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阻碍中国社会学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素都有哪些

【图文】阻碍祖国和平统一发展的因素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阻碍祖国和平统一发展的因素
&&因素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式看客”现象的社会学分析
构建和谐主义社会必须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使得社会各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这是构建和谐社会中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因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环境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非常迫切和现实的课题。本论文通过对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中一个很普遍、很现实的社会现象——“看客”入手,通过对该现象概括性地说明和特征的阐述,使人们对整体上认清了这种该现象和该现象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危害。通过对该现象的社会学视角分析,探明了当前在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文化建设、群众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道德与法制建设等诸方面存在着一些薄弱和漏洞。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一些诸如: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情感熏陶、教育引导、宣传说服、法制建设、舆论监控与引导等方面克服此类现象的措施,以期达到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环境的构建,更好更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思想正式被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意义重大。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全体人民能够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做到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在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只有人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才有了前提和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想才有可能成为现实。人际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也是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心任务。所谓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往大了说就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和谐相处,各尽其责,共同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往小了说就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互帮互助的关系。而现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看客现象却成为了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一个突出表现。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幸灾乐祸的态度,拔一毛以利他人而不为、举手之劳给110报个警而不肯、充当“冷血看客”而不知耻的现象无疑是和谐社会建设中刺耳的“不和谐音”。看客现象不仅是人际关系不和谐的体现,更是社会环境不和谐的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因此,解决现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看客”现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更是中国实现全面进步的需要。
一、“看客”现象的概念界定及其主要特征和具体表现:
&所谓“看客”,是指那些麻木不仁,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幸灾乐祸为生活态度的人。他们拔一毛以利他人而不为,总是报着一种看笑话的心理去面对遭遇不幸的人。而“看客”现象的概念主要表现为,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个人明知他人受到生命和财产的威胁,需要自己帮助时,却持坐视不救、袖手旁观的态度。心理学上将“看客”现象界定为个体在紧急状态下的心理反应意向,即紧急状态下的冷漠行为。“看客”现象的存在是一种社会病态的表现,严重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阻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
&“看客”现象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事态紧急,认知明确,情感冷漠,众人在场这四个词描述。即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众人在场,明知受害人的生命或财产会受到侵害,急需人帮助,却无人愿意伸出援手,有的只是冷漠的观看。
&“看客”现象普遍存在于现今社会的各个层面,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个角落。强奸犯在光天化日之下作案,受害者家属求助,二百多户人家无动于衷;街头出现精神病人杀害少女,看客多但无人救援;见人跳楼观看者还鼓掌大叫“往下跳”;少100多元医院不给救命血等等。像这样的“看客”现象在现今社会上不胜枚举,它们正严重侵蚀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
二、“看客”现象的社会危害:
&1.它影响和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助长金钱至上的极端功利主义。不能给自己带来切实利益的事坚决不干,即使眼前的人生命受到威胁。这种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只会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如果任其滋长,将来的社会必将再回到那种“人吃人”的社会。
2.它助长了人们畸形心理的培育,使得人们变得灵魂麻木、精神失落。“看客”心理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不仅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也影响着自身在社会上的生存和发展。一个“看客”在这个社会的生存空间必然是很狭小的。
&3.助长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看客”现象的泛滥助长了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歹徒们光天化日下作案却无人制止,这无疑会让他们更加有胆量去继续作案,其结果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财产都会受到威胁。
4.它必定会给构建和谐社会带来困难和阻碍。“看客”现象是人际关系不和谐的外在体现,它的存在势必会破坏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阻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中国式看客现象”的社会学视角探源:
从对现今社会上存在的“看客”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中,不难看出,产生“看客”心理的根源不外乎就是怕惹麻烦,怕遭报复,怕损害自身的利益,怕自己见义勇为却得不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和尊重,又或是通过看别人的笑话为自己寻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寻根溯源,产生这种心理的最源头可归结为以下四点:
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保障与奖励制度不够完善:
&与“看客”现象相对的就是见义勇为。见义勇为的英雄本应受到大家的尊重,得到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保障及奖励,而不是无助地承担因为见义勇为带来的痛苦。可现实中,我们往往见到的是英雄因为见义勇为受伤,却得不到社会很好的资助及关怀,最后还要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这样的结果不免要让人好好思量一下见义勇为值还是不值。或许人们不是不想见义勇为,而是不敢,因为他们缺少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作后盾。虽然国家早已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对于见义勇为行为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并完善,但是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现有的立法只是地方性法规,立法层次较低,而且各地存在差异。
如对于救灾抢险中表现出的行为是否属于见义勇为,见义勇为是否要求事迹突出,各地的规定就不同。各地方立法“诸侯纷争”,法制的不统一,不利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因此国家制定见义勇为的法律尤为重要。但目前国家并未制定相关的法律条文。
&目前,全国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0余县市相继出台了保障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的法规。然而全国性的立法却没踪影。《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障条例(草案)》从1997年开始,曾两次向国务院申报立项但无答复。此外,各地法规也往往“互相打架”。如外地人见义勇为,有些地方却以并非本地户口推诿不管。还有,见义勇为行为中的被救一方应承担什么责任,也一直无明文规定,被救者害怕承担责任,令救人者寒心。
(二)地方立法并没有很好的定位。
  见义勇为的立法根据来源于宪法第43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见义勇为立法应属于社会法范畴,具体来说应属社会保障法范畴。地方立法没有很好的定位可能与我国社会保障法领域的立法混乱有关。相对于普通公民来说,见义勇为者面临危险,挺身而出,可以说他们对社会有着特殊贡献。既然如此,他们应当获得优于一般人的保障与奖励。国家给予为社会作出特殊贡献者特别保障,这样既可以解决这部分人的后顾之忧,又有助于褒扬奉献精神。笔者认为见义勇为立法最好定位于社会保障法领域的社会优抚法。我国现今的情况是把社会优抚对象仅仅限于军烈属、伤残军人、退伍军人等,笔者认为,还应当把见义勇为者也包括进来。况且实际上现有的地方立法在处理见义勇为公民伤残、牺牲问题时几乎都是参照社会优抚办法加以解决。如《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公民条例》第15条规定:“因见义勇为牺牲的公民符合《革命烈士褒扬条例》规定条件的,批准为革命烈士,其家属享受烈属待遇;不符合革命烈士条件的以及负伤致残的公民,属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的,其抚恤、工资、福利待遇按照因公(工)伤亡人员的规定办理;无固定收入的农民、城镇居民和学生等公民,由民政部门参照国家对因战伤亡的民兵民工抚恤的规定办理。”
(三)地方保障经费来源及奖励形式多样引起“诸侯纷争”。
  目前,我国颁布地方性见义勇为保障法规的省市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山东、湖北、河南、广东、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一共24个。但其中奖励办法以及资金来源等,各不相同。
  比如:上海市设立见义勇为专项经费帐户,由市综治委负责日常管理。专项经费用于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监督和社会监督。北京市政府设立见义勇为基金。基金是由政府拨款的专项经费,各级财政部门予以保障,并列入财政预算。广东省政府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和保障见义勇为人中,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制定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办法。经费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以保障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医疗、生活等经费。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拨款;见义勇为基金会或者其他组织提供的资金;单位和个人的捐款、赞助等。还有的省市通过其它方式给予奖励,比如南京允许见义勇为者生二胎,昆明则给见义勇为者落实户口等。
  目前各地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组织形式十分多样:北京由民政局负责,成立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处,承诺1年1千万元,但是在财政上挂着,需要多少奖金就下拨多少;上海由公安局政法委经管;广东的见义勇为基金达上亿元,群众普遍生活水准较高,对于见义勇为者的善后保障工作也做得不错,所以其见义勇为人员上访的记录也少得多。另外,江苏、福建的见义勇为工作被业内认为是做得比较好的。然而在有些地方,并不理想的社会风气导致有时会“见义勇为奖金发不出去”的尴尬。
(四)各地方政府及各阶层机关在执行保障时缺乏灵活多样的手段:
如医院是要对见义勇为的英雄提供免费救治还是按照规定不掏钱不给看病。又如同样一件见义勇为的事,英雄是否在不同的地区会得到不同的待遇,如果那样的话我们是否应该在见义勇为前先选好地方。所以,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政策,见义勇为行为根本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能否对见义勇为英雄实施全面的保障,还取决于执行者的手段够不够多样、灵活,能否对不同的案例做出合适的处理。
&由此可见,“看客”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方面的社会保障及奖励体制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各地方政府及各阶层机关在执行社会保障制度时缺乏统一、明确的政策及灵活、多样的手段。
社会文化道德建设工作的不完善:
(一)媒体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道德社会,提倡公民道德建设。但在对于见义勇为这一块的建设却不是很理想。虽然社会上一直在提倡见义勇为,但真正的宣传、鼓励手段却显得有些力道不足。尤其是媒体对于见义勇为事迹的宣扬手段太过单一化、简单化。虽然每年都有不少给见义勇为的英雄颁奖的晚会,但这里表彰的毕竟是少数人,而其他许许多多的见义勇为的人却得不到宣扬,难免让人觉得寒心。
(二)各地方道德建设出现不均衡。
&对于见义勇为的道德建设这一方面,还呈现出了各地方建设不均衡的问题。有些地方的道德建设力度较大,但相比之下有些地方的建设力度却显得很不够。这样的发展是不能满足全面建设道德社会,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的。
(三)关于见义勇为在大学校园这方面的宣传不够。
&大学中的活动多不胜数,但是有关于见义勇为或是道德建设方面的活动却很少被涉及。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柱力量。如果连大学生都不能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觉悟,何谈建设道德社会?
