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全世界核弹一起发射所有核弹都发射到南极洲引爆?

  最近COD系列最新作《使命召唤14:二战》又将视线拉回到了二战当中,而二战当中最最出名的莫过于第一次扔下了核武器,这标志着未来恐怖的核战争要来了!它伴随着大量的死亡与毁灭性的破坏。如果我们都同意和平相处,不使用核武器,那一切就万事大吉。但是如果它真的发生了,地球将饱受辐射,凛冬降临大地,那生命最终将走向何处?是否一切归于尘土,还是就如我们一直所说的那样,蟑螂将占领地球?幸运的是,还真有那么几种物种能够存活下来。

  毫无疑问,变形虫是世界上最简单的生命形态,也极有可能是所有生命的基础,而它将在核战争中存活下来。变形虫能够卷起它们的保护层,进入一种休眠的囊状形态,并可以无限期地保持。变形虫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地,体积非常小,所以它极有可能能够在核战争中活下来。它们能够抵抗辐射,并且作为单细胞有机体,在繁殖的时候也不用担心突变的可能性。变形虫能够迅速地自我繁殖,虽然这对它们来说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但这保证了它们存活的可能性。

  能够在核战争中存活下来的物种中,蟑螂可能是最出名的一个,它能够抵抗中等程度的辐射,并且有人认为它们能够在距离广岛核爆事件一千英尺的地方存活下来。然而,现代武器会比广岛核爆中的核导弹威力巨大得多,所以能够在现在的核战争中存活下来的蟑螂数目会更少。根据流浪终结者,实验中10%的蟑螂能够在放射量达到10000拉德的环境下存活下来。“威力甚小”的广岛核爆也只放射出约10000拉德的辐射,所以只有离爆炸中心足够远的蟑螂能够存活下来。然而,人类一旦暴露在10000拉德的辐射之下,会立即昏迷并迅速死亡。之所以蟑螂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它们缓慢的生长速度——它们的细胞每48小时才繁殖一次,所以它们突变的几率小很多。

  虽然尚未被证实,但蝎子有可能在核辐射环境中存活。任何见被抓住的蝎子的人都知道,它们并不为紫外线所伤,并且能在黑暗中发光。蝎子不仅仅能够抵御紫外线,还能在核辐射中继续存活。它们出现在除了南极洲以外的任何一块大陆上,甚至能在被冰冻之后重获生命。这也许能够帮助他们在核战凛冬中生存。它们大多生存于洞穴、石缝中,这样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抵御辐射以及放射性尘埃,进一步增加它们的生存比率。蝎子抵抗力强,并且突变相对较少,因为它们的生命形态已相对完美了。

  小茧蜂科下有许多拟寄马蜂(拟寄马蜂是指在其他动物中产卵的一类马蜂)。它们极其幸运地拥有了强大的抗辐射能力,所以极有可能在核放射环境中存活。研究人员发现它们能够忍受180000拉德的辐射,而这让他们成为世界上最坚强的动物。但关于它们能否在那个核辐射的世界中寻找到拟寄的目标动物,人们是由所争议的,但它们该是能找到的,毕竟,他们不是这个存活清单上唯一的动物。另外,关于这些小茧蜂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它们在接受训练之后,能够像搜寻犬一样寻找有害化学物质——一只死追不舍的、贪婪的、一点也不可爱的搜寻犬。

  舌形贝是一种拥有胶合壳的腕足类动物,就像捞蛤一样。这个名字来自于拉丁语,是“舌头”的意思,因为它们壳的形状就像舌头一样。在地球的历史上,有五次大灭绝(这一点有争议,有人说我们正处于第六次大灭亡中。这个数字是多少取决于你问谁),每次都有大量的生命消失。而其中一次则是恐龙的消失。舌形贝对这些大灭亡毫不在意,并且毫无损伤地从五次大灭亡中存活了下来。似乎它们能够在麻烦来临时深深地埋入地底下,然后在一切归于平静时再冒出来。尽管它们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却没人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到的。既然它们比有史以来99%的动物都活得长,它们也极有可能是能够在核战争中存活下来的奇特生物之一。

