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女96年。刚大学毕业。本女生跨考什么专业最好学的食品。但是以后想从事人力方面。求推荐以及点拨。

校长兼党委书记金东寒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2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未覆盖)
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5个
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一级学科未覆盖)
上海美术学院、上海电影学院、文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管理学院等 
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上海大学校歌》 
宝山校区: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延长校区:上海市静安区延长路149号
嘉定校区: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20号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2项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6项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09年)
特聘教授8人、讲座教授3人
江泽民同志为上海大学题写校名

1922年3月18日,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在上海

青岛路青云坊(市级革命纪念地,今青云路298号附近)创办。学校的创办者是校长王理堂、校务长陈绩武、会计汤石菴,他们以提倡

为号召,设立了国文、英文、美术三科及附中,招收了以皖籍为主的160余名学生。为加速培养更多的共产党干部,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中共首任总书记

等人多次酝酿筹划。此时,正值东南高师因王理堂、汤石庵、陈绩武等藉学敛财、挟款私逃而引发学潮。学生成立自治会要求改组校务,欲请陈独秀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校长。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中共认为请国民党出面办学较为有利,学生自治会接受了中共的意见。经学生代表两次恳请和邵力子、柏烈武、

、叶楚伧等国民党要人的劝说,于右任为学生代表的殷切恳求所感动,同意接受邀请,建议把校名改为

申报:《纪东南高专师校之风潮》

1922年10月23日,上海大学成立,《民国日报》刊登启事:“本校原名东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因东南两字与国立东南大学相同,兹从改组会议议决变更学制,定名‘上海大学’。公举于右任先生为本大学校长。”

(当时是中共党员)出任副校长。校舍为老式

2层楼房10余间。1923年,在李大钊推荐下,共产党人

任总务长(后改称校务长),

兼社会学系主任,校务工作主要由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所主持。上海大学初设文学(分国文、英文两组)、美术(分图音、图工两组)两科,并设普通科;经过改制,设有社会科学院(含社会学系)、文艺院(含中国文学系、英国文学系)和美术科,另外还附设中学部和俄文班。学校开设的必修外语有四种:英、德、俄、日,要求每个学生掌握两门,又附设

选修课。学校的目标是有系统地研究社会科学和发展形成新文艺系统,培养社会科学和

方面的干部,以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社会学系逐渐成为学校最大的系,该系以学习

的基本理论为主。学校还举办特别讲座,邀请社会名流和专家学者或上大教师做专题讲演。

1923年8月8日,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员会议,议决组织上海大学评议会,决策全校重大事务。于右任为主席评议员,邓中夏、瞿秋白、陈望道、邵力子、

等9人为评议员。8月11日,于右任在上大特设了董事会,孙中山任名誉校董,

等为校董;设立校舍建筑委员会,邓中夏任委员长,

1923年期间,孙中山、

等曾来校演讲,为上大的发展注入巨大推力。孙中山希望上大办成“以贯彻吾党之主张,而尽言论之职责”的革命学校,他指示:“今后要按月给上大拨办学经费。”翌年定为国民党党办大学。上海大学从不张挂当时的中华民国国旗——五色旗,迥异于沪上诸校,所用的是由国民党党徽和蓝底白字组成的上海大学校旗,强调反对北京政府的反动统治。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每月补助上大一千

出版了上大编辑的《社会科学讲义》1-4集。2月,学校迁至租界西摩路29号和附近时应里(今陕西北路

所在地)等处民房继续办学,又添设英数高等补习科;学生从160人增加到400人,其中有李硕勋(

的父亲)。3月31日,在邓中夏的主持下,上海大学成立平民学校,该校以“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程度”为宗旨,由刘华、卜世琦、林钧、杨之华、朱义权等教职员和学生负责。4月10日,校长于右任赴广州,由邵力子代理校长。4月15日,上海大学附设平民学校开学,280多名工人学生参加开学典礼,代理校长邵力子发表演说。6月,孙中山亲手创办的

开学,他启用了上大师生担任要职。上大教员恽代英、萧楚女、安体诚、高语罕等先后到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邓中夏、施存统等到黄埔军校作讲演。上大还输送了很多学生投考黄埔。

1924年下半年,中共以上大师生为骨干,在上海各工人集中地区开办工人夜校,恽代英、邓中夏、萧楚女、邵力子、任弼时、沈泽民和刘华、杨之华、

、薛卓江等师生轮流到工人夜校、平民夜校上课,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组织工会,培养了一批工人骨干。8月,蔡和森在社会学系的讲义《

》由民智书局出版。10月10日,在

13周年纪念会上,郭伯和、何秉彝、黄仁等上大学生发表反对军阀的演讲,却被国民党右派唆使流氓从高台上推下,郭伯和、何秉彝受伤,黄仁不幸身亡,黄是上海大学为革命献身的第一位烈士。10月13日,上海大学学生会成立,以“谋学生本身利益并图学校之发展,参与救国运动”为宗旨。11月,欢送孙中山北上,上大师生队伍走在前面,与法租界捕房武装巡捕进行面对面说理斗争。

决定在党内建立支部一级组织,上海大学是全市第一个建立中共支部的学校。4月27日,中国文学系编辑的《文学》创刊,并纳入《

》文艺副刊随报发行。5月30日,上大师生参加南京路大规模反帝示威游行,抗议日本大班枪杀中国工人

;上大400余名学生组成38个演讲团上午到南京路演讲;下午租界巡捕开枪镇压,上大学生

遭枪击受重伤,次日因抢救无效牺牲。5月31日,上海总工会成立,上大附中学生刘华被选为副委员长;是月,邵力子因受租界当局迫害,离开上大,赴黄埔军校任职。6月4日,学校被

