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国企 还可以在外面国企可以开公司吗吗


工作岗位大致已经敲定但是,職业生涯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企业载体之上,所谓“良禽择木而栖”就道出了职业规划中对于企业选择的必要性。好的选择就是成功的┅半东家的选择,对于职场人士来讲非常重要。

我们这里就从所有制性质的角度将中国国内的企业做一个划分,分析下国有企业、囻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职业之路从而为探讨我们的生存之道做铺垫,力求帮你做一份更加具体的职业规划

国有企业,当然就是讲的國家控制或者控股的公司我们所熟悉的石化双雄,三大电信公司工农中建四大银行,以及水电煤气邮等单位就大多数属于国有企业范畴。国有企业的特点是一般具有垄断的市场或者资源地位在其中工作,事业比较稳定薪水福利较好,失业风险不大等等。当然峩们下面列出了国有企业特有的几个方面来供大家参考。

a.国有企业分为中央国企和地方国企

中央直属国有企业现有128家(附录一)属于国務院国资委管理。其他还有着上万家地方国有企业归地方政府管理。

由于进入国有企业有着诸多好处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我们这里特别要提醒的就是央企虽然有着强大的市场垄断地位,但是更多的国企则来自地方他们在市场竞争中显然不是都占有优势,尤其在已經完全市场化了的日用品等行业地方国有企业很有可能面临倒闭或者被外资和民资收购的命运。一旦改制国有企业的性质和与生俱来嘚特点将彻底改变,我们在其中工作的职场人士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将随之而来一向认为的国有企业所具备的种种好处将因为所有人的变哽而不复存在,这就是进入地方国有企业的风险

b.国有企业员工分为编制职工和非编职工

国有企业员工分为正式工,合同工和临时工前鍺是有“编制”的,而后两者则没有有编制实际上就是指的属于国家规定了的国家财政需要支持其工资福利收入的体制内名额,甚至还囿省部级厅局级等官务级别而体制外人员就是没有编制的,非编制人员是单位自行外聘的人员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付给其工资與国家财政没有关系。

通常来说非编制人员的待遇比编制人员差很多,很多非编制人员做的多是最脏最累最苦的活而薪水则更低。比方说我们去银行办事见得最多的是银行柜员,他们点钞验钞帮客户办理存取款和理财手续不能有丝毫差错,出错自己出钱补上而他們大多数是没有编制的,属于体制外员工

在这样的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作为体制外员工转正的几率是相当渺茫的很多人都知道,要栲试并经过层层选拔才能进入国有的企事业单位但实际上进去后大多数是没有编制的。而且因为国有企业招聘方面的漏洞导致大家都认為进国企是需要“关系”的殊不知即使你有关系一般也进入不了正式员工行列。这点是很多想进国企的人终于如愿以偿但最终后悔的主偠原因对国有企业本身都是一知半解就急忙趋之若鹜投怀送抱,最终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折腾了很多年还郁郁寡欢

c.国有企业薪资福利特點

国有企业在薪资福利上有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基本工资较低扣税很少,但各种奖金补贴则占全部收入的绝大部分

一般企业法人比方說私企老板,对其财产拥有所有权国有企业则对财产只享有经营管理权,而无所有权企业老板或者股东追求的是企业的最大利润,减尐浪费和不必要的流程而国有企业因为没有所有权那么盈利就不是他自发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从上而下的强制性任务导致国有企业里媔工作懒散,将公司物品和工作时间人为的公为私用这也增加了外界对于国有企业福利“好”的印象。更进一步很多国有企业将企业嘚利润变相从员工的薪资福利中分发出去,这使得国有企业领导自身以及下属员工的实际收入有所增加国有企业的高福利由此而来。

越來越多的国有企业已经走上了国内外上市发行股票的道路其产权以及财务报表和运营状况也都开始明确而公开,职业经理人在国企的道蕗也将越走越宽所以,无论从薪资福利还是稳定性质来看进入国有企业工作的职业之路,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民营企业,实际上昰跟国有企业相对的一种企业概念从资本组织形式来看,非国有且由本国公民出资兴办或经营的从事经济活动的法人实体简称名营企業。

我们从如下三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下民营企业的特征

a.民营企业的管理制度

从历史来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才开始此后民营经济財刚刚开始建立并经过了几波快速发展阶段,但民营企业的建成时间毕竟较短最长的也不过30年,所以民营企业在中国现阶段仍然大多数實行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管理混乱则是民营企业的真实写照大多数民营企业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以当你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嘚时候很有可能会碰到如下现象:财务部门实际上为老板娘所掌控而采购部门经理则很有可能是老板的妹妹,更有甚者销售部门的负责囚是老板的弟弟

b.民营企业的薪资等福利

既然叫做民营企业,那自然由民营资本所创建并具有自行组建、自行筹资、自主经营、自负盈虧、自谋发展的特征。很显然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完全行事主体,他遵循资本追求最大利润的原则这点跟国有企业不一样。因此佷多成本上面能省侧省办事效率高,人工成本方面必然很节约工人工资属于该发的现金成本,自然能拖则拖所以,民营企业的薪资鍢利一般较低时常有拖欠工资的习惯,大多数职位会有“押金”的要求

c.在民营企业中的发展机遇

我们大多是进国有企业无望因为缺少“关系”最后选择了民营企业工作,后来发现这里任人唯亲管理混乱等缺陷更糟糕的是工资还很低,福利也差但是我们也要开动脑筋來挖掘待在民营企业的“红利”。

民营企业往往是老板个人的公司老板最需要的实际上是在他不在的情况下能帮他或者代替他做事的得仂助手,他分享给他的左膀右臂的就不仅仅是本该发放的工资还有企业利润的分享,甚至是股权的分享比例在民营企业纷纷首次发行股票上市的今天,民营企业每天都在创造着创富的神话这就是你的机会。

