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十善业道经原文:对已作恶业怎样才能不得果报

共9条9 / 9页
更多佛教文章,请关注善缘网官方微信公众账号:shanyuanwang010[转载]佛说:对已作恶业怎样才能不得果报?
在人间按:答案在文中描红o(∩_∩)o...
在2500多年前,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大众讲经说法。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世尊穿好衣服,手持饭钵到舍卫城化缘。当世尊走到婆罗门中名为兜儞野子输迦长者的屋舍时,在门外伫立等候布施。输迦长者家中养有一只白犬名叫商佉,长者十分钟爱商佉,给它用铜盘盛以美饭,卧则于狗舍铺以名贵的氍氀毾毯。白犬商佉见世尊站在门口,便连连大声恶吠。&&
世尊见商佉如此,乃说到:“你以前常作咆哮,至今未悟,今生作狗见我仍旧恶吠,真是不知惭愧。”
那狗商佉听后,十分生气,即走到旃檀座下,不食不喝躺在地上闷闷不乐。
输迦长者回到,见爱犬无精打采不食不喝躺在旃檀座下,便向家人问道:“商佉为什么变成了这样?”
家人回答:“刚才有沙门瞿昙(古时瞿昙为释种之姓)来此化缘,商佉见了便吠之,被沙门瞿昙说了几句,商佉便变成了这样。”
输迦听后,心中大为不满,便怒气冲冲地前往祇树给孤独园,欲找世尊理论。
世尊已返回了祇园精舍,正在为诸比丘众讲经说法。遥见输迦长者怒气冲冲而来,对诸比丘说:“你们看见输迦来不?”
诸比丘答:“已见。”
世尊说:“此长者虚妄计执分别彼我,对佛生发极嗔恚之心,并骂佛谤佛,他命终之后则会如射箭中靶那样刹那间堕大地狱,受无量苦,一切轻佛谤佛之众生的结局都是这样。” 
兜儞野子输迦长者来到佛所后,先是向佛顶礼称赞,然后站在一边对佛说:“世尊!你以何因缘来到我屋舍?以何因缘使我的爱犬不食不喝闷闷不乐躺在地上?”
佛告输迦长者说:“当时食时已到,我乃前往舍卫城化缘,走到你的门口等待布施,那时你养的白狗商佉见我在门口站立,因而恶吠,我对商佉说,你以前常作咆哮,至今未悟,做狗见我仍旧恶吠,真是仍然不知惭愧。白狗听我说后,遂生嗔怒心而不食不喝闷闷不乐躺在地上。”
输迦长者问道:“此犬商佉。过去宿因不知是什么?与我有何关系?愿佛能为我演说。”
佛说:“算了吧,你不要过问这件事,若我为你说,你听后或会倍生懊恼,不可忍矣。”
输迦长者再三向佛请求:“世尊!希望你能为我演说,不管事实如何,我都能够接受。”
世尊见输迦长者请问心切,说:“你仔细听着,我现在为你分别演说。此白犬商佉的前生是你父兜儞野,其在以前世妄计此身,无我计我,于财悭贪不行惠施,且增上慢,更不信三宝,故堕畜生道中。”
输迦长者对世尊所说存疑,辩白说:“我父亲在有生之日常行布施,亦祭祀火天及诸鬼神,他死后应该得生梵天受大富乐,何故会堕于畜类之中,此事实难令人相信。”
佛告输迦长者说:“我今所说你或不信,那么,你回家后去问问白犬商佉便知。”
是时,输迦长者辞佛归家,对爱犬商佉说:“若你的前生是我的父亲父兜儞野,请你回到狗舍而卧。”
商佉于是回狗舍而卧。
长者又说:“商佉,若你的前生真是我父亲,请食铜盘中肉饭。”
商佉即食铜盘中肉饭。
长者待商佉食完饭后又说:“商佉,若你的前生真是我父亲,请向我指示我父亲生前埋藏的我不知道的财宝。”
商佉即到床下的右边,以前脚刨地示之,输迦长者依示果然掘得四大铁瓮金银珍宝。至此,输迦长者不得不信世尊所说,于是面向祇树给孤独园,以右膝着地,叉手称誉世尊说:“沙门瞿昙所说不虚!沙门瞿昙所说真谛!沙门瞿昙所说如宝!”然后,向佛所祇树给孤独园而去,一心要皈依佛陀。
是时,世尊正在敷座为诸比丘众说法,于是对诸比丘说:“你们看见输迦长者远道来不?此长者若现在身谢命终,则能在屈臂伸臂之瞬间往生天道,这是因为他于佛所生欢喜心,发诚信心,如舍重担,故得此善报。若一切众生因生发善心故,亦同样如是。”
说话间,输迦长者已来到佛所,恭敬地向佛行五体投地大礼以及种种赞叹后,站立在一旁。世尊对输迦说:“长者,怎么样?”
