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中心的邮政局工作一般干什么办事的能力太慢那么大的中心站请这么多领导都是吃干饭的吗

优秀作文《抗洪的文章》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_zuciwang.com
当前位置: >
> 优秀作文《抗洪的文章》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优秀作文《抗洪的文章》十篇 300字|500字|600字|800字|1000字
作文一:《抗洪救灾文章_关于抗洪救灾的文章》2400字抗洪救灾文章_关于抗洪救灾的文章
抗洪救灾文章(一)俞跃,男,47岁,中共党员,鸠江区沈巷镇农村经济服务站副站长副主任,协调全镇农水工作,曾任农水办主任多年。他常年工作在沈巷镇水利第一线,哪里出现状况,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总是第一个赶到,给予技术指导,及时化解险情。今年年初,根据专家预测,7月份长江流域将迎来连续的大到暴雨,防汛压力非常大。为了安全度汛,俞跃未雨绸缪:3月初起,他开始带领相关人员将全镇的每一处涵闸斗门都进行检查和维修同时,督促每个村居对堤防进行清障清杂工作,并到现场查看指导。他还制定防汛演练表,督促各村居成立防汛队伍并轮流进行演练。
根据天气预报显示,6月30日夜里起,沈巷将进入连续的强降雨时期,此时的他深感责任重大,真正的大考验要来了。他当即到各个村居检查内位水系,指导村居做好清障工作。当天下午4点,黄山寺进水池内发现很多杂草,机站无法开机,他立即调运挖机进行清障,清理完毕后,他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下一个村子。是日夜里11点,大暴雨如期而至,此时他还在村子检查,周围人劝他避避雨,等雨小了再检查,可是他说雨情就是命令,现在是紧要关头,一刻也不能松懈。凌晨3点,暴雨大到让人看不见脚
下的路,可是他没来停下,直到检查完最后一个村居的内圩水系,他才回到河堤的防汛棚里。此时的他浑身的衣服都湿透,由于防汛棚条件简陋,他顾不上换衣就已经坐着睡着了。7月3日下午3点许,大蒋圩陈兴祝闸发现渗水现象,且有加重趋势,此时的他已经连续两晚没有睡觉,他拖着疲惫的身体第一时间带领水利专家赶到现场,专家分析认为是压顶橡皮变形导致渗水。他带头跳入水中,和村干部、群众们一起用沙土混合袋将压顶橡皮压实。经过数小时的水中连续作战,渗水现象得到有效遏止,险情排除。晚上11点多,他又接到报告,裕溪河安丰圩金庄段发现渗漏,还没顾得上吃晚饭的他又立即赶到现场,带领群众一起扛木桩、打桩、插竹篱、填土,眼镜掉进水里被冲走,他就眯着眼继续奋战,好几次撞上木桩,被铁丝刮到,他也不吭一声。安丰圩的排险持续了53个小时,这期间他还要关注别处是否有险情。当他终于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办公室时,已经是6日凌晨4点多了。6月30日大暴雨以来,他已连续奋战了7天,期间没有回过一次家,不能看一眼家中耄耋之年的老母亲。老母亲身体不好,这么多天见不到他回家,一直问儿媳和孙子“俞跃这个不孝子,他是不是不要我了”,他每每和妻子孩子通电话总是痛心不已。自古忠孝难两全,在这全镇防汛的紧要关头,他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他只能强忍着对老母亲的牵挂,把这牵挂化作动力,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心系群众、无私无畏的精神和作风。在沈巷镇的防汛抢险过程中,还有许多像俞跃同志一样不眠不休、持续奋战在抗洪一线
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每餐啃着冰冷的馒头或是就着矿泉水干嚼方便面,他们靠着墙也能睡着,他们只能通过电话和家人报一声平安,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才换来了全镇百姓的平安,才让我们有了战胜洪魔的决心和勇气。俞跃,他平凡如许,却是沈巷镇抗洪防汛工作中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抗洪救灾文章(二) 6月30日以来,五河镇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累计降水量近300mm,受灾情况严重。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五河镇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坚守在防汛救灾的第一线,为受灾群众保驾护航。  7月1日夜10时许,刚刚转移群众回到村部的茅山村支委委员、村委会主任王先海接到电话,赶船组崔定世户屋后发生了滑坡,存在安全隐患,崔定世长期在外打工,只有其妻子一人在家,亟待转移。此时,本轮强降雨已进入第二个晚上,王先海同志与茅山村党员干部一起,已坚守了近30个小时,体力有些不支。当其他同志提出骑摩托去接崔定世妻子时,王先海想了想表示,自己驾龄长,对山路也更熟悉,加上大雨骑摩托车极不安全,还是由他开小汽车去接崔定世妻子转移。说完,王先海随便吃了几口泡面,并嘱咐村里的同志要安排好已转移的群众,便驾车冲入大雨中,向崔定世家驶去。  这是一条连接茅山、思河、响山三村的村级小路,狭窄且路况较差,天晴时就十分难走,崔定世家便在这条路边。密集的雨点让夜间行车更加困难,不时从山上滚落下的小石子砸在车顶阵阵作响。王先海心理有些犯怵,但想到崔定世家随时有被滑坡掩埋的危险时,他又强打精神继续向前。在快行
驶到赶船组时,雨势更加大了,几乎只能看见前方几米的距离,就在此时,危险发生了,伴随着几声岩石撞击的声音,王先海发现前方山体的泥沙裹挟着巨石滚落下来,他本能的打方向盘避险,但道路太狭窄,实在无处可避,他便被泥石流连人带车一起冲下了三十多米的山谷。所幸的是,附近前来查看滑坡的村民立即发现了遇险的王先海,几个村民合力将他从泥石中刨了出来,镇政府接到报告后,即派人将他送往镇卫生院,在简单的处理外伤后,安排专人护送他前往县医院救治。目前,王先海仍在县医院住院,伤势平稳,恢复良好。  连续两天的强降雨,我们身边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党员干部为了群众生命安全,不顾自身安危,全力奋战在防汛第一线的感人事例,他们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让我们共同学习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牢记共产党员使命,全力投入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去。抗洪救灾文章(三)为了群众,他在洪涝中进进出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他是侠之大者,他更没有铮铮誓言,却做出了轰烈的业绩;他是那样平凡,却表现了惊人的壮举,谱写了感人的篇章。他就是抗洪救灾英雄——霍城县兰干乡双渠村党支部书记伊明江•卡斯木,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自2008年4月担任双渠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虚心向干部群众学习,热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作文二:《2016抗洪救灾文章-抗洪抢险救灾文章》6300字2016抗洪救灾文章|抗洪抢险救灾文章
自六月以来,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水火无情人有情,本次的洪水是一场灾难,同时也是对我们的一次考验,更是解放军战士与父老乡亲情感的又一次升华~
抗洪救灾文章一
简旺生,郎溪县建平镇钟西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这位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汉子,将责任与担当牢牢地扛在肩上,在防洪抢险最前沿,带领群众冲锋陷阵,打响了“家乡保卫战”。
以雨为令 奋战一线
钟西村歌场圩位于钟小河北岸,圩内面积4000多亩,埂头窄,埂身单薄,1999年洪灾修复后尚未经过大水考验。6月19日夜突降暴雨,简旺生被窗外的雷雨声吵醒,打年轻就有充足防汛经验
的他,天蒙蒙亮就赶紧起床,组织100多名人员上埂巡查,并划分2个重要埂段,交由两个村民组负责,紧急调配桩木、土、砂石、彩条布等防汛器材物资,做好防汛应急准备。 6月24日上午9点30分,歌场圩钟小河外河段出现险情,简旺生立即组织抢险队员和一台挖掘机,进行打桩抢险。他带领3名队员在水中坚持了一个小时,协助挖掘机打完了10多根木桩。由于外河塌方,水深且急,需要大量泥土,他先后调来一台挖掘机、五台拖拉机,加紧施工、加固大堤,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才完成除险。此后十天里,简旺生就带领突击队奋战在歌场圩,危险发现一处,就及时化解一处,共计化解十几处险情。
身先士卒 死生考验
6月21日下午1点多,简旺生和60多岁的老党员傅泽元在歌场圩巡埂,突然看见埂下的泄洪沟涵闸在渗水,而且水流越来越大,圩埂有随时垮塌的迹象,一旦垮塌,3000多亩农田就直接被淹没,给整个钟西村4000多百姓带来的损失简直不敢估量。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这样的情景容不得多想,简旺生不顾劝阻,捡起旁边的旧水泥板和彩条布,纵身一跃,跳进近2米深的冰冷河水里,抓紧抢险。老党员傅泽元被简旺生的举止感动,也一同跳入水中,两人协助完成堵塞涵闸口的任务。他们在水里奋斗了整整1个多小时,冒着生命危险,成功将涵闸堵住。随后赶到的抢险突击队,开来1台挖机,在闸口的水泥板上铺上薄膜,用泥土全部覆盖,最终确保泄洪沟涵闸安全。
汛情不减 何以为家
为了保障钟西村两座排灌站正常运行,简旺生利用排涝相关专业能力,坚持在排灌站夜间值守。每隔3小时,便出门观察水情和险情,近20天没有回过家。3台机器汛前虽已经过精密检修,但持续工作导致王村圩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简旺生及时发现并连夜联系水利专家,进行彻夜抢修,因处理及时,村里无一处内涝。连日暴雨,水位居高不下,随时都有破圩危险,正忙着转移群众的简旺生接到妻子电话,要求回家帮忙搬家。简旺生为了能多转移一些群众,毅然挂断电话,直到将所有群众安全转移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搬运家电。在家里一楼进水后,简旺生为了不占用安置点床位资源,安排妻子和70岁的老父亲在家里二楼就地进行安置。
上善若水 厚爱无言
