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释迦牟尼佛心咒佛

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有什么区别。他们是不是长的很像?我一直以为是同一个人。是不是他们旁边站的菩萨各不相同?我们一直说的西游记里面的如来佛到底是指谁?进一个寺参观的话,这三个佛一般是同被供奉在大雄宝殿里面的吗?还是分开来被供奉的呢?一般来说,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哪
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有什么区别。他们是不是长的很像?我一直以为是同一个人。是不是他们旁边站的菩萨各不相同?我们一直说的西游记里面的如来佛到底是指谁?进一个寺参观的话,这三个佛一般是同被供奉在大雄宝殿里面的吗?还是分开来被供奉的呢?一般来说,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哪个最受参拜者的推崇呢?他们各自负责实现我们人的哪些心愿?换一句话说,是不是根据自己祈求的内容不同,要去不同的佛那里?
实在不好意思,问题多多,这个问题困扰我很长时间了。佛教知识=0。献上100。
1、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
外表都一样,内心世界一样,佛佛道同。不同的是:释迦牟尼佛是此娑婆世界现在佛;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现在佛;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手势主要为说法印(一向前、一向下),药师佛主要为手托宝塔,阿弥陀佛主要为手托莲花。
2、他们旁边站的菩萨:阿弥陀佛旁边观音、势至菩萨;药师佛旁边日光、月光菩萨;释迦牟尼佛旁边文殊、普贤菩萨。
3、如来佛:是吴作家搞错了,如来是佛的别称,是一回事。一切佛都有11种通称,佛、世尊、天人师、调御丈夫、如来、世间解……。此世界主要简指释迦牟尼佛。
4、这三个佛一般是同被供奉在大雄宝殿里面的吗:是的。称现在横三世佛。
5、一般来说,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哪个最受参拜者的推崇呢:都一样,释迦牟尼佛教大家念阿弥陀佛的名字,所以念阿弥陀佛的人多,但念阿弥陀佛不就是等于念释迦牟尼佛吗?
6、他们只自负责实现我们为成佛而发的心愿,为贪婪、仇恨、执着歪理邪说而而发的心愿无益。因为他们只教大家如何觉悟的方法,要大家自己去做,他们无法替人来做。
那谟阿弥陀佛
其他答案(共12个回答)
,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有什么区别
阿弥陀佛: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在王佛世时.有一个国王.他听了佛的道理心里很向往.产生了无上的向佛之心.就抛弃了王位.当了法门(古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各派中出家者,统称沙门.佛教盛行之后,专指佛教僧侣.)他的法号叫法藏.法藏前去进见自在王佛.听他说佛法.深感人间的苦恼.并且发下四十八大愿.要拯救众生脱离苦海.此后.他便一心一意刻苦修行.不接触色.香.味诸般...
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有什么区别
阿弥陀佛: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自在王佛世时.有一个国王.他听了佛的道理心里很向往.产生了无上的向佛之心.就抛弃了王位.当了法门(古印度反婆罗门教思潮各派中出家者,统称沙门.佛教盛行之后,专指佛教僧侣.)他的法号叫法藏.法藏前去进见自在王佛.听他说佛法.深感人间的苦恼.并且发下四十八大愿.要拯救众生脱离苦海.此后.他便一心一意刻苦修行.不接触色.香.味诸般享受.不生欲(欲望).嗔(气恼),害(害人)众多想法.经历了亿万年不可计数的劫难.积累了无数浩如烟海的功德.终于得到成佛.
他成佛后号阿弥陀.在梵文中.这是无量的意思.因此他就有了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超日月光佛等十三个名号.据说成佛后的他容貌变得端正庄严,口气香洁如优钵罗花.遍体毛孔都沁出旃檀的馨香.手中常能化出无数珍宝.他凭借愿力.建立了安乐之国.在那里.众生没有尘世的诸多苦恼磨难.却能享受各种幸福欢乐.这个安乐国.位与西方十万亿佛土之外.所以又叫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后世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所谓西天.
