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现在找工作,好多都要985,211985出身太重要了,那是不是只要是985,211无论哪个学校都行,

网上很多人认为自己是985和211出身就高人一等,事实上管你985还是211在我这里,只要我心里不_百度知道
网上很多人认为自己是985和211出身就高人一等,事实上管你985还是211在我这里,只要我心里不
网上很多人认为自己是985和211出身就高人一等,事实上管你985还是211在我这里,只要我心里不爽的时候,一句“给我滚”,哪个敢开腔,专科生手下有十多位北大的手下。这年代,没钱你什么都不是
我有更好的答案
确实是这样的,现在大学扩招之后,很多好学校的学生还不如一般学校的,况且用一次高考来评判一个人,这本身就是不太公平的
211啥意思啊
有能力更好
说得你很有钱似的。这么有钱就给20币?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高人一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听说现在找工作,好多都要985,211出身,那是不是只要是985,211无论哪个学校都行,_百度知道
听说现在找工作,好多都要985,211出身,那是不是只要是985,211无论哪个学校都行,
听说现在找工作,好多都要985,211出身,那是不是只要是985,211,无论哪个学校都行吗,比如我是辽宁的,那要是是像延边大学,石河子大学出身,毕业后在南方或北京或者辽宁找工作也是和其他985,211学校出身一样的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名牌学校确实在找工作有优势,但关键还是要有专业能力,没专业能力,即使找到了工作,胜任不了,一样会淘汰
采纳率:58%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精选一“煎饼摊的大妈火了,和顾客发生争执。于是大妈说:“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看到这个消息顿时。。。”网友自嘲说:我们都拖国家后腿,大妈才叫GDP。看到很多人抱怨 ,为什么自己读了985,211,赚的还没有外卖小哥多,还没有摆摊的大妈多。小编想说哪来的自信啊?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辛酸,大妈每天很早就要起床,不论严寒酷暑,一天也休息不了几个小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试想如果让985,211毕业的人去做做得了吗?就因为你是985,211毕业的吗?金钱是这个真实世界给我们的掌声我们完全不能去歧视,那些我们理所当然觉得不该赚这么多钱的工作。不能把自己的傲慢,狭隘和偏见强加给别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价值,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辛苦。相对财务自由的人,从来都不会去问,凭什么他能够赚这么多钱,也从来不会去满脸鄙夷地说,“他不过就是赚了点钱么,有什么了不起。”因为他们深知,金钱是这个真实世界给我们的掌声。而往往那些不愿意付出,不愿意辛苦,躺在985,211上就想要问社会要高薪的人,心态才越来越失衡。当你完全理解不了煎饼大妈为什么能月入3万,你强烈地要抱怨凭什么自己工资那么低的时候,你的思维模式,已经完全配不上你985,211的学校身份了。以前的段子讲:985是软卧,211是硬卧,双非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专科挤厕所,其他的趴火车顶上,到了目的地,没有人在乎你怎么来的……毕业后到了社会才发现:985是飞机,211是高铁,双非一本二本是动车,三本是直达,专升本是特快,专科是普快,其他的都是摩车,然后所有人都在乎你同样的时间最终走了多远……当一个学渣在会上拿着那纸大学文凭苦寻无路,当他在职场上处处碰壁时才明白:平台的重要性无可代替,听信读书无用论,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现代人在购物时,都喜欢用“品牌”来衡量一件东西的价值,在招聘市场上,“品牌效应”也同样奏效。即使规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大多数大型企业在招聘时还是会有意识地筛选名校学生。据2017年最新数据表明,名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成功率远高于普通大学,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二八”分布,两成左右的求职者获取了近八成的offer:985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68.7%的应届生获得企业offer;211高校应届毕业生中,超过一半尚未获得offer;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则有74%尚未获得offer。在《演说家》里面,张雪峰老师曾提过一个观点:学历越高,进入名企几率越大。所以这就是你读不读名校的直接差距。而当视频里一位嘉宾说:“我自己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个重点的(大学)。”张雪峰老师一句“所以你不是世界前500强”,让他顿时哑口无言。这就是优胜略汰的社会,如果他是世界企业500强,会愿意放弃名校毕业生来录用普通高校的学生吗?一个好的企业总会向往更优质的员工。有人可能会说:“我可以用时间来证明自己并不比名校的毕业生差。”但是人家凭什么放着手边的优质资源不用,来等着让你证明自己?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说的那样,这个社会总有人一出生的起点就是很多人奋斗的终点。今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也是这样说的:“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但如果你再放弃高考,放弃进入名校,放弃奋斗,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名校起码提供给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虽然不能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成为马云,但在人生的接力赛中,你已经跑赢了一程。走出象牙塔,以后的门票只会越来越贵,你可能再也买不起入场券了。所以不要小看这一份文凭,在别人还不理解你的时候,这张纸就成为了你最有说服力的标签。读书不是无用的,眼界很重要,如何赚钱取决于你的眼界,你的格局。格局大了,眼界开阔了,自然就能够月入千万了,所有,从现在开始,开阔自己的眼界,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之路,才是正途!秉承着透明安全便利店额准则,为客户带来致富之道,无论你是不是985,211,我们都能助您成功!推荐阅读最美刷屏!“1块钱”购画刷爆朋友圈,30分钟增100万人捐款玖融网CEO徐奔:加速整改,重在可持续发展浪漫一夏│玖融网的小伙伴们生日快乐啦!!《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精选二您的浏览器不支持音频播放。念高中时,常听班主任提起一位学姐,她几乎不跟周围的人说话,没什么朋友。直到高考,她考了全省前十名。市里去拍摄宣传时,发现她家中一贫如洗,父亲早就过世了,母亲还一直卧病在床。高中为了省钱,她经常趁别人吃完饭离开后,去捡吃剩的馒头,一边捡一边吃。那时候,有些高校会给优秀高考生数万元的现金奖励。她说,她高中三年拼命学习,目标就是能拿到那笔钱,这样她就自己赚够了学费,亲人就再也不能逼她赶紧辍学,早点嫁人。“像我这种出身卑微的人,连任性的资格都没有,就害怕一停下来,就被别人狠狠地甩在后面。”这让我想起云音乐的评论区常看到的一句话: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知乎上有个提问:底层出身的孩子,假设当年你没能上 985 或者 211,你会损失和错过什么?什么是底层?就是除了你自己,你一无所有。而只能靠自己的人,连个性都是奢侈品。01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不论出处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必论出处的年代。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的较量。有钱的基础是,你家庭的资源、背景,加上你的努力和运气。但大多数人,不过是为了生计而出卖劳动的人。纪录片中曾辍学的父母,没能力教孩子怎么学,因为穷,他们也没钱让别人来教,到后来,伦敦的孩子Tony也辍学了。02人脉、财富、教育等资源,会父传子,子传孙。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农村80%的留守儿童从没参加过课外辅导,在西部贫困农村,63%的学生甚至没有高中文凭。中国校友网对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开展调查,发现在年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在下降。这种现象,就如同今年北京高考状元说的: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状元身份的背后,一定付出了汗水,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支撑他的还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时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条条大路通罗马,偏偏有人就出生在罗马。《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前期极尽努力,但在职场上依然被上司克扣,受尽欺负。他在特别绝望的时候说,人生就是一场比赛,可有的人连参赛资格都没有。确实,那些富家子弟手中的东西可能是我们一辈子也买不起的东西。人的每一种奢望都是设想“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但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这种极端不公平的交易。所以大学,起码提供给了底层可行的前进捷径,终其一生或许谈不上逆袭,但在人生的接力赛中,你是自己孩子的起点。上大学并不是让你以后能干什么,而是让你以后可以不干什么。一个连学习都嫌累的人,是很难咽下生活的苦的。03为什么一定要上名校?你身边人的优秀程度,会影响你过去20年来,北大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上大学,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当起大学老师。每个学校都有保安,但为什么这种成群结队的考学行为,在名校发生的概率更大?媒体采访“北大保安第一人成”的报道里,或许就藏着答案。张俊成说,有次站岗,看到一位老人骑车过来,快到门岗前,老人下车,推车走过。