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临时宪法的海军

建国初期我军停止武力攻台的真相
我的图书馆
建国初期我军停止武力攻台的真相
随着各种历史档案的逐步解密,关于建国初期我人民解放军停止武力攻台的真相已经愈来愈清晰了。本文试以多种历史档案解读这一历史事件的真相。&  三大战役结束以后,毛泽东将解放台湾问题列入议事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二、三、四野战军在相继解放福建、广东等沿海城市后待命,中央在此间作了如下军事部署:1.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前线指挥部,由粟裕担任总指挥并制定解放台湾的具体计划;2.培训台湾籍干部,准备解放台湾和台湾解放以后使用。具体做法是将参加台湾“二二八事件”退到内地的台湾籍干部和部队中台湾籍士兵集中起来,参加“台湾训练团”;3.在沿海地区征集民船和民工进行渡海训练;4.选调一批年轻有一定经验的后勤干部集训,准备为解放台湾做好后勤保障。&  &我军攻台时间的选择&  &关于攻台时间的选择,中央有三种表述。&  第一种表述:1949年或1950年。&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希望在1949年,最迟在1950年,在苏联的帮助下,以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  第二种表述:1950年下半年。&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日,刘少奇在访苏期间以中共中央代表团的名义给苏共中央政治局递交了一份报告,报告中对台湾问题作了如下分析:中共中央决定至迟在1950年解放台湾、海南和新疆。具体来说,先解放新疆和海南,通过解放海南,取得渡海作战经验。解放台湾问题拟在1950年下半年。日,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说:“我们认为最好在明年下半年,即我军攻打台湾时,整个大陆,西藏除外,为我们所占领。”&  第三种表述:1950年夏季。&  日,毛泽东给周恩来写信,信中提到,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  从以上三种表述分析看,1949年实现攻台是不可能的。三大战役后,我军准备渡江作战。4月20日,我百万雄师过大江,利用台湾海峡三四月的南风已无可能。四月以后,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正待解放,而渡海作战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准备,故当年利用十月北风也不现实。因此,我军武力攻台的时间最早只能在1950年。&  按照毛泽东的计划,希望苏联帮助我们训练一支空军,训练至少需要半年左右时间,所以1950年下半年攻台是比较实际的。至于选择在夏季,估计毛泽东此时可能受到清代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台战略战术的启发。&  以风帆为动力的船只在海上航行必须巧妙地运用风向。台湾海峡一般每年阴历三四月间刮南风,十月间刮北风。康熙年间,施琅受命出任福建水师提督。在进攻台湾的时间问题上,施琅主张运用南风,而姚启圣等主张运用北风。施琅请旨全权“专征”,“勿限时日,风利可行,即督率进取”。康熙准奏,施琅方能施展手脚。&  在渡海时间的选择上,施琅摒弃了利用北风渡海的传统战法,选择南风季节发兵。施琅对季节的选择是有道理的:东北风风势猛烈,但骤发骤息,战船如果不能一帆风顺,轻则贻误战机,重则将船队吹散,无法重新集结。台湾海峡的南风多在夏至前后的20天之间,是一年中风浪最为平静的日子,船队可以随时抛锚,停止进攻,也可随时利用风向,发起攻击。施琅最后选择的攻台时间既不在三四月,也不在九十月,而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阴历六月十四日。&  关于攻台时间的选择,从1949年到1950年下半年,再到1950年夏季,时间愈来愈具体,也愈来愈符合实际,表明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对于攻台是下了决心的。&  &建国初期我军攻台的利与弊&  &中共中央下定决心攻台,那么,在建国初期攻台合适不合适呢?也即攻台的利弊因素如何呢?&  &一、 建国初期我军攻台的有利因素&  1.