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苏联都侵略过苏联侵略阿富汗原因,期间,中国帮助过苏联侵略阿富汗原因吗?怎么帮的?

已被0人收藏
&苏联入侵阿富汗与苏联崩溃的联系zt
来自:保密
发帖:190+4280
苏联入侵阿富汗与苏联崩溃的联系
  大大2000
  苏联入侵阿富汗也算是苏联崩溃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军事因素和军事支出因素还是其次,毕竟每年几十亿美元的支出,万把人的伤亡,苏联还能承受。关键是这些金钱和伤亡的付出到底能给苏联带来什么收益呢?
  因为入侵阿富汗,西方国家抵制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美国开始直接跟苏联对抗,称苏联为邪恶的帝国,里根的强硬政策不给苏联外交上的回旋。中国也把苏联侵略阿富汗作为中苏外交关系回复正常化的第一个重要障碍(后两个是中蒙中苏边境驻军和越南入侵柬埔寨)。苏联不仅跟西方外交出现问题,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关系也成了问题,在阿拉伯世界也更孤立。由于阿富汗的****势力的膨胀,也导致了苏联中亚的加盟共和国****势力坐大,影响到苏联联盟的稳定性,又影响到高加索诸加盟共和国。美国由于支持阿富汗的游击队,开始通过援助游击队来渗透到美国势力从来没有涉足的中亚,包括情报力量的建设和代理人的培养等。
  在苏联军队的建设方面,大量出现在阿富汗的苏军士兵吸毒、逃亡、拒绝执行命令等现象,军队中老爷子欺压新兵的恶劣事件多有发生,这样又造成苏联国内青年拒绝服兵役,士兵的母亲找军方控诉孩子在军队中遭受的非人折磨跟大量新兵的失踪或被杀案件,造成了苏军在苏联国内的影响很不好,在苏军中也造成大批士兵恐惧去阿富汗,厌恶苏军厌恶服役等。阿富汗抵抗组织还将大量毒品运入苏联的中亚加盟共和国,使得苏联很多地方毒品泛滥。总之,上述问题基本都是入侵一个毫无利益的邻国得来得。
  至于苏联的体制,70年代的时候,苏联社会就出现了停滞现象,勃列日涅夫不仅喜欢给自己颁发勋章,还喜欢在工业上科技上军事上搞大项目,好大喜功。苏联的军工科技人员为了得到苏共领导的欢心,不惜工本的研制各种武器,造成苏联资源的严重不合理使用。一个在二战中损失大量年轻男性的国家,长期保有500多万军队(苏军和内卫以及边防军等),国家的科技和工业力量又大多数为军工服务,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民勤劳的国家居然缺乏粮食肉类食油暖水瓶皮靴等各种民用物资和民用生活用品的长期窘况。在勃列日涅夫的伟大的“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人民的控制跟斯大林的恐怖时代没有多少区别。
  他从60年代以来加强苏联的常规军事力量,已经消耗了大量的人员和资源国力。太空竞争也耗费巨大,美国80年代玩起了星球大战计划,苏联也紧跟着,资源国力耗费更大。苏联跟美国不同,美国玩军备竞赛,很多科技的东西都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转化为民用的,转化为专利和金钱。而苏联只能消耗巨大的资源人力,得到一些不能吃不能用还要花钱费人力维护的装备。美国一个阿波罗登月计划,所发明的专利无数,应用到民用上到现在这些技术还在用,还没有全用完。而苏联呢,那30多年无数次在拜科努尔发射的火箭卫星飞船,不过是一个个耗资巨大的炮仗烟火而已。
  冷战时代,美国苏联出口军火,大部分都是军援受援国,基本上都是无偿的,这一点苏联的更多,美国也是,好在美国的军火贸易伙伴中有些有钱的主,还能贴补点,苏联就不行了,伙伴亲戚大都太穷了,不仅帮不了自己,还总要刮自己的。苏联跟美国玩全球对抗,从加勒比到黑非洲,从东南亚到中东,美国有自身的雄厚力量,有西方工业国家的支持。而苏联,根本是国力不够,在一步步一次次对抗中,苏联逐渐落入美国削弱它的圈套。
  苏联跟中国翻脸后,对苏联很不利,不仅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边境维持重兵,还要跟中国争夺社会主义的小弟兄,这都要花大量的钱的。本来还可以跟中国在工业农业科技等方面互通有无,中国还是一个很大的市场,这下好了,这个市场也被西方得去了,当然中苏破裂反目的原因不能都怪苏联,中国占了很大的无理因素。
  综合以上原因,苏联能不崩溃吗?很多人埋怨戈和叶,其实我看,没有这两个人,苏联也要崩溃,不过可能晚一点,也不会很长时间,顶多2-3年而已。古话说好: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苏联倒行逆施荼毒各族人民,这个新沙皇帝国是早晚都要崩溃的。
  各位左爷,杜牧的那句话我的书不在身边说不上来了,反正你们都读过。一个政权无论多么强大,只要对外霸道横行,对内内政不修、纲纪败坏、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僚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社会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样的政权不管它控制多严密,有多少党徒,有多少拥护的粪青、有多么强大的镇压力量等,最终一定会崩溃。谎言终归是谎言,人民必将迎来真理普遍的那一天。
  左爷们,你们父辈小时候经常唱的一首歌就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历史和人民将拭目以待。
-------------------------------------------------------------------------------------------
daelim ns125 GY6 CG125
...楼主...
