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内全球原油期货交易量量都是集中几个月份爆增

  1月4日讯――受市场短缺信号出现的推动,大量投机性投资者涌入大宗商品市场,2016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交易量创下了记录。  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上期所、大商所和郑商所交易总量较2015年跳涨27%,至41亿手合约,达到创纪录的177.4万亿人民币(25.5万亿美元)。  2016年,投资者押注削减过剩产能会导致原材料短缺,纷纷买入大宗商品期货  ,一度造成铁矿石、棉花等原材料价格暴涨,甚至引发对大宗商品泡沫的担忧。随后监管机构不得不采取交易限额制度,来给过热的大宗商品市场降温。  分析师指出,2016年大宗商品市场不仅是交易量暴增,价格波动也加剧。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上月指出,中国商品期货交易量已连续第七年位居世界首位。  成交额仍不及国际竞争对手  但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在成交额方面,仍旧不及国际竞争对手。世界证券交易所联合会数据显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2015年成交额达41.15亿美元。  2016年一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上,从钢铁到煤炭,从豆粕到金属锌的价格都飙升至多年高点甚至纪录高点。而同期,彭博大宗商品指数上涨11%,为2010年以来首次录得上涨。  FX678注:国内交易所往往会双边统计,及计算持仓量和成交量的总和,但中国期货业协会则采取“单边计算”,与国际上大部分交易所保持一致。( )
相关文章推荐2016中国大宗商品交易量暴增27% 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
  受市场短缺信号出现的推动,大量投机性投资者涌入大宗商品市场,2016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交易量创下了记录。
  中国期货业协会数据显示,、和郑商所交易总量较2015年跳涨27%,至41亿手合约,达到创纪录的177.4万亿(25.5万亿)。
  2016年,投资者押注削减过剩产能会导致原材料短缺,纷纷买入大宗商品期货,一度造成铁矿石、棉花等原材料价格暴涨,甚至引发对大宗商品泡沫的担忧。随后监管机构不得不采取交易限额制度,来给过热的大宗商品市场降温。
  汇通网分析师指出,2016年大宗商品市场不仅是交易量暴增,价格波动也加剧。
  副主席方星海上月指出,中国商品量已连续第七年位居世界首位。
  成交额仍不及国际竞争对手
  但中国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在成交额方面,仍旧不及国际竞争对手。世界所联合会数据显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2015年成交额达41.15亿美元。
  2016年一年,中国大宗商品市场上,从钢铁到煤炭,从豆粕到金属锌的价格都飙升至多年高点甚至纪录高点。而同期,彭博大宗商品指数上涨11%,为2010年以来首次录得上涨。
  FX678注:国内交易所往往会双边统计,及计算持仓量和成交量的总和,但中国期货业协会则采取“单边计算”,与国际上大部分交易所保持一致。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左元
中国证监会授牌&&&民生银行资金监管&&&
数据来源:盈利宝基金研究中心,巨灵数据支持
全场购买手续费4折起!
近一年涨幅
近一年涨幅
已有&0&条评论
24小时新闻榜
理财产品推荐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一)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
&&期货历史故事&&经典案例
  世界最大的金融丑闻:住友事件 &
  早在16世纪时,住友家族因在四国岛上开创并经营一座铜矿而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日本官方指定的供铜商,主要服务于当时日本一些极具实力的名门望族,其中包括在年间统治日本长达200多年的德川幕府。当时,该家族的掌门人自豪地宣称,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铜出口商。 &
  19世纪中叶,日本市场逐步对西方开放,住友商社也更为广泛地在冶钢及炼钢等领域发展起来。到20世纪初,住友家族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日本国第三大金融财阀。 &
  本世纪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颇具政治影响力的垄断集团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追随者,住友财团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住友财团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显,该财团的大部分产业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传人已经掌握了财团股本总额的90%之多。 &
  日本战败后,各财阀在美国的限制下纷纷解体而改组成为企业集团。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住友财团又东山再起,日益发展壮大。从那以后,住友商社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间金属、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纺织等领域的贸易活动,成为住友财团的核心企业及日本四大贸易商之一。 &
  1995年会计年度,住友在全球的总销售额达16兆日元,合1468亿美元之多。 &
  1996年6月,住友家族面临着历史性大灾难。而且这一灾祸又恰恰是在曾给住友家族带来滚滚财源的法宝——铜闯下的。肇事者是有色金属交易部部长首席交易商滨中泰男。  滨中泰男有两个绰号十分耐人寻味,一个是“百分之五先生”,一个是“锤子”。前者是圈内人对他能力的尊称,而后者正刻画了他的性格。 &
  圈内人士之所以称他“百分之五先生”,是因为滨中泰男所带领的住友商社有色金属交易部控制着全球铜交易量的5%之多。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国际铜期货交易上的显赫战绩,同时也反映出住友在这上面的买卖决策对国际钢市场所能造成的重大影响。 &
  “锤子”是从滨中泰男的英译名称yasuo
hamanaka演绎而来的,因为滨中泰男在英语中的读音与“锤子”十分类似。但这个雅号之所以能叫开来,更主要是因为它正反映了滨中泰男在交易中所具有的锤子一般坚硬的性格。这种性格促成了他的成功,但或许也正是这种性格又铸就了他的失败。 &
  1970年,年仅22岁的滨中泰男加盟住友商社。从那以后,他在国际铜市上连续征战了20多年。滨中泰男能长期保住这一身份,是极不寻常的。据日本商业内部人士介绍,日本的交易行通常在两至三年间便调整一次交易员。由此可见滨中泰男在交易中的能力非同一般。 &
  70年代末,滨中泰男终于有机会到伦敦金属交易所参与金属期货交易,当时他主要做的是锡和镍的期货合约。 &
  刚开始时,他没有什么名气,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职员。但仅仅几年时间,滨中泰男就开始显露其英雄本色。到l983年,他的铜交易量每年就已经达到1万吨。到80年代末,他已经在国际期铜大户中拥有了一席之地,“百分之五先生”和“锤子”就是这时候喊出来的。 &
  但是,可能谁也没有想到,滨中泰男后来会犯下如此“前无古人”的超级失误。在他给住友商社带来高达40亿美元的损失后,人们已完全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住友商社总裁秋山富一不得不承认重用滨中泰男是一个错误,并宣布解除滨中泰男的职务。他十分沮丧地说:“在我的印象中,他十分富于自制力,而且也十分讲究逻辑,于是我信任他,并委任他为首席金属交易员。但我现在感到非常失望!” &
  滨中泰男的错误是利用公司的名义以私人账户进行期铜交易,正是他的“锤子”性格,给他、也给住友商社造成了19亿美元的巨额损失。 
  滨中泰男在期铜交易中所持有的是多头头寸,即大量买进期铜合约,这在铜价上涨之时无疑是获利的,滨中泰男曾经为此暗喜。但是,自1995年以来,国际铜价一跌再跌,日有国际铜价还高达每吨3075美元,到1996年初,却跌至每吨2600美元以下。铜价的连续下挫使得滨中泰男的多头头寸赢利不仅损失殆尽,而且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亏损。 &
  其实,据伦敦金属交易所总裁大卫·金介绍,早在1991年末,他们就已注意到了滨中泰男的行为,并数次对他提出过警告。 &
  1991年11月,金收到了dlt经纪公司总裁施瑞尔凯德的来信,信中披露了滨中泰男要求他向其非法提供虚假交易证明,并建议对滨中泰男进行调查。 &
  这位负责交易的总裁还不止一次地召见滨中泰男以及另一位交易员。1991年底以及199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几次对住友在该交易所铜市中所持有的头寸规模表示担忧。 &
  月份,有人已经意识到期铜各月合约之间价差的不合理状态,要求董事会展开详细调查。在对每个客户各个合约上所持有的头寸,及交易所仓库中仓单的所有权有了清晰的了解之后,伦敦金属交易所专门成立了一个由相互之间毫无联系、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的专业人士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就如何处理进行了探讨。这个特别委员会包括行业著名律师和资深监管人员等。 &
  但是,正是滨中泰男的“锤子”性格再次将他推出深渊。他天真地认为,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必将扼住铜价连续下跌的强劲势头。基本面的不佳表现在他日益发胀的头脑中已经显得不再重要,于是在他的操纵下,伦敦交易所铜价果然在1995年末略微持稳。 &
  铜价的反常波动再度引起了英美两国证券期货监管部门的共同关注,滨中泰男企图操纵市场的行为也逐渐败露。监管部门的追查以及交易大幅亏损的双重压力,使滨中泰男难以承受。1996年5月,伦敦铜价已经跌至每吨2500美元以下,有关滨中泰男将被迫辞职的谣言也四处流传。业内人士担心,一旦这样一位对铜价起巨大支撑作用的显赫人物退出,国际铜价又如何能挺得住?于是,在这些传闻的刺激下,大量恐慌性抛盘使得随后几周内铜价重挫25%左右。 &
  日,滨中泰男未经授权参与期铜交易的丑闻在纽约逐渐公开。日,住友商社宣布巨额亏损19亿美元并解雇滨中泰男之后。铜价更是由24小时之前的每吨2165美元跌至两年来的最低点每吨1860美元,狂跌之势令人瞠目结舌。 &
  按照当时的价格计算,住友商社的亏损额约在19亿美元左右,但是接踵而来的恐慌性抛盘打击,使住友商社的多头头寸亏损扩大至40亿美元。 &
  事发之后,人们都在捉摸到底是谁赚走了住友的钱,因为这不是一般的商业好奇,而是这些资金的去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未来谁会在期铜市场上起更大的作用。期货交易是零和交易,有人亏必定有人赚。那么住友的巨额亏损资金到底流到了谁的手中呢? &
