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港股并购时间节点融资,你了解多少

华泰金控王磊:香港跨境并购资本运作攻略
港股那点事
编者按:王磊先生现任华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其长期在国内顶尖投行和华尔街国际知名投行从事管理和业务开发执行的资深投资银行家,在十余年国内和国际复合的投行工作中,其主持和参加的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金额和跨国并购交易金额累计超过1500亿美金。其中重要项目包括中国铝业148亿美金收购力拓、中国华能30亿美金收购新加坡大士能源等。王磊先生也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格隆汇“决战港股”系列峰会·南京站,王磊先生再次为大家带来分享——"香港跨境并购资本运作攻略"。大家好,在格隆汇“决战港股·南京站”,我今天分享的主要内容是香港最近五年在并购重组这个领域当前的趋势、规律以和资本运作技术。▌一、港股估值洼地机会凸显,为跨境并购提供了丰富的标的资源香港整个股市市值大概是30万亿港元左右,排名全球第七。上市公司大概有2000家,以主板为主,超过85%的企业在主板上市,其余15%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近三年的日均交易量平均在657亿港元左右,这个交易量和A股比很低,但是在全球看不低。这2000家上市公司中大概接近1000家是中资企业,地地道道的中国企业,其中包括很多来自于南京的企业。这一半中资企业的市值占到总市值的65%,占到交易量的72%,从数据上来看,我们基本上可以说港股就是咱们中国的国际板。我按照行业分类,把市盈率做一个比较,香港资本市场除了金融行业的市盈率或者常用的市净率和内地不上上下之外,其他行业的估值要比A股市场低,为跨境并购提供了丰富的标的资源。
东方头条综合报道:老虎吃人,蟒蛇吞人的故事,我们曾有所耳闻,但你有没有听说过老鼠吃人?这世界上的一些地方,人们的生活还和大自然还十分紧密...
&来源:东方头条
东方头条综合报道众所周知,日本在国际问题上历来对美国“马首是瞻”,绝少与华盛顿唱反调,但近来却屡屡桀骜不驯。
&来源:东方头条
12月19日下午,黎敏、郑玲和文芳(均为化名)等3名女生前往天河公安分局五山派出所报案。
&来源:南通张卫斌
图文无关据南都报道,深圳警方于今年8月破获的首宗利用直播平台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已于近日一审宣判:用直播平台进行裸聊的1...
&来源:中国网
据美国“国会山”网站报道,在中方表示归还美国的无人潜航器之后,特朗普的发言人米勒在推特上发文夸赞特朗普发挥了作用。
&来源:中国青年网
T台组男冠军1号刘治成12月20日,本年度中国时尚行业的压轴盛宴“2016星美新面孔国际模特大赛”总决赛在北京饭店圆满落幕。
&来源:人民网-时尚频道
这几天欧洲有个大新闻,由欧洲多国联合研制多年的“伽利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终于上线了!真的不容易啊!可以说,有了这个东西...
&来源:每日点兵
中国的武器开始摒弃以前那种老式的人工化,而是开始向电子话,信息一体化进行发展,在沧海巨变的数十年内,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威力武器曝光在世人面前...
&来源:老农闲说
临近新年,许多人都趁着这个时候结婚。在这个农村的婚礼上,新娘新郎磕头给父母行礼。只见新娘跪下后,新郎才嬉笑着慢慢的跪下突然...