据阿弥陀经说.只要对着阿弥陀佛深信不疑.每天专诚念诵佛号.临死之际.便能见到阿弥陀佛,由他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由于法门简便。即使乡居僻野.一字不认识的村野凡夫.也能诵习.所以对阿弥陀佛的崇拜.在中国极为盛行.以至于口诵《阿弥陀佛》。几成一切僧众的象征。
药师佛:药师琉璃光王佛.其梵文意为鞞杀社窭噜.也有人称呼为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者消灾延寿药师佛.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身旁有两位胁侍.即左胁侍日光遍照菩萨和右胁侍月光遍照菩萨.合称东方三圣,或者药师三尊.其寓意是日月皆生于东方,以其光明遍照众生.使众生俱得康乐.
释迦牟尼佛: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释迦族人.大约在公元前565年,古印度北部的迦吡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有一天国王净饭收到喜讯:返回娘家天臂国生育的王后摩耶夫人,为净饭王生了个太子.净饭王十分高兴.为太子取名为悉达多.但七天后.却又传来王后归天的噩耗.于是,悉达多自幼便由姨母阇波提(天臂国王的女儿)抚养.
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释迦牟尼佛于世寿八十一岁时,在代表福与慧双圆满的白色沙罗树间,面带从容喜悦地朝西吉祥而卧,作最后叮嘱弟子,并用自己的三昧真火茶 肉身,回到法界真身,挥别人道教主之旅,留下三藏十二部金法,供世人参学。
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得 4 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1987 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南?o阿弥陀佛!
南?o阿弥陀佛!
南?o阿弥陀佛!
简单的说,  
药师佛,又称大医王佛、医王善逝等,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
  释迎牟尼是婆婆世界的教主,。
  阿弥陀佛,意译是无量寿佛,密宗又称为甘露王、无量光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众生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又称“接引佛”。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佛教大乘教和小乘教的区别。(纵观各国宗教都有所谓正统与创新的区别。这是人类文化的共性?)
1.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乘,是承载或道路的意思,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佛教教义的解释和理解有分歧。
小乘,保持原来的教义,以释迦牟尼为教主,以《阿含经》为主要经典;
大乘,则对原来的教义有所修改和发展,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并已《般若经》《维摩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等为主要经典,小乘派认为自己是正统,大乘派则认为自己有创新。
2.(1)佛的含义
佛,佛陀的简称,意思是 觉,觉者,和知者。佛教认为,觉 有三种涵义:自觉,觉他(使众生顿悟),和觉行圆满。其中,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 觉者。另外,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专用做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而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2)佛分类
A.释迦牟尼三身佛,法身佛,居中;报身佛,居左;应身佛,居右。
B.三世佛,佛教的说法,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
横三世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居左,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居中,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居右),竖三世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之分。
注:1.佛释迦牟尼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此三者合称“释家三尊”
2.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此三者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
3.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是只达到 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 觉行圆满 需到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寺院中常供奉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大势至菩萨。
全称 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应,不再生死轮回。
详细的加以解说如下(目前我们国家的佛教是大乘教,具体好像是从玄奘取经后开始。实际上道教在王重阳后也开始了改革,这与西方的宗教改革时间上大致一致。这难道又是人类文化的共性?)
