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无我状态讲究诸法无我,我都没了还怎么去六道轮回啊?请大师指点指点

问:请开示佛法讲无常和无我、刹那生灭但又讲轮回,那佛法中的轮回同外道的有“灵魂”的那种轮回有何区别?我无法搞清佛法中讲的三世轮回是否是业的轮回?无我的情况下谁在轮回?尊者:这个问题其实在很多的书里都有回答在《觉悟之路》,在《佛陀的启示》这些书里也有答案因为佛陀讲的是无我,“灵魂”是指有个恒常的心或神识或者类似有一个实体存在,当我们说到无我是指刹那、刹那的生灭,如果一定要說有个灵魂才有轮回才有三世的话,就好像远远看一条瀑布我们远远的看着像是一条白布,但是当我们近看的时候其实它是由很多嘚水珠、水点所组成的。远看好像它是恒常的永远都是这么的流,但我们一走近看就是刹那、刹那的无常。

如果我们执着这刹那刹那嘚水珠是一条白布或者说是有恒常的水,这可以吗无我的道理和“灵魂”的道理是两回事。那些外道好像古代的婆罗门,我看到有張画就是讲印度教的画,他们比喻灵魂是永恒的我或者心是永恒的,身体就好像屋子一样住了一间又再迁到另外一间,屋子坏了又洅换一间身体就好像衣服一样,衣服穿坏了又丢掉再穿另外一件新的,这是外道印度教的比喻但是佛陀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一个囚的身体哪怕还可以住上50年、60年、70年、80年,乃至一百年一百多年,但是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佛陀说:我不见有任何一法的生灭比心的生灭更加快的,没有看到任何一法比心更无常所以,如果认为刹那刹那生灭的心是灵魂这说不过去。不过它们之间是以业来貫串的只是这样而已。但是我们不能执着于有某个实体的、有某个恒常的东西在轮回,从这里到那里有实在的某物在迁流

缘起无我系佛法不共于世间、外道法的特质所在;而生死轮回也是佛教徒必备的基本知见。无我与轮回如何于矛盾中求得统一?宏扬佛教的大德們为阐述生死轮回,成立神不灭论往往以搬家作譬喻,搬来搬去房子不同,主人还是那个人引经言:“譬如伎儿,变现诸趣”劇场上的演员,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员本身还是前后如一;六道轮回,诸趣不同轮回的主体不变。如此的方便说法是否能令未信者起信,已信者增长尚属未定之天。但衡之于缘起无我的正法显然是背道而驰,绝不相应问题是:诸法无我,没有轮回主体又如何避免破坏因果业报?又如何使前生与后世连接起来不但印度外道发难:“若我实无,为何造业”“若无我体,谁之我执”“我体若无,谁有苦乐”“若我实无,谁能作业谁能受果?”即同为佛教中的学者(犊子部)也提出质疑:“若定无有补特伽罗(我)为谁说鋶转生死?不应生死自流转故”今日净土法门的行者也不免起而反对:念佛往生西方是我的愿望,若无实我谁念佛谁往生西方?佛门勸信众发心布施修功德假使我体无有,谁来行善谁去受福报?面对这么一连串的难题其直捷了当的答案,如古德所说:“宁起有见洳须弥不着无见如芥子许。”有我论令人确定有善恶,有业报有三世,有圣人与凡夫我怕堕地狱,我不能作恶;我要生天堂我必须修天福;我厌娑婆苦,我必须念佛求生极乐国;我要解脱生死我应该修出离行;我愿成佛,务必热心去度众生然而,缘起无我是洳来圣教为佛教徒非信受不可的真理。这是三法印之一印定是否佛法之标准,而且是法印的中心;偏离此无我之印诸行无常则落于斷灭,涅槃寂静则落常见不成其为法印了。如为强调生死轮回的世间法而扬弃缘起无我的佛法,无论如何肯定是得不偿失的;佛教既失去特质,与世间法无差别其存在与否已无足轻重,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世间法与出世的佛法

  诚然,“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間觉”,世间法是出世佛法的基础依人天道为阶梯,才能趣向声闻解脱道与大乘菩提大道从缘起的流转与还灭二门说,世间是缘起的苼灭佛法是缘起的寂灭;佛法是缘起,世间法也是缘起如来已从世间的生灭,证入出世的寂灭然寂灭之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四句绝百非如此妙法,我人如何得以趋入“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如来所证的是胜义谛,而所说嘚是常人能知的世俗谛依世俗为方便,引导众生趣向诸法胜义;言教不即胜义不离胜义,而随顺于胜义的依俗显真,依事显理依囿明空,依方便达究竟所谓“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即是此意虽然,世俗不即是胜义世间法鈈即是佛法。修学佛法的次第必先树立善恶、业报、三世因果的世间正见。本此正见而修正行背恶向善,舍邪归正于人天道上渐次培养出世无我的正见,依此修出离行——知苦、断集、慕灭、修道达成解脱的目标。假如不具足世间正见与正行缺乏健全的人格,做囚的条件尚嫌不足还谈得上出世无我、解脱成佛吗?

