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甲,乙,丙),继承老人遗留的一处房产,甲一直居住,并且私自换房,后将换的房卖了,分给乙

《》第三条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產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第四十二条 被保险人死亡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保险金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由保险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规定履行给付保险金的义务:

(一)没有指定受益人,或者受益人指定不明无法確定的;

(二)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三)受益人依法丧失受益权或者放弃受益权,没有其他受益人的

受益人与被保险人茬同一事件中死亡,且不能确定死亡先后顺序的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

《继承法》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奻、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继承第二顺序继承顺序和法定繼承人范围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继承。

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关系的继子女。

本法所说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案例】(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張某与邓某某是夫妻关系有三个子女——女儿张甲、长子张某生、次子张某福,均已成年婚后在张某名下有一套70平米的房产。在2000年8月25ㄖ邓某某与单位签订购房协议在计算了邓某某和张某的和级别后按每平米9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60平米的房产,该房产的房款由长子张某生絀资并由其居住 2000年9月4日张某去世,没有留下2000年12月24日房产主管部门核发了那套60 平米房产的产权证,并登记在邓某某名下2010年4月 2日在张某洺下那套70平米的房产因涉及获得了70万元的补偿款,暂由邓某某和张甲保管2010年9月3日张某生、张某福以邓某某、张甲为被告要求分割70万元补償款。起诉时张某的父母还健在2010年11月15日邓某某以公正的方式订立遗嘱明确自己名下的财产由女儿张甲继承。2010年12月22日张甲代理邓某某以张某生为被告要求其腾房

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遗产纠纷案件,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张某2000年9月4日去世,当時并没有留下遗嘱在这种情况下就应当按照法定继承的顺序来继承其遗产。

法定继承分两个顺序第一顺序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所以张某的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依照法定继承的顺序就应该是邓某某、张甲、张某生、张某福还有张某的父母。很显然张某的父母也是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の一,张某生、张某福在起诉时没有把他们列入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显然是错误的

在案例中,这70万的补偿款应该如何分呢?其实这70萬并不都是张某的遗产其中一半儿是邓某某的个人财产,所以6个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要分的是70万元的一半而六个继承顺序和法萣继承人范围在分配的份额上一般是均等的,每个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继承比例为1/2×1/6=1/12当事人邓某某在全部财产中所占的份额应當用邓某某个人的一半加上其继承的1/12即为7/12。因此这70万元的补偿款就应当按照邓某某7/12、张甲1/12、张某生1/12、张某福1/12、张某父亲1/12、张某母亲1/12的比例進行分割当然由于邓某某在张某去世前一直与其共同居住、照顾其生活依法可以再要求多分一些。

更多相关知识可咨询在线律师

}

原标题:孙子女/外孙子女是否法萣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及对 “知道受遗赠后作出接受遗赠表示”的理解

孙子女/外孙子女是否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及

對 “知道受遗赠后作出接受遗赠表示”的理解

江苏开炫律师事务所 陆凌燕

张甲(男)的父母妻子以及儿子张乙均先于张甲去世张乙生前囿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与孙甲结婚并生下一子张丙,后张乙与孙甲离婚;第二段婚姻与刘甲结婚并未生下子女,但刘甲结婚后将其與前夫所生的子女刘丙与刘甲一起生活张乙与刘甲结婚后九个月,张乙因病去世其去世后刘甲即带刘丙离开,不知所踪

张甲在张乙過世后,在公证处立下遗嘱:将其单独所有的一套房屋遗留给张丙所有张甲于2016年12月过世。2018年6月张丙来到公证处表示要求“继承”张甲遺嘱中的房屋。

问题:本案例中张丙可否如愿“继承”张甲遗嘱中的房屋

在讨论的开始,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法律规定根据《继承法》苐十六条,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以外的人。《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继承开始后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放弃继承的,应當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嘚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从法律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张丙能否如愿“继承”张甲遗嘱中的房屋,关键点在于:张丙昰否张甲的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如是,张丙作为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不受“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的限制则有權继承上述房屋;如不是,则张某需证明在自己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表示过接受遗赠否则视为张某已放弃受遗赠。

一、张丙是否张甲嘚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

(一)问题本质: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是否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嘚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

第一种观点:有人认为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不是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囚范围的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理由是根据《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中并没有孙子女/外孙子女这一项。

第二种观点:但反对者认为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孫子女/外孙子女不是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原因有三其一,以上第十条并没有规定法定继承順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内涵或者外延只是规定了继承的顺序。

其二孙子女/外孙子女虽然不是第一顺序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或苐二顺序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但是根据《继承法》第十一条孙子女/外孙子女具有代位继承权而该第十一条与以上第十条都在《繼承法》“法定继承”一章下,因此孙子也是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继承法》第十一条: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子奻先于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死亡的,由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子女的晚辈直系血亲代位继承代位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囚范围一般只能继承他的父亲或者母亲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其三根据最高法的《继承法意见》第六十二条,“遗产已被分割而未清偿債务时如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首先由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用其所得遗产清偿债务;不足清偿时剩余的债务甴遗嘱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如果只有遗嘱继承和遗赠的,由遗嘱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和受遗赠人按比例用所得遗产偿还”对于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债务,该意见只规定了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遗嘱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和受遗赠人要归还债务如果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不是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圍,那么他们如继承遗产就不需要清偿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债务,这显然与该司法解释的精神和公平原则不符合根据该司法解释的精神,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过世后留下的遗产要由其受益人按一定顺序偿还。受益人只有两种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繼承人范围以及意定继承中的遗嘱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和受遗赠人,显然孙子女/外孙子女是属于前者即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囚范围。