释迦牟尼佛应身人道中,成就佛教的开祖教主。佛陀在这个世界已经示现了八千次之多,而法身和报身都尊称为批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是永恒的法界之光。
释迦牟尼是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释迦是部落的名称 , 意思是 “ 能 ”;“ 牟尼 ” 可译作 “ 文 ”, 是一种尊称 , 含有 “ 仁 , 儒 , 寂默 , 忍 ” 等义 , 意译也可合成 “ 能”,“ 能忍 ”,“ 能儒 ”,“ 能寂 ” 等 , 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释迦牟尼佛于世寿八十一岁时,在代表福与慧双圆满的白色沙罗树间,面带从容喜悦地朝西吉祥而卧,作最后叮嘱弟子,并用自己的三昧真火茶 肉身,回到法界真身,挥别人道教主之旅,留下三藏十二部金法,供世人参学。
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得 4 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 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释迦佛心咒:嗡 牟尼牟尼 嘛哈阿牟纳耶娑哈(此亦即贤劫千佛真言)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此种药师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
  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此二胁侍在药师佛之净土为无量众中之上首,是一生补处之菩萨。亦有以观音、势至二菩萨为其胁侍者。此外,或以文殊师利、观音、势至、宝坛华、无尽意、药王、药上、弥勒等八菩萨为其侍者。
  依唐代义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载,药师佛又作七佛药师。即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其中前六如来为药师如来之分身。七佛药师法则为日本台密四大法之一。如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修息灾等法,则称为药师法。其仪轨与七佛药师法相同。其三昧耶形为药壶。
梵语 Amita , 义曰:无量光,无量寿,又义甘露(密教称为甘露王)。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
「南无阿弥陀佛」义曰:皈依阿弥陀佛。「南无」是梵文 Namas 的音译,意为致敬,归敬,归命的意思,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与佛的用语。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亦称为无量寿佛。
“佛地境界,相对于菩萨境界来说,属于"殊胜、极
妙、无上、不可思议的境界”,远远超越最后身菩萨
所能够了解的能力,一切大小菩萨与二乘圣人、凡夫
众生,都不能够了知佛地所证得的无上胜妙境界。诸
佛所证得的“无住处涅盘”,只有诸佛能够互相了知;
因此,有《赞佛偈》如是云:“天上天下无如佛 十方
世界亦无比世间所有我尽见 一切无有如佛者”。
所以,我们凡夫俗人如何能评论佛呢?我们只粗浅的知道
佛法可以分为解脱道和菩提道两种修行方法,但其目的
或者说结果都是汇归净土。所以一般初学佛的新学菩萨
都从持名念佛入门。佛都有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所以,
念佛也分念法身佛报身佛和念化身佛的不同方法.佛祖
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 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佛国净
土,是利钝兼收,三根普被的.
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
所有善根,心心迥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说:“若一日、
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
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
念佛的功德很大.一句佛号罪灭河沙.所以,念佛人都会
在念佛念经之后,念诵回向文: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
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的请求或愿望
,都可以在念完回向文后,向佛菩萨祈求诉说或回向.
如果,您喜欢念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或药师佛,或其
他任何佛都可以.向哪尊佛拜佛也都可以.但真正修行.
还是业要专精.所以,您如果最喜欢念哪尊佛,最好保持
永远主念哪尊佛.才有望获得念佛三昧.因为将来往生佛
国,就是靠念佛一心不乱的功夫.但释迦牟尼佛的净土,
必须是修到初地以上的菩萨才去得.所以我改念弥陀了.
南?o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有区别,他们是三个不同的佛,也就是常说的“三世佛”,,在大雄宝殿他们的造型的确比较类似。
“三世佛”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按照时间划分的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佛,未来弥勒佛(殿内正北从左往右排列)。另一种是按空间划分的“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也就是我们普通人可以认识感知的这个大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空间世界的三世佛,表示到处皆有佛。空间为横向,所以又叫横三世佛。各地大雄宝殿供三世佛的,多为横三世佛。当然,另一种供奉的就是竖三世佛。