经过门岗时,老人点头跟他说:“你辛苦了”。张俊成感到很受宠若惊,他问旁人,“这是谁?怎么这么尊重我们?”别人告知,老人是北大校长。在保安岗位上,张俊成也曾一度“迷失”,他说,“那个时候非常无知、愚昧”。但他却得到了多位北大教授的热心帮助,在教授们的建议下,他才开始重新读书学习。《精进》一书中谈到:“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而在一片向上的氛围中,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不断自省,哪怕最后变不成最牛的,也可以优秀出众。名校的光环,是一种优秀的传递当别人无法深入接触你时,你的头衔,外表等外在表现,往往决定了他们对你的看法。大学生如同韭菜,收完一茬又会有一茬,已经不怎么新鲜了,在这种情况下,“名校”就是一道招牌。稍微想一想就不难理解,亲戚家有孩子考上名校,周围人会口口相传,“谁家的孩子,上XX学校了!了不起!”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都要掰扯清楚,好像有了这层关系,自己的身价也能水涨船高。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终就不一般,它的声望是由多年来源源不断地人才输入和输出才形成的。所以选择名牌大学的求职者,成本无疑是最低的。在他们看来,出身名校,起码意味着有智商或者有毅力。国内大公司招聘时,几乎都会明确地写明岗位的学历要求,有些岗位要求至少是本科以上学历。有人说这是“歧视”。关于“第一学历”,某社区曾发起过一次探讨,参与者各抒己见,其中被点赞最多的留言是这么说的:国家队为什么要从省队里选运动员?我是全村跑步最快的为什么不能参加奥运会?第一学历不好有两个重要隐患:1.过高地估计自己努力的价值和自身水平;2.过低地估计科学研究的困难程度和世界的大小。第一学历不能决定人一辈子,文凭也证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机会,在某些时候只留给有这张纸的人。人脉的扩张,是一个人能力与资源的扩张好大学能带给你接触更广泛圈子的机会,人脉的扩张,也是一个人能力与资源的扩张。有次和一位在创业的学长聊天,他说他现在的团队,基本是研究生时期的同学,并且导师觉得他的项目前景不错,主动帮他做宣传。不光是创业上的资源,为什么名校毕业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错的工作?除了本身能力问题,校友的作用也很明显。比如前辈在大型企业上班,那你进入他的圈子实习和求职的机会,一定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多。薪酬待遇更功利性一些,如果你以赚更多钱为目标,学历绝对是决定因素之一,在薪资这件事上,国内外都保持了一致。福利待遇好的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员工等岗位,都有硬性的比较高的学历要求。2010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对学历的要求,硕士以上学历的职位有294个,占职位总数的54.55%;而专科学历可以报考的职位只有1个。通过嫁娶来改变命运?或许也需要高学历从相同或相似的阶层群体中挑选配偶,这种门当户对式婚姻匹配,被称为同质婚。反之,跨越社会等级、社会群体壁垒的婚姻,为异质婚。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同和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显著提高。“男高女低”的异质婚配模式减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更加难以通过婚姻实现社会流动,女性选择比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的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在比自己仅仅高一个层次的梯度中选择,也就是现在鸡汤文常说的“你是谁,就会嫁给谁”。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村男性,在择偶时面临更为严峻的困境。04一张高校文凭,不能确保让人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那些说它“没用”的人,不过是一直处在谷底上方,但这绝不等同于“谷底”不存在。曾看到一位网友的跟贴,他说:“其实我也没高考,也没读过大学,现在过得也不错,但这是我几年来起早摸黑努力得到的结果,不可以说读书无用论,其实读好大学,人生肯定会有个好的起点。”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有句被说过无数遍的话: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要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说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行为,自己活得假,别人看着也特别累。读书是一生的事,不是什么时候要用到了,我们才去学什么。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曾发表过这样一段演说:“有些人出生就含着,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跟人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关于作者 / 本文转自网易新闻公众号“槽值”,作者:槽值小妹,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段子的女神,既能提笔把文造,也能教你把妹撩,立志写认真有情调的文字,做心中有温度的小女子,治疗你所有不开心。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精选三海归,曾是高端人才的代名词。10多年前在人才市场,海归人才招聘会都设在贵宾室,留学生是抢手货。而今,这一现状已发生剧变。如今留学生也跟国内大学应届毕业生一样,要参加企业招聘会,挤人才市场。甚至有知名企业HR放言:现在海归研究生还不如985高校本科生!海归贬值了。海归的起薪,也从其期望的1万元,骤降至6000元,而且相对于国内高校、特别是名校毕业生而言,海归的优势越来越小。来源:都市快报(dskbdskb)最近两周,记者深度访问了资深留学顾问、大企业资深HR、留学家庭、海归学子,并做了随机小调查,发现留学文凭贬值,海归竞争力下降,已是不争事实。记者上周对杭州50位海归的随机采访发现,海归们对薪水不太满意,有28%起薪在6000元以下,最低的只有3500元;起薪在元的海归最多,占40%。这一数值,已经与杭州众多高校毕业生的起薪相差无几。而与这份尴尬的薪水相对应的,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家庭投入。到国外留学,学费加上生活费,一年花费二三十万元人民币,基本是起步价,而且费用一年比一年高。2007年,国内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回国人员总数为4.4万人。到了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54.45万人。2016年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短短9年间,出国人数暴增了近4倍。留学回国人员总数,暴增了近10倍!浙江每年出国的留学生有10000多人,这两年留学生回国出现高峰,有90%的留学生回国就业。一边是出国留学的巨大开销,一边是留学回国之后的尴尬处境。很多工薪家庭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掏出全部家底让孩子出国留学,这样的教育,风险真的很大。一位杭州普通家庭女孩的海归经历今年杭州的夏天,特别热,也特别长。下午1点半,顶着烈日,26岁的小林出发拜访客户。这一次,她需要把产品一一给客户过目,并且劝说对方购买。高温把她的脸烘得通红,一身藕粉色连衣裙下,显得有些狼狈。小林自嘲道:“搬砖的一天开始了!”所谓“搬砖”,是网络上对比较辛苦工作的一种玩笑的说法。6年前,小林不会想到自己会“搬砖”。那一年,家里人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一家子欢乐地决定——高中毕业后送她出国留学。从那天起,小林脑海里,自己的未来应该是脚踩高跟鞋厉风行的女强人,或者是高档写字楼里拿着高薪备受追捧的业务骨干。小林的家人,也曾经这么以为。为了避开高考选择留学盲目选择金融专业小林的父母都是生意人,由于生意难做,家境不算富裕。高三以前,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和“留学生”扯上关系。那时候她身边选择留学的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学霸,去国外深造,追求更广阔的发展平台;第二种是家境比较好的同学,父母不甘心让他们考一个国内普通大学,孩子的“留学生”身份会让焦虑的家长们得到一种安慰。当时,小林在杭州一所重点高中读书,成绩中等。父母的想法是,与其让她考一个普通的国内大学,还不如跟着留学大潮去国外闯一闯。对于学得焦头烂额的小林来说,这也不失为一个避开高考的好机会。高三下学期,当班里同学为高考奋战时,小林离开学校进入了语言培训机构。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出国并不比高考轻松,第一次雅思考试就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只有5分。英语是她的弱项,语言课上得比较吃力。小林回忆:“5分虽然不高,但也达到了出国签证的分数,只是还要在国外继续读语言。澳洲的语言课需要一级一级考上去,达到标准了再申请本科学校,那样的话在国外‘战线’就太长了。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我决定在国内继续考雅思。”小林捋了捋耳边的头发,笑着说:“以前我头发很多的,扎起来一大把,现在这一点点发量,主要是因为考雅思的时候掉了不少头发。”最终,掉的头发没浪费,第二次考雅思,换来了6.5分。当时,小林和父母有一个共识:国家发展迅速,对金融方面人才需求一定会比较高。那几年,金融、经济专业突然成了高频词汇,走到哪都能听到。留学顾问不断夸赞这个专业的前景:形势一片大好;小林高中班里也有不少同学在国内大学里选择了这一类专业。“金融那几年特别热,听起来就像能找到一个好工作的专业。此外,我当时对这个专业并不是很了解。”最终,小林赶上了金融专业的热潮,成功申请了澳洲莫纳什大学。父母做了一个大胆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去澳洲读书,要求上要有60万存款,并且这笔钱要被冻结半年,再加上每年30万的开销,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为了凑出小林留学的钱,小林的父母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决定: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那段时间,和亲戚们吃饭聊天,大家对卖房子的意见不一。