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足球和日本差距有多大。

当前位置: —
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和日本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中国最让人不寒而栗的笑话是什么?
就是中国在还没有成为一个技术大国、制造强国之前,居然成了金融大国。
过去的若干年,金融业在中国GDP中的占比稳压日本、德国,甚至个别年份还超过美国。
当然不是我们的金融牛过了曼哈顿。关键原因你懂的。
所以中央急啊!急急忙忙地去杠杆,严打影子银行,清理地方债……但也经常拿一些不怕开水烫的死猪没辙。
这些年的金融盛宴,简直是全民狂欢。
说来好笑,倒是特朗普给了中国一记棒喝——中兴事件。
它罕见地促成中国全社会反思:让中国在世界立足的究竟是什么?
是制造业。
进一步的焦虑是,在中国增长日渐放缓、劳动生产成本飞速上升、人口红利加速收缩的当下,中国凭什么来和世界诸强竞争,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未来?
一番斟酌之后,答案是制造升级。
制造业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比较优势”,但可惜,“增长奇迹”让不少人头眼浑浑,误以为制造业已是中国的绝对优势。
当日本制造曝出丑闻时,看日本笑话当然没问题,但因此发自内心地相信中国制造已然有资格嘲笑日本,日本制造已经不灵了,那就纯属自欺欺人。
日本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强国。在制造业的一些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日本甚至强过美国。
那么,日本制造到底哪些方面比美国强?
在中国准备发力的高端制造领域,中国和日本的差距究竟有多大?
我们就来比较一番。
在制造业总产值上,“世界工厂”绝非浪得虚名,中国是当仁不让的世界第一。
这就是中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了。
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排行榜上,中国领先美日德不是一点半点。即便去掉其中1/4的外资,也还是能压美国一筹。
但一到人均,就差得比较远了。
中国(大陆)约等于日美德的1/3到1/4,反而是台湾省的表现能刷新不少人的成见。
不过,这并非一个中兴事件就引发中国制造满满危机感的原因。
如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2017年年初在“首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说的,发展了几十年,中国制造业的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9.8%、日本的21.3%、德国的24.8%。
想一想也是的,你单位能耗比人家高好几甚至十几倍,产品附加值只相当于人家几分之一,现在偏偏人工成本还飞速上升,中国制造的优势眼看着就要没了。
看看这张图,估计立马就能理解曹德旺为什么跑到美国去开厂。
日本制造业对自己的感觉是相当好的,即便是在真真假假的出了一系列丑闻和烂事之后。
2016年,夏普破产。
2017年,世界第二大汽车安全部件生产商、生产“夺命气囊”的高田公司破产。
2017年,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大规模修改产品数据。
2017年,东丽株式会社承认数据造假。
年,日本有色金属巨头三菱综合材料公司,旗下多家子公司造假,涉及汽车、客机、核电站等300多家下游制造企业。
2018年,川崎重工违规将底盘削薄,导致JR西日本新干线底盘断裂。
被外界、尤其是中国人以为是“日本制造”出的丑也有。