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大战役后士气高昂,建国初期攻台可以发挥“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精神,一鼓作气,解放台湾。&  1949年12月,国民党中央党部由大陆迁往台湾。这时,大陆除西藏外已全部解放。为了实现中国领土的完整与统一,中共中央于1950年元旦发表新华社社论,指出“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解放海南岛战役,驻守海南的国民党守军于4月奉命退往台湾, 5月1日,海南岛全部解放。&  2.国民党军队溃退台湾,台湾全面防务系统尚未建立建全。&  蒋介石虽然早就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由于台湾在日据统治下50年,二次大战后期曾遭美军大规模轰炸,陈仪接手的台湾百孔千疮,工厂倒闭、港口毁坏、物质奇缺,导致1947年发生震惊中外的“二二八事件”。蒋介石溃退台湾后,虽着手台湾防务,但在我军计划攻台的时间前,由于经济原因和时间原因,台湾防务不可能形成规模和系统。&  3.因为国民党军在大陆连年失利,建国初期,美国对台湾的态度不明朗。日本在二次大战中战败,无力无暇顾及台湾问题,我军攻台的对手主要是国民党军。&  建国初期,美国国务院在台湾问题上曾经提出放弃台湾的主张。日,美国国务院在一份绝密文件《政策情报提纲:台湾》中提出,对于台湾陷入中共政权之手这一情况有可能马上出现,美国应尽量缩小其意义和不良影响。同年12月2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了决定不援助中国国民党防守台湾的意见。美国国防部的意见与国务院相左,表示反对放弃台湾而应当通过有限的军事援助支持蒋介石,以后则视台湾发展情况而定。&  鉴于以上原因,国民党溃退到台湾以后,美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对国民党政府采取“袖手政策”。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关于台湾问题的声明》:“过去四年来,美国及其他盟国亦承认中国对该岛行使主权”;“美国对台湾或中国其他领土从无掠夺的野心。现在美国无意在台湾获得特别权利或建立军事基地,美国亦不拟使用武装部队干预其现在的局势。美国政府不拟遵循任何足以把美国卷入中国内争的途径”;“不拟对台湾的中国军队提供军事援助或咨询”。&  驻日美军司令麦克阿瑟在杜鲁门发表声明后就台湾问题提出五点意见:1.阻止共产主义扩散;2.阻止亚洲的共产主义和阻止欧洲的共产主义同样重要;3.台湾地位重要,必须由非共产主义势力控制;4.台湾如果落入中国共产党之手,将会破坏整个西太平洋的防共锁链;5.美国不能承认中共政权。麦克阿瑟的五点意见实际反映了美国军方对台湾问题的态度。美国军方认为,美国只要支付不多的费用便可以支撑蒋介石治下的台湾,而台湾只要在蒋介石之手,共产党就要解放台湾。“只要共产党仍须与台湾抗争或解放台湾,他们就不会向东南亚实行扩张”,从而也就阻止了共产主义向东南亚的扩张,这就是所谓“阻止亚洲共产主义的扩散”。&  &二、建国初期我军攻台的不利因素&  1.我军渡海作战有极大的难度。&  在海南战役前,我军仅有渡江作战经验。此后,我军虽然取得解放海南以及舟山、一江山岛等渡海作战经验,但与攻台作战的要求相距甚远。台湾海峡最窄处为130公里,数十万军队要横渡宽达二三百里并且是风浪险恶的台湾海峡是有极大困难的。攻岛部队如果后援不继且遇到守军的顽强抵抗,将使自己陷入险境。此间,我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对大小金门岛发起的战役失利,使我倍加感到渡海作战的艰难。金门岛战役中,我登陆部队三个团计9086人,由于渡海作战准备不足,登陆后后援不继,守岛敌军顽强抵抗,我军登陆部队大部牺牲,少数被俘。从历史上攻台的经验看,施琅以夺取澎湖为攻台第一步。澎湖为台湾门户,夺取澎湖即控制台湾咽喉:或以澎湖为基地对台实行海上封锁,或以澎湖为跳板进攻台湾,可谓进取退守,立于不败之地。澎湖从战略上看,是攻台的天然跳板,“它位于台湾海峡的中途而偏东,西距金厦约220公里,航程七更,东抵台南约50公里,航程四更”。我军攻台,必须以夺取澎湖为第一步。如能夺取澎湖,将完成攻台三分之二左右的渡海航程,可以在澎湖休整补充,养精蓄锐,相机进取。同时,澎湖岛屿分散、地势低平、防守薄弱,比地形复杂的台湾容易攻占。&  2.国民党拥有空军和海军,而我军没有空军和海军,强行登陆将会造成极大的伤亡。&  1949年4月和11月,我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先后成立,但尚未形成作战能力。