来自:保密
发帖:80+317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
来自:保密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历史和人民将拭目以待
-------------------------------------------------------------------------------------------
爷爷祖籍绍兴上虞,父亲生在上海长在上海
我是祖籍绍兴的上海人
驱逐硬盘,还我河山;吴越雅音,远胜胡普;吴越儿郎,勤劳勇敢;自强自立,共创未来。
来自:保密
发帖:402+4874
-------------------------------------------------------------------------------------------
来自:保密
发帖:141+6080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
Chelsea中卫Ricardo Carvalho
来自:保密
发帖:17+991
现在我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的发展资本主义~~全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强大繁荣富强而局部民主的资本主义强国而奋斗不息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来自:保密
发帖:304+4401
这一天快来吧
-------------------------------------------------------------------------------------------
喜欢秋天,非常喜欢.
来自:保密
发帖:154+13281
-------------------------------------------------------------------------------------------
再不降价就没有节目了
来自:保密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
作者:黄民兴
时间: 19:59:00
来自:冷战中国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双击自动滚屏】
第 1 页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一第 2 页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二第 3 页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三
苏联入侵阿富汗已经五年了。但是,实际上战后苏联大规模渗入阿富汗却比这早得多,它开始于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年)。本文的目的就是初步揭示这一时期苏美在阿富汗的争夺,及其对以后阿富汗历史的影响。
阿富汗位于西亚东端,地处东西方陆上交通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它是英俄两大殖民帝国激烈角逐的场所。为了维护国家独立,阿富汗政府开始奉行和平中立的对外政策,不与大国结盟。1919年阿曼努拉继位以后,阿富汗与苏俄建立并发展起非同一般的关系,但1929年叶海亚王朝建立之后,阿富汗与苏联的关系骤然冷却。它开始与英国等国接近,但阿富汗的目的在于从这些国家获得经济和军事援助,巩固中央集权,它并未放弃中立政策。阿富汗还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42年)。
第二次世界大戏结束后,阿富汗与美国的关系开始在它的对外政策中占有突出地位。1946年,美国摩里逊-努得逊公司开始在阿富汗南部的赫尔曼德河流域兴建一个大型水利工程,即赫尔曼德河谷工程。此外,美国还打算把阿富汗拉入拟议中的军事集团。然而,阿富汗的马茂德政府(年)坚持中立政策,反对以加入军事集团为前提的军事援助。因此,美国只向阿富汗提供了少量军援。1947年印巴分治以后,阿富汗要求巴基斯坦政府允许“普什图尼斯坦”地区自决。在这一问题上,美国为了拉住巴基斯坦,不支持阿富汗的立场,使后者忿忿不平。另一方面,赫尔曼德河谷工程由于设计失误,耗尽了阿富汗的外汇储备,而美国对阿富汗的贷款要求又十分吝啬。所有这一切造成了阿美关系的裂痕,并使马茂德政府在国内受到许多人的指责。所以,马茂德开始打破苏阿关系一向冷淡的局面。1950年,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在过境贸易问题上发生摩擦,苏联向阿富汗提供了它所需要的石油和水泥。
1953年9月,王室中代表革新势力的达乌德亲王(马茂德的堂侄,查希尔国王的堂兄)接替马茂德任首相。他开始执行新的外交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在保持独立、中立和不结盟地位的前提下,积极改善与苏联的关系;利用东西方的冷战,同时接受苏联和美国的援助,在大国间维持平衡。这一政策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第一,国际形势的变化。L953年1月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总统,他加快了美国在中东建立军事集团的步伐。5月,国务卿杜勒斯巡视了中东地区。他在回国后的报告中说,由于阿拉伯国家对英、法、以十分仇视,难以劝说他们加入同一个军事集团,而与苏联毗邻的“北层”国家(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则意识到了“共产主义”的威胁。因此,美国决定首先在北层国家中建立一个小型军事集团。
1953年在苏朕发生的事情更为重要。3月,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实际上控制了苏联党政大权。他开始推行缓和东西方关系的“缓和战略”,同时积极与美国争夺。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上,苏联特别注意在邻近的亚洲和北非国家扩大苏联的势力和影响,破坏美国建立军事集团的企图。例如,苏联在1953年夏放弃了对土耳其的领土要求,主动向伊朗提出解决边界和财政问题。赫鲁晓夫的新政策在客观上打击了西方国家控制中东、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阴谋,但从根本上说,它服从于苏联争霸世界的战略总计划。因此,1953年标志着美苏在中东激烈争夺的开始。