输迦答佛说:“世尊!是的,如佛所说真实不虚,我不再怀疑。世尊!我还有不明之处,请能听我所问。”
世尊说:“好!你问吧。”
输伽长者对世尊说:“一切有情众生中,有夭寿者,有长命者,有有病者,有无病者,有相貌端严者,有相貌丑陋者,有出生高贵者,有出生低贱者,有生性聪明者,有生性愚钝者,有柔和者,有粗犷者,有富者,有贫者等等,所有众生所体验的各种事项不一,其中的因果善恶报应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佛告示输迦长者说:“善哉善哉!你仔细听着,并善思之,我现在为你宣说。一切有情众生于所作业和所修因中的善恶不等,所获报应则有悬殊的差别,我今略作阐述,若广分别其义甚深,一时难以义尽。”
输迦长者对佛说:“愿佛演说,我当谛听。”
佛告示输迦长者说:“一切有情众生在造种种业亦得种种报,众生造业有善恶,所得果报亦分善恶,恶业必三涂受报,善业定感人天,又在各业中均有分寿命之短长。
由于有情众生有业,故有多病、少病、端严、丑陋,或复有富贵、贫穷、聪明、愚闇,或复有生三恶趣、欲界、人天乃至有顶,或复有所求不遂,或复有不求自至,或复有成就难易有成不成,或复有地狱寿命圆满中夭轻重不等,或复有富贵贫穷先后不定,或复有富贵、贫穷、布施、爱乐、悭吝不定,或复有寿命长短于中不定,或复有身心快乐苦恼不定,或复有形貌端严光润爱乐,或复有丑陋粗涩嫌厌,或复有诸根具足不具足等。”
佛再告示输迦长者说:“其中有十善业应当修习,十恶业应当断除。”
输伽长者问佛说:“世尊!有情众生短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果报呢??”
佛说:“是杀生所报,在杀业中有十种现象:一、自己动手杀;二、劝他人杀;三、欢庆有杀;四、随喜他杀;五、于怀胎杀;六、劝人堕胎杀;七、冤冤相报杀;八、断男根杀;九、为自己方便杀;十、役使过度杀。如是十种杀业均获短命报。”
“世尊!有些有情众生寿命很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长命报:一、远离自己动手杀;二、远离劝他人杀;三、远离欢庆有杀;四、远离随喜他杀;五、救刑狱杀;六、救放生命;七、施他无畏;八、慈恤病人;九、惠施饮食;十、幡灯供养。”
“世尊!那么多的有情众生一生多病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多病报:一、自己伤害有情;二、劝他人伤害;三、随喜他人伤害;四、赞叹他人伤害;五、不孝父母;六、多结冤家;七、心毒行事;八、悭吝饮食;九、轻慢圣贤;十、毁谤师法。”
“世尊!有些有情众生为什么又一生少病少痛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少病报:一、自己不伤害有情;二、劝他人不伤害;三、不随喜他人伤害;四、不赞叹他人伤害;五、离欢庆伤害;六、孝养父母;七、尊重师长;八、不结冤家;九、施僧安乐;十、施药饮食。”
“世尊!有些有情众生长相丑陋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相貌丑陋报:一、恒起嗔忿;二、恣纵贡慢;三、不孝父母;四、贪痴不断;五、毁谤圣贤;六、侵夺欺压;七、盗佛光明;八、戏弄他丑;九、坏佛光明;十、行非梵行。”
“世尊!作哪些事才能获得相貌端庄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相貌端严报:一、修慈悲忍辱;二、惠施佛塔;三、清洁塔寺;四修缮精舍;五、、庄严佛像;六、孝养父母;七、信重圣贤;八、谦卑离慢;九、梵行无缺;十、远离损害。”
“世尊!是什么原因让很多有情众生出生卑贱呢?
