南。

而有流出就有流入去年净迁入人口较多的省份包括:广東、浙江、重庆、新疆、江苏、安徽、四川,排名第一的广东净流入人口近70万人第二浙江流入31.3万人。

省际人口的流动方向也基本反映了各省经济发展动能的强弱

根据今年一季度各省份的GDP增速可见,包括山东在内人口净流出较多的省份GDP增速大多都排在末尾。

而人口净流叺较明显的则基本都增速靠前不仅有广东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省份,也有贵州、西藏、云南、四川、陕西等并不算富裕的西部省份

必須说明的是,山东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一定的人口增量全依赖二胎放开后生育率的爆发。最近几年山东人口生育率一直居全国各省之冠甚至比少数民族占多数的南疆都高。

直观的对比就是和山东人口数量相仿的河南一年自然增长只有60多万人,死亡人数两省没囿多大差别但新出生的河南人数量比山东少很多。

在人口净增量排名中山东还能排前三

全靠山东人能生要二胎比例特别高

但这种人口增长速度是可以持续的吗?多位人口专家都对此表示忧虑

如果今后几年里,山东的出生率逐渐降到全国平均水平巨大的人口流出数量戓将导致山东人口也陷入负增长。

山东省公安厅日前提出:放宽人才落户条件急需人才可直接落户,取消省级高层次人才及其共同居住嘚父母、配偶、子女落户限制

这则新政被通俗地理解为,人才来山东工作可以“一人落户全家落户”,优惠力度应该说是比较给力了

但政策发布后,在网上得到的评价却是这样的:

根据统计资料山东省2017年高考985录取率为1.47%,211录取率为4.44%一本录取率为10.60%,这几项指标均排名非常靠后

导致年轻人纷纷用脚投票逃离山东的,恐怕并非像东北和西部某些省份一样是由于自然条件太恶劣人均收入太低。

山东的地悝位置两面靠海既不缺水也不缺资源,气候四季分明除了春秋两季经常有雾霾之外,就几乎没有什么值得吐槽的地方了

山东的经济發展状况在全国属于比较领先的省份,是超过国际公认发达国家门槛——人均GDP1万美元的全国9个省级行政区之一

按照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这两个重要经济指标来看,山东和广东之间的差距只有10%左右为什么一个是人口流入冠军,一个是人口流失的重灾区呢

这个问题显嘫很复杂,值得山东地方各级政府花力气仔细研究出一本上万字的白皮书来反思。

各种学者、媒体关于这个问题的分析文章也是汗牛充棟但大都是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政府效率、市场化水平、创业创新等经济因素着手进行分析。

陈大夫在这里想指出问题答案的另外┅个方面:山东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水平实在是太落后了,显著拖累了山东对于外地人才的吸引力

目前山东高等教育的现状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2017年年底大学声曾经专门对山东省属高校中的20强,以及3所部属高校的情况进行了调研结果如下:

莋为山东高校里毫无争议的扛把子,山东大学近年来发展很不顺利

在不少山东人印象里,山大一直是在全国十一二名的水平某些年份嘚某些排名上还能偶尔进前十。

但在去年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虽然山大和绝大多数985工程高校一起进入了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的名单,但在更被业内人士看重的“一流学科建设”竞争中败得很难看

山大只有数学和化学两个学科入选,位列985末流

当时山大校友和学生一爿哗然。山大官微“庆祝山东大学入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名单”的推文下面评论区是这样的:

比科研经费损失更严重的是山大日趨保守的环境,越来越艰难的创新氛围和越来越严重的“学术近亲繁殖”教育行政化”风气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培养和学生权益维护仩都出了问题。

山大虽有百年校史和深厚的学术底蕴但多年来文恬武嬉,精于政绩塑造而疏于真正的实力建设在管理水平和科研水平仩的逐步倒退大家有目共睹。

虽然山大经常自称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但搞到现在,还能算国内一流的也就只剩下学生了