鉴于大小金门岛战役失利的教训,我军深感解放台湾如果没有空军、海军的支持,登陆将是异常困难的,伤亡将是异常巨大的。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对我实行封锁,我海军、空军要形成作战能力,必须得到苏联的支持与帮助。&  3.苏联对我进攻台湾问题态度暧昧&  日,米高扬奉斯大林之命,化名安德列耶夫取道大连、石家庄到达西柏坡,与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会谈三天,其中谈到解放台湾问题。&  考虑到渡海作战的困难,毛泽东当时考虑了两种可能,即除了武力以外,不排除和平解放的方式。毛泽东对米高扬说:“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另一种较灵活的方式去解决,或者采用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毛泽东虽然提出了解放台湾有军事和和平两种方式,但是中共中央当时的战略方针完全是从武力解放台湾出发并制定战略方针的。&  对于解放台湾问题,毛泽东考虑到了复杂的国际背景可能给我们带来的困难。毛泽东对米高扬说:“比较麻烦的有两处:台湾和西藏。”“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辩的。现在估计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大概全要撤到那里去,以后同我们隔海相望,不相往来。那里还有一个美国问题,台湾实际上就在美帝国主义的保护下。这样,台湾问题比西藏问题更复杂,解决它更需要时间。”在对台湾问题作了充分的分析以后,毛泽东认为,如果我们现在就解放台湾,当然是武力解放台湾。以武力解放台湾,没有空军和海军是不行的。而要建立空军和海军,必须得到苏联的援助。&  对于解放台湾,毛泽东当时作了比较切合实际的考虑。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尚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毛泽东认为,要解放台湾,必须有来自空中和海上的支持。7月10日,毛泽东给周恩来写信,信中说,根据朱德建议,可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苏联学习空军。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在的空军组成一个攻击部队,掩护渡海,准备明年夏季夺取台湾。7月25日,毛泽东发电报给在莫斯科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并转斯大林,针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我们的包围和封锁,毛泽东在电报中表达了他对解放台湾问题的思考和对苏联方面的希望:“自封锁之时起,上海就更加困难了。但是为了打破封锁,必须占领台湾,而占领台湾没有空军是不行的。我们希望你们同斯大林同志交换意见,苏联能否给予我们这方面的援助,即莫斯科用六个月至一年的时间为我们培训1000名飞行员、300名地勤人员。此外,苏联能否卖给我们100架至200架歼击机、40架至80架轰炸机,用于攻占台湾。在建立海军方面,我们还请求苏联给予我们帮助。”这封电报与7月10日的信相比较,飞行员由三四百人增加到一千人,飞机由100架增加到280架,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表明毛泽东在解放台湾问题上的深思熟虑和周密部署。&  日,斯大林第一次接见在苏联访问的刘少奇,对刘要求苏联以海军和空军支持中国进攻台湾的计划作了综合性回答。斯大林私人特使科瓦廖夫在口述实录中记载了斯大林的意见:“他强调苏联经济经过战争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从西部前线一直到伏尔加河一片荒芜。苏联对进攻台湾的军事支持,将意味着与美国海空军发生直接冲突,为其发动新的世界大战提供借口。当时,斯大林建议将这个问题提交苏共中央政治局,在邀请一部分军方和部长参加的扩大会议上进行讨论。在日召开的上述会议上,刘宣布他同意斯大林的看法,并称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授权他撤销在台湾、香港问题上的上述要求。”关于刘少奇所说他撤销在台湾、香港问题上的上述要求系经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内情不详。