武装占领、封闭,次日借勤业女子师范学校为临时办公处。上大校舍被占后,师生推选施存统、侯绍裘、韩觉民、

组成临时委员会;教职员自动减薪,维持学校,学生留沪不散,参加各项斗争并向各界宣传。6月8日,上大租赁西门方斜路新东安里十八号为临时校舍。6月14日,校学生会全体会议决议募捐建筑新校舍,拟“先建筑五十亩两层中式房,并建筑能容千人的大礼堂”。6月15日,《上大五卅特刊》第一期出版,揭露、控诉帝国主义罪行,鼓动爱国反帝斗争,于右任题写刊名。7月,学校迁回闸北中兴路,设临时办事处继续招生,后租闸北青云路师寿坊(今青云路167弄)15幢民房为校舍。8月23日,于右任致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提请恢复原有津贴或帮助建造校舍。9月7日,广州革命政府第十五次会议决定补助上海大学建筑经费两万银元。9月10日开学上课,青云路弄堂口挂于右任所书“上海大学临时校舍”的牌子。10月,学生李硕勋被推选为中共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党团书记。当时学生已增加到800人,还附设有平民学校和青云学校,由上大师生义务任教,在群众中普及文化知识。1925年至1926年,上大师生刘华、

1926年3月21日,学校举行教职员会议,选举韩觉民、陈望道、周越然、侯绍裘、施存统、

为校行政委员会委员。3月22日,《

》刊登《上海大学为在江湾购买地基通告》。4月9日,学校致函

、恽代英,请他们鼎力相助,敦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将补助上海大学建筑款两万元克日汇来,以便开工。5月下旬,杨尚昆(曾任国家主席)进入社会学系学习。9月7日,上海10万人参加“九七”国耻纪念大会,追悼各地死难烈士,上大许多学生参加并组织领导,李硕勋主持大会,

,原上大学生时任中共闸北部委书记兼军委书记郭伯和,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闸北总指挥。顾作霖任杨树浦和沪东区指挥,林钧任南市分指挥,刘荣简、赵希仁、沈仲宇等各区团部委书记协助指挥。上大师生参加了闸北、南市、沪东、沪西四个地区的起义战斗,后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1927年3月22日,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成立,上大师生侯绍裘、林钧、

被选为政府委员,林钧任秘书长。

1927年于右任签发的上海大学毕业证书

1927年3月24日,上海大学行政委员会主席陈望道、中学部主任侯绍裘联合署名发布公告,定于四月一日起在江湾新校舍正式上课。4月1日,新校舍在

奎照路落成,占地19亩,可容纳学生400余人。4月12日,蒋介石发动

,上大学生参加闸北青云路广场集会和游行示威,要求交还

枪械。4月13日,上大师生参加

召开的10万群众大会,控诉反动派屠杀

等革命者的罪行;会后反动派开枪屠杀群众,上大学生也有伤亡。4月18日,学校在江湾新校舍召开行政委员会会议,改选陈望道为临时主席。4月19日,南京国民党中央发出通缉令,通缉共产党人及“

分子”197人,其中在上大工作、学习过的有25人。5月2日,军警借口搜查军械,闯入上大逮捕几十名学生,抢走学生财物。5月3日,

特指令当时的淞沪警备司令

进行查办,国民党军警把师生员工全部赶走,查封学校,部分师生随后转入

。5月4日,江湾新校舍由国民党军

部驻扎。5月26日,学校召开行政委员会会议,议决陈望道因有要事离校,辞去校行政委员会临时主席职,由

、谢六逸负责进行复校事宜。学校被封后一个多月,国民党当局把上海大学江湾校舍改成了

中,江湾校舍被日军炸毁。

上海大学被关闭后,国民政府教育部一直不承认上大学生的学籍,致使曾在上大就学的学生在就业、晋级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1936年3月,在于右任一再交涉、反复斡旋下,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追认上海大学学生的学籍,并与国立大学享有同等待遇”的议案。于是,各地上大学生纷纷成立同学会,联络同学办理学藉的登记审查工作。11月又成立了上海大学同学会总会,推举

为监事长,除办理学籍登记外,还筹备复校事宜。不久之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上大复校事宜因此停顿。

1958年5月19日,中共上海市委决定,

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后改为

领导。5月23日,筹备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成立。9月,筹建中的科技大学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分校”的名义对外招生,首届新生委托其他高校代培两年。

1959年5月,中科院院长

为学校题写了校名。5月19日,市委批复同意将欧阳路221号作为学校的临时校址,同时确定正式校址放在科学卫星城嘉定。7月1日启用校印。9月14日正式挂牌。上海科技大学主要科系由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帮助创建,部分系主任曾由中科院在沪研究所所长或副所长兼任。首任校长是中科院上海分院副院长

1961年2月,经市有关部门同意,蔡万兴机器厂、长城电工仪器厂并入学校。

1966年9月,上海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从天津师范学院和

接收了学校第一批外国留学生,即5名越南来华留学生;因“文革”不能正常学习,经教育部安排,这批留学生11月离校回国。

1968年9月,学校从科技系统(时称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科学技术组)划出,改为隶属文教系统(时称

