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带上我的心对一带-一路中“共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进行分析评价,800字以上

  【编前语】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之际,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为您梳理5年来习近平的一系列重要论述。

  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

  ▲“一带一路”不像国际上有些人所称是中国的一个阴谋,它既不是二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也不是什么中国的图谋。

  ——2018年4月11日,习近平集体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现任和候任理事时强调

  ▲“一带一路”倡议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我们不搞小圈子,也不搞强买强卖。

  ——2018年4月11日,习近平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强调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倡议。

  ——2017年9月3日,习近平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

  ▲“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

  “三大原则”推进“五通”

  ▲过去几年共建“一带一路”完成了总体布局,绘就了一幅“大写意”,今后要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

  ▲只要各方秉持和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就一定能增进合作、化解分歧,把“一带一路”打造成为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最广泛国际合作平台,让共建“一带一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

  ▲中国将同各方一道,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实现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互利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强大动力。

  ——2016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

  ▲“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

  ▲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智慧和创意。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双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中阿人民,打造中阿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2014年6月5日,习近平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

  ▲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以互联互通为着力点,促进生产要素自由便利流动,打造多元合作平台,实现共赢和共享发展。

  ——2016年11月19日,习近平在秘鲁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2016年8月17日,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强调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

  ——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在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强调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会上发表讲话强调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最高目标

  ▲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这是我提出这一倡议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一倡议实现的最高目标。

  ——2017年5月15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致开幕辞强调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

  ▲“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

  ——2016年4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我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

  ——2016年4月29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

中外嘉宾对话中白工业园发展前景环节。(中国日报记者 冯永斌 摄)

中国日报4月26日电(记者 冯永斌) 2018年4月25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新兴市场研究院举办京师“一带一路”大讲堂。白俄罗斯驻华大使鲁德受聘为北师大新兴市场研究院特聘教授,并向中外嘉宾作《白俄罗斯与中国:命运与共,一路同行》的演讲。

(编辑:潘一侨 邵冰琦)

}

“‘一带一路’绝对是个好东西。它的道理、背景和意义大家都清楚,那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它却有可能成为绞杀中国外交的‘两根绳索’。”

作为知名外交官,中国裁军大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沙祖康大使对中国外交和中美关系的观察,全部来自最前沿的外交战场,他为我们提供的角度更是极具参考意义。

《凤凰大参考》独家刊出沙祖康大使为太平洋证券“一带一路”论坛《美国世界霸权基础与未来变化趋势》的精彩点评。

?图为沙祖康在太平洋证券“一带一路”论坛发言。?

为什么毛泽东当年在窑洞“掐指一算”就那么准?

我在第一线工作30年,作为一名老外交官,谈谈自己想法。我一直在第一线,会场里跑了30年。所以我的判断多从感觉出发,没有太多理论和专门的研究。

外交官的工作有两个特点,一是执行政策,二是根据情况变化提出建议来不断调整政策。所以学问不深,我简单谈一些看法,前面几位谈得很有启发。

第一,国内研究单位数量不能说不多,但是有几件事对我触动很大:在许多重要国际问题上,为什么我们的研究都是错的?我指的不是现在,举两个以前的例子。第一是苏联解体,事情不可谓不大,但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国内预见到了吗,研究过吗?或许在个别时候有过一两句声音,但谁都没有想到会发生这么大格局的变化。我自己也在内,也没有想到,说明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出了问题。但相比之下,我们看毛泽东那个时候,他住在延安窑洞里,掐指一算:抗战三个阶段,八年,然后解放战争又是几年。回过头看结果,的确没错。

第二,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我在联合国任副秘书长,并主管相关工作。这次金融危机超出人们预想,至今影响还在。虽然我们的经济学家数不胜数,包括有名望的,但实事求是讲,有几个“伟大的经济学家”预见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说明,我们研究问题的方法出了问题。

从毛主席给我们提供的指导来看,研究问题至少应该有立场、观点和方法;应该实事求是,结合实际,不能轻飘飘得“像一阵风一样”。现在包括对“一带一路”研究,看得把我急死了。“一带一路”绝对是个好东西,道理、背景和意义大家都知道,那么我最担心一个问题是什么?如果我们处理不好,它就有可能成为绞杀中国外交的“两根绳索”。

改革开放的道路是我们一起走过,成绩不用说,全世界公认。而且,对于近四十年改革开放所产生的问题,我们也同样清楚: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环境破坏,贫富差距,社会责任缺失等等。目前,这些问题都在“五个理念和四个全面”工作中努力予以改进和纠正,而且我认为我们有信心能做好。