  目前,在国际期铜中放空的主要有一些国际基金,其中包括美国金融大户。在80年代英磅危机中一举“打败”英国政府而举世闻名的索罗斯旗下的量子基金,以及罗宾逊的老虎基金,加拿大富豪布莱克和至少一名欧洲知名金属交易商。一些交易人士认为,目前这些基金已经或多或少地控制住了大局。但是它们在这场风波中获利多少,以及对今后铜价能够带来的影响依然鲜为人知。 &
  不过索罗斯的发言人6月18日在纽约极力否认,并表示索罗斯并未介入这个市场,而且与滨中泰男无任何业务往来。这样,是谁赚走了住友商社的钱顿时成为一团迷雾——毕竟与财大气粗的住友财团作对还是小心点为好,赚了钱也不要声张。 &
  目前,国际铜价虽基本持稳,但是风光已去,而且交易商们普遍认为一旦住友多头平仓,铜价必将继续走低。但是美国信孚银行和美澳交易商们都在猜测,住友可能早已平仓,因而市场不必太过忧虑。然而日本和亚洲的金属交易商们则对此持审慎和怀疑的态度。 &
  总之,一旦住友商社在国际期铜中强劲的多头地位有所动摇,国际铜价势必将继续走软,更何况近年来全世界铜的生产速度远远高于消费的增长。因此,有交易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国际铜价将会在每吨美元之间波动,重返每吨2000美元以上只不过是一个奢望。 &
  住友事件发生后,该商社总裁秋水富一仍然在公告中信誓旦旦地强调,住友商社将保持正常运作,并继续积极广泛地参与国际期铜及其他商品的交易。而且,尽管遭受巨大损失,住友商杜的金融体制及资金实力依然强劲雄厚。但是,世界著名的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亚洲)公司已经将住友商社的短期信用评级由a-1+降到a-l,还表示将对住友商社及其两个分支机构继续进行信用考察。纽约的穆迪信贷评级机构也在“住友事件”后发表声明,计划将住友的高级债务等级aa-3降低。 &
  秋水富一还允诺住友商社将积极与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英国证券投资委员会以及日本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就此事进一步展开调查。伦敦金属交易所也召开紧急会议,拟定了许多应急措施稳定交易,纽约及日本国内各金融部门也相继采取了行动,力求把“住友事件”给市场带来的动荡控制在最低限度。         
  再来重温一下逼仓的故事 &
  往事如烟。当年期货市场上多空大战“上海胶合板9607事件”的惨烈,早被时间冲淡。曾参与该事件全过程的现浙江永安期货副总陈斌回忆,“当时整个空气都像在燃烧。” &
  月间,南方和浙江、上海等地券商成为期货市场上多空双方主力机构,其时相当部分苏州、上海、浙江的期货公司也参与其中。市场上经常充满着各方的谣言,利用着各自力量影响交易所。而此时江浙资金一直充当资金主力,大战期间,几地的资金不停穿梭,进行协调  贪婪 &
  1994-95年的胶合板期市成为期货市场最大的热点,9507合约更是达到了巅峰,期价由40元/张起步,一路上扬至62元/张的天价。亢奋的价格使胶合板现货商及进口商兴奋不已。大量的现货涌进交易所注册仓库,大量的印尼胶合板流入本已过剩的国内市场,使原本就已低迷的胶合板现货市场雪上加霜。最终9507多头以巨额资金接下了20万手的现货。这些实盘一直堆放在交割仓库,沉重的库存压力使原本火爆异常的市场冷静了许多。 &
  沪板9607合约就是在这种相对冷静的环境中推出来的。日,上海商品交易所推出胶合板合约。由于当时主力资金集中在苏板以及沪板之上,9607合约自推出之日至日,一直受到冷遇,期价由推出时的45元/张的价格逐步回落,3月7日因谣传国产胶合板可从9607合约开始用于交割,9607合约顿告跌停至41.90元/张,此时成交量才初次突破5万手,持仓量亦仅12万余手。3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撤离苏红的大量资金急于寻找投资方向,胶合板自然而然地成为首选对象。由于当时苏板几个主要合约持仓量均接近当时的持仓限制量,新主力介入困难较大,于是沪板便成为苏红撤出资金争夺的焦点,尤其是9607合约因其时间适中,盘口较轻,成为这些游资介入的首选对象。&
  百亿巨资杀入&
  在随后三周时间里,多空主力展开了占仓大战,迅速将9607合约持仓量扩大至60万手的边缘,而期价却一直维持在42.00-43.00元/张,上下均显得十分艰难,同时因持仓量已接近60万手,限制了主力施展的空间,多空唯有僵持,静待时机。&
  5月31日,市场突然谣传空头主力有大量的资金到账,空头主力亦巧借套保头寸仅收5%保证金之优势恣意打压。沪板9607合约自43.80元/张开盘后一路下滑,在散户多头的平仓抛压之下很快滑至跌停板,维持两月之久的平衡终于被打破,但主力多头并未出现恐慌,持仓量仍维持在60万手以上;次日开盘,空头主力得理不饶人,以55%的保证金继续大量放空,9607合约再封跌停,持仓量扩大至62.5万手。&
  6月3日,9607合约继续扩仓打跌停;6月7日开盘即破40.0元/张的心理关口,空头主力意欲*多头割肉斩仓,但收效甚微,相反期价一破40.00元/张关口,几乎无人再敢跟空,空头主力已是骑虎难下,越陷越深,同时资金开始吃紧。  当期价运行至39元/张的低价区时,入市接现货的买方套期保值者骤然增加,多方新生力量的加入,使得空方主力的命运顿时变得坎坷起来。恰在此时,上商所于6月6日宣布取消持仓限制,发布了《对交易保证金按持仓量实施分段管理办法的通知》。市场对此反应极为强烈,一致解释此为利多因素,于是多头主力借机发力。面对买方套保者及多头投机势力双重夹击,一时间,空头趋于崩溃,忙于斩仓,多头当仁不让,9607合约于6月7日探低至38.40元/张后迅速被多头推上停板40.8元/张,此后连续三天,天天无量涨停,空头连砍仓的机会都没有,多空豪赌,互不相让 &
  空头在9607合约上的致命处在于其持仓巨大,且相当集中,据了解当时空头主力在9607合约上的持仓主要集中在6个会员手中,单边最高持仓达59万余手,按每张平均46元计,每方的保证金就高达45亿。尚且没有计算,在市场随时准备接盘的资金,以及为接盘而准备的保证金。主力多头高峰时仓单超过60万手。多空双方动用的资金在150亿以上。&
  “胶合板”死了&
  面对天天无量涨停的9607合约及命倾在即的空头,交易所为控制风险,不得不出面干涉。6月13日,交易所果断地停止9607合约的交易,实施协议平仓,并将9607合约提前摘牌,且不实施实物交割。最终9607合约按照空头以44.20元/张,多头按照45.00元/张的价格实施强制性协议平仓,其中的价差由交易所以交易风险金补足。&
  这就是国内商品期货史上罕见的上海胶合板9607事件。 苏州红小豆事件&
  ------------------------------&
  苏州商品交易所于日正式推出红小豆期货合约的交易,由于红小豆现货市场低迷,苏州红1995系列合约一上市就面临巨大实盘压力,期价连创新低。&
  期价偏低和1995年红小豆减产等利多消息促使很多资金入市抄底,随着1996年诸合约的陆续上市,多头主力利用交易所交割条款的缺陷和持仓头寸的限制,利用利多消息的支持,蓄意在1996年系列合约上*空。9602合约期价于10月中旬启动后便一路暴涨。12月19日,多头再次借利多消息疯狂炒作,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价格从3690元/吨涨至5325元/吨。空头主力损失惨重,同时拉爆了很多套期者。 
  日,中国证监会认为苏州红小豆合约和交易规则不完善,要求各持仓合约头寸减仓和不得开出9608以后的远期合约,1月9日、10日,苏州红开盘不入即告跌停,又使在高位建仓的多头头寸面临爆仓和巨大亏损的风险。之后,苏交所推出一系列强制平仓的措施,期价大幅回调。3月8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停止苏交所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在我的记忆中,苏板比沪板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对*仓月份将价格打到64以上[当时现货价43--45元],后月又同时将价格打到40以下,而且以后跌的更低,真是“横尸遍野,满目疮痍”。  
  这种超级规模投机资金追逐热钱的手法在以后的期货各品种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而且绝不会断挡,最受伤害的还是广大中小散户。 
  哈哈,现在想起,还不寒而栗,想想当年我54卖出[还自以为卖了个高价],斩仓到58元还算万幸,不然可能现在早离开期货市场了[也许提早离开也不是坏事]。谁操纵了桂糖“期货”7月29日,全国最有影响力的白糖交易市场———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桂糖市场)———8月合约的糖价,在炽热的天气中再次疯狂地以2930元/吨高开,而在一个多月以前,价位还挂在冰冷的2271(交易用语,指2271元/吨,下同)上。&
  更为冰冷的是南宁白糖的现货价格,仅仅2080元/吨———桂糖市场的大宗商品交易的价格比现货价格每吨高出800多元。 &
  一个“暴富”的机会几乎就在眼前:只需要从南宁的现货市场以2000元/吨左右的价格买入白糖,然后再在桂糖市场以2900的价格卖出,每吨就有900元的毛利。&
  但事实并不如此简单。 &
  空头巨亏8000万&
  “这更像是一个套儿。”看着连日来噌噌上窜的k线,朱危安苦不堪言。这位个从广东来的交易商在2300一线做空8月合约,而眼下,价格已暴涨到2900。和许多做空的现货商一样,这次亏大了。 &
  朱的公司在今年5月大举杀入桂糖市场,那时的价位虽然比现在低了很多,仅为2400元/吨,但当时桂糖市场价格还是远远高于现货2000元/吨的价格,许多像朱一样的空方认为,桂糖市场的价格已经偏离正常的现货价格,按价格回归价值的原理,桂糖市场的价格应该走低,对投机者来说,这里存在套利空间。朱在这时候开始建空仓。&
  对于众多的白糖企业来说,桂糖市场的价格简直是个伟大的买主———在现货市场上只能卖2000元的东西,在这里能多卖好几百元。去掉各种费用,只要能有150元/吨以上的差价,白糖企业就能在这个市场卖掉手中的白糖,并且实现大的盈利。&
  手中持有大量白糖的企业——丰浩糖业、柳州中糖、保定瑞丰糖业等糖业公司——开始在这个价位卖空白糖,等待交割时将手中的白糖卖出。&
  从5月26日到5月29日,4天时间,8月合约从2590一线一举跌至2300附近,桂糖市场糖价似乎要回归现货。但空方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周末过后开盘,多方迅猛反扑,接下来的两天多头以两个涨停的表现不给空头任何喘息的机会,8月合约价格又回到2500元/吨。随后,多头高歌猛进,在全国白糖现货价格一片惨淡(2000元/吨)的情形之下,桂糖市场8月合约竟然在近期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2900的价格。&
  如果以市场公布数据最高时候4万手的持仓量(桂糖市场称订货量)计算,以2300为空头建仓价位,在2700价位附近约有一半的空头止损,那么简单计算,每手5吨,全部空头的损失估计在一亿元左右。如果考虑到中途认赔以及在2300以上建仓的空头,市场人士估计可能空头浮动亏损在8000万元左右。&
  而同期云南、柳州同样的白糖市场价格仅在,并且同样是在桂糖市场的9月以后的合约也都只有左右。像金字塔似突兀拔起的桂糖的价格让场外人士难以明白。&
  那么,桂糖8月合约为何“一枝独秀”? &
  神秘凯地、中航技隐现&
  在这次8月合约中的另一个空方国光糖业的李大光说:“桂糖8月合约的离奇走势明显是人为联手操纵的结果。”&
  1999年5月,原国内贸易部和广西区政府共同批准成立了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主要从事白糖批发功能,初衷是希望这个市场能反映食糖的供求关系、预示价格走势、指导蔗农做好生产计划,广西本地从政府到企业更希望其在降低食糖流通成本、促进本区食糖销售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其后,逐渐开始发展白糖的远期电子交易。&
