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军队在二战芬兰和苏联战争中折损大半,是如何在短期内补充军队

二战时苏联有多少军队_百度知道
二战时苏联有多少军队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上个世纪30 年代初,苏联红军是一支靠征募入伍的步兵军队。   1930 年它拥有 56.2 万 名现役军人和 84.2 万名地方预备役军人。   1934 年现役军人数量已增至 94 万 人。   1936 年 2/3 的地方预备役部队被改编成现役军,用应征新兵补充他们, 并把征兵年限从 21 岁降低到 19 岁,致使红军总数猛增到 130 万人。   二战前夕,新建部队数量戏剧般地增加,因此对军官的需求变得更为迫切。   1939 年秋~1941 年春,步兵师的数量从 100 个增加到 198 个,几乎增长 了一倍,另外至少又组建了 50 个新的装甲机械化师。   1941 年 6 月红军共有303 个师,苏联 武装部队连同另外组建的海军和空军几乎扩编到 500 万人。   苏德战争(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苏军死亡681.7万,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1832万人次。   在二战时苏联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按照苏德战场苏联的损失来看,苏联军队人数最多时应在万人。   苏德战场方面:   1941年:苏军损失447万人。其中死亡80万人、被俘或失踪234万人。   1942年:苏军损失737万人。其中死亡174万人、被俘或失踪152万人。   1943年:苏军损失786万人。其中死亡194万人、失踪或被俘37万人。   1944年:苏军损失688万人。其中死亡160万人、失踪或被俘17万人。   1945年:苏军损失301万人。其中死亡73万人、失踪或被俘7万人。   合计: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681.7万人、被俘或失踪445.6万人、伤病累计1832万人次。最终死亡人数为865.6万(含死亡的俘虏)。以上数据包括内务部队及边防军等,但不包括尚未到所在部队报到的在途新兵,如包括新兵,则死亡人数约为737万人,最终死亡人数为915.3万人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二战中的苏联军队,攻入德国后放纵到什么地步?_网易新闻
二战中的苏联军队,攻入德国后放纵到什么地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反对纳粹德国及其欧洲盟国的战争,时间从日开始到1945年5月苏联攻占德国首都柏林为止。在战时和战后的很长时间里,苏联出于正面宣传和维护领导威信的需要,公布的数字常有虚假。1941年十月革命节斯大林发表讲话,宣布苏军开战4个月来共损失175多万人(死35万人,伤103万人,失踪37万人),杀伤了450万德军。“二战”中的苏军无疑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威武之师。那么它的战士们是否也具有和“解放全人类”理想相适应的文明和美德呢?当曾经给他们带来巨大损失和牺牲的敌手终于被他们征服以后,他们是如何对待战败国的平民的呢?本文摘自《德意志的另一行泪——“二战”德国老兵访谈录》,朱维毅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10月出版!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军队都是最高的武力手段。军队之所以需要军纪,首先是要保证战斗力,其次是要约束破坏力。“二战”后期的苏军在战斗力和破坏力都达到了高峰,以至于德国民众无不谈“俄”色变。中国人对苏军士兵的感觉也曾经是很复杂的。在中苏友好期间,一系列的苏联“二战”故事片向我们展现了苏军战士的良好形象:勇敢、刚强、善战、纯朴、正义。而在“二战”的现实中,中国人也看到了强大的苏军是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打垮百万日本关东军的。但是,正视历史的人也无法回避苏军士兵的另一种表现:酗酒闹事、抢劫平民、强奸妇女。1945年9月,第一批出关进驻东北的八路军冀东部队进入沈阳后,首先遇到的任务就是处理平民大量投诉的苏军抢劫事件,以至于我军必须向苏军政治部提出“严肃纪律”的要求。同年12月,刚刚被中共中央任命为松江军区副司令员的卢东生在遭遇苏军士兵的抢劫时竟然被对方开枪打死。巴顿将军在给他的妻子的信中曾这样评价苏军:“具有严格纪律的一群乌合之众。”苏军的战场纪律是极为严格的。在两军交战时,军方对违令撤退者一律用机枪直接扫射。