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哪里有收购野生非洲大蜗牛价值多少元的。

世界上最大的蜗牛,非洲把它当宝,但我国南方见到都埋了世界上最大的蜗牛,非洲把它当宝,但我国南方见到都埋了北青网百家号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蜗牛被认为是一种很美味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法餐里的法式焗蜗牛也很受许多上层社会人士的追捧。不过在我国要想吃到超正宗的法国蜗牛有点难度,而国内高档餐厅卖的蜗牛一般都为非洲大蜗牛(非洲大蜗牛变种的白玉蜗牛)。非洲大蜗牛,又叫褐云玛瑙螺,世界上最大的蜗牛;原产非洲东部,成体壳长一般为7~8厘米,最大则可长到超过20厘米,是一般蜗牛的5-6倍,体重上限可达32克。图:有对比才显大。在非洲,这种大蜗牛可以用来做羹汤、烤肉串,当地认为是天赐给他们的天然食物,因此也一直是非洲国家传统饮食的主食之一。有数据显示,仅加纳一国每年食用蜗牛的重量就约为3300万磅。但非洲大蜗牛在我国成为了不折不扣的入侵物种,广泛分布在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它也是我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而且这种蜗牛会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专家建议不能用手接触,更不能吃。若想吃这些蜗牛,就要对其高温处理(超高温消毒),否则你就可能会摊上大事了。现在我国南方野外已经经常能看见这种大家伙了。非洲大蜗牛的破坏力很强,主要靠的是能吃、能生。因为蜗牛有2.5万颗牙齿,也是牙齿最多的动物,它主要还是吃各种植物,田里的、树上的统统都能吃光,因此我国南方的农民伯伯见到都挖个坑埋了它。网上说它连水泥都能吃,其实是谣言。或许大家不知道,蜗牛是雌雄同体的,有性无爱。它们仍需要异体交配,野外逮着同类不管对方性别就推倒就行。简单来说就是每个蜗牛都能生。非洲大蜗牛一年能产五六窝蛋,最多一次能产五百枚,一般也会有五十多枚起,所以它们的入侵能力才这么强悍。图:据说蜗牛蛋可用来做鱼子酱……非洲大蜗牛在上世纪30年代被人们当食物引进福建、台湾进行养殖,而它们本来也是二战时的美军储粮。但当时缺乏控制和环境隔离,它们逃到了大自然中建立种群,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若在野外看到体型异常的蜗牛,不要用手抓,不要自己烹煮!有网友表示:每个入侵物种背后都有一群被高估的吃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北青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时政社会娱乐是北青内容主线,互联时代有我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非洲大蜗牛及其检疫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非洲大蜗牛及其检疫
《非洲大蜗牛及其检疫》为周卫川所著图书。该书介绍了的传播概况和世界分布,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寄主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检疫,实验技术,进境风险分析等内容。
非洲大蜗牛及其检疫基本信息
出版、发行地: 北京
语种: Chinese 汉语
分类: 中图分类:S851.34
载体形态: 212页
非洲大蜗牛及其检疫图书目录