&来源:今日情感头条
近日,何洁身着橙色卫衣现身机场,对镜头卖萌展笑颜一路语音聊不停。关于何洁赫子铭已经离婚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
&来源:未来网想了解更多关于《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赴港IPO难成功?那些收购港股公司的互金巨头咋办
“  继2017年的一波企业开启赴美上市潮后,近来,积木集团、你我贷、达飞控股等互金企业纷纷收购香港上市公司,维信金科也计划在港ipo。再加上此前一直有传言说,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等互金行业巨头将在今年赴港上市,因此业界不少人猜测,互金行业今年还会出现上市潮。  在内地互金企业不佳、备案结果不明、内地上市无望的情况下,香港市场就容易IPO吗?赴港上市的条件究竟如何?  实际上,目前还尚未有互金企业成功在港IPO,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因赴港上市成功率低,大部分互金公司仍会选择在美上市。然而,中美贸易战为中国企业赴美上市添加了变数。  批量收购港股公司  3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永骏国际控股正式更名为“积木集团”,这似乎预示着,持有积木集团73%股份的大股东积木控股未来将成为香港上市公司。据了解,积木控股收购永骏国际控股的交易早在2017年10月就已达成,前者购买了后者3504亿股股份,占发行股份的73%,花费约2.93亿港元。  2017年12月,永骏国际控股再次发布,称公司已委任积木拼图集团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董骏为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  公开资料显示,积木控股是积木拼图集团旗下公司,该集团是国内微金融服务集团公司,专注于小微信贷的资产开发和风险管理,提供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积木拼图旗下业务分别包括网贷平台积木盒子、小微信贷公司积木时代、网络小贷公司积木小贷、企业征信平台企乐汇等。  也是在近期,另一家香港上市公司丰展控股刚刚成功更名为达飞控股。在这之前不久,该公司也被一家内地互金企业收购。1月5日,丰展控股发布公告称,达飞控股方面已合计持股有公司73.5%股份,高云红即日起任公司董事会主席,朱文会及齐刚各自被委任为执行董事。  高、朱、齐三人均为达飞集团高层,其中高云红是达飞集团的创办人,朱文会、齐刚均为达飞集团副总裁,二人分别负责品牌策划及融资相关项目的管理。达飞控股的官网介绍说,公司由高云红成立于2004年,定位为综合性普惠金融服务企业,现已有达飞金控、达飞云贷、期待科技等多个子品牌。  与此同时,一些计划从退市,并在此前收购了香港上市企业的互金公司也引来外界众多相关猜测。3月7日,你我贷母公司嘉银金科发布公告称,出于资本市场长期发展规划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配合公司业务发展,拟申请在新三板终止挂牌。  引人关注的是,2017年末,嘉银金科董事长严定贵通过旗下公司,累计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中国支付通24.13%的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严定贵也随之成为中国支付通的实际控制人。外界揣测,此举或为嘉银金科赴境外上市的准备动作。  赴港上市尚未有成功者  以上内地互金企业对香港公司的收购行为,如果真的是为了取道香港上市而来,还只是属于“借壳”。但不久前,一家内地互金公司走上了更“正规”,但耗时也更长、不确定性更强的路――在赴港上市的IPO大军中排起了队。3月5日,维信金科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信金科”)在港交所发布招股说明书,拟在香港上市。  维信金科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中披露,该公司是一家独立的线上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2006年就开始开展消费金融服务,主要提供三大信贷产品系列:余额代偿产品、消费信贷产品以及线上至线下信贷产品,均为分期付款模式。  维信金科官网介绍称,公司是一家“科技驱动的智能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旗下信贷产品包括“卡卡贷”“豆豆钱”“星星钱包”。其中,“卡卡贷”为公司拳头产品,显示,2017年末,维信金科信用卡余额代偿产品在公司全部贷款实现量中的占比达到57.7%。  可以看出,上述这些互金公司已多少可以视为在赴港上市方面采取了相应的准备行动。但此外,还有更多“自曝”要计划奔赴香港上市的企业。  比如,点融网曾在去年年底公开表示,计划最快2018年在香港进行IPO,筹资至少5亿美元。在去年年底的世界大会上,借贷宝CEO王璐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公司计划在2018年登陆资本市场,优先考虑香港。今年1月底,融金所联合创始人张东波透露,融金所计划在香港上市。  不仅如此,就连一些内地“独角兽”企业也流露出了计划在港上市的意向,坊间有关蚂蚁金服、京东金融、陆金所都将于香港IPO的传言流传已久。3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蚂蚁金服已经启动Pre-IPO轮融资,未来可能寻求在香港与上海两地上市。  上述种种表现叠加在一起,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港股市场将成为内地互金企业的新赛道,香港也将取代成为互金公司上市的首选地。对此,记者向积木集团及你我贷方面求证,公司是否计划以借壳方式获得香港上市公司的身份。  