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核潜艇的设计者为什么非要在背上设计个大"鼓包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1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核潜艇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0:45:3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关注微信公众号092“夏”级核潜艇
(弹道导弹核潜艇)
092型战略核潜艇是中国海军隶下的一型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本级艇1988年成功发射了一枚潜射弹道导弹,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核打击力量的国家,是中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反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世界大国地位的象征。本级艇2009年在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大阅兵上首次公开亮相。
092型核潜艇& & 是使用核能为推进动力源的一种潜艇,在水下航行时几乎拥有无限的续航能力,因此,核潜艇的应用在军事领域备受关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世界大国纷纷开始研制和建造核潜艇,日美国“”号核潜艇的试航宣告了核潜艇的诞生。此后1956年开工建造其第一艘核潜艇Q-244号,苏联第一代N级核潜艇于1958年服役,英国第一艘多用途核潜艇“”号于1963年正式服役。日,美国建造并服役了世界上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号,这是潜射弹道导弹技术与核潜艇技术的有机结合,自此潜艇从过去的战术平台一跃成为现代化的战略平台,潜射弹道导弹也第一次构成了真正的全球性威慑力量。然而几乎与此同时,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面临以美国为首的反华势力的严重威胁。美国不甘心在中国大陆的失败,企图从、支那和三个方向来扼杀年轻的共和国。他们把原子弹运进南朝鲜,在日本冲绳修建了针对中国的导弹基地,在台湾驻扎了装备有“斗牛士”导弹的美国空军,并公开宣布要帮助台湾国民党建立5个“原子师”,“以满足原子战争的需要”。为应对强大的威慑,中国领导人开始认真思考本国的海基核发展战略。
立项伊始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大国建造核潜艇和美国已经开始研制导弹核潜艇的消息传来,这令刚刚成立的中国政府很是担忧和着急。当时中国主管国防科研的元帅意识到:核潜艇将会成为美国的最有效战略武器,也只有核潜艇才能扼制美国。恰逢1958年6月中国第一座实验型核反应堆开始运转并获得成功,聂荣臻元帅立即请来时任中国海军政委苏振华、时任海军副司令员、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时任一机部副部长、时任二机部副部长、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和副院长以及有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一起商讨未来中国核潜艇的研制生产情况。在这次极其机密的会议上,大家就中国核潜艇的研制进行了座谈讨论,并就研制原则、进度、任务分工、组织领导、总装厂建设等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会议决定由聂荣臻元帅以自己的名义亲笔起草一份《关于开展研制导弹原子潜艇的报告》。该报告于日上报中国中央,报告的核心内容是:“中国的原子反应堆已开始运转,在国防利用方面,也应早作安排。根据现有的力量,考虑国防的需要,本着自力更生的方针,拟首先自行设计和试制能够发射导弹的原子潜艇。”此即中国研制导弹核潜艇的伊始,这份报告分别得到了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时任总书记,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及等领导同志的同意。在1958年7月,中国批准了导弹核潜艇(代号09工程)和潜射导弹(代号05工程)研制项目,然而中国当时并不具备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军事、工业和科研能力。聂荣臻元帅虽在报告中提到“自力更生”方针,但是,中国当时刚仿制出苏联常规潜艇,对核动力潜艇,水下发射导弹等技术一无所知,不得不向苏联求援。日,时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访问北京,中国随即向其提出援建核潜艇的要求。