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缓解两极分化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越来高,生活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老百姓进入了小康社会,大家还以为贫富差距在不断缩小,其实,事实却是,贫富差距在一天天的拉大,并且这不只是我国存在的现象,而是全球性的问题。不管是美国这种发达国家,还是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没有区别。  我觉得安徒生童话里的一篇文章写的很好,我想有很多人看过《卖火柴的小女孩》,在书中内容原话这样描述到“在大年夜当天,街上到处飘来富人家的烤肉香味,有钱人家的圣诞树是那么大那么美,挂着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可是,就在这样一个本应充满欢乐的夜晚,一个小女孩却光着头、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她在这个又冷又黑的晚上,孤苦伶仃流落街头卖火柴,最后冻死街头。”  书中这段话的描述,通过温暖与寒冷、明亮与黑暗的残酷对比,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们之间还有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对于贫富差距的问题,国家一直在不断的努力缩小,尽可能的帮助所有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由于人口众多,有些问题在不断的解决中也会长期存在。  因此,有人提出假想,区块链技术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将来必定有大用,那么是否可以在区块链不断的进步和普及中,对贫富差距有所缩小呢?这种乌托邦般的美好想象,会朝着这方向发展吗?  在说区块链能否缩小贫富差距的之前,先看看过往的历史,在零几年的时候,互联网开始兴起,但是距离全民普及还有不断的距离,就有很多人提出过假设:互联网是否能给我们带来自由与平等,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却证明了互联网并没有满足人们贫富差距缩小的愿望,甚至还相反,还加大了贫富差距。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也是互联网的特性决定的。  第一是,互联网把原本区域性的边界破除了,让人们不论在何地,都能够便捷的沟通交流,可以让更多的人去寻找自己的能力,兴趣爱好,寻找价值观相近的人,那么这种结果就是,原本可能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强者,因为互联网,实现了强强联合的抱团合作,也就是强者恒强,弱者自然就愈弱。  第二是,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爆炸,有很多好的、无用的信息,爱学习的人比以前更加的容易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而不爱学习的人,则是沉迷于游戏八卦之中。这种个体的差异在不断的放大、加速,确实是让部分的人实现了财富的逆袭。但是更多的人去没有实现愿望。  第三是,互联网上各种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在资本的流动性在不断的加大,收益回报周期比传统投资更快,而普通人的工作劳动单位时间的收益变化却和以往不大,更加的无法和资本收益相比较。这种投资上的资源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多了,也就更加容易获得好项目投资,从而实现更高的回报,这又是加大贫富差距的又一原因。  所以总结来说,互联网反而让马太效应放的更大了,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普通人看似有小小的财富增加,但是两者差距对比,却比以往更加大了。  那么,区块链是否能够缩小贫富差距呢?  有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是继工业革命后的又一革命性技术,自然会颠覆很多东西,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部分场景开始使用了区块链技术,那到底能不能通过区块链技术缩小贫富差距呢?  这个问题先不理会答案,和互联网一样,要先看看区块链的特性,根据特性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  第一是,区块链技术是新的技术,那么自然是属于新的生产方式,也就是产生新的生产关系。根据区块链的特点,这套代码和程序是可以创造新的信任关系。  第二是,因为若弱中心化的特点,能够绕过中心机构的背书,减少中间环节,也就减少资本的介入。  第三是,因为可以实现智能合约,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上面会比以往更加的自由些,减少巨头的干预,减少个人数据被巨头使用获利,得到了更加公平的机会。  第四是,区块链最大的经济体制应该是通证经济,这会让每个人在保护自己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让个人数据、个人行为得到相应的回报。减少到了巨头独自得利。  总结来说,区块链不能解决社会贫富差距的缩小,因为贫富差距这只是一种外在的体现,本质上的原因还是源自于认知能力的差距,区块链只是新的技术,改变的是生产关系,不能改变人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二八法则在任何时代,任何行业都是存在的。  这种新的技术,带来的变革,就是一个风口,而有认知能力的人,自然能够抓住风口,实现财富逆袭,但这相比于全国14亿人口来说只是屈指可数的部分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1次 发图:0张 | 更多 |
  穷人逆转的机会
  确实是的,前景远大
  贫富差距会一直延续下去,区块链技术的存在目前来看给了部分人屌丝逆袭的机会,但是最终更加大了贫富差距。
  二八法则
  技术只是技术,社会结构不可能轻易改变
  赞一个
  这玩意哪里有那么大的能量,已经点赞了记得回赞啊
  赞一个
  顶上去
  第一个
  赞一个
  可以啦
  已赞请回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您的当前位置:
减少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有什么重要作用?