积木控股品牌部人员回避了该问题,仅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此前收购永骏国际股份,只是一个对外战略投资行为。”记者随后向你我贷副总裁张光林询问:“公司是否计划通过借壳中国支付通,实现在港上市?”张光林并未正面回答记者,仅让记者与公司品牌部联络,由后者来回应记者。但截至发稿,公司相关部门并未与记者联络。  这些情况正如行业第三方机构对《投资者报》记者所说的:“积木集团、达飞控股和你我贷都只是收购香港上市公司股份,即便成功在港上市,也是靠借壳上市这种途径。维信金科虽然已经递交IPO申请,但目前尚未成功上市。据我所知,目前还未有一家互金企业以IPO形式在香港成功上市。”  港股市场何以诱人  如果内地互金企业要上市,为何不选择在境内上市,而要奔赴香港,甚至更远的美国呢?答案是,盈利不达预期,是这些企业上市之路的第一大阻力。  就拿刚刚公布业绩数据的维信金科来说,2015年~201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1亿元、14亿元和27亿元,复合增长率接近60%。虽然营收持续增长,但维信金科却在持续亏损,且亏损额逐年扩大,2015年~2017年,维信金科分别亏损3亿元、5.7亿元和10亿元。  类似地,有媒体报道称,成为永骏国际大股东的积木控股兄弟公司――网贷平台积木盒子目前尚未扭亏为盈,公司2015年和2016年两个会计年度均告亏损,而且亏损额同比还有所放大。截至2016年末,积木盒子已经累计亏损超过4000万元。  除了或将和港股市场有深度关系的维信金科、积木集团外,去年5月成功在美上市的信而富盈利状况也不容乐观。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前三季度,信而富分别亏损1.9亿元、2.3亿元和2.1亿元。  显然,这样的财务状况是不可能在内地上市的。即便是在对盈利要求最为宽松的,申请上市的企业也要达到最近两年连续盈利,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但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这一盈利门槛的硬规定,将很多先烧钱后赚钱、前期需花费大笔资金培育市场,但目前尚未有成规模营收的科技公司拦在门外。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已成功在美上市的互金公司,其市盈率也多处于低位,并未得到较高估值。拿去年成功在美上市的趣店、拍拍贷、乐信、和信贷来说,当前市盈率均未超过15倍。相较而言,国内创业板企业即便在去年净利些许下跌的情况下,当前市盈率也仍处于45倍的高位。  由此可见,仅以取得的估值来说,美国市场对国内科技公司的吸引力并不大。目前来看,互金公司似乎在港股更吃香些,哪怕是业绩亏损,也有可能受到估值优待。这一点可从目前已在港上市的相关科技概念企业的情况窥得一二。2017年9月,众安在线在港交所挂牌,尽管盈利前景备受质疑,但最终仍获400倍超额认购,融资规模达115亿港元。2017年11月,互联网汽车金融服务商易鑫集团在亏损的情况下赴港上市,亦获得超额认购。总体来看,去年赴海外上市的7家互金公司融资规模合计约205亿元人民币。  积木集团与达飞控股在入股香港上市公司后,后者股价均有过较大幅度上涨。日至12月22日间,积木集团股价由0.47港元涨至2.04港元。日至日间,达飞控股股价从0.34港元涨到2.49港元。  上述种种“优待”,或许都让内地互金平台们看到了去香港上市获得高估值空间的可能。  在港IPO较难成功  无论是赴港还是赴美,互金平台上市的积极性,都要来自整改、备案、合规的压力。按此前的监管要求,今年6月30日就是互金行业备案整改的大限。届时,未实现银行资金托管、信息披露不达标,不能按时完成备案的互金企业将面临退出市场,或者被同行业公司收购、整合的命运。  此番境内互金平台谋上市,某种程度也是为备案登记与整改验收“造势”。毕竟,若互金平台在境外上市,等于其业务模式与合规操作获得海外资本市场的认可,或对备案登记带来积极影响。  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曾对媒体表示,预计今年下半年会再次迎来一波上市潮。一方面,备案之后,平台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消除,拿到备案的平台还能享受一波合规红利,此时上市有助于做大估值;另一方面,整改结束后,行业进入加速分化期,也会产生大量的并购重组机会,头部平台会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有观察者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互金行业被加强监管,只能充当信息中介之后,本身盈利前景就有限。在此情况下,一些小型互金公司只能冀望于上市,将股权兑现,风投得以退出。再加上互金行业进入备案期后,在未来监管进一步收紧的情况下,行业本身的腾飞空间不会很大。这对龙头企业影响不太大,但小规模公司未来可能没有太多存在的价值,它们若不及早上市,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小。”  上述观察者认为:“境外肯定比境内容易上市,境内上市对公司的盈利要求更高,况且监管部门也不太鼓励互金公司在境内上市。”  那么,寻求上市的互金企业能在香港实现梦想吗?伟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据我了解,因内地不太支持互金公司上市,受此影响,互金公司也较难在港成功IPO。我目前知道的两家互金公司还是计划今年去纳斯达克上市,未来互金行业还会有上市潮,但大部分互金公司还是选择去美国。”  但近期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也令这些欲在纳斯达克敲钟的互金企业上市前景模糊起来。
(责任编辑: HN666)
想了解更多关于《赴港IPO难成功?那些收购港股公司的互金巨头咋办》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一文读懂港股私有化:小股东能做什么?