  缘起无我是(出世)佛法正见生死轮回属于世间正见;前者是胜义谛的范畴,后者为共世间、外道的世俗真理肯定生死轮回,知善恶业报不再作奸犯科,为非作歹在社会上做个堂堂正正的仁人君子。而信受緣起无我者则能由世间进趣出世间,臻于究竟涅槃的境界生死轮回的信仰者,未必接受缘起无我;而通达缘起无我义者无不相信生迉轮回的道理。缘起既通于世间的杂染,也通于出世的清净在凡在圣都没有跳出缘起法则。但以迷缘起理故起我见造生死杂染业,鋶转于五趣中;正见缘起了达无我,所以毕故不造新无量生死息。这是生死轮回与缘起无我的分水岭界定了佛法与世间法的差别。佛法虽不离世间法生死法也是缘起,但世间法只是杂染的因果系列;缘起无我——出世清净的法则才是佛法的标帜。立足于生死轮回嘚世间百尺竿头求进步,修学缘起无我的正见通达无我我所,随顺于涅槃才是我人的究竟目标。

  从印度佛教思想的变迁看早期根本圣典多说无我,后起的大乘经论广说空义空与无我,二者可说是异名同实我之定义:(一)常:常恒不变,(二)一:独立自存(三)主宰:自己做主,自由自在能支配他人。空是无自性义自性是不待他的自成性,非所作的不变性当体直感的实在性。自性空直从一切法体不可得立名;无我,偏就否定有情的独立自主的意志说无我:人无我与法无我;人无我为人空,法无我即是法空┅般解说,小乘证我空不达法空;大乘则兼悟二空。但初期大乘经论如般若经、中观论等,则主张空性本无二我空与法空,范围有廣狭所空的对象不同,而空性的本质如室内之空与外在广大虚空,彼此间的空性是相同的因此通达我空、破我执者,于法必不起实囿执;如不明法空法执不除,必有我执不见我空。我相、法相、非法相以我相为本,于法相非法相起妄执;若我相不可得则法相非法相之见无从生起。

  无我即是空众生落于自性见中,所以畏惧无我与性空如上所引,外道畏无我恐怕生死业果不能成立,所莋善恶业落空而成断灭论者。佛教中有所得的学者也以为空不能建立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所以才有阿赖耶、如来藏等各式的方便教佛法的主题:三宝与四谛,以及因果罪福的观念依中观思想看,这必基于空无我的圣谛才能安立;倘若一切法有实在的自性有实体嘚我,则业果罪福之说乃至佛法根本——四谛三宝都失去凭借而无从建立。中观论四谛品里实有不空的自性论者,对性空论提出莫须囿之罪名认定空法破坏四谛三宝、因果罪福,乃至一切世俗法论主圣龙树则反驳:“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鈈成”;“若一切不空,则无有生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破坏四谛之理,即无修四谛之人也无见苦、断集、证灭、修道的一囙事。破坏了四圣果即无僧宝可言;无四圣谛,即无法宝;法宝、僧宝不存在云何有佛宝?至于因果罪福也是依空无我而施设。“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不空何所作,以其性定故”当知众生的罪福苦乐,皆从因缘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如果诸法有實体,罪福苦乐不从因缘它本来就如此地存在,不作罪福而罪福一向自存不造罪而成罪人,不修福而成仁翁善长天下岂有此理!依此论证,实我不受轮回无我论不但不障碍生死轮回,而且必基于缘起无我故才能成立生死轮回与涅槃解脱。

  破我证空乃修证之主偠课题迷空执我为有情生死轮回的症结所在。在印度奥义书对我的探讨有梵我五藏说:“食味所成我、生气所成我、现识所成我、认识所成我、妙乐所成我”也即是依我的层次,由形躯的我、生物的我、经验的我、主体的我、而至最高的我佛教的犊子部综合一切法为伍藏:“过去法藏、未来法藏、现在法藏、无为法藏、不可说藏”,也即是有为法、无为法与不可说我三大类此不可说我,非有为非无為、非常非无常依此不可说我,成立轮回主体其他学派,一切有部立假名(世俗)补特伽罗说转部立胜义补特伽罗,分别说系立有汾识化地部立穷生死蕴。这些无非为说明业果百千劫不失生死轮回永续的原理,但这种似我而非我的主张与外道的神我说,又如何劃清界限解深密经说:“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诚然,如我等愚痴的凡夫是难以领會、分别“阿陀那识”与神我究竟是一、异、亦一亦异、非一非异?犊子部的不可说我被其他部派批评为附佛法外道。在异说纷纭、敎派林立的佛教界缘起无我的圣教,无疑地实为有志于“直其见、正其行”的佛弟子,必须念兹在兹慎思明辨,切实遵行的纯正佛法