赫鲁晓夫对援助中国搞核潜艇并不热心,对中国的要求回答说:“核潜艇技术复杂,你们搞不了,苏联有了核潜艇,你们就有了,我们可以组织联合舰队。”赫鲁晓夫的傲慢态度,令气愤的毛泽东主席发誓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不过苏联还是给了中国一定的援助,包括同意转让建造G级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并提供潜射导弹。先弹后艇092型核潜艇& & 1958年至1961年期间,为了核潜艇研制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政府相继成立了负责筹划和组织领导研制工作的领导小组,核潜艇总体研究室,反应堆研究室,和海军舰艇研究院(即国防部第七研究院,中国舰船研究院前身)等,并组建了702基地、流体力学、水动力学、结构力学、水声和热动力六个研究所,分别负责和承担舰船和动力装置的总体设计研究工作,鱼雷、水雷、扫雷及防潜等研究工作,水声研究工作,海洋科学和航海设备研究工作,海军重大工程研究工作和海军医学研究工作等。汇集了、、、、、、等著名科学家,中国核潜艇的早期研制工作正式开始。然而中国核潜艇和潜射导弹项目的进展极度迟缓。首先,刚刚成立的中国仅拥有原始状态的国防工业,根本不具备研制核反应堆、潜艇或弹道导弹的能力。其次,中国开始核潜艇的初步研发工作不久,便发生了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国民经济极端困难。最后,中国在1958年至1960年期间的大跃进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09工程”和“05工程”的进行。此外1960年至1962年期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逐渐撤走专家并最终撕毁了援助协议。在这些困难下,一些人员就当时的客观情况,提出了暂时放弃这些项目的想法。最终,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聂荣臻元帅提出国防工作要“缩短战线、任务排队、确保重点”的方针。由于中国的原子弹研究基本上全面依靠的技术,因此该工作遭到了致命的打击,中国已经没有力量同时支撑原子弹和核潜艇两个摊子。因此“09工程”只能暂时下马,只保留了核动力等关键部分的研究。确定原则1962年至1964期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同下,核动力装置的一些关键研制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果。1964年10月中国爆炸成功后,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65年3月,核潜艇研制工程重新上马,日
,以海军舰艇研究院一所二室为基础,组建核动力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即719所),毕业于苏联海军捷尔任斯基高级工程学院的夏桐担任719所所长。核潜艇研制工作虽然重新开工,但进展缓慢。日中国中央专委召开了第13次会议,当时对先上导弹核潜艇还是鱼雷核潜艇有两种不同看法,争论很大,在最早关于研制核潜艇的计划中,导弹核潜艇的研制是优先于鱼雷核潜艇的。1958年聂荣臻元帅向中国中央呈报的“研制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就是发展导弹潜艇,即“研制搭载潜地导弹的核潜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二次核反击力量“。但考虑到导弹核潜艇必须装备的潜地导弹及武器系统的研制十分复杂,加上核潜艇本身以及与导弹配套的关键技术问题多,难度大,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解决。最终统一了认识,认为核潜艇首先是解决核动力技术问题,而不是首先解决导弹问题,而且有大部分材料和设备两型艇可通用,相当于在核潜艇上增加一个导弹舱。在开展鱼雷核潜艇研制工作的同时,导弹核潜艇的研究及论证工作可随后展开。这样研制方案也作了重大的改变。中央专委会专门向有关部门发了7个通知,通知的中心议题是核潜艇研制工作全面展开,并同时要求有关单位遵守如下三原则:一是认真执行大力协同的方针;二是立足于国内,从现实出发,分两步走,先于1972年前研制成功反潜鱼雷核潜艇(即“09-I”),然后在此基础上研制导弹核潜艇(即“09-II”);三是要求第一艘核潜艇既是试验艇,又能够在主要战术技术性能上相配套,并作为战斗艇交付使用。此外通知还明确规定了核潜艇研制的步骤、基本建设、经费和协作项目的安排,要求全国两千多个厂所院校、上万名科技人员配合攻关。同时重新任命黄旭华(总体设计)、彭士禄(核动力)、黄纬禄(潜地导弹)、赵仁凯(核动力)为核潜艇总设计师,核潜艇研制进度明显加快。由于核动力系统是核潜艇技术的关键,为确保核潜艇建造一次性成功,在大批科技人员的努力下,1965年10月中国先开始建造陆上模式反应堆作为未来核潜艇的动力。1966年11月,科研部门完成了反潜鱼雷核潜艇总体方案设计。日,聂荣臻为此方案专门召开会议并提出意见:先搞反潜鱼雷核潜艇,但七机部(第七机械工业部)的导弹也要抓紧研究。