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揭秘:蒋介石逃往台湾 为什么没时,劫走大陆多少黄金白银

原标题:蒋介石为何不让中共叛徒张国焘跟随去台湾?

1938年4月,张国焘在武汉宣布脱离共产党,各报刊着实热闹了一阵之后,渐渐平静下来。蒋介石对张国焘的投靠,开始也高兴了一阵,他嘱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副局长戴笠照料一切。

蒋介石曾派陈立夫同张国焘谈话,问他愿意做些什么工作?张国焘表示希望由他出面创办一种定期的民办刊物,从思想理论上揭发共产主义不适合于中国,唤醒一般青年人的幻觉,使其迷途知返。唯缺乏资金,希望政府给以接济,并高度保密,否则非失败不可。对于张国焘的这一想法,蒋介石因另有打算,没有同意。

这时,国民党的一些特务组织也对张国焘颇感兴趣,希望能从张国焘的口中得到有关中共和八路军、新四军的情报以及中共地下党组织的线索。CC系陈立夫、陈果夫很想让张国焘去工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也说需要这样的人,胡宗南、康泽等也向蒋介石请求,让张国焘到他们那里工作。一时间,登门者络绎不绝,但是,蒋介石对于这些部门的请求,都没有答应。

武汉失守前,张国焘转赴重庆。

到重庆以后,蒋介石给张国焘的工作做出了安排。蒋介石在接见张国焘时,指着站在身旁的戴笠,很客气地说:我想请张先生给他帮帮忙。就这样,张国焘正式参与了国民党特务组织“军统”的工作。蒋介石还委任张国焘为军事委员会中将委员,但这只是一个空头衔。

张国焘到军统后,受到戴笠的重视。他主持所谓“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担任研究室的少将主任。为国民党特务组织策反中共人员出谋划策。他还主办所谓“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为国民党训练特务,专门从事反共的特务活动。

张国焘虽然为军统培养训练了一大批专门对付共产党和边区的特务,但是能够派出去的并不多,即便是少数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特务,派出去后也收效甚微。既打不进去,也拉不出来。戴笠想在延安设立一个延安站或延安直属组,张国焘用尽了一切办法,始终没有搞成。

张国焘还现身说法,劝说一些被捕的共产党员自首叛变,但常常不能如愿。

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张国焘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8月,在日本投降前夕,蒋介石召见张国焘,让他草拟一个管理全国粮食和一般物价的方案。张国焘到处搜集材料,连熬几夜,写出一份洋洋万言的方案。送给蒋介石后,就没有下文了。

1946年3月,戴笠乘坐的飞机撞在南京附近的江宁县板桥镇戴山,机毁人亡,军统也准备改组裁员。不久,军统改为国防部保密局,张国焘也趁机另谋出路。他通过同乡、时任国民党中央设计局局长的熊式辉,向国民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署长蒋廷黻推荐,当上了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和江西省临时参议会参议员,但由于受到江西省主席王陵基的排挤,不久,不得不离开江西,避居上海。

1948年6月,不甘寂寞的张国焘筹集了约一百二十两黄金的经费,在上海施高德路办起了一个创进周刊社,出版《创进》周刊。这个周刊社的成员是临时凑起来的,总编辑是郑学稼。开始,《创进》周刊并没有受到国民党的重视,所用纸张都是以市价购进。按照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规定,凡从事反共宣传的报纸杂志,按月分配官价纸张。后来,张国焘托人向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黄少谷说情,《创进》周刊社才得以配给官价纸张。

《创进》以貌似公正的面目出现,标榜自己是讲“老实话”的,但在实际上,它不过是为国民党捧场和进行反共宣传的工具。

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不断胜利,人民解放军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国民党的统治大势已去。

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的许多高级官员纷纷逃往台湾。张国焘也惊恐不安,考虑自己的退路。这时,蒋介石指示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要尽可能不让中共叛徒去台湾,要劝他们留下。原因是共产党胜利了,中共叛徒决不会再死心塌地跟着国民党走,让他们去台湾,只能增加负担。蒋介石还特别指示毛人凤,让他劝说张国焘留下。

