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伟宁夏韦州清真寺拆除除

宁夏银川的中阿之轴为啥要被改造?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是有答案的宁夏银川的中阿之轴为啥要被改造?这个问题,在历史上是有答案的路生百家号提示:同心清真大寺以汉式建筑为主体,又兼纳了伊斯兰风格的装饰,气势雄伟,装饰精美,是东方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之一。这不禁让人想到我们当下的一些相关建筑,或者更直接地说是清真寺,让人一眼就看出就是伊斯兰风格,而这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史实、事实的。怀圣寺是广州的清真古寺之一,据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清真寺。相传,唐高祖武德年间(618年~626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派门徒4人来华传教,其中的艾比·宛葛素于唐贞观初年经海上丝绸之路在广州登陆,开始在中国传教。贞观元年(627年),阿布·宛葛素和侨居广州的阿拉伯人捐资修建了这座清真寺,为纪念穆罕默德,故取名“怀圣”。然而,事实上初唐时代伊斯兰教尚未在阿拉伯半岛取得统治性地位,在中国传统建寺之事并无可能,此说为后世附会(中元秀《广州伊斯兰古迹研究》,宁夏人民出版社,1989年)。这就是说,阿拉伯人在中国建清真寺的时间并没有这么早,但这并不影响怀圣寺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清真寺以及它对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见证。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杭州真教寺、扬州礼拜寺,是始建于唐宋时期的清真寺,向称中国四大古寺。它们都是唐宋时期的清真寺,因为修建时间处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早期时段,建筑风格主要是阿拉伯式,全部用砖石砌筑,平面布局,外观造型和细部处理多呈阿拉伯伊斯兰风格。在陆上,伊斯兰传入中国基本与海上是同步的,是由新疆地区传入的,新疆的第一座清真寺是阿图什大清真寺。关于这座清真寺有过一个这样的传说:893年,喀喇汗王朝的副都怛逻斯被萨曼王朝攻陷,驻守怛逻斯的副汗奥古尔恰克被迫迁往喀什噶尔。不久,萨曼王朝发生内讧,争夺王位失败的纳斯尔王子潜逃到喀什噶尔向奥古尔恰克(时为喀喇汗王朝副汗)寻求庇护。奥古尔恰克为了利用萨曼王朝的矛盾,不但允许纳斯尔在喀什噶尔避难,还任命他为阿图什地区行政长官。纳斯尔到阿图什后不久,就利用他和奥古尔恰克的特殊关系,施展“牛皮巧计”,使一贯敌视伊斯兰教的奥古尔恰克同意他修建清真寺的要求。纳斯尔回到阿图什后,立即宰杀了一头黄牛,把牛皮割成细条连结起来,然后用这条牛皮绳围了很大一块地,在上面建立了一座大清真寺——这便是阿图什的大清真寺的起源。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张扯皮“圈”走一座城的故事。后来,纳斯尔说服奥古尔恰克的侄子萨图克,使萨图克成为一名虔诚的穆斯林。萨图克做了王汗后,强制推行伊斯兰教使之成为喀喇汗王朝的主要宗教。萨图克也因此成为 喀喇汗王朝中第一个接受伊斯兰教的汗王。萨图克去世后,他的儿子为其他父亲修建了一座陵墓——苏里唐麻扎。麻扎距今一千多年的历史,位于阿图什市西南郊两公里松塔克乡买谢提村,全称为“苏里唐·萨图克·波格拉汗麻扎”,墓前的清真寺便是图克接受伊斯兰教洗礼的地方,该建筑物早于喀什艾提尕清真寺880多年,也比喀什香妃墓早680多年。据文物部门考证,初建的苏里唐麻扎应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伊斯兰式建筑,陵园由墓室、清真寺、经堂组成。主建筑墓室由一巨大的穹窿式圆顶和四座塔楼组成,圆顶高达20余米,塔楼与圆顶参错环抱,使整个建筑美观大方、肃穆静雅。后此陵园被洪水和地震所毁,多次重建,几易其观。现在的苏里唐麻扎是1996年扩建重修的,主建筑基本上保持了一千年前初建时的建筑风格和规模。这就是说,直到今天,人们还能看到阿图什的大清真寺最初的建筑风格,是符合伊斯兰教最初传入中国的建筑特色和历史事实的。但是,后来随着传播的深入,清真寺的建造的变化,即是到了元代,这种建筑风格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其外观造型基本上保留阿拉伯建筑形式,但已逐步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和砖木结构体系,形成中、阿混合形制。如北京牛街礼拜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以及定州礼拜寺、松江清真寺等都是典型的中、阿合璧式建筑艺术形制。明清两代所建的清真寺,受中国传统建筑影响,形式变化很大,整体结构除礼拜大殿和邦克楼外,又增置讲经堂和沐浴室,总体结构多为传统的殿宇式,大殿结构复式化,由前卷棚、中大殿、后窑殿三部分组成,多为砖木混合结构。礼拜大殿内的窑殿墙,作成拱形卷筒式的“米哈拉布”,装饰精美华丽,有的后端封闭,有的安装两扇门。邦克楼大多采用砖木结构的亭台式建筑,很少尖塔式,有的置于大门之上,既是门楼又是邦克楼,颇具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特色。这种建筑形式的变化是清真寺“中国化”的具体表现,也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见证。在宁夏同心清真大寺采访,该寺一位姓周的负责人,向我们反复讲述的清真大寺的“中国元素”。相传,这座清真寺修建于明万历年间(年),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光绪三十三年(1907)曾经两次重修,是宁夏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之一。与近些年修建的一些清真寺不同的是,这座中国传统的清真寺大多古朴典雅,看不到任何“异域风格”。为中国传统的高台建筑,挑梁飞檐,歇山起脊,入口处的照壁,吸收中国文化,正中为一幅“月藏松柏”砖雕图,两侧是一则对联:“万物偏生沾主译,群迷普渡显圣恩。”清真寺内的砖雕艺术,不但刀功细腻,构图精巧,而且兼容了灿烂的东西方文化。以大寺照壁的月藏松柏图为例,就用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意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理想意境,两边则用中国传统的对联形式宣扬伊斯兰文化的真谛:赞主赞圣。在对联用词和周边花饰中也表现出佛教用词和道教暗八仙的文化形式;在礼拜殿两侧的砖雕中,又以儒家推崇的文房四宝、梅兰竹菊四君子形式宣扬伊斯兰圣训中关于终身学习的主题。同心清真大寺以汉式建筑为主体,又兼纳了伊斯兰风格的装饰,气势雄伟,装饰精美,是东方文化交融的重要见证之一。这不禁让人想到我们当下的一些相关建筑,或者更直接地说是清真寺,让人一眼就看出就是伊斯兰风格,而这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史实、事实的。在这方面比较有“意思”的是宁夏曾经修建的“中阿之轴”,人们不知道这个“轴”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它分为3个相对独立的人文景观区,暨中阿友好标志景观区、中阿文化交融景观区、中国回族文化景观区,中阿之轴展现出阿拉伯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阿友谊源远流长。并且,通过中阿友好纪念碑、景观水系、大型雕塑群、园林建筑等,以实现“轴文化”、“轴视觉”、“轴景观”,体现中阿文化和谐交融。后来(2018年3月),可能是觉得在这个“轴”把阿文化体现得有些过了,银川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对团结路(原中阿之轴更名为团结路)景观带功能进行完善提升,在保持原景观完整性的基础上,将原有的阿拉伯风格景观、小品改造为体现中华文化元素风格,如中华玉璧、团结亭、中国结等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营造喜庆祥和、团结和谐的氛围。同时,还对景观、亮化、水系等内容品质进行全面提升,增强了市民休闲休憩功能。改造后的团结路景观带主题鲜明突出、脉络清晰自然,以中华文化元素为核心,力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澎湃新闻网,)我们不能说改造前的中阿之轴是个闹剧,但完全可以说相关人员是不尊重历史,甚至是不懂得历史知识的。顺便也说一句: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清真寺外围醒目的阿文标识,都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才被加上去的,而我们历史上的清真寺是没有这种标识的,甚至不是这个样子的。(文/路生)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路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作家、记者、编剧及纪录片撰稿人。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联系电话:
疏通管道,价格便宜,值得信赖
Contact us
联系人:王西明师傅
联系电话:
北京全城24小时服务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77号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友情链接 / Links【图片】适逢开斋节,我们也来喧卡兰州那些清真寺的故事【山水子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1,671贴子:
适逢开斋节,我们也来喧卡兰州那些清真寺的故事收藏
一楼度娘本贴转自“拜罗依特の废墟的BLOG”之“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感谢原作者
「天猫七夕节」全球来电,大牌参与,大家电满,手机满,还享买贵必赔!「天猫七夕节」全球来电,因爱&惠&七夕,尽享大牌好货!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01)—— 去兰州
四年前,北京奥运开幕式的那个夜晚,我坐在宁夏之旅的列车上,而四年之后的伦敦奥运开幕式的前夜 —— 7月27号深夜,我又坐上了开往兰州的列车,开始了又一段为期十几天的旅程。这是一段跨越甘青两省九县市的绿色大环线之旅,从兰州到西宁,穿越了整个西部伊斯兰宗教文化的核心区域,重点则是俗称“小麦加”的临夏地区,观察和了解着这片不太为人关注且有些被误读的穆斯林地域。临夏古称河州,从清代苏菲派传入算起,直至民国,数百年间这里逐渐取代陕西成为中国伊斯兰宗教文化新的策源地,诞生了诸多苏菲门宦和新派的伊赫瓦尼/赛莱菲耶,引领着一波一波的宗教思潮向周边的甘青宁地区传播发散,继而扩展到内地,影响并冲击着整个中国的穆斯林活动地域。  我所在的卧铺车厢将近一半都是一个旅行团成员,都是我市南郊某单位利用周末组织员工及其家人集体去甘南旅游,在候车厅就注意过他们,没想到和我一个车厢,且将我的铺位包围。我不太喜欢和这种相互认识的一群人乘车,闹腾得很,这群人也不例外,因为都是一个单位,加上刚刚启程时的兴奋感,虽然我所在的隔断几个女同胞熄灯后就睡了,但隔壁几个隔断铺位的一帮男同胞们聊到很晚。快到兰州时,收拾好行装望着车窗外的风光,列车在黄土覆盖的群山中穿行,似成相似的景色令我想到了坐火车去陕北延安时见到的风景。兰州和延安很相像,都是修建在河谷中的城市,只是黄河谷地要比延河河谷宽阔许多。  列车是早上七点抵达兰州,火车站前的广场停满了车,只能从旁边绕行。火车站的背景就是皋兰山,看上去要比延安的凤凰山伟岸许多,体会到当年彭总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在兰州战役中攻上其主峰的艰辛。学生时代解放军出版社作为建国四十周年的献礼,出版过一套讲述解放战争后期各大战役和抗美援朝的系列丛书,《鏖兵西北》就是丛书其一,而兰州战役是那本书的重中之重。《鏖兵西北》一书写得一般(平铺直叙说教般的讲述手法),那套丛书大部分都是这样风格,但也出了《雪白血红》这样一本奇葩。  那套丛书最先买的就是《雪白血红》,看后入迷又一口气去买了该套丛书中好几本其它系列,记得父亲看完我后来买的几本该系列丛书后,评价那几本的水准都不及《雪白血红》,张正隆的开放性的思想和文笔描述,在那个思想尚封闭的年月的确有些超前,向前迈一小步是先进,向前一大步则是先烈,张正隆在当时这一步迈的有点大。虽然《鏖兵西北》水准一般,但仍可窥视出兰州战役的激烈和残酷程度,据说马家军(青马)的战斗力和顽强性不亚于日军,只是在重武器上的缺陷导致其在解放战争后期与西野交锋中处于下风。皋兰山西侧的华林坪就建有兰州战役的烈士陵园,可惜的是停留兰州两日,安排的时间太紧,没法抽出时间前去凭吊。(兰州火车站)  不含远郊县区,兰州市区地域沿狭长的黄河谷地可分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和安宁区等四大区域,火车站位于城关区的紧南端,从火车站向北呈V字形发散出两条大马路 —— 天水路和平凉路,沿街分布着大小旅店宾馆,下了火车第一件事情就是找旅店。本来计划是先沿着平凉路,不行再转天水路,只是一出火车站广场就糊里糊涂地跑到了天水路上,幸运地在一个报摊上买了张兰州市区交通图,每到一座城市买张当地的交通图是我的习惯,当然也与我是公交控有关,按地图搭乘公交去走读一座城市。兰州城区的交通图很有特色,因为市区沿黄河狭长分布,因此为了将四大区都收纳进去,这份地图也像古画那样扁长扁长,然后折起来。  发现走错了街,于是从天平街转到平凉路上,路口有家金强牛肉面馆,解决了早饭问题。金强牛肉面的名气远不如兰州几个诸如马子禄、金鼎等老字号牛肉面馆名气大,知道这家面馆还是行前几天,无意中在古塔QQ群的老松游记中发现的。老松的同学在兰州当地工作,他请老松去吃的这家牛肉面馆就是金强,老松说兰州当地人都去这家吃,诸如马子禄、金鼎这类牛肉面馆都是外地人再吃,嘿嘿。老松去吃是位于雁滩路上的总店,太偏僻,于是行前就确定平凉路上这家分店解决早饭,这也是我决定先在平凉路上找旅店的原因之一,顺道解决吃饭问题。不过这家金强分店店面小不说,牛肉面也做得一般,白浪费了我一派激情,早上吃面的似乎都是我们这些刚下火车的旅客,这也许是导致这家店水准不高的原因吧。(相比牛肉面的口味而言,这家店的就餐环境更有特色)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02)—— 兰州攻坚战
  在平凉路和麦积山路折腾了一圈,感觉还是最初在天平路上见到的那家宾馆价格不错,于是准备绕回去却在天水路被一家煤炭系统招待所“截杀”,一是便宜二是不想再拖着行李箱走路了,在客房少时休整,马上就出发开始兰州的攻坚战。此番甘青之旅,历经“三大战役”—— 兰州战役、临夏战役和循化战役,定义为战役就是声势浩大,兰州在不到两天的有效时间内,要转遍市区分布的将近二十多座清真寺/拱北,任务艰巨。   其实兰州的安排最初并没有那么多清真寺,起先的想法除了西关清真寺和哲派的两个拱北外,再没其它目标了,因此最初的计划还有省博以及登白塔山俯瞰兰州城,但中穆网上豪爽客的一个兰州清真寺的汇总贴,以及最终此行的定位改变了一切,演变为田野调查式的旅行,行程也改为清真寺/拱北为主,其它不相关的要是顺路且不占用过多时间的方予以考虑,否则全部取消,导致兰州两日行程中取消了省博以及登白塔山,留给以后(明年春节计划的双城记)再补遗。   甘肃是穆斯林传统大省,而作为省会的兰州自然也成为穆斯林重镇,兰州传统的穆斯林聚集区大多位于原老城所在的城关区,少部分在老城西郊的七里河区。近年来随着到兰州经商、打工的外地穆斯林与日俱增,他们落脚兰州的意愿仍然是依托兰州市旧有穆斯林的聚集区,租房、建房或购房居住,但出于成本和空间的考虑,大多选择了七里河区作为落脚点,兰州市区三分之二数量的穆斯林位于上述两区。虽然兰州城区四大分区的清真寺远多于20座,但考虑到老兰州穆斯林传统的居住区主要位于城关区和七里河区,因此豪爽客的帖子中罗列的位于西固区和安宁区的清真寺,由于历史不够悠久且距离较远都不予以考虑,兰州行程中的清真寺/拱北全部挑选自城关区和七里河区。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将这些清真寺/拱北的位置标注在事先打印好的纸质地图上,然后根据它们的位置优化行进找寻线路,减少走弯路和重复路。落实这些清真寺的位置是费了一番功夫,有些可以在网上的电子地图上直接查出来,有些就没法直接查到,只能依据清真寺的地址或所在街巷查询,然后标出大致的位置。兰州两天的行程第一天安排城关区,第二天安排七里河区。城关区要探查的清真寺大多分布在城区西北部,天水路附近只有一座文泉堂的耿家庄拱北和老余头老在念叨的农民巷东川拱北。  文泉堂耿家庄拱北位于平凉路旁,汽车东站对面的一片居民区内,早上拖着行李箱找旅店时,就顺道拐进巷子探查了一番。文泉堂是苏菲戛迪林耶学派的一个分支,因创始人马文泉得名。文泉堂在创建人马文泉时代并不起眼,但马文泉归真后,他的学生又吸收了虎非耶学理,逐渐派生出了通贵门宦、崖头门宦、高赵家门宦和撒拉教等虎非耶支派,在临夏大河家一带以及循化占有一席之地。耿家庄拱北就是安葬马文泉的墓冢,院内修建有传统的八卦墓庐,旁边还建有中式风格的礼拜大殿。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03)—— 兰州天主堂
(兰州老城,美国克拉克考察团摄于1909年)   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据记载,因在这里筑城时挖出金子,故取名金城,还有一种说法是依据“金城汤池”的典故,喻其坚固。两汉、魏晋时在此设置金城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废郡置州,在此设立兰州总管府,“兰州”之称,始见于史册。兰州的老城区域并不太大,位于城关区的西北片,中山桥一带,旅馆所在的天水路离历史上的兰州老城还挺远的呢。这张兰州城老照片是清末,美国克拉克考察团于1909年登白塔山所拍摄的兰州城全景,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七月刊中《穿越陕甘的百年邂逅》一文中引用了这张历史照片,仔细辨认杂志中的照片,兰州城远处依稀还有座带城墙的小城,估计就是我所在的旅馆一带。  时间紧迫啊,在旅店的房间简单整理一下行装,带上一天出行的必需品就立即出门。旅店附近就是公交站,拿着清真寺分布图再对照公交站牌上几部公交的线路站点,很快确定了先去金昌北路上的广安门旧址(搜狗地图上标示),那里应该是老城东侧辅门。但下了车一问,路人说哪有旧址,城墙早拆了,如今只剩个地名而已了,只好沿着金昌路向南,到金昌南路先看了一下兰州天主教堂。习惯上每到一地,如果有可能,文庙/城隍庙/天主堂/基督堂/清真寺等五类寺庙都要走一遍,当然一般县城齐全的很少,但省会城市机会大一些。  甘肃地区的天主教是清代初期传入,最初的教务由山西代牧区代管,后由陕西代牧区管理。1878年,由陕西代牧区分出和毗邻的新疆合为一格独立的教区 —— 甘肃代牧区,由比利时圣母圣心会加以管理和照顾,1946年升格为兰州总教区,德国圣言会士濮登博为首任总主教。兰州天主教堂位于金昌南路中段的一个小巷子中,最初是在德国天主教神父濮登博主持下,于民国18年(1929年)至民国21年期间修建,为哥特式建筑,有钟楼,礼拜堂,砖石木混合结构,不过看外观现在的天主堂应该是新建。解放后,时任主教的濮登博神父被捕并驱逐出境,天主堂被迫关闭,直至改革开放后的1987年才重又恢复。  那天是周末,而弥撒通常会在周日举行,因此教堂内没有人礼拜,只有两个大妈在管理。她们告诉我弥撒会在周日早上十点开始,并欢迎我到时能来参加,虽然我答应了她们的邀请,可惜第二天却爽约了。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04)—— 兰州东关清真大寺
