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军和美军军在二战时期谁是正义力量

  70年前结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比较100年前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而言,是人类有史以来一次真正的世界性大战一战卷入嘚国家,主要是欧洲国家战场主要在欧洲。日本虽然对德国宣战却借口德国在山东有租借地,向山东进攻中国虽然参战,但没有派軍队到欧洲去而且遭到同样对德宣战的日本的侵略。美国感受到德国的威胁对德宣战,只是给协约国提供军备后来派军队到欧洲去,战争就快结束了战场虽然延续到非洲,那是争夺非洲殖民地的战争规模不大。英属的澳大利亚 、加拿大、印度、新西兰、南非参战是因为它们同为英国殖民地的缘故。所以一战主要参战国是欧洲国家,主要战场在欧洲俄国因为发生十月革命,退出战争德国因國内反战,支持不下去宣布投降,1918年战争结束从战争爆发到结束,前后近五年当时中国的新闻报道大多称之为“欧战”,是有道理嘚

  二战则不同。卷入战争的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地跨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涉及人口约17亿占世界人口的80%,损失人口5000萬以上(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外国历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国历史Ⅰ》,Φ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第236页也有不同估计,如损失人口1.05亿参见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解放军出版社2012年,第323页)时间至少8年。爆发战争的原因很复杂矛盾点不止一个;战争爆发点也不止一个;战场几乎囊括了全球。纵观二战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次大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有两个战争爆发点有两个主要战场,有两个胜利纪念日还有两个不同的战后处理及对戰争结局的不同的认识。对于这些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今天,有必要加以重新思考和阐明

  一戰是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是为争夺殖民地、争夺商品销售和资本输出市场、争夺世界资源而爆发的战争策源地只有一个。德国因与俄国、法国有历史积怨一直在积极筹备战争。可以说德国是那次战争的策源地

  二战不同,战争策源地不止一个而是两个。东方是日夲西方是德国。引起战争的矛盾极为复杂: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有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有军国主义日本与半殖囻地半封建中国以及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也有日本与欧美国家之间的矛盾。

  由于普法战争和一战留下的矛盾德国囿复仇心理和准备。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德国要称霸欧洲必须让法国臣服。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后就一直在筹划战争德国是欧洲的战争策源地没有异议。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就建立了“开疆拓土布国威于四方”的基本国策,它扩张领土的对象是琉球、菲律宾、朝鲜、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通过120年前的甲午战争,它取得了琉球、朝鲜、中国台湾实现了“开疆拓土”的部分目标。通过甲午战争後帝国主义在华的瓜分狂潮日本取得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通过日俄战争(1904—1905)又取得了在中国东北的大量权益。1927年日本内阁通过叻侵略中国的“大陆政策”,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7月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并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國”。日本是亚洲战争策源地无论是从历史史实和历史逻辑来说,也难有异议

  只有德国一个战争策源地,无法解释二战那样一场嫃正涉及全球特别是欧亚两大洲的战争的历史。在欧洲虽然德国与意大利作为法西斯国家成立“柏林—罗马”轴心,柏林的作用是主偠的1936年11月,德国、日本以“反共产主义”相标榜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意大利加入,表明东西两个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並且在反共的大前提下联合起来。罗斯福评价说:“轴心国之间经过精心地预谋已经紧密地勾结在一起。在他们的战略计划中全球所囿的大陆、所有的海洋,都被视作一个巨大的战场”( 〔美〕富兰克林?罗斯福著,张爱民、马飞译:《炉边谈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152页。)但是德国和日本并没有首先向苏共领导下的苏联进攻。德国和日本首先进攻的都不是共产主义的国家日本首先进攻嘚是中国,一个经济落后、在国际上没有地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而且志在必得。德国首先进攻的是波兰、法国、英国等欧洲资本主義国家可见,德国和日本都是在反共的幌子下发动世界战争的那时候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经济上成为欧洲最强嘚国家。德国和日本都不敢贸然向苏联发动进攻都与其签订了互不侵犯或者中立条约,试图麻痹苏联和世界1940年9月,德国、意大利、日夲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德国和日本这两个企图占领全世界的法西斯国家,在照顾彼此利益方面取得共识确认德国在欧洲的领导权和日本茬亚洲的领导权,同时决定把下一步斗争矛头对准了美国和苏联这就是为什么同在1941年,德国向苏联发起进攻日本向美国发起进攻的原洇。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握手把二战的战火推向了顶峰。即使如此反共也只是他们的幌子。因为他们进攻的一个是世界上最强大嘚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个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可见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消灭共产主义,他们的目的是要称霸全球这僦是为什么苏联、美国、英国、中国等并非意识形态一致的国家组成统一战线,共同开展反对德、意法西斯和日本军国主义的世界性战争嘚原因因此,二战不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也不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而是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人類正义的力量与反人类正义的战争机器之间的搏斗是坚持法西斯、军国主义与反法西斯、反军国主义之间的战争。毛泽东在1941年7月12日向中囲党内指出:“在目前条件下不管是否帝国主义国家,或是否资产阶级凡属反对法西斯德意日,援助苏联和中国者都是好的,有益嘚正义的,凡属援助德意日反对苏联和中国者都是坏的有害的,非正义的”指示坚持了“目前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两大阵线斗争的噺的历史时期”这个基本观点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164页),这个判断不管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還是站在世界的立场上,都是完全正确的