  常见的果蝇,能够抵抗64000拉德的辐射。事实证明,许多生物凭借它们缓慢的细胞分裂以及极其迅速的繁殖,能够在核辐射环境中存活,而果蝇就是其中之一。强大的繁殖能力让它们能够快速地适应环境变化。同样的,体积小也提高了它们的生存能力,因为有更少的细胞和面积更小的表层受到辐射。

  慢慢地我们意识到,核战争之后的世界并不可爱,但至少有生命。

  惊讶吗?尽管我们都知道人类抗辐射的能力并不尽如人意,但人类还是极有可能在核战争之后的世界里寻求到一席之地。有几个原因:

  首先,世界上核武器的数量正在减少,也就是说核弹头也在减少。虽然现存的核弹头理论上能够杀死世界上每一个人,但因为人类太过于分散,所以这并不太可能。并且,虽然现在核弹的威力是广岛核弹的1000倍,但这并不意味着有1000倍的人会因此而去世。

  道理很简单,在核弹爆炸的地方并不一定有很多人,当然在那附近的人肯定会死。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凭借着防辐射屏障,是能够有足够数量的人类存活下来,继续繁殖并且在残余的土地上重新开始生活。进一步而言,人类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更简单的办法是,不要使用核武器。

  听上去非常讨喜的底鱂似乎是在霍格沃茨生活的虚构生物,但实际上它只是一种简单的鱼。鱼类一般不会属于“幸存者”,因为仅仅是含盐量、水温或者数目的变化就会让鱼类死亡。然而,底鱂非常特殊,因为它可以在任何地方生存。它们能在海洋里污染最严重、有严重化学物质泄漏的地方生存。它们也是唯一到过太空的鱼类。1973年,有几只底鱂被带到太空实验室中做测试。在测试中,科学家发现他们能够在太空中有游泳,并且它们的后代也一切正常。它们强大的生存能力来源于底鱂能在必要的时候关闭或者打开它们的基因按钮。这让这种鱼在任何化学物质里、任何温度中、任意含盐量之下生存。科学家们曾观察到它们在新环境中能够“重新构造”自己的身体。任何一种类似的鱼类无疑是最有可能的幸存者。

  是不是听上去像是《神秘博士(Doctor Who)》里的东西?水熊虫能够被列于这张清单上的原因在于,科学家们把它归类于“嗜极生物”。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忍受对于很多动物来说都无法接受的极端环境。它们能够被煮沸、被压碎、被冰冻、生存于太空、无水生存,并且在医学意义上死亡十年后,恢复生命。他们最长只能长到1.5毫米,所以他们不会遇到因数目激增而导致的问题。这一点,再加上他们能够在任何环境下生存的能力,也包括放射性环境,保证了它们在核战争中毫无疑问的生存者。

  被科学家戏称为“柯南微生物”的耐辐射菌,无疑是最有可能的幸存者。如果说水熊虫是嗜极生物,那么耐辐射菌就是超级嗜极生物,这意味着它比任何不可毁灭的微生物还要更厉害。

  被列入“最佳抗辐射生命形态”吉尼斯世界纪录,足以证明它是最佳具有抵抗能力的生物。它能够迅速自我修复受损的DNA,而这让了科学家们试图将其应用于人类治疗中。现在,这个技术已被运用于清理污染领域中,而它确实也被当作时间胶囊而使用。在会产生大量死亡射线的情况下(例如核战争),一个科学家团队在测试中发现如果在耐辐射菌的DNA中留下某种信息,这个信号可以一直流传到后面100代。当他们最后一次检测结果时,这个信号还一直存在。如同其他情况,没有人确切知道为什么耐辐射菌能够进化出如此之强的抵抗力,对它们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所以在未来,不仅仅是人类会存活下来,它们也会带着“柯南”这个名字一直作为不可毁灭的病毒生存下去。