  离开天主堂沿着金昌南路向南再走一段,在马路东侧的一条小巷子里找到了兰州东关清真大寺。虽然同为东关清真寺,但兰州这个就远没有西宁那个有名,不过兰州东关清真大寺历史也是悠久,据豪爽客说是兰州最早的六大清真寺之一。兰州在明洪武、永乐、正德年间,就已经形成回族“围寺而居”的分布格局,到解放初已经形成14个大坊,有48座清真寺。而民国26年,伊斯兰学者白寿彝在其“甘青之行”的日记中记述当时兰州穆斯林有12坊,分别为 —— 西关、举院后、孝友街、东关、骚泥巷、桥门巷、绣河、新关大街、畅家巷以及黄河北岸三处,那么东关清真寺的历史不会差,相传始建于明洪武中后期。  如今东关清真寺是易地而建,原址所在的东关(即现在的中心广场体育馆附近)已经拆迁为宽阔的马路交汇十字,就是我刚才从金昌北路往南路走时路过的一片宽广的十字路口。寺院现位的巷子叫颜家沟,而不远处天主堂所在的巷子叫小沟头,不过这一带都是平地,为何地名都带“沟”?而据《兰州老街:断裂的城市记忆 文明延续的载体无从循迹》一文记述,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名叫颜履敬的男子中了进士,也就在这一年,英军进犯浙江。颜履敬以浙江候补知县的身份负责督运粮饷。据朱绪曾《武显朱将军庙碑记》所载:慈溪大宝山之战,颜履敬起先在二里外的粮台登高观战,当战斗进入白热化时,身无守土从军之责的颜履敬不听部下劝阻,更换短衣,挥动佩刀杀入敌阵,最后被炮弹击中,以身殉国。为国捐躯的颜履敬被慈溪人祔祀在武显朱贵将军的庙里,清廷也封给他云骑尉世职的封号。   因为是搬迁后重建空间不够,东关寺不像一般的清真寺有自己的院子,寺院的设施都被迫安置在一幢现代清真楼里,西安城内这样格局的清真寺也有好几座。东关寺现也是兰州仅有的三座赛莱菲耶清真寺之一,另外两座是兰州小西湖柏树巷中寺和兰州七里河安西路寺。宗教里面伊斯兰教派的繁杂堪称世界第一,中国伊斯兰教派也不例外,但就顶层教派而言都属于逊尼派,只有少数位于新疆的什叶派;中国逊尼派往下面又可以划分为正统派、苏菲派和尊经派等三大派,正统派被称作老教,而尊经派被称作新教。以前苏菲派传入内地的时候,一度也被称作新教,但随着清末伊赫瓦尼为代表的新教派兴起,新教的名号则转给了它们。三大流派中,老教最纯没有分支,新派则由伊赫瓦尼和赛莱菲耶两个分支组成,而苏菲派最繁杂,估计国内没有一个学者能统计出准确的数字。从教义上讲,老教开明、苏菲神秘、新教保守。  赛莱菲耶教派诞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是从伊赫瓦尼教派中分离出来,当时甘肃河州(今临夏市) 伊赫瓦尼教派阿訇马得宝自麦加朝觐归来,带回了三本伊斯兰瓦哈比派的教义研究后所独创。赛来菲耶是该教派的自称,来源于阿拉伯语“赛来菲”一词,意为“复古”或“坚持祖先传统”的意思,借鉴了瓦哈比学说,强调保持伊斯兰教的纯洁性,要求一切行为应按照古兰经中的相关要求执行,并提出“遵经革俗”与“凭经立教”的口号,反对崇拜圣徒、圣墓,提倡“中阿并重”等,其基本主张与依赫瓦尼大体相同,仅是某些仪礼习俗有所不同,和伊赫瓦尼一样同属保守主义教派。【参考文献】① 马强,《瓦哈比运动与中国的伊赫瓦尼和赛莱菲耶》,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3期② 王建斌和李庆勇,《城市边缘地区伊斯兰教探微 —— 以兰州穆斯林社区调查为个案》,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③ 雷媛,《兰州老街:断裂的城市记忆 文明延续的载体无从循迹》,兰州晨报日④ 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05)—— 兰州南关清真大寺
(南关清真寺门楼)  东关清真寺所在的颜家沟巷子出口是甘南路,原先不知道,后来翻LP甘肃版的介绍才知道是条酒吧街,不过我对泡吧从没兴趣,因此也没注意到街上是否存在酒吧。甘南路是条不宽的东西走向的马路,西侧接壤酒泉路,可以直达南关清真寺,途中向南有条小巷子名叫互助巷,是兰州传统穆斯林聚集区。兰州的穆斯林数量在西北几座省会城市中不算少,但缺点是分布散,就像馓胡椒面,没有形成有特色和出名的回民街,如果你在兰州城区的大街或小巷中突然遇到一些回民扎堆和看到几个连续的清真饭馆,那十有八九到了回民聚集区。  甘南路就是这种情况,忽然看到前方人行道上围聚着几个回民,紧接着就在大街朝南的巷子中看到了一家清真寺 —— 南滩清真寺。南滩清真寺是座伊赫瓦尼教派的寺院,离著名的南关大寺不远,历史上与与南关大寺同属南关坊,当年居住在坊上的穆斯林一般称南关寺为“前头寺”,南滩寺为“里头寺”。南滩清真寺是座小清真寺,但把传统的阿拉伯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巧妙地结合起来,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寺院的门楼还是采用了甘肃老式清真寺常用的布局,门楼上方整合了中国古典式的邦克楼,只是全部用砖而不是木质结构。院内的大殿是阿拉伯风格,中央圆顶,四角再均布小尖顶的宣礼塔。南滩寺麻雀虽小,五章俱全,寺内还有学习的满拉,看来这家寺院的教长水平不凡。 (南滩清真寺)  离开南滩寺沿甘南路向西走不远有条朝南的小巷子 —— 酒泉巷,兰州南关清真大寺就位于这条僻静的街上。兰州南关清真大寺是兰州六大清真寺之一,相传建于明洪武中后期,当年南稍门大户马家先祖,由江苏南京大柳树巷随明肃王朱模来兰定居后,倡导集资修建了该寺。后因明英宗正统年间扩建南稍门城郭,寺院搬迁至南稍门西侧的孝友街,后在清代乾隆五十年再搬迁至现址,因其位于原南城门与拱兰门(南稍门)之间,故又称拱南门清真大寺或南稍门大寺。  昔日的南关清真寺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白寿彝在上世纪西北行中对兰州南关寺印象很深,在看过如今大名鼎鼎的西宁东关清真寺后,评价当年的西宁东关寺规模虽然不小,但仍不及兰州的西关清真寺和南关清真寺的雄伟。可惜兰州南关清真寺在文革中被拆毁,如今的寺院是在旧址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兴建,座西面东,大门面朝酒泉巷,大殿背靠酒泉路,正所谓东西横跨两街。  因为是格底目清真寺,重建后的南关清真寺保留了中式风格,门楼和左右两侧的宣礼塔为中国古典雕梁画栋砖木混合式结构,而院内的礼拜大楼还是中国传统的歇山顶加卷棚顶组合,屋脊和周边飞檐斗拱风格,所不同的是复式多层结构。礼拜大楼的底层用作寺院办公用,二层和三层是礼拜殿。之前在西安和宁夏看过的礼拜大殿的礼拜殿基本都是单层,而甘肃这带大的寺院很多都采用多层礼拜大殿格局,确保在有效空间内,容纳足够多的坊民聚礼会拜。因为寺院所处地段的优势,东侧的院墙和西侧的大殿下部都开辟为商铺出租,增加寺院的收入。
(南关清真大寺)
南关清真寺背靠的酒泉路昔日可是兰州的商业黄金地段,其历史可追溯到清朝年间。酒泉路原为三条大街南北衔接,自清末以来由南向北分段称:孝友街、南大街、绸铺街,现今酒泉路的北段在清代是绸铺街、中段是穿过南门的孝友街(也就是南关清真寺背靠的大街)。绸铺街接辕门广场(今中央广场)。1958年,兰州市对城市街巷统一规划命名,被以“酒泉”县之名命名为“酒泉路”。
酒泉路作为兰州商业街的历史可以清末到民国初年,当时辕门一带有了商铺,并在辕门广场逐渐形成兰州最大的自由市场,一直延伸至绸铺街(今老酒泉路北)。1926年国民军入甘以后,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绸铺街改名为“中山街”。当时的中山街至南关一带,是兰州商业最发达、市面最繁华的地段,并逐渐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商业圈。除了商业街,酒泉路还是兰州的金融街。抗战时期(1940年至1946年间)是兰州钱庄的兴盛时期,当时兰州的钱庄就主要分布在今天的酒泉路中央广场到南关什字一带,而且兰州市银行业同业公会和钱业同业公会也设在这条街上。  兰州解放后,为响应支援大西北的号召,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发达地区的各类商业旺铺纷纷整体迁入兰州,并集中落户于今天的酒泉路和张掖路等路段,仅在酒泉路上就有景扬楼、上海照相馆、皮货商店、金城理发馆等多家全国各地来兰的商业旺铺。酒泉路依旧保持着兰州著名商业街的地位,直至上世纪90年代。然而,昔日酒泉路道路狭窄,基础设施落后,房屋陈旧,严重影响了兰州整体形象和交通。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对酒泉路实施旧城改造,拓宽酒泉路,道路两侧的大多数商铺均被拆除,导致许多商贾离开酒泉路,另觅他处经营,酒泉路这条商业老街元气大伤,也就逐渐失去了其昔日的风采。城市中宽阔的道路貌似始终是合商业人气相悖的,马路宽了,人气散了,世界上没有哪条有名的商业街会是几车道宽阔的马路吧。表面上拓宽后的酒泉路道路宽阔雄伟,但骨子里已经是一条行尸走肉般的交通大街而已。【参考文献】①《昔日商业街酒泉路:欲借夜市能否重拾繁华》,兰州晨报,日② 李兴华,《兰州伊斯兰教研究》,回族研究,2006年02期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06)—— 兰州市博物馆
