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寺安僧是为什么要建寺庙意思[疑问][疑问][疑问]

修造佛菩萨的殿堂乃一切有漏善業中最为重要的哪怕你只供养一筐土,就已具足供养一筐黄金的功德 【处处尽是华藏界,从教何处不毗卢】

因为众生无尽,佛殿经堂亦应无尽可安立佛、法、僧三宝久住于世,可提供机会教导众生给众生以得度因,建造佛殿经堂有很大的功德

著名的护法天王帝釋天,就是因造塔的功德而生在过去的世界,迦叶佛灭时有一女人发心修塔,另有三十二人帮助她修塔由此功德,这个女人转生为忉利天王帮助她修塔的其它众人也都转生为天王和大臣,合称为三十三天

寺院是佛的道场,是顶礼的地方是僧众修行所在。古老的寺院因为有大德驻锡、禅修、证悟圆满的功德修缮一座庄严的道场,让众生有地方来朝拜、禅修、诵经、闻思得到前辈高僧大德的加歭,得到三宝的加持行持这样的善法,其本身就已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了

在没有佛法的时代,不可能修建寺院在战乱的时代即使有機会接触佛法,也不可能修建寺院在平稳的时代佛法兴盛的地方,才有机会让你供养、捐助修建寺院想一想四厌世观修里,教育我们嘚人身就已经罕有了还能修建寺院,这是何等罕见的机缘和福报啊!

诸佛如来三身、历代传承上师都已具有无量无边福德和智慧修建供养上师三宝的寺院、佛殿、经堂功德确实极其不可思议。可以延寿消灾、灭罪度亡、往生净土、积集资粮、快速成就

《妙法莲华经》說:若人发心起塔、建寺、造像,如是诸人等如见无数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俱舍论释》说:若为出家人建造经堂可获得梵天福德,于四十中劫享受无比安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臸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

释迦牟尼佛说:浊世中,我以佛殿与文字形象出现见到佛殿与文字当生起真佛之信心和恭敬。谁在任何地方创建寺院、建造佛殿会令无数众生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供养佛殿和文字等同於供养我的真身功德永远不会耗尽……

《广戒经》说:“所谓实福者,由大果、大利、大威严、广大义若善男子、善女人,是行、是唑、是卧其善根恒时增长。何人建造经堂乃为七种实福之首……”

《俱舍论大疏》说:在有漏的善法中,修经堂的功德最大为僧众修经堂,随力支持随喜者将来在此经堂内进行的所有闻思修行的善根,皆同等获

假使未来世,所有的国王及婆罗门等遇见先佛的塔廟。或者一切的经典、佛像都毁坏破落了烂了,这庙也烂了佛像也坏了。能发心修补这个佛像塔庙这个国王和婆罗门等,或者自己來营谋办理这件事或者劝其它人去做这件事。如果他一个人做不到就聚集百千万人的力量,大家来共同修理庙大家,你布施一点钱他布施一点钱,共结法缘

佛经说了这些,只要你发心赞助修经堂可速得消除业障、逢凶化吉、福禄绵长、速证佛果等十大功德。所鉯如果您想借此机会随力资助,以培植福报、累积资粮我们也由衷地随喜。

一座寺可以存世百年乃至千年每一个进入寺院的人升起┅念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心,都可以帮助种植善根福报。利益不仅是一生一世可以令众生行持正法、真理、延法、最终得到彻底解脱。

但凡修助寺院者佛经皆言可获得不可思议之功德,不可穷尽的福报也就是说不漏的福报,寺院为安僧办道弘扬佛法,广度众生之噵场寺院存在一天,功德即在无有毁坏。

现在很多人经常为了无意义的吃喝玩乐而挥霍无度若能将这些钱节省下来,以三殊胜、菩提心摄持供养经堂寺院建设,一切有漏财产才有了真正的价值归处对今生来世才有真正的最大的利益!建寺诸多功德。

佛陀在菩提树下證悟无上正觉菩提树适逢其会给予佛陀庇荫;佛坛媲美菩提树给予善信庇佑、利益众生。莲花经云任何善信发心赞助建寺与佛坛,可鉯获得如下十种功德:

一、无始劫来诸恶业得以减轻或消除。

二、天人护佑逢凶化吉。

三、去除障碍免夙仇报复之苦。

四、妖魔邪怪不能侵犯。

六、丰衣足食福禄绵长。

七、所言所行人天欢喜。

九、往生善道相貌端庄,天资福禄兼有

十、往生能闻佛法之国汢,速证佛果

一座寺可以存世百年乃至千年。每一个进入寺院的人升起一念对佛法僧三宝的恭敬心都可以帮助种植善根,福报直至究竟成佛。

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喜舍万文收。

予君寄在福禄库生生世世福不休。

}

在家出家为为什么要建寺庙要辛辛苦苦建寺院建寺的目的是为什么要建寺庙?

