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前的全球超级大国国有哪些

原标题: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透视经济变革隐秘真相

第1页 :基本资料+序言

书名: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

出 版 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作为中国人民夶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位外籍高级研究员,已潜心研究中国社会30余年的英国前高官罗思义跳出中国人的习惯性思维,以外国人视角分析Φ国经济成就达成的各项因素多角度对比分析中国经济与世界其他经济发展强国特别是美国的发展指数,解析中美经济之兴衰成败全方位展示出中国经济在地缘政治竞争加剧时代的未来经济走向。

全书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中国创造的经济与社会奇迹;为何中国经济发展洳此之快;美国经济先崛起后放缓的原因及中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有可能阻碍中国经济实现繁荣的不利因素四个部分环环相扣,对中國经济的趋势做出最清晰的讨论带领读者一同透视中国大时代经济变革的隐秘真相。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世界百强企业顾问

自1992 年起,罗思义先生撰写了200余篇关于中国经济及其与世界经济关系方面的文章出版语訁有英文、中文、西班牙文与俄文。

罗思义先生是新浪财经专栏、外文出版社的获奖文章作者其新浪微博有超过40 万名关注者,是新浪财經和观察者网《意见领袖》的常驻专栏作家

透视当下,看清未来中国的迷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の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涵盖的范围远比中国经济广泛它们包括习近平提出的“四个铨面”之首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内容。历史上毛泽东的不朽名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经问世就立即引起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共鳴,正是因为这句话维护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和文明体之一应有的地位以及每个中国公民在道德、文化、军事、意识形态、經济等各个方面应享有的权利。从国家到个人从中国到全世界每一个国家,都对此深感认同是因为他们自己也想“站起来”。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最重要的步骤不仅包括发展经济还包括反腐斗争、加强法治、实现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增强在诸如上海合作组织等机構的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国际软实力等诸多方面。这生动地显示出经济仅是实现更广泛的人类目的和国家目的的一种手段。

但它仍然凸顯了一个重要事实即没有经济发展,实现其他目标是不可能的

经济现实也决定中国要面对外部挑战——其地缘政治形势。中国拥有人類五分之一的人口这注定这个国家不容忽视。据世界银行报道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 2014 年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将在10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中国梦的实现将是必然结果。这将会改变全球形势这样的結果也将会影响到地球上的每个人。

然而尽管中国复兴不仅将给自身带来繁荣,而且也将助力其他国家的发展是事实遗憾的是,国内外有些人却不欢迎中国复兴而且力求阻止它发生。

首先就国际方面而言,中国的民族复兴不可避免地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中国人口昰美国人口的4倍多,只要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人均GDP的23%那么中国的经济规模就将像美国一样大。甚至当中国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时尽管中國人民的相对生活水平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但那时中国的经济规模将是美国的两倍多世界格局也会因此与现在大不相同。

从普通中国公囻的角度来看实现这一切意味着体面的生活水平,首先是“小康”然后是“高度繁荣”,这必然将改变整个世界因此,中国不能是┅个平庸的国家不管是对其自身而言,还是对地球而言中国公民的普通愿望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异乎寻常的影响。

但对某些群体来说尤其对明确目标是维持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和世界最强大国家的美国新保守派来说,即使中国公民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繁荣也是完铨不可接受的。新保守派的计划意味着哪怕中国的生活水平只达到美国的1/4也是不可接受的。

无疑中国人永远不会接受自己长期保持低丅的生活水平,尤其是为了确保另一国的霸权所以美国新保守派的计划必然会潜在加剧全球紧张局势,我将在稍后的几章对此作详细分析

中国会实施"国家自杀"吗

然而即使是敌视中国的最强大的国际势力美国新保守派圈子也意识到,中国的民族复兴已到紧要关头中国军倳实力也足够强大,如果美国军队与中国军队在军事冲突中直接对决美国军队有可能会输给中国,所以他们不建议美国军队与中国军队矗接交锋同样,美国也无法再用曾成功使日本、德国或“亚洲四小龙”经济脱轨的经济手段阻止中国崛起

因此,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鈳以简单概括为:中国不会被任何外部势力谋杀中国只会被“国家自杀”击败。因此中国的敌人面对的战略任务也可以简单概括为:Φ国会被忽悠放弃其民族复兴的成功道路,转而实施国家自杀吗

说起来有点矛盾,某种情况下这一问题的答案可能是“是”。正如上攵所述有些势力乐见这样的结果。尽管中国取得了非凡成就但在某种条件下,中国被忽悠实施“国家自杀”并非完全不可能当然,洳果这真的发生了这将会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悲剧之一,不仅是对中国而言而且是对整个世界而言。而中国共产党阻止中国实施国家洎杀的措施在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里得到了体现。

尽管本书的主要焦点部分是经济,因为中国实现民族复兴与繁荣的能力要取決于其经济发展成就但为让大家对此背景有更深的理解,有必要在“序言”将中国实施国家自杀的危害性以及某些势力为实现这一目的所使用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那些希望中国实施“国家自杀”的人所使用的基本方法不是仅仅歪曲事实攻击中国——虽然这确实发生了。试图诱导中国迈向国家自杀、阻止其走向繁荣之路的主要手段是借一件真正紧急的事情影响中国人,隐瞒导致这一事情发生的真正原洇并趁机提出一些实质上会损害中国复兴的解决方案,即制造一个真正的问题但提出一个会削弱中国的错误方案。其结果是实力受箌削弱的中国将更难解决所有的问题,国家的形势会变得更坏本书将会用数个例子分析此过程,但下文优先所举的几个例子会有助于了解这种方式比较苏联的国家自杀也将有助于理解中国所面临的风险。

当然中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是完成国家统一,包括台湾回歸、击败中国国内鼓动分裂主义的所有势力因此,同样地那些企图损害中国的人也明白,鼓动分裂主义是达到其目的的最有效的方式の一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所说的“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有助于我们了解分裂主义对一个国家的危害性

这┅历史性灾难是由获得国外势力资助的苏联境内分裂组织积极推动而造成的。显然这些势力是充分利用了苏联拥有众多加盟共和国这一複杂的现实。苏联许多地区存在分裂组织尤其是波罗的海沿岸诸国和乌克兰。这些受到苏联境外势力支持的分裂分子加入了私人犯罪集團并与车臣和其他地区的分裂分子勾结在一起。分裂势力成为1991年12月摧毁苏联的主导力量国外势力也借机干预并肢解了苏联——乌克兰荿为继以色列和埃及之后的美国第三大受援国。这些势力干预的目的是阻止乌克兰和俄罗斯统一或者紧密合作——因为这将重塑一个大国2014年,乌克兰东部爆发的内战将这一过程推到顶峰

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他们再次直接把同样的模式应用在中国身上中国境外势力试图鉯关心“人权”和“民主”的名义支持分裂活动。他们提供武器给中国台湾地区政治上支持达赖喇嘛等政治分裂分子,而美国不是严厉譴责发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恐怖主义而是可笑地抗议中国的反恐努力,借宣称“香港应实施西式民主”干预香港但在英国殖民统治香港的150年间,英国从未允许香港举行过港督选举美国也从未就此抗议过英国!即使分裂中国的企图落空,给予这些分裂组织支持也会加剧中国国内恐怖主义和其他问题的蔓延换言之,试图让中国实施“国家自杀”的首要方式是扶持中国国内的分裂主义

然而,从境外勢力所使用的手法看试图让中国“自杀”的方法都是同一套路,即我在前面说过的先制造一个真正的问题,然后在这种情况下不顾管理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复杂性,故意提议错误的解决方案让情况变得更糟以削弱中国这样做的目的是隐瞒解决问题的真正方案,即在一個中国的框架下大力促进各民族和地区的平等鼓动分裂主义只是企图让中国自杀的一种方式。如下文所述同样的方法会被用在其他的問题上。

同样在人权问题上,他们故技重施认为拥有议会制度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人权问题的想法是荒谬的——这只是损害中国的另┅种错误的解决方案而已。以透明国际(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的报道为例世界有16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下。在这种情况下认为能使用Facebook或者取消所有形式嘚新闻审查是最紧迫问题的想法是可笑的。同样可笑的是2014年秋天西方媒体提出,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在香港推行特首普选制度而遗憾的昰,香港人口仅占中国人口比重的0.5%中国仍有1亿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这个国家总体上还没有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水平事实上,BBC驻华记者汉弗莱·霍克斯利在其所著的《民主杀死你》一书中对全球真正的人权问题作了最好的注解:

一位因美军入侵伊拉克而失去了许多朋友和家囚的伊拉克婚礼摄影师告诉我,如果能用选票换取水、电供应的正常运转以及人身安全保障那么他会很乐意;一位阿根廷鞋匠也告诉我,他现在不得不用他制造的鞋子和别人交换食物因为他已陷入经济困境;一位种植可可的非洲农民还告诉我,过于相信西方自由市场导致他的收入仅为30年前的1/4

如果按“人权”这个词的真正意义,而不是按那些经过精心包装的冠冕堂皇的话来理解那么中国的人权记录显嘫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国已带领6.3亿人摆脱贫困——超过欧盟和拉美大陆的人口总和几乎是美国人口的两倍。中国社保覆盖人群已达8.2亿人医保覆盖人群则达10亿人。中国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达100%就中国给人类带来的这些真正的福祉而言,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取得的成就能与Φ国相匹配

用事实比较一下中国所取得的真正的人权成就与宣称拥有“更好人权记录”的某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人权记录尤其令人吃惊。按照世界银行(World Bank)界定的国际标准中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国家贫困人口数量在过去30年不降反增,虽然他们所在的国家完全照搬了美國主导的经济体系美国连续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动的侵略战争已导致数十万人丧生,更不用说发生在更早以前致300万人死亡的越南战争了即使撇开经济现实,只谈政治领域美国自“二战”以来的人权记录也是极不光彩的。正如美国时事评论员威廉·布鲁姆所指出的:

● 媄国曾向30多个国家的人民投掷过炸弹

● 美国曾企图推翻50多个外国政府,尽管这些政府绝大部分是民选政府

● 美国曾企图暗杀50多位外国領导人。

事实很明显攻击中国人权记录的美国新保守派及其支持者纯粹是伪君子。中国公开声明其外交政策原则:“每个国家都有权独竝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不管是专制的绝对君主制,还是议会制共和国或者社会主义制度这都是别国内政,中国绝不会干涉”楿比之下,美国则总是以普世价值名义利用话语权批评其他国家然而实际情况完全相反。例如美国支持的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绝对君主淛国家,政治党派被取缔妇女被禁止开车,完全不属于美国阵营宣称的人权国家更讽刺的是,美国第五舰队基地所在国巴林也是一个絕对君主制国家已有确凿的证据显示,美国曾参与推翻智利民选总统阿连德的军事政变此外,美国在公开文件中已正式承认其在推翻伊朗民选穆罕默德·摩萨台政府的政变中发挥了作用。1993年在俄罗斯,美国政府支持下的叶利钦指挥坦克攻进俄罗斯议会大厦;可笑的是美国政府后来居然谴责民选总统普京“反民主”,称其不是民选总统但每次民意调查结果都显示,普京的支持率是数十年来所有俄罗斯领导人中最高的普京和叶利钦的区别是,叶利钦甘愿服从美国的政策而普京寻求独立自主的政策。此外美国通过军事手段干预其怹国家内政已带来持续的混乱、大规模流血事件,并且助长了恐怖主义正如在利比亚和伊拉克所发生的一样。

这些事实无疑说明美国政府批评中国的人权问题并不是意在捍卫“人权”——如果中国奉行亲美政策,即使是独裁政权也不会遭美国批评。美国新保守派和他們的追随者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真正原因是他们认为中国的“民族复兴”会让中国变得强大。

事实上尽管意识形态截然不同,但美国噺保守派也是极端的唯物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他们明白经济力量会增强军事力量。当然即使有最好的政策,中国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在军事实力上达到美国的同等水平。举一个例子中国仅有一艘主要用于训练的航空母舰。相比之下美国则有11艘航涳母舰。那些对中国不怀好意的人明白只要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中国的军事实力追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最终,中国拥有的经济实仂将帮其首先追平美国的军事实力甚至最终超越美国。因此只有阻止中国经济增长,才能阻止中国军事实力最终追上美国要实现其軍事和地缘政治等其他目标,美国新保守派就必须首先专注于削弱中国经济——这必然会影响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什么历史虚无主义偠歪曲历史?

这些事实同样说明了一个问题为何中国取得了非凡的经济和社会成就以及明显可实现的中短期目标后,中国国内外势力有時仍要对此予以否认反而企图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方式歪曲事实。《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一个著名的故事主人公通过镜子观察到的现象与现实世界都是相反的。为什么他们要迫切推动中国放弃民族复兴的成功发展路径——创造国家繁荣的条件反而极力向中国嶊销会导致国家自杀的政策呢?

他们歪曲事实的原因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势力认为其有能力逼迫中国放弃其成功的发展路径自尼克松開始,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只是帮助其实现目标的“小跟班”,通俗一点讲美国政府希望中国只是围绕着美国主人转的一条小狗。莱弗勒(Leffler)和莱罗塔(Legro)道出了美国的初衷:

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 M. Nixon )总统彻底改变美国20多年的政策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试图利鼡北京对抗军事力量迅速发展壮大的苏联

那时,中国的经济规模仅相当于美国的1/4美国总统没有预料到如今的现实——中国经济规模将佷快超越美国。中国避开了美国推销给苏联并最终摧毁了后者的“休克疗法”而是遵循自主发展的道路,取得了非同凡响的经济成果

21卋纪第二个十年,逼迫中国放弃带给其这么多经济成就的经济路线对美国新保守派来说已刻不容缓否则中国经济将超越美国。“中国不鈳能被谋杀只能被忽悠自杀”准则的经济意义意味着,必须影响中国以终止帮助其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经济政策只有这一切实现,中國经济才会放缓并陷入危机

反对腐败和不平等的斗争

同样,反对腐败和不平等的斗争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交叉也是政治经济与中国的囻族复兴之间的交点。在中国这两种问题都真实存在且极其严重——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进行的全面反腐运动证明了這点。但这也再次意味着有些势力会借机就真正的问题提出错误的解决方案——这不仅会削弱中国,而且会让腐败和不平等问题变得更嚴重

特别是,两项国际证据体现了反对腐败和不平等斗争(包括中国国内)的真正动力首先是全球财富分配,世界最富有的1%人口拥有超过48%的全球财富——仅仅85人拥有的财富就相当于全球最贫穷的35亿人口的财富总和其次是这里再次提到的苏联历史。苏联解体前腐败问題也曾被用来攻击当时的苏联政府。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寡头的腐败远甚于苏联体制内的腐败——这说明,错误的解决方案不会解决真囸的问题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现在这套把戏又用到了中国身上了只不过这次他们换了花样,宣称“导致中国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是国囿企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垄断造成的为创造更大的平等重新分配税收将损害中国经济发展” 。

事实上《金融时报》首席經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 (Martin Wolf)就不平等的真正原因撰文指出,美国的国有垄断企业微不足道可以被看作西方政治制度的缩影。但是在美国:“1997—2007年间占美国人口比重1%的最富有人口增长的财富占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60%。”皮凯蒂发现:“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显示1987—2013年间,全浗最富有人口的财富增速是全球经济规模增速的3倍多”这些数据和苏联解体后寡头的崛起显示,资本私有制而非国有垄断企业是造成不岼等的根本原因

如果中国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结构被消灭,那么中国将会失去控制其投资水平的能力中国将会无法再贯彻带给其成功的政策——这将导致中国陷入经济动荡和危机。因此如果中国失去这种能力,经济危机和现有政治结构的垮台将会不可避免——中国吔会失去实现繁荣的机会

从更广泛的国际视角来看,西方人时而将崛起的中国比作1914年“一战”前的德国时而又将中国比作1939年“二战”湔的纳粹德国,这都是错误的不过,这种类比有一种显著的相关性——1914年是在历史上长期占据经济霸主地位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濟体英国最后辉煌的一年随后其霸主地位被美国取代。研究这种类比有助于了解当前的问题——但这会得出一个和诋毁中国完全不同的答案同时也对“谁正在扮演德国的好战角色”这一问题给出不同的解答。

按照目前的论据德国是于1914年决定发动侵略战争的。为什么德國选择此时开战历史学家分析了德国开战的动机。原因是当时德国正在经济上追赶英国,但在与俄罗斯的经济竞争中日益处于下风苴与美国相比,其军事地位日益恶化1912年,德国总参谋长冯·毛奇发表了臭名昭著的声明,称:“既然战争不可避免,那就越早越好!”据他解释,就对比俄罗斯与德国的军事实力而论,德国军队财政开始吃紧意即德国执政界感到他们权力的顶峰已过去,德国军力已大大变弱同样,任何人如果看过希特勒的《我的奋斗》就会明白,他痴迷的不是打击实力日益虚弱的英国(他曾在和平和战争期间的数个场合提出过要保障大英帝国的利益)而是打击美国。

中国目前的形势与1914年的德国完全相反与最强大的经济对手美国相比,中国的经济实力並不弱中国也是此阶段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中国的军事地位仍远不如美国但其军事实力正日益增强。因此对中国来说,合理的政策昰坚决反对侵略等待时机。时间在中国而非美国的一边事实上,如果真要与1914年的情况作类比扮演德国恺撒大帝好战角色的最佳候选囚,非军事实力现正处于顶峰但经济活力和经济增速不及中国的美国莫属美国是这一人选的更顺理成章的理由是,其所主张的“先发制囚战争”也是德国模式此模式是德国1914年提出的。如果有人希望进行这种类比大量的证据支持这一论点——比如,最近的例子就是美国侵略伊拉克的战争另外,美国在其他国家拥有大量军事基地而中国没有这样的记录。

然而对这种类比寻根究底没有必要,这也根本鈈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国没有显示出地缘扩张的倾向。正如第19章所分析的在如今这个核武器当道的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的鈳能性微乎其微——除非一个国家实现了军事上的革命性突破这就是目前为止只有冷战而没有热战的原因。总之继第一、第二次世界夶战后,人类可以避免引起全球性严重后果的战争尽管代理人间进行的摩擦和有限度的武装冲突有可能发生,甚至在某种情况下不可避免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衰落是有可能避免全面的世界战争的。不过能否最终取得这个结果取决于中国领导层是否有处理国家崛起的智慧。同时也取决于美国在面对世界其他地区不可避免的变化时能否正确地整合其利益。比如美国在陷入诸如越南和伊拉克等战争泥潭時,选择及时抽身而出就很明智

但显然,人类其他人能否获取利益取决于依据经济活力和平崛起的中国而非先发制人发动战争导致全浗陷入风险的美国。这是人类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在一起的更深层原因

就我个人而言,希望读者们能够原谅我以叙述我与Φ国的渊源这种方式结束这篇序言因为中国对人类进步起着决定性作用,30多年来我的生活已日益与中国交织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開始研究中国经济改革1992年,我依据经济理论写了一篇题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为何会成功而俄罗斯和东欧为何会失败?”的文章。1992—2000年间我受俄罗斯议会成员和其他人的邀请到俄罗斯工作,当时我曾试图说服俄罗斯政府采纳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而不是采纳西方经济機构主张的带有自杀性质的“休克疗法”。

这次经历告诉我一个事实: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都能决定世界发展方向我从俄罗斯推行的政策預测到了俄罗斯将要发生的灾难,但这并不能阻止它发生同时,我也预测到中国的经济改革会取得成功这两个事件对不同的经济发展悝论的正确性和错误性作出了客观的检验。

但那时我与中国的任何人都没有过接触我同时预测到苏联的灾难和中国的成功是依据经济理論,本书所作的所有分析也是基于此后来,我于2005年来到中国得以与中国的经济学家进行直接接触。

我能看到中国的发展轨迹完全不哃于俄罗斯。在俄罗斯我曾亲眼见证历史性的人类灾难发生。中国则完全相反中国一直在继续前进。如果说苏联的解体是一个负面的敎训那么中国的成就则是一个正面的经验。因此我优先选择了在中国任教,然后成为了中国新型智库之一——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第一位外国全职雇员我不再是仅仅从经济理论角度研究中国经济,而是每天有面对面的机会与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中国囚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以及其他同事一起研究中国经济因此,摆在面前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外国人,我能对我工作的中國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做出何种贡献

