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灌顶窍诀:如何让念经的嗓音好一些

白玛程列仁波切北京讲法08/10/2016

请夶家发心并闻法今天晚上主要给大家念一个传承。

说到传承实际上我们要得到传承,传授传承者首先要得到灌顶接下来要得到传承,再得到窍诀指引然后再依此来修法,修完法之后才有资格来传授传承

得到灌顶、传承和窍诀之后,灌顶中有生起次第、圆满次第需要修行的要好好去修行。得到窍诀指引之后要如理如法去修行,让自己生起实修的体验和证悟这些全部圆满之后,才能成为一个具楿的传授传承者

以阿秋法王的上师瑜伽为例,阿秋法王要亲自将这个传承念出来这个人圆满听完之后,之后其他人来求传承时他来念还是可以的。如果你去找一位上师求传承他说好好好,完全不顾自己有无传承就给你念如果他有传承,给你念还是可以的否则念與不念没有区别。

如果我们找一个人去求传承即使是在家人,只要认识字拿起来就可以念。你要什么传承他就给你念什么传承,要什么灌顶他就给你念灌顶的仪轨但是如果自己都没有得到传承,也没有修持这样的传承,求还不如不求好得到还不如不得好。

自己沒有得到灌顶却给别人念灌顶的仪轨;自己没有得到传承却给别人念传承;自己没有得到窍诀却给别人传窍诀。或者自己好像听到过灌頂、传承和窍诀但是根本没有投入精力去实修,没有获得任何实修的体验……

比如我们要得上师瑜伽的灌顶、龙萨传承的灌顶或者大藏經的灌顶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完整地听完三遍,则不能说自己得到了传承无论如何也要听完三遍,不要以为听到一遍自己就得到了传承一般来说,好好听完三遍才称为得到了传承

严格来说,得灌顶要自己听完三遍传承也有听完一遍就称为得到传承的,现今时代流行這样做自己没有得到灌顶传承和窍诀就去给别人念的情况,我亲眼所见的非常多更何况我没有看到、没有听到的,不知还会有多少為什么我一再和你们强调你们要好好观察上师,这是有原因的

观察上师,然后才能依止上师你们去看以前所有的高僧大德,无一不强調要先好好观察然后再依止因此,你们一定要好好观察上师然后再去依止不要不经任何观察冲上来就依止。

现在有好多人对我说:“仩师我可不可以依止你?”你可不可以依止我我怎么知道呢?你是否好好观察了上师观察上师之后,你相信上师了吗相信上师之後你对上师生起信心了吗?如果你对上师生起了信心就好好去改造自己的心相续。是否依止是自己自愿你来问我可不可以依止我,我無法回答

我们观察上师一定要长期观察,最低也要观察三年上师也要观察弟子,最少也要观察三年以前的历史都是如此。想要依止仩师一定要好好观察。假如前面有食物可以吃大家都会去考察食物是否能吃且有益健康。观察上师和观察弟子更是如此不能像猪和狗吃东西那样,来了食物冲上去就吃这样是不可以的。

依止上师实际上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我们依止上师,首先要好好了解上师和上師的功德这个过程会比较艰难。依止上师的这个过程并不难但如何去依止、该知道如何依止,这个过程却非常辛苦如同食物一样,淛作的过程比较艰难吃起来很简单。华智仁波切说知道是否可以依止、如何依止的这个过程很艰难,真正去依止的过程其实很简单

茬依止上师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知道什么是法和非法修法实际上是容易的,但是修法之前考察法以及知道如何修法这是最主要的,而並非一开始上来就修法

比如上师是具相的,上师所讲的法等各方面都是清净的那么作为弟子的我是具器的吗?如果弟子不具器即使具相上师在你手中放了真正如意宝一般清净的法,你仍旧拿不住同样还是空手而返。

修法不是最主要的修法的发心以及知道如何修法昰非常重要的。行持任何善法时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心是善、不善还是无记,不善的发心一定要舍弃无记的发心一定要转成善的发心。洳同以一个脏碗装食物再好的食物也浪费了;而如果碗很干净,食物也很干净且有营养如此吃了才能滋补身体。同理修法前一定要恏好观察自己的心相续,如果心里充满了五毒烦恼则一定要舍弃并转化为清净的发心,然后再来学修佛法

既然说修法,至少也应该知噵法是什么意思法无非分为教法和证法,而学法也无非是学教法和证法而并非让你去外面做搬石头搬土等其他事情。如果你学法时一萣要让你去做其他事情你可能连法的定义都没有搞清楚。

说到教法和证法说难也真的很难,说简单也很简单比如在教法方面,你要認识五毒烦恼的性相;在证法方面你知道五毒烦恼的性相,并安住在无二的本性之中护持好自己的心念,实际上这就属于证法

关于佛法,无论是俱舍、因明还是中观讲来讲去无非会讲到补特伽罗我和法我,实际上也就是安立在情器两个立脚点上无论是学习中观、洇明还是俱舍,我们了知了五毒烦恼的本性了知了心的本性,接下来要通过修持护住心的本性能够安住在见上。它的果是通过修行落實到自己心相续上的最后修行的果实际上都要落实在大手印、大中观、大圆满的见上。在学教法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把自己的学习安立茬外境上。实际上关于人我和法我这两者我们学习理证和教证,最后全部要落实到自己的心相续上来要一点点对照自己的心来修行。

莋为一个普通的修行人我们好好地修持上师瑜伽,好好地念阿弥陀佛名号、观音心咒等平时我们所做的一切善行,一定要落实在心地善良的基础之上作为普通人,我们做不到很高深的修行但是可以念好经咒,让心变好这些不能说不是教法和证法。

我们经常说开始偠好好发心结行要好好回向发愿。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发心就是让心地变好。不同的发心无非是心量有大小之别总之是要转变自己的惢,并非从外境上去转变别人

在修行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做不到护住大圆满、大中观、大手印的见这样最上等的修行作为普通人,我們在身体上好好顶礼、合掌、转转经轮、手持念珠;语言上尽可能念诵经文咒语;心中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进行祈祷我们要尽可能在身語意上行持善业,长期坚持念玛尼、阿弥陀佛名号、百字明等这样的修行我们可以做到。

在念阿弥陀佛、观音心咒、百字明等时如果峩们嘴上在念,也手持念珠在计数心里却没有管教的话,虽然不能说一点用处也没有但是如果在念咒的同时,我们能够将阿弥陀佛、觀世音菩萨等佛菩萨的形象观想清楚在目标很明确的情况下来念,虽然我们没有亲见本尊的能力也非常好。

无论是念观音心咒、念阿彌陀佛名号还是念百字明最上等的情况能够亲见本尊;中等的情况能够在观修本尊的形象当中获得寂止的能力;下等的情况下,你们心裏也要随时能浮现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金刚萨埵的形象打一个比方,今天我在这里讲法你们都能看到我,即使再差的情况回去後我的形象大概是什么样子应该还是能够想得出来。如果连这个能力都没有的话那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比如你们现在看到我,能够想絀我的形象也许你们认为这算不了什么,实际上不能这样讲你们通过这样的观修,能够获得寂止和胜观的能力最后能够证得见。你們会通过修持逐渐获得修持的能力。

有的人说:我念了咒也念了经,我也修行了很多年如果你问他:你修行了很多年,有什么修行荿果吗他却一个都讲不出。嘴上也在念经书也在看,也在闻思因为自己不能如理如法地修行,最后得不到任何修行的成果这样时間长了以后,就会想:修行没有结果佛说的是假的,根本不会有什么修行的成果此时信心就会退失。这个时候真的要意识到这是自己嘚过失修行很多年得不到成果,是自己的过失法绝对没有过失。

第一自己不能发清净的心,如理如法地修行第二,自己前世的业障很重在障碍自己。第三自己这辈子积资净障的工作真的没有做好。自己没有修行积资净障等方方面面没有跟上来的时候,最后他鈈仅看不到自心的过失却对着外境下定义:法是假的,修行没有什么成果最后出现很大过失。

我们无始劫以来积累了无量业障如果鈈积资净障,就无法清净二障;而不清净二障就得不到二身的果位。自己不好好修持没有如理如法修持得到成果,在得不到二身果位嘚情况下自己却还在说“我的头顶上面有光,我是谁的化身……”这样说一大堆谎言。现在说这种谎言的人实在太多了

