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股都女强人具备哪些特征同一特征有哪些

167被浏览10,141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当前的位置: >
近3年十倍股统计及共同特征分析
近3年十倍股统计及共同特征分析
本文转自 雪球投资 作者 老高悟道
从日至日统计的十倍股,其中剔除上市不满3年的股票。[国外新闻 u.bufuzao.com]
总共58只,其中创业板26只,占比44.83%,中小板23只,占比39.66%,主板9只,占比15.52%。
下面分析这些十倍股的一些共同特征,其中有些是根据网友回复加工整理。
一、符合国家经济转型的新兴行业,行业规模巨大,处于高成长周期的起始阶段。
中国过去的几十年里面,诞生过很多十倍股,比如房地产的万科,家用电器的格力,汽车的上汽集团,白酒中的茅台,五粮液,医药行业的云南白药等。这些股所处的行业都是几千亿,万亿的行业,且股价上涨十倍期间都对应行业的高成长周期。
这次统计的从12年底的十倍股都不在这些传统行业里。全部都在国家经济转型的新兴产业里面,尤其是互联网金融,以其巨大的行业规模,爆发了一批十倍股,东方财富,同花顺,银之杰,金正股份,中科金财等。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爆发也诞生了乐视网,网宿科技,中文在线,上海钢联这些十倍股。
满足人们的文娱生活的富春通信(转型影视,游戏,动漫,文学),美盛文化。
医疗领域随着精准医疗和基因检测的兴起,出现了千山药机,达安基因十倍股。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紫光股份,神州信息,浪潮信息等。
二、公司股本小,市值小,绝大多数都小于50亿市值。
比如乐视网2012年不到50亿市值,东方财富启动时不到30亿市值,同花顺不到20亿市值。网宿科技20多亿市值,千山药机12亿市值。
三、多数公司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轻资产,高毛利,通过知识产权构造较强护城河。
比如东方财富,同花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创新,网宿科技在CDN领域创新,乐视网的强大的内容IP造就的生态化反,颠覆式创新。
四、内生增长的同时不断进行外延并购。
东方财富收购香港券商,同信证券等,乐视收购影业,千山收购湖南宏颢,上海申友,乐福地等,紫光股份收购华三,西部数据等,三泰控股收购烟台伟岸,上海莱仕收购同路生物,特锐德并购船开电气等,各位可以通过这些股的F10中了解到,绝大多数不断通过外延并购进行产业扩张,产业链垂直整合是多数十倍股的明显特征。
五、公司创始人具备极强的创业精神,前瞻的战略布局,坚决的执行力,无私的企业家精神。
乐视的贾跃亭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怡亚通的周国辉,东方财富的其实,千山的刘祥华,奋达科技的肖奋等都深具企业家精神。
版权保护声明:腾讯财经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作者和bigson(微信)联系。
搜索阅读:,十倍牛股操盘战法免费在线试读,精彩样章抢先看,机械工业出版社, 十倍牛股操盘战法
免费下载: 十倍牛股操盘战, 十倍牛股操盘战, 十倍牛股操盘战,,买入十倍股必须精研指数 卖出十倍股也必须精研指数 买中十倍股之后 也要争取尽可能在指数疯狂的 要及时清仓兑现利润 2015年6月中旬到9月的指数 闪电,,涨停的股票在前天或者是前几天有什么明显特征?请教高手!这个一般没有规律的 超跌或者小阳慢爬 爬到差不多就涨停了 要么有利好消息 要么长时间停牌后复牌更多关于涨停股前一天特征的问题&&,地域分布上,上述十倍股中,浙江省有3只,江苏省、广东省分别有2只,北京市、上海市各有1只,上述五地均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本周五,沪指突破5000,,哪些股票有潜力成为跨年度十倍大牛股?( 20:18:54) 转载▼标签: 杂谈 在我的研究中,那些大牛股除了有当前收益增长的强势记录外,还有一个稳定,,A.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B.路转溪桥忽见 C.威不能行一令乎? D.宁大将安乐时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2013届浙江绍兴西藏民族中,,大家都说,人生找个好伴侣简直是万里挑一,而找到十年十倍股至少能够百里挑一,成功的机会大多了。 可以这样说,你用找人生伴侣那样投入来寻找十年十倍股,,,中国十年十倍股百, 双重组的航天军工股 如何寻找十年十倍股 十年长十倍生物医药股 军工航天股走势分析图 中小盘航天军工股,,通过新浪微盘下载 《神光股市预测与实战之二:十年二十倍》.pdf, 微盘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网盘,提供超大免费云存储空间,支持电脑、手机等任意终端的文件存储、同步和,,主力高度控盘股票特征,托单洗盘,盘口总有大单压盘,K线走势起伏不定,股票图文教学,股票知识大全,我学炒股网,宋磊,2016考研 四大就业潜力股专业解析_研究生入学考试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公考研提供,跨考考研辅导专家分析,生物工程专业最近十年几乎还是处于炒作阶,,事件2:日开始收购的澳大利亚最大的连锁眼科医院Vision 已有90%以上有投票权的普通股股东接受要约,根据2001年澳大利亚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强,
(搜索阅读内容由:提供)
【2015年十倍牛股第一股 近3年十倍股统计及共同特征分析|涨停股前一天特征|未来十倍股名单】
暂无相关内容
您可能还喜欢:
栏目热点:
最新更新:
(C)Copyright
不浮躁 www.bufuz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号-1 Powered By十倍股具备的三大特征和路径
来源:证券市场红周刊
  【干货总结】
  1、一个完整的股价上涨过程,需要有估值配合,但PB提升最多2倍;
  2、外延式并购是十倍股实现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集中度不断提升的产业;
  3、内生式成长的公司符合巨大市场+有定价权的竞争力+卓越的管理层三个要素。
  高成长依靠什么来驱动――估值还是业绩推动?我们通过下面一些数据就可以找到答案。
  据我们十倍股研究中心统计结果,在沪深两市中,有806只个股从2000年~2013年股价涨幅超过10倍。这些初始PB(市净率)增长超过两倍的公司,占所有十倍股的92.56%。这说明一个普遍性现象,即一个完整的股价上涨过程,需要有估值的配合。
  从互联网调查来看,投资朋友们也认为估值对于十倍股的完美实现功不可没,尤其是在A股这样的新兴市场。不过,我也注意到,依靠PB增长5倍来实现十倍股价的公司占比仅为51.74%,所以单纯依靠估值驱动股价纯粹是碰运气的成分大,雷布斯说“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但事实上,A股投资者很多年一直在等风来,没风的季节,只有靠业绩增长了。
  806家十倍股中有75%的公司估值推动的起始时间是在2005年,大部分集中在2005年7月中旬,那刚好是一轮大牛市的起点。而且,我们还发现其中有217家公司短短3年股价就冲上了10倍,这说明牛市到来的时候,市值小、弹性大的公司,会在很短时间内有一个冲浪式的股价上涨。
  业绩和估值并不是矛盾的,估值反映了市场的心理面因素,公司只要在二级市场交易就不可能完全不谈心理因素。应该说短期爆发式的十倍股是以一定业绩为支撑,加上估值和不错的表现作为催化剂而形成的,类似戴维斯双击,长期慢牛的十倍股则更多是靠业绩推上去的。”
  新浪博客曾经有一篇文章叫做“冲浪型公司”,总结得很全面,里面提到的腾讯、百度、苹果都属于这类公司。不过,这些公司除了估值驱动之外,更重要的是净利润和权益报酬率保持了稳定高速增长,因为它们要么是有着极为广阔的行业前景,比如腾讯的即时通讯和游戏;要么是传统行业的颠覆者,比如苹果颠覆了诺基亚。这些都可以为公司继续成长提供空间。
  牛市的极度乐观情绪推动所有的股票上涨。流动性是水,也似蜜,流过的地方总是会吹起一个个泡泡,这种股价上涨我们称之为牛市估值推动,但是这样的上涨通常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更喜欢6年时间内上涨了10倍的那些公司,他们通常是业绩推动型的公司,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股市大跌中也能保持坚挺的股价,而且在危机过后,也很快能恢复元气。
  行业无疑就是这样一株常青树的孕育地,该行业股价不回调的十倍公司占总体十倍股的比率最多。而房地产板块虽然也是十倍股的摇篮,可是股价不回调的公司占比却比较小。这可能与最近几年社会转型有关,医疗行业,特别是医疗服务行业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景气度持续不减,像迈瑞、三诺、鱼跃这些医疗设备公司都受益于此。
  这就说明了我们需要静下来去思考公司上涨的逻辑,如果看好的逻辑没有变化,那么市场下跌时反倒是一个好的买入机会。比如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希望它跌,这样他不仅可以买入更多的股份,而且还驱逐了短线客,毕竟公司的内在价值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增长。当潮水退去时,大多数的公司都被打回原形,只有极少数拥有真金的业绩公司才是剩者为王。
  小结一下:高成长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有实实在在的业绩支撑。一般来说,成长不外乎两类因素驱动:其一是权益报酬率(R)的持续提升;其二R在更大资本规模上的复制(要么是依靠留存收益快速滚动发展,要么是通过并购整合实现外延式增长),像(600587,)、(300058,)不都是依靠不断地并购扩张来实现业绩的快速增长吗?
  蓝色光标是一个赚差价的公司,它用的高PE溢价募集而来的钱去低价收购公关行业内的同行,然后再到资本市场变现。换句话说,在证券市场用最高110倍的PE 募资然后在线下花10倍PE买未(例如SNK),仅仅4年时间,公司营收就从上市前的3.68亿元跃升到2013年的35.84亿,业绩增长近10倍;利润也从4845万跳升到4.39亿,上涨9.15倍。在公司亿的盈利中,一半来自并购。3~4年的时间公司股价从7.49元涨到最高68.79元(复权),上涨了8倍,以今天()51.88块钱算也增长了6.9倍,这就是将并购的增长发挥到了极致。
  蓝色光标的英国老师傅W集团(WPPGY)就是这么干的,它从超市购物车生产商切入广告传媒领域,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广告传播集团之一,马丁?索雷的法宝就是疯狂并购,据说他曾经在18个月搞了15项并购。并购使得不断有新公司并表利润推动WPP业绩持续增长,成为市场上的大牛股。赵文权上市之初就是把WPP作为标杆。
  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购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是完全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施蒂格勒的观点。从历史来看究竟并购是否会诞生十倍股?毋庸置疑。这里必须说起人类商业史并购鼻祖JP摩根收购卡内基公司,吞并785家中小型钢铁企业,成就了著名的美国钢铁公司,公司资产达到14亿,是世界上第一家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公司,控制了美国钢产量的70%。这是最典型的“快速”十倍股成长路径,产业集中是大势所趋!