减少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有什么重要作用?
1、减少贫富差距,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现在社会就是因为贫富差距太多,富人占据了大多数社会优质资源,而穷人却只能活在底层,加剧了穷人“仇富”的心态,这种心态多重,就会产生很多对于社会稳定不利的因素。
2、减少贫富差距,有利于建立公平的社会。现在富人越来越富,而很多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从小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而穷人却仍然苦苦的挣扎在生存的边缘,而且,富人很多追求生活品质和消费品质的行为,无形中会拉高了社会的物价水平,导致了差距越拉越大。
3、减少贫富差距,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贫富差距减少了,让年轻人之间的差距也相对减少了,出身贫苦家庭的孩子就能够看到奋斗的目标,不像以前无论怎么奋斗,都比不上那些富二代官二代们,这样的话,年轻人奋斗的劲头就会越来越大,间接就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减少贫富差距是现代社会必需、也必然会去做的一件事情。我们的社会与自然界有相似之处,就是掠食者的过度扩张会消灭次级种群,引发食物链崩溃,进而消灭自身。所以,任由某生物无限成长并不是一件好事。再回到贫富差距方面,如果没有社会规则限制资本的无限扩张,那么资本很快就会填满一切需求空间,压制一切竞争者,最终达到效率边际(最高利润),然后?必然是崩溃与死亡。因为资本主义商业社会是高度发展但脆弱的社会,其生命力源自工业技术的发展,其生存方式依赖被剥削者的需求,没有被剥削者(利润),就没有资本主义,它的需求不是内生型的。所以,保护被剥削者的生存空间,就是保证资本的生存条件,是预防经济癌症杀死所有人的免疫手段。认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限制贫富差距可不是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而是现代社会中奴役、剥削、控制机制中的一种中和手段、一片镇痛剂而已,是商业社会中财富分配必然出现的伴生物。然而,严密的社会规则也不能完全限制人类掠夺、竞争的天性,总会有个体因私欲破坏这种社会平衡手段,然后,资本过度发展、压榨底层、经济危机、社会革命,如此反复。自然人类恐怕是无法建立完美永恒的大同社会了,只有高度进化、削弱生物天性的人工智能才有希望,而自然人类终将成为机器圈养的宠物。
先天不公平,凭什么你一出生身体健康智商爆表颜值担当,有人就先天残疾?我读小学时同桌是个早产儿,我曾经花一个月的时间教会他十以内加减,其实是直接把所有算式背下来的。他脑子里根本没有加或者减的概念,任他再努力一万倍,有什么用?公平吗?后天不公平,凭什么你一出生锦衣玉食父从政母经商,家教都是全球TOP大学研究生,有人就要为了买包零食吃去偷工地钢筋被狗追到塔吊上躲到天黑。我初中交不起学费被班主任叫滚出去站着交了钱再回来的时候,我就体会到上学还不如去卖望远镜了。哪怕是努力也不公平,性格自先天和后天混合,有人天生勤奋开朗,有人天生懒惰抑郁,婴幼儿并非一张白纸,何况又身处不同染缸。你以为你是靠努力逆袭,而努力也不过来自先天基因加后天培养。如果我们现在站在奈何桥往下望,排着队准备投胎,河水一片污浊,你不知你将是男是女出生何方,不知会善良勇敢还是龌蹉肮脏,不知是天生残疾还是身体健康,不知才高八斗还是没有智商,不知会是黔首百姓还是纨袴膏粱。
这种现象如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对社会危害无穷贫富差距在现今社会在所难免,过大的贫富差距就会造成社会矛盾加大,使得社会出现不稳定因素。这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要发展,必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下,否则,经济就会停滞不前或出现倒退现象。贫富差距的危害可见一斑。贫富差异越来越大会导致:国家的经济命脉由少数人操控,富人穷奢极侈、穷人入不敷支状况出现;贫穷的人会对为富不仁的人产生强烈嫉妒甚至仇恨;最终会做出很多穷凶极恶、严重危害社会和谐安定的事情。因此当前形势下,减少贫富差距势在必行。
富人越来越有钱,富人的子子孙孙越来越有钱于他们的能力没有关系。只是因为他本身很有钱而已。而这些靠资本产生的财富,知乎上的你我他,至少是百分之九十以上,就算奋斗一辈子也没有办法达到。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随着贫富差距不断加大中产阶级会不断减少。现在世界上已经有这种趋势了....总结来说,贫富差距不加制止的扩大不合理的原因有二,
第一, 这件事和绝对公平一样,不公平。
第二, 第二,当某些人生活难以为继的时候,会引起社会动荡。
我觉得减少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第一,减少贫富差距可以减少社会的矛盾。因为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两极分化十分严重的社会,富人与穷人的财富差距实在太大,而且大部分的人优质资源都在有钱人的手里。穷人就只能一直在生活的底层,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浓烈的仇富心态。
第二,减少贫富差距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因为贫富差距太大会导致同龄孩子之间存在太大的差距,往往会出现穷人家的孩子拼命奋斗也比不上那些富二代、官二代。缩小贫富差距能使普通年轻人的奋斗空间更大,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我认为减少贫富差距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体现在:
一方面,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通过各种经济政策,使得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并且对我国贫富差距的矛盾有较大的改善。贫富差距对我国各方面都有影响,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人们心里极度不平衡,从而影响国家的各方面发展。
另一方面,贫富差距一旦减少就会稳定社会的秩序,促进人们积极创造财富的心理,为实现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还能够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减少贫富差距是老百姓最高兴的事,是稳定社会秩序的一个重要的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答问题,&或者&
网络问题,请稍后重试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邓小平先富共富理论对解决当前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的启示