大雨不停歇,险情越来越严峻。出于安全考虑,简旺生提前带领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告知转移,通过发动村民投亲靠友和安置点安置的方式,安全转移1000多人。7月3日凌晨,因开发区水库泄洪,水位居高不下的歌场圩出现漫堤,眼见死守十几天的圩埂即将沦陷,简旺生强忍心酸,对住在圩堤上暂无危险的60人也全部实现安全转移,并安排两名村妇女干部在敬老院做好后勤工作。由于防范工作做得到位,钟西村虽有4座房屋倒塌,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破圩后,简旺生带领村“两委”干部实地查看受灾农田,及时统计上报灾情,检查房屋受损情况,避
免有老百姓回流居住。在得知三岔村汛情严峻后,简旺生第一时间组织20人的打桩队和一台挖掘机,奔赴三岔村积极开展支援,进行装木和清脏。之后,连续三次带领5人打桩,将500多根桩木牢牢定在三岔大堤上。考虑到村里严重的受灾情况,简旺生又利用微信朋友圈,号召钟西村走出去的名企业家积极筹资捐款,协助村民做好灾后自建工作。
灾难面前,简旺生同志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冲锋在前,身先士卒,他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顾个人安危,舍小家为大家的行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赞誉,谱写了一首新时期村党组织书记抗洪救灾的壮丽乐章~
抗洪救灾文章二
市教育局:危急之时显大爱
自6月下旬以来,麻城市进入主汛期。特别是6月30日至7月2日,该市24小时最大降雨量达428mm,乡镇降雨量超300mm的有19个,创该市有气象记录以来最高值。面对连日来的强降雨,麻城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积极投身抗洪抢险,用实际行动在滚滚洪流中谱写了感人的篇章,再次诠释了“忠勇孝善,创新奋进”的麻城精神。
爱心在危急之时彰显
面对特大洪灾,市教育局高度重视,7月1日上午一上班,该
局就召开紧急会议,积极部署,果断决策,科学应对,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向全市各学校下发了防汛抗洪的紧急通知,按照预案要求实行领导带班,进乡镇进学校驻点,做到责任到岗,任务到人。针对全市汛情危急,多条通往乡镇的道路损毁的实际情况,果断命令正处于期末调考阶段各高中学校推迟放假,确保学生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市教育局在做好教育系统防灾救灾的同时,积极投入到全市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的战斗中。该局动员组织全市教育系统400多名党员干部奋战在防汛救灾第一线,累计组织600多名党员教职工参与紧急抢险、灾民安置工作。
7月1日,该局负责人带领部分科室站长赶赴木子店镇抢险第一线,重点巡查校园校舍情况,并冒雨清理该镇梅花园小学排水受阻的屋沟,清理了60多米的排水道,殊不知大雨早已将他们浑身湿透。晚上,中雨转成了大雨、暴雨。他们又发现教学楼楼顶排水不畅,三楼漏雨更是严重,新配置的41台计算机面临进水的危险。雨情就是命令~他们兵分两路,一组立刻出校买来雨布盖好室内的计算机,另一组打着手电爬上楼顶盖好被雨冲散的瓦。
7月4日,市教育局积极响应号召,迅速动员教育系统党员和干部教师积极捐款。短短的3小时,教育口城区市直单位共计捐赠38万多元。该市教育局还积极筹集资金1000多万元为受灾学校的重建贡献力量,共铸爱的长城。
师魂在抢险救灾中铸就
灾区一线活跃着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虽无专业的设备,但有着炽热的爱心,虽无熟练的技术,但有着勤劳的背影,他们就是人民教师。
7月1日,暴雨导致铁门岗乡多个村子被洪水吞没,铁门岗中心学校接到乡防汛总指挥部紧急通知,务必在晚上12点前,转移铁牛塆、大细店、四角门塆到红旗岗中学、铁门岗中心小学、明德小学三个临时安置点。该校罗学义同志带队涉水步行2公里,进驻到最危险的铁牛塆,先挨家转移村民,通过2个多小时的工作,至下午5点,铁牛塆37名在家村民都实现了安全转移。到晚上8点,大细店、四角门等三村民众转移工作全部完成。罗学义一行又迅速赶到三个临时安置点,为灾民提供服务,保障热水、饮食和住宿不落一人。
该校严维质同志、毛庆林同志,因病在铁门岗卫生院住院治疗。接到防汛救灾任务后,毅然拔掉身上的针头,积极投入防洪救灾工作。张艳文同志,家住凉亭社区张魏塆,也是这次防洪抢险重灾区,家中有年近九旬的父母,体弱多病,行动不便,下午家里乡邻几次打电话说他父母家里进水,要求迅速转移两位老人,他觉得他有防洪抢险任务,不能离开,只好打电话请朋友开车,带着担架去老家,把二老接到了宋埠的家中。他直到晚上11点,完成自己的灾民转移安置任务后,才回到家里看一眼父母。
铁门岗乡吴李村一位平凡的教师李立,他在洪水泛滥的第一时间划着橡皮艇赶往积水最深的陈家寨转移被困群众,当船靠岸后,他又背起老奶奶送往安全的地方。此时麻城消防队开着冲锋舟来了,他又加入了消防救援队,拖着疲惫的身躯,赶往受灾点。当CCTV记者在人群中寻找,准备采访他时,他却悄悄地背着橡皮艇赶往下一个受灾点。
同日,连日暴雨致使黄土岗镇英山畈小学校园大水浸灌,校园积水深达130CM,此时积水已漫入一楼教室,学校财产正面临威胁。黄土岗中心学校陶自文、胡锦煌等四位同志迅速投入战斗,蹚入深及大腿的积水,走进教学楼,正急匆匆转移一楼计算机教室的40台计算机。在积水中抢运物品,与洪水PK,与时间赛跑。当他们将大部分贵重物资转移差不多时,教学一楼积水已漫上两步台阶。为减少损失,他们进入幼儿园一楼搬运出部分教具、办公用品。外面雨量没有丝毫减小,校园内1米多高的栅栏只见其顶端,处于低处的操场上,篮球架只露出篮板部分。
该校党总支书记胡锦煌,53岁了,痔疮手术还在恢复期。在险情面前他毫不示弱,始终与同志们战斗在一起。由于强劳动,体力不济,在水中行走时不慎摔倒,手机也落水损坏了。丁永峰自校园险情出现,一直守在学校,看护着学校,一步不离。他们的极力抢救,减少了该校10万多元的经济损失。
形势严峻,灾情危急~还有顺河、中馆驿、福田河、盐田河、乘马岗、岐亭、宋埠等乡镇中心学校、部分市直学校率领老师们
灌沙袋、填砂石、测水位、挖引水沟、保护群众转移,,,,大雨整整一天没有停歇,没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配合镇政府抗洪抢险队伍控制险情,老师们与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用责任和大爱筑起的钢铁长城阻挡了死神的脚步。
真情在安置服务中绽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何况受灾者是本土的父老乡亲~据不完全统计,7月1日至7月10日间,麻城市8个乡镇17所中小学共计安置灾民4140人,512名教职工积极参与抗洪抢险、安置灾民、心里咨询等工作。
7月1日,当黄土岗镇中作为安置点后,该校迅速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出了安置点工作方案,成立了安置点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了接待、登记、安置、保障、安全、联络等六个小组,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参与本次安置工作的所有教职员工,都倾注了情感和力量。工作细致入微,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关怀和体贴。如每一位灾民报到时都会接到一杯热茶,登记时该校就会详细询问他们的家庭受灾情况,他们情绪不稳定时,有教师耐心地劝慰;受伤的灾民,有人将他们引导到医疗室免费就医,连厕所都有人指引。寝室干净,床铺整洁,洗刷用品,乃至蚊香、卫生纸都已齐备,就寝尽量以家庭为单位,并反复叮嘱老人小孩睡下铺。一日三餐尽可能调配,这天该校食堂没有停火,灾民随到随吃,厨房的师傅这天共做了十顿饭。正是安置点从细处着手,关心备至的服务,
让之前还寄住在其他地方的灾民都主动转移到此。
黄土岗镇中校长付兴业,从接到任务开始,就是安置点上最忙碌的人。从人员的召集、方案的制定到各组工作的督查,从各种会议的召开到具体落实,从各种协调到每个细节,事事考虑周全、处处身体力行。熊楚伟老师自己家里本来就受了灾,黄庆成老师的亲弟弟家受了灾,他们还是直到7月2日午餐时间才抽空回家看看,下午又返岗工作。副校长邹远飞和食堂管理的严道勋教师都是家里有重要事情都只能推辞或延期。还有没有接到任务的何国静等教师也主动赶到学校,参与安置点的工作。该校教职工主动协助党委政府、受灾村委及市各救灾单位开展救灾安置工作,受到人民群众一致赞许。在党的生日之际,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两学一做”的真正含义。
水火无情人有情,本次的洪水是该市的一场灾难,同时也是对该市教育系统的一次考验,更是教育系统与父老乡亲情感的又一次升华~
抗洪救灾文章三
责任,就是力量
李小卫,男,1976年3月出生,1997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
员,现任郎溪县飞鲤镇黄香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自2014年10月选派到黄香村任职以来,工作上一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严格履行着选派干部的工作职责。特别是在今年6.20抗洪抢险工作中,牢记责任,敢于担当,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
险情就是命令
2016年6月20日,飞鲤镇普降大到暴雨,短时间内飞鲤外河及撇洪河水位急剧上涨,飞鲤外河水位迅速超警戒水位0.5米,撇洪河黄香段6.8公里埂段全线出现漫堤险情,极易出现防汛埂段管涌、溃堤危险,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李小卫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紧急组建以党员、村民组长为主的15人抢险应急小分队,随时投入抗洪抢险,组织党员干部坚持24小时巡埂,加强防范,发现险情立即报告,上门做好需转移安置群众统计,一旦出现险情果断组织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黄香村防汛战线长、任务重,分别担负着撇洪河9.8公里埂段的70%和飞鲤镇南大堤下段1.1公里的防汛任务。6月20日下午1点,当时李小卫驻守南大堤,村里另外两名干部驻守撇洪河,因为山水来势凶猛,大的险情先从撇洪河发生。极短时间内,撇洪河水位急剧上涨,迅速漫堤。李小卫在撇洪河水位达到警戒时接到告急电话,立即通知村民组长和党员组织人员赶赴撇洪河增援,并迅速开车向撇洪河挺进。当车辆行驶到跃进圩内道路时,圩内的水已经开始漫路。倒
车掉头另选道路的话,时间等不及,一旦圩埂倒塌,不但良田被冲,群众的住房都要被冲毁;不倒车一直前进,车辆极有可能因进水而熄火。怎么办,李小卫当时只有一个念想,灾情就是命令,闯不得也要闯。立即挂档,沿着尚能看清的道路疾奔。当冲过漫水区,车牌已经被水流冲击的翘起,一颗螺丝也冲掉了。因为人员调来及时,指挥得当,在附近100多村民从下午五点多奋战到凌晨两点的努力下,撇洪河圩堤上共码起了三段500多米的土包,防止了溃坝的危险。