大姨一家觉得,原本亲戚都住在附近,相互有个照应,而且卖房、买房都是大事,太折腾;舅舅和其他大部分亲戚则支持小林父母的决定,卖房能迅速变现,减轻供小林读书的压力,再买一套房,说不定也是不错的。小林说,可能家里大多是生意人的关系,在钱方面特别有魄力,换作许多家庭,卖房凑钱读书实在太疯狂了。小林的父母很快把老房子卖掉,150多万元的卖房款里,120万元留给小林做,剩下的30多万元加上家里原来的积蓄用作首付,买了一套180多万的新房。“父母很少和我聊钱的事情,我也没有问过他们当时卖掉房子经历了怎样的纠结,但家里的老房子被卖掉,我心里五味杂陈,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辜负他们的这份辛苦。”回忆起家里卖房供自己读书的这件事,至今小林的心情都是复杂的。一方面,心疼年迈的父母又要扛起,一方面,看着杭州不断上涨的房价庆幸,还好又买了一套新房,或许没有亏。小林查看售房网站,自家现在的房子估价已经400万以上了。一个失误多读2年研究生意味着多花60万小林原计划在澳洲待3-4年,读预科和本科,之后就回国工作。她想象中的留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留学机构自制的手册配图里描绘的那样——美丽的校园,温馨的住宿,大气的图书室,还有隔三差五的旅行、派对……事实上,背井离乡的生活是孤独的。小林刚开始住在澳洲当地人家里,三餐由房屋主人提供,但是语言隔阂,共同话题并不多。顺利过渡了几个月,她便和新朋友们合租了一套别墅。“合租一套别墅要比单独租公寓便宜多了。”小林说。进入本科学校后,小林发现,自己所在的专业中国人相对比较多,大约占了十分之一。她大一时最好的朋友,就来自温州。“后来,眼看着要毕业了,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不得不继续读研究生,多待了两年。”小林说道。原来,即将进入大三那年,小林被学校劝退了。她感叹:实在太冤了!那一学期,她有一门挂科了,左等右等都没等来补考通知,后来直接就收到一张劝退通知单。等她找到学校才知道,原本挂一门课不算很严重的事情,但是学校寄了一份通知,请挂科的同学参加听证会,陈述自己挂科的原因。阴错阳差,室友把这份通知放在了不起眼的一角,导致她错失了参加听证会的机会。学校认为,小林态度有问题,想要劝退她。得知要被劝退后,小林傻眼了,她第一时间在心里算了本账:每年学费约18万元,房租约6万元,生活费约6万元,每年花费30万元人民币,父母已经砸下近百万,如果被劝退,意味着前面的钱都白费了。“出国之后,好像我对钱的概念变强了,时时刻刻在算一笔留学账。”经过多方打听,小林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只要转学去了金融专业稍微差一点的大学,还是能拿到毕业证。“那是唯一止损的办法,转同专业能保留之前的学分。我和爸妈商量,既然转去稍差的学校,为了让留学的含金量更高,只有再读2年研究生了。”小林说,人的能力都是在绝境里逼出来的,当时的自己连哭的时间都没有,只能绞尽脑汁地寻找办法。父母把我送出国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能力,在国外的一切只能靠自己。“一回国,我就想工作,等不及了!我在澳洲过了6年,花了6年爸妈的钱,而以前的同学们已经工作了两三年了,我怕追不上他们的脚步。”小林坦言,2016年底回国,刚开始找工作的焦虑感无时无刻不在。小林和国内的朋友们聊天,她发现自己刚从象牙塔里出来,朋友们却已经成了行业里经验老到的白领了。小林长得漂亮,高中时期一直是班里的人际交往核心。这一次回来,几个老朋友话题总是无意间聊到工作,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小林有点融不进话题。小林默默催自己:投简历,赶紧!小林投了六份简历,每一次面试都是一次“碾轧”。有一场面试,对方不客气地说:“我们收到的简历里有留学背景的很多,除此之外,你有什么优势?”另一场,面试官皱着眉头:“你26岁还没有过任何工作经验吗?”还有一场,对方宣布:“我们的底薪不高,2000块钱,其余靠业绩提成。”……无工作经验,2000块底薪,再对比周围留在国内的同学们,小林也忍不住问自己:这些年国外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小林参加过某银行举办的硕士专场招聘会,地点在杭州知名重点大学的校园里。偌大的候场室里,一群西装革履的面试者熟络地相互交谈。小林听到,他们都是这所大学的研究生,相互认识,抱团作战。小林说,相比于自己这个澳洲归来的杭州本地人,这些在杭州求学的人,更像是主场作战。进入面试环节,小林礼貌地进入房间,等待对方翻看简历。“房间里很大很安静,面试官隔我大概一米远,我仍然能听见他唰唰翻简历的声音,就像对我几年留学生活的一次‘检阅’。”了解了小林的学习背景之后,对方说:“我问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你能运用哪些人脉资源在你这份工作中?”小林的信心一下子被浇灭。她说:“人脉?留学生刚回国最缺的恐怕就是人脉了。”留学的背景优势已经很小小林和杭州一位大型企业里的前辈聊天,这位前辈告诉她:“现在的留学生就像以前的研究生,或者是再之前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以我们公司来说,留学生背景的优势其实很小。除了英语优势外,其他就没有了。但是,英语好这一点,985、211的大学生同样能做到。”前辈的实话,又是一次碾轧。小林说,的确,竞争力永远属于少部分人,我们的父辈们,读大学不容易,所以那时候大学生特别受优待;后来,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生成了稀缺,不愁找工作;后来,优秀人才去国外进修,回来成为各行业的精英。现在,把孩子送出国的家庭太多了,甚至提前到了中学,留学生的整体含金量也在下降。几乎每一家面试单位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回国?小林对这个问题有点反感:“并不是说,国外混不下去了,所以我就回国了。回国,仅仅是个人的决定而已,没有那么多值得说的理由。就是想回来赚钱了,但是面试时总不能这么说啊!”小林身边一起出国的几位朋友,大多选择了创业。创业,避开了回国后低薪酬、找不好工作的心理落差,也更适合经济条件尚且不错的大部分留学生。“我有个朋友在澳洲学美发,相当于去读了个澳洲的技校,完全是为了镀金。当然,回国也找不到工作,总不可能去发廊做理发师吧?”小林苦笑道。摆正自己的姿态扎扎实实做出来今年初,小林在父母的帮助下,进入了一家国企,每个月工资拿到手5000元。这和她最初的不是没有差距,但是经过多番碾轧下来,她说自己要求已经放到很低了。这家企业留学生众多,不乏国外一流大学的学子。单位的老员工告诉她,公司里留学生起薪比国内研究生高1000元,比国内本科生高2000元,差距也仅仅是这样了。进公司之后,后面的升值与否,就靠每一个打拼了。小林的工作主要是和客户对接采购,沟通和营销为主。经过找工作的痛苦之后,小林也不断摆正了自己的姿态。“留学生已经没有光环了,不管什么学历,都还得扎扎实实做出来的。”小林已经26岁了,作为新人,她比其他人的时间更为紧迫。她说,6年的留学生活让她比一般的新人年纪都要大,所以她更要抓紧时间追赶。最后,小林再算了一笔账:1年的留学准备花了近10万元人民币,6年澳洲生活花费大约180万元人民币。依照目前的工资水平,赚回这笔钱难度不小。但是,小林依然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10年赚回这近200万。“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小林笑着,转身走进了客户所在的写字楼里。应届海归起薪6000元在采访的近十家大公司中,快报记者发起一个关于应届海归薪水的小调查。除了一家金融公司明确表示起薪会在1万元以上外,其他多家公司给出的答案基本一致——应届海归起薪6000元是普遍水平。我们具体来看看——一家全国知名的房地产公司浙江分公司: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一致,本科6000元,研究生7000元。一家知名医药公司:国内院校研究生的起薪是6000元,同等学历的留学生要高出500-1000元。一家国有金融公司浙江部: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一致,基本招聘研究生,起薪10000元左右。一家浙江省分行:银行的起薪在6000元左右,第二年会比第一年有较大比例增幅。一家韩国服饰公司的浙江分部:所有应届生起薪6500元,不分学历,不分是否有留学背景。一家杭州本土的互联网公司: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起薪6000元,应届海归留学生6500元。一家杭州本土的影视公司:国内院校应届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基本一致,税前元。一家知名的华东分部:国内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起薪是元,985、211高校毕业生起薪是元,海归留学生的起薪也是元。一家工程公司的杭州分公司: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海外归国留学生的起薪差不多,税前7000元,税后6000元。”从这个小调查中可以看出,在这些大公司眼里,应届海归相对于应届国内毕业生,薪资优势并不明显,最多相差1000元。花几百万元出去留学,几年之后回国就业,面对的却是这样的现实——这几百万花得到底值不值?小票个人感觉,6年时间花费200万,回国和应届毕业生工资相差不了多少,如果这6年时间你用这200万来,也许结果和现在会有所不同,总而言之,有利也有弊,出国,见识广,接触的东西也挺多,,能挣钱,有了钱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的过程中也需要慢慢的学习,学习的同时也是在慢慢的提升自己,选择来,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哦。票金所,安全可靠的历史年化收益:6%-12%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关注票金所~《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精选四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念高中时,常听班主任提起一位学姐,她几乎不跟周围的人说话,没什么朋友。直到高考,她考了全省前十名。市里去拍摄宣传时,发现她家中一贫如洗,父亲早就过世了,母亲还一直卧病在床。高中为了省钱,她经常趁别人吃完饭离开后,去捡吃剩的馒头,一边捡一边吃。那时候,有些高校会给优秀高考生数万元的金钱奖励。她说,她高中三年拼命学习,目标就是能拿到那笔钱,这样她就自己赚够了学费,亲人就再也不能逼她赶紧辍学,早点嫁人。“像我这种出身卑微的人,连任性的资格都没有,就害怕一停下来,就被别人狠狠地甩在后面。”这让我想起云音乐的评论区常看到的一句话: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知乎上有个提问:底层出身的孩子,假设当年你没能上 985 或者 211,你会损失和错过什么?什么是底层?就是除了你自己,你一无所有。而只能靠自己的人,连个性都是奢侈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不论出处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必论出处的年代。龟兔赛跑,如果兔子一直在拼命跑,结果会怎么样?