随后中央专委便作了批复,同意方案设计。正式研制1967年6月,中国根据核潜艇研制工作三原则的要求对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又进行了细化:第一步在鱼雷核潜艇基础上研制导弹核潜艇,性能先不要求太高;第二步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的基础上,再考虑研制性能更好的后续艇。日,海军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导弹核潜艇及潜地导弹方案论证审查会”(即著名的“1016”会议)。会议组成领导小组,由时任海军副司令员、国防科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六机部(第六机械工业部)边疆部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09”办陈右铭主任、七院于笑虹院长和七机部四院杨副院长组成,会议对导弹核潜艇及潜地导弹方案进行了论证,统一了研制指导思想,审查了战术技术任务书,研究了导弹核潜艇的发展步骤、导弹试验顺序、试验基地建设、试验分工以及全武器系统协调抓总等重大问题。确定第一艘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原则是:“主要解决有和快的问题,同时突破导弹应用于潜艇水下发射的关键技术,并带动与使用导弹武器有关的重大设备的研究发展,其余设备除因艇体排水量增大、人员增多及影响安全使用非改不可外,原则上采用鱼雷攻击核潜艇的配套设备。” &日,国防科委发文要求暂按上述会议的决定开展研制工作,并批准了导弹核潜艇战术技术任务书,此即为中国导弹核潜艇正式开始研制的时间。1969年,中国国家计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前身)、国防工办(原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国防科委对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做了具体部署,导弹舱和发射装置由七院负责研制;核动力装置由二机部负责设计建造;潜地导弹由七机部负责研制。参加导弹核潜艇武器配套设备研制任务的还有一机部、四机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等17个部门和研究院,24个省市,2000多个工厂、研究所。从1967年11月到1970年10月,导弹核潜艇完成了方案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关键技术092型核潜艇& & 潜地导弹发射方式分为水面静力发射和水下动力发射两种方式,潜艇的特点是隐蔽性,所以必须进行水下发射。因此研制导弹核潜艇的技术关键是潜地导弹水下发射技术和精确的水下导航定位技术。中国七院713所承担了导弹发射装置的研究、设计,其早在1956年便已经开始对固体推进剂进行技术研究,于1967年完成定型,最终根据一系列的试验结果,确定了燃气动力、导弹冷发射方案。导弹核潜艇的水下导航定位技术不仅要保证潜艇水下的安全航行,还必须要做到准确定位,以提高导弹的命中精度。中国七院707所为此做了大量的技术攻关工作,在相关单位的协助下,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终于为第一艘导弹核潜艇装备了惯性导航系统,以及为校正惯性导航累计误差的星光导航和卫星导航系统 。时任中国总理周恩来极为关切第一艘导弹核潜艇的建造。据时任国防科委“09”办陈右铭主任回忆,日晚上,周总理在听取原子钟和无线电导航方面的情况时,亲自对罗舜初、刘西尧等人说:“听你们说的情况,技术上还是很复杂的,核潜艇就更复杂了,比两弹还复杂,核潜艇就包括两弹……你们把各方面的技术力量组织起来,要像毛主席指示的那样,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开工建造1970年4月中国首艘鱼雷核潜艇完成了总体试水,日历时5年建成的陆上模式反应堆正式开始试车,7月26日汽轮发电机开始运转,中国第一次使用核能发电,7月30日陆上模式反应堆满功率运行,完全符合设计要求,陆上模式反应堆建造成功。在解决了核动力和第一步鱼雷核潜艇的问题之后,日,中国第一艘导弹核潜艇在造船厂开工建造。中国、中国中央军委“09”工程领导小组多次强调:导弹核潜艇是毛主席亲自批准的主要工程,各有关单位一定要把这项工程摆到重要位置上来抓,要比陆上模式堆、鱼雷核潜艇抓得更紧,抓得更好。1972年初导弹核潜艇完成了施工设计,按照原计划应该1973年下水,但从开工到1981年下水走了10年多的漫长道路。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处于动乱时期,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极力干扰破坏国防尖端工程。在周恩来总理病重期间,利用掌握的一部分权利,鼓吹所谓的“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谬论,使国防科研战线工作受到极大的干扰,致使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进展缓慢。1975年张爱萍同志主持国防科委工作以后,对核潜艇特别是潜地导弹的研制抓得更紧。除政治因素干扰意外,导弹核潜艇的研制迟缓,与潜地导弹