是党员跟我上
“在灾情面前,党员,就是老百姓的主心骨,只有我们党员带头上埂,带头运土,带头冲锋在抗洪第一线,才能凝聚合力。”6月21日上午9点,接到镇防汛指挥部命令,南大堤出现蚁穴管涌险情,飞鲤镇南大堤是全镇最危险的埂段之一,李小卫立即带领9名党员赶赴集结地点南大堤,与抢险分队队员一道立即身先士卒,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奋战9小时成功完成南大堤两处抢险任务。晚上7时继续带班巡埂至次日8点交接班,在巡查南大堤埂段过程中,共发现5处渗漏、管涌险情并立即报告镇领导,得到妥善处置。6月21日夜里11点,南大堤下段中部发生前期处理过的险情二次恶化情况,李小卫当日依然驻守在南大堤,接到镇分指挥所支援电话后,立即联系村里5名抢险队员奔赴险情现场,并驱车从南大堤下部向中部开进,因为当晚雨天路滑,车行不到200
米,就陷入泥浆打滑,无法前进。是继续弄车还是先赶赴险情地段参与救援,选择依然如前。李小卫立即熄火,从车上拿下铁锹,扔下车辆,跑步奔向险情现场,第一时间参与到救援之中。此次抢险一直持续到第二日凌晨两点多,待险情处理完毕后才回去弄车。6月24日中午12点,再次带领7名突击队员奋战南大堤抢险任务。6月25日开始上门统计需转移安置群众名单,启动防汛转移安置应急预案,共摸排出51户122名群众需转移安置。
舍小家,为顾大家
“作为党员、下派干部、第一书记,防汛险情就是命令,消灭险情,就是责任,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至于其他的,一时考虑不了那么多”。李小卫在汛情发生后连续18天未归家,期间李小卫回过一次郎溪县城,那是因为要到县农委急报本村灾情相关材料,那一次回县城,离家只剩两里路,但是李小卫毅然调转车头,报完材料疾奔飞鲤,坚守防汛责任埂段。在这次抗洪抢险工作中,李小卫不停转战在两条防汛战线上,自6月20日以来,共参加撇洪河抢险8次(大的险情),跃进圩南大堤抢险11次(大的险情),坚持吃住在大堤,坚持24小时轮流不间断巡查驻守,始终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己任,始终战斗坚守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
作文三:《绥德最美抗洪救灾小志愿者胡智博的文章《我的憨二爷和“憨”妈妈》》1800字最让我们家不光彩的是我那憨二爷,我憨二爷叫栓狼儿,一个70多的光棍老头儿。他戴着一副眼镜,一圈一圈又一圈,一看就像两个冰块。他脸手很少洗,因为脸黑,他的皱纹也和别人不一样,睡觉时,他皱纹展开了,他隔一宽道是黑的,隔一细道是白的。憨二爷脑子很笨,没娶老婆,也没有一男半女,一辈子就靠掏大粪、背炭维持生活,有时过婚白大事去别人家讨吃。每当谁家茅坑满了,就要找二爷掏,路近一点的掏一次五毛钱,路远点的就挣一块钱,所以二爷也算有名的掏茅粪老汉。有一次,街上家户要他掏粪,要从城里担到二里以外的郊区,倒在庄稼地里,一担粪来回足够五里路,二爷一连掏了六担,回来脸上尽是喜悦,高兴地向我妈说:“看,我挣了六块钱!”妈妈一数,分明是五块呀!二爷又用他布满老茧的双手数了一遍,还是六张,妈妈把钱都展开,噢!原来中间的一头夹着半张一元,原来憨二爷又让人家给捉了。妈妈的脸一下就变了,破口大骂:“草你妈的,现在的人心眼子坏黑水啦!这么可怜的人都敢亏!”二爷一听妈妈骂人,嘿嘿一笑,也跟着妈妈骂起人来,因为二爷说话含糊不清,骂起人来就像在唱歌,妈妈也就跟着二爷哈哈大笑,那笑的样子和二爷一样憨啊!
因为二爷脏,我从来不去二爷家,有好吃的我就藏在妈妈也找不到的地方。爷爷奶奶去世后,我那“憨”妈竟然把二爷接到原来爷爷奶奶住的那孔窑洞。妈妈把二爷浑身上下改头换面了:洗澡,换夹克衣,穿皮鞋,拄文明棍,二爷一下子就像变成了老干部。我说:“妈妈,你给二爷买衣服,怎么不给我买新衣服?”妈妈说:“你二爷岁数大了,穿的时间不多了,你还小,穿的时间还长呢!”每天中午吃完饭,妈妈就教二爷自己洗了脸手,二爷一只手拄着文明棍,一手拿个凳子,高高兴兴地去人市上晒太阳。路上遇见人都说:“栓狼儿,你现在穿这么好,像个大干部,谁给你打扮成这个样?”二爷高兴地说:“侄儿媳!”二爷穷惯了,别人给他什么他就吃什么,所以他肠胃不好,三天两头回来就裤子里粘一堆屎,有时鞋里也装满屎。又有我妈干的了,每次妈妈给二爷洗完,我就恼着不吃妈妈做的饭,在二爷那幸福的嘿嘿笑声里,有我对我懒爸爸的怨恨!
我清楚记得二爷瘫痪的情景。三月三合龙山庙会,合龙山到家里有五里路,妈妈给他坐公交车的钱,又给了一瓶水,一些干粮。可二爷就是舍不得坐车,来回步走。夜深了庙会散了,还不见二爷回来,原来他一个人还在路上走着,路上遇见一辆公安车,人家学好把二爷送到东门焉山上十字路口,就要快到我们家了,但是因为二爷一辈子没坐过车,一下车顿时头昏眼花,东南西北分不清,东面上来,北面下去,一直走,结果他走了一晚上,爸爸妈妈找了一晚上,第二天才终于在千狮桥找到二爷。二爷流着鼻涕,眼镜也掉了,文明棍也没了,腿拐了。妈妈把二爷扶回家,第二天,只听二爷说浑身疼,连吃饭都起不来,妈妈十分担心二爷会瘫痪,就每天都架着二爷在山上转圈锻炼,坚持了三个多月二爷还是瘫在了炕上。
妈妈希望二爷能自理,就拉着他去住院,结果医疗费太贵,没有几天,妈妈又把二爷拉回家里。二爷大小便失禁了,妈妈准备了厚厚的一沓尿布,尿棉毯,轮流替换,随时清洗。每天早上天一明,妈妈就起来把二爷粑下的毯子拉出来洗,洗的时候一边洗,一边哭,嘴里还念叨着:“我的命好苦哇!没人帮,没人扶……”到后来,妈妈变坚强了,也不哭了,有时还能听见妈妈一连串的骂后一连串的笑。为了改善我们家伙食,妈妈在家里放了两张麻将桌,一人四元,四人十六元收点盘费,赚点零碎钱,白天打牌看牌的人很多,来的人都说妈妈很不简单,他们都说二爷有妈妈这样的侄儿媳,命还算不错,可我认为妈妈比二爷还憨。
二爷吃的多,拉的多,喝的多,尿的多。一次下身疹烂了,二爷疼的哭,妈妈伤心的哭,买了点药还不见好,最后妈妈问了偏方,用黄土放火里烧红,涂在伤口上,用了一礼拜,伤口很快就好了。从此,伺候二爷,成了妈妈的工作,每天早晨起做到晚上睡觉,洗澡、换毯、喂饭、涂药……都要妈妈一个人做。这日子过了不到三年,这三年不知二爷是幸福了三年,还是折磨了三年,终于离开了人世,当时妈妈哭的最伤心。直到现在,我们山上的人总是摸着我的头说:“这孩子虎头虎脑好好学习,将来一定有出息,你妈妈在老人身上积下大德了。”
唉,我童年里,土窑洞院里,有憨二爷,还有“憨”妈妈。
(在休息间隙,妈妈为胡智博擦汗水)
(在救灾物资接收点,胡智博和妈妈因“勤快吃苦”出了名。)
(胡智博同学小学六年来获得的各种奖状和荣誉证书)
作者简介:胡智博,男,12岁,绥德县江德小学六年级4班学生,绥德萌芽作文社精英班学员,爱好读书、写作、踢足球,是一位热情开朗又品学兼优的小“绥德汉”。
作文四:《抗洪精神的由来》4600字自然灾害,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考验,更是对一个民族凝聚力的考验。
2016年7月的一个月内,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谈到抗洪工作,要求各级干部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想问题,把重大风险隐患当成事故来对待,守土有责,敢于担当,完善体制,严格监管,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做好防汛抗洪抢险各项工作,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抗洪精神的提出,缘于1998年的那场特大洪水,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团结奋战,力挽狂澜,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这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围绕着与这场斗争所焕发出的伟大抗洪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1998年入汛以来,气候异常,我国长江流域持续大范围的强降雨,引发了长江百年不遇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宜昌以下360公里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的水位,长时间超过历史最高纪录;同时,东北的嫩江、松花江也发生罕见的特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的闽江也一度水位告急。
在抗洪斗争的过程中,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前方后方齐心协力,从千里长堤到首都北京,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沿海省市到边疆地区,中华儿女的力量迅速集结在一起,在灾害面前,全国人民展现出了超凡的凝聚力。
1998年8月6日,长江第四次洪峰涌入荆江,荆江水位第一次超过分洪线,并向45米的分洪上限水位逼近。当夜必须组织33.5万群众和1.8万头耕牛撤离分洪区。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立即指示,在原来基础上再增派部队。经过一昼夜的奋战,8月7日凌晨,分洪区群众安全撤出。
1998年8月7日夜,在汛情的最危急关头,中央政治局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门听取了国家防总的工作汇报,做出《中共中央关于长江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要求把抗洪抢险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这一决定,成为全国抗洪抢险的动员令。
随后,抗洪抢险的战役全面打响。党中央、国务院授权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一调动抗洪抢险一切人、财、物,实施了高效的组织指挥。各部门、各地方、各系统通力配合,抗洪工作有序展开。
8月13日凌晨,长江第五次洪峰推进到荆江河段,带来了更严峻的考验。“万里长江,险在荆江。”全长182公里的荆江大堤,自古就是江汉平原千百万人民的“生命之堤”,是保护武汉三镇1000多万人口和江汉平原1000多万亩良田的重要屏障。
8月16日,风云再起,最为猛烈的长江第六次洪峰正由上游向荆江河段逼近,形势又一次急转直下。下午14时沙市水位达到超历史高位的44.84米,超过了44.67米的荆江分洪水位,并且水位仍在不断上涨,16时达到44.88米,18时达到44.95米……预计在20时将超过45米的荆江分洪上限水位。
此时,一项重大的抉择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是否要炸堤分洪!