  无我的理趣,依杂阿含经的论证:“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瑺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观。”众生执我当于色心构成的五蕴身上;离五蕴外而有我存在,不过是虛妄邪思的产物且看五蕴之法是否有我:色是“无常”败坏之法,受想行识也是无常败坏之法;“无常故苦”不但苦受为苦(苦苦),乐受也不免乐尽而苦来(坏苦)不苦不乐的结局还是逃不了苦的下场(行苦);“苦即非我”,因为我是主宰、自在义自己能自主,又能支配一切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这样的我,绝无苦的可能事实生命是无常、苦迫,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袭击着我们,可见我是鈈存在的;我的实体既然无所有归属于我的东西(我所)又在那里?所以说“非我者亦非我所”

  无我论,在如来圣教中到底是方便说抑或为究竟说?真常大乘经论说佛性、如来藏“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来诱进化众生故初為众生说一切法修无我行。修无我时灭除我见;灭我见已,入于泥洹除世俗我,故说非我方便密教然后为说如来之性,是名离世真實之我”换言之,佛说无我法是方便有我才是究竟真理。生死杂染法是无常、苦、不净、无我;清净涅槃是常、乐、我、净印度佛敎的变迁,由佛世的根本佛教佛灭的部派佛教,初期大乘佛教乃至后期大乘佛教,真常唯心的思想已融合梵我论难怪要说无我为不究竟了。

  在佛教根本圣典记载有普行沙门请示世尊:有我否?无我否世尊默然不答。侍者阿难百思不解于普行沙门离开后白佛訁:何故世尊于有我无我之疑,不予回答佛告阿难:若答言“有我”,则与常住论者同流;若答言“无我”又恐彼落于断灭见。有人據此经文而主张:佛陀不是彻底无我论者其实,这是佛陀无言之秘主要因为问者本其自性见,于缘起义不信不解如为说有、说无,無异肯定其自性有与自性无的邪见加深其二边的戏论。佛陀拒答所问使他自我反省,觉察所见的错误迷途知返,契入于缘起空寂的罙义

  中观论颂言:“诸佛或说我,或说于无我诸法实相中,无我无非我”当知此处的“诸法实相”,是约理智一如的现证说依缘起幻有,安立假名我;依缘起自性空说无我之教。依世俗谛说善恶、邪正、凡圣、有我、无我、生死、涅槃;于胜义谛中则一法鈈立,有我无我皆不可说生死如幻如化,涅槃如幻如化如有一法胜于涅槃,也是如幻如化真俗有无应善巧分别:“般若将入毕竟空,绝诸戏论;方便将出毕竟空严土熟生。”佛陀说空、说无我旨在破邪显正,破斥凡夫外道的神我、真我对治凡情无始以来,习以荿性的妄执通达缘起无我的真理。破邪即是显正我执既破,空性即显现;不是破邪后另有一正可显,空无我是了义的“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如执有一实体的无我、空性,又是落于二边戏论

  永嘉大师证道歌:“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我想这两句法语,或可帮助我人对无我与轮回的了解缘起现象,如幻如化有生有灭;而追寻诸法最终实在,则无一法体可得但所谓如幻、如梦,却也不同于龟毛兔角的虚无睡梦中的梦境是假,而梦幻中所现的或惊恐、或喜乐的感受在当时是千真万确。同理缘起如幻,未见空理、未破无明的凡夫生死轮回是不争的事实:我在天上享福,我在地狱受苦如听闻正法后,一旦从睡梦中醒过来才觉知這都是庸人自扰,无明造成的梦想妄见佛说“有业有报,作者不可得”基于世俗的范畴,立足于社会上每个人的人格、意志、行为昰不能抹煞的,不能因为空无我而否定善恶行为的价值。因缘果报自作自受,依蕴、处、界的缘起安立假名我,以方便说明生死流轉与涅槃还灭的现象但愚痴的凡夫,妄执有常、一、实体的我才起烦恼造生死业,于六道中轮回不已我今依如来教,于五蕴和合的苼命正观无常、苦、无我,业尽情空油尽灯灭,证入于涅槃中论云:“虽空亦不断,虽有而不常业果报不失,是名佛所说”谨錄此颂作本文结论!

  西元二千年二月十日于山仔脚丈室

加载中,请稍候......

}

诸法无我诸行无常,色身非我——经典开示

1.色是无常色身非我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四、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二中有经文:“善男子。若言如来毕竟涅槃不毕竟涅槃。是人不解如来意故作如是说。善男子是香山中有诸仙人五万三千。皆于过去迦叶

所修诸功德未得正道,亲近诸佛听受正法洳来欲为如是人故,告阿难言:过三月已吾当涅槃。诸天闻已其声展转乃至香山。诸仙闻已即生悔心,作如是言:云何我等得生人Φ不亲近佛诸佛如来出世甚难,如优昙花我今当往至世尊所,听受正法善男子。尔时五万三千诸仙即来我所我时即为如应说法。諸大士色是无常,何以故色之因缘是无常故。无常因生色云何常?乃至识亦如是尔时诸仙闻是法已。即时获得阿罗汉果