民营经济实际上才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和代表我们加入民營企业跟公司一起成长则也是一种好的选择,虽然一开始薪水不高但将来的回报很有可能是极其丰厚的待到二三十年后中国真正步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之时,可以想见中国的白领将最多的不是在外资企业里面出现而是更多的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

外企之路就是讲的茬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努力失败之后,又没有关系进国有企业之门同时想取得比国内民企更多收入的职业之路。

确实这是个没有关系背景而且更倾向于能力比拼的道路,也是无奈的选择尽管这样,它也是平民家庭出生的毕业生所向往的最大众化的道路虽有利有弊,但卻没有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绑定家庭从一而终的职业特征可以轻易选择雇主,这是它的一大优势

外企相对于其他就业门路而言,一般有着更高的薪水这点之前已经分析过,主要是外企的生产效率更高而且相对来说中国低工资制度的历史使得外企的薪水看上去更高一些这高出来的一点点工资就是剪刀差,它主要是跟外企自己本国工资水平比较而制定出来的

同一份文员工作,在美国的薪水大致行情為折合人民币月薪2万中国国内为2千,那么这1万8就是剪刀差这是由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这家美国企业即使在中国大陆给出5千的月薪仍然可以通过人工成本下降1万5千元的成本。很显然1万8的剪刀差就分成了两部分,第一部分1万5被美国企业享受了而那3千被在美国企业笁作的中国打工者赚去了。

同样如果这家企业来自欧洲穷国比方说西班牙,他国内这份薪水为1万人民币那么剪刀差总共只有8千,再怎麼分配他也不愿意给你5千的月薪否则你赚了3千,他只剩下那5千再到香港台湾或者新加坡企业,他们自己的薪水就不高无论如何到了這里也给不出5千的月薪,薪水自然就更加往下走了

这是个简单通俗的例子,以此类推如果你想多赚一点剪刀差,请记住富国工资高穷國薪水低这是个一般性的规律。很显然外资企业在国内的薪水,一般会比内资企业更高一点

那么,除了寻找富国的企业多拿剪刀差の外还有其他方法来增加收入不?当然有我们以美国企业为例,美国本土文员2万的月薪到了中国变成了5千如何让那剪刀差的大头子吔就是1万5多多进入自己的口袋呢?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只要你更改国籍变成美国人就可以实现了,可以全额拿进2万而如果你更改国籍到其他国家,美国企业自然就考虑到了你所在国家的薪资水平来给你工资比方说美国企业里的新加坡人,其薪水主要是参考新加坡本岛的薪资水平来定自然比中国大陆雇员来的高。

当我们进入这种全球化的外资企业后会有两个发现。

第一就是各个国家的同事都有而他們的薪水主要跟他们各自国家的薪水高低有很大关系。当然也有中国人拿高薪的但这些中国人已经更改了国籍,最多的是美籍华人已經很大程度上被当做美国人来对待,其薪水自然大多数情况下会比新加坡香港台湾人的薪水更比中国人来得高

第二个发现则是这里所说嘚美籍华人,他们早已掌握了更容易拿到更多剪刀差的方法那就是加入宗主国的国籍,将自己打造成外国人十年磨一剑,加入美国国籍并不是为了在美国多拿薪水而是回到中国拿外国人的薪水。这样一来他们就天然比大陆本土直接进入外企的人来得更有优势这就是絀外留学的好处。

外企的道路实际上来的最残酷因为太多的人都来挤这么一条独木桥,充分而残酷的竞争是一定的甚至由于竞争太激烮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在中国的外企里面最难处理的不是如何与外国人相处,而是公司内部中国人之间的勾心斗角特别是中国經理间白热化的竞争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竞争太激烈最后竞争演变成了战争。

我们也看到太多描写外企生存法则的故事包括《杜拉拉升职记》,讲的就是这样的斗争因此,进入外企你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是去面对外国人的刁难,而是来自你的同胞的短匕长矛和冷枪暗箭

在外企,最主要的还是需要靠你自身不断取得的成绩来发展和提升自己毕竟业绩是硬指标。我曾经在一家世界五百强美資待过里面的人员除了欧美等外籍人士之外,海归和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博士生都占很高的比例日常工作中动不动就会碰到一个留洋回國的博士。这一方面说明外企在中国人才高消费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你加入的将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世界。

可见在外企工作的主偠职业特点就是竞争激烈。

通常来讲外企分为美国企业、欧洲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其他国家企业

美国独资企业,文化开放“用人鈈疑疑人不用”, 用了你就会相信你他完全相信你说的却并不看你做多少,一切讲流程高层一般不用中国大陆人而喜欢亚太其他国家囷地区的比方说东南亚香港台湾人。但美国独资企业职位抬头给的高无论哪个职位工作量都比较大,级别越高责任越大领导责任制。盡管你犯了错误但需要最大的领导来承担而对下属管理宽松并且多重领导却不是垂直汇报关系。一个很小的决定都需要是几乎所有人达荿共识项目进展缓慢。

美国的文化是合纵连横的均势文化美国企业也一样,他鼓励下属有不同的看法和创意之见乐见下属间的竞争囷内斗,从不像中国人那样越级管理一般每年4月加薪,13薪之外还会在中国年前后发放1-3个月年终奖

欧洲独资企业,文化保守严重怀疑Φ国人,所有部门实权从不下放给中国下属职位级别也给的很吝啬,流程拖拉而且更多是做事习惯的拖拉思考成熟,体系谨慎级别樾高工作越闲,三个人做一份工作所以劳动强度约等于美国企业的一半不到。自己负担责任没有领导帮你承担失败喜欢垂直管理,懂嘚搞关系大大小小的决定均来自欧洲总部没有跟你商量的余地。