  再来看看历史上的数据100家最大的公司总规模扩大了34倍,控制了全国40%以上的资本。标准石油控制了当时美国石油工业的3/4,美国烟草公司控制了美国除雪茄外的50%~90%的市场;通用汽车与福特汽车两分天下;类似于投资并购型集团控股公司,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就是最好的案例。
  来谈谈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吧,平安?复星?华润?都行。
  的复星(回报率目前还没有解决,但公司业绩在持续变好)、华润集团(从2001年净利润23亿到2013年的563亿,营业利润增长了24倍)、产业并购公司中粮集团、的长江实业,这些公司的属性就是通过不断“吃”下其他公司不断长大,处在商业模式金字塔的顶端,这些公司就不能按照普通的公司研究方法去分析。好比是池塘里的生态链,某种外来物种对于现有的池塘生物结构进行重新组合(Restructure),没有天敌的竞争方式,池塘里剩下的物种只做纵向有利的整合(Consolidation),具体方式就是兼并收购(Merger&;Acquisition)。总而言之,中国目前处在一个并购成长的进行时,这类企业长期看是上升通道。
复星集团的并购成长历程
  复星集团是用产业并购的思维在经营企业,复星的兼并收购路线:医药、消费、金融、资源、精密制造等。集团将投资作为公司的主业,不断进行产业整合,将资本配置在可持续的产业回报上面。所以复星集团的主业不是医药也不是钢铁、房地产,投资才是这家公司的主业,可持续良性兼并收购式成长,不断将最能够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并入旗下。可惜复星集团在并购项目产业整合与行业选择上并不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那样出色。不过,就算是巴菲特也有过收购纺织厂、鞋厂等失败案例,对于复星的并购式是市场所喜欢的公司类型,往往估值急速提升,股价剧烈波动,这正是资本市场有意思的地方!
  一般的理解就是猪站在风口才吹得到,比如大华、地产万科、,当然有“运”摆在这里;再说制度,A股目前是板T+1,几天前(600027,)股价突然上涨1500倍,后来宣布无效,而A股由于制度原因,在时间上也就要求公司必须有几年好光景。再说稀缺性,海康是行业老大,但上市时间晚于大华,涨幅就差了好多。如(300104,)、(300315,),稀缺性与制度有关系;最后就是商业特征,周期类不如消费类的稳定,应该也是市场共识吧。以前机构不总是谈防御性,大概就是大消费板块了,所以喝酒吃药啊。谁可能是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平安?复星?中粮?华润?复星能拿下中粮或华润任何一家,极有可能成为中国的伯哈。
  让我们回到内生式成长吧,这种公司倒很普遍,而且也比较容易把握。主要就是把握公司的阶段性,我不觉得A股大部分公司有长期的竞争优势,毕竟长时间保持一个较高的ROE,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想团购网站们是怎么死的?这是由市场化竞争所决定的。也有些公司留存收益不小,但是红利再投资后产出收益低的反而不如买债券,这损害了股东价值,还不如直接初期分红呢。
  成长公司初期很少分红,它的诞生背景是大市场,或者空白市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看不到天花板。的5新总结,我们认为这个是可以持续在未来继续梳理的投资思路与方向,同时也解释了十倍股业绩上涨的外部原因与大环境!
  新生活:80~90年代消费市场一片空白,在9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第一波消费升级,必然会出现类似于(600519,)、(600600,)、(000895,)、(600887,)、(600690,)、(000651,)、(000869,)等超级大牛股,涨幅远远超过十倍。
  :空白区域在资本市场通常是十倍股诞生地,以CIMC(000039,)这种中国制造改变世界的公司为例,一家为提供物流装备的集团,现在已然在能源装备、(600583,)上持续超越。同样的案例(600660,)是世界汽车玻璃龙头,华侨城是旅游地城等行业龙头。
  新技术:在许多细分领域,精于钻研的企业能够提供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产品与服务,在技术竞争中脱颖而出。(300124,)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冲击中高端设备制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快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持续吞噬世界工控巨头ABB、爱默生原有的市场份额;拥有重磅药的医药公司经常会出现十倍股,比如(002038,)的贝科能带来9年超过40倍的上涨,(300024,)同理也是未来大概率的十倍股。
  新制度:中国住房制度改革带来了大量的地产公司十倍股,有超过60%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在年上涨幅度超过十倍。通常看来一个制度的改变往往带来全行业的提升,(000778,)受益于城镇化改造,万科受益于房地产需求爆发,这是绝对大概率事件。
  新模式:代表公(002081,)、(002024,)。通过标准化行业发展模式,克服一个地方区域公司的局限,在全国市场复制,业绩呈几何倍数增长。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好的公司具备一个普遍的特征:大市场+定价权的竞争力+卓越的管理层这三个条件。
  还有小市值这个前提,一般总市值在50亿以下是比较理想的规模,确认符合十倍股三个要素公司处在成长的早期阶段,公司的市值越小越好。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119.9010.00%51295.568.88-0.22%44031.0212.047.31%40888.667.6710.04%37507.17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65.50--买入65.50--买入8.77--买入34.01--“十倍股”具五大特征
债转股方案望近期出台
来源:中证网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由发改委牵头制定的债转股方案有望近期出台,最快可能在9月中下旬。方案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或是主导方之一,首批试点银行可能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主。
  国务院近期印发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企业之间债权转股权。专家认为,债转股和推进的节奏和力度可能会超市场预期,“一企一策、一事一议”和市场化定价等将成为最大看点。
  坚持市场化原则
  种种迹象显示,债转股试点方案渐行渐近。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此前在国务院政策吹风会上表示,债转股是债务重组的一个重要措施,也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的一个重要措施。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措施的提出,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安排相关职能部门专题研究降低企业杠杆率的综合措施,其中包括债转股。相应的债转股的具体措施正在研究制定中,将遵循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进行债转股。
  实际上,“债转股”并不是一个新事物。上世纪90年代,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脱困,化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并接收相应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对其中约4000亿元不良资产实施了债转股,效果可谓立竿见影。企业负债率显著下降,利息负担大大减轻,经营尚可的企业直接扭亏为盈。
  商业银行将在本轮债转股中担任“重要角色”。行长赵欢近日在该行中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支持“债转股”政策,并称此举将带来新的资金渠道。
  多位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与上一轮政策性债转股不同,本轮债转股体现出市场化原则指导下债权人的选择能动性上升;与彼时面值划拨不同,本轮则体现出定价的谈判与自主协商让债权人公平受偿的可能性上升。
  分析人士指出,推动市场化债转股,需要使流动性维持相对宽松状态,避免债务价格、股权价格以及资产价格显著下跌,影响债转股方案落地。另一方面,市场化债转股方案启动,银行及其他债权人很可能成为主导方。由于债转股会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产生压力,央行可能会采取措施缓解银行业资本补充压力。
  企业将来自产能过剩行业
  市场人士预计,债转股企业将会从煤炭、钢铁等领域中选择。中投证券认为,截至目前,煤炭、钢铁、有色等三大产能过剩行业中,东北特钢、中钢集团、渤钢集团、广西有色、云煤化集团等企业的债务问题仍悬而未决。整体来看,上述企业对债务问题均暂未推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如果中钢集团、渤钢集团能推出债转股方案,过剩产能债务问题有望破冰。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现阶段具备推进债转股的条件,目前钢铁行业负债率超过70%,虽然负债水平略高于1998年水平,但政策性的限制投向自2013年便已启动,商业银行风险预期已较充分。
  近期有报道称,渤钢集团债务重组的方案中,拟通过成立基金转移银行债务,并通过政府资金、社会资本、投资基金完成债转股,但方案中社会资金的来源及出资方式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知情人士透露,“在渤海钢铁方案中,地方政府的态度还是很积极的,对方案的支持意愿也很强,但关键还要看企业的重组方案能否给债权人足够的回报率。目前各方都在等待发改委的试点方案落地。”数据显示,渤海钢铁目前的负债规模达2000多亿元,政府基金按照年息3%的利率承接企业债务。
  人士指出,近期钢铁行业债转股频传利好,而目前煤炭行业还在酝酿,期待第一家债转股或者煤企适时加快推出。“现在就是比较好的时候,再拖并不利于行业降杠杆,煤转股也有望提速。”
  不会大面积铺开
  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选择以试点形式推行债转股,很大部分原因是要避免风险传导,本轮债转股不会大面积铺开。在推进债转股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逃废债情况的发生,且不应将债转股作为化解不良资产的主要渠道。
  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认为,在选择债转股企业标的时要避免“僵尸企业”。部分企业债务高企有自身和银行的原因,也有经济周期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还是要看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预期,仅仅依靠债转股无法解决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
