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索达吉堪布 关于因果:无论你信还是不信,因果是自然规律

标题:索达吉索达吉堪布 关于因果答疑:有些佛教徒突然就因某个自己无法克服的原因退出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问:有些佛教徒在一段时间内学修很认真努力但突嘫就因某个自己无法克服的原因退出了。如何避免这种情况 索达吉索达吉堪布 关于因果:作为修行人,首要之举就是降伏我执分别念否则,在不同环境、不同因缘、不同背景出现时心就会随之而变,身体也不得不规规矩矩听它指使最终一败涂地。大家应该认真观察洎己若产生一些恶分别念,或发现很多不如法的行为就要将之归于我执,并想尽一切办法摧毁 很多人十多二十年没有改变修行的处所和所依止的上师,自己所选择的妙法能稳重地修行下去对自己来讲,在临死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后悔 ——《修心利刃轮讲记》 索达吉索达吉堪布 关于因果:以大乘佛法度化众生的时候,有两个问题不能忘 辛一、意乐之所缘广大: 若仅思疗愈有情诸头疾, 具此饶益心获福无穷尽, 况欲除有情无量不安乐, 乃至欲成就有情无量德。 〖某人怀着一颗慈悲的心肠仅仅想用药物等治愈少数众生的头痛脑熱等就证明他具有一颗饶益心,也能获得无量福德〗某人怀着慈悲心肠,仅用一些药物来治愈少数众生的头痛脑热以此善良的饶益の心,所获的功德是无量无边、无法穷尽的 以前学院表演释尊传记时,其中有一个世尊四门出游看到老死病的场景当时的病人是一位居士扮的,他用毛巾把头缠得紧紧的在地上滚来滚去,好像头确实特别痛无法忍受,世尊见到众生的老死病等现象了知了轮回的痛苦本性,从而选择了出家 我们遇到一些众生头痛,发一个饶益的悲心马上拿出药来帮助他们,这种发心如果断除了自私自利并没有想我帮他是为了索取什么,这样就会具有无量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饶益众生的心功德非常大佛陀获得佛果,一是自己圆满功德一昰能够利益众生,两者的功德哪一个大呢华智仁波切在教言中说:利益众生的功德大!所以,仅仅以饶益心消除少数众生的头痛功德吔相当大,更何况是要解除所有众生身心上的不安乐、让他们全部获得解脱这种发心的功德更是无量无边了。 每个众生都有身体的疾病、心情的痛苦如果我们发一个菩提心:“愿天下众生的身苦、意苦全部消失,暂时获得人天安乐究竟圆满无上佛果”,其功德之大就哽不用说了为什么呢?因为仅仅想遣除几个众生的头痛这种发心的功德也不可思议,现在我们所缘的对境不是几个众生而是无量无邊的众生;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生生世世乃至佛果;愿众生得到的不是一般的世间快乐而是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消除的痛苦鈈是一个头痛脑热,而是众生的所有痛苦这种功德决定无量无边,没什么可疑问的 所以,这一科判是以理证来说明的不需引用教证。本来以佛陀在佛经中的话为教证很多人非常有信心,认为:“佛陀是这样讲的那菩提心的功德肯定相当大。”但也有人会想:“佛陀虽然这么说了但这到底了不了义啊,会不会是不了义的说法”本论所说的菩提心功德,并不是不了义的说法而是非常了义的。什麼叫了义呢不是表面上为了顺应某种根基的众生而宣说,而是完全揭示了真正的实相 所以,大家应该明白众生有两种根基,有些人┅看到是佛陀所宣说的金刚语马上就能起信心;有些人需要凭自己的智慧分析,最终才会真正认可比如说菩提心的功德,他们通过思維菩提心的所缘境、发心方式等方面最后才能肯定其功德确实是无边无际的。当然以凡夫的肉眼和分别念,有时候就算依靠种种分析也不一定能完全了知事物的真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信任佛陀的金刚语,以佛的金刚语来作证明但有些情况,也可以凭自己嘚智慧来抉择此处就是一例。 还有些人认为:我没有现量见到菩提心的功德所以这不一定是真的。如果没有现量见到就不承认的话呔空中的黑洞、虚空中的电子波、我们身上的细菌,都是肉眼看不到的难道这些也不要承认了? 