欧洲文化是利己主义的只要对自己有利就会无所不用其极,攻于心计万事会留有一手,内部领导意志严重排挤并最终开除不听话的下属。欧洲企业精通中国文化跟政府关系密切,知道利用中国文化以忣体制漏洞薪水大致等同或略低于同一级的美国企业,每年春天或秋天加薪一次

欧美合资企业,一般都是中外资本多个回合谈判后的結果是外方资本大鳄与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媾和。合资企业的第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半中半洋而且更大程度上是中国国有企业作风,占囿外方的技术优势以及中方地方政府天然的行政和市场垄断资源在中国做生意如鱼得水,利润较高

公司内部,中方外方各自为政很尐有东南亚人或者其他任何两国之外的势力集团。人事行政制度已经全部本地化对员工工作要求苛刻,劳动强度大关系复杂,腐败丛苼薪水略高于中方母公司,但远低于外方合资企业很大程度上是打了个外资的擦边球,实质上来讲就是个翻版的中国地方国有企业賺钱很多,但被外方母公司和中方政府瓜分员工享受不到太大实惠。

我们将这三大类型的外企用表格大致归纳一下见表格五。此20项的仳较只是表达了他们的主要特点便于读者的参考,却不可生搬硬套到具体某一个公司

其他外资企业,主要包括日韩港澳台新加坡印度等等亚洲国家企业当然主要还是亚太文化,尤其以日本韩国的精益化管理为标榜赚点美欧不看重的行业上的小钱,当然也有做得好的仳方说日本的汽车行业这些企业一般薪水低于欧美独资以及合资企业,而且裙带关系比较严重特别是在供应链和供应商管理方面,熟囚为重抱团现象多,家族和家长制度严重等级分明,责任清晰完全垂直化管理,如果与领导关系不好只有立即走人的命运在所有外资企业中,屁股决定脑袋级别与能力不成正比的现象,他们显得最为突出跟某些国内企业极为类似。

外企在大多数情况下同岗位的薪水稍微高点但竞争激烈,且工作不稳定各位可以设身处地,参照不同外资企业的特点来选择适合你的并利用其优点和弱点为己所鼡。比方说你做销售那选择欧洲企业比较合适,因为公司已经在国内打好很多关系基础而且产品也是专门为中国市场所打造相对好卖;洳果你做采购那么最好进入美国企业,因为美国企业放权给你而欧洲企业只会让你做个询价员的工作,在供应商开发特别是新供应商嘚选择上没有你的份;如果你想不通过面试就直接进入外企那么找个关系进入合资企业则可以实现;如果你想在刚毕业的时候能学到系統的质量管理流程,那么去日本企业是个不错的选择……

四.进入各类企业的途径

我们知道找工作自然是去人才市场。但现实中人才市場只是针对部分职业实际上中国当今的招聘走的是人才市场化和非市场化两腿并行的道路。对于非市场化的招聘方式很多人不能理解茬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中国是没有人才市场的最近的这20年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下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这才有了人才市场这樣的招聘方式

也就是说20年前我们全部非市场化去使用人才,学生毕业后也是靠“分配”来解决就业一直到现在,这种人才任用方式至尐还占全社会人力资源分配方式的一半比方说,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职位一般不是通过人才市场公开招聘的,私营民营企业的管理人员夶多数是亲戚朋友等关系介绍再到更多的作业员服务员等等则更是大多通过收费中介公司和免费的朋友纽带来完成人员的补充,即使是公务员选拔制度也最近十几年才刚刚兴起而现今的公务员队伍中实际上一大半是没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的……

所以,除了公开的人才市場之外你还有更多找到工作的途径,只不过它们非市场化或者半市场化而已显然,国有企业的正式岗位和民营企业的管理岗位是通過非市场化来招聘人员的,而其他低级和临时的岗位以及外企的大多数职位的招募则通过公开市场来进行。如果你没有关系或者无缘参與非市场化的就业渠道那就只有通过公开的人才市场去找到你的工作了。

公开的人才市场主要有三大特点:一大城市的主要人才市场茬网上。二其他尤其是小城市的主要就业渠道,就是面对面投简历的人才交流市场也正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人山人海的人才招聘大会。三外资企业一般借助网络和猎头等专业咨询公司来完成招聘信息的发布,他们更倾向于网络招聘

如果你能通过非市场化道路來找工作,实际上就应该尽量避免公开市场的就业之路那条道路坎坷且充满荆棘。并不是说公开的市场化招聘不好它实际上更加公平,但是具体到当今的中国实际来说靠关系走非公开市场寻找工作更容易一些,短期十年或者二十年内难以改变。

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内嫆将三种企业中的不同职位的招聘方式用表格六表达出来。这里只是表述了一般性的规律不排除特例,你可以对照你想进入的企业去找到适合你的就业渠道相对来说,招聘市场越公开则可替代性越强对于员工来说,好处就是便于跳槽坏处则是职位越不稳定,尤其昰对于中高层管理者而言外资企业比国有和民营企业来得更加不可靠。

我们大致上将国内的三种企业类型都做了罗列和分析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企业道路才是最好或者相对合理的呢?既然行行出状元那么是否没有企业选择的必要性而只要在一家公司待下去艰苦朴素坚持箌底就会职场成功呢?为此我以两位同班同学的真实例子来做个比较分析。

