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老法师重要开示合集:这个世间什么最重要

净空法师:净空法师: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间-菩提树下
当前位置: >原文
净空法师:净空法师: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间
&& 菩提树下&&
出自净空法师《华严经讲记》
  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依佛陀教诲,佛教我们去做的,决定是正确的,决定是好的,就是吃亏上当,后果都是好的,要有这个信心。总的原则,总的纲领,就是顺逆境缘当中,你一定要知道保持你心地的纯净。也就是保持心地纯是真诚,纯是清净,纯是平等、正觉、慈悲。行为纯善,决定与十善、五戒、三学、六度、十愿相应,决定没有丝毫违背,这叫行善。心净生智慧,行善增长福德,这叫福慧双修,这是如来果地“二足尊”的真因!
  有些同学听到我这个说法,“法师,你说得是很好,不能这么做!现在这个世界人都骗人,我要这么做的话,我还能活的下去吗”?我跟他讲:我这样做,我活得很好!“你出家,我在家,我有事业、我有眷属一大堆,我没有你那么简单”。想想怎么样?不敢做。其实理是一个,不分在家、出家,你真的懂得、真的相信、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你自然就去做,你做出一个榜样给社会大众看。不欺骗人,本本分分的也能发财、也能升官。一样开智慧,绝对不输给世间一般人,只有超越,没有退堕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但是现在社会一般人不相信这篇理,确确实实真的几乎到百分之百,听骗不听劝,这个事情麻烦!骗他,很容易,他就跟着走了;跟他讲真的话,他怀疑,打许多问号,犹豫不决,你说可怜不可怜?没有能力辨别真妄、邪正、是非,真正是“可怜悯者”。
  印光大师在一生当中特别提倡《了凡四训》,我们是愈想愈有道理。一个人果然把《了凡四训》这四篇文章参透了,我相信他跟了凡先生一样,心定了,可以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面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念头。为什么?对于因果报应的理论与事实明了了,知道一个人在这个世间,从生到死,“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命里有富贵,你什么都不求,富贵自然而来,你会得到;命里头该是贫贱,用什么样方法去营求,还是贫贱。“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了凡四训》教我们这个道理,跟我们说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你参透了,不会起妄念。在遇到云谷禅师,才知道命从哪儿来的?谁给你定的?自己前生所造的因,这一生所受的果报。
  就是佛经上说明,人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佛只说四个字解答了,“人生酬业”。你看,话多简单,四个字就把你一生解决了。你这一生到世间来是酬偿你过去生中的业报。过去生中行善、积德,这一生当中享福;过去生中造业,不善,你这一生要来受苦。果报!
  那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又造来世的业。所以佛在经上说得好,“欲知前世因”,我前世干了些什么?“今生受者是”,你这一生受用的就是你前生所造的因,你得的果报。“欲知来世果”,你要想知道来世你的果报是什么样子?“今生作者是”,你这一生所造作的因,来生得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世出世间疑难杂症很多,殊不知一遇到佛经全部化解了,真的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对于经教不能不佩服,对释迦牟尼佛不能不五体投地。释迦牟尼佛就是自性圆满流露的形象,向释迦牟尼佛五体投地,就是对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五体投地。若以真诚恳切的接受佛陀的教诲,向佛陀学习,让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彻底省悟过来,不再迷惑了。
  不再迷惑从什么地方看?不再被这个世间境界所转。被境界所转的人是放不下,样样放不下;不被这个境界转了,样样都放下。世出世间一切法,绝对不会再挂在心上,心得解脱了;心得解脱,身就得解脱;身得解脱,远离疾病,远离烦恼忧虑,这些统统都没有了。这个时候得自在、得安稳,什么样灾难遇到了,原子弹在头顶上爆炸,不惊不怖,没有一点恐怖,若无其事;像看放烟火一样,一点挂碍都没有,一丝毫伤害都没有。这种境界一般人无法想像,这是真正的庄严,真实的受用。所以你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命运操在自己手上。