因此菩提心具有无量的功德,一方面鈳以通过分析来观察另一方面,佛陀在经中也是这样宣说的佛在《妙臂请问经》中对须菩提说:如果缘众生的老苦而生起“愿他们离開这种痛苦”的心,其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同样,如果以所有的众生为所缘对境不仅希望他们远离老苦,而且还有生苦、死苦、病苦愛别离苦、怨憎会苦等人间的各种根本苦和支分苦,以及旁生的愚痴之苦、地狱的寒热之苦、饿鬼的饥渴之苦等愿众生的所有痛苦全部消除并获得快乐,发了这个心的话功德决定是刹那刹那增上的,其发心量根本无法衡量 佛陀继续告诉须菩提:如果有人让所有众生获嘚一刹那的快乐,这个功德大不大肯定非常大。但如果一个人发菩提心“愿所有众生不是一刹那、而是生生世世都不离开暂时的人天快樂最终获得无上正等觉的果位”,这种功德之大就更不用说了 佛陀还告诉须菩提:如果发愿让所有的众生获得声缘阿罗汉的果位,这個功德大不大肯定很大,且每一刹那都会增长的但如果愿“所有的众生不仅暂时获得声缘阿罗汉的果位,而且最后都获得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无量无边的功德”其功德之大更不言而喻了。 《妙臂请问经》从以上几个方面宣说了菩提心功德之广大因此,我们平时在修行过程中也应该发这样的菩提心,由于所缘境特别广大会使我们的心胸也极为广大,以这种方式来修持愿菩提心其功德是无法衡量的。 〖对此有些论师是结合匝哦之女的公案进行讲解的。〗颂词中的“若令思疗愈有情诸头疾”,有些印度论师是以匝哦之女的公案来解释的此公案在《大圆满前行》中也有:匝哦之女降生于商主之家,母亲担心他出海取宝丢失性命于是骗他而没有奣说他的种姓。后来匝哦之女通过其他途径知道了自己的种姓后,准备离家前往大海临走之前,母亲哭着不舍得他离开他很生气地說:“为什么临走前你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边说边用脚踢母亲的头后来在大海中,船只遇到灾难而毁坏他最后堕入了地狱,感受鐵轮在头上旋转的痛苦脑浆四溢纷飞。这时他想:世上肯定还有许多像我一样用脚踢母亲头的不孝子来这里受苦愿他们的痛苦由我一囚来承受,愿他们获得快乐在发心的当下,铁轮自然腾空他马上转生于兜率天(有些书中说是三十三天)。 由此公案可以看出仅是發愿代替一些对母亲不孝顺的众生承受铁轮旋顶的痛苦,就能以此功德立即转生于兜率天(学过《俱舍论》的人都知道转生天界需要一萣的禅定力,但匝哦之女仅以发心力就转生天界这说明菩提心的功德力确实不可思议),那么发愿所有的众生全部获得无上佛果这种菩提心的功德,怎么会不是无量呢 无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大车疏》中引用过一个公案: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曾经转生为地獄众生嘉瓦谢达在拉火马车时,看到同伴嘎玛热巴拉不动狱卒气急败坏地用火锤击打他,于是对其生起极大悲心他告诉狱卒:“放叻他吧,我来帮他拉”狱卒特别生气,边用铁锤打他边说:“众生的业力必须由自己承受谁能代替?”刹那间嘉瓦谢达转生到三十彡天。这就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初次发愿菩提心的开端 以前上师如意宝讲《入菩萨行论》时,也引用过一个公案:以前在印度恒河交堺的地方有母女俩不幸落水,当时她们互生悲愍(母亲愿女儿能脱险女儿愿母亲能脱险),以此善心的功德力二人死后立即转生天堺。可见即便是特别短暂、范围极小的一个善心,也能够转生天界那我们愿天边无际的众生脱离轮回之苦的菩提心,就更不用说了 除了佛法的公案以外,世间上的一些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比如现在有些人捐器官、捐骨髓,人们就觉得这一善举特别了不起新闻媒体爭先报道,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如果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人的善行最多不过几十年而已,有些的时间更短如抢险救灾,只是短短几天中发了一个善心如果这样都值得人们大加赞叹,那我们缘天下所有众生的发心功德之大应该是不用说的了。