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去面试数学补习班哪里找兼职,教小学的数学或英语.没有

列出时间表 教师校外兼职开始自查自纠(图)_网易新闻
列出时间表 教师校外兼职开始自查自纠(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整治疯狂奥数、规范办学行为、清理整顿中考加分项目,成都市教育局三记重拳让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极其重视。不少区(市)县昨日都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下一步要求各学校自查自纠,在规定时间内消除在职教师校外兼职、兼课现象。
  锦江区:将对每所学校突击检查
  锦江区教育局后天将召开全区校长大会,要求学校按照市教育局要求进行自查自纠。区教育局还将抽调人手成立督查小组,到每所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管辖的公共教育资源进行突击检查,争取在11月底,让在职教师和兼职、兼课说拜拜。
  青羊区:每校每师必签责任书
  青羊区教育局昨日开会讨论了实施措施,区教育局副局长徐江涌介绍,该区将全面落实市教育局的相关规定,本周内组织开展学校自查,在限定时间内坚决退出违规行为。该区还将成立专项调查组,在区内各校调研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状况,并制定相应措施和规范。另外,该区近期还将要求学校和老师层层签订责任书,承诺按照规定执行,不违背师德,规范办学行为。
  金牛区:5个工作日解决举报问题
  规范办学行为投诉举报电话昨日一公布,就有不少家长打进了电话。金牛区教育局昨日表示,对家长集中反映的问题,他们将争取在5个工作日内解决。
  据了解,金牛区要求学校在本周内将市教育局的各条规定详细传达给每一位教师。同时,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自查自纠,规范办学行为。
  武侯区:幼儿园办学也要规范
  武侯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昨日也向记者表示,早在几天前该区就围绕市教育局的意图制定了实施方案,目前方案正在经过最后的审批环节,近日就将下发到各个学校。据悉,该区也将围绕素质教育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引导学校从原来的分数评价体系转移到综合评价体系中来。师生的评价机制方面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另外,对于幼儿园,该区也将规范管理,严格禁止小学提前到幼儿园去招生。
  成华区:兴趣课堂校内免费开
  成华区教育局副局长陈卫东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配套市教育局的一系列规定,该区将探索一套“素质教育纲要”作为区内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指导性意见,从素质教育实施的内部环境上进行探索。
  据悉,在实施教师绩效工资后,学校的办学经费相对充裕,该区拟让每所学校都开设相应培训,让每名老师拥有一门特长和兴趣,同时也要开设相应的兴趣课堂,让每个学生都拥有至少一门特长和爱好。课程时间则用校本课程和第二课堂等时间。这意味着,今后,学生们不用交一分钱,就能在校园内享受到多样的兴趣课堂。“这样,校外的培训班、补习班自然没有了市场。”
  高新区:政策传达 老师签字确认
  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召开全区校长大会,将市教育局的要求传达给校长。校长返校后,必须将各条要求具体传达给教师,并要教师签字认可,确认政策传达到位。此后,学校要组织进行自查,凡是发现教师有在外兼职、兼课的,要马上叫停。
  本报记者 王冕 汪玲
  没了名师 培训班还办不办?
  斩断师资链条
  禁止在职教师举办或参与社会举办的各类收费培训和补习班,严禁教师私自在校外有偿兼课、兼职。
  如果没有市教育局的新规,成都名师堂学校南门一家店的接待员小吴(化名)昨天还会像平时那样,接几个咨询电话,介绍一下学校的名师,照旧轻松地过一天。然而,事实上,昨天,小吴却经历了从业来“最黑色的一天”,无数家长打来电话,第一句就是质问“老师不能在外兼职了,你们的班还办不办呢?”家长们的质疑和不确定让小吴解释得头疼。
  在新规发布后,最为敏感的培训市场首先感受到了变化,在禁令之下,老师们今后将不能在外兼职有偿家教了,缺少了名师的培训学校,又该如何转型?
  家长电话打爆 培训班还办不办
  和名师堂学校一样,昨日,成都各大培训学校都收到了家长井喷式的电话和来访。一位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昨天上午他刚充满电的手机被打得关了机,大多数家长关心的是名师不能出来授课了,培训班还能不能正常办下去?真不办了,学校是不是会退钱?退多少?印象最深的一位家长,电话中并没有跟他提过钱,而是很坦诚地想从他那里打听点消息,“不知道这次是不是来真的了,你说我们还要不要学奥数呢?”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负责人只能先安抚好家长们:“不会,一切照旧。”但事实上,他自己心里也在打鼓,不知道这次究竟能不能“躲过去”。虽然到目前为止,在学校兼职的名校老师都尚未提出辞职的要求,但昨天这些老师都无一例外地表示了担忧:“现在文件还没下到学校,但从媒体报道上来看,这次力度很大。”为此,大多数老师仍持观望态度。至于下一步会不会有老师来辞职,他也没有把握。“关键还要看市教育局的力度。”
  多数老师观望 铁饭碗更重要
  记者昨日采访了成外、实外以及树德实验中学的部分老师,在匿名的条件下,老师们都表示,自己和身边的同事都有在校外兼职家教的经历,至于今后是否还会参与,则“要观望看看”。
  “还是铁饭碗重要,谁都不想丢了工作。”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此前对老师校外兼职的规定是“工作日不能在外兼职,而在休息日是可以自由安排的。”这一次,从四川省到成都市都这么强硬地要求“老师一律不能在外收费家教”,这其实是将老师在外兼职的路封死了。虽然自己不大赞同,但从行政命令上来看,这次的力度非常大。身边也有不少老师表示有些害怕。