第二,美国在经济援助、军事援助和“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上不能满足阿富汗的要求。阿富汗是一个经济文化极为落后的国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达乌德政府打算大规模地发展交通运输、工业、水利和教育等部门,为此需要外国的大量经济技术和文化援助;在军事上,阿富汗也非常需要外国的先进武器,以加强中央集权和国防力量。在“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上,阿富汗希望美国能对它的盟国巴基斯坦施加压力,保证这一问题在有利于阿富汗的情况下得到解决。但是,马茂德政府的教训表明,美国在这三个方面都不能满足阿富汗的要求。因此达乌德认为,阿富汗必须大力发展与苏联的关系,并以此迫使美国对阿富汗的要求作出让步。统治阶层中许多人反对接近苏联,担心这会危及阿富汗的独立。达乌德则认为,接受西方援助、阿富汗高级军官的忠诚、严密的警察体系和****教对社会的影响足以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然而,这一政策有一个形成过程。1955年以前,达乌德对美国仍抱有一定幻想。这时美国也加强了在阿富汗的活动。1953年9月至1954年1月,美国参议员威廉·诺兰、副总统尼克松和助理国务卿约翰·杰尼干先后来防,劝说阿加入军事集团。阿富汗要求美国提供军事援助,但反对放弃中立政策,因而遭到拒绝。在经济援助方面,美国于1953年11月向阿提供了1,850万美元贷款,利息和偿还期比过去的贷款要优惠[1]。但1955年阿富汗要求美国为阿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l亿美元贷款时,美国又表示拒绝。[2]
1955年的“普什图尼斯坦”争端最终迫使达乌德政府改变了对美国的态度。这一年3月,巴基斯坦宣布实行一体化计划,即把西巴各省合并为一个省(不包括部落特区)。阿富汗担心这将导致西巴的部落特区丧失其独立性,并入这一省份,便提出了抗议。一些喀布尔人撕下了巴基斯坦使馆的国旗,巴基斯坦则停止了阿富汗经由巴基斯坦的过境贸易(直至9月份)。阿富汗的对外贸易向以巴基斯坦作为主要过境路线,阿富汗的大宗出口产品水果也主要销往印巴,而巴基斯坦的边界封锁一直延续到水果收获季节。因此,阿富汗经济受到很大压力。达乌德政府要求美国帮助建立一条经过伊朗的新过境路线,遭到美国和伊朗的反对。美国企图以此逼迫阿放弃中立政策,加入军事集团。
因此,达乌德终于决定向苏联寻求出路。早在1954年1月,苏联即与阿富汗签订一项贷款350万美元的协定,帮助阿修建粮仓、面粉厂和面包厂。这是战后苏联向亚非拉国家提供的第一笔贷款。1954年苏联向阿富汗提供的贷款共计700万美元。[3] 1955年巴基斯坦封锁边界后,苏联同意延长1950年苏阿过境协定,此后苏联在阿富汗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1955/56年度为21.2%,1956/57年度为31.9%。[4]①1955年12月,苏联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对阿富汗进行了正式访问。双方延长了1931年苏阿中立和互不侵犯条约。赫鲁晓夫宣布向阿富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供1亿美元贷款(占计划所需资金的60%以上),并在招待宴会上的讲话中公开支持阿在“普什图尼斯坦”问题上的立场。据说双方还就苏联向阿富汗提供军援一事达成协议。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访阿是战后苏阿关系发展的转折点,此后苏联一跃而成为阿富汗的主要援助国,取代了美国的地位。
1956年以后,苏阿两国领导人经常进行互访。1956年3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访阿。10月,达乌德首相第一次访问苏联,双方宣布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关系。月间,查希尔国王访苏,苏阿签订在阿富汗北部进行石油勘探和航空测绘的协定。1958年10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阿。1959年5月,达乌德二次访苏。
在经济援助方面,两国于1956年1月签订了正式贷款协定。协定规定,l亿美元贷款8年后开始偿还,在22年内分期以等量换货物资偿付,年利2%。[5]②3月,苏阿宣布了用这笔贷款建造的15个项目,主要是公路、机场、电站、工厂和水坝等。此后,大批苏联技术人员涌入阿富汗,据统计,其人数达人。[6]③苏联的经济援助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工矿业和水利方面。1954年至1963年,苏联已经完成和正在援建的重要项目有:(1)交通运输。苏联修建了把喀布尔与北方边港基齐港联在一起的基齐港—喀布尔公路(400公里),它穿越高耸入云的兴都库什山,工程浩大;库什卡(苏)—赫拉特—坎大哈公路把苏联边城库什卡与阿西部城市赫拉特及东南城市坎大哈相联,绵延683公里,苏为此提供8000万美元赠款;苏阿界河阿姆河上阿富汗诸港的改建;喀布尔国际机场。(2)工矿业。苏联在北部进行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及航空测绘,并兴建了喀布尔西罗面包厂、普勒胡姆里面包厂、喀布尔沥青混凝土工厂、喀布尔詹格拉克汽车修理厂、阿富汗最大的纳格卢水电站和达伦塔水电站。(3)水利。阿富汗第二大水利工程楠格哈尔水利工程。
-------------------------------------------------------------------------------------------
你们啊,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我真为你们着急啊!