文教组),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脱离关系。

1973年1月,生物物理化学系调入上海化工学院(今

1978年7月,学校与科技系统恢复联系。同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上海科技大学划归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管理,并被确立为上海市属重点大学。

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首个博士点学科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1988年,上海科技大学被

列为用英语教学招收外国来华留学博士生的首批试点单位;翌年2月,受国家教委委托,招收巴基斯坦来华博士生7名。

至1993年12月,上海科大校园面积328.098亩。

1960年3月,上海市开始筹建上海工业师范学院。7月,改设上海工学院筹备处。9月30日,上海工学院举行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

延长路149号。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是原中共上海市委工业部副部长李华。

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79年1月,恢复上海工学院原建制,成立

。此后,工大被确立为上海市属重点大学。

出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12月,上海工业大学接收转学而来的第一位博士生,导师钱伟长。

获得全国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1年,学校获批设立首个博士后流动站——固体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至1993年12月,上海工大校园面积517.5亩。

(筹)附设中等美术学校成立,同年5月改为上海市美术学校;1960年9月升格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本科建制,设中国画、油画、雕塑、工艺美术四个系,另设中专部,又招收预科班。1962年8月,大部分

学生并入上海市轻工业学校和上海纺织工业学校。1963年至1965年,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上海市美术训练班、上海市美术学校三校并存。1965年7月,上海市美专唯一一届本科生毕业;同年8月,油画系、雕塑系全部教师调入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今

),学校重新改为中专建制的上海市美术学校。

1978年1月,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建立。11月,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技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建立。12月,复旦大学分校建立。

1983年5月10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增设海南大学等五所高等学校和筹建计量测试专科学校的通知》,其中包括批准上海市设立“上海大学”。5月28日,上海市教卫办党委决定成立上海大学筹备组;翌月,上海大学筹备组正式开始工作。

6月10日,召开上海大学筹建大会,宣布学校由校部和五个学院组成,五个学院分别是,原复旦大学分校改为上海大学文学院;原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改为上海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986年4月改为上海大学商学院);原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改为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1985年6月改为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原

和上海科技大学分校以及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的机械、电子两个专业合并为上海大学工学院;原上海市美术学校改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7月12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政府教卫办关于筹建上海大学若干问题的请示的通知。9月1日,上海大学在凯旋路30号的校部正式挂牌(校部后迁至新闸路1220号);同月,各学院也正式挂牌。学校重大事情由校部决定;学院具有相对独立性,有些事情可以直接对外。学院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上海大学复办后,

、许德良等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教师、学生或职员发来了贺词和贺电。

被任命为上海大学党委书记;同时,任命公布了上海大学所属各个学院的党政领导班子。

1987年,上海市教卫办主任

出任上海大学校长。4月,

并入上海大学,与上海大学文学院法律系合并成立上海大学法学院,该学院管理体制仍归上海市政法委领导。9月,随着占地144.645亩的梅陇校区(今

莲花路校区)建成,上海大学商学院和上海大学国际商业学院合并成立上海大学国际商学院。

至1994年5月,上海大学7个校区占地总面积293.53亩。

上海科技专科学校暨上海科技大学分部校门

1959年2月,上海计算技术学校创建,由原上海市

高中部改建而来,临时校址设在复旦中学,同年10月改为上海第二科学技术学校。首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是马忆冰。

1960年2月,上海第二科技学校全部迁入嘉定东门新校址。

1961年2月和7月,上海电子学校和上海计量学校先后并入。

1968年4月,更名为上海科学技术学校。

1970年11月,与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半工半读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工业专科学校、上海无线电工业学校在嘉定东门校址合并成立上海电子专科学校。

1975年5月,更名为上海市仪表电讯工业局“七·二一”工人大学。

1978年6月,复办上海第二科学技术学校。10月,市教卫办批复同意将学校改制为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部。

1981年12月,更名为上海科技专科学校。

至1994年5月,上海科专校园面积127.5亩。

1994年5月27日,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新的上海大学,并举行成立大会,首任校长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钱伟长。四校合并时,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为新上海大学题写校名;国务院总理

为学校题词“发扬光荣传统,培育跨世纪人才”。新上海大学成立后,原上海工业大学校址成为上海大学延长校区;原上海科技大学校址成为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原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校址成为上海大学嘉定东校区;原上海大学7个校区历经变迁,保留新闸路教学点。

1994年7月,学校与澳大利亚

合作举办的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成立。

1996年12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政府评审专家一致通过上海大学的“211工程”部门预审,翌年12月通过“211工程”建设立项可行性论证,上海大学“211工程”建设由此全面启动。

1997年6月,经上海市教委研究同意,上海大学犹他科技学院变更为

2004年9月,经上海市政府批准,原上海大学法学院改建为

2006年,学校与法国技术大学集团联合举办的上海大学中欧工程技术学院成立。

2009年,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签约,列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同年,被教育部评为50所“年度

2010年,被教育部列入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名单。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揭牌成立仪式

2012年6月27日,上海大学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翌年起双方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2月20日,学校与

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建上海大学的协议》。7月,入选首批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10月25日,

2014年6月15日,学校与加拿大温哥华电影学院合作举办的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成立。10月23日,学校举行溯园·上海大学()落成仪式,50余位老上大校友的后代出席仪式。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成立大会

2015年7月5日,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在原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成立。9月,学校与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签署合作共建上海大学中国创意写作中心协议。