(四)西方个人主义价值思潮的影响。
由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很多中国民众接受了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但并未正确理解这一价值观的内涵,错误的认为个人利益高于一切。
民众的病态心理:
具有匿名性。看客中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已是外人,不会感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压力。认为反正都是外人,怎么看自己也无所谓。
丧失责任性。看客将责任均摊到每个人身上,不采取行为也不会内疚。认为救人不是自己的责任,是别人的责任,是所谓的英雄的责任。
群体淹没性。群体性淹没了自己的个性、情感和活动。认为大家都没行动,我也不应该有行动去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
盲从、从众心理引导。
中国传统明哲保身、安身立命思想的影响。
人们的“不平衡”心理,认为别人没有帮我,我帮别人就是吃大亏。
社会道德制度与法律制度间的统一协调问题:
&“不见义勇又不犯法”,很多人都会这么想。单单依靠道德的约束显然已无法改变社会上的这些“看客”现象,道德制度必须在法律的充分保障下才能显示出它的威力。近年来,有关于见义勇为这方面的法律不断完善,各地方政府也都出台了相应《见义勇为条例》,可以说是对“看客”现象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但法律始终只是一种约束手段,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看客”心理。所以不管是依靠道德手段去鼓励见义勇为还是运用法律手段去强制见义勇为,都不能最大程度减少“看客”现象。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人们愿意见义勇为,敢于见义勇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看客”现象。
四、消除“看客”现象,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不断完善对见义勇为英雄的保障与奖励制度;制定统一、明确的相关政策,并保证各级地方政府及各阶层机关灵活、多样的执行。做好对见义勇为英雄的保护、资助、奖励以及精神方面的关怀工作。
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建立
“见义勇为基金”,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管理及资金发放制度,确保每位见义勇为的英雄都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将法制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即运用适当的法律手段保护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协调好施救者与被救者之间的关系,以减少那种被救者不愿承担施救者医药费或其它责任之类的纠纷事件。消除群众怕见义勇为遭报复,惹麻烦的顾及。加大对于见义勇为英雄的奖励和善后工作,让每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以及他们周围的人都感到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拥有坚实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强硬的法律手段作后盾。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不管是通过电视还是报纸,对于见义勇为的事迹要大力宣扬,而对于“看客”现象也要进行曝光以及全社会的共同谴责。而且报道应尽量做到全面。各县级、乡级、村级单位要对见义勇为个人及其事迹进行宣扬,力求让每一位见义勇为英雄的事迹都得到宣扬。
加大见义勇为思想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多开展一些以“宣传见义勇为行为”或“反对‘看客’行为”的主题活动。学校要鼓励学生多开展相关主题的团日活动,让学生们亲自组织并参与到宣扬见义勇为行为,反对“看客”行为的活动中去,亲身感受活动带来的教育意义。学校还可以把这一主题作为一门社会实践,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深入社会,深入群众,调查这一主题,并借此机会宣传这一主题。
以政府资助的方式在全国各地建立一些“见义勇为英雄纪念馆”,将英雄们的事迹记录下来,展示给群众看。各地中小学则可以组织一些参观活动,学习英雄事迹,从小培养见义勇为的精神。
借助奥运之势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引导,塑造社会成员的健全人格。宣传说服,改变社会成员的消极态度和病态心理。
透过汶川大地震正面教育、宣扬生命的可贵,人与人之间的互帮互助的可贵以及在重大灾难面前团结的力量。让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宝贵,不管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和谐所带来的力量;让每个社会成员都感受到救人英雄的那份伟大和光荣。
不能单一依靠道德准则或法律手段中的一种去约束“看客”行为,而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只有道德和法律双管齐下,才能有效地控制“看客”行为的发生。
&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不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的体现。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前提条件。一个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国家是不会被任何灾难所打倒的,同时,它也是和谐的。所以,不管是从增强民族凝聚力还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必须先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最大程度上消除普遍存在于现今社会的“看客”现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国社会学史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您的位置: →
中国社会学史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社会学史》 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一四年九月
《中国社会学史》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 本习题集为配合《中国社会学史》课程教学与学习而编写,题型有: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五大类型,共200道练习题,每章题后附有参考答案。 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1987年,社会学界出版了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的两部同名中国社会学史著作。二、单项选择题1、《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的作者是?(
)A、费孝通
D、孙本文2、对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作系统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郑杭生、李迎生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3、下列哪本著作是孙本文先生于建国前出版的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著作?(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学发凡》C、《当代中国社会学》
D、《社会学ABC》4、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第一部专史是?(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5、社会学界于下列哪一年出版了两部中国社会学史同名专著?(
)A、1984年
D、1990年6、将中国社会学史划分为“发轫期、萌芽期、幼苗期、成长期与改革期”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李剑华
D、韩明谟7、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完成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三、多项选择题1 1、1987年,社会学界出版的两部中国社会学史专著是:(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四、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范围。2、请简述中国社会史与中国社会学史的关系。3、请简述中国社会史与中国社会学史的关系。五、论述题1、请论述开展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意义。2、请论述邓小平与中国社会学的关系。3、请论述开展中国社会学史研究对认识当前的中国社会所具有的意义。4、请论述开展中国社会学史研究对我国社会学学科建设所具有的意义。5、请从中国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谈谈你对“社会学学科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气质”这一看法的理解。6、请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出发,谈谈你对“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的理解。7、请从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出发,谈谈你对“学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的理解。 参考答案要点一、 填空题1、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二、单项选择题1、D;2、C;3、C;4、D;5、B;6、D;7、A三、多项选择题1、AB四、简答题1、答:⑴高等院校与科研系统社会学研究与教学的历史。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历史。⑶乡村建设运动和平民教育运动的历史。2、答:中国社会史的研究主要在于揭示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组织的形态及其运动变化的历史,而中国社会学史主要揭示社会学学科活动的发展变化史。社会史的研究对象虽然也涉及社会结构、群体阶层、社会运行等社会的层面,且重视对以往普通人社会生活的纵向研究,但无法等同于学科发展史,充其量只能算 2 作历史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3、答:社会思想史的研究在于揭示各种新概念、新学说的形成理论和展开线索,在于对那些有鲜明个性的思想理论的产生根据和演化逻辑的清理,在于对那些具有直接联系或间接联系的不同学术流派进行比较分析;而学科活动史(或者称学科发展史)主要通过人物生平、社会事件、机构兴衰、学术队伍和学科地位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总结出来,重在记录事件和回忆过程。因此,研究中国社会思想史要从中国远古时代的贤哲对中国社会的看法说起,研究中国社会学史,只是从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研究活动开始。五、论述题1、答:⑴社会意义:以史为鉴,取长补短。