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士伟是国军还是共军

广东紫金抗战英雄钟学栋将军 ,爱国救亡者全国同胞永远敬佩怀念您!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11:58 编辑
八一三淞滬會戰殉國空軍將士:
傅嘯宇空軍第五大隊第24隊少校分隊長
韓師愈 空軍第七大隊16隊副隊
任雲閣空軍第二大隊九中隊少尉飛行員
梁鴻雲空軍第五大隊二十四隊上尉飛行員
陳錫純空軍第八大隊第九隊少尉飛行員
方長裕空軍第八大隊第30隊中尉飛行員
張韜良空軍第三大隊第八隊少尉飛行員
魏國志空軍八大隊三十隊少尉飛行員
任鬆齡空軍九大隊二十七隊準尉飛行員
曹芳震 空軍五大隊24隊少尉飛行員
李恆傑 空軍2大隊14隊少尉飛行員
宋以敬 空軍2大隊14隊少尉飛行員
彭德明 空軍二大14隊少尉飛行員
王天祥 空軍航空第8隊上尉隊長
吳 範 空軍八大隊30隊少尉隊員
張俊才 空軍9大隊26隊分隊長
張 琪 空軍第八大隊30隊中尉分隊長
黃居谷 空軍三大隊八隊中尉分隊長
黃保珊 航校暫編大隊32隊分隊長
遊雲章 空軍二大隊14隊少尉飛行員
金正喜空軍第三大隊十四隊中尉隊長
劉蘭清空軍三大隊十七隊少尉飛行員
李錫家空軍第二大隊十四隊少尉飛行員
秦家柱空軍三大隊十七少尉級分隊長
李文韶空軍九大隊二十七隊準尉見習員
袁汝丞 空軍第八大隊30隊三級通信員
李傳謀 空二大隊十四隊少尉飛行員
聶 友 空軍七大隊16隊少尉飛行員
黃正裕 空軍八大隊30隊隊長
劉熾微 空軍三大隊八隊分隊長
黃文模 空軍6大隊3隊準尉飛行員
李有乾 空軍4大隊22隊少尉飛行員
譚 文 空軍4大隊21隊分隊長
彭仁忭 空軍6大隊3隊少尉飛行員
範 濤 空軍第3大隊7隊飛行員
閻海文空軍驅逐第5大隊25中隊少尉飛行員
王志愷 航校暫編大隊34隊分隊長
楊季豪 空軍8大隊30隊中尉飛行員
洪冠民 空軍9大隊26隊飛行員
沈崇誨空軍第二大隊第九中隊中尉分隊長
劉維權空軍九大隊二十六隊準尉見習
蔡振東 空軍第八大隊30隊三級通信員
武漢空戰參戰飛行員日記曝光 展現慘烈空中格鬥
http://mil.news.sohu.com/5213488.shtml
1938年,龔業悌在王家墩機場的留影。(龔業悌,時為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飛行員,此前曾在淞滬戰役中擊落兩架日機。)
楊一楚與戰友龔業悌. 2.在中央航校時像片http://www.yyzxxyh.com/bnhm/bnhm/.html楊一楚烈士()
龔業悌(),抗日時期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飛行員、分隊長、副中隊長,傳奇抗戰英雄,親歷抗日空戰183次,空戰軌跡遍佈全國各地、大江南北,個人單獨擊落日機3架,與戰友協同擊落日機6架,擊傷日機無計數。他身負重傷3次,九死一生,最終見證了抗戰的偉大勝利。1940年,日本空軍對重慶大規模轟炸,他在9月10日和12日兩次攔截戰中,會同戰友擊落敵機兩架,又受到兩次嘉獎。他參加了重慶大空戰,此役擊傷日機2架後,被幾架敵機圍攻,人、機俱傷,跳傘於四川的豐都縣,從此不能飛行。
  1949年10月末重慶解放前夕,他毅然參加“兩航起義”。
  1985年,他將珍藏的抗日戰爭時期文物十一件,捐獻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作為永久收藏。其中記錄他1936年10月至日的《飛行日誌》等陳列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龔業悌在戰爭期間寫的日記結集為《抗戰飛行日記》,已經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http://www.hnjy.com.cn/node/54237
重慶空戰中三次受傷
  龔業悌因此收穫愛情
龔業悌和聶夔君
龔業悌和他的護士長在重慶相愛,在成都結婚,在瀋陽終老
1985年,龔業悌將這本珍貴的《飛行日誌》捐獻給北京的軍博,這只是他的飛行日誌,他還有兩本私人日記,是中國抗戰空軍史唯一的戰地私人記錄,也非常珍貴。在地上,逛書店和電影院,是文藝青年龔業悌最好的兩口。
抗戰飛行日記(部分內容)
作 者:龔業悌 著, 龔紹英、龔紹東、龔紹雄、龔紹豪 整理
  出 版 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版 次:1頁 數:415字 數:720000
  印刷時間: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0包 裝:平裝
http://cqcbepaper.cqnews.net/cqcb/html//content_1523421.htm
我擊落第三架日機http://news.youth.cn/js/zgjq/2868.html
(2.18當天龔業悌日記)
 2.18空戰全景
  日,武漢地區晴空少雲,江面風平浪靜。日本海軍轟炸機12架,在26架新型九六式戰鬥機的掩護下,分別從南京、蕪湖兩地機場起飛,在安徽和江西交界處交會後,組成一支38架的大編隊,沿著長江向武漢一路奔襲而來。
  下午一時許,駐守在漢口的中國空軍第四大隊接報後,大隊長李桂丹急令下屬第21、22和23三個中隊,即刻起飛迎戰。第22飛行隊(隊長劉志漢)的11架E-15式雙翼戰鬥機和第21飛行隊(隊長董明德)的10架伊-16式單翼戰鬥機,在李桂丹大隊長的親自率領下勇敢升空迎戰。與之同時,駐守在孝感機場的第23飛行隊(隊長呂基淳)的8架E-15戰鬥機也同時起飛進入武漢上空配合作戰。
  空中的情況:負責掩護的第21飛行隊首先在漢口機場的西北方與敵人的10架飛機遭遇,並立即投入戰鬥,進入高度約4,000米。隨後,第22、23飛行隊也在武漢上空與敵展開了激烈的空戰。這是一場機群對機群的大規模對峙,雙方數十架飛機惡戰在武漢三鎮上空。高度從5,000米到幾百米,上下翻飛,相互纏鬥,場面蔚為壯觀。
  這次惡戰大約進行了12分鐘,我軍以擊落敵機11架,己方僅損失5架的代價大獲全勝。敵空襲編隊指揮官金子隆司飲彈墜機身亡,然我方大隊長李桂丹上尉、飛行中隊長呂基淳上尉、飛行員巴清正少尉、王怡少尉和李鵬翔中尉等5人均為國光榮捐軀。飛行員張光明的座機被擊中29處,自己身負重傷,但仍頑強地堅持駕機返回機場。
  *二十二隊、二十三隊:抗戰初期中國空軍第四驅逐機大隊下轄第21、22、23中隊,在戰爭爆發前飛機編製為31架霍克III戰鬥機、1架W-44戰鬥機。抗戰初期經過淞滬會戰,中國空軍飛機幾乎拼光。在這關鍵時刻,得到蘇聯的大批飛機援助,到1938年2月,蘇聯共援助中國作戰飛機390架,其中驅逐機大部分為E-15、E-16。
  *E-15、E-16:E-15為蘇聯雙翼驅逐機,轉彎半徑小,機動靈活,但航速較慢。E-16為蘇聯單翼驅逐機,航速達每小時480公里,但機動性能差。兩種驅逐機都裝備4挺“斯卡斯”高射速機槍,這種機槍每分鐘可發射1800發子彈。空戰時,通常E-15、E-16聯手對敵,一般是E-15與敵機纏鬥,E-16從高空俯衝,追殲逃敵。
  李桂丹 () 遼寧新民人。與高志航、劉粹剛、樂以琴一併被譽為中國空軍的“四大金剛”。“2.18 ”空戰中英勇殉國。
  蘇E-16 戰鬥機
  抗戰初期在中國空軍第四大隊龔業悌
  日星期五天氣晴
  今天,一個極可歌頌而榮耀的日子,在武漢的蒼穹,我們大隊的同伴和敵機展開了一場激烈空前的空戰。
  早上我們才起床,副大隊長即到我們房中催我們快走,我們已得到拂曉敵人空襲的警報。
  到中午,我們還沒有得到起飛的命令。我們開始在場中野餐。我們一早還不曾進一點食物。
  飯後,我們便又接到另外的警報:敵機數十架來襲。
  場中的轟炸機都相繼起飛。二十二隊*的十一架E-15*也飛起來,我們隊十架E-16*最後起飛,激烈的空戰便在我們起飛後不到十分鐘時展開。
  我們升高還不到2000米便發現大群敵機由東而來,高度已高出於我們1000米以上。二十二隊比我們先起飛,然而高度比敵機低。形勢對我們很不利,剛升到2500米時,敵九六式驅逐機便攻擊下來,最先李大隊長帶領的六架飛機受到他們的攻擊已相互纏鬥,我們看到非常著急,便急拉爭取高度,到3000米時,我們一隊便轉到一群敵機的上空,開始了我們的攻擊。
  這時,二十二隊的十一架E-15飛機已全部加入戰鬥,二十三隊*正好也從孝感趕來,我們的戰鬥力便增加得極其雄厚。我們都混戰在一團,數十架飛機上下一串串的聯著,在歷史上,在東亞這種大規模的空戰是空前的。
  東亞空前的大空戰
  敵轟炸機十二架比我們高得多,我們一隊雖比任何隊的驅逐機高,可是絕沒有時間去攻擊它,我們要掩護和幫助我們的驅逐機作戰。
  就這樣輕輕的把他們放過,他們倉惶地投彈後逃去,雖然地面的高射炮密集射擊,也未獲命中。但在後來的空戰中,仍被我們的飛機擊落兩架。我已找到了兩個好的機會衝下去,照准一架被困在重圍中的敵機。但是飛機因俯衝速度超過了500公里,射擊時瞄準鏡發抖,極難瞄準,當我脫離時,敵機並無損傷,即使傷也沒傷及要害。
  我們的戰鬥區域逐漸縮小,由集團轉變為個別追逐攻擊,在混戰中,我看到兩架敵機焚燒下墜,一個保險傘在空中張開下降,一架E-15尾旋下墜,說明這次戰鬥是十分猛烈的。
  敵機在長久的混戰中,漸漸感到不支,同時也不允許他們戀戰,所以他們儘量想法脫逃。他們得著機會就低飛,一直向東逃去。追擊脫逃的敵機是我們中隊的中心任務,我們三架E-16機,分隊長王遠波、王特謙和我組成戰鬥隊形向東追擊。
  我們是巡著敵機必然回歸的路線向前搜索的,在我的後方我們的飛機還在三三兩兩的和敵機纏鬥著。
  我擊落了第三架日機
  一段綿亙的小山和丘陵點綴在一小片星星點點的微波蕩漾的水田中,那便是風景秀麗的黃陂鄉村田野。我無暇欣賞,我很高興地發現前方正有一架驚魂未定的敵機,全速向東逃逸。
  敵機的飛行員全然沒有料到我會在它後面全速地追擊他。我調整好適於射擊的速度,用穿過風擋伸到座艙前的指揮鏡,把敵機準確地匯入鏡中的十字紅線中,從線的刻度上判斷敵機相距的距離,在測定已準確到達我的機槍400公尺的有效射程時,就開始扣動裝在左右機翼上的兩挺斯卡斯機槍,向敵機不停地猛烈射擊。從發光彈的指示中,可以看到這兩挺機槍的子彈已在400公尺交叉處準確地擊中敵機座艙,擊斃了日機座艙內的日飛行員,敵機一震,突然翻滾在空中便失蹤了。原來它已被我擊落下墜到黃陂的田野里,這是我擊落第三架日機的記錄。
空軍復興榮譽勳章 (Order of Renaissance and Honour)
http://blog.roodo.com/order_and_medal/archives/3547501.html
國民政府陸海空軍最高勛章。 國光勛章中心為威武鷹揚圖案。四週為光芒,象征榮獲此章者,有使國家前程遠大,國運昌隆,光芒四照之功勛。 此章於日修正《陸海空軍勛賞條例》所制定,並於日施行,為襟綬,有表,不分等級。
 至今分別有5人獲得此勛章,他們分別是蔣中正、傅作義、周至柔、俞大維及何應欽,其中何應欽的勛章現正收藏於台北國軍歷史文物館。
青天白日勳章第007號 蔣中正 (1931年完成北伐統一中國)
蔣中正青天白日勳章
類別:勳獎章
規格:8×8公分
重量:130 公克