而事实上,分洪也只能对部分堤段险情稍有缓解,但对数百公里长的长江干堤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还是有发生溃堤的危险。
这一次,勇敢的中国人民做出了不同的选择——选择了坚持。
号令如山,重如千钧。沿江近30万官兵全部上堤,从久经考验的将军到初出茅庐的新兵,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人在堤在的誓言。
8月16日的夜晚是漫长而难熬的。经过一昼夜的奋战,终于,17日上午11时,沙市水位开始回落,江中的镇水铁牛渐渐露出了水面,长江第六次洪峰顺利通过沙市,荆江大堤安然无恙,埋在闸口和大堤的炸药最终没有引爆。
抗洪军民的坚持胜利了,中华民族的坚持胜利了。在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面前,洪水渐渐消退,江河复归平静。
抗洪期间,勇敢的中国军民在南北两个战场同时与特大洪水殊死搏斗:战沙市,保武汉,护岳阳,救九江,守大庆,斗哈市,演出了抗洪抢险最动人的壮剧。
抗洪期间,自长江和东北的抗洪抢险进入关键时刻以来,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城市到乡村,从党政机关到工矿企业,从党员干部到普通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少,人们在不同的岗位,献出同一颗爱心。捐款捐物行动之快,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1998年抗击洪水,面对长江和嫩江、松花江的全流域洪水,广州、南京、济南、沈阳、北京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等单位110多名将军在一线指挥,66个师、旅和武警总队共30余万兵力,800多万干部群众,以及交通、通讯、医疗服务人员等,直接参与者总数达上亿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系着红领巾的孩子,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到各级干部,全国人民团结一心。
不怕困难、顽强拼搏
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考验着我们这个国家,考验着我们这个民族,也考验着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生死系于一念的时刻,也是英雄辈出的时刻。在这场伟大斗争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空军某高炮团一连指导员高建成就是其中的一位。
8月1日晚20时左右,位于长江大堤内侧的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民垸突然溃口,洪流奔涌而出直向堤下一镇一乡29个村庄扑来。当时垸内5万多人大都已安排撤离,但仍有一批群众的生命财产面临危险。空军某高炮团一连指导员高建成所在营接到上级命令,火速前往抢险!
20时30分,当高建成和战友们赶到离险堤仅只有100米距离时,更大的险情发生了!浸泡多日已变得松散的堤垸突然决口,顷刻间,滚滚巨浪夹杂着厚厚的泥沙,排山倒海般向人和车压来。
在生命的危急关头,高建成与连长一起组织官兵互救自救。汹涌的洪水很快漫过他们的车顶,汽车随时可能翻入激流。紧急时刻,高建成高声向战士们喊道:“大家不要慌,有我和连长在,一定能把大家送出去,我和连长最后撤。”他们组织大家迅速脱掉迷彩服,扯掉背心,甩掉鞋袜,用背包带连接起来拴在卡车和大树间,将8名不会游泳的新兵送到树上。高建成还不顾个人安危,将自己的救生衣脱下,给了不会游泳的新兵赵文源。
在浊流中,高建成看见一个老大爷牵着一个老太太,在洪水中沉浮。他立即组织大家一齐把他们拉上车。然而,一排浊浪袭来,高建成和其他几名战友都被抛向滔滔洪水中。在洪流中,高建成奋力拼搏,试图寻找抢救失散的战友和群众。此时,天色渐黑,水流湍急,浊浪翻滚。高建成和4名战士刚一聚拢,一个浊浪打过来,一下就把大家打散了,顺流又被冲出好远。当他拼命拱出水面在四周搜寻时,发现新战士刘楠正在激流中一沉一浮。高建成憋足一口气猛地游过去,一把抓住小刘,奋力将其向大树推去。黑暗中,高建成又听到附近有人呼救。他循声游去,抓住正在下沉的战士何董华的手,托着小何向附近一棵树游去,并嘱咐小何只要抱紧树,就有生还的希望。何董华最终得救了,高建成却终因体力不支,被洪流挟卷而去……
高建成,在洪流中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和战友,自己壮烈牺牲。8月12日,中央军委签发命令,授予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官兵向他学习。
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这种慷慨赴难、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天地为之动容,世人为之赞叹。有了这种英雄主义的鼓舞,中国人民就能始终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在特大洪水面前,广大军民以勇敢的气魄和坚定的毅力誓与洪水决一死战,迎着困难和危险奋力前进,越是情况危急,广大军民越是不屈不挠,一次又一次顽强地战胜了洪峰,始终牢牢挺立在滔滔洪水的前面。
1998年8月7日下午2时许,九江市区以西约4公里处的城防大堤,在经过长达40多天的高水位浸泡和大风大浪冲击下,4号和5号闸门之间突然陷塌决口。决口处由3米迅速扩大,40米、50米、60米,直到80米。汹涌的江水如脱缰野马,急速向城区方向涌去。九江城区50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危在旦夕。
这一消息迅速传向了北京中南海。中央及时调遣部队驰援九江,堵口抢险,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堵住长江决口。
一场惊心动魄的长江大堤保卫战在这里展开了。江西武警部队、福建武警部队和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等迅速集结,在九江决口处堵口联合作战。决口现场,军旗猎猎,喊声阵阵,指战员们扛沙袋,垒围堤,入水中,打木桩,气氛庄严,场面壮烈。
江西武警部队一直是江西抗洪抢险的生力军,九江城防大堤溃决后,总队600名官兵最先赶到现场,在堤上奋战了5天5夜。官兵们冒着炎炎烈日,搬石料,垒堤坝,一身泥水一身汗。
福建武警部队1200名官兵,从8月1日起就守卫着九江永安堤,连续几天的昼夜抢险,耗费了他们大量的精力,已是人困马乏。8月7日下午3时,当团长沈涛得知九江长江大堤4号与5号闸口之间出现决堤时,立即向九江市防总请缨参加突击抢险堵截,誓与洪魔做殊死搏斗。这支曾被中央军委授予“鼓山一等功团”的英雄部队,不愧为特别能战斗的英雄部队,自8月7日晚8时半进入决口阵地到8月11日下午1时半,65个小时连续堵截,立下了赫赫战果:抛石料等障碍物1万多方,筑围堰200多米。由于天气炎热,酷暑袭人,许多战士晕倒在堤上,但是,他们抱着“人在堤在”的坚定信念,倒下去又爬起来,继续投入战斗。
8月7日下午5时,南京军区某集团军“红军团”接到命令,驰援江西。全团近2000名官兵立即出发,于8月8日下午3时赶到决口,立即投入了战斗,三天三夜,没有下过堤。他们的口号是“血肉之躯筑长城,报答老区养育恩”。
但是,要堵住长江达80米的决口,绝非易事。江水如猛兽,汹涌澎湃,狂涛怒卷。60吨的船,想沉还沉不了,被洪水席卷而去。3.5米长装满石头的大铁笼,抛入水中,顿时被冲得无影无踪。
紧要关头,中央军委紧急调集北京军区某集团军200余名官兵赶赴九江。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驯水的部队。1996年这支部队在河北抗洪抢险中,曾制服过164米的大决口。这支部队到达现场后,立即研究险情、制定计划,提出在决口内侧建立围堰、抵御洪水的方案。在国家防总和省防总的同意下,他们迅速投入战斗。这支部队的指战员们,在洪水里浸泡了三天三夜,在急湍的洪水中搭铁架,竖木桩,筑堤坝,建围堰,以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完成了这项难度极高的抢险任务。
1998年8月12日下午6时30分,是一个激动人心、万众瞩目的时刻。经过5000余名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五天五夜的殊死搏斗,九江长江大堤决口胜利地实现了堵口合龙。
历史会永远记住1998年的夏天,在九江,广大军民以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所形成的雷霆万钧之势,堵住了长江干堤的决口,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防洪史上的一个奇迹!