中国自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所面对的各种社会问题,有许多都是中国第一代社会学者们所关注的课题,如人口、三农、劳工、家庭、犯罪、社区、城乡关系、财富再分配、利用外资、人文教育、文化建设、社会保障等问题,社会学者们早年的研究成果,不但包含了某些具体问题的答案,而且对今天的社会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启示。⑵方法意义:从“显历史”的背后揭示“潜历史”。历史是对过去的人物或事件的记述,而这种记述带有极强的选择性。一般而言,被“选择”的人物或事件,代表的是与记述者所处时代相适合的主流价值观,可称其为“显历史”。与之相对应的,是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由于各种因素,大量的被埋没了的人物或事件,可称其为“潜历史”。在近、现代中国历史上,便充满了大量的“潜历史”的内容。也可以说,中国社会学史即是一部遭受淹没的“潜历史”。因此,通过对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可以有效呈现哪些曾被淹没的潜历史。⑶学术意义:丰富了“社会学的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社会学这门学科既以现代社会为研究对象,又受时代环境所影响,这一学科同研究对象之间的密切互动,本身就构成了独特的社会现象,成为“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课题。总体来看,社会学作为一门起源于西方的科学,其在近、现代中国的曲折经历,生动地反映了科学与传统、理论与应用、学术与政治、革命与改良、中西方文化之间多重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对此类问题的研究,既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必将丰富和拓展“社会学的社会学”的相关研究领域。2、答:邓小平与中国社会学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⑴邓小平在中国社会学恢复和重建过程发挥了关键作用。邓小平高瞻远瞩第看到中国社会科学的落后状况将会拖现代化事业的后腿,所以以十分迫切的心情提出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这为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发展空间和新起点,并为今后学科建设的较为顺利进行,抵御各种可能的干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3 ⑵邓小平思想或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学存在着许多的交汇点、结合点。邓小平理论中包含丰富着十分丰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思想和社会学思想,它影响到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的实质内容。例如,已有研究表明,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方面――拨乱反正,即与中国社会学在治乱兴衰方面有着交汇点、结合点和共同点。因此,有必要从社会学学科视角出发,对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历史的关联进行双向解读。3、答:开展中国社会学史研究对认识当前的中国社会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利于反思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从传入、发轫、萌芽、成长、取消、恢复、重建、快速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说明学术活动与政治因素之间密不可分,政治力量作为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促进学术活动的发展,但同样会阻碍、甚至破坏学术活动的展开。因此,应尽力避免政治因素对学术活动的过多干预。保持学术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学术研究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②有利于反思学术与社会的关系。学术发展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因此,开展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研究社会学活动与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助于在正确认识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以史为鉴。4、答:开展中国社会学史研究对我国社会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中国社会学史是社会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学专业的学习者以及未来的从业者,我们需要了解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活动的社会学专业在中国的成长史与发展史。因此,开展中国社会学史的研究有助于完善社会学的学科体系。⑵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探讨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社会学研究活动在中国发轫、萌芽、成长、中断、恢复、重建的历史,有助于丰富和发展“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这一新的研究领域。5、答:⑴中国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国弱民贫, 一些爱国学者,积极谋求中国的富强之道,这是中国社会学发生的一般社会背景。⑵社会学的科学气质与人文气质。在西方社会学产生之初,其创始人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就致力于将社会学发展成为一门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与社会问题的极具工具性、理性、客观性的实证性社会科学。即:对科学性的强调在社会学产生之初就内嵌于社会学的学科性格之中。但是,社会学在中国产生、萌芽、成长的社会事实表明,社会学源于现实社会生活,高于现实社会生活,溶于现实社会生活。社会学不仅要研究确定知识,还要研究意会知识;不仅要运用定量研究方法,而且要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不仅要科学地认识社会现实,还要有 4 意识地反作用于社会现实。因此,无论从对象、方法,还是学科使命上来讲,社会学都应一门具有科学与人文双重气质的科学。6、答:⑴简要论述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历程。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传入、发轫、萌芽、成长、取消、恢复、重建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同时,社会学在中国曲折发展的历程为开展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提供了相当完整的案例。⑵所谓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指的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对作为一种的学科实践的社会学学科活动在中国发展、演变的历史进行研究。⑶进行社会学的社会学研究对于理解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学术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广泛的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认识社会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地位等问题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7、答: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经历了从传入、发轫、萌芽、成长、取消、恢复、重建、快速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说明学术活动与政治因素之间密不可分,政治力量作为一把双刃剑,既有可能促进学术活动的发展,但同样会阻碍、甚至破坏学术活动的展开。因此,应尽力避免政治因素对学术活动的过多干预。保持学术活动的相对独立性,才能更好的发挥学术研究以及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 第二章 中国社会学的发轫一、填空题1、1902年,___________翻译出版了日本学者___________的《社会学》一书。2、1895年3月,严复于天津《直报》上连载___________一文,开始完整地介绍西方的社会学系统理论。3、 1897年,严复于天津《国闻报》上发表其译述的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一书的前两章,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表时,严复将该二章冠以___________之名称。二、单项选择题1、群学”概念来源于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
D、荀子2、国人始用“社会学”正式译名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社会学著作是?(
)A、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
B、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C、季廷史的《社会学提纲》
D、有贺长雄的《族制进化论》3、西方社会学著作直接传入中国的开端是?(
)5 A、严复在《直报》上发表《原强》一文B、严复在《国闻报》上发表“贬愚篇”与“倡学篇”C、康宝忠教授在北京大学讲授社会学D、章太炎先生翻译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4、西方社会学作为一门整体的理论体系初传中国始于?(
)A、严复在《直报》上发表《原强》一文B、严复在《国闻报》上发表“贬愚篇”与“倡学篇”C、康宝忠教授在北京大学讲授社会学D、章太炎先生翻译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5、在中国社会学史上,被誉为西方社会学初传中国第一人的是?(
D、梁启超6、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一书是由下列哪位学者翻译的?(
)A、严景耀
D、晏阳初7、《群学肄言》一书是由下列哪位学者翻译的?(
)A、康宝忠
D、章太炎8、在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整本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社会学著作是?(
)A、《中国人口论》
B、《社会学》C、《群学肄言》
D、《中国乡村与城市生活》三、多项选择题1、中国社会学发展史上的先行人物包括?(
C、梁启超D、章太炎
E、谭嗣同2、中国社会学发轫期的两簇社会学火花是指?(
)A、群学思想
B、天下大同思想
C、社会调查运动D、乡村建设运动