  而成都七中初中部的一位数学老师也告诉记者,目前一些老师把一些课堂上的东西故意留一些,放到培训班去上,逼得家长们都得报名,教育部门应该整治的就是这样的老师。对于那些能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得很好,并且还有余力的老师,在闲暇时间,应该由老师自我支配。“对于那些师德败坏的老师,确实应该逮一个治一个,而不能一刀切,限制所有老师的自由时间。”
  名校退休老师或成培训学校主力
  老师们的态度直接决定培训学校的经营状态。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内各大培训学校多数都以名师来吸引生源,而在不少培训学校网站上,更是打着“招聘小、初、高各科兼职老师”的广告,常年招聘在校老师兼职。
  “培训市场必然面临一次大洗牌。”一家培训机构的负责人说,如果老师们都不在外兼职了,那么培训学校必然面临一个“缺老师”的困境。“即使老师背着学校出来兼职了,也是胆战心惊的,必然影响教学质量。”
  目前大多数培训学校的老师仍然以兼职老师为主,专职老师并不多,而且这些老师也往往是最受家长们追捧的。该负责人预测,近期各大培训机构都将面临一次重大的转型———全部招聘专职老师。但同时,他也坦言,在吸引名师方面,和公办学校相比,民办机构是缺乏竞争力的。而没有了名校老师这层光环,未来培训学校的生存状态堪忧。“一切将从零开始。创立了几年的品牌也得重新创业。”
  “不排除会出现高价抢名师的现象。”另一位培训学校的校长也认为,在新规之下,名师的身价可能还会大涨。而名校的退休老师未来或将成为培训学校聘请老师的主力。
  权威回应
  全省早有规定出台
  校外任教除非辞职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市教育局的规定,不少源于省教育厅此前下发的《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其中,就有规定要求“严禁在职教师对学生实行有偿家教、有偿补课、举办或参与社会举办的各类收费培训和补习班。严禁教师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而这条措施对整治目前的“疯狂奥数”,也能起到在师资上进行限制的作用。
  据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出台此规定,全省都要求执行,各地教育部门是直接责任人。此次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将从根源上杜绝老师的不端教育行为。今后老师想要到培训班或补习班任教,只能辞职,从学校体制中脱离后才行。本报记者汪玲
  民校小升初不看奥数 看啥呢?
  斩断升学链条
  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举办任何形式的与入学挂钩的选拔性考试和测试。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奥数等学科竞赛成绩与小升初挂钩。
  禁止入学测试,禁止学科竞赛成绩与小升初挂钩。这两条禁令出台后,引发了不少民办学校的关注。这些被指“冲着民办名校”发布的行政条例,是否能对民办学校起到规范?这其中的不确定性让家长担忧之余,将来民办学校如何测试和选拔学生也成为家长们迫切想要了解的讯息。
  不看奥数不考试 民校为选才犯难
  虽然还要等到明年4月左右才开始小升初的生源大战,但目前,新规的出台已让不少学校担忧起来,未来该如何选择学生?
  三原外国语学校的校长杨能生告诉记者,不管将来选拔方式如何变,民办学校在生源上有所要求有所选择这点是不变的。他表示,昨天校方就如何选拔学生一事召开了紧急会议,“但大家讨论了半天也没商量个谱出来”,如果面试,要从报名的几千人中挑几百人,对民办学校来说成本太大了。如果不能考试,学校能判断学生水平的就莫过于各类竞赛或三好学生等奖项了,但现在连这些也被禁止了,学校目前也有些“抓瞎”。
  杨能生还表示,此前学校曾尝试过邀学生和家长一起在电脑上做一套综合题,题目与文化知识无关,都是些社会常识和生活技能,以此判断学生的综合素质。但不知道这样的考试算不算测试呢?
  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校长肖明华也告诉记者,学校会按照新规来执行。但具体如何选拔学生还暂时没有具体办法,但可以确定的基本原则还是“品德表现、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三大要素。
  也有不少学校并不认为“不举办测试,不看奥数”能在民办学校执行下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民办学校校长告诉记者,“反正要等到明年才招生,我们先不动,看看其他学校怎么弄,再决定。”该校长认为,由于民办学校办学机制不同,财权和人权都不在教育部门,为此要完全限制并不太可能。另外,他也透露,目前大多学校都采用“奖学金测试”的方式打擦边球,对比这个规定,奖学金测试也并不违规。
  家长建议 民校不妨靠简历识人
  民办学校应该采用何种办法选才?对此,不少家长也提出了建议。
  一名家长表示,民办学校不妨也来个“微机摇号”,家长和学生都凭运气就读,但这招显然在民办学校行不通。“根本起不到选才的效果。弄得和公办学校一个样,在入口上没把好关,民办要办出特色和口碑就更难了。”
  另一位家长则建议民办学校不妨要求每个学生提供一份自己的简历,不仅包括小学时的表现还有一段学生的自我介绍或描述,通过这些学校大概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但有一个弊端是,这种开放式的简历比较容易造假,如果学生让家长代做,或者另找抢手,也很难反映其真实实力。“不过,学校也可以把简历变成现场制作,学生在学校报名时,必须现场手书一份自我简历,这样学校既不会付出太多的成本,也能透过简历看出学生的水平。
  专家建言
  仿效国外高校
  通过面试选才
  教育专家查有梁认为,小升初不能举行考试,在普通的民办学校还比较容易实现,但对那些名校来说,每年招生800人,报名的就有上万人,学校不选也没办法。
  他认为,民办学校若要想招到满意的人才,只能通过面试等方法来选才。在国外,大多数高校在选拔人才时都采用看简历再锁定人物进行面试的方法。本报记者汪玲
  中考加分瘦身 素质教育谁愿干?