  了凡先生得小悟,境界转了,命运转了。俞净意先生比了凡悟得深,所以果报比了凡还殊胜。真正究竟彻底的觉悟,释迦牟尼佛,他是一百八十度的转过来了。我们从释迦牟尼佛跟了凡先生比一比,释迦牟尼佛是一百八十度转过来,了凡先生大概只转个五度、六度,俞净意转到七度、八度,那已经是相当殊胜。我们历代的祖师大德们,他们大概可以能够转到五十度、六十度,转到这个境界,那不是世间人能够比的了。
  要在自己会转,不要受外面境界诱惑,又不舍离外头境界,真功夫!能跟外面境界和光同尘,在里头炼功,炼什么?炼如如不动,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的那个方法,“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世尊教须菩提就是教我们,须菩提是佛的学生,就是学生当中的代表。修行功夫,什么是功夫?什么是修行?这就是修行,这就是功夫。
  没有学佛之前,我们接触名闻利养、接触五欲六尘,自自然然会起心动念,会生起好恶,这个我喜欢,那个我讨厌,就起分别、起执著、起妄想,自自然然会生。修行,把这个错误修正过来,这叫修行。这一些名闻利养、五欲六尘放在我面前,我在这里头修正自己的观念,我不起心,我不动念。不起什么?不起贪嗔心。顺境不起贪爱,逆境不起嗔恚,这叫修行,这是真修!这样一修正过来,我的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永远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你永远保持的时候,不知不觉你就做了佛,你就成了佛,就成菩萨了。
  佛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达到圆满了,菩萨还没有圆满,决定不失;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决定不会失掉这个心。与一切众生相处,肯定“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菩萨行。不是不接触众生,接触。接触里面,“看破”是明了,对于事实真相,我们在佛法的名词讲的是“性相、事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叫看破。放下是什么?放下从前那些习气烦恼,统统放下!
  对于一切众生爱护。这个爱,从前爱里头有情,情是有私心;现在这个爱,没有私心,没有情,把情变成智慧。所以佛门不用爱,用慈悲,慈悲跟爱在事上讲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用心不一样,一个是用智慧,一个是用感情,用感情我们叫“爱”,用智慧叫“慈悲”。换句话说,用智慧那个爱是清净没有污染的,决定不会有副作用;用感情的那个爱麻烦,那个东西有染污,阿赖耶里面落谢种子,这个种子将来遇缘要生起果报的。但是慈悲用真实智慧,阿赖耶里头不落种子,所以这叫“净业”。如果心地不清净,还会起心动念,还有情执,这是“染业”。染业,出不了六道轮回;净业,六道轮回不见了、没有了,超越了!到“纯净”的时候,连四圣法界也不见了、也没有了。到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此地讲的“清净刹”。
  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就是这些。这里面的好处一生享受不尽,人间天上没得比!所以世间好事,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好事,随缘做。“我一定要做”,错了,一定要做就攀缘了。一定要做是什么?为了要表扬、奖励,那你还是有妄想,还是有染污。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痕迹都不着,在遍法界虚空界教化无数无量无边的众生,他得了多少奖状?得了多少奖章?多少人表扬他?没有!他统统不要。为什么?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虚空法界、刹土众生的存在,那个真相“如露亦如电”。你说,他希求什么?什么都没有。
  为什么要帮助这些众生?佛说了两句话,“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依这个。“同体”,这句话重要。佛知道,法身菩萨知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从哪来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谁的心?自己的真心,自己的阿赖耶,“同体”!就如同我们晚上睡觉作梦一样,梦中有山河大地,梦中有许许多多的众生。你要问一问,你梦中那些虚空世界、山河大地、一切众生从哪里来的?一觉醒过来的时候,梦中境界是自己心里头变现的。但是作梦的时候不知道。如果梦的时候知道:我作梦,梦中所有境界都是我示现的,梦中的我是我,梦中所有一切人也是我,梦中的山河大地还是我,梦中的虚空也是我,“同体”!