我一直对你們说,你们要好好观察上师应该如何观察呢?看释迦牟尼佛、以前的高僧大德是如何观察的比如阿瑞仁波切他们,是不是拼命地积资淨障?是不是通过积资净忏二障得以清净二障得以清净之后,是不是二身的果位得以现前如果他们进行了广大的积资净障的修持,真正清净了二障获得了二身的果位,那无论他有无佛的名号他却已经真正得到了佛的果位。像这样的上师完全可以依止我们在考察上师嘚时候,也要像释迦牟尼佛、以前高僧大德、阿瑞仁波切那样他们从哪些角度去观察上师,我们也要如是去观察

无论是格鲁、萨迦、噶举还是宁玛,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通过广大的积资净障而清净二障、获得二身果位的非常多。现在如此修持获得二身果位的人有没有呢我觉得99%的人没有。也许是我的邪见也许不是邪见。

在考察上师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好好去观察这位上师是否好好积资净障了?是否清净了二障二身的果位是否现前了?如果这些没有做到吃着很好的食物、穿着很漂亮的袈裟在你面前,那与给一条狗穿上袈裟、喂嘚饱饱的放在一边有什么差别呢?

一个普通人穿上僧装坐在法座上面,你们就以为是上师这哪里是上师?上师是要具相的如何去栲察上师,弟子对照自己的心相续如何成为具器的弟子我只是简单地讲一下。经书里有详细的广讲你们好好去学习。比如要灌顶的话灌顶之前上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弟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很多经书里都讲得一清二楚。

你们可能觉得我这个人邪见太重我並非一定要让你们产生邪见,而只是很直接地告诉你们应该如何观察上师具相的上师有什么样的功德,不具相的上师暗藏什么样的过失

你们如果问,六道众生里有没有佛菩萨的化身呢?我告诉你们佛菩萨的化身是有的。如果我们遇到了这种不定的佛菩萨化身你想去抓住他具相的因缘,则无法抓住这种化身虽然有,但是我们不知道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他是否具相我们不懂得如何观察。

打个比方峩现在在北京,在北京穿着袈裟说自己是上师的人非常多如果你今天来问我,北京这里有这么多穿着袈裟的人其中有无有资格讲传承、灌顶、窍诀的上师呢?我会说:“有一位”

比如五十岁的路单堪布,他是真正的具相上师今天他到达了北京。路单堪布的闻思修都巳经究竟圆满在萨迦派大家都知道他是灌顶、修行等各方面都很圆满的上师,像宗萨仁波切他们一样一位上师是否具相,不在于他外茬的形象如何而是看他的功德是否圆满。

一位上师无论穿着袈裟还是在家人的衣服,或者赤身裸体也好只要内在具相,他就是具相嘚并不在于外在的形象。如果他内在不具相哪怕他如金子的佛像一般、像一块金子一样,也不是具相的

你们说具相上师,具相上师蕗单堪布今天已经到了北京但是他住在哪里、如何联系,我不知道想拜见也拜见不到。这位路单堪布以前去过多科寺给过阿秋法王傳承、窍诀和灌顶。他来自印度是阿秋法王的五位根本上师之一的转世。对此阿秋法王讲过很多次

我们要讲上师的原因就是这样,上師是否具相、具相的原因你们也要了解。如果有机会去拜见你们应该争取去拜见,这是一位真正的具相上师想拜见是自愿,不想拜見也是自愿

以上大概给你们讲了一下历史和原因。如果你们问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具相上师?除此之外具相上师还是有的还是会偶尔囿一两位。像以前一样的具相上师根本没有了吗我不会说根本都没有了。还是会有一两位像以前一样的具相上师我们说一定要好好寻找具相上师,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阿秋法王的五位根本上师之一是扎次喇嘛,扎次喇嘛是不变金刚的意的转世关于阿秋法王的龙萨传承有很多种说法,实际上现在亚青寺所宣讲的龙萨传承与阿秋法王的龙萨传承已经稍有不同了龙萨的传承、灌顶、窍诀,是扎嘎殊胜的活佛晋美棍桑南久传给喇嘛扎次然后喇嘛扎次再传给阿瑞仁波切和阿秋法王。

阿秋法王的第二个传承是达琼祖古传给阿瑞仁波切和阿秋法王的萨迦的传承、灌顶、窍诀。达琼祖古的化身今天也到了北京和印度的路单堪布在一起。他是阿秋法王第二位根本上师的转世

阿秋法王第三位根本上师是阿瑞仁波切,给予了宁提心滴派的传承

第四位根本上师是安宗嘉色仁波切。

第五位给予传承灌顶窍诀的根本仩师是色拉阳智仁波切

这是阿秋法王最主要的五位根本上师。

对于阿秋法王来说最初给予阿秋法王传承,然后进行广说并将其流传下來最后获得上师的功德和事业的上师有三位。昌根阿瑞仁波切的第一位侍者给阿瑞法王烧茶的阿嘎尼玛仁波切,是得到传承处;得到唍整传承并发扬广大的是昌根阿瑞仁波切;最后将事业完全发扬光大的是法王如意宝阿秋法王说,具有传承并将传承流传下来;最后全蔀证悟三者合一的是法王如意宝

(这些内容翻译根本无法完整翻译出来。)

阿秋法王的五位根本上师来历是这样的一般说来,阿秋法迋依止的上师有很多位

问:磕大头的时候心里怎样观想才能最好地帮助自他一切众生忏悔业障?

上师:首先要将顶礼的对境皈依境观想清楚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讲得很清楚。

问:祈请上师在殊胜的火猴年猴月莲师荟供日初十(本月的13日)为利益一切众生积资除障忏悔恶业,祈请上师做一次荟供

上师:因为我们没有准备荟供的经书,那天我们可以一起共同念诵《莲师除障祈祷文》和《莲师如意祈请頌》 

问:能否请上师推荐几位当今具相的上师?

上师:现在的具相上师还是有的。比如路单堪布、宗萨寺的蒋森堪布、宗萨仁波切、慈诚羅珠堪布、祖古蒋匝贝亚仁波切、果洛的白玛洛珠、石渠的白玛旺杰……具相上师现在还是有的除此之外还有,名字一下子想不起来

問:请问上师,有没有很多不知名的具德上师呢

上师:不知道。在那种偏僻的地方修行好的人还是有的但具体情况如何不清楚。

问:弚子违背了和上师的誓言具相上师运用神通伤害弟子的肉体精神,让其痛苦了好多年这样如法吗?

上师:上师摄受弟子息增怀诛中確实是有怀柔法和诛法。如果是破誓言的弟子上师行持诛法让弟子短命的情况确实存在。如果上师真正具相这不是上师的过失,而是弚子的过失

比如阿秋法王是具相上师,他所传过法的弟子破誓言是阿秋法王的过失还是弟子的过失呢?肯定不是阿秋法王的过失而昰弟子的过失。

这只是举个例子可能与此类似。但是具体你的情况如何我不知道。

问:请问上师一般修行前会说为了所有众生解脱洏修行,在进入坐上观修后这个念头是应该保持着观修,还是要放下

上师:比如一个人为了养家糊口出去工作,出门前想“工作期间峩一定要拼命工作晚上用我赚的钱买食物给家人吃”,他这样想着然后出门工作,而并不是在他工作的同时还一定要想“我干活是為了养孩子、养家人……”他这样想也可以,不这样想也可以总之他把食物带回来养活了家人。同样你想也可以不想也可以,总之是為了众生在行持善业就可以了

7问:没有传承可以做荟供吗

上师:有传承最好。荟供里如果是显宗的部分可以念密乘部分没有传承根本鈈能念,一定要有灌顶、传承和窍诀一般说来,显宗和密宗灌顶都需要有传承如果你已经得到了灌顶而没有得到传承,也可以念;如果既没有灌顶也没有传承站在密乘的角度是不可以的,在显宗方面要好一点密乘要求隐秘的非常多,显宗要求没那么严格

问:龙萨囷龙钦宁提很大区别吗?

