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大专毕业生,现在31岁了,月薪6000。房租1500。吃饭1000.本市房价1.2万

失控的高房租,比高房价更可怕
楼市资本论观察到,疯狂的北京房租,正上演一出好戏。
三环、四环、五环、六环附近的房子,聚集的都是价格敏感的上班族,租金蹭蹭500元、1000元、2000元的往上涨。
青年学生、上班白领,甚至是中产阶层,都禁不住大喊:这样的涨幅吃不消!
在北京生活成本急剧上升的情况下,这样,就出现了壮观的景象:知识青年们,到广阔又便宜的环京住去!
楼市资本论看来,环京聚集东西南北十几个城市,若每个城市收留1万北京租客,就是10万人的大规模迁徙!
5年后,以住七环为荣,正在变为现实。
北京房租高涨到没脾气
楼市资本论获悉,根据中国房地产协会官方网站上的统计数据,同比来看,北京平均租金同比上涨21.89%。
不得不说,这个数字是惊人的。因为,2017年已经如此高涨过一轮。
除了毕业季需求旺盛等传统的原因之外,出租房源的结构性变化也会造成部分地方的房租上涨。
很多租赁企业,特别是长租公寓运营商,把一些中低端的租赁房源,比如城中村收购之后做升级改造。过去有可能是中低端房源,现在变成了中高端房源,所以租金有明显的上行。
自从去年,北京开展清理群租房、违建房、地下室等存在安全隐患的低端租房产品之后,以品牌公寓为代表的中高端产品迅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有媒体报道,海淀租金比去年涨近一半 ,50余平老破小两居,月租金达到了1.1万 !
算一算,北京2017年高校毕业生的起薪平均为5000元出头,而吸纳就业比较多的几大职业中,快递员的平均工资在6000元左右,司机、厨师平均工资都在5000元以下。而北京这样的城市,平均房租已经接近5000元,即使合租,单间价格也高达两三千元甚至更高,占这些群体收入的一半以上,导致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房租涨到没脾气,你想怎么办?
二条路,要么离开北京,要么转移便宜地方。
离开北京,又谈何容易?历经千辛万苦才积累的工作与人脉基础。
能转移到哪个便宜的地方?答案只有一个:环京。
北京房租5、6千,环京房租1、2千
楼市资本论认为,当前重点城市租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不应求,所以要增加租赁用地供给,以切实增加租赁房源供应。
增加供应,又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据贝壳研究院Real Data数据显示,2018年7月北京租赁市场步入传统旺季,市场温度提升。租赁成交环比增加19.2%,市场成交节奏亦持续加快。单平米月租金为91.5元,环比上涨2.2%。
具体各城区来看,东城区和顺义区涨幅靠前,环比涨幅分别为10.5%和10.7%,成交量方面,东城区、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成交量环比涨幅均超过20%。
每平米租金128元/月!就这是现实。
最近,地产自媒体一勺言在文章中也谈到了房租问题:
1,居住权是一个城市最低的底线之一。房租大幅度上涨,首先伤害的是居住权的公平性。我们的城市,不能沦为财富与权贵的城市。
2,房租的大幅度上涨,令很多中低收入者,无法继续生活在这里,它伤害了一个城市的竞争活力与阶层的多样性。
3,房租的提升,增加了城市里所有工商产业的营运成本,它会削弱产业竞争力,以及造成人才吸引力的下降。
4,新房交易市场上有很多政策法规来进行限制,但是人们却忘记了,租赁市场上还有很多任性、随意与不透明的地方,让中介与房东找到了很多机会来宰杀租客。
说了这么多,再次回到解决办法上来:环京是北漂最好的归宿!
原因只有一个:北京房租5、6千,环京房租只有1、2千。
事实上,大家已经用双脚做了选择!
10万北漂奔环京,睡城经济在形成
在北京房租已经涨成狗的情况下,一起看一看,环京城市的房价,真是世外桃源啊!
1、京东---燕郊
楼市资本论调研,京东环京重镇燕郊,91平米二居月租金2200元,60平米一居月租金1800元,53平米一居月租金1300元。
2、京南---固安
楼市资本论调研,京南固安,86平米二居月租金1400元,83平米精装二居月租金1300元,值得一提的是还报物业费,也有90平米的二居含家电月租金1300元。
3、京西---涿州
楼市资本论调研,京西涿州,106平米精装三居室月租金2200元,90平米二居室月租金2600元(这套有点贵了),71平米二居含家电月租金1000元。
4、京北---怀来
楼市资本论调研,京北怀来78平米精装二居室最新月租金1500元,51平米一居室精装带家电的月租金1000元。
看到了这些神一样的房租,Fine不Fine?每天多走1小时的上下班路,省下来的却是白花花的银子!
典型的就是京东燕郊,已经聚集了近百万的北京上班族。
楼市资本论了解到,住在燕郊的新移民们,有112万人口,其中适龄工作人口,有87%在北京工作,车辆有94%是北京牌照,而他们的医保、社保乃至档案,都在北京。作为首都名副其实的卫星城,燕郊早已把自己当做北京的一部分。
睡城经济,正在北京人口外溢的现实中成为更现实的产物!