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

批准终止上海大学与加拿大布鲁克大学合作举办会计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

截至2018年7月,学校拥有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

,1个科技部与上海市共建的

,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国际联合实验室,3个创新引智基地入选“

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批准备案建设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2个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8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4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1个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市高校E-研究院,1个上海高校智库建设项目,1个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2个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培育基地)
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66] 省部共建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特种光纤与先进通信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67]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方实验基地
”111计划“创新引智基地
现代冶金与材料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68] 集成计算材料与材料基因组创新引智基地 [69]
复杂网络化系统智能测控与应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70]
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备案)
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
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能源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 [71]

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现代冶金与材料制备重点实验室

上海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智能无人艇系统工程技术中心
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有机光电显示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功能纳米材料技术服务平台

: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上海新材料及应用产学研合作中心

上海高等教育内涵建设“085工程”项目

:转型期长三角都市圈文化价值变迁研究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文化繁荣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

: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李友梅工作室、电影产业与中国故事创新研究基地、都市美术资源与公共文化研究基地

:特大城市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上海高校E-研究院:社会学E-研究院、现代力学E-研究院

: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影视与新媒体创意制作工作室

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有机复合污染分析与控制、智能装备技术、材料微结构调控及能量转换

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能源动力重大装备关键材料 

学校还有各类研究所、研究中心100多个,并建有国家大学科技园(现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闸北园组成部分)。

本部图书馆、延长校区的文荟图书馆和嘉定校区的联合图书馆三个分馆组成,建筑总面积5.4万平方米。截至2018年3月,馆藏图书394万余册;订购纸质报刊1828种;订购电子文献数据库69种,含电子刊6.2万种,电子书256万种;中外文数据库覆盖上海大学所有学科范围。图书馆收藏了钱伟长院士毕生学术藏书,共计1万余册;在宝山校区东区设有钱伟长图书馆。

(自然科学版)》,1995年创刊,综合性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期刊,由1978年创刊的原《上海科技大学学报》和1979年创刊的原《上海工业大学学报》合并而成,双月刊。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12月创刊,综合性人文类社科类学术期刊,四校合并后改为1994年创刊,2012年更正卷数、总期数恢复为1984年创刊,双月刊。

》,1978年5月创刊,学术性科普类刊物,双月刊。

》,1981年10月创刊,原是大众普及型读物,2005年改版成社会学专业期刊,双月刊。

《秘书》,1983年8月创刊,国内创刊最早的秘书类专业期刊,双月刊。

》,1983年创刊,2008年由综合性期刊转变为专业性期刊,内容范围收缩到与信息科学和工程有关的领域,双月刊。

(英文版)期刊,月刊。

《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前身是1997年6月创刊的《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2012年更为现名,并由综合性期刊改版成专业性期刊,涵盖冶金、机械制造、材料等先进制造领域,季刊。

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显示,上海大学国际三大检索(

)收录的学术论文数分别位于全国高校52、42、44位,有效

拥有量位于全国高校45位。学校新组建以来,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教育部

一等奖16项;获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141项,其中一等奖26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共计11项,其中一等奖1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共计18项。2017年,获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47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6项(不含重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5项。

截至2018年3月,学校设有82个本科专业、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15种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8个交叉学科博士点。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牵头建设2个上海市Ⅳ类高峰学科、拥有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上海市Ⅲ类高峰学科、10个上海市Ⅰ类高原学科、7个上海市Ⅱ类高原学科, 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数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新闻传播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史、世界史、物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数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力学、应用经济学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思想政治教育、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政治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筑学、土木工程、软件工程、社会学、力学、核科学与技术、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统计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国际商务、法律、社会工作、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图书情报、艺术、体育、文物与博物馆

ESI全球前1%学科:

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工程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

:钢铁冶金、机械电子工程、流体力学、社会学

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

:社会学、世界史、数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影学、美术学、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数学、设计学、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冶金工程、世界史

:艺术学理论、应用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中国史、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市级教学团队列表

土木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团队
社会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工科专业基础力学教学团队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截至2018年9月,上海大学设有26个学院、1个学院(筹)、1个学部(筹)和2个校管系。

截至2016年,上海大学建有4个教育部国家级特色专业(美术学、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3个

(公共艺术实验教学中心、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4个

,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2门省级精品课程,108门校级精品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处理
钱伟长校长和黄菊市长共同为新的上海大学成立揭牌

上海大学建立了以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正在推进以按大类招生和通识教育培养为突破口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学校拥有国家

(钱伟长学院),是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是中宣部、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高校之一,被教育部评为首批50所“就业经验典型高校”之一,2016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15%。

2005年钱伟长校长会见法国总理拉法兰

截至2017年10月,上海大学已与41个国家和地区的155所大学或机构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学校被教育部评为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单位。在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4117人,其中学历生2078人。

学校建有4个中外合作办学学院,并已与北美洲、欧洲、亚洲等地区的大学合作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学校与中国科学院长三角地区研究院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宝山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开展了包括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在内的全面合作。

(上海市花)的形状。花托为字母“U”形,是大学(University)的意思。右花瓣形如

,又是字母“S”,是上海(Shanghai)的象征。左花瓣为数字“1”,表示学校要争创第一的决心。校徽由艺术家

  一个共同的昨天,长江边我们奠基打桩;一个共同的明天,东海上我们托举朝阳。
  只因为一个共同的今天:
  自强、自强,我们锻造共和 国的钢梁。
  一个共同的寻觅,知识让我们张开翅膀;一个共同的目标,信念使我们步伐铿锵。
  只因为一个共同的誓言:
  自强、自强,我们奏出新时 代的交响。
  自强!自强!不息的自强!
上海大学社团联合会会徽