比如国内热度极高的英国“水帘洞高铁”,新闻中的主角其实并非日本制造,严格说来是那是英国组装惹的祸。
日本人的“一根筋”和钻研精神确保了只要不出现根目录程度的技术颠覆,它总能在已有的众多高端领域做到顶尖,超过“疲沓”的美国人。
下图是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的2016年全球最具创新企业100强,美国和日本分别以39家与34家企业,遥遥领先。
而在2015年,则是日本力压美国排名第一。
顺便提一下中国,中国2015年上榜企业是0,2016年是1。那家企业就是华为。
但如果要把这个榜单放大到1000强,就会发现美国简直是一枝独秀,而日本则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遥遥领先后来者。
那么,怎么能看到日本比美国强的地方呢?来,看图。
中美日企业结构比较
来源:普华永道思略特2017全球创新1000报告
在通信服务、材料、非必要消费品等高端细分领域,日本整体强于美国。而在其它美国占优的领域,日本也在某些环节上有出色表现。
在消费的全产业链条上,甭管多高端,日本常常可以做到性价比最优,因此,很多技术即便不是源于日本,但最终其代表性企业、产品往往会落在日本。
“日本制造”领先世界的首推“工业之母”——机床。
综合看起来这个世界上日本机床业世界第一,没有之一,品牌最多,技术最高,利润最高。总体如此,个体不表。 光品牌就有大隈、天田、森精机、捷太科特、牧野、小松、会田、三菱、沙迪克、西铁城、不二越.富士、东芝、兄弟、津上、三井精机、丰和、富士、松浦、高松、浜井、马扎克、太阳工机、和井田、库吉玛、住友重机.芬太克、发那科、池贝等上百家。
就机床产业总体的技术,产值,利润而言,什么德国机床,瑞士机床,在日本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可能在某一领域有优势,但日本机床业有优势的领域之广,让人叹为观止。就日本一些只有几十人个人的小企业,例如松浦,浜井都有其独到的技术实力。
就算是营销做得牛逼的德国德玛吉机床也要和日本森精合资,德玛吉现在由森精主导,共享日本技术。许多军工级或航天设备,少了日本制造的辅助要么根本无法生产出来,要么是无法达成商业化成品率,要么就是造价昂贵到无法承担。
今天,全世界所有工业生产级的顶级机床基本是由日本承包的。
综合来看,日本机床业在世界上稳坐头把交椅,没有之一。其品牌最多,技术最高,利润也最高。
今天,我们的星球几乎所有普通人能接触到的高端制造,大约半壁江山都离不开日本机床。
现在回到前文所说的那些个细分领域。
非必需消费品。
首推汽车,这也是最能体现日本制造业技术高超最合适的入口。中国人买车常常在德系车和日系车之间犹豫不决。然而,你也许不知道,无论是奔驰、宝马,还是通用、沃尔沃,都高度依赖日本制造。
德国汽车上的空调压缩机,涡轮增压器,自动变速箱,机头导航仪、空调压缩机都是日本品牌;
石川岛和三菱是大众、奥迪、奔驰、宝马的涡轮增压器供应商;
拿汽车上导航通信娱乐系统来说,沃尔沃用的是日本电装公司的产品,奔驰用的是日本三菱的,宝马用的是日本阿尔派的;
在电子控制元件、电子控制模块以及自动变速器三大关键汽车零部件上,全球市场更是几乎被日本垄断。在半导体、微芯片、发动机控件、ABS、安全气囊等高附加值零部件方面,日本也保持绝对优势。
这些东西,并不是说欧美造不出来。但是汽车这种高度成熟的大众消费品,必须要在性价比上取得最优的平衡。这一点,日本制造优势明显。
特种材料,美日各有擅长,但日本整体稍胜一筹。仅举三例。
美国F-22战斗机的隐形涂料就是日本制造的。
还有许多特种钢材,就以潜艇艇体钢材为例,早期是美国一骑绝尘,但是日本研发投入、追赶的步伐非常快,目前已经赶超美国。
还有就是高强度碳纤维复合材料,这是宇宙飞船、洲际导弹头部外壳、高超音速飞行器、F-22战斗机机身……一系列高大上装备、产品的最优选择。
而全世界最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生产、成型技术就是由日本掌握的。
这个就不细说了。
比如充电电池,其原理结构都很简单,很多国家也都能生产,但日本三洋电池才是其中的王者。