但是,到目前为止,这样的纠正刚刚开始,困难还很多。那么如果上述问题被带到“一带一路”上去,说不定十几、二十年后,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一路腐败的“一带一路”。有钱就收买当地官员,破坏当地管制,滥用当地资源,导致连续的罢工示威游行、打砸抢,甚至出现恐怖行为。当年毛主席说“我们开辟了一套相当有力的外交道路”,到那时,就有可能被破坏掉。

这还仅仅是讲我们自己的问题,且不说刚才大家都提到的“一带一路”的竞争对手问题。美国、日本、印度,以及加拿大、法国、欧盟,都是如影随形跟着我们前进。因此,对于内外因素都要看清楚。或许是因为搞谈判出身,我比较喜欢习主席这句话:“想到了,你才能把事情搞好”。

所以我做的第一个评论就是要学会怎样看形势。这个问题很大,是我们需要好好考虑的事情。

一定要判断美国的困难是不是比我们更大

第二个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倪峰教授所讲的,我们现在确实面临非常复杂的世界局势,那么接下来该怎么走?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其实我们都不知道答案在哪里,目前关键是需要做好内部的深思熟虑。

全球局势很复杂,各国都在摸索,都明白现在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候。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找一个切实有效的办法,因为中国不知道,那谁也不知道。我认为,不管形势如何变,但总有不变的东西,我们首先要判断这些不变的东西是什么。

?图为沙祖康在太平洋证券“一带一路”论坛发言。?

在变化当中,哪些东西是不变的呢?我认为有几条历史已经证明:一、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内政决定外交。这一点永远不会变,无论是阶级、战争,都由国情决定,内政决定外交。二、一个国家的外交取决于基本实力。首先经济实力上,我们现在对GDP的算法并不很科学,但是却并没有一个比之更好的办法;另外一个是军事实力。更重要的还有一条,就是人心,一个民族团结的精神,这是不变的。

以上是总体形势评价。下面我们具体从每个问题方向来看。

首先,对中美关系走向的判断。国防大学防务学院朱成虎将军谈的8条意见(/vampire//vampire/sharenews.f?&fromType=vampire&aid=),使我想起多年前的一幕:小布什竞选第一任总统时,他的竞选经理凯文·莫雷在其成功后,邀请各国参赞以上的高级外交官相聚。几杯茅台过后,莫雷突然主动要求发言,说“中国和美国团结起来,统治全世界”。这是酒后之言,大家一笑而过,但中美团结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经济发展做更大贡献,确实是可以实现的,不但有切实可行的合作基础,双方也都有需要。所以我认为,中美既竞争又合作,可以成为我们将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周边大国、欧洲这些实力也不弱的国家,恐怕会长期存在下去,因此出现“两超多强”的局面确有可能。

不过,我讲“两超多强”是前提的,就是我们“五个理念和四个全面”切实能够落实下来。中国的最大敌人就是自己,国内的问题能不能搞好,这恐怕是关键。

能不能搞好?当然要让经济平稳下来,哪怕速度慢一点。同时,一定要把我们军事力量切实搞起来。这一千多年来,军事强国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汉唐朝盛世之后就消失了。虽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现在并没有标准,但汉唐时期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可以被视为标准。军事上不加强,很多地方“受窝囊气”就无法改变。

军事实力的问题,关键要强调质量。质量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大量的列装部队是有需要,但陈腐的、低水平装备的增长和部署,我认为有的时候要慎重。我们军事力量的发展,关键是军事技术的发展,而军事技术关键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例如,面对核武器后期的老化问题,我们后面研究制造和发展核武器的人才能否一代一代相传,这个是关键。

军事科学技术、尖端技术的研发必须要突出,不要花费巨资一下子把装备搞上来。中美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战争不会轻易发生。而且,现代战争的规模已经不可能像一战和二战那样大了,但是我们必须要做好预防战争的准备,而且,要展示我们赢得战争的能力和条件,否则我们确实还是有一点危险的。

我们使馆最重要的任务,是把所在国情况搞清楚

最后一点,还是回到“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的旗舰工程,投入很大,问题很多,如何做好是关键。目前主要是国营企业进入,民营也有一部分。那么经过了4年就要做好总结,亏了多少,有多少成功?

实际上,我们每一个所在国的大使馆,都应该写出一份指导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一带一路”指导手册。但现在的情况是,企业在那里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还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清楚。我们有那么多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但很多人却把精力重点放在了接待任务上,把和领导搞好关系看得似乎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大使馆最重要的任务,当然是首先要把所在国的情况搞清楚,特别现在正处在建设“一带一路”的关键时刻,尤其要把这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法律,经济发展情况等收集起来,拿出一个指导性意见,然后让所有到这个国家的投资企业和人员有所对照,我认为这是可以做的。

“一带一路”是个大好事,但是我们需要好好总结,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哪些失败的教训。首先把内部问题弄清楚,然后外部的问题就好办了。

凤凰大参考专题文章为本栏目特约,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及作者姓名,违者必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仙请带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