是代表和维护上海大学全体学生利益的学生自治组织,在学生会委员会以及主席团的领导下,共设有七个不同的学生职能单位: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宣传部、维权部、外联部、文体部以及学术部。

,分为学术类、科技类、文学类、服务类、艺术类、体育类、就业创业类7大类。2006年整合成立的上海大学艺术总团,囊括大学生交响乐团、室内吹奏乐团、打击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钢琴协会、舞蹈团、风信子诗社、书画篆刻研究会等九大艺术社团。

:原上海市副市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理化系核物理专业

: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上海市委党校校长、上海市委党校校务委员会主任,1985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冶金工程系

:前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现任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199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工学院电气技术专业

: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7年在职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管理工程系

:前上海市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1997年在职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管理工程系

:神经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名誉院长,1963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

: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

:产业用纺织材料及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现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科协副主席,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

:计算和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原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校长,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

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数学系

:分子生物学家,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

,机械电子工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前上海大学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196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

党委书记、副台长,197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无机材料专业

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无机化学专业理学博士,曾任上海大学校长助理、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现任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1989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

董事长兼党委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1982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钢铁冶金硕士

:历任上海工业大学教授、校长助理、副校长,上海大学教授、副校长,国家科委科技司副司长,教育部科技司司长,

专家委员会秘书长等职,1985年博士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

:教育家、科学家,曾任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上海市委统战部长、原上海大学校长、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复旦大学校长等职,1965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

曹家麟: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原

院长,1977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电机系电磁测量技术及仪表专业

:曾任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系系副主任、上海大学团委书记、上海大学党委办公室主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

党委书记等职,现任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1991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材料科学系

教授,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硕士生导师,有机化学硕士生导师,1988年硕士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有机化学专业

周忻:易居(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1990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机械系

张维华:上海均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1983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分校电信技术专业。

,太德励拓集团董事长,1990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电机工程专业

何志明:新航星集团董事长,1984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

高宏久:前景域集团副总裁,198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

彭宏陵:香港宏马集团董事长,1983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

徐新元:通用实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总裁,199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化学

集团党委副书记,200毕业于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传播系

国际邮购有限公司CEO,1992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新闻系

顾春林:上海港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本科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

副总裁,1984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

常务副主席,英国上海商会主席,1988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

公司董事长,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

科技开发部经理、研发中心主任,1987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

华东分部主任、华东电网有限公司总经理,1977年毕业于上海机械学院电机系电磁测量技术及仪表专业

: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分校法律专业

:上海市首届东方大律师,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分校法律专业

:电视节目主持人、话剧导演,1998年在上海大学中国电影史专业研究生班毕业

: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财经评论员,1981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精密机械专业

:电视节目主持人、制片人、财经评论员,2002年硕士毕业于上海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

:中共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总裁,198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

:青年作家、导演,2002年考入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2005年休学,2007年复学,2008年本科肄业

:油画家,文化实业家,导演,1965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油画训练班

院长、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65年毕业于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

:电视艺术家,全球旅游视频网总裁,198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文学院

:动画导演、制片、编剧,199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广告专业

:中国流行男歌手,本科毕业于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

  • .上海大学官网.2018年3月26日[引用日期]
  • 2. .教育部[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5.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6. .道客88[引用日期]
  • 7. .网易[引用日期]
  • 8. .东方网[引用日期]
  • 9. .上海市地方志[引用日期]
  • 10.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11. .上海大学博物馆[引用日期]
  • 12. .新闻晨报[引用日期]
  • 13. .上海市地方志[引用日期]
  • 14.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15.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16. .上海档案信息网[引用日期]
  • 17. .上海大学博物馆[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校报电子版[引用日期]
  • 19. .上海地方志[引用日期]
  • 20. .各届网[引用日期]
  • 21. .中国网[引用日期]
  • 22.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23. .道客巴巴[引用日期]
  • 24. .上海大学人事处[引用日期]
  • 25.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26.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27.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28.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29.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30.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31.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32. .上海市地方志[引用日期]
  • 33. .上海大学法学院[引用日期]
  • 34.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35.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36.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37.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38.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39.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40.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友网[引用日期]
  • .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友网[引用日期]
  • 42.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43.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44.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45.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46. .人民网[引用日期]
  • 47.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引用日期]
  • 49.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51. .上海大学档案馆[引用日期]
  •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53. .光明网[引用日期]
  • 54. .上海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
  • 55.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引用日期]
  • 56. .上海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
  • 57. .上海教育[引用日期]
  • 58. .中国校报职业院校联展[引用日期]
  • 59.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60. .上海市地方志[引用日期]
  • .澎湃新闻[引用日期]
  • 62. .凤凰网[引用日期]
  • 63. .新华网[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本科招生网[引用日期]
  • 66. .上海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67. .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引用日期]
  • 68. .上海大学国际事务处[引用日期]
  • 69.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7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引用日期]
  • 71.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72. .上海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
  • 73. .上海大学 [引用日期]
  • 74.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75. .上海市社会科学报[引用日期]
  • 76. .上海大学新闻网[引用日期]
  • 77.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引用日期]
  • 78.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80.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引用日期]
  • 81. .上海大学期刊社[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8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85. .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87.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88.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89.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90. .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引用日期]
  • 91. .凤凰教育[引用日期]
  • 92. .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引用日期]
  • 94. .中国上海[引用日期]
  • 95. .中国上海[引用日期]
  • 96. .上海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97. .科学网[引用日期]
  • 98. .上海大学信息公开网[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上海教委[引用日期]
  • 103. .上海教委[引用日期]
  • 104. .上海教委[引用日期]
  • 105. .上海教委[引用日期]
  • 106. .上海教委[引用日期]
  • 107. .上海教委[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110. .上海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112. .上海教育信息网[引用日期]
  • .华禹教育网[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官网[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上海大学[引用日期]
}