1948年冬的一天,毛人凤在上海家中请张国焘吃饭,邀沈醉作陪。饭后,毛人凤还在重复他们谈话的主题:希望张国焘留在大陆,并说明这是蒋介石亲自决定的。张国焘听了立即表示:他已考虑过了,现在再也不想干什么,只希望到台湾山明水秀处当老百姓,写一点东西。毛人凤则再三劝说张国焘,说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共产党来了决不会杀害他,留下便能在共产党内有一位共事多年的老朋友,这比去台湾的作用大得多。

张国焘低头沉思了几分钟后,慢慢地抬起头来,用低沉的声音说:你们的考虑是对的,他们来了,决不会置我于死地,但是批和斗肯定少不了,人总是要面子的,我实在受不了。就这样,毛人凤同张国焘的谈话不欢而散。

张国焘走后,沈醉问毛人凤:为什么要让张国焘落入共产党之手呢??毛人凤回答说:过去他就没有做出过什么,让他去台湾还能做出什么呢??如果他不愿意留在大陆,台湾是不会欢迎他去的。

张国焘没有听从毛人凤的劝说。他把《创进》周刊停刊,于1948年11月携全家去了台湾。他当时或许没有想到,他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

国民党的战局一败涂地,许多国民党党政要人已经要么自愿、要么被逼,准备行囊,跟随老蒋溃退到台湾去。

卫立煌压根就不想去台湾,一旦到了台湾,他是插翅难飞了。但他也知道,毛人凤正在指挥保密局的特务对不准备去台湾的著名人士和将领进行劫持或暗杀。他琢磨这一回自己的名字肯定上了毛人凤的暗杀黑名单。说来侥幸,中国共产党所颁布的43名战犯中卫立煌的名字列在第28位,这在无形中反而帮了卫立煌的大忙。当他获知自己名列中共宣布的战犯名单时,长叹道:“我有救了?”因为他知道,在特务看来,他卫立煌不敢不走,否则共产党来了也饶不了他。

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任代“总统”的第二天,便下令将在卫家监视的宪兵全部撤出。但特务仍盯在那里。卫立煌想想老蒋仍然实权在握,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于是在1949年1月29日(农历正月初一)乘特务不注意,坐上自己的车,佯装出门兜风,一直开到上海。在一个王姓朋友家,他剃掉平时喜欢蓄着的小胡须,用7天的时间办手续、买船票,只带柴春生、任异堂两名随从南下香港。在海轮上,换了中装的卫立煌又戴了一副墨镜,贴了两片头痛膏药,俨然是一富商模样。船在台北停一小时,为避免遇到麻烦,卫立煌通过熟人由头等舱暂时躲到船头去。到香港后,卫立煌一行住进铜锣湾国泰酒店。几天后,他的下属又回广州接来了卫立煌的儿女,并取来行李。又过了十天,妻子韩权华也由海路从上海来港,全家团圆。

卫立煌一到香港后,先用一个假名登记住进一家旅馆,终日闭门不出,后来找到一所公寓,安居下来。他就在这里韬光养晦,在香港当起寓公。但是他对国内的时局变化仍然非常关注,一连写了三封信给他的老部下陈铁,叫陈铁当机立断,不要错过时机。他不知道这时的陈铁在贵州已与共产党的秘密工作人员接上了头,就要起义了。“民革”的同志了解到卫立煌和蒋介石的关系已经决裂,过去在抗日战争时期和八路军合作得不错,便告诉卫立煌:如果他本人愿意,“民革”可以介绍他到北京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量国家大事,建设新中国。卫立煌谢绝了这一邀请,说:“我现在去北京还不是时候,我是一个背着失守东北黑锅的国民党将领,现在去北京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蒋介石更可以把自己指挥失误的责任都推到我身上,反而给蒋介石以口实。”说到这,他很郑重的对来人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将来一定要回到新中国的,等等再说吧。”

日子就在卫立煌的等待中一天一天过去了……

1949年10月1日下午,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第二天,这条“改朝换代”的要闻登在香港各大报纸的头版上!