但是在作战行动之外,苏军的军纪却是时紧时松。对于一支整体文化素养较差的军队,纪律约束的稍许松弛极易导致大面积的恣意胡为,当这支军队面对敌对国平民的时侯尤其如此。因持不同政见而一度被苏联劳改和流放过的索尔仁尼琴在“二战”时曾任苏军大尉炮兵连长。敢讲真话的习惯让他成了一名罕见的敢于“诋毁苏军荣誉”的异类老兵。他在回忆战争经历时这样描述过他的部队在进入东普鲁士时的情景:士兵们争先恐后地把德国妇女的内衣套在自己身上,热闹的就像是混乱的集市。有人因为在外衣的外面套了太多的内裤而难以移动。坦克兵们把战利品装满坦克内舱,奇怪的是他们居然还能穿过狭窄的炮塔坐到里面去。索尔仁尼琴在劳改营时期的难友科佩列夫也曾参加过苏、德战争。让科佩列夫难以接受的一个事实是:部队里居然会允许士兵每月往家里寄回一个5公斤重的邮包,这简直就是一道暗示士兵可以占领区里抢劫平民的特许通知。科佩列夫相信,正是这样的规定直接地刺激了士兵们的劫掠行为。德国方面,二战德国总伤亡600万。投降前亡于战争中的德国士兵约有400万。尤为可笑的是,一般军官们的待遇加倍优惠,每人每月可以往家里邮寄两次这样的邮包,而将军们的邮寄次数则不受限制。科佩列夫就曾十分无奈地为他在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政治部的上司往家里邮寄了一副精制版画,那副价值不菲的艺术作品出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著名版画家阿尔布雷特·丢勒之手……三个方面原因造成了苏军摧残德国平民的行为:文化和道德水准低下的兵痞行径,对德军在苏联犯下罪行的复仇心理,军队指挥员对士兵越轨违纪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的纵容。其中第三个原因最为重要。没有高层的纵容,这支处于严厉管控之下的军队根本就不可能在进入敌国后混乱到这种程度。在柏林休战时还是个孩子的退休老人拉赫曼告诉我,俄国人真正开始变得规矩起来是在停战三个月以后。历史资料也证实了这种说法。德国军队全面放下武器的时间是日,此后在苏军各部队中偶尔有约束士兵放纵行为的指令下达,但真正全面而有效的整肃军纪却是始于驻德苏军总司令朱可夫元帅在8月3日下达的整肃军规命令。这道命令指出:“这些行为(注:意指抢掠、人身暴力和“可耻事件”)使我们在德国反法西斯主义者眼中的形象受损,特别是在战争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能够帮助法西斯主义者发起反对红军和苏联政府的运动……”由此可见,捍卫荣誉和防止反抗是朱可夫元帅下决心治理军纪的两大原因。但是这两点在此前就不重要吗?难道苏军高层在此前并不了解士兵们都对德国平民做了些什么吗?答案都是否定的。之所以苏军会在大范围内发生肆无忌惮的胡为,高层的一度默许是惟一解释。纵兵三日,以飨将士,这种胜利之师的做法在人类战争史上并不罕见,只不过苏军的放纵行为长了一些。在采访柏林的洛特老人时,我认真地参观过他家的小独楼,原因是在战争结束后曾经有一个班的苏军士兵在这座小楼里住过。小楼有3层,一楼是厨房和餐厅,二楼是客厅加书房,三楼是卧室。当年,那一群俄国人就住在二楼,洛特一家人住在三楼。洛特说:“当时一共有9名苏军列兵和1个下士班长住在我家,其中有一个是伤员,天天躺在客厅里的沙发上。那个班长一个人睡在二楼的书房里。柏林的战斗结束后,很多苏联军人都住在德国老百姓家里。他们不愿意去住大楼房,觉得住户太多不好控制,最喜欢住我们家这样的独户小楼。那时,谁家住进什么样的俄国人,房东没有选择权,全看自己的运气了。我家的邻居就比较幸运,住进去了一个少校带一个勤务兵,两个人不闹事,也很安静。可我们家算是倒霉透顶了,一家伙住进来了10个大兵,其中还有伤兵。“在这群俄国人刚搬进来的时候,我哥哥险些就被他们抓走‘处理’了。哥哥当时22岁,这个岁数的德国男子在战争结束时还能不残不伤地留在家里是很难想象的。俄国人坚信他是德国兵,一定要把他带走。哥哥分辩说自己是话剧演员,俄国人听不懂,还是要捆他,最后哥哥忽然想起了‘艺术家(Artist)’这个词。那个下士班长听懂了,便表现出了几分敬佩之意,但他还是不能完全相信,于是就让我哥哥弹奏一曲钢琴给他们听听。我哥哥的钢琴水平比我强3倍!您想,我当时的钢琴水平都已经能够进柏林电台去演奏了,他能差吗?他弹奏了一首美国舞曲,是他在战前学会的。俄国人听完后确信了他的身份。这下他有事做了,下士班长命令他给那个伤兵演奏钢琴,没有命令不能停止。这样,哥哥用他的钢琴演奏连续慰劳那个大胡子伤兵达4个小时,他后来常和别人说,这是他这一辈子弹得最长的一次钢琴。“那时苏军在柏林全城到处强奸妇女,从10多岁的小女孩到70多岁的老奶奶都不放过。我妈妈当时已经是52岁的老太太了,但面对住在自己家里这10个俄国大兵,她也必须要有保护自己的万全之策。您能想象她采取的是什么方式吗?她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不修边幅,脾气暴躁,永远都在唠唠叨叨的老主妇。