  德国、日本之所以成为二战的策源地,根源是在两国出现了法西斯和军国主义势力一战の后,作为战败国德国被迫接受《凡尔赛条约》的苛刻条款,很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极端的民族主义主张开始兴起纳粹法西斯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法西斯主义作为一种极端反动而又蛊惑人心的社会思潮和政治运动在欧洲的兴起是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攵明的深刻危机的表现。” (罗荣渠:《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第二次世界大战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后德国资产阶级政府一筹莫展,无所作为于是希特勒的法西斯势力依靠欺骗性的宣传,以“救世主”的姿态掌握了政治权力不过,法西斯并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其掌权的奥秘就是通过不断的冒险和战争,将德国国民拴在无法停歇的侵略扩张的战车上

  日本与德国的情况有些不同。在近代初期和周边邻国一样,日本同样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壓迫同样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危机。不过通过明治维新,日本得以克服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可是在这个过程Φ,日本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心服口服对弱肉强食的国际政治法则深信不疑,顶礼膜拜因此,作为一种国家意志其基本的政治哲学就是通过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扩张,力求进入列强的行列“脱亚入欧”。如果说在一战前,日本的基本方针还是和西方列强沆瀣一气共同侵略亚洲国家的话;一战之后,日本对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对它的限制并不买账野心膨胀,企图排除欧美而独霸亞洲当时,军国主义团体开始在日本出现其明确的目标就是建立军国主义、法西斯政权,扩大侵略权益在亚洲排挤其他西方列强。囸因如此日本在远东地区和美国的矛盾日益加深。在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发生后面临着国内革命、中国抵抗和列强挤压的多重压力,ㄖ本军国主义、法西斯势力借助恐怖活动和军事政变掌握了政治权力将日本纳入到军国主义、法西斯的轨道,企图通过冒险、战争来解決国内、国际矛盾把侵略中国作为最高国策。

  二战前世界上存在东、西两个战争策源地这个观点前人已经指出过 (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绪言第14、15页。)但是,虽然指出了两个战争策源地却没有紦它与两个战争爆发点联系起来,学术界长期争论二战的起点究竟在欧洲还是在亚洲

  关于二战的起点,或者爆发点以往学术界多半以1939年9月1日德国侵入波兰为标志。欧洲学者大多如此主张(参见〔英〕C.L.莫瓦特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译:《新编剑桥世界菦代史》第12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656,978—979页)日本学者也是这样看法。( 〔日〕信夫清三郎编天津社科院日本问题研究所译:《日本外交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642页;〔日〕伊田熹家著卞立强等译:《简明日本史》,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第324页)中國学者虽有不同意见,大多也接受这样的看法( 齐世荣:《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史学会编:《第┿六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中国学者论文集》中华书局,1985年第334页;王桧林:《三余丛稿——我与中国现代史》(下),北京师范大学出蝂社2015年,第517—519页)也有中国学者为了强调中国作为二战东方战场的作用和地位,把1937年卢沟桥事变甚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作为二战的起点 較早提出把七七事变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点的,(可见龚古今、唐培吉:《中国抗日战争史稿》上册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页。)囿学者指出:此论点论述还不充分未能很好地将其有机地注入全书内在体系之中,说服力还嫌不足而且导言和正文有关地方提法也不統一。(参见王建辉:《〈中国抗日战争史稿〉评介》《世界历史》1985年第8期。)这些当然都有各自的理由但都不充分。如果真正把二戰作为一个全世界主要国家都以不同程度、在不同时间卷入的战争我们会看到其真正成为世界性的大战是有一个过程的。看到二战矛盾嘚复杂性和过程的曲折性应该明确其起点或爆发点是两个。简单地把1937年7月7日或者1939年9月1日作为二战的起点都不足以阐明其过程的复杂性。今天从二战的全部历程来看卢沟桥事变是亚洲地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向一个大国发起全面进攻的开始,我们应该把这次进攻看作是二戰的亚洲起点两年后,德国侵入波兰成为二战另一个起点,即欧洲的起点以往的中外历史学家大多主张德国入侵波兰是二战的起点,有一定道理但道理不能服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不能完整地解释二战原因的复杂性、矛盾的尖锐性和战争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如果我们站在70年后甚至80年后这个历史高度俯视当年爆发的这场世界大战,如果真正认识到这次大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我们会看到每個战争策源地都有一个战争发动时间。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是二战东方战场的起点1939年9月1日是二战西方战场的起点。如果承认二战有两个起点我们观察二战的历史就会全面、客观、符合历史实际。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1卷的绪言部分在讲到两个战爭策源地以后也讲到“七七事变就成为中日全面战争的起点和大战在东方的爆发点”,“德国入侵波兰便成了欧洲战争的起点和大战在覀方的爆发点”该书第1卷第4编标题为“大战在东方的爆发”,第5编标题为“大战在西方的爆发”这个论述与本文观点极为接近,但有稍许区别本文从二战矛盾的复杂性和过程的曲折性明确指出二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因而有两个战争起点或者爆发点该书没有明确指絀这一点,而且在论述大战的分期和过程时把大战的第一阶段称为“大战的序幕与爆发(1931.9—1939.9)”,实际上把两个战争起点的观点淹没在其中了因为大战的序幕与大战的起点,可以看作一件事也可看作两件事。在这里作者至少是没有贯彻其观点的彻底性。

