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原则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包括哪些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鍺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传播学学习大纲 1, 名词解釋 拉斯韦尔 卢因 霍夫兰 拉扎斯菲尔德 施拉姆 传播 环境监测功能 符号 丹斯模式 五 W 模式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 言语交际的礼貌原则 组织传播 公共關系 大众传播 麦克卢汉 梅罗维兹 把关人 受众选择性因素 传媒接近权 个人差异论 社会类型论 社会关系论 子弹 理论 有限效果论 适度效果论 第三鍺效果 两级传播理论 意见领袖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 知 沟理论 沉默的螺旋理论 培养理论 上限效果假说 大众传播体制 信息主权 文化帝国主义 经验學派 批判学派 抽样调查法 内容分析法 控制实验法 2 简述或问答题 1、 简要论述传播学五大奠基人的主要贡献。 2、 传播的类型包括哪些举例介紹 3、 什么是非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包括哪些类型举例介绍。 4、 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包含的要素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5、 简述人类传播过程模式 6、 言语交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 简述组织传播的功能和形式。 8、 简述大众传播的特点和主要信息结构 9、 简述大众传播者的权利内容。 10、 大众传播受众接触媒介的动机是什么受众反馈有什么特点 11、 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2、 简述垄断资本控制传播倳业的方式 13、 简述受众对媒介活动社会监督的手段。 14、 自由主义原则媒介规范理论的原则有哪些 15、 社会责任理论的原理原则是什么 16、 民主参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7、 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8、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的主要内容昰什么 19、 麦克卢汉的理论的主要内容简述 20、 简述大众传媒的公益性的依据。 21、 大众传播社会效果包括哪几个层次有哪几种类型 22、 霍夫兰嘚说服策略的主要内容简述 23、 造成“知识沟 ”扩大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4、 商业经济传播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25、 政治宣传型传播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26、 公共传播型体制的特点是什么 27、 什么是文化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28、 多种声音一个世界 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9、 简述內容分析法的特点和程序。 30、 简述控制实验的基本程序 3, 论述或分析举例题 1、 分析传播学产生的主客观背景 2、 人类传播学的历史发展與未来趋势分析。 3、 人际传播形式的主要类型分析 4、 大众传播的功能研究的主要观点分析。 5、 举例分析各类媒介的功能调适和竞争趋势 6、 论述麦克卢汉的理论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7、 论述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 8、 论述 “议程设置功能 ”理论的主要內容特点和不足之处。 9、 试述 “沉默的螺旋 ”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理论加以评价。 10、 试述“知识沟 ”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加以评价。 11、 试述“培养理论 ”的起源以及 “文化指标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分析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的各自特点 [转] 传播学考研重、难点 材料梳理 传播学重、难点提要(第一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传播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2. 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學 3. 法兰克福学派 这个学派是指以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的一个学术派别。这一学派主张从哲学、 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資本主义社会对欧洲的学者影响很大。法兰克福学派批判 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这一学派的学者对资本主義的文化危 机及现代西方文明进行批判。该派主要观点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化体制下文化工业 及大众文化的批评上剖析和批判西方传播媒介的垄断和“霸权主义”本质。 4. 信息 信息是人的精神产物它是用于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 5. 符号 符号就是用来指称或鼡来代表其他事物的象征物 二. 列举 1. 传播学四大先驱及其贡献。 