  几个人懂这个道理?只有佛与法身菩萨彻底明了。所以他对于一切众生的爱心是平等的、是清净的,一丝毫染着都没有,一丝毫高下都没有,是平等的。平等的爱心,清净的爱心,没有条件的。“无缘”就是没有条件,哪里还有什么报酬?有一丝毫报酬这个念头,你是凡夫,你是迷,你没有觉悟。我做了一点好事,还要人表扬,还以为自己有多大功德。实在讲用清净去做,做完之后干干净净,一个念头都没有,真实功德!希求功德,功德就没有了;功德没有,变成福德;福德是染业,三界里头受报。不能不知道。
  ——摘自《大方广佛华严经》(第904卷)【或见清净刹。以一光庄严。或见多庄严。种种皆奇妙。】
本文内容由(m.ftsx.net)小编为各位整理的净空法师:净空法师: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间
点击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分类:
昵 称 必填
◎已有 0 人评论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净空老法师:世间最大的恶、最严重的恶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净空老法师:世间最大的恶、最严重的恶是什么?
& & & 我们放眼看未来的十年,会怎么样?一年比一年更严重。现在虽然知道教育重要,谁在教人?我们想想,从前教化人民、教化众生的大权国家掌握,现在国家自己把这个权放弃了。谁来掌管?媒体在掌管。你看,你们每天都受它教育,电视、网路,还有现在手机。你们天天,这里头的内容是什么?杀盗淫妄,全是负面的,没有正面的。这种教育天天在教,天天在加深,所以这个灾难就一年比一年严重,动乱一年比一年上升,问题在这里。  怎么个救法?有人问过我,是国家领导人。我在马来西亚,老首相马哈迪,现在还在,他大我两岁,今年九十二岁。曾经,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问我一个问题: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问我。我当时答覆他的,你能把四桩事情做好,世界和平了。他说哪四桩?我说第一个,国家跟国家和睦相处、平等对待;第二个,政党与政党;第三个,族群跟族群;第四个,宗教跟宗教。这四个都能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世界和平出现了。  谁能做得到?跟诸位说,中国的儒、释、道能做到。但是现在大家,儒释道完全没有起作用,要把儒释道提起来。所以希望宗教能团结,西方把宗教教育提起来,东方把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儒释道三家,把它提升上来,在社会上普遍的教化。实在讲不难,我们用电视、用网路、用媒体来教,打开电视你就能听到这些正法,伦理道德教育、宗教神圣的教育。我相信,半年到一年这个世界就安定了,就收效果了,人是很好教的,人都喜欢行善,都不喜欢作恶,而是现在价值观改变了。  善恶里头,最大的恶、最严重的恶是什么?现在犯的人很多,第一个是邪淫,第二个是堕胎,这个罪业会叫这个世界毁灭。联合国卫生组织统计的,每天堕胎的有多少人?这杀人,杀谁?杀自己的儿女。一天有多少?超过十五万,每年超过五千万人。这是什么?医院里头有记录的,还没有记录的一定还有很多,太可怕了!在佛经上给我们讲,这佛说的,犯这种罪业,这是最严重的,堕无间地狱。你能把整个世界社会摧毁,这个问题严重。没有人讲,没有人教。女孩子走出外面门的时候穿著暴露,什么罪?地狱罪。如果要了解的话,不能这样做法。标准的服装,你看中国旧时候的服装,你们在京剧舞台上所看到的,她只露个面孔,手是露一半,这露一半,她不会完全给你看到。现在只有伊斯兰的妇女不错,头跟身上裹得紧紧的,天主教、基督教的修女服装合格,其他的都不合格。这个不能不知道。  希望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帮助这个社会,利益这个社会,不要破坏社会,要帮助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弘扬,不要产生障碍,更不允许发生负面,让人家错误的思想,这不可以。要从我们自己做起,不要要求别人,从自己做起,慢慢影响我们近邻,邻居。他们看了几天,你怎么穿得这样子?这样不堕地狱,这样上天堂。暴露那是魔鬼的服装,妖魔鬼怪的服装,这是神圣的服装,不一样,我们要走神圣,不要走地狱。一切要从自己做起,思想纯正,言语,不但不妄语,决定不可以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不绮语,花言巧语欺骗众生这不可以的。现在这些戒律统统都破了,而且严重的破了,造成今天社会动乱不安。  我们学佛的同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学,使命是非常神圣的,是非常伟大的,我们一定要做。如果我们不提倡,我们不努力的去做,将来典籍存在,古书存在,没有人会读,没有人依教奉行,那这个文化还是会毁灭的。中国文化要是灭掉,在这个世界上灭掉,我们这一代人是罪人,我们是最后一班车,下面没有了。所以我们现在非常著急,希望办汉学院,培养学习汉字、学习文言文、学习古文的这样的老师。