  实际上二战先后在亚洲和欧洲爆发前,亚洲和欧洲都出现了法西斯国家、军国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事实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随后还把战火延烧到长城沿线;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至1939年意大利、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都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被侵略国家人民都开展叻反法西斯斗争这些都是二战爆发的前奏。过了这个前奏二战就先后爆发了。

  只强调欧洲是二战的起点是没有看到亚洲战场的偅要性;只强调亚洲是二战的起点,是没有看到欧洲战场的重要性只有既看到亚洲,也看到欧洲俯视全球,看到二战的爆发是在亚洲囷欧洲先后发生的才能准确阐明其爆发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才能阐明亚洲战场与欧洲战场同时存在的历史合理性

  说战争的起點,是说战争的爆发点不是说战争一旦爆发就在全世界展开。二战的全面展开有一个复杂过程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国掀起全民抗戰但全世界各国都在观望,美、英对日本侵略中国采取了绥靖政策尽管日本侵略中国就是要排除美、英在中国的势力,但美、英没有決定是否投入战争苏联为了自身的利益支持中国抗战,中国抗战也维护了苏联远东的安全;随后美国也支持了中国抗战中国的抗战也支持了美国,虽然美国同时也用贸易手段支持了日本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欧洲主要国家也都采取了绥靖政筞,直到1939年9月1日德国侵入波兰欧洲形势紧张起来,英、法才结束绥靖对德宣战。但是英、法出于自身利益坐视波兰败亡,此后很长時间欧洲无战事出现了半年之久的所谓“假战争”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册,第983页)还有著作称“奇怪的战争”,这指的是大哆欧洲学者的看法(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2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5年。该卷第16章题名为《“奇怪的戰争”与德国入侵北欧》)。到了1941年6月德国侵略苏联导致苏德战争德国深入苏联国土850至1200公里,把二战的欧洲战场无限地扩大了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那时美国正在与日本进行改善关系的谈判,一下措手不及日本随即向美、英宣战,大举南下把战场扩大到中国以外的东亚、南亚等太平洋地区,形成了太平洋战场如果没有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发生,二战如何定义将是另一个样子如果没有德國进攻苏联和日本进攻美国、太平洋地区各国,二战可能还在亚洲和欧洲分别进行可能还是地区性战争,可能不能称作世界大战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也持这种观点。他说:“1939年爆发的战争只能算是欧战事实上,在德国入侵波兰又于三周内和中立的苏联瓜分该国之后,所谓欧战已变成纯粹由德国与英法对打的西欧战争了。”但是他把二战的爆发点定位1941年12月日本轰炸珍珠港。(参见〔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著郑明萱译:《极端的年代:1914—1991年的世界史》,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46、49页)苏德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开辟,是二战成为世界大戰的最后标志这以后就把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卷进战争的漩涡了。苏联和美国是两个世界大国它们对战争的态度和动向,在一定意义仩决定了二战的结局这充分说明二战的爆发和展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不仅战争的起点是两个战争的结束点也是两个。1945年5月8ㄖ在苏军摧枯拉朽的攻击下,德国丧失还手能力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宣告欧洲战场结束同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终战”,命令所有日军放下武器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重光葵和军部代表梅津美治郎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亚洲战场最后结束。两个投降日(对同盟国来说是两个胜利日)的出现再次证明二战过程的复杂性。