1998年抗洪抢险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全体抗洪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在这场斗争中所展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抵挡滔滔洪水的。但是,当伟大的精神力量把全国人民紧紧地凝聚在一起时,就会形成抵御风浪、战胜困难的基础和动力。
1998年9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对中华儿女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
抗洪精神并没有随着1998年抗洪抢险工作的结束而消逝,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抗洪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以百倍的热情又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当中。而且,从之后多年的情况来看,每当中华民族遇到重大困难和障碍的时候,抗洪精神都已成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扫除各种障碍的重要精神资源,鼓舞着中国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前进。
(本文作者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尹航)
作文五:《抗洪精神的伟大力量》6400字作者:黄宏季明
发展论坛 1998年12期
1998年夏秋,中华大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面对罕见的滔滔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数百万抗洪军民,顽强拼搏,团结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抗御了一次又一次特大洪峰的袭击,保住了大堤,保住了重要城市和交通干线,保护了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这场斗争的胜利,说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灾区人民心连心,所作出的决策部署是正确的,指挥是坚强有力的,完全能够把握各种复杂局面,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任何艰难险阻;说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说明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万众一心,英勇顽强,奋力拼搏,有决战决胜的智慧和力量;说明了改革开放20年,已经使我们国家形成了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大提高,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
抗洪抢险取得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全体抗洪大军和整个中华民族在这场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斗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无疑是我们在新时期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抗洪抢险中,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写下了“生死状”,立下“生死牌”,表现了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精神。
洪水峰连峰,一浪高一浪。人与自然的这场空前大较量,是对中华儿女抵御洪灾的一次大考验,更是对广大共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素质的一次大检阅。数十万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抗洪大军的核心和支柱,在千里长堤上谱写了一曲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壮丽凯歌。
在抗洪斗争期间,无论在长江大堤,还是在嫩江、松花江大堤上,都有数不清的党员干部,上至省委书记、省长,下至乡镇长、村支书,都在奋勇抢险。每一处险点,都立有“生死牌”、“军令状”,责任人都是党员干部。一个干部就是一根标杆,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道堤坝。在灾区,人们听到不少这样的“外号”:“堵口县长”、“铁汉镇长”、“拚命书记”、“敢死队长”、“赤膊书记”,这是人民对党员干部由衷的爱称,也是人民授予他们最高的荣誉。
在抗洪大堤上,人们看到:安徽原省委书记卢荣景、现任省委书记回良玉和守堤军民一起扛沙袋、挑沙石;空降兵军长马殿圣少将、政委赵金奎少将,肩扛沙包冲锋在前;当年的“大胡子师长”吴长富老当益壮,与年轻士兵展开扛麻袋竞赛……人们看到:某集团军军长柳凤举,高喊“跟我上”,纵身跳进滚滚洪水,与战士一起,用血肉之躯筑起人墙,在水中坚持4个多小时,直到险情排除;湖南岳阳市委宣传部部长罗典苏,带病坚持在抗洪一线指挥,终因极度劳累倒在大堤上,昏迷6个小时后,醒过来后还问:“还有一个管漏找到没有?”群众感动地说:“抢险时党员干部冲在最前;转移撤离时,又总是走在最后;他们永远是我们的主心骨和顶梁柱。”
许许多多的领导干部之所以能够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一个光荣的名字——共产党员,恪守一个共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抗洪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的精神,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组织力量的核心作用;向全中国、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整体形象;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灾难面前顶天立地,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血肉关系;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力量。
二、舍弃小家保大家,宁可自己作出牺牲,也不让国家遭受更大的损失。抗洪抢险中,灾区人民表现了公而忘私的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日常生活中,个人和集体、局部和全局、眼前和长远,是经常要处理的利益关系。从根本上说,这几方面的利益关系是一致的。当出现不一致的情况时,正确的原则是: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眼前服从长远。抗洪抢险使这些利益关系更加集中地突出出来,使人们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得到经验,经受锻炼。
为了保卫长江大堤的安全,为了保卫大武汉,为了保卫江汉平原这个米粮仓,总数超过百万的荆楚儿女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家园,成为1998年夏天这场特大洪灾中的转移者。嫩江、松花江流域,一次次洪峰无情地扑向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我国石油工业的“半壁江山”处在洪水的围困之际,当地的人民群众却说:“大庆不能被淹,国家更不能没有大庆油田”。“宁可淹粮田,也要保油田”。从上到下、从群众到领导,认识空前地统一。
为了确保长江大堤的安全,沿江一些地方果断挖开固守了一个多月的堤坝,眼看着江水淹没了房屋和庄稼,干部群众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但是,他们义无反顾,毫不犹豫。他们心里清楚:这是必须付出,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千里长江大堤之所以能够抗御八次洪峰,大庆油田和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之所以得以保护,是和一些灾区人民有计划地放弃一些民垸,主动实行分洪,牺牲局部利益分不开的。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灾区人民以大局为重这种大公无私的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
这种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不仅在灾区人民身上体现出来,而且在整个抗洪抢险斗争中随处可见。在九江南岸,从福州赶过来的126名江西籍官兵,过家门而不入;抗洪三军中,近四分之一的官兵带着家庭受灾、亲人失踪等各种不幸奋战在抢险第一线;在湖南灾区,近千名家中被淹的村以上党员干部,顾不上亲人的安危,一心只系灾民;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湖北省黄冈市近300公里的长江干支堤上,有1000多名私营企业主和职工自带物资防汛抢险……类似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威武雄壮的抗洪斗争,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一个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以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为重的民族,就是一个大有前途、不可战胜的民族。
三、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军旗在飘扬;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红星在闪耀。抗洪抢险中,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体现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江和嫩江、松花江发生洪水后,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遵照江泽民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先后调动三十多万兵力,日夜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在抗洪队伍中,有已退伍回乡,从电视中看到洪灾,毅然赶回老部队参加抗洪的便衣战士;还有许多夫妻兵、兄弟姐妹兵和父子兵战斗在抗洪前线。儿子担任抢险突击队长、自己担任九江抗洪部队前线总指挥的南京军区副司令员董万瑞中将说:“既是军人儿女,就应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第一线冲锋陷阵。”
洪流滚滚,难挡三军将士英雄气概;浊浪滔滔,更显人民军队赤诚本色。从长江流域到松嫩平原,不论是暴雨倾盆还是骄阳似火,哪里有险情,军旗就飘扬在哪里;哪里需救助,军人的身影就出现在哪里。风雨中,他们筑堤堵漏;烈日中,他们打桩垒石;波涛中,他们飞舟救人。饿了,他们吃口方便面;困了,他们在堤上打个盹。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抵挡着滚滚洪魔。荆江保堤,九江堵口,三镇会战,大庆排险,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关键时刻起着关键作用。空军武汉基地高炮五团指导员高建成、实习排长田华、专业军士杨德胜和广州军区舟桥旅战士杨德文、叶华林等同志,为抢救群众和战友英勇牺牲。广州、南京、济南、沈阳、北京军区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等单位的主要军政领导和110多名将军亲临抗洪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将军们模范带领和强有力的领导下,广大官兵哪里最危险就冲向哪里,哪里最艰苦就战斗在哪里,以严守死保、决战决胜的英雄气概,与人民群众一道,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洪峰。正如江泽民同志在灾区视察时讲的,“事实证明,我们的军队,不愧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不愧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不愧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的钢铁长城,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革命队伍。”“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是新的历史时期‘最可爱的人’。”
四、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神州一家,血脉相连。抗洪抢险中,中华儿女表现了万众一心斗洪魔的团结协作精神。
肆虐的洪水发生在长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但海内外炎黄子孙与灾区人民心连心。洪灾期间,全国人民的心情随着一次次洪峰而起落,万千家庭随着汛情通报的变化而忐忑不安。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SSIC)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州等地的调查结果显示:82.6%的人天天都注意收听收看相关的新闻报道;76.5%的人将此作为热门话题经常提及;42.1%的人被抗洪救灾中军民的拼搏精神和发生的种种感人事件所感动;72.1%的人表示要积极生产、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以弥补灾情造成的损失;31.2%的人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向灾区捐款捐物;还有5.7%的人愿意亲赴灾区,投入到抗洪抢险第一线。他们中有医护人员、科技人员、教师、学生、机关干部,也有普通工人、农民、公司职员和个体工商户。