來源:總統府侍衛室
獲得時間:民國64.7.25改為大綬
備考:於第一陳展室展示
武漢會戰,會戰從日軍攻佔安慶開始到武漢失守為止,歷時4個半月,中國軍隊共斃傷敵近4萬人。武漢會戰使日本的戰略進攻被迫停止,以主力回師佔領區對付遊擊戰爭,從此,正面戰場壓力減輕,敵後戰場日顯重要。以武漢會戰結束為標誌,中國抗日戰爭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與國同壽人瑞抗戰英雄飛將軍李學炎中將
我空軍飛行員李學炎,最重要的戰功是在民國32年日,身為中美混合機隊成員,從大陸江西起飛,執行轟炸台灣新竹機場的任務;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由於規劃周詳,成功達成「0比42(擊毀42架日機)」的戰績。
一大隊大隊長 李學炎
廣東梅縣梅西鎮豐田村田心李屋人&&李学炎
李学炎(1910~ ) 又名亚炳,广东梅县梅西镇丰田村田心李屋人。国民革命军空军中将。笕桥空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毕业。历任分队长、中队长,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少将数官。抗日战争爆发后,任重庆空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中校科长,中美混合大队大队长,空军汉口第四军区上校参谋长。1947年任空军总司令部少将作战处长。同年冬调台湾,任台南空军训练总处训练总队长。1953年任台湾空军总司令部研究计划署少将副署长。1956年任空军通讯电子学校少将校长。1960年“任国防部”第三参谋次长室少将助理次长。1967年任空军指挥参谋大学中将校长。1970年退役。
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人们还记忆犹新,而与此相关的另一件事人们就未必了解,那就是为了促进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周恩来总理及中央一些领导同志多次往返于西安和延安之间,当时乘坐的飞机由国民党西安空军部队提供,但飞行员是谁却就很少有人知道,他就是出生在梅县梅西镇丰田村田心李屋的农家子弟——李学炎先生。李学炎今年已近百岁高龄,退休前是空军中将军衔,1985年全家移居美国,现仍在美国安度晚年,身体还很健康。
李学炎少年时因家庭贫困,几度辍学,但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家乡时断时续读完初中后,投靠亲戚到南京求学,于1932年考入中央航空学校,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
日“西安事变”爆发,1937年初国共两党开始和谈,李学炎当时正好驻防在西安空军基地,3月份的某日,上级通知他第二天驾专机护送周恩来回延安。接受任务后,他深知此次飞行的责任重大,便连夜完成图上作业,了解沿途地形地貌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第二天中午,周恩来总理依时到达机场,相互自我介绍后,在登机前拍了一张合影照片(如下图,此照片已被周恩来纪念馆收藏)。飞机升空后一切情况正常,由于当时飞机上没有通话设备不能对话,飞行了一个小时进入洛川上空后,李学炎还随手写下一张“洛川”二字的字条递给周恩来,告诉他所处的位置。
不足两个钟头,飞机降落在延安机场,有好多人前来迎接,经介绍后,周总理请前来接机的林伯渠带李学炎去晋见毛泽东主席,步行了约半个小时,在一个很不起眼的窑洞里,他见到了身穿列宁式灰色服装、蓄长发后梳、平易近人的毛泽东,聆听了毛泽东对当时形势的论述。在他的印象中,毛泽东非常健谈,语带湘音。这次会谈只有二十几分钟,话题都是当时的国内形势,关于国共合作,关于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等,出门时毛泽东还非常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飞将军,了不起,将来跟日本打仗,就靠你们空军打先锋的好表现啦!”
此后,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前的几个月时间里,李学炎先后接送周恩来、朱德、林伯渠等中央领导人多次往返于延安和西安之间。在延安的日子里,他还拜见了朱德、罗瑞卿、徐向前、罗炳辉、肖劲光、肖学林等中央领导人,并获得部分领导人的赠言手迹。
抗日战争中期,李学炎曾奉命率领空军军官学校第十二期学生50余人赴美国接受飞行训练,一年后学成回国。1943年10月因战争发展的需要,中国空军与美国空军组建了一支特殊部队——中美空军混合联队,李学炎被任命为轰炸大队大队长,亲历了对日作战百余次,荣立了不少战功。在众多的战斗中,他认为最为难忘的是突袭台湾新竹机场的那次战役。当时由他率领二十九架中美混合联队轰炸大队的战机从江西隐蔽起飞,继而以超低空贴着台湾海峡水面飞行,然后突然从新竹南寮外海开始爬升,刚好在投弹高度便进入新竹机场上空,而且,各种型号不同飞机分成三波对地面猛烈攻击,日军措手不及匆忙应战,当场击落意欲强行升空的14架日军战机,接着摧毁了停在机场的所有日军飞机。前后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新竹机场霎时一片火海,浓烟滚滚,60多架日本战机顷刻间化为乌有,这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空军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战役。当年梅县同乡会在桂林的一次同乡聚会上,大家将一副楹联送给李学炎,上书“壮志凌云万里长空奔日月,奋身卫国百战雄风震山河”,赞誉他为“蓝天飞虎”。
李学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平易近人。他的人生历程大概可分成几个部分:少年时艰难求学,青年时蓝天飞行,壮年时入空军高层幕僚,老年时退而不休,受聘某大学任教,70多岁完全退休后移居美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他曾回故乡探亲,对家乡的巨大变化感到由衷地欢愉。
來自台灣的約翰‧霍普金斯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為平被譽為斷肢移植權威。在接受聯合報記者訪問時,他首度透露,父親李學炎曾任飛虎隊第一大隊大隊長,來台後擔任參謀大學校長,後舉家赴美。與中華民國同壽的李學炎下個月將過一百零二歲生日。
李為平在整形界頗負盛名,父親李學炎曾任參謀大學校長,也是飛虎大隊長。
全文網址: 搶救斷肢大兵/台裔神醫 父是飛虎隊長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673719.shtml#ixzz2KQ4NLLrU
Power By udn.com李為平廿九日與大兵馬洛可在醫院舉行記者會,會後接受聯合報記者訪問。
五十三歲的李為平說,他對台灣有很多美好回憶,他五歲前住高雄岡山,之後搬到台北,十五歲舉家遷往美國;最近一次到台灣參加醫學活動是兩、三年前的事。
李為平盛讚台灣的醫療進展快速,他說,在整形重建手術方面,他的摯友、長庚醫院院長魏福全有許多了不起的貢獻,在全球的整形重建醫學界設下很多典範。
李為平說,大約廿六年前還在約翰霍普金斯當住院醫師時,當時專攻整形外科的骨骼移植研究,自然而然從骨骼移植擴大到異體肢體移植。
他率先發展新式壓制免疫機能方法,在為病人接上新手臂時,並同時給予注入捐贈者的骨髓,以減少異體排斥,不像大多數移植病人必須使用混合藥物治療。
李為平盛讚台灣的醫療進展快速,他說,在整形重建手術方面,他的摯友、長庚醫院院長魏福全做出許多了不起的貢獻,在全球的整形重建醫學界設立很多典範。
不過,李為平說他的兩個小孩應該不會「繼承父業」,李為平說,小孩都還在念大學,一個學電腦、另一個念心理學。
李為平的姊姊李佳文先前受訪時提到,父親李學炎是飛虎隊第一大隊大隊長,最難忘的是轟炸新竹機場的任務,炸毀卅多架日本飛機。
是否可能到台灣貢獻一己之力,李為平說,他目前已與魏福全的團隊合作,而且魏院長團隊手術技術非常好,「不需要我們」。全文網址: 搶救斷肢大兵/台裔神醫 父是飛虎隊長 | 綜合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7673719.shtml#ixzz2KQ40Y6Ue
Power By udn.com
14:18 新聞速報 【中央社】
馬英九總統提到過去一位空軍將軍李學炎,最重要的戰功是在民國32年11月25日,身為中美混合機隊成員,從大陸江西起飛,執行轟炸台灣新竹機場的任務;當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由於規劃周詳,成功達成「0比42(擊毀42架日機)」的戰績。
 總統說,3月1日是李學炎102歲壽誕,政府已請駐美代表金溥聰前往祝壽,再次肯定李學炎非常精采的功績。
(左起)104歲的老英雄李正中,101歲的空戰英雄李學炎,98歲老英雄項展驥以及100歲的老英雄譚瑛
台北駐洛杉磯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龔中誠向101歲的空戰英雄李學炎颁发马英九赠与的寿轴
抗战时派驻中国采访的时代杂志记者白修德(西奥多·怀特)在他“寻求历史”搜索历史回忆录中,对这次突袭有颇为生动的记载。
昆明到新竹的航程是一千二百哩,当时的战机是没法完成这样的任务的,幸好在中国军民的努力下,在湖南永州修建了零陵机场,才解决了出征时战机续航力和油料不足的问题。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05:07 编辑
震驚世界的東方馬其諾防線 史恩華殉國處草鞋嶺革命遺址
日,第一次湘北會戰打響,195師覃異之師史恩華營,在草鞋嶺一帶阻擊敵人。日寇奈良支隊5000余眾,出動飛機、大炮狂轟亂炸,坦克騎兵,步兵輪番進攻。在擊潰敵12次進攻後,遭日軍四麵包圍,終於23日晨,全營500官兵英勇殉國。史營長“軍人沒有不得己的時候”激勵了全線官兵奮勇殺敵。http://www.tudou.com/home/_
   同時,全營英勇殉國的還有:死守金龍山的胡春華營;有誓與鹿角陣地共存亡的195師8團1營方瓊連;有95師營田保衛戰中頑強抵抗至最後一人的苗振華營。
   中國軍隊面對南京大屠殺的6師團谷壽夫部,在福臨鋪一帶,猛烈反擊,敵死傷慘重。後,敵發現我軍大量集結,有布口袋陣之勢,倉皇撤退。10月8日,我軍收回新墻河一帶原陣地。
   3、柏將軍草鞋嶺令:誰後退,就提頭來見
   第二次湘北大戰於日正式打響,日軍四個師團在數十架飛機炮火支援下,以裝甲車相配合,向新墻河一線發動猛烈進攻。歐震第四軍英勇迎敵,尤以據守草鞋嶺、雞婆嶺的102師最為頑強,師長柏輝章,嚴令各團:“採取近戰肉博,你如後退,就提頭來見!”