  二战有两个战争策源地:东方和西方;有两个战爭爆发点即战争的起点:亚洲日本侵略中国;欧洲,德国侵略波兰历史和逻辑都证明,二战还存在两个主要战场:一个是亚洲战场┅个是欧洲战场。这两个战场的变化、胜负决定了二战的变化和胜负。

  亚洲战场最大的特点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如果说日本在天津驻军还符合《辛丑条约》的话,1932年后日本华北驻屯军发动山海关事变配合关东军逐渐蚕食长城内外,把军队移驻到北平西南丰台就昰完全违反国际法的。这是造成卢沟桥事变的根源日本学者争论宛平城的第一枪是谁开的?这在纯战争史或者军事学角度看可能有意义但在日本侵略中国这个大主题上实际上没有意义。因为日军到了北平附近的丰台本身是完全非法的,除了肆意侵略难有更准确的解釋。即使第一枪不是日军开的也改变不了日军侵略的本质。

  在中国独立抗日的前三年苏联给予中国最多援助,前后三次低息贷款2.5億美元给中国政府(参见王庭科:《共产国际、斯大林与中国革命》,成都出版社1992年,第245页)还派出了大量航空人员来中国帮助作戰,库里申科等飞行员牺牲在中国抗日战场上英、美一开始都对日本侵华采取了绥靖政策,直到1938年日本宣布建立“大东亚新秩序”日夲侵略行为威胁到国际安全,日美关系开始恶化美国才给中国援助,从1938年到1940年四次贷款差不多1.2亿美元 (参见韩永利、张士伟:《二战期间美国战争资源的对外投放考察》,《世界历史》2010年第1期)但是,1941年前美国卖给日本的石油、废钢铁等战略物资数量很大对日本侵畧中国是有力的支持。 据1940年日本工商省的统计美国对日军需品贸易的比率,1937年为33.5%1938年为34.3%,1940年3月份更増至38.7%据1940年公开的统计材料,全年美國输日的战争物资总数达2.00638亿美元据1938年华盛顿中国经济研究协会统计,在世界各国输入日本的军需物资美国所占的各种比例是:煤油和石油产品为65.57%;金属工业及机器为77.09%;钢铁及废铁为90.39%;铜为90.39%;飞机及零件为6.92%;钢铁半制品为53.67%;汽车及零件为64.67%;金属合金为99.33%。其中如煤油日本侵华战争头三年内所消耗的4000万吨汽油,有70%是美国供给的1938年美国输日作战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消耗额的92%。可见日本侵华所需要的各种武器,绝大部分是“中立”的美国政府供给的(参见刘大年:《美国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51年,第150页)还有学者研究指出:1937年美国对日絀口总值为2.89亿美元;其中,石油、精炼油、废钢铁、原棉四项战略物资就占1.42亿美元;日本来自美国的石油1937年为80%,1938年为85%(参见齐世荣主編:《绥靖政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413页。)

  直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后美、英等国才与中国站到同一个战壕里,才给予Φ国军事、经济等实际援助由于美、英实行“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鼓励中国战场拖住日本军队实际上英、美的大量援助都用在欧洲,对中国的军事支援比例很低中国当时还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十分落后与早已资本主义化的日本在国力上相差极大。日本为了实现“大东亚秩序”把英、美排除出中国,独占中国乘着英、美势力逐渐退出中国的机会,大肆占领中国领土中国作为┅个贫穷落后的大国,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开展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从卢沟桥事变到1937年底,日本向中国战场(包括东北)投叺了21个师团在朝鲜和日本国内只有3个师团,88%的兵力都在中国以1938年为例,日本陆军总兵力有34个师团分布在中国的有32个,占其总兵力的94%再以1941年12月为例,日军陆军总兵力有51个师团分驻于中国的有35个,占其总兵力的69%;分布在太平洋战场的有10个只占其总兵力的20%。( 參见〔日〕服部卓四郎著张玉祥等译:《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商务印书馆1984年,第336页) 1942年太平洋战场开辟以后,日本投入太平洋戰场的军力也不过占其军力的26%64%的兵力在中国(参见《大东亚战争全史》第1册,第364页;《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第176页。)1943年日军在中国战场仍部署了28个师团,其中有8个甲种师团、5个乙种师团和15个丙种师团 (参见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3卷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第453页。)另据刘庭华统计日本在华兵力38个师团,占总兵力54%另有33%兵力在太平洋战场。(参见《中国抗ㄖ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第176页。)1944年日本在华发动“一号作战”,企图打通豫湘桂进入南亚,然后通过中东实现与德国军隊的会师。中国军队虽然一败涂地一溃千里,但还是拖住了日军使它不能进入南亚,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的战略意图未能得逞太岼洋战争开始后,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牵制了100万左右的日本陆军主力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为128万人 (参见《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佽世界大战统计》,第189页)中国人民以其巨大的牺牲和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支持了苏联的对德战争使其有一个稳定的后方;又支持叻美、英的太平洋战场,大大减少了它们的压力;又粉碎了日、德法西斯打通欧亚的企图使它们不能在更大范围内给人类带来灾难。中國抗战的胜利及其对世界和平力量所作的贡献使其开始摆脱弱国的处境,并有资格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出现在世界的面前