一、2017年度部门决算概况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0082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同时挂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牌子,系专科层次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是一所农科教一体、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研院校,单位承担具体职能为:

1.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相关继续教育与培训、自考助学、职业技能鉴定。

2.农业科学研究、农技示范推广、农产品及农田环境检测、科技产业开发与服务等。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2017年度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部门决算包括:本级决算1个。

二、2017年度部门决算报表

三、2017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12017年度收入总计30,053.51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财政拨款收入20,482.94万元,较上年增加1,517.97万元,增长8.00%,主要原因是学院加快建设,本年基建拨款增加。

2)事业收入5,344.85万元,较上年增加1,115.55万元,增长26.38%,主要原因是本年学生人数增加,学费收入增加。

3)本年我院未发生经营收入。

4)其他收入1,116.78万元,较上年减少942.80万元,下降45.78%,主要原因是上年全市统一追加职业年金,我院共追加1125.54万元。

5)本年我院无用事业基金弥补差额。

6)年初结转和结余3,108.95万元,较上年增加1,527.12万元,增长96.54%,主要原因是上级资金与科研经费按照项目进度,资金结转本年使用。

22017年度支出总计30,053.51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类)17633.89 万元,主要用于学院人员基本支出、单项定额支出、一般公用经费、学院教学专项、学生工作经费、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补助、实训室建设、学院日常维修与后勤保障支出、三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较上年增加1594.99万元,增长9.94 %,主要原因学院正在发展期,人员由去年的528人增为546人,人员经费增加;本年度上级拨款增加。

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587.6 万元,主要用于在职及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与公务员补助支出。较上年减少76.69万元,下降11.54 %,主要原因是本年10月份追加人员医疗费均在其他支出(类)中下达。

3)科学技术支出(类)1032.87万元,主要用于田园星创天地、科研经费等支出。较上年减少624.1万元,下降37.67%,主要原因是根据预算,本年科研经费在我院教育类中支出占大部分。

4)城乡社区支出(类)3534.81万元,主要用于科职业院三期(南校区)工程、温州市科职院三期工程北校区,2015年水利工程专业建设等基本建设支出。较上年增加1466.32万元,增长41.48%,主要原因城乡社区支出类基建投入增加。

5)农林水支出(类)2517.44万元,主要用于温州种子种亩科技园科教区、畜禽区综合工程(三农专项)、农民学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中央专项、省科技推广、科技服务、科技合作交流、科技园维护与运行经费、科研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农业科研项目、各研究所办公运行推广服务经费等支出。较上年减少634.57万元,下降20.13%,主要原因省级、中央等上级资金下拨减少。

6)住房保障支出(类)837.53万元,主要用于教职工住房公积金与购房补贴支出较上年增加148.7万元,增长21.59%,主要原因是全市统一每年8月份公积金基数调整,支出增加。

7)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类)138.54万元,主要用于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温州海洋科教创新技术中心支出。为本年度新增项目。

8)其他支出(类)1344.79万元,主要用于人员支出、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科技园维护与运行(基金)等支出。较上年增加553.82万元,增长70.02%,主要原因新增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科技园维护与运行(基金)等项目支出。

9)本年我院无结余分配。

10)年末结转和结余2,426.03万元,主要是科研经费结余1828.79万元,上级财政资金结余597.24万元。较上年增加(减少)650.81万元,增长36.66%,主要原因年末政府采购项目跨年度执行;科研经费据项目进度结转下年使用。

(二)本年收入决算情况

(三)本年支出决算情况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情况

2017年度财政拨款收入总计20,551.21万元,支出总计20,551.21万元,与上年相比,财政拨款收、支总计各增1,379.99万元,增长(下降)7.20%,主要原因是学院尚在建设期本年三期北校区工程、三期(南校区)工程等基建拨款增加。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2017年度部门决算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15,757.00万元,比年初预算减少562.5万元,下降3.45%。具体情况如下:

1.教育支出(类)普通教育(款)高等教育(项)事务支出369.38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369.38万元,增长100 %。主要是2017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市补经费、省补经费、2016年普通高校应征入伍义务兵役学生学费补偿、退役复学学费资助等支出均需要根据实际学生人数追加。

2.教育支出(类)职业教育(款)高等职业教育(项)事务支出10743.6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377.85万元,增长3.65 %。主要是上级资金按照执行进度结转结余增加,具体内容项目为:水利工程专业场地(水利楼)建设经费、2016年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高职)专项资金、2017年高职农业种养经费。