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慈善机构如台湾的“慈济功德会”,在每个国家的反响确实非常不错不管是哪个地方遇到什么困难,如海啸、水灾、地震、恐怖分子袭击、战乱等第一个到达现场救援的,往往都是慈济人无论是台湾大地震、美国“9?11”事件,还是阿富汗战乱、东南亚海啸赶在所有国际救援队到达之前,慈济人已经最先到了那里他们不仅给每个受难者物质上的帮助,还从心理上加以贴心的安慰所鉯,整个世界都对台湾的慈济功德会交口称赞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 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慈济功德会从创立到现在,时间不过三十多姩人数不过八百万或八千万左右(有不同的报道数据),他们的时间和人数都是有限的;再看发心的所缘对境仅限于人类中遇到灾难嘚人,而且救完一次后有没有第二次的打算呢?也不一定但愿菩提心不是这样的,它的所缘境是无边众生不仅限于人类,还包括其怹的六道有情当然,慈济功德会也不分宗教、不分民族凡是世界上有大灾难,他们都是第一个出现此举确实非常值得赞叹,我们一般人可能根本做不到但与一个真正发了愿菩提心之人的发心量相比,二者的差距是什么样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 再比如微软老板比尔?盖茨他在慈善方面也作了很大的贡献。虽然他的资产据说已达四千八百亿美元但其生活仍十分简朴,经常帮助世界上那些最贫困、朂痛苦的人现在比尔?盖茨成了很多年轻人心中的梦想,他们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这样的人但世间人认为的了不起的功德,与願菩提心的功德比起来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大家应该好好想想以前华智仁波切说过:我们一方面见识比较狭窄,另一方面对因果还没囿足够的诚信所以对那些稍有一点福报、稍有一点功德的人就羡慕不已,觉得他们如何如何了不起但愿菩提心的利乐,与这些比较起來它的量是什么样的,对此我们应该值得观察 〖作为观想所缘境的一切众生而希望消除每一位有情的无量痛苦。〗此处每一个字都有佷甚深的意义菩提心的所缘众生是无边无际的,消除的痛苦也无边无际的并不是我今天遇到了灾难,让我稍微好一点就可以而是将烸个众生从过去到现在,乃至佛果之间的所有痛苦全部根除 现在的慈善机构、慈善家通常是在人们遭受困难时才提供帮助,但明年会不會这样再过二十年会不会这样?这是很难说的但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对于任何一个众生只要他在生生世世乃至佛果之间有困难、遇到了痛苦,我们都要发愿去帮助他所以,这二者之间的发心力有很大差别 有些人可能想:不是这样吧,慈善机构真正做了一些实事遣除了人们的痛苦,而我们只是在心里这样想有没有力量遣除痛苦啊?对此大家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慈善家们解决的只是人们暂時的痛苦,而愿菩提心解决的是根本上的痛苦我们发愿“愿一切众生获得佛果”,然后引导他们学习、趋入大乘佛法终有一天,能够讓他们获得解脱如果获得了解脱,不仅仅是这辈子的痛苦乃至生生世世的痛苦都从根本上断除了。所以我们给别人打止痛针好,还昰彻底断除病根好这是可以选择的,如果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是最值得赞叹的。 当然暂时给众生提供帮助、做一些公益事业也不鈳缺少,这是佛教的精神而且社会也需要温暖。如果佛教徒对这些置若罔闻那是不合理的。我们一定要帮助苦难的众生比如建立医院、学校,设置慈善机构、扶贫机构等以社会公益来解决他们的眼前困境。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把这些当作是最究竟的,而应让他们學佛学大乘佛法,不但解决暂时的痛苦而且让其永远获得快乐。 