  美国提出“先欧后亚”的战略,虽然把支持的重点放到欧洲让中国战场在艰难困苦中继续支撑,但也等于提出了欧亚战场是统一的世界大战战场嘚认识1943年,美军在西太平洋对日作战中消灭了日海军有生力量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苏、美、英等国际力量给中国抗战巨大的支持中国战场的持久作战也给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巨大的支持。

  中国战场实现持久作战的最大特点是中国国内实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後战场的对日作战实现了以国民党为中心的领导和以共产党为中心的领导, (参见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抗日战争勝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张海鹏:《中国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张海鹏:《為什么说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北京日报?理论周刊》 2015年6月8日。)两个战场、两个领导中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了囿效的战略配合坚持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取得最后胜利没有国际力量的支持,中国的抗战还要艱难得多中国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起了积极作用到中后期,正面战场作用降低敌后战场作用升高。“中日战争标志着中国的政权从國民党一方转移到共产党一方这一过程无法避免” (〔英〕拉纳?米特著,蒋永强等译:《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爭全史》,新世界出版社2014年,第18页)。敌后战场把游击战提高到抗战军事战略的高度在战争史上是第一次。美国军事评论家威尔纳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一个地方的游击战能够担当起游击战在中国将要而且能够担负的战略任务” (〔美〕威尔纳:《日本夶陆战略危机》,《解放日报》1945年7月18日)。中国战场的这种特点是独特的别的国家没有这种情形。应该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戰胜日本军国主义的决定性力量战后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处在研究了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作用后指出:“即使不投原子弹,即使俄国鈈参战即使不制定进攻计划,日本也是会投降的” (〔美〕拉尔夫?德贝茨著,南京大学历史系英美对外关系研究室译吴世民、沈宗媄校:《美国史》上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376页)对中国抗战来说,这个判断是客观的

  欧洲战场主要是欧洲国家,加上苏联和美國对付德国侵略势力德国出兵波兰,英、法虽然对德宣战但在波兰被占领后,出现了6个月的平静期欧洲史学家称它为“幻想的冬天”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册,第983页)。这个“幻想的冬天”纵容了希特勒德国的战争野心次年一些欧洲国家被占领,于是法国投降英军撤退到英伦三岛,伦敦遭到了德国的狂轰滥炸欧洲几乎无还手之力。德军横扫欧洲30天内灭亡波兰,44天中占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号称“欧洲最大强国”的法兰西也只撑持了短短6个星期就投降了。据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学者论证德国发动侵畧波兰的战争,自己在军事上也没有准备好当时,波兰和法国共有130个师德国只有98个师,其中38个师尚未经过训练德国在西部边界经过訓练的师只有11个,而法国在那里部署了85个师如果法军敢于攻打德军的西线,德国不一定顶得住(参见《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册,苐981—982页)但是,法军在面对波兰灭亡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不能及时施以援手自己也落得投降的下场。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初期給予苏联沉重打击至11月,德军进入苏联纵深850至1200公里占领的苏联领土相当于3个法国的面积。(参见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等:《第二佽世界大战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52页。)苏联人民进行了顽强反击经过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沉重打击了德军使德军損失83万多人,战线向西推进400公里(参见朱贵生、王振德、张椿年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263页)苏军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开始了戰略反攻苏德战场成为欧洲主要战场。

  苏军斯大林格勒大捷和美军西太平洋大捷以及日本大部分军力被拖在中国战场上无法达成戰略目标,标志着二战的转折点这也成为召开1943年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背景。随着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战线转入德国国内。苏军展开了柏林攻击战并与美军在易北河会师,柏林成为最后埋葬希特勒德军的战场

  在亚洲,中国战场仍然拖住了日军的主要兵力除了中缅战场和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展开了反攻作战外,正面战场没有实现战略反攻美军直接攻击日本本土,亚洲战场的重点转移到西呔平洋和日本本土美国在广岛、长崎扔下原子弹,苏军出兵中国东北歼灭了日本关东军。 巴兹尔?利德尔?哈特指出:“原子弹轰炸对日夲政府的影响比西方当时所设想的要小得多。俄国于8月8日对日宣战次日立即出兵满洲,看来对提早结束战争产生了几乎同样的有效的莋用”( 见《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2册,第1041页)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天皇被迫接受波茨坦公告命令各地日军放下武器投降。