我研究中国经济已有30多年,撰写预测其成就的文章也有23年我对中国经济的了解明显多于大多數西方经济学家,尤其是那些30多年来错误预测中国经济会崩溃的经济学家!但是尽管如此,总的来说我仍然不相信,一个外国经济学镓对一家中国智库的贡献会大于他的中国同行不同于对个别具体的问题做出贡献,全面分析中国经济需要参与到中国政策制定的日常工莋之中——这对非中国公民来说是不可能的研究中国经济的外国经济学家,只能在两个主要领域做出贡献——这两个领域都得益于他不昰中国人的事实

首先,非中国人的固有劣势以及无法深入追踪许多经济细节的缺陷,反过来给予了外国经济学家一定的优势他们只能观察最重要的特征,这也迫使他们集中精力分析最重要的问题比如某人飞越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不可能看清许多地形特征的所鉯这会强迫那个人侧重于观察山峰的总体形状。

这就是我30年前与中国并无直接接触但能准确地预测中国会取得世界最伟大的经济成就,還能预测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会造成和平时期世界最大的经济灾难的原因我的预测依据不是中国经济政策的细节,而是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成果是非凡智慧的结晶,我30多年前就已明白这一点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是通过看西方人对中国的分析,相反我则注重吸收中国人对中国的分析。了解西方作者对邓小平和其他推动中国经济改革的人的想法并不是最重要的了解邓小平关于中国經济改革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研究从理论上说明了为何从基本的经济视角能理解中国经济我对此作过研究,所以我在30多年前就已奣白中国经济理论具有优越性与曾犯下严重错误的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相比,这才是我能在几十年前就准确地预测到苏联将会发生灾难囷中国将取得成功的原因

当我来到中国,看到邓小平访问地为他立的画像时我感慨万千。因为我知道他不仅对中国的民族复兴做出叻贡献,对整个人类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还代表了中国现代经济智慧本书的目标之一就是旨在向中國人乃至更广泛的国际社会说明中国经济理论相较西方具有的优越性。在中国特色智库工作意味着这更方便我精确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那些创建这一框架的人很清楚在这个框架之内,中国之外的人也可以做出贡献

其次,非中国经济学家也可以做出贡献是缘于他们不是中国人,并拥有丰富的国际经济经验因此,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对中国与国际社会进行系统的比较这为从国际层面比較中国经济,以及如何利用最现代的国际计量经济学方法均提供了坚实的统计基础。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成就实现中国梦将会改变整个世界形势。因此这样的国际比较,再次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最重要的特点

峩不会奢望本书会带来重大影响,而是旨在向大家推荐国际最先进的经济研究方法因为我已在此背景下研究中国经济30年。如果将中国的荿就比作撒哈拉沙漠那么此书就是一粒沙子。不过正如一个朋友所说的,如果你只能扔一粒沙子你得确保这粒沙子是扔在正确的位置!如果本书扔的沙子和中国前进的方向一致,那么就没有什么能比这带给我更大的满足感了我希望中国读者们扔的沙子也和中国前进嘚方向一致。

本书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本书必须要说明的事实其结论十分简单:中国自1949年以来取得的社会成就和自1978年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乃世界之最——此前从未有如此多人的生活在如此短的时期内得到如此快速的改善。这为中国实现繁荣奠定了基础

第②部分将分析中国发生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的原因。这说明正与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所预想的一样,中国取得成功是中国独特的国情(即“中国特色”)和普适经济规律相结合的产物这也说明,虽然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框架内发展而成的但运用产生于西方的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也能理解。

第三部分将分析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美国早期经济增长缓慢箌后来崛起直至主导世界以及目前经济放缓的原因这部分反映了美国崛起乃至主导世界的真实原因(而不是某些人臆想的原因)。

第四蔀分将分析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那些反对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和繁荣的人是如何力求阻止这一切发生的,并将评估他们成功的概率

夲书在整体上力求实事求是。我将首先论述中国所取得的前所未有、令人惊叹的经济和社会成就

第4页 :第5章:“一带一路”与“抱团发展”

“一带一路”与“抱团发展”

中国自1978年以来推行的经济政策为中国实现繁荣奠定了基础,该经济政策的正式名称包括“改革”和“对外開放”两个方面后者的具体含义自然是“跨越国界”,但从纯粹的经济观点看正如第4章所分析的那样,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并不僅仅是走向国际的问题更是中国将其自身与经济增长最强大力量相结合的问题。不过这显然需要事实验证:亚当·斯密首创的经济分析认为,不断增强的劳动分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强大力量,就中国而言,是否有事实表明斯密的上述观点是正确的这正是本章探讨的内嫆。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很容易解释中国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卓越表现,还可以用来解释中国最近的主要政策性项目如亚洲基礎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项目。本章将以大量的事实表明中国在经济增长领域的卓越表现既源于其“中国特色”也源于中国能够充分将这个被中国改革启动者称为经济发展“普遍规律”的最强大力量为其所用;同时本章还以大量事实论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独创性,通过将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相比较揭示中国成功的秘诀。

分析中国的发展特别是将中国与其他国家進行比较,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在经济增长及其原因的事实衡量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因为这使我们更容易做到“實事求是”。为说明经济增长及其原因事实衡量领域取得的进步之大现聊举一例: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是20卋纪影响深远的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凯恩斯用以证实其分析的事实资料长达400页,且基本上仅限于库兹涅茨和克拉克的著述分别用來说明美国和英国的情况,而他们的全部观点本书仅用了一个只有8页的附录1就足以概括了。无独有偶对推进20世纪后期实证性经济学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戴尔·乔根森也注意到,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1942年对美国1870—1914年经济增长情况进行的开创性分析研究到当时为圵依旧是“令人瞩目但被人忽视的”;而在今天,人们借助触手可及的电脑和数据库可以很方便地调取无数统计机构和作者的工作成果,这为人们进行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较之过去有了质的突破的、更加全面的数据资料

而确切的数据资料对于评判不同经济理论的优劣得失囿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前所述对于努力采用科学方法的任何学科领域的任何理论,检验其正确与否只能以其是否符合事实为依据而鈈是以其是否符合某种数学模型为依据。经济增长及其原因衡量方法的改进使我们有可能对中国的改革进程有清晰明确的了解。

经济增長衡量是一个专门学科故附录1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但对一般读者来说对于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经济增长核算”的经济发展因素的基本衡量方式是很容易理解的,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 任何经济体都有投入如资本、劳动、中间产品和服务(即从某行业投入到另┅行业的半成品)、土地、能源等。〔12〕

● 任何经济体都有产出如消费品、资本设备、出口货物、进口货物等。

● 一个经济体其产出嘚增长量通常超过各项投入的总增长量,二者之间的差额即为该经济体的总生产率(其专用名称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量

经济增长核算模式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13〕 索洛本人主要研究两项投入即资本和劳动,但他的分析模型有一个优点即也能够用于(且事实上早已用于)分析其他投入。〔14〕 因此索洛创立的这种基础模型被长期沿用下来,即使在需要分析上述其他投叺的情形下也不例外——算法是可以改变的但索洛创立的基本“代数”框架仍旧存在并发挥作用。关于经济增长核算主要问题的文献资料浩如烟海〔15〕 本章仅探讨与中国经济增长有直接关系的问题。

经济增长核算领域的进步

索洛在其最初的两篇开拓性论文中犯了两个错誤后来被其他人纠正。这两个错误直接关系对中国经济的分析也确实有人因未曾注意到对这两个错误的正式纠正而对中国的经济增长產生很大误解。索洛所犯的两个错误是:首先他未将“中间产品”即从一个行业投入另一个行业的半成品纳入其分析范围,这在数量意義上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实证性研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间产品的增长高于资本、劳动和生产率的增长。其次他在进行计算时未考虑到投资质量和劳动力质量的改进,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误以为大部分经济增长来源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中国某些人的讨论Φ仍在重复着这个错误。这个错误后来得到了纠正计算经济增长的准确方法已正式被美国、联合国和经合组织采用,详见附录1〔16〕这種纠正对于经济学有重要意义,具体到中国更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在阐释中国经济增长方面所犯的许多错误,以及许多未能产生预期效果的经济政策提案原来并不是因为中国的特殊性,而是因为当事人使用的衡量工具不准确!

后面几章将采用上述经济增长核算模式逐一分析推动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各种力量,从最强大的力量直到较为次要的力量;然后在某种总体性模式下将这些不同的因素结合起来以表明中国的经济发展遵循的是一个能够被人们充分理解的模式;同时向人们表明,中国遵循完全中国化的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同时遵循经济领域的“普遍规律”

索洛的研究也是以后来被确认为经济发展最强大力量的因素为起点的,但索洛在研究中完全忽视了中间产品;只要将索洛和斯密的分析进行一下对比就会立即发现索洛的错误。中间产品是劳动分工的体现而索洛在其分析中完铨忽视了中间产品,这意味着索洛根本没有对斯密视为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因素的劳动分工加以衡量与斯密的分析殊途同归,现代实证性研究同样明白无误地确认:中间产品的增长即劳动分工的增强,是经济发展中扩张最快的因素——中间产品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索洛本人所分析的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关于美国这个最发达的经济体,乔根森、戈洛普和弗劳梅尼发现:

中间投入对产出的貢献远远超过其他因素是经济增长最大的要素。在我们据以考察中间投入的45个行业中有36个行业,单单中间投入一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僦超过了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乔根森对美国经济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考察,他指出:

将中间投入和其他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荇一下比较就会发现中间投入是经济增长诸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中间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生产率增长、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对經济增长的贡献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上述观点,表5-1以美国为例列示了索洛最初的经济增长核算范畴,即资本、劳动和全要素生产率同時另设一栏列示中间投入的增长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1977—2000年,美国经济中的中间投入平均增长率是其GDP增长率的115%远远高于其他投入。

研究发现这种情况并非仅出现在美国,其他经济体也出现了这种情况特别是中国。在迅速增长的亚洲经济体中:

● 关于韩国 Hak K. Pyo、Keun-Hee Rhee和Bongchan Ha 对原材料中间投入有如下发现(2007年):“各要素按其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排名如下:原材料、资本、劳动、全要素生产率、能源。”

● 关于中國台湾地区梁启源(2007年)对26个行业1981—1999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原材料中间投入有如下发现:“就所有行业1981—1999年的情况而言原材料投入昰对产出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除外”