以及导弹发射系统的技术难度大,以及导弹舱的结构和焊接需要解决某些技术难题有关。针对鱼雷核潜艇研制中偏重潜艇设计建造,而鱼雷研制跟不上,造成武器缺装的教训。1979年,邓小平强调指出:导弹核潜艇必须是个武器,这个力量要顶用,搞少而精的真正顶用。据此,张爱萍对承担任务的单位沿革要求,艇弹同时抓,集中力量解决研制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092型核潜艇& & 日,时任中国副总理的亲自主持了导弹核潜艇的下水仪式,剪彩并讲话。时任中国总参装备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张蕴玉、国防工办副主任邹家华、海军叶飞司令员、李耀文政委、刘道生副司令员、训练基地司令员田震寰、北海舰队司令员潘友宏、海军装备部部长李友白、国家机械委范慕韩副主任,以及各有关工业部的领导等一同参加了下水仪式。当第一艘导弹核潜艇在汽笛长鸣声中浮起时,宣布正式下水成功,全场欢声雷动。时任核潜艇总体建造厂副总工程师、核潜艇下水副总指挥贺荣光认为,导弹核潜艇下水比鱼雷核潜艇吨位大、长度长,所以在下水的技术掌握、安全控制和组织协调上都更复杂。1981年7月,导弹核潜艇开始系泊试验。1983年1月,开始进行航海试验,由中国海军旅顺基地副司令员马立新担任组长,副组长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军工部副主任杨佩儒、旅顺基地副参谋长和海军装备技术部舰艇部副部长,成员包括机械工业部、七院科技部、核工业部一院、“09”总师办、核潜艇总体研究所、核潜艇总体建造厂、海司潜艇部、海后司令部以及北海舰队、旅顺基地等业务部门组成,共计21人,下设指挥组、技术组核后勤组。通过严密的计划和各项试验,对导弹核潜艇存在的问题、试验结果等形成了重要的材料。日,中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经过16年的研制,终于在海军试验试航基地交付海军训练使用,首任艇长是。092型的建造数量从公开的图片看只有406号(长征6号)一艘,但美国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和其他资料则认为总共有四艘同型艇,舷号均为406,内部以甲、乙、丙、丁区分,除有一艘因为核泄露事故报废外,还有2艘部署在北海舰队,1艘部署在南海舰队,而英国“简氏海军年鉴”认为有两艘同型艇。一般则认为该型潜艇数量可能为1到3艘,舷号均为406。
艇体外型092型核潜艇& & 092型战略核潜艇在总体设计上与091型攻击核潜艇一样,采用双壳体结构,水滴型艇型,从外表看近似于拉长的091型。突出艇艏段上甲板的是水声系统整流罩,其余部位沿用了091型上应用成熟的围壳舵、锥尾、单轴单桨和尾十字舵设计。为容纳12枚体积巨大的潜射弹道导弹,092型核潜艇不仅将艇体拉长,还从指挥台围壳开始向后隆起一段高出艇身的导弹舱,形成一个“龟背”造型,这也是该型潜艇的典型识别特征,龟背前缘从指挥台围壳处开始,至接近艇尾处开始逐渐降低、最终与艇体融合,导弹舱发射口髙出圆柱形主艇体约3米。092型战略核潜艇两舷侧的流水孔采用“格子栅栏”形状,开口朝向艇艉,同时将艇内装备安装于底座上并在发动机上覆盖吸声材料,减少外壳开口数量,通过内部管道循环处理噪声以及减少螺旋桨气穴现象等,其目的就是减小航行阻力和噪声。092型核潜艇的动力系统采用一组与091型核潜艇相同的压水反应堆、蒸汽轮机和电力推进装置等配套设备驱动潜艇。舱室布置092型战略核潜艇耐压艇体内设有鱼雷舱、指挥舱、导弹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及艉舱等。092型战略核潜艇与091型攻击核潜艇的主要差别是多了一个导弹舱,使艇的尺寸和排水量相应增大不少,同时对螺旋桨和推进轴系进行相应的改进,以匹配较大排水量的艇身。导弹舱中设有十几个导弹发射筒及配套的发射动力系统、水下开盖和舷外均压系统、空调保温系统、流注水系统以及导弹的检测、瞄准、发射控制系统等设备。新研制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设备约占设备总数的15%左右。武备系统092型战略核潜艇设有12具导弹发射筒,可在水下30-50米的深度发射导弹,可携带12枚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北约代号CSS-N-2/3),该导弹长10.7米,直径1.34米,重14.7吨,射程1700公里,两级固体燃料,惯性制导,可携带一枚威力为20万至100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圆概率偏差300米。此外,092型核潜艇艏部还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2枚鱼-3大型,该型是为091型攻击核潜艇配套研制的主战装备,长6.6米,重1.34吨,最大航速40节,射程15公里,弹头重205公斤,采用声自导方式导引,具有较强的作战能力。改进升级1995年后,092型战略核潜艇进行了多次现代化更新改装,外形上将流水孔减少,提高了水下静音能力;去掉舷号,颜色由旧海军蓝喷涂为潜艇部队统一的黑色;搭载的导弹换装为12枚射程约2500公里的“巨浪-1A”潜射弹道导弹或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改装后的092型战略核潜艇与原型的主要区别是导弹舱两侧流水孔,原型两侧各有4排,相互平行;而其改进型导弹舱两侧的流水孔只有两排,在两端收缩为带坡度的一排。与091型攻击核潜艇一样,092型战略核潜艇改进型是通过拆除并重建原型艇上层建筑而成,并非新建艇。据西方媒体推测,092型战略核潜艇现装备的是12枚“巨浪-2A”潜射弹道导弹,射程约1.2万公里,战略巡航时可覆盖北美洲全境。