  〔摘要〕 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同时,他又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再让“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面对当前社会贫富差距扩大的现象,有必要重温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完整领会和深刻认识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的相关论述,并从中找出解决当前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的启示。 中国论文网 /1/view-338222.htm  〔关键词〕 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77-05      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了“发展生产力”与“共同富裕”互动生成关系,把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起来。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框架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但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结果使得社会利益格局失衡以及由此引致的各种社会矛盾大量出现。“共同富裕”尚未实现,贫富差距、两极分化局面却越来越严重。面对这一现实,一些人开始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产生质疑。有的人认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中的“共同富裕”目标是一种理想和道义;有的人认为贫富差距扩大,改革路径偏离共同富裕目标;本文基于当前贫富差距日趋扩大的现实,及其所引起的社会上一些人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片面理解,认为有必要重温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完整领会和深刻认识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的相关论述,并从中找出解决当前贫富差距过大问题的启示。      一、完整领会邓小平“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的论述,弄清合理的收入差距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邓小平一直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全书编委会副主席弗兰克•吉布尼时说:“我们遵循两条最重要的原则:第一,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第二,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不会导致两极分化。”〔1〕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原台湾大学教授陈鼓应时,他又说:“我们大陆坚持社会主义,不走资本主义的邪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2〕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样就把“共同富裕”提升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上来。   可见,邓小平自始至终强调我们的目的是“共同富裕”。邓小平的“共同富裕”包括四个“内涵”:第一,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是指“全民共同致富”。“全民”,包含有各个社会阶层。作为执政党,作为政府,应当为各个阶层提供利益,不可以只给一部分阶层提供利益。第二,邓小平把“共同富裕”提升到“最重要的、根本的”原则高度。第三,邓小平把“共同富裕”提升到“目的”高度。“共同富裕”是目的。换言之,它不是手段,是高于手段的。当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而不是近期目标。第四,邓小平把“共同富裕”提升到“特点”的高度,道路的高度。“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资本主义的特点。是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了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要“共同富裕”。   同时,邓小平又指出实现共同富裕的途径是“让一部分人先富”,再让“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这个思想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马克思当年设想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时,就认为这种原则虽然比剥削制度进步,但仍是“形式上平等事实上不平等”,因为各人天赋不同,家庭负担也不同。收入差距总是绝对的,收入平衡只是相对的。邓小平的这个思想也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之间自然条件、文化因素、原有基础及经济增长速度存在很大差别。允许和鼓励有条件发展的地区率先发展,率先致富,影响、带动和支持条件差的地区创造条件、加快发展,才能缩小差别,最终消灭差别。另外,我国现阶段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各种经济成分由于生产关系不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经营水平和机遇不同,总收入、纯收入和分配方式不同,人们的富裕程度自然不会一样。此外,就每一个劳动者来说,人们的劳动能力不同,所处地域、环境和单位不同,再加上家庭人口不同,平均收入和实际富裕程度也不会一样。再有,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主要是针对当时我国平均主义盛行提出来的。平均主义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平均主义挫伤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吃够了“大锅饭”。“大锅饭”吃到后来吃得锅里没有了饭。不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无异于大家都富不起来。富裕总是有先有后,永远不可能指望在一个早上,喊一声“一、二、三”,人人都富了起来。差别总是有的。只要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凭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带来的部分先富比普遍贫穷是巨大的社会进步。   当然,少数人富,大多数人穷也不是社会主义,贫富差距又不能过大。过大则不平,不平则不利于稳定。因此,邓小平在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又一而再、再而三地指出要让“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只是手段,“共同富裕”才是目的。 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走“共同富裕”道路,二者是统一的。没有“先富起来”,哪里有“共同富裕”?