  南关清真寺沿酒泉路向北是昔日的辕门广场,如今被改造为绿地广场,不是光秃秃的一片空地,而是花草绿树相掩映,成为当地人的休闲场所。广场靠近人行道一侧布置了一溜休闲石凳,很多市民走累了就坐在石凳上歇息或玩手机。广场里面则是老太太们的挚爱,每天早上和大部分城市一样,都有一群老头太太们汇聚在绿荫围绕的广场里面“群魔乱舞”。乘歇息之际,向同坐在石凳上的一位大妈询问兰州的情况,大妈刚退休不久,以前在兰州郊县工作,退休后回到兰州,碰巧她也在西安呆过一段时间。  大妈问我兰州比西安凉快吧,貌似那天早上刚下过雨的缘故,真的十分凉爽,虽然烈日当头,但吹来的风都是凉爽,的确比西安凉快。上个月那家无聊的媒体评选出中国十大热都,西安不幸入选啊,排名第七,成为十大中唯一上榜的北方城市。我记得以前济南号称四大火炉之一吗,这么这次竟然落选了,后来在群里就此事问爱塔,他竟然调侃说 —— 落选是因为山东方面没给评委会塞钱的缘故,哈哈。不过说实话,西安真热,上大学那会,号称火炉的南京来的同学也感叹热。这次甘青之行出发前西安已经37度了,而且持续了两周,真是避暑了。大妈还叮嘱我多喝水,兰州干燥。不过这点我没感觉出来,论干燥西安和兰州五十步笑百步吧,甘青之行没有体会出来,倒是去年国庆节去宁夏时忘了带唇膏,嘴唇一直感觉不得劲。 (广场上休息的路人)  刚才在金昌北路下车时没注意,错过了附近的新关清真寺,只好从庆阳路再拐过去,不过刚好路过兰州市博物馆。和所有省会城市一样,市级博物馆远远不及省博物馆有名,而且多数没有自己专属的现代化博物馆,兰州市博物馆就是这种情况,借用的是市区内白衣寺故址,凭身份证免费参观。据寺内清咸丰十年立《重修白衣寺塔记碑》载:“白衣寺为前明肃藩王所建。相传乃王妃之功德,至今四百余年”。西部这几个省会大都市喧闹的市区中,都有一处闹中取静的场所,西安的小雁塔院内,银川的承天寺塔院内,兰州则是白衣寺塔院内,西宁吗,停留时间较短还没发现。  白衣寺坐北朝南,有两进院落,因前院的白衣菩萨殿内塑白衣观音像,故名白衣寺。虽然地处市中心,但院内非常幽静,后院的白衣寺塔上方竟然有几十只飞燕盘旋,院子两侧厢房都改建为二层的仿古现代楼房,西侧作为博物馆展厅,东侧作为书画展厅。兰州市博有些简陋,一楼的展厅是兰州历史的老照片展,二楼则是实物展,占据展台的是甘肃特产彩陶。甘肃的吉祥三宝 —— 石窟、彩陶和化石,石窟没法搬进博物馆,那么彩陶就当主力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辛店文化等等各个历史阶段的彩陶都有展品,另外还有些青铜器,就完了,我说你们兰州的历史就到青铜时代就完了啊,哈哈。 (白衣寺塔)  博物馆内游客寥寥无几,遇到一个来自四川的大学生,问我这么没见到马踏飞燕啊,晕!那是在七里河区的省博呢。省博可以面向全省收刮,市博就只能在市属地域收刮了,但兰州历史上在政治或经济上都不曾有显赫的地位,地域内的好东西不会多,我怀疑占据半个展室的彩陶也是“借来”的。另外,这个展厅管理也有些变态,一位大叔管理员看我喝水竟然制止,说是展厅内禁止饮水,难道怕我带汽油弹?西侧展楼向北走还有一个特展厅,攒出的是唐卡,可惜我对唐卡艺术不太感冒,走马观花地走了一圈。不过这个展厅的灯光很有特色,或许是考虑基本无人参观的缘故,被设计成节能休眠模式,展厅内的灯通常是关闭,只有人走到展厅前,对面的展厅内的灯才会被依次激活点亮。院内的东侧展楼是书画特展,国内现代画家姚文渊的作品,没兴趣加上时间紧迫没看。 (博物馆内兰州老城沙盘复原图)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07)—— 兰州新关清真大寺
  从博物馆旁边的小巷子向北一直插到武都路上,没想碰到一家邮局,解决了盖章问题。这家邮局柜台搞得和银行一样,全封闭防弹玻璃隔断,只留出一本书宽的空间可以塞东西进去,有那么必要吗?我的邮戳本可是16开的大本,费了老劲才从柜台小窗口中塞进去。兰州回民街坊众多,但都没像西安那样形成一条像样的回民小吃街,从武都路通向新关清真大寺的这条名为华亭路的小巷子,或许勉强算得上吧。华亭路与其叫路,不如称为巷子,道路勉强可以过一部车子,称它是回民小吃街,是因为巷子两侧全是回民开的饭馆,但档次不高,基本都是面馆之类。
  新关清真大寺位于巷子北端,李兴华先生在《兰州伊斯兰教研究》中将其定为兰州最早的六大清真寺之一。对于六大的说法,不知是历史传统还是后人定义,最初是在豪爽客的帖子中看到,这几天搞到一堆论文后,才翻到它的两处学术出处,国内研究伊斯兰教的老一辈学者李兴华归纳为“西关寺、东关寺、南关寺、桥门寺、绣河沿寺和新关寺”,而少壮派学者马强则归纳为“西关寺、南关寺、桥门寺、绣河沿寺、骚泥泉寺和新关寺”。李强的文中没有注明六大说法的来历,而李兴华的文章中对于六大的选取有着明确的分析,李先生在论文中提到兰州明代有五座清真寺 —— 西关寺、东关寺、南关寺、桥门寺、绣河沿寺,均认定为六大清真寺之一,而新关寺和骚泥泉寺争剩下的一个名额。新关寺建于清康熙年间,而骚泥泉寺建于清顺治年间,虽然骚泥泉寺建寺的时间要早于新关寺,但李兴华考虑该寺系移址重建,且在寺内又未索取到有关该寺古建的材料,故没有将其列入六大。李老不愧是国内老一辈学者,文中分析的思路完整,姜还是老的辣,那就按他的定义吧。不过就新关寺本身而言,李老和马强都无异议,差异是东关寺和骚泥泉寺。
  新关清真大寺的礼拜大殿真是中阿合璧,前厅门面是阿拉伯风格,阿式风格的圆顶,两侧尖顶宣礼塔,而后面的大殿又是中国古典式飞檐斗拱,不知是否和这家清真寺是多门宦有关。新关寺的经堂教育也很厉害,寺院旁兴建了一栋四层楼的教学楼,时值中午礼拜时间,楼里出来很多求学的满拉做礼拜,貌似比普通的回民数量还多。寺里有些小家伙在玩耍,老远看见我竟然哈喽哈喽朝我喊,不知是开玩笑还是把我真当外国人了,后来在临夏也有好几回,在清真寺内玩耍的小家伙对我喊哈喽,看来真把我当老外了。此次甘青之行,很多次被穆斯林认定的身份为记者而不是游人,尽管我一身标准的旅行者打扮,但我到访的拱北和清真寺通常是不会有游人踏足。
(华亭街上的回民小吃店) (新关清真大寺) (等待礼拜的穆斯林,新关大寺)【参考文献】① 马强,《兰州伊斯兰教寺院调查研究》,回族研究,2000年04期②
李兴华,《兰州伊斯兰教研究》,回族研究,2006年02期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08)—— 喧哗的张掖路
(张掖路步行街)  从新关清真寺向北沿小巷子走到秦安路后,一直向西就是张掖路。如今的张掖路就是兰州的王府井、南京路,兰州独一无二的商业街。张掖路的地位是有底蕴的,它的前身就是昔日兰州的东/西大街。就一般老城市而言,在古代城市的东西南北这几条主干道有着得天独厚的商业优势,商业区一般也都围绕着这些大街而形成,前文提到的老商业街酒泉路,前身就是南大街及其延伸后的南关大街。如今的张掖路在清代是由几条大街衔接而成,由东向西分段称东大街、东栅子、辕门、西栅子、侯府街、西大街。民国三十一年时,统称为中华路,而1958年重新对兰州街巷命名后,遂以甘肃省张掖县定名,沿用至今。 (张掖路上的基督教山字石礼拜堂)  昔日的张掖路还是政府街和宗教一条街,明代之初的肃王府就兴建于此,后以此基础改建和扩建为藩署、督署,清末陕甘总督署及甘肃布政使署均驻在此街。同时,明末清初在这条街上陆续修建和扩建了凝照观、东华观、东岳庙、庆祝宫、城隍庙、庄严寺等释道场所。民国间,这条街上的经营业者,以地域出产为经营特色,逐渐形成富有地域特点的商帮,如陕邦、晋帮、海帮、津帮等。所以,张掖路在相当一段时期内,都有服务于各地的经商者的会馆驻扎,“会馆巷”由此得名。原本兰州的商业街以酒泉路和张掖路交相呼应,但随着酒泉路拓宽改造后商铺流失,以及张掖路步行商业街的兴建,张掖路在兰州商业街“老大“的地位由此确立。
(城隍庙)  兰州基督教总堂山字石礼拜堂就坐落在张掖路上,虽然周六不是礼拜时间,但对比之前的天主教堂,山字石基督教礼拜堂周末活动就丰富许多,主要节目就是自发的唱诗班,在大楼里面的好几层活动室,都有教友们自发组织的活动,老老少少,不分男女,台上有唱,台下有听,十分活跃,不知是不是为周日的聚会演唱彩排。坐在门口的大妈很热情地让我进去坐着,但屋内没空调太热,就站在房间外面围观了一会。  与基督教堂奇热融融的宗教气氛不同,张掖路上的城隍庙则是商业气氛浓厚。兰州城隍庙建筑群保存尚完整,坐北向南,现有建筑按中轴线依次为牌坊、享殿、正殿、寝官、客堂,1956年起被辟作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直到1998年才由兰州市总工会多方集资,重建和修茸后开放。城隍庙的大门是由原节园颜妃墓前的贞列遗旰牌坊改建而成,上面“兰州市第一工人俱乐部”的牌子还在,不过如今里面早成了古玩市场,经营的品种有书画、瓷器、奇石、玉器、钱币、邮票等等,庙内几进院落被大小摊位挤得满满,前来闲逛的当地人也是络绎不绝。 (城隍庙市场)  张掖路步行街虽然繁华,但其去留问题一直存在争议,将城市的交通主干道改作步行街,恐怕在全国大城市中少见。尤其像兰州这种沿河谷延伸的侠长型市区,作为连接城关区和七里河区唯一的直线干道,张掖路再被人为地截断后,的确给兰州的交通带来了矛盾,为此打通张掖路的呼声在其改为步行街后就一直不断。目前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保留张掖路商业老大的地位,为此道路采用钢架结构架二层改造,将如今地面上的商业设施将移至地上二层,而一层则用于车辆通行;但另一种意见主张废除张掖路商业街,认为张掖路作为东西大通道,不应搞大型商业中心,建议将步行街回归交通干道后,只保留原有少量的商业场所便可,张掖路的命运何去何从,会步酒泉路的后尘吗?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09)—— 兰州桥门清真大寺