  该批发市场实际上是自负盈亏的有限责任公司体制。但颇为奇怪的是,据记者从广西工商局查到的注册资料简表显示,注册简表上各大股东持有股份总额加起来只有38%,即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11.25%),上海东申企业有限公司(7.5%),海南福瑞实业公司(7.5%),广西糖酒副食总公司(7.5%),广西南方商业公司(3.75%)。工商局查询处表示,该公司的注册资料被隐藏,要查询其它未标明的近70%的股东,必须要查询公司的档案,但该档案必须立案之后才能查看。&
  近70%的股东被隐藏,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的大股东为何要如此神秘?&
  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简称中航技)和海南远申投资开发公司是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的另外两个大股东。&
  而更令人吃惊的是,在此次6、7、8三个合约的主要多头就是大名鼎鼎的深圳凯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熟悉近2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人士都知道,方正股权之争让其扬名。&
  凯地投资注册资本1.5亿元,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深圳公司(简称深中航)(70%)和深圳中航物业(30%)是其股东,法定代表人李志正是深圳中航技的一号人物。&
  而深中航正是中航技的下属公司。也就是说,在桂糖市场,祖父公司中航技是桂糖市场的大股东,而孙公司凯地则在祖父公司开的市场里面充当交易方。&
  中航技在桂糖市场担当大股东,而凯地却在市场做最大的多头,既是裁判又是运动员,这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7月29日下午,南宁朝阳路南方大厦7楼,记者采访了桂糖市场的总裁助理邱建刚。邱并不否认中航技是批发市场的股东,但对具体股权数量其表示并不清楚。对于中航技与凯地存在关联关系的说法,邱建刚反问道:“存在关联关系就一定会出现操纵市场吗?”桂糖市场也承认目前价格奇高,背离了现货,但邱认为这完全是市场行为。 &
  仓位限制、人事变动:凯地操纵?&
  国光糖业等众多空方认为他们被人设了局。&
  据空方介绍,自2001年底桂糖市场发生了“0110恶性逼空事件”后,桂糖市场成交稀少,为吸引交易商重新入市,该市场引入了“做市商”———深圳凯地。自2003年年初以来,桂糖市场在凯地的对敲引导下,成交量逐渐放大。由于成交逐渐活跃,桂糖市场各月合约的价格普遍高于现货价格300-500元不等,不少糖厂及交易商认为有利可图,就逐渐开始大量入市抛售白糖。至5月中旬,桂糖市场各合约的买卖合同数量合计达到了近50万吨。&
  然而,就在糖厂和现货商为他们的白糖卖了个好价钱而高兴的同时,他们发现,自己为履行合约而准备的现货很难进入市场指定的交割仓库(桂糖市场不公布交割仓库的库容变化情况)。当这些空头把从现货市场上低价买来的白糖准备放入交割仓库之时,桂糖市场告之他们仓库只能放14万吨货,并且已经放满,空头的现货无法入库。&
  卖方极为不满,他们认为既然推出了相应的合约,又允许他们签定卖出合同,就应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仓库,并且作为一个全国性的白糖交易市场,不应该只准交易14万吨这么一个只占全国产量不到2%的数量。于是,已在市场卖出白糖的糖厂和交易商不断给市场施加要求交货入库的压力。这种压力随着“非典”带来的现货糖价不断下跌而日益增大。&
  5月22日,桂糖市场原负责人肖善“迫于压力”辞职,市场对外宣布由钟武剑(其时任海南橡胶批发市场的总经理,以前是桂糖市场高层)任总裁,与此同时,市场传出消息,新总裁拟订了增加仓库数量的文件待发,其挂牌的各合约价格必须向现货价格回归。同时,新总裁钟武剑代表市场亲自出马,广邀交易商入市。&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糖厂和糖商先后组织资金入市抛售白糖,一些以前没有参与桂糖市场交易的省外交易商也加入了抛售的行列(朱的公司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举杀入桂糖市场做空)。各合约的价格在大量现货抛盘的打压下迅速向现货价格靠近。以8月合约为例,其价格从5月21日的2645元/吨跌至5月29日的2271元/吨。&
  6月2日,正当市场人士以为桂糖市场糖价虚高、现货无法入库的风险得到了化解的时候,桂糖市场突然宣布免去刚刚上任的钟武剑的总裁职务,维持14万吨的交割数量不变。与此同时,各合约的价格以涨停板的形式迅速上升,以8月合约为例,6月10日又回到2600元/吨以上,6月19日达到2700元/吨,6月29日更高达2800元/吨。短短两三周的时间内,8月合约的价格从下跌300元到上涨500元,卖方遭遇了极大风险,一大批卖方保证金深陷其中。&
  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旧的卖方在价格下跌时幸运地逃了出来,其原以为可以在桂糖市场卖出的现货又回到自己手中,而更多的新的卖方则面临着一方面自己的保证金被虚高的价格全数侵吞,另一方面面临为履约而准备的现货无法入库的局面。&
  “我们已经感到了屠杀的气氛。”朱言语中有些恐慌。目前,这种局面仍在朝着不利于卖方的方向演变,各合约的价格仍在上涨,卖方的巨额保证金正在被一步步地侵吞。以8月合约为例,目前8月合约总量为12万吨,价格每上涨10点,卖方就亏损120万元。7月31日,是7月合约的交割日,如果空方到时不能交货,将面临大幅亏损。&
  空方认为,桂糖市场的事态演变至今,一幅清晰的以违规操控设计商业陷阱的保证金进行欺诈的图景,已完全暴露在人们眼前:以远高于现货的虚拟糖价引诱部分糖厂和糖商入市抛售并将其套住,以人事变更的阴谋和放开交割数量的谎言引诱更多的糖厂和交易商的资金进场,市场与作为主要买方的股东单位串通将14万吨的库容占满,然后将各合约价格拉高,以交不出货为理由将卖方的保证金侵吞。&
  对于空方的一系列言论,邱建刚全部予以否认。“我们没有引进做市商。”邱建刚表示,桂糖市场没有建立这个制度,对于凯地是否是多头,邱也不置可否,只表示:“市场要为交易商保密。”但记者在一份协议交割征询函上,发现凯地投资正是8月的多头。&
  对于人事变动,邱建刚认为纯属个人行为,与市场无关。对于空方根据总裁更替下单的做法表示很难理解。&
  目前,空方和桂糖市场分歧很大,空方已经表示要起诉桂糖市场。 &
  现贷?期货?&
  在这一系列事件的背后,是我国大宗批发市场监管的缺位。&
  “我们都不知道该向哪个部门反映批发市场的情况。”朱谈到当下的情况无可奈何。最初这个市场是由原国家经贸委和当地市政府批准的,可现在国家经贸委已经撤销了,当地政府无专门机构监管,并且,这个市场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发起的,似乎一些日常指导是来自商业联合会,但目前和桂糖市场一样的海南橡胶市场、昆明食糖市场、郑州粮食市场现在的交易模式又都全部来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在去年发布《规范》之后,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即《规范》是否使批发市场的边缘期货化问题合法化?此前,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士认为批发市场做的远期交易与期货市场的模式极为相似。&
  我国《刑法》和《期货管理暂行条例》都明确禁止一切机构进行变相期货交易。《期货管理暂行条例》总则第四条明确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桂糖市场是一个注册资产只有3000多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其公开存在形式是一个依据《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而设立的现货批发市场,但该批发市场所实行的保证金制度。交易席位制度,合约对冲机制,资金清算制度等均与期货交易制度雷同。&
  虽然邱建刚一再表示“我们和期货没有关系,证监会等部门今年也过来检查过,国家也没有认定就是变相期货。”&
  但期货界的部分专家和业内人士还是在不同场合均指出,大宗商品电子批发市场都出现了变相期货交易,分流了期货市场的资金,因此呼吁取缔这种以批发市场形式存在的变相期货交易。用类似期货交易方式从事现货交易是桂糖市场风险频生的根源。&
  而这种风险由于缺乏监管又被进一步放大。在正规的上海、郑州、大连三大期货交易所,各种监管要严厉得多,并且制度、信息要透明得多。“桂糖市场连起码的持仓量都不公布,我们也不敢去做。”一家期货公司的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此次发生的逼空事件,也正是在库容信息披露缺乏透明性的情况下发生的。&
  今年以来,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天胶品种,交割仓库已经先后两次扩容,并且每次扩容都是在持仓量还没有完全达到库容总量的时候,而桂糖市场,在5月的时候,持仓量就已经达到4万手,即20万吨,远远超过了14万吨的库容量。在这种情形之下,桂糖市场没有任何库容变化情况的公告,并且仍然在库容已满的情况下继续推出新合约。当然,邱建刚并不认为应该公开库容情况,但同时表示“应该在现行市场制度下加大库容”。&
  当地证管办官员谈及这个市场时也只能无奈地表示:“我们也接到很多举报,可这不属于我们证监会管的范畴,也无能为力啊。”&
  目前,桂糖市场的事态仍在演变,数十万吨现货白糖处在已付定金、已签合同,却因桂糖市场的14万吨的库容限制而无法入库的状态,巨大的风险正在累积。&
  “如果不让交货,我们就把上万吨的白糖拉到批发市场门口放着。”一家食糖厂经理这样说。南糖8月合约多空争斗惨烈国家发改委紧急介入“这两天我都突然冒出了很多白发。”一位南糖8月合约的空方重仓者向记者抱怨,长期的紧张状态使他变得形容憔悴、萎靡不振。 &
  这是一场惨烈的战争。几天下来,所有参与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以下简称桂糖市场
)8月合约争夺的投机者均身心俱疲,而直到记者发稿时止,明显被操纵的8月合约最终将以怎样的结局收场还很难预料。 &
  广西区政府一官员向记者证实,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介入对南糖8月合约的调查。8月4日,广西经贸厅官员以及桂糖市场的代表赶赴北京,专门就此向发改委汇报。 &
  对于近年来风起云涌的大宗商品市场而言,桂糖市场8月合约事件只是一个缩影。由于监管机制的缺失,大宗商品市场隐藏了巨大的风险,是废是留一直是业界瞩目的焦点。 &
  发改委的介入给了外界颇多想象。 &
  多空“战争”继续 &
  自本报7月30日在头版刊发了《凯地系隐现:谁操纵了桂糖“期货”》一文之后,围绕桂糖8月合约,多空双方又展开了一轮更加激烈的鏖战。 &
  一位参与者这样向记者形容当时的情景:“如果说此前的争执还在桌底下,而现在必须摆在台面上出牌了。” &
  迫于市场的压力,7月30日,预感到风险的部分多头一开盘就主动平仓出场。这使得7月29日还在2930元/吨附近高悬的8月合约,次日以2901元/吨开盘,并以2860元/吨的价格收盘,当日盘面显示持仓量迅速减少5856吨。“这是部分多头的跟风盘在主动平仓,因为目前的事态变化很不明朗,大量空头向各级部门以及媒体反映情况给市场造成很大压力,一些原本跟风的多头见势主动获利了结。”参与交易的一位人士向记者分析。 &
  空方的日子也不好过。根据市场规则,8月合约进入交割月之后,将要提高保证金(市场规定保证金200元/吨,进入交割月后的前十日,保证金提高到400元/吨),也就是说,如果在7月31日8月合约价格没有继续下跌,而维持原高位的话,在8月1日上午9时之前,空头必须追加保证金--这意味着空方将扩大损失,因为现货无法入库,逼空局面已经成形,再次追加保证金只能成为多头的食物,如果不追加,则又会被市场强行平仓。 &