卫立煌坐不住了。此时,他与大陆方面联系的渠道已经沟通。于是,他和他身边几位贴身随从字斟句酌,起草了一份电文,发往北京。电文如下: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

从此全中国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代申贺忱!

按“江”在电文系汉字代“三日”。这份电文,比较真实地表达了卫立煌对祖国诞生新政权衷心向往的心迹。近半个世纪,他在枪林弹雨中摸爬滚打,地位虽节节上升,但细想来,无论军阀混战,还是国共对垒,多半还是“国人打国人”,恍如一场梦,梦醒时分除了遗憾还是遗憾。对共产党和新政府,他寄予极大期望,盼望新中国如日之升,光芒万丈。

早在十多年前访问延安时,卫立煌就称颂那里“边区各地的人民组织,实为全国模范,应该把边区好的例子更加发扬起来。”(延安《新中华报》1938年4月20日)那时他已隐约感到,共产党朝气蓬勃,有可能成为主宰中国的政治力量,甚至提出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林伯渠根据卫立煌的实际情况,答复他说:“做一个真正实行孙中山革命主张的国民党员,这样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比参加共产党更大一些。”

果然,卫立煌在抗日战争中指挥所部积极作战,并顶住压力,向列入其战区序列的八路军拨发了大批武器弹药,同八路军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战场上,卫立煌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作垂死挣扎的反攻命令,从而加速了解放军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基于这些考虑,被困香港的卫立煌向新政权领导人拍发祝贺电是顺理成章的。不久,卫立煌就得到消息: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和政务院总理周恩来表示,欢迎卫先生随时回来!

可是对大陆的热情呼唤,卫立煌是有顾虑的,他既感动又犹豫,下不了决心,便以“脚痛,行动不便,暂时不能成行”为由拖延(他也确有腿病),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归国的有下面几个原因:

卫立煌到港不久获悉,曾任参谋总长、陆军大学校长的杨杰由昆明秘密来港准备去北平参加筹备建国的新政协会议,便去其临时落脚处看望。恰逢杨杰外出,就留下字条谓隔日再来拜访。谁知第二天早上,杨杰在寓所被特务暗杀的消息便见诸报端。他为这位老朋友死于“黎明前的黑暗”深感悲恸。卫立煌自己也时时处在危险中,他曾几次搬家,从国泰搬到金龙台9号,全家包下三楼,又迁往元朗乡下,以避台湾耳目。

卫立煌原先的两位参谋长道经香港,他曾分别做他们的工作,希望他们认清形势,迷途知返。不料一个去台湾后,先当大陈岛警备司令,后做“国防部长”,另一个毫无消息。他的一位曾做过“总统府”秘书长的老乡自台湾来,卫立煌干脆来个让你“寻不见”,他怕他来做说客。台湾方面不时派来特务,或在报上刊文,或找到卫的部属,动员卫立煌及时去台湾“归队”。但卫立煌决不会再踏上那条船了。

此外,经济原因也是促使他回国的重要因素。开始,卫立煌一家和好几十位先后来港投奔的部属生活在一起,生活开销渐渐成了问题,必须搞经营“创收”。先是由卫立煌拿出本钱,由他的一个秘书出面注册了胜斯酒店颐和园酒家,经营中仅盈余若干。此时原国民党战略顾问、二级上将熊式辉也在港做寓公,与卫常有相见。熊的一个同乡开了一个小银行,他游说卫参与合股。卫立煌便把掌握的现金悉数注入该行。谁知熊的那个老乡是个骗子,银行开了两个多月,便关门大吉,人也找不到了,卫立煌手中的银行存折也跟着变成废纸,熊式辉随后也转往曼谷经营纺织业。无奈之下,卫立煌举家从元朗乡下搬到老朋友、原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军长余程万在市区的家中,以省下房租,时在1953年底。雪上加霜,卫立煌加速了回大陆的准备工作。

还有一个卫立煌最大的疑虑是,自己是共产党公布的43名“战犯”之一,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真能既往不咎吗?