   由於戰區密碼被破譯,我軍處處被動。
   最終,經六戰區猛烈圍攻宜昌戰,和九戰區官兵拼死抵抗,己進入長沙城的日軍迅速撤退新墻河北岸,雙方恢復原陣地。
   4、王超奎殺敵,寧斷頭不投降
   1942年12月,日軍12萬兵力三犯長沙。23日晨,日軍分三路強攻新墻河,川軍楊森部頑強抵抗,其中398團王超奎營長率部固守相公嶺、馬形山,“激戰數日,雷雨交加,腥紅滿地” 全營殉國。寧斷頭,不投降的斷頭將軍名揚天下,為長沙會戰寫下悲壯一筆。
   經我軍層層夾擊,敵彈藥將盡,補給線又被切斷,元月14日,中國軍隊全線反擊,薛岳的“天爐戰法” 取得最為輝煌的勝利。
   當年,新華社喬冠華評論:新墻河為東方馬其諾防線。
   5、楊漢域將軍血戰突圍,張德能軍長無能被斃
   1944年,日軍為實現”一號作戰”,5月27日,日軍分三路攻打新墻河,閃電般圍殲我20軍,軍長楊漢域率部激戰於銅鼓嶺,鷹頭嶺一線,苦戰三日,突出重圍,第一道防線被突破。
   由於日軍大力增兵,而我重兵抽調入緬,加上輕敵和指揮失誤,造成嶽麓山陣地先失。6月18日,三戰未失的長沙終於陷落。老蔣以指揮不力,槍斃了守城軍長張德能。
   四次長沙會戰,每次,敵我雙方投入兵力達40萬以上,共殲敵十餘萬人,是集團對集團的博斗,是國家力量的對抗。而新墻河草鞋嶺等戰役地,是每次會戰的第一道防線。中國軍隊前赴後繼,浴血奮戰,湧現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績。
   三、新墻河草鞋嶺等戰役,威震國內外,媒體爭相報導
   1、筆架山有倖,得英雄,名揚天下。
   著名作家馬正健寫到:“湖南戰場的槍炮聲尚未停息,舉國上下已開始歡慶勝利。新墻河、汨羅江、福臨鋪、營田、高安、這些有名無名的河流和小鎮,躍然全國各大報刊,而薛岳、關麟征、羅卓英、王陵基等老名字再度被炒得滾燙,覃異之、史恩華等新名字頃刻間也變得家喻戶 曉.
   銘聯和碑文書法剛毅勁遒,出自195師師長覃異之之手。 碑銘聯:“筆架山千秋不朽,福臨鋪一戰成功。” 碑文:“長沙地控南北,兵家必爭之地,倭寇圖之已久,營長史恩華奮戰比家山,與全營壯烈犧牲。195師阻擊福臨鋪,寇北退,長沙無恙,烈士之功不朽矣”。
   筆架山因英雄而揚名,而筆架山一帶,史營長英勇殺敵的故事,四處流傳,英雄因筆架山而永生。
  墓址岳阳县杨林乡傅朝村莫家渡,建于1940年左右,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
会战)在岳阳新墙河阻击日军而壮烈殉国的195师史恩华营官兵400余人。毁于
1958年左右,今不存。
  2、宋美齡美國會演講,新墻河一亱成名。
   1942年2月,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這種不屈不撓的精神,其表現的實例,多的不可勝數,我只要舉一個例子:今年年初,有一位營長王超奎少校率領部隊在湖南新墻河作戰,敵人在數量方面,佔著壓倒的優勢,當他被敵軍重重包圍的時候,他與他的五百個部下,每一個人個個都戰至最後犧牲生命為止,這樣至最後一彈,最後一人,在中國士兵來說,並不是口頭說說就算數的。”
   當時,英國倫敦《英國人》,《美國美國人》、《美國人》均盛讚中國軍隊此役的表現,鼓舞了全世界處於低潮無奈中的反法西斯陣營。
   英倫敦每日新聞:“唯有長沙上空之雲彩,確見光彩奪目”
   3、描寫史恩華營長的電影——《勝利進行曲》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第三年,日本侵略軍在扶植 汪精衛漢奸政權的同時,調集重兵進犯我湘北地區。我軍營長史恩華、排長管振中、士兵任連子不畏強敵,艱苦戰鬥。湘北人民主動配合軍隊,前仆後繼,打擊敵人。當戰火逼近大慧寺時,村中婦幼正在寺內避難,日軍不顧大慧寺住持慧海和尚勸阻,企圖污辱避難婦女,慧海怒破殺戒,擊斃逞兇敵兵,自己也壯烈犧牲。長沙金井附近隱珠山下開物學校,三個小學生,因不承認汪精衛是領袖,被日軍殘暴殺害。沙田鄉農婦何大嫂,反抗日軍士兵污辱,抓住敵人滾入蓮塘,同歸於盡。在湘北軍民團結一致抗擊下,日軍陰謀破產,我國軍民取得了湘北大捷。
  演員:陶金,導演:史東山,編劇:田漢(1940)
    4、歷史紀錄片《山河一寸血》22章再現草鞋嶺戰鬥:
   “ 日軍主力部隊在新墻河以北和張耀明的52軍惡鬥了6天,到23日才渡河南下,但22日這一天195師覃異之的一個排在草鞋嶺上卻留下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這個排的排長方昌桂堅守陣地5天5夜,全排陣亡,只剩下一個叫做任連子的新兵還在壕溝里繼續作戰,營長髮覺正面的一角槍聲稀落,便派了一個姓管的排長去看看,管排長到了現場才發現原來只有任連子一個人在打,一時間十分感動,便匍匐上前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熱淚盈眶地說:“好小子!我陪你,咱們倆拼了!”他們於是在陣地里收集了一些手榴彈,就憑兩個人,又擊退了強行登山的日軍達三次之多,直到傍晚炊事兵劉慶年送飯上山,才看到這一幕情景,他連忙跑回去報告連長請求增援,連長把這兩個人拖了下來,草鞋嶺便於次日放棄,日軍也就在這天渡過了新墻河。
    這段壯烈的史實中日雙方戰史中都有記載。其實在8年抗戰中,象任連子這樣的故事何止任連子,只是都被那漫天的硝煙戰火淹沒了。
   四、39年中央社專電,揭密史恩華草鞋嶺殉國真相
   -----1939年底出版,中國抗戰史料社(湘北大捷專集)
   軍人沒有不得已的時候
   新墻河北岸草鞋嶺之役,是湘北會戰中偉壯戰役之一,在這裡,我覃異之、
  羅磊、霍錦堂部的史恩華及方昌桂、管振中等,譜寫下許多可歌可泣的史詩。
    (中央社為此,特發有下面二個專電)
    1、中央社10月22日汨羅電:
    此次湘北會戰,我各軍將士雖因各時會不同,成功成仁不同,然其作戰之沉著勇邁,足智多謀,是為我軍愈戰愈強之明證,及此次取得勝利之一最重要因素。
    9月20日起,敵向我新墻河北岸比家山,由前進陣地進攻時,扼守該地之史恩華營,以一個營兵力支持達三日之久,敵集中飛機十餘架,砲十餘門,猛犯八次,我陣地屹未撼動。
    23日拂曉前,敵復集全力來犯,史即親赴前方督戰,眾弟兄聞營長至,莫不以一當十,奮力迎殺。至6時許,史肩部被敵機投彈受傷,團長囑其後退休養,史不下,因恐士氣有損,陣地有失也。
    師長覃異之告之:以如遇不得己時,可將主力後撤。史答曰:“報告師長,我絕無不得已的時候!” 仍親裹傷口,指揮全營官兵繼續作戰。唯此時連長易平屈、文x生己陣亡,連長顏乾羅、王鳳山受重傷,所謂全營者,實僅剩排長二人,士兵40餘人而己,史乃下令全軍髙唱義勇軍進行曲,士氣因以壯。
    敵12次攻擊,悉未得逞,及乃退而復以排炮,向我陣地猛擊,彈下如暴風雨,史營長卒以身殉。
    史平時愛民如子,敵潰退後,居民感其忠貞,遂集資葬於比家山麓,題(中華魂史營長恩華之墓)。
   2、中央社11月6日長沙電:
   湘北會戰之時,我軍可歌可泣之英勇事績,不勝枚舉,而以草鞋嶺之役,史營方昌桂排所率之一排死難事,最為悲壯。
   當時,敵猛攻新墻之線正面未逞,於9月22日晨,改以重兵連續攻擊草
  鞋嶺,該地適當新墻河南與沙港之北岸,為由西塘南通楊林街之要衝。方昌桂排為擔負該地附近山頭防守部隊之一,懷然其任務重大,戰鬥亦至為慘烈。
   9月22日午間,該排正面經敵之步炮空聯合攻擊十餘次,陣地雖屹然無恙,而全排自方排長以次之壯士,殆盡為國犧牲。僅存一年僅二十之新兵任連子,仍在原陣地作最後支持。
   是時,同連另一排長管振中,警異該陣地槍聲稀疏,特呈准連長前往親察,至所見此山頭,舍此英勇孤軍,相隨而外,殆己盡無一人。管排長當撫按任之額曰:“將伴此以與同志共流盡最後一滴血!”旋相與收集陣亡戰友置之手榴彈,繼續用以擊退敵之強登山頭者凡三次。
   迄後,戰地炊事兵劉慶年,循例發出飯菜已到之報告,乃此次接到報告,已非往日之方排長,而為管排長,向前行,聞見其往日責其燒菜或鹼或淡之老友,己盡在此雄偉山頭而長眠。炊事兵極機警,如飛向連長報告,該連長率預備隊馳至,始協同管排長,守住陣地。惟此英勇之孤軍任連子,己不幸負帶光榮創傷。某長官視其情,深為嘉獎,除己獎管排長升連長外,並將任連子與劉慶年提升為上士。
   記者曾在醫院晤及任連子,相與聞話,當時戰況,不禁神感往之。
   五、恢復革命遺跡, 展示千秋不朽的抗日偉業
   1、中華魂史營長恩華之墓
   40年建於岳陽縣楊林鄉,傅朝村莫家渡,葬第一次長沙會戰草鞋嶺筆架山阻擊日軍,而壯烈殉國的195師史恩華營長及500官兵遺骸,墓一大一小兩座。據記載,戰後,為褒獎史恩華營的悲壯事跡,“國民政府在當時激戰的地點修建了一座紀念碑。 現,墓毀骨棄,僅存碑石在水塘中。希望能找出原碑,原地重建。
   2、58軍抗日陣亡將士墓
  42年建於岳陽縣楊林鄉銅鼓山,葬1941年第三次長沙會戰陣亡將士。今暮己毀,存有殘碑。
   3、川軍王超奎墓
  據考查,在岳陽往長沙的古道分岔口(相公嶺處)正中間立了一塊一米
  多高,寬20多厘米的碑,碑上的字是“王公嶺馬形山王超奎…之類。
   現在長沙、常德、龍潭、寧縣、湘陰等地都有重修或新建抗日墓碑的實例。
  我們希望政府主導,社會幫助讓抗日將士游魂安息。
   六、感謝岳陽各方人士對抗日革命歷史遺跡的關心
   1、唐華元(湖湘文化和抗史研究中心主任):…
   “把旅遊景點與湖南抗戰緊密聯繫起來。整合資源,開闢三湘抗戰文 化旅遊線路。認真開展抗戰遺存專項普查和現狀研究,制定修復、培植和保護措施,建立分類檔案並積極徵集抗戰文物。被毀的抗日文物難以全部恢復,但至少需恢復群眾有強烈要求的南嶽忠烈祠內烈士墓及湘北史恩華、王超奎等烈
  士墓,新建“洪山血案遇難同胞紀念碑”,籌建“湖南抗戰紀念館”。”
   2.、熱心網友(滄海一雲帆):
   a、建立“湘北會戰紀念塔”,請國家領導人題寫塔名。
   b、建“湘北會戰紀念館”,陳列王超奎、史恩華等英雄事跡及英雄名錄;
   c、建立“湘北會戰紀念詩詞碑林”,徵集這方面的詩詞,像“常德詩墻”請海內外名家書寫,深掘其文化底蘊;、可塑特殊英雄銅像,或群像,再現湘北會戰風雲;”
   3、民間湖湘抗史專家李宣釗,多年從事湖湘抗史研究和實地考查,收集了大量史恩華烈士的珍貴資料,十多年前就對許多志史中,關於史恩華名稱之誤作了糾正。並摘選了許多有關資料贈予我們,難能可貴。
   4、鄒容——(瀟湘晨報)著名記者,在中尋找史恩華的呼喚,代表了我們親人的心願。
   5、著名作家馬正健在《長沙大會戰全解密》中真實、 生動、 感人的描寫,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對史恩榮、 史恩華二兄弟英勇抗敵的事跡作了詳盡的敘述,我們萬分的感激。
   6、作家陳啟武、彭新華作品中軍民同仇敵慨、血戰筆架山,令人感動。
   翻閱了各種資料,我們對抗戰中建立了卓越貢獻、鐵膽熱血的湖南人民表示敬佩,對多年熱心抗烈遺跡保護的各級領導和各方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崔永元:無法忘卻的大國恥辱,強烈震撼十三億中國人的魂!