您看见我家二楼客厅的那个手工雕刻的老橱柜了吧?有一次,苏军的伙夫把一盆满满的菜汤放在橱柜的顶上,溢出来的油水滴了一柜子。你猜我妈妈怎么办?她揪住那个伙夫就骂,一个下午没有停嘴。这样一个多事难缠的老大娘不是很容易让那些俄国小伙子联想起从小到大一直在管教自己的老家长吗?对这样的老大妈他们避之惟恐不及,对其产生性要求就更谈不上了。我妈妈的这一自我保护方法很成功。“但是麻烦并不是没有。俄国人住进我家一个月后,有一天一个士兵用刚刚学会的德语对我哥哥说:‘你,去找姑娘来。’很明显,他认为哥哥以他演员的身份必定会和很多女孩子交往。哥哥说他不认识什么女孩子,苏兵拍拍枪说:‘去找!’哥哥出去后就没敢再回来,他在朋友家一直躲到美军接管了我们居住的坦波豪夫区。按四大战胜国的约定,柏林由4国共管,我们家这个区被划进了美军的管辖范围。美国人也不怎么文明,但毕竟是有文化的军队,军纪比苏军要好得多。他们不住在市民家里,而是住在坦波豪夫机场。”谈到苏军在柏林的军纪情况时,洛特告诉我:“俄国人违反军纪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群体行为。他们最喜欢抢的东西就是手表,因为德国手表对这些来自东方的穷苦农牧民来说确实是以前只能在梦中能见到的奢侈品。我亲眼见过俄国大兵一人的手臂上戴着十多块手表。他们叫手表是‘乌利’。”现住麦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的迈尔老太太第一次面对苏军士兵的时候年仅20岁,是在她跟随一群难民从家乡布吕绍向西逃亡的路上。她回忆道:“追上我们的队伍的第一批苏军是坦克兵,这些士兵挺富有人情味。他们告诉我们要及早藏身,后续部队可能会对我们不利,然后他们留下几个面包就继续前进了。很快,我们就和后面跟进的苏军步兵遭遇了。那些士兵来自苏联西亚地区,面孔具有东方黄种人的特征。他们冲进难民的队伍,开始劫掠财产。我们的首饰要摘下来,皮靴要脱下来,最受欢迎的还是手表,必须全部交出。夜色降临后,强奸行为开始蔓延,到处是女人的哭喊声。一个穿皮上衣的苏军政委模样的人向我扑来,被我的父亲拦住。结果那个家伙一拳打掉了父亲的两颗门牙……“在继续西进的路上,后面的苏军源源不断地赶到。一队新来的苏军截住了我们,并命令男女分别站在两处,说要在几分钟内处死所有的人。然后就见一个拿手枪的俄国人突然叫道:‘乌利,三块乌利。’他说的是手表。大家立刻明白了,现在能救命的只有手表。但此时多数人已经被劫掠一空,再也没有手表了。这时,我轻轻掏出了一块一直藏在内衣里的金表,接着又有人献出了第二块、第三块。俄国人凑在一起把那3块手表翻来覆去地看了好长时间,然后互相拍着肩膀,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关于苏军士兵劫掠手表之事,最醒目的曝光恰恰出现在最不应该出现的地方。这段传奇故事的主要当事人是苏军在“二战”期间赫赫有名的随军摄影记者——叶夫根尼.哈尔捷伊。他跟随反攻的大军从莫斯科城下一直到柏林,拍摄了很多被世界公认为经典的“二战”照片,其中最著名的一张照片展现了苏军士兵在帝国大厦楼顶上打出苏军战旗的场面。对那次的拍摄过程,他在战后回忆录中做过专门的描述。大致情况如下:日,柏林的战斗彻底结束了。苏联塔斯社随军摄影记者哈尔捷伊来到了刚刚被攻克的帝国大厦前。望着这座千疮百孔的纳粹德国的象征性建筑,他突发灵感,决定拍摄一张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照片。他进入遍地瓦砾,到处散发着焦糊气味的大厦,在大楼的底层他找到了3个军人,提出要请他们合作来拍摄一张历史性的胜利照片。3名军人欣然同意,他们挎上了武器,又找来一面鲜红的战旗,然后随同哈尔捷伊一起爬到了帝国大厦建筑的顶层露台。在选好照相位置后,哈尔捷伊对那3名军人的站位和动作做了一番精心的设计,然后一口气拍完了整整36张照片,冲洗出来后,他选出其中最满意的一张对外公布了。这张在帝国大厦上挥舞胜利旗帜的照片在苏联各大媒体上登出后,立即引起了全球性轰动,以致它最终成为苏联征服纳粹德国的最有象征意义的经典历史镜头。美中不足的是,在照片引起轰动的同时也有细心的人发现了一个问题:图中那个举着双手支撑打旗士兵的军官居然在两手上各戴着一块手表。这对于以抢劫德国居民手表而闻名的苏军来说实在是一个极其尴尬的穿帮镜头。哈尔捷伊说:“我接到了一个修改照片的命令。以后人们看到的那个军官就只有左手上的一块手表了。”欲盖弥彰。如果不修改,苏军原本是可以对最初的那张照片做一些解释的。比如说:军官的右手戴得不是手表,而是军用指南针云云……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朱维毅