&  日,毛泽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首的身份出访苏联。当毛泽东再次就解放台湾问题提出希望苏联帮助我们培训飞行员并派遣教官、参谋人员和志愿飞行员等问题时,斯大林在无法回避的情况下虽然表了态,但态度不明朗。斯大林这样答复毛泽东:“援助是要援助的,但援助的方式需要考虑。这里主要是不要给美国人以干涉的口实。至于参谋人员和教官,我们随时都可以派。其余事项我们也要考虑。”&  在莫斯科会谈中,斯大林就台湾问题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建议,斯大林说:“从向共产党投诚的国民党登陆团中挑选一连登陆人员,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把他们派往台湾,通过他们组织岛上起义。”在斯大林看来,解放台湾这样一个重大的军事行动,既不要空军,也不要海军,甚至不要正规陆军,只要派遣一个连左右的投诚的国民党士兵到台湾发动组织起义,台湾就解放了。这样的天方夜谈,大约斯大林自己也不会相信。   在毛泽东提出的培训飞行员和购买飞机等实质性问题上,斯大林没有表态。斯大林故意回避解放台湾问题,在谈到实质性问题时,斯大林要么不表态,要么扯一些天方夜谈的话,主要是出于民族利己主义的考虑。斯大林认为,美国对毛泽东以武力解放台湾绝不会坐视,苏联如果帮助中国培训飞行员并向中国出售飞机,将使苏联卷入因台湾海峡问题而引起的苏美军事冲突,甚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是斯大林和苏联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苏联方面曾经向中国政府发出劝告,认为因台湾海峡问题而引起的军事冲突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非常危险的。从表面上看,苏联不赞同以武力解放台湾是为中国人民着想。实际上,苏联很清楚,没有苏联在军事方面对中国的援助,主要是空军和海军的援助,中国当时武力解放台湾是根本不可能的。&  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在台湾问题上的回避态度和暧昧态度,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建立空军,以从空中掩护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计划落空。&  &朝鲜战争爆发导致我攻台计划受阻&  &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为了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改变了对国民党的“袖手政策”。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台湾问题发表声明,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的考虑”。杜鲁门发表声明后,悍然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声称此举是为了保护朝鲜战场侧翼之安全,同时制止国共两党军事冲突。6月2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严厉驳斥杜鲁门声明,谴责美国武装干涉台湾,使台湾问题复杂化。8月1日,杜鲁门又提出“台湾中立化”的方针并派遣美国空军第十三航空队进驻台湾岛。一个美国战略分析家分析说:“共产党显然在1950年夏季计划进入台湾,杜鲁门总统于6月27日发出的行政命令挫败了共产党的那次准备工作;杜鲁门总统当时下令派遣美国第七舰队,以使台湾海峡中立化,那次干涉的借口是朝鲜战争的爆发。”&  美国政府散布“台湾地位未定”并决定协防台湾。1951年2月,美国与台湾达成协定,由美国向台湾派遣军事代表团并运送武器。4月,美国在台湾成立以蔡斯为团长的“美国军事援华顾问团”,公开协助蒋介石训练军队。8月,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发表《9000万美元援台方案》。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美台关系进入密月时期。次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决议案,授予总统在台湾海峡有使用美国武装力量的权利。