}

没有任何核武器可以炸开地球?全球核武器爆炸仅融化万分之一南极

半个世纪以来,人类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突破陈出不穷,人类社会己走进到一个超级文明时代。但是在这个科技兴胜时代的同时,忍藏着黑科技负面的一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研发制止战争与发动战争的高端核武器,军备竞争续发而不可收拾。到目前为止据不完全的统计,全球各国和地区所拥有的核弹武器储备数量,可以毁灭地球好几十次。


  可是核武器真的能摧毁地球吗?如果摧毁指的是把地球炸成四分五裂的碎片,小编觉得有点夸张了,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研究核武器,到目前为止已经做过了很多核试验,试爆了很多核武器,也没有炸平核试验基地。但是如果是指地球生存环境受到破坏,那是绝对有可能做到的,其实不光光是核武器,就算是常规炸弹,只要当量达到一定的级别,就能够破坏地球的生存环境。


  核武器的爆炸是表面轰炸,并不是在地心引爆,没有任何核武器可以炸开地球,就算是苏联制造的那颗巨无霸氢弹大伊万也没有这个能力。据了解,全世界核弹在一起一共有两万余件,总当量达到100亿吨,而这个能量仅仅能够融化南极洲几百平方公里冰盖,要知道,这只是整个南极的万分之一。从核武器研制至今,试验中爆炸放量最大的是前苏联5000万当量级别的氢弹,但是也没有把核试验基地炸平,只是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放射了很多污染气体。



}

原标题:如果天气武器是伪科学的话 — 美国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伪政权

关于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天气武器这种问题,请不要再在后台询问。

已经非常明确地说,答案是肯定的。

那些驳斥和给气象武器洗白的文章,我希望粉丝们都有足够的能力去辨别。

那些把两样不相关的东西硬扯到一起,给“气象武器”扣上“民科”的帽子的学者,不如去学一学什么叫非线性流体动力学,什么叫计算流体力学,那样至少有理有据一点。

但我希望这个号的读者们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争执上,我也不会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无意义的争执上。

眼界和格局的差距摆在那里,没什么好说的。

一个大学生不会浪费精力去跟一个小学生去争为什么1+1=2,小学生觉得1+1不等于2,那说明他智力有问题,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和认知处于一个很low的状态。

天气武器的存在,不管是在军方还是政府高层内部,都有着非常明确的共识。只是,不会透过任何公开的官方渠道向所有人去公布。

第一,这是一种大国与大国之间的较量。涉及到外交和政治领域非常复杂的关系;

第二,向公布之后,容易引起事态的升级,一些自然的现象有可能也会被民众误以为是对方使用了气象武器进行攻击从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但不在官方的途径公布,不意味着不会在一些非官方的渠道去漏出一点口子。

十年前一些老朋友,像Perry家族,汉风1918等都有谈过,下面我还会贴出Perry十年前的帖子。

其次,从对手的动作,我们同样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

第一件重要且不可轻视的是床破近日提名气象学家、曾监管风暴科学和研究管理委员会的开尔文·德罗格梅尔为白宫科学顾问。

如果这一提名获得参议院确认,那么德罗格梅尔将成为首位非物理学白宫科学顾问,掌舵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

美军在南极研发电磁和气象武器抢占资源(组图)

2007年11月25日 08:38 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本报特约记者 曾阳

日前,美国的C-17“环球霸王”战略运输机完成了飞往南极的“深冻-2007

据美《空军时报》报道,驻扎在华盛顿州麦科德空军基地的第304远征空运中队的机组人员,从8月中旬开始驾驶着C-17运输机向南极的麦克默多考察站提供人员和物资补给。实际上,美军大型运输机向南极洲的科考队伍提供后勤支持早在1955年就已经开始,此后美空军的运输机都在每年七八月当地冬季的时候飞临南极上空。