“作十种业得出生卑贱报:一、贪爱名利;二、嫉妒他荣;三、轻毁父母;四、不遵师法;五、讥谤贤善;六、亲近恶友;七、劝他作恶;八、破坏他善;九、贩卖经像;十、不信三宝。”
“世尊!出生高贵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出生高贵报:一、远离贪爱名利;二、尊重父母;三、信崇师法;四、发菩提心;五、施佛伞盖;六、修缮庄严塔寺;七、忏悔恶业;八、广修施舍;九、劝修十善;十、信崇三宝。”
“世尊!有些众生饱受世间众苦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人间恶报:一、恣纵我慢;二、轻慢父母;三、轻慢沙门;四、轻慢婆罗门;五、轻毁贤善;六、轻慢亲族;七、不信因果;八、轻厌自身;九、憎嫌他人;十、不信三宝。”
“世尊!有些众生处处比同类强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人间中胜报:一、谦卑离慢;二、尊重父母;三、尊重沙门;四、信崇婆罗门;五、爱护亲族;六、尊重贤圣;七、修行十善;八、不轻慢他人;九、尊重师法;十、谛信三宝。”
“世尊!有些众生一生孤苦贫困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人间孤贫报:一、恒行劫盗;二、劝他劫盗;三、赞叹劫盗;四、随喜劫盗;五、毁谤父母;六、诽谤贤圣;七、障碍他施;八、嫉他名利;九、悭吝财物;十、轻毁三宝愿常饥馑。”
“世尊!作哪些事情得到大福德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大福德报:一、远离劫盗;二、远离劝他劫盗;三、远离随喜劫盗;四、孝养父母;五、信崇圣贤;六、高兴他人名利;七、广行惠施;八、不嫉他人名利;九、不悭财宝爱恤孤贫;十、供养三宝。”
“世尊!作哪些事能够得到愚蠢迟钝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愚钝报:一、不信沙门亦不亲近;二、不信婆罗门;三、不信师法亦不亲近;四、隐法不传;五、伺师法短;六、远离正法;七、断灭善法;八、谤毁贤智;九、修学非法;十、毁谤正见称赞邪见。”
“世尊!作哪些事能够得大智慧的果报呢?”
“有十种法得大智慧报:一、亲近沙门,深信求法;二、信婆罗门;三、亲近师法,求解深义;四、尊重三宝;五、远离愚痴;六、不谤师法;七、求于深智;八、传法利生令法不断灭;九、远离非法;十、称赞发扬正见,离诸邪见。”
“世尊!作哪些事得到地狱的果报呢”
“有十种法得地狱报:一、不善身业;二、不善口业;三、不善意业;四、恒起身见(身见:我见我所见);五、恒起边见(边见:落于一边,或计死后断灭,或计死后不灭等);六、邪见不息;七、作恶不忏;八、淫欲邪行;九、毁谤圣贤;十、坏灭正法。”
“世尊!作哪些事得到成为畜生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畜生报:一、中品恶身业(中品之义为不及入地狱之品);二、中品恶语业;三、中品恶意业;四、起种种贪;五、起种种嗔;六、起种种痴;七、布施非法;八、禁咒厌术;九、毁菩萨梵行;十、起常边见认为人死为人。”
“世尊!作什么事会导致为饿鬼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饿鬼报:一、作恶身业;二、作恶口业;三、作恶意业;四、贪吝财物不行惠施;五、起大邪见谤佛因果;六、起我慢心轻毁贤良;七、障碍他人惠施;八、不体恤饥渴者;九、悭惜饮食不施佛僧;十、争求名利与众离隔。”
“世尊!作哪些事能够得到人身的果报呢?”