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七岁的John和Andrew说自己每天都会读《金融时报》/《人生七年》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的较量。有钱的基础是,你家庭的资源、背景,加上你的努力和运气。但大多数人,不过是为了生计而出卖劳动的人。纪录片中曾辍学的父母,没能力教孩子怎么学,因为穷,他们也没钱让别人来教,到后来,伦敦的孩子Tony也辍学了。人脉、财富、教育等资源,会父传子,子传孙。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农村80%的留守儿童从没参加过课外辅导,在西部贫困农村,63%的学生甚至没有高中文凭。中国校友网对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开展调查,发现在年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在下降。这种现象,就如同今年北京高考状元说的: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状元身份的背后,一定付出了汗水,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支撑他的还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有时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前期极尽努力,但在职场上依然被上司克扣,受尽欺负。剧中的石小猛/《北京爱情故事》他在特别绝望的时候说,人生就是一场比赛,可有的人连参赛资格都没有。确实,那些富家子弟手中的东西可能是我们一辈子也买不起的东西。我再努力再勤奋八百辈子,有用吗?没用,赶不上你一生下来,嘴里边含一把金钥匙,我呢,也别勤奋了,别努力了,我就吃吃斋,念念佛,找个好时候好地方,投个好胎,找个好爹。人的每一种奢望都是设想“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但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这种极端不公平的交易。所以大学,起码提供给了底层可行的前进捷径,终其一生或许谈不上逆袭,但在人生的接力赛中,你是自己孩子的起点。跨过这条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以后的门票会越来越贵,你可能再也买不起入场券了。为什么一定要上名校?一、你身边人的优秀程度,会影响你过去20年来,北大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当起大学老师。每个学校都有保安,但为什么这种成群结队的考学行为,在名校发生的概率更大?媒体采访“北大保安第一人张俊成”的报道里,或许就藏着答案。张俊成说,有次站岗,看到一位老人骑车过来,快到门岗前,老人下车,推车走过。经过门岗时,老人点头跟他说:“你辛苦了”。张俊成感到很受宠若惊,他问旁人,“这是谁?怎么这么尊重我们?”别人告知,老人是北大校长。在保安岗位上,张俊成也曾一度“迷失”,他说,“那个时候非常无知、愚昧”。但他却得到了多位北大教授的热心帮助,在教授们的建议下,他才开始重新读书学习。《精进》一书中谈到:“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而在一片向上的氛围中,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不断自省,哪怕最后变不成最牛的,也可以优秀出众。二、名校的光环,是一种优秀的传递当别人无法深入接触你时,你的头衔,外表等外在表现,往往决定了他们对你的看法。大学生如同韭菜,收完一茬又会有一茬,已经不怎么新鲜了,在这种情况下,“名校”就是一道招牌。稍微想一想就不难理解,亲戚家有孩子考上名校,周围人会口口相传,“谁家的孩子,上XX学校了!了不起!”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都要掰扯清楚,好像有了这层关系,自己的身价也能水涨船高。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终就不一般,它的声望是由多年来源源不断地人才输入和输出才形成的。所以HR选择名牌大学的求职者,成本无疑是最低的。在他们看来,出身名校,起码意味着有智商或者有毅力。说到第一学历,古人也非常重视。满清重臣左宗棠,举人出身,终其一生没也考中进士,这成了他永远的痛,甚至让他在宦海中饱受侮辱和曲折,后来他成了正一品,还不忘给自己弄一个荣誉进士的称号。到了现在,国内大公司招聘时,几乎都会明确地写明岗位的学历要求,有些岗位要求至少是本科以上学历。有人说这是“歧视”。关于“第一学历”,某社区曾发起过一次探讨,参与者各抒己见,其中被点赞最多的留言是这么说的:国家队为什么要从省队里选运动员?我是全村跑步最快的为什么不能参加奥运会?第一学历不好有两个重要隐患,1、过高地估计自己努力的价值和自身水平;2、过低地估计科学研究的困难程度和世界的大小。第一学历不能决定人一辈子,文凭也证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机会,在某些时候只留给有这张纸的人。三、人脉的扩张,是一个人能力与资源的扩张好大学能带给你接触更广泛圈子的机会,人脉的扩张,也是一个人能力与资源的扩张。有次和一位在创业的学长聊天,他说他现在的团队,基本是研究生时期的同学,并且导师觉得他的项目前景不错,主动帮他做宣传。当年北大毕业的陆步轩,以卖猪肉为生,全国哗然。别人只看到才子卖猪肉的不光鲜,但陆的校友陈生却注意到:一个档口,自己一天只能卖1.2头猪,陆步轩却能卖出12头,简直太牛逼了。陈生邀请他做品牌顾问,两人合作成立“屠夫学校”,养殖土猪,后来,他们开了几百家连锁店,陈生身家也过百亿。不光是创业上的资源,为什么名校毕业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错的工作?除了本身能力问题,校友的作用也很明显。比如前辈在大型企业上班,那你进入他的圈子实习和求职的机会,一定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多。四、薪酬待遇更功利性一些,如果你以赚更多钱为目标,学历绝对是决定因素之一,在薪资这件事上,国内外都保持了一致。福利待遇好的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员工等岗位,都有硬性的比较高的学历要求。2010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对学历的要求,硕士以上学历的职位有294个,占职位总数的54.55%;而专科学历可以报考的职位只有1个。五、受教育程度低的人,通过嫁娶来改变命运越来越难从相同或相似的阶层群体中挑选配偶,这种门当户对式婚姻匹配,被称为同质婚。反之,跨越社会等级、社会群体壁垒的婚姻,为异质婚。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同和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显著提高。“男高女低”的异质婚配模式减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更加难以通过婚姻实现社会流动,女性选择比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的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在比自己仅仅高一个层次的梯度中选择,也就是现在鸡汤文常说的“你是谁,就会嫁给谁”。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村男性,在择偶时面临更为严峻的困境。一张高校文凭,不能确保让人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那些说它“没用”的人,不过是一直处在谷底上方,但这绝不等同于“谷底”不存在。曾看到一位网友的跟贴,他说:“其实我也没高考,也没读过大学,现在过得也不错,但这是我几年来起早摸黑努力得到的结果,不可以说读书无用论,其实读好大学,人生肯定会有个好的起点,更好地认识世界。”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有句被说过无数遍的话: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要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说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行为,自己活得假,别人看着也特别累。读书是一生的事,不是什么时候要用到了,我们才去学什么。刘媛媛演讲“寒门贵子”/《超级演说家》刘媛媛在《超级演说家》中曾发表过这样一段演说:“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END作者简介本文转自公众号“槽值”(caozhi163),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段子的女神。微博@槽值。推荐阅读中日高铁恩仇录:称霸世界53年的日本新干线,如何在9年内被中国干掉王健林要倒台了?保姆纵火案过后,林爸爸在坚持什么?如果中印开战,中国如何打赢这场战争?合肥的委屈︱刘德科成功人士和骗子,本质上是一类人?《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精选五文字整理自头条号“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与文章无关,原标题:《你知道李彦宏、刘强东是高考状元吗?读书无用论才是最大的谎言!》,文章转载仅限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2017胡润富人榜学历如下:低学历富豪比例:1000人/8亿 =0.000125%。非重点本科以上富豪比例:600人 / 4000万 =0.0015%。985等重点高校富豪比例是:400人/200万人 =0.02%。看见没有,本科毕业富豪比例是低学历的20倍左右,985等重点高校富豪比例是非重点的10几倍。如果你不想以后怨恨自己不是富人,那么请先思考自己有没有富人那么努力。读书无用论才是最大的谎言你只有读了足够的书,才有资格思考“读书是不是无用”。知乎上有个提问:底层出身的孩子,假设当年你没能上985或者211,你会损失和错过什么?网易云音乐有一个热门评论,“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在你没有家缠万贯的财富,没有能养你一辈子的爸妈时,你总有一天会身后空无一人。所以,你为什么不努力读书?记得有一期《演说家》,是网红考研老师张雪峰的演讲,主持人鲁豫问他:“雪峰你是真的相信考研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还是因为你是做这个之后开始宣传考研的?”而他接下来的一番话,笨拙,诚恳,却让人十分动容。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你在今年的九十月份你到齐齐哈尔大学去看一看什么样的企业到齐齐哈尔大学去招聘你再在北京一个学校看一看什么样的企业到北京科技大学招聘你再看看什么样的企业到清华北大招聘他们去什么样的企业他们给这个学生多少钱一个月的工资这确实是目前招聘市场的现实情况。学历到底重不重要?