美国为了实现对中国大陆的封锁与遏止,给予台湾国民党当局大批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从1950年到1965年,美国给予台湾的军事援助累计达45亿美元。&  由于朝鲜战争爆发,国际局势骤然紧张,迫使我对台湾的军事部署不得不暂时中止。美国政府的干涉和介入,台湾海峡的局势日益复杂化。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空军第十三航空队入驻台湾,大大增加了我武力解放台湾的难度。加上苏联政府在我武力进攻台湾问题上的暧昧态度,我海军与空军均不能得到苏联的支持。&  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再次提出武力解放台湾的问题,中央提出了“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政治口号。为了配合对台的政治宣传攻势,日和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奉毛泽东之命炮击金门,表示中国人民不放弃武力解放台湾的立场和决心。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数次渡海作战,陆续解放了沿海岛屿,剪除了台湾外围屏障。台海局势当时一度剑拔弩张,美国政府劝告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倾全力固守台湾,蒋介石没有接受。&  鉴于以上原因,以武力解放台湾的问题暂时被搁置了,和平解放台湾的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了对台战略方针的调整。周恩来说:“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即战争方式和和平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年5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再次宣布了这一方针。&  1958年,针对美蒋在台湾海峡不断加紧军事部署、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势,毛泽东决定予以武力警告。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再次炮击金门。炮击金门的炮声使海内外以为中国政府和平解放台湾的战略方针发生了变化。为此,毛泽东在9月6日会见苏联外长葛罗米柯时声明,中国政府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没有改变。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是为了阻止美国政府在台湾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阴谋。&  毛泽东逝世前不久,还提到台湾问题。他在病塌上讲了一段关于“盖棺论定”的话,说“我一生办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指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对这件事,持异议的人甚少。只有几个人在我耳边叽叽喳喳,无法要我及早地把那个海岛收回罢了”。这一段讲话表明毛泽东对台湾未能在其手中解放的深深遗憾。毛泽东当时在病塌上已经不大能讲话,此话讲后不过两个多月,毛泽东逝世。&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专题】建国初期的海军舰艇|【三海一核】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大学生在线(www.univs.cn)
【专题】建国初期的海军舰艇
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始于日,当天,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白马庙成立,也正好是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在南京投诚的同一日。年内新中国在上海、青岛、江阴、南京、等地共接收了国民党遗留或投诚的日制护卫舰8艘、各式炮舰江防舰7艘、战士登陆舰1艘、中型登陆舰1艘、炮艇登陆艇等40艘、修理舰2艘、货船2艘、拖船4艘、各式杂艇26艘;其中多艘后被国民党空军派机炸沉。