责任编辑:安梁_NN206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二战时苏联、德国人口各1亿左右,为何却拥有1000多万人军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二战时期的工业科技水平都已接近现代战争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对人员的素质以及对本国的工业发展水平都是有要求的。  分别举例: 战前德国的工业在欧洲数一数二,军队武器装备精良,机械化程度高,国民教育水平也高,正规的军事化院校就有好几所。政府的战争动员执行力强,国民热情高涨。  纳粹掌权后扩军备战,海陆空三军立马成建制地组建起来。又不断吞并裹挟仆从国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一句话,有钱有文化有信仰,精诚团结,一致对外。  再看苏联,一党专政,高度集权统一,国家幅员辽阔,兵员充足。在纳粹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前已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水平欧洲前三,且在战前将工业区大量东迁,有效保存了本国的工业基础,战争动员力如同开挂,成建制的女兵部队也是一道亮点。    在被闪电战打懵后缓过神来,战争后期国家军事全面运转起来后,就是钢铁洪流一般的摧枯拉朽了,拿坦克当步兵使这种事也就他们能干出来。一句话,有家底有信仰,后劲足,敢不计后果地拼命。  反观中国(国名政府)这边,除了东北地区,全国工业基础薄弱的要命,国民基本都是农民,文盲率99%,老百姓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政府从德国又是取经又是请顾问,学了十几年也只是学了个半吊子而已。  老蒋引以为傲的精锐--德械师也只有几个,跟正品相比也是山寨货,装备少的可怜,高端武器靠进口,后期打完了无法补充,精锐拼光了就只能拉壮丁去送。再加上多年来各地军阀林立,混战多年。一句话,没钱没文化没信仰,一盘散沙。  一、组织动员能力差:二战时,苏德日等国都有完善的组织动员能力,而且其国内成年男子被训练、教育,明确知道自己具有参军的义务,而中国除少部分爱国青年主动参军外,大多数人在思想上还没有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只把守土卫国当成是政府的事情,因此抗战时大多数兵员补充,都要靠“抓壮丁”来进行满足,而所谓“抓壮丁”存在强迫性,因此出现大量的逃跑、自残等消极行动,严重影响了征兵的效率。    二、国土大面积沦陷:在全面抗日动员后不久,中国华北、华东等地接连沦陷,再加上之前沦陷的东北等地,占据一半以上人口的国土都沦为日占区,因此实际征兵区域大多局限在西南、西北等地,而这些地区除四川等少数几个人口稠密的大省外,又都是地广人稀,因此征兵潜力大幅下降。  三、工业及财政能力羸弱:除动员能力和动员潜力以外,影响征兵能力的最大因素是工业能力和财政能力,因为要维持一定数量的军队,需要军事工业产出的武器弹药,同时也需要支付工资(虽然是国难饷)和车马消耗,当时中国工业及财政能力很虚弱,又受到日军的大量破坏和消耗,能维持一支数百万数量的庞大军队,已经是严重透支,再多就面临有兵无枪的窘境,甚至财政崩溃!  综上,是当时中国军事动员能力不如苏德的主要原因!  二战时德国苏联最高峰时军队都能达到千万,主要是当时苏德两国经济都发达,能养的起大量军队,国家经济能支持,而中国不同,当时中国打了多年内战,很穷,根本养不起大量军队。所以美国曾想大量武装中国军队打日军本土,让中国军队当炮灰,但是蒋介石不同意。    中国军队当时数量除了养不起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当时中国军队大多数都文盲,不能熟练掌握美军的自动化武器,这也限制了中国军队的规模。  PS:未经同意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二战时苏联军队曾收复克里米亚(组图)-中新网
二战时苏联军队曾收复克里米亚(组图)
  1) 克里米亚半岛位于乌克兰的南端,是连接欧洲和中东的重要海上通道。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希特勒即令其南方集团军尽快攻占克里米亚,并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高加索。直到1944年,克里米亚半岛几经易手,德国法西斯和苏联红军对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半岛的激烈争夺几乎贯穿整个苏联“卫国战争”。最后克里米亚半岛于1944年被苏联红军彻底收复。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5秒之后将带您回到网站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苏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