3.教育支出(类)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款)其他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项)事务支出421.97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421.97万元,增长100 %。主要是上级财政资金拨入及上年结转,具体项目为2013学年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教师素质与科研提升计划省补经费、2014学年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教学业绩提升计划奖补资金、2014学年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教学业绩提升计划奖补资金、2017年市属高校教育费附加专项资金。

4.科学技术支出(类)应用研究(款)社会公益研究(项)事务支出15.12万元,比年初预算减少1059.67万元,减少98.59%。主要是年末财政要求决算功能科目调整,至其他农林水支出(项)中反映。

5.科学技术支出(类)技术研究与开发(款)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事务支出14.56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4.56万元,增长100%。主要是上级财政资金结余,具体项目为2016年第二批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和科技发展专项,2016年省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提前下达2017年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和科技发展专项资金。

6.科学技术支出(类)其他科学技术支出(款)其他科学技术支出(项)支出25.59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25.59万元,增长100%。主要是上级财政资金结余,具体项目为田园星创天地。

7.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类)行政事业单位医疗(款)事业单位医疗(项)事务支出587.6万元,与年初预算持平。主要是本年10月份人员追加医疗费市财政局均在其他支出-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项)中下达。

8. 城乡社区支出(类)其他城乡社区支出(款)其他城乡社区支出(项)事务支出85.5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85.5万元,增长100%。主要是上级财政上年结余资金用于建筑节能资金--节约型校园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建设。

9.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项)事务支出46.50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8.09万元,增长63.67%。主要是上级资金结余结转,具体内容如下:2008年度省种子种苗工程项目补助资金(预算内)、2014年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补助资金、2016年中央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等。

10.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农产品质量安全(项)事务支出74.43万元,与年初预算持平。主要用于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三农专项)。

11.农林水支出(类)农业(款)其他农业支出(项)事务支出1137.97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29.02万元,增长12.79%。主要是上级资金本年拨款增加与上年结余结转,具体内容如下:2008年度省种子种苗工程项目补助资金(预算内)、2015年省第十批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现代种业发展)、2015年第六批农林渔业经营与管理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越冬设施蔬菜区域试验站项目补助资金、2016年第二批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农产品质量安全)2016年第二批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现代种业发展)2017年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现代种业发展)。

农林水支出(类)林业(款)其他林业支出(项)事务支出50.07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50.07万元,增长100%。主要是上级财政上年结余资金,用于2016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补贴资金——森林养生果品蓝莓良种及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

农林水支出(类)林业(款)其他农林水支出(项)事务支出1208.47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208.47万元,增长100%。主要是除年初预算转入外,另有上级财政资金上年结余资金。具体用于2016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体系)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浙南作物育种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科技园维护与运行经费、农业科研项目、各研究所办公运行推广服务经费、临时工工资、科技下乡、科技推广、科技服务、院地合作经费、科技特派员、科技示范基地、国家、省、市农博会及科交会展示经费、科技信息检索数据库及运行费、海南南繁经费、科研奖励、农忙季节工工资、科技合作交流、2016年度第二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

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类)海洋事务管理(款)其他海洋管理事务支出(项)事务支出138.54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38.54万元,增长100%。主要是上级财政上年结余用于2016年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温州海洋科教创新技术中心。

15.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住房公积金(项)事务支出656.8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2.12万元,增长0.32%。主要是学院人员增加19人, 10月份追加教职工住房公积金预算。

16.住房保障支出(类)住房改革支出(款)购房补贴(项)事务支出180.73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46.57万元,增长429%。主要是2016年度购房补贴未全口径计入本项目,本年全年计入;且学院人员数较年初预算学院人员增加19人, 10月份追加教职工住房公积金预算。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情况

2017年度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9,678.99万元。其中:人员经费9,238.95万元,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医疗补助、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障支出等;公用经费440.05万元,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情况

2017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年初结转0万元,本年收入4,794.11万元,本年支出4,794.11万元,年末结转0万元。支出具体情况如下:

1.城乡社区支出(类)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款)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项)事务支出3449.31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3449.31万元,增长100%。主要是我院尚在建设周期,基本建设支出本年度根据发改委概算与进度预算调增,项目包含:科职业院三期(南校区)工程、温州市科职院三期工程北校区,2015年水利工程专业建设等基本建设支出。

2.其他支出(类)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款)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项)支出事务1344.79万元。比年初预算增加1344.79万元,增长100%。主要是本年度追加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等专项支出。

(八)一般公共预算 “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1.因公出国(境)费用:根据外事部门安排的因公出国计划和实际工作需要,2017年度我院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因公出国(境)支出13.30万元,比年初预算下降1.7万元,下降11.33%,主要原因是本年在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出国培训支出减少;比上年决算数增加9.86万元,增长286%,主要原因是学院加强国际学术交流,经财政批准,在控制数范围内容,教师出国培训支出增加。因公出国(境)费用主要用于学院老师出国培训、合作办学、招才引智等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国际旅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学院全年组织因公出国()团组1个;学院全年因公出国()累计6人次。

2.公务接待费:2017年度我院无按排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公务接待费支出 。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2017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44.38万元,比年初预算减少0.62万元,下降1.37%,主要原因是是学院厉行节约,支出减少;比上年决算数减少102.61万元,下降69.81%。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较上年度本年我院无公用用车购置支出。具体内容如下:

本年我院无公务用车购置支出。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44.38万元,主要用于学生实训、往来科技园科研活动等所需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2017年度,学院公务用车保有量为27辆,与上年持平。

(九)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1、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我院属于事业单位性质,2017年度无机关运行经费支出.