艇体参数艇长120米艇宽10米/10.5米吃水8米排水量约6400吨/6500吨(水上标准)约7000吨/8000吨(水下满载)航速12节/16节/20节(水上)22节(水下)潜深约300米噪声值160分贝自持力90天续航力每7年更换一次反应堆芯燃料艇员编制84人/100人/140人传动单轴单7叶螺旋桨动力系统-汽轮机推进1座压水核反应堆,2台蒸汽轮机,功率90兆瓦&艇电武装弹道导弹1988年初期:12枚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北约代号CSS-N-2/3)1995年改装后:12枚“巨浪-1A”潜射弹道导弹或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2002年改装后:12枚“巨浪-2A”潜射弹道导弹,射程13000公里(推测)艇艏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12枚鱼-3大型反潜鱼雷1部水面搜索雷达艇壳1部604型中频主/被动攻击及搜索声呐后期升级为H/SQ2-262B型声呐电子系统921A型雷达告警系统,电子支援系统综合系统水下长波/蓝光,中继通信系统
建造期092型核潜艇& & 日,092型战略核潜艇首艇在辽宁葫芦岛造船厂开工建造。1972年初,该艇完成了施工设计,原计划该艇应于1973年下水,但由于技术和建造进度因素而严重滞后。日,092型战略核潜艇首艇下水。1981年7月,092型战略核潜艇首艇开始系泊试验,主要测试艇上的反应堆、电气设备及电子系统。1983年1月,开始进行航海试验。日,092型战略核潜艇首艇正式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服役,10月19日举行了命名和授旗仪式。命名为长征6号,舷号406,部署于中国海军北海舰队,母港位于山东青岛,406号艇服役后由于潜射导弹原因很少进行战略巡航。试验期日至28日,406号艇在渤海海域首次进行了4枚水下模型弹射试验(代号“915”任务),其中3枚成功,验证了潜艇导弹发射系统设计方案正确,操纵性较好。日,406号艇首次进行了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水下发射试验(代号“9185”任务),但是3次试验均未获得成功。但试验数据显示,核潜艇总体核发射动力系统工作正常。之后对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和发射系统进行了改进和修正设计缺陷。1986年4月至7月,406号艇在渤海海域进行了瞄准精度试验,获取了大量数据,为鉴定导弹核潜艇武器系统精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987年,406号艇第二次进行了水下模型弹弹射试验(代号“916”任务),参试单位24个,参加人员2000余人,共发射了6枚模型弹,获取了全部遥测数据,并圆满完成了模型弹的打捞回收。日和9月27日,406号艇再次进行潜射弹道导弹水下发射实验(代号“9188”任务),共发射两枚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均获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水下核打击力量的国家。战备期1988年,中国与越南的“赤瓜礁”冲突中,南海舰队派出092型战略核潜艇对其进行威慑。1991年开始,406号艇开始担负战备值班任务,进行水下长航训练。年之间,406号艇进行了现代化改装,艇身的流水孔减少,提高了水下静音能力;更换了反应堆控制和保护测量系统,改善了整体安全性和静音性;更换装备了新一代惯性导航设备,声呐和潜望镜等探测设备也有改进;还应用了消声瓦等降噪技术,而其“龟背”的改进更加明显;颜色由旧海军蓝更换为潜艇部队统一的黑色,潜射弹道导弹替换为“巨浪-1A”型。日,在青岛附近海域举行的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检阅式上,该型潜艇“长征6号”在服役超过20年后正式对外公开亮相,在检阅梯队中以首发的位置再一次表明了自己的重要地位,接受了时任中国胡锦涛总书记检阅,这也是中国海军弹道导弹核潜艇首次对外公开展示。