  “当时空头的情势十分不妙,虽然7月30日开始下跌,但并不能判明第二天的走势。空头一方最坏的打算是在31日下午提起诉讼,并申请冻结资金。”一位参与者向记者透露。 &
  多空双方酝酿的巨大风险也给市场主办方带来巨大压力。“如果桂糖市场涉嫌操纵市场一事最终走上法庭,将对南宁市场造成重大影响。”该人士分析。据悉,7月30晚上,桂糖市场高管人员连夜开会研讨对策,而这个会一直开到次日凌晨。 &
  7月31日,多空的关键时刻。当日8月合约价格以2831元/吨低开,并最终以2794元/吨收盘。盘面的微妙走势令空头难以决策。有交易人士认为,这是多头的一种表示--把价格打低,给空头多一点准备时间。也就是说,降低价格,让空头原有的保证金还能继续支撑。 &
  事实上,尽管盘面上彼此较量,但与此同时多空双方还是通过各种渠道透露出愿意协议平仓的信息。根据桂糖市场的规则,多空双方可以不按照盘面价格平仓,而以协议价格对冲。多头提出的协议平仓条件是要“空头损失300个点”,即每吨损失300元。 &
  虽然从盘面上看,多头似乎大赚,但由于多头前期为占满库容而大量从高位接手了现货,实际上其在现货上是亏本的。据估计,多头在2400元/吨左右的价格接了8万到10万吨的现货,而现货市场的价格高的不过2100。因此,多头如果不在市场上赚回来,也将难逃亏损。 &
  8月1日,8月合约以2761元/吨开盘,随后上涨至2800元/吨,并以此价格收盘。市场传来消息,一家来自海南的空头由于保证金不足,已经被强行平仓,并导致盘面价格上行。当日盘面持仓量降至11633张,市场渐渐传来屠杀的气氛。 &
  部分空头开始动摇,多空双方谈判加速。“这同样是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如果空头认赔,那么参加谈判就要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以尽量小的代价出场。空头的筹码是指责市场的规则漏洞以及操纵嫌疑,而多头的优势在于盘面的价格。”一位参与者分析。 &
  经过连续数日的讨价还价,部分不愿纠缠的空头和多头达成协议,愿意以一定价位协议平仓认赔出局,一些空头以认赔100万的代价离场。到8月6日,盘面持仓量已经锐减至5440张。 &
  但仍有一些空头不愿认赔出局,如广州洋迪公司仍旧强硬要求向市场交货。 &
  8月合约最终将以怎样的结局收场还很难预料。但市场人士估计,此次8月合约,很可能多空双方都要赔钱。 &
  发改委介入 &
  桂糖多空之战在本报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广西区政府一官员透露,国家发改委已经责成广西区经贸厅赴京解释此次事件。8月4日,广西经贸厅官员以及桂糖市场的代表专程赶赴北京。 &
  事实上,在此之前,期货界和大宗商品市场之间的“口水”就没停过。 &
  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国家对批发市场的政策一直较为宽松,各大商品都允许建立批发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运用和保证金制度、对冲机制等新的交易方式的应用,大宗商品市场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据悉,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包括橡胶、食糖、淀粉、粮食、有色金属等在内的多个大宗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因交投活跃,桂糖市场一度还成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的典范。 &
  但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却一直饱受期货界人士的诟病。他们的理由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存在,不仅分流了期货资金,而且机制漏洞很多,风险很大。 &
  大宗商品批发市场真正“站直腰杆”是在2002年9月。去年9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的出台让饱受质疑的大宗商品市场的期货机制似乎得到了“法规的支持”。据悉,桂糖市场也是这个《规范》的起草人之一。 &
  但这个《规范》出台之后,受到各界更广泛的指责。“大宗商品市场大量借鉴期货的交易机制,如对冲制度、保证金制度,但同时这些机制引入时又不够完整,漏洞很多,风险很容易被放大。”一期货公司负责人深表担忧。 &
  今年2月,出台几个月的《规范》在争议声中宣布进行修改,试图廓清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区别,但修改稿时至今日仍未正式颁发。 &
  此次桂糖8月合约事件再次让人们领略到大宗商品市场的风险,大宗商品市场的去留再度引起社会关注。就8月合约中多方同时为桂糖市场股东一事(详见本报7月30日报道),北京工商大学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评论道:“如果桂糖市场确实存在股东与多头有关联关系这样的情况,那将会有违规的嫌疑。” &
  而此次发改委介入,让业内人士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大宗商品市场到底怎么走该有个明确说法了。”一位桂糖市场交易商表示。 &
  收编还是废黜? &
  尽管现在批发市场存在各种问题,但从各界反应来看,取缔这些市场似乎不太可行。 &
  “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了这么多年,其它市场借助期货市场的机制,我认为并不是坏事:一方面可以提高现货市场功能;另一方面,期货市场的机制之所以被借用,也说明期货市场受到肯定。大宗的农产品和大宗的战略物资客观上都有这种需求。”胡俞越认为。 &
  在此次桂糖事件中遭受重创的广州交易商朱危光也表示:“虽然这次损失很大,但就市场本身来说,这类市场还是为现货商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提供了一种较为方便的买卖渠道。” &
  另一位期货专家童宛生此前谈及大宗商品市场时也认为:“关闭批发市场不太可能。” &
  “这个市场一直在打擦边球,其关键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胡俞越强调,“这个市场谁管?谁也不管。证监会不管,他们只监管证券市场和期货市场,而这些市场名义上又不是期货市场。原来的国家计委下面有一个经贸流通司,虽然似乎是管理机构,可他们更多的是宏观调控的部门。所以这个市场现在基本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
  “我国是一个政府推动型的市场,政府具有很大的主动性,既然有市场需求,就应该加以管理。”胡俞越认为。胡建议,把这些大宗商品市场的部门品种纳入正规期货交易所,成为一个新的交易品种。 &
  “但按照目前证监会的审批速度,推出一个新品种谈何容易?”上海南都期货的一位经理对此方案的可行性提出质疑。 &
  胡俞越认为,速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证监会与相关部委的协调问题,因为期货品种的推出往往先要得到各部委的同意,如果相关部委认为“不成熟”,那么就很难推出了。 &
  有业内人士建议专门成立一个监管部门来监管这些市场。但由于现在国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太多,而且区域分布太分散。“真的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监管,恐怕要比证监会还庞大,并且各地的利益如何协调?”胡俞越认为这也不是一个好办法。 &
  国家发改委经贸流通司马副司长则透露:“这个事情恐怕最后还是要由地方主管部门来解决。”   &
  剧烈波动为哪般?——小议大连市场主力洗盘手法 &
  周三,大连大豆在早盘创出新低后,上午期价自底部迅速拉升,犹如潜龙升天,大有直奔停板之气势。但非常遗憾的是,急涨行情未能持续太久就转身下行,下午期价又再度大幅回落,将上午涨幅悉数吞掉,日内期价波幅巨大在近期内实属罕见。面对如此大的波幅,投资者不禁要问,是否连豆行情已经到底?一轮行情如果就这么简单的一点点阴跌下去,那也太容易了,周三形成下跌趋势中的日内剧烈波动,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市场在进行适当洗盘震仓,以便清洗浮筹以便进一步减轻期价下行的阻力。这种洗盘手法在连豆市场已经不止一次的出现,只不过手法不一而已,体现在盘面中最常见的走势特性就是缓跌急涨。收盘后,理性看势,日K线上期价甚至连5日均线都没有突破成功,正在这一天短期均线的压力线下,期价遇阻回落,因此,在主力继续洗盘的背后,大连大豆后市依然看淡。 &
  回顾连豆自7月13日开始形成下跌走势以来,截止目前,在长达四个月的下跌市况中,以主力合约S205为例,已经阶段性进行了5次不同规模、手法不一的下跌行情中的反拉期价上行的洗盘震仓行情。第一次是自8月13日期价初次破位之后,形成明显跌势,于8月17日展开的反抽震仓洗盘,期价仅在一个交易日自最低点2168,以结算价计算大涨近50余点,盘中甚至一度上试涨停板价位,但这种背离趋势的涨幅最终还是被数根短阴线蚕食吞掉,结束了带有目的性的,第一次以清洗高位空单持有者的震仓洗盘工作。从手法上来分析,其后分别发生在9月10日与9月21日的第二次与第三次震仓洗盘是以连环之势而展开,期间第一次借助9.11事件于9月12日大幅高开低走,形成回落,期价从低点到高点上拉幅度竟然高达百余点。而于9月21日再度形成二次上攻,图表形态上则更具有欺骗性,此间由于期价的平滑作用,竟然将在一般在下跌趋势中轻易难以转向的30日均线,都扭转上行,对市场中以跟随趋势为主的技术派人士在国庆节前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纷纷将空单斩仓出局,或将高位空单在获微利的情形下回补离场。这两次主力在连豆市场进行的震仓洗盘手法,显然是从技术上着手进行的,对一般研究技术的投资者杀伤力较大。第四次震仓洗盘,发生在10月23日,这一次是利用消息进行的,当日随着期价自低位大幅上扬,从场内传来,交易所将禁止进口转基因大豆进行交割的市场传闻,最终在交易所有关方面对消息并没有出台的澄清下,所谓利多消息不攻自破,相反第二个交易日却在中美双方已经解决贸易争端的利空消息打击下,期价大幅暴挫,这一次很显然市场主力消息上做文章,前后这一假一真的传闻,形成了市场的剧烈震荡,一些忍受不住煎熬的投资者纷纷将具有优势价位的空单平仓离场,甚至追入多单落入造逆势陷阱主力的圈套。 &
  通过上述对本轮下跌行情中,在对上述四次反弹行情的回顾中,我们发现每一次市场主力利用反弹行情来进行洗盘震仓,从手法表现上是截然不同的,但无论如何千变万化,始终没有扭转趋势,这就是趋势的重要性!投资者才参与实战中,一定要看清大势,不要为盘面中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逆势而动所迷惑。认清市场主力的这些操盘手法,千万要注意识别洗盘震仓的反弹行情,不要轻易落入主力精心设下陷阱之中。 &
  因此,笔者对于本周三的行情基本总结出:期价自低位回升,主力故伎重演,反拉震仓,清洗空单!已经形成的下跌趋势,轻易难以改变。只要大连大豆在重仓之下,没有明显持仓增减过程,很难形成充分的换手。自本周S205、S207下破2000之后,市场看空的意愿比较强烈,一些经纪公司席位上的非主力资金追入空单较多,是形成反弹行情的主要原因,只要确认洗盘的存在,就可断定连豆后市仍有较大下跌空间!投资者要以要稳定的心态,在操作中尽量顺势而为。  &
  郑麦暴跌风波录  &
  从8月21日到8月29日,
WT309合约出现连续第7个跌停,这也是在交易所公布涨跌幅限制为±2%后的第4个跌停。据测算,目前仅该合约多头帐面中1亿元以上的资金倾刻间已化为乌有,谁也无法知道跌停板会在什么时候能打开。&