在香港上市仅15个月的启动私有化程序。5月30日,万达商业发布公告,将与联合要约人有条件全面收购已发行H股,回购价52.8港元,较IPO定价48港元上浮10%,总代价约344.55亿港元。待H股要约成为无条件后,万达商业将申请撤回H股于香港联交所的上市地位。那么港股私有化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坑?以下文章选自香港投资者教育中心网站,以飨读者。重点信息:私有化是由控权股东提出并向其他小股东全数买入他们持有股份。如私有化成功,上市公司会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申请撤销上市地位。作为小股东,面对私有化建议时,紧记行使你的表决权。你的投票再加上足够数目的小股东的票数,有可能影响私有化建议的最终结果。一般来说,私有化通常由控权股东提出,以现金或证券(附有或不附有现金选择权)的方式,向其他小股东全数买入股份。如私有化成功,上市公司会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申请撤销上市地位。私有化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有些上市公司的股份在联交所的交投并不活跃,或市场上的股价相对每股资产净值出现很大的折让;或某些公司的股份的公众持股量未能达致联交所的要求;又或上市公司对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所作的考虑等。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收购”或“协议安排”的方式完成私有化。如何以收购方式进行私有化?控权股东可向所有股东提出全面收购的建议,以收购他们的股份。如果被收购的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当控权股东 (包括与他一致行动的人士) 累计取得在提出收购建议时可接纳建议的股份以价值计的90%时,他便有权可以选择强制收购余下的股份。如被收购的公司在外国注册成立,控权股东则须根据当地有关法例行事。如果以协议安排方式进行私有化,程序上会有甚么不同?控权股东会要求公司向股东提出协议安排,建议注销所有小股东持有的股份。有关的协议安排必须根据公司成立所在地的公司法执行,并由所有股东投票决定。如协议获得通过,协议对所有股东均具约束力。小股东所持有的股份将被注销,而控权股东将因此持有该公司100%的投票权。拟被私有化的公司必须就私有化建议向股东发出公布。小股东随后会收到一份通函 (通常于21日内) ,解释有关私有化对他们的影响、私有化计划的预期时间表、独立董事局委员会的意见、独立财务顾问的意见,以及公司的财务资料。如私有化以协议安排方式进行,通函更须附有召开股东大会的通告。然后,拟被私有化的公司要符合公司成立所在地的《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和公司法订明的投票规定。以香港成立的上市公司为例,除了要符合香港 法例的投票规定外,《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亦要求私有化安排须获得以投票权计算,最少75%出席股东大会及投票的无利害关系股东 (意指所持股份为控权股东及与他一致行动的人士持有的股份以外的股份) 或他们的代表通过,以及不得有超过以投票权计算,所有无利害关系股东的10%投票反对。在股东大会通过私有化安排后,有关安排须再提交公司成立所在地的法院审批。经法院批准后,上市公司便可向联交所申请除牌。公司私有化建议获得通过后,我仍可反对吗?如以收购方式进行的私有化建议已达强制性收购阶段,又或以协议安排方式进行的私有化建议已获股东通过和法院批准,由于有关建议对所有股东都具约束力,你必须接受该私有化建议。你的股票将会被自动注销,并会根据私有化建议中的条款取得应得的代价。作为小股东,面对私有化建议时,紧记行使你的表决权!你的投票再加上足够数目的小股东的票数,有可能影响私有化建议的最终结果。微信扫一扫,关注腾讯港股频道官方公众号:玩转港股(ihkstock)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kewinfan]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本日热门资讯
一周热门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同花顺旗下品牌
厉害了!新天然气49亿买壳 如何玩转港股收购规则 让华平、霸菱“甘愿配合”? | 小汪天天见