  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本轮债转股政策主要处置银行贷款、排除僵尸企业。面对债务风险积累、产能过剩行业运营困难的环境,对有后续发展潜力企业(国企为主)实施债转股,僵尸企业不予救助;即使涉及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的债务处置,也应以骨干企业为主;债权以银行贷款为主。
  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债转股的成功实施需要一系列条件配合:第一,需要专业化的资本进行运作和对接;第二,退出需要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好转的配合;第三,需要对转股的目标债权进行严格甄别。乐观的情形是经济环境配合,专业化的资本对于有前景企业的关注类或正常类贷款进行转股,成功运作之后顺利退出。
A股将紧跟G20热点
就A股市场而言,“G20行情”日前被普遍提及,各家机构对于“G20概念”的解读也是不遗余力。当然,相比其他市场,股票向来跟着热点走,峰会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成为资金进行概念炒作的噱头。
认为,峰会着力探讨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坚定去产能,这将为煤炭板块带来投资机会。首席投资顾问郭峰则表示,环保作为G20的重要议题,相关个股可能会受到较多关注。
中航信托指出,股市的结构特征仍然明显。以消费为代表的“白马股”表现最好,这一类股票的市盈率在20倍左右、盈利增速达到20%、市值在200亿~500亿之间;其次为优质蓝筹股;以中小板、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仍面临较大的估值压力,尤其是业绩不达预期的“伪成长股”,盈利仍不足以支撑股价,预计估值仍将继续“去泡沫”。
从整体走势来看,吴照银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市场筹码基本被国家队和散户锁定,下跌空间非常有限。
根据此前测算,全市场自由流通市值约17万亿,其中43%为散户持有,亏损在30%~50%,减仓意愿较低;国家队持有2.3万亿,约占15%;公募基金持有的股票筹码约占8%,平均仓位在80%左右;私募基金持有筹码约占5%,平均仓位约在30%。因此,从持股角度看,当前市场的风险相对有限。
从流动性来看,“货币政策短期内仍将维持宽松的基调不变,‘资产荒’的存在将对股市起到一定的支持。”吴照银表示。
上市公司稳健的中报也将为稳健的“G20行情”加一把锁。截至上周五,已有超过2000家(约70%)A股上市公司公布了中报业绩。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在最新发表的A股策略报告中称,就目前而言,上半年A股盈利增速较一季度有所放缓,但仍然稳健。
“考虑到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这一增长水平已十分不错,对市场有提振作用。”高挺说。
综合来看,G20期间,股市出现新的下跌行情概率很小,具备出现较大幅度行情的基础。
兴业证券:关注G20后五大风险点
17:27:56 来源:
G20后可能触发行情向下的风险点。1、监管层面的预期差。维稳窗口过后,监管少了后顾之忧,趋严的态度可能更明确,金融工作会议也可能讨论宏观审慎框架下的三会联合监管构架。2、债市波动和信用风险释放的负面冲击。这一波股市反弹,无风险收益率快速下行也是重要的推动因素,债市调整使此逻辑短期受影响。央行重启14日逆回购减少隔夜资金供给是金融去杠杆的延续,也是“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手段,对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都有冲击,尤其是6月信用利差大幅收窄后不排除有反弹,从而影响风险偏好,并对股市有负面冲击。此外,四季度是信用债到期高峰,不排除以适当爆破信用风险的形式修复债市的风险定价,这也是抑制泡沫的一种途径。3、货币政策有边际收紧的可能。今年以来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与股市表现关联度极高,2月底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后货币转松,指数触底反弹;4月通胀见高点,货币收紧,指数从3100回调;6月起边际放松,市场迎来“吃饭”行情。后续货币大概率或有边际收紧,一方面市场存在降息降准预期落空的预期差,另一方面通胀大概率8月触底反弹,年末将重回2.3%
附近,联储加息决策也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4、美国加息导致的汇率波动。此前由于G20,市场对央行出手调控的预期提升,对汇率波动敏感度下降,之后人民币汇率可能伴随着美国加息时点的预期波动再度扰动股市,尤其是Jackson
Hole会议上耶伦鹰牌表态、联储年内加息概率增加后,汇率波动的影响更应被重视。如果年内真的加息,则会产生较大的预期差冲击市场。
5、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
爱建证券周策略:警惕两市出现阶段性回调
13:50:56 来源:
两市整体萎靡,权重回调,题材、成长表现较好,行情主线散乱
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向好,短期内仍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联储释放鹰派信号,市场对加息预期还未price
in,风险资产仍有下行压力成长和题材补涨意味着行情结束,警惕两市出现阶段性回调,下调短期目标位至3000点,至2100点
行情回顾:两市整体萎靡,权重回调,题材、成长表现较好,行情主线散乱;上周两市整体出现缩量回调态势,跌1.22%、跌1.65%、微跌0.67%;量能方面,沪指成交额缩减至9300亿,深证市场成交额也缩减至1.5万亿。上周市场呈现出权重股如金融地产萎靡,而成长股和题材股则获得了场内资金的青睐,这也说明目前整个市场仍未摆脱存量博弈的格局,蹊跷板效应仍十分明显,但整体成交量出现回调也说明参与者的热情出现减弱。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上周行情最大特点就是行情主线已经开始散乱,恒大举牌示范效应和联动效应的动力已经出现枯竭,而短期内市场并未出现新的行情主线,即使上周的题材和成长表现活跃,但均未出现明确的行情主线,这也意味着,其上涨的持续性不强,也很难带动其他版块的人气。
国内视角:工业企业利润持续向好,短期内宏观经济仍保持稳定向好态势; 7月主要经济数据如和工业增加值公布后,市场曾对经济出现一定的悲观预期,认为经济将重会下降通道,但周末公布的工业企业效益数据一定程度上证伪了对经济的悲观预期,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9%,增速比1-6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7月份利润同比增长11%,增速比6月份加快5.9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各月第二高点。此数据说明和房价的持续上涨已经对周期性行业产生效果,产出下降但利润提升,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短期内宏观经济仍能保持稳定向好态势;上周国内流动性出现偏紧迹象
国际视角:联储释放鹰派信号,市场对加息预期还未price in,风险资产仍有下行压力;上周五,主席耶伦周五在Jackson
Hole年会上称,最近数月形势令加息可能性增加。美国经济正朝着美联储两大目标前进,GDP增速足够推动劳动力市场继续改进。美联储二号人物、副主席Stanley
Fischer表示,美国经济在走强,美联储最重视的数据都在变好,下面重点关注非农就业报告。耶伦周五讲话表明,年内有最多加息两次的可能性。联储鹰牌态度令加息概率再度升高,虽然年内加息次数仍未有定论,但加息预期增强却是确定性事件,而由于JacksonHole已经脱离了亚洲交易时段,市场对加息预期很难说已经完全price
in,短期看在加息预期的冲击下风险资产如大宗商品和仍有下行压力。
天风证券:区间震荡何时了 几个超预期因素探讨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哪些力量促成了“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震荡格局
过去半年A场基本上在点之间波动,市场普遍认为大机构的干预应该起到了一定作用。但2015年大跌以来的经验表明,这种干预只能延缓市场趋势的行进过程,而不能扭转趋势的方向。因此,如果把目前这种区间震荡局面也看作是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必然会有一些市场自发的力量来促使A股市场最终形成目前这种“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震荡格局。
  (1)经济长痛不如短痛、金融监管收严的政策倾向从盈利和估值两个维度构筑了市场区间震荡的上沿
  首先,经济长痛不如短痛的政策取向已经明确。比较经济长痛和短痛,长痛带来的后果显然是无法承受的。这就意味着经济依靠投资持续反弹的预期在不断削弱,从盈利角度来看,市场上涨空间也就被锁住了。
  其次,金融监管收严的政策趋势已经明确。从5月份开始,包括限制并购重组、限制炒壳、限制分级理财、完善退市制度、82号文、新规、资管八条底线、限制主题炒作等,政策趋严的导向性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因此,不管是壳公司、并购转型、还是题材概念炒作,可能都要在一定程度上被压制。从估值角度来看,市场反弹空间同样被抑制了。
  (2)“资产荒”的环境从资产配置角度构筑了市场区间震荡的下沿
  虽然一直存在各种各样的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资产荒”是贯穿过去一年金融市场最为重要的逻辑之一。如果回头观察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不管从大类资产的全局角度来看,还是从的微观层面出发,也都证实了“资产荒”的客观存在。即虽然上半年A股市场整体低迷,风险偏好被压制,但充裕的流动性促使大把大把的资金仍然要寻找一些确定性机会。这里的资金分为两类:一是场内风险偏好相对较高的公募基金;二是场外风险偏好相对较低的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资产荒”的中长期逻辑导致了这两类资金在A股市场上的“抱团取暖”,从而构筑了市场区间波动的下沿。
  二、市场区间震荡格局会被何种力量所打破
  对于目前A股市场区间震荡格局(也是一种“趋势”),由于其形成的逻辑,包括经济重回结构性改革、金融监管收紧、资产荒等大概率已经形成趋势,而且可以看到加强迹象,因此,未来市场区间震荡格局的终结大概率需要一些超预期因素出现。
  (1)突破区间震荡格局上限的超预期因素
  从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的整体配置来看,仍然是他们的主要配置方向。如果未来一段时间我们观察到“资产荒”趋势有进一步加强的迹象,那么银行理财继续增加委外规模,甚至是委外中的权益占比,而保险资金持续增加举牌动作,这些都是大概率可以看到的。果真如此的话,市场可能打破区间震荡的上限。
  我们猜测,“资产荒”趋势进一步加强的一个可能的迹象是,债券市场的收益率经过6月以来的一轮快速下行和消灭长久期品种之后进入修整期,此时债券市场面临短期调整的压力,这也意味着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可能面临更严重的“资产荒”。由于此前的金融监管思路,使得投资者普遍预期银行理财和保险资金很难再增加,因此,一旦后续这些资金在“资产荒”压力下继续进入股票市场,那么就有很大概率成为打破区间震荡上限的超预期因素。
  (2)突破区间震荡格局下限的超预期因素