  硬麦暴跌溯源&
  持续一年的大牛势就在8月21日之前,形势还是一片大好。主力合约还创出了新高。郑州硬麦合约近一年来涨幅可谓巨大,从去年的1200元左右一路上涨到今年的最高价1560元,涨幅达30%。多头之所以如此大胆一路上拉,就在于小麦市场的基本面发生深刻的变化。从国际来看,小麦已经连续10年下跌,去年开始触底反弹,现在仍处于低位。从国内来看,我国已经连续4年减产,供求不平衡被打破。国内小麦的连年减产以及库存的不断下降,为小麦现货价格长期走好奠定了基础。随着周边品种的逐渐活跃,久被市场冷落的郑州小麦,吸引了一向驰骋市场的南方资金的目光。特别是郑州硬麦产区库容限制仅为10万吨,更是成为决定该资金进军小麦期货的关键支撑点。多头主力相信仓单总是有限的,只要能够拿出大于仓单的资金量,那么就可以“控股”期货价格。&
  在期货价格上涨到高出现货价格200元/吨以后,产区和销区现货商的抛压蜂拥而至。在这样的情况下,交易所压力逐渐加大,便增设了诸多销区交割库。7月份,由于南方的涝灾以及新麦水分过高,现货的交割压力还没有体现。但是,到了8月份,仓单的增长速度达到平均每周3万吨。此时,仓单增加速度超过了多头承受极限。风波可能随时发生。&
  郑商所紧急应对&
  自8月21日开始,硬麦WT309合约走出连续跌停的单边市行情。&
  8月25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宣布进入异常情况,并决定当日收市后,WT309合约不再执行强制减仓;同时规定自8月26日起,硬麦309合约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2%,保证金比例维持30%不变。但WT309合约仍然继续跌停,至8月29日,该合约已连续第七个交易日跌停。8月29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不得不对出现下跌单边市的硬麦WT309合约采取强行平仓措施。郑州商品交易所在专门为此次强行平仓而发出的通知中称,为降低交割风险对市场的影响程度,按照交易规则第100条的规定,根据8月28日理事会决议,决定8月29日闭市后对WT309合约采取强行平仓措施。但强平价格多少,交易所没有给出信息。同时,上周五交易所也没有对客户和经纪会员进行结算。&
  打破僵局难度大&
  在通知发出之后,8月29日与前几个交易日一样,郑州硬麦WT309合约仍然被牢牢封于1332元的跌停板位置,但是,其成交量终于有所放大,达到22528手,持仓量也相应减少至96272手。截至收盘,WT309合约等候在跌停板上的抛盘,尚有6102手。&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目前的WT309的一些情况。截止到29日收盘,该合约尚有96272手持仓,这意味着多空单边持仓量为481360吨。郑商所8月22日公布的硬麦仓单信息公告显示,目前注册仓单数量为204760吨,有效预报仓单为411860吨,也就是说,目前交割仓库中等待交割的硬麦数量为616620吨,这个数字已经大大超过了WT309合约的持仓量。&
  根据持仓来测算,它意味着目前WT309的空头几乎全部为等待交割的现货实盘,目前符合交割标准的现货价不到1200元,巨大期现价差说明这些头寸如果在期货价格不跌到一定程度,足以弥补在现货市场上卖出的价位前是不会主动平仓的。在连续跌停后,丝毫未见空方打算离场的迹象。也就是说这种局面持续到什么时候是个未知数。         
  硬麦309事件命悬一线 期货悲剧又要重演? &
  今年期货市场多个品种频频出现的异常情况,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我国期货市场在近年一片繁荣的背后似乎开始出现了一丝阴影! &
  28日,硬麦各合约继续大幅下挫,W
T309合约已经是连续第6个跌停,这也是在交易所公布涨跌幅限制为±2%后的第3个跌停。据测算,目前仅该合约多头帐面中1亿元以上的资金倾刻间已化为乌有,谁也无法知道跌停板在进入交割前能不能打开,是否会创造期货市场上的又一个“奇迹”?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1997年海南橡胶的R708事件。 &
  当时,海南中商交易所的R708合约由10000点的水平被拉抬到12600点,因此吸引了16万吨之巨的大批天然橡胶从国内外现货市场上进入中商所仓库准备交割。随后,多头弃盘,从8月4日起,以每天一个跌停板(前3日每日400点,后7日每日20点)的速度于8月18日以11160元/吨和持仓59728手摘牌。 &
  事实证明,R708事件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多方分仓的近20个席位宣告穿仓;多方按8月18日单边持仓29864手支付20%的违约罚款加上协议平仓中支付的赔偿金累计损失5亿元以上,在交割中只勉强接下13000吨现货;而空方的16万吨现货无法进行交割,最终在期、现货市场上以8000元/吨左右的价格卖出,共计损失1.4亿元,可以说是两败俱伤。其间法院还审理了标的达数亿甚至数十亿的经济纠纷。 &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目前的W
T309。截止到28日收盘,该合约尚有118800手持仓,这意味着多空单边持仓量为594000吨。郑商所8月22日公布的硬麦仓单信息公告显示,目前注册仓单数量为204760吨,有效预报仓单为411860吨,也就是说,目前交割仓库中等待交割的硬麦数量为616620吨,这个数字已经大大超过了W
T309合约的持仓量。 &
  熟悉期货的人都知道,这个数字足以让人不寒而栗,根据持仓来测算,它意味着目前W
T309的空头几乎全部为等待交割的现货实盘,目前符合交割标准的现货价不到1200元,巨大期现价差说明这些头寸如果在期货价格不跌到一定程度,足以弥补在现货市场上卖出的价位前是不会主动平仓的。这几天的事实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26日全天,空方前20名中只有河南正鑫的席位减仓21手,27日该合约单边只减仓68手,在连续跌停后,丝毫未见空方打算离场的迹象。 &
  在离进入交割月只有1个交易日的时候,随着W
T309合约的连续跌停,R708的悲剧似乎又要再次重演。 &
  前些年,我国的期货市场曾经发生了如咖啡F703事件、苏州“红小豆602”事件、国债327事件等等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当时的期货市场让人们已经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经过多年的规范治理,我国期货市场盲目发展、过分投机的势头已经初步得到了遏制,期货交易所已经从15家减少到了3家,经纪公司从500多家淘汰到了170多家,期货交易行为和管理也日趋规范。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重蹈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覆辙。 &
T309今天的情况似乎并不是偶然的,通过观察便可以发现,持仓量的居高不下、持仓架构的过分集中等异常情况在前几个月时就已开始显现:多头挟巨量资金早已摆出一副逼仓的架势,空方则积极准备货源试图以大量实盘进行应对,巨大的期现价差导致注册仓单猛增。 &
  根据7月1日的持仓排行显示,多头前20名持仓中浙江天地等浙江席位占了7个,上海浙石等上海席位有9个之多,仅仅两个地区的经纪公司在20名中就有16个之多。而按当天W
T309合约单边持仓量126945手来计算,前20名多头已占到了多头持仓总数的85%以上,可以说,当时如此之高的持仓比例已经随时可能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
  此外,统计表明,仅在交易所公布的前20名持仓中,9月多方的席位在W
T309及后续月份就已持有近4万手的空头头寸,9月大量的多头正是1月空方的主力。这是巧合还是由于同一席位不同的客户持有的头寸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种现象是否是造成目前情况的另一方面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
  今年天胶等期货品种逼仓的失败证明,我国的期货市场发展已经日趋成熟,交易所不断扩充库容,已经不再实行限量交割,同时参与其中的交易商也与日俱增,任何逼仓行为都已经很难成功。如果能事先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此次W
T309逼仓失败后暴跌的事件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
  另一方面,许多股票投资者都知道,涨跌停板具有涨时助涨跌时助跌的道理。同样,在期货市场,尤其是发生特殊情况时更是如此。因此,事后采取科学、严密的有效措施,来积极的尽快的释放风险也是可以减小对市场的负面影响的,而以2%的速度连续跌停或是最终导致交割违约事件的发生无论对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进程、期货投资者的心理层面还是对该品种而言都是非常不利的。 &
  在期货市场刚刚狱火重生初露曙光的今天,所谓的逼仓行为无论成功与否势必都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监管部门首先还应继续积极有效的加强监管,杜绝分仓、对敲等违规事件的发生;同时,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否也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尽快出台《期货交易法》,加强立法,使我国期货市场的法制进程与期货市场的发展速度相一致,从而真正作到有法可依。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上海“粳米事件”回顾  &
  粳米期货交易因具备发达的现货基础、市场流通量大而一度表现十分活跃,在早期的粮食期货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94年上海“粳米事件”发生后,监管部门暂停了粳米期货交易。时至今日,众多业内人士在谈到恢复与开发大品种期货交易时总要提到粳米。因此,对上海“粳米事件”作一个全面回顾与总结是很有必要的。 &
  一、事件起因与经过 &
  粳米期货交易从日由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首次推出到1994年10月底被暂停交易,价格出现过三次明显上涨:第一次,1993年第四季度,在南方大米现货价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粳米期货从1400元/吨上升至1660元/吨;第二次,1994年春节前后,受国家大幅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影响,期价从1900
元/吨涨到2200元/吨;第三次,1994年6月下旬至8月底,在南涝北旱自然灾害预期减产的心理作用下,期货价格从2050元/吨上扬到2300元/吨。 &
  到了7月初,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出现多空对峙局面。空方认为: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粮食的管理,平抑粮价政策的出台将导致米价下跌;多方则认为:进入夏季以来,国内粮食主产区出现旱涝灾害,将会出现粮食短缺局面,而且当时上海粳米现货价已达2000元/吨,与期货价非常接近。双方互不相让,持仓量急剧放大。随即,空方被套,上粮所粳米价格稳步上行形成了多逼空格局。 &
  7月5日,交易所作出技术性停市之决定,并出台限制头寸措施。 &