  昨晚,()正式公告将作价约25亿元收购港股上市公司亚美能源不超过50.5%股份,从而取得亚美能源控制权。  马上有社群小伙伴感慨,难道现在港股买壳这么热了?  小汪@并购汪@添信资本发现,新天然气收购亚美能源,并不是单纯的买“壳”。亚美能源主营煤层气开发业务,被收购后可扩充新天然气产业链。这是一个典型的产业并购。  本次交易中,亚美能源估值水平不高,PB倍数仅为0.95倍。但亚美能源在煤层气勘探方面又有不少优势。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上市公司有“上市溢价”,估值水平一定不低。但其实不然。当上市公司被低估的时候,大股东可能萌生出售资产的想法。这时,收购方就能找到非常理想的收购机会。  本次交易中,新天然气采用了部分要约收购的方式收购亚美能源的控制权。在现有的港股规则之下,这又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收购方案。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可以从本次交易中获得多少港股“产业并购+买壳”的启示?下文分解。  01  亚美能源:煤层气勘探优势  新天然气为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目前总市值为51.82亿元,PE(TTM)倍数为18.38倍。新天然气主要从事城市天然气的输配与销售、入户安装业务,目前城市燃气业务的经营区域均在新疆境内。  本次新天然气收购的亚美能源从事煤层气开采业务。双方属于同行业公司。  煤层气与天然气同样都是气状的天然清洁能源。但是,煤层气与天然气并不是同一回事。公告披露,煤层气作为高成长、高回报的清洁新能源,是常规天然气最重要的补充和替代气源,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  由于我国天然气越来越供不应求,作为补充的煤层气未来需求预计会增长。  亚美能源为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公司,已于2015年登陆香港联交所主板。  亚美能源主营煤层气勘探和开采业务。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亚美能源作为外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开展煤层气相关业务,必须与取得国务院授权的企业开展合作。  亚美能源主要的两大项目为潘庄区块、马必区块。这两大区块均位于山西省沁水盆地西南部,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居中国各盆地之首。在潘庄区块,亚美能源与国企中联煤层气合作。在马必区块,亚美能源与中石油合作。  公告披露,中联煤层气及中石油分别持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对在潘庄及马必区块开展煤层气经营所必要的勘探及采矿许可证。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小伙伴会有疑问。如果亚美能源的业务依靠与境内企业的合作,那么境内企业为什么要与亚美能源合作呢?  原来,亚美能源的优势主要在煤层气勘探。公告披露,亚美能源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生产领域具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及较强的技术能力。  熟悉能源业的小伙伴都知道,项目前期的勘探工作技术要求高,而且风险较大。亚美能源在勘探方面有技术优势,也会承担项目前期的勘探成本,因此境内企业倾向于与亚美能源合作。  在项目前期的勘探环节,亚美能源主要负责勘探工作,也负责主要的勘探成本。  潘庄项目的勘探阶段始于日,止于日,也就是国家发改委批准潘庄总体开发方案的日期。  马必项目的勘探阶段始于日。目前,马必项目仍未结束勘探阶段。假设马必项目取得国家发改委备案总体开发方案,勘探阶段将结束。  在勘探阶段结束后,项目将进入开发与生产阶段。这时,亚美能源将与合作伙伴共同承担开发和生产成本,并能够取得项目收入的分成。  潘庄产品分成合同约定,亚美能源承担潘庄区块开发和生产阶段80%的成本,中联煤层气承担20%。马必产品分成合同约定,亚美能源承担马必区块开发和生产阶段70%的成本,中石油承担30%。  同时,在开发与生产阶段,亚美能源有望收回前期勘探成本。  在潘庄项目,亚美能源与中联煤层气合同有效期至2028年。在马必项目,亚美能源与中石油的合同有效期至2034年。  由于潘庄项目已进入开发与生产阶段,因此亚美能源能够获得分成收入。虽然马必项目还未获得国家发改委备案总体开发方案,但依据与中石油签订的销售合同,亚美能源已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确认收入。  亚美能源的商业模式是发挥勘探技术优势,获得境内国企合作,但是也承担项目前期勘探的风险。项目一旦勘探成功,亚美能源就能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成收入。如果日后煤层气需求与价格上涨,亚美能源的分成收入也有望上涨。  亚美能源在2015年、2016年、2017年的营收分别为5.37亿元、4.11亿元、5.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7亿元、1.07亿元、1.83亿元。  可以看出亚美能源营收相对稳定,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后有所上涨。  亚美能源的创始人为邹向东。在潘庄项目进入开发及生产阶段之后,华平中国、霸菱亚洲相继入股,并成为主要股东。  在上市时,华平中国、霸菱亚洲、邹向东均为亚美能源的控股股东。上市之后,亚美能源的股权结构变化不大。  