上海汽车群
来自:保密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
作者:黄民兴
时间: 19:59:00
来自:冷战中国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双击自动滚屏】
第 1 页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一第 2 页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二第 3 页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三
1956年7月,阿富汗与苏联签订了苏联提供2500万美元军事援助的协定。苏联根据协定提供包括T—34型坦克、米格17型战斗机、伊柳辛—28型喷气式轰炸机和直升飞机在内的大批武器。[7]④因此,阿富汗成为中东继埃及和叙利亚之后第三个接受苏联军援的国家。苏联派出大批军事顾问到阿富汗军队中,并且每年接受100名以上的阿富汗青年军官到本国受训。苏联还在北部的马扎里沙里夫和喀布尔郊区的巴格拉姆修建了两个空军基地。
苏联在其他领域也加强了与阿富汗的联系。1960年,阿富汗开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共有8人,1962年猛增至300人。[8]⑤两国教育、卫生、新闻、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代表团来往频繁。1957年,苏联对外广播第一次开设普什图语节目。
阿富汗是接受苏联援助最早最多的国家之一。年,苏联共向阿富汗提供5.07亿美元经援,占同期苏联对亚非拉国家经援的14.7%,仅次于印度(9.68亿)和埃及(5.36亿),但按人均计算则居第一。[9] 年,苏联向阿富汗提供了1亿美元军援,占同期对亚非拉国家军援的9.7%,[10] 两国贸易因此而迅速发展。年,苏阿进出口贸易额占同期苏联对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的5%。[11]
苏联之所以在阿富汗下如此大的本钱,其主要目的有三。第一,从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控制阿富汗。1955年11月巴格达条约组织建立以后,美国在苏联南翼建起了一道东起巴基斯坦、西至土耳其的军事包围圈,而阿富汗成为“北层”地区唯一未加入军事集团的国家。因此,苏联把阿富汗作为重点渗透对象。苏联经济和军事援助源源流入阿富汗,使阿富汗在经济和国防的发展上对苏联形成很大依赖性。应当指出的是,苏联援建的许多经济项目本身就具有很重要的军事意义,例如地质普查和航空测绘可以提供军事情报,公路和桥架可以通行苏联的重型坦克。通过提供军事援助,苏联不但控制了阿军的装备来源,而且在军官中培植了一批亲苏势力,这对于以后苏联干涉阿富汗内政作用甚大。
第二,以阿富汗作为苏联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样板,分化亲美的亚非国家、首先是巴格达条约成员国。苏联对阿富汗的经援不但数量大,而且条件优厚,例如贷款利息低,偿还期长,可以用阿富汗的传统出口货物或本国货币偿还。此外,苏联项目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工业领域。因此,苏联大力宣传它对阿富汗的“友好援助”,说它如何不同于“帝国主义”的援助。苏联的目的不但在于向阿富汗人民进行宣传,而且也在于向巴格达条约成员国进行宣传,向它们证明脱离美国的军事集团能给它们带来多大的好处。
第三,把阿富汗作为向南亚进行渗透的桥头堡。南亚是重要的战略地区,巴基斯坦是美国在本地区的重要支柱,是联结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中间环节。为了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苏联一面拉拢印度,另一面利用阿巴关于“普什图尼斯坦”问题的纠纷大做文章。起初,对阿富汗的立场表示支持的国家只有印度;后来苏联也声明支持,这大大鼓励了阿富汗坚持其强硬方针。苏联除了在正式场合支持阿富汗以外,还在经济和军事上给予它以大力帮助。它向阿富汗提供代用的过境路线,帮助阿修建粮仓、储藏石油产品的储油罐和输油管,以改善阿富汗抵御巴基斯坦边境封锁的能力,同时提供大量武器弹药。苏联的用意在于迫使巴放弃亲美政策,实行中立化。
苏阿关系的发展在阿富汗社会各阶层中的反应是不同的。毛拉和部族汗坚决反对政府的对苏政策,认为这将导致阿富汗的“赤化”。在王室成员、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当中,许多人赞成接受苏联的援助,但反对过分依赖苏联,还有些人则担心达乌德过于亲苏。至于一般人民,由于苏联的援助给阿富汗带来一定好处,苏联技术人员生活需要也低于西方技术人员,苏联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有了改善。
而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大为震惊。1956年1月,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一项声明,其中说:目前这个阶段可能是共产主义和自由之间斗争的转折点;经济和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冷战的焦点,美国必须反击苏联的努力。此后,美国开始向阿富汗提供大量的官方援助。以商品援助中的小麦为例,年,美向阿赠送小麦23万吨,价值1924万美元,而年只卖给阿2万吨。[12]