  7月13日,上海粮交所出台了《关于解决上海粮油商品交易所粳米期货交易有关问题的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召开会员大会,要求多空双方在7月14日前将现有持仓量各减少l/3;上述会员减少持仓后,不得再增加该部位持仓量;对新客户暂不允许做粳米期货交易;12月粳米贴水由15%降至l1%;交易所要加强内部管理等。 &
  随即,多空双方大幅减仓,价格明显回落,9412合约和9503合约分别从2250元/吨、2280元/吨跌至最低的2180
元/吨和2208元/吨。 &
  谁知,进入8月,受南北灾情较重及上海粮交所对粳米期价最高限价规定较高的影响,多方再度发动攻势,收复失地后仍强劲上涨,9503合约从最低位上升了100元/吨之多,9月初已达到2400元/吨左右。 &
  9月3日,国家计委等主管部门联合在京召开会议,布置稳定粮食市场、平抑粮油价格的工作。 &
  9月6日,国务院领导在全国加强粮价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抑制通货膨胀是当前工作重点。受政策面的影响,上海粳米期价应声回落,价格连续四天跌至停板,成交出现最低纪录。 &
  9月13日上午开盘前,上海粮交所发布公告,规定粳米合约涨跌停板额缩小至10元,并取消最高限价。受此利多刺激,在随后几个交易日中粳米期价连续以10元涨停板之升幅上冲。这时,市场上传言政府将暂停粳米期货交易。于是,该品种持仓量逐日减少,交投日趋清淡,但价格攀升依旧。 &
  到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券委《关于暂停粳米、菜籽油期货交易和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管理的请示》。传言得到证实,粳米交易以9412合约成交5990手、2541元/吨价格收盘后归于沉寂。        
  二、上海“粳米事件”的总结与反思 &
  1.从此次“粳米事件”全过程看,当时期货市场运作还很不规范。从交易所方面看,对已有的规则制度不能严格执行,对那些违犯规定又不接受处罚、煽动闹事者不能及时处理;在市场出现风险时出台的系列文件和措施又难以体现公正性和科学性;上海粮交所会员数量少,且会员结构不合理。从经纪公司方面看,其不规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存在片面追求开发客户数量和交易额现象。二是在交易过程中不能将自营和代理分开。三是一些经纪公司中的大户联手造市,操纵市场,从中牟利。部分客户由于对期货市场缺乏足够了解,进行粳米期货交易时盲目跟进,出现亏损时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在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迁怒于交易所。这一切都说明当时的投资者很不成熟。 &
  2.“粳米事件”的发生并非品种自身的问题。粳米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产品,必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但其价格根本上还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那种认为是粳米期货价格的上涨从而带动了现货价格大幅上升的观点有些片面。1994年粳米现货价格上涨迅猛,原因是现货市场供求矛盾失衡,呈货紧价升态势。反过来看,在停止粳米期货交易后现货价并未下降,仍持续上涨,到11月下旬全国大多数粮食市场粳米价格已迅速升至元/吨。自上海“粳米事件”后,国家加大了对整个期货市场的治理整顿力度,对一些粮油交易所的有关品种影响很大,粮食期货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现萎缩。 &
  作为大宗粮食品种,粳米期货交易一度吸引了众多生产者和经营者,使得粳米远期价格得到较充分的体现。另外,粳米流通性强,价格波动大,客观上有大规模的套保需求。由于粳米期货市场规模大,投资者众多,形成价格合理。从粳米期货价格、现货价格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二者是吻合的,这也有利于粮食生产、储备和加工企业等从事套期保值交易。当时暂停粳米期货交易,是出于稳定市场、抑制过度投机的目的,实际上完全可以通过完善交易规则、结算、交割制度等来控制风险,发挥其大品种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以利于期货市场的长远建设和发展。 &
  3.从上海“粳米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看,交易所的规则制度缺乏连续性、公正性和科学性,打击了投资者的参与信心,妨碍了市场的正常运作。当时上海粮交所在粳米期价大幅上升之际出台了一些具体措施,包括多空双方要限期减仓、新客户暂不允许进行粳米期货交易等,之后又规定了粳米期货价格的最高限价,以期短时间内令期价回落到一定水平。但在1994年9月中旬,当上海粳米期价受政策面影响而出现暴跌时,上粮所又取消了最高限价的规定,并将粳米期货合约的涨跌停板额缩至10元,导致粳米期价再次以连续涨停的方式快速上升。交易所方面出台的不同文件,引发了粳米期价的暴涨暴跌,影响到期货市场基本功能的正常发挥,对粮食期市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
  4.从“粳米事件”可以总结出的又一个教训是:不论是片面否定期货市场的功能还是主观夸大商品期货市场作用的做法,都将影响到一个期货品种本身的健康发展,甚至有使之消亡的危险,同时会挫伤期货业内各方面人士的信心,不利于中国期货市场的长远建设和稳定发展。事实证明,随着粳米期货交易的活跃,市场容量越来越大,期价走势除短时受政策面影响出现回调外,大部分时间都由市场供求矛盾这一个基本因素决定了价格连续上涨,而有关方面认为是粳米期货价格带动了现货价格的强劲上扬、助长了众多消费者的“预期涨价心理”,导致暂停了粳米期货交易。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忽视了粳米期货交易的基本功能,轻易地暂停了粳米交易,使得后来许多粮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希望通过期货市场发现价格以指导企业的生产销售活动以及在期市上进行套期保值以回避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时,却无法实现愿望。随着期货市场上投资群体的逐渐稳定乃至壮大,期货市场的功能正在被更多的人士认识并接受,于是恢复粳米等大品种期货交易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一点尤其值得业内有识之士反思。       
  短暂的辉煌 昂贵的学费——“三二七”国债期货风波回顾  &
  回顾我国国债期货从正式上市到暂停交易的近30个月的运行过程,对认识我国期货市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无裨益。 &
  一、“327”国债期货风波概述。 &
  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向证券商自营推出了国债期货交易。此时,国债期货尚未对公众开放,交投清淡,并未引起投资者的兴趣。日,上证所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与此同时,北京商品交易所在期货交易所中率先推出国债期货交易。 &
  1994年至1995年春节前,国债期货飞速发展,全国开设国债期货的交易场所从两家陡然增加到14家(包括两个证券交易所、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以及10个商品交易所)。由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云集国债期货市场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量达2.8万亿元。 &
  在“327”风波爆发前的数月中,上证所“314”国债合约上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市场,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行情。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新债发行量被市场人士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本身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国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行情。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之后,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千万手的巨量空单,将价格打压至147.50元收盘,使327合约暴跌38元,并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传媒所称的“中国的巴林事件”。 &
  “327”风波之后,各交易所采取了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的投机气氛。但因国债期货的特殊性和当时的经济形势,其交易中仍风波不断,并于5月10日酿出“319”风波。5月17日,中国证监会鉴于中国目前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的基本条件,作出了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二、对“327”国债期货风波的反思。 &
  其一,缺少必要市场条件的金融期货品种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
  这主要是指国债期货赖以存在的利率机制市场化并没有形成,金融现货市场亦不够完善。 &
  其二,政策风险和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是期货市场的重要风险源。 &
  “327”国债风波中,保值贴补政策和国债贴息政策对债市气贯长虹的单边涨势起了决定作用。“327”国债可享受保值贴补,在保值贴补率连续数十月攀高的情况下,其票面收益大幅提高。在多空对峙时,其又受财政部公告(日公布)的朦胧消息刺激而大幅飙升,使得“政策风险”最终成为空方失败的致命因素。于是,空方不惜蓄意违规,利用交易管理的漏洞演出了最后“疯狂的一幕”。 &
  在高通胀的情况下,实施保值贴补政策有一定的必要性,但由于我国国债流动性差及品种结构不合理,每月公布一次的保值贴补率成为国债期货市场上最为重要的价格变动指标,从而使我国的国债期货由利率期货演变成一种不完全的通货膨胀期货。于是,国债期货交易成了保值贴补率的“竞猜游戏”,交易者利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推算保贴率,而依据据称来自财政部的“消息”影响市场也成了多空孤注一掷的筹码。凡此种种,对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风险控制产生了直接的冲击,并最终导致国债期货成为“政策市”、“消息市”的牺牲品。 &
  其三,健全和完善交易所管理制度,方可防范期货市场层出不穷的风险。 &
  “327”国债期货风波的产生虽有其突发性“政策风险”的因素,但各证券、期货交易所资金保障系统和交易监督管理系统的不健全也是“违规操作”得逞的原因。 &
