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很糟心越换越糟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

高昂的价格,糟心的售后,这已成为众多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真实购物体验。本来作为质量保证的奢侈品,如今却在国内屡屡曝出产品质量问题;销售产品的门店不仅无法在第一时间为消费者解决产品问题,还故意设置门槛,不断降低消费者售后体验。国内外售后服务差异政策,也成为影响奢侈品牌在国内声誉的一个重要因素。

日前,一位消费者在Gucci金融街店购买的一款价值1.26万元的包袋,使用仅4天,包袋上的五金件便出现明显磨损。Gucci店员称,五金件磨损是由于消费者姿势不正确或发生碰撞导致;而对于消费者退货的诉求,店员表示只能通过邮件向总部汇报,并在7个工作日后将总部回复转告消费者,除此之外,门店无其他解决办法。随后,在工商部门的介入下,消费者很快便接到Gucci金融街门店同意退货的回复。

当消费者到店进行退货时,店员再次推脱责任。消费者表示希望可以尽快收到退款时,相关店员只反复表示自己无法解决退款时间问题,需要向上级汇报情况,消费者只能等待上级协商结果。然而消费者在店内等待近4个小时,一直无实质进展,该位店员也始终未能提供令消费者满意的解决方案,致使消费者只得妥协离开。

事实上,奢侈品在国内出现质量问题却不给消费者及时退货的事件并不鲜见。2012年8月,Gucci武汉国际广场店因一款价值6990元的男士挎包在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磨损与消费者产生纠纷。2013年11月,海南谢女士在Gucci北京都会天地店以5000多元购买的高跟鞋因存在瑕疵而产生纠纷。

不仅奢侈品质量接连出现问题,消费者要求维权时,店员的强硬态度且售后问题难以有效解决的案例也频频发生。2015年6月,孙先生在长春的Gucci专柜购入一款上万元的Gucci包袋,仅过4个月就出现背带断裂现象。店员表示只能维修,不予退换,若消费者认为产品质量有问题,可做鉴定。

奢侈品质量被国内消费者广为诟病。一位长期从事奢侈品行业的人士指出,在华狂“揽金”的同时,以Gucci为代表的奢侈品牌却不愿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确实给部分奢侈品牌的声誉带来了不小的损害。

北京商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商品“只换不退”、服务程序繁琐的情况普遍存在于国内各大奢侈品牌。

北京商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先后致电Gucci、Burberry、LV、爱马仕、迪奥、Coach等品牌的门店或客服中心,咨询退换货相关事宜。6家品牌服务人员均表示,若对商品不满意,在未使用的情况下,14天内可提供换货服务;Burberry、LV、爱马仕称,若出现质量问题,只能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维修,无法退货。Coach店员表示,若消费者因商品质量问题要求退货,门店无法直接提供解决方法,而是需要消费者与Coach售后客服联系,进行协商。

迪奥与爱马仕客服均明确说,商品是否存在质量问题需公司来确认问题原因,消费者方面的说法无法作为依据。Gucci店员称,即便消费者提供了相关检测报告,仍需邮件汇报给总部,由总部裁决,最终给出解决办法。

此外,Coach客服中心的服务人员透露,通过官网购买的商品可7天内无理由退货,但实体店无法提供退货服务。

令人费解的是,奢侈品退换货在国外则毫无阻碍。多名在海外有奢侈品购买经历的消费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国外退换货很容易。在英国购买过奢侈品的王小姐与胡小姐说,只要保留小票、商品原包装,商品保持购买时的状态,英国的门店会直接为消费者退货。身在美国的韩先生与刘小姐表示,不管是奢侈品还是普通商品,若出现质量问题,可在门店进行退货。这与国内Gucci店的“14天内可以换货一次,但若消费者只是对商品不满意而没有质量问题的话,只能换货无法退货”的政策可谓天差地别。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指出,奢侈品行业将服务的稀缺性也作为品牌稀缺性的组成部分,让消费者意识到,产品的维修有时间要求,3个月到6个月,要返回原厂,产品原件都在国外。这构成了奢侈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奢侈品牌营造了一种高高在上的消费印象。

周婷进一步解释说,不过最重要的因素是奢侈品牌在中国售后服务体系的缺失,除了钟表行业之外,其他品类的奢侈品基本均未建立售后体系。因为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项巨大支出,奢侈品牌更多时候将中国当做是“变现的机器”。这才是导致他们不为消费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原因。