“作十种业得人身报:一、远离杀生;二、远离不惠施;三、远离非梵行;四、远离虚言诳语;五、远离杂言秽语;六、远离挑拨是非;七、远离粗言恶语;八、远离饮酒食肉;九、远离痴闇;十、远离邪见谛信三宝。”
“世尊!修何业得生欲界天?”
“修十善业得生欲界天。”(以上指以攀缘六尘六境之散乱心修十善)
“世尊!那如何才能往生到色界天呢?”
“修十定善业得生色界天。”
“世尊!如何修行才能往生到四无色界天呢?
“修习三摩钵底为因得生得生四无色界天。”
“世尊!修何业能得以不生无间?”
“修诸善业并回向所求,便能决定得生诸善趣中而不入无间。”
“世尊!修习何业感得何果?”
“修习善业则感善果,若造恶业则受恶果。若远离诸善业恶业,诸善果恶果终不可得,譬如或夫或妇其中一方远行久不归家,其子则不会无由生出。”
“世尊!对已作恶业怎样才能不得果报?”
“所作恶业后,回心改过,不隐藏所犯之罪,省悟前非,在思想上真正做到嫌厌,并在心念口言作意上专注于重重忏悔,此恶业虽作而不受果,善业亦然。”
“世尊!作什么业能使得身心圆满?”
“修习忍辱能使得身圆满,修习闻思能使得心圆满,如是修习必定得果。”
“世尊!作了何业后,通过修行业亦不散失?”
“作了业后,不后悔亦不嫌厌,不因此扰恼又不拨无,不说其是非又不远离其是非,亦不是躁挠,作如是行者,此业修习终非散失定受于果。”
“世尊!作何业而不得果?”
“修无记业不得其果。”
“世尊!有情众生作了堕地狱业后,为什么时间久长其于地狱寿命而无中夭?”
“该有情众生作了堕地狱业后,既不悔恨亦不嫌厌,无怖畏心惭愧心,反生欢喜心,继续造作恶业,不相信有地狱之报,心亦不扰恼,不说是非又不躁挠,行如此行则天受当知,作了堕地狱业的众生堕地狱后,于地狱的寿命圆满而不会中夭。”
“世尊!有情众生作了堕地狱业后,他怎样做才能使其早日脱离苦海?”
“该有情众生作了堕地狱业后,能够予以嫌厌忏悔,知道烦恼自毁和省悟前非,并远离恶业而不躁挠,行如是行者,该有情众生作了堕地狱业后,他将在地狱中不用受足地狱报而转生。”
“世尊!有情众生作了堕地狱业后,他怎样做才能使其刚在地狱中生即告命终?”
“该有情众生作了堕地狱业后,生怖畏心惭愧心,于忏悔嫌厌躁扰中而不言说拨无,并解除和远离如此锋利的烦恼,痛改前非更不重犯,有如阿闇世王那样,虽作杀父罪,但事后能真心悔过,不隐藏所犯之罪,承认自作恶业应当自受恶报,于佛前悲痛忏悔和解说自己前非,佛怜悯阿闇世王令其观照罪性,从缘有从幻有其罪性了不可得,如是有情众生刚堕地狱中即便命终”。
“世尊!有情众生作了什么业后,使其先受快乐之报后受苦恼之报?”
“该有情众生常在行布施初时感到爱乐欢喜,布施后心中感到后悔,以此因缘,如是有情众生,来生当生在富贵之家,初时财富具足无缺,生活快乐无忧,后时还成贫苦,故名先乐后苦。”
“世尊!有情众生作了什么业后,使其先受贫苦后感快乐?”