  从张掖路步行街向北有两条并排的南北走向街道,一条是有名的小吃街大众巷,另一条是永昌路,这条路因为南北贯通较长,被分为永昌北路、中路和南路三段。在永昌中路上的绣河沿清真大寺,是兰州城第一座清真寺,然而我行前做攻略时却给遗漏了,而是直奔位于北路上的苏菲派的虎夫耶穆夫提道堂。  这家道堂十分隐秘,坐落在临街的居民大楼里,楼下临街的房间都是商业店面,只留有一个对外进出的大门,外观和通常的商铺无异,因此街上问了几个路人都不清楚这家清真寺,最后知情人给我指着道堂的正门时,我也不太相信,走过去看到大门上的寺院牌匾才确定。道堂的正门紧闭,门上提示要进道堂从后门进出,绕行后院却被门房阻拦不让进,说必须有介绍信才行。穆夫提门宦好像事就是多,几天后去临夏看他们的东/西拱北和道堂,也是碰了一鼻子灰,而探访其他苏菲派门宦拱北/道堂基本是一路畅通。  永昌北路的端头就是黄河,沿河滨大道向西走一个路口就能看到大名鼎鼎的兰州铁桥,铁桥正对的是中山路,而桥门清真大寺就坐落在马路西侧桥门大厦后面,需要从大厦旁的小巷子绕进去。桥门寺是首日我走访的兰州六大清真寺的第4座,该清真寺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网上有名而现实无人问津。如果你用搜索引擎输入“西北四大清真寺”做搜索,就会得到 —— 西宁东关大寺、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的答案,而且作为权威答案被引用到各类旅游攻略书中。但问题是,所有来兰州旅游的游客首选驻足的清真寺却不是桥门寺而是西关大寺,正是出现了如此大的反差,所以我特地研究了一下这个四大说法的渊源。  这个西北四大清真寺的提法仅见诸于网络或旅游书籍中,我见过的大量学术书籍和论文中没有见过,除了《青海伊斯兰教》一书做了引用,而该书的作者大概也觉得有些问题,故在桥门寺的后面加上了“已毁”注释。李兴华的《兰州伊斯兰教研究》文章中,桥门寺和西关寺是二寺并尊的地位,而刘知平所著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中貌似给桥门寺的评价更高,但仅限于建筑艺术,不涉及宗教地位;白寿彝在他的《甘青游记》中却没有提到桥门寺,而是在对比西宁东关寺时,间接称赞了西关寺和南关寺的建筑规模。民国时期,兰州西关寺就成为新派在兰州的中心寺,地位上是超过桥门寺,而西宁东关大寺、西安化觉寺、喀什艾提卡尔清真寺也除了建筑规模外,其历史影响力或宗教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而历史影响力和宗教地位薄落的桥门寺,其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说法的来源于何处?  桥门寺所在的区域历史上就是回族聚集地,李兴华考据该寺可能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是仅次于绣河沿寺的兰州第二座清真寺,在明代,桥门寺还是座简陋的小清真寺,清康熙年间才由当地穆斯林名人刘伯阳捐宅地8亩,与其子刘继宗两代以及众教亲共同呕心沥血,逐步将该寺扩建为辉煌宏大的清真大寺,可惜该寺建筑在文革中被拆除,建筑群所用材料被切割后用于修建黄河对岸白塔寺公园的亭台楼阁。我对于桥门寺另一个感兴趣的是刘伯阳,作为寺院扩建的出资人,刘本人可是苏菲派虎夫耶鲜门支派刘门的创始人,而刘门的拱北据说也在华林山,我好奇的是桥门寺是否也一直与刘门有关联。  如今的桥门寺是上世纪90年代复建,寺院周围被现代高大居民楼所环绕,格局给人感觉十分压抑。礼拜大殿为中阿合璧式建筑系,主体建构为中国古典雕梁画栋,主要框架上都用中国画粉饰,不过屋顶却采用了阿拉伯式的圆顶,大殿下方悬挂的几块牌匾中,居中悬挂的“是有真宰”木匾为民国二年时任阿拉善额托克旗将军的马福祥所赠外,其它均为现代。我7月底到访桥门寺时,清真寺正在维修,将寺院临街的桥门大厦底层打通,形成一个门洞,而寺院的正门就可以移到临街的桥门大厦下,便于外人走访,当时的正门在小巷子中,拐两道弯,很偏僻。  兰州老城区和所有的大城市一样,面临着城区改造的难题,而回民区的改造尤为困难,西安城中大名鼎鼎的回坊就是例证。就兰州而言,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城市改造穆斯林社区是新华巷与和平台,都是者玛体整体搬迁,新关清真大寺与和平台清真大寺。非常成功,是双赢的典范。那么败笔是桥门寺、水上寺、南台寺、东关寺等 —— 引用中穆网豪爽客的评述。由于桥门寺毗邻的中山路拓宽,原有的依托桥门寺而形成的完整穆斯林聚居区被人为分割,此地原有的穆斯林社区几乎整体被迁往南郊的华林坪,导致桥门寺附近如今几乎没有了大的穆斯林社区。  桥门寺外的小巷子也是条简陋的小吃街,和华亭街的室内经营不同,这块儿都是摆地摊,看到传说中的棚灰牛肉面(兰州牛肉面另外一个流派),但掂量掂量摊位的卫生条件,算了吧。本想用广角拍个全景,不知哪个摊位里面冒出一个声嘶力竭的女声 —— 你要干嘛!吓得我赶快落荒而逃。 【参考文献】① 刘知平,《中国伊斯兰教建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年8月第1版② 李兴华,《兰州伊斯兰教研究》,回族研究,2006年02期
「天猫七夕节」全球来电,大牌参与,大家电满,手机满,还享买贵必赔!「天猫七夕节」全球来电,因爱&惠&七夕,尽享大牌好货!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10)—— 兰州黄河铁桥
  明清时期,兰州城几经扩张,终成规模,到清道光年间,已经形成了一面临河,东、南、西三郭护城的城防结构。随着历史的变迁,昔日的兰州古城城郭早已被拆毁,但一些城门的名字,却口耳相传地留存了下来,桥门清真大寺所在地附近的城郭原先的城门就叫桥门。其名的来源是城门所对应黄河上的镇远浮桥。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为了渡河方便明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现在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两岸各树一根大铁柱和六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整座浮桥“随波升降,帖若坦途”。此后500多年间,用以构筑浮桥的船数和用以固定的铁柱与木柱数虽有变化,但镇远浮桥却以其扼守要津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桥”。浮桥建成后,鉴于该地的重要性,特在该地辟开一城门,取名叫桥门,昔日的桥门位置,大致在今中山宾馆附近。   但是镇远浮桥并非坚固安全,遇到大洪水和冰棱,常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而且,冬季黄河封冻,浮桥必须拆除,车马均由冰上通行。冬春之交冰将消未消之时,经常有人畜因冰裂落水而亡。春天冰融之后,又需重建浮桥,所费甚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早在光绪初年,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就有过修建铁桥之议,几近周折终于在清末借助清廷推行新政,鼓励洋务之际,委托德国方面承建并完成了这座横跨黄河的铁桥。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易名“中山桥”,沿用至今,黄河铁桥建成后,浮桥丧失其功用,桥门也渐渐废去。最终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汽车通行方便,桥门终被彻底拆除。  中山桥在上世纪90年代经过一次加固后,便改为步行桥,严禁车辆通行,不过貌似如今出租可以破例。中山桥也是兰州为数不多的几处可以吸引外地游客驻足的景点,不少游人在铁桥前的浮雕和石碑留影,兰州铁桥让我想起四年前,在宁夏青铜峡步行跨越的另一座黄河铁桥,那次是我人生第一次步行跨过黄河。黄河上的风很大,站在桥边拍摄时不得不小心,防止风突然吹跑帽子。日后的日子,我和黄河留下的不解之缘,在大河家。在循化又多次往返步行跨越黄河。 (黄河很黄,天也很蓝)  老鼠怕猫,那是谣传,一只小猫,有啥可怕,壮起鼠胆,把猫打翻,千年谎言,彻底推翻—— 《壮胆歌》选自动画片黑猫警长  那天兰州的天气很给力,感觉就像《黑猫警长》中那群小耗子唱的壮胆歌,先前听说的有关兰州空气质量恶劣的传说一扫而光。或许是昨晚下场雨的缘故,或许夏天空气流通较好,兰州的天空没有传说中那么恐怖,很早之前就听过这个说法 —— 兰州是一座卫星云图中消失的城市。当年工业布局时,兰州错误地被定为一个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城市,由于地处河谷盆地,地形制约使得兰州市区基本处于静风状态,由于居于河谷之中空气不能有效流通带走污染物,空气污染便成为兰州人日后的噩梦,尤其是冬季。“要彻底治理兰州大气污染,就得在南北两山上各装一个巨型电风扇,让风对着吹,慢慢地就把兰州上空的污染吹走了”—— 兰州人也只能这样调侃治理污染的方案,希望明年春节我能再次来兰州,真正体验一回“雾都兰州”的感受。【参考文献】① 岳超群,《兰州老城门“背后”的故事 桥门后的阡陌交通》,兰州晨报② 李晓林,《从镇远浮桥到中山桥 》,兰州日报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11)—— 兰州金城关