还有小米、华为……随便挑一个中国品牌,然后在这些品牌中,选它们最贵的系列,只要看看其中有多少日本制造的零部件就明白了。
在全球化程度已经相当深远的今天,工业加工领域随时会因为人工成本的上升、政策的变化转移到别的国家,但是产业链的上游高端材料、高端部件领域,则不会轻易发生迁移。这也是近年来日本制造业虽然在消费领域遭遇重大挫折,但依然能够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最后,来说一下日本制造的最大优点,一直被羡慕且很难被超越——日本能够以极高的工艺技术在工业成品的品质把控上做到最好。
“高铁”是中国高端制造的代表。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中国高铁离不开日本螺丝钉这一个事实。
日本Hardlock公司制造的“永不松动的螺丝钉”,被广泛用于中国高铁上。
更绝的是,Hardlock公司在发明了这一种螺丝钉后,毫不犹豫把图纸、制作工艺公开了出来。
敢公开就是因为,Hardlock公司相信,我就算告诉了你怎么造,你也造不出来。
日本企业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要知道它的邻国就是世界工厂,向来以反向研究闻名,更何况你居然公开了制造工艺。
这一点,只要想想使用中国螺丝钉的经历就知道了。
比如,一个M6螺杆中国国家标准允许的外径公差范围在5.974毫米和5.794毫米之间,大约就是允许有0.18毫米以内的制造误差,当然对内径、牙距、材质,表面处理等指标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个标准和日本并无差别。
但是,在中国随便买50个同一规格的螺丝钉,经常用肉眼就能发现其中大小不一。而日本的螺丝钉,1万个你也可能找不到一个不合格的,而且日本企业基本能将公差控制在0.06毫米以内。
还有就是日本金属切割工艺,也是网上流行的体现日本高超精工技术的视频之一。在一块金属上切割后,毫无间隙,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视频其实根本不足以完全体现其技术之精湛,要知道,其金属切割后的嵌合隙间仅仅为2微米,细菌的直径也不过是在0.5-5微米之间,这和细菌是是同一数量级的。
还有一个能够体现精工水准的就是光学仪器。
日本的精密光学仪器也是有口碑的。日本相机镜头和用于手机的摄像头在世界上所占据的绝对领先优势自不必多言,当然也包括华为手机等,全世界各大医院都在用日本研发的高科技精密医疗仪器。
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有三个指标经常名列世界第一:
一是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列世界第一;
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研发经费占总研发经费的比例世界第一;
三是日本核心科技专利占世界第一80%以上。
所以,赶超日本光靠花架子、靠房产、金融是不成的,需要国家顶层设计以及踏踏实实愿意一门心思沉下去的企业,需要整个社会不再那么的拜金、浮躁。
当然,如果不能豁出去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吃苦,那就只剩下了最后一条赶超之路了。
日本近两年每年出生人口都不足100万,随着勤奋敬业愿意追求工匠精神的几个世代慢慢退休、老去,日本制造不可阻遏的出现下滑势头。
事实上,日本制造的大丑闻都是在2002年前后开始集中出现的。最重要原因就是,战后最敬业的一个世代在那一年前后告别了日本制造业。
只要中国确确实实把制造业重视起来,同时确保制造业不低于过去十年的进步速度,那么中国用一代人在制造业上全面赶超日本,就有极大可能得以实现。
中国确实要进步,毕竟起步晚。
我来说几句
还没有人评论哦,抢沙发吧~
大家都爱看
专题资讯导航
意见被贤集网采纳后,贤集网赠送一张限量版的U盘会员卡!