  第一个可能使市场突破区间震荡下限的超预期因素在于银行理财新规的落实。我们认为,在化解社会经济风险的过程中,在一些时点上我们可能会面临打破刚性兑付所带来的短期风险释放和震动。比如上半年信用债打破刚性兑付带来的短期震动,再比如近期有媒体报道《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商业银行不能托管本行发行的”,我们理解这可能会成为市场突破区间震荡下限的超预期因素。
  第二个可能使市场突破区间震荡下限的超预期因素在于经济走势。今年以来市场的两次反弹都是基于对经济预期差的修复,同时是对业绩超预期的提前布局。未来一段时间,市场对经济走势仍然会保持敏感,如果经济数据出现持续下行的情况,市场就会形成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差,从而成为市场突破区间震荡下限的超预期因素。
  第三个可能使得市场突破区间震荡下限的超预期因素在于汇率问题。我们一直认为,汇率贬不贬值是一回事,对A股市场有没有影响又是另外一回事。很显然,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资产是否仍然具有吸引力,这包括了实体经济和金产两个方面。因此,四季度在我国实体经济可能再次面临回落的时候,一旦出现大幅波动,那么就有可能形成打破A股市场区间震荡格局下限的超预期因素。
“十倍股”具五大特征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荀玉根姚佩
回顾历史,A股市场经历了五轮“牛市—熊市—震荡市”交替,每轮交替都会有一批股票以惊人的涨幅为该轮牛市打下印记。我们梳理了五轮牛市中股价上涨超十倍以上的个股,以寻找这些牛股所具备的共性。
一、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十倍股”
A股市场至今共经历过五轮牛熊交替。如果将市场单边上涨定义为牛市,单边下跌定义为熊市,区间波动定义为震荡市,那么,从1991年1月到2016年1月总共301个月中,牛市有115个月,占比38%;熊市有58个月,占比19%;震荡市有128个月,占比43%。可见,1991年以来的A股市场基本上是“牛市—熊市—震荡市”不断交替的过程。第一轮牛市(1990年12月-1993年2月),27个月指数涨幅为1336%;第二轮牛市(1996年1月-2001年6月),66个月指数涨幅为324%;第三轮牛市(2005年6月-2007年10月),29个月指数涨幅为472%;第四轮牛市(2008年10月-2009年8月),11个月指数涨幅为84%;最近一轮牛市,考虑到创业板在沪市上涨之前已经历两年牛市,故此轮牛市从2012年12月开始统计。从2012年12月-2015年6月,数在31个月内上涨了524%;2014年7月-2015年6月,上证综指在12个月内上涨了152%。
以牛市期间股价最大涨幅超十倍作为牛股标准。为便于比较,以牛市起点前已上市股票作为待选样本,以牛市期间股价最大涨幅超十倍作为筛选标准,在A股市场至今的五轮牛市中,第一轮牛市期间产生8只“十倍股”,占比13.56%;第二轮牛市期间产生73只“十倍股”,占比7.10%;第三轮牛市期间产生431只“十倍股”,占比29.42%;第四轮牛市期间产生105只“五倍股”(此轮牛市持续时间与涨幅有限,未产生“十倍股”,故选用“五倍股”作为样本),占比6.65%;第五轮牛市期间产生292只“十倍股”,占比10.61%。显然,受牛市持续时间及涨幅影响,各区间的牛股数量分布差异较大。
二、“十倍股”的特征
1、所属:随着时代变迁而更替牛股背后的行业轮转、产业更迭与时代变迁。观察每轮牛市中“十倍股”的行业分布,可以清晰地看出背后的行业轮转和产业更迭。
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确立,居民收入大幅增长,消费制造时代开启。第一轮牛市中,和代表商贸、轻工类行业领涨;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家电“新三件”(彩电、冰箱、洗衣机)逐渐取代“旧三件”(手表、自行、缝纫机),、真空电子等家电及电子行业股成为第二轮牛市中的“十倍股”;2000年进入工业制造时代,加入WTO和房地产新政等为经济注入新动力。从2005年开始的第三波大牛市中,“十倍股”集中涌现在地产产业链中,如泛海控股、、等;2008年危机后政策全面宽松,A股上演一轮小牛行情,期间“五倍股”依旧集中于地产产业链;2010年进入智能制造时代,信息技术与新兴消费崛起,A股相继迎来创业板牛市以及A股第五轮牛市。期间以中科曙光、为代表的TMT和医药行业成为牛股集中营。
2、起步市值:普遍20亿元以下小市值,大空间,“十倍股”起步阶段市值普遍小于20亿元。统计显示,“十倍股”在牛市起步阶段市值较A股整体偏低,而在牛市高点时偏高。在五轮牛市起步阶段,“十倍股”市值中位数与全部A股市值中位数分别为:1.82亿元&5.24亿元、3.93亿元&6.34亿元、10.00亿元&9.98亿元、9.27亿元&13.46亿元、14.73亿元&25.44亿元。同时可以,20亿元以下市值是“十倍股”的集中营,“十倍股”在牛市起步阶段市值小于20亿元的股票占比分别为:100%、95%、82%、79%、69%。
3、业绩:增速明显领跑
牛股背后的业绩高增长。统计发现,牛市中“十倍股”的上涨有着坚实的基本面支撑。按照整体法,A股五轮牛市中,“十倍股”复合净利润增速和同期全部A股复合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63.63%&16.76%、4.61%&-21.89%、46.64%&33.83%、58.86%&26.39%、37.63%&6.55%,“十倍股”的复合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4、估值:与其他股票无明显差异牛市个股估值波动大。在单边牛市中,股价涨跌幅与估值变化的相关性更大,盈利影响相对较小。A股五轮牛市中,“十倍股”PE(TTM,整体法)涨幅分别为227.48%、280.90%、321.13%、367.99%、605.41%,而对应区间“十倍股”净利润同比增速(整体法)最大增幅也只是197.47%,表明牛市中“十倍股”上涨受估值影响更大。
从估值水平看,“十倍股”在起步阶段并不便宜。五轮牛市起步阶段,“十倍股”PE中位数与全部A股PE中位数分别为50.40倍&52.78倍、16.88倍&18.69倍、22.09倍&24.32倍、18.98倍&18.27倍、27.18倍&25.75倍。从估值看,“十倍股”与其他股票无明显差异。
5、外延并购:不会缺席的主题多数“十倍股”在成长过程中会经历并购扩张。我们统计了从2005年至今三轮牛市中“十倍股”的并购情况,发现外延式并购是牛股的重要特征。三轮牛市期间,发生并购的“十倍股”数量占“十倍股”整体的比重分别为43.16%、21.90%、88.01%。
三、震荡市中的小牛股
震荡市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大盘虽无趋势,但仍不乏小牛股出现,这些小牛股具有高增长、小市值特征。选取五轮震荡市中的“三倍股”作为小牛股样本(其中1994年10月-1996年1月和2012年1月-2012年12月因“三倍股”占比过小,选“二倍股”作为样本),统计发现,震荡市中牛股普遍业绩表现优异且市值偏小。按整体法,五轮震荡市中“三倍股”复合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4.10%、60.40%、49.29%、12.98%、20.25%。除第一轮震荡市外,均远高于同期全部A股净利润复合增速。而五轮震荡市起步阶段,“三倍股”市值中位数与全部A股市值中位数分别为10.15亿元&10.13亿元、8.45亿元&15.97亿元、24.77亿元&23.18、29.53亿元&37.64亿元、21.83亿元&30.46亿元,整体来看市值比市场中位数低。
外媒称中国人炒股"全是套路":
来源:参考消息&&
外媒称,尽管并购常识表明,一旦收购计划泄露,寻求收购方的股价很可能会下跌,可是在中国市场上正发生着恰好相反的事情。
据彭博新闻社9月2日报道,该社收集的、关于中国规模最大的20笔交易的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中透露将进行“重大改组”(在中国意味着并购)的潜在收购企业,其股价平均单月涨幅为31%。而在美国,发布同样消息后,会导致股价下跌4%。
报道称,出于诸多担忧,比如管理层将过多支付收购费用、过度信任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或以稀释股东所持股份的方式为收购计划提供资金等,发达市场的交易者一般会卖出收购企业的股票。在中国,股市上散户比例较高。尽管监管层打击误导性收购信息以及收购企业将长期获益的证据不足,可是人们赌,收购交易将产生预期结果。
美驰咨询公司负责中国业务的前主管周凡说,中国投资者的态度是,“如果一家公司打算进行收购交易,那么必然将赚钱”。他如今经营着北京的一家咨询公司盛金资本。“散户一般会密切关注他人有意让他们相信的事情。”
报道称,在中国,大多数并购交易的宣布都遵循着相同套路。一公司称,计划进行“重大改组”,公司股票停牌。几周后,该公司透露更多详情,股票复牌,股价多半上涨。
报道称,此类消息宣布后,并非全都是普通收购。去年,中国规模最大的20笔交易中,有7笔是反向收购,又称借壳上市。这些交易通常涉及一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以吸收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的资产。
监管机构出手
据瑞银集团驻香港的亚洲并购负责人萨姆森·罗说,一些收购公司的股价上涨,有一定道理。萨姆森·罗说,比起在国内投资,中国公司常常从对外收购中获得更高的价值,获得海外收益以维持或提高其现有估值。
5月,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宣布要约收购德国制造商库卡公司的多数股份。在此之后一个月,美的集团的股价上涨了13%。在该交易下,美的集团致力于升级厂房,削减劳动力成本。预计到明年年底,其收益将提高20%。
报道称,因为并购消息而买入股票有很大的风险。在过去一年中,中国20笔最大交易中仅有7笔迄今已完成。同时,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担忧,担心虚假的收购计划及内幕交易。6月,监管部门公布管理办法草案,作为试图确保公司声明真实性的部分努力。
报道称,就连债务违约公司在宣布“重大重组”后,其股价都上涨。大约一年前,当总部设在中国东部城市的船舶制造商船舶有限公司宣布股票停牌时,它有超过8亿元的债务违约。该公司于7月复牌,在披露通过定向增发股票来购买资产的计划后,其股价在四周内上涨了23%。该公司在8月的好几份文件中说,它仍有破产风险,而且该交易需得到政府批准。
就像世界任何其他地方一样,对中国的收购计划下赌注面临监管风险。7月,天津天海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计划收购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IT分销商英迈国际,之后5天内,天海投资公司股价飙升了61%。有报道称,在此项收购通过反垄断调查后,天海投资股价一度涨停。
恒生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基金经理戴明说:“散户因为并购故事而抢购股票,其中许多故事都未成真。”戴明说,随着监管部门加紧监管,宣布收购计划后上涨的股价,其涨幅很可能将有所减缓。
国家队在行动
来源:投资者报
&#9632;截至8月25日的数据显示,相比一季度末,二季度以来国家队增持了25亿股,有749家上市公司出现了国家队的身影,持股市值总计4877亿元
&#9632;二季度国家队持股市值最多的仍然是,14家上市公司,市值达到3008亿元;其次是制造业,143家的上市公司,持股市值881亿元
&#9632;从个股的增持情况来看,来自金融业的和获得国家队增持的数量最多,分别为2.6亿股、1.8亿股
&#9632;二季度,国家队减持了87家公司的股票,减持最多的是上海石化和,分别为1.2亿股、1.1万股
&#9632;有券商发布研报称,国家队未来的配置和选股策略将聚焦高股息率标的,通过持仓的股息收入覆盖资金成本从而实现稳定盈利。这对投资人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超半数中国股民从未赚钱 暗示了什么?