   無數無法安息的英靈, 再次刺痛十三億中國人的心!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1201/showp1.html
史恩華為黃埔八期,湖北沔陽人,生於1910年,時任52軍覃異之部195師?團三營營長,在岳陽新墻河堅守筆架山陣地與全營五百官兵陣亡,無一人生還,犧牲時年29歲。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存了關麟征1939年9月21日、22日致蔣介石“特急”、“即刻到”的密電3封,其中兩封都提到此陣地,有“終日激戰中”、“刻仍在相持中”、“傷亡頗重”、“余迄未動搖”的描述。史恩榮育有一女史湘林,今75歲,史恩華新婚三天歸隊參戰,無後人。史恩榮、史恩華是從武漢市走出的黃埔抗日軍人。史恩榮為黃埔七期,生於1908年,時任52軍覃異之部營長,1938年台兒莊戰役壯烈犧牲,年31歲。
史恩榮營長、史恩華營長和
五佰壯士墓毀骨棄令人心酸
我們對戰死在台兒莊的史恩榮營長和長沙會戰中全軍覆沒的史恩華營長和他的五佰壯士墓毀骨棄非常心酸,我們希望能找到《中華魂史營長之墓》的碑,恢複重建,我們不能理解他們還不是抗烈,那麼誰是抗烈呢?日本侵略者的混蛋軍人殺了多少中國人,雙手沾滿烈士鮮血都被貢奉在〈靖國神社〉,日本政府軍政要員年年祀拜。而我們的抗烈英雄墓毀骨棄,連稱號都沒有,能想得通嗎?能不辛酸嗎?
我們請教到何處能申報恢複抗烈稱號?到何處能祀拜這些抗烈英雄!
http://2011.hnzqw.com/viewthread.php?tid=25509一. 籍貫——湖北省檔案館檔案資料表明:史恩華,別號紹聲,湖北沔陽人,投考黃埔軍校時家住湖北漢陽晴川街五號;二. 年齡——烈士新婚三天即上戰場,犧牲時年僅29歲;
三. 評價——據旅居台灣的黃埔老兵提供的陸軍軍官學校黃埔校史館編《陸軍軍官學校抗日戰役烈士事略表》記載如下:事略:“史烈士恩華,湖北省人,剛正嚴肅,不苟言笑,有超凡之壯志……” 殉職經過:“民國二十八年九月第一次湘北會戰,烈士率部所屬之營扼守新墻河北岸前進陣地草鞋嶺據點,被優勢之日軍猛攻兩晝夜,陣地全毀,烈士最後負傷,仍率全營官兵向敵衝鋒,卒以眾寡懸殊,壯烈殉國。”
四. 烈士遺像—— 史恩華烈士遺像
下載 (51.6 KB)
至此,我們感謝烈士的親屬,讓我們對史恩華烈士總算有一個完整的了解,更增添了我們對烈士的崇敬。同時,我們建議修復《中華魂史營長恩華之墓》及修建筆架山抗日英烈紀念碑,讓湘北會戰遺址成為岳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抗日英烈們的中華民族之正氣代代相傳。 (作者為湖湘文化與抗日戰爭研究中心副主任)
http://ido.3mt.com.cn/Article/201201/showp1.html
中央社11月6日長沙電:
   湘北會戰之時,我軍可歌可泣之英勇事績,不勝枚舉,而以草鞋嶺之役,史營方昌桂排所率之一排死難事,最為悲壯。
   當時,敵猛攻新墻之線正面未逞,於9月22日晨,改以重兵連續攻擊草
  鞋嶺,該地適當新墻河南與沙港之北岸,為由西塘南通楊林街之要衝。方昌桂排為擔負該地附近山頭防守部隊之一,懷然其任務重大,戰鬥亦至為慘烈。
   9月22日午間,該排正面經敵之步炮空聯合攻擊十餘次, 陣地雖屹然無恙,而全排自方排長以次之壯士,殆盡為國犧牲。僅存一年僅二十之新兵任連子,仍在原 陣地作最後支持。
   是時,同連另一排長管振中,警異該 陣地槍聲稀疏,特呈准連長前往親察,至所見此山頭,舍此英勇孤軍,相隨而外,殆己盡無一人。管排長當撫按任之額曰:“將伴此以與同志共流盡最後一滴血!”旋相與收集陣亡戰友置之手榴彈,繼續用以擊退敵之強登山頭者凡三次。
   迄後,戰地炊事兵劉慶年,循例發出飯菜已到之報告,乃此次接到報告,已非往日之方排長,而為管排長,向前行,聞見其往日責其燒菜或鹼或淡之老友,己盡在此雄偉山頭而長眠。炊事兵極機警,如飛向連長報告,該連長率預備隊馳至,始協同管排長,守住 陣地。惟此英勇之孤軍任連子,己不幸負帶光榮創傷。某長官視其情,深為嘉獎,除己獎管排長升連長外,並將任連子與劉慶年提升為上士。
   記者曾在醫院晤及任連子,相與聞話,當時戰況,不禁神感往之。
楊偉廉烈士
楊偉廉烈士,福建省晋江縣人,生於民國紀元前二(1909)年五月六日。在廣東航空學校第四期畢業。歷任廣東空軍第三隊,西南航空公司飛行員、中央空軍空運大隊飛行員,升至上尉一級。
三十三(1944)年五月十六日,烈士由印度駕機經駝峰飛返雲南,中途人機失踪,生前有抗日戰績十五次。遺有老母子二女一。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1:26 编辑
民族敗類鄧振銓() 雲南省鎮雄縣塘房人。貴州陸軍講武學校畢業。黃埔軍校訓練部中校副官。歷任國民革命軍雲南陸軍第一混成旅連、營長、輜重隊長。 1924年到廣州,任黃埔軍校訓練部中校副官,黃埔軍校教導一團輜重隊長,黨軍第一旅團附。北伐軍東路軍總指揮部警備旅副旅長,汕頭市市政廳廳長兼公安局長。 1926年3月後歷任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師第2團團長,第14師第4團團長,1927年後任第14師少將副師長、日起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軍第1師中將師長,日起,第17軍參謀長兼第2師師長。 1929年任第19路軍吳淞要塞司令,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陸軍中將(未經1935年銓敘)。。 日,日陸海空三軍聯合進攻吳淞要塞,擊毀砲台。吳淞要塞司令鄧振銓竟然只求自保,勾搭日軍。正式開戰後,吳淞要塞軍艦仍向日艦提供淡水和食物。當日軍進攻吳淞要塞的緊要關頭該總司令臨陣脫逃,成為可恥的民族罪人。
淞滬抗戰激勵全國民眾,要塞守軍毫不畏懼,奮勇抵抗,重創日軍。 2月初,1萬多日軍多次進攻吳淞,均被擊退。 2月13日,日軍勁旅久留米混成旅團千餘人,在薀藻浜曹家橋偷渡成功後,在永安紗廠門前被中國重兵包圍,又有60名敢死隊員實施自殺攻擊,16日日軍全軍覆沒。日軍遭受重創,一舉佔領吳淞的企圖遂破產。
譚啟秀(1892—1949),廣東羅定縣黎少區龍九村人。 1931年夏陞任十九路軍七十八師少將副師長。 1932年1月,“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2月7日,日陸海空三軍聯合進攻吳淞要塞,擊毀砲台。吳淞要塞司令鄧振銓棄職潛逃,蔡廷鍇令譚啟秀兼任要塞司令,譚即日上任,竭力整頓炮合防務,堅決抗擊日軍。 2月中旬以後,日本軍艦10餘艘、飛機10餘架向吳淞砲台輪番攻擊和轟炸,以掩護步兵登陸,均被擊退。他所依靠的只是翁照垣的一個團步兵﹗至3月3日停戰,吳淞砲台始終屹立不動。
1932年4月,譚啟秀陞任師長。 1938年3月,任中央軍事參議院少將參議官。 1940年開始,先後擔任第四戰區廣東南路第一區游擊指揮官、第八游擊區司令、第七戰區高級參謀、兩陽守備區指揮等職。 1944年,日本侵略軍實施“打通大陸交通線”戰略,自珠江三角洲地區舉兵向粵西地區進犯。 8月,譚啟秀出任三羅抗日民眾武力指揮部指揮官,參與組建三羅抗日民眾集結隊三個大隊,總兵力3000餘人。 9月,譚啟秀被委任為西江南岸團隊指揮官,統一指揮當地部隊對日作戰。 1949年底病死於廣州。
毫無軍人氣節的可恥敗類鄧振銓,本是黃埔軍校訓練部的中校副官,曾任第一師的師長,他的前任師長很有名,叫薛岳,他的後任師長也很有名,叫胡宗南。
吳淞口在上海的北面角上,而鄧振銓卻把自己的公館放在了遠離上海,更遠離自己防區的蘇州。沒事也不在炮台露臉。
1月25日,19路軍下達命令,固守吳淞炮台。作為要塞司令本應該立即趕赴自己的崗位。可這位鄧振銓司令卻扭扭捏捏,開始推說炮台配件不足,後來又乾脆提出辭職。
戰事開打以後,鄧振銓的辭職卻神奇的得到了軍政部的批准。
原來,這位鄧振銓司令是軍政部長何應欽的心腹。何應欽既是他在貴州軍校時的教官,還是鄧振銓北伐時的上司。所謂門生故吏,兩樣都佔全了。而鄧振銓的女兒,還拜了白崇禧當乾爸。這樣的門路關係,鄧司令在開戰的時候,卻完成了勝利大逃亡。
http://news.qq.com/a/817.htm
吴淞要塞司令部:民国元年(1912年)改编淞防营为掩护团,都督程德全委任姜国梁为吴淞要塞司令兼任团长,是年始有吴淞要塞司令部设置。民国2年8月,北洋海军陆战队混成旅驻防吴淞要塞并解散掩护团,民国3年曾改称淞路要塞司令部。民国16年,由国民革命军接防。民国21年一二八抗战爆发时,吴淞要塞司令邓振铨临战脱逃,由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副师长谭启秀兼任司令,滕久寿任参谋长(日牺牲于吴淞),后由该师一五六旅旅长翁照垣兼任司令。经过一二八、八一三淞沪战役,吴淞炮台被毁。
民国34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即在重庆成立吴淞要塞司令部准备进驻,司令由长江上游总司令部副总司令李及兰兼任,参谋长为曹登少将,司令部以下人员都由江防总部调用,同年10月抵达吴淞,在永安第二纱厂内设司令部。民国35年6月,改派邵百昌中将继任司令,司令部设中将司令1人,少将参谋长1人。下设参谋、副官、军需、机械、军医5个处及军法、技术2室。吴淞要塞司令部负责沿江防务,海军曾设第一巡防艇队部。
http://www.hoplite.cn/templates/hpjhkz0030.html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05:01 编辑
浙赣会战时,钟学栋将军奉调在浙江暂编33师第3团抗战
浙赣会战。会战背景:(日,美国的“大黄蜂号”航空母舰载着陆军航空队的第一流飞行员杜利特尔上校
http://jrhaferaviationblog.com/a-brief-history-of-aviation/legends-of-aviation/
Jimmy Doolittle
(born Dec. 14, 1896, Alameda, Calif., U.S.—died Sept. 27, 1993, Pebble Beach, Calif.)