092型战略核潜艇交付后,又相继解决了潜地导弹武器系统及其装艇等关键技术问题。1984年、1985年和1988年先后在该艇进行了导弹水下发射试验,最终获得了圆满成功。证明潜艇总体方案设计正确,艇、弹与发射系统工作协调,惯性导航系统也为导弹武器系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和信息,胜任水下发射潜地导弹的重任。中国海军终于有了水下战略核力量。092型战略核潜艇作为武器平台,它的军事意义要低于中国实施该研制项目的具体过程,中国通过整个研制过程建立和发展了战略核潜艇建造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储备,而有关资料显示的中国后来建造的093型攻击核潜艇和092型战略核潜艇的改进型恰恰证明了这一点。此外092型战略核潜艇的象征意义也远大于作战使用价值,由于潜射弹道导弹和噪音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其战略威慑效能的发挥。从总体来说,092型战略核潜艇的建成服役对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它使中国首度拥有隐蔽性好,生存力强的第二次核打击力量,继美、英、苏(俄罗斯)、法后成为世界上第5个具备水下核打击力量的国家,提升了中国战略核威慑能力,同时也为中国下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在中国核潜艇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中国而言,其意义不言自明。
暂无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添加成功后,需经过约1-2天的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方可查看。
本词条内容由国搜百科根据相关资料编纂,仅供参考。如有问题,可联系我们修订、完善或删除。也欢迎更多热爱知识共享、有志于词条编纂的专业人士参与国搜百科创建。联系电话:010- 合作邮箱:
交流QQ群:
092“夏”级核潜艇&图册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
京ICP证:号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非常荣幸能获得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_凤凰资讯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非常荣幸能获得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30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以下为现场发来的文字实录:&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为
3月30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举行。以下为现场发来的文字实录:&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为黄旭华院士颁奖吴小莉:大家好。我是吴小莉。受到大会的委托,我很荣幸宣布今天晚上第二位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大奖的获得者,他就是今年已经高龄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院士。黄旭华院士是广东汕尾人,他的家乡是一个有着立大志、走四方传统的侨乡,他出生于医生世家,他本来是要从医的,要不是因为战乱的关系,他可能是一位优秀的医生。但是因为日本狙击轰炸声,让他作出了人生第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去学造飞机、轮船,因为他要保卫国家和自己的家园。1958年中国启动了研制核潜艇的计划,32岁的工程师黄旭华被选调至北京研究,因为很机密,出发之前黄旭华不知道自己要肩负的任务是什么,但是他到了北京立刻被留了下来,这是他人生中第二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服务国家的需要,从此隐姓埋名。此后的30年他从来没有和家里头联络过,他去哪儿了,他去做什么事情,家乡的亲人不断地写信询问,但是都没有答案。人们只知道,他的父亲去世了他没有回来,二哥去世了他也没有回家,黄旭华去做什么了,他造中国第一艘核舰艇。人们很难想象完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没有人见过核潜艇的情况下,黄旭华和他的战友要从无到有,从零开始。在那个年代,用的是算盘、计算尺和秤,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设备管线以万计,黄旭华要求每个都要过秤,而且天天如此,就是这样斤斤计较的土办法,最终的结果是:千吨级的潜水艇下水之后,各项的测试值和设计值毫无二致。于是日,中国完全自主研发和制作的第一艘潜水艇下水了,中国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研制出了国外要研制几十年的潜水艇,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的潜水艇。