亚美能源目前股权结构如下图所示:  02 要约收购方案   18年5月14日晚,新天然气披露重大资产购买方案,拟以现金形式,要约收购港股上市公司亚美能源控制权。  以下方案资料整理来自并购汪个人会员专栏的“案例精编”专栏(每个交易日推送):  2.1  现金要约收购方案  收购主体:新天然气香港全资孙公司香港利明;  收购方式:发出自愿有条件现金部分要约;  交易对手:亚美能源合资格股东、合资格购股权持有人及合资格受限制股份单位持有人;  标的:亚美能源不超过50.5%已发行股份、不超过50.5%未行使购股权、不超过50.5%受限制股份单位。  收购价格:每股亚美能源股份的要约价格为1.75港元,每份亚美能源购股权的要约价格为0.5647港元,每份受限制股份单位的要约价格为1.75港元;  交易金额:假设要约期间无购股权行使则预计为30.5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4.80亿元);假设要约期间全部购股权行使则预计为31.7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77亿元);  停牌价:1.52港元/股;  相比停牌价溢价:16.67%;  估值水平:PB倍数约为0.95倍,PE倍数约为25.70倍。  资金来源:新天然气的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  杠杆倍数:自有资金比自筹资金为1:1.36;  自筹资金:新天然气全资子公司四川利明向民生银行乌鲁木齐分行申请的15亿元并购贷款,上市公司为四川利明提供了无条件及不可撤销的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自有资金:新天然气拟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中的7亿元变更投资项目用于本次收购和新天然气经营积累资金4亿元。  中介机构  买方香港财务顾问: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  买方香港法律顾问:年利达律师事务所;  境外律师:年利达律师事务所、迈普达律师事务所;  境内法律顾问:北京市君合律师事务所;  亚美能源审计机构: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准则差异鉴证机构: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  独立财务顾问、估值机构: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  已获亚美能源主要股东支持  本次要约收购并非敌意收购。亚美能源的两大股东华平中国、霸菱亚洲已经承诺将接受要约。同时,本次要约价格也经过买方与亚美能源主要股东协商。  目前两大股东持股情况如下:  华平中国煤层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持股数量:844,713,882股;  持股比例:25.32%;  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 IVHolding (4) Limited(简称“霸菱亚洲”);  持股数量:688,933,679股;  持股比例:20.65%;  03 什么是部分要约?   本次交易新天然气采取了部分要约的方式收购亚美能源控制权。  什么是部分要约?简单地说,买方的收购比例上限是标的总股本的50.5%。如果有超过50.5%的股份接受要约,那么买方将按比例收购每个接受要约的股东的股份。也就是说,大股东即使接受要约,最终被收购的股份数目是不确定的。  如以下测算表所示,大股东之外,接受要约的股份数量越高,大股东被收购的股份数量就越少,能获得的现金对价就越低。  如果大股东之外,只有4.73%的股份接受要约,那么两大股东可以全部套现离场。  如果大股东之外,剩余的股份都接受要约,那么两大股东合计还剩余22.65%的股份,获得的现金对价合计为13.55亿港元。  按常理来看,不可能两大股东之外的股东全部接受要约。也可以说,两大股东合计能获得的现金对价在26.84亿港元至13.55亿港元之间,剩余持股比例在0%到22.65%之间。  近期港股买壳、借壳、并购、上市已成为并购汪社群小伙伴重点关注话题。不少小伙伴苦恼,港股规则与A股规则之间差异到底有多大?如何才能玩转港股规则,制定一份买卖双方利益均衡的买壳/借壳方案?  港股规则并不简单。同时,港股市场结构与博弈风格也与A股差异巨大。设计港股买壳/借壳方案,不单考验规则解读,也考验对港股市场“潜规则”的把握能力。  至于系统的规则解读、港股规则修改新动向、市场博弈分析、经典案例复盘,等等一篇文章讲不完的专题,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参考全体系包的线上课与研究报告。线上课有上千张PPT、绘制精美的结构图,小伙伴们可反复收听,与小汪@并购汪@添信资本每日精进。  04  如何玩转港股收购规则?  看到上面的测算,聪明的小伙伴们马上就发现了吧。部分要约方案对于标的原大股东来说是不利的。采用部分要约方案的话,原大股东能够减持的比例、能够获得的现金对价都是不确定的。  那么,买方为什么不采用协议受让大股东老股,以及二级市场增持的方案呢?如果买方直接收购两大股东的老股,收购比例起码可以达到45.77%,控股地位应当是很稳定了。  