1944年晋升空军中将,二战后密苏里州纪念他命名一市The city of Doolittle, Missouri
的机组人员,从旧金山起航。4月18日早晨,在距离日本还有700海里处突然与一艘日本渔船相遇,其实这条船是日本侦察巡逻船“日东丸”号,美国护航巡洋舰反应迅速。立即开火将“日东丸”号击沉,但此船已经将发现美国舰队的讯息用无线电发报出去,整个编队陷入到危险之中。
18日上午8点钟,杜利特尔率领十六架B-25轰炸机起飞,两小时以后飞临东京上空。东京人正在吃午饭,听到空中传来隆隆声,不约而同地抬头仰望,以为是日本空军在做飞行表演。几分钟后,爆炸声和浓烟开始笼罩这座城市。这次空袭破坏了东京的九十座建筑物,造成五十名平民死亡。这次空袭激发了自珍珠港事件以来美军低落的士气。《洛杉矶时报》赞扬说:“杜利特尔干得漂亮。”
& &杜利特尔的轰炸机队,在轰炸了东京、横须贺、横滨、名古屋和神户等城市后,飞到中国上空,想降落在浙江省内的机场,由于没有找到预定的降落机场,加之油料耗尽,机组人员被迫弃机跳伞;美国飞行员降落在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得到当地中国百姓的救助,绝大部分美国飞行员活了下来。
4月的江南,梅雨不断。入夜,阴云密布,月黑无光。18日深夜,顾祝同打电话给岳星明,要他通知当地政府和部队全部出动,营救跳伞降落的美军飞行员。当得知美军轰炸了日本本土的消息时,第三战区士气大为振奋。
岳星明中将。号启东,四川眉山人。第24军军事政治学校、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曾任第24军训练处处员,1936年任陆军大学教官,抗战期间曾任军政部上校部附,1940年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参谋处长,1941年参与制造皖南事变,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1月任第21军副军长,1947年任整编第21师副师长兼146旅旅长,1949年6月任国防部副官局局长兼参谋总长办公室中将副主任,12月在昆明投诚。后任四川省政协常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
浙赣会战:国人力救美国大兵http://v.163.com/jishi/V5R8VCP1E/V7KR26N5U.html
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到美军轰炸,日军知道美军飞机还会从中国的丽水、衢县和玉山等地起飞,再次轰炸日本本土,决定破坏浙江和江西境内的中国机场。日本第十三军参谋长唐川安夫发出命令:“根据全面形势,必须立即摧毁浙江机场群。”
日本中国派遣军根据大本营的命令,决定由驻上海的泽田茂第十三军、驻汉口的阿南惟畿第十一军和海军第一遣华舰队参加这次作战。其中泽田茂指挥五个师团、三个混成旅团、奈良支队和谷川正宪独立混成第十七旅团等部,还有部分铁道和航空部队协同。阿南惟畿指挥两个师团和四个支队,也有航空部队协同。参战的地面部队约有八十个大队。他们的部署是:第十三军主力于5月13日以前集中在奉化、绍兴、萧山和余杭一线,15日开始攻击浙赣铁路东段;第十一军于27日以前集中到南昌附近赣江右岸,于31日夜间开始攻击浙赣铁路西段。日军企图东西夹击,打通浙赣铁路线,摧毁浙赣走廊地区的中国空军机场
浙赣铁路是一条东西交通大动脉,东起杭州,与沪杭甬铁路相交,经诸暨和江山,进入江西玉山,在贵溪与贵南铁路接轨,再往西去,穿过鄱阳平原,接上南浔铁路,经萍乡进入湖南株洲,与粤汉铁路接轨。沿线建有中国的许多空军基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日军要来争夺这一线,顾祝同第三战区和薛岳第九战区必须迎战。
中国军队的主力,集中在浙赣铁路东段,利用既设阵地逐次抵抗,迟滞和牵制日军。蒋介石准备在衢州附近与日军决战。为加强第三战区的兵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陆续从薛岳手中抽调王铁汉第四十九军、刘召棠第十九军、萧之楚第二十六军和王耀武第七十四军加强第三战区,命令顾祝同加紧袭击日军,力保浙江和江西的各个机场,将日军主力牵引在这一带,以减轻陕西和湖南两地所受的压力,确保四川的安全。
这就是中国军队所说的浙赣会战,日军称之为“A”号作战。顾祝同根据上述战略设想,命令李觉的第二十五集团军担任浙南作战;王敬久的第十集团军担任钱塘江以南的作战及金华和兰溪的守备;上官云相的第三十二集团军担任钱塘江北岸的作战;刘广济的第一百军担任浙赣路西段的作战;丁治磐的第二十六军和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控制在衢州;唐式遵的第二十三集团军担任宁国、贵池和都昌一线的守备。薛岳派出三个军向赣东活动,策应第三战区作战。这次会战历时约三个多月,日军集中九个师团以上的兵力,经过苦战,付出惨重代价,实现了预定目的。据日军战史记载,日军死伤二万八千九百多人,损失酒井师团长,并失去战马二千六百多匹。中国守军由于缺少必要的通讯联络及判断失误,第三战区未能实现与日军决战的计划。 日,浙赣会战开始。日军分三路向金华、兰溪进犯。其中第15师团这一路由师团长,有侵华“急先锋”、“虎将”之称的酒井直次中将率领,从萧山出发,经诸暨,渡过浦阳江南下,于24日到达兰溪以北马涧等地区,进犯兰溪县城外围时,遭到国民革军的猛然阻击,数日攻不下来,日军作调整后,继续向兰溪县城进攻。
5月28日凌晨被驻防在兰溪的国民革命军第49军第63师发现,中国军队立即开枪阻击。顿时,日军大乱,酒井急忙登高地察看地形指挥反击。10时45分,酒井乘马踏响布在岔路口通往高地上的地雷。
“轰”的一声巨响,弹片和沙石腾空而起,爆炸的气浪把酒井从马背上掀起,又摔到地上。酒井的乘马当场被炸死,酒井本人的左脚被炸碎,左腿皮肉绽裂。川久保立刻跳下马来,奔至酒井处,
日,杀害新四军第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等270余新四军的刽子手,使89万人丧生的郑州“花园口决堤”导致者之一,有侵华“急先锋”、“虎将”之称的日本陆军中将,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参加浙赣会战,在浙江兰溪触雷丧命。日军怕影响在浙赣战役参战的日军将士的士气,就严密地封锁了消息,直到9月27日浙赣战役结近尾声(9月30日结束)时,才在杭州西湖畔举行“兰溪战役阵亡将士追悼会”时向外透露这一消息。当时,周恩来领导的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在第一时间(即9月28日)以《五月兰溪之役毙敌酒井中将》为题,及时向全国人民报导了这一消息。因为酒井直次是被国民革命军埋雷击毙的,触雷身亡这一消息又是经共产党在第一时间向全国人民进行报导的,从而才在全国抗日战争处在最艰难的时期,起到了一种沉重地打击了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日斗志的巨大作用,所以说,击毙酒井对中国抗日战争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堪称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典范。
罗源叶高蔚老兵抗战经历记录——浙赣会战
http://www.ilaobi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919
叶高蔚老先生,生于1919年7月7日,现年93岁。福建霞浦人,祖辈务农。
叶高蔚老先生,生于1919年7月7日,现年93岁。福建霞浦人,祖辈务农。
叶先生1939年响应抗战报国的号召,报考中央军校被录取,秋季入学在福建长汀编入入伍生团,团长唐承慨湖南醴陵人。随后到湖南武冈县黄埔军校二分校编为17期27总队步科。第二分校主任李明灏湖南醴陵人,教育长李亚封。17期学员原定42年底毕业,因抗战急需军官提前到42年年初毕业。
毕业后即开赴浙江金华,任陆军暂编33师第3团第3营机枪连机枪排长,广东兴宁人,师长箫冀勉,团长钟学栋(广东梅县人)。注:钟将军是广东紫金客家人,元配夫人黄墨庄是广东梅县人。
暂编第9军:1941年编制调整暂编第33师改隶第88军冯圣法浙江诸暨人任军长,陈式正任副军长,同年9月,该军奉命由浙江西进湖南,参加了第二次长沙会战。1942年5月,该军参加了浙赣会战。次此会战结束后,该军隶属第10集团军
陈式正浙江奉化溪口剡源村剡岙人,黄埔一期。其父陈泉卿是蒋中正同学长期在11师和18军任职
(日军记载在第三战区阵亡40188人,被俘10847人)。
美国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0MjA3ODU2.html
轰炸东京美国对“偷袭珍珠港”的报复
日,大黄蜂号在瓜达卡纳尔岛的争夺战中,在瓜岛附近的圣克鲁斯海域海战中沉没。
此次空袭最大意义是诱发日寇决心拿下中途岛,中途岛战役美军大胜,扭转了整个太
平洋战局,日寇从此一厥不振,步向败亡
浙赣会战中国战俘幸存者卢新芳先生,是原属中央军第86军第67师的士兵。照片拍摄于2009年8月7日,卢新芳先生在台湾高雄凤山的寓所。他手中所拿到报纸,是在亚包中国抗日战俘史实于2008年底重新披露之后以及在台湾的相关部门于2009年初找到了几位亚包中国战俘幸存者之后,荣服处的记者前来采访他,根据他的口述,所作的报导。
此次日军发动的浙赣会战,纯由美国杜立德轰炸队空袭日本而起。在美国而言,其结果自然是振奋了士气;但对中国而言,则是加重了战场的压力和物资人员的巨大损失。因为中、美虽为同盟,战前美国亦表示要派遣空军协同作战,然而整个战役期间,却未有任何美国飞机参战,故中国实为此战最大的牺牲者。
从浙赣战役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来看,显然,这是美国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所施行的李代桃僵之计。被日军押送到新不列颠岛做苦工的,就是这次浙赣会战中被俘的中国官兵中一个极小的部分。而从战后亚包中国官兵幸存者编队的人员构成以及综合各方的情况来看,显然这批从浙江转道上海赴新不列颠岛的战俘,都是在浙赣会战的衢州战役中被俘的官兵。因为守卫衢州与日军血战四昼夜的,就只有第86军及所配属的炮兵部队,故而未及突围而被俘的,都是卫戍衢州的第86军序列的部队。而且,从战后在亚包的幸存者原属部队番号来看,他们基本上都是第16师、第67师、第79师及炮兵第一团的,这三个师又都是属于中央军嫡系莫与硕第86军,就是坚守衢州与日军血战4昼夜的那支部队。最终在亚包所组成的中国留澳属新不列颠岛暂编第二大队官兵,也都是来自第86军的上述序列部队。可以说,这部分到亚包的中国战俘,其被俘的时间大致相同,原属指挥系统也相同,是其最大的特点。因此,这批中国官兵在亚包解放后,就通通归编到留澳属新不列颠岛暂编第二大队中。而其他在浙赣会战中被俘的国军官兵,如新编第30师(这是属于何绍周第88军的部队),以及其他的第62师、第192师和第145师等湘军和川军序列的官兵,他们虽非中央军嫡系,但却是坚守金华和兰溪给日军以极大杀伤的正规部队,他们中这些在浙赣会战中被俘的国军官兵,甚至包括部分在衢州战役之前被俘的第67师官兵,有部分就被转到南京老虎桥战俘集中营。2005年曾有一则报导,谓在抗战胜利60周年时,一位当年南京老虎桥战俘集中营的幸存者郑贵秋,来到该集中营遗址凭吊,回忆1942年被押送到这里关押和做苦工的经历。他在浙赣会战时是隶属第67师的一名抗日军人,因在会战中被俘后而被押转到此。显而易见,郑贵秋的经历证实了在南京集中营里也关押了许多浙赣会战时被俘的中国官兵。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述部队中的一些被俘官兵,就与南京战俘集中营的其他正规国军及各类游击队官兵,一起被日军选调出来,转道上海押送到了新不列颠岛做苦工。因此,尽管这些官兵也是在浙赣会战中被俘,即使其中也有第86军的官兵,但由于被俘后关押在南京,因而在亚包解放后中国官兵编队时,没有回归到他们的老部队中,而是跟那些一同来自南京的其它部队以及游击队官兵一起,编入留澳属新不列颠岛暂编第一大队。
一个老兵的自述 我炸死了酒井直次
1937年,16岁的黄士伟还是蜀华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成都新闻报》刊出川军招收 20名战地服务队员的启事:要求高中以上青年学生,要有为国捐躯、舍身存仁的斗志和失地不复誓不生还的决心。如被录取,先向家里写好遗嘱。