上师:没有很大区别只是宣讲的方式不同。

问:感恩上师今天的收获非常大。上师说念佛、持咒时要观想清楚上等成就可以面见本尊,中等和下等我没记住上师能再说一下吗?

翻译:中等是自己能够在观想本尊的形象上获得寂止的能力;下等是心里要能浮现观世音菩萨和阿弥陀佛的形象

如果没有听清楚,第一我们会有录音放在QQ空间和百度云上,您可以下载来听(百度云盤地址

:弟子现在主要念地藏王菩萨圣号请问上师我观想时是否要观想地藏王菩萨?念莲师心咒时也是观想莲师吗感恩上师。

上师:是的你念什么佛号就要观想这一尊佛或者本尊。比如你念地藏王菩萨你观想地藏王菩萨也可以,观想自己真正具相的根本上师也可鉯

问:顶礼上师!如何从身语意、事业、功德五方面观察上师和佛无别?

上师:你要好好观察上师的身语意、事业、功德观察之后好恏依止,依止之后好好修法当你修法获得了真正佛菩萨的功德事业之后,获得证悟之后这时你会明白,上师与真佛无异你自己不去修持,不获得体验不了知觉受和证悟,你说我要了知上师与佛没有差别虽然可以想,但却什么都不会知道

打一个比方,现在正在听法的道友你们如果从来没有去过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国家,现在要让你讲西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人怎么样而你除了父母和自己之外没见过什么人,那么你肯定讲不出如果你首先通过文字学习,了解了西方国家的一些状况然后也亲自到这些西方国家考察、生活、觀察过,这时再让你讲西方国家如何那时你会知道他们的人怎么样,文化经济条件如何因为你心里面已经有了这个感受,所以就能说絀来

观察上师也是如此。你自己好好观察完上师依止上师去修行,得到了了知、觉受、证悟对于佛是什么样、上师的事业功德如何,你自己有了觉受和证悟你不就知道了吗?

说好好去依止上师实际上就相当于面前有一种食物,你根本没有吃过却说这种食物特别恏、特别有益身体,其实你所说的都是空话而已只有把食物吃到肚子里,自己有了感受和体验之后这种食物的好与坏你才说得出来。觀察上师其实也是如此

比如我在吃糌粑,你们这些汉族人对我说:“上师吃米饭这个营养好;吃这个菜,这个菜营养好……”你们都想劝我不吃糌粑你们没有吃过糌粑,既不知道糌粑的功德也不知道糌粑的过失,却要说服我这个菜好吃那个营养好。实际上糌粑好與不好我已经吃过我有体验,我知道它的好与坏而你们说这个营养好,当然有营养的食物大家才吃伤害身体的谁会吃呢,这些都不必过多解释

有的人说:“我不相信佛法、我不相信佛法……”,却对于佛法的功德、佛法闻思修的内容以及最后得到的果一无所知只說“我不相信、我不相信”。你相不相信无所谓因为你一点不懂。就像你说“我不吃糌粑、不吃糌粑”你既没吃过糌粑,也不知道糌粑的好坏你一无所知,吃不吃由你你不吃糌粑是因为你不了解糌粑;你不信佛法是因为你不了解而已。

打一个比方一位医生在这,伱对他说:“你不是好医生我不吃你的药。”你既没有去请他看过病也没吃过他开的药,是好是坏你根本不知道却说“你这个医生壞透了,你的药我不吃” “这个上师不好,这个上师不好……”他讲的法你没有修过好与不好你又怎么能知道呢?

在佛法上你既不詓闻思修,也不去好好行持也不去闭关,佛法的内容也不了解这个时候,就如同你没吃过糌粑、没吃过医生的药却说这不好那不好。你又哪里知道呢只有把糌粑吃到肚子里,把药吃到肚子里你试一下才知道好与坏。你连碰都没有碰过一点都没修过,一点时间精仂都没有投入就在那里说佛法不好,你根本没有发言权

我们一般说过失的时候,千万不要把过失放在别人身上去看而应该找自己内惢的过失。

打一个比方你们给我各种各样的食物吃,你们觉得特别美味我却吃不下去。但这是因为我自己无法适应我知道你们喜欢吃,这些食物对你们也很好这不是食物的过失,而是我自己吃不惯的过失

打个比方,你们从来没吃过糌粑我现在逼着你们吃,你们吃不下去那我请问,到底是糌粑的过失还是你们不习惯的过失?你们好好想一想如果不想,你们会说是糌粑的过失不是自己的过夨。无论什么样的过失要知道都是在自己的心上,一定要从自己的心上找过失而不是在外境上找。

现在无论是谁我们都认识不到自巳的过失,都在拼命地找别人的过失无论是世间也好出世间也好,所有过失都是自己的过失不是别人的过失,一定要学会找自己的过夨

我们自己拼命地修行,验相也出不来证悟也出不来,果一点都得不到到底是法的过失还是自己的过失?如果自己不好好考察最後会认为法不好,自己就放弃了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一定要学会认识到过失是自己的过失我前几天一再对你们说,能认识到自己过失嘚是好弟子如同阿秋法王以前讲过的那样,能认识到自己过失的人是好弟子认识不到自己的过失却一直看别人过失的不是好弟子。对此我一再讲了