● 关于中国大陆,任若恩和孙琳琳(2007年)将1981—2000年进一步划分为1984—1988年、1988—1994年和1994—2000年三个阶段發现在整个1981—2000年:“在大多数行业,中间投入增长是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

对上述因素的考虑以及对原材料、能源和服务等中间投入的特别研究,有助于目前被视为最先进经济增长衡量标准的KLEMS体系的建立KLEMS是资本(Capital)、劳动(Labor)、能源(Energy)、原材料(Materials)和服务投入(Purchased Services)的英文首字母组合。

對中间产品的分析充分证实了斯密的分析即劳动分工的增强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最强大力量。与我们所考察的其他经济体一样劳动汾工的增强这一进程在中国亦有充分的体现。

劳动分工/中间产品的决定性作用必然导致如下后果:由于劳动分工促成了生产环节各要素的楿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任何一个或几个要素(如资本、劳动等)都不能脱离自身所在的生产链而在发展程度较低的生产链中以同样的效率發挥作用。这一点对于中国的经济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任何经济体。乔恩斯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

发电业生產效率低下会导致筑坝业和建筑业产出减少而筑坝业和建筑业产出减少又致使发电业难以建造新坝,从而致使发电量减少〔17〕

因此,“中间产品是行业间的联系纽带可成倍提高生产率。”〔18〕 我们可从中得出一个极其重要的结论:任何经济体都是在其内外部诸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试图通过简单地从较发达经济体引进某些工厂或其他生产单位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是行不通的,這些被引进的工厂或其他生产单位根本达不到其在原经济体中的运行水平这是因为其前后所处的总体生产环境是截然不同的。有这样一個经典例证:许多石油生产国在经历了石油价格迅速上涨的阶段后试图通过从海外引进整个工厂迅速实现本国经济多样化,最终发现这些引进的工厂根本达不到其在原发达经济体中的运行效率再举一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完全相同的高质量德国机床在不同经济体(包括Φ国)中的运行效率是截然不同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反对进口设备甚至引进整个工厂恰恰相反,经济领域某一方面的改进不仅有助于改进相应的行业而且有助于总体经济效能的提高。但也必须看到此类措施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最具决定性的问题依然是内外部諸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整个生产链的改进

不断增强的劳动分工促成了经济体内外部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因此经济体目湔的总体发展水平对于确定其经济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斯密的分析模式是最具一般性意义的理论体系(不断增强嘚)劳动分工促成的经济体内外部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决定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跨越某个或某些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可能依靠随心所欲的决定或命令实现各行业的协调有序发展这一观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竞争战略和实事求是地评估某一时期能够实现或不能實现哪些事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鉴于这一观点不仅适用于中国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经济体,林毅夫以更全面、更准确的表述总结了这┅观点对经济发展战略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政府主导型结构变革战略的成功实践中可取得两个重要教训首先……政府执行政策,以与取決于本国现有资源条件(即资本、劳动力等资源的充足性或稀缺性)的潜在比较优势相一致的方式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其次……为确保他们利用其潜在但日趋明显的比较优势政府选定了某些国家的成熟行业。政府选定的这些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衡量的人均收入几乎比夲国高100%。

19世纪德国、法国和美国在采取旨在赶上英国的产业政策时,其人均收入仅相当于英国的60%—75%同样地,20世纪60年代日本在将其产業政策定位于赶超美国的汽车业时,其人均收入仅相当于美国的40%左右20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韩国和中国台湾在采取旨在促进产业升级的產业政策时它们将其赶超目标定位于日本而不是美国的有关行业,这是因为它们的人均收入相当于日本的35%左右仅相当于美国的10%。〔19〕

從上述基本经济现实得出的必然结论是:中国任何时期的经济战略都不得视为独立于同一时期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任何经济部门或企业嘟不可能在随意设定的秩序下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这意味着——举例来说——鉴于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建立服务业驱动型经济还为时過早。正如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 ”计划勾勒的蓝图日益先进的制造业依然是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决定性行业——第12章将对此加以分析。〔20〕这还意味着中国不可能从目前的“中上等收入”经济体一跃而成为美国那样的最先进经济体后面几章将对这一结论的多方面的意义和影响加以分析。

第5页 :第5章:“一带一路”与“抱团发展”

假如国际劳动分工——现代人所说的“全球化”——只是劳动分工的一个方面則在分析这个过程时,就会有大量反映全球生产环节中间投入增长情况的全面统计数据可供利用且采用考察本国劳动分工时采用的衡量方法即可取得这些数据。遗憾的是由于事实上难以在全球层面上进行此类统计,因此至今仍缺乏这方面的数据尽管目前已采取旨在取嘚此类数据的措施。〔21〕 不过这方面有大量的间接性证据,这些证据从定性角度无可置疑地证明了劳动分工在国际化方面不断增强——倳实上几乎没有哪种经济分析模式对此提出质疑。这一趋势推动着现代产业结构的不断改进和中国全球化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为避免掛一漏万,有必要概括一下这一进程的主要特征因为其中的某些特征直接关系中国的经济战略:

● 中间产品本身即构成国际贸易的最大蔀分,约占全部货物贸易的40%

● 中间产品贸易主要集中于发达经济体和东亚,在这些经济体中中间产品是国民生产领域增长最快的部分。〔22〕

● 国际贸易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

在经济理论上,并没有理由认为在一国范围内促成可直接衡量性劳动分工增强的进程不能在国际层面上运行〔23〕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要趋势,如贸易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对外直接投资相对于GDP的比率不断上升,加之对特萣行业的研究不断深化都是国际劳动分工不断增强的有力证据,几乎没有任何统计数据可以否认国际劳动分工不断增强这一事实〔24〕

顯然,上述现实直接决定着中国“开放”战略的走向这里特别指出,劳动分工是经济增长中最有力的量化因素这一事实直接决定着什麼样的发展战略行得通,什么样的发展战略行不通不断增强的劳动分工国际化及其结果和影响是推动“开放”战略的最基本因素,注定叻20世纪试图建立自给自足国民经济主导模式的“进口替代”战略的必然失败〔25〕

因此,劳动分工国际化理论为经济学者阐述“外向型”戰略相对于“进口替代”战略的具体优势提供了最基本的依据这同样适用于中国。国际“开放”战略的优势从根本上源自斯密的理论并荿为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也赞同这一观点,继斯密之后同样反对“封闭型”经济他的早期著作就曾对经济保护主义理论的创始人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进行猛烈抨击。苏联自1929年发展起来的那种本质上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并不符合马克思的理论。中国自1978年以来实行嘚经济“开放”代表着对马克思和斯密理论的回归可以说,中国自1978年以来并没有像拉美某些国家那样错误地将政治上、文化上和其他方媔的爱国主义与经济上的“封闭性”混同在一起

从对根本性问题的分析转向浩繁的当代研究成果,拉迪具体详尽地谈论了他对外贸的看法:

许多实证性研究证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外向型程度较高的经济体较多,其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都非常高这是因为更开放嘚经济体不仅能更有效地利用其投资资源,而且能实现储蓄和投资的高速增长效率来自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生产设施,来自因生产并不仅限于面向本国市场而实现的规模经济来自国际竞争压力促成的技术改进和管理效能的提高。

拉迪特别强调经济开放对投资效率和储蓄与投资总体水平的决定性影响:

一般地如果长期推行进口替代政策,以国内生产取代品类日趋增多且资本密集型日趋增强的进口货物则經济体中积累的资本—产出比的增长速度就会超过预期水平……效率就会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内向型机制会造成高估汇率等方面的扭曲打击本国生产者的出口积极性。但如果没有出口市场有时就会造成生产规模过小,无法形成只有规模经济才能具有的优势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这些导致效率低下的因素还会造成经济中的实际产出减少,并往往进而导致储蓄和投资减少〔26〕

从根本上看,在全球囮的经济体系中进口替代战略是注定要失败的,必然会产生拉迪和其他经济学家分析过的现象这正是因为该战略降低了经济增长和经濟发展中最有力且最可量化的因素,即不断增强的劳动分工

上述经济分析和事实对中国自1949年直到1978年经济改革前实行的经济政策和我们分析其缺陷具有决定性意义。中国1949—1978年实行的经济政策是建立在1929年后苏联模式基础上的苏联的经济政策对被视为经济增长中最重要且最可量化因素的固定投资的重要性有明确的了解。事实上斯大林亲自确定了固定资产投资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则(1928年):

高速发展整个工业特别是生产资料的生产是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和关键……高速发展工业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必须最大限度地增加对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

1929年后苏联模式确实实现了高度固定资产投资但这是在与国际贸易和投资基本隔绝进而与国际劳动分工基本隔絕的情形下进行的。正如本章前文所示有关事实资料充分证明,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强大力量是劳动分工及其国际延伸而不是固定资产投資在有可能利用国际劳动分工的背景下,“封闭型经济及高度固定资产投资”战略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27〕苏联模式并未认识到高度投资只不过是不断增强的劳动分工的一种体现,因而背离了斯密和马克思共同认同的理念

应当看到,高度固定资本投资无法克服劳动分笁受到束缚这一劣势这不仅体现在苏联,同样体现在其他国家的“进口替代”战略特别是取得独立后的印度、阿根廷和巴西等国。还應当注意到从理论角度看,苏联在与国际隔绝的经济体系下实行的高投资政策与中国在向国际开放的经济体系下实行的高投资发展是截嘫不同的〔28〕

“对外开放”战略的成功

苏联还未来得及对其经济实行根本性“对外开放”就崩溃了,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成功是顯而易见的并且得到了无数学者的一再肯定。这里没有必要不厌其烦地详尽阐述这方面的内容读者如想对此有所了解,可查阅其他文獻资料对于1978年最初推行“对外开放”的情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任若恩和孙琳琳将其概括如下:

中国的出口在其GDP中所占的比重从1979—1984年的7%增长到1992—1999年的19.3%,进口在其GDP中所占的比重从上述前一期间的7.1%增长到上述后一期间的17.3%……在上述整个经济一体化期间中国经济经历了史无前例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开放与持续高速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是偶然的国际发展经验令人信服地表明,经济开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因果关系〔29〕

斯密首倡的关于劳动分工的这一观点在实际应用中既有正面例子,也有反面例子一方面,它使人們认识到在封闭型经济体系下实行高度固定资产投资政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另一方面中国和东亚其他发展中经济体实行的“参与国際劳动分工及高度固定资产投资”战略顺应了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强大力量,因而促成了本国的经济成功〔30〕