  中考加分瘦身
  成都市中考加分项目中,除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国家政策规定的项目外,其余加分项目一律取消。即身份类加分项目将全部被保留。
  成都市将对现行中考加分项目及分值进行彻底清理。这一举动,在大部分人的意料之外,却也在一些人的意料中。“不晓得今年是怎么了,感觉这个加分确实走到极致了。”一位圈内人士告诉记者,有些中学拥有加分资格的学生已超过60%,“水分确实有点重”。
  11年间 三好优干加分翻番
  这名业内人士还曾听一些学校这样讲:没拿到加分的,不是家长太笨,就是娃娃太笨。这里的“笨”,并不是指智商,而是不知道加分已是如此“大众化”,没有尽力去争取。
  据了解,2009年,成都市中考加分项目分为身份类、素质教育类、过程评价类这三大类加分项。其中,素质教育类又包括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三项。
  “以前哪有这么多项目哦!以前有的项目,分值也没现在这么大!”城区一所中学的教导主任翻出了1998年的老文件。这份《成都市教委关于1998年评选表彰中学“三好学生”等通知》写明,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中考时享受线上加10分政策,直属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中考时享受线上加5分的政策。“当时不少中学都是归市教委直接管理,又称市直属学校。他们评的校三好和我们的区三好都是一个级别。”11年后,两类三好生和优秀干部的加分政策分值都翻了番,前者加20分,后者加10分。“10分可以甩好多人哦!这就很难避免关系户的出现。”一位中学老师告诉记者。
  为求加分 电脑制作雇枪手
  至于科创、艺体类加分项目的崛起则是和当下的教育气候相关。“2002年~2003年,成都市科创、艺体课程逐渐增多。为引导这些学科的发展,增加它们的分量,就要发挥考试指挥棒的作用。”于是,科创和艺体都进入了中考加分体系。
  使用考试指挥棒简直是立竿见影。以科创为例,科创老师地位越来越高,优秀科创教师更是一将难求。而一些加分项目缺乏过程监督,不少家长为求加分,也动起了歪脑筋。
  成都市规定,在成都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获一等奖及以上者中考加15分。“电脑制作是学生自己完成,再由学校推荐到上面参加一等奖评选。”这位科创老师告诉记者,在这过程中,有学生找了枪手。“有些作品确实不像是学生能做出来的。说句不客气的,估计他们的老师也没这水平。”她说,有一回,评选一等奖时,专家们对一幅炉火纯青的作品产生了疑问,便叫这名学生现场再操作一遍。“结果没做出来。”最后,专家们给了这幅作品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二等奖———“二等奖是不能加分的。”
  “这次整顿中考加分项,是还了大多数学生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一位老师说。
  定向越野速成班 5天收费上千
  2007年,定向越野被列入了中考加分体系。同年,成都某山地俱乐部开始针对中小学定向越野开展培训。“当时有很多家长打电话咨询,问我们办不办班,我们就办了。”俱乐部负责人说,最初招生情况并不太理想,“一个班上只有9个人”。
  短短3年,俱乐部定向越野培训的中小学学员已超过500人。他们现在有专门针对比赛的赛前集训班,培训3天,每人880元。国庆集训班,每人980元,3天。暑假是培训班最密集时期,简直“一个班套一个班”。“暑假开了8期,1180元一人,5天”。
  尽管收费贵,培训班还是一日火过一日。原因在于,定向越野历来有“高考美术”之称,即不要基础,经过短时间训练便能出成绩。
  2006年,华西中学考生万莉(化名)在四川省定向越野锦标赛中拿到了高中女子组第三名,而在此之前,她一点定向越野的基础都没有。“我是田径队的,因为跑得快被拉去凑数。”比赛时,她甚至连定向专用的指北针都不会用。“取得好成绩,一是直觉不错,二来参赛人数也比较少。当时和我一起比赛的就十多个人。”而到了2008年,她的同学参加定向越野时,已出现200多人扎堆的局面。
  记者了解到,今年1月,省上组织了一场定向越野比赛,参加人数接近800人。“大概10%~15%的学生可获得加分资格。”一负责人当时说,明年参赛人数多半要超过一千。
  这一愿望可能要落空了。“上午有教练在议论中考加分项目瘦身的事情。”山地俱乐部负责人说,他们已嗅到山雨欲来的味道。他们认为,“瘦身”的直接后果便是初中生源的流失。在俱乐部500多名中小学学员中,高中生占7成,初中生占3成。这3成中,估计将有80%以上会流失。“家长为什么肯花钱花时间送孩子来这里培训?想也想得到!学生平时在和我们谈话时也会直言不讳,说自己就是为了加分!”
  取消加分 又担心素质教育打折扣
  城区某中学初三学生张楚(化名)初一下学期才开始练习定向越野。她很喜欢这项运动,又可以加分,这样两全其美的事,父母也很支持。昨日,学校在记者采访前再三打招呼,不能告诉学生中考加分项目瘦身的消息。“他们的父母会从报纸上晓得的。”记者说。而学校的回答是:“至少学校不能给学生当头一击。”
  昨日,担心会对学生造成冲击,许多学校都选择了对学生保持沉默。也有学校质疑,当艺体、科创不再进入升学体系,从来就围绕考试打转的学校是不是从此不再开设艺体、科创培训课程?这对素质教育的实施会不会产生消极影响?