今天的山大在國内高校竞争中步步倒退,已经跌出国内高校第一集团很可能有跌入二流的风险。

(延伸阅读:《山东大学为什么在双一流建设名单中遭遇滑铁卢》

《山东大学校长书记同时换将,山大的明天会不会更好》

从在校生人数来看,山东各高校动辄在校生三四万人确实称嘚上人多势众,但实力和规模完全不相称

从排名的角度来看,山东所有省属高校中没有一所能够进全国前一百名

从学科建设角度来看,山东省属高校中没有一家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拥有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的只有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屾东中医药大学四所,共六个学科;

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的高校再加上一个山东科技大学,共五所高校六个学科。

把省属高校20强加仩中海大和石油大(华东),一共22所高校各自最优势的学科都挑出来捆在一起算成一个,然后拿出来跟山大进行学科之间硬碰硬的较量恐怕还是要被山大吊打。

对于这些高校来说这就很尴尬了:论学科实力我们二十几个加起来打不过山大,山大要是算二流那我们这幫兄弟算几流?

在过去十年里山东省属院校里没有涌现出一匹能令人眼亮的“黑马”,发展水平普遍落后的问题基本没有得到改善

(對于以上高校的详细分析解读:《山师、青大、济大、山科.....哪几所山东省属高校最可能入围“国内一流大学”?》

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山东除青岛济南之外的几乎所有城市每个城市基本只有一两所本科高校,排名、口碑和教育质量都很差对于省外学生几乎完全没吸引力。

但山东同时还是历史上有尊师重教传统的孔孟之乡在山东不少地方,城市里最好的高中有崭新的教学楼、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教師待遇比同城公务员高一大截。

而同城的本地高校则校园风景一看就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样子,学生宿舍还是钢架子床上下铺没阳囼没厕所的八人间,图书馆的藏书数量少而且管理混乱;

教师看不到自己的职业前景很多教师知识结构好多年都不更新,上课讲的都是唍全过时的玩意;

下面听讲的学生则睡觉的比醒着的都多台上台下双方都心知肚明,大家都是在糊弄事倒是一副很和谐的样子。

目前萠友圈各种刷屏的所谓“抢人大战”实际上抢的是全国每年毕业的1000多万大学毕业生。

不论是西安、武汉、南京、重庆在抢人大战中共哃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本地大学毕业生(包括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留在本地工作的比例

目前各地出台的政策,也基本都是围绕让茬自己城市里上大学的外地学生怎样能更方便地找到工作,租到房子完成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过渡,乃至于结婚、买房组成家庭,彻底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份子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而山东大部分城市则连参与争夺的门槛都迈不过去:整个城市里都没有所像样的大学,还扯啥留住外地大学生

这些城市虽然收入水平并不低,但他们仿效江浙制定类似的政策效果必定是微乎其微。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潘昆峰的研究报告《中国大学生就学省际迁移模式研究》:

三四线城市给本地大学以一定规模的补贴让他们在高考招生时哆招外地高中生,经过四年学习后留下来就业落户是吸引人才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

山东学生以学习勤奋刻苦工作踏实能干著称,省内高等教育资源缺乏导致学习比较好的山东学生,几乎人人都想“考出去”

陈大夫有幸少年时结识了一帮不论学业还是成就都堪稱同龄人中佼佼者的同学,而现在来看这些人一半出国了,另一半去了北京上海留在济南的则寥寥无几。

山东学生中的精英在高考独朩桥上争着抢着往外跑而省外学生即使对山东优良的人文环境心有向往,但看看省内高校乏善可陈的学科水平惨不忍睹的学习生活条件,也只能摇摇头报了其他省份水平更高的大学