洪水袭来之时,正值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但是,重大灾情就像进军的号角一样,将人们的心迅速凝聚在抗洪救灾这面大旗之下,个人的得失全被置之度外。在中央各个机关、各个部门,人们处处可以看到一派紧张忙碌的景象:铁道部门急事急办,突击抢运救灾物资、救灾人员,确保大动脉的畅通无阻;邮电、邮政部门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超常运作,保证灾区电讯畅通、邮路不断;卫生部门迅速行动,组织数万名医务工作者深入灾区防病治病;民政部门争分夺秒,保证救灾款物及时到位;水利部门昼夜奋战,及时将水情、汛情上传下达,为抗洪抢险提供决策依据;公安部门闻讯即动,紧急部署,全力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为了帮助灾区早日重建家园,全国各族人民救急扶危,掀起了空前的捐赠热潮。在捐赠者的队伍中,有八九十岁的老人,有七八岁的孩子,有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有残疾人、五保户,有企业家、个体户,有宗教界人士,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侨胞,其中不少人连姓名、单位、地址都不肯留下。有的捐出了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全部积蓄,有的把儿女孝敬的养老钱一分不剩地捐给灾区,有的甚至连自己治病的钱都捐了出来。国有企业急国家之所急,克服种种困难,为灾区捐助了大量的钱物。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在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表现了极大的爱国热忱。希望集团在企业被洪水淹没的情况下,向灾区捐款310万元。武汉红桃K集团身处抗洪救灾第一线,在几乎停产的情况下,向灾区捐赠了10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非公有制企业捐款在百万元以上的有58个,共计3亿多元。这一份份无私的捐款,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是对灾区群众有力的物质支持,更是对他们莫大的精神慰藉。
空军某高炮团战士杨德胜,8月1日晚在簰洲抢险时英勇牺牲。原准备与杨德胜在8月18日举行婚礼仪式的桂丹,尽管家境并不宽裕,却用她一家多方筹措、准备用于建立一个美好家庭的12万元,购买衣物,送到湖北省民政厅,让他们转送给受灾群众。“抗洪英雄”高建成的母亲,将儿子生前为她积攒的1000元钱,连同另外4个儿子的2000元,一齐捐给了灾区。高建成的妻子,也将他人捐赠的2万元慰问金全部捐出。
这一幕幕、一件件,无不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是对人民、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深厚的思想感情。
任尔洪浪滔天,中华众志成城。一场洪灾,让人们感受到最宝贵的真情,这真情从点点滴滴汇集成人世间爱的海洋;一场洪灾,更让人们看到了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一个民族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力量。
五、滔滔洪水割不断一条纽带,这就是中南海与灾区人民的血肉联系。抗洪抢险中,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灾区人民心连心,对全国人民形成了巨大的鼓舞和激励力量。
在严峻的洪灾形势面前,人民共和国的心脏——中南海,始终关注着抗洪抢险前线的形势。抗洪抢险斗争一开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果断决策,调兵遣将,确定了“严防死守”和“三个确保”的基本方针。在抗洪抢险最紧张的日子里,江泽民同志几乎每天都给在抗洪前线指挥的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打电话,详细了解水情、汛情、险情和灾情,指挥部署抗洪抢险。8月13日上午,正当长江抗洪到最后决战的紧要关头,江泽民同志亲赴湖北长江防汛第一线视察汛情,指挥抗洪斗争,勉励慰问抗洪军民,高度赞扬了抗洪军民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号召大家继续发扬这些精神,直到夺取抗洪最后的胜利。在这期间,李鹏、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都出现在抗洪第一线。江泽民同志还推迟了原定到俄罗斯和日本的访问。中南海的领袖们,以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殷殷为民之情,将人民群众凝聚起来,组织起来,形成钢铁长城,形成了撼天动地抵御洪水的巨大力量。事实再次证明,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一定能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一定能无往而不胜。
中华儿女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还可以列举出许多方面。9月6日,正在黑龙江考察抗洪救灾工作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在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对中华儿女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所表现出来伟大精神力量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抗洪抢险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力量,是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即:“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革命英雄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的具体展示;是江泽民同志在视察长江抗洪抢险时所要求发扬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三种精神的充分体现;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结出的丰硕成果;是中华民族延绵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和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是全民族表现出来的决心、意志、觉悟和作风,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中华儿女在抗洪抢险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伟大精神力量,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信念基础之上的。试想: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制度,今年的洪灾将是一番什么景象?洪灾和抗洪斗争,给人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大课。是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华民族精神力量升华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只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中华民族的精神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更加光彩夺目。
这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像一面镜子,透视出每一个人的心灵,使人们的思想和灵魂得到净化和升华,使人们的政治觉悟和精神状态得到提高和振奋。平时,确有少数干部因自身要求不严、作风不正,致使干群关系不够融洽。在这次抗洪抢险中,这些同志用实际行动改正缺点,表现突出,群众对他们看法转变了,威信提高了,干群关系也融洽了。至于那些利用灾情发不义之财的人,那些置群众安危于不顾,玩忽职守,甚至动用公车率先出逃的人,遭到人们的谴责和鄙视。人们追求真善美,他们不是拒绝崇高,而是向往和呼唤崇高,抗洪抢险斗争磨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其愈显光华。
抗洪抢险斗争中广大党员、全国军民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们有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更有责任对它维护和滋养,使之辉煌璀璨,照耀中华儿女每一颗心灵。洪峰虽然过去,但在这次抗洪抢险斗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将会永存。最近,江泽民同志多次赞扬在抗洪抢险中形成的伟大抗洪精神,并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他还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没有生机和凝聚力。”有了这种精神,任何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任何自然的人为的压力都压不垮我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需要这种精神;干好本职工作,需要这种精神;落实十五大提出的各项任务,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需要这种精神;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的振兴更需要这种精神。
作者介绍:黄宏  季明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
作文六:《抗洪救灾的故事》4900字抗洪救灾的故事
篇一: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李新彦抗洪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7.16”特大洪灾中~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反应迅速~决策果断~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迅速投入抢险工作~很快顺利有效地控制了险情~谱写了一曲众志成城的抗洪赞歌~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在这次抗洪抢险中~涌现了很多动人的英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工作的赤胆忠心和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
李新彦~男~宝轮镇龙鑫公司一名普通的职员~在抗洪救灾中他是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不畏艰险的先进典型~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韧不拔”的伟大抗洪精神。
7月16日上午11时~暴雨中洪水渐涨~在河岸围观的几百群众似乎并没有意思到洪魔正在逼近~眼看汹涌的洪水掀起一次次浪潮~极易可能吞噬群众的生命~险情就是命令~正在值班的李新彦发现险情后~立即组织公司的两名职工向群众喊话~群众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没有主动的配合~当发现洪水已冲垮了上游的河堤~源源不断的涌向河堤内时~惊恐万分的群众争先恐后的向岸边涌去~极易将河堤边的群众挤向滔滔的洪水中~“大家不要急~一个一个得过去”“让小
孩子和老人走前面”“照顾一下那位大爷”……。他一边向群众喊话一边让自己站在险要的地方保护着群众安全上岸~大雨还在继续~水位还在上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每一个群众都安全的转移。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喊话~终于将群众安全的转移~他的声音变的沙哑了~雨水已经打湿透 - 1 -
了他的衣服~此时洪水已经击垮了几处河堤~淹没了石桥村外的大片土地~但没有一人受困。
龙鑫公司组织了一支抗洪救灾队伍~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排查隐患、疏通道路、疏散群众~他一直跟随着这支队伍奔波~冒着大雨~他湿透的衣服一直紧紧的贴在身上~但是他没有叫一声苦~喊一声累~一直坚持在抗洪救灾一线。
7月16日晚上8时~位于石桥村的采砂场上17名工人被洪水围困~险情就是命令~得知这一情况后他马不停蹄地赶赴现场~此时镇党委、政府领导已经谋划了营救方案~时间就是生命~得知在施展营救工作的过程中将要把河岸的绳子送至河对岸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带头跳入齐腰深的水中~此时水位还在不停的上涨~已经高达1米2左右~他的身体随着一个个洪浪起伏~经过十多分钟的拼搏他终于将救助的绳子送到了围困人员手中~帮助一个个围困人员安全脱离险境~当成功的解救了围困人员后他是最后上岸~此时已是凌
晨2点~他又拖着疲倦的身子随同公司的抗洪抢险应急队投入到昼夜的巡逻执勤中。
灾后防疫工作迫在眉睫~位于我镇石桥村的东林、瑞昌两家养殖公司在洪灾中淹埋了许多家禽~而到两家公司的道路不同程度的受洪水破坏~洪水退却后道路上滞留了许多大石块及淤泥~给我们的消杀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李新彦立即组织石桥沙场的几名工人展开清理道路工作~被洪水冲起来的粪便已臭气熏天~在炎炎烈日下他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 2 -
但他没有半句怨言~更没有退缩~将一块块石头移走~将道路上的粪便进行了清理~防疫工作得到了有序开展~确保了大灾之后无疫情发生。
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司职工~但他却真诚、执着~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为我镇抗洪救灾史上增光添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
- 3 -
篇二:雷锋故事
故事,一,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自己十分节俭~一双袜子补了又补还舍不得更换~却用自己每月仅有的6元津贴为全班战友们购买了学习书籍。他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而且带动战友们学习~帮助战友们提高思想觉悟。1960年~辽宁遭受重大水灾。雷锋悄悄给
受灾的战友王大力家寄去了20元钱。在出发去灾区救灾时他又把100元钱以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名义捐给抗洪救灾第一线。 故事,二,助人为乐