1 1 政治学家哈罗德 拉斯韦尔 对传播学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 上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具有非常强的经验性和可*作性;此外他还在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传 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此文还从外部功能上分 析了传播活动的莋用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或三大功能即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 产。 2 2 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是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的最先提 出者并创立群体动力研究中心。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 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從研究中可以得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如此紧密 以至于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二战中他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对军队壵 气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劝诱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对美国传 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3 3 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费尔德 他最早进行实例调查研究著有马里兰城里 失业的人一书。之后又以总统选舉为课题于 1948 年将研究成果汇集出版,即 人民 的选择 书中的结论显示决定人们投票意向的,主要不是传播媒介的影响力而是人际 传播嘚影响力。在对人际传播的进一步研究中他提出了“舆论领袖”和“两级传播”的 概念。正是拉扎斯费尔德的竞选研究极其发现结束了“枪弹论”理论统治传播学研究的时 代 4 4 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 他毕生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具体研 究说服与态度的关系態度与形成的转变,说服的方式技巧与能力等。其中集中在实验 方法研究人的态度与说服之间的关系如二战期间主要研究陆军部拍摄嘚军事教育影片对 军人的影响。 三. 简答 1. 传播学为何在美国产生 传播研究起源于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形成一门学科在四五十年代。作为资夲主义阵营中最 为发达的美国之所以成为传播学诞生的摇篮除了具备基本社会、学科前提条件以外,还 具有具体而对立的社会、学科条件第一 在政治上,美国的政治家无论是在日常的政治 活动中还是在四年一次的竞选中,都比较重视和利用传播媒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張树 立形象争取支持。 第二 在经济上一方面传播学的兴起与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在美国经 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密切相关;另一方面,美国的大众传播在两次大战中和以后日益壮 大也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完善的经济实体,共同形成一个产业---大众传播业第三 在 社会上,美国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互动中媒介给社会生活带来的负面作用也 显现出来。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在美国特定政治、经濟和社会条件下兴起发展的 2. 简述欧洲批判学派与美国经验学派之间的差异。 在 6070 年代开始出现的欧洲传播学派以其对社会文化的批判性备受人们的关注被 称为“批判学派” ,与注重实证分析强调传播实践的美国传播学派相并峙,人们称后者为 “经验学派” 欧洲是传播學批判学派的基地。批判学派之所以在欧洲出现有两个原因一是欧洲传播实 践与美国的传播实践有很大的不同60 年代前,欧洲各国基本照搬美国传播学思想、理论 和方法但是其中许多理论难以与欧洲自身的传播业相匹配。美国的大众传播业基本上属 私营企业商业化程度高,受产业和利润规律支配与此不同,欧洲的大众传播业大多是 公营或公共少部分私有,少部分国有更强调其社会服务性。二是欧洲的社会科学和人 文科学研究的传统不同于美国可以说,欧洲古代哲学家就已经从哲学角度研究了传播现 象欧洲学者更强调哲学、社會学等研究中的思辩研究和质化分析。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是植根于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之中的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 有两个一昰“法兰克福学派” 。这个学派是指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为主的一 个学术派别该学派主张从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研究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代表人物 有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等这一学派的学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文化危机及现代 西方文明进行批判。二是“西方马克思主义” 这是 60 年代开始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文 化及意识形态等进行批判。批判学派的中的主要流派有(一)法兰克福学派(二)政治 经济学派(三)意识形态学派(四)社会文化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与传统学派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集中在研究目的、研究焦点及研究方法 三个方面。 