国民党军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深知这些舰艇就是新中国渡海解放台湾的本钱。早年,新中国海军所使用的军舰基本上十分老旧,来源种类复杂,保养与状况皆不佳,战斗力十分低落,所以很少正面与国民党军队舰艇交锋&#年初,应毛泽东的要求,更把海军有限的购舰外汇转向苏联采购战机以抗美援朝。直到在1954年新中国与苏联签定“六四协议”大量获得俄制驱逐舰、潜艇、扫雷舰、驱潜艇,尤其以苏制K-123鱼雷艇搭配自制的55甲高速护卫艇采取“狼群突袭”战术后,国民党的大型舰艇才开始感受到威胁。护卫舰篇:“南昌”、“济南”、“武昌”、“西安”、“长沙”、“沈阳”、“南宁”、“长白”、“惠安”、“衡阳”、“广州”、“开封”、“临沂”、“洛阳” 。新中国建国初期并无驱逐舰,最大的作战舰艇仅为护卫舰(台方称为护航驱逐舰或护卫艇),计有:“南昌”、“沈阳”、“长沙”、“济南”、“长白”、“西安”、“武昌”、“惠安”、“吉安”、“济南”、“南宁”、“广州”、“开封”、“临沂”、“洛阳”等14艘。各舰来源规格不一,现一一介绍如下:“南昌”舰原为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旗舰“长治”,为战后接收日军在华降舰中战斗力最强的一艘。该舰原为日本海军驻华舰队旗舰“宇治”(“桥立”级河用炮舰)。舰身长80.52米,宽39.762米,吃水2.5米;排水量1350吨,有可调整适应内河或外洋航行的压舱水柜。主机3 381千瓦,最高航速20节;原装备3门119.4毫米主炮(前双联装/后单装),8门25毫米机炮,深水炸弹施放轨,并有先进的火控仪器与雷达、声纳等,在当时算是十分先进的装备。该舰于日担任封锁长江口任务时,夜晚舰上潜伏的地下党共37人由军士陈仁珊率领趁大家熟睡之际发动起义,将舰长胡敬端上校及副长,航海官,枪炮官等12名国民党顽固官兵杀死。“长治”舰驶往南京后,于9月22日被国民党空军在安徽大通江面将其炸沉&#年2月24日新中国将之捞起整修重新命名为“八一”号,1950年4月改名“南昌”,担任新中国新成立的华东海军第六舰队旗舰,编号210。同年,“南昌”舰将主炮换装为苏联制130毫米单装炮2门(仅有“广州”舰与本舰改装130毫米火炮,射程达26千米,是当年海峡两岸最具威力的火炮),37毫米炮6门。本舰在多次台海战役中都曾现身,直到1979年才退役。新中国早年的护卫舰群中最多的是日本战后赔偿中国的二型海防舰,共有四艘即“济南”、“武昌”、“西安”与“长沙”。其中“济南”原为国民党海军“威海”号舰,更早为日本海军的“海194”号舰。该舰是于日的“长江”突围战中被解放军炮火击毁于江阴,后被新中国修复加入其海军服役,改名“济南”,编号217。“武昌”、“西安”与“长沙”3舰原为日本海军的“海14”、“海192”与“海118”号,3舰战后作为赔偿舰由国民党海军在上海接收,改名为“接5”、“接14”与“接12”。其中“接5”、“接14”两舰接收后于日由行政院转交浙江外海水警局作为巡逻船,但该局发现无法接手后,又于1948年12月底在上海交还海军第一军区,此后两舰即留置在上海黄埔江畔成为废锈船壳,直至1950年5月被新中国海军征用,于整修加装火炮后命名为“武昌”与“西安”。“接12”舰则于日交教育部转交国立海事学校作为练习船,1949年5月亦留置在上海为新中国接收,改名“长沙”编号216。本级舰标准排水量740吨,满载900吨;舰身长69.54米,宽8.62米,吃水3.05米;最高航速17.5节。原装备两门119.4毫米主炮,副炮为4门40毫米机炮,6门25毫米机炮,后各舰改装俄式100毫米主炮&#年8月1日,“武昌”舰在象山港下锚避台风时因风浪过大流锚搁浅坐底于礁岩上而报废,同级舰在台湾国民党海军服役的是“泰安”与“成安”2舰。新中国护卫舰群中次多的是日本海军一号型海防舰,即“沈阳”与“南宁”。“沈阳”舰原为国民党海军“黄安”号舰,更早为日本海军的“海81”号舰。该舰于日由舰务官鞠庆珍率官兵65人于青岛投诚,是第一艘投诚的舰艇。至于“南宁”则非战争赔偿舰,而是在战时的日,日军“海7”号舰在南中国海上被美军潜艇轰掉舰艏后,日人将之拖回广州黄埔港,因无修理价值而报废,新中国建政后在华南地区急需大型船舰,故又将其整修使用。本级舰标准排水量745吨,满载810吨;舰身长67.56米,宽8.39米,吃水2.9米,最高航速16.5节。“黄安”于1955年后改装俄式100毫米主炮二门。本级舰还有一艘“吉安”,于日第二舰队起义时由舰长宋继宏带领投诚,4月28日被国民党空军炸沉于燕子矶,因受伤过重而未再加以修复(同时被击毁而未再修复的还有“楚同”与“安东”),同级舰共有4艘来台即:“营口”(后改“瑞安”)、“潮安”、“长安”(后改“新安”)以及“辽海”等。“长白”舰原为国民党海军“固安”,更早为日本海军择捉型海防舰“隐岐”。