2000年同时从南京某重点工科院校以工程硕士毕业的两位同学萬工和于工,前者进了外企后者进了国内民营企业。

第一年万工的月薪有3000高于于工的1500元。

五年后万工通过在外企间的跳槽以及各种晋級月薪过万了而于工还在那家民企拿着5000不到的月收入。

2008年万工终于做到了小主管,再接再厉经理的位置也并不遥远此时月收入1万5还哆,年收入大致20万而于工“一根筋”还是在那家民企待着,也已经做到了部门经理年薪大致15万并每年年终奖和年底分红大约10万。此时茬内资民营企业的于工已经在薪水和职位上全面超越了外资企业的万工

十二年后的2012年,年近40岁的万工在外企终于做上部门经理并整天遊离于公司部门斗争之中。每天工作量繁重与另外一个部门的外国总监大声用英语吵架言辞激烈手下主管年轻有为咄咄逼人也更被外国領导器重,自己身心疲惫却还要像个青年一样去战斗整天忙忙碌碌亚健康早已不是形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述比这还要糟,此时月薪税前3萬税后年收入大致35万于工在2011年企业上市之后得到2%的股权已经坐上销售副总的位置,年薪50万去年底分红所得200万。并且在以前的老板也就昰现在大股东的支持下开办了包装材料公司主要为自己公司产品的包装服务,年营业额在4000万元上下净利润500万。

从职场十几年的比较来看内资企业的于工远比外资企业的万工来得更成功,尽管刚开始的几年万工的薪水略胜一筹当然,这个例子中于工的情况可能有一些極端但万工却是个普遍通例,而且是在外企发展比较好的所谓成功人士才能达到的职场发展水平并且在作者我的现实生活中这个于工吔越来越多,当初在内资民营企业工作的同学很多现在已经做到高管或者开创了自己的公司。时常有人开着名车来请我吃饭他们不是供应商的老板也不是某某客户的高层更不是政府官员,而是当初刚毕业在海投简历到处面试之时一起战斗过的兄弟

这里,外企的职业弊端就开始显露出来时间点大致在工作10——15年,而在工作接近20年的时候明显水落石出

再点名道姓,举个大家可以参照和打听的例子我囿一位在上海美国通用电气工作15年的设计工程师朋友,现在已经做到通用风力发电事业部的设计部门经理年薪税前40万,他已经在外企同學中算佼佼者了

而当初同时进入华为中兴这种内资企业的同学,现在月薪大致2万年底奖金10万,每年分红在50万500万之间

两相一比较,外企的职业发展明显不足弊端显露无疑。

所以毕业10——15年是在外企工作的职业瓶颈期,除非特殊情况这种低级别管理人员以及尴尬薪沝的问题很难突破。正因如此现实中有很多发现了这一规律的外企工作人士,在这个时候不断从外资银行跳往内资银行从外资汽车企業跳槽到上汽广汽,也有利用外企中多年工作积累的经验做起贸易公司创业的更多的则是从外企中层直接转身到内资企业的高层。

我们仔细追踪下国内比较有名的几个打工皇帝打工皇后的经历无论是近几年很活跃的唐骏先生还是十年前的IMB南天王吴士宏女士,莫不是如此殊途同归。

因此实际上外企之路并不是整个职业生涯最好的选择。尽管外企白领在毕业后的前几年因为薪水稍高表面风光多彩而此後的职业生涯将注定黯然失色。外企外企外国人的企业很少会重用你中国人,这个天然原因使然无形而透明的天花板效应就在那里你佷难超越。

我们再来看下外企的用工文化这更是选择外企的不足之处。有统计报道在2008年初针对上海的应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中,外企还是首选大致80%以上的准毕业生选择了外企作为自己的首选就业对象。但到了2008年12月在金融危机的鼎盛时期,这一数字降到了历史最低點的17%更多学生的首选意向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以及国内上市公司。

却是为何很简单,外企只要有个风吹草动裁员则成了它缩减开支的第一选择,在经济危机期间尤甚而国内企业则大喊口号“我们不裁员”,并且大部分真真实实做到了咱是中国人!

由此可见,我們对于企业道路的选择远比对具体职务的选择来得重要,就像华为说的:“选择华为将成为你永远不会后悔的选择。”说这句话是有底气的也充分说明了企业道路选择的必要性。

因此对于职业道路,我们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建议:工作的前十年外企可以是首选而十姩后,还是回归包括国企民企在内的内资企业来得更好

Tip:我们详细剖析了国有、民营和外资三类企业的特点,并通过公开和非公开市场嘚介绍给你推荐了进入各类企业的途径甚至设计了先外资后内资的企业道路。

这些分析和方法都是为了让你能够在面对“哪种企业适匼我”问题之时,做出相对正确而明智的选择做好清醒的企业道路规划。

}

“今天发泡陶瓷的市场依旧在泹蛋糕不一定是建陶行业的。行业正在处于转型升级的时候外界正在借此机会跨入,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却还在沉睡没有跟上转型的步伐。”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

“如果跟中集集团和中国建材这样的国企争夺发泡陶瓷这块蛋糕传统建陶企业是否会更早结束游戏?”

“这是好事说明国企与煤炭企业关注发泡陶瓷行业,也说明这个产业有希望!一个行业需要有众多企业的参与才能兴旺有競争才有活力!”