“该有情众生常以下品心微量布施,施后心生欢喜不会吝惜后悔,以此因缘,如是有情众生,来生当生在卑贱之家,初时少财贫苦,后时财富渐次增多无有短缺,生活在快乐之中,故名先苦后乐。”
“世尊!有情众生作了什么业后,使其先受快乐后亦快乐?”
“该有情众生在未有能力布施时心生欢喜布施心,在有能力布施时布施后亦生欢喜布施心,时时无悔,坚修施业,以此因缘,如是有情众生,来生当生在富贵之家,初时财富具足无缺,生活快乐无忧,后时仍然财富具足无缺,生活快乐无忧,故名先乐后乐。”
“世尊!有情众生作了什么业后,使其先受贫苦后亦受贫苦?”
“该有情众生在世时,未能亲近善知识,非常贪惜珍宝,自己无布施之心,亦无良友劝令布施,从始至终都没有丝毫的布施,以此因缘,如是有情众生,来生当生在卑贱贫苦家庭,初时无有快乐,后时亦无有快乐,故名先苦后苦。”
“世尊!是何业因,使有情众生得大富贵后非常贪惜财物而无丝毫布施?”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于过去世曾向三宝进行布施,而不曾发愿于来世更修施行,故今世生于人间得大富贵,财富众多受用自在,对财物吝惜不行惠施,虽富贵多财但于佛法没有诚信心。”
“世尊!是何业因,有情众生虽然一生贫苦,却爱乐布施?”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于过去世曾向三宝胜处进行布施,又发愿于未来世施心不断,其命终之后在人道天道往来受生,感受福报,当福报受尽后复生人间,虽然贫穷却爱乐布施,故而使此有情众生于佛法诚信心不断。”
“世尊!是何业因,使有情众生一生贫苦,而且悭贪,也不行很少的布施?”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于过去世未能遇到善友,自己又愚昧痴暗不信因果,于六度中的施度一点也不修,故而使此有情众生命终之后今受生在人间卑贱贫穷的家庭,遭受生活经济困难,且不乐于布施。”
“世尊!是何业因,使有情众生得身心快乐好像国王一样又有乐又有福?”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于过去世修不杀戒和施他无畏,又发愿布施心不昧,此有情众生命终之后今世受生人间得身心快乐常爱惠施。”
“世尊!是何业因,使有情众生得身心?”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于过去世修施他无畏,不损害有情不发胜愿,故而使此有情众生命终之后仍受生人间,得身心俱悉快乐不受修福。”
“世尊!是何业因,使有情众生得身心都不快乐又不修福?”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于过去世损害恼乱众生,令他心生怖畏,又对佛法没有诚信心,不发善愿,故而使此有情众生命终之后虽受生人间,但得身心不安,又多愚昧痴暗而不修布施。”
“世尊!为什么说有有情众生在人身命短于三涂命长呢?”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过去的修因是顺生善者少顺行恶者多,故而使此有情众生在人身时寿短于地狱鬼畜及阿修罗时命长。”
“世尊!为什么说有有情众生在三涂命短于人中命长呢?”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过去的修因是顺生恶者少顺行善者多,故而使此有情众生在三涂时寿短于人身时命长。”
“世尊!为什么说有有情众生生在人身和三涂时寿命皆短呢?”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过去的修因是顺生善者及顺行恶者俱少,故而使此有情众生在人身时以及于三涂时寿命皆短。”
“世尊!为什么有些有情众生寿命尽烦恼不尽?”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从地狱死还生于地狱,从畜生、饿鬼乃至人天阿修罗等死还生于畜生、饿鬼乃至人天阿修罗等,是名为寿命尽烦恼不尽。”
“世尊!为什么有些有情众生烦恼尽寿命不尽?”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乐尽受苦,苦尽受乐,乐苦有尽,寿命不尽,是名为烦恼尽寿命不尽。”
“世尊!为什么有些有情众生烦恼和寿命俱尽?”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地狱寿命尽生于饿鬼,故名地狱寿命尽地狱烦恼尽,以及畜生寿命尽生于人身,故名畜生寿命尽畜生烦恼尽,还有人身寿命尽生于天道,故名人身寿命尽人身烦恼尽等等。”
“世尊!为什么是有情众生寿命和烦恼俱不尽?”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尽诸烦恼入须陀洹,然后再入斯陀含,然后再入阿那含,还要再入阿罗汉等,是名为寿命尽烦恼俱不尽。”
“世尊!是何业因,使有情众生于恶趣而生,其形色身量端严殊妙,令见者心生欢喜爱乐?”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在过去世修习忍行的过程中,破了佛的净戒堕在恶趣受异类身,因其修习忍行,故形色端严殊妙,令见者心生欢喜爱乐。”
“世尊!是何业因,使有情众生生于恶趣中时,其身体粗涩形色丑陋,令见者心生不悦?”