这其中就有黄旭华忘我燃烧的生命。1988年黄旭华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亲自带队,进行了一场极限水下测试,实验结束之后他兴奋忘我即兴做了一首歌,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他终于在62岁的时候第一次回家探亲。见到了95岁的老母亲,时隔30年再相见,母子二人均见白发。面对充满愧疚的儿子,母亲毫无保留地,毫不迟疑地给了他大写的原谅。现在让我们为黄老,为这位伟大的母亲,献上我们最衷心的敬意。现在让我们请出颁奖嘉宾,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太平绅士。刘长乐:非常荣幸来为黄旭华院士颁发终身成就大奖,黄院士的故事使我们非常感动,我们感触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多少人一辈子的专注和奉献,也感触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黄旭华院士提出了一个答案,最大的忠也是给父母最大的孝。把光明,把光宗耀祖和精忠报国高度统一在一起,还有一件事,黄老已经93岁了,还仍然从家属楼走到办公楼上班,他刚刚做了眼睛的手术,结果效果非常好,老人家发现眼睛好了之后第一句话就是说,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放大镜了。第二句话,我还会为国家再做20年的工作。我衷心祝愿这位可敬可爱的老科学家,福如东海,健康长寿。吴小莉:现在让我们有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七一九研究所名誉所长黄旭华先生,有请刘主席为黄旭华院士颁奖,恭喜黄旭华院士发表获奖感言。黄旭华:我非常荣幸能参加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登上这个颁奖台,领授终身成就奖,由衷地高兴和激动。我十分感谢评委、各位领导,同志们,对我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核潜艇事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我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栽培、信任,委以重任。我要感谢与我协同奋斗的协作单位,大力协同、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我要感谢我们研制团队,与我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对我工作的信任、支持,感谢他们呕心沥血、默默无闻,把青春和热血献给核潜艇,为了核潜艇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核潜艇代表着当今世界技术的尖端,技术复杂,综合性强,协作面广,要求高,它是集体力量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树立。我有幸参与这个其中的工作,我深知责任重大,艰巨和光荣。我决心要尽全力和大家一起为实现毛泽东主席提出来的,一万年要搞出来的事业,奋斗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研制核潜艇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梦想,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面,怀揣着核潜艇梦,投身当中来,呕心沥血,苦干惊天动地事,默默无闻,甘愿隐姓埋名。我们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神奇地把核潜艇搞出来。今天,我站在这个领奖台上,我深深地知道,在这个台上是我一个人,但是我更深深地知道,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更属于我们的团队。在研制的整个过程当中,我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按照分工,在总设计师这个岗位上我和大家一起尽心尽力地来完成任务,作出我应该作出的贡献而已,功劳是大家的,荣誉属于集体,我今天能够站在这个领奖台上,代表我们的集体领授终身成就奖,我深感欣慰和自豪!此生没有虚度,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唐艺赫 PN085]
责任编辑:唐艺赫 PN08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9941
播放数:129561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用潜艇最深记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