能够有几十个老师、几百个老师就不会失传了,他们有使命来教下一代。我们自己接受上一代祖宗东西,在我们身上尽可能的发扬光大,再传给下一代,这就对了。这是圣贤人。  有人告诉我,他说法师,如果你坚持你这个愿望,你要一定做这个,他说你可以活到一百五十岁。好不好?不好,累死了!我只希望什么?很快就有人接班,我们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世界不要住那么多年,我希望住一百岁就够了。再给我十年,我帮助大家把根扎下去,就可以了。  好,现在十二点钟,希望我们同学,净宗同学,不但我们要学佛,我们自己目标是在极乐世界,对这个世间,人间、天上没有留恋,这个重要。我们要帮助,多余时间要帮助中国传统文化,要帮助它保存下来,发扬光大。希望三十年后,中国传统文化普遍在全世界落实,这个世界就有救。地球上太平盛世我估计是一千年,这人有福,我们帮助协助这个地球。(文章来源网络)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净空法师:生活在世间是为了什么_百度知道
净空法师:生活在世间是为了什么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来自社会民生类芝麻团
采纳数:743
获赞数:1496
参与团队:
净空法师:生活在世间是为了什么? 我们到这个世间来,目的何在?意义何在?价值何在?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三桩事情疏忽了,我们这一次到人间就白来一趟,古人所讲的醉生梦死,糊里糊涂来到世间,糊里糊涂死掉,死了之后又糊里糊涂搞轮回,你说多可惜! 我们这一次到这个世间,究竟是来干什么的?目的何在?这个问题很难答复。你看看这个社会上,我们同修也不免,每天追求财富,天天想发财,忙得不亦乐乎,这个目的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纵然你有再多的财产,你死后全部都要给别人,如果人生以这个为目标,那真是愚痴到了极处! 人到底到这个世间来是干什么的?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在六道轮回,是来酬偿业报的。这是什么?这是事实真相。我们过去生中造的善业,这一生来享福;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这一生来受罪,这就是佛所讲的“人生酬业”。过去的因,现在受果报,这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要以此为目的,那就可悲,为什么?每况愈下,你决定往下坠落。所以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接受教育。人所以异于禽兽者无他,只是接受圣贤教育而已。圣贤的教育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目的正确!我们这一生在人道,来生提升到天道,从天道提升到超越轮回、超越三界,这个目的纯正。 人生的意义何在?意义就是要和一切众生和睦相处。你在一生当中,心里面对一切人、一切众生没有丝毫怨恨的念头,你这一生过得有意义;你还有冤家对头,那就很糟糕!怎样才能做到这个境界?必须要有相当的觉悟,你才有能力化敌为友。 人生的价值何在?在佛法里面讲,人生真正的价值,就是在“弘法利生,续佛慧命”,这个价值是真实的,决定不落空,这是真实功德,不会随我们死亡而消灭。世间一切有为法,所谓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聪明人要为带得去的去努力。“弘法利生,续佛慧命”的功德可以带得去的,由此可知,人生在世,不能不做好事,一定要知道——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必定有恶报。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第三方登录:,对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发菩提心,念佛才能往生,自己总是打个问号,我菩提心不晓得怎么回事情,这个念佛怎么能往生?也就是说信心不具足。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蕅益大师在此地,这一句是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简单明了把菩提心给我们说出来了。原来「深信发愿」,深信,对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丝毫怀疑;发愿,就是我决定要求生净土,我决定要见阿弥陀佛,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这一个念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统统具足,就包括在这一念之中。这是过去祖师大德们没说过的,蕅益大师一语道破,於是我们恍然大悟,悟的什么?不少乡下老太婆,字也不认识,经也不会念,就一句阿弥陀佛,人家临命终时站著往生、坐著往生。你要问她什么叫菩提心?她不知道,但是她真的往生了。现在念到这一句我们才晓得,原来深信切愿她有,她菩提心具足,真发了,但是不晓得什么叫菩提心,她真发了,所以她也真的往生了。这是无上的菩提心,还不是普通的菩提心。「合此信愿,的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所以这段文非常重要,我们能够依照蕅益大师这段开示去做,求生极乐世界就稳稳当当。再看底下这一段,这段也非常重要。