  权威回应
  后续政策将出台
  将废弃千人一卷
  中考加分项目瘦身,这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究竟会不会产生消极影响?对此,市教育局回应,下一步还会有政策深化改革。“这些素质教育课程,学校是必须要开下去的。市教育局会做硬性要求并加强督导。目前,国家有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我们也要成立这样的机构,对学校教学进行监测。另外,考试制度也要进行改革。我们正在思考,当前一张卷子验千人的形式该怎么变。比如,测验英语,我们能不能不拿卷子考,就进行面试,看你的口语和表达究竟怎样?语文也不做卷子了,就考你读了啥子书,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本报记者 王冕
  教育部
  成都禁奥值得鼓励 是否推广尚待观察
  本报记者 殷玉生 北京报道
  成都市教育局推广素质教育封杀“疯狂奥数”,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关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告诉本报记者,今年以来教育部就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各地都出台了很多措施,封杀奥数等措施能否作为“成都经验”全国推广,尚需在全面调查后再作结论。
  高洪介绍,加强素质教育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今年以来,教育部等多个中央机关共同开展了素质教育的系统调研,教育部之前发布《关于当前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其中很多内容就是以推广素质教育为目标的。高洪说,他已经在媒体上注意到成都市教育局“五个禁止”遏止“疯狂奥数”等措施,这些措施就是以素质教育的规律,来落实《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值得鼓励。
  至于用“五个禁止”等釜底抽薪的手段来遏止“疯狂奥数”,手法之严厉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见的,教育部会不会总结“成都经验”进行全国推广?高洪表示,成都市教育局的相关配套措施刚刚出台,具体操作细节和实施效果尚未展现,能否推广,尚需在全面调查后再作结论。
  投诉电话变感谢热线 有人咨询学费咋退
  “感谢出台这项措施,我们的娃娃有救了!”在市教育局出台新规的同时,也向社会公布了成都以及20个区(市)县教育局规范办学行为的投诉举报电话。按照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市)县教育局都要派专人值守,方便市民对学校办学行为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举报。记者昨日一一拨打了举报和投诉电话,发现这些电话都能很快打通。而在一些区县教育局的办公室里,记者看见,工作人员还将家长们打来电话的谈话内容进行了详细记录。这些电话成了家长们的感谢电话和咨询热线。
  早就盼出台 重回同一起跑线
  “这个政策总算是出台了,我们都盼了好久哦。”一名陈姓家长在来电中说,他的娃娃就非常抵制奥数,每当他提出要给娃娃报一个奥数班时,孩子就大哭大闹,甚至在地上打滚,死活也不愿意,作为家长,他非常揪心。“有些奥数题,我们家长都做不来,娃娃学起咋个不恼火嘛!这还不说了,最深恶痛绝的,还是和升学相挂钩。”这名家长告诉记者,娃娃们以前要想考上一个好学校,不学奥数,那些好学校根本不会录取。成都现在斩断奥数与升学挂钩,他的娃娃和其他娃娃一下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线,再也不用学那深奥的奥数了。
  任课老师校外办班 不去不行
  “好多教奥数的老师都是学校里的老师,不取消奥数,他们哪里有更多的精力来教学校里的娃娃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在电话中告诉某教育局工作人员,他娃娃所在学校的数学老师就悄悄在外开设了培训班,而且培训费不菲。“娃娃本来不想去的,但教奥数的老师就是娃娃的任课老师,不去得不到特别照顾的嘛,没办法,只有去。”这名家长还说,最令人气愤的是,娃娃到了培训班才发现这名老师讲的内容有时在课堂上也会讲,让家长有“上当”的感觉,“取(消)了好,个别老师才有精力把学校里的娃娃教好。”
  学费咋个退 教育局无法插手
  “奥数班取消了,我们交的学费咋个办呢?要是他们不退,我们该去找哪个?”一些家长还打电话来咨询。“我们这学期刚交了1000多元钱的学费,培训学校应该要退给我们嘛!”一名家长在电话中表达了自己的不安。对此,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家长,如果家长与培训学校之间达成有协议,就可以按照协议进行退费;如果培训学校不肯退费,作为教育管理机构,教育局也无权责令其退费,家长只能通过法律或其他手段退得学费。
  咋才能享受加分 具体政策未出
  “我们娃娃钢琴弹得很好,本来可以享受加分的,现在要被取消加分资格了,要咋个才能享受加分了呢?”有家长在电话中咨询教育局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根据刚出台的规定,要求只保留国家政策规定的加分项目即身份类加分,除此以外,科技、综合素质评价、体育等加分项目将被全部取消,不过,具体哪些身份类可以享受加分,教育部门目前还未出台具体政策。本报记者陈松
  封杀奥数拍手称快 华赛又起该咋办
  成都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若干规定》后,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记者昨日在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以及本土门户网站上看见,网友们对成都的举措大加赞扬,同时也希望成都将这项政策认真执行下去,让孩子们得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太好了!我的孩子再也不用为一道道做不出来的奥数题而自卑,说自己太笨之类的话了!”在腾讯大成网上,一名网友欣喜异常。“拍手称快!”四川在线网友看见本报报道后,在文章下跟帖留言,他表示,成都现行的加分制度不仅让孩子累,也让家长累,因此即便他的孩子能够拿得到加分,但他也非常痛恨这种对辛苦学习的同学极其不公平的加分制度。网友zbjer的表现则称得上兴奋:“太好了,一万个欢迎和拥护。一亿个奥数奖都换不回来诺贝尔!”他在网上留言说,只要对开(奥数)课的教师、校长、学校、培训机构等严厉地惩处,“相信一百个绝对有效”。
  资阳网友留言说:“就是好,我好久就希望取消奥数。奥数说白了就是钻牛角。把一些简单的东西,故意绕几道圈,让人去魔(磨)脑壳。有什么意思。我相信袁隆平不懂奥数吧,他照样是为人类做了重大的贡献。”这名网友还说,“有些东西过了一定时间后回头看,根本就没有必要学那么多,我以前的学习就不是很好,但是我现在的工作就很出色。我主要是担心孩子怎么受得了呀。”
  也有少部分网友表达了担忧。成都网友“某人0876”在网易上留言说:“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他劝说网友,“部门出台一个规定很容易,但作为家长,(培训)学校教的是不是奥数?学校换个名字行不行?你不准办奥数班,办一个数学兴趣班,看你敢不敢管?”河南一名网友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心:“有道理啊,要这么干,到时候咋整啊?”成都一名网友甚至表示:要是奥赛被封杀,华赛(华罗庚金杯)又起,该怎么办?