  从中山桥过了黄河来到北岸,这里的平地除了狭长的一片平地改作交通大道外,就是连绵的群山,中山桥正对的这片山因为山顶有座明代修造的白塔,也叫白塔山,如今已经沿山改造为公园免费对游人开放,登山远眺山脚下的黄河和兰州城区也是一道风景线,清末美国克拉克考察团辗转来到兰州,站在白塔山上拍下的那张兰州老城全景照片已成绝响,我这次因为时间关系就放弃登山,留给日后再来兰州圆梦。  遮掩在临街的商铺和白塔山上古建筑之间,可以看到一座高耸的清真寺宣礼塔,那就是兰州坊清真寺。虽然黄河北岸都是山坡地,但这里却是兰州穆斯林的聚集地,白寿彝游记中兰州城穆斯林12坊的分布时提及的河北有三坊,应该指的就是这片区域。历史上这一带为金城关所在地,除了驻军并无其他居民,现在的穆斯林居住区是在清末时形成,由皋兰县水阜、永登县的回族穆斯林(平番人)、以及祖籍陕西、后迁永靖县窟窿湾、再迁青海民和化隆的苦芦湾人陆续迁来。  兰州坊清真寺原名兰州台清真寺,找寻这座清真寺的初衷是豪爽客文中将其列为兰州最早的六大清真寺之一,但事实是个谬误,该寺始建于光绪初年,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修建白塔山公园而被拆除,如今的寺院是1989年重建。由于该寺被商铺和餐厅遮住,看着近但找起来确有些费事,在小巷子拐来拐去才走近,寺院背靠白塔山,院中十分安静,可贵的是礼拜大殿前遍植花树,绿化不错,但院中不和谐地堆放着油渍斑斑餐馆的椅子,和西安东关寺相仿,没有常见的穆斯林那种爱清洁的感受。   从中山桥向西沿着滨河大道走上一段路,就能看到山脚下修筑的一座仿古建筑群 —— 金城关。白塔山一带曾经修建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代关城 —— 金城关,唐玄宗天宝年间,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赴安西任所途经兰州时,曾登临金城关写下了《题金城临河驿楼》:“古戍依重险,高楼见五凉。山根盘驿道,河水浸城墙。”的诗篇,描绘了当时金城关的雄伟和险要。昔日的金城关坐北朝南,拦腰将如今的滨河大道截断,扼守着山脚下的金城津和镇远浮桥,并将浮桥包围住,是一座扼守浮桥的桥头堡,另外在西边金汤钓、东边烧盐沟口各建有一个关城共同拱卫浮桥。随着清代兰州失去了军事要地的地位,金城关也逐步荒废,其主关楼和东边的城门逐渐坍塌,仅留下了西边的城门也在抗战中为修建兰州至新疆的兰新公路而拆除,从此金城关仅作为一个地名留在了当地人的记忆中。
如今,在全国一片盛行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浪潮中,兰州市也于2002年起开始兴修“金城关文化风情区”,复建了金城关古建筑群,试图将其打造成兰州的历史文化名片,成为吃喝玩乐的休闲场所。不过看上去貌似影响不大,不要说外地人一无所知,就是本地人我看也对这里也鲜有问津。【参考文献】① 李兴华,《兰州伊斯兰教研究》,回族研究,2006年02期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12)—— 金城关一带苏菲的拱北
(徐家湾楼拱北寺)  不知那时起,苏菲主义成了香饽饽,国内文人墨客提及伊斯兰教,不捎带上苏菲似乎有些落伍,而且都是和穷苦贫瘠挂钩,好像那些不毛之地的穆斯林都是苏菲主义的信徒,穷苦的穆斯林靠信仰苏菲才能生存。其实,国内苏菲的派别也不是嫌富爱贫,只是经济发达和主要城市的空间都是格底目或伊赫瓦尼占据,苏菲派很难在里面拓展空间,倒是老少边穷地方容易拓展。甘肃的临夏是中国苏菲派别的策源地,大的流派基本都是从临夏发家,不过随着这些苏菲大门派向外发散中,教门内有些人便脱离自立门户,兰州一带的苏菲门派多以这种形式存在。  金城关向西的山坳处有一大片穆斯林聚集区,当地叫徐家湾,那里有着好几个苏菲拱北,最有名的就是哲派的金城关拱北和洪门的徐家湾拱北。哲派的拱北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次就是历代教主,其次是对教内有贡献的教主家属,最后是教内有贡献的阿訇或纪念意义的人物,兰州是哲派的伤心之地,哲派在兰州有两处重要的拱北 —— 东川拱北和金城关拱北,都与清乾隆四十六年那场事变有关,那场事变导致哲派的道祖马明心在兰州被杀,而他的撒拉义女韩色丽麦也在围攻金城关一役中阵亡。清廷倒台后,哲派终于得到官方解禁,哲派教主马元章在民国七年来到兰州,为道祖马明心和其义女韩色丽麦分别修建了拱北以示纪念,韩色丽麦的金城关拱北也叫舍西德拱北,而哲派一直以崇尚“舍西德”精神著称,张承志在《心灵史》一书中将哲派形容为血脖子教。  金城关拱北位于一个小巷子中,需要穿过门楼后狭长的甬道方能进入院中,拱北比较简单,分为两院,前院是礼拜堂和阿訇住所,隔壁院落是拱北墓厅。拱北门楼处有个看门的小家伙,和他说了一下得以顺利进院,但院中遇到麻烦,一个看护院子的老太太见我便问是否为穆斯林,听我是卡菲尔急忙阻止,并喊来了寺内的阿訇,接着把门的小家伙和寺内的小家伙围住了我问这问那,看来他们对于一个卡菲尔来这里到访很是惊奇。老太太看来对于过去遭遇的事变心理阴影很重,疑惑我是不是官家派来的,而年轻人更想知道我们对于他们哲派的看法。我和他们聊起了年初去宁夏吴忠看过的哲派几个教主的拱北,好像金城关拱北属于沙沟系,他们对鸿乐府很兴奋,不过我又不知趣地提到了板桥,虽然有穿帮的嫌疑,好在他们没有这么介意。末了,新鲜感散去,其他人都各干各的事情,院中只留下我和老太太。没想到老太太还是那么尽职,看着我不让我进拱北的院中,只能在门口看看。年初吴忠四旗梁子拱北也是看拱北的老太太碍事,当时疑似他儿子的年轻人都允许我进院了。  徐家湾一带苏菲派拱北另一处比较有名的为虎夫耶碱沟井徐家湾楼拱北寺,原为洪门碱沟井太爷及其传人凉州庄太爷的拱北。宁夏的苏菲派中,除了哲派外,洪门则是仅次自,而洪门的源头就来自于虎夫耶碱沟井派。碱沟井派本身没有多大的发展,有点像文泉堂,都偏安于兰州,但他两个教门的支系洪门和崖头/撒拉教在下面地方都很强大。徐家湾拱北修建在半山腰的一块平地上,前面修建了一幢三层楼,进拱北需要进入该楼上到顶层的平台。礼拜大殿在楼顶的平地,而拱北墓庐则位于半山腰。徐家湾拱北的人比较友善,给我指点去半山腰墓庐的小路。   离开徐家湾拱北走到北滨河路,通过附近的大桥跨过黄河来到南滨河大道。今年雨水较多,黄河发洪水了,河水都漫到堤下,沿黄的许多水上娱乐项目都叫停。从南滨河大道可以远眺对岸的水上清真寺。水上清真寺原名河滩寺,又称苦芦湾寺、库兰寺,系从兰州坊内分出,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文革”中被拆除。现为改革开放后重建。如今的清真寺修建在黄河河堤上,外形是一座乘风破浪的轮船,造型十分独特。 (兰州水上清真寺)【参考文献】① 杨学林,《哲合忍耶》,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第一版② 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1月第一版③ 李兴华,《兰州伊斯兰教研究》,回族研究,2006年02期④ 张承志,《心灵史》,花城出版社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13)—— 兰州的交通
  独步兰州,你需要有颗大心脏   “别跟我提兰州的交通”—— QQ群里飘姐听我提到兰州的交通,气愤地表达着她的看法,兰州的交通真那么不堪?《Lonely Planet 甘肃和宁夏》一书中含蓄地评价 —— 如果你对兰州汽车的刹车系统不是完全放心的话,过马路时一定要留意些。不过我觉得城区的交通还行,毕竟城区的路口一般都有红绿灯控制,最恐怖的地方其实是沿黄河两岸的北滨河大道和南滨河大道,因为没有红绿灯,只有斑马线,过马路的时候真的要颗大心脏。记得在装备群里讨论过,国内的斑马线如果不搭配红绿灯的话,基本上都是形同虚设。由于这两条大道相当长的距离内基本没有十字路口,加上没有红绿灯控制车流,于是一辆接一辆急速而过,根本没机会过马路。最麻烦的就是过马路走到中间,前后对向行驶的汽车高速将你夹在马路中间的感觉真是不好受。要说交通最混乱的地方,或许就是西关十字了,第一天下午5点多转到哪里,或许真是交通高峰,那个混乱和嘈杂。《Lonely Planet 甘肃和宁夏》一书中也提到离开兰州的当地人想要了解兰州的变化时,回询问西关十字还是那么乱吗?看来西关十字的混乱真是臭名昭著了。  奇葩的兰州公交  当然也有表扬兰州交通的地方,那就是他的公交。《Lonely Planet 甘肃和宁夏》一书中特地提到了兰州彪悍的106路,不过我先前只听说武汉的512路公交如何如何,对于LP中描述的兰州106路,这回木有亲自体验一把生死时速,不过看106路的介绍咋就像抄袭武汉512路的状况描述。  作为公交控,城市中的交通基本都是公交代步,对于兰州公交好印象在于两天时间坐了近十趟公交,竟然回回有座,不想其他省会城市的公交挤成沙丁鱼罐头。我的印象里,兰州公交内似乎永远是空荡荡,上车就有座,而他们公交车上的座位就然设为并排双人,而不是其他城市通行的单排,足以看出兰州人的自信。我在兰州的两日刚好是周末和周日,公交也大多穿行闹市,是我运气好?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15)—— 兰州西关清真大寺