“这是因为该有情众生在过去世性多嗔怒不修忍度,破了的佛净戒又不发露忏悔,故命终以后受生异类中,使身体形色粗涩丑陋,诸根残缺不全而且散发着秽气,再加上痴暗愚昧,令见者不喜。”
“世尊!作十不善业应当获得什么果报?”
“一、以杀生为业因,当得短寿残废之报;二、以偷盗为业因,当得灾荒饥馑之报;三、以邪淫为业因,当得外多尘垢和妻女不贞之报;四、以妄语为业因,当得恶名臭播人皆嫌厌之报;五、以两舌为业因,当得眷属不和疾病萦缠之报;六、以恶口为业因,当得所对皆恶难以亲近之报;七、以绮语为业因,当得园林荒废人烟不稠之报;八、以贪爱为业因,当得收获极微库藏极少之报;九、以嗔恚为业因,当得性情乖戾容貌丑陋之报;十、以愚痴为业因,当得所获不实且多虚耗之报。”
“世尊!修十善业应当获得什么果报?”
“一、以远离杀生为业因,当得寿命身量皆悉满足之报;二、以不偷盗为业因,当得远离灾荒饥馑之报;三、以不邪淫为业因,当得恶名远离美名远播之报;四、以不妄语为业因,当得斯文有礼人皆欢喜之报;五、以不两舌为业因,当得眷属和睦互不打骂之报;六、以不恶口为业因,当得办事顺利人愿亲近之报;七、以不绮语为业因,当得园林无秽人烟稠密之报;八、以不贪爱为业因,当得收获丰厚库藏充裕之报;九、以不嗔恚为业因,当得身相圆满诸根无缺之报;十、以不愚痴为业因,当得无障正见信心不断之报。”
“行十恶业者,其果报有十:
杀生业的十恶果是:一、冤家增多;二、没有人缘;三、令人惊怖;四、恒受苦恼;五、常思杀业;六、时时忧苦;七、事事悔恨;八、寿命短促;九、常不自在;十、死堕地狱。
偷盗业的十恶果是:一、多结宿冤;二、事事疑虑;三、恶友随逐;四、没有善友;五、破佛净戒;六、王法常罚;七、难以自律;八、时时忧恼;九、愚昧无知;十、死堕地狱。
邪淫业的十恶果是:一、欲心炽盛;二、妻子不贞;三、错误长伴;四、善消恶长;五、儿女放荡;六、资财白耗;七、心多疑虑;八、善友远离;九、亲属不信;十、命终三涂。
妄语业的十恶果是:一、满口臭气;二、远离正直;三、谄媚处世;四、人不相近;五、不信忠言;六、愚多智少;七、阿谀不实;八、不讲诚语;九、爱说是非;十、身向恶趣。
饮酒业有三十六过,其过为:一、资财耗散;二、身多疾病;三、易生斗诤;四、杀心增长;五、嗔恚增长;六、多不遂意;七、智慧渐少;八、福德不增;九、福德减少;十、秘密泄漏;十一、事业不成;十二、徒增忧苦;十三、诸根暗昧;十四、毁辱父母;十五、不敬沙门;十六、不信婆罗门;十七、不尊佛陀;十八、不敬僧法;十九、亲近恶友;二十、舍离善友;二十一、弃舍饮食;二十二、形迹浪荡;二十三、淫欲炽盛;二十四、众人憎厌;二十五、肆无忌惮;二十六、父母不喜;二十七、眷属嫌弃;二十八、受持非法;二十九、远离正法;三十、不敬贤善;三十一、常生过非;三十二、远离圆寂;三十三、颠狂增长;三十四、身心散乱;三十五、作恶放逸;三十六、身谢命终堕大地狱受苦无穷。”
其时,佛再告示输迦长者:“若众生对佛塔合掌恭敬,有十种功德:一、贵族广大;二、妙色广大;三、形相广大;四、四事广大;五、珍财广大;六、美名广大;七、信根广大;八、忆念广大;九、智慧广大;十、艺业广大。
若众生对佛塔合掌礼拜,得十种功德:一、言辞柔软;二、智慧超群;三、人天欢喜;四、福德广大;五、贤善同居;六、尊贵自在;七、恒值诸佛;八、亲近菩萨;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清洁佛塔,获十种功德:一、色相端正圆满;二、身体佣直高大;三、音声微妙动听;四、远离三毒;五、路途平坦;六、出生高尚;七、尊贵自在;八、命终生天;九、体离垢染;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于佛塔布施伞盖,获十种功德:一、远离身热心恼;二、心定而不散乱;三、成为世间主管;四、才艺事业广大;五、福德深广无量;六、得以成就轮王;七、身相端正圆满;八、远离不堕三涂;九、命终往生诸天;十、速证涅槃寂静。