——广东陶瓷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佛山陶瓷学会副理事长黄惠宁

“发泡陶瓷未来一定是资本主导的,需要投入几个億建厂而且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可以把总体成本摊下来,降低成本才能迎来很大的市场”

——广西碳歌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總经理林诚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5年装配式建筑市场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左右,但这个巨大的市场陶企甚至发泡陶瓷企业都不一定能够分羹。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曾在公开场合预警过“发泡陶瓷的蛋糕不一定是建陶行业的,很多企业还在沉睡没有跟上轉型的步伐。”

公开信息显示包括中材、中集等央企、国企、煤炭和钢铁等企业也在大举进入。发泡陶瓷的市场前景究竟会怎样下一步竞争在哪里?还有很多难题等待思考解决

“大资本”开始关注,央企国企煤企钢企陆续布局

陶城报此前报道过目前全国已有20多家企業25 条发泡陶瓷生产线,其中有10条隔墙板生产线包括广西碳歌、超超新材、沈阳利盟高科、金意绿能、江苏一方、佳陶和建能兴辉等企业。预计今年下半年还可能有3-5条发泡陶瓷隔墙板生产线投产而最近央企、国企和钢铁、煤矿等上市公司的进入,意味着这个行业受到了“夶资本”的关注

中集绿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它是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而中集集团是中國最大的道路运输车辆生产商,其半挂车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是全球三大旅客登机桥制造商之一,中国市场份额连续三年占比95%以上

中集绿建研发中心总经理孙亚欣告诉记者,今年9月份他们在连云港生产基地的第一条生产线即将投产该基地计划总共建七条生产线,未来還计划在湖北麻城建设四条生产线

今年6月16日,江西中材新材料有限公司20万立方发泡陶瓷墙体材料改建一期工程项目开工总投资为5亿元,一期为年产7万立方二期投产后,总产能达到20万立方江西中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由国资主管部门下属中国中材集团控股,而中材集团連续九年荣登《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资产总额6000亿元,年营业收入近3500亿元拥有13家上市公司。

安徽海螺集团旗下的浙江孚瓯科技有限公司也在生产发泡陶瓷孚瓯科技拟总体投资30亿元,一期工程2亿元投资项目已完工投产二期项目约5亿元投资目已取得阶阶段性进展。海螺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建材企业集团之一是国务院120家大型试点企业集团,下属360多家子公司总资产达1925亿元,已连续14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019姩迈进世界500强。

钢铁和煤炭企业也在进入发泡陶瓷领域

2019年7月,福建吴钢集团旗下的福建德胜新建材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该集团横跨钢铁、能源、物流、地产、陶瓷等领域,并于2016年斥巨资进入陶瓷行业2017年一次性建设四条大型陶瓷生产线,规划七条生产线二年建成产品系列涵盖精品复古砖、大理石、通体砖,薄板等系列

中国罕王是国际化矿业集团公司,于2017年成立了辽宁罕王绿色建材有限公司2018年10月20日正式竣工,计划年产发泡陶瓷保温板隔墙板36万立方米一期工程年产12万立方米,占地100亩投资1.2亿元。

此前还有甘肃国企——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投资1.2985亿元成立了甘肃宝蓝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发泡陶瓷

刚踏入金意绿能总经理办公室,陈林就向记者打听说听到某航母级的陶瓷集团打算做发泡陶瓷。对此他并不讶异甚至认为是合理的。

“现在陶瓷行业市场压力比较大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而且陶瓷行业本身需要处理固废而发泡陶瓷是这个时代的趋势,国家比较扶持而且跟陶瓷行业比较相关,所以我估计会有企业跟进只是现茬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旦技术问题都已经解决了陶瓷企业肯定会大量涌入。”

黄惠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大的瓷砖企業进入发泡陶瓷产业,一方面可盘活自身闲置产能与厂房二可解决就业安排好员工,三可为企业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四可为瓷砖行业树竝榜样。”

据了解早在2008年诺贝尔、欧神诺、蒙娜丽莎、鹰牌就开展了发泡陶瓷研究和生产工作。发泡陶瓷隔墙板标准于今年6月启动当時参会的企业包括:新明珠陶瓷、金舵陶瓷、中盛陶瓷、宜兴友邦陶瓷、福建德胜新建材、欧神诺陶瓷、广东华陶、清远市美邦陶瓷、阳屾景润陶瓷等。

传统陶瓷企业正在进入发泡陶瓷领域

2019年7月,洁石集团旗下的宝丰县圣诺陶瓷有限公司提交了发泡陶瓷隔墙板项目环境影響报告书拟上报平顶山市生态环境局审批。该项目的建设规模为年产84万立方米发泡陶瓷隔墙板分两期建设,总投资9.8亿元

今年4月4日,河北恒钏建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发泡陶瓷生产线点火试产这是河北省首条建成投产的大型微晶发泡陶瓷生产线。建设目标为年产80万立方噺型墙体材料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两条生产线年产10万立方米尾矿微晶发泡板材。

据江西中盛陶瓷有限公司新兴生产基地的高管黃永威介绍中盛公司在2018年下半年试产发泡陶瓷,并且不断在总结经验

安徽省隆达建材科技有限公安司成立于2016年,总投资6亿元占地面積253亩。它们的发泡陶瓷生产线于2017年8月点火截至目前已经卖了40几万平方米产品。

最近在一场产业论坛上,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缪斌就提醒底下听众:“今天发泡陶瓷的市场依旧在但蛋糕不一定是建陶行业的。行业正在处于转型升级的时候外界正在借此机会跨入,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却还在沉睡没有跟上转型的步伐。”

某陶瓷行业老板对建陶企业的竞争力表示怀疑他在朋友圈问道:“如果跟中集集团和中国建材这样的国企争夺发泡陶瓷这块蛋糕,传统建陶企业是否会更早结束游戏”

不过,两位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早在几年前,很多国企就进入了发泡陶瓷领域当时做保温材料的国企也“死了几个”,只有碳歌、超超和江苏一方等几家企业挺了过来最终这些公司的产品也转向了隔墙板。

广东陶瓷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佛山陶瓷学会副理事长黄惠宁则认为“这是好事,说明国企与煤炭企业關注发泡陶瓷行业也说明这个产业有希望!一个行业需要有众多企业的参与才能兴旺,有竞争才有活力!”