  早上没吃饭就先急着赶到东川拱北,看完后马上解决吃饭问题,首选当然是兰州特产拉面,因为金鼎牛肉面的总店离着不远,就走过去尝尝传说中兰州牛肉面的二帝之一的金鼎牛肉面。看地图金鼎的总店就位于平凉路和东岗西路的交汇口,但到了交叉口却看不到金鼎牛肉面红色的招牌(之前在街头见过几家金鼎牛肉面的分店,店面牌匾都是红底色),经路人指点才找到,金鼎牛肉面的总店招牌不叫金鼎,而是在店面的玻璃幕墙上,直接镶嵌着很牛X的“兰州第一面”的店面招牌,这让马子禄牛肉面之流们情何以堪啊。走进店门,总店的一楼是散客,二楼以上是包席,散客间里面坐满了人,服务员应接不暇,一问价格 —— 普通的竟然要10元,话音未落就又进来几个问有无包间的食客,一看就是外地人。整个金鼎总店吃饭的估计都是外地人,价格嘛也被抬得翻了一倍(兰州牛肉面普通面的均价5元),怪不得本地人都不在马子禄、金鼎这类牛肉面的总店吃饭,摆明了宰你一刀,但外地人还是趋之若鹜。一碗面吗,兰州其它牛肉面谁比谁差,说啥这些名店的汤好,都是替爱宰找借口而已。没在金鼎挨宰,后来在西关大寺一带找了家面馆吃了早饭。 (金鼎牛肉面总店)  西关清真大寺位于西关十字西面,是兰州本地最大和最有名气的清真寺,亦称解放路清真寺,由于兰州地处交通要塞, 过往客商中的穆斯林都来此礼拜, 因而西关寺又被称为“客寺”。该寺相传始建于明洪武中后期,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重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及以后又多次扩建、重修,遂成“大礼拜寺”。清乾隆四十六年三月的河湟事变中,由马明心干女儿韩色力买及苏四十三等率领的哲合林耶穆斯林起义军破兰州西关,一度占据了兰州西关清真寺,并在该寺射书城中,请释教主马明心。而上世纪马家军坐镇西北,推行伊赫瓦尼新教时,西关大寺又被作为兰州新教的海乙寺(总寺)统领兰州当地其它新教清真寺。后虽然海乙制解体,但因其地处兰州市中,西关大寺仍然保持着兰州伊斯兰教中心寺的地位。  昔日西关清真寺规模壮观,中国传统建筑式样,进出三院,其邦克楼高四层极为少见,《甘宁青史略》正编卷十五云:“省城回教礼拜寺有五,惟西关规模弘敞。上盖琉璃瓦,与殿廷无异”。五十年代兰州城区规划时, 准备迁移西关寺, 但周总理特批予以保留, 将马路改为单行道, 分两道行车解决。遗憾的是,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西关清真寺在文革中还是与其它兰州清真古寺一同遭受厄运,全被拆毁,建筑群的木料被用于修建白塔寺公园。该寺历史建筑的记述,可以看看刘致平的《中国伊斯兰教建筑》一书。如今西关清真寺为80年代复建,门楼为阿拉伯式的拱形门洞,院内宏伟的圆顶大殿为仿制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风格,在寺院四周四座高耸的宣礼塔衬托下尤为壮观,大殿前矗立的一株国槐有着500多年树龄的历史,见证着西关寺的历史。美中不足的是,西关寺的门外大片空地被改作停车场,影响其整体视觉形象,拍摄西关寺整体形象最佳位置应该是其西侧的立交桥上,但却是个背影。   环西关大寺的周围都租赁为门店,销售一些穆斯林用品,行前鼠曲草叮嘱我去临夏一定要弄顶穆斯林小白帽,把自己打扮得也像个回民,否则在那边会不方便。昨天尽顾着赶路了,忘了买帽子这茬,今天特地买了一顶。卖帽子那小卖铺里面就像仓库,黑咕隆咚,买完才发现帽子颜色有些白中透粉色,不会是女穆斯林用的吧,老板说是男用,满心狐疑直到骚泥泉寺后,和门口坐着的老大爷闲聊时,问过他帽子的事情,他看了也说是男用,颜色的问题和材质有关,后来看见女回民戴着的帽子的确和男回民不一样,帽子更高有点像土耳其的费茨帽。兰州那边女穆斯林很少戴帽子,基本上都是纱巾盖头。【参考文献】① 马强,《兰州伊斯兰教寺院调查研究》,回族研究,2000年4期② 李兴华,《兰州伊斯兰教研究》,回族研究,2006年02期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16)—— 陕西清真大寺吃瘪记
  陕西清真大寺,原名宝家寺,是距西关寺不远的北园街上一座不大的清真寺于,因1941年由陕西籍宝子明哈吉创建得名。该寺原址在东岗西路,1958年在反封建特权运动中被毁,改革开放落实政策后搬迁北园街重建。将它列入我的行程只是沾了“陕西”两字的光,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里却遭受了此行兰州唯一的一次拒绝。虽然叫大寺,但陕西清真大寺的院子很小,主体建筑修建在离地面数米高的平台上,当我想从台阶上平台时,正在打扫卫生的女穆斯林以非回民不得上去为由拒绝,这让我有点吃惊,陕甘宁数省走了这么多清真寺,除了礼拜大殿不太允许入内外,一般进清真寺院子是没人管,不让入清真寺倒是头回遇到。旁边另外一个女回民帮着我说好话,也被她生硬地顶回去 —— 不让非回民入内是寺管会的规定,出了事是你负责还是我负责?  通常清真寺是不会有禁止非穆斯林入内的规定,如果好好和寺里的人说说,甚至可以进入礼拜大殿看看,不让外人入内通常是旅游区或有回汉混杂区的规定,比如现在西安回坊几条游客常去的街巷的清真寺都挂出了闲人免进的招牌,一方面好奇的游客去多了人家烦,另一方面的确有人不注意仪表,特别夏天穿着暴露也要进清真寺。而陕西大寺虽然地处偏僻,不太有游客顺访,颁布了这条寺规我猜测一定先前出过回汉矛盾的啥事情,弄了个这政策,又碰到死较真的妇女,让俺吃瘪一回。   西津东路清真大寺  西津东路清真大寺最早也叫骚泥泉清真寺,算是兰州较最早的清真寺之一,也是因为豪爽客的帖子中忽悠为兰州六大清真寺之一,而列入行程的。国人都有N大情节,俺也不脱俗,不过对于这兰州六大清真寺的解读,这两天看《兰州市宗教发展现状和问题》一文中认为,六大清真寺的提法是由于清朝统治阶级不让回族聚居市内和靠近汉人,当时回绅为掩人耳目仅列6座所为。李兴华在他的文中考证骚泥泉清真寺可能兴建于清顺治年间,但他没有选该寺入围六大清真寺的一个缘故,可能是他认为该寺系移址重建,寺内又未索取到有关该寺古建的材料,但我特地询问了寺外一个回民大爷,他说寺院没有变动过。骚泥泉清真寺所在的西津东路是横贯七里河区东西的主干道,寺院的礼拜大殿是新建,典型的阿拉伯风格,倒是临街的邦克楼和砖雕保留了传统中式风格。清真寺外面坐着个休闲的大爷,于是和他聊了半天。清真寺对面是小西湖公园,公园的临街回廊被当地秦腔爱好者占据,搭台演唱自娱自乐。兰州流行秦腔?貌似金城关一带还有秦腔博物馆,这让俺们大秦帝国情何以堪啊。
西津东路清真大寺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17)—— 小西湖一带的苏菲拱北
(小西湖刘门拱北)  兰州七里河区的小西湖一带,也是回民传统聚集区,以东乡族居多,建国初期兰州市区内的回民主要聚居在南稍门、东关、西关、桥门街、黄河北、骚泥泉和小西湖一带,那里也是兰州苏菲派的聚集点之一,有着两处较有名气的拱北 —— 杨门宁静堂拱北和刘门拱北。兰州为省会城市,作为城市效应自然吸引着周边穆斯林的聚集,苏菲教派的支系在兰州也形成了一股势力,但限于兰州穆斯林数量有限,这些苏菲教派都很难做大做强。位于兰州小西湖西街上的两处拱北和徐家湾拱北相似,历史在兰州也算悠久,但一直也就无法扩展空间。   兰州莲花池杨门宁静堂清真寺是隶属于青海的后河子门宦,因老人家姓杨,也被称作杨门。杨门隶属于苏菲国内四大门派的嘎迪林耶学派,兰州这个拱北埋葬着杨门发起人杨保元上一辈老人家安裕和。国内几个大的嘎迪林耶学派分支,都是清代由来华的穆罕默德第29辈后代华哲·阿卜杜·董拉西所传授,其中云南的马姓接收其教理后自创了门派,叫做马派。不过这个门宦貌似影响力不大,这个支系传至第六辈的安裕和也无大的改观,但杨保元求学安裕和带后,便自创了杨门,在青海一带小有影响,于是按道统追溯安裕和为第六辈教主,在兰州为其修建了现在的拱北。莲花池杨门拱北原来没有礼拜大殿和其它设施,是近年来逐步完成,我去的时候,拱北内还在大兴土木,兴修拱北北墙的砖雕。 (大兴土木中的莲花池杨门拱北)  沿街向东走一段路,就是小刘门拱北,隶属于国内苏菲派的虎夫耶学理,和临夏的毕家场拱北有着渊源,可以看做其分支。兰州莲花池刘门拱北的创始人叫阿卜杜拉·盖哈尔,他和毕家场门宦创始人马宗生据说是娘舅关系,一起在青海湟中接受希达叶图拉所传的虎夫耶学理后,回到兰州传授虎夫耶并自成一个门派。另一种说法是他是马总生的第四子,因做了兰州西园堡(莲花池)的刘姓人家的女婿,故以刘姓命名。阿卜杜拉·盖哈尔逝世后埋葬于兰州西园堡,尊奉者为其修建墓庐,称小西湖拱北,也叫庆云堂,因为下属的教门后来被称作刘门,因此也叫刘门拱北北。兰州当地的鲜门也有个刘门拱北,所以马通在83版的书中将这个拱北称作小刘门拱北。如今院中的墓亭为刘门第三辈教主华哲·达吾德的纪念亭,刘门传至他就终止,现在的老人家只看守拱北, 不传授教理。 (刘门拱北)  小刘门拱北的阿訇姓刘,我在他那里聊了好一会儿,解答了我一些问题。他告诉我就是刘姓的后人,还拿出他和兰州伊斯兰协会的会长一起去麦加朝觐时,在沙特和阿联酋参观的合影让我看,原来的会长是杨森,如今的在五泉山脚下的啥清真寺任职。他的屋里摆着一地西瓜,可惜时逢斋月,按教理不但本人不能在日落前食用,也不能拿给别人。这规矩前一天在金城关拱北就告诉我了。今天刷微博,看到新疆那块斋月倒是能招待客人,那边真是自由世界啊。后来转的清真寺多了,发现很多家都储存了西瓜,直至临夏的老王寺,晚上看周边的穆斯林聚在清真寺,一起开斋吃西瓜等水果,很热闹,只是老王寺没口福,只能一边看了。