E、社会改良思想四、简答题1、请简述在中国社会学传入初期,先行者为何大倡“群学”而不言社会学。2、请简述有关中国社会学起源的代表性观点。3、请简述中国社会学的来源。4、请简述严复有关社会改良的基本观点。五、论述题1、试谈谈你对中国社会学起源问题的认识。6 参考答案要点一、 填空题12、《原强》;3二、单项选择题1、B;2、B;3、B;4、A;5、A;6、B;7、B;8、B三、多项选择题1、ABCDE;2、AE四、简答题1、答:⑴ “群学”译名在移植西方社会学之初,更容易使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从而易为当时的国人所接受。⑵能够起到鼓励国人救亡图存,团结御敌的作用,对维新变法、国家与社会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2、答:说法一:认为中国社会学起源于康有为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授“群学”。说法二:中国社会学起源于严复1895年在天津《直报》发表《原强》等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1897年,严复在天津《国闻报》上表发了其译述的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一书的前两章,这是西方社会学著作传入中国之始;1903年,上海文明编译局出版了严复译述的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一书,定名为《群学肄言》,这是直接译自西方社会学的第一部书。3、答:⑴中学渊源――内源性。晚清今文经学明显地表现出了尊重科学,讲求实际、重视客观、追求实效的现代学术精神,这是中国社会学的直接思想来源之一。⑵西学来源――外因性。源自西方的实证社会学、解释社会学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4、答:⑴中国文化不可完全否定,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⑵反对进行激进革命,应根据国情,批判地接受旧文化,逐步改进。⑶从教育入手,改进国民素质,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真正出路。五、论述题1、答:说法一:认为中国社会学起源于康有为1891年在广州长兴里万木草堂讲授“群学”。说法二:中国社会学起源于严复1895年在天津《直报》发表《原强》等文章, 7 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斯宾塞的社会学理论;1897年,严复在天津《国闻报》上表发了其译述的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一书的前两章,这是西方社会学著作传入中国之始;1903年,上海文明编译局出版了严复译述的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一书,定名为《群学肄言》,这是直接译自西方社会学的第一部书。可以说,两者都是中国社会学的创始人,但二者从不同传统、不同方向上开创了中国社会学。康有为从群学思想出发阐释其社会学思想,代表了中国社会学的内源性,严复通过译介西方社会学说传播社会学思想,代表了中国社会学的外源性。 第三章 中国社会学的萌芽一、填空题1、__________年,Arthur S.Mann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讲授社会学。使用Walter Bagehot的《Physics and Politics》 。2、1915,陶孟和合梁宇皋合著英文本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中国人用社会学观点研究中国社会生活的最早一部著作。3、1918,陈长衡出版__________________一书,这是中国论及人口问题的最早一部书。4、1922年,___________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教学社会学著作《社会与教育》。 5、年,清华学校社会科学系教授指导学生做了关于北京百姓生活的调查。6、1918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Sidney D.Gamble主持了_______________ 。7、年, 在________________主持下,由北平实进会所做了关于人力车夫的生活与工作状况的调查。8、1917年,沪江大学社会学系在上海东部新工业区――杨树浦地区――发起成立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即: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人自授社会学始于哪一年?(
)A、1916年
D、1910年2、在中国自办大学中讲授社会学的第一人是?A、孙本文
D、章太炎3、中国高等学校中所进行的最早的社会调查是?(
)A、葛学溥指导学生在杨树浦地区的东部所开展的社会调查8 B、步济时所主持的关于北平人力车夫的生活与工作状况的调查C、清华学校社会科学系教授狄特莫指导学生所做的关于北京百姓生活的调查D、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甘博所主持的北京社会调查4、中国高等学校设置的第一个社会学系是?(
)A、齐鲁大学社会学系
B、上海圣约翰大学社会学系C、沪江大学社会学系
D、燕京大学社会学系5、现代中国第一份关于社会研究的期刊是?(
)A、《新社会》
B、《社会学界》C、《社会学刊》
D、《社会学研究》6、中国人用社会学观点研究中国社会生活的最早一部社会学著作是?(
)A、《中国人口论》
B、《中国乡村与城市生活》C、《家庭进化论》
D、《北京的行会》7、在我国,最早把社会学作为一门系统的知识学科与,并专门培养此类人才的高校是?(
)A、上海圣约翰大学
B、燕京大学C、沪江大学
D、清华大学8、中国最早设置社会学系的自办大学中是?(
)A、厦门大学
B、上海大学
C、云南大学
D、南开大学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社会调查是模仿美国春田调查做的?(
)A、年期间,沪江大学社会学系的访问学者、美国布朗大学教授白克令指导学生对上海沈家行地区进行调查B、1918年,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甘博主持的“北京社会调查”C、1924年,齐鲁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在中外教师的带领下,对济南市社会概况所进行的调查D、1915年,葛学溥指导学生在杨树浦地区的东部所开展的社会调查
E、年,步济时所主持的关于北平人力车夫的生活与工作状况的调查2、长期的社会调查与萌芽期的社会调查的相同之处是(
)A、关注的问题相似
B、调查的数量、规模、影响相似C、调查的出发点相似
D、使用的方法相似E、对社会改良的理解相似9 3、成长期的社会调查与萌芽期的社会调查的不同之处是(
)A、关注的问题不同
B、调查的数量、规模、影响不同C、调查的出发点不同
D、使用的方法不同E、对社会改良的理解不同四、简答题1、请简述中国社会学萌芽期的社会背景。五、论述题1、请论述中国社会学萌芽期社会调查运动的意义与局限。 参考答案要点一、 填空题1、2、《中国乡村与城市生活》;3、《中国人口论》;456、北京社会调查;7、8、沪东公社;二、单项选择题1、A;2、C;3、A;4、C;5、A;6、B;7、C;8、A三、多项选择题1、AC;2、AD;3、BCE四、简答题1、答:⑴国内背景:中国社会环境动荡不安,知识分子追求科学、民主与思想解放;早期留学欧美日的学者陆续回国,有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⑵国际背景:西方国家此时偏重对中国进行经济、政治与文化侵略。尤其是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开展传教工作直接促成了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五、论述题1、答:⑴贡献:研究题目的广泛性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与西方的同步性有助于借鉴的研究成果;东西方比较的立场有助于发现并发掘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发展道路。⑵局限:研究成果多以英文在国外发表,未在中国国内造成非常广泛的影响;在搜集资料方面,因当时中国官方统计资料极不完备,这些著作中所引用数字不 10 一定可靠;调查对象的局限性使得调查结果不可避免的带有偏见性;研究者身份的特殊性使得调查结果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 第四章 中国社会学的成长一、填空题1、中国早期社会学研究中的四个主要学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先生有关贫穷问题的______________一书,是我国第一部研究中国贫穷问题的著作。3、陈达先生于1929年出版的______________一书,是我国社会学者所著劳工问题的第一部著作。4、最早关注中国人口问题并加以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他所著的______________一书,是国内有关人口问题的第一部著作。5、在中国社会学学科教育建立之初,由于当时革命形势的推动,中国共产党于改组后的______________创办社会学系,开展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教育教学活动。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第一代社会学者之中,主要致力于开展犯罪社会学研究的是?(
D、费孝通2、下列哪个研究机构因进行社区实地研究而著名?(
)A、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
B、华西大学边疆研究所C、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
D、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3、《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一书的作者是 ?(
D、许德珩4、中国的第一位社会学博士是?(
)A、朱友渔
D、晏阳初5、创立中国第一个社会学学术团体――中国社会学会――的社会家是?(
)A、余天休
D、晏阳初6、中国第一代社会学者之中,主要致力于开展工业社会学研究的是?(
)A、严景耀
D、梁漱溟7、下列哪个研究机构因进行人口普查研究而著名?(
)11 A、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
B、华西大学边疆研究所C、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
D、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所8、解放前中国人口与劳工问题的专家是?(
D、许德珩9、“魁阁”指的是?(
)A、华西大学边疆研究所
B、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C、清华大学国情普查所
D、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10、中国第一代社会学者之中,主要致力于开展农村社会学研究的是?(
)A、孙本文
D、梁漱溟11、中国社会学史上第一个社会学的学会组织成立于哪一年?(
)A、1920年
D、1923年12、《人口问题》一书的作者是?(
D、许德珩13、东南社会学社成立于哪一年?(
)A、1927年
D、1930年14、中国社会学社成立于哪一年?(
)A、1929年
D、1933年15、杨开道主要从事哪方面的社会学研究?(
)A、城市社会学
B、农村社会学
C、家庭社会学
D、人口社会学16、中国社会学界第一个学术团体是?(
)A、中国社会学会
B、东南社会学会C、中国社会学社
D、中国社会学研究会17、《中国监狱问题》一书的作者是?(
)A、严景耀
D、晏阳初18、中国社会学社自1930年成立,至1947年,共召开了几次年会?(
D、10次19、在早期社会学者之中,强调生物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的社会学家是?(
)A、吴文藻
D、李景汉20、到1947年秋,全国独立大学或学院设立社会学类学系的共有多少所?(
D、22所三、多项选择题12 1、中国第一代社会学者为之奋斗的目标包括(
)A、社会学本土化B、寻找一条连接传统与现代、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现代化道路C、把在研究中国社会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贡献于世界学术界D、发展社会学的学科体系E、发展社会学的研究机构2、中国社会学成长期的三条枝干包括?(
)A、学院派社会学
B、乡村建设运动
C、应用社会学D、马克思主义学派社会学