达乌德政府对美国政府对阿政策的变化,表示欢迎,两国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1956年2月,阿美签订一项技术援助协定,规定扩大美国顾问在农业、矿业和教育等部门中的作用。1957年,两国又签订一项保障美国在阿私人投资的协定。同年3、4月间,美总统特使理查兹到中东向各国政府解释艾森豪威尔主义。在他访阿期间,双方发表联合公报,阿宣称它在不放弃中立政策的前提下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即拒绝了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政治内容。即便如此,美国仍愿提供援助。它还压巴基斯坦对阿作出让步。年,阿巴签订了航空协定和贸易及过境协定。1958年6月,达乌德访问美国,邀请美国企业家到阿投资。1959年12月,艾森豪威尔总统访问阿富汗,受到了热烈欢迎。
本阶段美国对阿经援仅次于苏联,居第二位。年,美国共向阿提供了l.46亿美元援助(1953年以前估汁不超过3000万美元),其中赠予占64.6%,而苏援主要是贷款。从领域上看,交通运输占35.6%,赫尔曼德河谷工程33.9%、小麦15.6%、教育5.2%,工业2.9%,农业2.6%,行政1.3%。[13] 美国的主要援助项目有:(1)交通运输。美国改建了联系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两条主要公路,即喀布尔—坎大哈—斯平巴尔达克公路(558公里)和喀布尔一贾拉拉巴德—托尔哈姆公路(224公里),兴建了坎大哈国际机场和几个国内机场。(2)赫尔曼德河谷工程。阿富汗第一大水利工程,到六十年代初已消耗阿、美资金1.5亿美元,但效益不明显。[14] (3)教育。帮助喀尔大学创建教育学院、农学院和工程学院,投资兴建喀布尔大学新校园,为中学教育改革和英语教学提供帮助,接纳大批留学生。(4)工矿业。帮助阿富汗两个煤矿实行机械化,在坎大哈勘探石油和天然气,在南部进行航空测绘,在喀布尔兴建汽车修理厂等。(4)行政。派顾问到计划、农业、商业和教育部工作,研究行政的改进问题。此外,美国仍继续向阿提供少量军援。1957年,阿美签订了一项由美国向阿富汗警察提供技术援助和进行人员培训的协定。
-------------------------------------------------------------------------------------------
你们啊,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我真为你们着急啊!
上海汽车群
来自:保密
美国向阿富汗提供援助的主要目的亦有三。笫一,削弱苏联在阿富汗的影响,加强后者与美国及其亚洲盟国的联系。起初,美国援阿的目的是控制阿富汗,把它拉入西方的军事集团。但这一计划落了空。在苏阿关系空前发展以后,美国转而采取了遏制苏联在阿势力增长的政策。例如,为了阻止苏阿在民航领域的合作,美国“慷慨解囊”,向阿提供956万美元赠款,用于兴建坎大哈国际机场和三个国内机场。[15]
第二,对阿富汗文化教育界进行渗透,在知识分子中培植亲美势力。对于阿富汗的统治阶级来说,美国的社会制度是比较安全的,因此,阿富汗对美国在教育方面的援助大开绿灯。而美国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对此亦十分重视。从1946年开始,阿富汗的教育制度就开始模仿美国。到达乌德执政时期,美国在阿教育界的影响急剧增长,取代了战前法国、德国和印度的地位。阿富汗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是到1960年才开始的,而且基本上学习自然科学,美国接纳的阿富汗留学生则超过任何一国,他们大多学习人文科学。阿富汗想以此防止苏联的思想渗透。
第三,扩大对阿富汗的商品和资本输出。美国对阿富汗的经济援助包括商品援助工程援助。商品援助使美国能够把大量商品向阿富汗倾销,其中主要是剩余小麦。尽管这些小麦是赠予,但出售所得款项的用途须由美国决定。美国对阿的资本输出主要是官方的工程援助,这为本国的垄断资本赚得了大量利润。由于美国商品的大量涌入,1958年以后阿对外贸易由顺差转为严重逆差,61/62年度年平均为3237.5万美元。[16]
1959年3月,美国与伊朗、巴基斯坦和土耳其分别签订双边防御条约,从而成为中央条约组织的非正式成员国。加上阿美关系的发展,使苏联十分担心。就在艾森豪威尔访阿后不久,赫鲁晓夫于1960年3月第二次访问阿富汗。在会谈中,赫鲁晓夫提出:如果阿富汗同意苏联顾问进入政府所有各部,则苏联将提供阿第二个五年计划所需的全部外汇费用(4.5亿美元)。达乌德对此表示拒绝。因此,赫鲁晓夫此行完全失败。虽然他访阿的主要目的是商谈经济问题,但双方仅仅签订了一个文化协定。不过,为了拉住阿富汗,苏联在联合公报中第一次正式对阿富汗的“普什图尼斯坦\"\"政策表示支持。
1960年年底,阿富汗要求美国为阿第二个五年计划提供3.5亿美元援助。而后者迟迟不作答复。此时,阿巴关系再次恶化,这影响到阿美关系的发展。从1960年下半年到1961年上半年,阿巴军队在边境上不断发生冲突。日,巴基斯坦关闭了它在阿富汗的领事馆,要求阿关闭它在巴基斯坦的领事馆和贸易机构。阿则要求巴撤回这一做法,否则即行断交。巴对此不予置理,两国逐于9月6日断交。巴基斯坦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对阿富汗的边界封锁。