方案的选择,就涉及港股收购规则的限制。  4.1  港股强制要约收购规则  根据并购汪线上课的提炼,在港股上市公司收购中,有两条规则很重要:  第一,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一旦突破30%,需要发出强制全面收购要约。  第二,投资者持股比例在30%以上,50%以下,每12个月增持比例被限制在2%以下。如果12个月内增持超过2%,需发出强制全面收购要约。  强制全面收购要约,意思就是,这个要约是强制的,而且收购比例无上限。同时根据收购规则,强制全面收购要约的价格不得低于投资者前次买入股份的价格。  要是强制全面收购要约发出了,对公司前景不满且萌生退意的小股东可能将其视为难得的退出机会,果断选择接受要约。  强制全面要约,一个是增加投资者的资金成本。第二个就是可能使得港股上市公司公众持股比例低于25%,从而难以维持上市资格。  在港股上市公司收购方案中,怎么应对强制收购要约义务是重点。  此前小汪@并购汪@添信资本就介绍过一种可以避免强制收购要约的方案。根据港股收购规则,投资者如果采用资产或现金支付的形式认购港股上市公司的定向发行股份,从而使得持股比例突破30%,如果能够获得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豁免,那么大概率可免除强制要约收购义务。  但是,港股“再融资新规”今年7月正式发布之后,预计这种高效率的买壳方案会很难操作了。即使能操作,也要更加精心设计(详情见:线上课)。  4.2  部分要约50%,不会引发强制全面要约  港股收购方案中,部分要约也可以起到破解强制全面要约的作用。  如果投资者通过部分要约的方式,取得港股上市公司50%以上的股份,那么要约成功之后,投资者可不必发出强制全面要约。  怎么理解这个规则呢?  原本,监管规定投资者增持到30%之后要发出强制全面要约,是为了使得小股东获得公平的对待。  比方说,投资者原本不是上市公司的股东,通过协议受让大股东老股的方式获得上市公司控制权。这时大股东很可能获得“控制权溢价”,出售股份的价格可能高于二级市场股价。这时强制投资者发出强制全面要约,且要约价格不低于收购原大股东股份的价格,有助于保护小股东。  但在部分要约方案中,投资者是面向全部股东发出要约的。这时投资者收购价格对全部股东都是公平的。全部股东都可以享受到“控制权溢价”。那么投资者部分要约能够增持50%以上的话,就没有必要再要求投资者发出强制全面要约了。  可见部分要约收购50%以上股份,可破解强制全面收购要约。但是,这种方案要求上市公司原大股东接受部分要约结果的不确定性。  05  49亿收购贵不贵?  本次交易中,按收购价格计算,亚美能源100%股权估值约为60.4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9.11亿元。这一收购价格,相对亚美能源的停牌价、前一阶段股价均有不同程度的溢价。  那么这个收购到底贵不贵呢?  5.1  市场法估值结论  虽然本次交易价格是协商得出的,不以评估值为基准。但新天然气依然聘请中介机构论证估值的合理性。我们先来看评估机构是如何为亚美能源估值的。  由于收购完成之前无法取得亚美能源的内部资料,评估机构无法进行收益法估值。因此,评估机构采用可可比公司法估值与可比交易法估值。  可比公司法估值  在山西从事煤层气业务的境内外上市公司一共有深交所上市的蓝焰控股、伦交所上市的绿龙燃气、美国OTC挂牌的远东能源3家。由于蓝焰控股已稳定盈利,而绿龙燃气、远东能源仍未稳定盈利,评估机构选择了蓝焰控股。  蓝焰控股为A股唯一煤层气标的,煤层气销售营收占比为58.89%。  假设采用蓝焰控股近期的PE倍数及PB倍数,亚美能源价格分别为1.60港元/股、7.27港元/股。  本次收购中亚美能源价格为1.75港元/股,略高于PE倍数估值结果,但远低于PB倍数估值结果。  可比交易法估值  评估机构参考了()收购中海沃邦、*ST煤气置换蓝焰控股这两个交易。在这两个交易中,标的的PB倍数分别为7.43倍、1.28倍。  本次交易中,亚美能源价格为1.75港元/股,PB倍数为0.95倍,低于可比交易中标的PB倍数。  5.2  估值水平确实不高  在市场法估值中,我们通过比较近期同行业相似公司在公开市场获得的估值水平,以及近期同行业并购中相似标的公司的估值水平,可以得出标的估值的参考范围。  通过市场法,我们得知亚美能源的PB倍数是偏低的。  能源业企业一向被认为是重资本型的,因此PB倍数会是评估能源业企业贵不贵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亚美能源PB倍数低于1倍,说明估值水平确实不高。  亚美能源的估值中,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是高额的账面货币资金。在2015年到2017年,亚美能源的货币资金保持在22亿以上,占净资产的比重将近一半。  如果我们从收购价格里面减去货币资金,同时也从净资产里面减去货币资金,亚美能源的收购价格约为26.74亿元,净资产约为27.13亿元。这么计算,亚美能源的PB倍数约为0.99倍,还是没有超过1倍。  在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的交易中,我们在计算收购价格的时候,一般会在收购价格里面剔除上市公司账面的货币资金。这样才能得出更准确的收购价格。  