E、社会心理学3、在中国社会学成长期,西方社会学对中国社会学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A、帮助培养人才B、中西方学者共同开展合作研究C、中西方学者开展学术交流D、中国社会学者译介和应用西方社会学理论与方法E、西方学术团体和个人在生活、学术、资金上为中国学者提供帮助四、简答题1、请简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学发展遭遇短暂挫折的原因。2、请简述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学者群的群体特征。3、请简述中国第一代社会学者奋斗的目标。4、请简述成长期中国社会学教材建设的特点。5、请简述成长期中国社会学界代表性的理论学说。6、请简述成长期社会调查运动的概况。7、请简述成长期社会调查运动出现的原因。8、请简述中国社会学成长时期的三条枝干。五、论述题1、请论述中国社会学成长时期的社会调查与萌芽期社会调查的异同之处。2、请论述中国社会学成长时期西方社会学对中国社会学的影响。3、请论述中国社会学成长时期社会学者有关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一、 填空题1、乡村建设学派、综合学派、社区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13 23、《中国劳工问题》。45二、单项选择题1、C;2、A;3、C;4、A;5、A;6、B;7、C;8、A;9、B;10、C;11、C;12、C;13、B;14、B;15、B;16、A;17、A;18、C;19、C;20、D;三、多项选择题1、ABC;2、ABD;3、ABCDE;四、简答题1、答:是新兴学科,基础较为薄弱,有的学校因师资力量弱、学生修习人数少等原因将之取消;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有些人对社会学产生误解,把其等同于“社会主义”,予以压制;受当时“重理轻文”的国家教育政策与经济政策影响;由于战争因素的影响。2、答:⑴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获得了比较系统而完整的西方学术训练,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冲突特征。⑵大多数来自开放较早的地区,出身于地主、官僚、商人等家庭。他们当中比较有成就的人,无一例外都曾经留学西方,其中大多数曾留学美国。有的是自费留学、有的是通过教会学校资助,更多的是享受各种公费奖学金待遇。⑶尽管接受了欧美系统的学术训练,但绝不盲从,主要致力于寻找富国强民的现代化道路。3、答:⑴社会学的本土化。即将源自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有效地运用到对中国社会问题的认识上;⑵在中国社会的变迁过程中,找到一条连接传统与现代、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现代化道路;⑶把在研究中国社会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贡献于世界学术界。4、答:从原先单一的普通社会学理论转向社会学的一些分支理论,具体涉及社会进化与社会变迁、社会问题、社会学方法、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内容;从以前多数移译于日文社会学著作转而为直接翻译介绍欧美社会学著作,并且还出现了编著的方式,引用西方的社会学理论和方法来分析与论述中国问题的著作;国内学者自著的社会学著作开始陆续增加。5、答:⑴资源说:中国种种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自然资源贫乏、人口众多、耕地少而分散、生产力落后、人民教育程度低等。解决这些问题要从问题的本身入手,即要提倡生育节制、进行乡村建设运动、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制, 14 实现工业化等;⑵文化说:中国种种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近代西方文明入侵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国社会因而受到冲击,在急速的变迁中,出现了种种文化失调。至于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大多数知识分子的主张可分为3类:全盘西化、复古派和折中派。6、答:⑴数量:年的9年时间,共完成9027个调查;⑵参与者:社会学、经济学等各社会科学的学者、学生、学校、政府机关及私营组织;⑶调查领域:农村、城市、人口、工业、土地、婚姻家庭、劳工、民俗、贫穷、犯罪等问题.7、答:⑴从世界范围来看,当时社会学研究的中心正逐渐地由欧洲移向美国。美国社会学对经验研究的强调深深地影响了那些留学美国的中国的第一代社会学者;⑵在中国国内,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思想文化界异常活跃,社会改造的呼声日益高涨,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产生了各种各样改造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主张。正是由于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大讨论,给中国社会学家开展实地社会调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有利地推动了社会学在中国的成长。8、答:⑴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系统的社会学;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包括解放区的社会调查、年中国学术思想界掀起的三次论战、学院系统中马克思主义者的教学科研活动);⑶乡村建设运动。五、论述题1、答:⑴同:关注的问题相似,都具有关怀、同情底层人民生活的人道主义的色彩;都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描述当时的社会状况;两者的调查都是非理论的,都具有很强的社会服务和社会改良的倾向;⑵异:出发点是不一致的;对社会改良的理解不同;调查的规模、数量、影响方面不同。2、答:⑴人才训练。⑵中国社会学者译介和应用西方社会学理论及方法。⑶中西方社会学者相互之间的学术访问和交流。⑷西方社会学者个人或团体,在生活上、学术上、资金上,对中国社会学者的支持。⑸合作研究。3、答:⑴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对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观点认为,凡同人群生活相关的研究都属于社会学对象,如历史、政治学、经济学就应该包括在社会学的范围内。狭义的观点是只把社会作为研究的对象,探讨关于社会的原理,并研究各种人群组织,如家庭、部落、国家、教育等。大多数学者持后一种即狭义的观点;⑵社会学领域如何分类?――把社会学分为理论与应用两大部分,并将应用社会学进一步分作农村、城市、人口、家庭、犯罪等领域。中国社会学者大多主张两者兼顾,相互促进;⑶社会学研究应秉持何种方法论?――中国第一代社会学者大多接受了实证主义的方法论;⑷如何看待中西文化传统?――中国社会学者在研究中兼顾中西文化传统; 15 ⑸社会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对社会学者而言,社会学的目标有二:一是纯理论的,即以科学的方法认识社会;二是实用的,即预测与控制社会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⑹解决社会问题的途径是什么?――社会改良。 第五章 乡村建设运动一、填空题1、平教会所开展的定县乡村建设实验是以___________等人所提出的_______________为理论依据的。2、梁漱溟倡导与从事乡村建设实验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他所提出的_______________。3、晏阳初等人认为,中国社会的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虽然纷繁复杂,但其根本问题则是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梁漱溟在何地建立了乡村建设研究院,开始其乡村建设实验?(
)A、河北定县
B、山东邹平
C、江苏江宁
D、江苏昆山2、晏阳初在何地开展其乡村建设实验?(
)A、河北定县
B、山东邹平
C、江苏江宁
D、江苏昆山3、“愚穷弱私论”是由下列哪位学者提出的?(
)A、陶孟和
D、严景耀4、“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是由下列哪位学者提出的?(
)A、陶孟和
D、严景耀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孙本文
C、杨开道D、晏阳初
E、瞿秋白2、晏阳初先生着力发展的4大教育包括?(
)A、生计教育
B、文艺教育
C、卫生教育D、公民教育
E、爱国主义教育3、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背景包括?(
)A、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及掠夺、连年灾害、军阀混战,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受到摧残,农村经济全面崩溃B、社会调查运动的重点开始转向农村经济方面16 C、日本大举全面侵华D、美国乡村生活运动的影响E、中国思想界围绕着“如何使中国走上一条富国强民的现代化道路”这个问题展开三次论战4、乡村建设运动的举办机构包括?(
)A、高等院校
B、学术机关
C、民间团体D、政府机关
E、企业四、简答题1、请简述乡村建设运动产生的背景。2、请简述乡村建设运动的概况。3、请简述杨开道的农村社会学思想。4、请简述晏阳初的乡村建设实验。5、请简述“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的基本内容。6、请简述梁漱溟的乡村建设实践。五、论述题1、请分析乡村建设运动的贡献与局限。2、试论述杨开道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的不同之处。3、试论述晏阳初与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要点一、 填空题123二、单项选择题1、B;2、B;3、C;4、B;三、多项选择题1、BCD;2、ABCD;3、ABE;4、ABCD四、简答题1、答:⑴社会背景: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及掠夺、连年灾害、军阀混战,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受到摧残,农村经济全面崩溃。⑵学科背景:社会调查运动的重点开始转向农村经济方面。⑶思想背景:中国思想界围绕着“如何使中国走上一条富国强民的现代化道路”这个问题展开三次论战。17 2、答:时间:20世纪20末至抗战开始。人员:①进步的社会学者、经济学者、农业专家和有志青年;②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改良派;③政府官员主办机构:①学术机构;②高等院校;③民间团体;④政府机关。工作重点:①平民教育;②社会救济与社会服务;③农村经济事业;④乡村自治3、答:⑴介绍并提倡农村生活运动(country life