鉴于旨在证实“外向型”经濟战略总体优越性的文献资料实在太多,这里没有必要详尽阐述这方面的情况读者可自行查阅有关研究成果,在这方面萨克斯和瓦尔納的经典性评述不失为一部很好的入门书籍。这方面诸多研究成果与本书基于上述分析做出的预测不谋而合都认识到:劳动分工是推动經济增长的最有力因素,那些面向全球“开放”的经济体比尚未开放者增长得更快

上述事实直接说明了中国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最大经济體的决定性优势,在相当程度上阐释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上述其他经济体的原因中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高于美国或日夲,尽管这两个国家和中国并称世界上三个最大的经济体如图5-1所示,2014年中国总贸易额占GDP比重为42%,美国则仅为 30%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濟的一半被卷入外贸领域而美国仅有不足1/3,这足以说明中国为什么能够在其GDP按市场价格计算仅相当于美国GDP 60%的情形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货粅贸易国最新国际可比数据显示,2013年日本总贸易额占GDP比重为35%因此,中国是一个比美国或日本开放得多的贸易型经济体也就是说,从哽具根本性意义的角度看中国在更大程度上利用了国际劳动分工。这一数据阐释了中国经济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的优势得以产生并促进中國经济以更快速度发展的首要因素

上述分析还表明,指责中国推行“重商主义”战略即追求大额贸易顺差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其错误茬于未能认清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31〕中国在2008年前的一段时间内确实产生了过高的贸易顺差但这不是中国的根本目标,而是一个個别性的失误随着中国的贸易顺差下降到其GDP的3%以下,这个失误自然得到了纠正中国的政策目标是“对外开放”,这就必然导致中国的絀口和进口在本国GDP中所占的比重较高我早在2010年就准确预测到中国的贸易顺差将在随后的期间内下降:“有些广为人知的观点强烈反对泛囮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认为这种做法减弱了劳动分工和规模经济从而导致生产率和利润率下降,随之而来的是人民生活水平和僦业率下降”〔32〕中国的经济体系是“开放”的,以便充分利用国际劳动分工;但中国的经济体系并不需要因而也无意追求贸易保护主義或重商主义

指责中国追求一种被称为“出口主导型经济增长”的弱肉强食政策同样是荒谬的。任何国家只要其出口增长和进口增长夶体上保持同步,即使其出口增长高于本国GDP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部分国家在大部分时期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也不会造成任何铨球性问题〔33〕 这只不过是对国际劳动分工的利用程度更高一些罢了。鉴于在贸易方面的开放性中国在总体上堪称是一个比美国更具囿“斯密主义”(或“马克思主义”)特征的经济体,这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和其他主要经济体的首要因素

第6页 :第5章:“一带┅路”与“抱团发展”

上述事实必然导致人们关注这样一个事关中国经济战略的关键问题:中国是否能继续依靠不断增强的国际劳动分工?这一进程是否将受阻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有些人声称后者是一个严重威胁。假如贸易保护主义确实是一种严重趋势中国成功實行30多年的战略就需要做出重大改动。然而只要从理论上真正认识到包括国际劳动分工在内的劳动分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僦会冷静看待并纠正这样一个夸大的说法:贸易保护主义是或有可能成为当代经济领域的主要趋势鉴于劳动分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偠力量,当贸易保护主义发展到严重扰乱国际劳动分工的程度时就会对世界经济造成非常强烈的负面影响。1929年后贸易保护主义卷土重來,国际贸易崩溃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最终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酿成了“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为将当前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实际存在的弊端置于其所处的背景下加以考察,表5-2显示了1820年以来各时期的世界出口增长情况并将其与同一时期的世界生产增长凊况相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出口增长高于生产增长的时期正是贸易全球化增强的时期,而出口增长低于生产增长则意味着贸易“去全球囮”占主导地位从中还可以看出,全球化没有增强且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主要趋势的唯一时期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結束的这一段时间最近这一时期,全球化进程不仅没有衰退反而明显地持续下来,贸易增长继续超过生产增长2008年后,世界贸易遭遇嘚挫折在规模和范围上并未达到使贸易全球化总体进程发生逆转的程度

为进一步说明上述情况,我们对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美国在全浗贸易领域130年来的主要趋势进行了追踪美国进出口总趋势见图5-2。该图明确显示:

●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经济相对开放

● 两次世界大戰之间美国贸易急剧衰落。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贸易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显著扩张

尽管最近一段时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贸易保護主义”的周期性起落,但那种认为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贸易保护主义”显著上升的观点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目前的动態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贸易分崩离析的局面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尽管美国目前发生了一些个别性的贸易保护主义事件,尽管这些个别性事件有可能对个别领域或行业造成严重影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到今天,贸易在美国经济中的作用总体上仍呈扩张趋势夶体上依然处于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对于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真实情况不仅美国领导人,而且所有主要经济体的领导人都有清醒的認识;认识到这一现实,就会明白那些周期性出现的关于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成为当今主要趋势的言过其实的说法都是虚妄的贸易保护主義的迅速发展及其对劳动分工的扰乱势必会导致灾难性的经济危机,所有大国都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尽管美国试图通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之类的举措促使贸易“回转”但在美国没有任何重要势力试图“回转”向彻底的贸易保护主义。

从历史的角度看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影响是相对的,并没有有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这一结论不仅适用于美国,而且适用于全球经济為说明这个问题,我们特意搜罗了一份关于近期全球贸易的全面数据如图5-3所示。该图显示全球贸易在全球GDP中所占比重的变动趋势与美国楿同全球贸易并没有倒退到原来较低的水平。贸易保护主义有可能影响到某些特定行业但对于全球贸易来说,只是一个较为次要的方媔目前的总体国际趋势依然是全球化。因此中国面对的基本趋势依然是全球化而不是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的经济战略是成功的要想繼续成功,就必须继续将其经济战略建立在这一趋势的基础上

大陆板块级经济体的形成

最后一点,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贸易领域那些更為具体的趋势对中国的总体经济战略和在亚洲推行的“一带一路”计划等区域性战略举措发挥着重大作用。这些区域性战略举措是与其他哋区的发展相一致的应特别指出,尽管全球化依然是目前的总体趋势但其在国际范围内不同地点的表现并不是没有差别的。地缘因素仍旧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全球贸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令人瞩目的是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已达到这样一个程度:曾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夶部分时间内普遍存在于欧洲(如德国、英国、法国等)、目前仍存在于亚洲大部分地区(如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等)的“经典”规模的民族国家因其规模太小,已经不再构成具有充分资格的单独经济单位这一趋势促成了全球化,但这种全球化并没有导致充分“匀质囮”的全球经济体产生而是日益形成为若干“大陆板块级”经济单位,取代了以前的“国家级”经济单位所谓充分“匀质化”的全球經济体 ,正如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其名作《世界是平的》中宣称的那种状态一样〔34〕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全球经济并不是“平的”也就昰说,全球经济中的各组成部分并不是均匀分布并在同等程度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而是分别形成若干经济“结合体”,但这种结合體在规模上指的是某个大陆板块而不是某个国家;各结合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

上述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最近嘚战略举措也有助于理解当代经济和地缘方面的发展趋势。为明确说明“大陆板块级”经济体概念的历史起源现聊举一例:由于美国鈈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人均GDP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最高的因此人们有时误以为美国在全球经济中享有至尊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昰其较高的生产率;但只要列举一下有关数字,就很容易发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以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衡量的美国人均GDP比其历史上的欧洲对手德国高22%,二者之间的差距确实不小但也并非大得不可想象;按现行汇率计算,二者之间的差距现已缩小到18%但不要忘记,美国人ロ相当于德国的380%正是美国比德国大得多这一事实,而不是美国相对于德国的生产率优势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美国相对于德国的至尊地位。

从这个角度看 “大陆板块级”经济体正式形成之前的历史演变,即全球经济主要区域的发展脉络是清晰的:

● 美国是第一个大陆板塊级经济体

● 苏联是第二个大陆板块级经济体(现已崩溃)——目前尚不能确定最终将有多少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普京倡导的欧亚经济聯盟。

● 中国是第三个大陆板块级经济体

● 印度是第四个大陆板块级经济体。

● 如欧盟最终成功实现一体化则欧盟将成为第五个大陆板块级经济体。

为充分利用国际劳动分工、国际贸易和其他因素的优势那些最成功的“大陆板块级经济体”明显倾向于将自身与周围地區结合为一体,即使在没有政治结盟的情形下也是如此美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与墨西哥和加拿大建立了牢固的经济联系,并以《北美自甴贸易协定》为纽带将其正式确定下来欧盟以最初的6个西欧国家为核心逐步扩张,现已发展成为包括28个成员国和若干密切联系国的欧洲┅体化经济区

较小的经济体希望与较大的“大陆板块级”经济体结盟,这种愿望本身体现了这样一个现实:较小的经济体仅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为确保现代经济高效运行所必需的生产规模它们的相互结合可实现“双赢”结果,即大陆板块级经济体得以进一步扩大其对铨球劳动分工的参与范围并从中受益而较小的经济体得以加强其与较大经济体的联系并从中受益。这种“双赢”结果必将导致较小经济體和较大经济体相互受益的更密切联系如较小的经济体孤立于这种一体化趋势之外,就无法参与到不断发展的全球劳动分工之中并从中受益这对其自身的经济增长非常不利。

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以及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积极响应最终促成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竝因此,不应孤立看待中国的这一战略举措和有关国家的积极响应而应将其视为全球总趋势的组成部分。中国的优势在于它本身就是┅个“大陆板块级”经济体但为取得进一步成功,即使中国这样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也需要加强与其周边其他经济体的一体化进程;而Φ国周边这些较小的经济体也得益于它们与中国这个大陆板块级经济体的密切关系。尽管亚洲国家无意建立欧盟那样的政治一体化集团(囸如加拿大或墨西哥无意与美国建立政治一体化集团)这一趋势依旧产生了“双赢”的结果。这种经济关系正是习近平所说的“以合作囲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组成部分〔35〕为确保这种经济联系长期持续下去,不仅需要自由贸易区和关税减让之类法律和政治性举措还需要建立旨在促进贸易和国际劳动分工的物质性基础设施。这正是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必然辅之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举措的原因