或许只有碰了壁才会知道!那些说学历不重要的,很可能是因为人家已经有了学历。一个在猎头公司上班的朋友说,他经常给一些世界500强企业招人,第一个要求就是本科以下学历不要!英文好优先第一!如果看到硕士博士学历的,哪怕工作经验没有本科多,企业还是会选择硕士博士学历的。你说学历重不重要?学历就像是一张车票,决定了你坐什么交通工具。为什么一定要上大学我们要告诉你,一张大学文凭,特别是一张985、211名校文凭,虽然不能确保你登上顶峰,却可以让你免于跌落谷底。你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你身处名校,自然被优秀的人围绕。你在名校认识的人会是你以后事业的人脉,是你生活上的朋友。功利点来说,你的学历决定了你一开始的薪酬待遇,名校自然有优势。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没有先天资源,那么后天唯一的出路,真的还是只能靠知识。所以,别再说读书无用,也别再提什么乔布斯哈佛退学的例子了,人家好歹也是有考上哈佛大学的脑子啊~你倒是先考上个哈佛再说读书无用啊!所以,别听人说什么“开心幸福最重要”,没有舒服的生活做后盾,“穷开心”真的没那么开心的……真的,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努力吧,努力学习,努力奋斗,努力做好一切,青春不就是拿来拼的嘛。“逼”孩子在年少时努力,只是不想让他们走自己的老路,将来能更随意的生活吧。最后,告诉孩子:你必须十分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已入驻:微信公众号丨今日头条丨新浪微博直接在各平台内搜金储宝即可评论区留下你的神评▼送你2000元油卡《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精选六前一段时间,坐标北京,一个摊煎饼的大妈火了。起因是一个顾客买了煎饼后认为大妈少加了一个鸡蛋。大妈辩解了一番后,忍不住说了一句“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这句话一夜之间刷爆了朋友圈。但是,其实,网络上一直充斥着类似的事情。比如大学毕业做快递小哥,月收入破万;高中未毕业做外卖小哥,月收入超985毕业生等等。很多人当一个笑话看,或者说一个段子。当然,也网友自嘲,我们都拖国家后腿,大妈才叫GDP。然而放下手机后,很多人也开始抱怨,为什么自己苦读多年,艰难打败了独木桥上的其他对手,读上了985、211,但是毕业后,赚的还没有快递、外卖小哥多,还没有煎饼摊的大妈多。其实,大家在这样抱怨时,没想到职业不分贵贱,不愿意吃苦,那为什么还要求自己赚的比别人多呢?大多数人还保留这上一代人的观念,太容易以学历去决定一个人,以学校的好坏去决定一个人,从行业去决定一个人。太多人,从事着和大学毫不相关的工作,太多人,没有办公地点,就是在家里蹲,或者在全世界跑,太多人连固定住所都没有,但不妨碍他们年收入上千万。很多人至今也理解不了其中的逻辑,不知道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变了,赚钱的模式变了,甚至经营生产模式都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未来甚至要替代掉超过半数的岗位。大家要知道,卖煎饼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首先你得早起,这就意味着你可能没那么丰富的夜生活;你还得进货,这得有个好身体;你还得动作快,味道好,不然留不住客人;更不用说一身的油污和葱花味儿,常年忍受风吹日晒以及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城管……艳羡煎饼大妈,那就走出办公室,走出写字楼;受不了那个苦累,就挑力所能及的工作自食其力。对于白领来说,这就是一道选择题。煎饼摊并不轻松,办公室也没那么骄傲。不论985还是211,不过是一纸学历,并不是高收入的保证书。那么,肯定很多人会问道,那么寒窗苦读那么多年是为了什么。答案就是开阔眼界,让自己的选择更广,道路更宽。具体到这件事情上就是,你可以辞了工作去摆摊卖煎饼,而卖煎饼的大妈不能进你的公司去工作。没有天然应该高薪的行业,每个行业都值得被尊重。当然,对于高学历人才来说,市场的选项也并不是只有“体面工作+较低报酬”或“脏苦累工作+较高报酬”,也可以“体面工作+较高报酬”。就拿很多人都学过且认为没用的高等数学来说,所谓没用,不是高数没用,而是绝大多数人没有把它学到有用的程度,一句话,学艺不精。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学艺若精,在哪都是稀缺人才,大约也就不会羡慕一个煎饼摊了。? 点击【阅读原文】,,安享收益!《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精选七念高中时,常听班主任提起一位学姐,她几乎不跟周围的人说话,没什么朋友。直到高考,她考了全省前十名。市里去拍摄宣传时,发现她家中一贫如洗,父亲早就过世了,母亲还一直卧病在床。高中为了省钱,她经常趁别人吃完饭离开后,去捡吃剩的馒头,一边捡一边吃。那时候,有些高校会给优秀高考生数万元的金钱奖励。她说,她高中三年拼命学习,目标就是能拿到那笔钱,这样她就自己赚够了学费,亲人就再也不能逼她赶紧辍学,早点嫁人。“像我这种出身卑微的人,连任性的资格都没有,就害怕一停下来,就被别人狠狠地甩在后面。”这让我想起云音乐的评论区常看到的一句话: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知乎上有个提问:底层出身的孩子,假设当年你没能上985或者 211,你会损失和错过什么?什么是底层?就是除了你自己,你一无所有。而只能靠自己的人,连个性都是奢侈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不论出处的年代,也是一个英雄必论出处的年代。英国BBC曾拍摄纪录片《人生七年》(7 Up),展现14个孩子,50年的人生轨迹。7岁时,来自精英家庭的John和Andrew已经习惯了每天看《金融报》或《观察家》,而贫民窟孩子的理想,是能少罚站,少被打,吃饱饭。七岁的John和Andrew说自己每天都会读《金融时报》/《人生七年》50年后,几个精英家庭的孩子,上了好学校,找到好工作。三个中产家庭的孩子,有一位成为精英,两个依旧中产。而几个来自底层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后代,依然常常与失业相伴。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的较量。有钱的基础是,你家庭的资源、背景,加上你的努力和运气。但大多数人,不过是为了生计而出卖劳动的人。纪录片中曾辍学的父母,没能力教孩子怎么学,因为穷,他们也没钱让别人来教,到后来,伦敦的孩子Tony也辍学了。人脉、财富、教育等资源,会父传子,子传孙。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农村80%的留守儿童从没参加过课外辅导,在西部贫困农村,63%的学生甚至没有高中文凭。中国校友网对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开展调查,发现在年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在下降。这种现象,就如同今年北京高考状元说的: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状元身份的背后,一定付出了汗水,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支撑他的还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有时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人的每一种奢望都是设想“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但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这种极端不公平的交易。所以大学,起码提供给了底层可行的前进捷径,终其一生或许谈不上逆袭,但在人生的接力赛中,你是自己孩子的起点。为什么一定要上名校?你身边人的优秀程度,会影响你过去20年来,北大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当起大学老师。每个学校都有保安,但为什么这种成群结队的考学行为,在名校发生的概率更大?媒体采访“北大保安第一人张俊成”的报道里,或许就藏着答案。张俊成说,有次站岗,看到一位老人骑车过来,快到门岗前,老人下车,推车走过。经过门岗时,老人点头跟他说:“你辛苦了”。张俊成感到很受宠若惊,他问旁人,“这是谁?怎么这么尊重我们?”别人告知,老人是北大校长。在保安岗位上,张俊成也曾一度“迷失”,他说,“那个时候非常无知、愚昧”。但他却得到了多位北大教授的热心帮助,在教授们的建议下,他才开始重新读书学习。名校的光环,是一种优秀的传递当别人无法深入接触你时,你的头衔,外表等外在表现,往往决定了他们对你的看法。大学生如同韭菜,收完一茬又会有一茬,已经不怎么新鲜了,在这种情况下,“名校”就是一道招牌。稍微想一想就不难理解,亲戚家有孩子考上名校,周围人会口口相传,“谁家的孩子,上XX学校了!了不起!”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都要掰扯清楚,好像有了这层关系,自己的身价也能水涨船高。名校在人心中的地位始终就不一般,它的声望是由多年来源源不断地人才输入和输出才形成的。所以HR选择名牌大学的求职者,成本无疑是最低的。在他们看来,出身名校,起码意味着有智商或者有毅力。关于“第一学历”,某社区曾发起过一次探讨,参与者各抒己见,其中被点赞最多的留言是这么说的:国家队为什么要从省队里选运动员?我是全村跑步最快的为什么不能参加奥运会?第一学历不好有两个重要隐患,1、过高地估计自己努力的价值和自身水平;2、过低地估计科学研究的困难程度和世界的大小。第一学历不能决定人一辈子,文凭也证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机会,在某些时候只留给有这张纸的人。人脉的扩张,是一个人能力与资源的扩张好大学能带给你接触更广泛圈子的机会,人脉的扩张,也是一个人能力与资源的扩张。有次和一位在创业的学长聊天,他说他现在的团队,基本是研究生时期的同学,并且导师觉得他的项目前景不错,主动帮他做宣传。当年北大毕业的陆步轩,以卖猪肉为生,全国哗然。别人只看到才子卖猪肉的不光鲜,但陆的校友陈生却注意到:一个档口,自己一天只能卖1.2头猪,陆步轩却能卖出12头,简直太牛逼了。不光是创业上的资源,为什么名校毕业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错的工作?除了本身能力问题,校友的作用也很明显。薪酬更功利性一些,如果你以赚更多钱为目标,学历绝对是决定因素之一,在薪资这件事上,国内外都保持了一致。福利待遇好的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员工等岗位,都有硬性的比较高的学历要求。2010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对学历的要求,硕士以上学历的职位有294个,占职位总数的54.55%;而专科学历可以报考的职位只有1个。受教育程度低的人,通过嫁娶来改变命运越来越难人们在择偶时往往遵循从相同或相似的阶层群体中挑选配偶,这种门当户对式或般配的婚姻匹配,被称为同质婚。反之,跨越社会等级、社会群体壁垒的婚姻,为异质婚。