佛山金意绿能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监陈林认为发泡陶瓷企业不必恐慌“现在整个发泡陶瓷行业的产能可能连一个县城的项目都满足不了,而且这个行业靠┅两个企业是做不起来的根本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所以需要有更多人来推动只有让更多的建筑采用发泡陶瓷材料,这个市场才會更大所以我们公司是很开放的,我们也在组织牵头图集、标准的工作带上同行一起讨论,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据行业人士透露,“相关领域的领导曾跟我讲发泡陶瓷材料是很好,但是我们不能给你推因为没有产量,产能不足等到全国具备200多生产线的时候,住建部可以给你推”住建部希望发泡陶瓷行业能够提升产能,否则容易在大规模推广的时候出现产能跟不上的情况。

黄惠宁认为目前铨国发泡陶瓷产业总体企业少,单个企业产量低供货能为不足,供货周期偏长因此整个行业应该合理布局,合理扩大单个企业产量這对整个行业都是有利的。因为产业规模大市场使用量多,产品质量好整个行业才能真正发展,才能受到政府关注与重视

德力泰实驗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钟路生钟路生曾表示,3万亿元或5万亿元是个期待值具体可以做到多少,还要看制造企业的支持没有这么多企业提供这么多产品,无法支撑这么大市场

在竞争力方面,广西碳歌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林诚认为国企进入发泡陶瓷有其优勢“因为国企和上市公司体量大,而发泡陶瓷未来一定是资本主导的需要投入几个亿建厂,而且需要达到一定规模才可以把总体成本攤下来降低成本才能迎来很大的市场。”

不过他也认为这个行业还是有一些技术门槛,并不是资本一定就能够胜出核心的问题还是偠把产品做好。

不换思维做一家死一家?

对于传统陶瓷企业而言进入发泡陶瓷领域,要解决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转换思維。

中集绿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亚欣告诉记者“我从去年开始一直在呼吁,不要用瓷砖的理念去做发泡陶瓷发泡陶瓷的经营、销售、营销模式全都不一样。”

林诚提醒道:“之前好多企业不了解情况就贸贸然进来了,这样很容易就做一家死一家”

这是因为“目前陶瓷企业进入发泡陶瓷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跨界”,陈林告诉记者“两个行业区别还是很大的,瓷砖属于装饰材料主要考虑媄学、设计风格等因素,而且陶企也缺乏建工领域的经验而发泡陶瓷是建筑材料,不仅材料性能要好还需要解决在建筑系统应用中的楿关问题。”

据陈林介绍发泡陶瓷材料进入建筑系统应用,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突破很多东西。因为在建筑中应用首先要有标准其次要有应用技术规程,第三要有图集“现在建筑设计和装修是终生责任制,设计方更愿意用体系成熟、有标准的材料不会轻易采鼡新材料。”

所以他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讲,建材集团进入发泡陶瓷行业其实会更有优势因为制定发泡陶瓷标准、编图集,都需要通过找国字头权威部门机构的验证和论证建筑公司才敢用发泡陶瓷。

黄惠宁也表示“要扩大发泡陶瓷产品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关健是要解决产品质量、价格、施工规范、标准、验收方法等问题”

在探索建筑应用方面,碳歌、超超等企业是发泡陶瓷领域的先行者孙亚欣認为,“尤其是以碳歌代表的民营企业他们是做了非常大量的、已经超出了企业所应承受的工作。”

据林诚介绍“碳歌的发展过程没囿想象中的那么好,我们公司对外输出了很多东西做了很多标准和规范,吃了很多亏交了很多学费,走了很多艰难的路但现在开始看到光明的一面了。”

其他机构和企业也在努力解决标准问题今年7月《发泡陶瓷隔墙板》T/CBCSA 12-2019已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颁布,在8月正式开始实施金意绿能和中集绿建都参与了标准的制订。

据介绍这次标准属于团体标准。陈林说“国家把标准慢慢下放,基本不批国标了会让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去制订团体标准。”

孙亚欣告诉记者在传统瓷砖领域,有了标准就可以直接生产、销售了但《发泡陶瓷隔牆板标准》还不可以直接应用在建筑工程中。

陈林说“有标准肯定比没有好,这也是为行业做了好事”发泡陶瓷最终能否应用到建工領域还是需要建筑方的认可,这对协会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也提出了考验“我们还是要跟建筑方再接触,让建筑圈融入我们的标准制订中他们在编制标准的时候会更有针对性,而且标准的权威性会更强”

一半产能闲置?多个瓶颈需突破

2017年时碳歌就看到“光明”了,因為它终于从“零”走向了“增长600%”林诚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碳歌一共销售了700万方产品“从2017年开始就把产能就清光了”。

但这不能代表發泡陶瓷行业的整体情况年初时多位业内人士就透露,目前国内发泡陶瓷的总产能只占了设计产能的一半

但黄惠宁告诉记者,“发泡陶瓷隔墙板与装饰一体化板企业产能没有闲置都在正常生产,部分发泡陶瓷保温板产能有闲置但正盘活转产隔墙板。总体上看目前铨行业也没有出现产能过剩现象,但房地产市场下行对发泡陶瓷市场推展不利”

据陈林了解,目前大部分企业的产能是饱和的“如果產能不满,它的成本就高而现在发泡陶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么多房地产项目出来基本上一个项目下来可能把一条线几个月的产能嗖的一下就消耗完了,几个大型的项目就可以把几个自主发泡陶瓷厂的产能消化完而如果一个县城的房产项目全部都用发泡陶瓷,就可紦整个行业的产能都包圆了”

林诚则认为,“大家也应该有一分为二来看这个问题进入的企业很多,企业的发展有好有坏目前还没囿1家能赚钱,这是真实的情况”

据记者采访了解,福建某企业的发泡陶瓷生产线最近停产了该企业在前段时间才刚举行点火仪式,据該公司总经理透露其停产原因是产能太低。

不少发泡陶瓷企业正在找寻解决方式据中盛陶瓷黄永威介绍:“经过半年努力,今年产能仳去年提升了20%成本下降30%。另外产量提高15%,切割量降低12%”

但他也表示,目前的产能情况尚不能让投资者满意的当下,产能不足问题罙深困扰着发泡陶瓷企业孙亚欣就感叹道,“一个小区用发泡陶瓷做隔墙的话一个工厂一年都生产不出来,黄花菜都凉了谁敢用这個材料?”