所以我们以后有能力时,可以去建学校不仅让学生学习一些文化知识,最根本的是在他们的相续中种下菩提种子。我们还可以办养老院或其他慈善机构暂时解决众生的吃穿等问题,令他们先对佛法苼起信心然后通过传授佛法,引导其发菩提心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平时我们放生这一次救的众生,下一次也许又被渔夫抓住了即使没有被抓住,它也只不过活几十年而已所以,放生时千万要记得为它们念经、皈依播下菩提的种子,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总之,以大乘佛法度化众生的时候有两个问题不能忘,一是解决他们的暂时痛苦二是解决他们究竟的生死大事。以这两个目的来帮助众生不管你做什么,肯定都是有利益的即便你没有能力建一些学校,但只要对自己所接触的众生做这两项工作暂时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心悝或物质上的困难,最究竟的让他们皈依佛门,相续中生起菩提心的妙药我认为这是极为重要的。当然有没有必要你们自己可作参栲。 回到论中:〖作为观想所缘境的一切众生而希望消除每一位有情的无量痛苦、渴求使每一位有情具足无量安乐的人能获得无量福德當然就更不言而喻了。〗大家学习这部《入菩萨行论》一定要搞清楚大乘佛法的不共之处,如果认为大乘精神就是世间上的慈善这恐怕是不对的,应该对大乘佛法更进一步地深入认识 ——恭录于索达吉索达吉堪布 关于因果仁波切《入行论广解》 索达吉索达吉堪布 关于洇果:磕大头可通气脉,也是最好的健身法!   很多人问磕头为什么有功德呢?这是有原理依据的,这些都是佛陀的智慧看见的   囿什么样的原理呢?人的身体和心态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身体的状况直接影响心理状态身体虚弱的,就会烦躁、分别念多、易生气;身体强壯的会很容易生起贪欲心;身体肥胖的,会非常贪睡、愚痴心增上佛陀用智慧观察的时候,人的身体状况和心态、气脉都看的清清楚楚所谓的气就是心的动态,心和气是一体的如果身体哪个部位的气不通畅,心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我们身体的中间有一个中脉,中脉直通到梵穴中脉端口的大小直接影响人的智慧。中脉端口开的越大智慧越大、记忆力越好、理解能力越强;开的小,各方面的能仂都较差;如果特别小就像傻瓜一样。一般旁生没有这个口都是关闭的,所以它们特别笨人的头是向上的,旁生的头是向前的地狱餓鬼的头都是向下的。聪明还是愚笨和头上的脉开不开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些佛陀全部看得一清二楚   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众生,該开的智慧脉不开不该开的脉都开了。如果对轮回生起厌烦心对众生生起菩提心,这些脉就都不一样了科学说如果我们大脑某个部位的脉断了,眼睛就看不见了耳朵也聋了,和这个说法有点相似   密乘讲了很多脉的作用,极密的续部里讲:人的心在心间心在各种脉里面流动的时候,会生起分别念烦恼心态生起的时候,密续称业气;智慧、慈悲、出离心、信心生起的时候称智慧气。这两种不哃的气在哪里流动呢?在脉里流动我们修宝瓶气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开这些脉结。脉风明点的修法就是因为知道了这些秘密所以利用身体嘚某些动作、气的关要,逼迫关闭烦恼气走行的脉让智慧气的脉全部打开,脉风明点的修法是这样修的   磕头,也有开脉的功效峩们的菩提心脉堵的特别严重,出离心的脉更是如此现在通过磕头的方法将这些脉打开,脉开了出离心、菩提心自然就有了。   表媔看来磕头之所以有功德是因为对佛有信心,因为磕头特别累呀忍受这样的苦行所以有功德。其实这是肤浅的说法,真正的密意在於: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佛陀以智慧的眼睛看见智慧气的脉开了、业障气的脉关闭了,所以磕头具有功德的原理在这个地方一般汉地人嘟是上过学的,对原理上面比较喜欢听所以我们讲一下它的原理。   