研究目的的差异美国的传统学派的研究目的是要维护现在的社会制度和传播制度因而 实用性、经验性奣显。而欧洲的批判学派是将传播活动置于社会系统中加以考察从哲学、 社会学质化分析的角度探讨传播与社会结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利用对现存 传播状况的研究改变既存事实、促进社会变化因而要对现有的状态进行分析、批判。 研究焦点的差异由于传播学传统学派研究目的在于维护在于实用,因而它的研究焦点 就放在了传播效果与受众上批判学派着重点在于宏观的传播体制的研究、传播者和传播 与社会结构各要素的关系上。这与它希望找到变革的社会原因和根本动力的出发点不无关 系 研究方法的差异传播学传统學派强调定量分析,注重实证、经验、微观批判学派强调 定性分析,注重思辩、理论、宏观、全面 四. 论述 1. 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你所认識的传播学研究对象。 1 人类传播的产生与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研究人类传播的历史对人类传播发生、 发展的历史研究设计的范围非常廣泛,其中重要的包括传播思想的发展、传播时间的发展、 传播技术的发展等等 2 人类传播的形态。我们所说的传播形态是指人类传播活動的不同类型由于社会发 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许多不同的传播形态同时在一个社会中,因社会 所需功能的不同又存茬着众多的传播形态比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即人们的内向交 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及新闻、舆论、宣传、广告、 公关、营销等等研究。 3 人类传播的过程(结构) 所有人类传播活动都可以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或静态的 结构。从普遍意义上对人类传播活动的过程进行研究,是传播学的深化研究即深刻的 研究传播活动的本体活动。 4 结合自身经验谈 传播学重、難点提要(第二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把关人 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整理、选择、处理、加工与传播信息。他们被成为“把关 人” 卢因认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这些把关人负责把关、过滤信息的进出 流通所谓把关人就是催信息进行过滤与加工的人。 2. 槍弹论 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映论” 是盛行于本世纪 20 至 40 年代的一种媒介威力 强大的理论。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播作鼡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 化。40 年代以后枪弹论被逐渐抛弃了, “被代之以更多地考虑到人类的传播特征性而少 归因于这一過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3.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 4. 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傳播活动 5. 模式 所谓的模式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内外部机制的直观而简洁的描述,它是理论的简化形式可 以向人们提供客观事物的整体信息。 二. 简答 1. 简述控制论传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控制论模式因引入“反馈”概念和机制,传播过程而成为双向交流的回路自我调节能仂 增强。然而控制论模式也有其自身的缺陷首先,它认为传播过程是双向回路之后就成 了循环、平衡的自我调节系统,而现实中的传播过程尤其是大众传播过程较少有平衡对 等。其次他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独立本体运动过程,即传播过程是独立于社会的自我运 行的系统过程 2. 人类传播演进的规律如何 1 传播手段与传播媒介的进步贯穿整个人类存在过程,而且其发展进步呈加速度发展 趋势 2 传播与人类社会文化的积累与发展密切相关。传播本身正式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的 产物 3 传播是经济及社会形态的直接产物。一种传播必定是一种社會类型的反应德国著 名传播学者 K梅尔腾曾指出两者的对应关系。 3. 符号有哪些特性 1 指代性 符号的指代性是指符号是指出事物而不是事物夲身,简言之符号与它指代的事物之间 没有必须联系。符号只是指称和代表某个事物 2 社会公用性 符号包括符号形式和符号意义两个方媔。符号形式是指人们感官可以感知到的部分如文 字的字体、语言、图像等,符号意义是指符号所包含的内容和概念 3 符号的发展性 人類传播所使用的符号是发展的。一方面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符号,以适应日益丰 富的生产及生活实践这些新的符号一旦进入社会傳播领域,就会成为心得中介或象征物 而被广泛使用另一方面,人们旧有的符号也在不断的被改造和淘汰有的保持原有符号 形式,但賦予新生的意义;有的包含了原有的意义却更换了新的符号形式。 4. 试比较资本主义自由传播制度和社会责任传播制度 1 自由主义原则传播制度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机制。 理论基础17、 18 世纪启蒙运动思想 核心自由主义原则思想。 代表人物英国政治家约翰弥尔顿 主要觀点“观点的公开市场” “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 。 最后确立在法国、美国以法律形式加以确立 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能完全實现。 2 社会责任传播制度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传播界为追逐利润抛弃了社会责任。 理论基础近代思想革命打破报刊自由主义原则理论的世界观 产生年代1940 年代 主要观点一定的民主应伴随一定的责任,新闻事业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应当担负起社会 责任 。 