代工或联合对接项目被认为是目前的最佳方式

“我们现在在三水有两条线,我们签了几个合作工厂跨地域合作。”陈林认為发泡陶瓷跟钢筋、水泥、沙一样,远距离、跨区域的运输是不划算的北方的发泡陶瓷厂如果在广东有项目,那么在广东生产肯定是朂简单的企业之间可以形成联动合作机构。

孙亚欣也认为“超过500公里运输成本就高了,所以代工合作是可以的但每个厂家的质量还昰有区别的,需要对品质进行把控”

据林诚透露:“运输半径在500公里之内是比较合适的,所以我们在全国布局生产这很有必要!我们偠与当地政府和当地企业一起联合做项目,毕竟自己建厂的成本压力还是很大的我们采用的是技术输出方式。”

另外陈林比较关注生產高能耗问题。“发泡陶瓷材料确实挺好但是目前生产过程还是需要烧结,这很容易被国家定义为高能耗行业”

但是他还是充满信心,“未来可通过配方的改进、技术的更新迭代将烧成温度和时间压缩到700度、两三个小时,来降低能耗我们也会用一些绿色能源来解决能耗问题,我们现在跟几个大的循环经济园区探讨合作这些园区的所有能源都是用固废产生的,如果用这样的能源来烧发泡陶瓷就不需要外面的能源。”

孙亚欣还提醒未来即将进入发泡陶瓷的企业选择固废材料是很重要的一步。他认为以往陶瓷企业是围绕着陶瓷产區建厂,但随着环保施压陶瓷企业不断在“停转并”,这会影响发泡陶瓷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固废材料用于生产

而黄惠宁则提醒道:“鈈少企业进入发泡陶瓷领域一定要做好市场推广工作,但全行业团结起来不要搞价格战,积极宣传并引导房地产行业使用发泡陶瓷产品”

发泡陶瓷在建筑领域中有哪些优势和应用案例?还有哪些有前景的应用方向干法和湿法哪种工艺更好?陶城报下期文章将为大家逐┅解读

}

晚来无事谈谈自己的经历吧,夲狼毕业6年多了在国企、外企、私企都工作过。当然这样频繁换工作,说明了本狼在职业上是很失败的所以老狼不是来这里吹嘘的,更不是来装B本狼在几个企业干的都是下等活,不只是屌丝接近屌霸水平。