炸死酒井令我震惊
  日,我在兰溪县城北1.5公里处,时任146师独立工兵第8营副营长、代营长的黄士伟再次率一个排的兵力,在此设伏。
  和前一次一样,怕目标太大被日军发现,白天黄士伟和战友们住在距离兰溪不远的寿昌县。晚上从寿昌出发,游过富春江,(楼主注:富春江为中国浙江省钱塘江上游,新安江与兰江汇合后河段始称富春江,下起富阳,上至淳安县。其中桐庐县境河段称桐江。)
埋了60多枚地雷,破坏了兰溪—寿昌的所有桥梁,又设置了许多路障,天亮时再返回寿昌。
  “选点、布雷都由我安排,那个地雷像西瓜一样大,中国制造,铁铸的,埋完地雷后要在上面覆一块铸铁板,大概有 50公分见方,只要踩在上面的重量超过65公斤就会爆炸。”
  对于埋雷的细节,黄老至今记忆犹新,“被炸死的酒井当时骑着马,所以重量肯定超过65公斤,哈哈哈哈。” 1984年,由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写的《中国派遣军》(上卷)中,首次记录了1942年浙赣战役第 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在兰溪被地雷炸死的消息,并在文中哀叹道:“现任师团长阵亡,自陆军创建以来还是首次。”
  与此同时,原我军第三战区第二十三集团军参谋长,时任南京军事学院教授的吴鹤云在《川军抗战亲历记》中首次对外披露称:“第21军146师所指挥的独立工兵第8营副营长黄士伟,率工兵在兰溪北郊所埋地雷炸死了侵华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
1943年,黄士伟第三次到永州工兵学校普通班学习,一年后毕业时。正逢湘桂战役,交通堵塞,一时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时值长沙、衡阳、云州、桂林等地相继沦陷,当地几十万难民被迫坐火车朝贵州、云南方向涌去,我也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两个月后的1945年,黄士伟辗转回到了四川,此后参加了工作,直到退休。
http://news.sina.com.cn/c//.shtml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富春江有山有水,水中有山,水行山中,山绕水生。群峰拥翠,为旅游风光中少见。富春江以水系为主体,融合众多飞瀑、雄奇岩峰、古老村落缀成一组风光旅游带,可谓“水碧山青画不如。”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
http://www.rtacn.com/LMTSE/UploadFiles_/0518.jpg
日,侵华日军侵占蒋介石故乡浙江奉化县城和溪口,4月26日成立日伪监时政权“奉化维持会”,蒋介石故居丰镐房占为日军司令部。日寇守田大佐率部进入溪口,见镇内无人,悉数捣毁全镇水缸,锅灶,民间财物被洗劫一空。后在镇四周密布铁丝网,强令往来行人只许从武岭门及藏山大桥出入,经过岗哨逼行鞠躬礼,并限定妇女在剡溪洗涤时间,稍有不遵即遭毒打或枪杀。1945年8月日寇投降,18日撤离溪口。是年11月,据溪口镇公所第83号呈文载,溪口沦陷1576天,计被杀217人,被抓失踪73人,全毁半毁民房223间,楼屋1990间,平屋1172间,被抢粮米1.5万斤,茶叶2000余箱,以及大批耕牛、猪、鸡及实物细软;被砍大树4899株,竹150万株,汽车站、医院、公园等遭严重破坏。
日蒋介石原配毛福梅在故居被日机炸死,溪口并无任何军事目标,蒋之故居及元配竟成唯一军事目标。
美国“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细部写真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Hornet)由纽波纽斯船厂建造。1942年开工,日下水,日服役。在1945年6月的台风中损坏了飞行甲板。日退役封存。在日在纽约海军船厂进行了SCB 27A 改装,日完工并重新服役。在此期间的日重新设计为攻击航母(CVA 12)。1956年1月在Bremerton海军船厂进行了SCB 125 斜角甲板改装。日重新设计为反潜航母。1964年6月到1965年2月间进行了FRAM II延寿改装。日退役封存。日被作为博物馆。CV-8是第7艘以大黄蜂号命名的舰只,也是约克城级航母的第三艘。与约克城首舰相比,舰体和航速稍有增大,同时加大了水面和水下防护。她有3部升降机,首部是开放式机库,岛式上层建筑和烟囱连为一体,形成了美国航母的基本型。1940年11月下水,1941年10月正式服役,珍珠港事件爆发时,大黄蜂号还正在诺福克港外进行训练。 作为当时最大最新的航母,大黄蜂号自然被选中参加空袭东京的任务,经过短期的特殊改装后,日,大黄蜂号载着16架B-25轰炸机在哈尔西的企业号护航下突入日本近海。4月18日清晨,特混舰队在离日本东京还有600多海里时,杜立特中校率领16架飞机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起飞,成功地空袭了东京和附近的城市。这一行动对美国和日本都产生了巨大的震动,罗斯福总统开玩笑说,飞机是从“香格里拉”起飞的,这个“香格里拉”也就是大黄蜂号。 日,大黄蜂号从珍珠港赶赴珊瑚海,但在她到达前,珊瑚海战已经结束了。 1942年6月初,约克城号、企业号和大黄蜂号在中途岛东北350海里处会合,准备伏击日本大舰队。6月4日晨,斯普鲁恩斯在估计空袭中途岛的日机返航时,决定出击。大黄蜂号上有35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10架野猫战斗机和15架蹂躏者鱼雷机出动,并在不同的高度上扑向日本航空母舰舰队。编队到达预定的目标海区后,日舰队已向西北撤离躲避,而后编队失散。35架俯冲轰炸机向中途岛方向搜索,最后21架返航母舰,其余在中途岛降落。但15架鱼雷机组成的第8中队在低空向北搜索,发现了日本舰队,在没有战斗机护航、没有俯冲轰炸机配合情况下,速度较慢的第8中队仍然决定发动进攻,结果全被零式战机和防空炮火击落,并且一雷未中,飞行员也只有盖伊少尉一人幸存。但各机队的牺牲精神终于为企业号的俯冲轰炸机创造了一个最好的时机,日舰队的4艘航母先后被击沉。大黄蜂号的俯冲轰炸机再次起飞时,也只有驱逐舰可以攻击了。 随后,大黄蜂号安装了新式雷达并继续其训练。在8月下旬,瓜达卡纳尔岛的争夺战中,美航母舰队与日本第五航空战队在东所罗门群岛对垒,企业号、萨拉托加号先后受伤返港,黄蜂号(WASP)战沉。随后的近一个月间,大黄蜂号是可以运行的唯一航母,为支援登陆战立下了功勋。 日晨,在瓜岛附近的圣克鲁斯海域,大黄蜂号和刚刚维修完毕的企业号与日航母再次对垒,日方是第五航空战队航母翔鹤、瑞鹤号和瑞凤号。双方的实力和机会均很接近。但企业号躲避在暴雨下,结果全部日机集中突击大黄蜂号,而大黄蜂号的护卫战队机配置得太近,没能起到有效的保护。大黄蜂号至少中了两条鱼雷和3颗炸掉,又有一架燃烧的日机撞在舰上。受伤后的大黄蜂号只能由驱逐舰拖带以8节的速度前进。下午,大黄蜂号又受到4次日机袭击,舰体倾斜14度,梅森舰长下令弃舰。17时许,随日舰队的邻近,护卫的驱逐舰麦斯挺号和安德森号向大黄蜂号发射了9条鱼雷和400多发炮弹而后撤离,但顽强的大黄蜂号还是拒绝由战友的炮火结束自己的命运。20时,日战列舰队驶近大黄蜂号,后者还不断发出爆炸声。日军见无法拖带,又向大黄蜂号发射了4条鱼雷,大黄蜂号终于在第二天沉没。在突击日舰过程中,大黄蜂号的轰炸机重创了翔鹤号和其护卫舰只。 大黄蜂号从服役到战沉只有1年的时间,她没有其姊妹舰企业号那么幸运,在太平洋的黎明即将来临时消失在海面上,但她在美国海军最艰难的时刻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精神,这一点就足以令她骄傲。正象梅森舰长在最后一个离舰时所说的,“新的大黄蜂号上见!”。 1943年8月,大黄蜂这只火凤凰在第4艘埃斯克斯级航母(CV-12)上得到了新生,CV-12成为第8艘以大黄蜂命名的舰只。 大黄蜂号(Cv-8)在二战中共获得4枚战斗之星勋章。 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 19900吨、25000吨(满载) 动力 120,400马力 飞行甲板长度 750英尺 航速 最大34节 火炮 5英寸火炮5座,40mm高射炮30座,20mm高射炮最多60座 标准舰载机 80-90架 舰员 2700人(新华网)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mil//content_7765532.htm
1940年10月鍾學棟將軍調任58師廖齡奇部補充團團長,74軍一部分1941年9月奉調浙江暫編33師簫冀勉部支援湘赣會戰,第二次長沙會戰(日本戰史為第一次長沙會戰)發生是日至10月6日,鍾将軍有無參與二次長沙會戰無法查證。
1937年11月在淞滬會戰戰場上,鍾將軍由88師264旅(旅長黃梅興烈士)527團中校團附,調升58師馮聖發部174旅(旅長吳繼光烈士)347團上校團長,後擴編為獨立團升少將團長
杜立德空襲東京 日本遷怒屠殺浙江25萬人&&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04:05 编辑
中國外蒙古獨立歷史真相
解密时刻: 日记中的蒋介石-美苏密约,割让外蒙秘辛(完整版)
1950年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而廢除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53年中華民國政府援引蘇聯並未做到「不援助中共」等條件,而廢除在《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關於外蒙古的換文,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
並下令把外蒙古重新納入中華民國的版圖之內。
蔣中正在國民黨的中央會議上,沉重地檢討說:「承認外蒙獨立的決策,雖然是中央正式通過一致贊成的,但我本人願負其全責。這是我個人的決策,是我的責任,亦是我的罪愆」。蔣還稱,放棄外蒙古「實在是一個幼稚的幻想,絕非謀國之道」;蔣中正還表示自己「對總理、對革命、對國家和人民應該引咎自責」。1952年,中華民國向聯合國控告蘇聯。聯合國大會以25票贊成,9票反對,24票棄權通過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譴責蘇聯。是為「控蘇案」。中華民國外交部在1949年11月7日《與蘇聯斷絕邦交之聲明》中稱,《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後,中國政府一向恪守該條約產生之一切義務 但是蘇聯卻支持中國共產黨。1949年10月蘇聯公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之建交。蘇聯屢次違約,但國民政府卻為顧慮美國關係,遲未採取行動直至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對國會正式否認雅爾塔秘密協定的存在,國府才於2月23日宣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2月25日,外交部正式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外蒙古是於日宣佈獨立。1924年,外蒙古在蘇聯的支持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
我說:國際形勢比人強,有強權沒公理,法理上中國有收回外蒙依據,但怎樣收回則是時機和技巧問題。