没有“先富起来”,怎么可能有后来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中包含有“先富起来”的一份功劳;“先富起来”的人是“共同富裕”的带头人。“先富”与“共富”是对立的统一。处理得好,统一是主要的;处理得不好,对立也可能成为主要的。对“先富”者来讲,要牢记“共富”是原则,是目的,是社会主义,并付诸实践,就能找到二者的结合点,达到“先富”与“后富”和谐相处的境界。    邓小平先富带共富的思想深刻揭示和肯定了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收入差距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只要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凭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带来的部分先富比普遍贫穷是巨大的社会进步。它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先富会产生示范、带动、配套效应:一部分人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会有更多的人跟着学,一马当先就能带动万马奔腾,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一部分人致富过程中,会带来许多配套项目的机会,又促进了更多的人就业,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允许并支持一部分人凭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先富起来,本身也是一种导向,有利于树立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引导更多的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上致富之路。所以,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市场趋向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更加确认了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因为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都承认收入差距。按劳分配是从政策上确认不同的劳动决定不同的分配结果,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市场经济还强调市场的实现程度,凭借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从而激励人们奋发努力。所以在要求确认收入差距方面,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具有相互融通的特点。市场经济不只承认了差距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体现了差距拉大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总之,“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构想,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符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和成效也充分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二、深刻领会邓小平“防止两极分化”思想,正确认识并具体分析我国当前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及其利弊      邓小平在谈到“共同富裕”的同时,十分强调“反对两极分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邓小平多次反复强调“反对两极分化”。如早在1981年12月会见国际友人时,邓小平就说:现在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始终要注意避免两极分化。要逐步增加人民收入,不允许产生剥削阶级,也不赞成平均主义”〔3〕。1985年3月出席全国科技工作会议时,邓小平又说:“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4〕1990年4月在会见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时,邓小平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中国只有一千万人富裕了,十多亿人还是贫困的,那怎么能解决稳定问题?我们是允许存在差别的。像过去那样搞平均主义,也发展不了经济。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搞共同富裕。我们要的是共同富裕,这样社会就稳定了。”〔5〕1992年在视察南方时,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6〕   综观邓小平就两极分化问题的多次谈话,可以归纳出以下六点:一,邓小平认为“两极分化”的内涵是: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他又说:“所谓两极分化就是出现新资产阶级。”〔7〕二,邓小平把是否出现两极分化视为事业成败的试金石,视为正道还是邪路的分水岭。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就是要防止两极分化,也能够防止两极分化。否则,就会“出问题”,就会“打‘内仗’”,“就不能不革命啊!”〔8〕三,邓小平认为防止两极分化的前提是发展,是经济发展。四,邓小平认为能否防止两极分化的关键是政策,具体的办法是运用税收杠杆。他主张搞调节税。“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9〕。再就是从分配上着手。他说:“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10〕五,邓小平还为调整分配制定了时间表。他说:“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11〕六,邓小平高瞻远瞩,提出:我们“始终要注意避免两极分化”〔12〕。这就是说,要坚持,不能动摇,“特别是不能使之不知不觉地动摇”〔13〕。    “共同富裕”与“防止两极分化”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两极分化”是“共同富裕”的对立面,是势不两立的对立面。“防止两极分化”也就是为贫富差距定个极限。邓小平就两极分化问题的多次谈话并不是平均分布的,愈到后来愈强调。仅三年当中就讲了五次,语气越来越重。原来多是讲“防止两极分化”、“避免两极分化”,有未雨绸缪之意,到1992年初和1993年9月两次用的都是“消除两极分化”,这显然是有针对性的。1993年9月邓小平说:“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这里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不同阶层、行业、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个人收入领域贫富分化的“ 马太” 效应还在持续。