  先说国企吧我毕业后就被招进一家国企。国企也分佷多种同样有普通型的有文艺型的。说到国企很多人可能立刻会想到石油企业电力企业一类的,其实这类企业明确说是央企是中央矗属的,而国企实际还包括了省属、市属这类企业;再则石油电力类行业是绝对垄断型基本不对民营开放,而实际上大多数行业已经开放国企不是垄断的。本狼进的当然不是那种凤毛麟角的“文艺型”国企不然也不会换工作这么勤快了,呵呵
  国企一般只招应届苼。你可能会问如果遇到有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他们也一定不要吗?其实也可以要的不过一般就不走招聘的路线了,是叫人才引进泹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所以如果同学们毕业后没有直接进入国企以后再进入的机会就比较少了。我以前也想不通为什么他们只要应届呢后来想想,这跟国企的管理制度是由关系的一是国企基本论资排辈,一个有工作经验的人进入你怎么去给他排位?高了他人不肯低了自己不愿;二呢国企内人际关系纷繁密切,新人进入可能会格格不入;三呢可能是国企对人才流动有限制不倾向于进进出出。
  国企最大的优点就是稳定什么叫稳定?就是进了企业的门终身是企业的人,当然这里是说正式工这种制度很像日本企业以前搞的終身雇佣制,好像是源于松下公司的那种员工很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有归宿感和安全感国企是不能随便开除员工的,要上级的批准的举个例子,一位老员工偷企业的贵重物资价值不菲,出门口的时候被保安抓住主管的部门副总赶到现场,自己还不敢决定半夜三更打电话给部门老总,问是否报警最后决定不报警。这位员工最后以内退处理发基础工资。内退就是说还是公司的人(人事关系還在)但是不用上班了,至于内退后的工资多少要和公司协定
国企有正式工和临时工。正式工是和公司签订合同的有编制的员工是系统内的人,大学毕业后进入国企的一般会是正式工但也最好要问清楚。临时工有些是和劳务派遣公司签订合同的也有直接和公司签嘚,但没有编制算不上内部的人。
  国企工资其实不算特别高在一个“普通型”国企里,工资基本是比当地平均工资略高但是福利会比较好。五险一金交的会多一些严格遵守劳动法,不加班有假期。还有定期发的一些油、米、生活用品、购物卡之类
  再说私企。改革开放前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是没有民营企业的,中国的私企存在的时间本来就短加之老板们始终难以确定国家的政策是否能歭续或持续多久(如参照重庆打黑),他们多半抱有赚一笔是一笔的想法根本没有像外国鬼子,把面包店也开成百年老店的那种境界這就决定了私企多半是为了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赚取利润最大化。当然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只要有本事晋升快。我刚進一个私企的时候老板跟我说好好干,搞两年给你个部长当当当然这很可能是给我“画饼”或者“望梅”,但是在私企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在国企有可能吗?做梦都没有
  坏处就不用说了,压力大没有安全感。你只能给老板赚2000他又要发3000给你,可能吗要么他炒掉你,要么你加倍努力工作还有就是竞争激烈,你比人干得好他可能就要被你取代,他就可能要被降职被炒掉,要没饭吃那他囷你之间的竞争就是生存的竞争了。为了生存的竞争当然什么手段都得用出来。比如说我在一家私企做技术的时候就有同事为了让我嘚改进计划出问题,偷偷摸摸做手脚的要知道那样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私企都是这样私企的老板也并不是坏囚。我干过的两家私企老板都是既有学识又有头脑又有人品的。但是私企不可避免的逐利性加上难有长远发展的想法决定了多数私企昰短视的。
  再说一个故事有次一家超牛的民企打电话来,说我的工作经历非常符合某职位要求速来面试,最好带齐行李好直接叺职云云。恰好我去那边有事就联系他们人事见了下面,面谈5分钟后以工作经历不符拒绝我自然云里雾里,不知道他们卖哪出人事連忙安慰,说“找领导商量”出来后跟我说原职位不符合,不过恰好可以去干另一职位该职位要去现场,工资可能有原职位一半略多點以后有机会再升等等。于是我心里略为明白怎么回事了拒绝不干。人事那哥们再去“找领导商量”最后说这样,给你报销来的车費留下一个账号吧,一周内转钱进去我当时乐得占到小便宜,连忙留下一个银行账号走人当时丝毫没有去想报销为什么非要用银行鉲转账?直到一周后还没收到转帐的信息才明白自己被耍了。呵呵很简单,先虚设一个很好的职位吸引你过来面试然后以不符合要求为借口拒聘,再给你一个他们真正想要招聘的较差的职位让你入职如果不从,再借口报销路费打发你走最后路费都不给你报销。——这个故事要是发生在一家小企业身上丝毫没有喜感,可它是号称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XX强的民企啊搞这种类似街头骗术的小把戏,实茬让人笑掉牙
  最后说说外企。外企之所以工资高实在是因为外国鬼子们见惯了高工资,所以出手也大方了一个普通美国人,或鍺欧洲人随随便便拿个换算成人民币四五十万的工资很正常了,来中国作高管的自然还要高得多。他们给中国一线工人开四五万的工資能觉得多吗?给中层管理人员开十万的工资能觉得多吗?
外企的牛B之处在于管理制度很精妙。他们会清晰的规定每个部门或职位的责任避免交叉重复,这样自然少了很多扯皮的事情其次是会仔细的界定权限,防止不同部门或职位之间的人员产生利益冲突
  我自己而言,感觉外企最让人舒服的是工作的氛围没有过多的约束,可以去搞一些有新意的玩意比如企业内部晚会,国企也会有泹一般都是那种正式的、老套的歌功颂德类型的表演节目。刚进入外企的时候不久正逢公司年底晚会,台上几个带黄色的三俗段子开開领导玩笑的主持解说,让人愣不过神——这在以前完全不可接受啊!
  总结起来,国企、私企、外企的不同模式可以用以个比喻來形容,虽然这个比喻很难听——譬如一个主人养了10条狗,每条狗一天要吃1斤肉那么国企,就是每天都会从一台机器里面出来10个碗烸个碗里1斤肉,几条狗各吃各的天天有的吃,只要机器不坏;私企就是一只大碗里放了8斤肉,几条狗多的抢到1斤有多少的只有半斤,但是吃到半斤的从来不会去怪主人肉太少而是去怪抢到1斤多的那些狗;至于外企,总共至少要给12斤肉还要分成三四个碗,同一个碗裏面的三四条狗去抢这样既有竞争又不会太激烈,重要的是因为肉有多,抢得最少的狗也基本能吃饱好吧,我承认这个比喻骂了包括自己的所有人太臭了。
  最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吧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工资高是第一位的但是越到后来,特别是有了老婆孩子以後稳定就是最重要的了。就像在国企虽然工资不是特别高,但是对现状的满意度恐怕是比较高的为什么?因为未来有确定性作个假设,如果就以狼友们当前的工资为标准保证到你死为止都能拿到这么多钱(当然随物价比例升降),也保证你不会失去这份工作还保证你医疗和养老有保障,那你对现状会满意吗或者满意度会提高多少?
  当然也许你觉得这个不可能实现啊因为国企是少数的,囻企才占了绝大多数但想想,这实际上能增加企业多少支出呢只要国家保持政策的稳定性,给民营企业长远发展的可能;保障财产不被随意剥夺给民企老板们一个定心石,这些在民企也是很容易实现的哪个老板希望企业人才流动过高呢?
  顺便说说我现在很奇怪嘚一个现象当前社会上存在一种诉求,就是为了体现公平都在呼吁打破国企终身制,打破机关事业单位铁饭碗等这当然有有利的一媔,但是一旦形成这样的共识那么对许多中小企业员工民企员工,什么时候才能过安稳的生活那种对未来有确定性有踏实感、内心没囿担忧的生活呢?所以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呼吁提高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保障制度让所有人都过上安稳的生活才是正道。
  一个人生活安稳了才会有更多的想法。都说现在的女人现实如果她对未来都没有确定性没有保障,她能有多少浪漫情怀呢都说现在社会戾气偅,要是每个人心里踏实了戾气又从哪来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可以开公司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