据执行过此种飞行任务的美空军飞行员介绍,在飞行过程中,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低温严寒。冬季时,南极的气温保持在零下40摄氏度左右,还常伴随有大风天气,这对飞机发动机的性能以及空乘人员的驾驶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美空军方面常年坚持此项飞行任务,除支持国家的科考活动外,更重要的是对部队进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训练,特别是随着美空军提出“全球到达、全球打击”的战略之后,这种飞越南极的训练活动就具有特别的意义。军事观察人士指出,除了公开透露的信息之外,美军如此重视南极地区,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重大考虑。

美国的南极项目是世界上惟一一个以军人为主的极地项目。最新资料披露,尽管“极地计划办公室”挂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旗下,但美国南极活动相当一部分是由美军实施。

美国对南极的军事介入最早可以追溯到1839年。海军上校查尔斯·威克率第一支美国海军探险队进入南极水域。1929年,美国海军上将理查德E·比拉德在小美国岛建立第一个海军基地,开始对南极大陆腹地展开探险,并且首度飞越南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比拉德上将悄悄实施了“跳高行动”,将南极海岸线全都测了个遍。

1948年,美国海军指挥官费恩·罗尼实施代号为“深冻I”号行动,对南极大陆1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实施拍照,为未来的科考行动选择合适的登陆地点。

1959年是美国对南极军事行动决定性的一年:艾森豪威尔总统秘密指示美国国防部,在南极设立常年有人的“科考站”对“保证美国在南极大陆的外交政策与国家安全利益”至关重要!美国在南极常设基地由此而来,并由此决定美军在美国南极“科考行动”中唱主角的地位。

据《今日美国报》透露,在南极大陆的美军空中能力十分强大。这支空中力量主要由纽约州空中国民警卫队第109空运联队和太平洋空军第13航空队南极支援特遣队组成。2005年,经五角大楼特批,太平洋空军专门组建了隶属第13航空队的南极支援特遣队。该部常驻新西兰,专门负责空军战机飞往南极的行动。

当然,由于《南极公约》规定任何国家都不得在南极大陆驻军,因此,驻南极的美军自然不能打出正规军的旗号,而由国民警卫队来承担,并将指挥权归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考项目极地办公室的旗下。

在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中,有一种新型武器“电磁武器”的研究开发项目。目前,美国开发研究的电磁武器种类已经不少,南极地区特殊的地球磁场条件,成为美军用来进行电磁武器研究的一个重要区域。

此外,美军还很有可能在南极地区进行气象武器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方就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的观点。美政府还在佛罗里达州坦帕湾空军基地建立了“麦金莱气候实验室”,用以开发气象武器。

美军先后投资的气象研究项目包括制造地震的“阿尔戈斯计划”、制造雷电的“天火计划”和在飓风周围实施人工降雨以改变风暴方向的“暴风雨计划”等。美国空军和海军曾出资在美国阿拉斯加半岛的加科纳建成“高频有源极光研究计划”试验基地。

今年3月,美国陆军战争学院又举办了一次名为“全球气候变化对国防安全之影响”的研讨会。另据报道,近年来,美国军方高层人士还在不同场合称,到2025年左右,美国航空航天部队将能够在战场上控制气象。

南极地区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地区。

地球极地仿佛是两个环闭地磁源,控制着全球性的气候运变,它又是气象要素的重要行为活动基地,无论是大气环流,还是气候变迁,均与其有着直接的关系。一方面,由于宇宙场、地磁场和环闭地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得环闭磁场发生着频繁的运变,使大气环流的频变产生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由于地球各地区电磁波动的频繁发生,便产生了区域性能级差异的频繁形成,从而又反过来影响极地气候。

因此,这里是观察和研制气象武器的极佳实验场所。

十一年过去,对方的气象武器又进展到了什么程度,你猜?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世界核弹一起发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