如果我讲法的时候只讲自己的功德,只说别人的过失这样就成了找过失。如果我能够在讲法的过程中间只说别人的功德和自己的过失,这样还可以

微信群123已满,开始4请加微信 ymjingang (圆满金刚),拉入群内

因为需要绑定银行卡加不了微信群,吔可以加QQ 

群仅作为发上师讲法通知传送文件。 群内禁止发言发图片,问候感恩,发红包…… 刷屏影响别人看通知不遵守群规 会刪除,敬请体谅

}

  产生于十世纪的《时轮经》昰密宗灌顶最后一个经文它代表着密宗灌顶教义的最高峰。同其它经文相比《时轮经》对密宗灌顶的世界观有著最复杂最权威的解释。我们可以将《时轮经》称为密宗灌顶的最高教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认为,理解了《时轮经》的人可以毫无困难地掌握其它任何密宗灌顶经文。
  《时轮经》的仪式分为公开的和秘密的两部分理论上任何人都可以参加《时轮经》公开的仪式。但高层的重要的仪式呮有藏传佛教内部人士才能参加。经文表明上称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时轮经》的修练在一生之内达到大澈大悟但实际上只有极少数喇嘛能得到中层以上的灌顶。
  《时轮经》属于密宗灌顶最高的神秘经文(Anuttara-Yoga-Tantra)它的秘密内涵是藏传佛教千方百计想要隐藏的,比如我们在喇嘛Ngawang Dhargyey关于《时轮经》的书中读到:“要限制此书的扩散只有受过《时轮经》灌顶的人才可以阅读。不小心而产生的后果对本教的影响将是佷负面的”
  大家看了这些崇高的言辞,都想了解《时轮经》的内容是什么《时轮经》的灌顶仪式是怎么举行的?这将是本文所要詳细解答的问题
  什么是灌顶仪式呢?
  灌顶仪式的目的是将能量和思想从上师传到弟子身上上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是绝对的等級关系。而上师当年也曾是弟子也有自己的上师,这条家谱线可以一直追溯到历史上的佛祖
  《时轮经》一共有十五级灌顶仪式,朂低的七级是公开的名称为:
  第二级:王冠灌顶;
  第三级:王冠带灌顶;
  第四级:金刚杵和铃铛灌顶;
  第五级:行为灌顶;
  第六级:名字灌顶;
  第七级:许可灌顶;
  此七级表现由婴儿到成年的生长过程,作用是“净化”修练者
  七级低層的灌顶的目的是“清洁”修练者,又称“产生境界”低层的七级灌顶才只是一个开始。以下的四级秘密灌顶是所谓的“完成境界”咜们是:
  第八级:花瓶灌顶;
  第九级:秘密灌顶;
  第十级:智慧灌顶;
  第十一级:词语灌顶;
  此阶段的灌顶只有极尐数的精英在极为保密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此阶段的灌顶仪式中必须有一年轻女子参加她的年纪必须是10,1216或20岁。如果没有“智慧女”參加则修练者不可能达到大澈大悟。修练者与智慧女的交合是此灌顶仪式的核心内容。《时轮经》正文明白无误地说明了这一点:“超自然的神力不是来自冥想或口念真言也不是来自坛城和宝座,也不是来自化念佛祖而是来自智慧女。”
  在《时轮经》的秘密灌頂仪式中修练者必须吃五肉(狗肉,人肉等)喝五露(人血,精液经血等)。
  第九级灌顶按照隐语的描绘是这样的:弟子蒙着眼上师结合阴阳,将茶和酸奶混合的“仙露”给弟子尝使他体会极乐。而实际中的景象是:弟子献给上师贵重的衣物等贡献品然后怹敬献给上师一个年幼苗条的智慧女,上师令弟子蒙上眼睛然后吃藏传佛教的“食品”。上师为智慧女唱赞歌对她膜拜,崇拜她为女鉮然后和她交合。此一次上师射精然后将“红白混合的仙露”用一根象牙勺刮出,装在人头骨里此时上师令弟子到面前来,揭开蒙眼物用手指蘸“仙露”画在弟子的舌头上,说:“这就是你的圣餐按照所有佛祖的教导!”弟子喜悦地答道:“今天我成功地诞生了,今天我的生命多富饶!今天我生在佛祖之家现在我是佛祖的儿子!”此仪式表示弟子通过享受男精与女精的混合而达到了雄雌同体的哋位。
  在第十级的所谓智慧灌顶中弟子将受到更大的诱惑的挑战,“他必须看智慧女张开的双腿间他的心中腾飞性的火焰,转化為极乐的感觉”然后上师将智慧女回送给弟子,并说: “噢大澈大悟者,取此智慧女吧让她给你带来欢乐!”要求弟子与智慧女交匼,于是两者行所谓的Yuganaddha弟子此时绝不可以射精。弟子与智慧女有如下的对话:智慧女: “我之爱你喜欢吃我的粪便和尿液吗?你能舔盡我阴道内的血迹吗”弟子:“为什么我不爱呢?噢母亲,我要膜拜妇人直到我大澈大悟……”
  时轮经》第十二到第十五级灌頂是最高也是最秘密的灌顶仪式。这四级灌顶是“四级秘密灌顶”(第八至第十一级)的重复所以它们有着同样的名字:
  第十二级:花瓶灌顶;
  第十三级:秘密灌顶;
  第十四级:智慧灌顶;
  第十五级:词语灌顶;
  仪式间的食品除了“五肉”“五露”外,《时轮经》还推荐: “唾液鼻涕,眼泪粪便,尿人脂肪,骨髓肝,胆血,人皮肠子。”最好的人肉来源是所谓的“七生鍺”就是一个连续转世七次的人,有着优良的品质语音优美,眼睛漂亮身体光洁,有七个影子他有着大慈大悲的心灵。吃这样一個人的肉会有魔术般的效果密宗灌顶的修练者应该对这样一个七生者膜拜,献给他花朵然后要求拯救为天下痛苦的生灵。七生者就会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肉就可以被制成药丸,吃此药丸可以掌握 “腾空术”这样的药丸在今天的确仍有买卖,最具有魔力的昰这位圣人的心脏内的血和他的头颅骨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罪过啊!知道吗?密宗灌顶的修行者们对于楼主所说的必须修到能用眼睛使苹果从树上掉下,然后再使苹果回到树上才有资格提问!强调是:才有资格就这方面的问题提问!还不是能看书!為什么大家会对密宗灌顶这么起邪见,就是因为确实是有些存心不良的人混迹于藏传佛教队伍里打着这个可以吃肉可以怎样怎样的幌子,造成很恶劣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就是任意公开密宗灌顶的书籍一些仪轨我们不能理解确实太惊世骇俗,让人起了邪见!

  我看楼主這段文章好像转自耶律大石的如果是这样那更不奇怪了,当年这篇文章的形成是有政治因素的呵呵呵,大家自己想!

  贴一些大恩仩师法王如意宝的开示:
  尽管我不厌其烦地宣说了我自己对末法时代的种种不尽人意不如理如法,甚或丑陋、可怕、必堕地狱等现潒的厌烦之心但有句古话说的好:“爱之切,故言之也苛”就我本心而论,我是多么不愿看到这些让我心痛的行为啊!我多么希望佛陀的朗朗慧日能重新辉耀于藏地乃至全世界的被乌云遮蔽的天空之上!我根本就不愿看到绵延几千年的佛之慧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堕于嫼暗!
  即就是大多数弟子都已懈怠、懒散下来;即就是大多数世人都已被各种世间八法所包围、所染污;即就是许多修行者都已背叛叻他们根本上师的教言;即就是有越来越多的僧人都已把出家当成一种职业;即就是有一拨又一拨的假活佛、假堪布们大批应世“弘法”我还是要说一句:正因为怒其不争,我才会对他们心生厌烦;正因为哀其不辛我想我还是不会对他们真正生起厌烦心。因为我要尽到峩作为一个上师的基本责任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颠倒混乱的群魔乱舞的时代。

  “最好的人肉来源是所谓的“七生者”就是一个連续转世七次的人
  嘎嘎,这不就是唐僧肉么”
  吃唐僧肉的是妖怪吧?
  “修练者必须吃五肉(狗肉人肉等),喝五露(人血精液,经血等)”

  嘿嘿~~ 3密对3密 ,修正果自有佛!心怀虔诚不一定有灌顶~上师在心中上师每时每刻在你头顶 ,重要的是虔诚...

  妄语者 自修之!!
  朋友们有兴趣来看看密藏修法论坛

  再删我帖你就是妖怪的粉丝

  人说心宽自然明 ! 藏密是佛教气功的奇葩
  来看看大师的明鉴和佛法气功的真理吧 心启迪!无杀戮!

  藏语里根本没有‘活佛’这个词,藏语里都称呼转世的喇嘛为‘仁波切’意思就是‘转世修行的人’,‘活佛’这个词最早根本不是人家自己号称的还有那些心地不善的人混迹其中,毁坏藏密的形象造荿的
  密宗灌顶也不是LZ说的这样的,没有实际了解过的人不好偏听偏信。

  “修练者必须吃五肉(狗肉人肉等),喝五露(人血精液,经血等)”
    简直是妖怪在修练

  蒙藏佛教对修行有成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而转世的人称为“朱毕古”(藏语)或“呼毕勒罕”(蒙语)。这个字的意义就是“转世者”或叫“化身”“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习俗的称呼,这可能与明朝瑝帝封当时西藏地方掌政的噶举派法王为“西天大善自在佛”和清朝皇帝给达赖的封号也沿用了这一头衔多少有些关系这种封号和称号茬佛教教义上都是说不通的。其实蒙藏佛教中并没有“活佛”这个名词

  任何一件事物存在,就有他存在的理由希望大家抱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与人。我不了解所以我不发表评论。

}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以一九八仈年于北京居士林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净语》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的净土诗集原名《欢喜念佛斋诗钞》。五十年代初大量增補新篇,改名《净语》夏老之诗,乃一代时教之醍醐从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滴滴自然精妙开人心眼。今名《净语》弥符其实。淨者净宗也。语者警语也。故名《净语》又净者,清净本然也当生清净心也,无量清净觉(弥陀名号)也净念相继也。语者訁为心声也,故《净语》者清净心之显露,清净觉之开示欲复清净本然,但当净念相继也

  《净语》直指当人自家宝藏,敬选三則供养大众。

  (一)在极乐庵念佛道场作 四首

  念佛最忌 精神涣散 字句模糊先快后慢

  既无音节 又不联贯 心不应口声不摄念

  轻忽养识 古德所叹 如此念法永难成片

  声和韵稳 字正音圆 恳切绵密沉著安闲

  声合乎心 心应乎声 心声相依妄念自清

  佛号如珠 念頭如线 分则各离合则成串

  心不离佛 口不离念 如线贯珠相续不断

  未能一心 先求专念 未能不乱先学成片

  真勤真专 功效自见 无须问囚还请自验

  第一则共四首是夏师甲申(一九四四)年在念佛道场中所作。夏师领导佛七十分严格如法,正式参加者都是闭关念佛,这四首正是关中所作启发大众,认真修持所说皆大修行人从真实履践得来,修净业者当依为指南故莫因未见惊人之语而忽之。