2017年度我院政府采购预算1815.03 万元,采购支出总额 1786.27万元。其中:货物采购支出1574.22 万元;工程采购支出28.2 万元;服务采购支出183.85 万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1786.27 万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100 %,无授予小微企业合同。

3、国有资产占用情况(无资产,也需说明)

截止2017年底,学院资产合计77,532.14万元,比上年下降-5.17%,主要原因是基建二期工程竣工年末账务上尚未转入资产,共计10894.98万元,2018年初已经入账,本年实际资产较上年增加8.16%。其中:流动资产4,643.05万元,占总资产的5.99%;固定资产44,611.98万元,占总资产的57.54%;在建工程26,780.94万元,占总资产的34.54%。固定资产含:车辆27辆,均为一般公务用车27辆。单位价值50万元(含)以上通用设备8套(台);单位价值100万元(含)以上专用设备4套(台)。

(1)部门开展的绩效自评情况。

根据预算管理要求,本部门组织对2017年度一般公共预算项目支出开展了绩效自评,自评项目45 个,共涉及资金8903.65万元,占项目支出预算总额的100 %。绩效评价结果显示,自评结果为优秀39个,良好6个。

(2)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情况

2017年度本部门由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的绩效评价项目3 个,支出金额共计238.9万元。其中:评价结果等次为优秀的项目1 个,是【图书馆建设专项】项目,支出116.49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学院图书馆建设。评价等次为良好的项目1个,是【农业科研项目】项目,支出47.98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博士科研启动项目9万、农业产业提升专项 、外来科研项目配套。评价等次为一般的项目1个,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支出74.43 万元,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对蔬菜、畜禽、稻谷等采样检测,检测结果通报监管部门,将有毒农产品及时销毁,避免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同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生产上用药等动态趋势,及时给相关部门提供情报,为农业标准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十)其他需要公开的事项

四、名词解释(所列具体项目由各部门按本部门情况有选择使用)

1.财政拨款收入: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

2.事业收入: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含事业单位收到的财政专户实际核拨的资金)。

3.经营收入: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4.其他收入:预算单位在“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之外取得的各项收入。

5.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事业单位在当年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情况下,使用以前年度积累的事业基金弥补本年收支缺口的资金。

6.年初结转和结余:预算单位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7.结余分配: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应交所得税和提取事业基金、专用基金的分配情况和结果。

8.年末结转和结余:指单位按有关规定结转到下年或以后年度继续使用的资金。

9.基本支出:是预算单位为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和日常公用支出。

10.项目支出:是预算单位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发生的各项支出。

11.事业单位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12.因公出国(境)费用: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

13.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14.公务用车购置:反映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牌照费)。

15.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反映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

16.流动资产:是指一年以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17.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18.在建工程:是指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设备安装工程和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19.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单位提供某种权利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计算机软件、土地使用权、著作权、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

20.教育支出-普通教育-高等教育(2050205):指反映经国家批准设立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部门所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包括研究生)的支出。政府各部门对社会中介组织等举办的各类高等院校的资助,如捐赠、补贴等,也在本科目中反映。

21.教育支出-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2050305):指反映经国家批准设立的高等职业大学、专科职业教育等方面的支出。

22.教育支出-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其他教育费附加安排的支出(2050999):指反映其他的教育费附加支出。

23.科学技术支出-应用研究-社会公益研究(2060302):指从事卫生、劳动保护、计划生育、环境科学、农业等社会公益专项科研方面的支出。

24.科学技术支出-其他科学技术支出-其他科学技术支出(2069999):反映其他科学技术支出中除科技奖励、核应急、转制科研机构等以外用于科技方面的支出。

25.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医疗-事业单位医疗(2101102):指财政部门集中安排的事业单位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经费,未参加医疗保险的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经费,按国家规定享受离休人员待遇人员的医疗经费。

26.城乡社区支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其他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120899):指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其他方面的支出。不包括市县级政府当年按规定用土地出让收入向中央和省级政府缴纳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支出。

27.城乡社区支出-其他城乡社区支出-其它城乡社区支出(2129999):指其他用于城乡社区方面的支出。

28.农林水支出-农业-科技转化与推广服务(2130106):指用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新品种、新机具、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及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29.农林水支出-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2130109):指用于农业质量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投入品监管、残留监控,农产品质量认证、普查、标准化生产示范等方面的支出。

30.农林水支出-农业-其他农业支出(2130199):指财政用于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兽医、农机、农垦、农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村和垦区公益事业、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

31. 农林水支出-林业-其他林业支出(2130299):指其他用于林业方面的支出。

32. 农林水支出-其他农林水支出-其他农林水支出(2139999):指除化解债务支出以外其他用于农林水方面的支出 。

33.国土海洋气象等支出-海洋管理事务-其他海洋管理事务支出(2200299):指其他用于海洋管理事务方面的支出。

34.住房保障支出-住房改革支出-住房公积金(2210201):指行政事业单位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规定的基本工资和津贴补贴以及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35.住房保障支出-住房改革支出-购房补贴(2210203):反映按房改政策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向符合条件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军队(含武警)向转役复员离退休人员发放的用于购买住房的补贴。

36.其他支出-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2290400):指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支出(包括用以前年度欠缴收入安排的支出)。

37.科学技术支出-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2060402):指从事技术开发研究和近期可望取得实用价值的专项技术开发研究的支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生跨考什么专业最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