来源:爱投顾 作者:郭施亮
近日,一则外媒消息称,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中国股民从未赚过钱。其中,据其调查显示,在其调查的投资者中,超过50%的投资者自开户以来基本处于亏损状态,而盈利超过100%的投资者仅有2.62%。
  或许,对于这一调查结果,并未真正体现出残酷的一面。然而,纵观成立以来的表现,却基本离不开波动率高、投机性强以及散户化程度高这几个特征,而多年来,基本离不开“七亏二平一盈”的格局。换言之,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下,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投资者比例或许也仅有10%左右。
  最近10年,当属中国股市波动率很高的重要时间点。其中,年的股市疯涨,让不少人在股市中捞到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而不少人也因此改变了人生命运。但,紧随其后的,则是2007年10月之后,尤其是2008年全年的暴跌行情,而当年股市的突然“变脸”,也让不少投资者把当年的投资利润全部回吐,而更为普遍的,则是投资者本金的丢失,甚至是陷入至倾家荡产的悲惨局面。
  年,股市再一次演绎出一轮暴涨暴跌的走势,而其走势也与06至08年有着不少相似的地方。但是,对于14年以后的牛市行情,却是以杠杆资金作为推动影响,而后来高杠杆资金的全面激活,却把市场的投资风险迅猛增加,同时也为后续的埋下了阴影。
  “成也杠杆,败也杠杆”,这属于最近一两年股票市场的真实写照。本来,适度的杠杆资金存在,有利于信心的提振以及市场投资资金的盘活。但是,当高杠杆资金得以野蛮生长之际,却加速了股市上涨的节奏,同时加上四面八方盯着股市效应的庞大资金来袭,却激发了市场全民的热潮。
  显然,在股市上涨过程中,杠杆资金得以助涨股市。但,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杠杆资金却起到了显著助跌的影响。同时,配合15年下半年股市轰轰烈烈“去杠杆化”“去泡沫化”的风波持续上演,却加速了股市泡沫的清理,但给那些任性增加股市资金杠杆的投资者,带来了沉重的冲击影响。至此,一轮暴涨暴跌行情下来,真正能够实现盈利的投资者,却是少之又少,而因贪致贫者仍然占据主导的位置。
  其实,从本质上来看,股市本身不会大规模创造财富,也不会大规模蒸发财富,而是实现股市财富的再次分配以及再次转移。显然,在此过程中,谁能够成为市场中的赢家,这不仅考虑到投资者的投资嗅觉以及投资经验,还得考验着市场投资者的信息捕获能力、持股成本的高低以及风险对冲的能力等。换言之,在不对称的市场交易环境下,最终能够得以存活的投资者,毕竟属于少数人,而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却进一步加速了股市“去散户化”的过程。
  “去散户化”或许是股市走向成熟的必然之路。但,在中国股票市场上,部分散户的投资能力以及投资嗅觉,也并不逊色于一些机构投资者。然而,在实际情况下,因市场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交易制度不对称以及持股成本的不对称风险,故也加剧了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意识,而从过去多年的表现来看,部分机构投资者往往未能够起到良好的市场引导作用,反而还要比普通散户还要投机。
  确实,在中国股票市场上,要从真正意义上赚到钱的投资者,确实很少,而最终成为股市常胜将军的,更是罕见。不过,对于市场而言,现阶段更需要构建起一个相对公平、相对合理的市场交易环境,让股市财富在再度分配的过程中显得相对公平,相对平等一些,这也是普通散户非常期盼的目标了。
保监会:“6000亿万能险将陆续撤出A股”传言不实
来源:凤凰财经
8月25日,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制度回答记者提问。针对市场上有关“6000亿万能险将陆续撤出A股”的传言,中国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该传言不实。
近日,保监会有关部门组织召开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制度征求了部分保险公司意见。保监会表示,相关文件尚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希望社会公众以监管部门正式发布的文件为准。这位负责人强调,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保险保障需求,中国保监会将进一步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引导发展风险保障和长期养老储蓄类产品,集聚长期保险资金,落实保险姓“保”的发展。保险资金是支持资本市场发展、促进实体经济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将进一步发挥长期投资优势,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
险资再遇监管风暴 6000亿“万能险”将陆续撤出64股
来源:券商中国
险资再遇监管风暴,而这次的监管矛头直接指向了万能险!
保监会刚刚下发征求意见稿,拟进一步收紧高现价产品,并首次对市场上居高不下的保险产品保证利率做限制。该政策如真付诸实施,限制力度或是前所未有。由万科引发的“万能险之争”才偃息不久,恒大的连续举牌又让市场再次确认万能险的资金实力,但这一切或将面对监管政策的新变数。
据中金公司测算,预计目前A股中约有亿存量资金来自于高现价万能险。新规若实施,来自万能险的存量资金会逐步在5年内被置换或取出。而由于新增产品进一步收严,来自这一类保险公司的增量资金恐受影响。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以半年报数据来看,截至8月24日,两市共64只个股涉及万能险资金,由万能险账户持有的股数共有41.77亿股,持股市值达到655.45亿元。
万能险买什么64只个股涉及万能险
半年报披露正接近尾声,市场对险资持股尤为关注,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经过宝万之争和恒续举牌的“洗礼”,以及监管层日前的“明确表态”后,市场更为关注行事作风较为激进的“万能险”资金的持股和后续动作。
先看险资的整体持股情况。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以目前半年报数据来看,两市共有298只个股中有险资身影,合计持股数量达到246.99亿股,持股市值达到3375.52亿元。就分布来看,保险资金最为偏重的行业依然为银行板块,合计持有145.87亿股,其中二季度共增持了16.42亿股,截至目前的持股市值达到1814.26亿元,其次重仓板块分别为房地产、非银和医药生物,持股市值分别为585.3亿元、271.54亿元和110.61亿元。
细分险资,市场影响力最大的显然是其中的万能险资金。按已披露的半年报数据,目前有64只个股涉及万能险资金,由万能险账户持有的股数共有41.77亿股,持股市值达到655.45亿元。
有意思的是,万能险资金的行业偏好和整体险资还有差异。
数据显示,万能险资金的最大持仓行业分别为非银金融、房地产、银行和通信,持股市值分别为226.23亿元、180.34亿元、
152.16亿元和10.8亿元,银行只能排到第三。剔除这四个行业后,万能险资金在其他行业持股规模均不高。
就个股来看,万能险资金持股市值最高的5只个股分别是、、、和,持股市值分别达到226.23亿元、152.16亿元、121.95亿元、46.12亿元和7.52亿元,持有公司分别来自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和谐健康和君康人寿。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数据未能在半年报中得以反映,但A股的险资新贵恒大人寿的主要投资资金也来自万能险产品。保监会数据显示,恒大人寿今年前7月共实现规模保费收入261.49亿元,其中主要由传统险构成的“原保险保费收入”部分达到31.47亿元,而以万能险保费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则达到了230.02亿元,这意味着,恒大人寿的保费收入中有87.97%来自万能险等偏投资型保险产品。
最活跃分子前海、恒大、华夏、生命人寿与安邦保险
作为市场保险资金中的最活跃分子,安邦保险、前海人寿、恒大人寿、华夏人寿和生命人寿一直颇受市场关注,这5家险企中的活跃分子持股变动情况又如何?
