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军人每月发1200元专干有哪些工作

  2011年全国人大修订了兵役法,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了首次制定的《士兵退役安置条例》,这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做了一番重大的改革。今日(21日)市民政局安置处石处长做客《行风在线》时,介绍了条例改革前后发生的变化。

  石处长说,老的条例规定,政府只安排城镇户口退役士兵的工作,新条例实施之后,实行城乡一体化,缩小了城乡的差距,这是改革前后最大的区别。

  石处长表示,2011年11月是退役士兵工作安排的一个分水岭,为了做好新旧条例之间的衔接,在此之前入伍的城镇退役士兵,仍然由政府安排工作,这个过渡期2017年也将结束。在此之后,具备以下条件的退役士兵也由政府安排工作:服现役满十二年的士官;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或者战时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因战致残被评定为5级至8级残疾等级;烈士子女。

  石处长介绍说,现在退役士兵除了政府安排工作之外,还有很多的就业途径,如放弃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在领取补助之后自谋职业。新政策实施之后,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目前主要是鼓励退役士兵自主就业,同时委托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加大退役士兵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

  如果您有更多线索,也可以点击爱青岛报料,或者关注:

  爱青岛/青岛网络广播电视台实习记者 高子健

  【未经版权方允许,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对1978年以来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重新梳理,按照已有政策一一对应”。日前,民政部负责人表示,将全面启动“清零行动”,凡是没有落实安置政策的坚决落实。“一人不落”的国家承诺,在寒冬中给了为国出征的老兵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契合全社会爱军拥军的心愿,更为强军兴军注入正能量。

解决军人后顾之忧,是军队现代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当前我军全面重塑、浴火重生,退役士兵安置得好不好、政策落实得到不到位,直接关系军人权益的保障、现役士兵训练积极性和适龄青年的参军热情。军旅生活极其特殊,很多军人服役期间为国戍边无怨无悔,但退役之后却不太容易融入社会,这其中,既有历史遗留原因,也有现实困难因素。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兵源聚集地区经常面临“僧多粥少”;中央和地方国企改革的推进,客观上导致安置能力下降,行政安置和市场规则“水土不服”。时代跑得飞快,对于把青春献给军营的最可爱的人,我们必须拉一把、扶一程,不让他们流血流汗再流泪。

保障退役军人合法权益,解除现役军人后顾之忧,既是应尽责任,也是法定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出台《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士兵安置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到划定“中央企业新招录职工中退役士兵比例5%”的硬杠杠,再到明确“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的退役士兵不得低于80%”的硬要求,无不显示了对军人的关怀厚爱。此次启动“清零行动”,不仅直指增量问题,更将时间跨度扩展到40年,彰显党和国家坚定决心。让机制建设满足中央要求,让政策落实赶上老兵期待,做好这些工作,既是落实有关法律规定和中央指示精神的既定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推动改革强军新征程的必有之举。

过去40年存在的安置问题,叠加每年增加的待安置压力,涉及范围广、牵扯利益多,难度可想而知。一方面要建立常态化机制落实刚性举措,对落实不到位的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协调、反馈机制,让退役军人有人管、有人帮,过度维权时有人理性引导,利益受损时有人挺身而出。近段时间,为落实十九大的最新要求,各地的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迈开了制度化保障军人权益的第一步。接下来要抓紧在政策落实落细上下功夫,创新工作思维方法,提高执行力,实现新时代条件下人民军队、地方政府、接收单位之间的有序衔接。

经受过军营历练的人,自有坚毅、担当、自律等素质。给退役军人一个适当的平台,他们非但不是社会包袱,还是重要的人力财富。开国将军甘祖昌放弃长期疗养机会,坚决回乡投身乡村建设,反哺一方水土;几十年来,成千上万退伍军人二次就业,很多人成为社会中流砥柱。中国军人当抓住国家高度重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时代机遇,戎装在身时矢志为强军兴军苦练打赢本领,解甲归来更在不同战场主动作为、续写荣光。

兴兵强兵,没有人是旁观者,地方政府和机关企业更应该勇担责任,突破利益藩篱、摆脱部门掣肘、融合军心民心,像习近平主席强调的那样,“把支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当作分内的事”。兵者,国之重器。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敢打必胜的基石也必将更为稳固。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退伍军人每月发1200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