“长白”的舰名变动有点复杂,由于国民党时代原计划是要以破冰舰服役故以勤务舰山岳方式命名“长白”,后计划改变在日改名为护卫艇级的“固安”,1949年该舰停泊青岛修理时为解放军掳获后成为新中国海军编号218的护卫舰,仍名“长白”。本舰标准排水量870吨,满载1 020吨;舰身长77.77米,宽9.15米,吃水3.05米;最高航速19.7节。“惠安”舰即原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旗舰“惠安”,更早为日本海军御藏型海防舰“四阪”。该舰标准排水量940吨,满载1 020吨;舰身长78.84米,宽9.15米,吃水3.05米;最高航速19.5节。该舰于日由舰长吴建安中校带领在南京随第二舰队司令林遵投诚,28日被国民党空军派机炸沉于燕子矶,后于日为新中国航务工程总局第二工程队捞起送上海整修,1955年重新武装成为新中国之护卫舰仍名“惠安”,1982年将火炮换装为3门100毫米,4门37毫米炮。“惠安”舰后成为新中国唯一的一艘训练舰,同级舰有一艘来台,名为“正安”。“衡阳”舰原来是日本的“测天”级布雷舰“神岛”,但她并不是来自日本对中国的34艘赔偿舰之一,而是由日本赔偿苏联,再由苏联转交给新中国的。本级舰身长75.03米,宽7.93米,吃水2.59米;标准排水量750吨,满载820吨;最高航速20节。同级舰在台湾海军亦有一艘,舰名“永靖”。“衡阳”舰于日在舟山大榭岛操演结束停车漂泊时,舰艏撞上了正在上浮的418号潜艇。“衡阳”舰舰艏由潜艇的舰桥劈向指挥舱使得418艇当场沉没于40米的海底,艇长张明龙上尉以下38名官兵丧生,仅轮机军士长王发全一人获救。除了日制舰艇,新中国早年的护卫舰还有许多是来自英、加、澳等国的英式军舰如“广州”、“开封”、“临沂”与“洛阳”等。新中国能获得这批西方舰艇的主要原因是在解放初期通过港澳地区对外贸易渠道尚属畅通,新中国便以商船名义大量购进二战后的废旧舰艇,共获得了48艘。但到了1950年6月情况发生变化,当时已购得的4艘护卫舰与4艘扫雷舰被英国政府下令暂缓出口,到了1951年又有4艘护卫舰与3艘铁壳扫雷舰(据说还有一艘轻巡洋舰),因朝鲜战争爆发封锁无法驶往内地,最后这批船舰始终未能交到新中国手中。相关链接:“广州”号原为加拿大“城堡”(Castle)级巡逻炮舰Bowmanville号,战后由招商局购入同级舰3艘作为快速客轮使用,分别命名为“秋瑾”,“锡麟”与“元培”。其中“元培”号于1949年后被新中国海军征用,改名为“广州”,至于“秋瑾”与“锡麟”两轮则于日由国民党海军在台湾接收并分别命名为“高安”与“德安”。本级舰为商船规格,适应战时紧急建造之需,并不像一般军舰有防水隔舱设计,船身长76.86米,宽11.22米,吃水3.96米,标准排水量1 100吨,满载1 775吨,最高速率18节。由于“广州”装配了3门俄制的130毫米主炮,因此成为当年新中国海军最具威力的一艘军舰。“开封”与“临沂”两舰原为英国于1940年制造的1020吨级巡逻舰Clover与Heliotrope号,战后改为商船由新中国通过香港购入,原名“祥德”与“和乐”。另尚有一艘原澳大利亚海军的815吨级扫雷舰Bendigo号亦为同样方式购入,原名“祥兴”,新中国征用后改为护卫舰“洛阳”。炮舰篇:“延安”、“长江”、“瑞金”、“兴国”、“淮阳”、“遵义”、“邯郸”、“盐城”、“珠江”、“湘江”、“嫩江”、“闽江”、“怒江”、“乌江”、“涪江”此处所谓的炮舰实包含了旧式海防炮舰、改装代用炮舰、河用浅水炮舰等,有时亦被称做护卫舰,品种十分庞杂。“延安”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永绩”号海防炮舰,上海江南制造局建造于1911年,因辛亥革命造成进度延搁至1918年方才完工。本舰之舰身长62.52米,宽9.03米,吃水3.51米;铁质船壳,排水量860吨;最高航速13节。“永绩”舰在日曾被日机轰炸重伤搁浅湖北新堤后被日军俘获,送江南造船厂修复后在日交给汪精卫政权海军改名为“海兴”作为旗舰兼海军官校练习舰用。本舰于战后由国民党收回,但在日,第二舰队起义时的长江突围战中再被解放军炮火击毁,后又被新中国打捞起改名“延安”。本舰在新中国海军中服役与退役的经过不明,但日新中国海军第一次试射导弹时的靶船“宜川”号却与本舰外型十分神似,虽据称该舰是英国在清政府建北洋水师时送给慈禧的“御舰”,但此种说法并无根据,最有可能的仍是“延安”舰的报废船壳。本舰另有一艘身世同样坎坷的姊姊舰名为“永健”,抗战初期被日军俘虏改名“飞鸟”,1945年被美国军机在黄埔江击沉。“长江”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民权”号浅水炮舰,舰身长51.54米,宽7.93米,舱深3.36米,吃水2.1米,排水量464吨,最高航速17节;装备119.4毫米炮1门,100毫米炮1门,7.62厘米高炮1门,57毫米速射炮1门,20毫米“奥勒岗”机炮2门。