  资金保障系统方面:首先,国债期货过低的保证金比例放大了资金使用效应,成为国债期货投资者过度投机的诱因。“327”国债期货风波发生之时,上证所20000元合约面值的国债收保证金500元,期货交易所国债期货的保证金普遍为合约市值的1%。这样偏低的保证金水平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使市场投机气氛更为浓重。其次,我国证券期货交易所均以计算机自动撮合为主要交易方式,此种交易方式仅按国际通行的逐日盯市方法来控制风险,尚不能杜绝透支交易。而“327”国债风波发生时,上证所采用的正是“逐日盯市”而非“逐笔盯市”的清算制度,交易所无法用静态的保证金和前一日的结算价格控制当日动态的价格波动,使得空方主力违规抛出千万手合约的“疯狂”行为得以实现。第三,“327”国债在风波发生之时,已成为临近交割的合约品种。“交割月追加保证金制度”当时尚未得到重视和有效实施,这也是国债期货反复酿成市场风波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交易监督管理系统方面:首先,涨跌停板制度是国际期货界通行制度,而“327”国债期货风波出现之时,上证所甚至没有采取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第二,没有持仓限量制度。当时中国国债的现券流通量很小,国债期货某一品种的可持仓量应与现货市场流通量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并在电脑撮合系统中设置。第三,从“327”合约在2月23日尾市出现大笔抛单的情况看,交易所显然对每笔下单缺少实时监控,导致上千万手空单在几分钟之内通过计算机撮合系统成交,扰乱了市场秩序。第四,浮动盈利禁开新仓,这项制度虽具中国特色,但行之有效,它无疑对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起到了抑制作用。 &
  其四,现代期货交易的风险控制要求计算机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
  “327”国债期货风波出现之后,不少人对各交易所采取的计算机自动撮合交易方式提出质疑,认为这种交易方式对遏制过度投机和提高交易透明度不利。事实上,从五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的实践和国际期货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期货交易是我国期货市场的最佳选择,而且通过大型计算机系统控制期货交易中的实时风险,更有人工控制和事后控制所不具备的优势。比如我国期货市场目前采用的“逐笔盯市”风险监控模式,由计算机首先控制交易者下单的数量、价格和保证金比例,再由计算机从其结算账户中扣除其保证金。一旦有效保证金不足,计算机可自动禁止其开新仓,只允许平仓操作。在这方面,计算机实时监控远比人工控制效率更高,反应更敏捷。 &
  应该说,在“327”国债期货风波发生之前,中国期货市场的迅速发展,交易所的丰厚利润,使管理者、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大大淡化,一味追求市场规模和交易量,放松了风险控制这个期货市场的生命线,终于导致了“327”风波的发生,并葬送了国债期货这个大品种,其教训是惨痛的。事件发生之后,政府监管部门、各交易所均健全了交易保证金控制制度、涨跌停板制度等规章制度,并建立了诸如持仓限量制度、大户申报制度、浮动盈利禁开新仓等的交易风险控制制度。“327”国债期货风波以其惨痛的教训,成为中国期货市场重视风险管理的开端。       
  风暴过后是沉寂——海南棕榈油M506事件回顾  &
  棕榈油作为国内期市较早推出的大品种,一度成为期货市场的热门炒作对象,吸引了大量的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参与,市场容量相当大。但由于M506合约上的过度投机和监管不力,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导致棕榈油这个品种在此事件之后,参与者越来越少,直到最后退出期货市场。 &
  一、M506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
  这是一个由于过度投机、监管不力而导致品种最后消亡的典型事件。 &
  1、早期国内外棕榈油市场由于供求不平衡,全球植物油产量下降,而同期需求却持续旺盛,导致棕榈油的价格不断上涨。但到了1995年,国内外棕榈油市场行情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棕榈油价格在达到高峰后,逐渐形成回落趋势。 &
  2、M506合约多空对峙的起因:1995年第一季度海南棕榈油期价一直于9300元/吨以上横盘,但在M506合约上,市场投机者组成的多头阵营仍想凭资金实力拉抬期价。而此时又遇到了一批来自以进口商为主的空头势力,在国内外棕榈油价格下跌的情况下,以现货抛售套利,由此点燃了M506合约上的多空战火。 &
  3、M506合约行情的走势及最后结果:1995年3月以后,多空的激烈争夺令M506合约上的成交量和持仓量急剧放大,3月28日持仓一度达到47944手的历史最高位。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发出了期货监管工作必须紧密围绕抑制通货膨胀,抑制过度投机,加大监管力度,促使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不允许原料价格上涨过猛,对粮油价格的重视程度也可想而知。这就给期货市场上的投机商发出了明确的信号,而此时,M506合约上的多空争夺硝烟正浓。多头在来自管理层监控及国内外棕榈油价格下跌双重打压下匆忙撤身,而空方则借助有利之势乘机打压,使出得势不饶人的凶悍操作手法,在1995年4月,将期价由9500以上高位以连续跌停的方式打到7500一线。而此时的海南中商所施行全面放开棕榈油合约上的涨跌停板限制,让市场在绝对自由的运动中寻求价格。多头在此前期价暴跌之中亏损严重,此时那有还手之力。这又给空方以可乘之机,利用手中的获利筹码继续打低期价,在M506临近现货月跌到了7200水平。至此,M506事件也告结束。此后的棕榈油合约中虽有交易,但已是江河日下,到1996年已难再有生机了。          &
  二、对M506事件的反思。 &
  棕榈油经过火爆炒作、大量投机、发生风险、交易清淡,直到完全退出期货市场,其过程是发人深醒的。不论是从该品种的合约设计上,还是从市场监管的力度上,都可以吸取许多经验和教训。 &
  1、品种设计不合理,缺乏现货生产基础。棕榈油在世界范围内不论生产和消费方面均属大宗商品,其产量和出口量皆占世界植物油的第一位。但在我国只有海南岛种植油棕,加工精炼的能力非常有限,需求基本上全部依赖进口。我国的消费主要靠从东南亚各国进口,而东南亚国家的棕榈油作为其重要的出口产品,由于近年产业政策变动较大,同时受到国际需求、自然灾害、产量、库存等原因的影响,导致价格波动较大。且我国市场汇率兑换不自由,现货贸易商很难在国内期市上实现套保及回避风险。而我国由于缺乏棕榈油生产和现货基础支持,价格波动完全跟随国际市场。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的棕榈油期货市场,终将导致最后的消亡结局。 &
  2、不完善的交割制度是棕榈油品种淡出市场的重要因素。中商所宽松的交割制度使棕榈油期货市场类似现货市场。在国际市场上,1995年之后棕榈油价格直线下滑,而期货市场上由于投机多头主力资金的介入,使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许多进口商甚至投机空头利用交易所宽松的交割制度,从国外以低价大量进口棕榈油,迅速入库注册,将大量仓单直接抛售在期货市场上。他们将海南中商所的棕榈油期货市场视为最便捷的现货销售渠道,从而形成沉重的现货实盘压力。进口商将期货市场看作现货市场,而期货市场又缺少真正的需求商介入,多方为单一的投机性买盘,最终导致了棕榈油的暴跌。 &
  3、过度投机也是导致棕榈油M506事件的重要原因。1995年的国内期货市场正处于一轰而起的高峰时期,市场的不规范运行造就了一批疯狂的投机者。他们以非理性的操作手法,完全脱离期货市场的基本规律,认为资金是左右期市价格的主要因素,全然不顾棕榈油现货市场的基本行情走势,盲目追多,企图通过以拉抬价格、逼爆空头的方式来取胜和获取暴利。正是这种不顾基本面的疯狂投机心理,最终导致价格连连跌停,导致多头本身的纷纷爆仓。事实充分证明,期货市场若因过度投机而使商品价格扭曲运行,最终结果必然是失败。 &
  4、期货交易所监管不力,对事件处理不当。在M506从9500以上的高位以连续跌停的方式走到7500左右时,交易所没有采取积极的减仓措施来协调多空双方尖锐的矛盾,反而采取全面放开棕榈油合约涨跌停板限制,让市场完全处于失控状态。从期价回归市场价值这个规律来考虑,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一个持仓量巨大、处于暴跌过程、毫无信心支持的市场来说,这个紧急措施显得过于草率和匆忙。这直接导致了价格的继续狂跌,使市场投机多头损失惨重且无一幸免,严重打击了投机者的信心,从而彻底失去了投机者的支持,也使市场变得毫无生气、死水一潭。海南棕榈油其后的交易正是处在这样一种市场环境中,直到渐渐消亡。 &
  M506事件不仅对海南中商所棕榈油行情的走势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整个国内期货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其教训应被后人引以为鉴。        
  往事不堪回首——反思广东联交所“籼米事件”  &
  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籼米合约自1995年6月推出后,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投机商和现货保值者的积极参与,交易一度十分活跃,但少数经纪商和投机大户企图操纵籼米期市以牟取暴利,遂演变出一幕在期市大品种上的“多逼空”闹剧。这次“籼米事件”又称“金创事件”,是中国期货市场上一次过度投机,大户联手交易,操纵市场的重大风险事件。 &
  一、“籼米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
  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自日正式推出籼米期货交易后,期价一路飙升,其中两个合约,分别由开始的2640元/吨和2610元/吨上升到7月上旬的3063元/吨和3220元/吨,交投活跃,持仓量稳步增加。多空双方的分歧在于:多方认为,其一是国内湖南、湖北、江西等出产籼米的主要省份当年夏季遭严重洪涝灾害,面临稻米减产形势;其二是籼米期货实物交割中存在着增值税问题,据此估算当时的期价偏低。空方则认为,籼米作为大宗农产品,其价格受国家宏观调控,而且当时的籼米现货价格在2600元/吨左右,远低于期价。随着夏粮丰收、交易所出台特别保证金制度,到10月,9511合约已回落到2750元/吨附近,致使多头牢牢被套。 &
  10月中旬,以广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为主的多头联合广东省南方金融服务总公司基金部、中国有色金属材料总公司、上海大陆期货经纪公司等会员大举进驻广联籼米期市,利用交易所宣布本地注册仓单仅200多张的利多消息,强行拉抬籼米9711合约,开始“逼空”,16、17、18日连拉三个涨停板,至18日收盘时已升至3050元/吨,持仓几天内剧增9万余手。此时,空方开始反击,并得到了籼米现货保值商的积极响应。19日开盘,尽管多方在3080元/吨之上挂了万余手巨量买单,但新空全线出击,几分钟即扫光买盘。随后多头倾全力反扑,行情出现巨幅振荡。由于部分多头获利平仓,多方力量减弱,当日9511合约收低于2910元/吨,共计成交248416手,持仓量仍高达22万手以上。收盘后,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对多方三家违规会员作出处罚决定。由此,行情逆转直下,9511合约连续跌停,交易所于10月24日对籼米合约进行协议平仓,释放了部分风险。11月20日9511合约最后摘牌时已跌至2301元/吨。至此,多方已损失2亿元左右,并宣告其逼空失败。11月3日,中国证监会吊销了广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的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 &