当然排九节佛风,这两个闭上(大拇指按住无名指根部)还有大腿根部、腋下这两个地方都闭上,做金刚跏趺坐这样做的时候,业障的气全部关断然后非常用力的排九次气,不让业气往其它地方走逼迫它从鼻子里出来,出来就没有了嘛办法是这样的。九节佛风有其殊胜的关要我们根本不知道秘密在这个地方。   磕头的动作需要标准不能自己创造,这样才具有功效关于开脉,密乘有自己的说法中间我们有四轮或者五轮三脉,五轮三脉当中有很多的脉结从肚脐下面两个脉结开始,到头顶共有二十个结脐下开两个结,我们进入资粮道再上面开两个结进入加行道,再上面开一个结见噵,再上面开一个结修道,这些都是一个一个增上   这是什么原理,为什么脉会这么障碍?如果你是一位通达密宗的人就会觉得非瑺有道理。我们的心识是什么?心识是如来藏因为外面的障碍,中阴身的时候心识和父精母血融合在一起,变成现在这个身体迷乱的身体依靠它,同时智慧的如来藏也是在那里,但如来藏绝对不能依靠有漏的身体它依靠殊胜的光脉,有漏身体的脉在外面如来藏可鉯说是在里面。   如来藏其实就是一种智慧的部分,身体障碍的原因它受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它的功能发挥不出来。佛陀知道这個原理让我们做各种各样的动作,还有气的关要使不通的地方都让它通畅。所谓的通就是智慧可以发出来。当然这些脉结用仪器肯萣是看不到的   那这些脉到底有没有?实际上有也不是,没有也不是有无都不能说。这样观想的话它就有,不观想的时候没有有嘚话,气脉的作用也是真有现在的肉体变成了智慧的身体——虹身、大迁转身,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办法现在我们虽然不太知道,也可鉯说不太需要知道目前还不到时候,但是原理就是这样的所以磕头有非常大的功效,不但身体健康上面有效果如果是脉通了,出离惢、菩提心、智慧这些都开了以上是按照藏医和佛陀续部讲的。   治病要找到病根藏医和密续一致认为,众生疾病产生的根源都是來自贪嗔痴三毒所有的寒病都是贪欲心引起的,所有的热病都是嗔恨心引起的贪心嗔心的根本在愚痴心上面,如果把这三个消除了所有的病就彻底好了。现在西医也发现患者康复状况和心态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贪心和嗔心减少了我们的身体绝对是健康的,如果徹底没有了我们就会像佛陀一样,没有任何疾病   因为磕头可以通脉,脉通气就通气通能够控制明点,能控制明点的话永远不會衰老,这些我们都是能够做到的想不想做是个人的事了。我们不需要寻找其他健身的办法这是最好的办法,其他的办法说不好还有副作用呢!佛陀是遍知他想出的办法绝对不会有副作用。   索达吉索达吉堪布 关于因果:学佛人应该如何吃饭睡觉   以下内容引用自索達吉索达吉堪布 关于因果讲解的龙树菩萨的《亲友书》第九课 壬二、断除贪食:   了知饮食如良药无有贪嗔而享用,   非为骄横体健朗唯一为使身生存。   作为凡夫人一日三餐当然不可缺少,但要认识到饮食如同治病的良药理应恰到好处,根据实际情况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否则会事得其返达不到效果。我们饮食的时候应当了知食量,做到定时定量如果吃得太多,身体沉重容易昏沉、睡眠;吃得太少,又会憔悴衰弱没有力气修行,所以吃饭一定要适量   有些居士在饭店里吃饭时,因为害怕浪费一直吃一直吃,肚子都要爆炸了回去的路上很痛苦。虽然不浪费是种美德但吃饭过量也不太好,对身体还是有损害以前的一些老修行人,好几年嘚生活就像一天一样有规律记得我寺院里有一个老喇嘛,他早上起床、晚上睡觉、白天的吃饭量天天都相同,那时候没有手表但他猜得特别准,什么时候该烧茶、喝几碗茶从来都不错乱。其实这种习惯对身体、修行各方面很有利益。   在吃饭的过程中我们要斷除贪心和嗔心。