“睡城”是一个阶段性产物,也是当前北京周边卫星城在发展初期的必然现象。一个卫星城首先要形成一定规模的人口集聚能力,在此基础上才有产业和城市功能的完善。
可以说,没有今天的睡城就没有明天的新城。
在此之前,通州被称为“北京睡城”,但通州现在正努力摘掉睡城的帽子,强大的宇宙级的北京副中心正在形成!可以说,今天的通州可能就是环京们的未来。
环京区域聚集着东西南北十几个城市,若每个城市收留1万北京租客,就是10万人的大规模迁徙。
环京的承接,这对于缓解首都的各方面压力,无疑都是立功巨大。
房租为什么涨得这么快?还是要看供需关系。
先看需求。
从2009年到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非本地户籍)规模从1.8亿增长到2.5亿。
(中国流动人口规模)
其中的67.3%,也就是1.7亿人,需要靠租房解决住的问题。
(67.3%的流动人口租住私房)
每年的5月底到7月中旬,是租房市场的高峰期(另一个高峰期是务工人员进城的3月份)。
大量高校毕业生离校,造成短期内租房需求暴增,推高了房租。
某中介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北京西城、东城、海淀租赁成交量,环比增加了10%以上,决策时间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这表明,北京租赁需求扩大,很多人已经开始抢房子了。
再看供给。
北京的租房供给,不增反减。特别是2017年年底,因大兴一场大火,北京开始整治群租房,客观上,压缩了供给量。
可以简单地算一笔账。北京规定,“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每个房间的居住人数不超过2人”,也就说,一套100平米的小三房,最多只能住6个人,但搞成群租房,住25个人绰绰有余。仅以20人计算,清理一套群租房,意味着14个人无房可住,相当于消减了2套房源。
看数据,月,北京就整治违法群租房3709户,全年预计在7500套。也就是说,北京租房市场,变相减少了1万余套房源。
(北京整治群租房情况)
房源减少,北京不是孤例。链家研究院数据显示,从去年8月到今年2月,链家平台新增租赁房源套数连续7个月环比下降,目前租赁新增供给仅为2017年高峰的50%,租赁客房比由2017年末的1.9上升到2018年初的2.4。
租赁需求上升,供给不增反降。房租能不涨吗?
资本力量,正在成为房租上涨的另一个推手。
当北京在清理群租房,深圳正引入资本,将城中村改造成长租公寓。
公寓的住房条件大为改善,房租也涨得吓人。有记者调查,改造后的长租公寓,租金比改造前,涨了两倍。
正因如此,深圳富士康员工不干了,要求涨工资,并希望深圳降低改造城中村的速度,以免交不起租金。
(深圳富士康员工的公开信)
根据计划,“十三五”期间,深圳要将100万套(间)城中村住房改造为长租公寓。可以预计,改造完成后,租金至少上涨50%。
在租购并举政策推动下,我国住房租赁市场一片火热,长租公寓尤其火爆。
据自如寓公布的数据,2015年长租公寓的门店增长率不足15%,2016年增长了35%,2017年更是高达40%。
(长租公寓品牌榜单)
资本正大举进军租房市场,烧钱抢占房源。前两天有一条新闻,蛋壳和自如两大长租公寓巨头争抢一套房源,原本房东心理预期在7500元一月,硬生生被炒到10800元让蛋壳拿下。
资本不是做慈善,一旦站稳脚跟,必然大幅提高租金,将付出的成本,转嫁到租户身上。
中国的情况,更为特殊。
国际上,衡量房产运行状况良好的租售比一般为1∶300到1∶200,即一个月的房租用200个月的时间能够把买房的投资全部收回。
(中国城市房屋租售比)
中国一线城市的租售比,普遍在1比500左右,有的城市甚至高达1比700。这意味着出租一套商品房至少要过40年才能收回成本。
也就说,相对于房价,中国的房租,太便宜了。所以,这是不是意味着,房租还将继续涨?
高房租,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的承受能力。
通常来说,30%是房租收入比的“黄金分割”点。低于30%,处于幸福区间范围,超过30%,租金压力就会影响生活的幸福感。
北京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没有准确的统计,如果以“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作为参考的话,清华、北大这样顶尖名校的毕业生,平均月薪也就9000元。
(2018年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水平排行榜)
仅仅租房,就要花掉其中的三分之一。由此看来,绝大多数的北京大学毕业生,恐怕都不太幸福。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租房的年轻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5%每月房租占月收入的1/3,20.7%每月房租占月收入的一半及以上。
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公布了一份《全国50城房租收入比研究》报告,全国50个城市中,超七成房租收入比较高。
(《全国50城房租收入比研究》报告)
房租一年要涨个10%,算一下,你的收入增幅,能跑赢房租吗?
政府不断出台调控政策,死盯着房价。视线之外的房租,却一路狂奔。
有人会说,市场经济下,房租应该是市场说的算,让供求关系自由调节。
但要知道,租赁关系中,承租人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供求失衡之下,承租人基本没有议价的本钱。
失控的高房租,比高房价更可怕。
居住是刚需,却不一定需要通过买房实现。当房价高到高不可攀时,租房就成为了人们最后的退路与底线。
不断上涨的房租,正在一步步击穿底线。买不起房子,可以租房,那如果租不起房子,又该怎么办?
据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今纶分析,从政府层面来说,三个办法:
其一,加大土地供应。别老想着把土地卖个高价,即使是低价也要卖,不要人为制造土地供应的紧张局面。土地财政的思路要换一换,老老实实按市场规律办事,企业的压力少一些,税收自然会慢慢跟上来,这叫放水养鱼,以前是竭泽而渔。如果生产要素成本急剧上升,必然导致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其二,把公租房做到实处,真正做到租售同权。
其三,减少把公立优质教育资源和房产捆绑的可能性。以前的“就近入学”成为推高学区房房价的手段,地方政府、开发商、教育部门是最大受益者。长期来看,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的公立教育资源可以学习日本,不存在所谓名校,而是至少在一市之内保持同一水准,这样可以有效灭杀学区房的价值。想要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寻找私立学校解决。
政策常新,问题仍在,利益纠葛,何时作结?
安居乐业不该是梦。
来源:正解局 zhengjieclub、 楼市资本论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334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2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9.3K2,14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4K38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就业前景好的专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