  事件发生以后,中国证监会于10月24日向各地期货监管部门和期货交易所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控制期货市场风险,严厉打击操纵市场行为,并作出了几条对整个市场有较大影响的决定:一、各期货交易所必须严格控制持仓总量;二、禁止T+0结算;三、除套期保值头寸外,不得利用仓单抵押代为支付交易保证金;四、除证监会批准的经纪公司外,其它机构不得从事二级代理;五、对监管不力不能有效防范操纵行为并造成恶劣影响的交易所将责令其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其试点资格。《通知》发出后,市场上各方反应强烈,大家达成的共识是:《通知》为期市上那些为一时利益驱动,企图联手操纵市场,铤而走险的“玩火者”敲响了警钟。另一方面,如何加强整个市场的规范,自律和管理,发挥期货交易基本功能,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问题已提到业内众多人士面前。         
  二、广东联交所籼米事件的总结与反思。 &
  抑制过度投机和防范风险对于期货市场的稳定至关重要。通过广联籼米事件可以看出:当时我国期货市场中会员及经纪公司主体行为极不规范,除了存在大户垄断、操纵市场、联手交易、严重超仓、借仓、分仓等严重违规行为,还有透支交易,部分期货经纪公司重自营轻代理的问题,这些行为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损失,严重扭曲了期市价格,限制了套保功能的发挥,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阻碍了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作为期货市场核心的交易所监管不力,面对籼米期价出现异常波动和过度投机行为,未能及时出台化解风险的有效措施,导致交易失控。事件发生后,面对巨大的结算风险只能采取单一的协议平仓手段,减少持仓,从而转嫁因交易所监管不力造成的风险,违背设立交易所的初衷和市场自由竞价的原则,对市场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
  从籼米事件引发出的种种问题来看,加强对市场风险管理对策的研究是必要的。首先,中国期货市场各层次包括监管部门、交易所、会员及广大期货投资者都需要一部《期货法》,通过法律规范市场行为,保障自己的权利,明确自己的义务。另外,完善期货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起政府监管部门、期货交易所、经纪公司和投资者的层层监控机制,对期货市场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其中主要有交易所动态风险监控、完善保证金制度、每日结算制度、大户申报制度、会员最大持仓限额、限仓制度和信息公开等。经纪公司应加强对客户资信审查,培养套期保值者,提高交易者素质,培养其风险意识。总之,通过不断总结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加强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已日益成为期货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
  其次,籼米作为期市大品种,应充分发挥其基本功能。籼米作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品种,其价格波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同时受国家宏观调控的粮食政策的影响。那些认为“实物有限,资金无限”的投机大户企图在籼米期市上操纵价格以获取暴利,联手发动“逼仓”行情,最终必然失败。广联“籼米事件”后,虽然籼米的期货交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走向低迷,不仅投机者远离了市场,而且粮食企业无法参与套保操作,但不容置疑的是,籼米作为期市大品种,有较好的现货基础,产量大、流通性强,只要期货合约设计具有科学性、公正性,交易所有合理的风险监控措施,监管部门加强监督,那么在众多趋于理性的投资者和成熟的套期保值者的参与下,籼米期市就一定能走向稳定和发展。 &
  再有,从广联“籼米事件”可以看出,交易所启动和活跃一个期货品种,不能仅靠几个投机大户的资金炒作,应致力于期货市场的长远建设。曾几何时,市场上少数大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针对一些期货品种合约设计上的疏漏,抓住某些交易所活跃市场的急迫心理,搞联手交易,为龚断市场价格进行“逼仓”,其违规行为损害了多数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期货市场的正常秩序,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使期货业内人士谈大户色变。这实际上与作为市场组织核心的交易所开始时的思维与做法有关。一些交易所与期货经纪公司原来是“想大户、盼大户、大户来了又怕大户”,为启动行情,交易所往往是请一些经纪商和投机商入市,以使成交量放大,但投机大户的运作常常缺少严格的约束力,致使期价异常波动。当期价偏离现货价过大时,会吸引现货保值商的进入,造成多空双方严重对峙局面。由于交易所出台的措施往往对一方有利,不能把握住均衡之势,这样就违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打击了市场主体参与的信心,同时给各方面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实际上,期货交易所应从某一品种期货合约的科学性入手,完善交易规则,结算和交割制度,加强交割诸环节的管理,逐步建立起成熟的市场主体,致力于期市功能的发挥,如此才有利于整个期货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
  还有,从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看,期货经纪业的风险管理与自律是决定自身兴衰成败的关键。“籼米事件”中,以金创期货经纪公司为首的一些会员单位,自身运作不规范,缺少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为牟取暴利,不惜采取借仓、分仓、联手交易、透支等严重违规手法,扰乱了正常的交易秩序,损害了多数投资者利益,影响到籼米这一期货大品种自身的发展。并且,这一事件殃及到经纪公司本身,导致金创期货公司被证监会吊销经纪牌照,上海大陆期货公司等被广联所处以罚款等,直接影响了期货经纪公司的信誉。期货经纪机构是中国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严格自律,规范运作,为发挥期市的正常功能和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梦醒时分——苏州“红小豆602事件”回顾与反思  &
  一、品种概述。 &
  红小豆是一种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营养的小杂粮,在世界上种植面积比较少。中国是世界上红小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国家,年产量一般为30万-40万吨,相当一部分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红小豆消费国,年消费量在10万-12万吨左右,而其年产量只有6万-9万吨,所进口的红小豆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进口量对国际市场红小豆的价格走势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
  我国优质红小豆中主要有朱砂红小豆(又叫天津红小豆,主要分布在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唐山红(河北唐山玉田及其附近地区)、宝清红(黑龙江宝清及周边地区)、大红袍(江苏启东)等10种,其中朱砂红小豆以其特有的优良品质在日本享有较好的声誉,被东京谷物交易所列为红小豆期货合约标的物惟一替代的交割物。朱砂红小豆年产量约为6万吨左右,主要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 &
  红小豆的产量受自然条件、气候变化和国内外市场需求量的影响较大,其价格波动也较为频繁。50年代初日本就在世界上首先推出红小豆期货合约交易。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改造、补充和完善,东京谷物交易所的红小豆期货合约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红小豆期市品种。 &
  我国自90年代以来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利用红小豆期货交易为生产和流通服务,先后有北京、上海、大连、长春、海南等8家交易所推出红小豆期货交易,其中以天津联交所和苏交所交易最为活跃。在这一轮的期市品种调整中红小豆得以保留,并将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        
  二、 红小豆期货交易的回顾。 &
  第一时期:1994年9月-1996年1月,推出期。 &
  由于有东京谷物交易所红小豆期货交易的成功范例,也基于天津及其附近地区产的朱砂红小豆在红小豆出口中居于龙头地位的事实(1993年经天津港输往日本的红小豆达5万多吨),天津联合交易所于1994年9月率先推出红小豆期货合约进行交易,交易标的物为可在东京谷物交易所替代交割的天津红小豆,宝清红和唐山红优质红小豆可贴水交割,1994年11月又规定普通红小豆亦可贴水交割。 &
  天津红上市不久价格就逐级下滑,从5600元/吨下滑至503合约的3680元/吨。507合约上市后由于现货市场持续低迷,期价一路下跌。当其价格跌至3800元/吨左右时,多头主力一方面在现货市场上大量收购现货,另一方面在低位吸足筹码,逐步拉抬期价。随着市场游资的加入,从5月中旬开始,507合约成交量、持仓量开始放大。6月初多头主力开始发力,连拉两个涨停板,涨至5151元/吨。为了抑制过度投机,交易所在6、7、8日连续发文要求提高交易保证金。9日市场多头主力拉高期价至5000元和4980元,至9点30分,场内终端全部停机。第二天,交易所宣布9日交易无效,507合约停市两天。随后,交易所采取措施要求会员强制平仓。这就是“天津红507事件”。 &
  1995年6月-1996年1月苏州红期货后来居上。 &
  苏州商品交易所于日正式推出红小豆期货合约的交易,其交易标的物为二等红小豆。由于红小豆现货市场低迷,苏州红1995系列合约一上市就面临巨大实盘压力,仓库库存一直持续增加,致使期价连创新低,9511曾创下1640元/吨的低价。期价的偏低和1995年红小豆减产等利多消息促使很多资金入市抄底,随着1996年诸合约的陆续上市,多头主力利用交易所交割条款的缺陷和持仓头寸的限制,利用利多消息的支持,蓄意在1996年系列合约上逼空。9602合约期价于10月中旬以3380元/吨启动后至11月9日价格涨至4155元/吨的高位,随后回落整理,进入12月再入暴涨阶段。12月15日,苏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石油期货交易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