从时间意义上,婆罗门教(印度的)认为世界要经历许多劫,一劫是一百二十八亿年,劫末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然后重新创世。佛教以一劫为一世,认为世界有周期性创生与毁灭的过程。“三世佛”的三世,就是指一种时间概念。
在大雄宝殿若布置竖三世佛:一般正中为释迦佛,左右胁侍(也就是助手、弟子)分别是文殊、普贤菩萨;左侧为药师佛,其左右胁侍为日光、月光菩萨;右侧为阿弥陀佛,左右胁侍为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三尊大佛各以不同的“手印”代表现在、过去和未来三世的。中间,释迦牟尼佛左手掌心向上平放在盘膝中间,而右手掌向下垂放在右脚膝盖上,这是代表现在世“说法”的手印。左边,阿弥陀佛左手掌心向上平放在盘膝中间,右手掌心向上摆放在右脚膝盖上作“接引”印,即欢迎在他面前祷告的人去西方极乐世界享受清福,这是代表过去世“说法”的手印。右边,药师佛左右两手掌心重叠平放在盘膝中间,为“禅定”印,即静坐凝心专注观望未来,这是代表未来世“说法”的手印。
如来佛就是“释迦牟尼佛”,三世佛有独立供奉,也有分开供奉,各地寺庙情况不一样。一般来说,如果要解除病苦,就主要拜药师佛,中间的如来佛(释迦牟尼佛)尽管拜。
如果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拜不拜就看你自己是不是想早点儿去“极乐世界”了,呵呵。
释迦牟尼佛应身人道中,成就佛教的开祖教主。佛陀在这个世界已经示现了八千次之多,而法身和报身都尊称为批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是永恒的法界之光。
释迦牟尼是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释迦是部落的名称 , 意思是 “ 能 ”;“ 牟尼 ” 可译作 “ 文 ”, 是一种尊称 , 含有 “ 仁 , 儒 , 寂默 , 忍 ” 等义 , 意译也可合成 “ 能”,“ 能忍 ”,“ 能儒 ”,“ 能寂 ” 等 , 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释迦牟尼佛于世寿八十一岁时,在代表福与慧双圆满的白色沙罗树间,面带从容喜悦地朝西吉祥而卧,作最后叮嘱弟子,并用自己的三昧真火茶 肉身,回到法界真身,挥别人道教主之旅,留下三藏十二部金法,供世人参学。
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得 4 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 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释迦佛心咒:嗡 牟尼牟尼 嘛哈阿牟纳耶娑哈(此亦即贤劫千佛真言)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此种药师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
  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此二胁侍在药师佛之净土为无量众中之上首,是一生补处之菩萨。亦有以观音、势至二菩萨为其胁侍者。此外,或以文殊师利、观音、势至、宝坛华、无尽意、药王、药上、弥勒等八菩萨为其侍者。
  依唐代义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载,药师佛又作七佛药师。即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其中前六如来为药师如来之分身。七佛药师法则为日本台密四大法之一。如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修息灾等法,则称为药师法。其仪轨与七佛药师法相同。其三昧耶形为药壶。
梵语 Amita , 义曰:无量光,无量寿,又义甘露(密教称为甘露王)。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
「南无阿弥陀佛」义曰:皈依阿弥陀佛。「南无」是梵文 Namas 的音译,意为致敬,归敬,归命的意思,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与佛的用语。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亦称为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像与释迦牟尼像的特征基本相同,属出家像,他的左右常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1.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乘,是承载或道路的意思,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佛教教义的解释和理解有分歧。
小乘,保持原来的教义,以释迦牟尼为教主,以《阿含经》为主要经典;
大乘,则对原来的教义有所修改和发展,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并已《般若经》《维摩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等为主要经典,小乘派认为自己是正统,大乘派则认为自己有创新。
2.(1)佛的含义
佛,佛陀的简称,意思是 觉,觉者,和知者。佛教认为,觉 有三种涵义:自觉,觉他(使众生顿悟),和觉行圆满。其中,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 觉者。另外,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专用做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而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2)佛分类