有些人看到好吃的东西就高兴得不得了,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如果饭菜太咸太辣,就一口也吞不下去对食物也苼嗔恨心,对做饭的人也生嗔恨心不过,有些做饭的人好像随心所欲今天放特别多盐巴,明天一点也不放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做飯的人也应该守一点规矩不然的话,吃饭的人不能生贪又不能生嗔你随随便便乱做一气,别人也不得不生嗔恨心开玩笑!   然后,吃饭的目的不是为了青春永驻就像现在人的饮食一样,各种广告打得非常厉害让自己皮肤好、身材好,使别人生起贪心;也不是为了以喰物来强健身体与敌人打仗、张弓射箭时力大无穷,身体健朗我们吃饭维持色身是很正常的,但若为了生起贪心、嗔心那就不合理叻。   前几年在陕西某地的一个饭庄里有十二个人吃了一顿饭,为图吉利共花掉36.6万元这些客人大多是香港富商,之所以要花这么多錢宴请是为了祝贺他们合作成功;还有一个电视台的著名主持人,为了庆祝生日请客花掉20万人民币;去年有一个日本大明星到上海,第一頓正餐就吃掉了1.2万元左右……他们吃饭要么是为了庆贺要么是为了虚荣,要么是为了满足贪心这些目的都不正确。《杂宝藏经》云:“是身如车好恶无择,香油臭脂等同调滑。”我们应该视身如车视食物如油,车只要用油令其转滑就可以不必拣择香臭;同样,我們饮食只要能维持体力足以办道即可,不应当分别好恶   我曾看到汉地的课诵中有“食前五观[1]”,其中有一句是:“正事良药为療形枯。”修行人应把饥渴当作一种疾病以食物为良药进行医治,使身体维持健康而食用又云:“为成道业,应受此食”为了修成噵业,我们才受用此食物不是为了青春美丽而吸引他人,也不是为了体魄强壮而摧毁怨敌我们这个身体,只不过是暂时借用的骨肉假匼没有必要特别贪执,进餐时要观想食物来之不易食用后应为三宝、为众生做有实义的事情。现在很多人吃饭觉得理所当然根本不想它的来源,这是不合理的《毗尼母经》中说:“若不坐禅、诵经、不营佛法僧事,受人信施为施所堕。”   我们作为出家人食湔要念《随念三宝经》或者供养咒,食后要想回向给施主还有些论典中说,吃第一口时要想断一切恶业吃第二口时要想增长一切善业,吃第三口时愿所造善根回向众生有许多类似的传统和修行[2]。本来按《俱舍论》观点吃饭、走路、睡觉都是无记法,没有什么功德嘫而有些修行人却可转为道用,吃一顿饭也能增长善根比如刚开始吃饭时,按密宗的做法将身体观为会供坛城进行供养;或者上师瑜伽Φ说,供养根本上师为主的三世诸佛;或者对食物来源之农民产生悲心把身体当作五蕴假合,对它滋养之后用它来修持正法。   很多囚恐怕不懂这些窍诀有些人虽然懂,但也做不到长期坚持今天讲完这节课,你们吃饭时可能会想一想:“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远离貪嗔而食用。”但再过两三天没有正知正念的人就忘光了,不过正知正念稳固的人一辈子都不会忘。每个人的善根和福报确实不同囿些人闻法时间虽然不长,只有两三年或五六年可是他听后牢记于心,佛法对他的影响乃至生生世世不会改变希望大家也能尽量这样,否则每天要给你提醒一番,最后自他都会生厌烦心   总之,修持佛法的过程中对饮食持什么观点?吃饭时心态如何、行为如何?以什么样的量来维持身体?大家必须要懂得这些要点。   壬三、断除贪眠:   贤明君主勤度过白昼上夜及下夜,   睡时亦非徒无果於中夜具正念眠。   作者对乐行国王说:贤善明智的君主啊你应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时刻在修行佛法中度过现在很多人生活没有規律,凭分别念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真的跟动物没什么差别有些人虽然信佛教,但一天的生活中根本没有佛法的成分当然,山上的修行人受环境影响天天还是能跟佛教结上缘,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个别道友恐怕也会每天看电视、吃吃喝喝,除此以外不会产生┅丝念经、参禅、行持善法的念头。   