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同和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显著提高。越来越集中在比自己仅仅高一个层次的梯度中选择,也就是现在鸡汤文常说的“你是谁,就会嫁给谁”。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村男性,在择偶时面临更为严峻的困境。一张高校文凭,不能确保让人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曾看到一位网友的跟贴,他说:“其实我也没高考,也没读过大学,现在过得也不错,但这是我几年来起早摸黑努力得到的结果,不可以说读书无用论,其实读好大学,人生肯定会有个好的起点,更好地认识世界。”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有句被说过无数遍的话: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要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说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行为,自己活得假,别人看着也特别累。读书是一生的事,不是什么时候要用到了,我们才去学什么。我喜欢的《超级演说家》里的刘媛媛,她曾发表过这样一段演说:“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刘媛媛演讲《寒门贵子》/《超级演说家》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精选八周二好哇,工友们~前不久,有关“学历/文凭是否重要?”的话题再次引起争议。“大叔/大妈靠卖烧饼买几套房”“大妈卖煎饼月入3万!”...看到这些,有人不禁会问:“学历和经历哪个更重要?”、“学历和薪酬能成正比吗?”对此,有人用研究了这个问题,下面,跟豆哥一起来看看: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立场;来源:21世纪经济日报综合自21数据新闻实验室(jjbd21;研究员:毕凤至、谢珍)、南周知道(nz_zhidao;从易)。用数据看:高学历能不能带来高工资?2017中报刚刚披露完毕,21数据新闻实验室通过统计3347家上市公司的人员构成和薪酬分布发现,作为人均月薪最高的银行和非银金融行业,其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人数占比也位居TOP3。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均月薪TOP10的上市公司中,有4家来自非银金融,其中,渤海金控和人均月薪达10万元以上,渤海金控更是高达19.55万元!01、硕士、博士扎堆行业人均月薪过万哪些行业高学历人才最多?根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国防军工行业硕士/博士学历员工占比最高,共9.3%。紧接着的是银行、非银金融(包括券商、、信托等),均在7%以上。不过,如果要算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行业是哪个的话,那就要数银行了,高达71.69%,其次是计算机、传媒,分别占57.13%、49.13%。就整体学历水平而言,银行是最高的——本科学历及以上员工最多,而且硕士/博士占比第二。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上市公司2017年半发现,这些行业的人均月薪均达到万元以上,其中,非银金融和银行的人均月薪位居前两位,分别为3.38万元、2.79万元。02、这几家公司,硕博员工占半数以上根据21数据新闻实验室统计,在3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12家硕士/博士学历员工占比超过40%,3家超过50%——陕国投A、中国卫星、航天工程。陕国投A(000563.SZ)是A股公司中,硕士/博士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达56.67%。名列第二的是中国卫星(600118.SH),占比50.25%,不过就人数而言,它是这12家公司中人数最多的,有2500多名硕士/博士学历的员工。那么,本科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最高的是哪些公司?那就多了!数了一下,有22家上市公司90%以上的员工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并且有4家公司100%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申通地铁、亚通股份、长白山、大商股份。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均月薪TOP10的上市公司中,有4家来自非银金融,其中,渤海金控达到19.55万元,安信信托的人均月薪也在10万元以上。注:计算方式为上半年员工平均薪酬=(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员工数量,再计算出各家上市公司的人均月薪。附表:仅仅按人数来算,以下这些公司博士或硕士学历员工人数最多,当然,员工基数比较大,占比也就比较小。看了那么多数据,回到开头的问题:学历到底重不重要呢?学历真的不重要吗?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虽然辍学过,但他们恰恰是非常重视学历的。9月,又是一年开学季。不管是毕业的你,还是刚踏入校园的你,对于“学历是否重要”都有过思考。鼓吹学历无用论的人,常常会说谁不读书也成功了、谁辍学也成功了、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看学历是歧视...其实他们都错了。最近因为一档演讲节目的辩题,“学历是否重要”再一次成为网络上的热点话题。有些出人意料的是,认为学历不重要的网友竟然也占了很大一部分。这让人联想到美国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的“奶头乐”理论。布热津斯基认为,世界全球化会使20%的人搭乘快车一路驰骋,80%的人会被“边缘化”。而这80%的人口与20%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奶头乐”理论,认为可以给80%的被边缘者一个“奶头”,让他们心安理得接受被抛弃的命运,以此避免与20%的精英间的冲突。同理,那些高学历高收入的人群,可以向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宣称读书无用、学历无用、要安分守己、及时行乐,让这些“边缘化”人口安于现状,不会对精英构成挑战和威胁。无论那些宣扬学历无用、读书无用的人,是“蠢”还是“坏”,我们都有必要戳破“学历不重要”这一谬论。这一谬论往往会换个形式或说法出现,下面将一一反驳。谬论1:谁谁谁不读书也成功了鼓吹学历不重要的人,最常见的就是拿身边的人举例子。比如有一对外地夫妇,两个都是文盲,每天晚上到街旁摆烧烤,一天纯利润高达2000元,在市区买了三套房。而名牌大学毕业生一出来,工资才几千块钱,谁说学历就一定重要了。他说的是不是事实?的确是事实。但他忽视的至关重要一点是,概率。他陷入了一个逻辑学上的谬论,叫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他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什么意思呢?这样的“外地夫妇”的另一个称呼叫农民工,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82亿。也就是说,像这样日进千元的人,只占2.82亿人口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如果烧烤都好赚,大家早就摆摊去了,卖烧烤发家致富的都是幸运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那么大部分没有户口、没有学历的农民工在哪里呢?他们在烈日下的工地里,在流水线上,蜗居在城中村里。与幸存者偏差相对的,是一个失败者偏差。比如看到新闻,某某名牌大学毕业生卖猪肉去了,或者长期陷入贫困领低保,就由此得出结论,学历有什么用。这同样是一个概率问题,没有学历的人也有成功者,但概率很低;有学历的人也有失败者,概率同样很低。以个别的案例来论证普遍问题,结论自然就错了。谬论2:谁谁谁辍学了也成功了这一谬论的逻辑错误也是类似的。与之不同的是,持这一谬论的人,最喜欢拿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举例子:你看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辍学却如此成功,一个长期是世界首富,一个创建的脸书正改变着世界。学历还有用吗?首先,这样想到人一定得先照照镜子:自己是否有资格与这群牛人相提并论。他们是从哪里辍学的?哈佛!也就是说,在辍学之前,他们是能够考上哈佛这样世界最顶级名校的,跟从二三流学校混不下去辍学有本质区别。他们选择辍学是因为相较于学历,手头正在研发的程序和软件更迫切,也就是说,人家在学生期间已经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创造了。如果你有足够的本事考上清华北大,并且在校期间已经开始创造性的工作,那么你有底气辍学——因为你更接近于“天才”了,但作为凡夫俗子,就请不要眼高手低了。我们再来听听辍学后的盖茨自己怎么说的吧。“尽管我中途辍学,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软件事业,但拿到学位更容易确保你在今后取得成功。大学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有收获的工作,拿到更高的工资。甚至还有证据显示,如果你拿到大学学位,生活的健康程度也将提升。他们还会给美国的劳动力人群带来更多的技能,帮助我们的经济实现增长,保持竞争力。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而扎克伯格在从哈佛辍学13年后,拿到了哈佛的博士学位。他在社交网上这样写:“妈,我早就告诉你了,我迟早会回来拿学位的。”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虽然辍学过,但他们恰恰是非常重视学历的。谬论3:经历比学历更重要在某乎的问答或者各种职场攻略里,都有连篇累牍的文章告诉你,进入了职场就一切归零,学历什么都是浮云,你的工作经历、能力、情商,比你的学历重要多了。这个说法对不对?对的。但前提是,进入职场后,而且是一个好的职场。比如在世界500强企业,你一旦有幸进入其中,学历因素的确不那么重要了,你跟所有员工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个时候经历等因素更重要。很多二三流高校毕业生看到这个说法,会有一种心理安慰:没关系,我虽然学习成绩差,学校也差,但以后职场看的是我的能力和情商,我不一定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但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可以说在接近100%的情况下,他们根本不太可能跟北大清华的学生进入同一个职场,因为在筛选简历的时候,他们早就筛选掉了。