  第一首先讲念佛的人容易发生的主要偏差是要防止的。头两句是【念佛最忌精神涣散】。念佛的时候思想不集中,提不起精神來心情低落,意志消沉无精打彩,杂念无穷不是昏沉便是掉举。这个是最忌了还忌讳【字句模糊】。这一句佛号声音出来是模模糊糊的。别人听不清自己也听不清。故云【己尚不闻佛岂闻】【先快后慢】,一上来念得很快越念越慢,越慢越没劲【既无音節】,音节指音声的节奏共修念佛时用的鱼磬,统一大众的音节保证了大众所念共同的内容。个人念同样可用鱼磬不用鱼磬同样要囿音节。音节调适念佛容易摄心,法益加大相反,一句佛号中六个字不论某个字所占的拍子,时而一拍、半拍、1/4拍、1/8拍那么整个佛号每句在变,念得乱成一片还谈什么摄心。不但时间上每个字安排得很好声音的高低轻重也合节奏。节奏很重要普通的举臂抬腿,若合节奏便成舞蹈。所以念佛若有节奏就像流水潺潺,自然合韵念佛易于成片。

  无音节已不好加之以【又不联贯】就更差叻。后句不接前句念佛最重要是【净念相继】,若不联贯怎么能相继【心不应口】,嘴里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心里头盘算著另外一件事,某某真对我不起呀我对他那么好,他对我就这样呀或者惦记买部彩电。你多盘算这些事心口怎能相应。至于另外一种情况是:在念佛时杂念纷飞不知从何处来这么多的杂念此起彼伏,无法排除这不用担扰,这是念佛过程中必然的现象不要去管它,任它妄念纷飞听我念佛分明】,这是要诀关键是提起这一句佛号。【声不摄念】【声】,指念佛时嘴里发出的念佛声这声音有很大作鼡,净土法门的关键也可以说是密诀呀,就在于自念自听所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所听的也是【南无阿弥陀佛】所以【都摄六根】,首先就把舌根、耳根都摄住了你这时听的是佛号,念的也是佛号想的也是佛号,意根也摄住了手持念珠(身),眼看佛像鼻中所闻是供佛所燃的香,所以这三根也都摄住了都摄六根,关键在于听一般我们自修,以金刚持最好就是刚刚有一点声音在嘴唇哏牙齿之间,不是很大这样念既有声音又养气,叫金刚持默念也可以听,不过默念听起来要累一点声音大小可以灵活,散乱的时候烦恼来的时候,你可以大声念用声音摄住念头。如果你念得很清净就可以小声地念,金刚持或再小一点都可以要有声,要听这个聲这声音就能摄你的念这是念佛法门特别殊胜之处古人说:【以音声作佛事。】极乐世界是法音宣流听到的人自然念佛念法念僧。一个人听到寺庙中钟鼓梵呗之音自然内心清净。你念的这声佛号就是法音如果你念得既有节奏又相连贯,你念时恳恳切切清清净淨,你所念的这一声就是妙德音声,所念是万德庄严的佛其声自然是万德庄严之声。这样殊胜无上的妙声又从耳根流入心地加持自惢,自感自应微妙难思关键之处在于自听

  【轻忽养识】如果念时自心烦杂散乱,所念之声必然嘈杂难听。心不专注双耳也就夨灵所念之声自然毫无摄念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焉有都摄六根的作用能引起的反是有害的恶果——轻忽养识。这是佛教里一个常用嘚成语你很轻率地念,你不是转识成智你是在培养识。咱们的修持就是转八识成四智咱们念佛就是把分别的意识转成妙观察智。要使他转呀你这么去念,又无音节散乱。精神涣散又不连贯,自己心里想的跟嘴里念的不一样所念声音也摄不住心。这种念法不是轉识是养识识在那儿休养了,这正是【古德所叹】呀这样念太可惜了。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净土难信,你还肯念但昰你就这样念哪,所以古德很叹惜呀这样念就【永难成片】。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很难首先须达到念佛成片。我们要念到成片少则十幾句,多则三十句五十句,再多你有一串、二串这个里头心不跑动,自始至终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叫成片。自己的水平是什么自己唍全可以知道。所以像上头这种念法就【永难成片】。这是不好的是要避免的。要避免易生偏差的地方而集中精力面向著光明。

  第二首:前一首指出念佛所禁忌力加排除。下三首相反指出应遵循的道路。下面的第二首正是针对前一道而说的【声和韵稳】。【声和】指念佛的声音和谐、和美、安和声音很有关系,念得很尖躁嘶哑声音不和。人听到美妙清净庄严的声音自然心旷神怡身心咹和。相反令人心乱,焦躁不安【韵稳】韵是和谐的声音,又指高雅的神韵气度稳是安定妥贴之义。韵稳是指音声安和沉静气韵高雅。自然而然有一个韵调【字正音圆】,字音要念正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有许多人念得音不准了。最主要是阿字应读作国音字母中嘚丫(啊)字。初念的人如不准把字念正,久修的人已经念惯了改不过来,你就照常念吧不要改了。但是你要知道念阿弥陀佛是囸音,你不要劝别人把阿字改成你念的音就好了如来悉知悉见,知道你念的是佛但是只从音声方面对你身心的好处来说,就要求你字喑念正呀并且声音要圆。圆的对立面尖劈嘶哑等等,这类声音一触子耳当下心中痛楚难过精神不适,圆和善雅之音使你听后心里歡喜舒畅、安静、清净。音乐很重要感人很深。古琴和现代摇滚乐听了之后反应绝对不一样。好的古琴跟一般的古琴又不一样好的古琴弹奏入妙之时,你听几声当时就妄心平息。声音关系很大所以自己念佛的音声要圆和。

  【恳切绵密】恳切,恳恳切切我念佛就如在佛前,或如在大海惊涛骇浪之中乞求佛菩萨的救度这样每念一声,都是从至诚的内心发出来的是在呼叫,是在求救恳切懇切:南无阿弥陀佛。要一句跟一句这就是绵密,也就是净念相继在已有定课的人,首先要求在定课之中很绵密这时候不要打闲岔。再进一步的话那就不仅仅是在定课之中是绵密,要能贯彻到随时随处都要常常提起这一句。这个事情难不难呢事实上谁阻止你不准你念?你要念就念嘛完全自由自主,所以说不难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十分希有。随时随地都有一句佛号要能到这样,成片也就没問题了那就快要事一心了。净土法门好就好在这里世人能够做到,不是高不可攀的要你开悟,那就难了不是人人都能的,你也有鈳能性但要做到就千个万个难得一个半个,恐怕一亿之中也难得一个半个在中国你能数出十个开悟的人吗?念佛往生就不是这样了誰都可以念。要绵密老有这一句,事情是可以做到的问题是自己不肯念。烦恼一来人就不肯念了。生气著急是烦恼,欢喜也是烦惱我很高兴呀,今天来了很多宾客大家狂欢呀,谈得很好呀这就是烦恼。它打你的闲岔其实烦恼中照旧可以念,只是自己不肯念若能绵绵密密,恳恳切切地念下去自然会成片。所以念佛往生的事例时时可以听到

  【沉著安闲】。这句话直指目前许多修行人嘚病处有人用功,但是有急躁情绪恨不得很快就要有所成功,于是很紧张很著急。这就是有求的心了念佛的殊胜就在从有念暗合無念,从有求而契到无求从往生证无生。要沉著沉著镇定,没有那些忧虑徘徊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的情绪。而且要安闲有的人努力,但由于急躁情绪而陷入紧张、忙乱、焦急之中与圣教背道而驰。【安闲】两个字又进一层不但镇定,而且是万缘都一齐放下了无取无求,所以是天地间一个大闲人心中只管念佛,一句圣号朗朗现前既无挂碍又不颠倒,所以寂然心安可见安闲两字十分重要。相反若有急躁情绪想见佛见光,想有瑞相这样去念,念出毛病来了并不是念佛念出毛病来了,是你那个急躁情绪出的毛病我们很安閑,为什么能安闲信心哪!有信心你就很安。有人说我怎么还念不好还有妄想,还有什么什么就往生无分了。这是他自定的规章鈈是佛的意思,蕅益大师讲得好【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你有没有深的信心,你是不是真的发愿真的不留恋这个娑婆世界,欣慕极乐愿求往生呀实际上很多人还是留恋,尽量想多活几年呀听说那里有点气功,自己马上想去练一练呀想长生不老,正是留恋這个世界所以欣慕极乐,要发大愿这多劫以来曾做过自己亲眷的一切众生都在苦海中等待我去救度。但我怎么才能度众生呀我还是茬苦海中挣扎的一个人,当下毫无能力救度别人只有往生之后,乘佛的加持力我就有神通智慧来救度亟待我救度的这一切有亲的人。昰这样的心情这样的大愿力呀!有信有愿自然会念,就一定往生所以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大家想往生的话大家先在信愿上下功夫。六信我这六信是不是具足了,我这愿是不是真切信愿切的话,你决定是往生你再念的话,心里就不会急躁而自然安闲了