  前言  一 非洲大蜗牛的传播概况和世界分布  (一)非洲大蜗牛的传播  (二)非洲大蜗牛的地理分布  二 分类地位和形态特征  (一)名称和分类地位  (二)形态特征描述  四 寄主植物  五 生物学和生态学  (一)世代和生活史  (二)卵期  (三)贝期  (四)越冬  (五)非洲大蜗牛的生态习性  (六)非洲大蜗牛的生物学参数  (七)非洲大蜗牛的发生与环境  (八)非洲大蜗牛在中国的适生性  五 天敌  六 危害概况  七 检疫  (一)检疫重要性评价  (二)实施检疫的复杂性  (三)检疫管理措施  八 防治  (一)化学防治  (二)物理防治  (三)人工捕杀  (四)耕作防治  (五)生物防治  (六)综合防治  九 非洲大蜗牛的实验技术  (一)非洲大蜗牛标本的采集和保存  (二)非洲大蜗牛的实验饲养技术  十 非洲大蜗牛的进境风险分析  (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述评  (二)非洲大蜗牛的进境风险分析  附录  附录1 有关非洲大蜗牛的检疫法规  附录2 有关检疫性蜗牛论文选  主要参考文献  结束语
.中国国家图书馆[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非洲大蜗牛随处可见,怎么办(组图)_新闻中心_新浪网
非洲大蜗牛随处可见,怎么办(组图)
http://www.sina.com.cn 日14:28 海峡网-厦门晚报
  是厦门人的祸害还是口福,专家们意见不同
  观点一
  属于入侵物种,可危害500多种作物,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
  观点二
  80多年前就来了,是一道美味菜肴。89岁老太皮肤嫩白,只因常年食用蜗牛。厦门是全国野生蜗牛开发利用最好的地方小杨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蜗牛。
  “你们见过十几厘米长,七八厘米高的蜗牛吗?”近日,安宝大厦的保安小杨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说他们保安室附近“擒获”一稀有物种。经专家初步认定,这就是非洲大蜗牛。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只背着大大的类似螺壳,头上长着触角的软体动物就趴在桌子上,身体底部呈吸盘状紧紧地吸在光滑的桌面上。记者试图把这个大家伙从桌上拔起来,结果未遂。
  小杨说,蜗牛是一个同事在车库门口的路上发现的,因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个的蜗牛,所以给记者打了电话。
  记者向园林、林业、生物等方面的专家请教,又经过图片的比对后发现,这个大家伙就是“非洲大蜗牛”。据介绍,非洲蜗牛,学名褐云玛瑙螺,也就是人们常说和常食用的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
  不少市民也跟本报热线反映,在雨后的草地上,这种蜗牛随处可见。
  一些专家认为,“非洲大蜗牛”为杂食性有害生物,侵害对象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则危害极大。
  非洲大蜗牛的繁殖速度很快,一旦传入,可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扩散。1966年,因一个孩子从夏威夷携带了2-3只非洲大蜗牛到迈阿密,3年内便传遍了整个迈阿密州,花园内的花卉植物枝叶几乎被吃光。1932年,我国台湾省作为食物引种繁殖,有部分被弃于田野,结果导致了上世纪50年代台湾农业的毁灭性灾难。
  有关部门表示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限制非洲大蜗牛的繁殖。变害为利,增添厦门人的口福
  蜗牛专家侃蜗牛董启农谈起蜗牛滔滔不绝。
  “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非洲大蜗牛根本没有像某些专家和媒体所说的那样,对人类和农作物有极大的危害,相反的,如果能够加以开发利用,将是餐桌上一道美味的菜肴。”昨天下午,研究蜗牛20多年、目前专门收购加工蜗牛食品的专家董启农先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蜗牛课。
  陈嘉庚办厦大时无意之中带入