  “我小时候能拿着弹弓打鸟儿,每天最少有2个多小时的时间去爬山下河,自己能自制很多好玩的玩具,钳子、铁丝、扳手、大剪刀……什么工具都玩得得心应手,就差没把焊枪拿来点了。”网友“小眼镜框”在网上追忆起了自己的童年,这看似无关的留言也引起了网友们的感慨,一名IP显示来自加拿大的网友表示:“至少那乐趣不应该是反映在今天解了10道奥数题。”“JOHNMEN”评论说:“再次让我们拭目以待吧,这次希望政府能真的有所作为!”本报记者陈松
本文来源: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好的教育,就这9大定律
朱永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兼职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教育定律之一:一态度决定一切
米卢神话虽然破灭了,但他给中国足球带来的理念不应该随之而去。在中国足球队员的帽子上写着这样一句话:“Attitude is everything”(态度决定一切)。在预选赛上,中国队靠它打出了精神,打出了气势,终于冲出了亚洲。在世界杯赛中,中国队似乎把这个理念无偿地送给了韩国,在韩国队一往无前的时候,自己却大败而归。
其实,“态度决定一切”,不仅是体育的定律,更是生活的定律、教育的定律。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过程。
积极的人生态度有以下这样几个维度。
一是对待未来的态度。一个人能否乐观地面向未来,能否用激情和诗意去追寻人生理想,能否具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把所有的行为纳入自己的目标轨道,锲而不舍地向理想迈进,是是否具有积极的未来态度的体现。
二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一个人能否认真地对待工作,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精神,处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爱岗敬业,提高效率,不断地追求卓越,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体现。
三是对待社会的态度。一个人能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主动地参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有没有公正、正义感,是不是爱憎分明,见义勇为,乐于助人,是是否具有积极的社会态度的体现。
四是对待学习的态度。一个人能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能否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我,能否在信息化与国际化的浪潮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抓住各种机遇,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是是否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的体现。
五是对待他人的态度。一个人能否与他人和谐地相处,能否具有优良的人际沟通能力,能否受到同事与朋友的尊重和爱戴,能否主动帮助别人,理解别人,是是否具有积极的交往态度的体现。
六是对待自己的态度。一个人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能否拥有自信,能否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否把握各种机会锻炼自我,是是否具有积极的自我态度的体现。
如果我们的教育能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定律之二:说你行你就行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横批是“不服不行”。
这是在社会上人们讽刺人事任免的长官意志时常常引用的经典妙句,这种亲情眼里出能人的悲剧或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闹剧,若是出现在生活中,显然是可怕的。
然而有趣的是,这样一种“定律”用在教育方面常常令人拍案叫绝。如果你想激励一个学生,你就不断地(当然也是适时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那他便往往能做得比别人期望的更优秀、更卓越。慢慢地,这个学生会变得“行”起来。相反,要毁掉一个学生的意志,你就不断对他说:“你不行,你不行,你真笨!”这样,原本是“行”的学生,也会逐步地丧失信心,变得“不行”起来。
当然,这个教育定律更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自身来说的。如果你能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能行,我真行;如果你能拥有强烈的自信心;如果你能毫不计较别人说你不行:你肯定会变得很行。让我们看看坂本保之介的故事。
日本能力开发研究所所长坂本保之介先生在《提高记忆力的奥秘》一书中说过一段令人回味的话:“对于来我们研究所请教的人,我首先让他懂得自信心的重要性,要‘相信一定能记住’这样一种自信。说来也怪,一旦来访者确实认识到这一点时,好像就在这一瞬间,他们的记忆力一下就提高了很多。”
其实,自信心不仅是提高记忆力的诀窍,也是成才的先导。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几乎每个成功者都具有自信心这个最重要的法宝;而自卑,只会使人自暴自弃,畏首畏尾,多愁善感,无所追求,从而失却成功的希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呈正态分布,真正的天才的白痴都是很少的,只占1%左右,我们大多数的“芸芸众生”,在智力上的差异是不大的。只要不是白痴,我们每个人的成功概率几乎是相同的,只要选准目标,奋力拼搏,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有所成就。明了这个道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树立自信心呢?
请记住:你能行,我能行!
教育定律之三:体罚近乎无能
在学校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一对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用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优良行为,克服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奖励是一种阳性强化,分赞许、表扬、嘉奖等;惩罚是一种阴性强化,分批评、劝告、指责、申斥、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等。
在以上惩罚的过程中,有两条未被包括:一是罚钱,二是体罚。罚钱又叫“经济制裁”,在有些学校里仍然还在使用,如有些学校规定,上课讲话罚多少,迟到早退罚多少,打架骂人罚多少……我认为,第一,罚钱是决不可以在校园中存在的。罚钱其实不是罚学生,而是罚家长。罚了钱,孩子自然要挨家长的打骂训斥,这是借家长的手打孩子。第二,罚钱,使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金钱万能”的阴影,感受到钱的威力无边,崇拜金钱,甚至会不择手段去寻钱。第三,罚钱往往要有人监督,所以班干部往往就专门盯住谁犯错谁有过,而不去认真听讲,不去关注学习本身。
罚钱不行,体罚行否?答曰:更不行。我认为体罚是无能的表现。一般说来,体罚会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说而不服,管而不理,教育方法“失灵”;二是教师情绪不好时的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三是坚信体罚能解决问题,消除危机。如有的人就说:“鞭子本姓竹,不打书不读”,“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数来。”
在这样的理念支配下,有些学校和老师便理直气壮地对学生进行惩罚。也有一些国家甚至允许学校运用体罚。如新加坡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的校长、副校长和纪律事务长有权对学生实行体罚,其方式是用尺子或藤条来轻打学生的手掌或臀部。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体罚是不能应用于教育的。
第一,体罚并不能使学生真正心悦诚服,不能从根本上感化学生的心灵。俄国教育家皮罗果夫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抽打,是为激发人的羞愧感而采用的一种过于粗暴的强制手段。而羞愧感是一种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娇嫩的花朵。它一旦落入粗暴之手,就会立即枯萎。抽打会使人产生恐惧,这是无疑的,但是这种恐惧并不能起感化作用,也是靠不住的,它只能掩盖内心的邪恶。抽打只能改造那些精神脆弱的,用甚至不那么危险的方法也可以改造过来的人。”
第二,体罚往往使人自暴自弃,滋长仇恨的心理。明代教育家王守仁也有精彩的论述:“鞭打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壁掩复,以遂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趋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乎?”