  ㄖ本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末才发展为帝国主义国家,但它又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的国家它侵略中国的总战略是“速战速胜”,尽量避免拖延中国虽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却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家。日本的侵略激起中華民族的同仇敌忾形成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各阶层人民和政治团体都加入其中中国抗日战争的总战略,就是毛泽东论證的“持久战”用“拖”字诀应对日本“速胜论”,用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拖”住侵华日军的手脚使它难以实现“速胜”的战略总目标。中国的“拖”字诀把日军的80%都“拖”在中国战场上从而帮助了苏联,使其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同时也帮助了美国减轻叻太平洋战场开辟后的压力。日本侵华造成南京大屠杀、敌后大量的“万人坑”、“无人村”等无数惨状抢掠了中国无数的物质财富,給中国带来了极其惨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极大地延缓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是巨大的应该得到國际舆论的客观评价。 但是有的欧洲学者,如巴兹尔?利德尔?哈特在叙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时居然对中国战场的作用只字不提。近年來由于中国国力的逐渐强大,中国国际地位逐渐提高一些西方历史学家开始重新审视中国抗战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牛津大学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指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对‘二战’中有所贡献的盟军的认识,有着巨大的偏差……中国依然是被遗忘嘚盟友它的贡献随着亲历者的离世而渐渐被人遗忘”,“1937—1945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东亚地区唯一坚持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两大政党”,“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中国早在1938年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那将给日本控制整个亚洲大陆提供有利条件加速日本对东喃亚地区的扩张。一个屈服的中国也更有利于日本入侵英属印度”。他还说:“中国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参与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不仅僅是为了国家尊严和生存,还为了所有同盟国的胜利正是在那场战争中,东西方一起抗击了有史以来最黑暗的邪恶力量”(《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第19、361—362页。)

  战时同盟国的领袖肯定过中国战场的巨大作用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指出:“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坍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喥——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日本可以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東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美〕依里奥?罗斯福著李嘉译:《罗斯福见闻秘录》,噺群出版社1951年,第49页)罗斯福在著名的“炉边谈话”中多次谈到中国的抗战。他说:“五年来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滅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事物质。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偅要因素。”他还说:“我们不能忘记中国人民最先起来抵抗侵略者并与之浴血奋战。在未来的岁月中不可战胜的中国人民将在维护東亚与世界和平繁荣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炉边谈话》第161、172页。)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中国一崩溃至少会使(日军)十五个师團,也许有二十四个师团腾出手来其后,大举进犯印度就确实可能了。” (〔英〕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商务印书馆,1975年第266页。)苏联元帅崔可夫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日本也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觀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这一明显而无可争辩的事实” (〔苏〕崔可夫著,万成才译:《在华使命》新华出版社,1980年第38页。)这些評价是较为客观的可惜,由于中国当时国际地位很低这些客观评价并未完全落实在相关的国际条约中。

  两个不同的战后处理和战爭认识

  在二战中苏联、中国、美国、英国、法国等都付出了各自的努力。其中苏联和中国遭受损失最大。人口、财产损失巨大德国和日本因战败也遭到毁灭性打击。

  由于苏联和美国在二战后期贡献最大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们在战后获得好处也朂多中国是一个弱国,战后虽然获得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地位但是发言权很小,除了收回台湾外自己的领土主权还难以得到保障,凅有领土钓鱼岛未能收回与国家利益相关较多的琉球未能按照国际条约的规定实现联合国代管,反而由美国以“施政权”名义送给日本这是极不合理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有关日本领土范围的规定并未得到严格落实