安邦保险:偏重银行地产
半年报数据显示,安邦保险共持有7只个股,持股一如既往地侧重银行和地产板块,其中第一重仓股为,共持有27.05亿股,持股市值达到473.3亿元,其余重仓个股分别为、金地集团和金融街,持股市值分别达到122.6亿元、95.55亿元和87.1亿元。
前海人寿:持有3只地产股
作为万宝之争的主角之一,前海人寿在A股的持股中侧重房地产板块,共持有万科A、和等3只个股,持股市值合计达到92.74亿元,此外,前海人寿的重仓板块还包括建筑材料、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以个股来看,前海人寿的持股市值前三名分别为万科A、和,持股市值分别达到85.45
亿元、51.8亿元和24.5亿元。
恒大人寿:新进入5只个股
作为最近最热门的险资概念股,恒大人寿的持股数据又有新变化,在二季度新进入、、、和等5只个股,目前合计持有7只个股,总市值达到9.35亿元。就个股来看,恒大人寿持股最高市值的个股为和隆鑫通用,持仓市值分别为2.92亿元和2.04亿元。
华夏人寿:重仓押注中国平安
尽管华夏人寿共持有10只个股,但就市值规模来看,华夏人寿可谓是重押中国平安。数据显示,华夏人寿中报中共持有8.45亿股,持股市值达到248.67亿元,其中仅中国平安的持股市值就达到226.23亿元。除此之外,华夏人寿的重仓个股还包括、和,持股市值分别为6.85亿元、4.16亿元和3.75亿元。
生命人寿:持有浦发银行、金地集团
相比其他险企的持股数量,生命人寿在半年报数据中的持股最为简洁,只持有浦发银行和金地集团两只个股,合计持股数量达到161.09亿股,持股市值达到835.78亿元。具体而言,富德生命人寿持有浦发银行696.23亿元,以及持有金地集团139.55亿元。
政策影响5000亿元资金或将逐步撤退
据媒体报道,保监会在日前下发征求意见稿拟进一步收紧高现价产品,并首次对市场上居高不下的保险产品保证利率做限制。中金公司表示,相比于现存的规定,其新增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点:
1)高现价万能险前三年退保须有罚金(增量保费);
2)人身险/年金保证利率高于3%/3.45%需送保监会审批(增量保费);
3)人身险保单保障金额不得低于账户价值200%(增量保单)。
中金公司表示,这一政策如若实施,将对激进型寿险公司的增量保费造成进一步利空。这一版征求意见稿相比于3月的规定,对新产品做了更严格的规定,否定了一切三年内存续期的产品,使增量受到极大限制。寿险公司必须销售退保在三年以后的产品(较难卖),万能险保费增速可能大幅下降。
据中金公司测算,目前A股中约有亿存量资金来自于高现价万能险。新规若实施,来自万能险的存量资金会逐步在5年内被置换或取出。但由于新增产品进一步收严,来自这一类保险公司的增量资金恐受影响。
不过,中金公司也表示,这一政策也将对上市大型寿险形成利好,此次征求意见稿若实施,将造成:
1)来自激进型寿险公司的竞争会下降;
2)审批程序提高上市大型寿险继续推出高保证利率的难度;
3)最低200%保障金额限制(此前为120%)提高死差占比。大型寿险公司在明年的开门红有可能普遍降低产品的保证利率。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日前表示,近一个时期以来,部分公司集中发展中短存续期产品,并将其主要投向收益高、流动性低、期限较长的不动产、基础设施、信托等另类资产,以期获得较高收益,导致“短钱长投”问题凸显。
同时,在投资端收益持续下滑的情况下,有的保险机构依然在负债端保持高结算利率,资产负债匹配难度持续加大。金融机构要想基业长青,就必须在资产负债的期限、收益、风险、流动性等方面做到相互匹配。
举牌潮打哪来?万能险+资产荒促成举牌潮
为什么当前会发生险资举牌潮?对此,不同机构投资者都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国信证券日前的一份研报则提出,这是主要是由于“万能险”和“资产荒”双重影响下的结果,同时,国信证券分析师陈福还提出,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险资投资股票的比例已经不低。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2.56万亿元,其中持有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共1.7万亿元,占比达到13.5%。国信证券表示,参考成熟市场险企的股票资产配置情况,2014年美国寿险(一般账户)、日本寿险和台湾寿险股票资产的配置比例分别为2.3%、6.7%和7.5%,均低于国内;另一方面,美国和日本对债券的配置比例分别为82.4%、68.3%,而国内保险2014年该比例仅为46.9%,远低于美国和日本。
陈福表示,国内股票资产配置较高有其现实的基本面原因。陈福称,各国险资资产配置结构还要依赖于国内金融经济环境,比如融资结构、监管政策和债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对于中国而言,具体如下:
1)中国仍处于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主要是债券市场)过度的过程,非标资产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2)监管层对险资海外投资一直执行较严的监管态度,难以较大比配置臵海外资产;
3)国内债券市场自身的结构性缺陷,如长期品种的缺乏和信用溢价的抑制。以上三点基本决定了国内险企高非标资产配置、高股票资产配臵和低债券资产配置的特点。
为什么险资“举牌”会集中在当前时点?国信证券认为,一方面是险企有越来越多的万能险保费收入,另一方面则是“资产荒”增大资产驱动型险企的投资压力。
一方面,险企有了越来越多的保费收入。国信证券表示,万能险区别于其他险种的最明显特征即是结算利率,也即保险公司需要支付给保户的具有刚性兑付性质的资金成本。由于万能险的高现价特征,保户的持有期间一般较短,更多以投资理财的目的持有。
保险业协会披露了自2013
年以来规模保费的结构情况,我们用“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占规模保费的比重表示万能险在行业规模保费中的贡献,该指标已经从2013年的22.9%提升至今年上半年的35.5%。仅2016年上半年“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便新增8103
亿元,超过2014年全年7647亿的增量,加大险企投资压力。
另一方面,资产荒正在加大险企的投资压力。国信证券称,以10年期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作为社会平均资产收益率的衡量标准,自2014年以来该指标一直呈持续下滑的趋势,截至2016年8月中旬已经跌至2.64%的近年低位。一方面是万能险销售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资产荒压力逐步增大,险企有通过股票资产提升收益率的内在激励。
就个股来看,万能险持股市值最高的个股为中国平安,共被华夏人寿的万能保险产品持有7.06亿股,其中在二季度被增持6553.81万股,截至目前,华夏人寿万能险产品的持股市值达到226.23亿元。
A股三大最新状况
来源:券商中国
这两天,保险资金入市是否受限引发热议,事实胜于雄辩:保险举牌概念股今日集体下挫,市场重回深强沪弱,四大股指冲高回落。市场走势再次映衬出投资者心底的真实想法:保险举牌概念股的行情要告一段落了。
三大状况有哪些?
一是不出意外,保险举牌概念股集体下挫,保险举牌概念股的主要行情已经结束了;
二是聪明资金今日率先从蓝筹撤离,涌入了滞涨的中小创板块,意味着市场重回深强沪弱;
三是上证、深证、和数四大指数画出了四条彩虹,彩虹形状的走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残酷。
状况一:保险举牌概念集体下挫
这两年,保险资金在A股攻城略地,确实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更加受投资者欢迎的是,这让投资者赚钱了,也难怪投资者不允许任何人说保险资金的坏话。
然而,保险姓宝,不姓投。
监管机构已经在着手完善举牌主力资金来源——人身险产品各项制度了。近日,保监会组织召开座谈会,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制度征求了部分保险公司意见。
机构纷纷推测,按照征求意见稿中的指标计算,如何影响保险资金入市,如最终方案与征求意见稿相去甚远,又如何影响相当规模的保险资金入市。
对于规模大小,有机构说5000亿~6000亿,有机构说顶多3000亿,有机构说最终影响将显著低于预期。保监会昨日晚间一锤定音:将进一步发挥长期投资优势,为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提供长期稳定资金。
不过,市场走势最能检验投资者心中真实的想法,表面上的支持有时候只是为了第二天有个好的价格出货,唯有他们手里的真金白银不可辜负。
炒股炒龙头,那就看看这几个龙头吧。
万科昨日下跌1.88%,今日再次下跌2.76%;昨日下跌5.63%,今日再次下跌1.49%。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不是保险举牌概念股,但同属举牌概念股的也出现异象,该股在昨日下跌4.1%的基础上,今日再次下挫3.66%。龙头股纷纷倒下后,难怪其余举牌概念股树倒猢狲散。
为何龙头股非常具有标杆作用?很简单,这里边的资金都是聪明的资金。他们最先埋伏,最先制造话题,也最先撤退。
不出意外,保险举牌概念股的主要行情已经结束了,后期偶尔上冲,就像湖中扩散开来的涟漪,只会越来越小。直到有新的保险公司再次扔出一个石子,激起新的涟漪。
状况二:市场重回深强沪弱
今天市场最终的转变是:市场重回深强沪弱,尤其是创业板再次走强,而大盘差点收绿。
今年5月份以来,、地产等蓝筹股走出了一波波澜壮阔的行情,连、的最高涨幅都达到了20%左右,在7月20日至8月16日之间的涨幅就超过70%。
在欣泰电气退市持续推进,并购重组相关制度持续完善,网下申购无风险收益吸引大批资金买入蓝筹,每逢股市暴跌总有神秘资金拉起蓝筹,题材股炒作受到临停规定的抑制等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A股罕见地重新重视价值投资。
尽管有众多影响因素,保险资金此起彼伏的增持、举牌,的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反过来,一旦保险资金入市速度减缓,也将阶段性地动摇蓝筹行情基础,聪明的资金今日就率先从蓝筹股撤离,涌入了滞涨的中小创板块。
盘面上看,今日创业板指数上涨0.42%、中小板指数上涨0.24%、深证指数上涨0.14%、上涨0.06%。
从涨停家数上看,除新股首日上市外,创业板涨停数量达到17只、中小板达到8只、上证A股涨停家数仅为14只。
值得一提的是,蓝筹股行情受阻后,美丽中国、量子通信、G20等各类题材股持续活跃。今日盘中,、等G20概念股再次活跃,盘中几次急拉后,分别收涨4.82%和4.71%。、等量子通信概念股早盘就开始发力,这两只股票最终分别收涨4.75%和4.57%。
状况三:四大股指冲高回落
都希望A股风雨之后见彩虹,可真见着彩虹形状的行情,投资者也只能欲哭无泪,比如今日。
今日行情有两个最大特点:一是上面提到的深强沪弱,二是冲高回落。
上证指数、深证指数、中小板指数和创业板指数等四大指数走出了四个彩虹。彩虹形状的走势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残酷。
不妨对今日走势复盘。早盘,信心满满的投资者摩拳擦掌准备入市,怎奈四大指数纷纷小幅高开后就开始掉头往下,出货不利的局面让不少操盘手决定拉高出货,敢于拉高出货的信念来自于众所周知的一个利好,指数一路拉到中午11:11分。
看到希望的投资者纷纷入市,敢于高位追涨的信念同样是众所周知一个利好。下午行情突变,主流资金开始分批次出货,四个指数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上午追高的投资者纷纷被套。
之说以主力资金和散户出现了交易行为上的较大差异,一是两者思考问题深度不同,主力资金听话听音,散户听话就是听话;二是两者思维方式不同,主力资金往往着眼长远,散户往往就看眼前是利好还是利空;三是两者资金规模不同,主力资金需要借利好出货,散户进出自由,往往有利好才入市,久而久之养成了不同的交易习惯。
不难看出,面对残酷的现实,普通投资者要修炼的还有很多。
A股再陷上下两难窘境
06:52 来源:
业内人士认为,大盘“滑倒”而非“卧倒”,当前上下两难。以、地产为代表的权重股最受伤,8月中旬带动指数突破后,对指数的贡献有限。题材热点能否保持活跃,将决定指数的运行方向。如果题材能够轮动,热点保持活跃,大盘可能会维持震荡平衡。如果热点熄火,股指下探概率会增大。此外,量能至关重要,平台震荡时两市量能能否维持在6000亿元之上将决定行情的强弱。&
盘震荡赚钱效应锐减