第三,体罚往往容易使学生模仿暴力。当他成年以后,或者当他们面对比自己更弱小的教育对象时,他们会毫无犹豫地抱拳相向。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心与心面对,心与心交融,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皮肉之苦,只能是饮鸩止渴,所以,“体罚近乎无能”,这大概也是教育的基本定律了。
教育定律之四:读书改变人生
很多年前,我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时看到这样一段话,它使我刻骨铭心:“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许多年过去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与日俱增。是的,如果说人类的物质文明可以通过建筑、工具等物化的形态保存和延续,那么人类的精神文明如何保存和延续呢?一个刚刚诞生的新生儿,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精神世界又如何与身体的发育、成熟一道与时俱进?我认为读书是实现以上目的的必由之径。书籍是传承文明的桥梁,是延续文化的中介。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应该伴随着读书而发展。
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崇尚读书的民族,大多是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全世界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族,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
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亡国两千年之后,又能重新复国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复国之后,能迅速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在流离失所中诞生了马克思、爱因斯坦和门德尔松等无数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重要原因;酷爱读书,不能不说是犹太人不仅在全世界的富豪中名列前茅,而且在历届诺贝尔奖得主中也有惊人比例的重要原因。一句话:酷爱读书使犹太人成为一个优秀的民族;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度。
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渐渐狭窄化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形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书。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读书改变人生”,我想以最近读到的一位普通作者——黑龙江青年阿穆尔的一篇文章来与大家一起领略、品味这个定律的意义和价值。他这样写道:
我在少年时期读了一本苏联小说《明天到海洋去》。这本小说叙述的是一所中学的学生假期到黑海上航行的故事。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幻想着有朝一日到远方,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漫游。长大后,我特别钟情于旅游,游览过不少名胜古迹,名山大川。是《明天到海洋去》点燃了我投入大自然怀抱的热情和激情。
后来,我做过汽车搬运工、更夫,烧过锅炉,卖过烧饼,还当过编辑、秘书、代课教师,进过机关工作;我在乌苏里江边承包过土地,在俄罗斯当过倒爷,在北京做过小报记者。现在,我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为此感到骄傲:是书给我提供了生活基础,它是我的衣食父母。1996年,我在北大荒承包土地时,白天干活,晚上点起蜡烛,读随身带着的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2000年,我在北京漂泊时,一边忙着记者工作,一边忙里偷闲读《李普曼传》……书能改变人的一生,性格、爱好、禀赋、气质、思想和观念,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学无止境,行者无疆。书陪伴着阿穆尔成长,也祈愿它能一生伴于你我左右!
教育定律之五:课堂属于学生
构筑课堂的目的何在?当然是为了学生的增知长识,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就好像构筑一个屋子的目的是让主人遮风蔽雨,取暖防寒。我们说屋子属于主人,谁都不会持有异议;那么说课堂属于学生,又有什么理由投去一瞥怀疑的目光?
有人说,难道课堂就不属于教师?问得好!但它的“潜台词”(“课堂属于教师”,“师为主,生为客”)及其所蕴含的观点或许就是课堂没能“回归”主体(学生)的根本障碍所在。
表面上看,“课堂属于教师”没有什么错。但一旦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学生,课堂和教师就失去存在的必要和意义,那么我们就会清醒地发现,学生才是课堂的终极目的对象,而教师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途径,或者比喻为桥梁和纽带。
作为“中介”的教师是不具备主人资格的,是不应该获得“归属”权利的。那么他的角色应怎样定位呢?我想,既然教育是为人(学生)更好地生存,那么,把教师定位于“护卫者”“服务者”“促进者”“协作者”等角色是很合适的。鉴于此,人们提出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以为深得教育“三昧”。
课堂属于学生。既然如此,他就不应该有下人的拘谨、奴仆的胆怯、童媳的压抑。他应该投入洋溢四周的自由轻松的氛围,他应该享受汩汩而来、欲罢不能的诗意和幸福。而现实中,我们的许多课堂如战场,强调的是严明纪律,要求的是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我曾把某些教师比做“教育警察”。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在学生的眼里竟变成“教育的魔头”。有他们的存在,课堂就不是学生的“家”,纵使是“家”,也是一个冰窖般让学生畏而远之的“家”。于是,他们只能成为“一个不回家的人”。
课堂属于学生。因此,课堂应该是学生生活和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技能的操练场,是学生未来人生阅历的实习地。所以,在课堂里,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学到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为他们营造必要的交际场,让他们学会交往,甚至学会“理论”,学会争吵。“赤橙黄绿青蓝紫”,少了一色,就无七彩生活;“酸甜苦辣咸”,少了一味,也无五味人生,哪怕你给予他们的永远是火红的热情,是蜜糖的甘甜。所以,真正的课堂还要让学生拥有多种生活的体验、多种情绪情感的体验,让学生拥有解开疙瘩、战胜挫折的经历,体尝“苦乐年华”的滋味。
课堂属于学生。孩子把小手背在身后,一直以“坐如钟”的姿势纹丝不动看着教师,盯着黑板,或者当教师问题一出,大家异口同声……这是多么令人醉心的教学场景,是多少公开课赢得满堂喝彩的教学镜头,但我以为,这恰恰是对人性的善意嘲讽,甚至是对人性的恶意戕贼。