本舰是抗战中少数能随国民党撤退到内地并保留全身至战后的军舰,抗战胜利后本舰负责长江防务及支持陆军剿共作战;随着战事逆转本舰担任江防舰队旗舰一路率队上撤到宜昌与重庆,在日重庆撤守时各舰已无法脱困,而由江防舰队司令叶裕和率其余7舰一同投诚。本舰在新中国海军改名“长江”,继续服役到1982年,本舰的武装亦改成4门40毫米炮,4门25毫米机炮。“长江”舰对新中国海军的意义重大,1953年2月毛泽东首次视查人民海军时就是乘坐“长江”舰自武汉顺流而下,并于21日在舰上用毛笔为“长江”、“洛阳”、“南昌”、“黄河”、“广州”等5舰题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题词,这幅题词后来成为新中国人民海军的建军训词。“瑞金”、“兴国”、“遵义”、“淮阳”、“邯郸”、“盐城”6舰原为美国海军小型运输舰,战后出售予中国的国营招商局轮船公司分别命名为“江通”、“江达”、“德州”、“金香花”、“紫罗兰”与“丁香花”号等。各舰排水量560吨,速率10节,在被新中国华东海军当局征收后在船上加装了1门陆军用105毫米榴弹炮、2门美式76.2毫米高射炮、37毫米与25毫米各2门而成为炮舰(有时亦称护卫舰)。各舰于日于南京江面举行的命名大会中,重新命名并隶属新中国华东海军第7舰队。另有2艘同样征用自招商局的“常州”号与“万寿花”号则于日在江南造船厂改装时,被国民党空军炸毁而未能服役,其中“瑞金”舰于日6:52时被国民党空军的4架F-47战机击沉于浙江海域的草鞋屿附近。由于“瑞金”之地名对新中国历史具特殊意义,据闻新中国后以日本赔偿舰“惠安”顶替“瑞金”其名就役。“珠江”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永安”号浅水炮舰,更早为日本驻华的内河炮艇“二见”号,战后投降被接收。舰身长45.29米,宽26.712米,吃水1.43米;排水量170吨,最高速率12节。“湘江”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郝穴”号炮舰,该舰原为日本驻华的内河炮艇“鸟羽”号。本舰之舰身长54.9米,宽8.24米,吃水0.76米;排水量215吨;最高速率9节。本舰于国民党海军自日本接收后原名“永济”,日因在湖北省郝穴镇剿共有“功”改名“郝穴”&#年11月29日本舰在四川防御解放军溯江攻川时与“永安”舰顺江东下投诚后,分别被改名为“珠江”与“湘江”并服役于新中国海军,于60年代退役。“嫩江”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英德”号炮舰,该舰原为英国海军驻华之浅水炮舰Falcon号,1942年3月由英国政府宣布将该舰赠予时在重庆的国民党海军并重新命名英德。本舰舰身长45.75米,宽8.75米,吃水1.53米,排水量372吨,最高速率15节。“怒江”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英山号炮舰,该舰原为英国海军驻华之浅水炮舰Gannet号,和“嫩江”同时赠与国民党并重新命名“英山”。本舰舰身长56.12米,宽8.85米,吃水0.98米,排水量310吨,最高速率16节。“闽江”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常德”号炮舰,该舰原为日本驻华的内河炮艇“势多”号;舰身长54.9米,宽8.24米,吃水0.92米;排水量305吨,最高速率14节。“乌江”舰即为原国民党海军的“永平”号炮舰,该舰为“珠江”的姊妹舰,原为日本驻华内河炮艇“热海”号。本舰舰身长45.29米,宽6.71米,吃水1.43米;排水量170吨,最高速率12节。以上“英德”、“英山”、“常德”、“永平”与“民权”等5舰皆为内河浅水炮舰,原属国民党的江防舰队,于日在四川由江防舰队司令叶裕和率领一同投诚,各舰分别改名为“嫩江”、“怒江”、“闽江”、“乌江”与“长江”服役于新中国海军于60年代退役。“涪江”舰则为原国民党海军的“江犀”号炮舰,该舰原为日本驻华的内河炮艇“伏见”。本舰舰身长50.32米,宽9.82米,吃水1.25米;排水量305吨,最高速率16.7节。“江犀”号炮舰于日在南京随第二舰队其它舰艇一同投诚后,曾在当年9月20日被国民党空军飞机炸伤,于修复后改名“涪江”,服役于新中国海军。民国初年在长江盛极一时的浅水炮舰队在新中国对内陆控制稳固后已无用武之地,所以在60年代就纷纷退役了。相关链接:
浏览(2585)
网友评论(0)
请先后再进行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国初期中国海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