movement)。他介绍了英美等国开展旨在建设“好农业, 好经营,好生活”(Better Farming,Better Business,Better Living)的农村生活经验,针对中国农村现状提出了11项具体意见。包括:提高农民知识;改良农事;注意农村经济;便利交通;扩大农村范围;提倡农民组织;培养农村领袖;发展社会服务;生活社会化;开发正当娱乐;生活艺术化。⑵介绍农村社区的概念。首先,将农村社区的概念引入中国农村社会学研究;其次,以“共同社会”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杨开道开创了系统化的农村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再次,运用系统观,杨开道分析了农村社会生活面临 的几大问题。4、答:⑴基本认识:在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因此,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纷繁复杂,而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农村社会中的人的问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平民教育运动是民族再造运动;⑵四大病根:愚――贫――弱――私;四大教育:文艺――生计――卫生――公民⑶教育宗旨:“除文盲,做新民”。⑷教育方式:包括学校式教育、社会式教育、家庭式教育。⑸步骤:第一步是研究实验;第二步是训练人才;第三步是表证推广。⑹教育范围:包括政治、宗教、经济、自卫、卫生、礼俗等六大整体教育。5、答:近代西方势力的入侵,破坏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因此,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失调问题。其表现出来的就是社会构造的崩溃和政治上的无办法。由此,倡导从乡村社会组织结构入手重建文化体系。6、答:⑴组织机构――乡村建设研究院:①组织体系:省----乡村建设研究院----县长、县政府----一室五科(民政、武装、财政、交通通讯、教育)----乡----行政村――自然村;②组织性质:政教合一的组织。⑵组织活动:创办乡学、村学,其学员来自乡村全体农民⑶组织宗旨:团体组织、科学技术,即:把散漫的、只顾自家自身的农民组织起来搞生产,在生产中学习和运用科学技术。五、论述题1、答:⑴贡献:①乡村建设运动的工作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问题,但 18 在发展农村教育、培养农村人才,传授和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村合作及其它公益事业等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②中国的第一代社会学者所具有的社会使命感和精神气质至今仍有借鉴之处;③乡村建设运动的探索引起了社会学界的争论,从而推动了社会学的研究事业;④乡村建设运动的社会改良实验的最终失败,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知识分子以有益的启示。⑵局限 :①理论上,倡导社会改良,无法真正解决当时的诸多问题;②实践上,多是空谈、偏重理论,没有多少实际工作;③与农民的关系上。表现为与农民的沟通出现诸多障碍,出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困境;④与政府的关系上。有很强的官办色彩。出现“高谈社会改造而依附于政府”的现象。2、答:第一,两人关注农村、复兴农村的出发点不同。前者从社会到政治,后者从政治到社会。第二,两人在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影响和贡献不同。后者的影响大于前者,但后者对乡约制度的研究自成一体。第三,学术背景的不同,导致两人对组织的追求存在分歧。前者坚持西方民治社会的目标,后者则持反对态度。3、答:定县与邹平是乡建运动中新旧两派的象征。第一,前者直接依赖国际物质和人力的帮助,后者则不欢迎外来的势力直接参与乡村建设。第二,前者是为了“救人”的一种慈善救济运动,后者则以“农民能够自救”为前提基础。第三,前者欲以西洋的精神技术和物质的帮助,造成中国农村所为?现代化?、?科学化?,后者提出的是中国式的乡村建设,其基本精神是通过改革、复兴中国文化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 综合学派一、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学派,是学院派社会学的主流。2、综合学派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认为社会现象具有非常复杂的性质,因此必须从多方面进行__________的研究。3、孙本文先生认为,社会行为形成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地理的、生物的、心理的及文化的因素等不同方面。对各种不同的因素的作用,他并非是等同看待的,而是比较看重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的因素。二、单项选择题19 1、综合学派的集大成者是?(
)A、吴文藻
D、李达三、多项选择题1、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
)A、孙本文
C、柯象峰D、雷洁琼
E、潘光旦2、下列属于孙本文先生的代表作的是?(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学大纲》
C、《现代中国社会问题》D、《当代中国社会学》
E、《乡土中国》四、简答题1、请简述综合学派的基本观点。2、请简述孙本文教授所提出的社会学中国化的设想。五、论述题1、试分析孙本文教授的社会学探索。2、试分析早期中国社会学中的综合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参考答案要点一、 填空题123二、单项选择题1、C;三、多项选择题1、ABCE;2、ACD四、简答题1、答:强调社会的整体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学研究的综合性;强调社会学应该以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强调社会行为现象的成因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心理因素、地理因素、生物因素的原因,也有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虽然不同研究者强调的影响因素各异,但均关注文化因素对社会行为的影响。2、答:第一,建立中国自己的理论社会学。实现的具体路径包括:①整理中国固有的社会史料; ②实地研究中国社会的特性; ③系统编辑社会学的基本用书。20 第二,建立中国自己的应用社会学。实现的具体路径包括: ①详细研究中国问题; ②加紧探讨中国社会事业和社会行政; ③切实研究中国社会建设。第三,训练社会学人才。五、论述题1、答:⑴文化决定论与心理还原主义 。鼓吹文化和心理两大因素对人类社会行为的决定作用。其文化决定论观点来自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威廉?奥格本;其心理还原主义观点来自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吉丁斯,纽约大学的彭德尔,芝加哥大学的托马斯。⑵孙本文的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1930年2月,在中国社会学社成立之时,孙本文就提出:把建设一种中国化的社会学作为自己的目标;尝试建构中国化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例如:在《社会学原理》、《社会心理学》两书中,尽可能的引用本国材料例证观点;在《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的设想;社会学中国化的基本路径:充分收集并整理本国固有的社会资料,再根据欧美社会学家精审的理论创建一种完全中国化的社会学体系。⑶孙本文与中国社会学学科建设。①编著社会学教材。发起并领衔主编一套包括普遍社会学各方面内容的丛书《社会学大纲》。②学科组织化。孙本文为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在教学中开设了涉及范围极广的课程;组建社会学组织。2、答:贡献:综合学派是早期中国社会学的正宗;综合学派的社会学探索代表了中国早期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高成就,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之后;综合学派在“社会学中国化”问题上做了有益的实践和尝试。局限:综合学派对有关社会主义思想、唯物史观采取了完全排斥的态度,这样就使得他们的理论探索在指导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局限;综合学派有关社会学学科体系的探索,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思想观点亦种种片面、肤浅、矛盾之处;综合学派社会学家忽视对中国社会的实地调查研究,他们有关中国社会学中国化的研究也是有失偏颇的。 第七章 社区学派一、填空题1、社区学派是二十世纪____________年代活跃于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个重要的学派。2、社区学派以认识中国现实社会为宗旨,运用____________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大量的_____________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________________进行了理论探索。21 3、1935年10月,吴文藻邀请正在日本讲学的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____________来华开展教学活动,开设了“比较社会学”与“社会学研究”等短期课程。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个研究机构因进行社区实地研究而著名?(
)A、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
B、华西大学边疆研究所C、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
D、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2、“魁阁”指的是?(
)A、华西大学边疆研究所
B、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C、清华大学国情普查所
D、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3、《生育制度》一书的作者是?(
)A、李安宅
D、林耀华4、《金翼》一书的作者是?(
)A、李安宅
D、林耀华5、《乡土中国》一书的作者是?(
)A、陶孟和
D、晏阳初6、《江村经济》一书的作者是?(
)A、陶孟和
D、晏阳初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社区学派有关社会结构研究的成果的是?(
)A、《生育制度》
B、《江村经济》
C、《乡土中国》D、《皇权与绅权》
E、《金翼》2、下列属于社区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孙本文
E、瞿秋白3、下列哪些著作属于社区学派的代表性的研究成果(
)A、《金翼》
B、《战时的乡村社区政治》C、《芒市边民的摆》
D、《西云南的巫术与科学》
E、《江村经济》4、以下哪些属于社区学派的基本观点?(
)A、社会生活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体系,体系的各个部分各有其功能或 22 作用。B、社会生活体系在其各部分相互影响、适应外界环境中达到平衡与稳定C、开展社区研究D、建立比较社会学E、实现社会学中国化5、以下哪些属于社区学派的代表性的研究机构?(
)A、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
B、华西大学边疆研究所C、国情普查所
D、北平社会调查所E、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6、以下属于社区学派的理论渊源的是?(