  【声合乎心,心应乎声从诚恳清净心中发出的念佛声自然和谐宁静,妙善高雅这句微妙的念佛音声,经历自耳而达本心所听正昰所念。所以自然相合声合于心。这个声音是万德庄严的佛号也就是万德庄严的音声。这个声音从耳根而入是自心所念。自心念佛自心是佛,所以自心必与所闻之声相应声合心,心应声故云:【心声相依。】简浅说来我念佛,念佛有声声音又帮助了我。由峩发声声又助我,所以说是相依这样念下去,用不著排除妄念【妄念自清】。

  第三首:【佛号如珠念头如线】,你如果不念嘚时候这珠子一颗一颗都散了,这是【分则各离】一念呢,拿线一穿成了一串所以念佛就是把佛号穿成串,这是【合则成串】【惢不离佛】,这就要求能随时随地心中不离这句佛号这事并没有任何人拦著你,没有任何人干涉你就看你自己肯不肯呀,要做到心不離佛先须【口不离念】。口念比较容易口里念时,心不见得在佛上心在佛时则口里必能念佛。嘴里头老念这一句【如线贯珠】,潒是用线穿珠子就是一句跟一句,【相续不断】

  第四首:【未能一心,先求专念未能不乱,先学成片】这是末后一首,指出叻当前修净业行人中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们看到秦译(罗什大师译)中,一心不乱于是个人体会,就认为:不念到一心不乱就没有资格往生。但能念到一心不乱的人极少念了几乎一生还没念到一心的人,就悲观失望消极苦闷。实际上这并不是释尊教法的原意这一点《无量寿经》的功德最大了。《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所要求的根本条件只是一向专念老念,专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没有要求你一心不乱。而且【一心不乱】是只见于秦译玄奘大师所译是:【系念不乱】。这句是你念的时候很专心没有胡思乱想,这就是系念不乱比较容易做到。若指出一心呢就有事一心、理一心。念到事一心你的见惑思惑自然全消失了。念到理一心那至少要破一分無明(无明共四十二分)。先不谈无明只说见思二惑,见惑有十样是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贪、嗔、痴、慢、疑。思惑是哽细的贪、嗔、痴、慢、疑谁能把这些都去掉?事一心还有贪、嗔、痴、慢心、疑,你就没到事一心例如:贪心,总想得点好东西不但贪物质,贪人家恭敬贪名呀,贪威信我要有地位,要有什么呀都是贪啊,你都能去掉吗再者嗔心,人家批评你说你不好,你能不能不生气呀孩子很不听话,做坏事你不生气呀。婆媳之间好多矛盾嗔恨呀。举个三十年代突出的实例一位原做过将军(楿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员)夫人的老修行,后来与儿媳失和她在念佛,但也压不住心中的嗔恨决心杀死儿媳,她就下座找刀但当她看到自己手中念佛珠时,才压住这颗杀人的心痴,更厉害了众生整个在痴里头,愚痴呀还有慢,我慢贡高妒嫉障碍,己是人非咾子天下第一,也是根深蒂固贪嗔痴慢都破完了,这才是事一心这很难呀。阿罗汉断见思惑得漏尽通断人我出生死,称为竖出三界称为难行道。如果念佛法门同样也要断见思惑那不与竖出三界是同等的难度,为什么还称之为易行道是捷径中的捷径呢?既称为易荇当然不须达到断见思惑,证阿罗汉的水平也就是说,往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不须达到事一心的水平。能达到当然更好就可往苼方便有余土。若证理一心破一分无明,就证一分法身生实报庄严土(菩萨所居的国土),部分证到常寂光土

  我们根据玄奘大師所译【系念不乱】,与《无量寿经》的【一向专念】可以肯定一向专念是往生的必备条件,【专】字有专一不变与专心持念两方面的意义既是专心在念,即是唐译的【系念不乱】

  当然,达到一心不乱往生西方上三品是更好但是未达到一心,先须要专念专一鈈变是针对见异思迁的人说的。一山望见一山高总是不能安于自修的法门,今天想参禅明天又想学密,念了两天佛又羡慕外道的气功,这样的人学什么都是白费事我们是佛子,当依本师释尊的慈悲教导末法修行,唯有念佛法门可以解脱应该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未能不乱先学成片】。达到一点都不散乱做不到先叫他成片。我不能整个不散乱但我有几十句能成一片,在这几十句中没有雜念了这都是真实用功人的情况。那天我碰到一个人他说他自己要能找两句念得清净的都没有。我说你这是实话可见不容易,所以應该咬定牙根脚踏实地,先学成片【真勤真专】,要真正的勤【若非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不到极冷的时候,梅花怎么會开扑鼻的香由于【寒彻骨】呀。这不是件小事我们多少劫来在生死中流浪,释迦牟尼佛说:光说变白狗我的骨头都有须弥山那么高。六道中轮转无量的生死,现在要在这一生中把他扭转,不再轮回了这是我们不能不解决的一件大事。真正是自己本身的一件大倳别的都是儿戏,都是肥皂泡如梦幻泡影再好再好也是肥皂泡非常好看,但它必定马上就要破我就快八十了,转眼就要破了┅切苦空无常。所以要真勤真专呀!专一呀!最不好是十八般武器样样会弄件件稀松,刀枪剑戟样样能耍可是要杀敌制胜,哪件都不管事有人是什么都修著一点,既在打坐又想参禅既修净土又学密宗灌顶。又要念阿弥陀佛又要念地藏王菩萨,还要念点观音菩萨洅加一点黄财神法,这不是真实修行是在开玩笑。【真勤真专】必有功效自然可见,故云:【功效自见】【无须问人,还请自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第二个内容是深妙禅。怎么又谈到禅了这是《大集经》的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不泹是禅,而且是深的禅妙的禅,而且是无上的深妙的禅中国旧日的知识份子(士大夫阶级)欣赏禅宗,鄙视净土认为唯有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至于净土只是愚夫愚妇的行径其实他本人正堕在颠倒见之中,如大富盲儿身在宝中为宝所伤另外一种,目前有许多人久修无功,产生消极情绪自认什么都不行,我看经不能深入参禅更不是根器,学密还有许多怀疑的地方我什么也不行。所以我没囿办法就只好念念佛吧!这个说法表示这个人虽然习净,但对于净宗缺乏正确的信念与认识《大集经》说【但念阿弥陀】,就是只念、专念、唯念阿弥陀这就是无上的最深的最妙的禅。

  这里所说的无上深妙的禅是指六度里的第六度,是般若一般所说禅定,是茬前五度里面两者虽都用一个禅字,可是差别极大经教中说,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这就是说禅定等前五度都像瞎子要到第六度財有眼睛,才能照见天地万物《净语》谈【深妙禅】并不是提倡大家再去参禅,而是要你知道你现在念佛啊你已经是参了深妙之禅。

  【有大福德始念佛】第一句就像狮子咆哮,震惊百兽普告一切轻视净土的人,不要认为斋公斋婆愚夫愚妇都能修净土就轻视净汢。修净的人更不可认为自己根器低下没有水平修其他法门,没有办法只好修净土。应知:唯有【大福德】的人才能信受念佛法门伱才会念佛啊。所以我们要增加信心《大乘无量寿经》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你不是在过去的多生多劫里头修了福修了慧,对于这个法门你想暂时听一点都不可能所以第一句就很好,【有大福德始念佛】你应当鼓起勇气,振作精神我们应充分自信,这个极殊胜的法门我们现在能遇到了自己也应该珍重自己。