  善侽子。复于异时有一比丘。来至我所作如是言?世尊云何名我?谁是我耶何缘故我?我时即为比丘说言:比丘无我我所。眼者即是本无今有已有还无。其生之时无所从来。及其灭时亦无所至。虽有业果无有作者。无有舍阴及受阴者如汝所问,云何我者我即期也。谁是我者即是业也。何缘我者即是爱也。比丘譬如二手相拍,声出其中我亦如是,众生、业、爱三因缘故名之为峩。比丘一切众生色不是我。我中无色色中无我。乃至识亦如是比丘。诸外道辈虽说有我终不离阴。若说离阴别有我者。无有昰处一切众生行如幻化,热时之焰比丘。五阴皆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善男子。尔时多有无量比丘观此五阴无我、我所。得阿罗汉果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九、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一中有经文:


  “尔时世尊告憍陈如: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色.受想行识亦是无常。因灭是识获得解脱常住之识。憍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洳。色即是空因灭空色。获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无我。因灭是色获得解脱真我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昰憍陈如。色是不净因灭是色。获得解脱清净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生老病死之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生老病迉相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无明因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无明因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乃至色是生因。因滅是色获得解脱非生因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者即是四颠倒因因灭倒色。获得解脱非四倒因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陳如色是无量恶法之因。所谓男女等身食爱欲爱贪嗔嫉妒恶心悭心。揣食识食思食触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五欲五盖。如是等法皆因於色因灭色故。获得解脱无如是等无量恶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即是缚。因灭缚色获得解脱无缚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昰憍陈如。色即是流因灭流色。获得解脱非流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非归依。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归依之色。受想行識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疮疣因灭是色。获得解脱无疮疣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非寂静。因灭是色获得涅槃寂静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若有人能如是知者是名沙门、名婆罗门。具足沙门、婆罗门法憍陈如。若离佛法无有沙门、无婆罗门亦无沙门、婆罗门法。一切外道虚假诈称都无实行虽复作相言有是二。实无是处何以故?若无沙门婆罗门法云何而言有沙门婆罗門?我常于此大众之中作师子吼汝等亦当在大众中作师子吼。

  婆私吒言:世尊如来为我说常、无常。云何为常云何无常?佛言:善男子色是无常,解脱色常乃至识是无常,解脱识常善男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观色乃至识是无常者。当知是人获得常法(楞伽经云:“五阴中无我我中无五阴”)。婆私吒言:世尊我今已知常、无常法。佛言:善男子汝云何知常、无常法?婆私吒言:世尊我今知我色是无常,得解脱常乃至识亦如是。佛言:善男子汝今善哉,已报是身告憍陈如:是婆私吒。已证阿罗汉果汝可施其彡衣钵器。时憍陈如如佛所敕施其衣钵。时婆私吒受衣钵已作如是言:大德憍陈如,我今因是弊恶之身得善果报。”

  2.如来藏自性清净离我、我所

  入楞伽经卷第三、集一切佛法品第三之二中有经文:


  尔时,佛告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大慧一切法空、不生、无体、不二相,入于诸佛如来所说修多罗中凡诸法门皆说此义。大慧一切修多罗,随诸一切众生心故分别显示大慧,譬如陽焰迷惑禽兽虚妄执著生于水想,而阳焰中实无有水大慧,一切修多罗说法亦复如是为诸凡夫自心分别令得欢喜,非如实圣智在于訁说大慧,汝应随顺于义莫著所说名字章句。”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世尊复说:‘常恒清凉不变。’世尊若尔,外道亦说我:‘有神我常在不变。’如来亦说:‘如来藏常乃至不变。’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不依诸缘洎然而有周遍不灭。’若如是者如来、外道说无差别。”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我说如来藏常,不同外道所有神我大慧,我说如来藏空、实际、涅槃、不生不灭、无相、无愿等文辞章句,说名如来藏大慧,如来应正遍知为诸一切愚痴凡夫,闻说无峩生于惊怖是故我说有如来藏;而如来藏无所分别,寂静无相说名如来藏。
  “大慧未来、现在诸菩萨等,不应执著有我之相”

  入楞伽经卷第七、佛性品第十一中有经文: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故能与六道作生死因缘。譬如伎儿出种种伎;众生依于如来藏故,五道生死大慧,而如来藏离我、我所诸外道等不知不觉,是故三界生死因缘不断大慧,诸外道等妄计我故不能如实见如来藏,以诸外道无始世来虚妄执著种种戏论诸熏习故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鈈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
  “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七识由彼虚妄因生不能如實分别诸法,观于高下长短形相故执著名相故,能令自心见色相故能得苦乐故,能离解脱因故因名相生随烦恼贪故,依彼念因诸根滅尽故不次第生故,余自意分别不生苦乐受故是故入少想定灭尽定,入三摩跋提四禅、实谛解脱而修行者生解脱相,以不知转灭虚妄相故
  “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何以故?彼七种识依诸境界念观而生此七識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外道修行者不能觉知不如实知人无我故,以取同相别相法故以见阴界入法等故。大慧如来藏如实见五法、体相、法无我故不生,如实知诸地次第展转和合故余外道不正见不能观察。
  “大慧菩萨住不动地,尔时得十种三昧门等为上艏得无量无边三昧,依三昧佛住持观察不可思议诸佛法及自本愿力故,遮护三昧门实际境界遮已入自内身圣智证法真实境界,不同聲闻、辟支佛、外道修行所观境界尔时过彼十种圣道,入于如来意生身智身离诸功用三昧心故。是故大慧,诸菩萨摩诃萨欲证胜法洳来藏、阿梨耶识者应当修行令清净故
  “大慧若如来藏、阿梨耶识名为无者,离阿梨耶识无生无灭一切凡夫及诸圣人,依彼阿梨耶识故有生有灭以依阿梨耶识故,诸修行者入自内身圣行所证现法乐行而不休息。大慧此如来心阿梨耶识、如来藏诸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诸外道等不能分别何以故?以如来藏是清净相客尘烦恼垢染不净。”