那些鼓吹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HR在筛选简历时定的最低标准可能就是985高校,甚至有的只认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他们所谓的“经历比学历更重要”,是在进入他们的单位后。进入单位前,他们对学历的选择比谁都严苛。不信的话,你只要上985高校和三流院校的学生就业网站上看一下就知道了,到985高校招人的,都是各种高大上的国企、事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或者看看每年国家电网、人民日报、央视这些单位公示的录用名单,看看这些被拟录用的人的学校,你会发现,他们不仅几乎清一色都是985高校,而且频率最高的还是北大清华人大等顶级名校。你的经历再多、情商再高,对不起,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很多HR连给你笔试的机会都不愿意。谬论4:看学历是歧视前三个谬论被驳倒了,有人就开始打道德牌了:你们招聘时先看学历,是对学生的歧视。我们虽然学校不出名,但我们勤恳努力,怎么可以只看学历。当社会上的人越来越注重个体的权利,自然是好事。但时下的舆论似乎走向了过犹不及的倾向,动不动就给人扣上歧视的大帽子。我们再来做一个假设,一个HR准备招聘5名员工,有100人投简历。这意味着他必须筛掉95人,筛人得有一个标准。他先看学历,这时三流高校的学生反对,你这是学历歧视。好的,他放弃学历标准,他以性别为标准,男性优先,女性肯定会反对,这是性别歧视。他退而求其次,以工作经历为标准,这时工作经历为零的应届毕业生也跳出来说,你们这是歧视应届生。他无可奈何,以能力为标准,这时能力较弱的人也可以跳出来说,你这是歧视弱者,你应该给我们机会,应该看到我们有进步空间……发现没有,这个时候HR就没有办法选人了。因为我们已经把“选人的标准”泛化为,“对不符合标准的人的歧视”,可实际上,选人的标准,仅仅是竞争语境下的一种择优。当然有人会说,以学历来择优,太过武断,不够科学云云。的确,以学历论人才可能会错过一部分人才,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个概率,要远低于他选到的人才的概率。以学历选人才,可能是他最不坏的选择,是他效率最高的选择——不然HR都得累死。作为用人单位,这是他的权利。我们可以不赞同,但只要企业不违反法律,我们也无权进行道德绑架。总而言之,读书很重要,名校很重要,学历很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有那么多家长要花费巨资购买学区房给孩子挑一个好学校。但也绝非贬低那些非名校毕业的学子,而是希望他们能够正视差距,尽可能地从其他方面弥补。你可能无法一下子获得与北大清华学子同样的竞争机会,但也许工作几年之后,当你累积了一定资本,你的二次就业机会就更开阔了。通过贬低他人来达到自我安慰,丝毫改变不了结果,请少些抱怨,多一些努力。无论职场还是人生之路,都是马拉松,有个好学历仅仅是出发时更容易些,不一定意味着笑到最后。工友们,豆哥认为学历重要,经历同样重要,这两者缺一不可,学历是经历的门槛,你们觉得呢?-猜你喜欢-:福满“金”秋,送2.2g+银月饼券包:APP“领券中心”天天领活动:理财联盟等你来战丨赚钱好机会商城:0元拿iPhone丨各种好货工分兑换新功能:预约投资功能丨账户划转功能↓,就选金融工场,来即送200《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精选九来源:槽值ID:caozhi163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念高中时,常听班主任提起一位学姐,她几乎不跟周围的人说话,没什么朋友。直到高考,她考了全省前十名。市里去拍摄宣传时,发现她家中一贫如洗,父亲早就过世了,母亲还一直卧病在床。高中为了省钱,她经常趁别人吃完饭离开后,去捡吃剩的馒头,一边捡一边吃。那时候,有些高校会给优秀高考生数万元的金钱奖励。她说,她高中三年拼命学习,目标就是能拿到那笔钱,这样她就自己赚够了学费,亲人就再也不能逼她赶紧辍学,早点嫁人。“像我这种出身卑微的人,连任性的资格都没有,就害怕一停下来,就被别人狠狠地甩在后面。”这让我想起云音乐的评论区常看到的一句话: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知乎上有个提问:底层出身的孩子,假设当年你没能上985或者211,你会损失和错过什么?什么是底层?就是除了你自己,你一无所有。而只能靠自己的人,连个性都是奢侈品。知识改变命运背后,也是一场关于家庭的较量。有钱的基础是,你家庭的资源、背景,加上你的努力和运气。但大多数人,不过是为了生计而出卖劳动的人。纪录片中曾辍学的父母,没能力教孩子怎么学,因为穷,他们也没钱让别人来教,到后来,伦敦的孩子Tony也辍学了。人脉、财富、教育等资源,会父传子,子传孙。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农村80%的留守儿童从没参加过课外辅导,在西部贫困农村,63%的学生甚至没有高中文凭。中国校友网对全国各省级高考状元开展调查,发现在年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在下降。这种现象,就如同今年北京高考状元说的: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状元身份的背后,一定付出了汗水,但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支撑他的还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有时你不得不承认:自己努力的天花板,不过是别人的起点。人的每一种奢望都是设想“如何能付出最少而得到最多”,但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这种极端不公平的交易。所以大学,起码提供给了底层可行的前进捷径,终其一生或许谈不上逆袭,但在人生的接力赛中,你是自己孩子的起点。跨过这条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以后的门票会越来越贵,你可能再也买不起入场券了。为什么一定要上名校?你身边人的优秀程度,会影响你过去20年来,北大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当起大学老师。每个学校都有保安,但为什么这种成群结队的考学行为,在名校发生的概率更大?媒体采访“北大保安第一人张俊成”的报道里,或许就藏着答案。张俊成说,有次站岗,看到一位老人骑车过来,快到门岗前,老人下车,推车走过。经过门岗时,老人点头跟他说:“你辛苦了”。张俊成感到很受宠若惊,他问旁人,“这是谁?怎么这么尊重我们?”别人告知,老人是北大校长。在保安岗位上,张俊成也曾一度“迷失”,他说,“那个时候非常无知、愚昧”。但他却得到了多位北大教授的热心帮助,在教授们的建议下,他才开始重新读书学习。《精进》一书中谈到:“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而在一片向上的氛围中,周围的人都在努力,自己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不断自省,哪怕最后变不成最牛的,也可以优秀出众。名校的光环,是一种优秀的传递当别人无法深入接触你时,你的头衔,外表等外在表现,往往决定了他们对你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出身名校,起码意味着有智商或者有毅力。说到第一学历,古人也非常重视。满清重臣左宗棠,举人出身,终其一生没也考中进士,这成了他永远的痛,甚至让他在宦海中饱受侮辱和曲折,后来他成了正一品,还不忘给自己弄一个荣誉进士的称号。关于“第一学历”,某社区曾发起过一次探讨,参与者各抒己见,其中被点赞最多的留言是这么说的:国家队为什么要从省队里选运动员?我是全村跑步最快的为什么不能参加奥运会?第一学历不好有两个重要隐患,1、过高地估计自己努力的价值和自身水平;2、过低地估计科学研究的困难程度和世界的大小。第一学历不能决定人一辈子,文凭也证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机会,在某些时候只留给有这张纸的人。人脉的扩张,是一个人能力与资源的扩张好大学能带给你接触更广泛圈子的机会,人脉的扩张,也是一个人能力与资源的扩张。有次和一位在创业的学长聊天,他说他现在的团队,基本是研究生时期的同学,并且导师觉得他的项目前景不错,主动帮他做宣传。当年北大毕业的陆步轩,以卖猪肉为生,全国哗然。别人只看到才子卖猪肉的不光鲜,但陆的校友陈生却注意到:一个档口,自己一天只能卖1.2头猪,陆步轩却能卖出12头,简直太牛逼了。陈生邀请他做品牌顾问,两人合作成立“屠夫学校”,养殖土猪,后来,他们开了几百家连锁店,陈生身家也过百亿。不光是创业上的资源,为什么名校毕业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错的工作?除了本身能力问题,校友的作用也很明显。比如前辈在大型企业上班,那你进入他的圈子实习和求职的机会,一定会比其他学校的学生多。薪酬待遇更功利性一些,如果你以赚更多钱为目标,学历绝对是决定因素之一,在薪资这件事上,国内外都保持了一致。福利待遇好的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员工等岗位,都有硬性的比较高的学历要求。受教育程度低的人,通过嫁娶来改变命运越来越难从相同或相似的阶层群体中挑选配偶,这种门当户对式婚姻匹配,被称为同质婚。反之,跨越社会等级、社会群体壁垒的婚姻,为异质婚。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6》,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同和相近文化程度的婚姻匹配比例显著提高。“男高女低”的异质婚配模式减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更加难以通过婚姻实现社会流动,女性选择比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的男性的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集中在比自己仅仅高一个层次的梯度中选择,也就是现在鸡汤文常说的“你是谁,就会嫁给谁”。而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村男性,在择偶时面临更为严峻的困境。一张高校文凭,不能确保让人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那些说它“没用”的人,不过是一直处在谷底上方,但这绝不等同于“谷底”不存在。曾看到一位网友的跟贴,他说:“其实我也没高考,也没读过大学,现在过得也不错,但这是我几年来起早摸黑努力得到的结果,不可以说读书无用论,其实读好大学,人生肯定会有个好的起点,更好地认识世界。”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有句被说过无数遍的话: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还没高调的资格呢,就嚷嚷着要低调,还没活明白呢就开始说去伪存真,这是一种最损己不利人的行为,自己活得假,别人看着也特别累。读书是一生的事,不是什么时候要用到了,我们才去学什么。