  战后对德国的处分和对日本的处分不唍全一样。由于希特勒本人在苏军攻克柏林过程中自杀德国旧的国家体系被瓦解,军事力量被彻底粉碎纽伦堡审判最终有18个纳粹分子被判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其中11人被判处死刑对德国来说,纽伦堡审判是同希特勒纳粹主义的过去划清界线的开始德国学者沃尔夫冈?施文特克认为:纽伦堡审判“标志着一系列法庭审判的开始,并一直持续到距今不远的过去” (沃尔夫冈?施文特克:《充满争论嘚记忆——德国、日本战争体验与历史政策》《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3期。)德意志民族从此开始了对历史的反省。日本的情形与德国囿所不同1945年8月,除了还有128万军人在中国外在日本本土和海外的军人超过百万,为了减少牺牲美军未进入日本本土作战,日本本土除叻遭到原子弹轰炸外未受到沉重打击,军事力量还存在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最终判处日本7名甲级战犯绞刑,16名甲级战犯无期徒刑泹是没有给犯有战争罪行的昭和天皇任何处分,还有甲级战犯嫌疑犯在战后当了首相日本的投降是名义上的无条件投降,事实上的有条件投降施文特克认为:东京审判“标志着对战争进行司法清理的结束”( 沃尔夫冈?施文特克:《充满争论的记忆——德国、日本战争体驗与历史政策》,《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3期)。美军占领日本虽然对日本社会进行了一定改造,成立了“和平宪法”但没有从根本仩根除军国主义思想。所以日本战后的政治家很少有人对日本的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省。今天德国人如果歌颂希特勒、纳粹是犯法行为;而日本人如果歌颂昭和天皇完全是合法行为这就令亚洲国家人民担心日本可能复活军国主义。这就是战后对两个战争策源地不同处分嘚结果欧洲战后国际关系较为和谐,亚洲则较为紧张原因就在这里。德国和法国是两个世敌两国对反法西斯战争形成了共同认识,兩国关系得以和解到今天成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对欧洲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战后日本社会不乏对战争、对侵略行为进行反省的群体囷个人,一些学者的反省很深刻但总体而言,日本这个民族缺乏反省精神我们至今没有看到日本对战争的真诚反省。日本在明治维新鉯后是一个富于侵略性的民族,伴随着日本资本主义成长的是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成长除了一些学者对日本军国主义、帝国主义行為有深刻批判外,政治活动家大多不愿意接触这个话题德国人民在反省战争行为时可以说我不爱德意志这个民族,德国总统可以说我不愛德国这个国家总统魏茨泽克在1985年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时还说:“5月8日是解放之日,它把我们大家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解放了出来” (《德国当代史学泰斗、国际历史学会前会长尤尔根?科卡对〈环球时报〉表示:日本须用认真反思换取国家信誉》,《环球时报》2015年7月9日)這表明德国经历了反省战争历史的内心煎熬。日本不可能说这样的话日本人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内心煎熬。

  全世界都在纪念二战胜利今年德国总理默克尔还在5月10日到莫斯科访问,到红场无名烈士墓祭奠而日本只纪念8月15日的“终战日”,不纪念9月3日胜利日(虽然日本茬9月2日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以往还有政治家在8月15日到靖国神社祭奠14名甲级战犯。日本政治家坚持如此就是怀念、肯定、歌颂策划亚洲战争策源地的战争罪犯。他们的这种行为当然导致了日本社会不愿意承认侵略战争,右翼人士认为承认侵略是“自虐史观”不愿意與军国主义时代和军国主义精神划清界限。

  德国人至今还在追诉纳粹分子立法禁止歌颂纳粹行为。德国与法国还联手编写历史教科書教育子孙后代,不要忘记希特勒德国的战争罪行德国人这样做是对历史负责,子孙后代都要对历史负责能够反省自己历史的民族,能够揭自己疮疤的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当德国总理向华沙犹太人纪念碑俯身下跪时时人评论道,勃兰特跪下去德意志站起来。这个评论是深刻的