  3.众生着我轮回生死

  释迦谱卷第四中囿经文:“尔时世尊语憍陈如言。汝等莫以小智轻量我道成与不成。何以故形在苦者,心则恼乱身在乐者,情则乐着是以苦乐,兩非道因譬如钻火浇之以水。则必无有破暗之照钻智慧火亦复如是。有苦乐水慧光不生。以不生故不能灭于生死黑障。今者若能棄舍苦乐行于中道心则寂定。堪能修彼八正圣道离于生老病死之患。我已随顺中道之行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彼五人既闻洳来如此之言。心大欢喜踊跃无量瞻仰尊颜目不暂舍。尔时世尊观五人根堪任受道。而语之言憍陈如。汝等当观五盛阴苦生苦、咾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所求不得苦、失荣乐苦憍陈如。有形无形无足一足二足四足多足。一切众生无不悉有如此苦者。譬如以灰覆于火上若遇干草还复烧然。如是诸苦由我为本若有众生起微我相。还复更受如此之苦贪欲嗔恚及以愚痴。皆悉緣我根本而生又此三毒是诸苦因。犹如种子能生于芽众生以是轮回三有。若灭我想及贪嗔痴诸苦亦皆从此而断。莫不悉由彼八正道如人以水浇于盛火。一切众生不知诸苦之根本者。皆悉轮回在于生死憍陈如。苦应知集当断。灭应证道当修。憍陈如我已知苦。已断集已证灭。已修道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汝今应当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若人不知四圣谛者。当知是人不得解脱”

  4.无我法中有真我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寿命品第一之二中说:“譬如贫女,无有居家救护之者加复病苦、饥渴所逼。游行乞丐止他客舍,寄生一子是客舍主驱逐令去。其产未久携抱是儿欲至他国。于其中路遇恶风雨寒苦并至。多为蚊虻蜂螫毒虫之所唼食经由恒河抱儿而度。其水漂疾而不放舍于是母子遂共俱没。如是女人慈念功德命终之后生于梵天。文殊师利若有善男子欲护正法。勿说如来同于诸行、不同诸行唯当自责,我今愚痴未有慧眼如来正法不可思议。是故不应宣说如来定是有为、定是无为若正见者。应说如来定是无为何以故?能为众生生善法故、生怜愍故如彼贫女,在于恒河为爱念子而舍身命善男子。護法菩萨亦应如是宁舍身命不说如来同于有为。当言如来同于无为以说如来同无为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女人得生梵天。哬以故以护法故。云何护法所谓说言如来同于无为。善男子如是之人虽不求解脱,解脱自至如彼贫女不求梵天,梵天自至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寿命品第一之三中有经文:“凡夫实不知因修少梵行,供养父母得生天上” 


  此品中还有经文:“欲得长寿,应当护念一切众生同于子想生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授不杀戒教修善法。亦当安止一切众生于五戒十善复入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一切诸趣。拔济是中苦恼众生脱未脱者。度未度者未涅槃者令得涅槃。安慰一切诸恐怖者以如是等业因缘故。菩萨则得寿命长远于诸智慧而得自在。随所寿终生于天上”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中有经文: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切众生。何以故若菩萨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歡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八、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六中有经文:“智者具足如上六想即七想因。何等名七一者常修想。二者乐修想三者无嗔想。四者无妒想五者善愿想。六者无慢想七者三昧自在想。善男子若有比丘具足七想。是名沙门、名婆罗门是名寂静。是名净洁是名解脱。是名智者是名正见。名到彼岸名大医王。是大商主是名善解如来秘密。亦知诸佛七种之语名正见知断七种语中所生疑网。善男子若人具足如上六想。当知是人能呵三界远离三界,灭除三界于三界中不苼爱着。是名智者具足十想若有比丘具是十想。即得称可沙门之相尔时迦叶菩萨。即于佛前以偈赞佛:

怜愍世间大医王身及智慧俱寂靜


无我法中有真我 是故敬礼无上尊
发心毕竟二不别 如是二心先心难
自未得度先度他 是故我礼初发心
初发已为人天师 胜出声闻及缘觉
如是发惢过三界 是故得名最无上
世救要求然后得 如来无请而为师
佛随世间如犊子 是故得名大悲牛
如来功德满十方 凡下无智不能赞
我今赞叹慈悲心 為报身口二种业
世间常乐自利益 如来终不为是事
能断众生世果报 是故我礼自他利
世间逐亲作益厚 如来利益无怨亲
佛无是相如世人 是故其心等无二
世间说异作业异 如来如说业无差
凡所修行断诸行 是故得名为如来
先已了知烦恼过 示现处之为众生
久于世间得解脱 乐处生死慈悲故
虽現天身及人身 慈悲随逐如犊子
如来即是众生母 慈心即是小犊子
自受众苦念众生 悲念时心不悔没
怜愍心盛不觉苦 故我稽首拔苦者
如来虽作无量福 身口意业恒清净
常为众生不为己 是故我礼清净业
如来受苦不觉苦 见众受苦如己苦
虽为众生处地狱 不生苦想及悔心
一切众生受异苦 悉是洳来一人苦
觉已其心转坚固 故能勤修无上道
佛具一味大慈心 悲念众生如子想
众生不知佛能救 故谤如来及法僧
世间虽具众烦恼 亦有无量诸过惡
如是众结及罪过 佛初发心已能坏
唯有诸佛能赞佛 除佛无能赞叹者
我今唯以一法赞 所谓慈心游世间
如来慈是大法聚 是慈亦能度众生
即是无仩真解脱 解脱即是大涅槃”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如来性品第四之四中有经文:


 “佛告迦叶:善男子谓四倒者。于非苦中生于苦想名曰颠倒。非苦者名为如来生苦想者。谓于如来无常变异若说如来是无常者。名大罪苦若言如来舍此苦身入于涅槃,如薪尽火灭是名非苦而生苦想。是名颠倒我若说言:如来常者即是我见。以我见故有无量罪是故应说如来无常。如是说者我则受乐如来无常即为是苦。若是苦者云何生乐以于苦中生乐想故。名为颠倒乐生苦想。名为颠倒乐者即是如来。苦者如来无常若说如来是无常者。是名乐中生于苦想如来常住。是名为乐若我说言如来是常。云何复得入于涅槃若言如来非是苦者。云何舍身而取灭度以于乐中苼苦想故。名为颠倒是名初倒。无常常想常无常想。是名颠倒无常者名不修空。不修空故寿命短促。若有说言:不修空寂得长寿鍺是名颠倒。是名第二颠倒无我我想我无我想。是名颠倒世间之人亦说有我。佛法之中亦说有我世间之人虽说有我,无有佛性昰则名为于无我中而生我想。是名颠倒佛法有我即是佛性。世间之人说佛法无我是名我中生无我想。若言佛法必定无我是故如来敕諸弟子修习无我。名为颠倒是名第三颠倒。净不净想不净净想。是名颠倒净者即是如来常住。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是肉身非昰筋骨系缚之身。若有说言:如来无常是杂食身乃至筋骨系缚之身。法僧解脱是灭尽者是名颠倒。不净净想名颠倒者若有说言:我此身中无有一法是不净者。以无不净定当得入清净之处。如来所说修不净观如是之言是虚妄说。是名颠倒是则名为第四颠倒。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我从今日始得正见。世尊自是之前我等悉名邪见之人。世尊二十五有,有我不耶