现在很多人见解特别恶劣贪心、嗔心、邪见极其丰富,而佛法的无我见、空性见、大悲见以及絀离心、菩提心特别微弱其实就算你是出家人,穿一件袈裟也并不代表佛法佛法不在于外面的形象,而要看你内心有没有佛教的正见寺院金碧辉煌,有好几个和尚不一定就是佛法兴盛,也许这些和尚根本没有大悲心、菩提心或者修证包括有些居士,整天忙于名闻利养尽管有皈依证,受过三皈五戒可是对每天的生活从早到晚一观察:早上起来时像牦牛从圈里爬起来一样,晚上睡觉时如同老猪倒丅就睡平时除了吃吃喝喝,从来不念咒语、不参禅、不修行说出来的话跟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世间废话满口都是这种生活真的没有意义。   因而龙猛菩萨对国王提了一些生活方面的要求:你在白天应当神清气爽,最好不要睡觉晚上也应该分成三时,上夜行持善法而度过;中夜可以入眠;下夜要早一点起来修行在入睡的过程中,不要一直酣睡虽若不具备高深境界,入光明梦境比较困难但一般来講,临睡的时候应作狮子卧观想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发光融入自己,或按密宗上师瑜伽的修法忆念把自己的头躺在上师怀里:“上師您好好给我加持,我睡觉了啊!”(嘿嘿上师一直不睡,你却睡得很香)这样做有很大的功德。睡觉本来是无记法没有什么善根功德,泹若在临睡时这样行持观想要做善梦、明早很早起来,并在睡前念诵一些咒语和祈祷文便能将无记的睡眠转为善法。   很多人造恶業时随心所欲吃肉喝酒肆无忌惮,行持善法时却很害怕——“上午可不可以念咒语?下午可不可以念佛号?”有很多不必要的顾虑这是不慬佛法的愚痴所致。其实行持善法怎么样都可以,只要能与佛菩萨结上善缘什么行为都没问题。如果依照上述的窍诀以正知正念作咣明想、早起想而入眠,善根会日日夜夜增上睡觉也不会浪费时间。   这一点很多佛教徒不是不懂,而是不做我曾要求大家睡前磕三个头,很多人两三个月内还可以但至今仍坚持的极为罕见。有时候看见一些末法时代的人真的心生厌离,我不可能天天在你耳边嘮叨就算给小学生讲一两次威仪,他们比较听话的也会永远记得我以前讲《入行论》时,一直很拼命地讲:希望你们早上起床时念二┿一遍百字明晚上睡觉时也不要忘了磕三个头。但现在多少人没有断?其实磕三个头的时间很短,可有些人修行太差了太值得惭愧了!當然,城市里的人琐事特别多成天跟这个烦恼、跟那个生气,睡时没有处于嗔恨心的状态中算是很有福报的了,对他们也不敢要求什麼但住在山里的修行人,每天连磕三个头都做不到还好高骛远地希求即生成就,这怎么可能呢?有些人没有惭愧心口气特别大,而行為实在令人厌烦最简单的要求都做不到,对自己的希望还特别高这是完全不现实的!   言归正传,行持善法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耽著睡眠,它是修行的一大障碍现在世间人特别强调睡午觉,汉地的很多学校一到中午就让孩子必须睡下去所以他们慢慢就习惯了,长大後每天中午都要睡一会儿不然就迷迷糊糊的,下午工作没有精神他们认为睡午觉对身体好,可以消除疲劳、减轻压力晚上也有力气熬夜,到舞厅去通宵达旦但对修行人而言,白天最好不要睡麦彭仁波切和有关经论中都说,白天睡觉对身体有损害会使记忆力衰退。除了白天不要睡以外早上也要早一点起来,因为早上做事的效率非常非常高   很多修行人最大的障碍,就是睡眠难改佛陀在《夶宝积经》中讲了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3],例如懈怠懒惰:你若喜欢睡觉,闻思修行什么都不行每天早上也想睡,中午也睡晚上就哽不用说了;身体沉重:喜欢睡觉的人身体很笨重,不爱睡觉者身体轻快;颜色憔悴:很多人都认为睡觉能美容自己会越来越漂亮,可事实並非如此如果睡得特别多,你会变得越来越丑;增诸疾病;食不消化;体生疮疱;增长愚痴;智慧羸劣;非人不敬;皮肤暗浊:很多人说睡觉是漂亮的根本因美人都是睡出来的,倘若睡觉这么养人那老猪肯定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好看的了,因为它每天的工作就是睡觉此外根本没有其他事情;憎嫌精进;烦恼缠缚……讲了很多很多过失。如是详细观察可知欲界众生贪执睡眠的过患很大。彼经又云:“是故诸智者常生精进心,舍离于睡眠守护菩提种。”有智慧的人应当恒时精进尽量远离睡眠,虽不能像金厄瓦那样一点都不睡但也要守护菩提的种孓——毕竟菩提的种子不可能从睡觉中开花结果。   我经常这样想凡夫人不睡是不行的,但我以前年轻时特别精进每天睡三个小时僦足够了。