亚洲经济一体化面临着一个非常重要而具体的战略性问题,那就是亚洲异乎寻常地包含着两个大陆板块级经济体即中国和印喥。因此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将在21世纪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而印度也基于同样的理由欢迎中国提出的关于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議并决定成为该银行的创始国之一

近年来,拉美各国之间的交易有了显著的增长削弱或取代了以往在本国对外贸易中占主导地位的本國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对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来说,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贸易伙伴〔36〕一些非洲国家在中国的强力支持下为加强旨在促进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尽管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那些不属于任何大陆板块级经济体的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选择:

● 日本之所以一再发生政治危机是因为日本在战略及政策方面的内在冲突:日本在经济方面倾向于中国“大陆板块级经济体”,试图与中国建立尽可能密切的关系以便取得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在军事和政治方媔则与美国“大陆板块级经济体”结盟。

● 澳大利亚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澳大利亚与中国的经济关系在其对外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泹在军事和政治上则与美国结盟。这两种政策取向是相互冲突的澳大利亚正试图解决这个矛盾。

● 英国在与欧盟关系方面经常发生政治危机这种危机体现了英国在其与美国和欧盟这两个大陆板块级经济体的关系方面存在的矛盾和冲突。

东南亚各国也同样面临着怎样处理其与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大陆板块级经济体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些国家如菲律宾,采取了对美国恭顺、对中国挑衅的态度;印度尼西亚则采取了“非政治”立场,试图在各种趋势之间保持平衡;如泰国长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幸运的是中国并没有面临这种进退两难的选择。中国的“民族复兴”战略要求中国继续加强其“大陆板块级经济体”而这又反过来要求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互惠互利的關系。在可预见到的将来在这些周边国家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发展成为足以吸引中国的另一个经济核心

“大陆板块级经济体”嘚发展逻辑目前是有利于中国的。只是到21世纪后期印度的经济有可能发展起来;也只有在那时,亚洲经济总体布局才有可能发生变化臸于目前,尽管印度有可能寻求美国的军事保证但只有中国才是印度次大陆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亚洲地区本身并没有足以使中国感到棘手的决定性问题但美国的干预可能对中国造成一些麻烦——第21章将会对此做出分析。

第7页 :第19章:当美国“领导”不了世界之时

当美国“领导”不了世界之时

本书序言部分就已指出没有任何外来力量强大到足以消灭中国,阻碍中国民族复兴的唯一手段是诱导中国自杀無论对中国还是人类来说,中国自杀都是一场灾难;幸而中国走的是与“自杀”倾向截然相反的道路反腐败运动,外交政策如亚洲基础設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等的成功对技术和创新的高度重视以及其他种种举措和成就,都表明中国所走的并非自杀之路而是坚定鈈移的民族复兴步伐。上述许多问题都是中国的国内政治问题一个外国人不宜对此妄加评论,但这些问题的国际和经济方面及其对中国囷人类的总体影响是明确的

本书所分析的经济进程具有无可回避的影响。如中国经济继续以高于美国的速度增长无论用什么方法衡量,中国必将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另外中国经济在质量上超过美国也只需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随着中国茬经济上超过美国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实力也随之提高,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上述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最重要和朂令人瞩目的社会和心理性问题即形形色色的势力试图迫使中国背离民族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轨道。这些问题正是本部分探讨的内嫆鉴于中国崛起的国际背景与美国这个当今世界唯一的全球超级大国国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分析一下美国的政治动态。

美国公众舆论的变化轨迹

本书序言部分曾简要谈到了为什么不能将中国的崛起与20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全球超级大国国簡单类比有些著作,如彼得·纳瓦罗的《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危言耸听地提出中国和美国存在不可避免的根本性甚或极其激烈的冲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国崛起并非不可避免地导致重大战争

核武器的存在,这是“冷战”不会演变为“热战”的根本原因一旦中美發生重大战争,几乎不可避免地就会升级为核战争这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两国人士普遍认识到这个事实因此,中国没有任何严肃嘚群体支持这样一场战争美国也没有任何有影响的新保守主义者加以支持。

还有一个重要事实即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是两个强国(德国和美国)而不是一个强国试图取代英国这个日渐衰落的全球超级大国国。20世纪上半期可概括为“德国和美国1914—1945年争夺世界霸权”這是该期间暴力冲突的主要原因。而现在并不存在这样两个正在崛起的势均力敌的对手欧洲力量太分散,日本和俄罗斯力量太小都不昰美国的对手。在21世纪后半期只有一个国家堪与美国抗衡,那就是中国目前的情况并不是由两个国家(即德国和美国,如算上日本則为两个半国家)相互争夺,试图取代日渐衰落的英国霸权而是更接近两极格局。在全球关系中最具有决定性的是中美关系比1914—1945年美國、德国和英国三雄并立的局面简单得多。美国是否拒绝习近平的“新型大国关系”提议尚需拭目以待但与以往多个强国为取代日渐衰落的英帝国而相互争夺的复杂局面相比,目前的中美双边关系处理起来要简单得多

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享有压倒性的经济优势地位,美国公众普遍认为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可以采取单边行动甚至支持政府在对外关系中采取危险性和侵略性手段,如战爭、政变等但随着美国经济主导地位的相对下降,美国公众舆论日益反对政府对外采取重大军事行动除非美国核心利益受到直接威胁。现以若干重大历史事件说明美国公众舆论的变化轨迹:

● 1950—1953年美国公众没有大规模反对卷入朝鲜战争。

● 在1964—1975年越南战争中最初,哆数美国公众持支持态度随着越南战争导致美国政治和经济问题日益严重,多数美国公众转而反对这场战争

● 2003年,美国侵略伊拉克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存在争议,多数美国公众很快走上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道路奥巴马击败希拉里·克林顿赢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反对伊拉克战争,伊拉克战争目前被视为一场非常不得人心的战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严重失误。

● 2013年奥巴马总统威胁偠对叙利亚发动军事进攻时,所有的民意调查都表明多数美国公众表示反对。

中国人曾遭受无数外来侵略造成的苦难也强烈反对战争。因此如中美两国的公众舆论成为决定形势的主导力量,则战争和类似危险趋势几乎是肯定能够避免的这方面的主要危险是美国历史仩形成的公众舆论与那些试图决定美国对外政策的势力之间存在着严重对立,而中国就不存在这种问题这是因为中美两国在对外政策理念方面有根本性差异。

中国和美国的对外政策理念

习近平重申中国对外政策的原则是“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1〕 中国对外政策的核心观点是 “互惠互利”,更通俗的说法是“双赢”其具体内容是“各国应該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中国的观点并不是空洞的宣传而是本书前文所分析的经济过程合乎逻辑的必嘫结果。始创于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特别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论, 其基本观点是:劳动分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强大力量这意菋着“一加一大于二” 〔3〕,尽管这句话是习近平在一个与之前略有不同的背景下说的但用在这里也完全合适。在斯密和马克思的理论Φ互惠互利是完全可能做到的;因此,中国的对外政策基本立场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基本经济理论。

美国的外交观與此截然不同美国的外交观有时被称为“美国例外论”,但这实际上是一种粉饰称之为“美国优越论”倒更为贴切。最近有一份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出版的题为“修改美国对华大战略”的重要研究报告其中指出: 保持美国在全球体系中的首要地位仍是美国21世纪大战略的核心目标。〔4〕

这种外交观并不认为国家之间是平等的而是:美国在全球等级体系中处于最高地位。

美国“首要”论的核心观点是美国領导其他国家其他国家追随美国。因此克林顿总统的主要外交政策顾问迈克尔·曼德尔鲍姆在美国最重要的外交政策刊物《外交事务》中撰文指出(2002年):

对(美国)外交政策精英来说,保持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信念

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试图掩饰这一点,她声称(2012年):“美国的超然领导地位将保卫、而不是阻碍全球进步。”但事实上这只是一种伪饰,因为美国的核惢理念仍是美国“首要”论赖斯在谈到一个直接影响中国的问题时明确说道:“美国应继续保持其在太平洋的超强军事力量。”

那些主導美国对外政策的人士面临的问题是美国公众舆论对本国的国际地位问题以及“美国首要”和“美国领导”之类观点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而这些截然不同的观点并非仅仅体现在上文谈到的战争问题上。为直观说明这些分歧美国一些对外政策专家(莱夫勒和勒格罗)在2008年國际金融危机前夕联合发表了一系列文章, 这些文章有一个显著的标题“领导世界”。他们直率地承认目前的核心问题是美国公众不希望“领导世界”,其他国家仍对此缺乏热情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组织了一项国际民意调查。这项调查表明:美国民众并不希望“美国领導”:就美国在世界上的作用结束调查的15组公众中多数拒绝“作为硕果仅存的唯一全球超级大国国,美国应继续担当解决国际问题的世堺主要领导者”〔5〕

关于美国的公众舆论:美国人大体赞同其他国家人士的观点:大多数认为美国不应继续担当世界主要领导者,希望其担当更具合作性的角色他们还认为,美国充当世界警察角色超过了其应当达到的程度

绝大多数美国人希望美国与其他国家合作:美國人……支持……美国与其他国家合作,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75%)少数人赞同美国充当主要领导者角色(10%),另有少数人主张孤立主义(12%)

此类观点显然是与中国的“双赢”观点合拍的,而与赖斯等人的观点格格不入赖斯等人(2012年)认为:美国人应振奋精神,再次领導世界

美国许多对外政策专家认为目前的严重问题是克服那种希望与其他国家合作的观点,实现美国“首要”和美国“领导”目标:尚未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怎样协调对外政策专家倾向于加强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和公众在这个问题上的犹豫不决〔6〕

在对华关系方媔,要说服公众强化“美国领导”而不是合作互利的外交观就要在公众心目中制造“中国威胁”论,这体现在某些出版物令人毛骨悚然嘚主题上如《即将到来的中国战争:在什么地方打响,怎样赢得胜利》(纳瓦罗2007年)、《争夺霸权:中美东亚控制权之争》(弗莱德伯格,2011年)民意调查显示,拥护这种对抗方式的人士在全体美国人中只是少数他们所持的对抗观通常被称为“新保守主义”。这股新保守主义潮流虽说在公众中影响不大但在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部门有相当大的势力。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所代表的并不是一种边缘化的声音,赞同其观点的大有人在。《修改美国对华大战略》的作者之一罗伯特·D.布莱克威尔曾是总统乔治·W.布什的欧洲和苏联事务特别助悝和美国驻印度大使2012年奥巴马的竞争对手共和党人米特·罗姆尼曾向选民承诺,如其当选为总统,他在就职的第一天就会将中国视为“货幣操纵国”加以打压。民主党重要人物希拉里·克林顿以国务卿之尊亲自参与制订意在对抗中国的“亚洲轴心”方案。供职于英国《金融时报》的杰夫·戴尔在其《世纪之争:与中国竞争的新时代》一书中以大量事实证明了上述对抗思潮在美国外交和军事部门的盛行情况:

湔国防部长鲍勃·盖茨在职时常说太平洋“事实上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始终就是美国海军游弋的湖泊”。〔7〕

当被问及军事目的时,美国官员就会说威慑是他们的首要目的他们还会滔滔不绝地说起许多事情,无非是炫耀其仍在雄心勃勃地试图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极力保持其不容置疑的霸权地位。美国海军上将乔纳森·格林纳特2011年就任海军领导人后颁布了一系列“海军训令”规定了海军的使命,并宣称“我们是海洋的主人”我向美国某高级官员询问“空海一体战”的目标时,他有点不自然地说:“这是我们在谈论可用哪些方式发挥我们的绝对优势时涉及的问题……”

无怪乎美国军事官员有时将中国称为“伏地魔”〔8〕

甚至一些主张在对外政策中实行不对抗蕗线的人士,也不是出于战略框架考虑只不过是他们认为一味对抗造成了一系列政策错误。理查德·哈斯是声望卓著的美国外交关系协会主席,也是风靡一时的《外交政策始于国内》一书的作者他曾不无遗憾地指出:

对外政策……对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下降难辞其咎。2003年發动的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个明证……人们曾期望这场冲突以相对迅速和相对利索的方式收场从而向世人证明经历了“9·11事件”后的美国叒重新站起来了,同时期望经历剧变后的伊拉克能促进中东地区的民主革命诸如此类的观点当时相当盛行,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看法铨部是错误的

这是一次昂贵的教训。伊拉克战争是一个代价惨重的选择我们在人力、军事、经济和外交方面损失惨重。4400多名军人为此獻出了生命另有30000人伤残,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万亿美元如将这些伤亡者的长期医疗费用和他们在和平环境下本应创造的经济效益考虑进詓,损失就更大了〔9〕

第8页 :第19章:当美国“领导”不了世界之时

其他国家也不甘屈服于美国

上述观点体现了美国对外政策专业人士的立場,遗憾的是这股对抗性潮流在美国政界也颇有市场。美国政界人士大概没有意识到“美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甚或“美国人是地浗史上最伟大的民族”之类的论调(伊格莱西亚斯2011年)隐含的逻辑。〔10〕这类论调实质上是在贬斥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既然美国昰“最伟大”的国家其他国家当然就是差劲的了。与这种公然贬斥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坚持“双赢”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就是这种“双赢”观的恰当体现美国人的上述观念与“所有国家一律平等”原则是根本不相容的。宣称媄国优于其他国家的论调必然会招致其他国家反对因此这种论调是危险的,不可避免地造成国际局势紧张正是在这种论调的基础上,產生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宣扬的话语体系

当然,在美国也有人公开反对这种对抗性方式在越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就曾爆发大规模的反战运动;最近(2015年),《福布斯》杂志刊载了斯蒂芬·哈纳等专栏作家的一系列批评性文章。哈纳将其批评对象斥之为“看似不可阻挡的(奥巴马)官僚政府好战的政治/军事力量势头‘转向亚洲’(或‘亚洲再平衡’)战略”。

哈纳对美国对外政策“领导地位”观念Φ与中国有关的主要趋势给予了准确评估(2014年):

美国的“领导地位”——其实是依靠部署在全球的超强军事力量建立起来的霸权——无論目前还是将来都是稳定国际秩序特别是亚洲国际秩序的前提和基础

这种“轴心”政策其实是美国在冷战时期实行的“遏制”政策的翻蝂,只不过这次瞄准的对象是中国该政策刺激了军备竞赛,加强了以美国为首的、对中国威胁日益严重的政治军事同盟;在美国的卵翼丅菲律宾和越南也像日本一样,频频反对和挑战中国并拒绝通过谈判方式解决它们与中国的争议。对于美国人宣称的稳定国际秩序這无疑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纽约时报》也极力迎合美国外交部门为奥巴马的对外政策摇旗呐喊,大量炮制“中国威胁”论这是有偏見的、不公正的、不真实的、并且最终对美国有害的做法。

要说美国新保守主义始终控制着美国对外政策那也是不准确的,至少自美国茬伊拉克战争中遭受重大挫败和乔治·W.布什执政结束后就不是这样但不管怎么说,美国外交部门有相当大的势力不是致力于国际“双赢”而是处心积虑地强化美国的所谓“领导地位”,这是全球局势紧张的根源之一这种“领导地位”观显然是美国最近推行的“亚洲轴惢”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美国内部由于对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的理解,那些主张与中国建立合作友好关系的人士与对Φ国采取对抗态度的人士发生了严重争吵使本来就很热闹的美国政坛变得更加热闹。

对于这种对外政策之争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Φ国的对外政策必将胜出。我这样说并不是幼稚地认为中国自始至终毫无例外地践行了其公开宣称的理念;即使在中国,也只有少数很鈈严肃的人士才这样认为中国人与其他任何国家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很有智慧,也办过不少蠢事;他们富有理性也有许多不理性的时刻;他们能够做出客观冷静的判断,有时也会做出过分夸张的反应;他们能够做出明智的、高瞻远瞩的决策也犯过一些错误。任哬明智的中国人都会承认这一点许多人也确实承认了这一点。因此中国自身的公民和其他国家及其人民如发现中国违反了其公开宣称嘚理念,完全有权要求中国做出解释

但中国提出了明确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即国与国之间平等互利的“双赢”观;本着该原则任何錯误或不符合该原则的行为都可以指出来。其他国家必然要求中国以符合该原则的方式行事而美国就不同了:从总统到各级官员,他们提出的观点从理论上就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他们将这个世界划分为 “优异/最伟大”的国家和差劲的国家,而“优异/最伟大”的国家只有一個那就是他们自己。绝不会有人希望美国践行其观点因为他们的观点不仅在实践中甚至在理论上也是不可接受的,人们迫切要求美国認识到这种观点的危险并放弃这种观点任何国家都不会接受美国这种蔑视他国的观点,希望实现“双赢”这与中国的观点是一致的。隨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外交理念的差异必将为中国赢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客观地说更符合人类利益的是中国的外交理念,而不是“美国艏要”或“美国至尊”论

关于美国新保守主义主张采用的方法,上文早已指出当今美国没有任何有影响的新保守主义势力主张与中国發生直接军事冲突,原因如前所示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国之间各种小规模的“代理人冲突”事实上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确实发生了;而夶国之间的直接关系则是和平的,尽管这种和平关系的保持有可能仅是出于纯粹的自我利益考虑既然对中国持对抗态度的美国新保守主義势力不会选择直接的军事冲突,那么经济因素就必然成为其遏制中国的决定性手段在经济方面,如果不是致力于互利“共赢”而是著眼于美国的“首要”地位,这就必然意味着保持美国在全球中经济主导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美国的军事霸权美国新保守主义势仂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怎样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阻止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因为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只需二彡十年就会赶上美国。从这个角度看对美国新保守主义派来说,经济和地缘政治考虑是不可分割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有必要对這些问题进行明确的分析

加快美国发展抑或阻滞中国发展?

要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并使其有政治说服力就必须确保美国经济以尽可能赽的速度持续发展。美国新保守主义者绝不会抱怨或阻挠任何旨在加快经济发展从而保持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主导地位的计划如美国采取這种方式,则既能提高本国居民的生活水准也不妨碍其他国家实现繁荣,这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但正如第18章所分析的那样美国經济发展速度已没有大幅度提高的可能性, 《修订美国对华大战略》也指出:“除了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再没有更好的方法促进美国的戰略未来和对华大战略了”。〔11〕人们尽可以呼吁“重振美国经济 赋予美国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超强经济优势” 。〔12〕美国经济数十年来┅直发展缓慢其投资规模太小,以至限制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美国仍旧坚持基于“个人”及其“认知活动”的过时经济理念(即个囚企业家精神)这是难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因为这不符合经济现实因此,美国经济只能长期陷入增长迟缓的泥潭;既然不能大幅喥提高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那么对于那些以“零和游戏”心态考虑问题的人士,如美国新保守主义者防止中国经济超过美国的唯一办法僦是阻滞中国的发展。

正是在这方面他们才有说得过去的反对理由,也正是在这方面他们的行为会造成严重的全球紧张局势。中国有13億人口占人类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尽管中国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中国的人均收入仍远远低于美国,还有将近1亿人口仍生活在贫困Φ在道义上,每个中国公民都有权享有至少不低于美国的生活水准因此,任何试图阻止中国首先成为世界上最大、继而成为世界上最強的经济体在道义上都是站不住脚的

真正负责任的美国政治家,即试图为美国的未来发展奠定根基的人士一定会向美国人民说明事实嫃相。美国拥有3.2亿人口中国拥有13亿人口,中国人民希望拥有美国人民所拥有的一切——尽可能高的生活水准安全、安定的生活环境,保持自身文化传统同时吸收世界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只要简单地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中国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将其经济总量扩夶到美国的四倍以上;基于同样的理由印度也必须将其经济总量扩大到美国的若干倍。但美国人民不必为此惊慌即便到那时,美国也仍是非常强大的国家完全能够确保其国民的幸福生活,并确保他们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美国人口居世界第三位,即使在未来也仍然擁有非常强大的经济力量,其军队完全有能力威慑任何进攻美国的企图

与全人类的利益一样,美国人民的利益是无法靠试图保持“美国艏要”地位实现的因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也是极端危险的只能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要实现美国人民的利益,就必须与中国保持朂友好的关系美国应该尊重对外政策民意调查中显示的多数美国人的意愿,在国际关系中与其他国家一道各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切忌视其他国家为仆从试图担当“主导”角色或实行“孤立主义”。

一些美国人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个基本事实正如彼得·哈里斯2015年在媄国《国家利益》杂志发表的《美国人没有为中国做好准备》一文中指出的:

上一次世界支配权的转移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新崛起的美国超越了大英帝国但……伦敦的官员强烈意识到至少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

(美国的崛起)(8分)
被称为世堺“全球超级大国国”的美国诞生至今只有230多年的历史然而其诞生和发展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1)19世纪60年代前美国在诞生和发展过程中先后遇到过来自外部和内部的严重障碍这些障碍是什么?(2分)
(2)在扫除这些障碍的过程中各通过了哪些法律文献(2分)
(3)20卋纪30年代,美国又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为度过难关而采取的措施中有何创新之处?(1分)
(4)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個阶段,请写出第三个阶段的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1分)
(5)从美国发展史上,你可以看出美国成为世界的强国的基本条件有哪些(2汾)

2018年,由170名顶尖学者组成的美国政治学会发布了《2018年历任美国总统评比结果》评比的前三名总统分别是林肯(95票),华盛顿(93票)羅斯福(89票)。

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

材料一 “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

——亨利·李(华盛顿昔日的部下,国会议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材料中的“战争”名称

材料二 华盛顿总统传记的目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匼所学,说出华盛顿为美国做出的贡献

美国评分最高总统——林肯

材料三 纪念林肯诞辰 200 周年邮票,纪念林肯一生的品行和追求

(3)将材料三中提到的林肯品行追求与其下列事迹进行匹配。

①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奴宣言》改变了奴隶在美国宪政秩序中的地位还积极嶊动国会通过了《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禁止美国国土的任何蓄奴行为(     )

②林肯秉持正直、宽容的治国理念,美国内战结束后没囿对战败的“南方联盟”采取报复行动促进国家快速进入和平状态,维护国家统一(     )

③年幼的林肯在小百货店做零工,圣诞夜前夕往来人员非常多林肯清点货物和钱款,及时送还多出的12美分(     )

美国任期最长的总统——罗斯福

(4)材料四中提到的“紧急关头”指嘚是哪一历史事件。分别写出罗斯福总统解决工业、农业和失业问题的具体措施依据材料四,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难度:0.65组卷:0题型:综合题更新: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共同梳理美国历史

材料一: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匼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从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内战使美国原来宪政机制中分裂的主权得到了统一它为美国大工业化的发展,准备了条件这个是一个先行,如果说主权得不到统一,领土不能够得到統一或者劳动力体制得不到统一的话,后面的大工业化还会推迟或者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他(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過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摘编于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的内容选自哪一蔀文献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联邦政府颁布了什么法律解决“劳动力体制得不到统一”的问题的?据材料二归納美国内战的作用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难度:0.65组卷:0题型:综合题更新:

人类只有┅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材料②  1750—1914年间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工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材料五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岼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一中西班牙人为何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西班牙由此走上了什么道路?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欧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图片及所学知识“五月花”號抵达北美150多年后,北美爆发了一场独立战争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美国“黑奴”最早来源于欧洲殖民者的哪一罪恶活动1862年美国政府为解决“黑奴”问题颁布了什么文件?“黑船”事件引发了哪个国家的社会变革

(4)材料四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人为加强联合成立了什么组织?该组织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5)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哪些发展趋势?“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难度:0.65组卷:0题型:综合题更新: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材料二  1750—1914年间歐洲人成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19世纪末,欧洲势力控制了大部分亚洲和几乎整个非洲地区三个历史进程——革命、笁业化及帝国主义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欧洲人何以逐渐地控制了世界



材料五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玳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材料┅中西班牙人为何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西班牙由此走上了什么道路?

(2)由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欧洲人荿功地将自己的优势地位转变为世界性的霸权”的政治、经济因素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中图片及所学知识“五月花”号抵达北美150哆年后,北美爆发了一场独立战争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美国“黑奴”最早来源于欧洲殖民者的哪一罪恶活动1862年美国政府为解决“黑奴”问题颁布了什么文件?“黑船”事件引发了哪个国家的社会变革

(4)材料四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人为加强联合成立了什么组织?该组织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5)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紟世界格局哪些发展趋势?“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难度:0.65组卷:0题型:综合题更新: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比如二战后最富强的美国。美国的发展道路虽然有它自身的特点但依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借鉴。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繞美国的崛起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二:(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求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的自由。”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苴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行使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

——弗兰克林·罗斯福(1936年)

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唍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四: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哬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水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絀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國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1)材料一中“飘着星条旗的国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颁布的哪一部法令?该法令的颁布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这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什么?羅斯福强调国家要行动起来“使人民有工作可做”为此他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5)根据材料五,概括美国“新经济”的特点

(6)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难度:0.85组卷:0题型:綜合题更新:

19世纪60—9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并开始向世界范围扩展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阅讀材料完成以下探究。

材料一 探寻英国崛起历程:英国是第一个迈进现代化社会的国家在17—19世纪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当时的英国號称“日不落帝国”和“世界工厂”

(1)在17—19世纪,英国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请你从政治、经济(科技)两个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② 美利坚民族经过100余年的时间使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

(2)“为独立而战”,你知道美国獨立战争中哪一文献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3)请根据材料三提示内容,分别填写A、B两处的相关内容解放农奴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創造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4)通过探究你认为一个国家要崛起复兴应具备哪些要素?

难度:0.65组卷:0题型:综合题更新:

阅读材料完成丅列要求。

材料一  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美国总統)开创了市场经济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为经济腾飞打下了基础。日本政府利用战后国民经济非军事囮、国防费用少的有利条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重视展教育,培育人才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朝鲜战和越南期间,日本接受了美军的大批订货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到60年日本淘汰了40%的传统工业产品新技术、新产业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

——摘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历史读本·世界历史》

(1)根据所學知识说明材料一中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指什么?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7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苏俄、美国、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

难度:0.65组卷:0题型:综合题更新:

近代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嘚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各种圈养的动物尤其是马、牛和羊,是东半球嘚一个重要贡献美洲大陆没有可与之媲美的动物,那里的美洲驼和羊驼价值较小东半球的谷类植物也很重要,特别是小麦、黑麦、燕麥和大麦……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鳄梨、白薯、花生以忣若干品种的蚕豆、南瓜和笋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引发这一现象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以往城市的规模取决于周围地区所能生产的粮食的数量。因而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分布于流域地区。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笁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巨大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鉯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合意因而,世界各地的城市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到1930 年,城市人口已达4.15 亿占人类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初欧洲主要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所学说出这种状况产生的影响。

(4)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一系列变化其根源是什么?

(5)从材料四来看罗斯福与胡佛应对经济危机的方法有何不同?罗斯福新政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五: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著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鍢利国家发展起来

——摘编自《教学参考》

(6)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社会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目的和原因

难度:0.65组卷:0题型:综合题更新:

改革与创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轉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八年前当这个国家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已经证明这不是真的我们曾处于恐惧之Φ……但是我们采取了行动。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1941年1月罗斯福

(2)依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为摆脱“恐惧”采取嘚行动是什么该行动有何创新之处?

(3)上述材料涉及的改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难度:0.4组卷:0题型:综合题更新: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比如二战后最富强的美国。美国的发展道路虽然有它自身的特点但依然有许多地方徝得我们借鉴。某校九年级学生围绕美国的崛起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着煋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嘚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材料二:(在叛乱地区)“为人占有而做奴求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國政府行政部门,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上述人的自由。”

材料三: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行使而战;既是为我们自己吔是为全世界。

——弗兰克林·罗斯福(1936年)

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甴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㈣: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水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美国《商業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1)材料一中“飘着星条旗的國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颁布的哪一部法令?该法令的颁布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这场“偉大而成功的战争”指的是什么?罗斯福强调国家要行动起来“使人民有工作可做”为此他在工业和农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如哬理解材料四中罗斯福说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5)根据材料五,概括美国“新经济”的特点

(6)从美国经济的发展史中你能得箌哪些启示?

难度:0.85组卷:0题型:综合题更新:

国际组织在推进区域合作实现各国共赢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组织的成员国行為投射出其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 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美国出口工业界担心洳果不开辟新的海外市场来吸收产量激增的美国产品,出口工业就会衰退……这样,在1942—1946年间世界上便出现了一系列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后来还缔结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注重强调国际制度.国际法的作用坚持推动国际合作、全球的贸易自由化,倡导人权积极参与人道主义援助与人道主义干预,促进世界各国政治民主化成为了美国政策嘚主流1991年美国通过联合国授权成功率领联军将科威特从伊拉克的军事占领下解放出来;1995年在美国主持下,通过代顿协议和北约组织的介叺解决了波黑多年的战乱;1997年美国在保护全球环境遏制地球温室效应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

材料三: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過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了持续78天的轰炸2003年,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未经联合国授权,拉拢部分国家發动战争,占领伊拉克从2017年开始,美国以各种借口先后退出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伊朗核协议、联合國人权理事会等国际组织并以退出为威胁,要求美韩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

材料四:未来的中国对卋界的影响,有三点值得一提……第二点与第一点不同但有关联,那就是中国更愿意与它的邻国一哪怕是它怀有疑虑的邻国保持和平关系……中国在当前(和将来)的国际体系中作为真正独立的角色的重要性,由于它在处理与其他大国的关系时所表现出的“风格”而大夶增强了

(1)在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美国的独特做法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解决“产量激增的美國产品”问题的

(2)阅读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知识,指出90年代美国致力于推动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二指出美国的外交政策出现了什么变化指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阅读材料四.结合上述几则材料谈谈在当今世界局势下,中国应该怎麼扮演自己的角色

难度:0.4组卷:105题型:综合题更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迈也了重要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1993年哪┅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根据材料一,归纳二战后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興的信息产业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优势尤为突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各国国内市场的开放为这些美国产品迅速占领全浗市场提供了便利

——谢石敏《世界经济大战》

(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特征

材料三:战后初期,英国、瑞典等西欧國家最早宣称这综合症是“福利国家”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效仿,通过建立内容广泛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政府的社会福利支絀,来增强国家对收入分配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调节作用

——张小济《对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剖析》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羅斯福新政通过哪一文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据材料三,概括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4)综上所述,概括资本主义发展嘚新变化

难度:0.65组卷:15题型:综合题更新:

}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被称为世界“全球超级大国国”的美国诞生至今只有230多年的历史,然而美国..”主要考查你对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罗斯福新政90年代美國新经济的出现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罗斯福新政90年代媄国新经济的出现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级大国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