雷锋因公出差~踏上了从抚顺开在沈阳的列车。上了车~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又动手帮着扫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妇女抱孩子~给老年人找座位~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过来歇歇吧:”“我不累。”雷锋叔叔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为什么你总在我前方闪耀  你的故事装满我童年书包
为什么你是我永远的寻找  爱与恨都写在你紧抿的嘴角
并不是到三月  才记起为你骄傲
历经这风和雨  仍不失你的崇高雷锋
每一次念你的名字都是我深情的燃烧  不要说你平凡像一棵小草
这绿色已汇成滚滚春潮  不要说这二十二岁人生太少
认真做青春才有永恒的歌谣  现代风吹不去
那人性的真和善
一双手一棵苗  便捧出青山不老
雷锋每一回无言的感动  都是人类心灵的拥抱
A:,背着书包~走进课室,啊~还没人来~今天我最早到啦:,坐在椅子上,哎呀~我的屁股~怎么回事,原来是一枚钉子~没人见~换一张椅子。
B:早上好~俊杰~你怎么了,心神恍惚的。
A:没、没什么事。
B:,坐在椅子上,哎呀~真痛:钉、钉子。,乘没人注意~换了一张椅子,
班长:大家早上好:
A:班长~昨晚的那道数学题你做出来了吗,能教教我吗,
班长:当然可以~呆会儿教你们。,坐在椅子上,哎哟~什么东西,是一粒钉子。,这时~A~B听了这话~都走了过来~不好意思的道歉。,
班长:哦~没关系~椅子“长”钉子了~让我去拿把锤子来修一修~然后再教大家做数学题A、B:好~我来帮你。
我们楼下的张爷爷退休了~于是~他在院子门口开了一个修车铺~门口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免费打气~免费补胎~免费茶水。邻居们问他怎么什么都免费~你图什么呀:可是张爷爷却笑着说:年龄大了~就图一乐呵~只要能为大家帮上点忙~我就比什么都高兴。”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呀啊:这不~张爷爷正吃着午饭呢~来了一位推着车地阿姨~张爷爷连忙问:“姑娘~车怎么了,”阿姨说:唉:车胎扎了一
个洞~回不了家了。”张爷爷听了~放下了手里的碗~忙活了起来。阿姨说:大爷~您还是先吃饭吧。”张爷爷却说:不忙~不忙~反正饭还热着呢。”一会儿功夫~车胎就补好了~阿姨要给张爷爷钱~可是张爷爷怎么也不肯收~阿姨说了许多句谢谢才走了。这时张爷爷才又端起了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篇三:邱少云的故事
邱少云的故事
七年级,18,班 李想
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邱少云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地威胁着刚满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此关键时刻~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英明地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英雄的朝鲜人民和朝鲜人民军一起~并肩作战~抗击侵略。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指示:“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这次任务十分重要~也非常艰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和战友们坚定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要使几百人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不能有一个人暴露目标~确实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不少的。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代表着祖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此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和主动机敏~表现出了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邱少云怀着对敌人刻骨仇恨~于战斗前夕~向党支部交了一份人党申请书。他写着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按预定计划井井有条地迅速分散开来~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地里。每个人从头到脚插上了蒿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时摇动~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邱少云和他所在的那个排~就在高地东边的一条长满
蒿草的土坎旁边隐蔽着。天刚蒙蒙亮~战士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层层的铁丝肉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机枪从地堡的射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山脊上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时地用望远镜朝山下张望。邱少
云看到还在准备顽抗的敌人~心中燃烧着仇恨的怒火~他瞪大了眼睛~更加警惕地监视着敌人。 十点多钟的时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李承晚匪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朝邱少云同志和他的战友潜伏的方向窜来。
邱少云和战友们镇静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冲动~潜伏好就是胜利。他们继续坚定、沉着地潜伏在草地里。敌人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两年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倒退了两步~慌张地乱扫了一梭子弹、扭头就朝山顶上逃跑。
在此关键时刻~要是让敌人活着回去~潜伏的机密就会暴露~情况就会很严重。这一切~观察所里的团指挥员看得非常清楚。指挥员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这股敌人:顿时~炮声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筑起了一道火墙~截断了敌人
的逃跑~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歼灭在山腰中。邱少云看到这个情景~激动地瞧瞧两旁的战友~表达了内心的高兴。
山上的敌人被这一阵炮火吓得胆颤心惊~龟缩在乌龟壳里不敢动弹~半个钟头后~从南方飞来几架敌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忽然~敌机投下了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离
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
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
是这样做会暴露目标啊:邱少云想到要更好地打击敌人~想到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坚定地伏在草丛中~接着衣服也烧着了~一会儿~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在邱少云的后边~有一条小水沟~此时只要他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个滚~还是可以把火扑灭的。但是他一滚动~敌人就会发觉~潜伏目标就会暴露。为了革命胜利~邱少云就象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继续燃烧着。同志们眼看着烈火在吞噬着自己的战友~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想站起来~帮助邱少云扑灭身上的烈火。可是邱少云和战友们深深懂得~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有人动一下~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整个反击计划??全都完了~将要取得的胜利就会丢失~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牢记着部队首长的嘱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强压着满腔怒火~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时间过的真慢~邱少云还是纹丝不动地伏在那里。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他咬紧牙关~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下午五点三十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三九一高地进攻的号角吹响了~同志们怀着满腔复 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敌人的一个
加强连全部被歼了~三九一高地上飘扬着我军胜利的红旗。凯歌声中~指战员们心潮澎湃地久久注视着英雄牺牲的地方。那红色的腾腾烈火中~闪现着英雄的巨大形象。
邱少云雕像邱少云同志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邱少云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型代表。
在中外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我国已故的著名女书法家肖娴所书:“是真烈士~乃大英雄。”他那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50年代起就广为传扬~威振四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英雄楷模层出不穷、雷锋、王杰??~特别是在98年的抗洪救灾的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的财产~人民的生命安全~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为党和人民又立了新功。
邱少云的舍小己顾大局、爱国爱民、舍己为人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邱少云烈士将永垂不朽:
作文七:《热血忠诚著文章_记江西日报_98抗洪报道》4300字热 血 忠 诚 著 文 章
———记江西日报’98 抗洪报道
1998 年 6 月以来 , 江西日报社上下一心 , 全力以 抗洪抢险 ,保证质量 ,抓好典型 ;四 、重视言论 。各言论 赴展开了规模空前的’98 抗洪报道战役 。广大采编人 栏目要配合抗洪 。周金广上晚班后 ,又赶赴九江长江大 员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 ,奋勇投入抗洪报道 ,用自 堤抢险现场 ,组织和部署抗洪抢险报道 。其他社领导也 己手中的笔和相机 ,真实记录了这场气壮山河 、万众一 都利用双休日主动深入抗洪一线 ,  带领记者采写现场 心斗洪魔的大决战 ,  热情讴歌了抗洪军民的英雄壮举 报道 。最年轻的副总编严力在九江坐镇一线指挥 ,对防
和崇高精神 。汛形势最严峻的长江大堤情况进行跟踪报道 ,  在抗洪
闻“汛”而动 ,快速“出手” 一线奋战了几十个昼夜 。
在社领导的带动下 , 全社 80 多名记者奔赴抗洪第 6 月中旬 ,赣东北发生了今年第一场大洪水 。汛情
一线采访 ,  仅在九江长江大堤一线采访的文字和摄影 一出现 ,社委会主要领导就布置农村处 、摄影部派出精
干记者 ,紧急赶赴现场 ,采写和发表了当时省内第一篇 记者前后就有 57 人 ,采访地域涉及 70 多个县市 。编辑 来自抗洪一线的报道《何惧风雨与洪魔》。 部业务处室和 4 个分社的负责人 ,  基本上都下到了抗
洪一线采访 。随着汛情的发展 ,按照省委宣传部的部署 ,社委会
哪里最危险 、最紧急 ,哪里就有记者 又及时提出 ,  各业务处室要把抗洪报道作为压倒一切
的任务 ,全力以赴 ,通力协作 。20 多名文字和摄影记者 农村处记者李江川和摄影部记者张维国是第一批 分头深入灾区 ,  采写和拍摄了大量来自抗洪第一线的 下到抗洪一线采访的本报记者 。6 月 15 日 , 他们乘火 报道和照片 。 车赶到弋阳县 ,  一下车便乘冲锋舟随县领导直奔最险
7 月 26 日星期天 , 汛情进一步发展 , 省防总召开 的叶坝采访 。次日 , 又乘火车来到信江下游的贵溪市 ,
顾不上吃饭 , 就坐船赶赴一个被洪水围困的孤岛采访 , 紧急会议 , 依法宣布全省进入紧急防汛期 。12 点多钟
会议才结束 ,中午 1 点钟 ,社长周金广就主持召开了社 回来后 ,连夜发回了《汪洋中的一条船》,此稿发表后受 委会 、处长会 ,对进入紧急防汛期的抗洪报道作出了安 到中央有关部门的表扬 。第三天 ,他们在重灾区余江登 排和部署 。当日 上部队的冲锋舟赶赴最险的石岗大堤 。下午 ,派出 4 个小分队 ,由社委会成员或处 5 时许 ,当 长带队 ,深入重灾区 ,加强抗洪报道 。 采访返回时 , 天昏地暗 , 江面上刮起八级大风 , 倾盆大
8 月 7 日中午 ,九江城防堤决口 。正在省委宣传部 雨随之而来 。冲锋舟行至中途另有任务 ,他们被放在决
口的中潢大堤上 ,与外界失去联系 。后来 ,幸亏遇上一 开会的报社主要领导闻讯后 ,  当即指派一位副总编辑
率记者火速赶赴决口现场 ,采写决口抢护的新闻 。 条老乡的小木船 ,才把他们送到河对岸 。在以后的两个
8 月 17 日 , 社长周金广再次主持召开社委会 、处 多月里 ,哪里有险情 ,他们就奔向哪里 ,接连跑了 10 多 长会 ,然后由各处室召开全体编辑记者会 ,深入学习江 个县的 30 多处险段 。7 月下旬 ,永修郭东圩危急 ,他们 总书记在湖北抗洪一线发表的重要讲话 ,  传达贯彻中 日夜坚守在大堤上 , 30 日回报社发稿 , 连家也没回 , 深 宣部紧急电话会议精神 ,对搞好抗洪报道进行再动员 、 夜 12 点又赶回郭东圩 。
今年 36 岁的农村处记者肖苏萍 , 九江城防堤决口 再部署 。同时 ,召开行政 、经营部门负责人会议 ,要求为
抗洪宣传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服务 。并从编辑部再次 后 ,  他先后三次到最危险的决口处采访 。8 月 7 日决 抽调了 3 名处长 、4 名记者奔赴 7 个重灾县 , 增援一线 口 ,他当日下午赶到现场 ,冒着危险采访参加堵口抢险 采访力量 ,加强现场报道 。 的解放军 、武警和工程技术人员 ,及时发出了堵口抢险
社长周金广 、总编辑段夫瑞挂帅 , 组织 、指挥今年 的新闻 。黎川县因山洪暴发发生严重山体滑坡 ,100 多 的抗洪报道 ,并召开社委会 ,决定 :一 、派出精兵强将到 名农民失踪 ,抚州记者站站长熊文清不顾个人安危 ,第 抗洪一线采访 ;二 、各级领导带头 ;三 、用大量版面报道 二天赶到山体滑坡现场 。在去黎川的采访途中发生车
?15 ?