若有众生于佛塔布施钟铃,获十种功德:一、身相端严;二、妙音悦耳;三、声同迦陵;四、言辞服众;五、人皆敬重;六、成就多闻;七、尊贵自在;八、美名流播;九、往来天宫;十、究竟圆寂。
若有众生于佛塔布施幢幡,获十种功德:一、形貌端严圆满长寿;二、为人殷重处世如幢;三、信根坚固施行不断;四、孝养父母尊重师长;五、亲友眷属皆悉广大;六、有大名称世人称赞;七、有大威德世人信服;八、生在上族光大发扬;九、身坏命终生于天界;十、尘垢不染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于佛塔布施衣服,获十二种殊妙功德:一、形貌端严;二、福相光润;三、色相微妙;四、色形无比;五、身不染垢;六、见皆爱敬;七、不缺妙衣;八、卧具微妙;九、具大财宝;十、得大自在;十一、命终生天;十二、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于佛塔施花供养,获十种功德:一、色相如花;二、世间殷重;三、鼻永不坏;四、身离臭秽;五、妙香清净;六、具大福报;七、戒香芬馥;八、得大法乐;九、生天自在;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于佛塔以花鬘布施,获十种功德:一、色妙如鬘;二、身离臭秽;三、形体清净;四、生十方佛土;五、戒香芬馥;六、恒闻妙香;七、眷属圆满;八、诸根适悦;九、生天自在;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施灯供养佛塔,获十种功德:一、肉眼清净;二、获净天眼;三、离于三毒;四、得诸善法;五、聪明智慧;六、远离愚痴;七、具大福报;八、尊贵自在;九、往生诸天;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布施涂香供养佛塔,获十种功德:一、鼻根清净;二、身离臭秽;三,
、身妙香洁;四、形相端严;五、世间恭敬;六、乐法多闻;七、尊贵自在;八、声誉遐布;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对佛塔欢喜赞叹,获十八种胜妙功德:一、出生高贵;二、形相端严;三、圆满佣直;四、见闻欢喜;五、资财无量;六、眷属广大;七、远离散坏;八、尊贵自在;九、恒生佛土;十、声誉遐布;十一、美德赞颂;十二、四事丰足;十三、天人供养;十四、得转轮王;十五、寿命延长;十六、体坚金刚;十七、命终生天;十八、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布施鞋履供养僧佛,获十种功德:一、威仪师范;二、车马无缺;三、远涉轻健;四、身无疲乏;五、手足安平;六、道路平坦;七、获神足通;八、下属众多;九、生天自在;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布施器皿供养佛僧,获十种功德:一、形色光润;二、器物具足;三、离诸饥渴;四、珍宝丰足;五、远离恶道;六、人天欢喜;七、圆满尊贵;八、具大福报;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布施饮食供养佛及众僧,获十种功德:一、寿命延长;二、形色圆满;三、肢节多力;四、得无所畏;五、辩才无碍;六、众人爱乐;七、珍宝丰厚;八、具大福报;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布施车