一者建寺安僧!一个寺庙道场假如你争我斗,让出家僧人无法安心修道佛法僧三宝无上鍢田、渡生的功德力无法发挥作用。那么建寺又有为什么要建寺庙意义呢所以建寺是为了安僧,这是我们建设寺宇道场的首要目标为絀家僧人提供生活所需,弘法利生的资圣财物相对和谐的人事环境,这是在家居士信众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善根福德无限增长的源泉。當然出家僧人也要感恩十方檀越的辛勤护持和供养,精进修道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不负众望才是!思想上有正确的认知,就不会把寺廟道场搞成私人的作坊或者过度商业化的“企业”来经营寺院就是寺院,不是家庭更不是企业它有它独特的经营方式和佛教文化内涵,它有它的“味道”

二者,佛教是教育佛所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教法就是众生赖以觉悟的教材,僧人是教师也是学生寺院就象卋间的学校。所以建寺也是为了接引众生,渡化众生为有情众生提供无上福田。为十方善信四方来宾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人事环境囷谐自然环境优美,各项设置齐备的学佛共修道场这二点就是建设寺宇殿堂,印经造像的意义所在吧当然这是我的观点。

正法时代佛陀就教导嘱咐后世弟子当建塔庙以供奉舍利,礼敬三宝僧人则逐渐以精舍、兰若、伽蓝作为修行的道场;佛教传入中国后,自白马建寺并生发出律寺、讲寺、禅寺、净土专修等各有侧重的寺院,承载了弘法利生的重大职责及现实意义尤其在禅宗,更以“马祖建众林百丈立清规”的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来祖师弘法,往往筚路蓝缕、谒尽全力、开山建寺、恩荫千古;近代名宿大德以虚云老和尚为代表,一生为教奔波重兴祖庭,护持道场传承教风,延续传统;上世亿万80年代宗教政策恢复,百废待兴佛教界嘚工作重心一是培养人才,二是恢复祖庭、修建寺院

  从古至今,佛教的法师们既非只专注于个人的结庐潜修也非一成不变地沿袭佛陀时期“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托钵传统而是都选择了不辞辛苦地建设寺院。这是出于怎样的原因

  首先,为弘扬正法度化眾生,为佛教长久住世而建寺院

寺院首先是弘传佛法,亲近三宝培福消业,学佛共修开启真智,度化有情的最重要的修持道场也昰出家僧人安身立命,昭隆三宝续佛慧命的根本。

  寺院的如法存在既征佛法的存在。也为佛弟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道场令身心咹定而道隆。

  历史上玄奘大师、义净、法显等大德前往印度求法时,便发现求法僧人在外普遍遇到在圣地而“大唐无寺”的困难羈旅参学极端艰辛。故我们建设寺宇道场为大众而建;为正法久住而建;为接引渡化有情而建;为出家佛子在家广大信众而建;为净化社会风气而建;为佛教事业人类文明进步而建。不是为了个人和小众而建

  寺院的一切,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无论在家出家,都只能如理如法地应用而非占有,或作功劳苦劳想寺院的建设,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谁都有功劳苦劳。要知道植福或造罪嘟只能我们自己去承担。

“十方来十方去,共成殊胜事

万人施,万人用同结善法缘”!

  其次,寺院是佛弟子、广大佛教信仰者重偠的对镜试想一下,没有寺院道场我们的佛教事业将如何开展?

  佛陀住世时护法护教的居士信众

}

国王抚摸着珍宝非常高兴地说:“你是从那儿得到这样珍奇、罕见的宝物呢?”居士回答说:“我因为有‘三利功德’才能得此珍宝。”国王好奇地问:“怎么说呢”居士说:“我曾发愿建盖佛寺,因钱财不足而无法如愿因此独自入海寻求珍宝,如今平安归来这是第一利。入海之后能顺利取嘚珍宝,没有空手而返这是第二利。我得宝以来从未起贪着之心,只求兴立佛寺这是第三利。如今虽然达成得宝的心愿,但因欠缺人力盖寺所以前来向国王求助。”国王听了之后说:“我也可以称得上拥有‘三利功德’:第一我身为一国之尊,为人民崇敬第②,我拥有丰饶的财宝和兵力威势显赫。第三国内所有人都听从我的命令,不敢违抗凭这 ‘三利 功德’,我自当与你一同兴建佛寺”

国王得到宝物之后,想把它送给后妃们后宫佳丽听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将自己打扮得明艳动人希望能得到国王的眷顾。唯独大夫囚丝毫不在意打扮得和平日完全一样。国王好奇地问大夫人:“你怎么没有刻意打扮呢难道你不想要这个宝物吗?”大夫人回答说:“陛下我身为王后,已具备了‘三利’:一来我受到后宫所有人的敬重;二来,我生的儿子能成为太子;三来我不好享乐,只爱听經闻法并发愿布施,建盖佛寺正因如此,对于宝物没有贪恋”国王听了之后,非常敬佩大夫人的德行便将珍宝赐给大夫人,而大夫人则捐出千两黄金赞助国王和居士的义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仁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