  “如果说非洲大蜗牛是外来入侵物种的话,那么早在80多年前,它们就已经入侵了。”董启农说,这种蜗牛学名叫做“褐云玛瑙螺”,原产于东非的马达加斯加。18世纪英国的传教士将它们带到印度,东南亚一带。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从南洋引进了一些植物物种,无意之中将隐藏在植物根部等处的非洲大蜗牛带进了厦大。由于厦门热带、亚热带的气候非常适合它们的生长,非洲大蜗牛成为一种野生的物种在厦门落户。
  董先生告诉记者,日本侵华之后,曾有意识将这种蜗牛带进厦门,他们很喜欢吃这种蜗牛。1986年日本的蜗牛专家山田纯平教授来到厦大明确提出,当时日本军队将蜗牛带来这里,为的就是要吃它。中国人没有吃蜗牛的习惯,所以它们在厦门几十年自生自灭,夏季雨后很多地方都能看到这种蜗牛。尤其是日本兵驻扎过的兵营附近,都很容易看到非洲大蜗牛。
  拿破仑打仗时必备成箱蜗牛
  董先生说,目前世界上三大食用蜗牛除了厦门常见的非洲大蜗牛之外,还有法国地产的苹果蜗牛和巴尔干半岛出产的光亮大蜗牛。而法国菜更是以法式火局蜗牛闻名。
  法国人吃蜗牛可以追溯到拿破仑时代,当时拿破仑带兵打仗马车上都必备成箱的蜗牛。
  一日三餐吃蜗牛 89岁老太美容之谜
  董先生说,他之所以研究蜗牛、开发利用蜗牛,一个老太太的传奇故事起了重要的作用。
  小时候,董先生生活在鼓浪屿,那里住着一位李老太,跟着身边的法国人一起吃蜗牛。由于鼓浪屿上的野生蜗牛资源丰富,蜗牛成了老太一日三餐的主要食品。她直到89岁,无疾而终,殡葬馆的工作人员惊奇地发现,这位老太竟然皮肤白嫩如少妇。
  1983年,董先生来到香港,发现蜗牛早已经成为各大酒楼的招牌菜。他决定研究蜗牛,并充分地加以开发利用。
  21年收购加工蜗牛1000多吨
  1984年,董先生在厦大著名生物学家、留法博士汪德耀教授和厦大科研处的支持下,开始着手研究《厦门野生蜗牛的开发与利用》这一课题,将厦门野生蜗牛的营养价值、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以及如何开发利用作为主攻方向。董先生说,当时这种蜗牛一直被认为是闽南、华南地区危害农作物的外来入侵物种,但他始终以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根据,坚信一定可以变害为利,如果开发利用就造福人类,不开发利用就危害农作物。
  从1984年的厦大蜗牛养殖加工厂到现在的华农食品有限公司,21年里董先生收购加工了1000多吨蜗牛,其中100多吨冻蜗牛肉出口法国。目前,他提供的蜗牛更是成为悦华、厦门宾馆等高档次酒店的招牌菜。
  邓小平宴请英女王就有厦门蜗牛
  董先生自豪地说,当年,邓小平宴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时,由他提供的厦门蜗牛就成为了钓鱼台国宾馆的国宴菜。同时也与福州的佛跳墙成为两道特色菜进入国宴之列。
  当年8月,万里、李鹏、田纪云等中央领导接见了他,董先生亲自下厨烹制蜗牛菜。中央领导吃完赞不绝口。后来电视台还专门制作了长达23分钟的同名电视专题片。
  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时,厦大蜗牛养殖加工厂还为运动员提供了3吨的蜗牛罐头。
  董先生说,可以说厦门是全国野生蜗牛开发利用最好的地方,也是全国最大的养殖加工基地。
  蜗牛到底怎么吃蜗牛美食,看起来诱人吧。
  我们平时抓到的野生蜗牛能吃吗?能。董先生肯定地说。只要不生吃,进行适当的加工,它就可以成为餐桌上一道美味的菜肴。
  首先,将大蜗牛净养24小时。所谓净养,就是不喂食,让蜗牛排空体内垃圾。清水洗净后,煮熟2分钟后将肉挑出,去除内脏。后半部分比较松软是内脏,很好区别。把肉加洗米水(柠檬酸、食醋皆可)搓揉,去除粘液,再清水洗净后即可下锅。
  烹调方法之一:排档下酒好菜
  将洗净的蜗牛肉切片,加入葱、姜、辣椒,热锅快炒,最后加入香料九层塔,下点米酒调味,这就是台湾名菜“蜗牛炒九层塔”。这种类似海瓜子的做法烹制出来的蜗牛清脆可口,是夏季排挡下酒的好菜。
  烹调方法之二:法式火局蜗牛