联系方式(必填)
您的意见(必填)
Copyright (C)2014日本和中国的工业真实差距多大?【印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04,186贴子:
日本和中国的工业真实差距多大?收藏
我列举各个方面,大家来看看1、汽车工业方面2、家电产品方面3、有色金属冶金及加工工业4、坦克制造技术5、航空制造业6、民用电子技术7、军用电子技术8、战斗机研发技术9、各种火炮研发技术10、巡航导弹技术11、弹道导弹技术12、直升机研发技术13、坦克和装甲车研发技术1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汽车的话 2014年中国产销量2372.29万辆/2349.19万辆 自主品牌757.33万辆 日本2014产量为921.83万辆 销量556.2887万辆
除了1236,其他都比本子强
2家电的话2014年,彩电、电冰箱、洗衣机、家用冰柜、房间空气调节器、微波炉、吸尘器、电饭煲、电风扇、排油烟机、电热水器、电热冷饮水机、家用燃气灶具、家用电烘烤器具、家用燃气热水器等15种主要家用电器总产量为14.18亿台 其中很多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日本总数据不好找 单项如空调850万台
日本家电还有什么啊
3中国10种有色金属产量是4029万吨 日本是个资源匮乏国家这一项中国有绝对优势 中国已经连续14-15年世界第一了
4坦克制造技术 这一项同样中国有巨大优势 日本最新10式坦克信息不知道 就以90坦克为例 仍使用技术落后的2冲程发动机 耗油/可维护/烟雾等指标均比4冲程发动机要高 中国则于最老的59坦克即装备了4冲程发动机 听说最新10式装上了1200马力4冲程发动机 比99式的1500马力发动机力量小 防护上2战后坦克流行焊接式倾斜装甲 不增加厚度的情况下大大增强防护里 90式坦克仍是2战时期流行的垂直装甲 10式则掌握了倾斜式装甲 中国则于几十年前85式坦克掌握倾斜式焊接装甲技术 火力上中国可以使用125mm贫铀弹/钨弹 日本不是联合国合法核国家不能使用贫铀弹 而且 由于日本人体力较弱坦克必须配备装弹机 而90式的号称故障率高达5%比中国高几十倍 实际故障率达20% 比中国更高 同样由于日本坦克技术主要来自于西方日本没有能力对坦克进行改进升级所以日本任何一款坦克都没有改进型号 产量上中国除了99坦克之外几乎没有哪款主要装备的坦克产量在1000辆以下 而日本极少有坦克产量超过500辆 保有量中国越是日本20倍
5航空制造业 中国有世界上仅有的一个欧洲以外的空客客机组装生产线 并为1/4的空客提供部件 客机有新舟60 ARJ21 C919等几款 军用战机能制造歼7 歼8 歼10 歼11 歼15 歼16 歼31 歼20 运7 运8 运9 运20 轰6K/H 水轰5 蛟龙600神马的日本也可以生产空客/波音等航空客机部件 这一项两国相当 日本客机有相当于中国新舟60的YS-11客机以及尚在试飞阶段相当于中国ARJ21的MRJ客机 但没有相当于C919的干线客机 军机日本可以组装生产美国的F15 并能制造类似F16的F2战斗机 没有轰炸机 C2运输机因为技术原因耗时14年仍未服役 所以并没有自产的运输机 水上飞机有US-2纸面数据还是不错的
只有1236有点争议,其余中国完胜。事实上也就16日本比较强势,23互有输赢(量和质,种类的丰富程度上的区别)
日本的材料学很不错。其他少数比我们领先的未来几年就会持平和超越。最近爆出日本各大建筑开发商数据集体作假,不少房子成了比萨斜塔
6民用电子领域这个太过宽泛了 就举几例 世界500强超级计算机中国109台 日本37台 智能手机中国5亿多日本5000多万 电脑产量中国亿台 日本一直在下降几年前的2012年生产1115万台 当然日本电脑虽然比中国少但上网率极高超过90%中国2015年刚刚达到1半人口的样子仅接近50%左右
楼主别这样
也就马桶盖厕所上的人国家
6军用电子技术 中国军舰使用有源相控阵雷达 日本使用无缘相控阵雷达无论火力通道/抗干扰能力都不如有源的 同样不能进行超视距探测 无法发现地平线以下目标 中国海军军舰则装有超视距对海雷达 正因为如此日本90式反舰导弹仍采用2战流行的惯性制导方式 有雷达进行中继制导的中国反舰导弹射程则往往能达到日本数倍
日本空军没有能力制造预警机 主要使用进口美国的E767并同样配无缘相控阵雷达机械旋转 中国空军则装备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等几种预警机全部使用有源相控阵电子扫描雷达所以雷达都是固定的并有空中指挥能力这在世界上都不多见中国陆军/防空部队使用数十种雷达品种极为繁多 特别是有极少见的被动探测雷达 而日本路基雷达主要依靠进口
专业打脸各种公知美分日za台毒狗
8战斗机研发技术 中国2代机有仿制米格21的歼7系列 自研/半仿制的歼8系列 3代机有自研的歼10系列 仿制苏27系列的歼11/15 战斗轰炸机有自研的飞豹系列 仿苏30的歼16 4代机有歼20歼31神马的日本现役战斗机有仿制美国F16的F2战斗机 还有地面实验阶段的心神 然后....没了