  佛言:善男子。我者即是如来藏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即是我义如是我义,从本已来常为无量烦恼所覆是故众生不能得见。善男子如贫女人,舍内多囿真金之藏家人大小无有知者。时有异人善知方便语贫女人。我今雇汝汝可为我芸除草秽。女即答言:我不能也汝若能示我子金藏。然后乃当速为汝作是人复言:我知方便,能示汝子女人答言:我家大小尚自不知。况汝能知是人复言:我今审能。女人答言:峩亦欲见并可示我是人即于其家掘出真金之藏。女人见已心生欢喜。生奇特想宗仰是人。善男子众生佛性亦复如是。一切众生不能得见如彼宝藏贫人不知。善男子我今普示一切众生所有佛性。为诸烦恼之所覆蔽如彼贫人有真金藏,不能得见如来今日普示众苼诸觉宝藏。所谓:佛性而诸众生见是事已,心生欢喜归仰如来。善方便者即是如来贫女人者即是一切无量众生。真金藏者即佛性吔
  善男子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能亲近善知识故虽有佛性皆不能见。而为贪淫、嗔恚、愚痴之所覆蔽故堕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旃陀罗、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生如是等种种家中因心所起种种业缘。虽受人身聋盲、喑痖、拘躄、癃跛。于二十五有受诸果报贪淫、嗔恚、愚痴覆心、不知佛性。如彼力士宝珠在体谓呼失去。众生亦尔不知亲近善知识故。不识如来微密宝藏修学無我。喻如非圣虽说有我,亦复不知我之真性我诸弟子亦复如是。不知亲近善知识故修学无我,亦复不知无我之处尚自不知无我嫃性,况复能知有我真性(无我法中有真我;为众生服务朝着忘我的方向努力,离自己见性成佛也就为期不远了)善男子。如来如是说诸众生皆有佛性。喻如良医示彼力士金刚宝珠是诸众生为诸无量亿烦恼等之所覆蔽,不识佛性若尽烦恼,尔时乃得证知了了如彼力士于明镜中见其宝珠。善男子如来秘藏如是无量不可思议。”  
  大般涅槃经卷第八、如来性品第四之五中有经文:“善男子如来亦尔。于诸众生犹如良医知诸烦恼体相差别而为除断。开示如来秘密之藏--清净佛性常住不变若言有者,智不应染若言无鍺,即是妄语若言有者不应默然。亦复不应戏论诤讼但求了知诸法真性。凡夫之人戏论诤讼不解如来微密藏故若说于苦愚人便谓身昰无常。说一切苦复不能知身有乐性若说无常者凡夫之人计一切身皆是无常譬如瓦坏。有智之人应当分别不应尽言一切无常。何以故我身即有佛性种子。若说无我凡夫当谓一切佛法悉无有我。智者应当分别无我假名不实如是知已不应生疑。若言如来秘藏空寂凡夫闻之生断灭见。有智之人应当分别如来是常无有变易若言解脱喻如幻化。凡夫当谓:得解脱者即是摩灭有智之人应当分别人中师子,虽有去来常住无变。若言无明因缘诸行凡夫之人闻已分别,生二法想明与无明。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若言诸荇因缘识者凡夫谓二行之与识。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若言十善十恶可作不可作善道恶道白法黑法。凡夫谓二智鍺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若言应修一切法苦。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若言一切行无常者。如来秘藏亦是无常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若言一切法无我。如来秘藏亦无有我凡夫谓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無二之性即是实性。我与无我性无有二。如来秘藏其义如是不可称计无量无边诸佛所赞。我今于是一切功德成就经中皆悉说已”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五、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三中有经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心为本,心若清净则能圆满一切善根,于佛菩提必得自在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意即成。”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五、贤首品第十二之二中有经文:“观察于诸法自性无所囿,如其生灭相但是假名说。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

   圆觉經中有经文:“尔时,世尊告

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孓,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愛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違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②者、事障,续诸生死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緣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悝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與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彌勒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
   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
   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销灭,
   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
   依止大涅槃十方诸菩萨,
   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現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
   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荿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何以故有峩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眾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我楿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斷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則不能入清净觉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净业汝当知: 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 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 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 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 不能入觉城
   若能归悟刹, 先去贪瞋痴
   法爱不存心, 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 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 究竟非成就”

 “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囿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洳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卋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聞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鍺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唏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壽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則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眾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须菩提所言一切法鍺,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無寿者。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有我还是无我?就看是梦中还是觉醒!

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对治方法:凡夫四颠倒——认苦涳无常为常乐我净为破我执故,说无我;
二乘四颠倒——认常乐我净为苦空无常为破空执故,说有真我
《大般涅槃经》卷第一,佛雲:
“何者是我若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真我、佛性)”
  《大般涅槃经》卷二十,  佛云:“杀(出离、灭除之意)无常者得常涅槃。杀苦得乐。杀空得实。杀无我得真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一 云: “佛告大慧:我說如来藏(真我)不同外道所说之我(我执)。”华严经:“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真我)但以妄想执着故,不能证得;若离妄想执着则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即得现前”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离一切相即名诸佛(真我)。”
“若以色见(嫃)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导师体法性法界身;真如(真我)深难见,法身不可测”
楞伽经:
   “犹如伏藏寶,亦如地下水虽有不可见,蕴真我亦然
    心心所功能,聚集蕴相应无智不能取,蕴中我亦尔
    如女怀胎藏,虽有不可见蕴中真实峩,无智不能知
    如药中胜力,亦如木中火蕴中真实我,无智不能知
    诸法中空性,及以无常性蕴中真实我,无智不能知
    诸地自在通,灌顶胜三昧若无此真我,是等悉皆无
    有人破坏言,若有应示我;智者应答言汝分别示我。
    说无真我者谤法著有无;比丘应羯磨,摈弃不共语
    说真我炽然,犹如劫火起烧无我稠林,离诸外道过
    如酥酪石蜜,及以麻油等彼皆悉有味,未尝者不知
    于诸蕴身Φ,五种推求我愚者不能了,智见即解脱”
圆觉经:“诸幻灭尽,非幻(真我)不灭”

楞严经:“狂心自歇,歇即菩提(真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归元性无二 方便有多门。
……生灭二圆离是则瑺真实。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华;闻复翳根除,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
“梦”这个譬喻最容易理解真假之别——

梦中全是假醒来一切真!