祸 , 熊文清手脚受伤 , 但他全然不顾自己的伤痛 , 搭了 ,以整版的篇幅集中刊登抗洪报道 。进入紧急防 的栏题
路过的一部车坚持赶到现场采访 。 九江是江西及全国汛期后 ,又及时开设了《全省总动员 ,依法抗大洪》的专
栏 。江泽民总书记在湖北抗洪一线发表重要讲话后 ,在 抗洪抢险的重点地区之一 。驻
一 、二版同时推出大字栏题《积极响应江总书记号召 , 九江记者站站长杨子衡 , 越是艰险越向前 。8 月 2 日 , 夺取抗洪抢险最后胜利》。8 月 26 日 ,江总书记就迎战 他得到赛城湖堤即将溃决的消息 ,  马上带领青年记者  长江第七次洪峰向抗洪部队发出的最新指示公布后 , 黎军冒险赶往现场 , 从下午 4 时到次日上午 10 时 , 在 江西日报第二天就在一 、二版打出了《坚决贯彻执行江
总书记指示 ,  夺取抗洪抢险决战全面胜利》的大字栏 堤上忍受饥渴 , 整夜未眠 , 一直坚持在溃决处观察 、采
访 。8 月 4 日晚 ,江心洲大堤溃决 ,第二天一早 ,杨子衡 题 。并且 ,随着抗洪工作进程 ,先后开设了《一个党员一 赶赴现场采写了消息 。8 月 7 日九江城防堤决口时 ,市 面旗 ,战洪斗魔铸丰碑》《生产自救 ,重建家园》《一方有 政府通知居住在 22 米以下者做好搬迁准备 ,杨子衡家 难 , 八方支援》《妥善安置灾民生活 , 大力开展生产自
救》《齐心抗大洪 , 协力防大疫》等专栏 , 使抗洪报道步 住 19 米处 ,但采访任务使他根本顾不了家 。当日他带
步深入 ,不断拓展 。与此同时 ,星期刊和《井冈山》《四面 领记者黎军 、肖琳俊紧跟部队进入现场 ,次日凌晨才返
八方》《田野风》《读者之友》等专版 , 也迅速跟进 , 在版 回 , 尔后一直围绕此事到现场采访 、调查 , 11 日执笔写
面上突出了抗洪救灾的内容 。 出了长篇通讯《决战在惊涛裂岸时》。摄影部记者万基
耀在九江城防堤决口后 ,随解放军迅速冲到决堤前沿 ,  言论是旗帜 。在抗洪的第一阶段 ,即从 6 月中旬到从 7 日下午 2 点 15 分一直采访到深夜 ,随后 5 天一直 7 月上旬 , 农村处围绕抗洪斗争的阶段性任务 , 及时赶 在堵口现场 ,顶着烈日酷暑 ,有时一站 10 多个小时 ,拍 写了《坚决打胜抗洪救灾这一仗》的系列评论 。这组系 摄了数万军民昼夜鏖战 ,堵口合龙的全过程 。 列评论全部安排在一版显要位置 , 共 14 篇 。在第二阶 一批走出大学校门不久的年轻记者 ,  在抗洪报道 段 , 又先后赶写了《全省总动员 , 依法抗大洪》《集中力 中不畏艰险 ,表现出色 。程华听说崇仁县一天降雨 200 量 , 决一死战》《坚定信心 , 夺取全胜》《再接再厉 , 决战 多毫米 ,连夜乘车转船 ,几经周折赶到一片泽国的白露 到底》等十余篇评论 ,理论处撰写了《抗洪抢险精神赞》  乡 。她在该乡一呆就是三天三夜 ———洪水围困 、交通中一组五篇小言论 。这些评论及时传达了省委 、省政府的 断 ,啃饼干 、喝矿泉水 ,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采访 , 声音 ,对抗洪救灾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起到了较好 接连写出了 4 篇现场目击新闻 。当临川唱凯堤告急时 ,
的舆论导向作用 。 她开始乘冲锋舟前往 , 因冲锋舟中途熄火 , 便趟水 10
公里赶到大堤 ,采写了武警官兵奋勇保堤的通讯《没有 由于大量抗洪稿件晚上传来 , 为了及时安排见报 , 硝烟的战争》。8 月 1 日下午 , 罗翠兰得知新建廿四联 总编室增加了晚班力量 ,  值晚班的主任从帄时一人增 圩发生重大险情的消息 ,立即赶往现场 ,一直坚守到第 加到两人 ,同时增加了晚班编辑 ,保证了抗洪稿件的及
时处理 、及时见报 。在版面处理上 ,文字 、图片 、评论三 二天上午 ,整夜在现场采访 ,直至有人赶到现场接替 。
者并举 ,力求气势大 、力度强 、全方位 ,体现出党报的责 胡萍采访象湖抢险现场时 ,  由于在烈日下暴晒时间太
任意识和全局意识 , 有较强的感染力 。自 6 月 14 日至 久 ,嗓子失声了一个星期 。驻上饶记者站记者江仲俞辗
8 月 28 日 , 江西日报共刊登抗洪稿件 1677 篇 , 近 200 转铅山 、上饶 、广丰 、婺源 、万年 、波阳 、余干等重灾县采
万字 ,其中消息 1283 篇 ,通讯 339 篇 ,言论 55 篇 ; 刊登 访一个多月 ,写出新闻稿及纪实性文艺作品 41 篇 。
图片 250 幅 ,其中安排在一版头条位置的有 4 幅 ; 刊登 在这次抗洪报道中 ,  江西日报人用自己的行动树
专版 103 块 ,其中摄影专版 5 块 。用稿数量超历史 ,刊 立起党报记者“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和“不怕牺 登专版超历史 ,采用大幅照片超历史 。 牲 、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 纵观江西日报’98 抗洪报道 , 有三大突出特色 : 迅 不辱使命 ,奉献精品 速及时 , 集中突出 , 现场感强 , 形成了强烈的连续不断 作为省委机关报 , 江西日报担负着全面 、准确 、及 的新闻冲击波 。既及时传达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江西 时报道整个抗洪救灾全过程的任务 。为此 ,江西日报人 防汛的亲切关怀和重要指示 ,传达了省委 、省政府对防
汛工作的重要安排和部署 ,  也反映了全省军民万众一 以强烈的“守土有责”的意识 ,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 心战洪魔的动人事迹 ,  以及社会各界支援灾区和抗洪  精神 , 精心采写 , 精心编排 , 努力增强抗洪报道的感染前线的款款情怀 ,  多次受到省领导及省防总的高度评 力和吸引力 。 价和热情鼓励 。 刚进入汛期 , 江西日报就在一 、二版打出了《全力
(本文作者是江西日报农村处处长) 以赴 , 抗洪抢险》《紧急行动防大汛 , 万众一心抗大洪》
?16 ?
作文八:《抗洪中的感人的事迹》1300字抗洪中的感人的事迹
抗洪中的感人的事迹之一
reADER8.CN频道为大家整理的预备党员格式:关于抗洪,供大家参考:)
连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这次抗洪救灾,是对灾区各级党组织战斗力、广大党员干部素质作风的一次严峻考验。为此,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在防汛抗洪救灾的第一线考验考察干部,把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防汛抗洪救灾中的表现,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
大灾如大考。人们看到,在我省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后,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深入抗洪救灾一线慰问受灾群众,指挥调度抗洪救灾工作;灾区广大党员干部夜以继日、不辞辛苦,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在重大灾害面前,广大党员干部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不仅表现出了令人钦敬的人格力量和政治素质,涌现出了许多可
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更成为抗洪救灾的中流砥柱,成为灾区人民战胜灾害的坚定信心。事实充分说明,在这场抗洪救灾斗争中,广大党员干部交出了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危急关头显本色。当前,我省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防汛抗洪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困难越是严重,越是需要各级干部切实肩负起责任,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受灾群众最集中的地方去,到救灾困难最大的地方去,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第一线,进一步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坚决打好防汛抗洪救灾这场硬仗,为人民再立新功,为党旗增光添彩。
汇报人:  抗洪中的感人的事迹之二
【摘要】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鉴于此reader8.cN网的小编为同学们收集整理了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虽然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地震,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
在成都新光华街,有一批由白衣天使守护的帐篷,里面住着46个产妇和婴儿。一个中年女性医务人员,从下午地震开始就忙着搭帐篷、安置病员,直到晚上10点还没有回家,记者问: 你有孩子吗? 她的鼻子一下子酸了,说: 有,在学校,地震到现在还
不知道孩子的情况怎么样。 她终于忍不住掉下了眼泪。记者问她叫什么名字?孩子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她摇摇头都不做回答,抹一把眼泪又投入到工作之中
面对残酷的灾难,谁不牵挂自己家人的安危?谁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地站在自己的面前?然这位白衣天使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大爱。对她自己的孩子来说,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但她却是那46位已出生或将要出生的孩子最伟大的母亲,她的大爱感天动地。
动人的故事汇成河,流淌在中华儿女的心窝。这些感动,延续着中华民族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的传统,坚定着灾区人民的信心,激励着救灾将士的斗志;这些感动,是我们共渡难关的共鸣,是我们重建家园的心声。因为有了这些感动,我们更加有力;因为有了这些感动,我们的心贴得更紧
以上就是抗震救灾中的感人事迹作文全部内容,祝愿雅安的同胞们渡过难关~
更多内容请点击:
作文九:《一次抗洪抢险的特殊经历》2100字一次抗洪抢险的特殊经历
Post By:2008-1-19 16:19:00
记得那是一九七三年的夏天,我们得到紧急通知去盘锦双台河大坝防洪护堤。当时我是连队新任的副指导员,连队决定由我带上十二名知青和一名老农(车老板),急速赶到工地,我们的任务是加高、加固河堤。
到了工地 我去领任务,大家卸车、安营扎寨。两小时后我们在工地指地点附近的一块高地上,用塑料布建起了一个能住十几个人的大棚,这就是我们的住处。搭起个炉灶,用锹挖两锹深的水坑,做了我们的专用饮水池。我们安排车老板负责看“家”、做饭,其余十二名知青一起上大坝。
任务是20米长,2米宽、1米高的土方量,给大坝加高、加固。就土方量来说当时对我们并不算难,难的是取土,要在坝下一段四、五米宽的水沟外取土,这样取土到坝顶就能有20米的距离。由于天天下雨,没一块干道可走。大家研究后决定先在水沟里垫条道,然后用独轮车推土。一切准备工作完成后天已经大黑了,但是大家还是很高兴的,因为一切总算安排顺利。
晚上我们吃的是大米干饭、水煮盐豆,因为可以不限量大家很满足,虽然累点但还是有说有笑的。不过一天的劳累让每个人的饭量大增,有的青年一顿就能吃两大饭盒多的饭,我也是满满一饭盒不够。外面还在下着细雨,吃完饭就地休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政局是干嘛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