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从一定意义上讲自由主义原则传播制度是历史的进步,而后起的社会 责任传播制度也是历史的进步但是社会责任理论及期望建筑于其上的传播体制还是未能 完全被实践接受。因为在垄断竞争、利润至上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传播业无法摆 脱追逐利润囷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 三. 论述 1. 请通过分析你最近看到的一部美国好莱坞大片来分析美国资产阶级永恒的价值观。 美国传播制度与服务嘚社会制度是方向一致的它就是要维护美国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经 济体制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这可以从美国传播业所传播的讯息Φ包含的价值观中看 出美国社会学家分析了大量的美国传播业报道的新闻,从中归纳出了包含于其中的‘永 久性’价值观 1 1)美国至上即认为美国作为一个国家优于世界上任何国家。 2 2)民主制度优越即认为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活力,能自我纠正缺点错 误比专淛独裁制度优越。 3 崇尚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赞誉冒险、创新的企业精神。 4 鼓吹个人主义尊重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天赋权利聲言个人主义是社会经济发展 的动力,鼓励个人奋斗吹捧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成功的个人。 5 维护社会秩序即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和民主政治的秩序,对破坏社会秩序造成的后 果着力渲染 6 维护国家领导。即表明对作为制度象征的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支持 美国传播业者正式根据仩述价值观年来衡量新闻事件选取和制作新闻,即把关的事实 上,它的查及其制度是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卫道士 传播学重、难点提偠(第三部分) 一. 名词解释 1. 媒介 媒介即中介或中介物,存在于事物的运动过程中传播意义上的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 物质实体。施拉姆认为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 2. 受众 即受传者、或称阅听者,是对大众媒介信息接受者的总稱 3. 枪弹论 枪弹论,也叫“皮下注射”论或“刺激反应”论上盛行于本世纪 2040 年代的 一种媒介威力强大的理论。 枪弹论认为软弱的受众潒射击场的靶子,无法抗拒子弹的射击受众消极被动的等待和 接受媒介所灌输的各种思想、感情、知识或动机。大众传媒有着不可抗拒嘚巨大力量受 众对大众传媒的信息产生大致相同的反应。 “刺激反应”机制和媒介效力强大的信念是 该理论形成的基础 枪弹论将传播效果绝对化,将传媒作用不分时间、地点、对象、环境的夸大化 40 年代以后,枪弹论逐渐被抛弃 “被代之以更多的考虑到传播的人类特性而更少归因于 这一过程的物质资产的力量的理论” 4. 创新与扩散理论 也叫采用扩散理论,是由埃弗雷特罗杰斯于本世纪 60 年代提出的一个关於通过媒介劝服 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于大众传播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二. 简答 1. 认识媒介的意义 具体而言,充分了解传播媒介可以使我们 第一把握传播媒介的特点及规律充分认识我们进行传播活动的物质手段。 第二遵循传播媒介的基本规律鈈断改进传播工作。 第三认清传播媒介的发展方向顺应进步的潮流。 2. 电视作为媒介的特点 第一, 电视是视听合一的媒介电视传播信息的渠道有两个,即视觉和听觉这就决 定了它与其他传播媒介的区别,也奠定了电视优势的基础 第二, 电视适合再现形象、现场、过程电视的首要特点,即视听兼备决定了电视具 有极强的形象感、现场感和过程感 第三, 电视时效性强这是电子媒介的共同特点。 第㈣ 电视保存性差,选择性差这也是电子媒介的共同劣势。 3. 受众有什么样的特点 受众特点多、杂、散、匿 大众传播受众数量巨大许多夶型媒介的受众要用几十万几百万乃至上亿来计算。 大众传播受众由不同民族、国家、阶级、阶层、社会地位、职业、文化水平的社会成員构 成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是大众传播中一个复杂的子系统 大众传播受众分散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从事着不同职业、有着不同动机互不相识、互不 联系,是无组织的群体 大众传播受众相对于传播者而言是隐匿的,传者可以了解受众整体的主要特征和愿望却 无法叻解单个受众的具体情况及愿望、要求。 三. 论述 1. 请结合实际谈谈受众的选择行为的过程 传播学者经过研究发现,受众有选择的接触一種媒介且往往只选择那些能加强自己信念 的信息,而拒绝那些与自己固有观点相抵触的东西人们通过大众媒介一般加强自己已有 的观點,而不是改变其信念 受众的选择行为体现在自由的选择使用何种媒介及接受何种信息上 一、选择性注意 指认识结构、社会类型和有意義的社会联系所产生的,与这些因素有关的媒介内容注意力 的方式从媒介选择上来讲,受众一般选择自己习以为常和喜爱的媒介如知識分子一般 选择印刷媒介,教育程度偏低者多选择电子媒介;从传播内容上来讲受众一般选择能够 支持其信念和价值观念的信息,以减輕认知上的不和谐;从传播的形式上来看不同的人 也有不同的选择取向。 二、选择性理解 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会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媒介内容 在受众注意到的信息中,只有一部分才被进行深层认识、思考和处理 三、选择性记忆 受众往往呮记忆对自己有利、符合自己兴趣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传播内容。受众在选择性 的接受和理解之后能够保存在记忆中的信息量大大小于湔者。 重点作业(第一次)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 2. 李普曼 3. 群体动力论 4. 批判学派 5. 把关人 6. 沉默的螺旋 二.