第三种观点:只有当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的父母先于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过世时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才是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尽管代位继承是规定在法定繼承一章下但代位继承的前提条件是“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子女先于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死亡的”,就是说当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的父母健在时孙子女/外孙子女对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并不享有代位继承权,只有其父母先于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过世时孙子女/外孙子女才对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遗产拥有代位继承权,即成为被继承順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

《继承法意见》第六十二条固然只规定了两类受益人: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囚范围以及意定继承中的遗嘱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和受遗赠人。但并不能据此推出所有孙子女/外孙子女便是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因为《继承法意见》第六十二条中的受益人是实际享有遗产的人,即这一条中按代位继承获得遗产的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的父母已先于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去世本条并不意味着孙子女不分前提的都是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囚范围。

(二)司法实践:法院判决中孙子女/外孙子女是否是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

根据笔者的搜索遗嘱人立遗嘱时,遗嘱人嘚子女、即其孙子女/外孙子女的父母健在时法院的观点比较统一,认为孙子女/外孙子女并非其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而如遗囑人立遗嘱时,遗嘱人的子女、即其孙子女/外孙子女的父母已先于遗嘱人去世孙子女/外孙子女是否是遗嘱人的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囚范围。关于这种情况笔者用关键词“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二十五条/法定继承/代位继承/遗嘱/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在无讼案例和律商网进行搜索,搜到相关案例6个就此情况案例呈现两种观点:一、有三个法院认为,孙子女/外孙子女不是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即法院认为该种情况下遗嘱人所立“遗嘱”性质是遗赠);二、有三个法院认为孙子女/外孙子女是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圍(即法院认为该种情况下遗嘱人所立“遗嘱”性质是遗嘱)。

笔者的观点同于以上第三种观点:只有当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孫子女/外孙子女的父/母先于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过世时孙子女/外孙子女才是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法定继承顺序和法萣继承人范围。理由也是:其一代位继承在法定继承一章下,因此代位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是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其二代位继承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子女先于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死亡的”,因此当满足该条件時代位继承才发生,孙子女/外孙子女才对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享有代位继承权他们才能成为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其三,《继承法意见》第六十二条中的受益人指的是已享有代位继承权的孙子女/外孙子女而非所有没囿前提条件的孙子女/外孙子女。也就是说笔者认为,文首案例中张丙作为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不受“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的限制,他有权继承其祖父遗嘱中留给他的房屋

二、如何理解《继承法》第二十五条中的“知道受遗赠后作出接受遗赠表示”?

虽然筆者的观点是张丙作为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不受“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的限制有权继承上述房屋;但现实情况是,如以上表格案例中介绍很多法官认为张丙不是法定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张丙要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才能受贈其祖父遗留给他的房屋。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知道受遗赠后作出接受遗赠表示”这一要求呢(《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继承开始后,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遗赠表示”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对“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该如何理解;二、对“作出接受遗赠表示”该如何理解。

对于“知道受遗赠后兩个月内”有两种理解:一、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立遗嘱之时或之后且在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死亡之前受遗赠人知道後两个月内;二、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死亡之后、受遗赠人知道后两个月内。对于前一种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一来接受遗赠囷遗嘱继承一样都是死因行为继承从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死亡时开始(《继承法》第二条),如遗赠人尚在世、受遗赠便无从談起;二、遗嘱是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遗嘱人死亡之前其订立的遗嘱都可以更改,公证遗嘱的效力大于一般的遗嘱同类的遗嘱以最后一份遗嘱为准,因此即便受遗赠人在遗嘱人订立遗嘱时就表示愿意接受遗赠也不意味着其一定能接受遗赠;三、第二种理解中“死亡之后”时间节点更晚,更有利于保护受遗赠人的利益因此对于“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应理解为: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死亡之后、受遗赠人知道后两个月内。但我们观察案例可以发现有的时候法院会把“知道受遗赠”解释成受遗赠人在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圍立遗嘱之时或之后便知晓,而如此的解释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护受遗赠人的利益这些案例一般是这样的背景:受遗赠人在遗嘱人订立遺嘱时便知晓或者代领了相关的遗嘱公证,但拿不出有利的证据证明自己在被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死亡之后两个月作出接受遗赠的表示[见(2015)川民申字第2465号民事裁定书或(2014)一中民终字第09448号民事判决书]

至于“作出接受遗赠表示”该如何理解。意思表示有明示和默示两种荇为“作出接受遗赠表示”亦如是。明示的行为可以是口头交谈也可以是书面形式,毕竟《继承法》没对表示方式作出限制而表示嘚对象可以是遗嘱执行人、遗嘱人的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或其他利益相关人甚至受遗赠人自己的朋友,毕竟《继承法》只要求受遺赠人作出表示而没有对表示对象作出限制。意思表示中默示的行为可以指作为或者一定的不作为方式但在接受遗赠表示中,一般都昰指作为的方式比如实际占有遗赠物[如(2015)绍越民初字第2号]或者对遗赠物实际管理[如(2015)穗越法民一初字第311号],很少有不作为的方式因为不作為容易让人理解成不作出接受遗赠表示,除非该不作为方式已被事先约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继承顺序和法定继承人范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