好的课堂永远是人性的、人道的,而上述课堂却剥离了人之为人的本质和特征,又哪里能实现还课堂于学生的教育追求?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课堂非但不属于学生,而且也不属于人类。所以,“课堂属于学生”要义之一就是“课堂属于每一个鲜活的、富有个性的生命体”。
教育定律之六:性格主宰命运
在我的心理学教育和研究历程中,乌申斯基的一句话让我难以忘却:“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是的,性格在人的整个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性格有几个内在层次:生活原则层就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它是一个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总的看法,最稳定,处于支配地位,是性格的主导因素;对现实的态度层包括对别人、对自己、对事物的态度,是性格的核心和实体,是比较稳定的,它受制于生活的原则,但却制约着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层是个体心理活动的表达方式,是性格的表现特征,它主要包括一个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特征,相对地说,它的可变性较大。
创造、创新是新世纪的教育主题,也是永久的教育话题,而这一切离不开人的创造性性格,而创造性性格在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却严重地缺失。对中小学师生的大量调查表明,多数人不知道如何才能拥有创造性性格。我在长期的思考中发现,创造性性格类型的人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那就是勤奋努力、科学安排时间、虚心进取、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怀疑精神、个体独立以及对错误容忍、观点灵活并且具有不寻常的价值观念,等等。这些特征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是否重要,当然不言而喻。
由此,我想到了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张舜徽的事。张教授有着独立的性格特征,他集“恒心、毅力、耐性、信念、傻气”于一身。在这种性格影响下,他19岁时读《资治通鉴》,日尽一卷或两卷,经过七个月,读完这部294卷的大书,并且还写了简明的札记。年龄稍大后,又决心读《二十四史》,于是他不畏艰难,不避寒暑,整整花了十年时间,终于将这部3259卷的大书读完,而且都用朱笔圈点,读得很仔细。1946年,张教授任教的兰州大学买到明刻本《皇朝经世文编》,504卷,收录424家的政治论文3145篇。他趁暑假休息的机会,经过50天的伏案,把它浏览了一遍。我又想起苏霍姆林斯基倾其所有,使个人藏书达19万册……这就是顽强的性格的力量和顽强性格的魅力。
所以说性格是决定命运的关键,我们每个人也应该重视自己性格的设计与养成。在这方面,不妨学学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在十多岁时就给自己制定过“性格修养计划”,立志使自己成为一名扬善惩恶的文学家。他在晚年回忆人生历程时,每每提到自己年轻时代的这一性格修养计划,说它在一生中经常起到提醒、督促、推进自己从事创作的作用。
21世纪是新的世纪,是充满生机的世纪,更是中国人创新的世纪。愿我的这一“定律”,能唤醒充满灵性的个体,使之拥有更美的性格,打造绝美的命运。
教育定律之七:特色就是卓越
几年前听的一个故事,已经记不大清了。大致是这样:一位建筑公司的老总要从一班普通工人中物色一名管理人员,工地负责人和他在工地转了一圈,问他有没有合意的人选。老总说,我要那个穿红色工作服的人。他解释说,大家都穿蓝衣服,只有他例外……有特色的人往往有追求,有成就。后来的事实证明老板的想法是正确的。
我想,特色就是卓越。特色就是鹤立鸡群,就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特色最根本的要义就是不同寻常,或者说它的本质属性是差异。目前的中国基础教育在“差异性发展”方面做得还非常不够。我曾经到过辖区范围内一所省重点中学搞调研,校长汇报工作一套又一套,我提问:“你认为你们学校最大的特色是什么?”他想了半天,最后说是优异的教学质量和在同类学校中一流的升学率。质量当然是学校的生命线,升学率也很重要,但我以为,重点中学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不应该再“聚焦”于这些方面,它们是“等式”两边的相同量,可以同时“划掉”。
当然不能去怪罪这位校长和其他校长,因为他所置身的大背景就是不利于甚至有碍于特色形成和发展的背景。确实,在我们的教育现实中,还存在着古希腊神话中的那张“魔床”,所有的学生、教师、校长和学校都必须与“魔床”的长度保持一致,短则补之,长则截之。有如此统一的“模子”或范式去规定,去制约,你还能期望出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可喜局面吗?有人说:“上帝造人本来不一样,可是现行的教育却与上帝对着干。”
呼唤特色,追求特色,铸造特色,应该是当代中国教育的主题之一;没有特色的教育就像千篇一律的文章,像千人一面的群体,是没有美和卓越可言的。
当然,特色或个性与共性不是“不共戴天”的。特色或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像前面所举的那所重点中学,如果没有较高的教学质量和较高的升学率这两点共性作为基石和保证,那么,你即便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即便在科技发明、艺术表现等方面出了一批苗子,我们也很难说你就是我们理想和期待中的好学校,你的办学业绩就是卓而不群的。问题是,你不能满足和停留在这两点上,而要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豁达的胸襟去发现、包容和造就有差异的学生、有风格的教师、有特色的学校。从这个意义上说,共性是基础,特色是超越。谁能在基础层面上裹足不前,谁又能不在超越突破中铸造辉煌?
原苏州六中是一所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校长为此苦恼,向我讨计。经过一番考察、思考和论证,我认为它应该在特色方面做文章,而这篇文章的“切题处”或者说“突破口”可以选在艺术教育上。后来该校朝这个方向作了不懈努力,学校的品位不断攀升,现已通过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省级验收。很难想像,没有特色的营造,它能以“三级跳”的速度和气势后来居上,令人瞩目。同样,吴江市同里第二小学在写字教育方面倾注了特别多的心血和努力,该校的学生都能写一手很漂亮的字,学生整体写字水平在全国同类学校中处于一流水平。艺术或书写水平的提高也必然带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必然不断丰富他们的人文精神内涵。所以,特色绝不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是报春的腊梅,是出墙的红杏,在它的后面必然呈现“千树万树梨花开”“万紫千红春满园”的喜人景象。
特色能助你提升品质,追求卓越。你或许在埋怨生源不好,教师平平,学校落后,在曾经令你怦然心动的“特色”面前徘徊,在曾经让你翘首期盼的“卓越”门外嗟叹,我要告诉你:“朋友,何必为特色而发愁?”