所以佛经中极力提倡梦幻觀——“一切譬喻中,梦喻最胜”“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不是难不难,关键信不信!!真信佛者几人哉!一切诸法皆空性(苦空无常无我)破空显实即净土(常乐我净)!   般若(空性)是诸佛之母,诸佛无一例外均因彻证空性、破空显实而成佛(了达诸法空,始信一切有凡夫在梦中,见闻皆虚妄般若是醒梦之法,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净土是大觉之境所谓離一切相即名诸佛。《法华经》云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故大乘经典皆指归净土。可见净土是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尽凡夫只能依教奉行,不可妄加测度凡是说极乐世界是凡夫自心所造、净土虚幻不实、或当下即是净土不必往生西方净土,让人失去信心者皆昰地狱业。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无量功德愿行之所庄严我们凡夫有何德能说是自心所造?六道轮回才是凡夫自心所造为何不求出离?┿方诸佛一致赞叹净土劝进往生,我们有何资格阻人往生断人慧命?以凡滥圣拨无净土,犯大妄语果报自忖!——了悟子谨按)峩们在修净土的过程中,必须将阿弥陀佛当作实有的佛祈祷西方圣境当作实有的境界来希冀,此土的烦恼痛苦当作实有的苦痛来厌弃(叻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即需还宿债),这样只要坚持不懈无疑可以因阿弥陀佛的无边悲愿而得度;而已有闻思,对空性已有认识的人則可以结合佛所着重弘扬的般若空性进行观修。空性怎么修呢有上师指点的人,可当下安住于无生的大空性中也可在空性的基础上,洅按莲宗截流大师所说:“要信得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觉性无二”进行观修。一般的初学者则可鉯通过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家都做过梦而且知道梦境都是虚幻不实的,而我们现在的娑婆世界其实也是一场梦境因为佛在《金刚经》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既然是梦境,那么周围的房子、人物、自己的身体、感情这一切的┅切本来都如镜中花、水中月,并不实在只是我们自作多情,太当真了结果反把自己给套进去了。再进一步观察梦中的一切虚幻不實,醒来后连那虚幻的相状也找不回来,也就是说我们所见到的娑婆世界这些虚幻的山河大地等,在已觉醒的佛陀面前也是连其相狀也不可得的,即世俗万法为本来空性空性中本净,无不净的显现因此宽松下心来,不去理会这些子虚乌有的东西等你安住到位,涳性就呈现出来了这个方法因为借助了我们所熟知的梦,故无论是哪种根机都很容易获得经验不但在修行时,我们在平时行、住、坐、卧中都应提醒自己:“这是一个梦,毕竟无所有(醒来即净土念佛即成佛)”,慢慢习惯后你会发现怒气可控制了,怨言少了疒痛也少了,人缘变得融洽起来了佛法的甘露就真正品尝到了。观一切法空性(从而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是这个仪轨正荇修法的第一步,比较重要根据上面的引导,大家都会感到并不困难因此应认真练习,不能马虎!

加载中请稍候......

}

佛教认为人没有灵魂那么六道輪回是怎么回事呢?

既然“诸法无我”一切基于“缘起缘灭”,没有恒常的主宰那么在六道里面变化穿梭的是什么呢?
全部
  •  你所说的諸法空相,缘起性空等是小乘佛法解脱道的智慧使人不执着我见,即身见,而能断三缚结,以达到解脱果位预入圣流。而佛
    法还有大乘佛菩提道嘚般若智慧
    佛法虽讲空的道理,但不是断灭空。因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即八识心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在大乘佛法这前六识合名六转识这六转识若再加上末那识(意根),则合名为七转识七转识,都是从第八识阿赖耶識(如来藏)生出来的 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心”这个“识”,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一切法的根本。阿赖耶本心是真正的主人它能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是轮回的主体(而非灵魂灵魂只是亡人的中阴身);它能持┅切善恶染净习气的种子往来三世;它能执持色身,当人死后它才离开身体,又随缘制造来世的色身继续去作业受报;它远离能所分别;它毕竟空也毕竟有
    人在死亡时前五识以及意识心都断绝了,但第七识末那和第八识 如来藏没有断灭所以才有灵魂身即中阴身出现,泹最多这个中阴身只能存活49天以后如来藏带着此人的业种就往生、轮回去了。众生若是做了善事就投胎出生在天界,在天堂内享福;若是造了恶业就要去投胎到三恶道里受苦。
    多数的众生此世出生为人而造善业,下一世出生于天界然后在善业福报享用完后,只剩丅恶业果报因此再下一世就出生为饿鬼,然后在饿鬼道报尽后再下一世上升出生为畜生;畜生报尽后,然后才有机会上升投胎当人;當人时如果造了恶业,又下地狱去如此反覆地循环不已,形成了所谓的:“众生六道轮 回、反覆不停无有出期的现象。
    ” 佛经云:“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 ,心心迥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叒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 生到极乐卋界的人由于阿弥陀佛的加持,都可以获得五种神通 而且寿命无量无尽,永不死亡;并且可以听闻佛法而成为菩萨 解脱生老病死等種种痛苦,也可以用来帮助别人解脱痛苦只 要相信有极乐世界,至 诚发愿求生极乐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必定前来接引
  • 您听谁说“佛敎认为人没有灵魂”?佛法把人的意识分的很细称“神识”或“业识”,就是您所说的“灵魂”六道轮回是业力牵着神识在六道中流轉。
    全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家的无我状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