恰在此时,1954年,中国共产党发出“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的号召。

年底,当周恩来获悉卫立煌在香港对“战犯”问题尚存疑虑时,便叮嘱在邓颖超身边工作的韩权华侄女韩德庄写信告诉卫:“在太原晤过面的那位朋友,请姑父和姑母回来!”卫立煌一看就知道是抗战之初在太原有过竟夜长谈的周恩来叫他回去,仿佛“空口无凭,有信为证”,悬着的心彻底放了下来。韩权华也收到和邓颖超相识的六姐的来信。1955年初,他主动找到中共驻香港有关部门,请安排行止,表示愿随时返回祖国大陆。只是卫立煌的夫人韩权华女士当时还有些顾虑,她对在香港的中共工作人员说:“我们现在的地位,无论对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好。对于台湾来说,是撤职查办在逃的犯人;对于大陆来说,是没有归案的战犯。”

卫立煌则充满信心地说:“不要紧,革命不分先后,这些都会改变的。”

韩权华又说:“在生活上我也有顾虑,大陆上是不劳动者不得食,人人劳动,我一直有病,我怕到了大陆劳动不了。”

来洽谈的同志介绍了大陆上生活的情形以及共产党的有关政策,很快打消了韩权华的顾虑。卫立煌在抗战期间与共产党交往多年,知道共产党的政策,没有什么顾虑。他坚定地表示:“我愿意用我的余年报效国家,别的什么也不想。”回国已经成为卫立煌的坚定信心。

为了保证卫立煌能够安全地返回祖国大陆,在香港的中共工作人员做了精心周密的安排布置。1955年3月初的一天,卫立煌声称要到市区朋友处小住几天,开始他的行踪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3月13日,港九各报便登出消息,大意是卫立煌不知去向。各界对卫立煌的行踪产生了无数的猜测。

1955年3月14日,卫立煌从香港九龙秘密抵达澳门。次日凌晨,一条经过改装的不起眼的小船悄悄升锚,过濠江,向一水之隔的祖国大陆驶去。在船上,一间豪华的特等舱里,坐着一对年纪50多岁的夫妻,男的穿着中山装,女的穿旗袍,从气质、谈吐来看,他们都不会是一般的等闲人物。是的,他们不是寻常百姓,只要了解一下他们的过去,谁都会大吃一惊,男的就是卫立煌,女的就是他的夫人韩权华。绕道澳门确保安全的归来之路,据说是周恩来亲自批准的。卫立煌自打上船以来就很少说话,他既兴奋又感慨,总望着大海长久的出神,回忆往事。

卫立煌一生中最风光、最具轰动效应的事,一是抗战后期他指挥中国远征军收复失地迭见战功,受到盟军的高度赞赏,照片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另一恐怕就是1955年他再次令世界瞩目的“归来”。

3月15日天刚放亮,卫立煌夫妇从拱北(今珠海市)码头踏上祖国大陆。稍事休息后,卫立煌一行经中山、顺德,于下午4时到达广州。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组织部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林李明和华南分局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副主席饶彰风在宾馆迎候。华南分局书记、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随后会见了他。

卫立煌向新闻界散发了《告台湾胞泽朋友书》。

第二天一早,卫立煌接待罢前来采访的新华社、中新社记者后,给毛泽东主席发出电报,报告自己的安然归来。17日上午9时许,林李明派秘书送来毛泽东的复电:

三月十六日电报收到。先生返国,甚表欢迎,盼早日来京,藉图良晤。如有兴趣,可于沿途看看情况,于本月底或下月初到京,也是好的。

这一天,《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均在第一版刊登了新华社播发的《卫立煌返回人民祖国》的消息,香港社会盛传几天的卫立煌已“离奇失踪”自然有了新的“说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蒋介石逃往台湾 为什么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