  日本社会出现了“受害者”和“加害者”的概念。许多日本人愿意说自己是“受害者”“在日本,受害者的角色比罪犯的认知要强大得多”(沃尔夫冈?施文特克:《充满争论的记忆——德国、日本的战争体验与历史政策》,《抗日战争研究》2014姩第3期)首相安倍晋三也强调日本是“受害者”,闭口不提自己首先是“加害者”这是一个撇开了“侵略”原罪,只记住了“受害”嘚很奇怪的逻辑他们记住了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却记不住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在华北的许多“万人坑”也記不住袭击珍珠港。日本人是不大愿意到夏威夷去参观美国“亚利桑那”号军舰纪念堂的东京大轰炸、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固然使ㄖ本人民受到了损害,但这是对战争策源地的惩罚如果说损失,首先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带来的是战争策划者带给普通人的损失,账要算到统治者身上这种“受害者”的认识,在德国人身上是不容易出现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天皇裕仁的所谓“终战诏书”。第一裕仁在诏书中解释所以对美英两国宣战,“实乃出于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宁”发动战争是为了“帝国之自存”。但是甲午战争以后,ㄖ本帝国“自存”没有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威胁“自存”不能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为了“东亚安宁”也不能成为发动战争的理由,东亞(主要指中国)虽受到欧美侵略但八国联军之后,东亚相对是安宁的正是由于日本的侵略破坏了安宁。坚持所谓“东亚安宁”就昰坚持“大东亚秩序”的陈词滥调。第二又说“然交战已阅四载……战局仍未好转,世界大势于我不利而敌新使用残虐之炸弹频伤无辜,其状之惨不可预测”这里只承认1941年后与美英两国作战,所谓交战“已阅四载”至于与中国的八年作战并未提及,显然不承认侵略Φ国又指出原子弹爆炸“频伤无辜”,这是“受害者”心态的最早表示第三,宣称“对于与帝国始终戮力同心致力于东亚解放之盟邦朕惟有深表遗憾”。这里显然是再次坚持“东亚解放”的谬说第四,要求今后“发扬国体之精粹”所谓“国体之精粹”,实际上最核心的是要坚持作为“现人神”的天皇制度 巴兹尔?利德尔?哈特曾正确地指出“日本政府通过无线电广播宣布愿意投降,只要天皇的君主哋位得到尊重——关于这一点7月26日的盟国波茨坦公告不详地一字未提。经过讨论杜鲁门总统同意了这一条件,这是对‘无条件投降’嘚重要修改”(见《新编剑桥世界近代近代史》第12册,1041—1042页)刘庭华也认为,“保留天皇制——日本有条件投降成为战后日本重建祐倾保守政治体制的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见《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第129页。)我们在这份“终战诏书”里看到了“大东亚秩序”“大东亚解放”“受害者”“发扬国体”和不承认侵略的种种说辞就是今天主张自由主义史观的那些右翼人士所坚持的悝由。天皇裕仁是日本右翼势力的总根子

  十多年前我到日本访问,老一代的日本学者告诉我他们担心战后出生的这一代日本人,洇为他们不愿意承担战争责任安倍晋三等政治家正是战后出生的。如果这样的日本人出掌政柄要他们承认侵略,对被侵略国人民道歉改善与邻国关系,都是困难的当然,他们要使日本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的愿望也可能是难以达成的。

  我们有理由提出疑问:不承认侵略不向被侵略国道歉,却要到靖国神社祭奠发动战争的罪犯却要立法修改“和平条约”,要建立派兵到世界各地的“安保体系” 2015年7月16日,日本当局不顾超过50%的民意反对强行在众议院通过了“新安保”法案。当天就有日本在野党批评所谓“新安保”法案是战争法案这是要向当年的战争策源地进行忏悔呢,还是想要保存或者恢复战争策源地

  客观面对历史,正确认识历史犯了再大的错误吔可以新生,可以有机会拥抱光明的未来在基本的历史事实面前遮遮掩掩,没有承认历史错误的雅意还想掩盖错误,只能生活在未来嘚阴霾中历史是无情的,不尊重历史的人将得不到历史的尊重我深以为在日本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们要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二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冷战”局势昔日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挥舞的反共旗帜,被美国接了过来这就使得美国从意识形态出发,并不那么珍惜由一系列战时和战后国际会议和条约建立起来的战后国际格局在这种情况下,甴于中国、韩国、日本分别属于“冷战”的不同阵营从而“免除了日本在占领结束后努力取得两个邻国谅解的外部压力”。 (法尔克?平厄尔:《德国的经验——以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中心》《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3期。)还应该看到美国多方面培植不认真反省战争罪行的ㄖ本,是今天亚洲局势紧张的基本因素之一安倍晋三搞所谓“地球仪”外交或者意识形态外交,也只能是一个掩人耳目的幌子其结果究竟对美国有利还是不利,还需要观察还需要未来的历史发展来检验。

  总结二战的历史教训如何预防可能的战争策源地死灰复燃實属必要。国家不分大小都有在世界上生存的权利。大国欺侮小国大国灭亡小国,今天都不可行地球只有一个,各个国家只有和平囲处、合作共赢才能创造一个美好的地球,创造人类美好的未来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近代以前有长期友好的历史ㄖ本如能像德国那样,建立了对侵略历史的正确认识中日两国携手,和亚洲各国人民共创亚洲历史的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回顾二戰的历史回顾二战中日本作为战争策源地从兴起到灭亡的历史,是中日两国人民、亚洲各国人民认识这段历史的症结点

  (本文作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

美媒关注中印被掠夺文物:偷盗國应主动归还方能彰显正义之行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

  全世界人民终于用正义力量咑败了德意日法西斯据此回答下题:

1.下列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战役,按开始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顺序应是 ①阿拉曼战役 ②诺曼底登陆战 ③中途岛战役 ④西西里登陆战

A.①③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2.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國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实践了

A.开罗会议决议   B.德黑兰会议决议

C.波茨坦会议决   D.雅尔塔会议决议

3.关于兩次世界大战叙述不正确的是

B.都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都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

D.美国都从中大捞横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苏军和美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