中消协律师团成员、汉鼎联合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汤浩表示,如果是产品有瑕疵,消费者要求退货,这是理所应当的。瑕疵有很多种,有肉眼可以辨别的,有需要第三方机构鉴定的。无论是哪种,证明有瑕疵,要求退换货,都是消费者的权利。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未具体区分奢侈品与普通商品,因此,若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商家是无理由拒绝的。消费者可通过向消协投诉,或者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不过,北京义派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李恩泽指出,商家如此明目张胆地表示不为消费者退货的主要原因是商家违法成本很低。投诉或起诉,消费者的时间和精力耗不起,且获胜的几率不高。相较而言,这些大品牌的精力与能力、背景、资金都远胜消费者,同时大品牌商家掌握着话语权,消费者想要获胜就更加困难。

李恩泽进一步指出,事实上,奢侈品在国内实行的退换货政策实则是变相的“一经售出,概不退货”,是霸王条款。同时,网购商品提供7天无条件退换货是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品牌实则应秉持对消费者一视同仁的原则,为在实体店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提供同等退货服务。

周婷表示,明确表示无法为消费者提供退货服务,涉嫌消费歧视。而提供网购的奢侈品牌,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相关规定才为消费者无条件退换货,但同时因法律未对实体店退换货进行强制规定,便表示不为消费者退货,其实是钻了法律的漏洞。

“这虽然算不上违法,但奢侈品牌如此武断地告知消费者不能提供退货,在如今消费透明化的趋势下不是一种积极的做法,对消费者的情绪伤害较大。”周婷指出,此外,品牌在类似事件上要考虑的是,少退了几件货,但是带来负面情绪的无限制爆发,这是无论多少钱都无法挽回的。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原标题:在线短租房 可能让你住的很糟心

    正值暑期旅游高峰,通过方便快捷的在线短租平台订房已成为不少游客的选择。

  研究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在线短租市场交易额预计将达到169.6亿元。

  但据江苏省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针对在线短租房的投诉明显增多,已占投诉住宿类问题的60%以上。

  不少短租房只是“看起来很美”

  不少游客反映,打开在线短租平台,特色房源、图片精美、位置绝佳,不少短租房在预订时都“看起来很美”,现实中却大打折扣。不久前,河南濮阳的小张刚大学毕业,到上海参加工作面试。他在短租平台上订了一间房,看照片干净整洁,实际却与描述相反。“地板变成了水泥地,垃圾到处都是,小小一个房间挤了8个人。”小张说。

  位置信息与描述的严重偏离是游客投诉的另一大热点。来自安徽的李女士说:“我去年到南京参加公务员考试,在火车上订了一间离考点很近的房子,结果按着平台上的地址怎么也找不到。后来打电话给老板,原本平台显示只有十几米的距离,结果按他指引的路东绕西绕,拖着行李走了半个多小时。”

  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在线短租平台准入门槛低,平台管理松散,申请成为商家只需要提供身份信息即可,对信息发布把关不严。

  无照经营、设施老旧、无需登记可入住

  很多在订房APP上打着“青年旅馆”“民宿”的短租房,存在各类问题。

  ――网上大肆宣传实则无照经营。一些短租房由民房私自改造,没有牌匾和标识,均属无照经营。一家短租房的负责人说:“像我们这种房屋,如果按照旅馆业标准管理,根本申请不下营业执照,只能通过在线短租房平台发布房源。”

  ――设施老旧,存在隐患。位于南京珠江路附近的短租房,3部电梯坏了两部,消防通道堆放着各种各样的杂物;南京长乐街上一家由一间平房改造而成的短租房,进门通道棚顶漏雨,缠着胶带的电线离床不足半米;而南京夫子庙附近的一家短租房为了提高房屋的利用率,室内卧室和卫生间都增加了隔板,被隔过的走廊一次仅容一人通过。

  ――交钱即住,很少登记核实身份信息。根据旅馆业治安管理条例规定,住宿登记时,应当查验住宿人员身份证件,逐人如实登记住宿人员的姓名、性别、民族、住址、有效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以及入住、退房房号及时间等信息。但一些在线短租平台,普遍交钱即住。

  租房新业态需针对性管理措施

  一位在线短租从业人员表示,这种短租房最大的特点就是油水大、成本低。“一般来说,房子大部分都是租别人的,在交完租金以后剩下的全是自己赚的钱。基本上一个人经营就够了,省了不少成本,旺季一个月赚一万多元根本不费什么劲。”

  谈到监管,他说:“说实话查得并不严,即使查,我们也会用‘阴阳地址’,平台上的电话留的不是自己的。干好几年了,也没啥事。”更有一位在线短租商家坦言,不怕投诉,如果投诉多了换个平台重新注册就好了。

  在线短租平台的客服人员一再申明,平台和商家之间只是合作的关系。对于商家的欺骗行为,平台管不了,出了任何问题概不负责。如果房客发生意外事件,平台只能相应降低商家的评分,情节严重的再和商家协商解除合作。(据新华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创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糟换偏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