法理上外蒙是中華民國領土,但是中華民國沒有能力收回,只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外蒙獨立,適當時機是可以依法收回固有領土,所以說算算老祖宗還沒收回的地產其實真不少,中國太大了,八年抗戰收回了台灣卻丟了外蒙(其實清朝以後中國實際已無法控制外蒙)1854年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說「中國一旦發生政變,也不應容許中國新政府把權力擴張到蒙古,在這種情況下,蒙古應受到俄國保護」1921年7月11日,外蒙古建立親蘇的君主立憲政府。北京徐世昌政府下令命張作霖收復外蒙。張僅作了敷衍,並沒出兵至蒙。1924年5月31日北洋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俄解決懸案大綱》不承認外蒙獨立。1946年2月13日,國民政府與蒙古建立外交關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蘇聯政府代表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簽訂,此條約最大要點是關於外蒙古主權問題,換文內容為:「鑒於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獨立願望,中華民國政府同意,將在日本戰敗後舉行公民投票以確定外蒙的獨立」,並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條件下,允許將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是否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10月20日外矇人民在被蘇聯操控的外蒙當局監視和控制下舉行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
中華民國政府撤退台灣後,以蘇聯「違約」為由,於1952年向聯合國大會提出「控蘇案」,並經大會決議通過。於是1953年經中華民國立法院宣佈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部長葉公超聲明指出:
基於中華民國政府所提出之事實及證據,聯合國大會第六屆常會於四十一年二月一日(一九五二年二月一日)通過決議案譴責蘇聯,指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就日本投降後對中國之關係而言,實未履行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所簽訂之友好同盟條約」。蘇聯此種背信違約之舉,已使中國及中國人民受有嚴重之損害與不堪言狀之痛苦。 由於蘇聯不顧其在中蘇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下之義務,繼續對中國進行侵奪、敵對之行動,意圖完全剝奪中國人民為一自由獨立民族之權利。蘇聯此種行動,迄今尚在進行之中,而其狂妄暴戾之程度與日俱增,從而嚴重威脅東亞及世界之和平及安全。在此種情形下,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該約及其它有關文件既因蘇聯之行動而歸於無效,中國自有權解除其所受該約及其它有關之文件約束,爰正式宣告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之中華民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邦友好同盟條約及其他有關文件為無效。中華民國政府並保留中國及其他國家人民對於因蘇聯違反該約及其他有關文件所受之損害向蘇聯提出要求之權。
1961年10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以9票贊成,0票反對,1票(美國)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蒙古入會案。中華民國未參加投票表決。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630號決議案,接納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
回顧歷史背景:蘇聯紅軍進佔中國東北後,不但在中國東北強姦中國婦女,還劫掠工業設施,價值達80億美元,超過德境三倍為繼續取得同盟國對中國戰區的支持,以及避免蘇聯使得新疆伊寧事變擴大、援助中共和在東北駐軍不撤走,1945年8月14日,經過與蘇聯兩個多月的談判,中華民國政府最終做出妥協。宋子文、王世杰等在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的授權下與蘇聯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同意「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在蘇聯尊重東北的主權、領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內部事務;不援助中共等條件下,允許將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結果決定是否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宋子文拒絕簽字,並辭掉外交部長一職,最後該條約由王世杰簽字, 同日,中蘇兩國
外交部互致照會
中華民國行憲前聲索外蒙古的法規以及草案有: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第三條:「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民國20年(1931年),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一條:「中華民國領土為各省及蒙古西藏。」
同年制定公佈蒙古盟部旗組織法時,第四條第二項提到車臣、土謝圖、三音諾顏扎薩克圖、塞音濟雅哈圖、唐努烏梁海、青塞特奇勒圖、烏拉恩素珠克圖、巴圖塞特奇勒圖各部,而第八條以及第九條提到蒙古地方。
民國25年(1936年),五五憲草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為……、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民國35年(1946年),中華民國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時,尚未行憲,而訓政時期也尚未結束。民國36年(1947年),內政部發佈《中華民國行政區域簡表》凡例八:「蒙古地方雖經我政府於民國35年1月5日承認其獨立,但詳確疆界,尚待勘定。」民國36年(1947年)12月25日施行中華民國憲法以及公佈訓政結束程序法時,憲法第四條:「中華民國領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經國民大會之決議,不得變更之。」但在沒有列舉何為領土時,憲法有四條提到蒙古,其中除第一百一十九條外,其他三條已經被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取消效力:
隨著清朝的瓦解,中華民國建立後,外蒙古於日宣佈獨立。1924年,外蒙古在蘇聯的支持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1945年,其獨立得到包括中華民國在內的國際社會的公認,之後中華民國否認其獨立地位。
中華民國法理領土四至為:極東:黑瞎子島東端,東經135度4分;
極西:瓦罕帕米爾之噴赤河,東經71度;極南:曾母暗沙,北緯4度(或北緯3°10'-曾母暗沙立地暗沙海域);極北:薩彥嶺脊,北緯53度57分。
國共內戰兩岸分治形成後,中華民國實際控制領土四至為:
極北:福建省連江縣東引鄉北固礁,北緯25°56'N;極東:台灣省基隆市中正區棉花嶼,東經122°06'25&;極南:高雄市南沙群島太平島,北緯10°23';極西:高雄市南沙群島太平島,東經114°22'。
國民政府發表公告承認外蒙獨立(日)
(中央社重慶五日電)國府於一月五日發表承認外蒙獨立之公告如下:外蒙古人民於民國卅四年十月廿日舉行公民投票,中央曾派內政部次長雷法章前往觀察,近據外蒙古投票事務人員之報告,公民投票結果,已證實外蒙古人民贊成獨立,茲照國防會最高委員會之審議,法定承認外蒙古之獨立,除由行政院轉飭內政部將此項決議正式通知外蒙古政府外,特此公告。
1953年2月23日中華民國政府宣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2月25日,外交部正式廢除《中蘇友好同盟條約》。
日本人看外蒙古獨立之內幕
美蘇聯手泡製外蒙獨立分列中國,帝國主義者最怕看到的是一個強大而領導全球的中國,壓過美蘇的中國,當老大的中國!
愛國的中國人應懂得敵人的語言和思路
蘇聯是狼,美國是虎,日本是禽獸,英國是忘恩負義的小販
蘇聯出兵東北後,同他們會師的並非是有過正式協議的國民黨,而是獨立自主搶先進入這裡的中共武裝。
蘇軍繳獲的日軍95 式輕型坦克。這款坦克參加了新中國的開國大典閱兵
美國的最終目的,是基辛格對美國總統的一句話:“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美國控制石油讓中國流通美元。
美國人席勒說:“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勇於不惜一切地維護自己的尊嚴,這個國家將一文不值。”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21:31 编辑
档案解密:帝国梦碎之日本战败后的天皇裕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LUz96O3GnE
八·一五日军投降内幕
上片尾有小段电脑处理彩色版受降纪录片
Japanese Surrender in Color (1945)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18:27 编辑
黄埔军校创建始末
 20世纪前半世纪,国军的一种制式短佩剑。长期以来,这种短剑闻名遐迩,有几种名字:军人魂、中正剑、成仁剑、自杀剑,近来有人称之为“黄埔军魂――将军剑。 它的正规名字,其实就叫短剑,亦即军人魂,是和礼刀、军刀并行的一种军官装具,属军官的一种常规服饰。军人魂短剑,开始并非一般军官的装具,而是作为特定的颁授之物。如黄埔军校的毕业生多获赠一把纪念剑(30年代中期开始)。还有各军政部门,各地方势力,各要人长官,以及一些社会团体,也以颁剑为一时之尚。仅黄埔军校23期学生含各分校与各种训练班毕业生,即达23万余人,获剑者起码都应以十数万计。如此计算,军人魂的颁发总量,即使是保守的估计,也当在百万柄上下。 军人魂的名号,最早见诸1933年5月于庐山军官训练团。蒋中正总统在「军官训练团训练的目的和方针」训词中,开宗明义说明这次训练唯一的目的,是要先寻找我们军人的灵魂,再来挽回我们整个国家的灵魂! 军人魂短剑的规格,全长三十九公分,剑柄长十一公分二公厘,护手厚三公厘,鞘长二十七公分五公厘,剑柄宽三公分,鞘口宽三公分,尾宽二公分二公厘;剑柄用玳瑁制,柄之两面中央及顶上均包铜镀金上镌梅花纹,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线,护手亦铜制镀金不镌花纹,鞘身为魄镀镍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铜平镌花纹,鞘口包铜长三公分二公厘,鞘尾包铜长六公分,剑刃长二十六公分,剑柄与剑鞘相连接处置弹簧开关一。 1935到1945年的十年间,是军人魂的黄金时代,军人魂短剑成为国军正式列装的配件。抗战胜利,伴随着美式服装的出现,军人魂短剑正式退出军官常规服饰。 http://www.ans.org.tw/detail_page.php?category=52&sub_category=1&tid=7蒋介石日记日本将校团揭密蒋介石之死 中山艦事件:專家考證並非蔣介石一手策劃(圖)http://big5.china.com/gate/big5/news.china.com/zh_cn/history/all/91.html專家考證並非蔣介石一手策劃———
  中山艦事件(亦稱三二○事件)是中國現代史上的著名事件。它對中國現代歷史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近年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專家發現,“中山艦事件”並非由蔣介石一手策劃,它的發生有其偶然性的一面。為了揭開事件的真相,記者電話採訪了對此有深入研究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楊天石研究員。
  要揭開中山艦事件之謎,就必須查清中山艦調動經過。
  楊天石認為,要揭開中山艦事件之謎,就必須查清中山艦調動經過。中山艦事件的整個過程是怎樣的呢?