此时正值水果收获季节,边界封锁使阿富汗的水果出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9月下旬,外交大臣纳依姆访问苏联,要求苏在水果出口、物资过境和“二·五”计划经费方面给予帮助。这正是苏联求之不得的。它立即同意建立一条阿苏水果空运线,并愿为阿“二·五”计划提供4.5亿美元贷款。10月11日,索科洛夫斯基元帅率领苏联军事代表团访阿,可能双方举行了有关提供用于边界冲突的军火的会谈。11月19日,苏阿签订补充过境协定。美国则于10月派代表团前来调解阿巴争端,但未成功。1962年6月,美国宣布它无法向阿第二个五年计划提供3.5亿美元援助。美国之所以这样做,一则是对阿苏过分接近不满,再则它也不愿向阿提供这样巨额的援助。但达乌德无意完全依赖苏联。1962年2月,阿富汗与伊朗签订过境协定,与美国签订了美国物资经伊朗转运的协定,由此可见,美国也不愿意完全放弃在阿富汗的阵地。
年阿巴边境的关闭给阿富汗经济带来了消极影响。阿富汗与西方和印巴的贸易基本上陷于停顿,西方援建的项目也大多下马,国内商品匮乏,物价飞涨,城市人民、商人、大地主和游牧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怨声载道。至于知识分子,他们还对政府对内专制感到不满。查希尔国王与达乌德的矛盾开始趋于表面化。查希尔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政治倾向比较保守,曾经支持达乌德担任首相。他赞成阿苏接近,但认为达乌德过于亲苏。达在内政上大权独揽的做法和削弱君权的企图更使国王不能容忍。因此,他利用国内各阶层对达乌德的不满,迫使后者于1963年3月辞职。此后十年间(年),阿苏关系显然不如达乌德执政时期了。
-------------------------------------------------------------------------------------------
你们啊,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我真为你们着急啊!
上海汽车群
...10楼...
来自:保密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
作者:黄民兴
时间: 19:59:00
来自:冷战中国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双击自动滚屏】
第 1 页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一第 2 页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二第 3 页 达乌德第一次执政时期阿富汗三
综上所述,年阿富汗与苏美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53年9月至1955年3月是第一个阶段。这时阿富汗努力向美国寻求军事援助、更多的经济援助和外交支持,但因坚持中立政策而遭到拒绝;与苏联的关系大有改善。1955年3月至1960年8月为第二阶段,以阿巴关于“普什图尼斯坦”问题的争端为开端。在这一争端中美国不愿意支持阿富汗。苏阿关系进入了新阶段,大量苏援源源流入阿富汗。美国受到震动,随即增加了经援的数量,加强了与苏联的争夺,因此,阿富汗同时从东西方获得实惠。1960年3月赫鲁晓夫访阿遭到挫折,证明第二阶段末期苏阿关系稍有降温。1960年8月至1963年3月为第三阶段。此时阿巴争端使阿苏关系的发展超过第二阶段,苏联包揽了“二·五”计划的全部外汇费用,而阿美关系趋于冷淡。
由此可见,阿富汗在苏美对外政策中的地位是大不相同的。从苏联方面来说,阿富汗、印度、埃及和叙利亚都是有重大战略意义而政治上又有可能打入的国家。因此,苏联对阿富汗的策略是积极进攻,不惜代价控制它。而美国就不同了。它在西南亚地区的主要支柱是土耳其、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国,阿富汗不是重点。加上阿富汗执行中立外交政策,美国对阿的援助是有限的,在阿巴发生冲突时不可能支持阿富汗。美国对阿的这一政策无异于把后者推进苏联的怀抱。
谋求外援是达乌德对苏美外交的重要目标。在这方面,他取得很大成功,同时从双方获得大量外援。必须承认,苏美的援助对于阿富汗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满足了阿在资金、技术和人员方面的要求。经过十年的发展,阿富汗在交通运输、工矿业和教育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外援在经济上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许多外援项目经济效益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如前所述,苏美提供援助是为了争夺这块战略要地,并不完全考虑阿富汗人民的利益。许多项目设计失当,施工拖拉,劳民伤财,收益不大。最明显的是赫尔曼德河谷工程。苏美在阿修建的公路造价不小,但它们只联系大城市,缺乏支线,因而经济效用大大降低。