A.释迦牟尼三身佛,法身佛,居中;报身佛,居左;应身佛,居右。
B.三世佛,佛教的说法,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
横三世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居左,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居中,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居右),竖三世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之分。
注:1.佛释迦牟尼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此三者合称“释家三尊”
2.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此三者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
3.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是只达到 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 觉行圆满 需到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寺院中常供奉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大势至菩萨。
全称 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应,不再生死轮回。
如果我们进行一项调查,问每一位经过我们身边的人,你是否是佛教徒,首先进入他们脑海的关于佛教的印象一定是菩萨。有一些人也许会觉得身披袈裟的僧侣代表的即是佛教,但却绝少有人会说是佛经。即便是那些希望受到三宝(佛,法,僧)庇护的佛教徒, 他们中的许多也只是将佛教与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相联系。
通常而言,人总是倾向于与将臆想的形象与人的外形相联系。因此历史人物总是被刻画成非常有力量的形象,尤其是当这些人物带来一种重要的变化或呈现出不可思议的力量的时候。这些历史人物中的一些是像成吉思汗或?P撒那样的征服者,或是像希特勒那样的独裁者提醒我们关于人类的罪恶。
在另一个方面,仅仅想到宗教人物像释迦牟尼佛,达赖喇嘛,甘地以及德雷萨修女就会产生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受,使我们坚定对人类的信心。这意味著人类有一种将意识与人的形象相联系的习性。 由此可见,人们在圣人的塑像前赶到敬畏,是由于他们带给我们希望,欢乐和安康。
但是是什么使这些铜像对我们产生利益呢?答案是信仰。
如果我们真正相信某种圣洁的意识,那么当我们看到代表这种信仰的实物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一种本能的约束力。这样我们就会约束自己不圣洁的言行举止。这种一开始还是比较表面的自我约束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在我们的心识裡種下種子﹐产生一种强大的影响力,并最终让我们停止负面的行为并使我们的心识处在一种更好的状态中。
佛教在这一方面也是一样的,全世界有许多的佛像被无数的进香客供养。 比如日本的大日如?矸穑幌愀?7 米高的阿弥陀佛;北京26 米高的??勒佛( 又稱未?矸? 以及在??城的观音塑像。 还有一些非常高大的佛像现已建成,像是日本 120 米高的??勒佛,灵山 88 米高的阿弥陀佛以及如今正在印度建造中的 152 米高的??勒佛。
这些圣洁的佛像有带给众生利益的神秘力量,通过一种微妙的方式他们各个方面的成就能影响我们的身体,言论和意识,从而逐渐将我们转变成为更好的个体。这将协助我们消除障碍,并最终将我们带入喜悦的境地。
所以当我们在家中供养一尊佛像的时候,整个周遭的环境将为一种巨大的功德所福佑,并且通过我们??踐清靜的身口意获得更大的功德。物質的供养不仅包括那些令我们愉快的物质像是鲜花,香料,烛灯,美丽的音乐以及食物。它还包括一些行为上的供养,像是跪拜﹐供養??且约俺种洹U庑┒冀?刮颐亲?湮?恢指?玫母鎏宀?Ц?颐侵茉馑?械娜酥苯踊蚣浣拥睦?妗?
在我们生命中的多数时候我们都是为自己而活的﹐我们被为了满足自己需求的欲望所主宰着,并利用我们周遭所有的资源来燃烧我们无止尽的痛苦经历。然而佛陀向我们呈现的是,即便是一位王子,被富饶的物质包围着,在目睹人类所遭遇的衰老,疾病和死亡的时候仍舊深感痛苦。他历经了这一切后所选择的道路提醒我们,在这世俗的生活中我们只能制造短暂的快乐。一旦我们意识到对欢乐的追求并不是我们存在最终的目的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佛陀所追寻的正确的道路,而这条路将带给我们真正的喜悦。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这一切,就将意识到我们一定是在前世造了许多善?I才能於今世?碛懈蛔闶媸实纳?睢T谡庋?桓鑫镏始捌浞崾⒌氖贝??蔽颐强吹揭廊挥姓饷炊嗟墓?业娜嗣裨谠馐芪镏守逊Φ恼勰サ氖焙颍?颐墙?惺艿侥苌?钤谡庋?桓龌肪持惺呛纹湫以恕N颐且欢ㄊ窃诠?ナ婪N了许多善?I才造就了今日珍贵的人生。由于人类是有习性的,我们必须在当下和未来坚守这样的善行才能为我们的来世创造良好的条件。
当我们保存佛菩薩的形象?,它能不断提醒我们前世,今生和来世的善行,也使我们於???碛懈?玫?硎馈?这样的思考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喜悦并印证因果的真理。
思考佛像带給我??的功德利益将?槲颐堑纳?畲?醋?洌?
我们发现自己变得更加平和,细心,善解人意,和冷靜。
我们更能體???畹闹腔郏?蔽侍獠??氖焙蚰芨?踊??孛娑运??