)A、社会学者对现代社区所做的描述性调查B、文化人类学者对初民社会的研究C、人文区位学的社区研究D、地域调查运动E、文化社会学的社区研究四、简答题1、请简述社区学派的基本观点。2、请简述吴文藻先生的社会学实践。3、请简述社区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4、请简述社区学派的贡献与局限。五、论述题1、试比较综合学派与社区学派有关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 参考答案要点一、 填空题123二、单项选择题1、A;2、B;3、C;4、D;5、C;6、C;三、多项选择题1、ACD;2、BC;3ABCDE;4ABCDE;5AB;6ABCDE;23 四、简答题1、答:⑴理论上:社会生活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体系,体系的各个部分各有其功能或作用,此体系在其各部分相互影响、适应外界环境中达到平衡与稳定。⑵方法上:社区研究⑶目标上:尝试建立比较社会学、社会学中国化2、答:⑴主张社会学中国化。⑵倡导现代社区研究:⑴理论选择――功能主义;⑵方法选择――社区研究法。⑶培养扎根于中国的独立科学工作人才:⑴增加教学内容⑵改革教学方法⑶选派留学3、答: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特别是抗战期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纷纷内迁至云南、四川、贵州等西南各省,大批社会学家也随校南迁。 在吴文藻的支持下,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一批青年学者,以燕京-云南社会学研究工作站为基地,以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运用社区研究法,对不同类型的乡村、都市和少数民族社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中国社会学史上著名的社区学派。4、答:⑴贡献:对于社会学的中国化贡献巨大。⑵局限:研究对象方面。主要集中于中国西南内地的分散村落,对规模较大且相对复杂的城镇及都市社区及东南沿海等地的乡村社区的研究付诸阙如;研究视角方面。过分强调功能及功能分析,缺乏其他理论视角的加入;研究方法方面。过分强调定性研究,较少涉及定量研究。五、论述题1、答:不同之处在于:⑴对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态度。综合学派抱着确信、接受的态度,社区学派抱着试用、反思的态度;⑵了解社会现实的目的。综合学派的目的在于构建一种符合现实的社会学理论体系,社区学派在于用理论服务于现实;⑶社会学中国化的目标。综合学派的目标在于建立一种能够在中国社会找得到事实印证的,同时又与西方学术本质上不相左的理论体系,社区学派的目标在于将理论和事实糅合在一起,建立一种新综合;⑷实现社会学中国化的路径。综合学派主张欧美社会学家的理论+中国固有的社会资料,社区学派主张开展实地社区研究。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填空题24 1、______________是从唯物史观出发系统完整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原理的著作。2、李达在《现代社会学》一书中将社会问题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类。3、1927年1月至2月间,毛泽东对湖南长沙、醴陵、湘潭、衡山、湘乡五个县的农民运动做了调查,前后32天,最后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写作出版的社会学著作是?(
)A、《当代中国社会学》
B、《现代社会学》C、《社会学》
D、《社会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学派社会学的集大成者是?(
D、李达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代表人物的是?(
E、瞿秋白2、以下属于由陈翰生所主持的在国统区所展开的农村调查的是?(
)A、对江苏无锡农村的调查
B、对河北保定等地的调查C、对山东邹平等地的调查
D、对广东农村的调查E、对河北定县等地的调查四、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学派有关社会学基础问题的思考。2、请简述马克思学派社会学家的工作范围。3、请简述陈翰笙先生所领导的农村社会调查的贡献。五、论述题1、试比较邓中夏与李达有关工人运动和劳工问题的研究成果。 参考答案要点一、 填空题123;25 二、单项选择题1、B;2、D;三、多项选择题1、BCDE;2、ABD;四、简答题1、答:⑴社会学研究的根本法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⑵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社会变迁。⑶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整体和部分。⑷社会及其本质:生产关系的总和。⑸社会学的历史使命或重要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⑹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实证主义。⑺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强调经济因素。2、答:⑴在高校任教:抗日军政大学、华北大学、上海大学等。⑵撰写理论著作:冯和法的《农村社会学大纲》、李平心的《现代社会学理论大纲―唯物史观的社会学基础理论》、许德珩:《社会学讲话》、李达:《现代社会学》、《社会学大纲》、瞿秋白的《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等,这一时期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著作的共同点在于:均以社会学为名,旨在阐述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思想理论。⑶开展实地调查:国统区与解放区的调查研究(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在广大革命根据地所进行的社会调查研究)。3、答:⑴调查团基于实际调查所得资料,得出了有关中国社会性质的科学结论,为中共在农村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⑵团结了大批高级知识分子,为党的专业理论队伍建设做出了较大贡献。
⑶所留下了大批农村调查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五、论述题1、答:⑴立场:共产党人(专注于如何有效地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社会学学者(专注于与劳动者有关的建立福利措施、倡导工业和平等)⑵写作方法:自身经验―报刊、统计资料⑶范围:专注罢工问题―专注于综合的劳工问题(工资、工时、劳工福利、劳资冲突的表现、原因、解决方式等)⑷结论: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劳工彻底解放―改良,倡导劳工、资本与社会三方面相互配合,共谋互利。 第九章 中国社会学的取消、恢复与重建26 一、填空题1、1952年起,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全面开始进行。经过这次院系调整,只保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两个社会学系,其他大学的社会学系都被取消了。2、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以及___________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学恢复与重建工作的开始。3、________年和________年的两个夏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和刚成立的社科院社会学所,在北京连续举办了两期社会学讲习班。4、为培养最初的社会学教学与研究人才,在国家教育部的领导支持下,___________开办了社会学专业班。5、所谓“五脏”,是指一个学科的建立,至少要包括五个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工作开始的标志是?(
)A、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成立
B、上海大学成立社会学系C、举办社会学讲习班
D、开办社会学专业班2、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我国成立的第一个高校社会学系是?A、南京大学社会学系
B、南开大学社会学系C、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D、北京大学社会学系3、社会学在中国彻底被取消是在哪一年?(
)A、1949年
D、1953年三、多项选择题1、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过程中保留下来的社会学系是?(
)A、上海大学社会学系
B、云南大学社会学系
C、中山大学社会学系D、清华大学社会学系
E、厦门大学社会学系2、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时高校社会学专业的师资来源包括(
)A、在北京举办了两期社会学讲习班B、在南开大学举办了社会学专业班C、北京大学、人大、山大、中大等高校采用先培养研究生,再培养本科生的方法培养社会学师资D、从国外引进师资
E、从香港、台湾等地引进师资3、建国初期,社会学专业被取消的原因包括?(
)27 A、社会学自身方面的原因
B、片面学习苏联高等教育体制与经验C、将历史唯物主义等同于社会学
D、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社会问题
E、中共主要领导人对传统社会学存在负面印象4、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的背景包括?(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十一届三中全会C、解决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方案,在思想文化界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E、取消社会学多年的苏联派代表出席了在荷兰举行的世界第三届社会学大会四、简答题1、请简述我国高校社会学教育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请简述中国社会学恢复的背景、过程及标志。3、请简述费孝通的“五脏六腑说”。五、论述题1、试分析建国初期社会学专业被取消的原因。 参考答案要点一、 填空题1、中山大学、云南大学;2、社会学座谈会、中国社会学研究会;3、1980年、1981年;4、南开大学;5、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出版物;二、单项选择题1、A;2、C;3、D;三、多项选择题1、BC;2、ABC;3、ABCDE;4、ABC;四、简答题1、答:⑴学生培养规模方面:存在绝对缺少与相对过剩之间的矛盾⑵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专业教师素质相对偏低、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且存在较为明显的近亲繁殖现象。⑶课程设置方面:绝大多数课程缺乏统一标准。⑷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28 ⑸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脱节与不适应现象。2、答:⑴恢复的背景:①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②十一界三中全会;③解决社会问题的现实需要.⑵恢复的过程:① 1979年春节期间,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长期主持中共思想理论工作的胡乔木约见费孝通,谈及在中国尽快地恢复社会学的事宜,并委托他召集在北京的过去从事过社会学的同志召开座谈会,征求他们对于恢复社会学的意见。②日-18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主持的“社会学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胡乔木代表中共中央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社会学恢复了名誉。③日,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务虚会上做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的著名报告,提出了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需要赶快补课”。⑶恢复的标志:1979年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成立。3、答:费孝通在恢复与重建社会学之处谈到该学科的建设时,曾经有一个后来广为流传的“五脏六腑”的形象比喻。所谓“五脏”,是指一个学科的建立,至少要包括五个部分,即:学会组织、专业研究机构、各大学的社会学系、图书资料中心、出版物;所谓“六腑”,指一个社会学系应该能开出“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城乡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国外社会学说”6门基础课程。五、论述题1、答:⑴主张改良的学院派社会学与主张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长期斗争的结果。⑵片面学习和借鉴苏联高等教育体制和经验的结果。⑶毛泽东等中共主要领导人对学院派社会学所形成的负面印象。⑷建国初期对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还存在社会问题的认识。 第十章 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理论社会学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的提出者是?(