若以通常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和五等分法的国际标准看,我国存在着较大的分配差距。近年国家统计部门和其他研究机构测算数值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为 0.445,世界银行认为我国基尼系数已达到0.467。基尼系数越趋向于 1,说明贫富差距越大。同时,不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而且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的阶层收入增长越快,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人群集中。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差距也明显拉大。这表明社会各阶层的贫富差距,大体上已由合理差距向过大差距过渡。这已成为当前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收入差距拉大既有符合规律的必然性,也有制度缺陷带来的弊端。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起步阶段就是拉大差距的阶段,发达阶段就是缩小差距的阶段。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在中下等水平,正处于不平等从加重向最为严重阶段演变时期,从这一点讲,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拉大有一定的必然性。市场趋向的改革也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市场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拉开收入差距。加之市场经济各种生产要素不能无偿使用,其所有权要求等价交换,这就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每个人占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获得和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又不相等,更导致收入差距叠加。部分行业的垄断过度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竞争;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保护,中产阶级队伍不够壮大;一部分人的腐败,一些领域的管理漏洞、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导致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资源禀赋的差异引发的收入差距拉大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合理的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积极效应,包括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促进消费升级和人力资本开发等都应予以保护,但是对制度缺陷而导致拉大差距的负面效应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贫富差距拉大会引起人们心态的变化。如垄断行业的暴利,导致非垄断行业人群的不满;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更令人气愤。人们在纵横交错的比较中,有时难免发现能力强的收入不如能力弱的;水平高的生活不如水平低的;苦干实干的待遇不如投机取巧的。于是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收入低的群体卫生和受教育条件不够,会制约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有的因病致穷,因穷致病,恶性循环。也有的文化技术水平低,下岗后又没钱参加转岗培训。这些情况都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三、贯彻邓小平“先富”带“共富”的思想,落实好党关于合理控制收入差距的精神      我们党在继承和贯彻邓小平先富带共富的思想,努力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过程中,与时俱进,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并深刻分析了我国社会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科学看待和合理控制收入差距的观点与对策措施。   (一) 有节奏地改进分配政策   邓小平在讲防止两极分化时,多次提出:“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14〕分配包括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国民收入的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等方面。分配决定于生产,也能对生产起反作用。分配能加剧两极分化,也能遏制两极分化。只有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一个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形成。   我们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所采取的收入分配基本方针可以总结为八个字,就是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党的收入分配政策与时俱进地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到党的十六时,仍然使用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但另一方面又使用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说法。“注重社会公平”的提法,最初是从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开始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中,使用了“注重社会公平”的说法。到了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观点就更加明确了,没有再沿用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法,而是强调 “注重社会公平” ,强调“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人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一年以后,在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对于收入分配是这样表述的:“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 “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中央最近还提出,要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的成果。