9各种火炮技术 这一项中国称第一没人敢称第二 就以自行榴弹炮为例中国05式全重仅35吨日本99式全重40吨 射程中国50公里日本40公里 速度中国55公里日本49.6公里 射速中国每分钟极限10-12发普通状态8发/分钟 日本每分钟6发 产量中国截止辆 日本105辆火箭炮中国的卫士1/2系列神鹰400系列等都过于变态 就以03式系列为例12管根据弹药不同射程约100-160公里 日本没有能力研发装备火箭炮 进口美国的M270火箭炮最大射程只有70公里迫击炮中国有05式自行迫击炮 日本没有研发装备类似的大口径封闭炮塔自行迫击炮然后其余几种火炮日本实在是没有拿得出手能比的
中国是大而不强,日本是小而精
10巡航导弹技术 中国有空地20(KD20)巡航导弹 长剑10(或称红旗10)老一些的型号有红鸟1/2/3 KD-63等日本因为加入《导弹技术控制协议》所以没有任何射程300公里以上的导弹同样包括巡航导弹
11弹道导弹技术 中国有B-611 DF-4 DF-5 DF-11 DF-15 DF-21 DF-26 DF-31 DF-41 巨浪1 巨浪2等一系列弹道导弹因为美俄签有《中导条约》所以美国俄国都没有500-5500公里的弹道导弹 这方面对日本威胁最大的导弹 中国世界第一同样因为24楼原因日本没有任何弹道导弹
12直升机研发技术 中国研发生产的有直8 直9 直10 直11 直15(少量)直18(少量) 直19 直20 日本除OH-1外几乎没有任何自行研制或仿制的军用直升机
第13和4问题重叠
最后一题 关于民用计算机超级计算机不知道算不算 算的话 中国强一些 不算的话以显卡为例世界显卡芯片三巨头 英伟达的N卡 AMD的A卡 英特尔的集成显卡芯片三家都是美国的 中日都不能企及而硬盘有5个最大企业中美国的西部数据/希捷 份额最大 日立被西数收购 三星是韩国的 剩下的东芝份额虽然倒数但比中国强CPU就美国的英特尔和AMD两家独大主板芯片市场份额也是英特尔和AMD等美国公司霸占最后电脑的成品产量可以参考上面14楼
我国的制造工业大概是2025年可以处于日本或德国同一档次,但要稍微低一点的水平。
楼主列举的分类太不科学了吧,工业分类不是这样分的吧?比如明明好多项都可以归类成军工技术。比如分类成:it技术,电子技术,汽车工业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精密工业制造技术,材料技术,军工技术…要好得多吧
登录百度帐号中国和日本的公司差别有多大?(值得一看)中国和日本的公司差别有多大?(值得一看)子凌品牌设计百家号1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是中国人的特性和习惯,企业家、普通百姓都是如此,所以一点也不奇怪。而日本的企业家给人的印象是他们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2004年我去日本,和日本一位青年企业家交流,他们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说实话,汽车轴承在我眼里确实是一个小产品,没什么了不起。但他一说到他们的产品时,就开始手舞足蹈,两眼发光,似乎特别享受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我一问,原来他父亲是公司董事长,他哥哥是总经理,他是主管技术的董事、副总。公司的规模不大,一百来人,但是服务的客户却是丰田、本田、铃木这些大名鼎鼎的公司。他们家族好像也没有别的生意。他说,光轴承需要研究的东西就太多了,几代人都研究不透,哪有精力再去做别的?从二者的区别,我明白了中国人只是在赚钱,而日本人是做事业。结果可想而知:日本有几万家百年企业,而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百年企业,一家也没有。其实我们仔细看一看那些全球著名品牌,任天堂、微软、尼康、奔驰、丰田、麦当劳……它们似乎都永远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始终在他们的行业越做越深,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大。记得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报道过浙江某个地区,这个地区可以迅速拥有某个产品排名全球前几名的生产加工能力,但同时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放弃了原来的行业进入另外一个行业,然后又迅速成为另一个行业的前三名。但是无论做什么行业,它们的厂房永远是那么破旧,设备永远是那么简陋。所以,它们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它们确实是赚了一些钱,但是这种财富的积累是不可持续的,它们也不会获得同行的尊敬。中国的生产科技,众多核心技术和设备都来自日本,并且无法替代。国民生活方方面面也都充斥着日本的技术与产品,即使很多国货产品的核心技术,也大多是由日本提供的,而这一切都是无法替代的。所以,我要说的是,企业家爱的应该是产品和品牌,而不是钱。