)A、吴文藻
D、李达2、“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化”与“社会互构论”的提出者是?(
)A、郑杭生
D、周晓虹二、多项选择题29 1、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包括?(
)A、科学性
E、过程性三、简答题1、请简述恢复重建以来我国社会学界所开展的关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2、请简述费孝通的小城镇理论。3、请简述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论。4、请简述郑杭生的社会运行论。5、请简述郑杭生的社会转型论。6、请简述郑杭生的学科本土论。7、请简述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理论社会学研究的主要议题。8、请简述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9、请简述理论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的区别。四、论述题1、试分析恢复重建以来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共识与分歧。2、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理论社会学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要点一、单项选择题1、B;2、B;二、多项选择题1、ABC;三、简答题1、答:⑴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既相区别又相联系。⑵社会学的研究对象问题。⑶社会学的学科性质问题:科学性、价值性、综合性。⑷社会学学科的总体结构:理论社会学、应用社会学;宏观社会学、微观社会学;普通社会学、分科社会学。⑸价值中立与价值无涉问题。⑹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答:中国城市化应走小城镇模式;小城镇的发展是乡村工业带动的结果;“离土不离乡”和“离乡不背井”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具体途径。他提出了“苏南 30 模式”、“温州模式”与“珠江模式”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以香港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区等经济区域的建设思路。3、答:所谓“多元”,是指中华民族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由56个兄弟民族所组成的复合民族共同体。所谓“一体”,是指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生息、繁衍,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同角色,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4、答: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社会运行情况的总结,也是将我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传统经过改造和重新开发用于研究和解释当代中国的社会运行状况,并吸取了中外社会学届前辈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的合理因素,对当代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进行的较为系统的社会学研究。5、答:对现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即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市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变,所做的一种社会学理论概括,提出了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两个新概念,并对一种与旧的现代化理论不同的新兴现代化理论进行了表述,指出了传统和现代两者间既相互矛盾、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6、答:从社会学本土化从地区性向世界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这一学科在世界各国本土化过程中的开阔眼界出发,对社会学本土化、中国化作深入研究,阐述了社会学本土化与西方化、国际化、全球化的关系,提出了社会学世界格局的思想,提出了中国社会学“建构本土特色”、“超越本土特色”,加快走向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前景。7、答:恢复重建以来的理论社会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于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学历史的研究;社会结构研究;其他社会学理论研究,包括:社会信任研究、社会资本研究、社会网络研究、生命历程理论及事件史分析,等。8、答:所谓理论性研究,指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所谓应用性研究,指侧重于社会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理论性研究侧重于问题分析,应用性研究侧重于问题解决。9、答: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任务在于对社会现象的科学解释,其对象是社会及社会现象,而不是理论本身。理论社会学则不同,它直接针对于理论建构的一般性的思考和抽象;社会学理论则针对社会和社会现象的概念和解释体系。理论社会学的目标并不是为了建构某种理论,而是为社会学理论的建构提供理论和方 31 法论的框架。四、论述题1、答:共识: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意义、中国社会学史的界定、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社会学史中存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学取消原因与重建背景的认识。分歧 :中国社会学史的时限和分期、中国社会学史研究的范围、中国社会学史上是否有学派、中国社会学史上是否存在“社会学中国化”时期。2、答:⑴经验研究的“过密化”与理论研究的“疏散化”同时并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理论社会学的发展。⑵从政治取向的共同性向世俗取向的个性过渡。⑶从依附性、移植性理论向独立性、主体性理论转变。⑷全球化大背景下逐渐出现泛社会学趋势。 第十一章 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应用社会学研究一、填空题1、社会学家莱斯特?沃德曾将社会学分为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2、应用社会学这个词最早见于美国社会学家_______________在1898年发表的_______________一书。3、___________年,美国社会学鼻祖___________在芝加哥大学创建了社会学系。4、社会学史上所称的“芝加哥学派”是指___________年代,___________成为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中坚人物后,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学者,他们把社会调查的风气和研究方法带进了社会学界,发展了个案研究、参与观察等技术,并对芝加哥市的社会生活、外来移民、反社会群体、越轨行为等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二、简答题1、请简述应用社会学的含义。2、请简述恢复重建以来中国应用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3、请简述应用社会学的主要特点。4、请简述环境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与______________两大类,前者研究社会学的纯理论,后者研究实际应用。参考答案要点一、 填空题32 12、爱德华?佩森、《对于应用社会学的建议》;34、二、简答题1、答:应用社会学是侧重于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发现等,对现实的、具体的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等做描述、分析、评价和提出对策或解决办法的一门社会学的基本分支学科。2、答: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社会项目评估方法、态度测量方法、社会心理、人类学方法、性学研究、语言研究、医学与社会研究、犯罪问题研究、人口研究、环境研究、人际关系问题研究、家庭研究、民族研究、社会组织、社会分层、城市研究、发展研究、劳动就业、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等方面。3、答:第一,应用社会学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特点。第二,应用社会学比较注重方法的研究。第三,应用社会学比较注重定量研究。第四,应用社会学非常注重对实际社会问题的研究,研究的目标是要解决社会问题。第五,应用社会学常常涉及对客观事物的对错、善恶、真伪等的评价问题。 第六,从应用社会学的学术队伍看,从事应用社会学研究的范围较广,他远远突破了社会学的学术圈子。第七,应用社会学所服务的对象、范围广泛,涉及党政军民学等各方面。 第八,理论研究,特别是中距理论在应用社会学中占有重要地位。4、答:环境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环境研究的伦理标准、概念和方法;对环境问题的描述与分析、环境污染的影响、环境立法、环境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过程分析、环境政策和工程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估、环境破坏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机制分析、环境管理、公众环境意识、环境行为研究、环境运动和环境犯罪、环境教育、城市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性别与环境、社会分层与环境、技术风险评估、环境公平等等。 第十二章 面向21世纪的中国社会学:总结与展望一、简答题1、请简述韩明谟有关中国社会学百年发展历程的特征的观点。2、请简述郑杭生有关中国社会学百年发展历程的特征的观点。33 3、请简述阎鹏有关中国社会学百年发展历程的特征的观点。二、论述题1、试谈谈你对世纪之交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趋势的看法。 参考答案要点一、简答题1、答:主体性、应用性、群体性、扩散性与普及型、科学性与创造性。2、答:主体性、实用性、开放性、曲折性、不成熟性。3、答:主体性、实用性、群体性、开放性。二、论述题1、答:⑴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地位将进一步提高。⑵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趋势。①总体走向:立足现实、弘扬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②基本趋势:本土化趋势;国际化趋势;综合化趋势;成熟化趋势。34
中国社会学史课程习题及参考答案相关文章
《》由www.zaidian.com(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阻碍发展的因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