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仍然体现了上面这样一种政策取向。报告中多处强调公平、社会公平与公平正义,在表述收入分配政策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党的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发生着巨大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制变迁,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所以,缓解贫富差距的状况最重要的是需要党在政策上做出调整。近几年来,配合党的分配政策的调整,出台的一些具体政策也进一步落实了此种政策调整。比如,中央关于 “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决定,又如中央关于建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一年对农村合作医疗增加中央拨款的决定等,都体现出了在收入分配上的调整。由于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是政府主导型的,又由于中央在收入分配政策上的重要调整,采取了一系列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采取了通过再分配向低收入者转移支付的政策。所以 ,可以预期,我国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会有所缓解,贫富差距的水平会有所调整。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功能   社会保障体系通常被称为社会的“安全网”,是调节再分配 、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渠道,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和社会和谐的稳定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的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基本生活,关系到亿万个家庭以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为此,就必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我国人口众多,社会财力并不充裕,社会保障水平和保障方式要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能做好,不能有半点马虎。从实际出发,既要逐步扩大保障的覆盖面,又要合理确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的可持续性。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高度重视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问题,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继续探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三)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根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定义,必须要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而要消除两极分化,就必须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两头小中间大),其稳定性要远高于“哑铃型”或“金字塔型”社会结构。鉴于当前社会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两极分化有进一步扩大之势,党的十六大报告更迫切地提出了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政策。   在谈到怎样“消除两极分化”时,邓小平曾指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15〕邓小平的这个思路对我们有重要的启示。比如,就如何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香港社会分层时的政策环境。香港大量形成中等收入者阶层的70年代,有三大背景:一是经济进入飞速发展期;二是社会因成立廉政公署日益走向公正、开放和廉洁;三是政府开始推行公屋、义务教育、新市镇等系列民生政策,香港社会日益向现代化转型。而恰恰中等收入者阶层的大规模形成需要具备两大土壤:一是快速的经济增长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二是公正清廉开放的社会使多数人依靠自身努力向上流动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在向上流动的机遇面前,你要做的就是勤奋努力和发挥潜力,而非依靠门第裙带、投机取巧,更不可能是对国有资产巧取豪夺。有了“起点公平、机会均等”的社会土壤,中产人士依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路径便具有可复制性,他们会成为社会纷纷效仿的榜样,由此形成全社会努力向上、奋发图强的良性情绪和氛围。   当然,从长远的政策取向看,如果要真正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还有很多方面的环节要重视和解决,比如:城乡关系的调整,中国最为主要的贫富差距还是出现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所以,解决 “三农”问题才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出路 ;通过税金调整完善累进个人所得税等多种调节手段 ;深化改革,消除和减少导致收入差距过大的制度性因素;推进基础教育,一个国家的平均教育水平与贫富差距是反比例关系,所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可以缩小贫富差距,随着全民族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中国社会最终将会步入“橄榄型”社会结构。   我们要坚信:社会主义能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社会主义能够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也能够防止两极分化。      〔参考文献〕   〔1〕〔2〕〔3〕〔4〕〔5〕 〔6〕〔7〕〔8〕〔9〕〔10〕〔11〕〔12〕〔13〕〔14〕〔15〕邓小平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76,,43,43,0,43.   (责任编辑:张叶婷)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辨析题我国贫富差距大,是两极分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