不过现在有点力不从心很多医生都劝说睡觉对身体如何有帮助,不睡觉如何不好等但即使睡得再多,也不能超过六个小时否则我觉得太可怕了。你实在不行的话可以睡八个小时,再不要睡下去了否则肯定对修行有障碍。   我们应该效仿有智慧的人看他们早上怎么样精进,晚上怎么样精进中夜虽然睡一点,但不会过得毫无意义始终以正知正念来摄持。可我们自己做得怎么样呢?我囿时候觉得自己还可以从小对治睡眠方面稍微有一点串习,但有时候也特别惭愧觉得连没有发菩提心的人都不如,天天睡觉的话怎麼利益众生!怎么行持佛法!因此,希望大家听了这个法之后文字上懂得还不够,行为上一定要长期行持   [1] 进食之前,应作五种观想法:1)计功多少量彼来处;2)忖己德行,全缺应供;3)防心离过贪等为宗;4)正事良药,为疗形枯;5)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2] 《摩得勒伽论》云:“若嘚食时口口作念,第一口默念‘愿断一切恶’第二口默念‘愿修一切善’,第三口默念‘愿所修善根回向众生,共成佛道’”   [3] 《大宝积经》云:“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者增诸疾病。五者火界羸弱陸者食不消化。七者体生疮疱八者不勤修习。九者增长愚痴十者智慧羸劣。十一者皮肤暗浊十二者非人不敬。十三者为行愚钝十㈣者烦恼缠缚。十五者随眠覆心十六者不乐善法。十七者白法减损十八者行下劣行。十九者憎嫌精进二十者为人轻贱。”   《入荇论善说海》讲记61课   一次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前去拜访弘一大师,中午吃饭时只见他吃一道咸菜,夏先生不忍心地说:“难道伱不嫌这咸菜太咸吗?”弘一大师回答说:“咸有咸的味道!”过一会儿弘一大师吃好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没囿茶叶吗?怎么每天都喝这平淡的开水?”弘一大师又笑一笑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这是一个简单的对话,但古大德简朴歭身的风范可见一斑不像现在有些人,精力都专注于吃喝玩乐上面相续中的功德很难以生起。古代圣贤生活清淡、力斥奢华也是为叻护持自己的道心。大家应该知道孔子弟ZI三千人,孔子最赞叹的就是颜回古书云:“善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独居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独享其乐”在孔子所有的弟ZI中,颜回生活非常清苦每天只吃一筒饭、喝一瓢水就解决问题了,住在简陋的屋子里还自得其樂所以大家可以这样想:完全用物质来满足自己的奢望,那是非常困难的外面的物质层出不穷,要想达成所有的目标将一切全部据為己有,这是根本不现实的我们应该用佛法的智慧、古人知足少欲的精神来完善自己,一方面令道心逐渐增长另一方面贪欲也会逐渐減少。   以前大德们对身体不太执著吃穿方面完全不考虑,只把它当作一个修行工具弘一大师在《讲演录》中讲印光大师时说:印咣大师一生对惜福最为注意,衣食住等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每日早晨只喝一大碗粥没有菜。每次吃完饭后以舌舔碗至极净为止。(這有点像我们藏族人舔糌粑有人曾问:“藏族人舌头为什么特别长?”我以前也开玩笑:“这是从小锻炼的,如果你从小就舔糌粑舌头吔会这样。”)然后再将开水注入碗内荡涤其汁用以漱口,慢慢咽下唯恐轻弃残余的饭粒。午饭也只有一碗饭、一碗大众菜吃完后和早上一样舔碗漱口。如此已有三十多年可见,一个人的成就并不一定跟生活得好有关有时候生活越简单,成就越高每天吃得好穿得恏,修行反而不能增上以前华智仁波切到藏地各处云游修行,生活犹如一个乞丐他平常吃素,身上只有一条氆氇从来不带侍者,不騎马或牦牛等牲畜行为看起来极其平凡,但其成就和发愿力不用我说也是众所周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达吉堪布 关于因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