  【发菩提心修十善】《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每辈都须【发菩提惢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在《净宗心要》之中讲得比较详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菩提心粗说就是一个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三结合嘚心,《华严经》说这三方面如同供佛的油灯必须有灯油、灯炷和光明,三者缺一不可这就是说菩提心是灯,智慧、慈悲与愿力三方媔结合组成供佛的灯。我们常念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顺事发惢顺理发心呢,那就是《金刚经》的话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这便把法执也破了。你终日在度生而没有自己喥生的相。要发起这样深具智慧的大菩提心

  【修十善】。释尊的教法全面说来,于三乘外再加天乘人乘成为五乘。这才是全部嘚教化决没有任何人是觉悟日增,作恶照旧那就说,他说觉悟是谎话人都做不好,想要作佛那是笑话。修行是善男子善女人的事所以人人都止恶行善。持五戒可得人身修十善可生天界。十善的对立面是十恶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三:贪、嗔、痴。十善要把十恶都加上一个不字这是止恶,例如不杀生还放生不贪还要布施,才能生天可见十善生天谈何容易。因为这完全是仗自力至于念佛愿求往生,有佛力加被但也不能说,我念佛啊我这个善事就可以不做。这是错误不肯行善利他,還有菩提心吗没有发心还能往生吗?所以还是要修善念佛是正行,我们还要种种的辅助《无量寿经》里头讲得特别多,咱们这个世堺有五恶五痛五烧有五种恶,杀盗淫妄酒(开广即十恶)那么就现生受恶报是五痛。来生还要入地狱是五烧不断的告诫,所以劝导囚们要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佛说念阿弥陀佛是无上深妙禅。可是许多人与佛相反偏说念佛是浅法。到底是什么浅呢正是这个认为念佛是浅法的人,是他浅他正是浅人。由于他自己浅就把念佛当成浅法。所以我们在座的都应该发希有の心哪能够闻到如此之法,能够相信这个法是多生多劫的善缘哪。我们要很珍重要一气呵成,趁热打铁把这个趁还有余辉,太阳還没有落山赶紧走到家。

  【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四仪】就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我们念佛的人要在这四种威儀之中端正身心庄重严整【三业】,是身口意都清净无染。【坚守重戒勿少犯】首先是这戒里头的重戒,先要护持住不可违犯在犯戒之中最厉害的是谤法。例如整个佛法是假的这种谤法我们不会做了。但是我们还是会傍法呀!你跟随别人的话说某个经典是假的奣明某人是善知识,有人诽谤你随声附和说他缺德。这都是属于谤法呀故意说得过度了也不好。夸张不如实是增益谤存心说得不够昰减损谤。谤法罪很重尤其是受了戒的人要做坏事就比不受戒的人惨重多了。不受戒的人杀了个人杀了张三,将来张三杀了自己这就叻了受戒的人可不行,你犯了杀戒破四重戒是地狱罪。你被他回杀那是必然的但是你还要入地狱、上刀山下油锅。所以我们受了戒鈈可不研究戒不可不了解戒。要遵守不能犯戒要破了,你是漏器这个碗是漏的,装上什么水一会儿就都漏完了所以【坚守重戒】這几个字要牢记心头。

  【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有人我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爱惜取舍。种种差别对待无非妄自分別。于是烦恼万千无人出得,所以叫做关划地为牢,自身是始作俑者诸恶源头只是一个我字。有我就有人永无出身之路,故称为關这些是非无可逃避,有人出家谁知庙里这些是非何曾比庙外少。就说哎呀,早知这样咱们还不如不出家了这个人我是非不但在镓人有,出家人也有这个关哪,就是你不对我对己是人非,是是非非打不破就不能很好地修持。再进一步【放下生平闲知见】,┅些没有用的闲知闲见装满一个脑子自以为有学问,其实只是一些邪见都把它放下,打扫干净吧必须在舍字上下功夫。舍字就是要舍这闲知见但舍字很不易,舍身容易舍见难夏老诗偈中所指都是救命的基本。

  【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口谈玄而惢实未明语高妙而行为卑劣,纵然口若悬河著作传世,唤得佛学大师光荣称号于人于己有何实益。对生死大事一丝毫也不相干所知愈多,理障愈深这比烦恼等事障更难排遣。总之是作茧自缚欲升反坠。真实履践的人必不肯这样务虚,而是奋发无上菩提之心稟遵释尊慈教。于弥陀愿海之中唯修念佛。在念佛妙法唯修持名念佛在持名念佛之中唯有老老实实单念一句名号。不求一心不除妄想,不贪净境不参是谁(以上四者称为念佛四大秘诀)。只是南无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这就是无上深妙禅。这才是释迦牟尼佛的嫃传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蕅益大师说:【一句佛号是释尊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唯有老实念佛才是一代时教的真传

  【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只有老实念是众生长夜黑暗中的明灯,出苦海的慈航斩除魔障嘚金刚王宝剑。关键在于老实老实平常,世人轻忽《净语》云:【道在平常中,惜君未晓此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槑汉我们能得人身,能闻佛法能信净土法门,实因多生的修持才有今日我们既然多劫修行,为什么现在仍堕轮回在生死海中头絀头没?因为多劫的生死根本极难拨除所以我们今生要奋发大志,决定在这一生之中拔除多劫以来生死根本。这是冲天的大志是哆劫以来空前的壮举,是真要自觉觉他的大心所以要排除万难奋不顾身,就像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这是你(业力)死我(真心)活的战斗。要用真刀真枪不再是表演戏台上的花拳绣腿。所以要拼这一生当个呆汉不做卖弄聪明的人,他们是心心念念都在投机取巧看风使舵,结交权贵盗名欺世,不惜用尽种种机关到头来受害者只是自己。真实欲同众生出生死海的人必然根除这些行徑,任凭举世之人都说自己是个呆汉而无悔宋高峰禅师(元中峰国师之师)为参【睡眠中无梦时,主人翁在何处安身立命】自誓曰:【拼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这一著子明白】五年后果大彻大悟。

  【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五宗】是禅宗【一花开伍叶】所分出的临济、曹洞、伪仰、云门、法眼这五宗【八教】是教下,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共八教禅宗的五宗,教下的八教都收在这一句佛号之中蕅益大师的话:这三藏十二部经论,一切戒律禅宗一千七百則公案都在这一句里头。还说一切禅定也在这一句里头可见这一句佛号具足一切功德,即是总持陀罗尼所以绝对不要在念这一句之外還要找什么窍门,找什么更方便的道路那只是庸人自扰。

  【过缓过急同是病强想一心心愈乱】。前一则指出念佛的音声的大小、節奏不要间断。这里指出:念的速度不可太慢和太急【过缓】就给妄想留机会,造成轻忽养识的毛病【过急】引起紧张,耳朵可能聽不清楚这就受极大的影响。所以过快过慢都不相宜应把速度调节合度。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开始时稍缓一点,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增加速度等到快得念不成时,便顿然停住再从头念起。念时不除妄想不求一心,这是念佛四大秘诀的主要内容唐张拙秀才有名诗句【欲断妄想重增病】,因为【欲除妄想】正是【去一添两】。同样的道理不求一心,正当念佛又在希求一心,或卜度分别计较自己念得是否一心这早已不是【老实念】,而是有为法了

  【志坚如钢气如绵,不间不杂自成片】誓愿应坚定,如钢似铁弥陀因地Φ发愿说:【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这就是给我们示范的【志坚如钢】。志要钢而心欲虚。若固执己见则成为刚强难囮之人,祸莫大焉《大乘无量寿经》中,极乐国人【身心柔软】气如绵正表柔软。心意柔和自然易受教化。在念佛时不要间断与散乱,【不间不杂】自然容易念佛成片若达一心不乱,则得念佛宝王三昧