市场传闻保监会拟收紧高现价产品,并首次对市场上居高不下的保险产品保证利率做限制。虽然政策处在征求意见阶段,但仍被过度解读,一石激起千层浪。沪综指昨日跳空低开,快速回落,最低下探至3041.51点,触及20日均线位置,此后维持低位震荡,尾盘跌幅逐步收窄,收报3068.33点,下跌0.57%。与沪市相比,深市主要指数大体走出小V行情,深成指昨日下跌0.76%,收报10679.15点;数下跌0.62%,收报6925.74点;数下跌0.53%,收报2180.66点。
从热点题材来看,题材概念经历了一次集体退潮,143个Wind概念指数中仅有7个概念实现上涨,且涨幅均低于1%,建筑节能指数涨幅最大,但也仅为0.59%。在下跌的136个概念指数中,、移动转售和新三板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2.05%、1.72%和1.60%。
从个股来看,昨日正常交易的2683只股票中仅有767只股票上涨,40只股票涨停,剔除后仅有18只股票涨停,77只股票涨幅超5%,164只股票涨幅超3%。在下跌的1893只股票中,跌停,皇氏集团、、等20只股票跌幅超5%,168只股票的跌幅超3%。两市仅有一只股票跌停,个股杀跌幅度有限,但杀跌范围较广,市场赚钱效应锐减。
业内人士指出,8月15日沪综指放量突破3100点后停滞不前,本周赚钱效应下降、盘中多次下探、交投出现萎缩的疲态特征愈发明显。昨日利空消息突袭,指数“滑倒”。但“滑倒”并不等于指数“卧倒不起”。毕竟指数自身的调整幅度相对有限,下探后底部承接力量开始出现。
权重受伤指数上攻乏力
部分券商认为,“6000亿万能险撤出A股”的传闻引发市场恐慌。从半年报数据看,保险资金最偏重的是银行板块,其次重仓的板块分别是房地产和非银金融。受传闻影响,昨日地产板块跌幅位居行业板块首位,跌幅超4%,、等热门股跌幅超过5%。
表示,相关政策即使调整也不会一刀切。根据规定,保险公司中短存续期产品年度保费收入控制在公司投入资本两倍以内,并有一定缓冲期,在接下来4年分别调整占比至限额的90%、70%、50%、30%。而这部分受调整的中短存续期保险产品将由新的合规保险产品来承接。调整将从万能险账户管理、退保费,人身险预定利率、年金形态等多方面开展,政策意图并不是要阻隔万能险,而是强调保险的保障属性。由此来看,昨日所谓的利空传闻主要是造成了情绪上的影响。
权重股“受伤”也不是一天两天。在8月15日带领大盘成功冲关后,权重股似乎因“内力过度损耗而受伤”,表现一直疲软,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指数停滞不前。
而经历了这次传闻风波,权重短期恐怕仍难振作。一方面,万科的“宝万之争”,恒大的连续举牌是三季度的大戏,险资大手笔买入预期成为权重股反弹的主逻辑,且从地产扩散至金融板块。但此次风波后,这种预期可能存在变数。此时期盼游资去高位接盘并不现实。另一方面,在经历了8月中旬的放量上攻后,市场再次进入缩量格局中。权重股的市值大体在千亿元规模之上,抬升此类品种需要消耗大量资金,以当前两市4000亿元-5000亿元的成交规模,即便扎堆其中,拉升幅度也有限。缺乏权重股的配合,指数短线上攻可谓难上加难。
热点+量能影响后市行情
自1月份千点调整以来,3100点一直是投资者心中的一个坎儿。大半年来指数曾多次尝试突破3100点,但无功而返。8月15日两市成功站上3100点,但随后又再度小幅回撤,可见这一关键点位上套牢盘较多,对于整个市场的压制较大。其实,现在最理想化的状态是股指围绕3100点整固,逐步夯实这一平台,因此题材热点的活跃度和量能的大小显得尤为重要。
把时间轴拉长,本轮反弹始于5月18日的2781点,到8月18日的3140点,已经历时三个月之久,一波三折也攻到了年线附近。题材热点持续性不佳是赚指数不赚钱的主因。纯粹的题材炒作受到了遏制,不过,市场想要活跃离不开资金对热点的追逐。在360回归、蚂蚁金服上市等老题材股悉数回落后,如果新的题材热点能够跟上、不断档,市场有望保持活跃,指数也将保持震荡平衡。如果热点熄火,股指下探概率会增大。
此外,量能信号也至关重要。业内人士认为,在套牢筹码众多的年线位置,指数运行的压力本来就很大,如果成交额降至4000亿-5000亿元左右,像本周这样的缩量阴跌可能就无法避免。这种行情对资金的伤害极大,缩量到极致后有可能引发市场大调整。而沪深股市如果能够维持6000亿元-8000亿元左右的成交额,股指则有望不断整固夯实这一平台,而期间市场机会也将增多。量能大小将直接决定行情强弱。
A股下跌没有悬念 套路是世界上最长的
来源:华夏时报
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什么?是套路。
A股在最近有一个大调整,媒体的解释是四大利空,首当其冲的是保监会对万能险的收缩,《证券时报》在报道保监会征求意见稿的同时采访中金的专家,估算会影响到6000亿万能险从股市的撤退,这的确是一家之言,不见得最后就是如此,所以保监会发表澄清声明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听话听音,保监会是承认正在征求意见,也就是说,有这件事,所谓不实是最后没有落定而已,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结果就是盘面的走势,冲高回落。
以前水皮提醒过,货币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肯定是从紧的,M2为13%是不可持续的,现在M2下降到10.2%还不够,M2必须继续下行,先破两位数再说企稳的。
中国经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发了太多的现实流通中不需要的货币,对于经济并没有刺激作用。相反,这一部分逐利的资金到处打游击,搞得乌烟瘴气,冲到房地产,房价暴涨,冲到债市,债市狂涨,冲到股市,股市走牛,反过来,从哪里撤出,哪个市场就暴跌,暴涨暴跌就是这么来的。
今后一段时间,钱紧是必须的;第二要必须提醒大家的是,去杠杆是刚开始,不是尾声,一行三会的标准是一样的,证监会收紧私募理财产品有八项规定,对理财产品不准保底同时不准分级,那么保监会同样会有针对险资的杠杆约束,万能险是首先整顿的对象,没有增量事小,减少存量事大,而去年到今年一共两次反弹,起因都是险资入场增持,从紧之后就封杀了类似的概念。
第三要提醒的是在投融资跳水之后一定是的跳水,而GDP跳水一定影响到A股走势,现在看不出不等于下半年没结果。
A股下跌如果真是误伤的话,保监会澄清之后,A股就会恢复原状,但是现在A股下得来回不去,本身就说明,澄清不澄清无济于事,下跌不是万能险从紧,而是内在的需求,内在什么需求?不安全!这个点位不安全,不足以吸引到场外增量资金,往上没有空间,重要的话说三遍,往上没空间,往上没空间,往上没空间。
那么,短期往下有空间吗?也不大。为什么?
因为G20在即,G20第一次在中国开会,如果G20会议期间大跌岂不扫兴,但是,这个想法的人多了,很可能,G20开会当天指数就跌了,这就是相反理论,从内心讲,水皮不希望在G20
期间大跌,或者会前跌,或者国家队救市扛住。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国家队会扛吗?
国家队作为神一样的存在,事实上已经成为全民的对手盘,不得不说,这一届股民不行,国家队的出现是迫不得已,救急的干活不是救穷的干活,所以大盘只要不出现断崖式下跌就没必要入场干涉,如果有前度牛郎今又来的舆论氛围则是减持的天赐良机,涨的时间不减,难道跌时雪上加霜。由此,各位明白国家队在工农中建交上的减持的意义了吧。
在二级蓝筹上的减持也是如此,包括万科更是如此,减持就是减持,千万别一厢情愿解读为“慢牛”,指数是证监会调控得了的吗?真能调控又怎么会有股灾的出现呢?!这是市场规律,价值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你接受或不接受都是这样的,说一千道一万,经济下行要求牛市就是不讲理,自欺欺人,活该套牢。
保监会澄清没有用,说明市场内在有调整的压力,好话不多说,自己理解吧!
谣言,传言,澄清,都是套路。
A股举牌江湖:险资多金私募激进牛散狡猾&
据iFinD数据,今年以来,A股市场共发生69次举牌行为,涉及38家上市公司。
尽管近几年来安邦、生命人寿、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保险资金因斥巨资频频举牌上市公司而声名鹊起,但从举牌次数来看,仍以阳光私募以及其他类型投资者为主。
1、阳光私募成举牌生力军堪称“激进型”举牌方代表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中国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的阳光私募基金或阳光私募管理人至少出现15次举牌行为,涉及10家上市公司。
最新的一例江西和信融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西和信融智)及其一致行动人对(300238.SZ)的举牌。7月5日,冠昊生物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江西和信融智及其一致行动人原本并未持有冠昊生物股份,但在6月8日至7月1日之间,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2,507,366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5.068%,构成举牌。对于本次举牌的目的,权益变动披露义务人称是认同冠昊生物的企业价值,看好上市公司发展前景,优化上市公司股东结构,能在战略管理提升、产业运营、人才培养、创业孵化、并购投资等方面为冠昊生物提供资源和能力支持。
作为私募管理人的康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康盛)今年以来连续增持博信股份(600083.SH),并两次构成举牌,加上去年的一次举牌,西藏康盛已累计3次举牌博信股份。值得注意的是,西藏康盛背后的实际控股股东为上市公司(600094.SH)。
事实上,西藏康盛在3次举牌后已晋身博信股份第一大股东,且仍在继续增持。根据其7月30日公布的半年报数据,西藏康盛对博信股份的持股数量已达37,944,274股,占博信股份总股本的16.50%。
不过不知是否是巧合,作为上述实质举牌方的大名城,也在今年成为了被举牌的“猎物”。大名城公告显示,嘉诚中泰文化艺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西藏诺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今年以来连续两次举牌大名城,上述举牌方合计持有大名城10%的股份。
总体来看,阳光私募举牌的风格较为激进,其举牌标的普遍业绩不佳,半数公司今年一季报出现亏损,其中不乏*ST生物和*ST亚星等T族公司。
当然,这样激进的投资风格也容易踩雷。今年3~4月份连续两次举牌欣泰电气的私募创势翔就在此后遭遇黑天鹅,“踩”到了史上首只进入退市程序的创业板股票,以当前最新价格计算,创势翔在欣泰电气上的浮亏约为80%。
2、牛散举牌争议多,多起举牌未及时披露
除了阳光私募外,今年以来自然人举牌上市公司的情形也出现不少,不少举牌人身份颇为神秘。
如一名叫马淑芬的自然人今年以来连续两次举牌(000752.SZ),目前已占西藏发展总股本的10%。
对于马淑芬的身份,市场公开的信息甚少。根据西藏发展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马淑芬的住址为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李岗村65号,通讯地址为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11号A座1室,除此之外并无更多关于其个人的信息,且披露的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不是由其本人向西藏发展提交,而是由一位名叫彭瑶的自然人代理。
由于在增持过程中未及时披露相关信息,马淑芬被证监会西藏监管局出具警示函。此外,对于马淑芬的举牌,西藏发展也竖起“盾牌”,对马淑芬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马淑芬购买西藏发展流通股5.15%股票的民事行为无效。
李勤举牌(002628.SZ)的情况也大体相似。
今年以来,自然人李勤通过多次举牌,最终持有成都路桥20.06%的股份,但在增持成都路桥股份达到5%及之后每增加5%时,均未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内停止买入成都路桥股份,据此,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对李勤出具警示函并责令其改正。
在近日最新的一起自然人举牌上市公司的案例中,自然人文细棠举牌后也未及时披露,涉嫌违规。
资料显示,截至7月18日,文细棠就已持有中国软件股,占中国软件总股本的5.09%,构成举牌,然而文细棠在足足一个月之后才予以披露。
3、举牌另有“套路”,阳光私募和牛散举牌动机何在?