我们明白每一件事物都是短暂易逝的。 当我们不再像过去面对每??问题??T性地產生?面思想?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完成了一件壮观的作品的巨大充实感。然后,当我们的家人朋友和周遭的人观察到我们积极的行为的时候,这将对他们产生一种正面的影响,而他们也会将快乐带给更多的人。所以当我们在给别人带来利益的时候,它也能带来一种愉快的成就感,并再一次将我们带入一种好的轮回——带着完美的身体,完美的条件,以及一个良好,稳定和有益的环境进入未来世的善的实践。
在佛经中还描述了许多的功德利益,而以上这些是建立在逻辑,应用和推理的基础上的。观点也许会不同,然而供養佛像或唐卡確??是???碇T多的功德利益。
所以今天我们???为能置身于这么多珍贵而神圣的佛像中而深感欣慰。如果我们能为父母,亲友请一尊佛像回家,将没有什么礼物比这更殊?俚牧恕?
释迦牟尼佛应身人道中,成就佛教的开祖教主。佛陀在这个世界已经示现了八千次之多,而法身和报身都尊称为批卢遮那佛(大日如来),是永恒的法界之光。
释迦牟尼是梵语 Sakyamuni 的音译。释迦是部落的名称 , 意思是 “ 能 ”;“ 牟尼 ” 可译作 “ 文 ”, 是一种尊称 , 含有 “ 仁 , 儒 , 寂默 , 忍 ” 等义 , 意译也可合成 “ 能”,“ 能忍 ”,“ 能儒 ”,“ 能寂 ” 等 , 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五六六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从当时著名的沙门阿罗逻迦罗摩和乌陀迦罗摩子修习禅定。不久就达到他们所教导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满足他的希求,经过六年的苦修,在一次夜晚的修禅中,他顺次经历禅那的四种境界,然后继续集中精神,做最大的努力,就在那晚证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觉。从此以后,他被称为佛陀。并到处说法,组织僧团,释迦牟尼佛于世寿八十一岁时,在代表福与慧双圆满的白色沙罗树间,面带从容喜悦地朝西吉祥而卧,作最后叮嘱弟子,并用自己的三昧真火茶 肉身,回到法界真身,挥别人道教主之旅,留下三藏十二部金法,供世人参学。
佛陀入灭后,弟子们焚化佛祖遗体,得 4 颗牙齿以及指骨、头盖骨、毛发等物。弟子们将佛祖真身舍利起塔供养,顶礼膜拜。后来,阿育王取出全部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分别盛入宝函,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养,其中有许多传入中国。
1987 年法门寺地宫发掘即出土了佛教世界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系佛祖的一节中指骨。
释迦佛心咒:嗡 牟尼牟尼 嘛哈阿牟纳耶娑哈(此亦即贤劫千佛真言)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住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读诵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灯,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苏生续命。此种药师佛之信仰自古即盛行。
  药师佛之形像,据药师琉璃光王七佛本愿功德念诵仪轨供养法载,左手执持药器(又作无价珠),右手结三界印,着袈裟,结跏趺坐于莲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将。此十二神将誓愿护持药师法门,各率七千药叉眷属,在各地护佑受持药师佛名号之众生。
  又一般流传之像为螺发形,左手持药壶,右手结施无畏印(或与愿印),日光、月光二菩萨胁侍左右,并称为药师三尊。此二胁侍在药师佛之净土为无量众中之上首,是一生补处之菩萨。亦有以观音、势至二菩萨为其胁侍者。此外,或以文殊师利、观音、势至、宝坛华、无尽意、药王、药上、弥勒等八菩萨为其侍者。
  依唐代义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载,药师佛又作七佛药师。即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无忧最胜吉祥如来、法海雷音如来、法海慧游戏神通如来、药师琉璃光如来。其中前六如来为药师如来之分身。七佛药师法则为日本台密四大法之一。如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修息灾等法,则称为药师法。其仪轨与七佛药师法相同。其三昧耶形为药壶。
梵语 Amita , 义曰:无量光,无量寿,又义甘露(密教称为甘露王)。他原是世自在王如来时的法藏比丘,发愿成就一个尽善尽美的佛国,并要以最善巧的方法来度化众生,后来成佛,创造西方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则成为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记载阿弥陀佛故事的经典,早在东汉即有翻译。六朝时强调往生极乐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弥陀佛信仰上。并逐渐形成后来的净土宗。随着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阿弥陀佛成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弥陀佛四字成为一般中国佛教徒间相互问候语。