  将整粒的蜗牛肉放入高压锅,姜、洋葱切片、胡萝卜、香叶等加高汤一起旺火煮到冒气,把火关小,压25分钟。出来的蜗牛肉可以按照各类烹调方法烹制。尤其是将肉塞回壳内,加黄油糊(黄油,最好是进口澳洲黄油加蒜蓉、芹菜末、鸡精、盐等调成糊状)填满,放入电火局炉或电烤箱中,10分钟后就成为著名的法式火局蜗牛。再于盘底配上土豆泥,蜗牛肉吃完之后,将壳中的肉汁混合土豆泥,美味之极。文/图记者宁炜(厦门晚报)
新浪友情提醒:&
】【】【】
图铃狂搜: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非洲巨型陆生蜗牛是典型的全球性灾害,它为世界带来了物种入侵的威胁。这种蜗牛原产于非洲东海岸,但现在遍布亚洲,环太平洋区域和美洲——事实上,除了澳洲以外的所有北回归线以内的大陆和岛屿都已经被这种大蜗牛占领了。
但排除它们令人闻风丧胆的名声,我们在圣诞节岛上对这种入侵性蜗牛的研究显示,这种蜗牛对原生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其实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
非洲大蜗牛具备着一个成功入侵物种所需要的一切条件:他们在各种地方都能繁衍生息,吃啥都能活,很快就能进入生育年龄并且一生中可以产生1000个卵。将这些全部加在一起,你就会得到一个被公认为最可怕的入侵物种。这种蜗牛以上百种植物为食,包括蔬菜和庄稼(甚至会吃石膏和泥灰),它们因此被描述为农业的头号敌人之一。澳大利亚机场曾经拦截到含有非洲大蜗牛的货品,基础产业部将其称之为“巨大的威胁”。
尽管如此,并没有切实的研究可以证明它们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一些学者表示,人们对这些蜗牛会对农作物造成巨大危害的印象来源于这些蜗牛对花园的破坏的夸大。也并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非洲大蜗牛会毁坏原生生态系统。
静静消化垃圾的小宝贝
我们在最近发表在 Austral Ecology上的研究中对生活在圣诞节岛上的原始雨林中的非洲大蜗牛进行了测试。
非洲大蜗牛在另一种入侵物种长足捷蚁的帮助下已经遍布全岛。在长足捷蚁到来之前,岛上成千上万的圣诞节红蟹会消灭掉一部分的大蜗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他们的数量增加。不幸的是,长足捷蚁已经消灭掉了岛屿一些地区的圣诞节红蟹使得这些蜗牛疯狂繁衍。我们预测,这些吃树叶的蜗牛可以消化掉地上的落叶并给种子萌发提供条件。但事实上我们获得的证据并不能支撑我们的猜想,我们用了各种方法——包括实验田,实验室试验和观察,我们发现非洲大蜗牛只吃很少很少的落叶和一点点其他的东西。
我们几乎无法分辨落叶是被蜗牛吃了还是自然腐烂了,它们确实吃落叶,但是吃的超级少。蜗牛也并没有对种子萌发提供帮助,它们也几乎不吃活的植物。在一次实验室试验中,我们企图让蜗牛吃新鲜的叶子,但蜗牛们饿死了一大半,导致我们不得不掐掉了试验。也许圣诞节岛上的活的植物们并不能成为它们的盘中餐。
非洲大蜗牛可能导致了岛上的其他问题。比方说在佛罗里达洲,他们携带着对人体有害的寄生虫。但是对于生态系统来说,它们完全不会造成想象中的大失衡。
人们对这些蜗牛会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危害的印象来源于一种固有想法:所有的外来入侵物种都是有害的,必须要控制住。但是我们并没有数据可以证明外来物种会对农作物和生态系统造成巨大危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需要对外来入侵物种进行控制嘛?这个是个非常艰巨的问题。
预警原则是造成控制外来物种的主要原因之一。什么都不做的话后果可能会很严重,为了安全,还是假设这些外来物种都是有害的吧。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努力证实这些猜想,恰当的监控和实验才能告诉我们它们潜在的危险和正确的应对措施。
在现实中,非洲大蜗牛更是人们在面对外来入侵物种时的条件反射。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玉蜗牛怎么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