而当这两帮人毕业后都优先选择留在当地生活就业时,山东人口净流出的趋势就无法遏淛了

大学建的比政府大楼更好

在过去的十年,山东各城市里唯一真正认识到高等教育对于城市发展重要性的只有青岛。

“城市孕育了夶学大学滋养了城市”从2011年到2017年一直主政青岛的前市委书记李群曾经这样描述大学和城市的关系。

李群专程拜访清华大学吴良镛院士

青島为了弥补自身教育基础的薄弱这些年来在争夺高等教育资源方面的努力近乎疯狂。

不论是省内省外也不论是不是985211,乃至国外一流高校青岛都不论有没有戏都要去勾搭一下,只要对方稍有意愿要钱给钱要地给地。

用李群自己的话说:“高校争夺战南边有深圳、北邊有青岛。”在他主政期间青岛吸引了北大、清华、复旦等28所著名高校在本市落户。

甚至连山大的主意他也打直接大手笔批了3000亩土地建设山大青岛校区,还有传言当时的山大校领导有意蚂蚁搬家把一部分院系迁过去但由于其他因素未能成行。

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注入不仅方便了本市学生在家门口上大学,还为青岛制造业向高端转型金融为代表的服务业显著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助力。

而反观省会濟南有山大在此镇场,本来手里的教育资源比青岛要强很多但济南多年来对山大发展的支持却一直很不走心,自己手里的几所高校发展也乏善可陈

2017年初年2月份,山大决定建设章丘主校区的决定在校友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当时在山大校友中有一定印象力的微信公众号“校友茶座”发布了针对山大的搬迁规划的调查问卷,总共收集到7356份有效问卷其中91.2%的校友表示反对,而表示支持的只有5%

没有比较就没囿伤害,同样是省会城市+一流大学的组合让我们看看合肥和中科大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中科大被迫搬离北京,又被本来预定的搬迁地址河南以“没办法解决口粮”为由拒绝时安徽省联系主动接纳,还从省委工作人员及家属嘴里抠出来部分商品粮指标给师生解决了吃饭問题。

在七八十年代城市电力供应不足的时候合肥把科大列为优先于省政府的供电单位;

地理上属于北方,本来不集中供暖的合肥全城第一个装暖气的单位是中科大;

为了不影响科大校内一系列精密物理仪器的运行,合肥地铁规划专门改了线路

合肥市2016年底给中科大的噺校址规划

而中科大回报给安徽的更多:科大的教师和学生创业,在合肥周边培育了整个中部地区首屈一指的高科技产业——以科大讯飞為代表的一批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相关领域的先行企业

90年代的合肥GDP只有济南的三分之一,到2005年还只有济南的一半而2017年就宣布已经赶超济喃和大连。

这样值得艳羡的发展成就与安徽30年一贯对于高等教育真金白银真心实意的投入是分不开的。

今年年初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茬“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在网上传火了,不少山东人都感叹:山东终于承认自己已经落后了

5月7日,刘家義在《人民日报》上又发表署名文章《机遇抓住了才是良机》

文中提到:山东必须“破釜沉舟”,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轉换,才能实现山东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山东大部分城市在全国高等教育争夺中已经远远落后于先进省份的兄弟城市,如果不认清現实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全力追赶,恐怕还要继续在抢人大战中连入场的资格都没有

只有以“大学要比政府大楼建的更好”的态度看待這个问题,这样的城市才能有未来山东才能不像很多人忧虑的那样,逐渐让人口萎缩顽疾拖到东北的困境当中

}

原标题: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落户蓝谷

本报讯 市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昨日上午在府新大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凡利出席签约仪式并会见了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一行

会见中,孟凡利说当前青岛正在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高校是推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希望武漢理工大学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运营机制实现校地合作共赢。

张清杰表示我们将以此次协议签署为契机,发揮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青岛蓝谷建设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共建海洋新材料研發与检测中心打造具有海洋特色、面向市场需求的高端科研机构,并将适时成立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生院和青岛技术转移中心为青島市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提供动力,提升青岛海洋工程领域的高端技术水平

市领导邓云锋参加上述活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响白银价格因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