对于投资者举牌上市公司的动机,浙商证券曾有过研究,包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专注成为财务投资者;通过举牌争夺公司控制权,改善经营管理,进行公司治理套利;怀有借壳企图,通过举牌增加日后谈判筹码;险资改善资产负债表的需求;为业务经营层面进行的战略布局;参与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
对于阳光私募和自然人举牌的动机,根据权益变动报告书中的披露,多数只是笼统表示看好标的公司未来发展,对于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均语焉不详。不过从今年以来案例来看,不同于险资,阳光私募在举牌过程中进行财务投资、博重组的目的较为明显。而对于自然人举牌而言,要么倾向于控制上市公司,要么就是在举牌过程中获取二级市场收益,如马淑芬在举牌西藏发展、文细棠在举牌中国软件的过程中均存在频繁买卖倒手情况,且卖出部分均收获不少利润。&
06:58:54 来源:爱投顾 作者:郭施亮
最近两年,发生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的事件为数不少。然而,在一轮暴涨暴跌行情背后,受伤的往往是普通投资者,而这也恰恰体现出“七亏二平一盈”的定律。
  实际上,从本质上来看,股市并不会大规模创造财富,也不会大规模蒸发财富,而只是一个财富再次分配或再次转移的过程。然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如何把财富再次分配或再次转移显得更为平等一些、更为公平一些,就会显得比较重要了。
  遗憾的是,历经多年来的股市改革,股市财富再次分配或再次转移的过程并未给投资者带来太多的获益。但,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仍然处于茁壮成长的过程,且距离欧美成熟市场也有着比较大的差距,其从真正意义上发展成熟起来,恐怕也并非短暂的时间就能够获得巨大的变化。
  不过,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投机性过强,波动率过大,中小散户占比过多等现象,无疑是中国证券市场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一系列现象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出当前的不成熟。
  引入长期战略投资者,加快引导机构投资者的入市,试图大幅度提升中国证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占比,进而降低股市的投机性以及波动性,这或许是近年来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不可否认,随着部分长期资金的进入,结合市场政策的逐渐放开,中国证券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占比也得到了适度地增长,但纵观整票市场,仍然离不开以散户为主导的特征。不过,即使近年来国内机构投资者占比得以提升,但股市高度投机性、波动性高等特征却依旧未能有显著扭转的迹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或许,这归根于中国证券市场中不成熟的市场约束机制。然而,在此背景下,凭借着资金优势、成本优势、信息优势以及交易制度优势的机构投资者,往往并不具有良好的投资自律性,反而借助其自身的交易优势,或借助多种多样的交易工具,而后通过市场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漏洞,来实现其利润的最大化。由此一来,在缺乏市场有效约束的环境下,部分机构投资者的不自律行为,却不能够从本质上起到引导市场价值投资的作用,反而还加剧了市场的投机。或许,在实际情况下,部分机构投资者的投机性还比普通投资者还要严重。
  显然,纵观历年来的中国证券市场,最终的市场赢家往往不是普通的投资者,而是那些拥有各种优势的大资金大机构。由此一来,对于缺乏资金优势、成本优势、交易优势以及信息优势的普通投资者,要想在股市反复波动的过程中,从市场中获得一杯羹,这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有时候,投资者试图跟踪如国家队资金等长期资金的操作步伐,试图借此跑赢市场,但整体而言,因普通投资者往往有着信息劣势,而当其获取到相应机构进出的公开信息之后,或许已经太迟了。
  “捞一把就跑”,这或许是中国证券市场中,普通投资者的制胜法宝之一。然而,对于这样的思维,并不符合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但鉴于股市长期投机性过高、波动性过大的问题,投资者采取“捞一把就跑”的策略,也是相当无奈的事情。不过,虽说这看似“狡猾”的投资应对策略,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并不会太轻松。更多时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心态的把控始终还是一道致命的关卡,短期获胜一两次不是难事,但能够成为市场中的常胜将军,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终,遭到市场淘汰的,仍然是占据多数的比例。
中国股市投资者正面临尴尬一幕:钱无处可去
来源:凤凰国际iMarkets
中国两个月以来已经调查了774宗证券“异常交易行为”,打击投机炒作毫不手软。但是,在散户贡献了80%成交量的A股市场,股市付出的流动性代价可能也始料未及。
彭博社分析报道称,这个担忧已经开始在成交数据方面显露端倪。历经深港通带来的短暂刺激后,中国股市成交再度回落。8月26日当周,中国股市日均成交为4829亿元,较今年上半年的日均额低近10%。本月初,中国股市成交额降至近五个月低点3223亿元,这是去年日均额1.04万亿元的三分之一。
中国决心要避免信贷热潮给经济造成风险,为股市、债市和地产等市场降温。证监会近两个月来出台打击异常交易等多项举措,以期提高中国股市对国际投资人的吸引力,为A股迈入国际舞台铺平道路。但有投资者认为,这些监管措施不仅抑制了投机炒作,也打击了市场情绪和流动性。
“在交易所的高压政策下,很多活跃资金都不干活了。它的目的是把这种投机炒作氛围给打压下去,但是这样做,很多股票涨不动,大家都觉得很难受,”精熙投资驻上海的投资总监王征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这些监管措施不仅降低了市场的风险偏好,而且降低了流动性。”精熙投资管理着约2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资产。
彭博根据沪深两地交易所官方微博公布的每周数据计算,7月初至8月19日当周,中国对774起证券“异常交易行为”进行了调查。交易所称,将对情节严重、涉嫌市场操纵的异常交易行为,报告证监会严厉查处。
“僵尸复活”
7月初,丹东欣泰电气因欺诈发行被强制启动退市程序,形成了这场监管风暴的一个漩涡中心。被判死刑的欣泰在7月27日上演了“僵尸复活”,股价下跌80%后当天封至涨停。深圳交易所称,该股当天有95%的买盘来自散户投资者,并向买家发出了可能赔钱的警告。针对该股买入量居前的会员,深交所发出了14份书面函件,要求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风险警示效果”。
自那以后,上证综指的波动率一路向下,90天历史波动率降至2014年12月以来的新低15.661。7月25日以来,沪深两市日均涨停家数约42,较之前两个月的均值62下降约三分之一。
“中国市场本来投机气氛就非常浓厚,就是靠炒作小盘股题材股产生的赚钱效应来吸引增量资金,现在短线投机炒作被抑制了,对市场整体流动性和市场情绪短期内都有比较大的打击,”金旷投资首席策略师张海东表示。
证监会以外,中国央行、银行和保险监管机构也在采取措施加强防范风险。中国央行14天期逆回购的重启或将成为债市去杠杆的开端。财新一则有关保监会收紧对高保证利率产品监管的报道引发市场对A股增量资金受限的担忧。就在上月底,知情人士称,要求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境内上市公司的股票,保监会也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股权信息披露。证监会6月17日在宣布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时表示,这是为了“促进市场估值体系的理性修复”,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流向蓝筹股?
“监管机构希望资金撤出投机性的小盘股,流向蓝筹股以支持国企改革。”精熙投资的王征表示。他称,但是,“经济大环境不支持蓝筹股的大涨。这些撤出来的资金可能会选择观望,直到监管风暴平息。”
从投资到信贷,从出口到工业生产,中国7月份的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企稳势头在7月份止步。这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前景蒙上阴影。瑞银证券的中国首席策略分析师高挺预计,A股今年全年的总体盈利增速接近于零。
银行大减员
02:41:21 来源:每经网
据招行半年报,截至日,该行共有在职人员68424人(含派遣人员);而在2015年末,该行共有在职人员76192人(含派遣人员)。按此计算,今年上半年,招商银行员工减少了7768人。
工行半年报显示,截至6月末,工行共有员工458711人,比上年末减少了7635人。此外,中行、农行、建行截至6月末的员工人数也比上年末分别减少了6881人、4023人和6721人。按此计算,四大行今年上半年员工合计减少约2.5万人。
对于减员的原因,不排除一些员工因为考核或者收入考虑主动离职。
近年来银行业经营业绩下滑,其他机构对金融财务需求提升,吸引银行业人才向非银金融机构、大型企业流动。银行是金融业之母,其他机构要招人都喜欢找银行人士。
过去两年,持续火爆,也吸引了不少银行人员加入,其中还包括传统银行的高管人员。据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以来,约有30位传统金融机构高管离职加入互联网金融机构。
&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强人具备哪些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