赚钱只是经营的结果,而不是经营的目标。2在中国企业家眼里,技术基本上等于先进的设备,所以中国老板的设备一个比一个先进,但舍不得花钱培训技术员,舍得花钱培训全员的老板更是少之又少。记得以前给一家家具公司做企业形象设计的时候,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家具公司的老板花750万元买了一台日本的设备,但是需要花40万元培训一批技师时却舍不得,以至于不懂操作的人把机器搞坏,只好再花50万元去修。其实,这样的例子在中国比比皆是。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太一样,他们买设备时精打细算,但是在学习技术上比较舍得花钱,而在消化技术上则更舍得花钱和精力。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的设备是100分,他们的设备可能是80分;我们可用的能力可能只有30分,人家会用到95分,这样100×30%,只有30分,而80×95%有76分。他们用80分的设备,效果却胜过我们100分的设备。所以,技术才是最重要的。运用技术的关键就是全面消化和全员掌握。事实上,如果一家企业长期从事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其所掌握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就一定越来越系统和深入,优势也就越来越明显,任何一个新的进入者要想在短期内赶超是根本不可能的。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差距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表面上看得懂,但根本学不会,更坚持不了。3我们的单位能耗是日本的150倍,也就是说,消耗相同的资源,日本创造的价值是我们的150倍。这值得我们深思:何为快?何为慢?像中国新兴城市的马路一样,刚刚建好又刨开铺煤气管道,过半年又刨开铺水管,没过几天又刨开铺通信电缆……我们建高速公路的速度之快也令世人惊叹,可惜每每你走到高速公路上就会发现,这里在修补,那里也在修补,高速公路建好没两三年就得翻修。而这些都计算在GDP里面,建一条路要花一个亿,修一次又得花8000万,再修补一次还得花5000万,我们的GDP就2.3个亿了。人家一次花1亿,或者1.2亿就搞定,表面上看起来人家花的钱是多一点,速度是慢一点,但是一次到位,用不着折腾和浪费。日本的品牌,比如索尼、松下、丰田、佳能等,最少都花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来打造自己的品牌,而中国除了一些老字号之外(其实品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真正市场化的品牌屈指数来也不过二三十年。因此,我们不要急躁,不要急功近利,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专心、专注地发展,再过50年中国肯定会出一批大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对消费者而言就是一种体验,或者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承诺;而对企业而言,就是获利的工具。所以,做品牌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投资。当然,有些投资可以立竿见影,而有些投资可能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回报,需要等很长时间以后才能够看到成效。4截至2013年,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在这些国家?这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它们都传承了一种精神——工匠精神。在日本,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产品的品质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不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一家只有45个人的小公司。全世界很多科技水平非常发达的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子凌品牌设计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多读书多看百家号,少吃零食多睡觉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高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