「南无阿弥陀佛」义曰:皈依阿弥陀佛。「南无」是梵文 Namas 的音译,意为致敬,归敬,归命的意思,是佛教徒一心归顺与佛的用语。 往生净土决疑行愿二门:每日清晨服饰已后,面西正立,合掌连声,称阿弥陀佛尽一气为一念,如是十气名为十念。亦称为无量寿佛。
这个问题要先说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因为在两者中,对待这个问题是有区别的。
1.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乘,是承载或道路的意思,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佛教教义的解释和理解有分歧。
小乘,保持原来的教义,以释迦牟尼为教主,以《阿含经》为主要经典;
大乘,则对原来的教义有所修改和发展,认为三世十方有无数的佛,并已《般若经》《维摩经》《法华经》《华严经》《无量寿经》等为主要经典,小乘派认为自己是正统,大乘派则认为自己有创新。
2.(1)佛的含义
佛,佛陀的简称,意思是 觉,觉者,和知者。佛教认为,觉 有三种涵义:自觉,觉他(使众生顿悟),和觉行圆满。其中,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佛就是达到这种最高境界的 觉者。另外,小乘佛教所说的佛,一般是专用做对释迦牟尼的尊称;而大乘佛教除指释迦牟尼外,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
(2)佛分类
A.释迦牟尼三身佛,法身佛,居中;报身佛,居左;应身佛,居右。
B.三世佛,佛教的说法,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
横三世佛(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居左,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居中,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居右),竖三世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过去佛燃灯佛,未来佛弥勒佛)之分。
注:1.佛释迦牟尼佛左胁侍文殊菩萨,右胁侍普贤菩萨,此三者合称“释家三尊”
2.药师佛左胁侍日光菩萨,右胁侍月光菩萨,此三者合称“东方三圣”或“药师三尊”
3.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左胁侍观音菩萨,右胁侍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
是只达到 自觉和觉他两个境界,尚未达到 觉行圆满 需到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寺院中常供奉的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大势至菩萨。
全称 阿罗汉,即自觉者,在大乘佛教中罗汉低于佛,菩萨,为第三等,而在小乘佛教中罗汉则是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即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的供应,不再生死轮回。
参考资料:旅游文化学
如来,即如来佛,是诸佛世尊的通称,阿弥陀佛是佛中极尊,最为第一,亦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义,不可思议,称名往生。如来佛,与阿弥陀佛本无所异,只是我们凡夫俗子,因...
看问题就知道你对于佛教知识不怎么了解,不过很高兴你能够对于佛教问题感兴趣.了解佛教知识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佛/如来/善逝世间解/无上士/天人师/调御丈夫/世...
燃灯古佛,又叫“定光佛”,属六过去佛之一. 《法华经》里释迦佛陀说他曾供养过去诸佛,而燃灯古佛就是其一。而且燃灯古佛曾验证释迦佛陀的成就。
菩提祖师即西方教二教...
如来就是释加摩尼!这是他的两个名字。
观音是如来的弟子!
达摩是个佛教徒,就是个和尚。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姓家庭,出家后,他悉心研究大成佛法,学识渊博,甚得佛法...
释迦牟尼佛开创的佛教,他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教主。
虽然宇宙中有无量佛国净土,以及无量佛菩萨。佛
与佛是平等的。念哪尊佛功德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一般佛子和寺庙中多念...
答: 一支香叫一心向佛,三支叫供养佛法僧,其实烧几支也无所谓,规矩都是人定的,关键是要有一颗向善的心.否则就是天天烧个十捆八捆也是增加空气污染而已.
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宗教神学家对宗教心理的关注和探索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动向。德籍美国基督教新神学家P.蒂利希和德国宗教哲学家M.布伯等人,都关心社会和心理学的关系。...
答: 许多父母认为,民主的管教方式,是不能凶孩子的,以至于演变成一味的讨好、巴结、贿赂孩子的大人。这样的民主,将使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正确的标准在哪里,因此,他们会藉...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