其次,苏美在援助上的竞争,导致了阿富汗经济在许多方而出现某种程度上的分裂。在地理上,苏援项目和美援项目分别集中在阿富汗北部和南部。在计划部里,同时有苏联和美国的顾问。苏联顾问主张大力发展国营经济,美国顾问则赞成让私人资本自由发展。类似的情况还很多。
再次,大量接受外国贷款使阿富汗背上沉重的外债负担。美国的援助固然以赠予为主,但阿富汗的主要援助国苏联却主要提供贷款。再加上许多项目工期长、见效慢、经济效益差,阿富汗的出口又不能大幅度增长,这就给它带来了一个严重的还本付息问题。到1961年,阿富汗的外债已达1.36亿美。[17]
在政治上,苏联的援助尤其具有危险性。苏联在阿修建的港口、公路,桥梁和机场,使苏联与阿富汗内地的交通畅通无阻,大大便利了苏联对阿富汗的经济军事渗透。197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时,它的空降兵就是在巴格拉姆军用机场降落的,它的十万大军也正是沿着两条苏联援建的公路长驱直入的。苏联的军事援助对于阿富汗军队的现代化有很大作用,阿中央集权的程度大大提高。但是,它的消极影响更大些。苏联培养的阿富汗亲苏军官在1973年以后推翻查希尔政权和达乌德共和政权的两次政变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达乌德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决不愿意为外援而放弃独立。相反,他以外援作为巩固独立的手段。他曾经对一位联邦德国作家说:“我们的全部生活和生存的延续都围绕着一个中心——自由。如果我们发现,我们的自由受到来自任何一方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威胁,那我们宁愿啃干面包,甚至饿死,也不会接受有损于我们自由的援助。” [18]
但是,由于苏联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一向打着反帝反殖、支援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的旗号,而且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其对外扩张的庐山真面目尚未充分暴露出来,因此,达乌德对苏联的真正用意并不了解。达乌德的对外政策仍以中立为基础,但有些偏向苏联。另一方面,他预防苏联干涉内政的措施也是治标不治本。诚然,接受西方援助、防止苏联染指教育界、不重用苏联训练的年轻军官、严密的警察体系和****教对社会的影响等等是有一定作用的。但最根本的在于改革阿富汗的封建生产关系和专制的上层建筑,使知识分子、资产阶级、青年军官和工农群众满意。正是这一点达乌德没有做到,查希尔国王后来也没有做到,这就为苏联的渗透和干涉创造了一个重要前提,终于导致了阿富汗的悲剧。1973年7月,达乌德在亲苏的“旗帜派”和“旗帜派”军官的协助下,发动军事政变,废黜国王,建立共和国。此后,由于达乌德逐渐显示出民族主义的倾向,苏联策动“人民派”和“旗帜派”于1978年4月发动政变,推翻达乌德。1979年12月,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除掉了不听调遣的“人民派”领袖阿明,使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因此,研究五、六十年代阿富汗与苏美的关系的演变史,对于理解今天的阿富汗局势意义重大。
(原载《西亚非洲》1985年第四期)
--------------------------------------------------------------------------------
[1] [美]《地区手册:阿富汗》,华盛顿,1973年第4版,第348页。
[2] [美]M·布兰特:《近来的经济发展》,载阿尔伯特和杜普雷编辑的《七十年代的阿富汗》一书,纽约和伦敦,1974年版,第94—95页。
[3] 对外贸易部国际贸易研究所:《苏联对外贸易基本统计》,北京人民版,1977年版,第155页。
[4] 原注缺
[5] 原注缺
[7] 原注缺
[8] 原注缺
[9] 对外贸易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前引书,第155—163页。
[10] 威克前引书,第120页。
[11] 对外贸易部国际贸易研究所前引书,第70和80页。
[12] [美]A·阿诺德:《苏联入侵阿富汗之透视》,斯坦福,1981年版,第38页,[美]《中东杂志》“大事记”栏,第15卷第4期,1961。
[13] 杜普雷前引书(1963年出版),第53页。
[14] M·B·瓦特金丝:《阿富汗:过渡中的国家》,普林斯顿和纽约,1963年版,第151页。
[15] [美]《国务院公报》,第43卷,第831—832页,1960年。
[16] M.弗莱伊:《阿富汗经济》,莱登,1974年版,第217页。
[17] [美]Z·A·艾尔特扎姆;《阿富汗的对外贸易》,《中东杂志》,第20卷,第1期,1966年。
[18] 威克前引书,第136页。
-------------------------------------------------------------------------------------------
你们啊,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我真为你们着急啊!
上海汽车群
...11楼...