马供养佛及众僧,获十种功德:一、足相柔软;二、威仪无缺;三、身离疲乏;四、安乐无病;五、冤家远离;六、所行皆通;七、下属众多;八、人天欢喜;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以修缮房室屋宇殿堂布施供养佛及众僧,其功德众多,能得恒离惊怖身心安乐,能于人间天上五欲自在,能成就光耀门庭,能成就高官巨贾,能随愿满足皆悉成就:若于转轮圣王时,则随其福力于四洲王化自在;若于六欲诸天时,由四王天忉利天乃至他化自在天,随其愿皆能成就,予意而生;若该众生承前福力。于色界天时,由梵众天梵辅天乃至色究竟天,皆能随愿成就;若该众生于无色界时,由空无边处天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天,皆随其所愿得以成就;若该众生于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缘觉、乃至无上菩提时,随其所应皆得成就。
若有众生以汤药布施佛及众僧,获十种功德:一、诸根圆满;二、清净鲜洁;三、额广平正;四、容貌熙怡;五、形色光润;六、福德圆满;七、远离饥渴;八、远离三恶;九、生天自在;十、速证圆寂。
若有众生归佛出家,获十种功德:一、远离妻室;二、不贪染欲;三、爱乐寂静;四、诸佛欢喜;五、远离邪魔;六、近佛听法;七、远离三恶;八、诸天爱敬;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
若有比丘在林野寂静而居,获十种功德:一、远离闹市;二、清净香洁;三、禅定成就;四、诸佛爱念;五、远离中夭;六、多闻总持;七、成就舍摩他尾钵舍那(成就止观之义);八、烦恼不起;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
若有比丘常持钵乞食,获十种功德:一、威仪无缺;二、成熟有情;三、远离慢心;四、不贪名利;五、福田周普;六、诸佛欢悦;七、绍隆三宝;八、梵行圆满;九、命终生天;十、究竟圆寂。
常持钵乞食比丘远离十种黑暗获如是十种了知功德:一、了知出入聚落有益无益;二、了知族姓行时有益无益;三、了知说法有益无益;四、了知亲近阿阇梨和尚有益无益;五、了知慈心化利众生有益无益;六、了知亲近远离有益无益;七、了知习学戒定慧三有益无益;八、了知檀信施衣有益无益;九、了知持钵里巷之中有益无益;十、了知受用卧具汤药,乃至命终已来有益无益。
其时,佛告示输迦长者说:“业因业生,业因业灭;业有前后,引满差别;报乃高低,愚智悬隔。”
输迦长者听后对佛说:“世尊!此舍卫国的一切众生,闻佛说法皆心生欢喜忆念受持,我等眷属皆获长夜安乐,当利益自他无有穷尽。”
佛说:“善哉善哉。输迦长者,如汝所说。”
佛说法已,兜儞野子输迦长者、诸比丘以及无量人非人等,皆欢喜踊跃礼佛而退。
——《分别善恶报应经》
[] &[三宝][星期五
大正藏 No. 0081
分别善恶报应经宋天息灾译2卷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西天中印度惹烂驮啰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城次第乞食。至兜你野子输迦长者舍。在门外立。是时输迦长者家有一犬名曰商佉。常在门首。于是长者常用铜器盛以美饭。与商佉食。犬见世尊嗔恚而吠。尔时世尊谓商佉言。汝由未悟见我乃吠。作是语时。商佉转恶心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说十善业道经读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