  根據黃埔軍校管理科交通股股員黎時雍的報告,日午後6時半,黃埔軍校校長辦公廳主任孔慶叡因為外洋定安火輪被匪徒搶劫,讓黃埔軍校管理科科長趙錦雯火速派巡艦一隻,運衛兵16名前往保護。當時因為黃埔軍校無船可開,趙錦雯便電話請駐省辦事處派船以應急需。
  北伐時期的蔣介石
  2004年4月,被打撈出水的中山艦在武漢船廠緊張修復中
  海軍局代局長李之龍
  行駛中的中山艦
  而駐省辦事處接電話的是交通股股員王學臣。王學臣事後陳述說,因為電話聽不清,搞不清是何人的命令,因為按趙錦雯的命令,限本夜必須調一兩艘巡洋艦以備巡查之用。便當即把這件事報告了黃埔軍校管理科交通股股長兼駐省辦事處主任歐陽鐘。
  歐陽鐘得到王學臣的報告後,即親赴海軍局交涉。當時,海軍局代局長李之龍因公外出。作戰科科長鄒毅即當面應允立即派艦隻前往黃埔。此後,據歐陽鐘自稱,他“於是即返辦事處”。但據李之龍的婦人報告,當晚,歐陽鐘並未回辦事處,而是到了她家。歐陽鐘聲稱:“奉蔣校長命令,有緊急之事,派戰鬥艦兩艘開赴黃埔,聽候蔣校長調遣。”並留下鄒毅的信函。信上說已經派一艦前去,剩下的“只有中山艦和自由可派,請決定一艘”。李之龍歸來閱信後,當即下令派中山艦前往。
  此後,以聯共(布)中央委員布勃諾夫為團長的蘇聯使團正在廣州考察。俄國考察團要參觀中山艦,李之龍即用電話請示蔣介石,得到蔣介石的同意後,便調中山艦回省。
  中山艦的調動經過說明,這是一次偶然性的事件。
  楊天石認為,中山艦的調動經過至少可以說明以下幾點:
  第一,中山艦駛往黃埔並非李之龍“矯令”,它與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總黨代表汪精衛、蘇聯顧問季山嘉無關,也與共產黨無關。多年來,蔣介石和國民黨部分人士一直大肆宣傳的所謂“陰謀”說顯然不能成立。
  第二,蔣介石沒有直接給海軍局或李之龍下達過調艦命令。因此,所謂蔣介石下令而又反誣李之龍“矯令”說也不能成立。
  第三,中途加碼,“矯”蔣介石之令的是黃埔軍校駐廣州辦事處主任歐陽鐘。而歐陽鐘才是中山艦事件的一個重要人物。他是孫文主義學會骨幹、海軍軍官學校副校長歐陽格的侄子,只有了解他的這一身份,才有助於揭開中山艦事件之謎。
  國民黨右派組織孫文主義學會和西山會議派的陰謀勾當。
  廣州孫文主義學會發端於1925年6月的中山學會,其核心人物為王柏齡、賀衷寒、潘佑強。這一組織成立後,即與西山會議派相勾結,陰謀反對國共合作,其間的聯絡人就是時任國府委員,兼任廣州市市政府委員會委員長的伍朝樞。這兩個國民黨的右派組織一直就想“拆散”當時廣州國民政府的團結局面,挑撥國共關係,使共產黨和蔣介石分家。
  中山艦事件發生前,廣州孫文主義學會分子異常活躍。王柏齡很早就到處散佈汪精衛反蔣。3月17日早晨,王柏齡在黃埔軍校內散佈說:“共產黨在製造叛亂,陰謀策劃海軍局武裝政變。”
  正是在這一狀況下,作為孫文主義學會成員之一的歐陽鐘出面假傳蔣介石命令,誘使李之龍出動艦隻,以便和王柏齡的謠言相印證。歐陽鐘的活動是整個陰謀的組成部分。
  中山艦事件的整個過程是歐陽格與王柏齡定計之後,一面唆使歐陽鐘矯令,一面向蔣介石謊報,其結果便演出了震驚中外的三二○事件。
中山艦調動之初,蔣介石的最初反應是有人要“幹他”或“趕他”。
  那麼,在整個中山艦事件的過程中,蔣介石的反應是怎樣的呢?據蔣介石日記,3月19日下午一點鐘,他接到李之龍的電話,請求將中山艦調回省城,預備給蘇聯考察團參觀。他當即表示:“我沒有要你開去,你要開回來,就開回來好了,何必問我做什麼呢?”
  此後,他越來越感到事情蹊蹺。“為什麼既沒有我的命令要中山艦開去,而他要開回來為什麼又要來問我。”“中山艦到了黃埔,因為我不在黃埔,在省裏,他就開回來省城。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蔣介石的日記表明,他當時懷疑,共產黨和汪精衛要“幹他”或“趕他”。他此前曾以自請“赴俄休養”試探汪精衛,而汪精衛是同意的。
  蔣介石對中山艦調動的最初反應是準備離開廣州,退到他所掌握的東征軍總指揮部所在地汕頭。日記上說:“上午,準備回汕休養。”“下午五時,行至半途”才決定返回,對中山艦採取鎮壓措施。
  中山艦事件在當時的大背景下,有偶然性的一面,也有必然性一面。
  楊天石認為,就蔣介石誤信伍朝樞、歐陽格等人的謠言來說,三二○事件有其偶然性,但是,就當時國民黨內左右派的激烈鬥爭和蔣介石的思想來說,又有其必然性。
  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內的左右派力量都有所發展。1926年1月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是左派的勝利。會議代表256人,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佔絕對優勢。會議選出的中央執監委員中,共產黨佔7人,國民黨左派佔15人。在隨後建立的國民黨中央秘書處、組織部、宣傳部、農民部中都有共產黨員擔任領導工作。與此同時,國民革命軍中大約已有一千餘名共產黨員。一軍、二軍、三軍、四軍、六軍的政治部主任都由共產黨人擔任。這一時期,蘇聯顧問團也加強了自己的地位和影響。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革命軍總黨代表汪精衛也表現為前所未有的左傾。
  而此時的國民黨右派卻不能容忍共產黨力量的發展和蘇聯顧問影響的增強,也不能容忍汪精衛的左傾。蔣介石雖然因依靠蘇聯供應軍械而仍然主張聯俄,對共產黨也時而表現出願意合作的姿態,但在內心裏,卻早已滋生出強烈的不滿。
  這一切都說明瞭蔣介石和左派力量爭奪領導權的鬥爭必不可免,即使沒有右派的造謠和挑撥,蔣介石遲早也會製造出另一個事件來。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03:10 编辑
雅尔达密约全文:
  三强领袖——苏俄、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获致协议,在德国投降后及欧洲战争结束后之二或三个月内,在下列条件下,苏俄应即参与盟国方面,对日本作战:
  一、外蒙古现状(蒙古人民共和国)应予保持。
  二、因日本在一九○四年之后,而被攫夺之俄国原享权益应予恢复,其中包括:
  1、库页岛南部,及其邻近岛屿,将交与苏俄。
  2、大连商业港,列为国际港,苏俄在该海港内之特别权益将予保护。苏俄并得恢复租借旅顺港,为其海军基地。
  3、中东铁路以及通往大连之南满铁路,将由中国及苏俄合组之机构共同经营。三国同意,苏俄之特别权益,应予保障。中国继续保持在东北之完整主权。
  三、千岛群岛将割让交苏俄。
  三国并确认对上列外蒙古、海港及铁路之各项协议,须征求 蒋介石主席之同意。罗斯福总统在斯大林元帅之建议下,将设法获取蒋主席之同意。三强领袖获致协议,在击溃日本之后,苏俄上项之要求,将毫无疑议地得以达成。
  苏俄表示乐意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协定,俾得以武力协助中国自日本压迫下求解放。 (以上转录自陈鉴波着:《中华民国春秋》第 840 页)
一狼二虎泡制分列中国,遗患无穷,侵犯同盟国主权的真相和证据
美國和蘇聯的最終目的,是基辛格對美國總統的一句話:“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美國控制石油讓中國流通美元。
美國人席勒說:“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勇於不惜一切地維護自己的尊嚴,這個國家將一文不值。”
本帖最后由 wugang 于
15:26 编辑
民國年號加1911即西元
西元減1911即民國紀年
日皇裕仁終戰詔書
http://www.trustedluv.com/cguestbook/messages/7.htm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 ,美國軍艦密蘇里號東京灣日軍投降儀式中華民國代表徐永昌上將簽字
岡村寧次代表日本政府簽字向中华民国投降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冈村宁次对日军部报告
“敌方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地方杂牌军在内之200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日意志。在历次会战中,它不仅是主要的战斗原动力,同时还严厉监督着逐渐丧失战斗力意志而徘徊犹豫的地方杂牌军,使之不致离去而步调一致,因此不可忽视其威力。黄埔军校教育之彻底,由此可见……有此军队存在,要想和平解决事变,无异是缘木求鱼. ——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又稱﹕湘北大捷) 結束後,國民極為振奮,海內外慰問函電如雪片般飛來,美國著名的「時代周刊」雜誌更是特地刊載了美聯社記者瓦恩特撰寫的戰地通訊--「中國戰場巡視」,美譽關麟征將軍是「中國的巴頓」﹐關麟征將軍因傑出的指揮才能被委任為國軍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年輕的帥才那一年才三十四歲。
戰後,岡村寧次對軍部報告《關於迅速解決日華事變作戰方面的意見》中承認:「敵軍抗日勢力之中樞既不在於中國四億民眾,亦不在於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於包括若干地方雜牌軍在內之二百萬抗日敵軍,而只在於以蔣介石為中心、以黃埔軍官學校系統的青年軍官為主體的中央直系軍隊的抗日意志。只要該軍存在,迅速和平解決有如緣木求魚。」
三次長沙大捷後,日軍第十一軍對國軍第九戰區完全失去了戰鬥信心,兩年多的時間裏不敢再對長沙發動任何的攻擊, 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更被日本人譽為「長沙之虎」﹗
“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晚年的關麟徵對自己的戎馬生涯頗為自豪。台兒莊戰役之後,日軍名將坂垣徵四郎不無欽佩地說:“關麟徵的一個軍應視普通支那十個軍。”
“我的一生是打日本鬼子的一生”,晚年的关麟征对自己的戎马生涯颇为自豪。台儿庄战役之后,日军名将坂垣征四郎不无钦佩地说:“关麟征的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十个军。”
岡村寧次(日-日),日本帝國時代陸軍大將,日本支那派遣軍總司令,也是日軍投降前中國戰區最高負責人。日軍大本營在下達投降命令的同時,給了岡村本人一個密令,要他考慮率部向中國共產黨投降,促成國共內戰以利於日本復興,岡村沒有機械執行這個命令,他故意向何應欽建議,保留50萬日軍幫國民黨守衛華北,這個建議由於太過荒唐被蔣介石否決了,但他卻因此被蔣介石看重。蔣中正於日要求已投降之日軍「捍衞防區」,岡村寧次立即下令:「所有武器裝備一律移交給中央政府,不接受中共的任何要求,必要時採取自衞行動。」國民政府與在華日軍防範蘇聯赤化的合作模式就此展開。由於他拒絕遵從中國共產黨的指示而被中共視為頭號重要戰犯,後來更到台灣以白團在日本的總負責人身分持續協助中華民國對抗共產黨。
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判決書(民國37年度戰審字第28號)  公訴人:本庭檢察官
  被告:岡村寧次,男,66歲,日本東京人,前日本駐華派遣軍總司令官,陸軍大將。
  指定辯護人:江一平律師
  楊 鵬律師
  錢龍生律師
  上述被告因戰犯案件,經本庭檢察官起訴,本庭判決如下:
  主文:
  岡村寧次無罪。
  理由:
  按戰爭罪犯之成立,係以在作戰期間,肆施屠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