  「若信愿坚固」,就是你有真信、真愿,「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这个字用得非常肯定,斩钉截铁,就是决定得生。所以蕅益大师说,西方净土能不能得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持名的深浅。深浅是讲的相应,相应就深,不相应就浅,不在乎念的佛号多少,念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相应,所以叫「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相应里面也有浅深,最浅的是与信愿相应,我这一声佛号里面有真信切愿,这个佛号就相应,你念起来就会感到很有受用。深的相应是与阿弥陀佛愿力相应,是与自己真心本性相应,这是更深的。这样才能够念到感应道交,感应道交是效果,但是不要去求。求感应,那个求是个妄念,感应是自然的。纵然感应现前,也不必生欢喜心,为什么?正常的,一定有感应,像我们吃饭,肚子一定会饱,不会说吃了不饱,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只把功夫用在信愿持名上,就对了。
  「若无信愿」,信力、愿力不坚强,一个是对西方极乐世界还有疑情;另外一个,对於这个世界还有留恋,这就是信愿不具足,「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这就是你佛号念得再多,一天纵然念十万声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信愿上出了问题。行的功夫是到家了,看起来是勇猛精进,但是信愿上有问题。也许有人问,一个人这样精进念佛,难道信愿还有问题吗?我告诉大家说,有,不但有,还不少。到底什么原因?对於这个世间放不下,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不能去了。世间人无始劫来的习气不容易断,儿女、亲人、财富,只要有一个念头还想著就不能去了。所以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行,必须统统放下。放下要在平时,不要想到到我临终再放下还来得及,经上讲了「临终十念一念」。理论上没错,你临终的时候,那个时候你肯不肯放下?太难了!人愈是到临终,贪恋的情愈深,不容易断。平时就看淡,临终的时候就没有什么罣碍,都要在平时下功夫,这叫真正的功夫。所以,真正的功夫不是佛号念多少,不是你每天佛拜多少,不是的,那都是表面形式。真正的功夫是你对这个世间一切法看淡了,没有留恋,这叫真功夫,这是断德,这是真功夫;而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这个意念非常强烈。「修净业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弥陀经,亦以发菩提愿为要,正与此同。」大本就是《无量寿经》上的,刚才我们也说到了,可见得发菩提心是往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七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37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后悔是这一生没有好好的修学,畏惧是怕堕三恶道,三恶道进去很容易,出来很难很难。如果过去生中有大功大德大善,会不会堕三途?也会。
临命终时到哪里去是最后一念,最后一念不是善念,而是个恶念,或者是瞋恚,或者是怨恨,你最后一念是这个,或者是情执,这三途去了,决定在最后一念。
  最后这一念是阿弥陀佛,好,他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每天念佛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最后一念是佛号。像打仗一样,天天操练就为了上战场。我们天天念佛就是为了最后一念,不要把佛忘掉,不是为现前。
  养成一个习惯,没有事情停下来了,佛号就现前,这是好现象。没有事情时候坐下来,胡思乱想,这个麻烦就大了,那就非常非常可怕。
  真正坐下来,就像能大师对惠明所说的,不思善、不思恶,提起这一句佛号,养成这个习惯往生就有把握。这个习惯没有养成,要把它摆在第一位,不能摆在第二,这叫真功夫,功夫要有力就是养成习惯。
  文章恭录—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568集
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在线念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