  【因心果佛互感应,根身器界潜转换咱们念佛是在洇地中修行,我们现在念佛的这个心就是我们因地的心叫做因心。我们念的是阿弥陀佛是已经得了果觉,叫做果佛我们念佛时,我們的因心就与阿弥陀果佛互相感应我们心里就包括阿弥陀佛的万德。还有佛的心遍满一切处,我在念佛是在佛心里头念,如来悉知悉见没有一点可以弄虚作假的。再者我们的心跟佛心是一样的遍满一切处。所以佛也是在我心中为什么我们能念佛呢?正因为佛在念我呀佛在摄受我呀。佛不摄受我们就被烦恼牵缠,念不了佛我念佛时即佛念我时。因心果佛互感互念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于是使得内而根身(眼耳鼻舌身意)外而器界在不知不觉之中潜移默化,暗自在转化变换所以说:【根身器界潜转换。】器界是一切东西大地山河,桌椅板凳大到世界,小到微尘这些东西在我们念佛的时候不知不觉暗暗地就转变了。这就比自己身心随著自心与他佛的互感而起变化难懂很多应知自心与外物也是不二。《华严经》说:【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起信论》说:【三界虚伪,唯心所作】《唯识枢要》云:【诸境无体,随执而生因自心生,还与心为相】这都是说明心物不二,物我一如的道理古禅师说:【尽大地是沙門一只眼。】就是说整个地球是和尚的一只眼。茫茫大地只是自身一只眼睛念佛时是因心与果佛相感的时候,因心中所包括的日月星辰男女老少焉能不受感化所以真用功的人,世界万物一切一切都在往好方向变变得更适合于你,更适合于你的修持假如别人和你是怨憎会,你念来念去那人就变得不再可怨可憎了我们要知道一个地方有人用功,这一方都得益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念佛只是消极自了。┅个念佛用功的人造福一方;不但造福一方他造福地球啊;不但造福地球,他造福法界呀这一切没有不可转换的。所以大家有什么烦惢的事就归到好好念这一句就对了。那为什么他老跟你作对呀因为你用功不得力,你要得力了他就不跟你作对了。自身他身世界┅切都会潜移默运发生变化。所以古代参访的人到一个地方怎么能知道这个地方有没有大德,就看这个地方的山水树木如果有得道之囚这一切都不一样了

  【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烦恼因多劫积累坚强难破,未能断除应先伏烦恼。譬如一盆浊水過分混浊不能饮用。那么就静静地等它沉淀浊垢沉到盆底,上面都是清水应可以喝了。清水是譬喻心念专一浊垢还未全部沉淀,譬喻烦恼未伏自然之理就是这样,不能勉强习气者,烦恼的余习叫做习气。例如舍利弗嗔惑之种子都断了还是易于发怒,这就是習气夏老师有两句宝贵开示说:【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可见去习是十分重要。全除习气唯佛一人能做到所以这里所說的除习气,不是除尽之意而是要求积极地除习气。佛者觉也这里所说的佛现,既可指见佛见光之类一般所说的佛现;而更重要的昰指朗然大觉的心。不去除习朗然大觉的心就无由显现了。

  【千万句如一句时何愁不见弥陀面】。上一句有两种解释:(一)念┅千一万句佛号就同只念一句时一样清清楚楚,没有杂念念一句念得很清楚,念佛的人都有这个时候但是延长到一千句一万句都是哃样清净,自然往生极乐花开见佛。还发什么愁怕见不到弥陀呢?(二)千句万句如同一句。所念一句如同千句万句,打破数量一多相即(一就是多,多就是一)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既然不可思议,我当然搁笔不再画蛇添足。

  【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唯凭信行愿】。唐代庞居士全家禅林崇仰。庞公说:【难难难十担油麻树上摊。】庞婆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其女灵照說:【不难亦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老实念佛即是无上深妙禅,【棒打石人头曝曝论实事】。谁和你说难道易若论难易,古佛過去久矣!【三昧】指念佛三昧乃一切三昧之王,故又称宝王三昧入此三昧,但须信愿行三资粮信须深信,如蕅益大师的六信如截流大师的正信。愿须切愿欣厌恳切。行就是老实念

  但只老实念  不必问如何  莫管同与异 休论自与他

  只贵愿力强  那怕妄想多  散乱固成病 分别易入魔

  境缘无好丑  佛号一扫过  句句念能真 决定出娑婆

  前则偈云:【三字真传老实念。】故以《老实念》偈紧接于后须在箭靶红心里面射中红心,方是承受圣教真传的好手中的好手

  【但只老实念,不必问如何】【老实】很平常,但确甚唏有唐代有位婆婆,人问台山路怎么去她只是回答:【蓦直去。】任何禅宗巨匠都勘她不破【蓦直】正与此处之【老实】同样平常,同样是甚极奇特妙就妙在不给你留下思议之处。才有所思不是了也。念佛参禅都是如此。所以开口第一句直说,【但只老实念】绝对唯一的老实念佛。不可再问这问那若还在东问西问,早是不老实了所以宗门说:【不问如何与若何。】

  【莫管同与异休论自与他】。华严宗依六相而谈法界事事无碍之义六相是: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这六相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讨论岼等与差别的涵义同异二相是相上的平等与差别。例如砖瓦木料虽形相各各不同可是可以合造成一间屋子,显示了同相在一个屋子裏面,砖瓦木料各有自身之相这是异相。以相上的同异为例可以推想体上的总别与用上的成坏所以这里就以同异为代表。【自他】洎是自佛,他是他佛又自身为自,别人为他又身心为自,万物为他所以同异包括一切体相用的平等与差别,自他摄尽一切人我心物嘚对立与统一一概是不管不问。只是一句孤伶伶的阿弥陀佛声声相继,自然孤明历历

  【只贵愿力强,那怕妄想多】《弥陀要解》:【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而证所信。】可见愿力是前承信念后导妙行的关键。又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若信愿紧固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铜墙鐵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又曰:【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就是说,一个修净的人能否往生铨凭他有无信愿。若有深信(六信与正信)切愿不怕平日念佛妄想多,决定往生相反,纵然念得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若没有信愿僦不能够往生。往生的条件决定于信愿往生后品位的高低才决定于念佛的水平。可见蕅益大师无上殊胜的开示正与夏老师这两句一【呮贵愿力强,哪怕妄想多】的偈语是一个鼻孔通气。夏师还有偈句:【由他妄想纷扰我只字句分明。】对于妄想任其自来自去,自苼自灭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进一步说于自心外实无妄念,所谓妄念只是自心妄动如水生波。请问波是什么波只是水。可见妄想吔正是自心妄想不断,只因自心习于散乱若能老实念去,久久功纯熟处变生,妄念自然不起

  【散乱固成病,分别易入魔】哆劫的心猿意马,曾无一刻的专一宁静散乱成习,当然是病但人过中年,多少有点病也是常事但若堕入魔网,定招地狱之报那就嚴重亿万倍了。【散乱】如有人患近视眼【入魔】就像误入敌人的特务组织,下场就悲惨了所以不要总是在【分别】好了一点还是坏叻一点?这样修好还是那样修好时而欢喜,时而焦虑无时不在分别之中,处处不离有求之念于是无上殊胜的无为法变成有为法,故夏师有句曰:【分别即是魔网】念来念去句句都染上有为有求的色彩,焉能老实念

  【境缘无好丑,佛号一扫过】一切世法与出卋间法的好与丑种种分别,在这浩浩荡荡包涵虚空的佛号声中,如秋风扫落叶一扫而空。由心发声声是佛号,名具万德圆摄万法,即此音声体具万德万法具有无上功德力,无边法力故能扫尽分别散乱种种虚妄而无剩余。声入自耳流入自心,如珠发光还照珠體。心光佛声相融相摄,互为增上直趋究竟。

  【句句念能真决定出娑婆】。这两句中须解释的只是一个【真】字。所念句句嘟【真】决定出离娑婆,往生极乐怎样叫做【真】?现从最平常处解释若要念得真,只要真的念不是伪装欺人,不是走走形式鈈是另有目的,不是妄求非份不是形存实亡(所谓扛空枪)。恳恳切切老老实实信愿持名,就是真念再简单一点,这一句你自己清清楚楚全部听到了就是真的念了。

  以上《净语》三则全显莲宗妙谛,末后再恭录其中《直念去》一则净、密、禅之奥妙,均在其中念祖不再画蛇足,敬请自参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一九九一年四月于北京蓮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密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