这世界就是,一些人总在昼夜不停地运转,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发现世界已经变了。《煎饼摊大妈都月入3万,985,211毕业的你能月入千万吗》 精选十提示: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哦广东高考分数线新鲜出炉!文科一本514,二本417理科一本508,二本402体育类:文化科总分290分,体育术科185分美术类:文化科总分280分,美术术科210分音乐类:文化科总分250分,音乐术科190分看到分数线之后第一件事做什么?赶紧报志愿啊!搜索自己的分数线在今年的整体水平中能报到的最好的学校是哪个钱小妹整理最全高考志愿填报攻略快分享出去,造福人类辣!三招搞定:高考志愿怎么填1学校优先原则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以此类推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以下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其次是本科、专科等等。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随着大学招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看出身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招收700多万大学生,每年毕业700多万,这是大家看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看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平均下来就超过40-50%了。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需要更加重视。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在录取时的一本二本等等划分,是最坑人的,千万不要在意这个东西。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东西。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听说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在一些地区是二本招生,为什么不去先拿一个北大的招牌?在这里,我想提醒,有几个985学校因为地域原因,比较好上。第一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域的确受限制,不仅在西北,还不在西安,在杨凌镇。但学校是最早的一批985,比后来挤进985的高校其实更有资历。一般来说,西北东北的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后来西北大学撤销下放陕西,他就成了西北唯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2地域原则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府城市。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重庆,一个是深圳,我觉得需要特别提出。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最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国,了解更丰富的中国。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府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211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推荐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深圳大学培养了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华大基因等等,随着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深圳了。3专业原则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放弃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第一,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第二,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第三,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第四,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第一,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第二,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最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关注的,但却可以利用的。三个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就很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报志愿必须注意的七件事误区1:平行志愿没有先后顺序平行志愿的特点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多次检索、一次投档”。平行志愿的6所高校在投档中只作为一个志愿,只享受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考生被投档,即使被退档,也不能再投到本轮投档的其他高校。平行志愿填报高校也有先后顺序,并且平行志愿的投档是在分数优先的前提下遵循志愿顺序进行的,投档时,电脑从考生第一志愿高校开始检索,如果考生第一志愿高校报“低”了,即便后面还报了与自己分数相当的“高”校,则也只能“优先”被第一志愿的“低”校录取了。误区2:不仔细看招生章程小金的同学曾经因为没有看学校招生章程里的科目加试要求,加试不合格而落榜。此外还有招生男女比例、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进档考生的专业安排办法等,不同学校的招生章程不一样,一定要仔细阅读,如果因为不符合招生章程规定而失去一次志愿填报机会太不值得!误区3:志愿之间没有拉开梯度就全国来讲基本分两种情况:1.实行平行志愿的地区:平行志愿的实行**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风险,但也不是不考虑,在考虑梯度问题时,建议考生对照往年的分数,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学校要填一个保险系数高的。2.实行非平行志愿地区:把握两个方面: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其次,后续志愿基本上应该考虑往年一般报考人数不满并且曾经招过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学校。误区4:全部填报热门专业建议考生和家长客观对待冷门和热门专业,科学、理性选择专业志愿,千万不要跟风选择、随波逐流。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热门专业分数高,竞争激烈,如果成绩不太突出,竞争实力并非很强的学生在挤热门专业时,容易落榜。即使侥幸被院校录取,由于热门专业里人才济济,自己实力不是很强,在就业选择和以后的工作中也很难占得优势,抢得先机。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误区5:不服从专业调剂当考生在报考某院校时分数不占优势(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填写“不服从专业调剂”就意味着学校将会作退档处理。每年高招录取过程中,都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专业志愿没有拉开梯度,没有掌握好专业级差,或全部填报热门、紧俏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而落榜。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你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了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误区6:平行志愿没有风险平行志愿填报虽然减少了志愿填报的风险,但同样存在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被退档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数在所有被投档该学校考生中偏低;填报专业志愿太高,且志愿不服从调剂。当然,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志愿服从调剂,就不会退档,落榜生将**减少。2.定位不准确的风险。3.志愿没有梯度的风险。误区7:选专业时不考虑兴趣和特长考生自身特性包括:个人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特征、个人能力所及、个人身体条件等4个方面。首先,父母选择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就是违背了考生的个人兴趣爱好。试想,面对一个自己根本不感兴趣、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又如何要求他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深造。其次,这个考生性格内向,平日少言寡语,不喜欢与陌生人打交道。父母选择让孩子学医,将来当医生势必要面对众多各种各样的患者。医患接触是必不可少的诊疗环节,而孩子的性格特征不适合当医生,父母没有考虑到这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有些父母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孩子的兴趣、爱好,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给孩子造成不小的压力。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孩子。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来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多歌手学美术出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