我愿以一个真实的故事来收笔,并与你一起思考、共勉。
日本一家大公司招聘人才,贴出启事:“本公司只招留级生。”应聘者纷至沓来。经过面试,智商低的不要,不勤奋的不要,因为专注、痴迷于创造发明而耽搁了课程一类的“怪人”却“多多益善”。
教育定律之八:理想创造辉煌
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曾把理想、志向、抱负等比做航标、路灯、方向牌,说没有理想的人生是迷茫一片的,没有志向的人生是消极颓废的,没有抱负的人生是浑浑噩噩的。
大家都这样比喻,老实说,落俗套。我倒以为,大俗乃大真,大俗乃大雅,这个看似很俗气的比喻却揭示了理想、志向、抱负等心理学范畴概念的本质特征,包容了它们最主要、最深刻的内涵。现在的问题不是比喻是否落俗,而是这样的道理有没有真正融化到学生生命的血液中,有没有沉积到他们意志品质的基因组织中。
我自以为还有点创造的潜能、创新的禀赋,有时候也在真情流露或表白中说出惊人之语,但一旦说到理想、梦想这一类话题,我都无一例外想到一个故事。说句不谦虚的话,不是我积累的有关故事很少,实在是因为这个故事太耐人寻味,也太催人泪下。这个故事足以把理想的美丽,把志向的神奇,把抱负的迷人揭示得淋漓尽致,演绎得震魂动魄。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英国内阁教育大臣、盲人戴维的故事。还是在幼儿园的时候,戴维在题为《未来的我是——》作文中描述了自己的梦想,希望长大后当一名英国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未曾有过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长大后,戴维梦想成真,当上了英国内阁教育大臣。他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事实是最好的教科书。每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青少年朋友甚至讲给我们的老师、学生家长听的时候,我都看到一张张为之动容的面庞,一双双为之含泪的眼睛。这或许是一本正经八百的关于理想的教科书根本无法产生的效应吧!
理想创造辉煌。你有怎样的理想,往往就决定着你将采取怎样的行动,取得怎样的成绩。没有理想,你人生的“记分册”上将永远是零或者是一片空白。一个有大成的人绝不可能“瞎猫碰着死老鼠”——没有一点儿理想,却“蒙”来了成功、成就甚至是辉煌。这是毫无疑问的。
戴维幼年的理想在不少人看来与白日做梦无异,但他却梦想成真。我们不难想像他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坎坷挫折甚至是偏见歧视。没有他的进取不息,奋斗不止,没有他的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一句话,没有他后天的努力,他就可能永远在黑暗的世界中做一个混混沌沌的盲人,甚至也闹出“盲人摸象”之类的现代笑话。后天的努力怎么形容和比喻都不过分,但在承认和赞美“努力”之“化腐朽为神奇”的功用的同时,我们更不应该忘记“努力”的动力源自何处,起于哪里。
答案是理想。
我所讲的理想是能创造辉煌的理想,还必须是“心存高远”的理想,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理想,是“少年壮志当拿云”的理想!
教育定律之九:爱心产生奇迹
有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巴尔的摩的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
25年后,另一位教授发现了这份研究,他叫学生做后续调查,看昔日这些男孩今天是何状况。结果根据调查,除了有20名男孩搬离或过世,剩下的18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
这位教授在惊讶之余,决定深入调查此事。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
这位老师目前仍健在,虽然年迈,但还是耳聪目明。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
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你没有丰富的知识、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教艺……但你有一往情深的“爱心”,你就会吃别人不能吃的苦,坐别人不愿坐的“冷板凳”,苦读苦练,日积月累,终成大器。钱梦龙只有初中文凭,魏书生的情况也是这样,但他们却登上当今中国教育界巅峰,是对教育事业痴心不改的“爱”使他们实现了人生飞跃。
你的学生中没有天才,没有一看就聪明过人的孩子,没有英俊少年,有的是表现平平、看不出多大“出息”的一群少年,甚至是一班“调皮大王”、顽劣不化的“主儿”,是一考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生”……但你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执着期待,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的律己精神,有“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的理性认识,一句话,有非凡的爱心,你同样可以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生和俊才。李镇西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在“转化”和促成方面写下了一篇篇瑰丽的教育诗章;孙维刚在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二十二中为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输送了许多新生,同样是充盈胸间、激情荡怀的“爱”让他们体会与领略到教育的美丽和幸福。
你的学校没有气势磅礴的教学大楼,没有让莘莘学子足不出户就可以神游天下的互联网,甚至没有像样的课桌课椅,但你有“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精神,有“黄土高坡也能长出参天大树”的充分信心,有“鸡窝里飞出金凤凰”的不灭梦想,你就会迎难而上,变不利为有利,造就一个个敢于放眼天下、胸怀全球的“国际化的现代中国人”。我曾经到过一些老少边穷地区进行教育考察,一方面为他们的贫困落后而揪心,另一方面,也为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教育人”的可贵精神和他们创造的非凡成绩叹为观止。“匹夫不可夺”的“爱心”让他们也拥有了一份独特的风景和辉煌。
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你可以把它比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绝不过分。所以,老一辈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可是,在我们教育的现实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太多了!
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注意:有些行为是否“违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辨,譬如上课没有举手就发言,譬如跟教师或家长“顶嘴”,还譬如对异性同学有好感,写了一封流露好感的信,等等),不是循循善诱,而是充当“教育警察”,毫不留情,横加呵斥,甚至挥以老拳;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厉言“敦促”,不使他懊丧不已,就好像不能逞示严师之威……陶行知说,在我们的冷眼之前,可能就有牛顿;在我们的棍棒之下,可能就有瓦特;在我们的恶语之中,可能就有爱迪生。是啊,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才成器是人的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是人的一种不应受到抹杀的天性,有意无意中,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同仁摧毁了这种必然,践踏了这种天性,“创造”了一个个不该发生、令人痛心的“奇迹”!
如此“奇迹”当然不是我们所希望的,甚至不应该是我们平心静气所能接受的。
我们所企盼的奇迹是按常规、循常理不能发生、出乎意料的“好事”,它只能萌芽于热情,胎动于鼓励,最终诞生于爱心之中。没有这一些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情感表达,“奇迹”永远不会奇迹般地发生,就像冰窖里不会吐出新苗,蒸笼里不会冒出新生一样。
任何教师都不会与奇迹无缘。但要与奇迹结缘,你就要弹出爱心的红线,抛出爱心的绣球。这虽然还不是“充足条件”,但肯定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不止一例的植物人因为得到亲人细心呵护而从梦魇中走了出来,重新拥抱美丽的人生。我想告诉你,你的教育对象中没有“植物人”,你的奇迹并不那么难以创造!说得更直白点儿,我想问:你是否愿意创造教育奇迹,YES或者NO?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 我们将及时处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学补习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