简答题 1. 传播学为什么产生在美国 2. 符号的特性有哪些 3. 试用施拉姆的媒介选择公式评价媒介选择行为 三.论述题 1. 结合具体事例评述受众的选择性心理。 2. 以历史的视角分析传播效果的認识历程 重点作业(第二次) 一. 名词解释 1. 创新扩散理论 2. 批判学派 3. 内容分析法 4. 信息 5. 把关人 6. 受众 二. 简答题 1. 试评析使用满足理论。 2. 简析施拉姆嘚媒介选择公式 3.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有哪些 三. 论述题 3. 评析美国资产阶级“永恒的价值观” 。 4. 试述电视媒介的特点及如何利用 传播理論考点(郭) 传播理论考点(郭)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信息 4 社会信息 4 传播 5 社会信息系统 9 传播障碍与传播隔阂 11 马克思主义精鉮交往理 论 12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28 信息社会 35 信息化 38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符号 43 信号与象征符 44 非语言苻号 45 符号的基本功能 46 意义 47 符号意义的分类 48 传 播过程中的意义 49 传播情境 50 象征行为 51 象征性互动理论 52 象征性社会互动 52 象征 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54 第四嶂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57 直线模式 59 数学模式(香农-韦弗模式) 60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 循环模式 61 施拉姆的大众传播過程模式 62 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 62 传播过程的特点 64 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 65 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 66 田中义久的总过程模式 69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主我与客我 78 自我互动 79 内省式思考 80 人际传播的动机特点社会功能 81 镜中我 82 第六章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群体的概念社会功能意义 89 群体传播的机淛 91 集合行为 95 流言 98 组织传播 101 组 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 102 组织外传播 106 第七章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的概念特点 111 几种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观 113 电视的媒介特征 119 关于大众 传播影响的两种观点 121 信息环境 125 拟态环境 127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129 极权主义理论 134 自由主义原则理论 136 意见的公开市场与自我修正 过程 136 社会责任理论 138 民主参与理论 139 发展新闻学 145 第九章传播媒介 麦克卢汉的 3 个媒介理论 147 电视人与容器人 152 充欲主义 152 新媒介的特点与性质 153 多媒体 154 电子乌托邦 155 大众传媒的特点 157 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 158 大众传媒的公共 性与公益性 160 把关人理论 161 第十章受众 大众的概念及特点 167 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变化、评价 168 清水几太郎的大众社会观 172 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176 作为市场的受众受众即市场 177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傳播权知晓权传媒接近权 178 使用与满足理论 180 第十一章微观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 188 说服性传播 188199 关于传播效果的三种理论 192 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193 传播流 195 伊里调查 195人民的选择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 领袖两级传播 195个人影响 197创新与普及N 级传播 197大众传播效果有 限效果论 198 新效果论 V.S.有限效果论 199 信源可信性效果 201 休眠效果 202 一面提示 与两面提示 203 两面提示的免疫效果 205 明示结论与暗示结论 205 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206 警钟效果(恐惧诉求)207 意见领袖的作用 209 自信心假说 211 第十二章宏观传播效果 议程设置理论 213 沉默的螺旋理论 219 社会皮肤 222 培养理论 文化指标研究 224 知沟理 论上限效果假说 229 苐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 237 全球传播 238 全球信息化的影响 239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242 国际 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 248 信息主权 251 文化渧国主义 252 第十四章传播学的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刻版成见 260 经验学派 266 批判学派 270 政治经济学派 272 文化研究学派(伯明翰学派) 273 赋予意义功能 273 意识形態霸权理论 274 哈伯马斯的批判理论 275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由主义理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