打个比方,如果被收购公司的账面资金是富余的,那么公司可以在被收购之后,使用这部分现金给股东分红。那么货币资金最终会流到收购方手中。  如果剔除货币资金,亚美能源100%股权估值应为26.74亿元,相当于买方实际出资为13.50亿元。这么一算,买方的收购成本并不高。  如果剔除货币资金,亚美能源的PE倍数应为15.07倍。这就比新天然气目前的PE倍数低了。如果后续亚美能源货币资金金额下降,ROE水平可上升。  06  卖方动机:港股估值太低?  如果我们认为标的估值是偏低的,那么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来了。卖方为什么愿意以较低的估值水平出售呢?  亚美能源上市首日,市值为92.40亿港元。停牌时,亚美能源市值约为50.94亿港元。相比上市,亚美能源市值下跌了约44.87%,市值将近腰斩。  亚美能源上市之后,虽然营收有所波动,但业绩上涨。为何股价持续低迷呢?  小汪@并购汪@添信资本还发现,上市之后,除了上市前几日成交活跃之外,亚美能源的成交金额也不高。平日里,亚美能源的日成交金额也就几十万港元到200万港元之间。  一般的A股上市公司,哪怕市值不大,日成交金额也能“吊打”亚美能源。  从下图可以看出,除了上市之后的一小段时间,亚美能源的PB倍数低于1倍,是名副其实的“破净股”。  亚美能源的基本面并不差,但股价持股低迷,市场估值水平不高。这样的现象,可能和港股市场的“风格”有关(详情见会员专栏文章)。  上市“破发”的苦恼,不仅亚美能源有,前阵子赴港上市的独角兽也有。  二级市场估值偏低,但是公司基本面不差,就会给新天然气这样的产业投资者留下收购机会。公司股价低迷,大股东也更容易萌生整体出售的想法。  华平中国、霸菱亚洲都是投资基金,入股亚美能源的时间都在8年以上。我们都知道外国投资基金的资金以长期资金为主,封闭期往往较长。但可能华平中国、霸菱亚洲的基金期限也快到了。这也可能是华平中国和霸菱亚洲出售资产的动机。  相比A股市场,港股市场实在“残酷”太多。赴港上市独角兽集体破发,偶然中又有必然。不信,大家可以看小汪@并购汪@添信资本在会员专栏中整理的一组数据。这里小汪@并购汪@添信资本先保密,给图片打个码:  会员专栏相关文章即将上架,感兴趣可点击:   会员  亚美能源2017年归母净利润约为1.83亿元。如果新天然气收购亚美能源,可并表0.92亿元业绩。假设并购贷款利率为6%,那么新天然气净增加的业绩约为零。虽然业绩方面可能改变不大,但新天然气可并表约10亿元营收,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收购完成之后,新天然气也可以在天然气、煤层气的勘探、开采方面与亚美能源展开更多合作,进一步夯实行业基础。整体来看这是一个不错的产业并购。  07  小汪点评  本次交易可以给我们两大启示:  第一,基本面不错的公司二级市场估值偏低时,产业投资者可获得不错的收购机会。港股市场估值水平不高,更利于挖掘好标的。  第二,部分要约收购港股上市公司50%以上的股份,可一次性免除强制要约收购义务、每12个月增持比例不超过2%限制两大烦恼。不过这一方案使得原大股东减持比例不确定,最好提前寻求原大股东的支持。  最后我们还可以来开个脑洞。假设本次部分要约成功,但是华平中国和霸菱亚洲被收购比例较低的话,新天然气会不会再协议受让华平中国和霸菱亚洲的剩余股份?小汪@并购汪@添信资本翻遍公告,还没看到这样的安排。  港股“再融资新规”限制港股上市公司定增(“特别配售”)比例之后,部分要约收购方案优势凸显。不过,部分要约收购方案的缺陷也很突出。  部分要约已经是港股“再融资新规”之后,相对来说较为均衡的方案。“再融资新规”7月落地后,部分要约收购在港股买壳“兵器谱”上的排名可能进一步上升。  2018年也是港股的改革大年。港股不单大修IPO规则,也大修了再融资规则。接下来,港股的退市规则与并购规则都可能有改变。  也许小伙伴们对阿里、万达、国美等港股买壳的案例耳熟能详。但规则大修之后,很多老方案可能不适用了。有港股资本运作需求的小伙伴,还需重新考量港股规则修订,以及规则修订后市场博弈变化的影响。  港股规则有什么变与不变?变与不变之中,哪些方案被淘汰了,哪些方案还适用?小伙伴们可参考并购汪线上课。48节线上课,重视的是由上至下的系统框架。  线上课先从规则制定的监管考量、市场与规则博弈的分析入手,让小伙伴们至上概览市场变化脉络背后的“know-how”;然后再从最经典最“聪明”的案例入手,step by step地拆解方案机关,化繁为简,揭示利益博弈均衡内核。
同顺号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作者的发文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同顺号立场,作者需为自己账号的一切行为负责。
已有--个人赏过
并购汪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span class="sub-rq-num" id="atNum_关注人气
210文章数量
105189访问量
&&并购、市值、资本及投资机会的一点思考及分享,并购投行服务,资本战略服务,投资机会挖掘。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港股融资账户和现金账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