  从小西湖一带去南面的皋兰山麓的五星坪并不方便,因为山脚下的工林路不是交通干道,而且七里河区的公交基本都是东西开行,而南北通行的公交甚少,等了半天不见公交,一气之下决定走到五星坪,反正就两站路。连接工林路和西津东路的碱沟沿大街真乱,全是大货车堵得一塌糊涂,突然发现路边一座中国古典风的清真寺(上西园清真寺),或许是苏菲派的寺院,进去一问果然是隶属胡门,因为空间有限,清真寺的大殿是修建在二楼平台之上,一层是食堂和住户。后来豪爽客告诉我,这个清真寺系胡门碱沟沿清真寺内部不合而分出的寺院。之所以认为其是苏菲派清真寺,因为走了这么多清真寺,发现如果新建的清真寺依旧保持着中国传统风格,通常都是苏菲派或格底目的清真寺。(上西园胡门清真寺) 【参考文献】① 马强,《兰州伊斯兰教寺院调查研究》,回族研究,2000年4期② 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修订本,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版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18)—— 五星坪的苏菲拱北
  五星坪就是华林山麓西侧山脚下的一块台垣平地,陕西一般称作垣或塬,而兰州称作坪。坡不太高走几个盘旋就上到顶,坪的北侧靠近马路都是农村,灵明堂拱北等几个大拱北都在坪的南部,离村边的大路有2-3公里远,不过村子里还有处道堂,是嘎迪林耶学派的沙门道堂,也叫香源堂。其创始人为兰州人海阔,清乾隆年间收复南疆,当时南疆为苏菲派所控制,清廷的俘虏中有个叫“巴巴爷”的苏菲因与容妃(就是传说中的香妃)有祖属关系,随同容妃一起被押解进京,路过兰州时,适海阔在皋兰县班房任职,因“巴巴爷”自称圣裔,海对其十分尊重,“巴巴爷”就传授苏菲派学理给海阔,后海阔在兰州当地创建了海门。但据豪爽客的帖子,五星坪的海门拱北内的碑文记载:海阔是在西安得到嘎的忍耶苏菲学理,后回兰州传教。 香源堂  海阔去世前将教权交予沙满拉,沙接过教权后继续传教,貌似现在该门派分为沙姓和海姓两个分支,五星坪这个香源堂道堂是沙门。这个道堂或许是老人家在外地而很少来道堂的缘故,平时基本不开门功修,豪爽客来过两次要进道堂,都被寺管会以老人家不在为由拒绝,但我这次却中奖,因为沙家老人家回来上坟,临时回道堂歇息,得以进入。沙家一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年纪最大的不过中年,大多不带白帽,貌似已经很世俗化了。他们对我挺客气,但因为斋月的缘故,也无法招待我。和一般苏菲道堂兼拱北不同,香源堂院内仅为道堂,没有拱北,他们告诉我拱北在上面,但我去灵明堂的途中也没发现,怀疑他们说的拱北是否是海门拱北?海门拱北在通往灵明堂拱北的半路上,和也曼拱北在一个院内,但这回我的运气没豪爽客好,大门锁着没法进入。从外面朝里面看,海门拱北的墓亭是中国传统的八卦亭,而也曼拱北的墓亭是阿拉伯式的圆顶。
(海门拱北和耶曼拱北远景)  紧邻着海门拱北院子的是库不忍耶西坪拱北,原为苏菲库布林耶始传人穆呼引底尼的长子哎黑麦提·克比若·白贺达吉隐居功修之处,由库布林耶大湾头第八辈教主克麻龙底尼与兰州教众在清同治初年修建,1958年被拆后于1985年迁至现址重建,是兰州规模仅次于灵明堂拱北的一处大拱北。和先前的几处拱北相比,西坪拱北很大,院内的牌楼就有三处,清真寺和拱北是各自独立的大殿,院内白贺达吉的拱北是中国传统的八卦墓亭,礼拜殿前左右还有两处墓庐。院内起先没有人,等我看完从拱北转出来,清真寺那边的楼上才下来几个人,但看见我并没有说什么,比起后来的穆夫提拱北和蔼多了,向他们简单询问了一下东乡大弯头拱北和临潭赵家湾拱北的情况。 (库不忍耶西坪拱北)  从西坪拱北再往山里走就是大名鼎鼎的灵明堂的宝堂拱北,灵明堂属于苏菲派嘎德林耶的一支, 创建时间并不长,才传了三代教主。灵明堂的创始人叫马一龙, 字灵明,该教派是取自其名。灵明堂算是苏菲杂家,有的说灵明堂属于虎非耶,也有的根据“一脉三弦”说将其划分为嘎德林耶,也有人认为灵明堂同时受嘎德林耶、虎非耶、巴布教派三者的影响,也有兼顾中外的特点等等。不少人认为五星坪这座拱北是西北最大的拱北,还真不好说,但兰州最大的拱北当仁不让。整个灵明堂拱北的建筑格式为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 规模壮观,分为两大部分,前院为道堂区,前照壁、花园、道院、讲经堂、厢房等建筑,后院为拱北区,宝厦、八卦亭、礼拜殿等建筑群。拱北巨大的城堡式门楼是我先前和日后见过的最气派的门楼,门楼里面还有瓮城,印象中只有当年哲派的张家川宣化冈拱北的门楼可以与之匹配。院内的砖雕、木雕工艺非常考究,墙壁布满砖雕,拱北墓亭分布在内院左右两个偏院,为中国传统砖木混合结构,墓亭墙上都是砖雕壁木构,极近奢华。
想不出来该门派这么有钱,按马通的书记载人数并不多,不过千人而已,但马强的文章统计有20万之众,,算兰州本土出产的教派中最有影响的一只。灵明堂拱北原来在山脚下的下西园, 后来被毁, 改建为兰州当地的文体用品厂和纸箱厂, 落实政策时政府准备退厂还寺,其第三辈教主汪守天很有眼光和气魄,主动将拱北搬迁至山上五星坪,用山下一小片空地换取山上一大片地来搞开发办厂,才整出了灵明堂现在的家业。我走到拱北时,外面停车场停满了车辆,起先以为是参观拱北,后来才知道是参加教民葬礼。和当年同心清真大寺外的葬礼一样,来得快去的也快,等我出来时停车场已经一片空旷。不过沾了这次葬礼的光,因为平时城堡正门不开,都是走侧门,我刚来时拱北主持人在门洞处迎宾,等葬礼结束后宾客离去,就关上大门,我出来时只好走了侧门。 【参考文献】① 马强,《兰州伊斯兰教寺院调查研究》,回族研究,2000年4期② 李兴华,《兰州伊斯兰教研究》,回族研究,2006年02期③ 马通,《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修订本,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版
灵明堂拱北
一个卡菲尔在斋月的甘青之旅(19)—— 工林路上的清真寺
  七里河区居住的穆斯林主要集中于小西湖、柏树巷、五星坪、西园堡一带,五星坪山脚下的工林路算是穆斯林集中地,沿街好几处清真寺。工林路这一带不算兰州穆斯林传统居住区,多为上世纪80年代线从东乡、广河等地陆续迁来居住经商的回族、东乡族穆斯林,因此苏菲派的清真寺居多,有张门、北庄、胡门以及穆夫提等等门宦。工林路地处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区,貌似是当地的家禽市场,俗称鸽子市场,但我沿街看到多是卖活鸡的摊点,加上街上各类大货车不停穿过,尘土飞扬,整条街显得十分凌乱和肮脏。 (穆夫提拱北)  从五星坪下山就是工林路,沿马路向东,这条马路上的清真寺基本集中于中段。张门就是苏菲派库不忍耶的别称,这里的穆斯林喜欢以创始人的姓称呼一个教门,库不忍耶的叫法则是学术上或教内正规称谓时采用。张门清真寺叫工林路清真寺,临街的门面但内部空间极其狭窄,据豪爽客说这个清真寺原来没有拱子,是修建清真寺的老人家去世之后才建的,就在大殿的上首,因为空间狭小视角受限,清真寺屋顶的全貌要在上面的北庄清真寺才能俯瞰看到。清真寺的东面临街的房院门楼是中国古点建筑风格的装修,给人一种苏菲道堂的感觉,敲门无人应答,后来张门清真寺里的人告诉我,那是他们老人家的私人住所。 (张门清真寺)  工林路北庄清真寺和张门清真寺紧邻,位于其北面的坡地上,需要从旁边的巷子绕进去。北庄是虎夫耶北庄门宦,虽然是苏菲派但清真寺建筑没有沿用传统中国风格造型,而是沿用了阿拉伯圆顶风格。寺里看门的对我到访很是奇怪和惊讶,盘问了一通。张门清真寺朝东走几步路忽然发现一个外表装修的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院落,看样子就是苏菲派有关,拦住一位过路的穆斯林大爷询问,果不然是穆夫提门宦的拱北,不知是否是城关区那个穆夫提道堂配套,只是院门紧闭依旧无法入内。该道堂斜对面就是兰州工林路清真大寺,这条街最大的清真寺,为新派伊赫瓦尼的寺院,纯阿拉伯风格,双层建筑和宣礼塔显得比较雄伟。 *北庄清真寺)
(工林路清真大寺)  至此,连续两日的兰州之旅也告段落,除了预设的位于柏树巷上的一、二座清真寺外,基本完成了兰州城区的预定计划,下面的行程将步入伊斯兰之旅的深水区 —— 临夏地区。工林路上有趟公交可以回西关十字,但我坐错了方向,差点把我拉到安宁区去了,还好听着站名不对头,再仔细核对手中兰州交通图后,赶快止损下车,不过运气真好,对面有趟6路去火车站路过俺的旅店。只是这趟6路公交真磨叽,绕着路跑,宁兜圈子不抄近道,跑得线路是那繁华那热闹就往那条街绕,时间拖沓地跟绿皮火车有的一比。 【参考文献】① 王建斌和李庆勇,《城市边缘地区伊斯兰教探微 —— 以兰州穆斯林社区调查为个案》,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精彩的兰州清真寺之旅就结束了,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我们身边的这些清真寺竟然有这么多的故事,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移步作者原贴看更多精彩
照片里的兰州好干净好整洁
原来西关大寺是周总理特批保留的,所以拆不得
对清真寺无感,友情顶帖,楼主继续
好吧 看来大家都不喜欢
看来这个帖子很有违和感 不过不管怎样 兰州不仅是汉族的也是其他民族的 由于我高中在28中呆过 所以身边也有很多不错的回族兄弟 对于这个城市的很多问题 并不能全部归结到他们身上 他们也带给我们其他的东西 比如木有msl 我们也许就吃不到那么多的好吃的 晚上各个小吃摊点大多都是少数开的 孜然肉米饭 凉面热卤子 鸡蛋牛奶naozao等都是我的大爱 这个城市本就是一个包容度很高的城市
只说一句,尊重是相互的。为什么你可来这里开一个清真寺,别人不可以在你们那里开一个道观,寺庙,教堂。
我竟然看完了!!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夏同心县拆除清真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