来自:保密
阿富汗战争(1979年12月至1989年2月)
作者:佚名
时间: 17:07:00
来自:冷战中国网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本文】 【双击自动滚屏】
自1919年阿富汗独立以来,虽然名义上一直是独立国家,但苏联却不断干预阿富汗的内政。1976年,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了政变,推翻了查希尔王朝,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国。1977年,达乌德正式就任阿富汗共和国第一任总统。但达乌德企图摆脱苏联的束缚,这引起了苏联的不满。1978年4月,苏联支持以努尔·穆罕默德·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府。阿富汗国名被改为阿富汗民主共和国,塔拉基担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并兼任总理。塔拉基政府继续执行亲苏政策,被苏联拉入了“社会主义大家庭”。1978年年底,塔拉基访问苏联,双方签订了《友好睦邻合作条约》,有效期20年。条约规定,双方在平等、相互尊重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发展全面合作,为保证两国安全、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进行磋商,经双方同意后采取相应措施,继续发展两国间军事领域的合作。缔约双方各自宣布,不参加旨在反对缔约另一方的军事联盟或其他联盟,不参加旨在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国家集团以及行动或措施。
塔拉基在执政期间,国内矛盾错综复杂,政府重组不断。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为政府总理,但他不受苏联所欢迎。苏联企图联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却捷足先登发动政变,处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总统。阿明政府执政时期,国内政局动荡,而且人民党内部也是互相倾轧。苏联认识到,阿明政权不能实现苏联在阿富汗的利益,决定实施南下战略,除掉阿明。
日,苏联派遣8万多人的现代化军队,大举侵入阿富汗,占领了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及其他大城市,处死了阿明。之后,苏联扶植卡尔迈勒组成了亲苏政权,卡尔迈勒担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苏联入侵后,阿富汗人民奋起抵抗。十几支****爱国武装在喀布尔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国的山区要塞展开了抗苏斗争。1981年,其中的几个抵抗组织联合成立了阿富汗****者****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在全国开展抵抗苏军入侵的斗争。
苏军入侵阿富汗,还遭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强烈谴责。1980年1月,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了《要求外国军队无条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决议。以后历届联全国大会上,苏联都遭到各国的强烈谴责,要求苏军撤出阿富汗,实现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苏军的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苏军进入后,阿富汗遭到了极大破坏,大约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1986年2月,在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和世界舆论的强烈谴责下,苏联被迫表示,愿意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5月,纳吉布拉代替卡尔迈勒,担任人民民主党总****一职。12月,纳吉布拉被任命为革命委员会主席。第二年,又担任了总统。1988年,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协议包括四项文件和一项关于联合国提供监督的备忘录,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尔政权互不干涉内政、阿富汗难民自愿返回家园,以及由美、苏提供国际保护。协议还规定,苏军从日起,9个月内全部撤出阿富汗。日,苏军按照协议规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1991年5月,联合国提出了阿富汗和平计划,建议成立多党政府。日,纳吉布拉政权瓦解。28日,穆贾迪迪在喀布尔成立了阿富汗****国临时政府。
-------------------------------------------------------------------------------------------
你们啊,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我真为你们着急啊!
上海汽车群
...12楼...
来自:保密
一个政权无论多么强大,只要对外霸道横行,对内内政不修、纲纪败坏、鬻爵卖官、公行贿赂、官僚剥民刮地、暴过虎狼、社会盗贼横行、饥馑交集、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样的政权不管它控制多严密,有多少党徒,有多少拥护的粪青、有多么强大的镇压力量等,最终一定会崩溃。谎言终归是谎言,人民必将迎来真理普遍的那一天。
-------------------------------------------------------------------------------------------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于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
...13楼...
来自:保密
发帖:8+3460
勃列日涅夫 SB一个
-------------------------------------------------------------------------------------------
这个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
...14楼...
来自:保密
发帖:190+4281
戈尔巴乔夫 里根上台,他秉承了尼克松的外交策略,同时也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冷战,苏联也是千疮百孔。苏联的附属国经济也是一塌糊涂。此时结束冷战的机会来了。 于是,里根抛出了星球大战计划,旨在进一步拖垮苏联的脆弱经济。 苏联后期,已经无力再与美国全面对抗,更迫切要从冷战的泥潭里脱身。面对脆弱的国民经济,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日,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最年轻的共产党总****。他试图以政治开明化,经济市场化来扭转国家的颓势。在西方,各国领导人也纷纷认为,苏联出现了一位开明的领导人,有助于改变苏联的专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要以改变苏共为根本,结果在其加盟共和国内,纷纷爆发了民族自决的浪潮。岂不知,如果苏共不再专权,那他这个苏共总****还有什么权力引导这个几乎是由他一把手提出并几乎是强制执行的改革。“8。19事件”就证明苏共大部分高层都不赞成此一改革。 改革不可避免的走向失败。 苏联解体。
-------------------------------------------------------------------------------------------
daelim ns125 GY6 CG125
...15楼...
来自:保密
-------------------------------------------------------------------------------------------
記得當年年紀小,我愛談天你愛笑...
We go every day,說笑皆如常 ......
~the pain of every month~ce na,ha tong
...16楼...
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首先,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然后,慢慢地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或者讨厌的人的周围
苏联入侵阿富汗与苏联崩溃的联系zt
数码影像推荐
最新二手发布
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
奖励分值:您今日还有 3 点分值可以奖励 [ 20 点奖分可自动换取 1 点PP]
请输入4位有相同表情的数字
&违反国家法律&&&&&&&&&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恶意刷屏&&&&&&&&&&&&&&&内容重复&&&&&&&&&&&&&&&攻击管理员
&本人要求删除&&&&&&&&当事人要求删除
&与主题无关&&&&&&&&&&&水贴软文&&&&&&&&&&&涉及敏感政治内容
&被要求删除,你懂的&&&&&&&&&&&盗号并发布违规或广告内容
扣除hp值:
宽带山警务室
&恶意刷屏&&&&&&&&&水贴软文
&违反国家法律
&含有色情内容
&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
&散布广告以及其它商业化的宣传
&干扰或混乱kds宽带山网络服务
&发布任何包含种族、 性别、宗教歧视性和猥亵性的信息内容
&网页不能打开
&图片不能显示
已报名参加的人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侵略阿富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